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实施计划方案

合集下载

关于XX县 “万名医生下基层”活动实施方案

关于XX县 “万名医生下基层”活动实施方案

关于XX县“万名医生下基层”活动实施方案“万名医生下基层”活动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随着国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民健康意识水平的提升,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

然而,在我国的农村地区和偏远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偏僻、医疗资源匮乏,导致医疗服务难以到位,人民群众就医困难。

鉴于此,为了解决农村地区因医疗资源不足而导致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XX县决定开展“万名医生下基层”活动,将优秀的医生资源下沉到基层,为农村地区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二、目标和任务目标:通过“万名医生下基层”活动,解决农村地区医疗服务不到位问题,提高农村地区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缩小城乡医疗差距。

任务:1. 培训医生队伍:通过培训提高医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使其能够适应基层医疗服务的需要。

2. 建立健全制度:制定相关政策和管理办法,确保医生到基层后能够有序开展工作。

3. 加强基层医疗设施建设:投入资金,提高基层医疗设施和条件,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

4. 完善激励机制:建立激励机制,激发医生下基层的积极性,提升医生的工作热情。

三、实施措施1. 培训医生队伍:(1) 制定培训计划:结合基层医疗服务的需要,制定医生培训计划,明确培训内容、方式和时间安排。

(2) 培训医生理论知识:组织专家授课,培训医生的相关理论知识,提高其医疗服务水平。

(3) 实践培训:安排医生到基层医疗单位进行实际操作,锻炼医生的实际能力和应对能力。

(4) 培训考核:对参加培训的医生进行考核,评估培训效果,督促医生加强学习和提高自身素质。

2. 建立健全制度:(1) 制定相关政策:制定医疗服务和管理的政策,明确医生下基层的具体要求和工作安排。

(2) 健全考核机制:建立医疗服务考核制度,对医生的服务行为、服务效果等进行评价,激励医生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3) 加强管理:建立医生的信息管理和档案管理制度,加强对医生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工作的正常开展。

3. 加强基层医疗设施建设:(1) 投入资金: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基层医疗设施的建设和改造,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

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实施方案

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实施方案

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实施方案为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推进乡村医疗卫生一体化管理,促进分级诊疗制度深入实施,根据《XXX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实施意见》(川办发〔2017〕75号)等文件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实施方案:一、工作目标通过县级医院优质医疗资源及优质医疗技术人才的“双下沉”,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业务科室建设为重点,引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类、差异化发展,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质量及拓展医疗业务发展能力,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提升,服务效率提升”,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群众中的信任度、影响力和满意度,巩固和完善基层医疗卫生体系,构建和强化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分级诊疗格局。

(一)基层就诊比例逐年提升。

(二)基层专科建设。

(三)基层服务水平显著提高,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均可开展中医药服务。

(四)双向转诊机制更加健全。

二、工作要求(一)实行目标管理。

支受援双方根据需求实际签订帮扶协议,明确帮扶期末目标,每年制定年度帮扶计划,年度帮扶计划内容包括本年度计划开展帮扶的项目、诊疗人次目标、帮扶人员安排、帮扶时间安排等。

支援医院指导和协助受援单位按照功能定位,结合各乡镇(街道)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地理环境和交通条件、服务人口和医疗服务需求等因素,重点针对当地的疾病谱和薄弱科室,以提升服务能力和文化内涵为核心,明确支援重点,开展全托管或科室对科室的帮扶,制定具体实施步骤和措施。

(二)实行责任管理。

支受援双方要按照肯定的帮扶目标定期展开自评,不竭改进对口支援工作。

支援医院对口支援落实情况绩效查核支援医院评价、当地群众满意度评价。

支受援双方必须明确支援和受援单位主要领导为共同第一责任人,科主任为科室帮扶的共同第一责任人,以及具体支援、受援医务人员的年度任务。

对在支援过程工作不主动、不履职,工作任务未完成的单位和个人实行问责。

(三)实行退出机制管理。

对工作落实不到位、绩效查核不达标的支受援医院、科室、人员,予以解除支、受援资格或调整支、受援关系。

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一、背景和目标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对于人们的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然而,目前医疗服务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医生门诊时间长、医院排队时间长、医疗资源不均衡等。

因此,改善医疗服务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本计划的目标是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减少患者等待时间,提升医疗资源利用率,让更多的人受益于优质的医疗服务。

二、具体措施1.提升医院服务效率(1)增加医生数量:通过招聘与培训,增加医生数量,减少医生门诊时间长的问题。

(2)优化医院管理流程:通过引进信息化系统,简化挂号、缴费等流程,缩短排队时间。

(3)优化科室布局:根据患者需求和就诊量,合理规划科室布局,避免资源浪费和瓶颈。

(4)推行分诊制度:在门诊设立专门的分诊台,由护士进行初步鉴定和分诊,减少医生就诊时间,提高看病效率。

2.提高医疗资源利用率(1)优化医疗机构布局:根据区域人口、疾病负担等因素,合理规划医疗机构的布局,避免资源浪费和过度拥挤。

(2)加强医疗资源的管理和配置:通过信息化系统监控医院资源的使用情况,及时调整医生和设备的配置,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

(3)推动优质资源下沉:将部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社区医疗机构,为居民提供更便捷的医疗服务,减少患者前往大医院的需求。

3.加强医患沟通和信息透明(1)建立健全医患沟通机制:建立医患沟通委员会,定期组织医生和患者代表开展座谈会,了解患者需求和反馈,改善医疗服务的不足之处。

(2)推行医疗信息透明化:通过建立医院官方网站和移动APP,向患者提供医院的科室介绍、医生信息、就诊指南等,让患者能够更便捷地获取医疗服务信息。

4.提升医生专业素养(1)加强医生职业道德教育:通过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培训,强调医生的职业责任和患者关怀,提升医生的职业素养和服务水平。

(2)加强医生技术培训:通过开展专业知识培训和技术交流活动,提升医生的专业能力和医疗水平。

(3)建立医患纠纷处理机制:建立健全医患纠纷处理机制,及时处理纠纷事件,维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

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方案

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方案

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方案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健康的关注越来越高,医疗服务已成为人民生活中一项重要的服务。

但是,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的医疗服务水平仍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医疗资源不足、医疗服务能力不强、医疗费用偏高等。

因此,我国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方案,来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

一、加强医疗服务资源配置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必须建立良好的医疗服务资源体系。

首先,应大力发展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完善基层医疗设施建设,促进医疗服务下沉。

此外,还应该加强对偏远地区的医疗服务的支持、强化紧急医疗救援能力等。

从宏观方面来看,医疗资源的配置应该公平合理,避免出现医疗资源向大城市聚集的现象,以保证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得到充分的满足。

二、建立多元化的医疗服务体系除了统一的公立医院,还应建立起多元化的医疗服务体系,引导有条件的民营医院发展,建立专科医院,设置区域性医疗服务中心等。

通过多元化的医疗服务体系,提高医疗服务的多样性和可选择性,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不同健康需求。

三、完善医疗服务体系为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也需要对医疗服务体系进行改进和完善。

加强医疗设施的管理和维护,提高设备更新的速度,增加医疗设备、器械的标准化程度和规模化生产,降低医疗设备和器械的采购成本和使用寿命。

此外,应提高医护人员的职业文化素质,加强对医疗服务质量的监管和管理,推进医疗服务标准化建设,保证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

四、降低医疗费用由于我国的医疗服务费用偏高,令很多人望而却步。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降低医疗费用。

首先,要推进医保制度和医疗卫生系统改革,加强对医药价格的监管和控制,压缩不必要的中间环节,降低医疗服务成本。

其次,推广多元化医疗服务以及基层医疗服务,让人们可以更方便快捷地获得医疗服务。

最后,我们还可以在政策上加强对低收入人群的医疗补贴等,以帮助他们降低医疗花费。

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计划2024-2025政策解读

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计划2024-2025政策解读

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计划2024-2025政策解读2024年,卫生部发布了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计划2024-2025,该计划旨在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全面提升我国医疗质量水平,提升人民群众就医体验,加强医疗安全保障,推动医疗卫生领域的改革发展。

本文将对该行动计划的政策内容进行解读,并分析其对我国医疗行业的影响。

一、政策背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在医疗质量、服务水平、医患关系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为了进一步提升医疗质量,改善医患关系,卫生部提出了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计划2024-2025。

该行动计划是在充分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制定的,旨在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的医疗服务体系,推动医疗卫生领域的全面发展。

二、政策内容1.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计划2024-2025将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作为重点任务之一。

针对目前医疗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该行动计划将建立健全医疗质量评价体系,完善医疗质量监测和评估机制,引导医疗机构加强内部管理,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同时,还将加强医疗事故的调查和处理,建立医疗事故快速反应机制,加强医疗安全保障。

2.推动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计划2024-2025将推动医疗信息化建设作为重点任务之一,积极推动医疗信息化技术在医疗服务中的应用,建立完善的电子病历、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和医疗卫生大数据平台,提升医疗服务的精准性和便捷性。

同时,加强医疗卫生大数据的管理和应用,促进跨部门、跨地区、跨医疗机构信息共享,提升医疗服务的整体水平。

3.建立健全医患沟通机制为了改善医患关系,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计划2024-2025将建立健全医患沟通机制作为重点任务之一。

推动医疗机构加强对医患沟通和医患合作的重视,通过加强医患沟通技能培训、建立健全医患纠纷调解机制,构建和谐稳定的医患关系,提升医疗服务的满意度和信任度。

4.提升医护人员素质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计划2024-2025将提升医护人员素质作为重点任务之一。

医务人员下沉个人工作计划

医务人员下沉个人工作计划

一、工作背景近年来,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相对较弱。

为了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根据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需要,我计划积极参与医务人员下沉工作,为基层群众提供优质医疗服务。

二、工作目标1. 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使基层群众享受到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2. 提升自身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基层医疗服务提供有力支持。

3. 增强与基层医务人员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三、工作计划1. 基层调研与需求分析(1)深入基层医疗机构,了解基层医疗服务现状和群众需求。

(2)针对调研结果,制定针对性的下沉工作方案。

2. 业务培训与指导(1)针对基层医务人员业务能力不足的问题,开展业务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

(2)定期组织学术讲座、手术示教等活动,分享先进医疗技术和管理经验。

(3)指导基层医务人员开展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工作。

3. 技术支持与设备更新(1)协助基层医疗机构更新医疗设备,提高诊疗水平。

(2)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技术支持,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难题。

4. 医疗服务与健康管理(1)积极参与基层医疗服务,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

(2)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提高群众健康意识。

(3)协助基层医疗机构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开展健康管理服务。

5. 交流与合作(1)与基层医务人员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

(2)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分享先进经验,提高自身学术水平。

四、工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医务人员下沉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

2. 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和时间节点。

3. 加强与基层医疗机构的沟通与合作,共同推进医务人员下沉工作。

4. 定期对工作成效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改进工作方法。

5. 加强自身学习,提高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基层医疗服务提供有力支持。

五、预期效果通过实施医务人员下沉工作,预计将达到以下效果:1. 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使基层群众享受到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医疗联合体具体方案

医疗联合体具体方案
2.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3.提升医疗服务效率,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4.促进分级诊疗制度实施,降低医疗费用。
三、组织架构
1.设立医联体理事会,负责医联体战略规划、资源配置、协同发展等重大事项决策。
2.设立医联体执行委员会,负责日常运营管理,协调各成员单位工作。
3.成员单位包括牵头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等。
4.加强疾病预防与健康教育:提高居民健康素养,预防疾病发生;
5.推进医联体内部药品供应保障:实现药品统一采购、配送,降低药品价格。
六、保障措施
1.政策支持:积极争取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持,制定有利于医联体发展的政策;
2.经费保障:建立多渠道筹资机制,确保医联体运行经费;
3.法律法规: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确保医联体合法合规运行;
3.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推动家庭医生团队与居民建立长期稳定的服务关系,提供个性化健康管理。
4.加强疾病预防与健康教育:提高居民健康素养,预防疾病发生。
5.推进医疗联合体内部药品供应保障:实现药品统一采购、配送,降低药品价格。
六、保障措施
1.政策支持:争取政府及相关部门支持,制定有利于医联体发展的政策。
4.宣传推广:加强医联体宣传,提高社会认知度和患者满意度。
七、预期成效
1.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满足群众基本医疗需求;
2.优化医疗资源配置,降低医疗费用;
3.提升医疗服务效率,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4.促进分级诊疗制度实施,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八、总结
本医联体具体方案旨在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构建分工协作、资源共享的医疗服务体系。通过实施本方案,有望实现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医疗服务效率,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医疗联合体内优质护理资源下沉模式

医疗联合体内优质护理资源下沉模式
要点一
总结词
医疗资源的配置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医疗资源的配置是优质护理资源下沉模式的核心问题。 由于不同地区的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可能导致部分地区 资源过剩,而部分地区资源不足。因此,需要优化医疗 资源的配置模式,如通过区域卫生规划、资源共享等方 式实现资源的均衡分配。同时,也需要加强对基层医疗 机构的投入,提高其硬件设施和人才队伍的水平。
研究背景与意义
当前医疗资源的分布不均衡
由于城乡、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医疗资源的分布也呈现出不均衡的现象。在大城 市,集中了大量的优质医疗资源,而在农村或欠发达地区,医疗资源相对匮乏,难以满足 当地居民的医疗服务需求。
医疗服务质量参差不齐
由于不同医疗机构和地区的医疗水平存在差异,导致医疗服务质量也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现 象。一些基层医疗机构或偏远地区,由于医疗技术水平和资源的限制,医疗服务质量难以 得到保证。
优势
优化资源配置:通过联合体内的资源共享,避免资源的重复投入和浪费 。
提高服务效率:通过业务协作和流程优化,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
医疗联合体的优势与局限
• 促进技术传播:联合体内的交流与合作,有助于医疗技 术的传播与提升。
医疗联合体的优势与局限
局限
利益协调问题:联合体内的利益分配和协调可能存在 困难。
成就感。
研究不足与展望
不足
本研究仅对医疗联合体内优质护理资源下沉模式进行了 初步探讨,尚未涉及该模式的具体实施细节、效果评估 方法以及适用范围等方面的问题。此外,研究样本量较 小,研究范围较窄,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展望
未来可以进一步深入研究医疗联合体内优质护理资源下 沉模式的实施细节、效果评估方法和适用范围等问题, 以制定更加科学、有效的实施方案。同时,可以扩大研 究范围和样本量,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医疗机构进 行比较研究,以进一步完善该模式。此外,还可以探讨 如何将该模式与其他医疗服务改革相结合,以更好地满 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

医疗资源优化配置与调配策划方案

医疗资源优化配置与调配策划方案

医疗资源优化配置与调配策划方案医疗资源是保障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支撑,然而,在现实中,医疗资源的分布不均衡、利用效率不高以及调配不合理等问题仍然存在。

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可及性,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医疗资源优化配置与调配策划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一、医疗资源现状分析1、资源分布不均衡目前,我国的医疗资源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大城市和发达地区拥有先进的医疗设备、高水平的医疗人才和丰富的医疗资源,而农村和偏远地区则相对匮乏,导致患者就医困难,医疗服务水平低下。

2、资源利用效率不高部分医疗机构存在着床位闲置、设备利用率低、医务人员工作不饱和等问题。

同时,由于医疗信息不共享,患者重复检查、治疗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浪费。

3、资源调配不合理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疾病救治中,医疗资源的调配往往不够及时、精准,影响了救治效果。

此外,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协作不够紧密,医疗资源难以实现有效整合。

二、优化配置与调配的目标1、公平性确保医疗资源在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之间的公平分配,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基本的医疗服务。

2、高效性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浪费,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3、及时性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精准地调配医疗资源,保障患者的救治需求。

4、可持续性通过合理配置和调配医疗资源,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优化配置与调配的原则1、以需求为导向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医疗需求,合理配置医疗资源。

2、分级诊疗建立健全分级诊疗制度,引导患者合理有序就医,实现医疗资源的分层利用。

3、协同发展加强医疗机构之间的协作与整合,实现医疗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

4、政府主导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发挥政府在医疗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同时引入市场机制,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和灵活性。

四、具体优化配置与调配措施1、加强医疗资源规划政府应根据人口分布、疾病谱变化、经济社会发展等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医疗资源规划。

2024年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2024年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2024年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一、背景2024年,我国医疗服务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问题,主要包括医疗资源不均衡、医患关系紧张、医疗质量不稳定等。

为了改善医疗服务质量,提升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需要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行动方案。

二、目标本行动计划的目标是在2024年内,通过一系列措施改善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医生技术水平和患者满意度,全面推进医疗服务的现代化。

三、重点任务1.建立健全医疗资源分配机制(1)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统筹规划医疗机构的布局和诊疗科目设置,确保基本医疗服务的覆盖率和可及性。

(2)加强医疗设备和药品的管理,推动医疗设备的更新换代,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2.提升医生技术水平和医疗质量(1)加强医生培训,开展持续教育,提高医生的专业素养和技术能力。

(2)建立医疗质量评估体系,对医疗机构和医生进行定期评估,强化医疗质量监管。

3.改善医患关系(1)加强医患沟通,提升医生的服务意识和沟通能力,增强患者对医生的信任感。

(2)完善医疗纠纷解决机制,加快医疗纠纷的调解和处理速度,保护医生的合法权益,维护医患关系的稳定。

4.推动医疗信息化建设(1)加快电子病历的推广和使用,提高医疗信息的质量和可用性。

(2)建立统一的医疗信息平台,实现医疗信息的互通互联,提升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四、实施步骤1.明确责任,建立领导小组由相关部门和机构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负责行动计划的实施和协调工作。

2.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根据上述重点任务,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明确时间节点和责任人。

3.加强组织协调各相关部门和机构要加强沟通和协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行动计划的实施。

4.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相关政策部门要加大对行动计划的支持力度,提供必要的政策、法规和经费支持。

5.加强监督和评估建立定期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对行动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五、预期效果通过2024年的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预期将取得以下效果:1.医疗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基本医疗服务覆盖率和可及性显著提升。

如何应对医疗资源不足问题七十个解决方案

如何应对医疗资源不足问题七十个解决方案

如何应对医疗资源不足问题七十个解决方案随着人口的增长和老龄化问题的加剧,医疗资源的不足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对于人民群众的健康来说,医疗资源的供给短缺会造成严重后果。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本文将提供七十个解决方案,希望能够帮助政府和相关部门做出正确的决策,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一、改善基础设施建设1. 增加医疗设施的建设规模,提高医疗服务的覆盖面积。

2. 提升医院、诊所等医疗机构的设备水平,确保医疗资源的充分利用。

二、优化医疗资源配置3. 制定科学合理的医疗资源配置方案,确保医疗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

4. 加强医疗资源统筹管理,避免重复建设和低效利用。

三、完善医疗产业布局5. 提高医疗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提升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6. 引导医疗机构合理布局,避免资源过度聚集与分散的问题。

四、加强医疗人才培养7. 加大对医学人才的培养力度,增加医学院校的招生规模。

8. 提供更好的医学教育环境和培训机会,提高医学人才的整体素质。

五、深化医疗体制改革9. 推进医疗资源的市场化配置,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10. 建立健全医疗保障体系,确保人民享有基本医疗服务。

六、推动信息化发展11. 加强医疗信息化建设,提高医疗服务的信息化水平。

12. 利用大数据技术优化医疗资源的调度和分配。

七、鼓励社会力量参与13. 鼓励社会机构和企业投资医疗产业,增加医疗资源的供给。

14. 加强医疗慈善事业的建设,减轻贫困患者的医疗负担。

八、加强国际合作15. 搭建国际医疗资源共享平台,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与交流。

16. 吸引国际优秀医疗人才来华工作,提升医疗服务的整体水平。

九、建立健全医疗资源评估监管体系17. 加强对医疗资源的科学评估,优化资源配置的决策依据。

18. 建立医疗资源的实时监测和预警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

十、加强医疗服务宣传19. 提升医疗服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人才从事医疗工作。

20. 宣传医疗资源的科学合理利用,提高社会对医疗资源问题的认识。

医联体下半年工作计划

医联体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工作背景为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及地方政府的相关要求,结合我医联体实际情况,特制定本下半年工作计划。

二、工作目标1. 完善医联体组织架构,明确各级医疗机构职责,确保工作有序开展。

2. 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提高基层首诊率、转诊率。

3. 加强医联体内人才培养和交流,提高医务人员业务素质。

4. 推进远程医疗、信息化建设,提高医疗服务效率。

5. 深化医联体内资源共享,实现医疗资源优化配置。

三、具体措施1. 组织架构及职责(1)成立医联体管理委员会,负责统筹协调医联体内各项工作。

(2)设立医联体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信息收集、协调沟通等。

(3)明确各级医疗机构职责,加强业务指导,确保工作落实。

2. 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1)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业务培训,提高医务人员业务水平。

(2)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备更新,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3)推广适宜技术,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水平。

3. 医联体内人才培养和交流(1)开展医联体内医务人员培训,提高业务素质。

(2)实施人才交流计划,促进医务人员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3)选拔优秀医务人员赴上级医院进修学习,提高业务水平。

4. 推进远程医疗、信息化建设(1)建设远程医疗平台,实现上级医院专家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远程会诊、教学、指导等功能。

(2)推进医疗信息化建设,实现医联体内医疗机构信息共享。

(3)开展远程医疗业务培训,提高医务人员远程医疗服务能力。

5. 深化医联体内资源共享(1)建立医联体内资源共享机制,实现医疗资源优化配置。

(2)开展医联体内药品、耗材集中采购,降低药品、耗材成本。

(3)推进医联体内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减轻患者就医负担。

四、工作进度安排1. 7月份:完成医联体组织架构调整,明确各级医疗机构职责。

2. 8月份: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业务培训,提升医务人员业务水平。

紧密型医共体专家资源下沉方案

紧密型医共体专家资源下沉方案

紧密型医共体专家资源下沉方案
为切实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促进县级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是群众能够就近享受到县级水平的医疗服务,带动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高和业务管理水平提升,根据县委方案,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总体上,强化业务管理,规范医疗行为,提升服务水平。

具体做到:
1.制度建设贯穿始终,全面加强医共体成员单位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

以规范行为为抓手,全面提升管理水平,全面提高服务能力。

2.进一步提高县域内就诊率,争取县域内就诊率2020年末达到76%。

3.进一步完善分级诊疗制度,提高患者基层就诊率,争取2020年末,基层门诊就诊率同期增长不低于20%,基层住院就诊率同期增长不低于10%。

4.全面完成政府或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指令性工作任务。

5.医务人员收入逐年稳步提高。

6.患者满意度和社会满意度均达到90%以上。

二、主要任务
1.在管理、医疗、护理等方面同质化对待,全方位帮扶。

2.严格执行核心制度,明晰诊疗常规,切实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

3.按计划,通过临床示范、教学查房、病例讨论和培训讲座等多种有效方式,培养一批骨干人才,确保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能够在基层得到有效治疗。

三、具体措施
(一)加强领导
(二)精密安排
(三)严格奖惩
四、强化监督
必须强化监督,避免工作流于“走秀”“表演”之形式主义行为。

医疗人员下沉工作计划范文

医疗人员下沉工作计划范文

医疗人员下沉工作计划范文一、前言医疗人员下沉工作计划是一个全新的工作机制,旨在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提高医疗服务的覆盖范围和便捷性。

本计划的实施将有力地促进全民健康事业的发展,为广大患者带来更好的医疗服务。

本文将对医疗人员下沉工作计划做出详尽的讲解,以期更好地推动相关工作的落实和发展。

二、工作目标1. 提高基层医疗服务的覆盖面和便捷性,缓解医疗资源不均衡的矛盾。

2. 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人才储备和综合能力的提升。

3. 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将医疗服务延伸到农村和偏远地区。

三、工作内容1.加强医疗人员的下沉培训:医疗人员下沉到基层医疗机构工作,需要具备与之相适应的专业技能和知识。

因此,应在下沉前对医疗人员进行系统的针对性培训,以使其更好地适应基层医疗环境。

2. 完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医疗人员下沉工作机制,明确各项工作职责和管理制度,将责任落实到位,确保医疗人员在基层医疗机构的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3. 加强医疗人员的绩效考核:对医疗人员下沉工作进行绩效考核,以激励医疗人员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基层工作,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

4. 加强医疗资源建设:为医疗人员下沉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使其能够更好地融入基层医疗机构,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5. 宣传政策法规:对医疗人员下沉工作的政策法规进行广泛宣传,提高医疗人员的政治觉悟和法律意识,增强其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

四、推进工作过程1. 制定详细的医疗人员下沉工作计划:制定医疗人员下沉工作的具体时间表和任务分解,明确各阶段工作的目标和指标。

2. 积极争取政府支持:争取政府对医疗人员下沉工作的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确保该项工作能够顺利推进。

3. 加强医疗人员培训:为医疗人员下沉提供必要的技能培训和知识传授,使其更好地适应基层医疗环境,提高其服务水平。

4. 落实各项政策措施:按照中央和地方有关文件精神,认真组织医疗人员下沉工作,确保各项政策措施得以切实落实。

医院帮扶工作计划

医院帮扶工作计划

医院帮扶工作计划一、背景与目标为提高我国医疗服务水平,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充分发挥三级医院专业技术优势,加强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合作,制定本医院帮扶工作计划。

本计划旨在通过实施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提高受援医院的管理水平、医疗技术和服务能力,使广大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二、帮扶对象与范围1. 帮扶对象:二级及以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2. 帮扶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医疗技术、医疗管理、人才培养、设备支持等方面。

三、帮扶内容与措施1. 医疗技术支持(1)开展专家门诊、查房、手术示教等活动,提高受援医院诊疗水平;(2)通过远程会诊、病例讨论等形式,实现医疗资源共享;(3)推广适宜技术,提升受援医院医疗技术能力。

2. 医疗管理指导(1)协助受援医院制定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2)开展质量管理、感染控制等培训,提升受援医院服务质量;(3)分享三级医院先进管理经验,提高受援医院运营效率。

3. 人才培养(1)实施“一对一”导师制,为受援医院培养专业技术人才;(2)开展短期培训、学术交流等活动,提升受援医院人员业务水平;(3)鼓励受援医院人员到三级医院进修学习,提高综合素质。

4. 设备支持(1)根据受援医院需求,提供设备捐赠、技术支持等服务;(2)协助受援医院开展设备维护、维修等工作,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四、时间安排与进度1. 第一阶段:筹备与启动(1-3个月)完成双方医院对接、制定帮扶计划、组建帮扶团队等工作。

2. 第二阶段:实施与推进(4-12个月)按照帮扶计划,分阶段、分步骤推进各项帮扶工作。

3. 第三阶段:总结与评估(13-15个月)对帮扶工作进行总结、评估,提出改进措施,为下一轮帮扶工作提供参考。

五、保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帮扶工作领导小组,确保帮扶工作顺利推进;2. 加大资金投入,保障帮扶工作所需经费;3. 完善激励机制,调动帮扶人员积极性;4. 加强宣传,提高受援医院及广大患者对帮扶工作的认同感和满意度。

医保经办服务下沉活动方案

医保经办服务下沉活动方案

医保经办服务下沉活动方案医保经办服务下沉活动方案一、活动背景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医疗资源的不断增加,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医保经办服务并没有充分满足人们的需求。

因此,为了提高医保经办服务的质量和效率,需要开展医保经办服务下沉活动。

二、活动目标1. 提高医保经办服务的覆盖范围,使更多的人可以享受到医保经办服务的便利和优质服务。

2. 提升医保经办服务的质量,提高服务效率,减少办理医保业务的时间和成本。

3. 加强对医保政策的宣传和解释,提高人们对医保政策的认识和了解。

三、活动内容1. 设立医保服务点通过设置医保服务点,将医保经办服务下沉到社区、乡镇等基层单位,方便居民参与医保业务的办理。

医保经办服务点可以设置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地方。

服务点应有专门指定的工作人员负责医保业务的办理,工作人员应具备丰富的医保知识和操作经验。

2. 开展医保宣传活动通过开展医保宣传活动,提高人们对医保政策的认识和了解。

可以组织开展医保知识讲座、宣传展览等活动,向人们介绍医保政策的相关内容和操作流程。

同时,也可以利用各种媒体平台,发布医保政策的相关信息,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医保政策的优势和办理方式。

3. 加强医保数据管理通过加强医保数据管理,提高医保经办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可以建立医保数据库,对医保业务的办理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和统计分析,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同时,也可以开展医保业务的质量评估,对医保经办服务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服务质量。

4. 优化医保经办流程通过优化医保经办流程,提高办理医保业务的效率。

可以推行线上办理医保业务,提供在线咨询和业务办理服务,减少人们办理医保业务的时间和成本。

同时,也可以推行预约服务,让人们可以提前预约办理医保业务,避免排队等候。

四、活动实施1. 确定活动实施人员和时间成立活动组织小组,负责活动的组织和实施。

活动组织小组应包括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和专业人员,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然而,当前我国医疗服务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医疗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医疗成本高涨等。

因此,为了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制定并实施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势在必行。

二、目标设定1. 提高医疗服务覆盖率,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2. 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态度;3. 控制医疗成本,降低患者就医负担,实现医疗资源合理利用;4. 加强医疗服务管理,建立健全的医疗服务监管机制。

三、实施方案1. 加大医疗资源配置力度,优化医疗资源布局,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2. 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建立多层次医疗服务体系,促进医疗资源下沉;3. 加强医疗技术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意识;4. 推进医疗信息化建设,实现医疗信息互联互通,提高医疗服务效率;5. 加强医疗服务监管,建立医疗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

四、实施保障1. 加大财政投入,提高医疗服务保障水平;2. 完善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健全的医疗保障体系;3. 加强医疗服务宣传,提高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的认知和信任;4. 加强医疗服务协作,推动各相关部门的合作共建。

五、预期效果1. 医疗服务覆盖范围扩大,更多的人群能够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2. 医疗服务质量得到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态度得到改善;3. 医疗成本得到控制,患者就医负担得到缓解;4. 医疗服务管理得到加强,医疗服务监管机制得到健全。

六、总结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的实施,将有力地推动我国医疗服务行业的发展,提高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我们将以更加务实的态度,更加精准的措施,全力以赴地推进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的实施,努力实现医疗服务的全面提升。

医疗行业解决方案

医疗行业解决方案
(2)推广预约诊疗、远程医疗服务,减少患者排队等待时间。
(3)加强医疗质量控制,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3.缓解医患矛盾
(1)加强医患沟通,提高医患双方满意度。
(2)建立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公正、公平处理医疗纠纷。
(3)开展医德医风教育,提升医务人员职业道德。
4.推动医疗信息化建设
(1)加强医疗信息系统建设,实现医疗机构之间信息互联互通。
第2篇
医疗行业解决方案
一、引言
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我国医疗行业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为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缓解医患矛盾,提高行业管理水平,本文针对医疗行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解决方案。
二、问题分析
1.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城市与农村、沿海与内地医疗资源差距较大,导致部分患者就诊难、看病贵。
2.医疗服务效率低下:传统医疗服务模式流程繁琐,患者就诊体验差。
3.医患矛盾突出:医患双方信息不对称,沟通不畅,导致矛盾加剧。
4.医疗信息化建设滞后:医疗信息系统不完善,信息共享程度低,影响医疗服务质量。
三、目标设定
1.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服务可及性。
2.提高医疗服务效率,改善患者就诊体验。
3.缓解医患矛盾,促进医患关系和谐。
六、保障措施
1.政策支持:加强与政府、医疗机构、社会资本等合作,争取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
2.组织协调:成立专项工作组,统筹协调各方力量,确保方案顺利实施。
3.人才培育:加强医疗人才培养,提升医务人员专业素质。
4.宣传推广: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宣传医疗行业解决方案,提高公众的认知度和认同感。
本方案旨在为我国医疗行业提供一套全面、科学、可行的解决方案,以促进医疗行业健康发展,提升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实施方案为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推进乡村医疗卫生一体化管理,促进分级诊疗制度深入实施,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实施意见》(川办发〔2017〕75号)等文件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实施方案:一、工作目标通过县级医院优质医疗资源及优质医疗技术人才的“双下沉”,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业务科室建设为重点,引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类、差异化发展,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质量及拓展医疗业务发展能力,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提升,服务效率提升”,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群众中的信任度、影响力和满意度,巩固和完善基层医疗卫生体系,构建和强化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分级诊疗格局。

(一)基层就诊比例逐年提升。

(二)基层专科建设。

(三)基层服务水平显著提高,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均可开展中医药服务。

(四)双向转诊机制更加健全。

二、工作要求(一)实行目标管理。

支受援双方根据需求实际签订帮扶协议,明确帮扶期末目标,每年制定年度帮扶计划,年度帮扶计划内容包括本年度计划开展帮扶的项目、诊疗人次目标、帮扶人员安排、帮扶时间安排等。

支援医院指导和协助受援单位按照功能定位,结合各乡镇(街道)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地理环境和交通条件、服务人口和医疗服务需求等因素,重点针对当地的疾病谱和薄弱科室,以提升服务能力和文化内涵为核心,明确支援重点,开展全托管或科室对科室的帮扶,制定具体实施步骤和措施。

(二)实行责任管理。

支受援双方要按照确定的帮扶目标定期开展自评,不断改进对口支援工作。

支援医院对口支援落实情况绩效考核支援医院评价、当地群众满意度评价。

支受援双方必须明确支援和受援单位主要领导为共同第一责任人,科主任为科室帮扶的共同第一责任人,以及具体支援、受援医务人员的年度任务。

对在支援过程工作不主动、不履职,工作任务未完成的单位和个人实行问责。

(三)实行退出机制管理。

对工作落实不到位、绩效考核不达标的支受援医院、科室、人员,予以解除支、受援资格或调整支、受援关系。

三、合作类型鼓励县级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多种形式的合作办医模式,根据县级优质资源存量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实际,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级别,分三类进行优质资源下沉。

(一)全面托管型适用于县级医院与甲等乡镇卫生院间的全方位合作,具体标准是:1.支援医院与受援单位建立全面托管型合作关系,与受援单位开展全方位的合作。

条件成熟的可进一步进行纵向整合,探索医院集团化或医联体运营模式。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原名称为第一名称,经卫计局批准后,可增挂县级医院分院作为第二名称。

支援医院须选派本院科室主任或业务骨干担任受援单位副院长(或院长),直接参与受援单位的日常管理、业务发展等,任期不少于1年。

2.支援医院选派本院医务人员长期驻受援单位,以受援单位名义单独或与受援单位合作开展各种医疗业务,常驻时间每人次不少于6个月,每周不少于3天。

3.支援医院在下沉期间,可采取受援单位上挂进修、业务带教等形式,负责为受援单位培养一批人才队伍。

下沉期间,为受援单位培养可独立开展指定医疗技术的业务骨干3名以上,重点扶持并建成县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特色科室2个以上。

4.支援医院与受援单位建立顺畅的信息化转诊和远程会诊平台,下沉期间符合上转、下转指征和转诊收治条件的病人转诊率达到50%以上。

5.支援医院在下沉期间,受援单位门急诊人次年增长率达全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平均增长率1.5倍以上。

6.支援医院在下沉期间,受援单位服务范围内的居民满意度达到95%以上。

7.建立合理明确的激励机制。

经双方协商,县级医院可按一定比例收取托管费用,用于派驻人员相关费用的支出。

(二)重点合作型适用于与乙等乡镇卫生院间的重点业务合作,具体标准是:1.支援医院与受援单位建立重点业务合作关系,根据受援单位要求,开展需重点扶持、深化提升的医疗技术帮扶。

支援医院选派本院对口专业的科室主任或业务技术骨干担任受援单位副院长或科室主任,直接参与受援单位的行政管理、技术指导、业务开展等。

2.支援医院选派本院对口专业的业务骨干长期驻点或定期坐(巡)诊受援单位,以受援单位名义合作开展帮扶的医疗技术和业务,常驻时间每人次不少于6个月,每周少于3天。

3.支援医院在下沉期间,可采取受援单位上挂进修、业务带教等形式,负责为受援单位培养一批人才队伍。

下沉期间,为受授单位培养可独立开展指定医疗技术的业务骨干2名以上,重点扶持并建成县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特色科室1个以上。

4.支援医院在下沉期间,帮扶的受援单位科室(诊疗技术)门急诊人次年增长率达20%以上。

支援医院与受援单位有顺畅的转会诊渠道并有一定数量的转会诊病例。

(三)一般协作型适用于与除甲、乙等以外的卫生院间的业务合作,具体标准是:1.支援医院与受援单位建立一般业务合作关系,根据受援单位要求,开展所需的医疗技术、医务人员支援。

支援医院根据受援单位辖区居民需求,可选派相对固定的本院医务人员定期赴受援单位开展坐(巡)诊,帮扶专科至少1个以上,坐(巡)诊间隔时间至少达到每周1人天次。

2.支援医院在下沉期间,可采取受援单位上挂进修、业务带教等形式,负责为受援单位培养人才队伍。

下沉期间,为受援单位重点培养业务骨干1名以上。

3.支援医院在下沉期间,受援单位服务范围内的居民满意度达到95%以上。

四、合作内容鼓励各县级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全方位的帮扶和合作,以管理、技术、人才、利益、信息等为纽带,实现县级优质医疗资源的人、财、物下沉流动。

支受援双方要着重建立“五链”。

(一)建立管理链。

支援医院要广泛动员,优先选派素质好、业务精的人员到基层工作,担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领导的派出人员要积极参与托管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内部管理,帮助建章立制,参与受援单位重大决策,在规定时期内全职在合作办医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

派出人员的派出经历要作为县级以上医院干部选拔的重要依据和条件。

担任科主任的派驻支援人员要做到技术支援与管理支援相结合,既要亲自诊疗患者,又要带动相应科室水平整体提升,各受援单位要把派驻人员、本院医务人员日常管理,进行门诊、病房排班。

(二)建立人才链。

支援医院要根据受援医院的需求结合本院实际情况,选派医院业务骨干到受援卫生院开展各种技术帮扶。

医务人员派出原则上县级以上医院合计派出医生人数不低于专业技术资格人数占比不低于50%。

支援医院要积极为受援单位的卫技人员提供进修、三基培训及其他短期培训,向帮扶单位开放全员性的业务培训及其他业务活动。

在支援期间开展受援单位管理人员和医务人员到支援单位进行全员培训。

建立重点专科帮扶的骨干医师“导师制”培养制度。

在明确人员归属的前提下,探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优秀的业务骨干到县以上医院多点执业。

通过“派下去”、“请上来”、“科室对科室”、“医生对医生”等多种方式,使支援医院派驻支援人员与受援单位派出进修培训骨干进行置换,有计划地为受援单位培养和造就一批技术骨干,建设人才梯队,帮助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等基本医疗诊疗服务能力和辅助检查诊断水平。

长期下派或上挂的医师应按规定办理多点执业相关手续。

(三)建立技术链。

支援医院要根据受援乡镇街道的疾病发病情况,按照“因地制宜、填平补齐”的原则,综合考虑受援单位及当地群众基本就医需求,结合受援单位的业务基础及人才结构确定重点帮扶专科(专病),帮助受援单位提高对常见病、多发病和传染病等重点疾病的规范诊断、治疗和预防能力,重点加强全科、内科、儿科、中医科等科室建设,甲等卫生院还可重点开展麻醉、外科、骨科、护理等其他亟需科室建设。

帮助受援单位逐步推广应用新技术、新项目,开展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包括村卫生室)医护人员分年度分批次开展体格检查、止血包扎、清创缝合、心肺复苏、心电诊断、中医技术操作等基本技能培训和疾病应急演练,全面提高基层卫生人员的素质,切实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农村居民一般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能力。

组织定期的业务查房指导、疑难病例讨论,根据需求派遗专家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专家门诊和义诊活动。

(四)建立利益链。

建立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经双方协商,并在协议书选择确定一种帮扶费用补助,为调动派驻的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积极性,派出单位在内部分配中应向派驻人员予以适当倾斜。

一是县级医院可按业务总收入一定比例每年收取固定的托管费用,该费用由委托方支付,受接单位无需支付其他如支援医院专家来院交通、食宿和其他补贴等费用。

为调动派驻的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积极性,派出单位在内部分配中应向派驻人员予以适当倾斜。

(五)建立信息链。

支受援双方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在双向转诊、远程会诊、影像诊断等方面,充分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实现信息共享,资源共享。

积极开展双向转诊,支援医院为受援单位提供在诊治中有困难需解决的急、难、重、危病人的会诊和转诊,受援单位积极承接支援医院下转需要康复的病人,支受援单位之间转诊优先。

五、工作安排根据配对要求,结对单位应加强对接,尽快确定对口支援内容,签订帮扶协议,协议书一式二份,支、受援单位各一份。

支援医院可按照协议书范本增加和补充帮扶项目,但不能减少内容。

根据协议规定,支受援双方认真制定年度实施方案,有步骤地开展各项帮扶工作。

六、保障措施(一)加强领导。

有关分管领导为组长,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下设专项工作办公室,统筹协调此项工作。

各医疗机构也要成立相应组织机构、设立专项资金,纳入卫生年度预算,用于对下沉工作的奖励和补助。

(二)落实政策。

协调各相关部门,各乡镇(街道)加强政策联动,为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三)确保实效。

各支援医院要从深化医改的大局出发,充分发挥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切实帮助受援单位提高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

各受援单位要以对口支援工作为契机,制定本单位发展规划和重点专科发展方向,推动本单位专科全面快速发展。

各支、受援单位应通过对口支援探索建立完善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合理医疗格局,努力形成双赢的对口支援模式。

鼓励乡镇卫生院医疗资源下沉村卫生室,实行紧密型乡村一体化管理。

(四)加强宣传。

要高度重视舆论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多种媒体形式,加大宣传报道力度。

医务科2018年4月10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