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延安》预习单 新

合集下载

2021学年度八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统编版寒假预习课时作业 第2课 回延安

2021学年度八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统编版寒假预习课时作业    第2课 回延安

2021学年度八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统编版寒假预习课时作业第2课回延安一、下列各句中加粗字注音、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A.白羊肚手巾肚:dù、白毛巾B.二十里铺铺:pū、地名C.东山的糜子糜:mí、黍类谷物D.米酒油馍馍:mó、黍米面饼二、下列各句加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登时:立刻B.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脑畔上:头上C.我梦见鸡毛信来鸡毛信:一种粘附有鸡毛以表示需要迅速传递的紧急信件D.天南海北想着你天南海北:形容距离遥远,地方又各不相同三、对下列句子使用修辞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枣园的灯光照人心,延河滚滚喊“前进”!(比喻)B.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夸张)C.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亲人们迎过延河来。

(借代)D.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拟人)四、选词填空正确的一项是()①一条条街道________②一座座楼房________③一盏盏电灯________④一排排绿树________A.①披彩虹②亮又明③宽又平④迎春风B.①亮又明②披彩虹③宽又平④迎春风C.①宽又平②迎春风③亮又明④披彩虹D.①宽又平②披彩虹③亮又明④迎春风五、下列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一头/扑进亲人/怀B.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C.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D.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六、《回延安》选自《__________》,作者贺敬之是当代__________、__________家。

诗集有《并没有冬天》《朝阳花开》《放歌集》等,文学剧本《__________》(与丁毅等人合作)。

七、下面是《做人》这首小诗的前两节,请顺着文意续写一节。

做花一样的人/不一定艳丽娇媚/但必须芬芳四溢做树一样的人/不一定枝繁叶茂/但务必秀颀挺拔八、阅读课内语段,回答问题。

亲人见了亲人面,欢喜的眼泪眼眶里转。

第2课《回延安》预习与测试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2课《回延安》预习与测试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2课《回延安》预习与测试一、基础预习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油馍.( ) 炕.( )上 满窑.( ) 脑畔.( )眼眶.( ) 气喘.( )2.根据拼音写汉字。

羊g āo( ) 树sh āo( ) yán( )安méi( )子 tàn( )火 米ji ǔ( )3.解释下列词语并造句。

(1)呼唤: 造句:(2)天南海北: 造句:4. 给下列形近字组词。

(1)搂 镂 偻(2)炕 坑 吭(3)窑 窖 窟(4)畔 拌 绊5.对下列句子使用修辞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枣园的灯光照人心,延河滚滚喊“前进”!(比喻)B.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夸张)C.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亲人们迎过延河来。

(借代)D.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拟人)6.下列选词填空正确的一项是( )。

一条条街道 ,一座座楼房 ,一盏盏电灯 ,一排排绿树……A.披彩虹亮又明宽又平迎春风B.亮又明披彩虹宽又平迎春风C.宽又平迎春风亮又明披彩虹D.宽又平披彩虹亮又明迎春风7.朗读全诗,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说说诗人在其中所表达的情感。

8.这首诗歌的抒情具有怎样的特点?9.这首诗成功地借用了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多是上句比兴,下句道出真意。

比,就是比喻;兴,就是先说他物,引来要说之物。

请从课文中找到相关诗句并作分析。

10.诗人在课文中多次用到夸张、拟人的修辞手法。

这些诗句点染了情感,深化了主题。

试找出几处,联系上下文,体会其作用。

二、提高测试(一)①晓得大悟是小时候所读的书籍中,有太多关于河口与宣化店的描写。

河口战役是红四方面军不得不撤离鄂豫皖的最后一战,那一战红四方面军倾尽全力,没有战败,也没有打赢。

宣化店的情况也是如此,新四军五师全部主力集结于此,面对十几倍于己的敌对兵力,新四军五师的广大官兵,以自我牺牲的姿态,坚守到最后一分钟,才突围去向四方,成就了近代史上不以胜利为目标的胜利。

部编版八下《《社戏》《回延安》《安塞腰鼓》《灯笼》预习知识点

部编版八下《《社戏》《回延安》《安塞腰鼓》《灯笼》预习知识点

部编版八下《《社戏》《回延安》《安塞腰鼓》《灯笼》预习知识点1.《社戏》课文预习知识点预习须知一、文题解读旧时把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叫做“社”。

按照我国的民间习俗,每到播种或收获的季节,农民们都要立社祭祀,祈求或酬报土地神。

在绍兴地区,人们以演戏的形式进行祭祀,那时演的戏就称为“社戏”。

课题概括了记叙的主要内容。

二、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民主战士,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

著有小说集《呐喊》《彷徨》等,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华盖集》等。

知识重点一、字音词义消夏:避暑。

陶冶:怡情养性;给人的思想、性格以有益的影响。

偏僻:偏远而僻静。

诚然:确实这样。

朦胧:动词,弥漫。

蕴yùn藻:水草。

依稀:隐约。

屹yì立:矗立。

潺chán潺:水缓缓流动的样子。

家眷:妻子儿女等家庭成员,有时专指妻子。

船篷péng:覆盖在小木船上的拱形物,用来遮蔽日光和风雨。

棹zhào:划(船)。

楫jí:桨。

撮cuō:用手指捏取细碎的东西。

惮dàn:怕,畏惧。

归省xǐng:指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看望父母。

行háng辈:辈分。

犯上:触犯长辈或者地位比自己高的人。

撺cuān掇duo:从旁鼓动人做某事。

凫fú水:游泳。

絮xù叨dao:形容说话啰唆,来回地说。

怠dài慢:招待不周到的意思。

弄潮:在潮水中搏击、嬉戏。

漂piāo渺miǎo: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现在写作“缥缈”。

渴睡:瞌睡。

纠葛:名词,纠缠不清的事情。

桕jiù树:也叫“乌桕”,一种落叶乔木。

二、主题概述文章以“社戏”为线索,生动地叙述了“我”童年时在农村看社戏的经历,刻画了一群善良、淳朴的农村小伙伴形象,表达了对农村自由天地中充满诗情画意的儿童生活的怀念和对农村小伙伴美好情谊的眷恋之情,反映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部编版 八年级下册语文 2《回延安》预习作业(含答案)

部编版 八年级下册语文 2《回延安》预习作业(含答案)

2 《回延安》预习作业1.文学文化常识《回延安》的作者是,人,笔名、,现代著名和,代表作有《》,抒情短诗《》《毛泽东诗词鉴赏》。

2.文体常识本是民歌的一种,属于山歌性质,流行于一带。

曲调淳朴、高亢、悠长、节奏自由。

本诗是创造性运用了“”的形式,并不能说它就是。

3.字词积累(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盏()糜.子()油馍.()脑畔.()眼眶.()羊肚.()dēng()时(2)根据意思写词语。

立刻:一种形状像小米、没有黏性的黍类谷物:一种粘附有鸡毛以表示需要迅速传递的紧急信件:4.课文结构阅读课文,完成下面的为思维导图。

(1)(2)(3)(4)(5)(6)(7)(8)5.同步解读(1)这首诗具有怎样的民俗内涵?其一,具有陕北特色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如文中的“”“”等,是陕北乡村才有的景观。

其二,打上的新民俗,如“红旗飘飘把手招”“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等,都具有红色意象。

其三,具有陕北地方特色的、和人物行为,如“白羊肚手巾红腰带”“老爷爷进门气喘得紧:‘我梦见鸡毛信来——可真见亲人……’”等。

(2)诗中运用了比兴的手法。

如“——母亲延安就在这里”“母亲延安换新衣”“再回延安看母亲”运用了“”的手法,将比作,表示和敬意。

运用“”的诗句则有:“”——先说树的梢、枝、根是连成一体的,以引起下句,说“我”与延安亲人是一家人。

“杨家岭的红旗高高地飘”——先说杨家岭红旗的事,以引起下文说革命事业在延安发展的。

(3)诗中还运用了其他修辞手法。

如“双手搂定宝塔山”“千声万声呼唤你”“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等运用了的修辞手法,“”“”等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6.诗歌归纳这首诗以《回延安》为题,突出一个“”字,描述“我”回到延安的所见所闻所感,追忆过去延安难忘的岁月,展现延安的、、等。

诗作内容丰富,许多事物精选后点染式呈现,同时以大量笔墨抒写激情()、喜情(见到亲人时喜不自胜)、豪情(),一个“”字贯穿全诗。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回延安》预习资料参考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回延安》预习资料参考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回延安》预习资料参考1.《回延安》的五个部分分别写了些什么?用简短的话进行概括,并说一说这几个部分是按什么线索组织起来的。

从以下两个方面回答:(1)诗歌分五个部分,各有侧重;①写踏上延安土地时的激动情景。

(“母亲延安就在这里”,“一头扑在亲人怀”)②回忆十年前在延安的革命生活。

(“亲山亲水有亲人”,“手把手儿教会了我,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③写和延安亲人欢聚的热烈场面。

(“亲人见了亲人面,欢喜的眼泪眶眶里转”,“一口口的水酒干万句话,长江大河起浪花”)④写今天在延安城看到的崭新面貌。

(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母亲延安换新衣”)⑤歌颂延安城的光辉业绩。

(“社会主义路上大踏步走,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2)这首诗,紧扣一个“回”字,写出了回延安的过程;并以此作为线索,抒发了对延安的热爱和歌颂。

第一部分,集中写出了内心的激动。

为什么如此激动?第二部分交代了原因,使诗歌的思想朝深处发展;第三部分,又回到眼前,写出了延安亲人的精神面貌;接着,由人及物,写出了延安城的发展变化,而这发展变化,正是党领导下的延安人民英勇奋斗的结果;最后集中歌颂延安在革命史上的功勋,歌颂了党,并与开头呼应,说明延安永远留在他心中,他希望“再回延安看母亲”。

2.诗歌第一部分,作者是怎样表达他回到延安时的激动心情的?(1)用表示大幅度动作,富有力度的动词,来反映其内心的激动,如“抓”“贴”“搂”“扑”等。

“情动于中而形于外”,外在的动作,传神地揭示了他的内心,如果抽象地写一些“激动”“兴奋”等词语,势必无此效果。

(2)省略号的运用,能启发读者想象,使人觉得诗歌除了形诸文字的内容之外,还有不尽之意,无法-一陈说,让读者去体味、联想。

(3)拟人化的环境描写,反映出的恰恰是作者内心的自我感受;与其说是“杜甫)!唱来柳林铺笑”,还不如说,这是作者的心儿在歌唱,在欢笑。

诗歌能打动读者,唤起读者共鸣,以上三点,正是《回延安》一开始就抓住读者的重要原因。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初中语文 第2课 回延安 课前预习单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初中语文 第2课 回延安 课前预习单

第一单元民风民俗2 回延安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炕.( ) 窑.( ) 眼眶.( ) 白羊肚.( ) 柳林铺.( )登.时( ) 糜.子( )1.kàng yáo kuàng dǔ pù dēng méi2.梢馍翅羔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树shāo( ) 油mó ( ) chì膀( ) 羊gāo ( )3.解释下列词语或根据解释写出词语。

(1)心窝:(2)登时:(3)糜子:(4):形容很白。

(5):公认为值得尊敬和称赞的;荣誉。

4.填空。

《回延安》的作者是__________。

诗集有《并没有冬天》《朝阳花开》《放歌集》等,文学剧本__________ (与丁毅等人合作)。

5.预习课文,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1)诗的第一部分是如何表现诗人临近延安时难以抑制的激动心情的?(2)这首诗叠字的运用很有特点,有表事物的,有表数量的,有表情态的,还有表颜色的。

请你从诗中找出来并加以分类。

(3)诗歌第三部分是如何描写诗人和亲人欢聚的热闹场面的?参考答案1.mǎng Yán jié xīng2.旌烽3.(1)人体上心脏所在的地方;指内心,心里。

(2)立刻。

(3)一种形状像小米、没有黏性的黍类谷物。

(4)白生生(5)糜子4.贺敬之白毛女5(1)诗人离开延安已10年,日日夜夜都想念它。

现在回来看望它,正所谓“近乡情更切”,越是接近,心情越是激动。

但诗人却说“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反衬出其激动的心情,展示出诗人心潮翻腾、思绪万千的内心世界,表现了诗人对延安深沉的爱和眷恋。

(2)①表事物的:树根根、羊羔羔。

②表数量的:几回回、几根根、一口口、一条条、一座座、一盏盏、一排排、几辈辈。

③表情态的:紧紧儿、飘飘、团团、高高地、滚滚。

④表颜色的:白生生。

赤卫军,青年团,红领巾,(3)首先,诗歌第三部分通过描写延安乡亲对诗人盛情接待的情景,表达了诗人与延安乡亲之间真挚的感情。

2 部编人教版 八年级下语文 预习作业第1单元第2课20春《回延安》

2 部编人教版 八年级下语文  预习作业第1单元第2课20春《回延安》



(2)糜烅烄烆肉糜獉
子( 糜(
) )


3.请 在 括 号 内 给 下 面 形 近 字 注 音 ,并 选 择 正 确 的 字 填 在 句 子 中 。
(1)窑 ( ) 窖 ( )
① 她 曾 在 延 安 的 洞 里 住 过 ,并 真 正 领 悟 了 延 安 的 精 神 所 在 。
2 回延安
1.给 加 点 字 注 音 ,根 据 拼 音 写 汉 字 。
盏( ) 油馍( ) 脑畔( ) 眼眶( ) 白羊肚( )





狔ó狌 犿ó
狔ǎ狀 犽狌à狀ɡ

2.给 下 面 的 多 音 字 注 音 。
(1)铺烅烄烆铺 獉店
设( 铺(
8.文 学 常 识 填 空 。
(1)贺敬之,当代著名 、剧作家。1945年和丁毅执笔集体创作我国第一部新歌剧《
》,获 1951 年 斯 大 林 文 学 奖 。
(2)《回延安》是用陕北民歌“ ”形 式 写 成 的 新 诗,这 种 民 歌 形 式 自 由 灵 活,每 句 为
一 小 节 ,歌 词 以 浪 漫 主 义 的 手 法 见 长 。
2 八年级语文下·犚
② 当 我 们 往 下 走 去 地 时 ,四 周 愈 见 阴 冷 潮 湿 。
(2)喘 ( )
揣 ( )
① 我 仔 细 地 摩 着 这 句 话 ,突 然 眼 前 一 亮 ,豁 然 开 朗 。
② 这 山 太 高 了 ,才 爬 到 半 山 腰 就 累 得 我 直 气 。
(1)几 回 回 梦 里 回 延 安 ,双 手 (抱 搂 )定 宝 塔 山 。
(2)满 心 话 登 时 说 不 出 来 ,一 头 (扑 扎 )在 亲 人 怀 。

2 《回延安》预习学案

2 《回延安》预习学案

预习学案
1. 你对延安有哪些了解和认识?与同学交流。

2. 这首使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反复诵读,体会这样的特点,并感受诗人对“延安母亲”的深情。

3. 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白羊肚.()糜.子( ) 黍.类( ) 油馍.( ) 脑畔()
打发.()漫溯.()眼眶.( )
4. 试着概括每一部分内容,说说作者分别表现自己怎样情感,并批注在书上。

5. 诗人以细腻的笔调,描绘了革命圣地延安浓郁的地方色彩。

按提示写出有关诗句。

(1)延安人喜爱的衣着:
(2)延安人居室的装饰:
(3)延安人待客的食物:
6. 我的预习收获和疑惑:
收获:
疑惑:。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社戏》《回延安》预习指导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社戏》《回延安》预习指导

八年级语文下册预习指导1.社戏一、文学常识【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他在1918年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代表作有小说《阿Q正传》等。

【作品】1、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2、散文集《朝花夕拾》3、散文诗集《野草》4、杂文集《二心集》《三闲集》《且介亭杂文》《坟》5、学术专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等。

二、创作背景本文选自《呐喊》(《鲁迅全集》第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有删节。

文章写于1922年。

当时辛亥革命已经过去10余年,但由于革命不够彻底,当时的中国仍处于封建军阀的统治之下,战乱依旧,民不聊生,社会混乱。

目睹此情此景,鲁迅深有感触。

在这期间,鲁迅写了不少回忆故乡的作品,这些作品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通过可爱的故乡与黑暗的社会的对比,表达自己对光明前景的向往和人与人之间淳朴关系的追求。

《社戏》就是其中一篇。

三、层次划分第一部分:(1-4)写“我”随母亲归省后在平桥村的日常生活,突出“我”对看社戏的盼望。

第二部分:(5-30)写“我”和小伙伴们去赵庄看社戏和看后归航的全过程。

第三部分:(31-40)写看社戏后的余波和“我”对社戏的怀念。

四、课文主旨本文叙写了“我”十一二岁时在平桥村同小伙伴们一起夜航到赵庄看社戏的经历,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纯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德,展示了农村天地中自由欢乐的生活画卷,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流露出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

五、课文解读社戏》选自《呐喊》,原文原有前后两个部分,课文节选的是后一部分,叙述的是“我”少年时一段看水乡社戏的往事,表现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的心情。

童年对许多人来说,是快乐美好的,是一段难忘的体验。

在成人后回忆往事时,对当时的人和事,更是怀着一种浪漫的情感。

回延安 预习单

回延安 预习单

2 回延安预习单一、走近作家、作品材料一:贺敬之,诗人,剧作家,山东峄县人,1940年到延安,进入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学习,1945年与丁毅合作创作了富有我国民族特色的新歌剧《白毛女》,1946年离开延安,去华北根据地工作,解放后长期从事文艺创作和文艺领导工作,有诗集《并没有冬天》《朝阳花开》《放歌集》等。

1956年,诗人回到阔别已久的延安,再见曾经生活多年的革命摇篮,魂牵梦绕的第二故乡,一时感触万千,心潮澎湃,于是写下了这首激情洋溢、脍炙人口的政治抒情诗。

材料二:信天游,也叫“顺天游”,是流行于陕北的一种民歌,两行一节,上下句押韵,一节一韵,诗行错落有致,读来高亢悠远。

有的一节表达一个简单独立的意思,有的几节构成一组,表达比较复杂的意思。

信天游形式自由,常用来抒情,亦可叙事。

多运用比兴手法,贴切、自然,增强了诗的音乐性;联想丰富,奔放热烈。

二、大声朗读课文三遍,给每个自然段标注序号,并做好批注。

三、读读写写(抄写本)1. 抄写词语,每个4遍,加点字注音一遍。

盏.、登.时、糜.子、油馍.、脑畔、眼眶.四、阅读课文,完成下列题目。

(一)文学常识积累1.信天游,也叫__________,流行于__________(地区)的一种民歌,两行一节,上下句押韵,一节一韵,诗行错落有致,读来高亢悠远。

有的一节表达一个简单独立的意思,有的几节构成一组,表达比较复杂的意思。

信天游形式_________,常用来__________ ,亦可叙事。

2.贺敬之,现代著名________、________。

1945年曾经与丁毅等人集体创作歌剧_______。

1956年用陕北“信天游”民歌体的形式创作了诗歌《回延安》。

(二)内容梳理完成练习部分 p3 第1、2、3题。

五、质疑提问。

《回延安》第二课时预习

《回延安》第二课时预习

《回延安》第二课时预习一、了解陕北民歌“信天游”的有关知识陕北民歌,当地俗称"山曲"或"酸曲"。

形式上可分信天游、小调、劳动号子、歌舞曲、风俗曲和宗教曲。

以信天游和小调多见。

"信天游"是陕北民歌中最富有特色的民歌,她构筑了陕北民歌的主体。

曲调悠长高亢,粗犷奔放,韵律和美。

其内容多以反映爱情、婚姻、日常生活,反抗压迫,争取自由为题材。

陕北,地处黄土高原,山连着山,沟接着沟。

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在山上劳作耕耘,赶牲灵脚夫们食宿、住店与当地的女人产生暧昧,他们行走在险峻的山路和深深的沟壑之间。

在繁重而单调的生活中,一则为了排遣心头的忧愁和寂寞,渲泻孤独,自慰消遣。

二则回想起家人、亲朋、恋人,便见景生情,以景寄情。

信口编唱歌曲,用高亢而悠长的歌声抒发自己的感情、感触,诉说自己的爱情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向往,以释放积压在心头的郁闷和愁苦。

信天游,是陕北民歌中一种特别的体裁,最能代表陕北民歌的风韵和特色。

其节奏自由明快,纯朴大方。

句式结构随情随意非常特别。

规定每节两句,两句一韵,下一节可换韵,亦可不换。

短歌可能只有一节,长的可接连数十节乃至成百上千节。

陕北信天游艺术手法上多用兴起,比喻后直抒衷肠,借景抒情,自由奔放,热情浪漫,曲调优美,琅琅上口。

民歌手们随心所欲,托物言志,含蓄幽默,信马由缰地唱出来。

在山野里唱,给大自然听,在崖畔上飘荡,给树木花草听,让她随风游走,于是又叫顺天游。

她句式简单多变,两句就是一首,再没有这么简单、方便的表达形式了。

就像陕北人的性格:直气、豪爽、豁达、干练。

信天游的曲调由上下各乐段多次反复构成,结构关系平衡、清晰。

各句唱词字数没有严格的限制,但比较对称、押韵。

且生活中的鸡毛蒜皮,针头线脑,打情说俏,构成信天游的基本素材。

把全部的信天游组合到一起,却成了一部反映陕北人生活的全屏写照。

信天游是陕北人对生命的祭歌,对爱情的赞歌,对生活的颂歌。

初二语文统编版《回延安》(2)3学习任务单

初二语文统编版《回延安》(2)3学习任务单

《回延安》(2)学习任务单【学习目标】一、了解“母亲”形象,字斟句酌,初步感受诗人对“母亲延安"的深情.二、探寻诗人经历,进一步体会诗人的家国情怀和《回延安》的创作价值。

【课前预习任务】一、根据自己所了解的文学作品,回顾并总结文学中的“母亲”形象特点。

二、通过查找资料,了解诗人和贺敬之的成长背景和《回延安》的创作背景。

【课上学习任务】一、了解“母亲”形象(一)走进“母亲"形象游子吟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史铁生《秋天的怀念》: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

“好吧,就明天。

”我说。

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

"朱德《回忆我的母亲》:母亲是个好劳动。

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

母亲同情贫苦的人——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母亲沉痛的三言两语的诉说以及我亲眼见到的许多不平事实,启发了我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使我决心寻找新的生活。

母亲知道我所做的事业,她期望着中国民族解放的成功。

她知道我们党的困难,依然在家里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

(二)具体分析《回延安》中的“母亲"形象: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手把手教会了我,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

革命的道路千万里,天南海北想着你……一条条街道宽又平,一座座楼房披彩虹;一盏盏电灯亮又明,一排排绿树迎春风……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母亲延安又换新衣.二、探寻诗人经历引导学生思考:诗人心中的“母亲"就是延安。

回延安预习笔记

回延安预习笔记

回延安预习笔记19世纪上半叶,“回延安”这四个字话就像一种咒语一样激发了中国走向现代化进程中的一股热情。

回延安,就是当时明治天皇在维多利亚首次访问中国后带回的命令,他的目的是要求中国进行进步和改革,以促进中国的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

它的意义可以说是开启了中国近现代史的一个新里程碑,是回延安促进的新的时代:近代中国的兴起。

当时的中国正面临着政治、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巨大挑战,回延安的争议也十分激烈。

一些西方人士提出,中国应该照搬西方的发展模式、改革制度,采取强制手段来引导中国进行改革和发展;但另一些人士则认为,中国应该保留自己的传统文化,并以自己的方式进行改革和发展,以避免被完全西方化。

最后,由于中外双方的勉励,中国接受了回延安的命令,并承诺完成改革和发展。

受回延安促进,中国开始实施一系列改革,从政治制度改革、社会组织改革、军队改革、行政管理改革到经济体制改革,以及宪政民主改革和文化回归改革等等。

这些改革不仅激发了中国社会经济的活力,也推动了中国从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回延安》的发布,也使中国人民更加认识到他们的本土文明的重要性,唤起了自强不息的愿景。

比如,回延安运动促成了中国教育的发展,学校被建立并广泛开班,更多中国学生开始出国留学以获取更高的学历,开始从西方国家复制现代理论和技术,并将这些理论和技术运用到中国。

随着回延安的发展,不仅中国的政治制度、社会经济等方面得到极大的改善,中国的军事力量也被极大的提高。

在补缺军力和武器的过程中,中国大力发展自己的科学技术,跟上世界的发展趋势,开展了研发武器、建设舰艇、飞机工厂等多项国防建设项目,保护国家的安全与民生之需。

回延安运动旨在促进中国西方技术结合,以及中国社会的改革和发展,最终让中国走上了近代化的道路。

该运动最终导致了中国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政治民主的出现,也受到了世界各国的肯定和欢迎。

回延安的发布,激发了中国人民的自信心,为中国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也推动了中国从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回延安》预习单新

《回延安》预习单新

《回延安》预习单新2.《回延安》预习单班级:姓名:自学目标1.了解贺敬之的经历背景以及他与延安的不解之情,体会他回到延安时的激动之情。

2.能根据朗诵提示,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直到能够熟练背诵。

自学程式一、知识链接1.关于贺敬之现代著名诗人和剧作家。

1924年生,山东枣庄市峄(yì)县人(今山东台儿庄)。

15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6岁来到延安入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于延安生活学习6年。

1956年,回到延安,创作了情感充沛,感人至深的《回延安》。

2.关于贺敬之与延安(1)奔赴心中的理想国——延安“我是山东人,农村家庭,家境贫寒,小时候挨过饿,上学也不容易。

初中时,日本人打了过来,学校也被迫南迁,因为我年龄太小,只好回家了。

我家距离台儿庄只有8公里,台儿庄战役爆发前,日本侵略者烧杀抢掠的种种惨状我亲眼目睹。

战争爆发后,白天从我们家可以看到硝烟,夜间可以看到火光,还能听到机关枪的声音。

”在没有学上的日子里,贺敬之决定去寻找已撤退到四川的母校,一路上到处都看到地下党员领导的救亡活动,而学校里也有进步青年组织。

耳濡目染之下,贺敬之萌发了“到延安去”的念头。

“我不知道当时的想法怎么那么强烈,走,到延安去,一定要到延安去!”(2)圣地岁月“延安决定了我一生,延安是我的真正的生命的开始,这在我以后的诗里面我都写过的,《回延安》那首诗里面我不是有这么几句话: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手把手儿教会了我,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

‘母亲’是党,是革命,是延安,延安永远在我心中,革命永远是我的母亲是我的妈妈,我不会变的,不管在什么情况下。

”在延安期间,创作了《白毛女》、《南泥湾》(3)重回延安抗战胜利后,贺敬之离开延安,奔赴解放战争的战场。

1951年春,他被诊断出肺结核,故而一直在养病。

但是其退出文坛的另一个原因是他曾全身心投入的《节振国》的创作剧本,被领导认为有严重的政治问题。

回延安预习案02

回延安预习案02

张家口市实验中学学生预习案(八年级语文下册)编制人:《回延安》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了解诗人热爱革命圣地延安,热爱革命事业和革命人民的思想感情。

2、学习这首诗恰当运用比喻、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

3、收集延安的相关知识,了解当时的革命者对延安的特殊感情。

重点难点:1、从朗读中理解诗人对革命圣地延安的真挚、炽热的感情。

(重点)2、有感情地朗读文章,学会“兴”的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

(难点)预习流程:一、作者及作品介绍贺敬之,现代著名诗人,剧作家。

1924年11月出生于山东峄县。

1940年到延安,曾在鲁迅艺术学院学习、工作。

1942年5月,参加了延安文艺座谈会,学习了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1945年曾经与丁毅等人集体创作歌剧《白毛女》。

1956年用陕北信天游民歌体的形式创作了诗歌《回延安》,影响较大。

此后创作的《桂林山水歌》《三门峡歌》也成了诗人创作艺术的高峰。

这些抒情诗充分展示了诗人提炼生活的艺术才情,情真意切,构思精巧,音律生动。

贺敬之的抒情诗如《放声歌唱》《十年放歌》《雷锋之歌》《中国的十月》等,在艺术形式上有新的探索,借鉴了国外政治抒情诗歌中的楼梯式,并将中国古典诗歌的韵律和对仗,以及民歌中的某些独特形式融入其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1956年作者参加西北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回到阔别十年的延安,看到延安的巨大变化,无限兴奋与喜悦,因此写了这首诗,抒发了对延安的深切怀念,对党和人民的无限热爱。

信天游,也叫“顺天游”,是流行于陕北的一种民歌,两行一节,上下句押韵,一节一韵,诗行错落有致,读来高亢悠远。

有的一节表达一个简单独立的意思,有的几节构成一组,表达比较复杂的意思。

信天游形式自由,常用来抒情,亦可叙事。

注意运用比兴手法,贴切、自然,增强了时的音乐性;联想丰富,感情深切。

二、字词积累1.为下列黑体字注音搂定()白羊肚手巾()糜子()脑畔()黍()油馍()盏()登时()眶()2.解释词语。

吉林省通榆县八年级语文下册8《回延安》学案(无答案)长春版

吉林省通榆县八年级语文下册8《回延安》学案(无答案)长春版

8《回延安》导学案预习案1、给加点字注音搂.定()糜.子()油馍.()黏.附()白羊肚.()柳林铺.()2、解词脑畔上:鸡毛信:3、根据课文填空(1)灰尘呀莫把我眼睛( )住了(2)双手()定宝塔山(3)毛主席()上了天安门(4)一头( )在亲人怀(5)手()黄土我不放(6)紧紧儿( )在心窝上4、找出文中运用下列修辞方法的句子比喻:拟人:夸张:排比:检测案1、《回延安》体裁是___,采用陕北_____的形式创作的。

2、《回延安》中出现了一些口语化的语言,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3、《回延安》中,“树梢树枝树根根,亲山亲水有亲人”运用了____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尊敬的读者: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稿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 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 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 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some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 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 I 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of the text by the user's 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 I hope to 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 the futur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回延安》预习单
班级:姓名:
自学目标
1.了解贺敬之的经历背景以及他与延安的不解之情,体会他回到延安时的激动之情。

2.能根据朗诵提示,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直到能够熟练背诵。

自学程式
一、知识链接
1.关于贺敬之
现代著名诗人和剧作家。

1924年生,山东枣庄市峄(yì)县人(今山东台儿庄)。

15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6岁来到延安入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于延安生活学习6年。

1956年,回到延安,创作了情感充沛,感人至深的《回延安》。

2.关于贺敬之与延安
(1)奔赴心中的理想国——延安
“我是山东人,农村家庭,家境贫寒,小时候挨过饿,上学也不容易。

初中时,日本人打了过来,学校也被迫南迁,因为我年龄太小,只好回家了。

我家距离台儿庄只有8公里,台儿庄战役爆发前,日本侵略者烧杀抢掠的种种惨状我亲眼目睹。

战争爆发后,白天从我们家可以看到硝烟,夜间可以看到火光,还能听到机关枪的声音。

”在没有学上的日子里,贺敬之决定去寻找已撤退到四川的母校,一路上到处都看到地下党员领导的救亡活动,而学校里也有进步青年组织。

耳濡目染之下,贺敬之萌发了“到延安去”的念头。

“我不知道当时的想法怎么那么强烈,走,到延安去,一定要到延安去!”
(2)圣地岁月
“延安决定了我一生,延安是我的真正的生命的开始,这在我以后的诗里面我都写过的,《回延安》那首诗里面我不是有这么几句话: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小米饭养活我长大,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手把手儿教会了我,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

‘母亲’是党,是革命,是延安,延安永远在我心中,革命永远是我的母亲是我的妈妈,我不会变的,不管在什么情况下。

”在延安期间,创作了《白毛女》、《南泥湾》
(3)重回延安
抗战胜利后,贺敬之离开延安,奔赴解放战争的战场。

1951年春,他被诊断出肺结核,故而一直在养病。

但是其退出文坛的另一个原因是他曾全身心投入的《节振国》的创作剧本,被领导认为有严重的政治问题。

19955年,甚至遭到严厉的审查批判。

贺敬之回忆道:“我自己感到迷惑,感到搞不下去了。

”在这样的逆境与重压之下,贺敬之表现出倔强的一面,他决心再次创作诗歌来证明自己。

1956年三月,他回到延安,这个曾经他梦想起航的地方,这个曾经他年轻壮志的地方。

那天晚上,他在窑洞中边走边唱,边流泪边写,写了整整一夜,终于一首传遍大江南北的《回延安》横空出世。

二、感知课文
1. 朗读这首诗,并概括这首诗5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2.仿照示例,在书本中给《回延安》做出朗读标记,并尝试有感情地朗读。

示例:
心口
..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
灰尘
..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
手抓
../黄土/我不放,
紧紧儿/贴./在心窝上。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
双手/搂定
../宝塔山。

千声万声呼唤
..你,
——母亲
..!
..延安就在这里
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
红旗/飘飘
../把手招.。

白羊肚/手巾/红腰带,
亲人
../延河来。

..们/迎过
满心话
.../登时/说不过来,
一头/扑在
../亲人怀……
三、重点探究
这首诗中字里行间均透露着诗人对延安深厚的情感,请选择2-3句你喜欢的诗句,先反复诵读,再细心揣摩诗人的情感,将揣摩所得记录下来。

四、质疑问难
请提出一至两条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在上课时与同学们一起解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