全球生产网络视角下产业集群的网络演化_李学迁

合集下载

国际产业集群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

国际产业集群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

国际产业集群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一、产业集群理论演进简述产业集群(cluster)是指在特定区域中,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且在地理上集中,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金融机构、相关产业的厂商及其他相关机构等组成的群体。

是一些相互联系的企业和机构为获得正的外部性和规模、范围经济等而在某一地域所形成的产业空间集聚现象。

马歇尔把专业化产业集群的特定地区称作产业区(industry distriict),他认为集中在某个产业区的类似的经济活动能产生巨大的利益,这就是聚集效应。

韦伯以集群因素造成的经济性——“一般经济开支成本”降低来研究集群产生的动因,从最小成本的获得来解释聚集效应,提出了集群经济理论。

波特(M.E.Porter)对产业集群的研究则是结合国家竞争优势展开的,他从组织变革价值链、经济效率和柔性方面所创造的竞争优势角度重新审视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和价值,把产业集群理论推向了新的高峰。

他在1990年《国家竞争优势》。

一书中,通过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产业集群竞争特点对国家竞争优势作了具体的比较分析,提出一个产业竞争力的钻石模型。

其基本观点是,一国的国内经济环境对产业竞争优势有很大影响,其中影响最大、最直接的因素有四项: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和支持性产业及企业战略、结构和同业竞争。

并强调各个要素发挥作用时,是一个动态系统性机制的变化,国内竞争压力和地理集中使得整个“钻石”构架成为一个系统。

新钻石模型,除了这四种主要影响因素外,还有两个重要变量可能对产业竞争优势产生重要影响,这就是机遇和政府(见图1)。

机遇是那些超出企业控制范围内的突发事件,政府是通过在资本市场、补贴、生产标准、竞争条例等方面的政策直接影响到企业、产业的竞争优势。

这一钻石竞争优势理论强调国家和区域政府在产业竞争中的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998年,波特又发表了《集群与新竞争经济学》,系统地提出了新竞争经济学的产业集群理论,认为产业集群具有许多不同的形式,其复杂性也不尽相同。

产业集群的网络结构及内部知识转移演化规律探析

产业集群的网络结构及内部知识转移演化规律探析
科技与创新
● o
● ,0

(● )
\—/
萌芽期
成长期
成熟期
衰退期
④辅助企业 …… .弱联结 ・核心企业 — — 强联结 。公共及准公共机 构
图 1 产 业 集群 网络 结 构 的 阶 段 性 演 化
持续 增加 , 日益 超 出 自身 的生产 能力 时 , 并 开始 将 比 较 复杂 的业务 有计 划 地分包 给供 应商 ,辅 助性 企 业 由原来 的 简单零件 专 业生产 者 演变成 复 杂部件 的专
识共 享规 范在 过度 竞争 中被 破坏 。随着信 任感 的丧
失 和知 识 转移 渠道 的封 闭 , 知识 转 移行 为 也 大量 减 少 , 呈 现 出无 序 的态势 。 并
社 会 网络 理 论 将 社 会 经 济 活 动放 到 了更 加 现
流 动享受 知 识外 溢 的好处 。行为 主体 之 间共 同知识
类行 为 主体 共 同参 与 , 空前 活跃 。密 集 、 繁 的 互 且 频 动使 得行 为 主体 间 基于相 互信 任基 础 上 的知识 共 享 规范 进一 步强化 , 而同行 间互 相竞 争 、 互相 替代 的态
2 02 2 8I21/ 0
科技与创新
势 则 为企业 提 供 了充分 的学 习动力 。企 业 可 以利 用
外迁 , 上下 游产 业链 发生 断裂 。从 网络 视角来 看 。 网
络 结 点 大 量 减 少 , 互 间 的联 结 愈 加 稀 疏 , 相 联结 强 度 减弱 , 网络 重 被 隔离 成互 不 相连 的部分 。在 此 阶 段 , 然 主体 间存 在 着 强 烈 的 技 术模 仿 意 愿 . 知 虽 但
的关 系则 以弱联 结 为主 。 在该 阶段 ,产业 集群 内部 的知 识转 移 活动 由各

超网络视角下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研究——以山东新汶产业集群为例

超网络视角下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研究——以山东新汶产业集群为例



引言
产 业集 群源 于组 织在 地理 位置 上 的集 中 ,是在 特定 地理 区域 内相 互关 联 的企业及 机 构在 空间聚 集 的 产业 组 织形 式 ,具 备地 理接 近性 和关 系接 近性 特征 ,并且 具备 构成 网络 的基 本要 素 ,是超 越企 业 的网络 组 织L 1 J 。产业 集群 的 发展 是区 域经 济发 展 的重要 力量 。但 我 国集群 企业 大多 以经济 利润 最大 化 为 目标 , 采 用从 资源 到产 品再 到废 弃物 的单 向线性 发展 模式 ,忽 视 了资源 的约 束和 对生 态环 境 的影响 ,致使 环境 污 染事 件频 发 ,生态 环境 愈 发严 峻【 3 ] 。在此 背景 下 ,提 高集群 的物 质循 环和 能量 多级 利用 ,实现 集群 生 态 化发 展 , 已逐 渐成 为集 群 发展模 式 的演 变趋 势【 4 J 。 产 业集 群生 态化 的构 想源 于产 业 生态 化 ,其核 心 思想在 于 资源循 环而 不是 其提 取和 使用后 的 “ 最终 抛弃”【 6 ] 。在此基础上,众多学者试图从不同角度研究集群生态化。一是关注集群生态化过程中的资源 循 环利 用 ,如 武春 友等 和黎 继子 等认 为产 业集 群 生态化 是指 集群 内的主 导产业 和相 关产 业甚 至包 括最终 消 费者 ,以 “ 供 应 商一 客 户 ”关系 通过 “ 信 任和 承诺 ”或契 约方 式进行 的基于 资源 高效利 用 的动态 化合 作 过程 ,其运 作 的物质 基础 是 生产和 消 费 中产 生 的产 品 、副产 品 、待 资源 化物 质和 废弃 物 J 。陆辉等 认 为 生态 化产业 集 群主 要 以资源 的循 环利 用 为纽 带 ,通 过前 向、后 向和侧 向关 联 ,形成 产业 集群 网络 , 使 上游 产 业产 生 的废物 都 能变成 下游 产业 的输 入 原料 , 所有 的物 质都 得 到了循 环往 复 的利用 , 表现 为“ 高 产 出、低 消耗 、低排 放 ”的循环 经 济模 式 ,使 经济 系统 与 自然生 态系 统和 谐相 融 … 。二是研 究集 群生态 化 的载 体 形式 ,如赵 云君 认为 应 以生态 工业 园为载体 ,发展 绿色 科技 ,促进 以循环 经济 为基 础 的集群 生 态化 “ 。肖华 茂指 出在 循环 经济 理 念指 导下 的集 群 生态化 发展 就是 要求 在集 群 内实现 正 向物 流和 逆 向物 流并存 的大物 流 网络系 统 L 1 引 。三 是侧 重研 究集群 生态 化 绩效 ,如 C h a r l e s Mb o h wa 等对津 巴布 韦 的老艾 德 丽安产 业 集群 进行 实证 研 究 ,发现 集群 开展 绿色 生产 ,能促 进企 业 问废弃 物 的潜在 交易 ,减 少企 业生产 对环 境 的负 面影 响L 1 引 。Al l e n B l a c k ma n 等 以墨西 哥 皮革鞣 制加 工产 业集 群 为例 ,发现 集群 中 引入清 洁生 产技 术 ,不但 能 预防环 境 污染 ,还 能 降低 产 品生产 成 本L 1 。上 述文 献从 不 同视角 探讨 了集群 生态 化 的 问 题 ,但 没有分 析集 群 资源 循环 过程 中主 体 间流动 的绿 色 资源 ( 如各 种资 源循环 利 用和污 染控 制技 术等 )

产业集群的内涵及国内外产业集群的发展变化

产业集群的内涵及国内外产业集群的发展变化

产业集群的内涵及国内外产业集群的发展变化产业集群是指在一个特定地理区域内,相关产业企业在空间上聚集形成的一种集群现象。

产业集群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产业集聚:产业集群是一块特定的地理区域,该区域内的企业主要从事相同或相关的产业,通过集中在一起形成了产业集中程度高的现象。

这种集聚在空间上的集中,有助于企业之间的合作与竞争,提升整体竞争力。

2.产业关联:产业集群中的企业往往在生产环节、销售渠道、技术共享、人才培养等方面存在关联。

通过这些关联,企业可以进行资源共享、技术交流、市场合作等,提高整个集群的竞争力。

3.产业导向:产业集群往往是由其中一种或几种产业核心企业的引领和带动形成的。

这些核心企业通常具有技术领先、市场占有率高或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竞争优势,它们在产业集群中扮演着技术带动、市场引领的角色。

4.创新能力: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创新。

通过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集群中的企业可以共同面对市场的挑战,共同解决技术难题,促进集群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提升。

国内产业集群的发展变化:1.起步期: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内开始涌现出一些以制造业为主导的产业集群,比如珠三角地区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这一阶段,主要的特点是企业之间资源共享程度较低,技术层次较低,集群发展水平较低。

2.发展期:20世纪90年代后期到21世纪初,国内产业集群进入快速发展期。

在这个阶段,国内许多地区如杭州、成都、西安等纷纷形成了以互联网、软件开发、新材料等为核心的产业集群。

产业链逐渐完善,企业之间形成了更多的技术合作和资本合作,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迅速提升。

3.建设期:从21世纪初到现在,国内在政策引导下加大了对产业集群的支持力度,不断探索产业集群的建设模式。

例如,成立了多个国家级产业集群示范区,对集群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和专项资金。

同时,各大城市也积极打造自己的产业特色,不断加强与其他地区的合作,进一步加快了产业集群的建设。

网络视角下集群企业知识转移和学习路径

网络视角下集群企业知识转移和学习路径

网络视角下集群企业知识转移和学习路径
疏礼兵
【期刊名称】《科技管理研究》
【年(卷),期】2008(028)012
【摘要】产业集群是一种典型的网络组织形式,集群企业之间的知识转移和组织学习是其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关系网络为集群企业之间的知识转移提供了工具和媒介.基于网络情境中知识创造和知识转移的互动和协调机制考察,发现集群企业存在两条典型的知识学习轨迹.
【总页数】3页(P470-472)
【作者】疏礼兵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浙江,宁波,315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302
【相关文献】
1.创新失灵治理视角下集群企业知识共享机制研究 [J], 王凤莲;赵骅
2.社会网络视角下的联盟企业知识转移分析 [J], 蔡新霞
3.产业集群网络中知识转移行为仿真分析①--企业知识刚性视角 [J], 周钟;陈智高
4.网络环境下集群企业知识创造伙伴选择博弈 [J], 梁娟;陈国宏;蔡猷花
5.基于知识转移视角的混合式学习路径研究 [J], 薛艳肖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产业集群理论综述

产业集群理论综述

产业集群理论综述当今世界经济中,产业集群的发展已成为一种最引人注目的现象,它既是产业组织方式的大提升,也是有效的经济发展战略。

众多的产业集群构成了色彩斑斓,块状明显的“经济马赛克”,世界财富的绝大部分都通过这些块状区域内制造出来的。

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380个产业集群生产了全美接近60%的产值。

在意大利,形成了199个产业集群,每年200多亿美元的出口额主要由其中的66个产业集群生产。

印度在2000年就有350多个产业集群,产量占印度国内产量的75%-80%,创造了制造业出口额的60%。

法、英、德以及拉丁美洲等国都将产业集群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产业组织方式,列为主要的经济发展战略。

2001年,美国商务部发表了一篇《基于产业集群经济发展的州长指南》,分析了产业集群对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提出要利用政策有力地推动产业集群的发展。

在我国东南沿海(如浙江、广东及江苏省苏南等)不少发达地区,产业集群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绩效。

1产业集群的概念1.1.产业集群的概念1、波特给出的定义现在理论界对产业集群的公认的概念是由迈克尔.波特教授提出的。

波特首先于1990年的《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了“集群”(Clusters)的概念,某一特定领域内相互联系、在地理位置上集中的公司和机构的集合[1]。

在1998年发表的《集群于心经济竞争学》一文中,波特指出:产业集群包括一批对竞争起重要作用的、相互联系的实体和其他组织;产业集群还经常向下延伸到销售渠道和客户,并向侧面拓展至辅助性制造商,以及与技能技术或投入相关的产业公司;许多产业集群还包括提供专业化培训、教育、信息研究和技术支持的政府和其他结构[2]。

在其后的著作《竞争论》(2003)中波特将产业集群(Industry Cluster)的定义加以扩展,波特认为:产业集群是以某一个或几个相关产业为核心,以价值链为基础的地方生产系统,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包含最终产品或服务厂商,专业元件、零部件、机器设备以及服务供应商、金融机构、及其相关产业的厂商)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 [3]。

全球生产网络下中国外向型产业集群技术升级对策研究

全球生产网络下中国外向型产业集群技术升级对策研究

【 作者简介 】 肖建清 ,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博 士研 究生 , 究方向: 研 国际贸 易; 刘德 学,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 博
士研究生导 师, 究方向 : 研 国际投 资、 全球 生产体 系; 高南南 , 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 员会 , 区域经济学硕 士。


引言
主要 目的有 两个 , 是 为 了保 证 产 品质 量 和生 产 的 一 顺 利进 行 , 必须 使 下游企 业 掌握 生 产相 关产 品或零 部 件所 必须 具 备 的技 术 和管 理 知识 ; 是 为 了提升 二

产业集群 的生 产 、 营环境及集 群 区位 再选 择 。 布 经 遍
浙 江的 “ 块状 经济 ”出现明显 的移动痕 迹 , 广东东莞
I 业集 群 面 临严 峻 挑 战 。 T产 因此 向型 产业 集群 提
自主创新 能力 , 促进 集群 技术升 级和价值 链 攀升 , 具
低 , 争力 弱 等缺 陷 。 竞 虽都嵌 人 全球 生 产 网络 , 处 但
于价值 链 中低 端 , 在本 质上 表 现 出的是 一 种全 球 化 条件下 的新型 依 附关 系 , 群 内企 业之 间 基 于 网络 集 化合作 的技术 学习 和紧密联 系的技 术创新 等非 贸易 联系很 少 , 受此 制约难 以实现 技术创 新和产 业升级 。 特别是 近 年来 由于 劳动 力成 本快 速 上升 、 民币持 人 续升值 、 口退税 政策 调整 , 重影 响了我 国外 向型 出 严
2 0  ̄ 2月 09
经 济 论 坛
Ec n m i F v m o o c ol l
F b o 9 e .2 o G n 4 2 No4 e . 5 .
总第 4 2期 5

国内外产业集聚理论梳理-2019年精选文档

国内外产业集聚理论梳理-2019年精选文档

国内外产业集聚理论梳理一、产业集聚的概念国外关于产业集聚概念和内涵的讨论涵盖了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技术经济学、创新研究等众多学科。

由此,形成了许多内涵相似但分析角度和表述方式不尽相同的概念。

马歇尔是最早关注产业集聚现象并形成理论的经济学家。

马歇尔认为产业集聚的本质就是把性质相同的中小厂商集合起来, 对生产过程各个阶段进行专业化分工来实现作为举行企业特征的规模经济生产。

Storper 强调了产业集聚的贸易特征和企业间资源的依赖, 并将产业集聚定义为“以贸易导向的经济活动为主体, 在空间范围上有界的区域,它存在独特的经济专门化特征, 或者以资源相关型产业为主, 或者以制造业为主, 或者以服务业为主”。

Rosenfeld 将产业集聚定义为“同或相关企业松散的地理集聚,并能产生协同效应, 则企业基于它们的相互依赖进行自我选择进入集群来增加经济活动和促进商业交易”。

王缉慈指出,集聚是企业的空间集聚现象,它既有本地社区的历史根源,又经常取决于本地企业之间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集合。

综合起来看,产业聚集是指在产业的发展过程中, 处在一个特定领域内相关的企业或机构,由于相互之间的共性和互补性等特征而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一组在地理上集中的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的产业群的现象。

这些产业基本上处在同一条产业链上,通过相互之间的溢出效应,使得技术、信息、人才、政策以及相关产业要素等资源得到充分共享,聚集于该区域的企业因此而获得规模经济效益,进而大大提高整个产业群的竞争。

二、国外理论演变产业集聚理论作为产业布局理论的一个特殊分支, 国外研究主要集中在产业集聚的机理、技术创新、组织创新、集群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基于产业集群的产业政策与实证研究等方面, 并经历了古典时期、新古典时期和社会制度时期三个逻辑阶段。

(一)古典时期在古典经济理论框架下, 学者们所关注的是单个企业选址和产业地理分布问题. 古典时期的产业集聚理论只是初步建立了以成本为核心、空间距离为度量的一般分析框架, 因而只能称之为规范区位理论。

产业集群演化理论研究综述

产业集群演化理论研究综述

NAND 产业集群演化理论研究综述徐敏燕(景德镇陶瓷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江西景德镇333403)摘要:对于产业集群的演化研究,大体是从主流经济学、复杂科学、社会学以及生态学四个学科领域展开的。

主流经济学基于古典假定,论述了专业化分工和交易成本与集群演化间的相互作用。

主流经济学研究范式的危机和研究对象的狭隘,促使了演化地理经济学和社会网络理论在产业集群演化研究中的发展。

而产业集群类似生物种群的行为特征,成为产业集群演化理论的又一新研究方向。

关键词:产业集群;演化;主流经济学;演化经济学中图分类号:F06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 (2013)04-0014-03收稿日期:2012-12-19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08BJY085);江西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基金(JJ1234)作者简介:徐敏燕(1982-),女,江西丰城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产业组织及制度安排。

演化的概念最初来源于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中的evolution 一词,意为“进化”,即指事物由低级的、简单的形式向高级的、复杂形式转变的过程。

产业集群演化是通过观察其演化过程、形态变化及绩效变化,对产业集群发展进行的动态研究。

产业集群演化理论大致有四个渐进的研究方向,即主流经济学视角、复杂科学视角、社会学视角以及生态学视角。

主流经济学根据古典假定,论述了分工、交易成本与集群发展相互间的作用,但一方面研究范式的机械化和简单化促使从复杂科学视角研究产业集群演化,而另一方面过于注重交易网络而忽视社会网络的作用,随着社会学的兴起,从社会网络分析集群演化成为一种新的视角。

这三个方向的研究把集群视作一般性的组织,而组织生态学认为集群具有类似于生物种群的行为特征和生命周期,更容易观察到集群的发展演化。

一、主流经济学视角的产业集群演化(一)分工理论与产业集群演化分工理论起始于古典经济学派,在历经马歇尔的偏离、杨格的回归以及新兴古典经济学派代表人物杨小凯等人的复兴,在理论体系上得到了丰富和完善。

产业集群形成及演化机理

产业集群形成及演化机理

产业集群形成及演化机理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地理区域内,由一组相互关联且相互依赖的企业、供应商、服务机构、研究机构等组成的产业集聚体。

产业集群的形成和演化机理是一个复杂而且多元的过程,涉及到多个因素的相互作用。

一、产业集群形成的机理1.地理因素:地理位置是产业集群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地理邻近性可以促进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方便物流和人员流动,降低交易成本。

例如,苹果公司在中国的供应链集聚在广东和江苏一带,与这些地区的优势产业、交通基础设施密切相关。

2.产业关联性:产业集群的形成离不开产业间的关联性。

相互关联的企业在同一地区聚集,形成供应链上下游的紧密联系。

例如,汽车产业集群通常包括汽车制造商、零部件供应商、汽车销售商等相关企业。

3.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集群形成的重要动力。

技术创新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吸引更多企业加入集群。

例如,硅谷是全球最著名的科技产业集群之一,吸引了大量的高科技企业和创新人才。

4.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是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支撑。

优秀的人才可以促进创新和知识的流动,提高集群的竞争力。

例如,中国的深圳是全球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之一,吸引了大量的优秀人才。

5.政策环境:政府的支持和政策环境对产业集群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

政府可以提供资金、税收优惠、土地等政策支持,吸引企业加入集群。

例如,中国的浙江省发展了许多产业集群,得益于政府的积极支持和优惠政策。

二、产业集群演化的机理1.竞争与合作:产业集群中企业之间既存在竞争关系,又存在合作关系。

竞争促使企业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合作则有利于资源共享和创新。

在竞争与合作中,产业集群逐渐形成了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

2.知识与技术创新:知识和技术创新是产业集群演化的重要动力。

通过知识和技术的交流和共享,集群中的企业不断提高自身技术水平,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

3.金融支持:金融支持是产业集群演化的重要保障。

金融机构可以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促进企业的扩张和发展。

产业集群理论评述及最新研究进展

产业集群理论评述及最新研究进展

产业集群理论评述及最新研究进展摘要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地理因素对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 社会经济活动会表现出各种地理特征。

近些年来产业集群成为全球重要的经济发展模式,对地区经济发展影响非常显著。

产业集群理论随之迅速兴起,各种观点层出不穷,各方面研究蓬勃发展。

本文简要回顾了产业集群理论的发展历程,分七个方面对产业集群理论的最新发展进行了评述。

文章具体分析了产业集群的特点和内在机制,产业集群与创新、竞争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探讨了产业集群的发展周期和产业政策的作用。

最后文章指出了产业集群理论研究的现实意义和对我国产业集群发展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产业集群合作竞争创新生命周期经济增长集群战略一、产业集群理论研究的进展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人类社会的发展,特别是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变了人们对地理环境依赖的方式,但并没有削弱和消除地理因素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影响。

今天,地理因素依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社会的经济结构、人们的生产和贸易方式以及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内容。

例如,我们经常可以发现,经济主体间的联系随着距离增大而迅速减弱,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与地区的要素禀赋紧密相关,收入水平呈现从经济中心到边缘明显的等级分布等等,这些都是地理环境对经济有决定性影响的例证。

据测算,各国人均收入差距的35%是由与国外市场联系程度等地理因素造成的,可见地理因素对经济影响之大(Overman, Redding and Venables, 2001)。

概括地讲,地理因素对经济发展最主要的影响是造成经济空间分布和发展的不平衡。

近些年来,经济资源的集中趋势越来越明显,无论国家之间或是一国之内,经济发展都呈现高度不均衡的状态。

作为微观经济主体的企业,也明显地扩大了迁移的范围,加快了迁移的速度,不断地向更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地区移动,并往往在某些区域集中发展。

这样,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某些(或某一)产业的资本、劳动力、技术和企业家就集中于某一地区,许多相关企业和机构融合成为一个整体,形成丰富而成熟的内部组织结构,成长能力非常强,这就是产业集群。

产业集群的演化过程及形成机制

产业集群的演化过程及形成机制
[ 1]
产业集群 ; 产业集聚 ; 演化阶段 ; 关键因素 ; 形成机制 ; 集群模式 F 062 9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3- 3637( 2010) 05- 0181- 04 意的是 , 集群和集聚是有区 别的 , 集聚 是指 同一 类型或 不同 类 型的企业及相关支撑机 构在 一定地 域范 围内的 集中、 聚 合, 是 一种基于产品链和增 值链的 简单 劳动分 工关 系。集聚 主要 是 空间的集中 , 内在的经济往 来关系 往往 较弱 ; 而 集群不 仅有 空 间集中 , 还有内在 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往来 [ 3] 。产 业集聚只是 地 域集约化经济的初级阶段 , 而产业集群则是地域 集约化经济 的 高级阶段 ; 就特定区域的经 济或产 业发 展来 说 , 总是先 有产 业 集聚后有产业集群 , 如表 1 所示。
, 并结成密集的合作网络 , 植 根于当 地不断 创新 的社 会文
化环境 , 是基于信 息和 知识 联系 的 创新 链 机 制 [ 2] 。值得 注
表 1 产业集聚与产业集群的比较
项 类 别 产业集聚 产业集群 目 企业类型 分 工 相关支撑机构 有或无 有 产 品 结合紧密性 产业链条 创新链 产品链和增值链 根植性 弱 强 集合形式 空间集中 经济集合 发展阶段 初级 高级 先后顺序 先 后
同类或不同类 简单劳动分工 同类 专业化分工
同类或不同类 柔性争力的经济组 织形式 , 产业 1 产业集 群能 有效提 高劳 动生 产率 , 从而 推动 地方经 济 的快速发展 。产业集群使得同一产业的 内部分工 更加精细化 , 使一个企业可以更加 集中于 该产业 的某 一个工 序或 一个 中间 产品的生产 , 从而可以 节约 成本、 提高 劳动 生产率。 核心 产业 的集群发展将对上下 游关联产业产生更为强烈的 需求 , 从 而推 动这些关联产业发展 , 进而在一个地域形成一 种完整的产 业链 条。同时 , 由于集群内企 业的集 中和 关联 , 发挥 了中 间投 入品 和公共设施的规模效 益 , 同样有利于经济快速增长。 2 产业集群有助于 推动区 域创新 。产 业集群 必将增 加集 群内企业的相互竞争 , 促使各企业在激烈的竞 争中进行技 术创 新 , 使先进的经验、 技术更为迅速地在区 域内传递 , 产生技 术溢 出效果。因此 , 通过支撑 机构和 企业 间的相 互作 用 , 可形 成一 个区域创新系统 , 提升整个集群的创新能力 [ 4] 。 3 产业集群能有效 提升区 域的竞争 优势 。通 过集群 内企 业的合作与竞争以及 群体协同效应 , 可以获得 诸多经济方 面的 竞争优势。区域的竞争 优势 来源于 区域 内若干 个大 产业 集聚 体 , 因为它们根植于区域社会网络当中 , 空间上又 具有接近性 ,

全球生产网络与产业结构的动态优化——一个基于汽车产业的实例分析

全球生产网络与产业结构的动态优化——一个基于汽车产业的实例分析

全球生产网络与产业结构的动态优化——一个基于汽车产业的实例分析蒲华林;张捷【摘要】以汽车产业为例,就全球生产网络的机制、如何分析全球生产网络环境里的国际分工和权力结构及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如何通过融入全球生产网络实现产业结构动态优化等问题进行论述.【期刊名称】《科技管理研究》【年(卷),期】2008(028)010【总页数】4页(P220-223)【关键词】全球生产网络;产业结构;产业升级;汽车产业【作者】蒲华林;张捷【作者单位】暨南大学,国际学院,广东,广州,510632;暨南大学,经济学院,广东,广州,5106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711 全球生产网络理论文献回顾全球生产网络(Global Production Networks, GPNs)最先是由Dieter Ernst(1999)提出来的,同年,Dicken & Henderson(1999)在一篇研究报告中也提出了同样的概念。

根据Dieter Ernst(2002)的解释,全球生产网络是一种将跨越公司和国家边界的(地理)集中与(空间)分散的价值链跟网络参与者的内部科层一体化过程连接起来的组织结构。

建立这种全球生产网络的基本原理是寻求灵活的、专业化的低成本供应商。

Ernst建立的全球网络旗舰(Global Network Flagships)模型将全球生产网络视为代替多部门职能型科层结构(Multidivisional functional hierarchy)跨国公司的最佳产业组织,其动因有三:一是适应了贸易、资本流动以及FDI政策的高度自由化;二是适应了信息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需要在全球范围内分散研发R&D的成本和风险,促进了公司专有性资产和能力的跨国界分散以及分散的专业化集群的整合);三是适应了全球竞争加剧的新形势(要求公司既能够分散经营又能够整合全球生产)。

图1 全球生产网络的节点资料来源:Ernst(2002),1421页。

网络视角下的产业集群演进路径研究

网络视角下的产业集群演进路径研究

Study on Evolution Path of Industrial Clusters from
Network Perspective
作者: 万江红[1];王孝斌[2,3]
作者机构: [1]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湖北武汉430070;[2]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4;[3]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出版物刊名: 生态经济
页码: 121-124页
年卷期: 2010年 第11期
主题词: 产业集群;临近性;创新网络;演进路径
摘要:区域发展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由资本、劳动和技术推动的过程,而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技术、制度、文化等多元互动的过程,产业集群在区域创新和区域获取竞争优势过程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产业集群是一种复杂的网络组织,集群创新则是临近性耦合与网络互动的结果,产业集群的演进本质就是集群创新网络的构建与完善过程。

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研究热点演进及趋势展望

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研究热点演进及趋势展望

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研究热点演进及趋势展望作者:马有才罗子娴来源:《科技与管理》2021年第04期摘要:以2002—2020年中国知网数据库中CSSCI期刊上发表的关于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的论文作为样本,借助文献计量方法,探究我国产业集群协同创新领域的研究热点、演进趋势及未来研究方向。

研究结果表明:产业集群协同创新领域的研究热点主要包括“产业集群、协同创新、创新网络、技术创新、创新绩效、转型升级”等;通过关键词时区演进图谱,探讨了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研究的演进历程;最后,结合时代背景,认为产业集群协同高质量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基于现代化信息技术下创新平台的构建是研究的重要领域,集群协同创新绩效与网络权力提升是未来研究的重要内容,集群间协同高效发展是未来研究的新趋势。

关键词:产业集群;协同创新;演进历程;趋势展望DOI:10.16315/j.stm.2021.04.002中图分类号: F062.9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8-7133(2021)04-0010-09Abstract:This paper takes the papers on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of industrial clusters published in CSSCI journals in CNKI database from 2002 to 2020 as samples, and explores the research hotspots, evolution and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in the field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of industrial clusters in China with the help of bibliometric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search hotspots in the field of industrial cluster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mainly include “industrial cluster,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innovation network,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novation performance,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and so on. The evolution process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research in industrial clusters is discussed by using the key words time zone evolution map. Finally, combined with the era background, this paper argues that industrial clusters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building high quality is the main direction of future research;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novation platform construction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areas for future research; a cluster of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performance and the network power ascens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future study, collaborative efficiency between cluster development is the new trend of future research.Keywords:industrial cluster;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evolution course; development prospects產业集群是区域性的产业组织形式,即在某一特定的区域范围内,相互之间具有关联的企业和机构构成的相互协同创新且不断进化着的开放性系统[1]。

产业集群升级路径选择研究

产业集群升级路径选择研究

产业集群升级路径选择研究
田依林
【期刊名称】《科技进步与对策》
【年(卷),期】2011(028)012
【摘要】我国产业集群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不断完善和国际产业分工体系日渐形成的前提下,随着国际化和工业现代化的进程发展起来的.目前,我国产业集群的主要优势还是低成本,处于集群发展的低端.分析了我国产业集群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社会网络锁定、价值链的低端锁定及技术锁定等,提出我国只有实现产业集群升级才能摆脱锁定状态,进而提出了产业集群升级的路径,即构建优质的社会网络、提升集群创新能力及公共政策的引导与扶持力度等.
【总页数】5页(P53-57)
【作者】田依林
【作者单位】浙江外国语学院,国际工商管理学院,浙江杭州,31001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062.9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技术产业集群的模式演化及发展研究——以辽宁省为例

高技术产业集群的模式演化及发展研究——以辽宁省为例

高技术产业集群的模式演化及发展研究以辽宁省为例李 宇,李安民(东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5) 根据中国科技部的界定,高技术产业集群是具有完善的结构㊁健全的中介组织和科研单位等外围系统支撑的充满活力的有机体系㊂围绕高技术的产生和价值创造活动,高科技企业㊁中介机构㊁大学和科研机构等技术拥有者通过竞争与合作,以一个或几个主导产业为核心在临近地域内聚集,由于高科技产生的特殊性,这类产业集群往往围绕在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周围,通过产学研相结合等机制形成多主体参与的产业集群㊂如美国的硅谷㊁第三意大利㊁中国台湾新竹等都是高技术产业集群的典型代表,这类高技术产业集群内的知识链㊁创新链㊁产业链及价值链交错纵横,形成了具有持续成长性和自我更新能力的经济群落㊂例如硅谷的高技术产业集群在形成区域经济增长极乃至在引领全球产业演进中打造了最为成功的范例,这使得高技术产业集群成为备受世界各个国家关注的发展领域㊂一㊁高技术产业集群的基本特征高技术产业集群除了高科技本身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特殊性上,在运行规律上也区别于传统产业集群㊂首先,高科技产业集群具有知识富集㊁资本投入巨大和创新风险高等特点,知识是一种特殊的投入要素,不仅不会在使用中消耗,反而会通过知识溢出得以传播和衍生,从而使整个高技术产业集群成为一个知识池(Knowledge Pool)[1]㊂而知识溢出除了正式传播途径外,非正式交流的作用非常突出,这就使企业聚集的目的不仅局限于物质流动路径缩短这一个优势,还包括聚集的技术外部性㊁携带知识的人力资源流动以及有意43 收稿日期:2015⁃08⁃20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创新网络视域下有意识的知识溢出㊁知识创造与创新集群衍生机制:理论与实证研究”(71472028);辽宁省教育科学 十二五”规划课题 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导向的实验班导师制功能定位与体系建设研究”(JG15DB124);东北财经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产学研运行机制研究与实践”(YJYB-201527)作者简介:李 宇(1979-),男,辽宁阜新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技术创新管理和科技政策等方面的研究㊂E⁃mail:liyu417@李安民(1963-),男,山东烟台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企业管理㊁项目管理和BIM 技术等方面的研究㊂E⁃mail:dl_lam@识地为知识的相互作用创造条件从而形成协同创新效应等多方面优势㊂集群内部成员的构成,尤其是大学和科研机构的数量差异,能够最直观地体现高技术产业集群与传统产业集群的知识资源差异㊂许强和应翔君[2]通过对比张江生物制药产业集群㊁北京中关村产业集群这两家高技术产业集群,以及柳市低压电器产业集群和顺德家电产业集群这两个传统产业集群,研究发现高技术产业集群中大学和科研机构的数量非常多,并存在孵化中心等科技成果转化与创新活动的辅助机构㊂科研机构密集也导致高技术产业集群从业人员中高学历人员和科技人员的储备比例都远高于传统产业集群㊂以张江生物制药产业集群为例,该产业集群拥有12个公共服务平台和孵化服务中心,拥有同复旦大学㊁同济大学等大学长期合作的项目,集群中科技人员占从业人员总数的41.44%,而柳市低压电器产业集群则缺少大学和科研机构,硕士及以上人员只占从业人员总数的0.40%㊂此外,知识密集的高技术产业集群同传统产业集群相比还具备强大的信息集成能力,这将直接影响两类产业集群的组织形式㊂由于信息集成能力差,传统产业集群分工明确,合作伙伴相对固定,而高技术产业集群则凭借强大的信息集成能力采用松散的产业组织形式和虚拟的运作模式,高技术产业集群的核心企业往往能够根据客户需求,经济高效地在集群内的中小企业中灵活选择合作伙伴,因而企业间的合作关系变化较大㊂其次,传统产业集群往往是一种基于固定供应链形式的企业聚集,大企业通过规模经济和外部效益共享的方式将供应链上的其他企业纳入产业集群范畴,无论是主导企业还是配套企业都倾向于稳定的依存关系㊂而高技术产业集群则带有知识更迭和传播较快的特征,大企业研发试验室㊁大学和科研机构等都不断通过知识创造衍生新的企业,而人力资本通过携带知识资本也不断出现新创企业,并在某些特定领域产生颠覆性的创新,技术衍生与企业衍生交互进行,随着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新旧企业之间的更迭与融合更加频繁㊂因此,高技术产业集群中的企业创新能力尤为重要,为获得和有效利用更多的知识,产学研各方的联系密切,合作的范围也超出了供应链上下游,向上延伸到了创意和设计环节,向下则延伸到了顾客参与和跟踪服务平台的建设㊂高技术产业集群的创新活跃性特征除了表现在企业与集群内的大学㊁科研机构和其他公共研发服务机构等进行互动和学习的横向联系上,还表现为核心大企业与配套企业单向学习和双向学习并存的纵向联系方面,而这与传统产业集群以单向学习为主的纵向联系不同㊂在高技术产业集群中,即便是中小企业也有一定的研发能力,可以承接核心大企业委托的研发项目,核心企业与中小企业在项目研发中并非是单向的技术溢出关系,中小企业往往凭借专项优势同核心企业优势互补,能够在合作研发中进行双向的知识技术交流和学习㊂而传统产业集群的中小企业则基本属于出于成本考虑的生产性配套环节,中小企业因缺乏资金和科技人才而导致创新能力不足,与核心企业形成单向技术学习的主从关系㊂最后,高技术产业集群的利益来源往往不是刻意寻找技术诀窍,而是识别潜在合作者并建立稳固关系㊂创新的成功越来越得益于参与者的共同努力和共享机制,企业的开放式创新能力是创新的核心能力,对创新网络中频繁流动的人才㊁技术㊁信息和资金等资源做出高效反应㊂这样的产业集群也是一个密集的创新网络,企业能够在这个网络中及时获得最新的技术信息,以技术购买或合作技术开发等形式获得创新成果㊂一般来讲,高技术产业集群往往同时包含正式和非正式的创新网络,正式的创新网络是创新网络联系和创新合作活动基于正式契约的安排,但由于知识获取途径的多样性和人力资本的社会属性,很多合作活动都大大超过正式契约的限制,松散和动态协商的契约安排机制代表着非正式创新网络,这种网络对正式创新网络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㊂产业集群的地理临近性对非正式网络形成提供了便利性,大学和科研机构与企业密切合作,加速了人员交往与创新文化的形成㊂在这种背景下,高技术产业集群的社会资本,即集群中企业或机构之间各种社会网络的总和要远远大于传统产业集群,而社会资本是对知识和信息富集人群之间正式网络关系的描述,更为重要的是社会资本也为隐性知识溢出提供途径,产业集群的社会资本越高便越能够在成员之间建立密集联系,加强信任机制和相互识别的可能㊂社会资本带来的价值增值形式完全不同于规模经济㊁范围经济和降低交易费用获得的企业利润㊂在基于社会资本的高技术产业集群价值增值模式中,无论是核心大企53业主导创新的开放式创新能力,还是产业链配套企业的嵌入能力都是影响高技术企业绩效的新系统能力㊂二㊁与高技术产业集群相关的概念辨析1.高技术产业集群与创新集群的关系与高技术产业集群概念最为相近的一类产业集群就是创新集群㊂创新集群主要是针对资源投入型产业集群而言[3]㊂事实上在Porter [4]提出产业集群的概念之初,就将创新作为产业集群内在基本特征之一,在后来的发展中,尤其是在中国传播这一概念的过程中,很多研究都将注意力放在了操作层面,即企业的地理临近性,而对于产业集群内在的运作机制并未完全掌握,由此出现了大量通过聚集获得规模经济的同质企业所形成的产业集群,这类集群的特点是大规模的要素投入和激烈的价格竞争[5]㊂高技术产业集群则主要是从产业的角度定义,高技术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既可以是相对于空白技术领域出现的新技术,也可以是比原有技术更具有技术含量和市场潜力的技术㊂从这个角度讲,低技术产业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这类产业主要依靠资源投入和贸易驱动,即贸易驱动型集群(trade-driven clusters),而高技术产业集群则是知识驱动型集群(knowledge -driven clusters)[6],这同创新集群的本质特征相一致㊂因而可以认为高技术产业集群与创新集群并无根本区别,都是以知识富集和知识驱动为主要价值生成手段的产业集群,创新集群更切中本质而高技术产业集群则尤其指向高技术类产业㊂2.高技术产业集群与新兴产业集群的关系高技术产业集群指向特定产业,而新兴产业集群则是指向更为明确的一类特定产业,这类产业具有发展成为经济增长主导产业的潜力,但在技术和市场准备上还尚未完善㊂因此,高技术产业集群所涉及的产业可能是一个成熟产业中的高尖端技术领域,而新兴产业集群则可能是面临新市场的不成熟产业,也可能是成熟技术在新市场的创造性应用,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一个是产业视角下的定义,一个是市场视角下的定义㊂此外,新兴产业集群的形成离不开新企业的创生,这对该类集群的形成和发展至关重要㊂新创企业在空间上的聚集有利于产业集群环境的优化,从而又加速吸引新创企业的加入,这就是产业集群内企业创生率较高的原因[7],也是新兴产业集群能够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㊂高技术产业集群也最容易衍生出新兴产业集群,Sturgeon 和Lester [8]研究了形成初期高技术企业集群影响新创企业的各种有利因素,通过对比和总结亚特兰大㊁苏格兰和新加坡的高技术产业集群发现,集群中原有企业与新创企业的关系极大地提升了新企业的创生能力㊂Aharonson 等[9]以加拿大在1992 2000年间成立的生物技术产业集群为研究对象,针对创业者区域选择影响进行调研,研究发现为了从同一技术领域的现有企业中获益,创业者更倾向于在产业集群中创建新公司㊂王雷[10]研究了北京高科技产业群的形成过程,研究结论认为北京的高技术产业集群是从位于中关村的中科院㊁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衍生而来的㊂高技术产业集群在形成初期也是新兴产业集群,而新兴产业集群又可能是从成熟后的高技术产业集群中已经健全的各类孵化机制中进一步衍生而来的㊂三㊁高技术产业集群的发展规律与基本模式1.高技术产业集群的发展规律高技术产业集群具有一般产业集群发展的阶段性特征㊂王缉慈[11]考察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发展划分为常规技术阶段和高技术阶段,其中,常规技术阶段主要是通过对常规技术的引进形成新的区域增长点,尤其是常规技术在新的市场空间中的使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广泛引进发达国家的常规技术便符合这一阶段的特征㊂而随着常规技术的普及和市场竞争的加剧,由常规技术向高技术转型便是下一阶段发展的主要任务,这个时期临近产业集群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就成了企业衍生和技术衍生的母体,而活跃高效的中介机构能够使高技术在资本和科学研究的相遇中迸发新活力㊂在这个阶段,产业集群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孵化器㊂在此基础上,杨红燕和邓朝晖[12]将常规技术阶段也视为广义高技术产业集群发展的阶段之一,共划分为孕育㊁成长和成熟三个阶段㊂常规技术阶段是广义高技术产业集群发展的孕育阶段,高技术产业集群在这一阶段中空间和技术的积累为内部企业提供了联系和交流的基础㊂而真正标志着高技术产业集群发展阶段提升的特征是集群网络的形成,即众多企业和相关机构在一地聚集并形成密切的相互关系㊂高技术企业㊁中介机构㊁大学㊁科研机构和政府等形成了63主要的网络结点㊂但在成长阶段,这种网络关系还主要依托垂直供应链关系和辅助网络关系,尽管存在着日益频繁的非正式交流,但各种创新资源尚没有在完整的产业链或正式的价值链框架中流动㊂在这个阶段,产业集群的规模不断壮大,配套环境㊁创新氛围和网络合作基础得到改善,产业集群的技术引进和本地配套能力的关系成为主流,但还没有形成由大学㊁科研机构与企业合作来促使本地企业创新能力提升所需的知识生态㊂这一问题在高技术企业的成熟阶段得到改善,产业集群的知识富集程度日益提升,大企业研发试验室㊁大学和科研机构的衍生企业和衍生技术不断涌现,高技术产业集群开始具有明显的外部经济效应,外部企业不断被吸引,产业链逐渐完善,而本地的知识生态和集群企业创新能力又在企业衍生和技术衍生中得以实现㊂由于组织学习和创新氛围的不断优化,高技术产业集群成为新创企业和新兴产业的策源地,美国128号公路产业集群的形成就是最为典型的例证㊂2.高技术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高技术产业集群与传统产业集群在形成机制上的最大差异还在于高技术产业集群具有突出的企业衍生效应[13]㊂新公司的不断涌现过程称为企业衍生过程,企业衍生是高技术产业集群中的企业进行研发和创新活动的重要形式,衍生企业与母公司可能会在同一个产业,新旧企业之间的竞争会推动产品创新,衍生企业更可能关注被母公司忽视的技术工艺和市场空间㊂衍生企业与母公司如果在不同的产业,那么携带原有产业技术信息的衍生企业与进入产业原有技术范式的融合将会为某种颠覆性的技术带来机会,从而对进入产业产生革命性的影响㊂硅谷肖克利公司的衍生案例最为著名,一系列高技术企业从原企业母体中衍生出来,形成一个新产业㊂根据新企业衍生的基础差异可以将高技术产业集群分为不同类型,而不同类型下企业衍生的方向也各有不同[14]㊂新企业衍生的基础是高技术产业集群的初始禀赋,而企业衍生的方向则依据产业链价值完整性和分工差异分为纵向衍生和横向衍生两种基本方向㊂高技术产业集群的形式主要有三种:第一种形式的高技术产业集群存在着具有技术或人力资本优势的公共基础平台,这个平台可能是由政府提供的基础设施平台,也可能是由大学和科研机构提供的研发平台,还可能是由中介机构形成的生产性服务平台等㊂这类高技术产业集群内没有明显的价值链分工,新企业大多基于共同的平台衍生模式,即所谓的卫星平台式高技术产业集群㊂第二种形式的高技术产业集群是由具有技术和资金等绝对优势的一个或几个大企业为主导的产业集群,新企业大都以大企业的技术溢出和市场需求为基础衍生而来,集群内的价值链分工以一个或几个核心大企业为主进行延伸,即所谓的核心大企业式高技术产业集群㊂第三种形式的高技术产业集群是由中小企业形成的产业集群,这类集群有分工完善的产业价值链,每个价值链环节由若干中小企业组成,不同环节价值链的企业相互协作,而同一环节价值链上的企业存在较强的竞争关系,竞争与合作的关系都是以市场交易机制维系,同时科研和服务机构遍布产业价值链各个环节㊂对这种分工彻底的高技术产业集群而言,大量的企业家和风险投资机构关注市场需求,为新企业基于产业价值链衍生创造条件,这类高技术产业集群就是所谓的价值链条式产业集群㊂以上三种高技术产业集群是空间实体集群,还有一种高技术产业集群没有地域空间实体限制,产业价值链通过信息网络联结,其完整性和新企业衍生方向可以表现为上述任何一种高技术产业集群,信息技术通过网络虚拟空间突破技术和市场需求的地域限制,虽然企业分布于距离彼此较远的地域,但却可以根据实物价值链在虚拟信息价值链上的反映,形成虚拟价值链,从而进行相互协作,以完成高技术产品的研发㊁生产和销售活动㊂尽管高技术产业自身的差异会影响高技术产业集群的存在结构和特征,但知识密集性的产学研一体化形式㊁网络化模式与活跃的创新活动特征等都是不变的,多种高技术产业发展模式都有高技术企业㊁中介机构㊁大学㊁科研机构和政府等多主体参与,因此,大学和科研机构作为知识创造与企业衍生的母体组成创新层,高技术企业作为创新活动的实践者与产业价值分工协作的主体构成核心层,由现代服务业发挥产业粘合剂与价值链分工协作的各个环节形成辐射层,是高技术产业集群的共同结构㊂而由这三个层次之间的相互作用㊁相互渗透和以高技术创新和产业化为最终目标的系统配置,就形成高技术产业集群在不同阶段的发展规律和不同技术产业背景下的基73本模式㊂四㊁政府在高技术产业集群发展中的作用高技术产业集群是一类特殊的产业集群,它的特殊性在于创新活动的不确定性,一方面高技术产业集群往往能够通过创新成功提供经济发展的动力乃至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但另一方面技术创新的风险巨大,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组成部分,高技术产业投资的高风险性使得政府有理由抑制高风险和创新体系的不完整带来的经济损失和效率缺失,并有义务促进通用性技术的进步,防止这类技术创新的停滞不前,如新能源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环境基础设施等㊂私人投资无法大规模调动诸如大学和科研机构等社会资源,而政府则可以整合社会资源,并通过财政和税收政策,通过投资带动效应鼓励私人资本进入,从而在特定地区形成高技术产业集群的发展动力㊂这种动力机制对中小企业而言意义更为重大,例如,卫星平台式产业集群和价值链条式产业集群,政府通过提供良好的信息平台和基础设施,从而强化与外部知识的共享和知识溢出活动,这都是政府在促进高技术产业集群形成中的作用㊂然而,在市场发挥基础性配置作用的前提下,政府在高技术产业集群的形成中并非没有任何副作用,尤其是政府在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秩序等方面,作为经济秩序的维护者,在一些市场环节上,政府对参与者的压力㊁在探索产业发展方向中的过度关注都可能为企业盲目进入释放误导信号,这些政府行为虽然有好的初衷但却产生不尽如人意的结果㊂尽管政府有一定的消极作用,但学术界对政府在产业集群形成和演化中的作用却是一直给予认同,无论是自上而下的政策主张还是优化产业集聚状态的政策引导,或是自发集群形成后的制度创新,政府作用都是不可或缺的㊂美国芝加哥等城市在老工业中心向高科技产业过渡过程中,政府在去除历史优越感和市场风险恐惧感中发挥着难以替代的作用;德国巴伐利亚在发展人工智能㊁系统工程等高技术产业集群中,政府在充分调动大学的科研力量,并在当地实施股票买卖特许制度以促进大量从业人员进入新兴产业发挥了特殊贡献[15]㊂政府发挥作用的模式往往因情况而定,但基本上可以分为以下三种主要模式:一是政府辅助㊁市场主导型模式㊂在这种模式中,市场具有基础性作用,高技术产业集群的形成和演化主要依靠市场与产业的互动方式,美国的128号公路地带的高技术产业集群就是典型代表㊂拥有自主企业发展战略的核心大企业或是具有传统地区资源优势的中小企业集群等在市场机制的配置下形成高技术产业集群㊂政府的主要作用是发挥辅助和支持功能,而非主动干预,主要包括基础设施的完善,制定企业和技术引进方面的宽松政策,以及在人才引进㊁产业用地等方面给予优惠和积极配合㊂二是政府主导型模式㊂这种模式是政府直接发挥作用,政府在高技术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中起到直接作用㊂这个直接作用一方面是从无到有的创立,如日本的筑波科学城㊁台湾新竹工业园等,集群本身和集群的主要创新网络都是在政府主导下建立的;另一方面是对落后技术产业集群的改造,摆脱旧有技术范式下或资源约束下的发展模式,而这一点单纯依靠市场力量是很难实现转型和赶超的,需要政府主导创新资源的流入㊁融合和新创企业㊁新兴产业的进入和衍生㊂这种模式在落后国家的追赶战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政府在人才㊁资金和政策上给予集群发展的初始动力,包括主导产业的规划㊁大学等科研力量的配置以及高技术产业集群所在地的选择等,并在财政政策㊁税收政策和人才政策等方面给予优惠和引导㊂三是混合主导模式㊂这种模式是政府主导模式与市场主导模式的并存状态,本质上是政府主导模式向市场主导模式的过渡㊂政府主导模式有助于高技术产业集群形成初期的发展,但在发展到一定阶段,政府的过度干预将带来适得其反的效果,需要将产业集群发展的决定权还给市场,界定政府在环境优化和提供服务中的作用范围,而演化路径则交给在市场机制中运行的企业主体㊂在混合主导模式中,政府和市场的力量大致均衡,政府要在主导活动和参与㊁调节活动中找到平衡点,并通过一系列制度创新巩固高技术产业集群的发展成果㊂逐步强化私人资本㊁中介组织和企业自身在推动产业集群运营中的作用,政府与市场机制的良好配合是这一阶段稳定发展的前提,政府主导权的有序让渡和合理分散是高技术产业集群尽快形成自身运转机制的必经之路㊂五㊁辽宁省发展高技术产业集群的政策建议产业集群建设是近年来辽宁省经济建设的重要抓手,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非常明显㊂然而,截83。

基于全球视野的地方产业集群战略反思

基于全球视野的地方产业集群战略反思

Retrospection on Regional Industrial Clustering
under Global Perspective
作者: 尹贻梅[1];刘志高[2];陆玉麒[1]
作者机构: [1]南京师范大学,江苏,南京,210097;[2]中国地质大学,湖北,武汉,430074;
出版物刊名: 经济经纬
页码: 41-44页
主题词: 产业集群;外部联系;全球视野;内在缺陷
摘要:产业集群战略作为一种新的区域发展战略已被广泛认识,但其自身存在的一些内在不足,将使有些地区不能成功地实施集群战略.本地知识资源不充分难以保证创新的持续,集群过度专业化和地理临近性有可能导致本地网络失灵,同时,后发地区实施集群战略时面临着四大困境.区域发展政策应该致力于实现外部联系与本地创新的互动,资源、已有实力和新增能力之间的互动,并保持制度稳定和制度创新之间平衡.同时,还应注意,集群政策并不是对所有地区都适用.。

产业集群的演化过程及形成机制

产业集群的演化过程及形成机制

产业集群的演化过程及形成机制
吴义杰;何健
【期刊名称】《甘肃社会科学》
【年(卷),期】2010(000)005
【摘要】与产业聚集不同,产业集群是由一群具有专业化分工性质的同类企业及相关支撑机构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柔性集聚,是产业集聚的高级阶段.产业集群受制于许多因素的影响,并有其自身固有的演化规律和阶段.国内外众多经济学家就影响产业集群的因素进行了诸多论述,但并没有对产业集群不同演化阶段是何种因素起关键作用进行阐述.本文在综述国外有关产业集群经济理论的基础上,对产业集群的演化阶段进行了细分,探讨了不同演化阶段影响产业集群的关键因素及形成机制,据此总结出我国产业集群的几种主要模式.
【总页数】4页(P181-184)
【作者】吴义杰;何健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商学院;南京大学,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062.9
【相关文献】
1.产业集群网络结构演化过程与特征研究——以东湖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为例
2.制度集聚:我国高科技工业园区产业集群形成机制的新解释--以上海张江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为例
3.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和风险--以底特律汽车产业集群为例
4.产业集
群的形成机制和风险——以底特律汽车产业集群为例5.创意产业集群网络结构演化过程与驱动力研究——以常州动漫产业集群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 技 进 步 与 对 策Science &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 V ol.27 No.13 Jul. 2010第27卷第13期2010年7月全球生产网络视角下产业集群的网络演化李学迁1,朱道立1,李 进1,刘美玲2(1.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上海200433;2.南昌工程学院管理系,江西南昌330099)摘 要:从网络的角度出发,首先分析了产业集群的内部机理,并用超网络刻画出了集聚后的产业结构形态。

产业集群是具有复杂结构的经济系统,是由若干子网络组成的大型网络,具有增长性和择优性。

然后以全球生产网络研究模式为基础,结合案例研究了全球生产网络和产业集群的关系及其演化,最后给出了发展战略建议。

关键词:产业集群;全球生产网络;网络演化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348(2010)13–0054–030引言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生产力高度发展和国际化分工进一步深化的产物。

上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进程大大加快,不但促进了资本的全球性流动和科技的全球性扩散,也加速了产品网络的跨区域延伸,并要求地理上进一步超越民族、跨越国界。

产业集群是当今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模式,它构成了世界经济的基本空间构架,是当前学术界、企业界和经济部门研究的热点之一。

从上世纪20年代开始,产业集群就已经为经济学家、社会学家所关注,学者们一般围绕集聚现象产生的原因、集聚后的经济和社会效应以及未来演化方向3个方面展开。

Marshall(1920)从外部经济性出发,研究了企业的外部竞争环境,这奠定了集群理论的研究基础。

工业区位经济学家Weber(1929)把区位因素引入中小集群定义。

Porter把产业集群纳入其竞争优势理论中,提出了产业集群的新竞争经济理论。

他认为产业集群是一个国家内一群有着纵向密切联系的企业,或在一个特定区域内一群相互联系的公司和各种组织在地理上的集中。

新经济地理学的代表人物Krugman首次把产业集群与国际贸易联系起来研究,指出产品的贸易活动实际上间接地起到了生产要素贸易的作用,无论生产要素最初的分配状态如何,通过贸易活动,总能使产品的生产集中在某些区域。

王缉慈[1-4]认为产业集群是一组在地理上靠近的相互联系的公司和关联的机构,它们由于具有共性和互补性而联系在一起。

国内外与产业集群相关的研究文献非常多,研究的角度有空间经济学、区域经济学、产业组织学和社会学等。

然而以复杂性科学的思想,用网络的工具深入剖析产业集群演化的文献还较少。

本文运用网络分析方法,探讨产业集群和网络的耦合,并结合案例研究全球生产网络和产业集群的演化。

1产业集群与网络目前研究产业集群的方法还比较单一,许多研究者采用理论和实证研究的方法,对重要的经济现象和数据进行归纳提炼,提出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发展策略。

然而,产业集群不仅仅是一个经济组织,更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并具有多层网络关系,如集群内部成员的关系、集群与集群的关系以及集群与外部环境的关系等,因此从网络的角度分析产业集群是很有必要的。

现实世界中存在着大量以网络形式存在的系统,如生物群落、供电网、互联网和交通网等。

人们也逐渐认识到经济系统本身是一个由大量经济主体相互作用形成的超级网络。

产业集群包含了一系列关联产业和对竞争起重要作用的其它机构;集群通常会延伸到下游的各个渠道,涉及到消费者以及配件商等;许多集群也包括政府机构及其它机构,如大学、商会等,它们提供教育、信息和技术支持。

因此,产业集群中的经济主体包括企业、大学、研究机构、政府、金融机构以及中介机构等,集群中的关联体现为经济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如投资、并购、供货和销售等。

产业集群正是由主体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形成和拓展的。

产业集群实际上是一个网络,集群中的主体构成了网络的节点,主体间的经济关系构成了网络的边,资金、技术、劳动力、物质等构成了边上的流。

由于企业退出和进入,使产业集群总是处在一个变化的过程当中,所以集群· 55 ·李学迁,朱道立,李 进,等:全球生产网络视角下产业集群的网络演化 第13期 网络是动态的,且具有增长性和择优性等典型的复杂网络特性。

集群网络的增长性表现为网络规模逐渐拓展,随着产业规模扩大,与核心业务相关的企业会逐渐汇集,由此带来规模效应,而外部经济效应又会吸引更多企业进入网络,使得网络节点增加。

此外,进入者在选址(或建立业务关系)时会根据市场因素,如产业相关度、运输成本、技术条件等,择优选择网络中的某个节点区域,使某些节点聚集度增大,出现经济集聚现象。

因此,产业集群作为经济系统的一个重要子系统,它也是一个具有复杂网络结构的复杂系统(见图1)。

图1 产业集群的网络结构图1—①清晰地反映了产业集聚前的多节点分散状态,图1—②为集聚后的多节点超网络结构。

超网络结构是由网络组成的网络,它可以生动地刻画产业集聚后的网络形态。

如制造节点由大量制造商集聚而成(如工业园区、产业基地等),销售节点是由经销商集聚而成的贸易中心,还有由物流企业聚集而成的物流中心(或物流园区)。

事实上,超网络系统给人员出行、货物流动、资金流转、信息流通、社会经济活动的组织等带来了很多好处,可以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信息共享度和资金周转率,这与产业集群的特点相吻合。

因此采用超网络刻画产业集群内部结构是合理的,是后续研究的一种可行思路和方法。

下面引入全球生产网络研究模式,分析产业集群的形成和网络演化过程[5]。

2 全球生产网络与产业集群2.1 全球生产网络上世纪90年代,Gereffi 提出全球商品链的概念,认为全球商品链是由围绕某一商品而发生关系的诸多家庭作坊、企业和政府等紧密地组织在一起的群体。

由于全球商品链主要关注产业链中利润相对较低的部分,因此Gereffi[6]将其改进为全球价值链研究模式。

张辉[7]运用全球价值链理论,系统阐述地方产业集群、产业转型和升级等重要问题,构建了直观的产业空间体系结构。

然而,全球价值链在结构上表现为以价值为导向的线性结构,而且该框架局限于价值链内部的产品交易。

相比之下,全球生产网络涵盖了多层面的关系,如地理、经济和社会关系,能更清晰地描绘国际产品的空间特征,便于研究国际间的生产与贸易。

全球生产网络最早是由Emst ,Dicken ,Henderson 等学者[8]提出的,它涵盖了从产品设计、原材料采集和运输、产品生产和分销,直至最终消费和回收处理的整个过程。

全球产品网络结合了全球价值链和行为者网络(ANT )等理论,刻画了一个高复杂度的网络结构,理论上有助于揭示多行为者多维度跨空间生产系统的运作机理,实践中有利于指导子网内的产业动态集聚及区域经济发展。

2.2 全球汽车生产网络演化分析高集中度和规模经济已成为汽车产业强势国家、地区、企业的重要特征。

过去20年里,全球汽车市场规模大幅扩张,汽车产业逐渐趋于集中化。

通用、福特、丰田、大众、标致等汽车巨头占据的市场份额长期超过全球汽车总产量的80%,驱动了多个汽车产业集群形成,如美国汽车城底特律、日本丰田城、西班牙巴塞罗那等。

同时,国际分工不断深化,各汽车生产商纷纷向世界各地延伸价值链,形成全球汽车生产网络。

汽车生产大致可分为两个部分:零部件生产企业和整车组装企业。

随着我国加入WTO 和汽车市场逐步开放,跨国汽车公司、国资企业、民营企业先后进入汽车产业,使得我国一些地区的汽车工业发展迅速。

国内汽车制造业在零部件生产、技术研发、车身、整车组装等生产环节都得到了迅速发展。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06年我国汽车零部件产品完成工业总产值5 397.05亿元,2007年实现销售收入6 700亿元。

目前,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地区、东北地区、华中地区、西南地区都出现了汽车产业集群,如上海已形成了整车制造核心环节、零部件加工制造、汽车贸易、服务等企业集聚的汽车产业集群,山东武城和温州玉环等地也形成了汽车零配件集群[9-11]。

成立于1985年的上海大众是中德合资企业,双方投资比例各为50%。

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后的第一家轿车合资企业,上海大众见证了改革开放和全球化生产给我国带来的变化。

图2是产业转移前后上海大众生产网络不同时期的对比示意图。

上海大众生产网络由最初的简单结构(组装—分销)演化为具有多类组织、多类关联的完整网络。

在生产网络中政府负责政策设计/行政管理,教育机构/研究单位参与技术研发,现代化物流企业承接外包业务,形成了完整的供应网络(原材料—零部件生产—组装—分销/配送—售后服务)。

在公司成立初期,上海大众只能组装进口的全套整车零部件。

跨国公司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占据附加值高、技能含量高的环节,而上海大众承担的只是低附加值的初级零部件生产及最后的装配工序,被锁定在价值链的最低端,如图2—A 所示。

直到90年代中期,情况才有所改观。

由于中国方面相关政策的出台、本土产业转移及其它汽车企业的竞争,德国公司不得不帮助中国实现部分零部件国产化,并将全球零部件供应商引入中国市场,形成汽车零配件供应商集群,如图2—B 所示。

完善的零部件本土供应使得上海大众逐渐走上了国产化道路,到2000年,上海大众的多款车型国产化程度已达到90%。

· 56 ·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年 图2 产业转移前后的全球生产网络对比然而,国产汽车的许多关键零部件还得依赖进口,自主研发能力还比较弱,大部分研发与技术核心以及知识产权仍掌握在跨国公司手中。

这一点,可以通过国产汽车零部件的比重判断。

2008年我国出口的汽车零部件中,关键零部件商品出口额所占的比重不到8%,此外,汽车玻璃、轮胎及挂车零部件等主要出口产品都属于高能耗、高污染、低价值产品。

这些都反映了我国汽车生产技术水平相对落后、产品附加值低、资源消耗高的特点。

事实上,不仅是汽车产业,我国的许多制造业仍处于全球生产网络的较底层。

为避免长期局限在低价值层,就必须研究相应的策略,制定有效的政策,重点做好以下3个方面的工作:(1)转变生产方式,提倡精益型和大规模定制式生产,围绕汽车生产发展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汽车产业集群。

从国际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历程来看,发展产业集群是提高产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发展我国汽车产业集群,首先要与跨国公司合作,获得世界先进技术和进入国际市场的通道,然后逐步谋求在全球生产网络内升级。

(2)实现自主品牌和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增强创新能力,大力发展核心技术。

当前汽车行业的特点是资源短缺、市场竞争激烈、顾客需求多样化,因此必须研发新能源和新技术,只有拥有技术优势,才可能具备核心竞争能力。

(3)推动汽车服务业发展,重点发展教育、研发、物流、金融、保险、销售及售后服务等业务,形成汽车生产网络高附加值层的竞争优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