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风水田农业___高一地理说课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课:

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季风水田农业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农业区位选择》的基础上, 进一步应用区位因素分析方法,对季风水田农业做出具体分析, 在本章中起着延伸、承接的作用,通过本节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分析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的一般方法,并能够运用该方法自主学习《第三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所以分析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和特点是本节课的重点。同时,我认为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分析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为什么呢?课本中“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部分,主要是通过四幅图来展示的,而学生基础知识和经验不足,归纳总结能力又是学生的薄弱环节,这对学生总结“影响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构成了难点。

教学方法:对于工作在第一线的教师来说,都知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面对九十年代以来出生的孩子,他们对农业生产相当陌生,特别是生活在黄土高原的学生对水稻种植更是了解少,而这部分知识在教材上呈现又不生动,不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如何才能消除学生的陌生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课堂上,我主要是通过充分展示相关的感性图片、引用学生熟悉的与课题有关的歌曲等,并通过问题引导教学、学案辅助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来实现。比如:我在导入新课时,简单对上节课进行回顾后,就展示给学生一幅河流水稻景观图片,并引入一首大家都比较熟悉且与教材有关的歌曲《我的祖国》“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 ”,正当学生跟着哼唱兴趣高涨之时,停止唱歌并提出一个大家从未想到过的问题:“乔羽笔下的一条大河是什么河?大河两岸的农业地域类型是什么?”切入主题,导入新课。

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本节课的特点和学生接受的能力水平,设计了五步教学:

第一步:多媒体展示一幅水稻种植过程的图片,并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提到过的水稻生长习性。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想象、回忆,对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初步形成表层的感性认识,为下一步分析亚洲发展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条件做铺垫。

第二步:多媒体展示:“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分布”图、“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亚洲人口分布”图和“亚洲地形分布”图。让学生结合第一步的图文材料,分析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的形成条件。考虑到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有限,所以给学生配备了学案辅助,这样大部分学生基本能结合学案提示读懂图了。经过学生几分钟的读图分析后,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填到学案上,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进一步分析,最后得出亚洲发展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优势。这样安排的主要目的是逐步训练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读图识图能力是地理学科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需要我们平常教学中一点一滴的培养。

第三步:用简单的几句话阐明稻米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过渡到本节课的第二个重要内容“季风水田区的水稻种植特点”的教学中,关于“亚洲传统季风水田区的水稻种植特点”课本中写得清楚,但是要让学生根据特点中的不足之处提出一些合理化的改进措施,则必须得让学生搞清这些特点产生的原因。对此我让学生先带着两个问题阅读教材48页“季风水田区的水稻种植业特点”一部分,然后让学生完成学案中第二个表格《季风水田区的水稻种植业特点及成因》。学案对成因有提示,这样学生通过几分钟的阅读及填表后,基本能掌握水稻种植业特点及成因,最后再引导学生归纳出季风水田区的水稻种植业特点及成因。

第四步:与学生完成两个课堂巩固练习

第五步:通过三个设问导出传统的季风水田农业发展的弊端,并要求学生课后做进一步的探究:针对这些特点,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措施。

课后反思:本节课自认为协调好了学生“演员”和教师“导演”的作用,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一定的发挥,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基本能够使学生能达到课标对学生的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