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昆明市委 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发区及工业园区“三年倍增、六年跨越”行动计划的意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共昆明市委昆明市人民政府
关于开发区及工业园区“三年倍增、六年跨越”行动计划的意见
为全面贯彻落实市委九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进一步推动全市开发区及工业园区(以下简称“工业园区”)建设大推进、规模大扩张、发展大提速、品质大提升,全面实现工业园区追赶型、超常规、跨越式、突破性发展,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工业突破园区建设招商引资工作的战略部署,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思路及奋斗目标
(一)总体思路。按照“提速增量、争先进位、倍增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坚持规模化、高端化、集约化、专业化、特色化原则,以建设具有一流机制、一流环境、一流要素、一流绩效的工业园区为目标,以培育特色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为重点,围绕做特做优、做大做强,通过实施“三年倍增、六年跨越”行动计划,真正把工业园区打造成新型工业化的示范基地、国际化的前沿阵地、产业集聚的洼地、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基地、体制机制创
新的先行区、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区和昆明科学发展新跨越的增长极。
(二)奋斗目标。从2010年到2015年,全市园区力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0%以上。2010年到2012年是“三年倍增”阶段,力争每年跃上一个新台阶,夯实工业园区新一轮加快发展基础。2013年到2015年是“全面跨越”阶段,力争实现工业园区“经济规模、开发建设、招商引资、产业培育、体制机制、争先进位”六大跨越。
——经济规模大扩张。“三年倍增”阶段,培育1个主营业务收入超800亿元、1个超600亿元、2个超300亿元、3个超百亿元的工业园区,到2012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翻番,达到800亿元以上。“全面跨越”阶段,培育2个主营业务收入超1000亿元、1个超600亿元、3个超300亿元、6个超百亿元的工业园区,到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再翻番,达到1600亿元以上。
——开发建设大推进。“三年倍增”阶段,累计投入基础及配套设施建设资金300亿元,新增基础设施配套熟地面积60平方公里,其中新增建成区面积40平方公里;新建标准化厂房600万平方米。“全面跨越”阶段,再累计投入基础及配套设施建设资金300亿元,新增基础设施配套
熟地面积60平方公里,其中新增建成区面积45平方公里。全市工业园区到2015年完成生态化改造建设目标。
——招商引资大跨越。“三年倍增”阶段,累计引进到位内资140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4亿美元,其中工业项目占比超过60%以上,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40%以上,新开工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80个、竣工90个。“全面跨越”阶段,再累计引进到位内资180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8亿美元;每年国家级开发(度假)区引进3个以上投资过10亿元、省级工业园区引进2个以上投资过5亿元的工业项目。
——产业培育大提升。“三年倍增”阶段,全市创建3个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每个省级园区创建1个省级示范基地,全市培育2个产值过300亿元、3个过200亿元、4个过百亿元的产业集群,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突破800户。昆明高新区高新技术认定企业户数达120户,产值比重达到80%;昆明经开区新型产业产值年均增长50%以上,占比达到60%。“全面跨越”阶段,再创建3个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培育1个产值过600亿元、2个过400亿元、3个过200亿元的产业集群,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突破1000户。昆明高新区高新技术认定企
业户数达150户,产值比重达到90%;昆明经开区新型产业产值年均增长45%以上,占比达到70%。
——体制机制大创新。大胆改革、勇于创新,着力消除制约工业园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争取到2012年,国家级开发区率先建立充满活力的创新创业体制、公平有序的社会管理体制、科学高效的管理服务机制和企业发展内在动力机制,为全市改革发展积累经验。到2015年,全市工业园区基本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与国际接轨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开发(度假)区绩效评价走在全国前列。
——争先进位大提速。到2012年,昆明高新区综合排名进入全国前20名、西部排名进入前5名;昆明经开区综合排名进入全国前30名、西部排名进入前5名。再通过3年努力,昆明高新区综合排名进入全国前15名、西部排名进入前3名;昆明经开区综合排名进入全国前25名、西部排名进入前3名;并分别进入全国同类开发区的先进行列。把昆明空港经济区、安宁、海口、呈贡、杨林、寻甸、富民工业园区建成国内一流省级工业园区;到2015年,力争2个省级工业园区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
二、主要工作内容及重点
(一)深化体制机制创新。深入实施聚焦园区战略,全面推进城乡规划建设、产业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工业园区实行管理主体与开发主体相分离的管理体制,大胆从园区开发模式、招商引资机制、项目推进机制、内部绩效管理、服务体系优化、政策体系配套、用地模式创新等方面进行创新,不断突破发展瓶颈制约,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二)持续强化载体建设。按照“老区提升、新区完善、贯通节点、适度超前”的要求,提升基础设施配套水平和承载能力。全市工业园区要实现“六通一平”,即通供水、排水、电网、公路、通讯和宽带,达到场地平整。污水和固废处理、绿化等其他配套设施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全市工业园区每年收储土地不低于20平方公里,基础设施配套到位熟地区域持续超过建成区的30%以上。
(三)着力培育主导产业。每个园区确定1-3个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主导产业占工业经济的比重不低于60%。坚持大集团引领、大项目支撑、集群化推进、园区化承载,大力发展装备制造、生物及医药、生产性服务等新兴支柱产业;整合提升烟草、钢铁、有色冶金、化工、
建材等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发展光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把发展产业集群作为主导模式,打造一批单体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辐射能力强的亿元级企业群,力争到2015年,形成一批销售收入上百亿元的骨干企业和产值过千亿元的产业。
(四)促进企业集群发展。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打造一批单体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辐射能力强的亿元级工业企业群。实施中小企业成长上规模工程,每年选择150户左右科技创新型、资源节约型、优势成长型和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加以扶持,引导企业加快技术创新和改造,实现中小企业户数总量倍增,构建“铺天盖地”的中小企业和“顶天立地”的大企业协调发展新格局。
(五)纵深推进招商引资。积极引进世界500强、国内500强以及产业带动强、技术含量高的产业项目,在引资--到位的基础上,向落地――产出突破。建立招商引资联动机制,鼓励县(市)区与园区之间、园区与园区之间互相推荐招商项目,税收分成比例由双方协商确定。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绘制产业链“图谱”,强化项目研究、包装和资源整合,建立项目全程评估和联席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