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不懂就要问ppt完美版
合集下载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不懂就要问》教学课件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不懂就要问》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82f03e4a32d7375a41780e4.png)
quān (圆圈) 表示形成一个圆环或用圈作记号时,读quān; 圈 juàn (羊圈)表示家畜的小围栏时,读juàn。
★整体感知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这篇课文记叙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里读 书,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提)出而大胆向先生( 问题 )的故事。
私塾?
旧时家庭、宗族或教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处所,一般只有一个教师。学生 入学也不必经过入学考试,一般只要征得授课先生的同意,并在孔老夫子的牌 位或圣像前恭立,向孔老夫子和先生各磕一个头或作一个揖后,即可取得入学 的资格。私塾规模一般不大,收学生多则二十余人,少则数人。多用《三字经 》《百家姓》《千字文》等作课本。
课后作业
1.完成教科书课后练习中的1、2题。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作业。
后序
亲爱的朋友,你好!非常荣幸和你相遇,很乐意为您服务。希望我的文档能 够帮助到你,促进我们共同进步。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术业有专攻,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希望你能 提出你的宝贵意见,促进我们共同成长,共同进步。每一个文档都花费了我大量 心血,其目的是在于给您提供一份参考,哪怕只对您有一点点的帮助,也是我最 大的欣慰。如果您觉得有改进之处,请您留言,后期一定会优化。
侧面烘托 认真 执着
观察图中同学的表情动作想象描写 :
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
吓呆了,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
有的同学( 惊得目瞪口呆
),
有的同学( 吓得用书挡住脸
),
有的想:( 孙中山吃了豹子胆啦! )
有的小声嘀咕 :( 孙中山这下可要挨揍了。)
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
私塾十分注重蒙童的教养教育,对蒙童的行为礼节,像着衣、叉手、作揖、 行路、视听等都有严格的具体规定。在教学方法上,先生完全采用注入式。讲课 时,先生正襟危坐,学生依次把书放在先生的桌上,然后侍立一旁,恭听先生圈 点口哼,讲毕,命学生复述。 其后学生回到自己座位上去 朗读。凡先生规定朗读的书, 学生须一律背诵。另外,私塾 中体罚盛行,遇上粗心或调皮 的学生,先生经常打学生的手 心,揪脸皮和耳朵等。
《不懂就要问》PPT免费下载【精品推荐课件】
![《不懂就要问》PPT免费下载【精品推荐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273dd44866fb84ae45c8d5c.png)
词语解析
私塾:旧时家庭、宗族或教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处所,一般只有一 个教师,采用个别教学法,没有一定的教材和学习年限。
先生: 老师。 照例: 按照惯例;按照常情。 糊里糊涂: 不明事理。 摇头晃脑: 形容自得其乐或自以为是的样子。 霎时: 极短的时间。 鸦雀无声: 形容非常安静。 流利: 文 孙中山在那种棍棒教育下敢于提问,可以看
出他有什么样的精神?
可以体会到孙中山当时就有宁 愿挨打也要弄清道理、勤学好问的 可贵精神。
板书 发生:私塾里上课 只背不讲
不懂 发展: 大胆提问 得到肯定 就要问
乐于思考 敢于提问 追求真理
结果:敢于打破惯例的动力
总结课文
课文叙述了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不懂就问 的故事,赞扬了孙中山勤于思考、敢于提问的学习 态度和勇于追求真理的精神。这个故事启发我们, 在学习上不能不懂装懂,要做到不懂就要问。
拓展延伸
关于不懂就问的名言 不学不成,不问不知。
——[汉]王充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春秋]孔子 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问。
—[清]郑燮(xiè) 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
——〔俄〕普列汉诺(nuò)夫
课后作业
将孙中山“不懂就要问”的故事讲 给家人听,并收集更多的孙中山的故事, 读一读。
jiè
lì ái chǔ
糊涂呆戒厉挨楚
多音字
bèi (背诵)(背书)
背 bēi (背包)(背着)
例:我从背( bēi)包里拿出语文书,然后开始练习 背( bèi)诵今天学习的古诗。
多音字
圈
juān (圈在) juàn (圈养) quān (圈子)
例:农村里养土鸡大都是在郊外圈( quān)一块地, 把鸡圈( juān )起来,实行圈(juàn )养。
3 不懂就要问课件(共28张PPT)
![3 不懂就要问课件(共2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be53a834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b9.png)
课 后 小 结
主题思想:本课文的主题是关于学习和求知的态度和方法。通过孙中山小时候的故事,告诉学生 们在学习中要勇于提问、主动探索,养成独立思考、好学好问的学习习惯。 内容概述:课文讲述了孙中山小时候在学校学习时,由于教书的先生不讲解课本内容,只是让学 生背诵,孙中山在背诵中产生了疑问,但先生不予解答。孙中山自己主动向先生请教,最终得到 了满意的解答。 主要思想和感受:本课文传递了主动学习、勇于探索和独立思考的价值观。通过孙中山的故事, 学生们可以认识到学习中勇于提问、主动探索的重要性,以及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课文 也让学生们感受到孙中山的好学好问、勤奋求实的优秀品质。
再次默读课文,在课文中圈画 出表现孙中山跟别人不一样地方的 句子交流。
形容头脑不清,不明事理,认识模糊。 孙中山读了几遍,就背下来了。可是,书 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孙中山 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于是, 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 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
你觉得这样读书的效果怎样?
其他同学为什么会在孙中山提出问题后吓呆了呢? 谁能表演一下?能不能在全班表演一次?
这样的状况下,教室里还有声音吗?文中哪个词语 说出来了? 练习用“鸦雀无声”说句话。
孙中山说了一句什么话特别有意思? 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学问学问,不懂就要 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 挨打也值得。”
敏而好学,不耻Βιβλιοθήκη 问。——孔子 不能则学,不知则问。——荀况 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董仲舒
课后尝试运用今天学到的方法,读 读有关孙中山的其他故事。对有新鲜感 的词句,及时抄写、积累下来。
板书设计
不懂就要问
孙中山:流利
一字不漏
部编版《不懂就要问》最新精品ppt课件
![部编版《不懂就要问》最新精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c79020fa216147917112861.png)
圈出 吓呆 挨打
一段 照例 私塾
词语理解 吓 呆: 害怕得呆住了。 厉 声: 严厉的声音。 学 问: 在课文中指知识。 照 例: 按照一向的做法。 鸦雀无声:静得没有一点儿声音。 摇头晃脑:背书背得起劲的样子。
字词乐园 我能说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流利--- 流畅 照例--- 照旧 详细--- 具体 霎时--- 瞬间 我能说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清楚--- 糊涂 认真--- 马虎 下面的多音字我还会组词呢。 背 bèi(背诵) bēi(背包)
创设情境
同学们,这 位伟大的人 物,大家认 识吗? 他就是近代 伟大的民主 革命家孙中 山先生。
人物介绍 孙中山(1866年-1925年),名文, 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幼 名帝象,化名中山樵。广东省香 山人,他是中国近代民族民主主 义革命的开拓者,中国民主革命 伟大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 民党的缔造者,三民主义的 倡导者,创立《五权宪法》。
段落层次 课文9个自然段,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孙中山小时候如何上学。 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 孙中山在课堂上问老 师背的书是什么意思。 第三部分(第7-8自然段): 孙中山不懂就问,不怕挨打。
过渡引入 刚才,我们进行了自学情况的交 流,同学们掌握了字词,初步了 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了课 文的段落层次,接下来,我们就 来深入课文,进行探究。
答:老师的反应1:先生拿着戒 尺,走到孙中山跟前,厉声问道: “你会背了吗?” 戒尺:旧 “拿着戒尺、厉声” 时私塾先 写出了先生的严厉, 生对学生 反衬出当时孙中山 施行体罚 提问的举动是顶着 时用的 木板。 很大的压力的。
答:老师的反应2:先生收起戒 尺,摆摆手让孙中山坐下,说: “我原想,书中的道理,你们长 大了自然会知道的。现在你们既 然想听,我就讲讲吧!” “收起戒尺”说明先生的态度的 转变,也是对孙中山主动提问、 敢于提问的精神的肯定。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不懂就要问》课件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不懂就要问》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813afcf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6d.png)
课文讲解
课文讲解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思考:在私塾里,只背诵,不讲解,孙中山能懂 书中的意思吗?他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 1.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 ➢ 2.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 ➢ 3.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 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
课文讲解
前:拿着戒尺 厉声
后:收起戒尺
问 摆摆手让孙中山坐下
课文讲解
这一句说明了孙中山学习的努力和认真。 一声不响 一声不吭 一毛不拔 一言不发
一文不值
课文讲解
后来,有个同学问孙中山:“你向先生提出问题, 不怕挨打吗?”
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 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课文讲解
“壮着胆子”说明了什么? 为了弄清楚书中的道理,不糊里糊涂地背,孙中山鼓
足勇气、壮着胆子请教老师表明他追求真理的欲望强烈。
“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 讲吧!”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说明孙中山有礼貌、勇敢、态度诚恳;恳求,期 待先生给他讲解。
课文讲解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思考:孙中山这一问,同学的反应怎样?老 师前后的反应又是怎样的? 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 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 同学们的害怕、畏惧,显示出孙中山的勇敢。
正背得起劲的样子。
课文讲解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思考:古代的人在私塾里读书和我们现在在学校里读书 有什么不同? 孙中山小时候在私(sī)塾(shú)读书。那时候上课,先 生念,学生跟着念,咿(yī)咿呀呀,像唱歌一样。学生读熟 了,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一个地背(bèi)诵(sònɡ)。至于书里 的意思,先生从来不讲。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不懂就要问》PPT1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不懂就要问》PPT1](https://img.taocdn.com/s3/m/2e2c71816c85ec3a87c2c5af.png)
回到家里,列宁躺在床上不说话。妈妈问他为什么不愉快,列宁 把打碎花瓶的事告诉了妈妈。妈妈叫他写信给姑妈,承认自己说了谎。
过了几天,邮递员送来姑妈的回信。姑妈在信上说:“你做错了 事能自己认错,是个诚实的孩子。”
思考: 1.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说明列宁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2.姑妈在信上说:“你做错了事能自己认错,是个诚实的孩子。”
【私塾】 【照例】 【霎时】 【戒尺】 【糊里糊涂】 【摇头晃脑】 【鸦雀无声】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极短时间。
是我国古代社会一种开设于家庭、宗族或乡村内部 的民间幼儿教育机构。
认识模糊,不明事理,形容对事物一点儿也不明白。 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形容非常静。
形容自得其乐或自以为是的样子。 旧时教师对学生体罚时所用的木板。 依照惯例或常情。
课文写了孙中山小时候在 私塾里读书,为了弄懂书里的 意思而大胆向先生提出问题的 故事。
孙中山小时侯在私塾读书。那时侯上课,先 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
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把学生读书比作唱歌,形象地 写出了学生读书的状态。
仿写: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你也来仿写 一个这样的句子。 _____我__像__小__蜜__蜂__从__花__丛_中__采__蜜__一__样__从__读__书__中_____ _获__取__知__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梳理结构
不 私塾读书 从来不讲
懂
糊里糊涂背 没用
勤
就 要
敢于 提问
壮着胆子先生问学 讲讲——同学们 吓呆 好讲的认真
问
不懂就问
这篇课文记叙了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里读书,为了 弄懂书里的意思而大胆向先生提出问题的故事。赞扬了 孙中山不懂就问的态度和勇气,启发我们遇到不懂的问 题要敢于去问。
三年级上册语文ppt不懂就要问第二课时PPT部编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ppt不懂就要问第二课时PPT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67b832db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c9.png)
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
什么用呢? 心理描写 (3) 勇敢 :假若有别的大鸡来抢食,它一定出去,把它们赶出老远,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
10.“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一名句出自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在整体感知课文大概内容的基础上,逐段概括内容要点,然后“合并同类”,将课文分成几个部分,弄清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了解文章的结构特点,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思路也 就把握住了。 (5)深入体会语言中蕴含的感情。 (2) 慈爱 :它若伏在地上,鸡雏们有的便爬在它的背上 , 啄它的头或别的地方,它一声也不哼 8.“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中的“一水”指的是(长江)京口指的是镇江钟山指的是南京 3.抓住结尾,表明希望。
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4.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愁”有了 D
1.在整体感知课文大概内容的基础上,逐段概括内容要点,然后“合并同类”,将课文分成几个部分,弄清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了解文章的结构特点,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思路也 就把握住了。 7.要相信年轻人,他们会比上辈人做得好,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这不是历史规律吗? 45.《暮江吟》这首诗,“ 一道残阳铺水中”一句交待“半江瑟瑟半江红”的原因。 3.人人都应该有一颗进取心,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阴房的四壁留着许多小孔,里面钉着许多木架子。成串的葡萄阴房里,挂在木架子上,热空气从小孔进入阴房,在因房内流动起来,把葡萄栗色水分蒸发掉,就成了葡萄干。
快乐语文 快乐课堂
心理描写:这句话是对孙中山的心理描写,揭示了孙中 说明葡萄颜色多种多样,突出了葡萄的色泽鲜艳。
5.分析写法、品味语言。 42.唐朝大诗人王昌龄用“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来表白自己坚贞的操守,光明磊落的品格。
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不懂就要问》课件ppt
![新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不懂就要问》课件ppt](https://img.taocdn.com/s3/m/eb6328de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8b.png)
duàn
糊涂
hú tu
吓呆
dāi
戒尺
jiè
厉声
lì
挨打
ái
清楚
chǔ
在词语里读轻声
圈出
quān
反义词
拼音开关
学认字
背诵
圈画
背
bèi
bēi
圈
quān
juàn
背书 背台词
背包 背负
圆圈 圈点
羊圈 猪圈
你会认了吗
段
例
戒
呆
楚
涂
厉
诵
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说说先讲了什么,接着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
不懂就要问
3
*
语文 三年级 上册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先驱,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三民主义的倡导者。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介绍孙中山先生少年时期学习的故事!
学习提示
略读课文
学习要求
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初读课文
段落
照例
背诵
bèi sònɡ
lì
惊得目瞪口呆
吓得用书挡住脸
孙中山吃了豹子胆啦
孙中山这下可要挨揍了
默读第4-7自然段,思考:孙中山提出问题后,先生的态度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自读提示
“戒尺”就是古代私塾老师惩戒学生的木板。
戒尺
返回
孙中山完成了先生布置的任务,他渴望进一步理解所背的文章内容,善于思考、敢于提问,所以先生改变了态度,破例给孙中山讲解书中的内容。
√
√
√
√
课堂演练
二、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糊里糊涂 摇头晃脑 雅雀无声1.他背书总喜欢( )。2.老师刚走进教室,教室里顿时( )。3.这样( )地背,有什么用呢?
糊涂
hú tu
吓呆
dāi
戒尺
jiè
厉声
lì
挨打
ái
清楚
chǔ
在词语里读轻声
圈出
quān
反义词
拼音开关
学认字
背诵
圈画
背
bèi
bēi
圈
quān
juàn
背书 背台词
背包 背负
圆圈 圈点
羊圈 猪圈
你会认了吗
段
例
戒
呆
楚
涂
厉
诵
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说说先讲了什么,接着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
不懂就要问
3
*
语文 三年级 上册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先驱,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三民主义的倡导者。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介绍孙中山先生少年时期学习的故事!
学习提示
略读课文
学习要求
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初读课文
段落
照例
背诵
bèi sònɡ
lì
惊得目瞪口呆
吓得用书挡住脸
孙中山吃了豹子胆啦
孙中山这下可要挨揍了
默读第4-7自然段,思考:孙中山提出问题后,先生的态度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自读提示
“戒尺”就是古代私塾老师惩戒学生的木板。
戒尺
返回
孙中山完成了先生布置的任务,他渴望进一步理解所背的文章内容,善于思考、敢于提问,所以先生改变了态度,破例给孙中山讲解书中的内容。
√
√
√
√
课堂演练
二、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糊里糊涂 摇头晃脑 雅雀无声1.他背书总喜欢( )。2.老师刚走进教室,教室里顿时( )。3.这样( )地背,有什么用呢?
部编版《不懂就要问》课件完美版1
![部编版《不懂就要问》课件完美版1](https://img.taocdn.com/s3/m/6eb8408fcc175527072208d4.png)
字词乐园
词语运用
刚刚同学们还在班里( 咿咿呀呀 ) 地说话,上课铃一响,教室里( 霎时 ) 变得(鸦雀无声 )。
字词乐园
词语积累 表示安静的成语
鸦雀无声 悄然无声
万籁俱寂 夜深人静
无声无息 噤若寒蝉
字词乐园
近义词 照例--- 照旧 霎时--- 瞬间
流利--- 流畅 详细--- 具体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反义词 认真--- 马虎 清楚--- 糊涂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新课导入
你遇到过不会的问题吗?你敢大声提问吗?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孙中山小时候“刨根问底” 的小故事。
资料宝袋
私塾
我国古代社 会一种开设于家 庭、宗族或乡村 内部的私人所办 的学校。
字词乐园
会认字
bèi
背 组词:后背 背部 前胸后背
sònɡ
诵 组词:背诵 朗诵 吟诗诵韵
lì
例 组词:照例 例子 例行公事
ái
挨 组词:挨打 挨训 忍饥挨饿
字词乐园
会认字
chǔ
楚 组词:清楚 酸楚 楚楚动人
字词乐园
词语解释
咿咿呀呀:形容声音,课文中指学生们的读书声。 照例:按照以前的惯例。 糊里糊涂:认识模糊,不明事理。 霎时:形容极短的时间。 鸦雀无声: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形容非常静。 戒尺:旧时私塾先生对学生施行体罚所用的木板。
样的?老师先后又是怎样?
同学
这一问,把正在 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 同学们吓呆了,课堂 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
重难点解析
先生
先生拿着戒尺,走到孙中山 跟前,厉声问道:“你会背了 吗?”
先生收起戒尺,摆摆手让孙 中山坐下……
重难点解析
《不懂就要问》ppt精美版部编版小学语文1
![《不懂就要问》ppt精美版部编版小学语文1](https://img.taocdn.com/s3/m/3290bbacfad6195f302ba612.png)
课文感知
初步感知全文的基础上,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记叙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里读书, 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而大胆向先生提出问题的故事。
课文解读
1.仔细默读课文,思考: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 孙中山勤学好问?
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 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2.“照例”“流利”“壮着胆子”等词语说明了 什么?
《不懂就要问》ppt精美版部编版小学 语文1
•
1.在即将到来的超级触屏时代,触屏 手机将 极大地 丰富人 们的触 觉体验 ,使人 们对虚 拟事物 的操作 跟操作 真实物 体毫无 差别。
•
2.目前,利用电振动制造触幻觉的原 理开发 的具有 虚拟质 地感的 触屏, 它的虚 拟质地 感让人 感觉还 不太自 然,有 待进一 步完善 。
近义词
照例——(照常) 练习——(训练) 流利——(流畅) 稀里糊涂——(糊里糊涂) 摇头晃脑——(摇头摆尾) 霎时——(瞬间) 鸦雀无声——(万籁俱寂) 道理——(原理) 一字不漏——(疏而不漏) 详细——(详尽) 认真——(仔细) 清楚——(明白)
反义词
流利——(结巴) 稀里糊涂——(明明白白) 详细——(粗略) 摇头晃脑——(正襟危坐) 认真——(草率) 鸦雀无声——(人声鼎沸) 一字不漏——(漏洞百出)
对老师和同学的反应的描写,属于侧面描写。 作用是:突出了孙中山对待学习的认真、执著的 态度。
6.向先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还要挨打呢?而今天的 老师为什么却鼓励学生提问呢?
孙中山的学习环境是私塾封闭式的封建教育,老师 只是一味地讲,学生就只是听,被动接受。
现在的教育方式则是学生与老师一起探讨学习, 老师更希望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 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
部编版《不懂就要问》PPT课件
![部编版《不懂就要问》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612492b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cb.png)
3.不懂就要问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
Hale Waihona Puke 1.认识本课的“诵、例”等13个字,正确认读多音字“背、圈”。
2.默读课文。按照“阅读提示”的要求独立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 主要内容。
3.能说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并简单表达对这件事的看法。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出自《论语》的 一句名言。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只有养成 这样良好的习惯,我们才能更好地学到更多的 知识,从而获得成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 看看中国近代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小时候 不懂就问的故事吧!
bèi sòng lì
背诵 例
quān duà liàn
n
圈
段练
hú tú dāi jiè
lì
ái chǔ
糊 涂呆 戒 厉 挨楚
多音字
bēi(背包)
背
bèi (后背)
quān(圆圈)
圈
juàn (猪圈)
识字方法
糊
加一加:糊=米+古+月 组词:糊涂
造句:爷爷年纪大了,有的时候犯糊涂。
呆
加一加:口+木=呆 组词:呆板
问题:“从来”一词说明了什么?
表示由来已久,说明大家对先生的教学模式已经习以为 常了,为下文写孙中山不理解书里的意思和勇于提问做 好了铺垫。咿咿呀呀读书,真没体验过,真够新鲜。
单调无趣的学习
假借 2、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把梅花与其他的花进行对比,突出梅花不畏严寒、不向恶势力低头的 高尚品质。三个“最有……”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赞美了在梅花的精神。 转败为胜 环游世界 风平浪静 钻来钻去 哈哈大笑 放肆 桅杆 吓唬 1.《白桦》体裁是(诗歌) ,作者是(苏联)诗人叶赛宁。诗歌以(白桦)中心,表达诗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第一个陈述句是肯定陈述句,变为反问句的第一步就是把肯定词“是”变为否定词“不是”。 32、人生如一支歌,应该多一些激昂的旋律,少一些萎糜的音符;人生如一首诗,应该多一些热烈的抒情,少一些愁苦的叹息;人生如一幅画,应该多一点亮丽的色彩,少一些灰 暗的色调。 2.《白桦》作者从(雪中、寂静中、朝霞中)三个方面赞美白桦的美丽。文中表现白桦美丽的词语有(如画、玉立、光华)等。 (一)导入 例如,太阳象个红球,慢慢地升起来。 加、换、删、调、改。 三潭印月 不可胜数 陪衬 幻想 顶天立地 威风 恍然大悟 徘徊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
Hale Waihona Puke 1.认识本课的“诵、例”等13个字,正确认读多音字“背、圈”。
2.默读课文。按照“阅读提示”的要求独立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 主要内容。
3.能说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并简单表达对这件事的看法。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出自《论语》的 一句名言。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只有养成 这样良好的习惯,我们才能更好地学到更多的 知识,从而获得成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 看看中国近代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小时候 不懂就问的故事吧!
bèi sòng lì
背诵 例
quān duà liàn
n
圈
段练
hú tú dāi jiè
lì
ái chǔ
糊 涂呆 戒 厉 挨楚
多音字
bēi(背包)
背
bèi (后背)
quān(圆圈)
圈
juàn (猪圈)
识字方法
糊
加一加:糊=米+古+月 组词:糊涂
造句:爷爷年纪大了,有的时候犯糊涂。
呆
加一加:口+木=呆 组词:呆板
问题:“从来”一词说明了什么?
表示由来已久,说明大家对先生的教学模式已经习以为 常了,为下文写孙中山不理解书里的意思和勇于提问做 好了铺垫。咿咿呀呀读书,真没体验过,真够新鲜。
单调无趣的学习
假借 2、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把梅花与其他的花进行对比,突出梅花不畏严寒、不向恶势力低头的 高尚品质。三个“最有……”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赞美了在梅花的精神。 转败为胜 环游世界 风平浪静 钻来钻去 哈哈大笑 放肆 桅杆 吓唬 1.《白桦》体裁是(诗歌) ,作者是(苏联)诗人叶赛宁。诗歌以(白桦)中心,表达诗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第一个陈述句是肯定陈述句,变为反问句的第一步就是把肯定词“是”变为否定词“不是”。 32、人生如一支歌,应该多一些激昂的旋律,少一些萎糜的音符;人生如一首诗,应该多一些热烈的抒情,少一些愁苦的叹息;人生如一幅画,应该多一点亮丽的色彩,少一些灰 暗的色调。 2.《白桦》作者从(雪中、寂静中、朝霞中)三个方面赞美白桦的美丽。文中表现白桦美丽的词语有(如画、玉立、光华)等。 (一)导入 例如,太阳象个红球,慢慢地升起来。 加、换、删、调、改。 三潭印月 不可胜数 陪衬 幻想 顶天立地 威风 恍然大悟 徘徊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不懂就要问》ppt课件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不懂就要问》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bb5606e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c4.png)
勤奋好学 敢于质疑 不懂就问
还记得什么是“有新鲜 感的句子”吗?
写得特别生动,让人一读就能形成 清楚具体的画面,有身临其境之感的句 子,就是“有新鲜感的句子”。
找出课文中有新鲜感的句 子,用横线画出来,和同桌交 流交流。
1 那时候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 像唱歌一样。
先生和学生像唱歌一样读书。 2 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
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
同学们呆在那里,课堂一下子变得十分安静。
我们要关注“咿咿呀呀”“像唱歌 一样”“霎时”“鸦雀无声”这些有新 鲜感的词语。表达时,用上这些“有新 鲜感的词语”,可以给别人留下生动具 体的印象。
合作探究
将收集的有新鲜感的 句子读给小组同学听一听, 谈谈自己的感受,然后摘 抄下来。
孙中山(1866年——1925年) 广东香山人,我国伟大的
民主革命先行者,中国近代伟 大的民主革命家。他是三民主 义的倡导者。
本文记叙了孙中山小时候在 私塾 读 书时,为了 弄懂书里的意思 ,大胆向先 生 提出问题 的故事,赞扬了孙中山___认__真__读__ 书、勤学好问 的精神。
◎课文解读
◎结构梳理
只背不讲
不
孙中山大胆提问
懂
就
不懂就问
厉声问 ,一字不漏
要Hale Waihona Puke 问详细讲,认真听不懂就问 挨打也值得
◎随堂练习
段断锻 1.这个路( 段 )经常发生交通事故,大家要注意安全。 2.我背完这( 段 )课文后,就要去( 锻 )炼身体了。 3.我的铅笔( 断 )了,你能借我一支吗?
quān juàn
duàn
一段
hú tu
糊涂
lì
还记得什么是“有新鲜 感的句子”吗?
写得特别生动,让人一读就能形成 清楚具体的画面,有身临其境之感的句 子,就是“有新鲜感的句子”。
找出课文中有新鲜感的句 子,用横线画出来,和同桌交 流交流。
1 那时候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 像唱歌一样。
先生和学生像唱歌一样读书。 2 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
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
同学们呆在那里,课堂一下子变得十分安静。
我们要关注“咿咿呀呀”“像唱歌 一样”“霎时”“鸦雀无声”这些有新 鲜感的词语。表达时,用上这些“有新 鲜感的词语”,可以给别人留下生动具 体的印象。
合作探究
将收集的有新鲜感的 句子读给小组同学听一听, 谈谈自己的感受,然后摘 抄下来。
孙中山(1866年——1925年) 广东香山人,我国伟大的
民主革命先行者,中国近代伟 大的民主革命家。他是三民主 义的倡导者。
本文记叙了孙中山小时候在 私塾 读 书时,为了 弄懂书里的意思 ,大胆向先 生 提出问题 的故事,赞扬了孙中山___认__真__读__ 书、勤学好问 的精神。
◎课文解读
◎结构梳理
只背不讲
不
孙中山大胆提问
懂
就
不懂就问
厉声问 ,一字不漏
要Hale Waihona Puke 问详细讲,认真听不懂就问 挨打也值得
◎随堂练习
段断锻 1.这个路( 段 )经常发生交通事故,大家要注意安全。 2.我背完这( 段 )课文后,就要去( 锻 )炼身体了。 3.我的铅笔( 断 )了,你能借我一支吗?
quān juàn
duàn
一段
hú tu
糊涂
lì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3.不懂就要问-课件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3.不懂就要问-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e4338a3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b81674f.png)
字词乐园
词语运用
刚刚同学们还在班里( 咿咿呀呀 ) 地说话,上课铃一响,教室里( 霎时 ) 变得(鸦雀无声 )。
字词乐园
词语积累 表示安静的成语
鸦雀无声 悄然无声
万籁俱寂 夜深人静
无声无息 噤若寒蝉
字词乐园
近义词 照例--- 照旧 霎时--- 瞬间
流利--- 流畅 详细--- 具体
反义词 认真--- 马虎 清楚--- 糊涂
运用:反问句,把答案藏在句子中,并且思想 更鲜明、强烈,结尾用问号。
板书设计
流利地背书 不求甚解
不
懂 就
死板地背书 有什么用呢? 勤学好问
要
问 勇敢地提问 先生讲解
拓展延伸
和“不懂就问”有关的名言
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
问。
——(俄)普列汉
诺夫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 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 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
第三部分(第7-8自然段):孙中山不懂就问,不 怕挨打。
重难点解析
重难点1
孙中山小时候是怎么上课的?
私塾 不求甚解
那时候上课,先生念,学生跟着念, 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学生读熟了, 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一个地背诵。至于书 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讲。
重难点解析
重难点解析
重难点2 “不懂就要问”,孙中山是怎么问的?
—— 陶行知
课堂演练
1.给下面的句子换种说法。 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 这样糊里糊涂的背,没有什么用。
课堂演练
2.我们要向孙中山学习些什么?
善于思考
敢于发问
课下作业
1.学完本课,请你列出三条问题。 2.再搜集一个和“勤学好问”有关的 名人小故事。
(三上)三年级上册3.不懂就要问 PPT精品课件 部编版
![(三上)三年级上册3.不懂就要问 PPT精品课件 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6bbf8cb203d8ce2f006623e2.png)
课文结构
私塾读书 像唱歌
不
唯有一人 壮胆问
懂
就
学生惊呆 静无声
要 戒尺拿起 厉声道
问
先生细讲 学生听
(三上)三年级上册3.不懂就要问 部编版
学问学问 不懂就问
(三上)三年级上册3.不懂就要问 部编版
课文主题
课文讲述了少年孙中山在私塾学习时,因为不明白书 里说的是什么意思,壮着胆子向先生提问的故事,赞扬了孙 中山勤学好问的精神,激励我们养成不懂就要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课文导入
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1925 年3月12日),名文,字载之,号日新, 又号逸仙,幼名帝象,化名中山樵。 他是中国近代民族民主主义革命的开拓 者,他首举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旗帜, “起共和而终两千年封建帝制”。
我会认
bèi sòng lì quān duàn liàn hú
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课 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
说明孙中山知道后果,但他还 是提出问题,体现了为求得学 问,不怕挨打而精神。
“吓呆了”写出了同学特别害 怕,“鸦雀无声”写出了安静 ,与前面提问形成对比,突出 了孙中山对学习的认真、执着 。
课文讲解
阅读第二、三部分(第4-7自然段):老师检查背诵 并解释书中内容。
(三上)三年级上册3.不懂就要问 部编版
2.给下面一段话加上标点符号。
孙中山想 ,这样糊里糊涂地背 ,有什么用呢?于 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 问 :“ 先生 ,您刚才让我背
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
(三上)三年级上册3.不懂就要问 部编版
(三上)三年级上册3.不懂就要问 部编版
课后作业 课下积累格言,明读书道理。
《不懂就要问》语文教学PPT课件(4篇)
![《不懂就要问》语文教学PPT课件(4篇)](https://img.taocdn.com/s3/m/5d4eff42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d6.png)
第三部分(8—9): 通过一问一答,点明了“不懂就要问”的道理。
再仔细读课文,边读边想,本文描写了孙中山怎样的学习态度呢?有不懂的问题及时记录下来,与老师和同学们讨论解决。
课文解读
学生读熟了,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一个地背诵。至于书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讲。
这两句话意在说明什么?有什么作用?
运用实例: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随堂练习
举例( lì liè) 项圈( quān juàn ) 背诵( bēi bèi )
√
√
√
2. 词语扩展。
AABB式拟声词:咿咿呀呀
叮叮当当、乒乒乓乓、滴滴答答、叽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喳喳
含有近义词的四字词语:摇头晃脑
摇头摆尾、察言观色、聚精会神
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
课堂里为什么霎时变得鸦雀无声?
因为以前从没人敢向先生提问。孙中山这一问,简直如“开天辟地”一般,大家不知道先生会怎样做,都认为先生会惩罚多问的同学,所以大家谁也不敢出声,怕受到先生责罚。
先生讲得很详细,大家听得很认真。
字词检查
背
bèi
bēi
(背诵)
(背包)
例:我从背( )包里拿出语文书,然后开始练习背( )诵今天学习的古诗。
(背书)
(背着)
bèi
bēi
多音字
圈
juān
juàn
(圈在)
(圈养)
例:农村里养土鸡大都是在郊外圈( )一块地,把鸡圈( )起来,实行圈( )养。
juān
同学们边朗读课文边思考下面的问题:
课文段落可以分成几部分?概括每一部分的大意。
再仔细读课文,边读边想,本文描写了孙中山怎样的学习态度呢?有不懂的问题及时记录下来,与老师和同学们讨论解决。
课文解读
学生读熟了,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一个地背诵。至于书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讲。
这两句话意在说明什么?有什么作用?
运用实例: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随堂练习
举例( lì liè) 项圈( quān juàn ) 背诵( bēi bèi )
√
√
√
2. 词语扩展。
AABB式拟声词:咿咿呀呀
叮叮当当、乒乒乓乓、滴滴答答、叽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喳喳
含有近义词的四字词语:摇头晃脑
摇头摆尾、察言观色、聚精会神
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
课堂里为什么霎时变得鸦雀无声?
因为以前从没人敢向先生提问。孙中山这一问,简直如“开天辟地”一般,大家不知道先生会怎样做,都认为先生会惩罚多问的同学,所以大家谁也不敢出声,怕受到先生责罚。
先生讲得很详细,大家听得很认真。
字词检查
背
bèi
bēi
(背诵)
(背包)
例:我从背( )包里拿出语文书,然后开始练习背( )诵今天学习的古诗。
(背书)
(背着)
bèi
bēi
多音字
圈
juān
juàn
(圈在)
(圈养)
例:农村里养土鸡大都是在郊外圈( )一块地,把鸡圈( )起来,实行圈( )养。
juān
同学们边朗读课文边思考下面的问题:
课文段落可以分成几部分?概括每一部分的大意。
《不懂就要问》ppt课件部编版2
![《不懂就要问》ppt课件部编版2](https://img.taocdn.com/s3/m/ea5921c3b4daa58da1114a63.png)
正确、读流利。
★生字新词
背(bèi)诵(sònɡ)
照例(lì)
练(liàn)习
吓呆(dāi) 挨(ái)打
戒(jiè)尺 清楚(chǔ)
圈(quān)了一段(duàn) 糊(hú)涂(tu) 厉(lì)声
多音字
bèi (背书) 背
哥哥放下背(bēi)包,一头扎进卧室里背
bēi (背包) (bèi)书去了。
“照例”“流利”说明小时候的孙中.山学习态 度极其认真,学业完成得极为出色。
命后被十七省代表用推举什为中华么民国语临时大气总统来。 读?比一比,哪句写得好。
背(bèi)诵(sònɡ)
不满足已有的成绩,追求真理
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你给我讲讲吧!
• 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 ) 反问句 讲课时,先生正襟危坐,学生依次把书放在先生的桌上,然后侍立一旁,恭听先生圈点口哼,讲毕,命学生复述。
私塾?
旧时家庭、宗族或教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处所,一般只有一个教师。学生 入学也不必经过入学考试,一般只要征得授课先生的同意,并在孔老夫子的牌 位或圣像前恭立,向孔老夫子和先生各磕一个头或作一个揖后,即可取得入学 的资格。私塾规模一般不大,收学生多则二十余人,少则数人。多用《三字经 》《百家姓》《千字文》等作课本。
积格言警句,明读书道理
中体罚盛行,遇上粗心或调皮
圈(quān)了一段(duàn)
心,揪脸皮和耳朵等。
一天,孙中.
不满足已有的成绩,追求真理
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 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你给我讲讲 吧!”
——态度诚恳,满怀期待的语气。
孙中.山这一问,同学的反应是怎样的?老师先后又是怎样?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教学目标】
•
1. 知识目标:
•
(1) 能够听、说、认、读单词grapes。
•
(2) 能够听懂并会说句型I like …及I don’t like …,并能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
•
2. 能力目标:
•
能在真实情境中熟练运用句型I like …及I don’t like …表示对某物的好恶。
•
3. 情感目标:
上课铃一响,教室里立刻鸦雀无声。
四、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朗诵
背诵
1.今天的作业是(背诵)新学的古诗。
2.谁能有感情地把那篇课文大声地
(朗诵)一遍?
涂料 糊涂 3.你可真(糊涂)! 4.新买的房子要粉刷(涂料)了一段,他念一句, 叫孙中山念一句。(改成“被”字句)
1.写出最能表达文章中心思想的句子。
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 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 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 得。”
2.给短文的第二和第三自然段加标点。
先先生生拿拿着着戒戒尺尺,走□到走孙到中孙山中跟山前跟,前厉□声 问厉道声:问“道你□会□背你了会吗背?”了吗□□
“□会会背背了了。□”□孙孙中中山山说说着着,□就就把把那那段 书段一书字一不字漏不地漏背地了背出了来出。来□
语文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第三课
3 不懂就要问
一、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背诵(shòng ․
sòng√)
例․ 如(√lì liè)
挨․ 打(ā√i ái)
二、照样子,写词语。
咿咿呀呀 叮叮当当 叽叽咕咕
糊里糊涂 古色古香 再接再厉
滴滴答答 不知不觉
三、补充词语,并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词写 一句话。 糊(里 )涂(涂) 摇(头 )晃(脑 ) 鸦雀(无 )(声 )
•
通过分享水果和美食,让学生尽情享受生活。
3.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孙中山小时候勤学好问?
①孙中山一字不漏地背出所 学的功课。②孙中山向先生 提出问题。③为了学好知识, 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道理, 挨打也值得。
•
【 教材分析】
•
Let’s talk部分通过Mike和张鹏到Sarah家做客吃水果的语境呈现了核心句型I like … / I don’t like …这两个句型结构难度不大,加之学生在三上第五单元已学过句型:Have some … Thanks. Thank you. Can I have some …? Here you are.这两组句型。因此,在学习时可能比较容易接受。
•
【 学情分析】
•
1. 通过一、二年级的英语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语言基础,语音语调方面有了进步,但语言模仿能力仍需加强。
•
2. 本部分把单词和对话整合教学,多个句型:Can I have some …? Have some … Here you are.等,学生已在三年级上册课本中学习过,因此为本节课的学习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使学生能够轻松地掌握新授内容I like …及I don’t like …表示对某物的好恶。
□会背了□□孙中山说着□就把那段书一字不漏地 背了出来□
先生收起戒尺,摆摆手让孙中山坐下,说:“我原想, 书中的道理,你们长大了自然会知道的。现在你们既然 想听,我就讲讲吧!”
先生讲得很详细,大家听得很认真。 后来,有个同学问孙中山:“你向先生提出问题,不 怕挨打吗?” 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 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孙中山的书被先生又圈了一段,先 生念一句,叫孙中山念一句。
2.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用加点的
․․
․․
词语造句)
为了看日出,就是起个大早也值得。
六、课内阅读理解。
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 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
先生拿着戒尺□走到孙中山跟前□厉声问道□□你 会背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