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仁”、“义”思想对我国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启示

合集下载

“仁”的思想对培养当代大学生仁爱精神的启示

“仁”的思想对培养当代大学生仁爱精神的启示

“仁”的思想对培养当代大学生仁爱精神的启示字数:字“仁”在儒家传统文化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道德观念,它聚合了爱、孝、礼、德、义和节等优良品质,是我们社会建设和进步的重要支柱。

身为当今大学生,一定要将“仁”的思想纳入自己的思想,融入自己的行为表现和思考中,以彰显自己的仁爱精神。

首先,要真正领会“仁”的真谛,正确认识仁的境界,学会驾驭和运用它,才能体现仁爱的真谛,践行它。

“仁”有其特殊的道德观,是一种灵魂形态的秉性,它更加强调的是自我的服从和完美的实现,仁者爱人,自然自己也受到“众生之爱”。

高度明晰了“仁”的价值与意义,就可以彰显出爱心,体现出自身的仁爱精神。

其次,“仁”的具体行动也是体现仁爱精神的重要体现方式之一。

古人认为,廉明公正、以民为本,是一位仁爱的政治人物的标杆,更重要的是,他不断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践行仁的道一,把仁的情怀发扬光大,汲取仁的精神,激活仁的影响力,让“仁”的爱放芬芳。

同样,如果当代学子将“仁”的思想融入到日常的生活实践中,积极参与到公益慈善事业中,逆袭困难,勇敢担当,集中自身爱心栽培同学和社会,就可以有效激发自己的仁爱精神。

此外,学习传统文化也是培养当代大学生仁爱精神的有效方式之一。

孔子提出的“仁”的思想,重点强调的是“仁者,爱人之心”,仁者于人,仁者对人,尊重他们的权利,通过理解和尊重去发掘彼此之间的共性和共同点,理解不能因身份而有所偏差,无论大小能耐,学生都要以仁的心去担当责任,切实表现出来,使仁的爱情至于大家,把社会温馨和谐变为现实。

总而言之,学习“仁”的思想,除了要在理论上充分领会并践行“仁”的精神,积极参与公益慈善活动外,还要把传统文化融入自己的思想,弘扬仁爱之道,营造一个温馨融洽的氛围,真正做到以仁爱为本,使当代大学生的为人处世在仁爱的激励下受到更大的鼓舞。

儒家文化中的“仁”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借鉴意义

儒家文化中的“仁”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借鉴意义

儒家文化中的“仁”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借鉴意义【摘要】儒家文化中的“仁”是一种重要的思想理念,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借鉴意义。

本文首先介绍了儒家文化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影响,以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然后分析了“仁”的内涵与教育意义,以及“仁”在高校师生关系、校园文化建设、学术研究与学术道德、社会责任意识培养中的作用。

最后总结了儒家文化中的“仁”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深远意义,提出了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方向,以及引导高校教育向更高质量方向发展的建议。

通过这些探讨,可以借鉴儒家文化中的“仁”理念,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断改进,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和成长。

【关键词】关键词:儒家文化、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师生关系、校园文化、学术研究、社会责任、深远意义、发展方向、高质量教育。

1. 引言1.1 1. 儒家文化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影响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传统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儒家思想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主张仁义礼智信等道德准则,提倡孝道、忠义、诚信等传统价值观念。

在儒家文化的影响下,中国社会形成了重视家庭伦理、社会秩序和人伦关系的传统社会价值观。

儒家文化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提倡追求个人修养和全面发展,倡导孝顺父母、尊敬师长、谦虚礼让的行为准则。

这些儒家思想对中国传统社会的道德伦理观念、社会结构和政治制度产生了深刻影响,为中国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提供了重要的精神支柱。

在当代,儒家文化仍然在中国社会中具有重要地位,对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有益借鉴。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参考依据。

1.2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可谓举足轻重。

作为培养人才、传承文化、引导社会发展的重要一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承载着传统文化的传承使命,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思想觉悟、引领社会价值观的关键环节。

在当今社会多元化、信息爆炸的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显得尤为突出。

儒家哲学于当代青年价值教育之镜鉴

儒家哲学于当代青年价值教育之镜鉴

儒家哲学于当代青年价值教育之镜鉴儒家哲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理论体系之一,其思想对传统社会的发展和青年的成长具有重大影响。

在当代社会中,青年的价值观和教育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困惑。

儒家哲学可以成为当代青年价值教育的一面镜鉴。

儒家哲学注重个体的道德修养。

儒家的核心思想是仁爱和德行。

通过学习儒家经典和修身养性的实践,青年可以培养高尚的品格和正确的价值观。

儒家的“修己”,强调的是个体的道德修养和自我充实。

在当代社会中,青年面临着诸多迷茫和困惑,很容易受到负面价值观和不健康的社会氛围的影响。

通过学习儒家经典和实践儒家思想,青年能够明确自己的道德底线和追求的目标,从而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儒家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儒家认为家庭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单位,家庭教育对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当代社会中,由于工作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家庭结构的变化,家庭教育往往被忽视。

儒家强调家庭的温暖和稳定,通过家庭教育培养子女的品德和智慧。

青年通过学习儒家的家庭观念和家庭伦理,能够更好地与父母沟通,建立健康的家庭关系,并形成正确的家庭观念和家庭责任感。

这对他们的成长和社会责任的承担具有积极的意义。

儒家倡导的社会责任和公义观念对当代青年的价值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儒家注重社会身份和角色的责任,并强调公平、公正和公义。

在当代社会中,青年面临着不公平和不平等的现象,道德和伦理观念常常受到挑战。

儒家的社会责任观念可以引导青年承担个体责任和社会责任,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儒家的公义观念可以帮助青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正义感和坚定的信念。

儒家的教育观念可以为当代青年的教育提供借鉴和启示。

儒家认为教育是发展个体全面素质的过程,注重个体的自我实现和人格的塑造。

在当代社会中,教育系统往往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个体的道德和心智的发展。

儒家的教育观念强调个体的全面发展,把道德教育和品质培养放在教育的核心位置。

浅谈儒家仁爱思想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意义

浅谈儒家仁爱思想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意义

新校园XinXiaoYuan浅谈儒家仁爱思想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意义米晓春(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长沙410000)文化教育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正处于文化与价值观彼此碰撞的重要时期,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显得至关重要。

儒家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经过岁月的沉积,在当代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儒家仁爱思想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通过分析儒家仁爱思想的内涵和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指出儒家仁爱思想对当代大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意义。

关键词:儒家;仁爱思想;价值观;意义一、儒家仁爱思想的内涵1.爱人是仁爱的重心孔子认为爱人即是仁,这里所指的人,并不是指特殊的阶级或者是某一部分的人,而是全部的人,孔子对全部人都产生了仁爱之心。

孔子在对“泛爱众”进行强调的同时也指出了要爱施德行善之人,不能对为非作歹的人施行仁爱,假如混淆了善者和不善者,那么付出相同的仁爱就丧失了其实质意义。

2.孝悌是仁爱的基本孔子认为爱人需要分清前后顺序,孝悌作为一种天然的情感是仁爱的重要根本和基础,只有树立好这一根基,才能够促使仁爱之苗长成参天大树。

但是孝悌自身具有复杂特点,人只有通过长期的实践,逐渐从低级的孝上升至高级的孝,这样的孝道才是最圆满的。

二、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存在的问题及原因1.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存在的问题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存在的问题具体表现为:(1)利益制度的驱使,造成一些大学生产生了功利化的价值取向,弱化了长远目标,扩大了拜金主义思想。

(2)过度享受追求物质,造成一些大学生在评价价值时,日趋表现出世俗化的标准,弱化了人生的理想,产生了享乐主义思想。

(3)突出强调了自我实现,造成在价值主体上一些大学生对自我化过分强调,淡化了集体主义理念,个人极端主义思想迅速萌芽,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将个人得失作为选择标准。

2.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存在问题的成因(1)市场经济制度造成的影响。

市场经济能促进公平竞争,通过劳动创造财富,鼓励人们对自己的最大化利益进行追求,这样能激发大学生不断进取、艰苦奋斗的精神。

浅谈孔子仁爱思想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启示

浅谈孔子仁爱思想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启示

浅谈孔子仁爱思想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启示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是儒家伦理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道德教育的优秀文化资源,对后世影响深远。

今天,我们学习孔子德育思想的精髓,实现现代德育与传统文化资源的对接,对于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新时期大学生道德素质,加强高校思想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浅谈孔子仁爱思想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启示 1(一)以“仁”为内核,礼乐结合的德育内容孔子德育思想的内容集中体现在“仁、义、礼、孝、忠、信”六个方面。

他提出以“仁”为最高道德准则,以“礼”为道德规范,凡符合“礼”的道德行为,都必须以“仁”的道德准则作为指导。

因此,“仁”“礼”思想成为其道德教育中最核心、最根本和最主要的内容。

孔子关于“仁”的解释众多。

归纳起来,可包含以下几个层面:“仁”的基本内涵,“为仁”的方法、途径以及“为仁”的成就等。

关于“仁”的基本内涵,孔子认为,“仁”是一种真情实感的流露,并强调亲子之爱是最真实的情感,这里面渗透着孔子力图使人类的血缘因素融汇于社会关系之中的道德构想,也是孔子以人类血缘之爱的品行修养重构社会道德秩序思想的体现。

但真情实感、血缘之爱、孝悌之德等只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也只是倡导“为仁”的思想前提,要想真正达到“仁”的境界,还必须学会“忠恕之道”。

“忠”是指“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恕”是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

忠恕之道本身就强调关爱、理解、尊重和包容他人。

另外,经过“礼”与“乐”外在道德规范的塑造,人才能在道德修养上达到“仁”的境界。

孔子认为,礼乐结合的道德教育是实现“仁”的境界的最主要途径。

(二)正人君子,培养理想人格的德育目标“正”是执政者和从政者的道德行为规范,是“仁”与“礼”恰如其分的表现,也是社会各个阶层生活中的道德标杆。

仁与礼的结合、统一与和谐最终要落实到“正”上。

儒家哲学于当代青年价值教育之镜鉴

儒家哲学于当代青年价值教育之镜鉴

儒家哲学于当代青年价值教育之镜鉴儒家哲学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当代青年价值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青年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变化,需要更新与适应,而儒家哲学所强调的人文关怀、仁爱思想等思想,恰恰能够满足当代青年对于个人成长、社会和谐的需求。

以下是儒家哲学对于当代青年价值教育的一些启示和思考。

一、儒家的思想体系及其实践价值儒家哲学强调人文关怀、仁爱思想,重视个人修养与社会和谐,具有强烈的实践性特征,对于当代青年的发展与成长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儒家提出了“人文积淀、道德教化、礼仪规范”三方面的教育理念,倡导身心修养、品德培养与社会责任,培养人的思想品质、道德情操,努力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儒家所推崇的“仁爱”思想也可以为当代青年提供情感抚慰与心理支持,促进人际关系和谐与发展。

二、儒家仁爱思想与个人发展儒家仁爱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人性本善、推崇人的本质是仁爱的。

在当代社会中,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社会责任感的现象相当普遍。

而儒家的仁爱思想可以为当代青年拓宽视野,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儒家以“仁者爱人”为核心概念,提出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孝治国,以孝行天下”等重要思想,全面提升个人道德素质和个人修养,培养出具备(义勇仁)的人才。

三、儒家思想与社会和谐儒家所强调的仁爱思想、礼仪规范等思想,使其具有很强的社会和谐价值。

当代社会中,尤其是青年生活中的随意、无礼、攀比等不良现象不断涌现。

而儒家礼教思想恰能教育青年人明礼楷模,增强社会责任感等。

儒家礼教思想也强调重视人际关系、以人成事,强调“大同”的思想,为现代社会人类回归“人”本质提供了非常宝贵的思想资源。

综上所述,儒家哲学对于当代青年的价值观构建、人际关系和谐、个人成长发展等方面,都提供了珍贵的思想资源,引领青年人摆脱狭隘个人主义、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思想政治工作论文】儒家仁学思想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思想政治工作论文】儒家仁学思想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思想政治工作论文】儒家仁学思想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摘要:儒家的仁学思想是是中国传统的教育思想,尤其是以“爱人”为核心的教育思想影响着中国的教育思想。

我们从孔子仁学思想的意涵出发来探究的儒家仁学思想,通过发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出现的问题,运用儒家的仁学思想来启发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关键词:仁学思想;思想政治教育;启示一、儒家的仁学思想(一)仁学思想的产生春秋战国时期,正是我国奴隶制崩溃的时期。

由于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的日趋激烈,整个社会呈现出一片“礼崩乐坏”的局面,过去人与人之间的那种平稳、和善的关系基本上已经不复存在,从而变得愈发尖锐、紧张和复杂起来。

面对这种紧张的局势,孔子在中国思想史上首次提出了“仁学”思想,并极力用这一思想来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通过他的努力推崇,使“仁学”思想有了一个系统的理论形式。

“仁”是仁学中一个内涵极为丰富的字,它在不同范畴里有不同的含义。

在《论语》中,记载孔子论“仁”的就有五十八章。

提到“仁”子就有109次,足以可见,孔子对“仁”的思想涵义的理解是相当深刻的。

“仁学”作为一种学说,它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它包括爱人、孝、悌、忠、恕、慈、恭、宽、信、勇、敬、诚等一系列品质,它们都反映了“仁”的一个方面,并不能完全涵盖“仁”的意涵。

在孔子的“仁学”思想体系中,爱人、孝悌、忠恕,是其核心内涵,只要能完全抓住核心,便可以领悟孔子“仁学”思想的底蕴,就可以真正地理解孔子“仁学”思想的真谛。

(二)儒家的仁学思想的意涵孔子没有直接说“仁”是什么,我们只能从孔子与当时的人们的一些对话中体悟“仁”的多重意涵。

1、儒家仁学思想的第一层含义是“仁者爱人”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又如《论语?乡党》中记载,有一次退朝,孔子闻之马厩被烧了,他首先问“伤人乎?不问马”。

体现出孔子对普通百姓的关心。

孔子这种爱、同情、关怀所有人正是“仁”的主旨。

孔子的爱不是早期儒家所主张的有差别的“爱”,孔子主张“范爱众”。

先秦儒家德育思想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方法的启示

先秦儒家德育思想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方法的启示

先秦儒家德育思想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方法的启示摘要:先秦儒家在德育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对于开展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工作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先秦;儒家德育;价值观教育先秦儒家的德育实践体现主要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言传身教”:教师要发挥榜样的作用“言传身教”是儒家施行德育的重要方法。

孔子、孟子和荀子对此都有着深刻的思考。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他指出教师对学生不仅要进行言传,更要注意身教,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孔子正是以自己的高尚人格感化学生,赢得了他在弟子中的威信。

孟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教者必以正”的命题,就是主张教师要正身,为人师表。

同时,孟子认为“其身正,而天下归之”,充分相信身教示范的效果。

荀子重视后天学习,对言传身教的作用讲得更加透彻,明确提出了“师以身为正仪”,这一思想突出了教师的表率作用。

身正为师,学高为范,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学习的榜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着重要的示范作用。

因此,在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工作中,教师首先要端正自己的言行,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通过自身的规范言行来感染和熏陶大学生,为大学生的发展起到示范作用。

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更有着“无声胜有声”的巨大说服力和感召力。

二、“因材施教”:提倡教育方法的个性化先秦儒家在德育过程中提倡“因材施教”,即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孔子非常注重观察、了解学生。

在教学活动中注重从学生实际出发进行教学,而不是千篇一律地说教。

即使学生问的同一个问题,孔子也会根据学生特点不同进行回答。

孔子的这种教育方法对开展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启示就是要做到充分了解学生特点,同时根据学生特点选择难易适当的教学内容,选取适宜的教育方法,以达到最终的教育目的。

总之,先秦儒家在德育中倡导“因材施教”的方法,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工作的进行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大学生思维活跃,有着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行为特征。

儒家思想文化对现代大学生教育的意义_职教论文

儒家思想文化对现代大学生教育的意义_职教论文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的儒家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一般价值观念形成的理论依据。

儒学是中国的传统国学,是东方文化的精髓。

同时又是世界东西方两大文明体系之一。

她是承载着人类文明的一艘巨轮。

从悠远的历史长河中驶来,还将驶向人类美好的明天!提到传统文化,当首推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精华,它被誉为东方文明的象征, 是我们当代创造和谐社会、适应先进文化的重要资源之一。

源远流长的儒家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文化水平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儒家文化强调道德核心是“仁爱”,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具有重要作用儒家伦理道德的基本核心是“仁爱”。

儒家把“仁”概括为人的道德的最高原则,认为其他的具体的道德准则都是由“仁”衍生出来的,这种“仁”的根本含义就是爱人。

孔子要求人与人之间要充满爱心,要“己所不欲,勿施与人”。

强调对人要温、良、恭、俭、让。

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对待别人要将心比心,要推己及人,推人及于万物,并认为仁是成人之道,不仁无以为人。

从这个思想看,其所强调的仁爱,不仅体现在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上, 而且也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即对他人,对社会,对度的要求非常高。

仁者爱人的主张,在一定的程度上,肯定了人的尊严和人的价值。

正如郭沫若在对陶行知的挽辞中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这些与大学生守则中的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等内容是一致的。

可见古今育人思想如出一辙。

有了“仁爱”的思想精髓, 其他由此而派生出来的伦理观点,随便拿来一条, 也是适用的。

如把“信”做为人的立身之本,将其看成社会关系中几种最起码的道德原则。

儒家认为,人无信不立。

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在世上就会寸步难行。

讲究诚信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

儒家所倡导的这些人生观,用来教育当代大学生,既能医治少数学生存在的麻木心态,又能唤起生命意识,拓宽其精神空间,催其奋进,促其进取,形成积极有为、健康向上的人生观。

传统儒家德育思想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传统儒家德育思想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传统儒家德育思想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摘要】传统儒家德育思想深刻影响着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本文首先介绍了传统儒家德育思想的核心理念,如仁爱、修身养性等,以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进而探讨了传统儒家德育思想在当代大学生教育中的意义,包括培养大学生的仁爱之心、弘扬修身养性之道,对大学生人格塑造等方面的影响。

总结传统儒家德育思想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强调在教育中融入传统儒家德育思想的重要性。

传承传统儒家思想,可以帮助当代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领他们健康成长,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关键词】传统儒家德育思想、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启示、重要性、人格塑造、培养、仁爱之心、修身养性、传统儒家、教育融入、理念、意义。

1. 引言1.1 了解传统儒家德育思想传统儒家德育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古代教育的核心理念之一。

了解传统儒家德育思想,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教育体系的特点和价值观。

在传统儒家德育思想中,强调的是人的修身养性,通过学习经典文化和修炼自身品德来培养一个人完善的人格。

传统儒家德育思想还注重培养人的仁爱之心,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爱和尊重。

通过了解传统儒家德育思想,可以引领我们更好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塑造我们的品行与修养。

在当代社会,传统儒家德育思想仍然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可以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宝贵的参考和指导。

通过深入了解传统儒家德育思想,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引导当代大学生在激烈的竞争社会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和高尚的品格。

1.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在当代社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作为年轻一代的中坚力量,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

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直接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使他们牢固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在全球化浪潮中保持文化独立性和自主性。

先秦儒家思想对当代大学生德育工作的启示

先秦儒家思想对当代大学生德育工作的启示

先秦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代表,包括先秦时期儒家学派的思想体系和先秦时期儒家典籍的思想内容。

儒家思想讲求仁德、礼义、和谐等道德价值,对当代大学生的德育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

先秦儒家思想对当代大学生德育工作的启示有以下几点:
•重视道德修养。

儒家思想强调道德修养的重要性,认为人的道德修养是造就人的品德的关键。

当代大学生的德育工作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使他们能够在学习和生活中践行道德准则。

•强调人的本质和社会责任。

儒家思想认为人有本质,并赋予人社会责任。

当代大学生的德育工作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格修养,使他们能够充分认识自己的本质和使命,践行社会责任。

•讲求礼仪。

儒家思想强调礼仪的重要性,认为礼仪是社会关系的规范和约束。

当代大学生的德育工作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礼仪意识,使他们能够在学习和生活中遵守社会关系的规范和约束。

•强调自觉自律。

儒家思想讲求自觉自律,认为人应该自觉遵守社会规范和法律,自律自觉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当代大学生的德育工作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觉自律意识,使他们能够在学习和生活中自觉遵守社会规范和法律,自律自觉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总之,先秦儒家思想对当代大学生的德育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可以为我们提供有益的思想和理论指导。

儒家哲学于当代青年价值教育之镜鉴

儒家哲学于当代青年价值教育之镜鉴

儒家哲学于当代青年价值教育之镜鉴儒家哲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远的历史和文化传承意义。

在当代社会中,尤其是对于青年人的价值教育来说,儒家哲学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文将从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出发,探讨其对当代青年的意义和启示。

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包括仁、义、礼、智、信。

其中,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其所强调的是人文关怀、爱人之心,是指尊重人的本性、相互帮助和关怀,是一种热爱生命和热爱人类的情感。

青年人作为未来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能在成长过程中具备仁的品质,就能更好地在社会中立足。

仁的实践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如在家长、老师和同学之间的交往中,能够付出关爱和关心,关注身边人的需要和疾苦。

义是儒家思想的另一个核心价值,意味着做事情要有正义感和良心,应该按照道德规范行事。

青年人是社会的未来,参与到社会和国家的建设中,就必须有担当和责任感,遵循道德规范做事,对自己的行动进行自省和反思,做到在行为上秉持信仰和原则。

礼是儒家思想中的重要价值,其所强调的是人际关系中的应有礼节和规矩。

青年人在自我修养和塑造自我形象时,应当注重外在形式的美好和端庄,积极寻求和平相处和互动方式。

礼的实践对于培养青年人的公德心和个人素质具有积极作用。

智是儒家思想中另一个重要价值,指的是对于知识和智慧的追求。

青年人在培养自己的智慧时,应该注重自我学习和积累,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深度和广度,同时注重功利价值和人文价值的结合,以利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幸福为目标。

信是儒家思想中的最后一个核心价值,意味着对自己和他人的诚信和信任,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基础。

在当今世界的快速变化和信息革命的影响下,青年人更需要明确什么是真实的和可靠的信息源,避免被虚假的信息所干扰,从而形成对真实事实的判断和看法。

总之,儒家思想中的核心价值观,对于当代青年的价值观教育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青年人在成长过程中,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注重自我修养和素质的建设,发扬优秀的中华文化精神,为自己和社会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儒家德育思想对大学生德育培养的启示

儒家德育思想对大学生德育培养的启示
2.2 弘扬孝道精神
弘扬孝道精神是儒家德育思想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孝道在儒家思想中被视为家庭伦理道德的基石,是培养学生品德的重要途径之一。弘扬孝道精神可以使大学生具有感恩之心、尊敬长辈、关爱家庭的优秀品质。
孝道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通过传承孝道,大学生能够意识到父母的养育之恩,懂得感恩父母的辛勤付出。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会更加珍惜家庭的爱,努力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从而形成感恩的品质。
儒家德育思想对大学生德育培养的启示
1. 引言
1.1 儒家思想的价值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孔子开创儒家学说以来,其价值观念一直对中国社会产生着深远影响。儒家思想强调仁爱、孝道、诚信、礼仪等价值观念,倡导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追求内在的道德完善和精神境界的提升。通过修身养性,培养人的良好品德和高尚品格,实现人格的完善与升华。
注重修身养性对大学生的德育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通过不断修身养性,大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德才兼备、品德高尚的社会栋梁。
2.5 追求道德完善
追求道德完善是儒家德育思想对大学生德育培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追求道德完善的过程中,大学生首先需要明确自己的道德标准和目标,对于儒家经典中提到的仁、义、礼、智、信等道德价值观进行深入理解和内化。
弘扬孝道精神是大学生德育培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尊敬长辈、关爱家庭的优秀品质。通过这种教育方式,将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道德修养,推动整个社会的道德风尚向更加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
2.3 尊重师长
"尊重师长"是儒家德育思想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体现了对于长辈的尊敬和敬畏之情。在大学生德育培养中,尊重师长的意义和价值不可忽视。
在大学生追求道德完善的过程中,儒家德育思想能够为他们提供宝贵的指导和启示,引领他们走向道德的高地,成为对社会有益、有担当、有影响力的人才。

中国古代儒学思想对教育的影响

中国古代儒学思想对教育的影响

中国古代儒学思想对教育的影响儒家思想在中国千年文化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义、礼、智、信五伦。

这些思想不仅是中国古代哲学体系的基础,也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传统的教育体系。

本文将介绍中国古代儒学思想对教育的影响,并探究这些思想在现代教育中的启示。

一、以人为本,关注个体儒家思想强调以人为本,关注个体。

教育也应该以培养人才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中国古代的儒家教育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例如,在《论语》中,孔子提倡学生应该有自我意识,而不是盲目追求名利。

这种思想在现代教育中被广泛接受和应用,帮助学生更好地发掘自己的潜力,并建立自己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二、推崇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儒家思想中推崇的文化传统和正义道德观念,对中国传统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古代的儒家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强调“仁者爱人”,宣扬“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接受优质的教育。

在现代教育中,也应该注重传承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

把传统文化融入教育中,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培养更好的公民精神。

三、注重实践,促进学生的个人成长实践是儒家教育理念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儒家对于学生的实践和生活经验有很高的要求。

他们认为学生需要将知识和生活融合在一起,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以此促进学生的个人成长。

这种理念和方法在现代教育中也是非常重要的。

现代教育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实际需要和感受,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体验教育,获得丰富的生活经验。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未来成功应对各种复杂的工作和生活情况。

四、注重礼仪,培养学生讲究修养礼仪是儒家教育理念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儒家教育注重学生对于自己的行为有所注意和讲究,为人处事要有规矩和分寸。

礼仪的渗透贯穿儒家教育的始终,表现为具体的行为要规范,言语要恰当。

墨子曾说“亲亲不如礼,礼节不如信”,在儒家教育中也倡导“以礼治国,以礼行事”。

浅谈儒家文化对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启示

浅谈儒家文化对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启示

浅谈儒家文化对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启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的生命教育备受关注。

而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的生命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儒家文化强调的仁义道德、人伦关系、修身养性等思想,为大学生的生命教育提供了深刻的启示和指导。

本文将从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教育理念入手,探讨儒家文化对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启示。

一、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主要包括仁、义、礼、智等。

仁是儒家文化的核心,也是儒家最为重要的价值观。

仁者爱人,儒家强调仁爱之心,即对他人的理解、关爱和包容。

这对于大学生的生命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应该培养出一颗仁爱之心,学会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义、礼、智等价值观也为大学生的生命教育提供了指导,使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能够遵循正确的道德准则,做一个有责任感、有情怀的人。

二、儒家文化的教育理念在儒家文化看来,教育是培育人才、修养人心的过程。

儒家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修养,提倡“敬老尊师、孝道忠信”。

这一教育理念对于大学生的生命教育也具有深刻的启示。

大学生应该尊重老师,尊重长辈,培养出孝顺父母的美德,做一个懂得感恩、懂得尊重的人。

儒家文化还强调修身养性,注重自身的修养和道德品质的塑造。

这对于大学生的生命教育来说,意味着他们应该注重培养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做一个有理想、有信仰、有情怀的人。

1. 弘扬仁爱之心儒家文化强调仁爱之心,对大学生的生命教育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大学生应该培养出一颗仁爱之心,学会包容、理解和关爱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学习和生活中,要善待朋友,尊重师长,爱护同学,做一个懂得关爱和尊重他人的人。

2. 培养品德修养3. 注重学习和自我修养儒家文化强调修身养性,注重自身的修养和道德品质的塑造。

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要注重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素养。

要注重心灵的修养,培养自己的情操和道德品质,做一个有理想、有信仰、有情怀的人。

浅谈儒家文化对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启示

浅谈儒家文化对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启示

浅谈儒家文化对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启示儒家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大学生生命教育具有深刻的启示作用。

儒家思想推崇做人的道德修养,具有“仁、义、礼、智、信”的核心价值观。

这些价值观与大学生生命教育息息相关,可以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下面从儒家思想中的四要素——仁、礼、智、信,分别谈谈其对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启示。

一、仁者爱人“仁者爱人,爱人者求之有情,感之入理”,“仁者,人也,人人皆有之”,这是儒家思想中的仁道。

仁道是人类的至善境界,是人应当追求的奋斗目标之一。

在大学生生命教育中,仁道的启示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 理性关怀他人,培养“爱”的意识和行为。

大学生往往心态不稳定,尤其在面对情感问题时很容易自我封闭,忽视他人的感受。

儒家的仁道正是弥补这一点的最佳指导方针。

通过理性思考和情感倾听,可以养成热爱生命、关怀他人的好习惯。

2. 唤醒责任感、提升担当精神。

大学生在人生的道路上需要承担起自我发展的责任,同时也应具备社会责任感、家庭责任感。

儒家思想中对仁的定义正是要求人类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要有责任感,有担当精神。

只有真正地做到关爱他人、承担责任,才能成为一个具有高度的人生境界和使命感的人。

二、礼之所存,人类之义在其中儒家思想将礼的概念拓展到了人与天地、人与人、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之中。

礼,代表着一种社会秩序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

在大学生生命教育中,儒家礼制的启示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 培养良好的品格和社会行为规范。

大学生是社会的新生代,需要具有良好的品格和生活方式,并树立起正确的人际互动行为准则。

通过儒家礼制概念中“礼之所存,人类之义在其中”这个核心概念,可以深刻理解礼的重要地位,并从根本上培养出具有相应品质和行为准则的大学生。

2. 加强与家庭的联系和责任担当。

儒家礼制中的孝道、家庭道德,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具有强烈的指导意义。

在大学生的成长历程中,家庭教育是最为关键的阶段,而儒家礼制中的“孝道”便是加强家庭教育、提升自我担当之重要实践。

儒家“五常”价值观对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启示

儒家“五常”价值观对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的启示

李雨桐摘要:“仁”“义”“礼”“智”“信”思想作为儒家“五常”价值观,在中国历史上起到了重要的精神指引作用。

将“仁义礼智信”的思想,在大学生群体中大力弘扬,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将会更有利于为社会培养出更高质量的人才,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本文旨在着重分析儒家“五常”价值观后,借古看今,更好地发展我国当代大学生的道德教育。

关键词:“五常”价值观;儒家思想;仁义礼智信;大学生道德教育作者简介:李雨桐,女,北京化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研究。

一、儒家“五常”价值观内涵儒家经典的“五常”价值观包括“仁”“义”“礼”“智”“信”思想,我们可以将其简单的理解为,“仁”指仁爱,“义”指正义,“礼”指文明,“智”指智慧,“信”指诚信。

它最早由孔子提出,孔子指出“仁、义、礼”三德,后孟子将其延伸为“仁、义、礼、智”四德,最后由董仲舒将其归纳为“仁、义、礼、智、信”五德,被后人称为“五常”。

这“五常”贯穿于传统文化的发展中,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重要的因素。

二、儒家“五常”价值观具体内容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价值观的儒家传统文化,对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有着启示作用。

分析了“五常”儒学价值观内涵和具体内容后,更容易发掘出其先进的方面,借鉴到大学生道德教育中去,全面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一)对“仁”的解读“仁”,在商周及之前主要是指爱自己的亲人,到春秋时期特别是孔子时,“仁”便有了爱“普通人”的意义。

《论语·颜渊》中云:“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可见孔子定义的“仁”对比前人已有了更广的意义。

孔子主张对他人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都是孔子提倡“仁”要爱“普通人”的表现。

孟子提出“仁者爱人”,倡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主张“仁者无不爱”,表现出其认为“仁”不仅“仁民”而且要“爱物”,在继承孔子思想的基础上,拓宽了“仁”的范围。

儒家哲学于当代青年价值教育之镜鉴

儒家哲学于当代青年价值教育之镜鉴

儒家哲学于当代青年价值教育之镜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哲学在当代青年价值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儒家思想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倡导君子之道,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对于培养和引导当代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从儒家哲学对当代青年的价值教育的镜鉴作用进行阐述。

一、儒家思想对于培养当代青年的仁爱之心具有重要作用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之一。

仁者爱人,慈爱他人,尊重他人,推崇和谐共处。

现代社会,弘扬仁爱之心,提倡互助合作,是培养青年积极向上的品格的基础。

在当代青年的成长教育中,我们可以通过儒家思想中的仁爱理念,引导青年培养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情怀,树立正确的人际关系观,从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

二、儒家思想对于引导当代青年的正义之志具有重要作用义,是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之一。

义者正直,忠诚正直,坚守道义。

在当代社会,培养青年的正义之志,引导他们遵循良知,助人为善,善行而不息,有利他人而不轻言,是非曲直得失无欺心。

通过儒家思想中的正义之志理念,我们可以引导当代青年铭记社会责任、践行正义,不为私利而损公,不为情欲而忘义,使他们成为社会和谐发展的中坚力量。

三、儒家思想对于培养当代青年的礼仪之道具有重要作用礼,是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之一。

礼者整齐有序,有分有度,有常有礼。

在当代社会,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礼仪之道,培养青年具有良好的社会行为规范、文明素养和职业修养,是现代青年成长教育的迫切需要。

通过儒家思想中的礼仪之道理念,我们可以引导当代青年尊重他人、维护社会和谐,注重行为规范,注重细节礼貌,塑造阳光、自信、文明的行为形象。

四、儒家思想对于引导当代青年的智慧之学具有重要作用智,是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之一。

智者博学笃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在当代社会,培养青年的智慧之学,引导他们以谦卑的心态学习他人的长处,自觉自信地展示自己的特长和才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儒家思想中的智慧之学理念,我们可以引导当代青年注重学习、不断进取,注重实践、锐意创新,成为具有高尚思想、渊博知识、实践能力的人才。

儒家理想人格对当代大学生人生观的启示

儒家理想人格对当代大学生人生观的启示

儒家理想人格对当代大学生人生观的启示
儒家理想人格是一种古老而又经久不衰的理念,它对当代大学生人生观有着深
刻的启示。

首先,“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它关乎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厚道、真诚的友谊,强调以和谐、宽容的态度待人,尽力帮助他人,这是大学生在校园里应该遵循的原则,并且可以从中获得幸福的心情。

此外,“智”的理念要求我们要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不断思考社会潮流,以便更好地适应环境,实现自身价值。

最后,“勇”的精神提醒大学生在前行的过程中要勇于迎接挑战,不断追求自己的理想,用自己的行动来实现自己的理想。

总之,儒家理想人格对当代大学生人生观提供了重要的启示:以“仁”为核心,不断学习,勇于挑战,用行动诠释理想,以此实现最终的人生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儒家“仁”、“义”思想对我国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启示摘要:儒家“仁”、“义”思想不仅为我国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在内容上提供了参考,同时它所含有的“由内而外”、“由近及远”和“知行结合”的教育理念,也为我国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实施方法和实施路径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关键词:“仁”“义”大学生价值观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
10.3969/j.issn.1672-8181.2013.09.087
我国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在实质上是一个系统的教育过程,其有效实施需要依赖一定的规律和方法。

我国儒家“仁”思想的价值观教育,坚持了“循序渐进”、“由近及远”、“由内而外”以及“知行合一”的实施原则,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仁”、“义”思想的价值观教育的实施可以为构建我国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路径提供一
定的启示。

1 我国大学价值观教育的基本原则
1.1 基本价值观教育和高远价值观教育相结合
价值观应该有两个层次,分别是基本价值和高远价值观。

基本价值观是长远价值观的基础。

长远价值观是基本价值观的发挥和发展。

基本价值观是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培养和形成的价值观,它是社会成员相互沟通,维系社会良好秩序的重要力量。

高远的价值观是相对于基本价值观而言的,它是基本价值观的形成稳定的根基之后
的自然发挥。

基本价值观形成可以为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打下基础,而高远价值观又为个人的崇高理想和社会所有成员的共同理想信念形成了精神动力,是一个社会向前发展所必需。

只有当社会个体形成良好的、稳固的基本价值观,个体才能够将自己的发展与社会结合起来,社会秩序才能够稳定,社会成员之间才更容易在发展问题上达成共识。

反过来,高远价值观的发展是基本价值观教育的助推器,只有整个社会形成一种向上和向善的良好风气,个体才会对社会的发展更有信心,这种信心进而会转化为自身追求向善的动力,促进自身的道德的完善。

1.2 价值观教育要将“知”与“行”有机的结合起来
“知行合一”的观点是明代“心学”集大成者王守仁在贵阳文明书院讲学时首先提出来的。

价值观教育并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和说教,而是受教育者“知”与“行”的统一和结合。

“知”指的是价值观知识的接受和认同。

这个过程往往发生在价值观教育的开始阶段。

“行”是“知”的后续和延伸。

“行”指的是价值观接受之后的考量和判断,以及后续的“适应性训练”。

这种训练是在特定的情境下对被教育者接受价值观的程度的考量和评判,实质上也是对“知”的考量。

知必然表现为行,没有行不能算知。

可见,如果个体在接受了价值观的教育,而没有在道德行为层面加以实践,在思想意识方面加以反思和改变,“知”的内容就很难内化为自身内在的精神动力,形成不了“由内而外”道德品行和力量,这样的价
值观教育无疑是失败的。

2 儒家“仁”、“义”思想为内容的价值观教育
“仁”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爱人思想”、以内在性为特点的道德品质以及以“自立立人”为特点的心理情感。

可以说,儒家以“仁”作为价值观教育的基本内容,从“仁”内涵中可以看出它遵循了“由内而外”、“由近及远”的基本原则。

其中,内在性的道德品质和“仁者爱人”思想是基本的价值观,是个体内在道德品质的基本构成。

而自立立人的心理情感是个体在体悟自身存在的前提下,对于他人处境的充分理解和体悟,这种理解是建立在“同理心”的基础之上的。

另外,儒家以“仁”为内容的价值观教育也蕴含了“知行合一”的重要原则。

总体来看,“仁者爱人”思想和内在性的道德品质体现了个体对道德思想也就是“知”的追求,体现了“知”的一面,也可以理解为“仁”作为一种思想,它具有可“知”和可理解的一面,同时也是个体对自身内在道德品质的一种认知和领悟。

而“自立—立人”的思想体现了“行”的一面,因为仅仅懂得“仁”的内涵是不能完成“仁”的过程,而必须在对自身道德思想的理解和完善的基础上行动和实践,将对自己的“认知扩充为对他人、对社会的爱”,这种扩充的行动实际上体现的“行”的一面。

以儒家“义”思想为内容的“价值观教育”体现了上述的两个原则。

“义”有两层含义。

首先,义是人性中固有的道德品性。

其次,义是人生价值的导向。

义是“仁”思想的发挥和递进。

儒家以
义作为内容的价值观教育体现了由内而外、由远及近的原则。

首先,人性中固有的道德性阐明了“义,羞恶之心”是人内心中固有的根本属性,属于内因,是人的德行的开端。

这种内心的道德性树立了人的基本的价值观。

其次,孟子强调,“善养吾浩然之气”,提出了扩充自己内心之善的可能性,也充分说明了“义”是由内而外逐步扩充的道路。

因此,孟子在论述“义”的内涵时,将个体对“义”的坚持与“利”、“势”和“俗”做了对比,认为“义不贪利”、“义不畏势”以及“义不媚俗”。

孟子认为,“义”不仅仅是个体内在坚持的标准,更是个体由内在向外发挥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崇高品质,是人生价值的导向,这种导向指导个体体现出高远的价值观。

另一方面,儒家以“义”为内容的价值观教育也蕴含有“知行合一”的原则。

孟子将“义”规定为人性中固有的道德即是提醒人们一定要明确“羞恶之心”是自己本有的,不能丧失,同时也是要求人们在生活中一定要有道德追求,这是“知”的层面。

另外,“义”是人生的价值导向,则要求人在认识到自身的道德性之后应该切实的去实行,不能空谈,应该切切实实的把它作为自己的价值追求,在面对“利”、“势”和“俗”的时候,能够身体力“行”,践行“义”的要求,引领好的社会风尚,这体现了“行”的一面。

3 我国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路径分析
综合来说,以儒家“仁”思想为内容的价值观教育的实施路径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特点:首先,重视个体的“自我认知”和道德
的自我约束。

其次,从自身的内心出发,依据自身的基本认知,了解客体的基本需求,依此来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第三,在处理与他人的关系的过程中,促进自身发展的同时也积极努力地帮助他人成功,“自立之后立人”,由内而外,营造和谐美好的社会风气,逐步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发展。

在上述论述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我国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路径”。

我国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基本路径引用《礼记·大学》中的论述,表现为“格物致知——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坚持“由内而外”、“基本价值观和高远价值观相结合”以及“知行合一”的原则。

首先,从内容上来看,“格物致知”要求大学生了解自身及客体的基本情况。

“正心”是在了解主客体的基本情况以后,摆正自身的位置,调整自身的心态,使自己的心态处于最佳状态。

“修身”就是要求大学生在“正心”的指导下,塑造良好的科技文化素养和身体素质,端正自身的言行,使自己的行为符合道德规范。

“齐家”,要求大学生既要发展自己,要用惠及同学、朋友及家人,要有大局事业观,也就是说在发展自己事业的同时,使自己的家庭、家族以及周围的朋友得到好的发展。

要以自己良好的品行影响人、教化人。

“治国平天下”就是强调大学生应该有广阔的“世界观”,要通过自己的事业,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要为社会的公平、公正和有序发展贡献力量,要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崇高境界。

另外,“格物——致知——正心——修身”在内容上体现了基本的道德品行,这要求大学生要提高自身的道德要求,按照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来行使。

而“齐家——治国——平天下”体现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从路径方向上来看,我国大学生价值观的基本路径坚持了“由内而外”和“知行合一”两个基本原则。

第一,由内而外。

“格物——致知——正心——修身”强调的是大学生要不断加强道德修养,从“心”入手,端正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要努力通过学习知识和了解客观世界,努力通过“修心”端正自己对待客观世界的态度。

“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的是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应该由内而外的发挥。

大学生要重视合作共赢,要将自身的发展同家人、朋友、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紧密的结合起来,在“独善其身”的前提下,努力地“兼济天下”。

第二,由知而行,知行合一。

“格物致知”强调的是道德意识层面的内容,也就是所谓的“知”。

大学生应该了解什么是道德,什么是不道德,做人的基本行为准则是什么,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的是身体力行。

当代大学生在明确道德观念的基础上应该身体力行地去遵守,从自己“心”入手,时刻检查自己的心念和行为是否符合正确的行为准则,要在正确的价值准则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好与同学、朋友和家人的关系,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要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努力
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为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郭长征.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问题分析与路径探寻[j].教育管理,2011,(3).
[2]宋贵斌,傅文玉.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中的运用[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作者简介:陈奉磊,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助教,上海20005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