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小说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三打白骨精
提要:《西游记》里的白骨精自古以来一直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故事很具有代表性,也刻画了鲜明的人物形象,唐僧师徒四人的性格也在这章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一章还很形象地描写了师徒之间的矛盾,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象。
关键词:白骨精孙悟空唐僧人物形象
《西游记》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名著,这本书里也塑造了各种各样的妖魔鬼怪。其中第二十七回讲了“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这一章节塑造了白骨精这一形象。这一章也是人们耳熟能详的,电视剧也有翻拍。
《西游记》虽然表面上看是一部神魔小说,但实际上和当时的社会环境紧密相连。作者吴承恩生活在明朝中后期,当时社会黑暗,官员腐败,而吴承恩本人怀抱理想,满腹才华,却始终不得志,对当时的社会充满了不满情绪,因此借由这部小说抒发了他的不满。
细细读了第二十七回,这一章节主要是讲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唐僧师徒四人某日走到了一座高山中,唐僧腹中饥饿,孙悟空去化缘,结果孙悟空不在后,白骨精就变成美貌少妇后来欺骗唐僧,想吃唐僧肉,但是唐僧猪八戒等人都没认出是妖精,正好孙悟空化缘回来发现是妖精,不顾唐僧的阻拦,把妖精打死,而唐僧等人误会了他。唐僧还念了紧箍咒并想赶走孙悟空,最终原谅孙悟空。而白骨精也是一个聪明的妖精,第一次没得手,第二次又变成那少妇的娘来欺骗唐僧,而唐僧也信以为真,孙悟空又及时赶回打死了妖精,唐僧又一次误会了他,恨他两次杀了人。第三次白骨精又假扮成那少妇的老父亲来欺骗唐僧,又一次被孙悟空打死,而且这次是真的打死了,没有逃脱。孙悟空解释那是妖精,唐僧本想相信,猪八戒却在旁边煽风点火说孙悟空的不是,唐僧终于下定决心把孙悟空赶走了。孙悟空走前原本还想关照下沙僧,他们师徒却都不领情。孙悟空最终只能无奈离去。
这一章回虽然只有短短地数页,却把师徒四人和白骨精的形象刻画地惟妙惟肖。孙悟空的形象在这部小说中是重点描写的,刻画了一个英勇善战、机灵聪明、喜欢自由、不畏强权的形象,其实可以说是吴承恩因为那个年代社会黑暗而特地写出来的英雄。孙悟空就好比他,孙悟空不畏强权,喜欢自由,吴承恩本人也不畏强权,因为官场黑暗而不喜进入官场,不想受当时的社会束缚。孙悟空虽然是幻想中的人物,但这种幻想也是注入了现实生活的内容,孙悟空打妖魔也体现了嫉恶如仇,反压迫反强权。而在三打白骨精中的孙悟空是聪明正义的好徒弟。一开始
唐僧叫他去化斋,他觉得这荒山野林不会有斋,所以反驳了唐僧,这里就可以看出孙悟空的勇于反抗,提出自己的意见,但最后还是服从唐僧的命令而去寻找吃的,说明他不够毅力坚持。也可以看出吴承恩其实是有心想反抗社会的黑暗,官场腐败,但是由于官场强权而力不从心,体现出吴承恩的无奈,但是这里也体现了孙悟空对唐僧的孝及尊师重道。之后孙悟空离开去化缘,白骨精就变成美貌少妇来了,这时猪八戒一看是个美女自然不会怀疑是妖怪,而唐僧是善良之人自然也不会那么想,所以他们都识人不清,毫无警惕之心,而孙悟空一回来马上就看出是妖精,并且毫不犹豫地就打死了她,可见孙悟空聪明机警,也可反映吴承恩在当时的社会也希望像孙悟空那么果断能够反封建,惩奸除恶。打了白骨精后,唐僧不相信他,连猪八戒因为被妖精的美色和食物诱惑也不相信孙悟空,而且还在旁边撺掇唐僧赶走他。孙悟空因此也受了紧箍咒的惩罚,即使是这样他也仍然要保护唐僧一路前进,可以看出他的大度,无私。之后白骨精又变为八十岁的老太太来欺骗唐僧,依旧被孙悟空打死,这里体现了孙悟空的聪明和猪八戒的愚钝,白骨精变为之前美貌少妇的娘亲,有八十多岁,怎么可能有那么小的女儿,这一切都不合理,但是猪八戒却偏偏没想到,可见孙悟空聪明机智,没有收外界因素干扰,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可是这次他打死了白骨精,唐僧仍旧不相信他,并且念了紧箍咒,还威胁了他,想赶走他。到这,孙悟空还是很尊敬他的,不肯离去,还愿意保护他,也暗示了吴承恩本人虽然不在官场,但仍然为百姓们担忧。第三次白骨精变为老头来欺骗唐僧,这次孙悟空更为机敏,事先告知山神和土地为他作证,这回也彻底打死了白骨精,唐僧也对他失去了信任,念了紧箍咒准备赶走他。这一次孙悟空终于无奈离去,但是他临走前还是放心不下唐僧,关照了沙僧。最后来向唐僧行拜礼,可见他是一个心胸宽阔,聪明勇敢的好徒弟。这也说明了作者本人对当时黑暗的社会的无奈,想远离官场,但又心系天下,放心不下百姓。几次面对唐僧的不信任和猪八戒的挑拨,孙悟空都没有计较唐僧对他的误解和猪八戒的诽谤,每次白骨精来时依然第一个冲上去打死他。总之,孙悟空在这一章节中就是一个正义,心胸宽广的形象。他英勇好战,打抱不平。会塑造孙悟空这个形象,主要是作者所生活的朝政的黑暗和士林风气的败坏,他希望有个匡时济世的人物诞生,因此孙悟空这个形象的诞生就不言而喻了。而孙悟空的紧箍咒也有着象征意义,唐僧一方面借紧箍咒的威力将孙悟空紧紧箍住,另一方面对紧箍咒也产生了依赖和权威崇拜,认为有了它,孙悟空就一定会受限制,孙悟空方面对紧箍咒既恨又怕。紧箍咒一方面象征了压制个性自由的社会强权意志,但另一方面却也是限制个性无限膨胀、使主体自觉转化为社会
利益的有效措施。
唐僧在这一章节的形象就比较愚善了。不可否认,唐僧是善良的,他自己很善良,就总认为别人也是善良的,所以白骨精出现的时候他就没想过是个妖精,而且看白骨精一个小女子在深山中还颇为关心,问她家在哪等等问题。唐僧见一个女子独自外出,还劝解道:“圣经云:‘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这个是不尊妇道了。1”唐僧希望通过自己的学识引导别人从善。唐僧错把妖精当女子,可见他的愚善。不过这不能改变唐僧的本质,他依然是善的,唐僧之所以认不清妖精,一方面是因为他看不清妖怪的伪装,另一方面是由于“以善致善” 的信念所导致的,这是性格上缺点导致的悲剧,所以唐僧误会了孙悟空。也暗示了吴承恩认为官场上位者识人不清,上位者底下的一些小官都欺上瞒下,贪污受贿。之后白骨精又变为老太太出现,唐僧又同情心泛滥,误会了孙悟空,还念了紧箍咒惩罚了他。猪八戒两次都在旁边撺掇,而唐僧居然都相信了,体现了他没有辨别力,认不清到底谁好谁坏。第三次,唐僧又轻信了手捻佛珠的老头,一看人家也念佛,仿佛有点相惜之情,更加不会想到他是妖精了。第三次误会孙悟空,并赶走了他。孙悟空临走前本想关照他,可他却丝毫不领情,可见唐僧的高傲。其实会造成这样的结局,还有一点也很重要,就是他们师徒之间不信任,唐僧不信任的他的徒弟,几次欲逐孙悟空,他的这种不信任如果一直存在他们之间,他们师徒又如何能顺利取到经呢?连唐僧都不信任孙悟空,孙悟空自然也会心灰意冷,最后也负气离去。
猪八戒在这里就显得比较愚昧了。在“三打白骨精” 中,猪八戒的形象则象征着人的自然本性和本能追求,除此之外,小私有者所具备的私心以及愚氓的性质在他的身上也有彰显。首先他很好色,一看白骨精“翠袖轻摇笼玉笋,湘裙斜拽显金莲。汗流粉面花含露,尘拂峨眉柳带烟。2”就挪不动不了,更加没认出白骨精是妖精,唐僧没认出白骨精也就罢了,他只是一个平凡的高僧而已,而猪八戒原是天蓬元帅,却没认出,完全被美色迷惑了。而且白骨精手上还拿着吃的,也让贪吃的猪八戒毫无辨别能力。第二次白骨精变为老太太,他就认定是那美貌女子的娘亲,完全就没有思考常识问题。这都体现了他的愚蠢。之后几次孙悟空打死白骨精,他不但不相信而且还撺掇唐僧,挑拨离间,这里可看出他的小私有者形象,只顾着吃喝、美色和自己的利益。以前孙悟空一直比他厉害,也可以看出在这里他可能是嫉妒孙悟空了,一看他被师傅批评,就趁机落井下石了。孙悟空离去时他又妄自揣测说孙悟空要分行李,这里可以看出他完全是以己之心度人之腹,用自己的思维逻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