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正当性的贫困_论施特劳斯的政治哲学_牛子宏

合集下载

试析列奥.施特劳斯的政治哲学4200字

试析列奥.施特劳斯的政治哲学4200字

试析列奥.施特劳斯的政治哲学4200字试析列奥.施特劳斯的政治哲学列奥·施特劳斯(1899—1973年)生于德国,后移居美国,是20世纪最伟大的政治哲学家,其政治哲学研究日益受到国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普遍重视。

一施特劳斯及其创立的政治哲学学派的思想学术影响和社会政治影响极不对称。

施特劳斯学派对当代西方学术界的影响历来甚小,在政治哲学领域仍然是一个不被主流承认的异类存在,在一些政治哲学论著中受到排挤甚至仇视[1] 。

尽管施特劳斯创立了一个独立的政治哲学学派并与其弟子们合编有《政治哲学史》,但迄今为止绝大多数当代西方政治哲学专著或政治哲学教科书和参考书都从未提及他的名字。

正如甘阳先生所言:“所谓施特劳斯学派在西方学术界内历来是最孤立、最边缘、最不受承认甚至最受排斥的学派。

”[2] 其实,施特劳斯学派也没有把主流的政治哲学当回事。

施特劳斯本人几乎从不引用当代西方学术成果,他认为,几乎所有当代西方学术都已经误入歧途,当代各种各样的自由主义只不过是“现代民主的官方高级祭司” [3] 。

施特劳斯强调西方面临最大的时代问题是“现代性的危机”和“西方文明的危机” [4],坚持必须通过对西方古典思想的解读来全面批判审视西方现代性和自由主义。

正是由于施特劳斯学派向来持孤芳自赏的态度,与几乎所有当代西方学术都格格不入,因此长期以来没有得到西方主流学界的广泛关注和普遍认同。

但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施特劳斯这样一种对西方现代性和自由主义传统进行最彻底批判的政治哲学对当今美国政界的现实影响却似乎甚大。

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施特劳斯的政治哲学一度被美国主流媒体称为华盛顿的官方政治哲学,特别是成了共和党高层的政治理念。

自1994年共和党历史性地赢得美国国会中期选举后,施特劳斯本人也被指称是“共和党革命的教父”,是“当今美国政治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 [2]。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2016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2016

114
《海商法》修改基本理论与主要制度研究 胡正良 上海海事大学
115
犯罪控制策略研究:以刑罚变革为背景
葛磊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116
犯罪论争议问题研究
贾济东 华中科技大学
117
刑法教义学中体系思维之证成及其适用研 究
潘星丞 华南师范大学
第 4 页,共 14 页
利用 pdfFactory Pro 测试版本创建的PDF文档
77
近代中国的工业发展:与日本比较
关权 中国人民大学
78
满族经济史
杨思远 中央民族大学
79
中国财政制度史
黄天华 上海财经大学
80
财局与政局:中国的政治经济关系研究
林光彬 中央财经大学
81
中国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研究(1949— 1965)
姜长青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82
侵权判决规避问题的法经济分析
104
公共政策负排斥及其治理研究
何士青 华中科技大学 殷冬水 吉林大学
于强 国际关系学院 黄振华 华中师范大学 钟冬生 浙江理工大学 牛子宏 洛阳师范学院 钟裕民 南京师范大学
105
网络主权论
赵宏瑞 哈尔滨工业大学
106
海洋习惯法在南海争端中的适用研究
王志坚 河海大学
107
司法民主与接近正义问题研究
非经营性国有资产使用权研究
鲍家志 广西教育学院
131
消费者破产债务清偿制度研究
顾芳芳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132
互联网反垄断的新命题及其解决
王中美 上海社会科学院
133
现代国际商事仲裁制度比较研究
林一飞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施特劳斯对习俗主义的批判及其当代价值

施特劳斯对习俗主义的批判及其当代价值

施特劳斯对习俗主义的批判及其当代价值作者:陶红茹蔡志军来源:《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9年第05期摘要:自然与习俗的关系自古希腊社会开始就一直影响着西方政治哲学的基本架构。

施特劳斯回归柏拉图式的政治哲学的一个核心要素是“自然”。

通过发现自然,批判习俗主义,追寻永恒的自然法观念,施特劳斯开辟了新的致思方向,展现出其独特的思想脉络。

施特劳斯通过对习俗主义的批判,重现事实与价值统一的古典自然法观念,重塑政治共同体价值规范,恢复古典政治哲学的地位和声誉,拯救现代政治哲学危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施特劳斯;自然;习俗主义;自然法中图分类号:B50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626X( 2019) 05-0123-06美籍德裔犹太人施特劳斯是20世纪政治哲学研究领域的杰出代表,他终生从事政治哲学研究,晚年用近二十年的时间疏解古希腊经典著作,成果卓著。

我国学者对施特劳斯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最初只有一些零散的关于施特劳斯的生平和思想的简单介绍。

自2003年开始,研究施特劳斯的文章才逐渐增多,也预示着国内学界对施特劳斯的研究开始升温。

目前来看,我国学界对施特劳斯的关注越来越多,并围绕着施特劳斯的研究形成了种种争论。

不管是对施特劳斯思想的极力推崇,还是对其全面批判,都为人们认识施特劳斯的真相遮上了一层面纱。

客观认识围绕着施特劳斯的争论,需要分析其思想源头。

在对施特劳斯的研究中,学者们对现代性的批判、政治与哲学的关系、犹太人的问题、自然权利的问题、隐微写作的问题、自然法思想等关注较多。

田光远(2007)认为,施特劳斯向古典政治哲学立场的回归并不能真正解决现代性问题,反而产生新的弊病[1]。

陈建洪(2008)主张,施特劳斯回归古典政治哲学坚持的是一种古典完美城邦理念,与现代自由主义的文明理想有区别[2]。

刘小枫(2009)认为,施特劳斯启发国人重塑古典心性,超越西方现代启蒙理性[3]。

高山奎( 2010)分析了施特劳斯针对犹太人问题的各种解决方案[4]。

哲学与政治的边界:来自列奥·施特劳斯的观点

哲学与政治的边界:来自列奥·施特劳斯的观点

论文分类号BO3.1单位代码 1 0 1 8 3密级公开研究生学号2006112026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哲学与政治的边界—-来自列奥·施特劳斯的观点A Division between Philosophy and Politics——From Leo Strauss’s Perspective作者姓名:胡礼君专业:马克思主义哲学导师姓名:孙正聿及职称:教授学位类别:马克思主义哲学硕士论文起止年月: 2007年 1月至 2008 年 4 月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硕士学位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胡礼君日期: 2008 年 3 月 23 日《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投稿声明研究生院:本人同意《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出版章程的内容,愿意将本人的学位论文委托研究生院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的《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投稿,希望《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给予出版,并同意在《中国博硕士学位论文评价数据库》和CNKI系列数据库中使用,同意按章程规定享受相关权益。

论文级别:□硕士□博士学科专业: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题目:哲学与政治的边界——来自列奥·施特劳斯的观点作者签名:胡礼君指导教师签名:孙正聿2008年 3 月 23 日作者联系地址(邮编):吉林大学前卫南区经信A公寓322室 130012作者联系电话:135****1985作者姓名胡礼君论文分类号 B03.1 保密级别公开研究生学号 2006112026 学位类别哲学硕士授予学位单位吉林大学专业名称马克思主义哲学培养单位(院、所、中心)哲学社会学院研究方向社会哲学学习时间2006年9月至2008年 7月论文中文题目哲学与政治的边界——来自列奥·施特劳斯的观点论文英文题目A Division between Philosophy and Politics—From Leo Strauss’s Perspective关键词(3-8个)哲学政治理论实践边界姓名孙正聿职称教授导师情况学历学位博士工作单位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论文提交日期2008 年3月25日答辩日期2008 年 5 月 23 日是否基金资助项目是/否基金类别及编号如已经出版,请填写以下内容出版地(城市名、省名)出版者(机构)名称出版日期出版者地址(包括邮编)内容提要哲学与政治的纠葛,理论与实践的牵绕,是一个困扰当代思想家的一个问题。

论施特劳斯视野中的霍布斯

论施特劳斯视野中的霍布斯

论施特劳斯视野中的霍布斯
陈建洪;赵柯
【期刊名称】《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5(14)5
【摘要】作为20世纪政治哲学复兴的关键人物,施特劳斯对霍布斯进行了独具特色的阐释和解读。

为解读霍布斯的宗教批判,施特劳斯将霍布斯与伊壁鸠鲁进行了对比,并得出结论,霍布斯的宗教批判具有伊壁鸠鲁主义基础,但又对伊壁鸠鲁主义进行了后基督教的修改。

为解读霍布斯的政治哲学,施特劳斯将霍布斯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进行了对比,揭示出霍布斯政治哲学的基础不同于古典及基督教政治哲学的基础。

为进一步解读霍布斯的自然权利,施特劳斯再次将霍布斯的自然权利与古典的自然法进行了对比,以此揭示出霍布斯的自然权利存在弱点与缺陷。

以古今之争为视角,施特劳斯勾勒出了一个与传统进行决裂的霍布斯,同时也揭示出了霍布斯政治哲学的缺陷。

【总页数】8页(P62-69)
【作者】陈建洪;赵柯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天津 300071;南开大学,天津 30007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561.22
【相关文献】
1.不同视野中的历史与民族主义关系——霍布斯鲍姆与安东尼·史密斯民族主义理论的差异
2.霍布斯的两副面孔:施米特、施特劳斯论霍布斯
3.奥克肖特与施特劳斯关于霍布斯的争论
4.奥克肖特与施特劳斯关于霍布斯的争论
5.无干涉自由的诞生:语词、契约与国家——佩蒂特视野中霍布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列奥·施特劳斯关于“哲学”与“政治”关系的学理分析

列奥·施特劳斯关于“哲学”与“政治”关系的学理分析

列奥·施特劳斯关于“哲学”与“政治”关系的学理分析作者:陈亚丽朱进东来源:《理论导刊》 2016年第3期陈亚丽,朱进东(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南京210016)摘要:列奥·施特劳斯著作的重要性在过去十年中不断增强,乃至今日被认为是上个世纪最独特、最有影响的声音之一。

列奥·施特劳斯通过对西方传统经典的解释发现:“哲学”与“政治”之间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冲突,最好的政制需要政治哲学,却承担不起对政治哲人的认可,这是政治生活的根本困惑。

为了克服这种政治哲学的悖论,施特劳斯提出运用“显白教诲”和“隐微教诲”相结合的写作艺术作为政治哲学的根本任务,此中的“微言大义”破解了“哲学”与“政治”关系这个“千年难题”。

关键词:哲学与政治;政治哲学;列奥·施特劳斯;苏格拉底;柏拉图中图分类号:D0-0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7408(2016)03-0042-04基金项目:国家重大社科基金项目“学术思想理论动态与意识形态建设方略研究”(15BKS084);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NR2014064)。

作者简介:陈亚丽(1989-),女,郑州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政治哲学和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朱进东(1956-),男,江苏沭阳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和近现代西方哲学。

任何哲学研究,不管其研究的对象域是否是“政治”,都在客观上具有不同程度的政治后果。

哲学研究的这种政治后果,根源于哲学的思想方式,而不仅仅是根源于哲学对“政治”的研究。

因此,政治哲学研究的主题不是“政治”,而是“哲学与政治”。

这里有必要讨论和辨析对“哲学与政治”之关系问题的论说。

在西方政治哲学史上,列奥·施特劳斯学派对“哲学与政治”之关系问题的独特理解和论述,基于该学派对“哲学”与“政治”之特质的独特理解和把握;反过来,为了搞清楚该学派对“哲学”与“政治”之关系问题的解说,我们也就必须先分析该学派对“哲学”与“政治”特质的理解与论述。

社会科学是否遗忘了“正当”问题——评列奥·斯特劳斯的《自然权利与历史》

社会科学是否遗忘了“正当”问题——评列奥·斯特劳斯的《自然权利与历史》
得这些观念 的各种 变种 和关 联为人所理 解 。 社会
作 者 简介 : 潘建 雷 (9 2 , , 京行 政 学 院社会 学教研 部 、 1 8 一) 男 北 北京人 口发 展研 究 中心讲 师 , 士 , 国芝加 哥 大 学社 博 美 会 学 系访 问 学者 ; 雯 雯(9 3 , , 何 1 8 -) 女 北京 大 学社 会 学 系硕 士研 究 生。
历史 学派试 图以历史来奠定 人 的正 当 , 那何 种历史 、 时的历史 足以支撑起人 的正 当呢?斯 何 特劳斯认 为 , 史主义 的研 究结果必然 是 ,历史 历 “
之为历史 , 它所 呈现 给我们 的是这样 一副让人沮 丧 的画 面 : 种思 想 与信 仰五 花八 门 , 各 最要命 的
口潘建雷 何雯雯 2
(. 行政 学 院 社 会 学教 研部 , 京 104 ;. 大学 社会 学 系 , 1 北京 北 0 04 2 北京 北京 10 7 ) 08 1
摘 要 : 国历史主义主导的社会科 学, 德 遗忘了对“ 当” 正 问题 的思考, 因而对 当代社会 的虚无主义与道德沦 丧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 这是列奥・ 斯特 劳斯批判社会科 学的基本立场。 这篇文章试图检讨这种批判的得失,
并认 为社 会 科 学 , 其本 义 而 言 , 就 恰恰 是 通过 “ 置” 倒 自然 法 学说 的推 理 逻 辑 , 个人 的 自我 治理 与社 会秩 序 为
的建设提供知性的支持。社会科 学是作为科 学, 而不是作为意识形态的道德褒贬 , 来承 当“ 应然” 实然” 与“ 之
间 的 中间桥 梁的任 务 。
民族精神来 否定无 条件 的 、普遍 的原理与规 范 , 据此来遏制 一切超越 现实 、 建立彼 岸理想世 界 的 思潮与政治企 图 。 按历史主义 的逻辑0 21 — 5 1

论施特劳斯的政治哲学及其隐微论

论施特劳斯的政治哲学及其隐微论

论施特劳斯的政治哲学及其隐微论作者:陈建洪来源:《求是学刊》2008年第06期摘要:施特劳斯政治哲学思想的基本精神在于其独特的隐微一显自论,这个理论揭示了哲学和社会之间的深层冲突以及由这种冲突导致的哲学写作的双重教诲特征。

面对政治哲学的当代困境。

施特劳斯试图通过重振古典政治哲学找回失落已久的古典文明理想。

这种文明理想既有对政治现实的清醒认识,又不甘于沦入政治洞穴,因而矢志不移地通过哲学追问揭示政治的不完善性。

关键词:施特劳斯;政治哲学;隐微一显白论;古典文明理想作者简介:陈建洪(1973-),男,浙江瑞安人,比利时鲁汶大学哲学博士,南开大学哲学系副教授,从事政治哲学、宗教理论研究。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施特劳斯政治哲学研究”,项目编号:07JA720011中图分类号:B56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7504(2008)06-0041-04收稿日期:2008-08-12和许多同时代犹太思想家一样,施特劳斯(Leo Strauss)在德国接受教育,最终在美国成就声名。

施特劳斯倾其毕生精力思索政治哲学的本质及其历史沿革,思索究竟什么是政治哲学以及政治哲学的兴衰命运。

在辞世三十多年后的今天,施特劳斯因保守主义理念在美国政坛的重新得势而获得了生前未曾拥有过的名声,甚至被誉为美国新保守主义的祖师爷。

施特劳斯是如何理解政治哲学的?其著名的隐微一显白论是什么样的理论?两者关系如何?本文将着重就这几个问题展开分析,以此管窥施特劳斯政治哲学思想的基本精神。

一、政治哲学及其目的在通常意义上,政治哲学意味着对政治的哲学思考。

如果更宽泛地理解,政治哲学也意指从种种角度出发对政治的思考,比如说对政治的社会学思考、经济学思考、法学思考,等等。

施特劳斯主要在严格意义上理解政治哲学,也就是它首先是对政治的哲学理解。

那么,什么叫做对政治的哲学理解呢?从词源上看,哲学是对智慧的追求,对真正大全知识的追求。

《哲学的贫困》中的社会有机体思想研究

 《哲学的贫困》中的社会有机体思想研究

《哲学的贫困》中的社会有机体思想研究作者:李永杰汪杨燕来源:《宁夏党校学报》2020年第02期摘要: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一书中批判蒲鲁东无法把握“一切关系在其中同时存在而又互相依存的社会有机体”,这根源于蒲鲁东的研究方法,蒲氏套用了黑格尔的方法,把人类社会区分为十个前后相继的“环节”,虽然作为诸“环节”的概念是可以把握社会有机体特征的,但其方法决定了他不可能完成这一任务。

马克思更多的用唯物辩证的方法把握社会有机体,他既强调共时的系统性,又强调历时的发展性。

马克思不仅在《哲学的贫困》中涉及到了社会有机体理论,还在其它著作中探讨了社会有机体理论,把人类社会看作一个活的有机体是马克思一以贯之的观点。

这一理论对当代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关键词:《哲学的贫困》;社会有机体;马克思;蒲鲁东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991(2020)02-005-014《哲学的贫困》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第一次公开问世”,也是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用唯物辩证的方法和唯物史观理论分析了社会有机体的一些特征。

本文就是要探讨马克思《哲学的贫困》一书中的社会有机体思想。

一、批判蒲鲁东的社会有机体思想有机体原本是指生物有机体,社会有机体概念所表达的意思是社会具有与生物有机体相类似的特征,把社会看作是有机体的思想可以追溯到古希腊[1](P20),但对社会有机体思想进行较为直接而深入探讨的则是近代的实证主义社会学家。

孔德就是通过社会有机体概念来把握社会的,他说“我将把社会有机体分别分解成家庭、阶级或种族以及城市和社区。

其中家庭是社会真正的要素或称之为细胞,阶级或种族是社会的组织,城市和社区是社会的器官。

”[2](P44-45)斯宾塞的社会有机体思想更加丰富,他认为“我们通常把一个国家比作一个活的有机体。

我们谈到‘政治体’,谈到它的各部分的功能、它的成长、它的疾病,类似它是一个人”“一个社会和一个个别的人一样,是完全按相同的体系组织起来的,以致我们可以感到它们之间有着类似的某种东西”。

浅析施特劳斯学派对卢梭政治哲学的解读

浅析施特劳斯学派对卢梭政治哲学的解读

浅析施特劳斯学派对卢梭政治哲学的解读
彭姗姗
【期刊名称】《东方论坛》
【年(卷),期】2010(000)001
【摘要】施特劳斯试图以诸多"双重倾向"来阐释卢梭的政治哲学,解开卢梭梭作品中那些表面的龃龉.然而,施特劳斯在卢梭所展示出的诸多双重倾向之间选定哲学或准自然状态一极,却是出于其自身的隐微写作.施特劳斯的多数弟子遵循了施特劳斯的阐释策略:卢梭以一种回归古典的姿态,进一步推进了现代性,引发了现代性的危机.但他最杰出的弟子布鲁姆却通过时<爱弥儿>的重新解读,试图在卢梭这里发现堪与古典哲学匹敌的新的政治哲学根基,从而对施特劳斯构成了挑战.
【总页数】8页(P114-121)
【作者】彭姗姗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北京,10087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033.3
【相关文献】
1.浅析卢梭的政治哲学与教育哲学的关系 [J], 麻莉
2.政治(科)学正当性基础的政治哲学批判——施特劳斯《古今自由主义》“后记”绎读 [J], 高山奎
3.浅析卢梭的政治哲学与教育哲学的关系 [J], 麻莉;
4.作为政治哲学的解释学——施特劳斯"隐微解释学"论纲 [J], 李永刚
5.“隐微传统”与政治哲学的重建——解读列奥·施特劳斯的“苏格拉底问题” [J], 张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列奥·施特劳斯的政治哲学

列奥·施特劳斯的政治哲学

史 》这 一施 特 劳斯 最 重要 的著 作 中 ,他 在一 开始 就 明 确地 肯 定 了 “ 赋 人权 ”的观念 ,而他 将这 样 的天 赋 天 权利 称之 为 自然 权 利 。施特 劳 斯认 为 ,这样 的 自然权 利本 身 不 同于 普遍 理性 意 义上 的 “ 绝对 理性 ”的 自我

事 上适用 ,而 在根 本 的大事 上 ,必须 要摒 弃眼 见 ,而 诉诸 于 耳听 。从表 面 上看来 ,施 氏指 出了从经 验主 义 的 角度 来把 握根 本的 自然权 利 是不可 行 的 ,必 须要 从
形 而上学 的 角度来 把握 之 ,但事 实上 并非 完全 如此 。 他 实际上 认 为普通 人 只能通 过 “ 眼见 ”的方式 来认识 事物 ,而 只 有少数 杰 出 的人 物才 能通 过 “ 耳听 ” 的方 式把 握 事物 的根 本 。对于 大多数 普通 人来 说 ,耳听 的 方 式把握 到 的 东西只 能是 虚假 的 。此外 ,施 氏如此 强 调 “ 听 ”的方 式 ,也是 为 了强调 真理 的把握 只有 诉 耳 诸于 最为古 老的 ,而不 是最为现代 的东西 才是可 能的 。 同时 ,他 并 没有将 这种 把握 方 式称 之为神 秘 的直觉 方
是 历史 主义 ,而历 史主 义 的顶 峰就 是虚 无主 义 。在他 看来 ,历史 主义 的 主要 表现 就 是将 自然权 利等 同于实 证意 义 上 的权利 ,从而 将外 在于 自然 权 利 的历史 性与
社会 性 因素 内化 于 自然 权利 之 中 ,将之 作 为权利 的 实 质性 因素 。所 以,要想 把握 施 氏政 治哲 学 的思想 ,首 先 要理 解他 对 于 自然权 利 的理 解 。在 《自然 权利 与 历

要 :列奥 ・ 斯特劳斯 的政治哲学从 自然 的层面 来理解权利 ,从而强调 了权利 的绝对性特点 ,并 由此反对历史主义

自由民主制的危机及其古典式辩护——论施特劳斯的政治立场

自由民主制的危机及其古典式辩护——论施特劳斯的政治立场

杭 州 电 子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社 会科 学版 )
J O U R N A L O F H A N G Z H O U D I A N Z I U N I V E R S I T Y (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
Vo 1 . 1 1 No . 1 F e b . 2 0 l 5
那么 , 以上哪一种态度更站得住脚呢?笔者更倾 向于后者 , 并尝试论证 以下观点 : 自由民主制的危 机是 由当代 自由主义者们 自 身的立场所导致 的, 他 们还用这…立场来批判施特劳斯 , 只有借助 占典 自由
收稿 日期 : 2 0 1 4— 0 3— 0 4
作者简 介 : 杨 子飞 ( 1 9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8 5一 ) , 男, 浙江江山人 , 讲师 。 哲学博士 , 主要 从事政治哲学研究.
D O I :1 0 . 1 3 9 5 4 / j . c n k i . h d u s s . 2 0 1 5 . 0 1 . 0 0 5
自 由民主 制 的危 机及 其 古典 式 辩护
— —
论 施 特 劳斯 的政 治 立场
杨 子 飞
( 杭 州电子科技 大学 人 文与法学院 , 浙江 杭州 3 1 0 0 1 8 )
摘要 : 自由主义者站在启蒙运动 的立场上 指责施特劳斯 是 自由民主 制的“ 敌 人” , 但这 一指 责是基 于一种对哲学 与政 治关系的错误理解 , 这种 理解是导致 自由民主制陷入危机 的根本原 因。为 了应
对这一危机 , 施 特劳斯致力于复兴一 种古典 自由主义传统 , 其核 心在 于充分认 识哲学 与政 治之 间 的张力 , 他分 别为 自由民主制做 了最低 的和最 高的辩护 , 前者是通 过 凸显 政治 的非 理性特色 , 后者

论施特劳斯自然法思想的生活影响因素

论施特劳斯自然法思想的生活影响因素

论施特劳斯自然法思想的生活影响因素作者:徐航来源:《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 2016年第1期徐航(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北京100088)[内容提要]20世纪著名的政治哲学家列奥·施特劳斯的自然法思想广受关注,其提倡:为使人类社会过上美好生活,现代社会必须敬畏自然,遵循“善优先于权利”的原则生活和建立最佳政制。

思想来源于生活。

影响施特劳斯自然法思想的生活因素是什么?几乎未见有学者对此进行探讨。

而这对于理解其自然法思想极其重要。

分析认为,施特劳斯生活中的四个侧面对其自然法思想影响重大:其一,正统犹太教家庭出身,这形成了其独特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其二,战乱经历,这固化了其作为犹太人的特殊性认识;其三,学校哲学训练,这使其不断批判和反思犹太人问题;其四,美国犹太人状况,这使其感受到歧视和排斥。

施特劳斯自然法思想建立其生活基础之上却又超越个体感受而上升为对人类社会美好生活的探究和反思。

[关键词]列奥·施特劳斯自然法生活[D OI编码]doi:10.3969/j.issn.1674-6287.2016.01.31[中图分类号]B5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287(2016)01-0101-04[收稿日期]2015-10-20[作者简介]徐航(1984—),男,河南省郑州市人,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2013级法理学博士研究生,美国特拉华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2014年-2015年)。

列奥·施特劳斯(Leo Strauss)(1899-1973),美籍德裔犹太人,20 世纪美国著名的政治哲学家。

其自然法思想主要体现于其《自然权利与历史》一书中。

施特劳斯认为,“自然”是被哲人发现的,是“初始事物”、“万祖之祖”、“万母之母”,因其古久而令人尊敬。

自然法存在于自然状态中,关涉着最佳政制问题。

施特劳斯认为,人类社会的美好生活就是与人的存在的自然秩序相一致的生活,就是遵循自然法的生活。

政治哲人施特劳斯:古典保守主义政治哲学的复兴——《施特劳斯文集》_1

政治哲人施特劳斯:古典保守主义政治哲学的复兴——《施特劳斯文集》_1

政治哲人施特劳斯:古典保守主义政治哲学的复兴——《施特劳斯文集》为什么“前苏格拉底哲学”竟能不涉政治哲学,而苏格拉底本人则从哲人转变为政治哲人,这是所谓“苏格拉底问题“的题中之义。

苏格拉底从蒂欧提玛那里得知爱欲的秘密时似乎还太年轻,…苏格拉底本人日后的一个深刻转变是从少年式地鄙视政治和道德事务、鄙视人事和人,转向成熟地关心政治和道德事务、关心人事和人。

列奥.施特劳斯一、引言二、现代性与“历史观念”的问题三、施特劳斯在美国四、施特劳斯、自由主义、后现代五、政治、哲学、政治哲学六、结语:政治哲学作为教育一、引言无论从思想学术的意义上讲,还是从社会政治的影响上看,列奥·施特劳斯及其创立的政治哲学学派都是当代西方最奇特的一个现象。

这种奇特性突出地表现在其学术影响和政治影响的不对称上,亦即施特劳斯学派对当代西方学术界的影响历来甚小,而对美国政界的影响却似乎甚大。

不太夸张地说,所谓施特劳斯学派在西方学术界内历来是最孤立、最边缘、最不受承认甚至最受排斥的学派。

例如尽管人们公认施特劳斯创立了一个政治哲学学派并与其弟子们编有西方大学用书《政治哲学史》,但我们可以注意到,迄今为止的绝大多数当代西方政治哲学专着或政治哲学教科书和参考书都从不提及他的名字。

在当代西方主流政治哲学的场域中,无论是自由主义的内部辩论,还是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或后现代哲学等的辩论中,施特劳斯的名字几乎完全缺席。

这首先是因为施特劳斯学派的治学方式大异于一般西方学术界,他们长期来相当自觉地抱持一种孤芳自赏、独往独来的态势,而与几乎所有当代西方学术都格格不入。

施特劳斯本人几乎从不引用任何当代西方学术成果,事实上在他眼里几乎所有当代西方学术都早已误入歧途而积重难返。

从施特劳斯的视野看,无论是各种各样的当代自由主义,还是各种各样的当代左翼学术,说到底都归属同一阵营,即他们都是坚信现代必然胜于古代、而未来必然胜于现在的“现代人”或“进步人”,都属于施特劳斯所谓“现代民主的官方高级祭司”(theofficialhighpriestsofdemocrac y),从而不可能真正切入他认为最重大的时代问题即“现代性的危机”和“西方文明的危机”。

自然正当和自然法r——解读列奥·施特劳斯的一个维度

自然正当和自然法r——解读列奥·施特劳斯的一个维度

自然正当和自然法r——解读列奥施特劳斯的一个维度
唐科
【期刊名称】《外国问题研究》
【年(卷),期】2017(000)003
【摘要】"自然正当"和"自然法"是施特劳斯著作中多次采用的两个词.两个概念都经历了复杂的历史演变,并与施特劳斯政治哲学的核心思想——"耶雅之争"和"古今之争"密切相关.施特劳斯思想中缺乏基督教的自然法观念,他所支持的"耶路撒冷"不是指基督教而是犹太教.如果把"耶路撒冷"理解为基督教的话,那么"耶雅之争"和"古今之争"都将变得令人可疑,由此,施特劳斯面对基督教时处于两难境地.这表明,自然正当与自然法间的联系和矛盾才是西方文明演变的关键.
【总页数】8页(P58-65)
【作者】唐科
【作者单位】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吉林长春130024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列奥·施特劳斯对自然法论的辨析与重构 [J], 徐航
2.列奥·施特劳斯自然法思想的中国价值 [J], 徐航;曹义孙
3.施特劳斯、洛克与上帝——反思施特劳斯对洛克自然法理论的解读 [J], 赵玉霞;高景柱
4.论卢梭自然法学说的内在理路--以施特劳斯对卢梭的解读与误读为线索 [J], 黄
琼璇
5.自然法的存在与虚无——列奥·施特劳斯自然法概念考辨 [J], 徐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列奥·施特劳斯论政治的本质、价值及限度

列奥·施特劳斯论政治的本质、价值及限度

列奥施特劳斯论政治的本质、价值及限度
刘晓洲
【期刊名称】《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8(017)001
【摘要】列奥·施特劳斯经由对古典政治哲学的阐释和发扬,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政治观.这种政治观认为,政治是公民展现才德、建立功业并获得荣耀的活动,但在政治中无法完全避免使用强制性力量;政治是所有人类事务当中极为重要的活动,参与政治活动对公民具有重要价值.不过,施特劳斯充分认识到政治受到非人力因素的制约,因而主张对政治的期望必须适度,从而给予了政治一种对人而言既重要又有限度的价值.施特劳斯政治观的核心在于"适度",或者说某种"中道".
【总页数】8页(P24-31)
【作者】刘晓洲
【作者单位】财政部综合司,北京 10082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712.59
【相关文献】
1.列奥·施特劳斯关于"哲学"与"政治"关系的学理分析 [J], 陈亚丽;朱进东
2.“哲学”与“政治”关系的学理研究——基于列奥·施特劳斯著作的分析 [J], 陈亚丽
3.列奥·施特劳斯论政治修辞术 [J], 何博超
4.列奥·施特劳斯论政治修辞术 [J], 何博超
5.现代性理论及其政治意义:哈贝马斯与列奥·施特劳斯的思想对话 [J], 汪尧翀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施特劳斯授课录样稿

施特劳斯授课录样稿

施特劳斯授课录论尼采的政治哲学马勇编译目录编译说明 (2)第一讲 (3)第二讲 (12)第三讲 (34)第四讲 (47)第五讲 (54)第六讲 (72)第七讲 (89)第八讲 (100)第九讲 (106)第十讲 (120)第十一讲 (128)第十二讲 (143)第十三讲 (157)编译说明本稿为施特劳斯1959年春季学期在芝加哥大学开设的尼采讲座的授课记录稿(按录音整理),共十三讲。

施特劳斯一生中共四次讲授尼采,本稿是第二次讲授。

第一次是1956年在芝加哥大学讲授《尼采:历史主义与现代相对主义》(Nietzsche: Historicism and Modern Relativism);第三次是1967年的《尼采的<善恶的彼岸>与<道德的谱系>》(Nietzsche’s Beyond Good and Evil and Genealogy of Moral);最后一次是1970—1971年在圣约翰学院讲授《善恶的彼岸》。

施特劳斯也只写过一篇关于尼采的文章——《注意尼采<善恶的彼岸>谋篇》。

施特劳斯在好几个地方说,他认为尼采最漂亮的著作是《善恶的彼岸》,但尼采认为他最好的书是《扎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本稿是施特劳斯对《扎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讲解,方式是一篇一篇讲。

由于时间关系,施特劳斯只挑着讲了第四卷的几篇演讲。

由于录音有的部分无法听清,故每一讲篇幅不等。

由于是讲座,几乎每一讲中都有学生的提问。

有些问题能听得清,有些问题只有施特劳斯的回答。

施特劳斯在这些问答中更深入地分析了尼采的思想。

问题出现时以方括号标出。

录音稿的最后部分(第十三讲)中关于《扎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引文,只给出了页码,没有内容,译者依据上下文补足了内容。

补足的内容或许超出了施特劳斯所解释的段落,但这是一种比较稳妥的办法。

同样是在第十三讲,有两处由于缺词太多无法识读,只好省掉(随文注释有说明)。

施特劳斯讲课的一大特色是重复,在新的一讲中重复前一讲的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17
恶之分了。这样, 历史主义就发展为相对主义或虚 无主义了。为了克服历史主义的危机, 施特劳斯求 助于古典政治哲学, 在他看来, 现代哲学危机的根源 在于对古典哲学的背离。古典哲人具有优于现代哲 人的智慧和洞见, 古典的自然正当观念为克服当前 的历史主义危机指明了方向。 通过对古典著作的重新解读, 施特劳斯认为古 典哲学已经预设了人类理性的局限性, 即人类无力 把握整全。苏格拉底的智慧就在于意识到了自己的 无知, 人们拥有的只是关于整全的意见而非知识 , “哲学是用有关整全的知识取代有关整全的意见的 [1 ]2 尝试” , 因此, 在施特劳斯看来, 古典哲学是一种 而非封闭的自足的体系。 在前哲学 探索式的哲学, 时期, 人们往往把自己的传统习惯或生活方式视为 是至上的、 正当的, 这种正当性是由其古老性来保证 的。当各种不同的传统权威发生冲突的时候, 人们 便开始质疑传统的权威, 哲学便出现了。 哲学致力 于发现隐藏在各种习俗中的自然, 即事物的本质。 古典哲学认识到自然就是权威, 自然就是标准。 柏 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认为最佳的政体就是符合自然 的政体, 而一切相反的、 习俗性的制度都是违背自然 的。那么, 自然为何在古典政治哲学中具有正当性 呢? 首先, 自然在古典政治哲学中的正当性是由人 : “自 类和其他事物的本性决定的。 施特劳斯认为 然正当首先是各种德性的自然秩序, 而这些德性乃 是人类灵魂的自然完美, 同时, 自然正当也是依据自 因此, 古典政 治哲学中的自然指的是人类以及其他事物的本质 。 ” 然就好的其他事物的自然秩序。 由于古典哲人否认人类依据自身的理性能够认识整 全, 再加上古典宇宙目的论已被现代科学所摧毁 , 施 特劳斯因此认为古典政治哲学与任何宇宙论无关 。 他在目的论上采用二元论, 即在自然科学方面承认 非目的论, 在人类学和道德学领域是目的论。 施特 劳斯对自然正当的论证是以古典哲学中人性目的等 。“正是人的自然构成的等级秩序, 级论为基础的 ” 为古典派所理解的自然权利提供了基础。 人的自 然构成决定人的欲望和各种喜好的等级或顺序 , 如 人的灵魂一定高于肉体。 由于人具有语言和理性, “人份内的工作就在于有思想的生活, 在于理解, 在 。 于深思熟虑的行动 善的生活就是与人的存在的秩 序相一致的生活, 是由秩序良好的或健康的灵魂所 流溢出来的生活。 善的生活简单来说, 就是人的自 然喜好能在最大程度上按恰当秩序得到满足的生 [5 ]128 。这种合乎自然的生活旨在追求人的优异 活” — 29 —
0714 收稿日期: 2015[1 ]2
的危机。
一、 历史主义的兴起与政治哲学的危机
作为一场思想运动的历史主义出现于 18 世纪, 《新科学 》 以意大利思想家维科的 的出版为标志, 当 然也有人追溯到更早的 17 世纪。 历史主义运动在 19 世纪的德国达到了高潮, 出现了兰克等一批历史 主义的代表人物。根据意大利历史学家卡洛·安东 尼的著述, 历史主义这一概念的出现晚于运动本身 。 “ 1879 年, 奥地利哲学史家卡尔 · 维尔纳在他关于 维科的著作中首次使用了‘历史主义 ’ 这个概念, 它 指的是这样一种哲学独特性: 人类的思想不能认识 任何历史之外的特性, 因为人类思想构成的就是历 ” 历史主义本身并不是一个统一的思想流派 , 史。 其内部立场差异很大, 但都有一个共同的哲学立场: 历史主义者从历史多样性的视角出发, 反对近代唯 理主义的自然法传统, 否认存在超越国家与民族的 普世的、 绝对的价值标准, 主张价值标准的历史性、 多样性和可变性。
[3 ]3
[4 ] 国的政 治 实 践 提 供 有 效 的 指 导 ” 。 历 史 主 义 认 为, 任何价值观念都与其产生的环境有关 , 这种环境
指人类所处的不同时代、 不同地域以及不同的传统。 “没有任何个人、 制度或历史行为能够通过外在于 其产生环境的标准来加以评判, 而是必须依据其自 身的内在价值来加以评判, 因此, 并不存在可以应用 ” 于各种不同的人类制度的理性的价值标准 。 施特劳斯认为, 从 18 世纪德国“历史的观念 ” 的兴起到尼采、 海德格尔的后期历史主义, 历史的观 念已从德国蔓延到整个世界, 成为整个时代的支配 精神, 并引发了当代的哲学危机。 历史主义否认统 一的判断标准的存在, 使人们失去了判断好与坏的 价值标准, 以至于“同类相食的原则就会与开化社 会中的原则就都同样是有着坚实的基础而又健全的 [5 ]3 了” 。当代人们的精神危机源于启蒙哲学所引发 的实证主义和历史主义, 二者共同摧毁了政治哲学 存在的基础。 首先, 启蒙哲学强调主体的理解优于客观的存 在, 具有滑向主观主义的危险。 笛卡尔以怀疑的眼 光看待传统哲学的形而上学体系和宗教迷信 , 主张 只有经过人类理性检验的事物才具有真理性 。这种 观点赋予人类理性以至高的权威, 否认任何超越人 类理性认识范围的客观存在。 在施特劳斯看来, 启 蒙哲学的这种理性主义方法是值得怀疑的 , 因为人 类的理性只能认识或经验有限的事物, 在一定时空 , “我 范围内得出的结论并不具有真理性。 他认为 们在因果性之下思考的必然联系, 不可能简单地由 经验所给予的材料中得出。 因为, 由一事物向来如 此且如此表现, 并不能得出: 这一事物将来也会如此 ” 表现。 正如贝克莱所言, 如果我们一切以我们 所看到的和所听到的为准, 我们看到的无非就是自 , “我 己的眼睛, 听到的无非就是自己的耳朵。 因此 们只能领会我们创造的事物。 意欲理解世界的哲 人, 将会成为世界的创造者 ”
DOI:10.16207/ki.1001-5957.2015.06.007
自人类社会出现以来, 人们便开始了对良善政 治生活的追求, 人们把思考得到的良善生活的观念 , 用来指 导 自 己 的 政 治 行 动。 正 如 施 特 劳 斯 所 言, “如果人们把获得好的生活、 好的社会知识作为他 ” 政治哲学的 们明确的目标, 政治哲学就出现了。 主题就是对理想政治秩序的追求和政治本质的追 问。柏拉图的理想国就是古典哲人进行政治探索的 典范之一, 古希腊哲学家从人的自然本性出发 , 把是 否合乎自然作为判断一切政治事物的唯一标准 。在 神学笼罩下的中世纪, 人们用上帝的理性代替了自 然理性, 并把二者调和起来。 近代资产阶级思想家 则从抽象的人性出发, 把自由、 生命和财产权看作人 类不可剥夺的自然权利, 认为国家合法性的标准在 于能否保护人的自然权利。以上人们对政治哲学这 一主题的探索, 都是从先验的、 神学的或抽象的人性 出发, 试图得出一个永恒的或超验的政治价值评判 标准。18 世纪以来兴起的历史主义, 以变化的、 历 史的标准代替传统的、 永恒的自然标准, 动摇了西方 传统的普遍主义价值观念, 并引发了传统政治哲学
[1 ]9
值判断, 道德迟钝是进行科学分析的必要条件。 这 样, 社会科学就不再需要关于目的的知识了 , 关注的 只是实现社会目标的手段问题。由于人们不再关心 目的这样的首要问题, 只去注意那些次要的问题, 最 后在社会科学领域摒弃价值判断的后果就是相对主 义或虚无主义了。 在古典政治哲学中, 科学服务于 对政治事物本质的研究, 服务于对政治生活好与坏 的标准的追问。也就是说, 科学一直受到政治的监 控。而现代实证主义者把政治哲学和政治科学进行 了区分, 社会科学家们只关注科学性的问题 , 不再关 心政治价值问题, 何为好的政治的问题已不再受到 。 人们的重视 因此, 政治哲学已经不存在了。 最后, 依照实证主义的逻辑, 其自身必然转化为 历史主义。施特劳斯指出, 实证主义者清醒地认识 到自然科学的研究图式源自于西方现代社会 。为了 中立地进行社会科学研究, 避免把现代西方社会的 特性当作人类社会的根本特性, 他们被迫进行“跨 。“社会科学必须试图如其他文化理解 文化研究” ( 或曾经理解) 自身那样来理解那些文化: 社会科学 家们需要的理解是一种历史理解, 历史理解成了一 ” 种有关社会的真正的经验科学的基础。
[2 ]2
GH532 ) 基金项目: 河南省教育厅 2015 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 2015-
作者简介: 牛子宏( 1974 —) , 男, 河南民权人, 洛阳师范学院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 政治学博士。
— 27 —
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 历史主义源于对近代理 性主义的反叛。笛卡尔的理性主义赋予人类理性以 至高的地位, 强调只有经过人类理性检验的理论才 具有真理性, 否则只能是迷信或成见。 他认为人类 从先验的、 抽象的前提出发, 依照严密的数学逻辑和 推理, 就可以从自然的多样性中得出确定不变的自 然规律。后来的经验主义者摒弃了笛卡尔主义设定 先验前提的做法, 主张从经验出发, 通过理性归纳得 出自然运行的规律。近代科学家把这种方法应用于 物理学和天文学的研究, 成功地得出了一些精确的 自然或天体的运行规律。后来的一些启蒙学者把自 然科学的方法应用于人的精神与历史科学的研究 , 把人与动物的肉体看成没有情感和意志的机器 , 并 坚持认为人和动物也受物理定律的支配 , 希望得出 有关人类社会的定律。历史主义者则认识到了自然 现象与社会想象的根本区别, 主张社会和文化科学 的研究需要一种与自然科学有别的研究方法 。历史 : “自然是不断再现的事物的舞台, 主义者强调 在那 里各种现象本身缺乏有意识的目的; 历史则由具有 意志力和目的的、 独特的、 不可重复的人类行为所组 ” 因此, 成。 不存在不变的人性, 每个人的特点只 能通过自身表现出来; 历史也不会重复上演, 每个阶 段的历史都有自己的特征。 在历史主义者看来, 自 然科学中的概念和归纳的方法对研究历史和文化科 学的价值是有限的, 生命所具有的自发性和动力不 能被简化为共同的特点。历史是有意志的人类活动 的场所, 研究人类要求理解人的情境及其发展变化 。 因此, 历史的方法是研究人类社会的重要方法 , 历史 应该成为理解人类事物的唯一指南 。如果盲目地用 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人类社会和历史, 就会导致以 僵硬的、 冷冰冰的理性窒息活生生的人类生活 ; 用统 一的、 绝对的、 普世的价值标准衡量多样化的、 历史 性的社会, 就会压制社会生活和人类价值的多样性 , 也阻碍了人们通向幸福生活的多条途径 。 从价值哲学的角度看, 历史主义的兴起瓦解了 传统的一元论价值观, 有利于加强人们对价值问题 复杂性的理解。价值问题涉及主客体的关系, 它指 的是外部客观世界对满足主体需要的关系 。从价值 主体看, 不同的主体对客体的认识和需要是不同的 ; 从价值客体看, 客体有不同的属性, 不同的属性对于 。 同一主体会产生不同的意义 传统的自然法学说以 抽象的、 共同的、 超验的人性为基础, 试图得出适用 于一切人类的自然法则。以此为基础建立起来的自 , “从事实的角度无法解释 然法传统, 其结果往往是 丰富而变动不居的历史, 从规范的角度也不能为各 — 28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