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风水田农业___高一地理说课稿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季风水田农业》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季风水田农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够说出季风水田农业,分析气候、地形、劳动力对水稻分布的影响,归纳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并分析影响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季风水田农业形成的区位因素的分析,训练读图分析能力;2.分析亚洲水稻生产商品率低的原因,找出这些区位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自然条件是人类生产活动的基础,制约着人类农业活动类型,形成顺应自然、尊重客观规律、因地制宜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重点:季风水田农业的主要特征及代表性的分布地区和区位条件。
难点: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条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运用图片导入法,通过多媒体展示袁隆平的图片,并辅以谚语: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
图片上这位农民打扮的人就是袁隆平,袁隆平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在西方,把杂交水稻称为“东方魔稻”,杂交水稻的出现不仅解决了中国人吃饭的问题,并且被认为是解决下个世纪世界性饥饿问题的法宝。
那这些水稻都种植在哪些地方?又有哪些特点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季风水田农业,进而导入新课。
二、新课讲授1.回顾上节课的农业区位因素。
问题:分析农业的区位条件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分析?学生回答。
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劳动力、机械、政策、科技以及交通运输等。
2.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
教师展示亚洲的水稻分布图、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亚洲地形图,引导学生找出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分布地区,并从自然方面分析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
问题:(1)季风水田农业分布在哪些地区?(2)季风水田农业都分布在哪些气候类型分布区?(3)季风水田农业为什么会分布在这些气候类型所在的区域?(4)亚洲的地形与河流对季风水田农业的分布有什么影响?学生活动:学生以地理小组为单位,自主合作探究总结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分布地区为:东亚、南亚、东南亚。
高一地理《季风水田农业》说课稿
高一地理必修二3.2《季风水田农业》说课稿一、课程标准分析《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对本部分内容的要求是:举例说明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因为本节课是第2课时的学习,所以具体的学习要求是:1、要建立在掌握农业区位条件分析知识的基础上。
2、必须结合材料、案例对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条件和特点进行分析二、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1、本课题选自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的第二节课《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在第一节分析农业区位的基本原理之后,从本节开始,教材重点分析了4种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本节内容通过两个案例“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两种农业地域类型,再次强调了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的分析思路和方法。
2、本节内容承接了第一节课的内容,同时与下一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在内容的安排上是并列关系。
从宏观上看,本节既是前面知识的加深和升华,又是后面知识的对比和参照。
鉴于它承上启下的地位,我将季风水田农业用一课时以案例的形式引导学生分析,让学生学会分析的方法,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二)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加上我对教材的解读和对学生的了解,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方面:1、知识与技能(1)了解季风水田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及特点。
(2)能运用已学的知识分析季风水田农业形成的主要区位条件2、过程与方法(1)综合评价区位因素对季风水田农业的影响,认识人类遵循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必要性。
(2)从当地的农业生产现状和发展实际入手,通过对实例的分析,培养分析、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态度。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到先进的科技对农业的巨大影响,树立科技兴农的意识,培养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观,同时认识我国在农业生产方面的优势,培养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三)重、难点分析1、重点:分析并归纳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和特点。
确定这一知识点为重点的依据是:学生通过对材料或图表的分析,既可以巩固对上节课知识的复习,又可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难点:通过对“季风水田农业”的分析,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分析思路和方法确定此为难点的依据是:现在高考要求学生具备综合思维能力的地理核心素养,课堂上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案例,以及引导得出结论较容易,但是真正让学生独自对一个新的材料进行分析时可能就无从下手了,而方法需要领悟总结,所以为难点三、学情分析所授班级为高一年级学生,通过高一第一学期地理课的学习,学生虽然基础不是很扎实,但已初步具备了一定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地理知识素养。
高中地理季风说课稿
高中地理季风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说课的内容是高中地理课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季风。
季风现象对于我们国家的气候有着深远的影响,它不仅关系到农业生产,还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接下来,我将从季风的形成原因、特点、影响以及与人类活动的互动等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首先,我们来探讨季风的形成原因。
季风主要是由于地球表面不同性质的地表在太阳辐射的作用下产生的温度差异而引起的大气环流。
在夏季,陆地受到太阳直射,加热迅速,形成热低压区,而海洋相对较凉,形成冷高压区。
这样,暖湿的空气就会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夏季风。
相反,在冬季,陆地散热快,形成冷高压区,而海洋相对较暖,形成热低压区,导致冷空气从陆地吹向海洋,形成冬季风。
这种季节性风向变化的现象,我们称之为季风。
接下来,我们来看季风的特点。
季风的最大特征就是风向随季节变化而变化。
夏季风通常温暖湿润,带来充沛的降水,对农业生产十分有利。
而冬季风则干燥寒冷,降水较少,对农业生产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此外,季风的强度和持续时间也会影响其特点。
强烈的季风可能会引发洪涝、干旱等极端天气事件,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造成影响。
现在,我们来讨论季风的影响。
季风对气候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在我国南方地区,季风气候显著,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形成了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
而在北方地区,由于受季风影响较小,气候特征与南方有所不同。
季风不仅影响气候,还对水文、土壤、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产生影响。
例如,季风带来的降水是河流补给的主要来源之一,对维持河流生态系统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季风气候区的土壤和植被类型也与非季风区有所不同。
最后,我们来探讨季风与人类活动的互动。
人类活动,尤其是农业生产,与季风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季风气候区,人们根据季风的变化规律安排农事活动,如雨季播种、旱季收获等。
同时,人们也通过修建水利设施、调整作物种植结构等方式来适应和利用季风带来的降水。
季风水田农业说课稿
季风水田农业说课稿
说课稿
课题名称:3.2.1季风水田农业教材版本:新课标人教版必修二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理论基础:
知识的获得。
通过图片、视频等模象直观,并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让学生顺利完成知识学习的第一个阶段。
知识的迁移。
通过精选教学材料,合理编排教学内容,促进学生产生最大程度的迁移。
课程标准: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结合实例说明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课标要求:说出季风水田农业的典型分布地区,结合图例分析当地区位优势和农业特点。
并分析种植水稻对当地地理环境产生哪些影响。
2.教学内容及学情分析
“季风水田农业”是地理必修2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这一节有两部分内容,分两课时。
第一部分“季风水田农业”是第一课时内容;第二部分是“商品谷物农业”。
本节是在学习了《农业的区位选择》的基础上,进一步应用区位因素的分析方法,学习掌握水稻种植业的地区分布、作物类型、生产特征、区位条件等知识,是对前面内容的加深和升华。
同时本节与下一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在内容的安排上是并列关系。
从宏观上看,本节既是前面知识的加深和升华,又是后面知识的对比和参照。
《季风水田农业》不仅是本章的重点,也是高中地理中的重点。
季风水田农业地域类型演示文稿主题说明
季风水田农业地域类型一、面对对象:高一年级二、教学环境:教室,学生已经具备了农业区位的相关知识三、主要内容(一)学生自学学生通读课本,了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且根据导学提纲勾画重点知识。
(二)学生自学效果展示1水稻的习性2.水稻的分布地区(Ξ)学生讨论1.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条件2.季风水田农业发展中的不利区位条件及解决措施(四)学生展示+教师讲解1.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条件自然方面:(1)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2)地形:河流中下游平原和河口三角洲、沿海平原,地势地平,排管方面(3)土壤:土层深厚,土壤肥沃(4)水源:河网密集,水源充足,灌溉便利社会经济方面:(1)劳动力: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2)市场:人多地少,粮食需求量大,市场广阔(3)生产历史:历史悠久,传统经验丰富,约7000年种植历史(4)饮食偏好:稻米是人们喜爱的主要食物2.季风水田农业发展中的不利区位条件及解决措施(1)地形是亚洲水稻种植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之一。
亚洲的水稻种植区多为山地丘陵区,土地面积狭小,不能连片,机械化难以推广。
解决措施:发展适合山地地形的小型农用机械。
(2)多旱涝灾害也是亚洲水稻种植业的限制性因素之一。
东亚、东南亚、南亚位于季风气候区,夏季风的不稳定性易出现旱涝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威胁。
解决措施:大力兴修水利工程。
(五)教师补充讲解1.小农经营2.单产高但商品率低3.机械化、科技水平比较低4.劳动力需求量大5.水利工程量大(一小两大一高三低)(六)学习效果检测⑴写出水稻分布区的名称:A,B,C。
(2)A、B、C三地均为气候区。
从地形上看,水稻田多分布在和地区。
⑶本地区稠密、丰富,为发展水稻种植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高中地理】季风水田农业ppt(说课)
小农经营家庭为Βιβλιοθήκη 人均耕地少精耕细作单产高;但
单位面积产量 生产规模小,人口多, 控制人口数量 高、商品率低 消费量大,自给为主
机械化和 科技水平低 水利工程量大
田块规模小,经济水 加大科技投入 平低,劳动力丰;农 提高机械化水平 业生产靠传统经验
水旱灾害频 繁发生
玉米
407
水稻
510
(5)组织归纳,把握重点
师生共同归纳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条件,在此过 程中,教会学生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
季风水田农业的主要区位条件:
自然: ①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②位于河流中下游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地势平坦 ③土壤肥沃 ④河网密布,灌溉水源充足
社会: ①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②人多地少,粮食需求量大 ③种植历史悠久 ④人们喜食稻米
燕麦、稞麦 玉 米
高 粱 荞 麦
25-31 37-44
30-31 25-31
3-5 5-10
6-7 3-5
31-37 45-50
44-45 37-44
资料3:农作物的需水量 作物名称
水稻
全生育期总需水 量(米3/亩)
冬小麦
玉米 高粱 谷子 大豆
水稻好 暖喜湿
350-450
260-400
200-300 200-300 160-200 300-400
在我国农村有这样一种说法: 我们能吃饱,全靠有 “两平”。 一靠“邓小平”-----改革开放引路人. 二靠“袁隆平”-----杂交水稻第一人. 西方世界称,杂交稻是“东方魔稻”。
2、新课讲授
(1)课堂延伸,增加体验
通过读季风水田农业分布图,了解季风水田农业 主要的地理位置。
Xprwsw季风水田农业 高一地理说课稿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说课: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季风水田农业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农业区位选择》的基础上, 进一步应用区位因素分析方法,对季风水田农业做出具体分析, 在本章中起着延伸、承接的作用,通过本节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分析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的一般方法,并能够运用该方法自主学习《第三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所以分析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和特点是本节课的重点。
同时,我认为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分析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为什么呢?课本中“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部分,主要是通过四幅图来展示的,而学生基础知识和经验不足,归纳总结能力又是学生的薄弱环节,这对学生总结“影响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构成了难点。
教学方法:对于工作在第一线的教师来说,都知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面对九十年代以来出生的孩子,他们对农业生产相当陌生,特别是生活在黄土高原的学生对水稻种植更是了解少,而这部分知识在教材上呈现又不生动,不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如何才能消除学生的陌生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课堂上,我主要是通过充分展示相关的感性图片、引用学生熟悉的与课题有关的歌曲等,并通过问题引导教学、学案辅助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来实现。
比如:我在导入新课时,简单对上节课进行回顾后,就展示给学生一幅河流水稻景观图片,并引入一首大家都比较熟悉且与教材有关的歌曲《我的祖国》“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 ”,正当学生跟着哼唱兴趣高涨之时,停止唱歌并提出一个大家从未想到过的问题:“乔羽笔下的一条大河是什么河?大河两岸的农业地域类型是什么?”切入主题,导入新课。
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本节课的特点和学生接受的能力水平,设计了五步教学:第一步:多媒体展示一幅水稻种植过程的图片,并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提到过的水稻生长习性。
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想象、回忆,对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初步形成表层的感性认识,为下一步分析亚洲发展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条件做铺垫。
季风水田农业
影响亚洲水稻种植业的区位因素:
1、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2、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3、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4、种植历史悠久,有丰富的种植经验 专业交流 模板超市 设计服务 5、稻米是当地人喜爱的主食
NordriDesign™中国专业PowerPoint媒体设计与开发
本作品采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 2.5 中国大陆许可协议进行许可。
查看全部…
本作品的提供是以适用知识共享组织的公共许可( 简称“CCPL” 或 “许可”) 条款为前提的。本作品受著作权
❤ 归纳亚洲水稻种植业有何特点? “一大一小一高三低” 一大:(水利工程量大)一小:(小农经营) 一高:(单产高) 三低:(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科技水平 专业交流 模板超市 设计服务 低)
பைடு நூலகம்
4、水利工程量大
水稻生产需水量大,季风区水旱灾害 频繁,对水稻的威胁大。灌溉是水稻 生产的基础。
NordriDesign™中国专业PowerPoint媒体设计与开发
专业交流
模板超市
设计服务
本作品采用知识共享署名-非商业性使用 2.5 中国大陆许可协议进行许可。
发展措施:政府加大投入, 法以及其他相关法律的保护。对本作品的使用不得超越本许可授权的范围。 如您行使本许可授予的使用本作品的权利,就表明您接受并同意遵守本许可的条款。在您接受这些条款和规定的 兴修水利工程 前提下,许可人授予您本许可所包括的权利。
高中地理-《季风水田农业》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季风水田农业》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2《季风水田农业》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本教学设计的内容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数学教科书·地理(必修2)》(人教版),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第一课时——季风水田农业。
农业是发展历史最悠久,也是受自然区位因素影响最大的国民经济生产部门,本节第一课时以季风水田农业为代表,主要体现了自然因素的影响,让身处农村的学生了解农业十分有必要,体现了地理新课程的时代性、生活性。
本节内容是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的延伸和具体运用,教材用案例的形式说明典型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在本章中起着延伸、承接的作用,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还能够掌握分析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的一般方法,并可能运用该方法自主学习第三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本节内容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条件方面,教材大量提供地图(分布图、气候图、地形图、人口分布图)力图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密切关系,其他因素则以较短篇幅的文字描述;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方面则以文字描述为主,兼两幅景观图和“阅读”部分。
教材文字内容不多,配置了更多的地图和景观图片,可见编者的意图是让学生通过视觉信息去推导、掌握本节主要内容,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读图分析能力。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认知起点:学生为高一学生,有一定地理基础知识,但较为零散不能形成系统。
学习兴趣:本校学生大部分生活在农村,农业是他们所熟悉的,多联系生活很容易调动其学习兴趣。
学习障碍:高一学生知识面较窄;读图分析和提取信息的能力低;语言表达能力不强。
学习难度:对专业性术语如:商品率、机械化水平、小农经营等日常生活接触不多,理解可能感到吃力。
设计思想由于本校是农村学校,学生又大部分来自农村,因此学习本章内容感性材料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基础好,课堂设计可以较好地切合新课程改革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热情的理念;再结合现代教育技术以及多种媒体的信息传授,使学生能够改变传统接受知识的方式,利于掌握和记忆知识。
季风水田农业说课稿
《季风水田农业》说课稿十堰市竹溪一中丁启树一、教材分析:农业生产活动是人类重要生产活动之一,与自然地理环境关系最为密切,也与区域发展息息相关。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农业区位,二是不同区域的农业区位分析。
本节课是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的第一个实例,在学习了《农业区位选择》的基础上, 进一步应用区位因素分析方法,对季风水田农业做出具体分析, 在本章中起着延伸、承接的作用。
通过本节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分析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的一般方法,并能够运用该方法分析类似的农业地域。
新课程标准要求地理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充分考虑高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积极探索和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合作交流、批判性思考以及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在农业生产活动分析中能分析农业区位,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能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本地农业地域类型,并分析其形成条件。
教学成败的关键在于是否找到了学生的现在发展区和最近发展区,是否立足于学生的基础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有鉴于此,在已经学习《农业的区位选择》的基础上,我认为这节课应当放在两个重点上,一是复习巩固农业区位,二是用这部分教材引导学生运用农业区位理论分析水稻种植业的区位。
选择性地使用教材而不能把学生固定在教材之内,注重知识和能力的生成与前后联系,贴近学生实际和高考,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学会分析,是我设计这节课的出发点和重点。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巩固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能结合所学知识和身边事例分析季风水田农业形成的区位条件及其特点。
3.会利用有关图文资料提取信息,并进行区位分析。
过程与方法:1.利用导学案,以小组合作学习作为课堂组织的主要形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习惯与能力。
2.通过问题探究,培养学生从图文资料中提取和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季风水田农业说课稿
季风水田农业说课稿洛阳市第二中学孙英伟2009年10月《季风水田农业》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必修2中的《季风水田农业》。
在我省的高中新课改中,这节课属于高一年级下学期的教学内容。
下面,我从课标要求、教材分析、教学方法选择、教学过程安排等方面,说一说我对《季风水田农业》一节课的认识和课堂教学的具体设计。
一、说课标《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从整体上讲,可以说是非常高的。
在内容标准中,它要求学生能够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这里既然要求“举例说明”,那就意味着学生必须对季风水田农业的相关知识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在此基础之上,才能够举一反三说明其特点和形成条件。
换句话说,就是要会运用区位因素分析的方法,说明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在知识与技能方面,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比较、分析、归纳、综合说明问题。
在过程与方法方面,要求学生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与他人合作,开展调查和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同时,能够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地理学习和探究的体会、见解和成果。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要求学生确立因地制宜的地理观,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根据课标要求,我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季风水田农业的分布地区。
2、理解影响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
3、总结、归纳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分组讨论,探究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及区位因素,表达、交流学习见解和成果。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树立因地制宜的地理观,增强科技兴农的意识,培养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二、说教材1、本节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在必修2所讲的产业部门中,农业生产活动被放在首要位置。
同时,各项产业活动,对其区位因素和特点的分析,都是该单元的重点。
季风水田农业ppt(说课) 人教课标版
小农经营 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 3.特点: 机械化和科技水平低 水利工程量大
六、教学反思
不论你在什么时候开始,重要的是开始之后就不要停止。 不论你在什么时候结束,重要的是结束之后就不要悔恨。 人若软弱就是自己最大的敌人。
①贯彻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的思想; ②初步形成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3、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结合实例,说明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特点 (2)难点 结合实例,说明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特点
4、教学用具:
多媒体电脑、课件
5、课时安排:
1课时
二、教学方法
1、讲授法 2、多媒体教学法 3、讨论法 4、探究法
资料2:主要农作物生长所需要的温度
作物 水稻 小麦 大麦
最适温度(℃) 最低温度(℃) 最高温度(℃)
30-35
10-12
40
25-31
3-5
31-37
25-31
3-5
31-37
燕麦、稞麦
25-31
3-5
31-37
玉米 高粱 荞麦
37-44 30-31 25-31
5-10 6-7 3-5
45-50 44-45 37-44
三、学习方法
1、读图分析法 2、归纳小结法 3、运用巩固法
四、教学程序
1印、图片导入 度 咖 喱 炒 饭
这些美味佳肴主要是由哪种 粮食做的?
水稻
在我国农村有这样一种说法: 我们能吃饱,全靠有 “两平”。 一靠“邓小平”-----改革开放引路人. 二靠“袁隆平”-----杂交水稻第一人. 西方世界称,杂交稻是“东方魔稻”。
季风水田农业演示文稿
季风水田农业演示文稿一、教学内容分析1.地位与作用季风水田农业选自人教版必修二第三章的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这也是学生在高中阶段第一次比较系统的接触专门的农业地域类型,是把前一节所学的农业区位要素和日常生活中所见的农业相结合的系统化与理论化知识。
也是本章内容的重点内容,掌握这一章的内容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关键,为其余的农业地域类型学习以及类比之后的工业地域类型奠定了基础。
2.学时:一节课(45分钟)3教学结构分布季风水田农业区位因素特点4.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区位因素。
难点:归纳季风水田农业主要特点。
课标要求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季风水田农业在世界的分布范围;举例说明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主要特点;理解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条件。
【过程与方法】:学会提取地理信息;通过分析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学会地理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小组合作来认识身边的地理事物,培养热爱地理的精神。
三、学情分析1.此阶段学生的认知心理特征作为高二的学生,大多数孩子还在17岁左右,对于问题的思考能力还保持着活力,勤于思考,勇于创新是他们的天性。
他们的认知能力正在逐步完善和健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注重对于他们思维的培养和认知能力。
目前,针对这个年龄段学生所保持的好奇心,应该加以引导,并且将他们所具备的一定程度上的团队协作能力等融合在一起,但是也要针对他们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的特点进行改善,比如利用一些生动的语言和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来引起学生的注意。
2.知识技能基础这一部分教材中内容是以日常生活中所能见到的农业,并且在前一节中也有学习,而本节课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将这些平时零散的知识碎片提升为完整的知识体系,把日常生活中的生活经验转化为知识范畴。
在教学的同时,要指导学生参与分析过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建立更为立体、系统的概念,对于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更为有效。
季风水田农业说课课件
社会 经济 因素
市场 生产习惯 饮食偏好
5、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探究活动三:合作探讨季风水田农业特点及其成因、发展措施
课题 小组名称 学习任务 第一组
生产规模、单产、 商品率
探讨季风水田农业特点
第二组
机械化和科 技水平
第三组
水旱灾害
5、教学过程 成果展示、交流汇报
5、教学过程 成果展示、交流汇报
季风水田农业
江汉油田高级中学 秦基亮
民以食为天
食以农为本
1.教材内容
季 风 水 田 农 业
2.学情分析
3.教学目标
4.教法学法
5.教学过程 6.教学反思
1、教材内容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 发展》 第二节
季风水田农业 季风水田农业的 分布 季风水田农业的 区位因素 季风水田农业的 特点
2、学情分析
小组
学习任务
第一组 气候
第二组 地形
第三组 人口
全体
其它因素
5、教学过程 成果展示、交流汇报
5、教学过程 成果展示、交流汇报
总结季风水田农业区位因素
区位因素 气候 自然 因素 地形 土壤 水源 劳动力 水热充足,雨热同期 地势平坦 土壤肥沃(水稻土) 河湖众多,灌溉水源充足 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市场需求量大 传统经验丰富 人们喜爱的主要粮食
自主学习结、拓展提升
5.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5、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探究活动一:季风水田农业的分布
5、教学过程 成果展示、交流汇报
主要分布区: 亚洲季风区
4.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探究活动二:分析影响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
清泉州阳光实验学校高中地理《季风水田农业》 教案新必修
清泉州阳光实验学校季风水田农业教案一、设计思想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根底,对于拥有十三亿人口的中国,开展好农业其意义重大而深远。
然而,我们国家幅员辽阔,东西南北的自然差异显著,选择开展什么样的农业?如何开展好?都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
而且有广阔季风区的我国水稻种植随处可见,但如今的学生都是“90后〞的,对于农业消费相当陌生,根本毫无生活经历可谈。
因此,需要通过教师展示一些典型农业消费的图片、文字资料和适当的问题加以引导,让学生自主探究或者者探究季风水田农业的消费特点和形成条件。
从而到达“课标〞的要求。
二、课标要求解读: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本条课标的行为动词是“分析〞,行为条件是“举例说明〞。
就季风水田农业部分来说,要求学生到达的认知程度是可以理解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消费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三、教材分析:从整节内容看,以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为例,详细分析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和开展的主要区位条件。
就季风水田农业部分,课本首先提供了亚洲水稻种植业的自然区位〔气候、地形〕和社会经济条件〔人口〕一一共三幅图,再通过文字描绘提供了亚洲水稻种植业开展的其他社会经济条件〔历史和生活习惯〕,从而比较全面的呈现了亚洲水稻种植业地域类型形成和开展的主要区位条件。
接着课本归纳了季风水田区的水稻种植业的特点。
为了表现水田农业地域类型的开展变化,课本又通过展示2幅“我国水稻种植景观〞图,以求让学生用开展的目光来对待主要农业区位因素。
最后,课本安排了1个阅读材料“袁隆平的水稻科学研究〞。
通过阅读这一材料,既可以让学生理解我国在水稻种植业开展中的地位和奉献,同时,又能让学生树立科技兴农的观念。
四、学情分析:1、所任教的高一学生都是典型的“90后〞,对于农业消费相当陌生,根本毫无生活经历可谈。
同时这部分知识在教材上呈现并不生动,不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消除学生的陌生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该节课设计教学时必须考虑的因素。
教案设计案例(高中地理)
季风水田农业的教案季风水田农业作为东亚地区常见的、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其在我国的分布较广,是我国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之一。
因此对于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了解并学习季风水田农业是十分有必要的。
因此此次微课以季风水田农业作为主要授课内容。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学习,学生大体掌握季风水田农业的概念,影响季风水田农业分布的区位因素以及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
2.通过地图等材料的演示,提高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使得学生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与善于分析、比较的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季风水田农业的相关内容,培养学生对于地理学习的兴趣,勤于思考与探究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分析掌握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
难点:熟记并理解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都知道袁隆平老先生是我国“杂交水稻之父”,他对我国稻米生产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那么同学们知道袁隆平先生从事的水稻种植活动在地理学科中被称为什么吗?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都会了解。
那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东亚的农业地域类型,学习季风水田农业的相关知识吧。
(二)讲授新课1.明确季风水田农业的概念【教师】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亚洲季风区;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作物以水稻为主;从事生产的劳动力较多。
季风区水稻的种植已有约7000年历史,稻米是当地人喜爱的主要食粮。
(同学们要记住三个关键词:亚洲季风区、种植业、水稻)【教师】请同学们思考:季风水田农业为什么主要分布在亚洲季风区?【学生思考】【教师回答】从作物本身看:1.水稻喜高温、多湿、短日照,幼苗发芽最低温度10~12℃,最适28~32℃。
2.水稻适宜在热带、亚热带等地区的沿海平原、潮汐三角洲和河流盆地的淹水地(水田)栽培。
3.水稻种植历史悠久,需要大量的人力进行种植。
综上,水稻种植应该在人口较多的雨热同期、降水较多且温度较高的热带、亚热带的低洼地区种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课:
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季风水田农业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农业区位选择》的基础上, 进一步应用区位因素分析方法,对季风水田农业做出具体分析, 在本章中起着延伸、承接的作用,通过本节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分析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的一般方法,并能够运用该方法自主学习《第三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所以分析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和特点是本节课的重点。
同时,我认为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分析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为什么呢?课本中“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部分,主要是通过四幅图来展示的,而学生基础知识和经验不足,归纳总结能力又是学生的薄弱环节,这对学生总结“影响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构成了难点。
教学方法:对于工作在第一线的教师来说,都知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面对九十年代以来出生的孩子,他们对农业生产相当陌生,特别是生活在黄土高原的学生对水稻种植更是了解少,而这部分知识在教材上呈现又不生动,不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如何才能消除学生的陌生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课堂上,我主要是通过充分展示相关的感性图片、引用学生熟悉的与课题有关的歌曲等,并通过问题引导教学、学案辅助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来实现。
比如:我在导入新课时,简单对上节课进行回顾后,就展示给学生一幅河流水稻景观图片,并引入一首大家都比较熟悉且与教材有关的歌曲《我的祖国》“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 ”,正当学生跟着哼唱兴趣高涨之时,停止唱歌并提出一个大家从未想到过的问题:“乔羽笔下的一条大河是什么河?大河两岸的农业地域类型是什么?”切入主题,导入新课。
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本节课的特点和学生接受的能力水平,设计了五步教学:
第一步:多媒体展示一幅水稻种植过程的图片,并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提到过的水稻生长习性。
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想象、回忆,对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初步形成表层的感性认识,为下一步分析亚洲发展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条件做铺垫。
第二步:多媒体展示:“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分布”图、“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亚洲人口分布”图和“亚洲地形分布”图。
让学生结合第一步的图文材料,分析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的形成条件。
考虑到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有限,所以给学生配备了学案辅助,这样大部分学生基本能结合学案提示读懂图了。
经过学生几分钟的读图分析后,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填到学案上,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进一步分析,最后得出亚洲发展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优势。
这样安排的主要目的是逐步训练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读图识图能力是地理学科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需要我们平常教学中一点一滴的培养。
第三步:用简单的几句话阐明稻米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过渡到本节课的第二个重要内容“季风水田区的水稻种植特点”的教学中,关于“亚洲传统季风水田区的水稻种植特点”课本中写得清楚,但是要让学生根据特点中的不足之处提出一些合理化的改进措施,则必须得让学生搞清这些特点产生的原因。
对此我让学生先带着两个问题阅读教材48页“季风水田区的水稻种植业特点”一部分,然后让学生完成学案中第二个表格《季风水田区的水稻种植业特点及成因》。
学案对成因有提示,这样学生通过几分钟的阅读及填表后,基本能掌握水稻种植业特点及成因,最后再引导学生归纳出季风水田区的水稻种植业特点及成因。
第四步:与学生完成两个课堂巩固练习
第五步:通过三个设问导出传统的季风水田农业发展的弊端,并要求学生课后做进一步的探究:针对这些特点,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措施。
课后反思:本节课自认为协调好了学生“演员”和教师“导演”的作用,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一定的发挥,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基本能够使学生能达到课标对学生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