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仄字表教学内容

平仄字表教学内容
平仄字表教学内容

平仄字表

一、平仄

平仄,是格律诗中最重要的因素。格律诗的平仄规则,简单说来有以下几方面:

(一)句的平仄规定——交错。

在一句当中,构成句子的字(词)的平仄音是交替出现的。

1、仄起仄收式:仄仄平平仄

2、平起平收式:平平仄仄平

3、平起仄收式:平平平仄仄

4、仄起平收式:仄仄仄平平

以上是五言诗的平仄规则。如果是七言诗,只是在五言诗的句子前面加上两个平仄相反的字头。请看下面的对照:

1、仄起仄收式:仄仄平平仄——平起仄收式:平平仄仄平平仄

2、平起平收式:平平仄仄平——仄起平收式:仄仄平平仄仄平

3、平起仄收式:平平平仄仄——仄起仄收式:仄仄平平平仄仄

4、仄起平收式:仄仄仄平平——平起平收式:平平仄仄仄平平

从以上可以看出,句子的平仄规则一共有八种,其中五、七言各四种。只要记住五言四种,七言加两字就可以记住这八种基本格式了。

(二)联的平仄规定——相对。

每两句诗叫做“一联”,每联的前一句叫“出句”,后一句叫“对句”。出句与对句中相同位置的字、词平仄相反,也叫相对(对立)。如:

出句:仄仄平平仄

对句:平平仄仄平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一首诗的第一句是平收的句式,那么这一联(首联)的对句就不是完全相对的了。例如:

出句:平平仄仄平

对句:仄仄仄平平——对句第三字与出句第三字就不是相对的,两句的第五字因为用韵,所以也是相同的。

出句:平平仄仄仄平平

对句:仄仄平平仄仄平——对句的第五字与出句第五字也不是相对的,两句的第七字因为用韵的关系,所以也是相同的。

这是由于诗的韵脚的要求造成的,只要记住这点细微的差别就可以了。(三)联与联之间的平仄规定——相粘。

律诗由四联八句组成,从第一到第四联,分别叫做首、颔、颈、尾联。绝句由两联四句组成,第一联和第二联分别叫做首联和尾联。联与联之间的平仄规定是:后一联出句的前两个字的平仄,与前一联对句的前两个字的平仄是相同的。(因为第一个字往往可平可仄,所以有的书中只说第二个字的平仄相同,其实意思是一样的)。例如:

五月天山雪,——仄仄平平仄,

无花只有寒。——平[平]仄仄平。——首联对句第二字“花”,平声。

笛中闻折柳,——平[平]平仄仄,——颔联出句第二字“中”,平声。粘。

春色未曾看。——仄[仄]仄平平。——颔联对句第二字“色”,仄声。

晓战随金鼓,——仄[仄]平平仄,——颈联出句第二字“战”,仄声。粘。

宵眠抱玉鞍。——平[平]仄仄平。——颈联对句第二字“眠”,平声。

愿将腰下剑,——平[平]平仄仄,——尾联出句第二字“将”,平声。粘。

直为斩楼兰。——仄仄仄平平。

这个规则在格律术语中叫做“粘”,违反了这个原则就叫做“失粘”。失粘是格律诗的大忌,如果一首诗出现了失粘的情况,那么,这首诗在格律上就是失败的。(四)一、三、五的不论与论。

学习格律诗常听到的一句话叫做“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句话是指在格律诗中,每一句的第一、第三、第五个字的平仄是可以通融变化的,而第二、第四、第六个字的平仄是不可以改变的。初学者在阅读平仄格律的范式时看到在一些平仄的字上加个圆圈或是括号等记号,那个记号的意思就是说这个字可以用平声,也可以用仄声。

按照前面所说的平仄规则,可平可仄的情况有以下几种:

1、仄起仄收式:(仄)仄平平仄——平起仄收式:(平)平(仄)仄平平仄

2、平起平收式:平平仄仄平——仄起平收式:(仄)仄平平仄仄平

3、平起仄收式:(平)平平仄仄——仄起仄收式:(仄)仄(平)平平仄仄

4、仄起平收式:(仄)仄仄平平——平起平收式:(平)平(仄)仄仄平平从上面的规定可以看出,凡是可平可仄的字都是在第一、三、五的位置上。

可是,问题又来了。你可能会问,在这四种形式的平仄规则中,并不是逢一、三、五都不论,这是为什么呢?回答这个问题,就牵涉到格律诗的几个禁忌:孤平、三平调和三仄尾。

孤平,就是在一句诗当中,除去韵脚之外,只有一个平声字。这在格律诗的术语中叫做“犯孤平”。(注意:孤平的情况只有发生在平收即带韵脚的句子中,仄收的句子即使全句只有一个平声字,也不叫犯孤平)。

三平调,就是一句诗的最后三个字都是平声字,叫做三平调或三平脚。

三仄尾,句诗一句诗的最后三个字都是仄声字,叫做三仄尾或三连仄。

以上三种情况都是作格律诗的大忌,应该绝对加以避免。明白了这一点,就很容易理解在下面几种情况下,一、三、五不可不论。

1、五言句式:“平平仄仄平”的第一字,或七言句式:“仄仄平平仄仄平”的第三字不可不论,否则犯孤平。

2、五言句式“仄仄仄平平”的第三字或七言句式“平平仄仄仄平平”的第五字不可不论,否则三平调。

3、五言句式的“平平平仄仄”的第三字或七言句式“仄仄平平平仄仄”的第五字不可不论,否则三仄尾。

至于“二、四、六分明”,大家记住这三个位置上的字在一般情况下雷打不动就可以了。如果非动不可,那就是牵涉到下面说的“拗救”了。

二、拗救

凡平仄不依定式的句子,叫做“拗句”(一、三、五可不论的句子除外)。一个句子出现了“拗”,可以在相应的位置进行补救,这便是“救”。

并不是所有的拗句都可以救。“救”的一般原则是,前面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可以在后面应该用仄声的适当位置补偿一个平声。根据这个原则,就产生了几个“不救”:前不救后,就是不能用一句中前面的字救后面的拗字,不能用一联中的出句救对句,不能用后一联的句子救前一联的拗句;平不救仄,就是不能用原本该用平声的字去救该用仄声的字。三平调无救。

那么那些情况可以救,又如何去救呢?常见的有三种情况:

1、本句自救。就是在同一句中用后面的字救前面的字。本句自救又分两种:

A)五言“平平平仄仄”的第三字或者七言“仄仄平平平仄仄”的第五字,本应当用平声字却用了仄声字,成了三仄尾。这时,把第四个字(五言)或第六个字(七言)由仄声改成平声,成为“平平仄平仄”或“仄仄平平仄平仄”。这种情况在唐宋诗中出现的频率很高,所以王力先生把它作为一种“特定的格式”而未列入拗救之属。需要注意的是,在这种拗救句子当中,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必须是平声。

B)五言“平平仄仄平”的第一字或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的第三字,本应当用平声却用了仄声,犯了孤平。就把第三字(五言)或第五字(七言)由仄声改成平声,成为“仄平平仄平”或“仄仄仄平平仄平”。

2、对句救。就是在一联中用对句中的字去救出句中的拗字。

五言“仄仄平平仄”的第四字或七言“平平仄仄平平仄”的第六个字,本应当用平声却用了仄声,就把对句“平平仄仄平”(五言)的第三字或“仄仄平平仄仄平”(七言)的第五字由仄声改成平声。这样出句和对句就分别成为以下格式:

五言:仄仄平[仄]仄(拗),平平[平]仄平(救)。

七言:平平仄仄平[仄]仄(拗),仄仄平平[平]仄平(救)。

3、可救可不救。

五言“仄仄平平仄”的第三字或七言“平平仄仄平平仄”的第五字,本应当用平声字却用了仄声字,这种情况属于“半拗”,可以救,也可以不救。为了简单起见一般的不救。

除去第一种情况外,其他的拗救不影响可平可仄

PS:所谓平、仄,那就是每一个字的平声和仄声。怎样才叫平声,又怎样才叫仄声呢?原来中国自东晋以后,人们做诗作文,都非常讲究声调。齐朝的周颙

和梁朝的沈约,都在这一方面著有专书,把每一个字的声调,调为平、上、去、入四声。

举一个例子来说,"方"为平声;"袄"为上声;"放"为去声;"霍"为入声。

除平声之外,上、去、入三声,都属仄声。但要知道,平声本身也有"阴平"和"阳平"之分。如:"方"为阴平,"房"为阳平。至于上、去、入三声,却是没有阴阳之分的。

说得更明白一点,那就是所有的字的音调,都有阴平、阳平、上、去、入(简称阴、阳、上、去、入)之分;每一个字,要不属于平声,便属于仄声(即上、去、入)。比如:“阴”字,本身就是阴平;“阳”字是阳平,“上”字是上声;“去”字是去声;“入”字是入声。如果把这四声调熟,那么,是很人容易就能辨别出每一个字是属平属仄的。

新声韵平声字、仄声字总表

一麻 a ia ua 阴平:啊扒巴疤笆杈差咖瓜哈花哗加茄迦痂袈嘉佳家夸啦妈摩趴葩杉沙挲莎痧鲨纱他她它哇洼蛙娲虾丫呀鸦哑查呱呵拉蓝吗仨裟渣(派入阴平的入声字:阿八捌插耷哒搭发夹刮括垃抹掐杀刹煞刷塌踏挖瞎鸭压押扎匝撒答)阳平:啊茶查搽槎楂华哗骅麻嘛拿扒爬耙琶娃霞暇瑕牙伢芽崖涯衙(派入阳平的入声字:拔察达沓答瘩乏伐阀筏罚滑划猾夹颊拉匣狎峡黠杂砸扎札轧炸闸铡)

二波:o e uo 阴平:播波玻搓蹉多锅过涡坡颇莎娑梭挲拖它窝阿婀哥歌戈科蝌柯疴苛颗荷棵的了么呢车奢赊遮(派入阴平的入声字:拨般剥戳撮郭聒豁捋泊泼说宿托脱拙捉苛桌作鸽割搁喝磕磕疙折蛰说胳)阳平:脖罗萝啰逻锣箩骡螺镆摩磨蘑磨魔那挪娜婆驮陀驼鸵蛇鹅蛾娥峨哦讹荷婆哪(派入阳平的入声字:

孛伯驳帛泊柏勃舶博鹁渤搏魄膊薄夺度踱佛掇国掴帼活灼浊酌着凿啄琢缴勺昨作阁葛颌合涸盒膜拙貉盍壳德得额阁则哲革格隔劾核咳舌责择泽舴折蜇谪摺辙宅

三皆ie ue 阴平:爹阶皆嗟街些靴耶楷偕掖(派入阴平的入声字:瘪斜鳖跌节疖结接秸揭噘捏撇暼切缺阙贴帖歇蝎削薛噎曰约)阳平:瘸斜邪谐携爷耶揶茄(派入阳平的入声字:别蹩迭节碟蝶孓劫杰洁结桔捷玦竭截孑决诀角觉绝倔掘脚獗爵矍嚼攫协挟撷穴学)

四开 ai uai 阴平:开哎哀唉埃挨掰猜钗差揣呆该垓乖揩腮腮鳃筛衰摔苔台胎歪灾哉栽斋(派入阴平的入声字:拍摘拆塞)阳平:挨皑癌才财材裁侪柴豺还孩骸徊怀淮槐来埋霾排徘抬(派入阳平的入声字:白宅)

五微 ei ui(uei) 阴平:微陂杯卑悲碑衰崔催摧吹炊堆墩飞妃非菲绯扉霏归龟规皈闺黑嘿瑰傀灰诙挥恢晖辉翚麾徽亏岿勒悝盔窥呸胚虽忒推危委萎威逶偎隈葳煨激巍追骓椎锥阳平:垂陲捶椎槌锤肥回茴徊洄蛔奎逵馗葵睽魁累雷缧擂雷羸玫枚眉莓梅嵋湄媒煤酶霉糜陪培赔没裴蕤隋遂谁颓韦为贼违围帏桅唯薇维嵬巍闱

六豪ao iao 阴平:坳凹熬包苞胞剥煲褒标彪骠飙操糙抄钞超剿刀刁叼雕貂臊梢烧捎稍筲艄涛掏滔韜饕佻肖枭叨碉凋高皋羔膏蒿交郊浇娇姣骄胶椒蛟焦蕉教跤礁盗捞撩猫孬抛泡剽漂飘缥悄敲雀锹橇搔骚臊缫骁逍消宵萧硝销削箫霄嚣哮约夭妖要腰邀遭糟招昭嘲着朝阳平:豪敖邀嗷熬翱鳌鏖薄雹曹槽巢朝嘲潮号毫壕貉嚎嚼劳牢崂痨捞唠聊辽疗撩僚桥寥潦毛矛茅旄锚描髦苗描瞄挠绕猱刨咆

古诗格律大全

格律大全五律 五律仄起(首句不押韵) -----规则----- ⊙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韵)⊙仄平平仄 平平⊙仄平(韵)⊙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韵)----例子--(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五律仄起(首句押韵) -----规则----- ⊙仄仄平平(韵)平平⊙仄平(韵)⊙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韵)⊙仄平平仄 平平⊙仄平(韵)⊙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韵)---例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五律平起(首句不押韵) -----规则-----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韵)⊙仄平平仄 平平⊙仄平(韵)⊙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韵)⊙仄平平仄 平平⊙仄平(韵)-----例子--(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

五律平起(首句押韵) -----规则----- 平平⊙仄平(韵)⊙仄仄平平(韵)⊙仄平平仄 平平⊙仄平(韵)⊙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韵)⊙仄平平仄 平平⊙仄平(韵)-----例子--(李商隐《风雨》)凄凉宝剑篇 羁泊欲穷年 黄叶仍风雨 青楼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 旧好隔良缘 心断新丰酒 消愁斗几千 五绝 五绝仄起(首句不押韵) -----规则----- ⊙仄平平仄 平平⊙仄平(韵)⊙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韵)-----例子--(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五绝仄起(首句押韵) -----规则----- ⊙仄仄平平(韵)平平⊙仄平(韵)⊙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韵)-----例子--(西鄙人《哥舒歌》)北斗七星高 哥舒夜带刀 至今窥牧马 不敢过临洮 五绝平起(首句不押韵) -----规则-----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韵)⊙仄平平仄 平平⊙仄平(韵)-----例子--(李端《听筝》)鸣筝金粟桂 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 时时误拂弦

押韵和平仄_教学设计

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 押 韵 什么是押韵? 把两个以上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放在诗句的同一位置上,使声音和谐悦耳,这种情况叫做押韵(压韵)。各句押韵的字叫做韵脚或韵字。 押韵规则: 偶数句必须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韵脚固定,一韵到底; 押平声韵 例一:书湖阴先生壁 _____[宋]王安石 茅檐常扫净无苔, (t ái) 花木成蹊手自栽。 (z āi)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l ái) 例二:送魏大将军 ______(唐 陈子昂)

平仄 1.什么是平仄? 平仄是诗歌格律的一个术语:在古代汉语中,诗人们把汉语四声分为两类,“平”就是平声(包括阴平、阳平),“仄”就包括上、去、入三声。现代汉语中:平声字的声调叫”平”,上声和去声两声调叫”仄” 。 关于平仄的规律: (1)一句之内平仄相间:即二四六字的平仄要彼此不同。如果二字仄,四字必平,六字必仄,以相区隔。 例如: J īnsh ā shu ǐp āi y úny á nu ǎn D àd ù qi áoh éng ti ěsu ǒ h án 金 沙 水 拍 云 崖 暖, 大 渡 桥 横 铁 索 寒。 平 平 仄 仄 平 平 仄, 仄 仄 平 平 仄 仄 平。 (2)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第一、三、五字的平仄可以不拘,第二、 四、六字的平仄必须分明。(对于五言来说,则是“一三不论,二四分明”。) (3)一联之内平仄相对,两联之间平仄相黏(同):上句(出句)与下句(对句)叫一联。上下句之间的平仄必须相反,根据第2条规律,即二四六字的平仄必须相反。相粘,即相同。即上联的下句与下联的上句二四六字的平仄应当相同。 如:毛泽东的《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滕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押韵句末字用平声,不押韵句末字用仄声 春望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对 仗 1、近体诗不但上下句的字数要相等,而且相对字的意义、词类、平仄也要一一相对,这就是对仗。 2、近体诗要求律诗中,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

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 教案教学内容

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 教案

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 教学目标:1、“因声求气”,探索诗词基本的押韵、平仄、对仗和节奏的知识,体会古典诗词的音乐美、韵律美。 2、“吟咏诗韵”,通过吟诵古诗词,培养学生朗读能 力,培养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难点:古今语音的发展与变化,导致诗词格律知识的理解与应用的困难。 教学方法:在情境中感悟,在情景中生成,在情景中应用——诵读感悟本单元的诗词,归纳生成诗词格律知识,应用诗词 格律知识。 研究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由周杰伦的《菊花台》入课,周杰伦的歌好听吗?方文山的词写的真好!除了唱得好之外,还有另外的原因——歌词押韵。押韵这种现象充分地体现在了古典诗歌中。 二、从押韵的角度体会诗歌回环往复之美 1、齐读李白的《客中作》李白在他乡作客快乐吗?不思念自己的家乡吗?以乐景写哀情。读的时候在前两句读出快乐、豪迈,后两句读出婉转低回的无奈!注意韵脚有什么特点?(声母、韵母)韵腹、韵尾相同,声调相同(都是平声)。那么,我们就知道了押韵的具体含义。所谓押韵,就是韵脚的字必须同韵。即韵腹、韵尾、平仄相同。 2、诗歌发展及押韵规律: (1)是不是所有古代的诗歌都是这样的呢?先回忆诗歌发展流程。 (2)近体诗在唐代发展到顶峰,形式和内容有了个完美的结合,尤其是在押韵、平仄、对仗、格律方面有较高的要求。分析

《清明》《锦瑟》,自由朗读一遍,体会近体诗押韵的特点——近体诗:第一句可押韵也可不押韵,偶数句押韵,一般都押平声韵,一韵到底,不能换韵。 (3)古体诗和词曲则相对宽松一些。但一般也有押韵的现象。欣赏《短歌行》的押韵特点。有没有押韵的特点? (4)请一位男生读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押ang韵。 (5)女生背诵小令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押a韵。 3、小结——词曲:可以一韵到底,中途也可以换韵。 4、分析押韵的作用 (1)让学生分别读《乌衣巷》,注意斜,押韵在诗歌的节奏上有重要作用。 (2)由此看来诗歌的押韵形成了回环美,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 (3)欣赏歌曲《虞美人》,独特的节奏,换韵,抒发了强烈的思国念家的凄切。押韵的主要作用在于一方面增强音乐感,另一方面在于加强抒情性。 三、从平仄的角度体会诗歌抑扬顿挫之美 1、中华隐士中华锦绣英明果断有什么特点? 2、平:指阴平、阳平;仄:上声、去声、入声。 3、平仄的作用,汉语属于汉藏语系,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声调,使诗歌读起来抑扬顿挫,有参差错落的美,从而达到声韵和谐。

平水韵部

平水韵部 普通话中的汉字有四个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汉字注音符号分别用“-”、“/”、“V”和、“\”表示四种声调。 阴平和阳平是平声;上声和去声是仄声。 在汉语中每一个字的字音都是由声母和韵母组成的,例如"春"字的声母是"ch",韵母是"un"。"韵"只同韵母有关系。而与声母没有什么关系。"韵"有韵头和韵尾之分,可做韵头的有i、u、u(上边有两点,打不出来,读鱼)。这三个字就是"一屋鱼"。可做韵尾的有i、u、u和ng四个。凡韵母的主要元音相同或相近的就构成了韵。韵脚是指末尾押韵。一般说的"合辙押韵",就是韵脚要用相同的韵。 十三辙的名称是⒈花发;⒉梭波;⒊也斜;⒋姑苏;⒌衣期;⒍怀来;⒎灰堆;⒏遥迢;⒐由求;⒑言前;⒒人辰;⒓江阳;⒔中东。显然这十三道大辙与音韵密切相关。 上平,一东,东同铜桐筒童僮瞳中衷忠虫终戎崇嵩弓躬宫融雄熊穹穷冯风枫丰充隆空公功工攻蒙笼聋珑洪红鸿虹丛翁聪通蓬烘潼胧砻峒螽梦讧冻忡酆恫总侗窿懵庞种盅芎倥艨绒葱匆骢 上平,二冬,冬农宗钟龙舂松冲容蓉庸封胸雍浓重从逢缝踪茸峰锋烽蛩慵恭供淙侬松凶墉镛佣溶邛共憧喁邕壅纵龚枞脓淞匈汹禺蚣榕彤 上平,三江,江扛窗邦缸降双庞逄腔撞幢桩淙豇

上平,四支,支枝移为垂吹陂碑奇宜仪皮儿离施知驰池规危夷师姿迟眉悲之芝时诗棋旗辞词期祠基疑姬丝司葵医帷思滋持随痴维卮麋螭麾墀弥慈遗肌脂雌披嬉尸狸炊篱兹差疲茨卑亏蕤陲骑曦歧岐谁斯私窥熙欺疵赀笞羁彝颐资糜饥衰锥姨楣夔涯伊蓍追 上平,四支,缁箕椎罴篪萎匙脾坻嶷治骊尸綦怡尼漪累牺饴而鸱推縻璃祁绥逵羲羸肢骐訾狮奇嗤咨堕其睢漓蠡噫馗辎胝鳍蛇陴淇淄丽筛厮氏痍貔比僖贻祺嘻鹂瓷琦嵋怩熹孜台蚩罹魑丕琪耆衰惟剂提禧居栀戏畸椅磁痿离佳虽仔寅委崎隋逶倭黎犁郦 上平,五微,微薇晖徽挥韦围帏违霏菲妃绯飞非扉肥腓 诽痱欷葳颀圻 上平,六鱼,鱼渔初书舒居裾车渠余予誉舆胥狙锄疏蔬梳虚嘘徐猪闾庐驴诸除储如墟与畲疽苴于茹蛆且沮祛蜍榈淤好雎纾躇趄滁屠据匹咀衙涂虑 上平,七虞,虞愚娱隅刍无芜巫于盂衢儒濡襦须株诛蛛殊瑜榆谀愉腴区驱躯朱珠趋扶符凫雏敷夫肤纡输枢厨俱驹模谟蒲胡湖瑚乎壶狐弧孤辜姑觚菰徒途涂荼图屠奴呼吾 上平,七虞,梧吴租卢鲈苏酥乌枯都铺禺诬竽吁瞿劬需俞逾觎揄萸臾渝岖镂娄夫孚桴俘迂姝拘摹糊鸪沽呱蛄驽逋舻垆徂孥泸栌嚅蚨诹扶母毋芙喁颅轳句邾洙麸机

古诗平仄规律

古诗平仄规律 要区别平仄,就要先懂得四声。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所谓声调指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古代汉语的声调分平,上,去,入四声。“平”指四声中的平声,包括阴平,阳平二声,“仄”指四声中的仄声,包括上,去,入三声。按传统的说法,平声是平调,上声是升调,去声是降调,入声是短调,简单来说,区别平仄的要诀就是“不平就是仄”。在现代汉语四声中,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古代“平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分化为阴平及阳平,即所谓第一声,第二声。古代“上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一部分变为去声,一部分仍是上声。上声是现代汉语拼音的第三声。古代“去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仍是去声即第四声。古代“入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存在,变为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里去了。现代汉语四声声调表为: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上声(第三声),去声(第四声)。 例如:诗词曲赋 (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 简单说在现代汉语四声中,第一声,第二声是平声,第三声,第四声是仄声。 四声 四声这里指的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我们要知道四声,心须先知道声调是怎样构成的。所以这里先从声调谈起。声调是汉语(以及某些其它语言)的特点。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构成了汉语的声调,而高低,升降则是主要因素。拿普通话来说,共有四个声调:阴平声是一个高平调(不升不降叫平),阳平声是一个中升调(不高不低叫中),上声是一个低升调(有时是低平调),去声是一个高降调。古代汉语也有四个声调,但是和今天普通话的声调种类不完全一样。古代的四声是:平声,这个声调到后代分化为阴平和阳平。上声,这个声调到后代有一部分变为去声。去声,这个声调到后代仍是去声。入声,这个声调是一个短促的调子。 四声和韵的关系是很密切的。在韵书中,不同声调的字不能算是同韵,在诗词中,不同声调的字一般不能押韵。什么字归什么声调,在韵书中是很清楚的,在今天还保存着入声的汉语方言里,某字属某声也还相当清楚,我们特别应该注意一字两读的情况,有时候一个字有两种意义(往往词性也不同),同时也有两种读音。例如“为”字,用作“因为”,“为了”,就读去声,在古代汉语里,这种情况比现代汉语多得多。有些字本来是读平声的,后来变为去声,但是意义词性都不变。“望”,“汉”,“看”字都属于这一类。“望”和“叹”在唐诗中已经有读去声的了,“看”字总是读去声,也有比较复杂的情况,如“过”字用作动词是有时平去两读的,在用于作名词解作过失时,就只有读去声了。辨别四声是辨别平仄的基础。 平仄 知道了什么是四声,平仄就好懂了。平仄是诗词格律的一个术语,诗人们把四声分为平仄两大类,平就是平声,仄就是上去入三声。仄,按字义解释就是不平的意思。凭什么来分平仄两大类呢,因为平声是没有升降的,较长的,而其他三声是有升降的(入声也可能是微升或微降),较短的,这样它们就形成了两大类型。如果让这两类声调在诗词中交错着,那就能使声调多样化,而不至于单调。古人所谓“声调铿锵”,虽然有许多讲究,但是平仄谐和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平仄在诗词中又是怎样交错着的呢,我们可以概括为两句话:1.平仄在本句中是交替的,2.平仄在对句中是对立的,这种平仄的规则在律诗表现的特别明显。 我们怎样辨别平仄,如果你的方言是有入声的,那么问题就容易解决。在那些有入声的方言里,声调不止四个,不但平声分阴阳,连上声,去声,入声,往往也都分阴阳。象广州入声还分三类。你只要把它们合并起来就是了,例如把阴平,阳平合并为平声,把阴上,阳

高中语言文字《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教案

高中语言文字《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教案 教学博苑 2010-05-31 1701 5d56b7b40100io6y 高中语言文字《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基本的押韵、平仄、对仗的知识,体会古典诗词的音乐性、韵律美。 2、了解诗歌的。 3、能利用平仄对仗知识进行集联创作。体会诗歌语言的音乐性、韵律美。 4、通过鉴赏古今诗词,培养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古体诗和近体诗的,诗歌押韵、平仄和对偶的基本知识。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平仄格律,唬倒了不少喜欢古诗词的人.它其实就像古典园林一进门就挡在眼前的那座假山,看着巍峨嶙峋的,其实没多高,抬脚走几步,一下就过去了.假山后面的景致,才是越看越觉得心生敬畏;细细欣赏开始略品个中滋味.只要翻过\'假山\',就能尝到\'美景\'滋味. 2、集体吟唱儿歌《我家的小院》,明确这首儿歌的韵脚(马、鸭、花、

画),感受诗 歌的音乐感和韵律美。 3、找出《客中行》《商中早行》《虞美人》三首诗词的韵脚,并分析一下他们分别押什么韵。 明确《客中作》的韵脚“香、光、乡”有酒酣之乐,更有酒醒思乡之愁, 很好地表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乡”“霜”“墙”“塘”是《商山早行》一诗的韵脚,隔句用 韵,形成整齐的韵律,节奏明快,与诗中孤苦漂泊,冷月生思愁,寒霜催人急的意境相合, 实显诗之美妙。《虞美人》中的韵脚(见课本33页)多,时常换韵,节奏忽快忽缓,使亡国 之痛跃然纸上,令人肝肠寸断。 4、找出《娃娃的故事》《乡愁四韵》的韵脚,体会一下它们是如何押韵的。明确见课本33—34页。要讲清楚不同韵脚所传达的不同的感情。 5、什么是古体诗?什么是近体诗?近体诗主要包括哪两种诗体? 明确补充图表 按题材分田园诗 边塞诗 按有无完整情节分叙事诗 抒情诗 按写作时期分古诗(旧诗)古体诗乐府诗和唐以前的四、五、七言和杂言 近体诗律诗 绝句 现代诗歌自由诗(新诗) 新格律诗 6、律诗在格律上有哪些要求? 明确课本34页。四点要求。 7、什么叫押韵? 8、绝句和律诗的押韵有哪些要求? 格律诗逢偶句,也就是2,4,6,8句是要押韵的,而且要押平声韵. 9、什么叫平仄? 10、请同学们从五律最基本的两种平仄格式中总结一下律诗平仄的基本要求。 明确①同句交替②上下句相对③上下联平仄相“粘”,即相同。④一三五不论,二 四六分明。(详见教参60—61页) 11、什么叫对仗? 12、律诗哪几联要求对仗? 13、诗歌对仗有哪些类型? 14、学生利用所学的押韵、平仄和对仗的相关知识进行集联创作。

押韵

押韵 把同韵的字有规律地配置在诗词等韵文的句尾。各句押韵的字叫做韵脚或韵字。押韵是诗词等韵文的语言特点之一。其主要作用是使声音和谐优美,吟诵顺口悦耳,便于记忆流传。“韵”和“韵母”是两个并不完全相同的概念,所谓同韵,指韵腹相同或相近的韵母,如有韵尾则韵尾相同,韵头可以不同。为了便于押韵,人们把同韵的、可以相押韵的字归纳为若干韵部,根据现代北京语音的音系归纳的韵部,最常见的有十八韵和十三辙(附:十八韵、十三辙跟普通话韵母对照表)①。 【简介】 所谓押韵(也叫压韵、叶韵),就是把相同韵部的字放在规定的位置上。 所谓韵部,就是将相同韵母的字归纳到一类,这种类别即为韵部。 同一韵部内的字都为同韵字。任何诗歌都要求押韵,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所不同者,对于押韵的限制多与少、严与宽的不同而已。这也是诗歌同其它文学体裁的最大分别。比较常用的是【108部平水韵】②。 押韵是增强诗歌音乐性的重要手段,近体诗为了使声调和谐、容易记忆,对于押韵十分讲究。古人通常使用官方颁布的专门指导押韵的书,如《唐韵》、《广韵》、《礼部韵略》、《佩文诗韵》、《诗韵集成》、《诗韵合壁》等,以南宋王文郁撰的《新刊韵略》最为流行,即世人所谓之【108部平水韵】。 但是需要明白,并不值得为迁就押韵而破坏诗句的自然,除非是参加科举,否则即使偶尔一两句出韵,古人也是允许的。 【规则】 近体诗押韵有较严格的规定,总结如下:【首句可押可不押,下句必押平声韵】③ 1、【偶句押韵】: 律诗是二四六八句押韵,绝句是二四句押韵,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首句均可以押韵或不押韵。例如: 寄扬州韩祚判官(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第一二四句押韵。又如: 登乐游原(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首句并不入韵,二四句押韵。一般来说,五言诗首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诗首句入韵为常见。关于首句押韵与否的平仄规律请参照【平仄简表】④ 2、【只押平声韵】: 近体诗规定,只能押平声韵,这几乎是一条死规矩,事实上以近体诗的体例假如

古诗押韵规则

押韵 黄金级:a an ang e en eng o on ong(宏亮级) 白银级:ui yi u ye ing(细弱级) 红铜级:ao on ai uo(柔和级) 押韵是在诗文中,把同韵字放在不同句子的相同位置上,一般把韵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韵脚。 句子押韵,不仅便於吟诵和记忆,更使作品具有节奏、声调谐和之美。 例子(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鹳雀楼》王之涣 例子(2):月光光,照地堂;年卅晚,摘槟榔。《月光光》(童谣) 例子(3):不因气压摇摆,只因有你拥戴。《我的骄傲》歌词 Anders Lee、黄伟文 例子(4):你「精」我都「精」,饮杯竹叶青。「竹叶青」广告语 把同韵的字有规律地配置在诗词等韵文的句尾。各句押韵的字叫做韵脚或韵字。押韵是诗词等韵文的语言特点之一。其主要作用是使声音和谐优美,吟诵顺口悦耳,便于记忆流传。“韵”和“韵母”是两个并不完全相同的概念,所谓同韵,指韵腹相同或相近的韵母,如有韵尾则韵尾相同,韵头可以不同。为了便于押韵,人们把同韵的、可以相押韵的字归纳为若干韵部,根据现

代北京语音的音系归纳的韵部,最常见的有十八韵和十三辙(附:十八韵、十三辙跟普通话韵母对照表)①。 【简介】 所谓押韵(也叫压韵、叶韵),就是把相同韵部的字放在规定的位置上。 所谓韵部,就是将相同韵母的字归纳到一类,这种类别即为韵部。 同一韵部内的字都为同韵字。任何诗歌都要求押韵,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所不同者,对于押韵的限制多与少、严与宽的不同而已。这也是诗歌同其它文学体裁的最大分别。比较常用的是【1 08部平水韵】②。 押韵是增强诗歌音乐性的重要手段,近体诗为了使声调和谐、容易记忆,对于押韵十分讲究。古人通常使用官方颁布的专门指导押韵的书,如《唐韵》、《广韵》、《礼部韵略》、《佩文诗韵》、《诗韵集成》、《诗韵合壁》等,以南宋王文郁撰的《新刊韵略》最为流行,即世人所谓之【108部平水韵】。 但是需要明白,并不值得为迁就押韵而破坏诗句的自然,除非是参加科举,否则即使偶尔一两句出韵,古人也是允许的。 【规则】 近体诗押韵有较严格的规定,总结如下:【首句可押可不押,下句必押平声韵】③ 1、【偶句押韵】:

《声情并茂——押韵与平仄》教学设计

《声情并茂——押韵与平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掌握押韵、平仄、对仗等相关常识;掌握押韵、平仄在诗词中的运用规律。 过程与方法因声求气,从音韵格律方面品读鉴赏诗歌,体会诗歌语言的音乐性、韵律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古代诗词的热爱,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教学重难点了解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掌握押韵、平仄、对仗等相关常识。 教学过程 一、欣赏精彩,初感韵律 1.播放视频:《经典咏流传》中清袁枚一首小诗《苔》,初次感受诗歌的音乐性和韵律美。 《苔》【清·袁枚】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2.诗歌是一种吟唱文学,也就是歌唱吟咏,以传情寄意的。诗要适合于吟诵,朗诵,每句之中声调有起伏,节奏有波澜,具有音乐美,加之诗的意境,方能增强诗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千言万语总关音》之《第四课声情并茂------押韵与平仄》。 二、讨论探究,掌握规律 1.感受三首不同体裁的诗歌,朗读、齐读。 ⑴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 ⑵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 ⑶长征(毛泽东) 2.为什么这些诗歌在我们很小的时候还不理解意思时就能记忆深刻呢?是因为押韵、平仄、

对仗,读起来朗朗上口。要想体会诗歌语言的音乐性、韵律美就要了解什么是平仄、押韵。押韵与平仄的运用最突出的体现在近体诗中,平仄是近体诗最重要的格律因素。没有平仄限制的诗是古体诗。 3.古体诗:也叫“古诗”“古风”,是相对于近体诗而言的。在唐人看来,从《诗经》到南北朝的诗歌都算是古体诗。可以说,凡是不受近体诗格律束缚的都是古体诗。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后世多用五、七言。 特点:字数多样、句数不限、不求对仗平仄、用韵自由。 古体诗赏析: 四言古诗:《诗经·卫风·氓》 五言古诗:陶渊明《饮酒》 七言古诗: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杂言古诗: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近体诗:也叫“今体诗”“格律诗”,同古体诗相对,所谓“今”“近”都是指唐而言,是唐代形成的律诗与绝句的通称。 ⑴特点:字数、句数、平仄、押韵、对仗等均有严格规定。 ⑵字数:主要为五言、七言;偶有六言。 ⑶句数:四句(绝句)、八句(律诗)、十句以上(排律). ⑷平仄:句内相间,联内相对,联间相粘。 ①古代汉语(中古音韵)声调分平、上、去、入四声。“平”指四声中的平声,包括阴平、阳平二声;“仄”指四声中的上、去、入三声。可以粗略地将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的第一、二声看作平声,第三、四声看作仄声。 ②格律诗平仄格式的通俗口诀为:“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即五七言格律诗的第一、

古诗押韵规则资料讲解

古诗押韵规则

押韵 黄金级:a an ang e en eng o on ong(宏亮级) 白银级:ui yi u ye ing(细弱级) 红铜级:ao on ai uo(柔和级) 押韵是在诗文中,把同韵字放在不同句子的相同位置上,一般把韵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韵脚。 句子押韵,不仅便於吟诵和记忆,更使作品具有节奏、声调谐和之美。 例子(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鹳雀楼》王之涣 例子(2):月光光,照地堂;年卅晚,摘槟榔。《月光光》(童谣) 例子(3):不因气压摇摆,只因有你拥戴。《我的骄傲》歌词 Anders Le e、黄伟文 例子(4):你「精」我都「精」,饮杯竹叶青。「竹叶青」广告语 把同韵的字有规律地配置在诗词等韵文的句尾。各句押韵的字叫做韵脚或韵字。押韵是诗词等韵文的语言特点之一。其主要作用是使声音和谐优美,吟诵顺口悦耳,便于记忆流传。“韵”和“韵母”是两个并不完全相同的概念,所谓同韵,指韵腹相同或相近的韵母,如有韵尾则韵尾相同,韵头可以不同。为了便于押韵,人们把同韵的、可以相押韵的字归纳为若干韵部,根据现代北京语音的音系归纳的韵部,最常见的有十八韵和十三辙(附:十八韵、十三辙跟普通话韵母对照表)①。 【简介】

所谓押韵(也叫压韵、叶韵),就是把相同韵部的字放在规定的位置上。 所谓韵部,就是将相同韵母的字归纳到一类,这种类别即为韵部。 同一韵部内的字都为同韵字。任何诗歌都要求押韵,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所不同者,对于押韵的限制多与少、严与宽的不同而已。这也是诗歌同其它文学体裁的最大分别。比较常用的是【108部平水韵】②。 押韵是增强诗歌音乐性的重要手段,近体诗为了使声调和谐、容易记忆,对于押韵十分讲究。古人通常使用官方颁布的专门指导押韵的书,如《唐韵》、《广韵》、《礼部韵略》、《佩文诗韵》、《诗韵集成》、《诗韵合壁》等,以南宋王文郁撰的《新刊韵略》最为流行,即世人所谓之【10 8部平水韵】。 但是需要明白,并不值得为迁就押韵而破坏诗句的自然,除非是参加科举,否则即使偶尔一两句出韵,古人也是允许的。 【规则】 近体诗押韵有较严格的规定,总结如下:【首句可押可不押,下句必押平声韵】③ 1、【偶句押韵】: 律诗是二四六八句押韵,绝句是二四句押韵,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首句均可以押韵或不押韵。例如: 寄扬州韩祚判官(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千言万语总关“音》教案

《千言万语总关“音"》教案 上饶县中学高二语文组黄小英陈露 第一节字音档案——汉字的注音方法 一、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直音法、反切法、注音字母。 2、掌握汉语拼音方案 二、教学步骤及内容 1、给《采桑谣》(声母歌)一诗每个字标出声母,给《捕鱼歌》(韵母歌)一诗标出韵母。算一算,汉语拼音有几个声母,几个韵母。 明确:22个声母,包括零声母;38个韵母。[来源:学科网] 2、根据截取的《康熙字典》的资料,看看《康熙字典》是如何注音的?完成课文中的表格。 3、课文截取的《康熙字典》的资料涉及了哪两种注音方法?明确:反切法、直音法。 4、汉字每个音节包含哪几个部分?明确:声母、韵母和声调。 5、什么是零声母?什么是单韵母、复韵母和鼻韵母? 6、复韵母iou、uei、uen前面加声母时该如何书写? 7、ī、u、ü行韵母前面没有声母构成音节时应如何书写? 8、ü行韵母跟声母j、q、x相拼时应如何书写? 9、说说用汉语拼音拼写普通话应注意哪些规则。 明确:①以词为书写单位②隔音符号的使用③字母大写的要求 10、课后练习指导:重点是第三题。 11、补充练习:请用汉语拼音拼写下面各组词语,注意拼写规范。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Zhong hua Renmin Gongheguo 国家guojia 北京大学Beijindax ie 母校muxiao ②新华字典Xinhuazidian 工具书gongjushu 辅导教材fudao jiaocai ③毛主席Mao zhuxi 周恩来Zhou Enlai 邓小平同志Deng Xiaoping tongzhi 领导人lingdaoren ④皮袄p i’ao 飘piao 延安Yan’an 西安爱国人士Xi’an aiguo renshi 现案xian’an 第二节耳听为虚——同音字和同音词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形成同音字的原因和同音字词的类型 2、了解同音字词在语言交际中的作用,注意避免同音字词造成的歧义 二、教学步骤及内容 1、对联是我国特有的语言艺术,其中有不少是利用汉字的谐音形成妙对的。除了课文的例子外,你能否再举几个? 例如:★童子打桐子,桐子落,童子乐;幼儿摘柚儿,柚儿完,幼儿玩。 ★眼珠子,鼻孔子,珠(朱)子还居孔子上;眉先生,须后生,后生更比先生长。 ★相传有个神童,宰相爱其才招为女婿。宰相宴请时,当着满堂宾客出一上联请女婿对:因荷而得藕。女婿手指席上果品,答:有杏不须梅。这里因用了谐音(荷—何,藕—偶,杏—幸,梅—媒)而妙言他意,客人们顿时而悟,连连称妙。 2、同学们,能否举些节日中、日常生活中妙用同音字的现象?也可以举出一些由于同音

《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教学实录

一、设计理念 《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押韵”和“平仄”。无论是古典诗词还是现代诗歌都讲究语言的音乐性、韵律美。古典诗词很少直接表达作者的感情,而是通过全方位调动人的感观——嗅觉、视觉、触觉和听觉。尤其是通过调动人的听觉使诗的韵脚成为感观的落脚点,寓情于景,同时也通过音律的变化来与作者的心情起伏回转相配合,从而达到形式、内容和情绪上的高度和谐。现代诗词中对音律的要求虽然远不如古诗词那么严格,但也经常借“韵”传情,甚至一韵一情,同韵复沓,把感情逐步推向高潮。汉字的押韵和平仄是构成这种音韵美的重要因素。了解基本的押韵、平仄知识,对于学生鉴赏诗词的音乐美、认识汉语的特点和掌握汉语的发音都是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的。基于这种考虑笔者对本节内容的教学设计如下: 1.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押韵、平仄、对仗的概念; (2)掌握押韵、平仄在诗词中的运用规律; (3)能通过押韵、平仄欣赏中国诗词的音乐美。 过程与方法: (1)阅读法,这样就避免脱离文本,一方面有利于分析问题,找出答案,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养成阅读文本的习惯,重视文本。 (2)设疑法,提出疑问,使学生阅读有目的化。 (3)合作讨论、探究,通过这一步骤有效实现新课程标准要求,提高学生鉴赏能力。(4)点拨法,及时纠正学生错误或肤浅的认识,便于深入探索规律的使用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押韵、平仄在诗词鉴赏中的运用,增强对中国诗词的热爱。 (2)提高学生诗词鉴赏的水平。 2.教学重难点 (1)掌握押韵、平仄在诗词中的运用规律; (2)利用对押韵、平仄知识的掌握欣赏中国诗词的音律美。 二、教学实录 师:当我们还是牙牙学语的幼童,我们的父母就开始在我们的耳边唱响那首古老而又悠久的《悯农》(学生齐背诵)。而当我们刚刚迈出脚步,走进一个被称为是学校的地方,我们又从老师那里学到了“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师生一起背诵)。似乎从小到大我们都与诗词有一种不解之缘。这也难怪,谁让我们是诗词大国呢!那么大家回想一下自己小时候学过的哪些诗词至今不忘? 学生甲:《咏鹅》。 学生乙:《登鹳鹊楼》。 (声音此起彼伏,众说纷纭) 师:为什么在我们还不理解的基础上对这些诗词的记忆却是如此深刻呢? 学生甲:顺。 学生乙:顺口。 学生丙:顺耳。 学生丁:顺心(众人大笑)。 师:通俗的地说是“顺口、顺耳、顺心”,专业地讲是“押韵、平仄、对仗”也正因为如此才使我们的诗词读起来朗朗上口、声情并茂。 板书课题:《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

平仄简表

平仄简表 五律平起:首句第一第二字均为平声 五律仄起:首句第一第二字均为仄声 七律平起:首句第二字必用平声 七律仄起:首句第二字必用仄声 五绝平起首句押韵 五绝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五绝仄起首句押韵 五绝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七绝平起首句押韵 七绝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七绝仄起首句押韵 七绝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五律平起首句押韵五律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平仄仄平(韵)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五律仄起首句押韵五律仄起首句不押韵 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韵) 七律平起首句押韵 七律平起首句不押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

诗歌的押韵与平仄

〖教学目标〗 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诗歌的押韵与平仄; 培养学生热爱诗歌,喜爱我国古老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平仄格律,唬倒了不少喜欢古诗词的人.它其实就像古典园林一进门就挡在眼前的那座假山,看着巍峨嶙峋的,其实没多高,抬脚走几步,一下就过去了.假山后面的景致,才是越看越觉得心生敬畏;细细欣赏开始略品个中滋味.只要翻过\'假山\',就能尝到\'美景\'滋味. 二,格律诗的诗体: (一), 关于格律诗 格律诗一般分五言,七言两大类,(六言诗非常少,故不列为主流.)每类又分绝句,律诗,排律等体裁.这里只简单介绍绝句和律诗. 1,绝句: 绝句的体裁:分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两种,简称五绝和七绝.五绝是五言四句,七绝是七言四句. 绝句的要求:偶句(第二句,第四句)押平声韵,第三句最后一个字用仄声,第一句可压韵,也可以不压韵. 例: 登鹳雀楼(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律诗: 律诗的体裁:也是分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两种,简称五律和七律. 律诗的要求:五言七言都各为八句.偶句(第2,4,6,8句)押平声韵,奇句(第1,3,5,7句)的最后一个字用仄音.第一句也跟绝句一样押不韵都可以.还有一个重要的要求就是:第三句,第四句和第五句,第六句分别要对仗.例: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二) ,关于押韵 1,诗歌有了韵脚会有什么特点 写诗要押韵,跟麻婆豆腐要有辣椒花椒才好吃一样,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识.虽然追求自由的新诗越来越趋向于不押韵,但读着流畅的新诗,韵脚还是随处可见的.如果我说格律诗比自由诗容易让人记住,也许你不会反对吧要是我们在大街上随便拦个路人,让他/她马上背出一首完整的诗来,恐怕脱口背完\'白日依山尽\'的比\'小巷\'或者\'再别康桥\'的要多得多吧为什么道理很简单:格律诗严格押韵.有韵就顺口,顺口就容易记. 2,什么是韵,\'韵\'究竟长啥样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同声相应谓之韵\'.大家都会说普通话,应该知道汉字是由声母和韵母两个音拼读出来的.一个韵母与不同声母结合可以拼出许多字音,如韵母\'i\'可以跟不同的声母组合成: xi(西),di(低),ni(泥),ti(蹄) ,di(堤) 这些都是所谓的同韵字了.细心的朋友可能已经看出这是我们上一节中举例的那首七律《钱塘湖春行》(白居易)中的所有\'韵\'脚.对\'押韵\'这个概念还比较生疏的同学,如果你有时间,不

关于古诗文中的平仄韵

古代汉语也有四个声调,但是和今天普通话的声调种类不完全一样。古代的四声是:⑴平声。这个声调到后代分化为阴平和阳平。⑵上声。这个声调到后代有一部分变为去声。 ⑶去声。这个声调到后代仍是去声。⑷入声。这个声调是一个短促的调子。普通话语音把音高分成“低、半低、中、半高、高”五度。阴平声高而平,阳平声是中升调,上声是降升调,去声是全降调。去声字就是第四声的字。 公元5世纪南朝齐梁间有人(沈约等)将古汉语分为四个调类:平上去入。四声的调值根据唐阳宁公和南阳处忠所著的《元和新声韵谱》记载如下 平声“哀而安”:约是一种长的中平或低平调。 上声“厉而举”:约是一种短的升调,用力比较强。 去声“清而远”:约是一种长的高降调,“远”是长义。 入声“直而促”:入声以[-p/-t/-k]收尾,发音短促。 调类调值 普通话语音里,声调有四个,阴平是第一,阳平是第二声,上声是第三声,去声是第四声,统称四声。也就是普通话里的四个调类,它采用一种五度标记法,作为标调符号来描写音节的声调。它们的调值分别为:55(阴平)、35(阳平)、214 (上声)、51(去声),这也是声调实际的念法。 四声是中古汉语声调的四种分类以表示音节的高低变化,包括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平声、上声、去声又称舒声,入声则为促声。舒声韵尾以元音或者鼻音结尾,促声韵尾以塞音结尾。入声除了是一个声调,还是一系列以塞音收尾的韵母的统称。现代普通话已经失去了入声。唐宋以来,汉语在四声的基础上区分声母清浊对应的阴调和阳调形成八声,也就是四声八调。 四声,指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平、上、去、入。南北朝时,梁武帝曾经问周舍什么是“四声”,周舍回答那就是“天(then)子(cix)圣(sjengh)哲(triet)”;这四字正好代表“平上去入”四个不同的声调。根据日本《悉昙藏》卷五记载:“平声直低、有轻有重。上声直昂、有轻无重。去声稍引、无轻无重。入声径止、无内无外。平中怒声、与重无别。” 声调,这是汉语(以及某些其它语言)的特点。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构成了汉语的声调,而高低、升降则是主要的因素。拿普通话的声调来说,共有四个声调:阴平声是一个高平调(不升不降叫平);阳平声是一个中升调(不高不低叫中);上声是一个低升调(有时是低平调);去声是一个高降调。古代汉语也有四个声调,但是和今天普通话的声调种类不完全一样。古代的四声是: (1 )平声。这个声调到后代分化为阴平和阳平。 (2 )上声。这个声调到后代有一部分变为去声。 (3 )去声。这个声调到后代仍是去声。 (4 )入声。这个声调是一个短促的调子。 四声和韵 四声和韵的关系是很密切的。在韵书中。不同声调的字不能算是同韵。在诗词中。不同声调的字一般不能押韵。 甚么字归甚么声调,在韵书中是很清楚的。在今天还保存着入声的汉语方言里,某字属某声也还相当清楚。我们特别应该注意的是一字两读的情况,有时候,一个字有两种意义(往往词性也不同),同时也有两种读音。例如“为”字,用作动词的时候解作“做”,就读平声(阳平);用作介词的时候解作“因为”,“为了”,就读去声。在古代汉语里,这种情况比现代汉语多得多。现在试举一些例子: 骑,平声,动词,骑马;去声,名词,坐骑。 思,平声,动词,思念;去声,名词,思想,情怀。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语言文字应用”第二课第4节《声情并茂·押韵与平仄》优秀教案(2课时4页)

《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教案 一、预习要求 1.了解诗歌基本的押韵、平仄知识; 2.体会诗歌语言的音乐性、韵律美。 二、把握重、难点 1.了解诗歌基本的押韵、平仄知识; 2.体会诗歌语言的音乐性、韵律美; 3. 根据所学能够为较工整的律诗排序。 4. 培养热爱诗歌,喜爱我国古老民族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三、方式:讨论、阅读 四、课时:二课时 五、学习流程 1.找出P32《客中行》《商中早行》《虞美人》三首诗词的韵脚,并分析一下他们分别押什么韵。 2.找出《娃娃的故事》《乡愁四韵》的韵脚,体会一下它们是如何押韵的。 3.什么是古体诗?什么是近体诗?近体诗主要包括哪两种诗体? 4.律诗在格律上有哪些要求? 5.什么叫押韵? 6.绝句和律诗的押韵有哪些要求? 7.什么叫平仄? 8.请同学们从五律最基本的两种平仄格式中总结一下律诗平仄的基本要求。 9.什么叫对仗? 10.律诗哪几联要求对仗? 11.诗歌对仗有哪些类型? 12.小试身手:完成P36的练习。 【提示】 1. 《客中行》的韵脚依次是“香、光、乡”,押“ɑnɡ”韵;《商中早行》的韵脚依次是“乡、霜、墙、塘”,押“ɑnɡ”韵;《虞美人》的韵脚依次是“了、少”,“风、中”,“在、改”,“愁、流”,分别押“ɑo”“enɡ(onɡ)”“ɑi”“ou”韵。 2. 《娃娃的故事》的韵脚依次是“话、家、下、它、妈”,押“ɑ”韵;《乡愁四韵》的韵脚依次是“水、味”,“红、痛”,“白、待”,“香、芳”,分别押“ui(ei)”“onɡ”“ɑi”“ɑnɡ”韵。 4. 律诗在格律上有以下要求: ①每首共八句;②押韵;③平仄;④对仗。 8.①同句交替;②上下句相对;③上下联平仄相“粘”,即相同;④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3-11.见课本P34-P36。 12. 练习一 A.出自唐人作品的是(①②③⑤)。 B.分类正确的一组是(C )。 练习二 1.顺序为:A-C-D-B。 2.下句为A.

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 教案

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 教学目标:1、“因声求气”,探索诗词基本的押韵、平仄、对仗和节奏的知识,体会古典诗词的音乐美、韵律美。 2、“吟咏诗韵”,通过吟诵古诗词,培养学生朗读能力, 培养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难点:古今语音的发展与变化,导致诗词格律知识的理解与应用的困难。 教学方法:在情境中感悟,在情景中生成,在情景中应用——诵读感悟本单元的诗词,归纳生成诗词格律知识,应用诗词格律 知识。 研究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由周杰伦的《菊花台》入课,周杰伦的歌好听吗?方文山的词写的真好!除了唱得好之外,还有另外的原因——歌词押韵。押韵这种现象充分地体现在了古典诗歌中。 二、从押韵的角度体会诗歌回环往复之美 1、齐读李白的《客中作》李白在他乡作客快乐吗?不思念自己的家乡吗?以乐景写哀情。读的时候在前两句读出快乐、豪迈,后两句读出婉转低回的无奈!注意韵脚有什么特点?(声母、韵母)韵腹、韵尾相同,声调相同(都是平声)。那么,我们就知道了押韵的具体含义。所谓押韵,就是韵脚的字必须同韵。即韵腹、韵尾、平仄相同。 2、诗歌发展及押韵规律: (1)是不是所有古代的诗歌都是这样的呢?先回忆诗歌发展流程。 (2)近体诗在唐代发展到顶峰,形式和内容有了个完美的结合,尤其是在押韵、平仄、对仗、格律方面有较高的要求。分析《清明》《锦瑟》,自由朗读一遍,体会近体诗押韵的特点——近体诗:第一

句可押韵也可不押韵,偶数句押韵,一般都押平声韵,一韵到底,不能换韵。 (3)古体诗和词曲则相对宽松一些。但一般也有押韵的现象。欣赏《短歌行》的押韵特点。有没有押韵的特点? (4)请一位男生读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押ang韵。 (5)女生背诵小令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押a韵。 3、小结——词曲:可以一韵到底,中途也可以换韵。 4、分析押韵的作用 (1)让学生分别读《乌衣巷》,注意斜,押韵在诗歌的节奏上有重要作用。 (2)由此看来诗歌的押韵形成了回环美,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 (3)欣赏歌曲《虞美人》,独特的节奏,换韵,抒发了强烈的思国念家的凄切。押韵的主要作用在于一方面增强音乐感,另一方面在于加强抒情性。 三、从平仄的角度体会诗歌抑扬顿挫之美 1、中华隐士中华锦绣英明果断有什么特点? 2、平:指阴平、阳平;仄:上声、去声、入声。 3、平仄的作用,汉语属于汉藏语系,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声调,使诗歌读起来抑扬顿挫,有参差错落的美,从而达到声韵和谐。 4、五言诗中的平仄规律:分别介绍五律和七言 四、从对仗的角度体会诗歌形式整齐之美 1、“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

简表填写说明

简表填写说明 1.填写简表前请认真阅读此说明,如因填写不实、不规范或者失误造成的后果,责任自负。 2. 所有业绩成果均为任现职以来取得的;所有业绩在必备条件和选择条件中不得重复填写;同一项目多次获奖,以最高级别奖计一次。 3.简表用A3纸,签名需用钢笔或签字笔。表中项目不得增减,但可另加附页。 4. 简表中所填内容字体中文一律使用华文仿宋,英文和数字一律使用Times New Roman。 5. 简表中所填内容字号以表格默认字号为准。若一行填写不下,请设字号为六号,间距8磅,内容即可填写成两行。 6. 代表性学术成果:填写不超过3项代表性学术成果,并对代表性学术成果作100字以内的简述。 7.表格中时间填写格式为:yyyy.mm。 8.申报学科: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的二级学科填写。 9.最高学历或最高学位的时间指证书签署的时间。 10.现专业技术职务及任职时间:依次填写现任专业技术职务名称和任现职的时间,如“副教授,2005.08”,“副研究员,2004.08”等。 11.外语水平:依序填写考试类别、成绩和时间,如“WSK,××分,yyyy.mm”、“TOFEL,××分,yyyy.mm”、“校内外语水平考试,合格,yyyy.mm”;或“具有一年以上海外研修经历”、“出版过外文、译著”、“在教育部指定的出国留学人员培训部参加培训并获结业证书”等。 12.学习及工作经历(按时间正序连续填写):学习:从专科或本科起;工作:从参加工作时起。如: 1984.09-1988.07:××大学,本科 1988.07-1989.03:准备考研 1984.03-1992.08:××研究所,技术人员 13.论文 (1)论文均指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论文。申报教学科研系列(经济与管理学教授),论文认定详见《电子科技大学教师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申报条件(修订)》(校人【2016】394号); (2)申报系列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可使用两篇2S论文(论文发表时第一作者与第二作者为在读学生和导师关系的论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