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文档]保密案例
保密案例最新版

保密案例不要小看了保密费用70元保密津贴引发60万元索赔老邱是国内第一批电气工程专家,清华大学电机系毕业后即被分配至中钢邢机前身———邢台机械轧辊厂老邱几乎一辈子时光都“奉献”给邢台机械轧辊厂,逐渐晋升为该厂五大公司级专家之一XX年8月,老邱办理了退休手续XX年12月,老邱到德龙轧辊工作,被中钢邢机申诉至劳动部门,理由是:老邱XX年曾与邢机公司签署了一份《保护商业秘密专项协议书》,其中约定,邢机公司每月支付70元保密津贴,签署者老邱有义务对技术保密,并且离职后不能到其他同类企业工作,协议有效期直至双方解除、终止劳动合同后5年因此老邱虽然已经退休,但到其他企业任职,仍属违约,要求老邱支付违约金和损失费共计:60万元老邱每月保密专项津贴仅为70元,遭到原单位以违反商业机密为由的高达60万元的索赔这让62岁的老邱十分气愤,无奈之下和原单位中钢集团邢台机械轧辊有限责任公司对簿公堂那么,老邱应该给付公司这笔竞业限制补偿金吗?本期劳动关系下午茶,易才劳动关系顾问易博士就此进行分析,提醒企业的hr:在签订竞业限制协议时,首先要明确竞业限制人员的范围,其次要注意期限;第三是要向竞业限制人员支付合理的竞业限制补偿金,该补偿金虽然可协商,但不能违背当地的通行标准本案是典型的竞业限制争议那么何为竞业限制呢?竞业限制又称竞业禁止,竞业禁止,是用人单位对负有保守用人单位商业秘密的劳动者,在劳动合同、知识产权权利归属协议或技术保密协议中约定的条款,即劳动者在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后的一定期限内不得在生产同类产品、经营同类业务或有其他竞争关系的用人单位任职,也不得自己生产与原单位有竞争关系的同类产品或经营同类业务签订竞业限制协议是企业保护商业秘密的一个很重要的方式在竞业限制方面,目前我国相关规定有如下两项:一、《劳动部关于企业职工流动若干问题的通知》第二条规定:用人单位与掌握商业秘密的职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商业秘密事项时,可以约定职工在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后的一定期限内,不得到生产同类产品或经营同类业务,且到有竞争关系的其它用人单位工作,也不得自己生产与原单位有竞争关系的同类产品或经营同类业务,但用人单位应当给予该职工一定数额的经济补偿;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竞业限制的人员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竞业限制的范围、地域、期限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的约定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前款规定的人员到与本单位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或者自己开业生产,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竞业限制期限,不得超过二年本案中,虽然老邱与公司有明确约定,并且公司已按约定支付其保密津贴,但公司仍然很难追究老邱的责任根据劳动合同法第23条的规定,如果企业选择与员工签订竞业限制条款,必须同时约定企业要向承担竞业限制义务的员工支付一定的经济补偿金但需要注意的是,经济补偿金不能随员工的工资一起发放,而必须在员工离职后开始发放,经济补偿金也不能一次性发放,必须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发放从上述条文可以看出,劳动合同法明确地限定了经济补偿金的支付时间和方式,没有明确规定的是:如果只约定员工应承担竞业限制义务而未同时约定企业应向员工支付经济补偿金时,或者虽然约定了要向员工支付经济补偿金,但是企业实际上没有支付时,竞业限制条款的效力将会怎样在实践中,当出现上述两种情形时,员工将不受竞业限制条款的约束因此,本案中很难认定公司向老邱支付了竞业限制补偿金此外,竞业限制不单单是对员工的约束,竞业限制合同是对等的、双方的、有偿的合同,企业与雇员都既有权利,又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企业享有约束雇员为竞争对手工作的权利,也必须承担因此而给雇员造成的损失国家对竞业限制补偿虽然没有详细规定,但各地有各地的标准根据合同双方对等原则,每月70元的保密津贴是无论如何无法补偿老邱不在同行业工作的损失的,仲裁、法院都不会支持公司高达60万元的赔偿要求劳动关系顾问提醒:签订竞业限制协议时,首先要明确竞业限制人员的范围:只限于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其次要注意期限:前三类人员离职后对其竞业限制期限不超过两年;第三是要向竞业限制人员支付合理的竞业限制补偿金,该补偿金虽然可协商,但不能违背当地的通行标准。
保密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某科技公司(以下简称“科技公司”)成立于2005年,主要从事软件开发、系统集成、技术支持等业务。
公司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其中一项名为“智能数据分析系统”的研发成果,为公司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
为了保护这一商业秘密,科技公司制定了严格的保密制度,并要求所有员工签订保密协议。
2019年3月,科技公司发现其前员工李某某(以下简称“李某某”)在离职后,将公司“智能数据分析系统”的部分技术资料泄露给了竞争对手。
这一行为严重侵犯了公司的商业秘密,给公司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二、案件经过1. 发现泄露2019年3月,科技公司通过内部审计发现,公司“智能数据分析系统”的部分技术资料在网络上出现,且被竞争对手公司(以下简称“竞对公司”)使用。
经过调查,发现泄露者为公司前员工李某某。
2. 调查取证科技公司立即对李某某进行调查,发现其离职后加入竞对公司,并利用在科技公司任职期间获取的技术资料,帮助竞对公司开发类似产品。
科技公司收集了相关证据,包括李某某与竞对公司之间的沟通记录、竞对公司产品的技术文档等。
3. 法律诉讼科技公司决定采取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竞对公司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经济损失。
同时,科技公司要求李某某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三、法院审理1. 诉讼请求科技公司请求法院判决:(1)竞对公司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停止使用原告公司的商业秘密;(2)竞对公司赔偿原告经济损失100万元;(3)李某某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2. 争议焦点本案争议焦点在于:(1)原告公司的“智能数据分析系统”是否构成商业秘密;(2)被告公司是否侵犯了原告公司的商业秘密;(3)被告公司是否应承担赔偿责任。
3. 法院判决法院经审理认为:(1)原告公司的“智能数据分析系统”符合商业秘密的构成要件,即具有保密性、商业价值和技术性,因此构成商业秘密。
(2)被告公司未经原告公司许可,使用了原告公司的商业秘密,侵犯了原告公司的合法权益。
保密案例

保密案例案例一:2002年7月 17日,涉密人员李某在北京某饭店参加全国某系统内部会议,中途出去接电话时,将正在使用的存有机密级工程项目资料的笔记本电脑随意放在会议室内的座位上。
几分钟后,李某打完电话回来,发现笔记本电脑丢失,造成泄密。
案例二:为通过司法考试,去年9月石某从司法部一名工作人员(另案处理)手中获得了2007年司法考试试题及答案,虽然不能肯定这些资料就是考题和答案,但猜想应该也差不离,就电话联系上前男友李某,要李某赶快报考司法考试,说她有份资料能帮大忙。
2007年9月10日,李某从石某处拿到了这份珍贵的“资料”,并于当晚飞回北京。
实际上李某因为毕业证还没落实,这届根本就赶不上司法考试的报名,但他怕石某会伤心,因此瞒着石某将资料拿了回来。
考题落到专业枪手手中,造成泄密。
案例三:警报:涉密计算机、软盘被盗问题凸显自2000年以来,国家保密局连续接到涉密计算机、软盘丢失、被盗报告,引起国家保密局领导的高度重视。
2000年4 月,某军工集团下属研究所一职工家中失窃,一台存贮有重要涉密信息的笔记本电脑被盗。
该电脑内存有国防军工秘密。
6 月,某部委下属某所一高级工程师携带密码箱准备乘火车出差。
该密码箱中装有涉及国防重大工程的保密资料二十多份及存有此资料内容的软盘一张。
该工程师验票的瞬间,突然发现密码箱被盗。
6 月,某边防总队司令部电脑室的一台计算机和激光打印机被盗,另一台计算机主机的硬盘、光驱、软驱也被拆下盗走。
当晚又发现一办公室的计算机硬盘被拆下盗走。
被盗计算机及硬盘内有绝密级文件l 份、机密级文件4 份、秘密级文件1份。
7 月,菜市研究所某室副主任,违反规定,将涉密笔记本电脑带回家中,次日凌晨4 时左右被窃贼入室盗走。
8 月,某大学办公室被盗,有10台计算机机箱被打开,丢失计算机硬盘8 块、软驱2 个。
其中一块硬盘内存有秘密级国家秘密。
11月,某市纪委案件管理专用的计算机被盗。
该机存有1998年以来的信访、初核、立案、申诉等秘密资料。
泄密案例保密教育(3篇)

第1篇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安全已经成为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石。
保密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泄密事件却时有发生,给国家和个人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典型的泄密案例,对保密教育进行深入探讨,以期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保密意识。
一、泄密案例解析1. “艳照门”事件2008年,香港某知名艺人“艳照门”事件震惊全国。
该事件起因于艺人私照被非法获取并泄露至网络。
此次事件不仅侵犯了艺人的隐私权,还引发了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分析:该事件暴露出个人隐私保护意识薄弱、网络安全防范措施不到位等问题。
同时,网络传播速度快、范围广,一旦信息泄露,后果不堪设想。
2. 中美间谍案近年来,中美间谍案频发,给国家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2014年,美国前情报官员斯诺登揭露了美国国家安全局(NSA)的全球监听计划,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分析:斯诺登事件揭示了情报部门在保密工作上的漏洞,同时也暴露出个别人员道德沦丧、背叛国家利益的现象。
3. “棱镜门”事件2013年,美国国家安全局(NSA)前承包商爱德华·斯诺登揭露了美国对全球互联网通信进行监听的项目“棱镜”。
该事件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争议,各国纷纷加强网络安全防护。
分析:“棱镜门”事件暴露出网络安全漏洞,提醒各国加强网络安全防护,提高信息安全意识。
二、保密教育的重要性1. 提高国家安全意识保密工作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手段。
通过保密教育,可以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国家安全意识,自觉抵制各种危害国家安全的言行。
2. 增强网络安全防护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保密教育可以帮助人们掌握网络安全知识,提高网络安全防护能力,避免信息泄露。
3. 培养职业道德和纪律意识保密工作要求相关人员具备高度的职业道德和纪律意识。
保密教育有助于培养人们的职业素养,确保信息安全。
三、加强保密教育的措施1. 加强法律法规宣传教育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等形式,普及保密法律法规知识,提高干部群众的保密意识。
保密案例警示教育合集(3篇)

第1篇一、引言保密工作是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是维护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保密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为提高全社会的保密意识,本文收集了多起典型的保密案例,旨在通过警示教育,提醒广大人民群众和企事业单位,加强保密意识,严守保密纪律。
二、案例一:某公司员工泄露国家秘密案例背景:某公司员工小李,在担任公司项目经理期间,负责一项涉及国家秘密的科研项目。
小李在项目过程中,将部分涉密文件和资料擅自带回家中,并在家中与朋友讨论项目内容。
一次偶然的机会,小李的朋友将该信息泄露给了境外机构。
案例分析:小李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泄露了国家秘密。
此案例警示我们,保密工作无小事,即使是项目组成员,也要严格遵守保密纪律,不得将涉密信息带出工作场所。
三、案例二:某机关干部泄露工作秘密案例背景:某机关干部张先生,在担任某部门负责人期间,因工作需要,了解了一些涉及工作秘密的信息。
张先生在一次朋友聚会上,无意中将这些信息透露给了他人。
不久,这些信息被境外机构获取。
案例分析:张先生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泄露了工作秘密。
此案例警示我们,机关干部作为国家工作人员,更应该严格遵守保密纪律,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
四、案例三:某企业内部员工泄露商业秘密案例背景:某企业员工王女士,在担任公司市场部经理期间,负责公司的市场推广工作。
王女士在离职前,将公司的市场战略、客户信息等商业秘密透露给了竞争对手。
案例分析:王女士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泄露了商业秘密。
此案例警示我们,企业员工应珍惜企业信任,遵守商业道德,不得泄露企业秘密。
五、案例四:某高校教师泄露学术成果案例背景:某高校教师李教授,在完成一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后,将研究成果泄露给了境外机构。
李教授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泄露了国家科学技术秘密。
案例分析:李教授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泄露了国家科学技术秘密。
保密工作案例教育(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保密工作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为了提高全社会的保密意识,加强保密工作,以下是一起典型的保密工作案例,通过对该案例的分析,旨在为广大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提供警示和启示。
二、案例介绍某公司是一家从事研发、生产和销售高科技产品的企业,拥有一批具有较高保密意识的专业人才。
然而,在一次业务拓展活动中,公司员工小王(化名)因一时疏忽,导致公司机密信息泄露,给公司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三、案例经过1. 事件起因小王在一次出差途中,为了方便联系,将公司内部研发项目的相关资料存放在了个人手机中。
在回公司途中,小王在机场休息室与同事聊天时,无意中透露了公司机密信息。
2. 事件发展同事A(化名)在得知公司机密信息后,认为这是一个难得的商机,便与同事B(化名)商量,将机密信息泄露给了竞争对手。
竞争对手得知信息后,迅速调整了产品研发策略,使得公司产品在市场上失去了竞争优势。
3. 事件结果公司得知此事后,立即展开调查,发现是小王泄露了机密信息。
经过公司内部调查,确认小王的行为对公司造成了重大损失。
最终,公司对小王进行了严肃处理,并加强了对全体员工的保密教育。
四、案例分析1. 小王泄露机密信息的原因(1)保密意识淡薄:小王对保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对机密信息的保护意识。
(2)安全意识不强:小王在处理机密信息时,没有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导致信息泄露。
(3)缺乏法制观念:小王没有意识到泄露机密信息的严重后果,对法律法规的认识不足。
2. 公司在保密工作中的不足(1)保密教育不到位:公司对员工的保密教育不够深入,未能使员工充分认识到保密工作的重要性。
(2)管理制度不完善:公司保密管理制度不健全,未能对员工的行为进行有效约束。
(3)监督检查不到位:公司对保密工作的监督检查不够严格,未能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五、案例启示1. 提高保密意识,加强保密教育企业要加强对员工的保密教育,使员工充分认识到保密工作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保密观念。
保密法律法规典型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保密法律法规是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的重要法律制度。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保密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为加强保密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实施,本文选取了以下几个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保密工作提供借鉴。
二、案例一:某企业员工泄露国家秘密案(一)案情简介2018年,某企业员工李某在该公司工作期间,利用职务之便,非法获取国家秘密。
李某将国家秘密泄露给境外机构,给我国国家安全造成严重危害。
经查,李某泄露的国家秘密涉及军事、外交、科技等多个领域。
(二)案例分析1. 违法行为分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第十四条的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获取、持有、复制、泄露国家秘密。
李某的行为明显违反了这一规定,属于非法获取、泄露国家秘密。
2. 法律责任分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第三十三条的规定,违反本法规定,泄露国家秘密的,由有关机关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李某的行为已构成犯罪,应当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三)案例启示1. 企业应加强保密教育,提高员工保密意识。
2. 严格执行保密制度,对涉及国家秘密的岗位进行严格审查。
3. 加强内部监管,对员工进行定期考核,防止泄露国家秘密。
三、案例二:某高校教师非法获取国家秘密案(一)案情简介2019年,某高校教师张某在参与国家科研项目期间,非法获取国家秘密。
张某将国家秘密泄露给境外机构,给我国国家安全造成严重危害。
经查,张某泄露的国家秘密涉及科技领域。
(二)案例分析1. 违法行为分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第十四条的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获取、持有、复制、泄露国家秘密。
张某的行为明显违反了这一规定,属于非法获取、泄露国家秘密。
2. 法律责任分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第三十三条的规定,违反本法规定,泄露国家秘密的,由有关机关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张某的行为已构成犯罪,应当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保密教育警示案例展板(3篇)

第1篇---一、前言保密工作是国家安全的基石,是维护党和人民利益的重要保障。
为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增强全民保密意识,本展板通过真实案例,警示大家严守国家秘密,筑牢保密防线。
---二、案例一:泄露国家机密,触犯法律红线案例简介:某涉密单位员工张某,在离职前利用职务之便,将单位内部涉及国家战略的机密文件私自复制,并带至新单位使用。
后经调查,张某的行为严重违反了国家保密法律法规。
警示内容:1. 法律红线不可触碰:任何单位或个人都不得泄露国家秘密,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
2. 保密意识需加强:加强保密教育,提高员工对国家秘密的认识,自觉遵守保密规定。
3. 离职手续需规范:离职员工必须按规定办理交接手续,不得带走任何涉密文件和资料。
三、案例二:网络社交,泄露工作秘密案例简介:某企业员工李某,在社交媒体上频繁发布公司产品研发进展和业务数据,被境外机构关注并获取。
后经调查,李某的行为导致公司核心商业秘密泄露。
警示内容:1. 网络社交需谨慎: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信息时,要严格遵守国家保密法律法规,不得泄露任何涉及国家秘密和企业商业秘密的信息。
2. 信息安全意识提升:加强信息安全教育,提高员工对网络安全的认识,防范网络攻击和信息泄露风险。
3. 内部管理需加强:企业应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确保信息安全。
四、案例三:遗失涉密文件,造成严重后果案例简介:某涉密单位员工赵某,在一次出差途中,不慎将装有涉密文件的公文包遗失。
后经调查,该公文包被他人捡拾,涉密文件内容被非法获取。
警示内容:1. 保密物品需妥善保管:涉密文件和资料要严格保管,防止遗失或被他人非法获取。
2. 安全意识需加强:在日常工作中,要时刻保持警惕,防止因疏忽大意导致涉密文件遗失。
3. 应急预案需完善:单位应制定应急预案,一旦发生涉密文件遗失事件,能够迅速采取措施,减少损失。
五、案例四:泄露个人隐私,损害他人利益案例简介:某金融机构员工王某,在办理业务过程中,将客户个人信息泄露给他人,导致客户遭受财产损失。
保密典型故事案例

保密典型故事案例在某公司的研发部门,一名员工因为私下泄露了公司的一项重要技术,导致了公司的商业机密被泄露。
这一事件不仅给公司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影响了公司在行业内的声誉。
经过调查发现,该员工是因为个人利益而泄露了技术,而公司在保密方面的管理制度也存在一定漏洞。
针对这一情况,公司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对员工的保密教育、完善保密管理制度、加强对技术资料的保护等。
通过这一事件,公司更加重视了保密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在另一家金融机构,一名员工因为私下泄露了客户的个人信息,导致了客户的隐私权受到侵犯。
这一事件不仅给客户带来了财产损失,也损害了金融机构的声誉和信誉。
金融机构立即采取了行动,包括对员工进行严厉处罚、加强对客户信息的保护、加强内部监管等。
通过这一事件,金融机构加强了对员工的管理和监督,有效防止了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在另一家科研院所,一名科研人员因为私下将科研成果泄露给了竞争对手,导致了公司的研发成果被窃取。
这一事件不仅给公司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损害了公司在行业内的地位。
公司在事件发生后,立即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对泄密人员进行处理、加强对科研成果的保护、加强对竞争对手的监控等。
通过这一事件,公司更加重视了保密工作,加强了对员工的管理和监督,有效防止了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通过以上的典型案例,我们可以看到保密工作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保密工作不仅关乎企业的利益和声誉,也关乎客户的权益和社会的稳定。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加强对保密工作的重视,严格遵守保密制度,共同维护企业和社会的利益。
同时,企业也应该加强对员工的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的保密管理制度,有效防范和应对各种保密风险,确保企业的长期发展和稳定运行。
在保密工作中,我们不能掉以轻心,更不能因小失大。
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不断完善保密管理制度,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和监督,才能有效防范各种保密风险,确保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希望通过以上的案例分析,可以引起大家对保密工作的重视,共同努力,共同维护企业和社会的利益。
保密典型故事案例

保密典型故事案例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保密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保密不仅仅是国家机密和商业机密的问题,也涉及到个人隐私和个人信息的保护。
下面我们将通过一些典型的故事案例来探讨保密的重要性和保密意识的培养。
故事案例一,小明的手机隐私泄露。
小明是一名大学生,他平时喜欢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的生活点滴。
一天,他的手机被盗,里面的隐私照片和个人信息被泄露到了网络上。
这件事给小明带来了很大的困扰,不仅影响了他的学习和生活,还让他的家人和朋友受到了困扰。
小明深刻意识到了保护个人隐私的重要性,他开始注意自己在网络上的言行举止,并加强了手机的安全防护措施。
故事案例二,公司商业机密被泄露。
某公司的一位员工因个人原因离职后,带走了公司的一些商业机密资料,将其转手卖给了竞争对手。
这些机密资料包括公司的产品设计图纸、客户名单和市场营销策略。
一时间,公司的竞争对手推出了与公司产品极为相似的新品,给公司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公司经过调查后发现了泄密者,并依法追究了其法律责任。
同时,公司也加强了对员工的保密教育和监管,加大了对商业机密的保护力度。
故事案例三,政府文件外泄事件。
某政府部门的一份机密文件被不法分子窃取并公之于众,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不安。
这份文件包含了一些重要的政策和战略部署,一旦泄露将给国家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
政府部门立即展开调查,并加强了对文件的保密措施,同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严肃处理。
这起事件也提醒了政府部门加强对文件保密的重要性,加强了对信息安全的管理和监控。
通过以上典型故事案例可以看出,保密意识的培养和保密措施的加强对个人、企业和国家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在信息时代,我们要时刻警惕个人隐私的泄露和商业机密的侵害,加强保密意识的培养,做到不轻易泄露个人信息,不随意传播他人隐私,不泄露公司的商业机密,不外泄国家机密。
只有加强保密意识,做到保密自己,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利益,保护企业的发展,保护国家的安全。
保密警示教育案例集(3篇)

第1篇一、引言保密工作是维护国家安全、利益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保密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为了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保密意识,加强保密教育,现将以下保密警示教育案例集予以发布,以期为各单位开展保密工作提供借鉴。
二、案例一:泄露国家秘密【案例背景】某涉密单位员工李某,因工作需要接触国家秘密文件。
某日,李某在办公室闲聊时,无意中将文件内容透露给同事张某。
张某遂将文件内容转发至社交平台,导致国家秘密泄露。
【案例分析】李某泄露国家秘密,主要原因是保密意识淡薄,对保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李某在泄露秘密前,没有认真履行保密义务,没有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秘密安全。
张某在得知秘密后,没有及时制止,反而转发至社交平台,进一步扩大了秘密泄露的范围。
【警示】保密工作无小事,干部职工要时刻保持警惕,增强保密意识,严格遵守保密规定,确保国家秘密安全。
三、案例二:违反保密规定【案例背景】某科研机构员工王某,负责研发一项涉及国家秘密的科研项目。
在项目研发过程中,王某未经批准,将项目资料存放在个人电脑中,并带回家中继续研究。
某日,王某在家中电脑中毒,导致项目资料全部丢失。
【案例分析】王某违反保密规定,将涉及国家秘密的科研项目资料存放在个人电脑中,并带回家中,导致资料丢失。
王某在保密意识方面存在严重问题,没有正确认识到保密工作的重要性。
【警示】涉及国家秘密的科研项目,必须严格按照保密规定执行,确保项目资料安全。
干部职工要增强保密意识,严格遵守保密规定,防止因个人疏忽导致国家秘密泄露。
四、案例三:手机泄露秘密【案例背景】某涉密单位员工赵某,在参加会议期间,使用手机拍照留念。
由于照片中包含了涉密信息,赵某在朋友圈分享时,导致秘密泄露。
【案例分析】赵某在参加会议期间,使用手机拍照留念,虽然主观上并无泄露秘密的故意,但客观上却造成了国家秘密泄露。
赵某在保密意识方面存在不足,没有充分认识到手机拍照可能带来的风险。
【警示】干部职工在使用手机等通讯工具时,要时刻注意保密,避免因个人行为导致国家秘密泄露。
保密警示教育片典型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我国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保密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加强保密教育,提高全社会的保密意识,我国各级保密部门制作了一系列保密警示教育片。
本文将以某市保密部门制作的保密警示教育片《泄密风波》为例,剖析一起典型的泄密案例,以期引起全社会对保密工作的重视。
二、案例简介《泄密风波》讲述了一起发生在我国某市企业的泄密事件。
该企业员工小李,因工作需要,接触到了一份涉及国家秘密的文件。
在离职前,小李出于报复心理,将文件上传至互联网,导致国家秘密泄露。
事件发生后,企业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迅速展开调查,依法对小李进行处罚。
同时,企业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员工保密意识,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三、案例剖析1. 泄密原因(1)小李个人道德品质问题。
小李在离职前,因个人恩怨,报复企业,将国家秘密泄露。
这暴露出小李道德品质问题,缺乏对国家利益的尊重。
(2)企业内部管理存在漏洞。
企业对员工保密教育不够,导致员工保密意识淡薄。
同时,企业对离职员工的管理存在疏漏,未能及时发现和阻止小李的泄密行为。
2. 泄密危害(1)损害国家安全。
国家秘密泄露可能导致国家安全受到威胁,给国家利益带来损失。
(2)损害企业利益。
企业秘密泄露可能导致企业竞争地位下降,甚至面临破产。
(3)损害个人利益。
泄密事件可能使泄密者受到法律制裁,损害个人声誉和前途。
3. 案例启示(1)加强保密教育。
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等应定期开展保密教育,提高员工保密意识。
(2)完善内部管理制度。
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等应建立健全保密制度,明确保密责任,加强内部管理。
(3)强化离职员工管理。
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等应加强对离职员工的管理,防止其带走企业秘密。
四、警示教育1. 泄密事件警示我们,保密工作关乎国家安全、企业利益和个人前途,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2. 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等应加强保密教育,提高员工保密意识,形成良好的保密氛围。
3. 全社会应共同维护国家秘密和企业秘密,为我国信息化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保密法律法规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某企业员工李某,在任职期间,负责公司某项涉及国家秘密的项目。
由于李某对国家保密法律法规了解不足,在工作中不慎泄露了国家秘密,给国家安全造成了严重危害。
经调查,李某的行为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的相关规定。
二、案件经过1. 案件发现2019年4月,某企业接到上级部门的通知,要求对其内部涉及国家秘密的项目进行保密检查。
在检查过程中,发现某项项目存在泄密风险,经进一步调查,发现李某在任职期间,曾将国家秘密泄露给无关人员。
2. 调查取证企业立即成立调查组,对李某进行调查取证。
经调查,李某在2018年12月,曾将国家秘密文件拍照并传送给其朋友张某。
张某将照片转发至网络社交平台,导致国家秘密被大量传播。
3. 处理结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的相关规定,李某的行为已构成泄露国家秘密罪。
企业将案件报告给当地国家安全机关,经审理,李某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五年。
三、案例分析1. 案件原因分析(1)李某对国家保密法律法规了解不足。
李某在入职前,未接受过国家保密法律法规的培训,对保密法律法规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在工作中不慎泄露国家秘密。
(2)企业内部保密管理制度不完善。
企业未建立健全保密管理制度,对员工保密意识的教育和培训不够,导致员工在保密工作中存在漏洞。
2. 案件启示(1)加强国家保密法律法规宣传教育。
企业应定期组织员工学习国家保密法律法规,提高员工的保密意识,确保国家秘密安全。
(2)完善企业内部保密管理制度。
企业应建立健全保密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保密责任,加强对涉密项目的管理,确保国家秘密安全。
(3)强化员工保密意识。
企业应将保密意识纳入员工培训体系,定期开展保密知识竞赛、保密讲座等活动,提高员工的保密意识。
(4)加强保密技术防护。
企业应采用先进的保密技术,对涉密信息进行加密、隔离,防止泄密事件的发生。
四、总结本案是一起典型的企业员工泄露国家秘密案件,充分暴露了企业在保密工作方面的不足。
保密典型故事案例

保密典型故事案例
故事一,某公司员工泄露商业机密。
某公司一位员工因个人原因对公司不满,竟然将公司的商业机密泄露给了竞争
对手。
这些机密包括产品设计图纸、客户名单和销售策略等,给公司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最终,该员工被公司发现并解雇,但公司的损失已经无法挽回。
故事二,政府部门内部信息外泄。
某政府部门内部信息被人恶意外泄,导致了一系列不良后果。
这些信息包括了
国家重要政策文件、领导人行程安排等,对国家安全和政府形象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经过调查,发现是一名内部工作人员出于个人私利,将这些机密信息出售给了境外势力,最终被国家安全机关抓获并绳之以法。
故事三,医院病历被泄露。
某医院的患者病历信息被非法泄露,导致患者个人隐私权受到侵犯。
这些病历
信息包括了患者的病情、治疗方案、联系方式等,泄露给了一些不法分子用于进行诈骗和敲诈勒索。
医院经过调查,发现是一名护士为了牟取私利,将这些病历信息出售给了不法分子,最终该护士被解雇并面临法律制裁。
这些典型案例告诉我们,保密工作任重道远,不论是企业、政府还是医院,都
需要高度重视保密工作。
只有加强保密意识,建立健全的保密制度,才能有效防范各种保密风险,保护好重要信息和个人隐私。
希望大家都能从这些案例中汲取教训,做好自身的保密工作,共同维护好我们的社会安全和稳定。
保护国家秘密的法律案例(3篇)

第1篇案由:泄露国家秘密罪案情简介:张某,男,35岁,某国有科研机构研究员。
2018年,张某在参与一项国家级科研项目的过程中,非法获取了涉及国家秘密的技术资料。
在项目完成后,张某出于个人利益考虑,未经批准,将所获取的国家秘密资料非法提供给境外机构。
2019年,张某的行为被国家保密部门发现,经调查核实,张某的行为已构成泄露国家秘密罪。
案件经过:1. 非法获取国家秘密: 2018年,张某所在科研机构承担了一项国家级科研项目,该项目涉及国家重点领域的关键技术。
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张某负责其中一项核心技术的研发工作。
在研究过程中,张某非法获取了涉及国家秘密的技术资料。
2. 非法提供国家秘密:项目完成后,张某认为该技术具有极高的商业价值,于是未经批准,通过电子邮件等方式,将所获取的国家秘密资料非法提供给境外机构。
3. 调查与处理: 2019年,国家保密部门在例行检查中发现了张某的违法行为。
经调查核实,张某的行为已构成泄露国家秘密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九十八条的规定,张某被依法逮捕。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九十八条:违反国家保密法的规定,泄露国家秘密,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判决结果:经审理,法院认为张某的行为已构成泄露国家秘密罪,且情节严重,依法应予严惩。
根据张某的认罪态度、悔罪表现以及案件具体情况,法院最终判决张某有期徒刑五年。
案例分析:本案是一起典型的泄露国家秘密案件,具有以下特点:1. 犯罪手段隐蔽:张某利用职务之便,非法获取国家秘密,并通过电子邮件等网络方式进行非法传输,犯罪手段隐蔽,增加了侦查难度。
2. 犯罪后果严重:张某泄露的国家秘密涉及国家重点领域的关键技术,可能对国家安全和利益造成严重损害。
3. 法律适用严格:法院在审理过程中,严格依法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对张某进行了公正审判。
案件启示:1. 加强国家秘密保护意识:全体公民应增强国家秘密保护意识,自觉遵守国家保密法律法规,坚决抵制泄露国家秘密的行为。
反间保密教育反面案例(2篇)

第1篇1. 信息泄露导致商业秘密泄露:某科技公司员工小王在离职时,未妥善处理公司内部资料,将包含公司核心商业机密的文件带回家。
后来,小王在新公司工作,将这部分信息泄露给了竞争对手,导致原公司遭受重大经济损失。
2. 网络社交平台信息泄露:一位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在社交平台上随意发表工作感受,无意中透露了工作单位的一些敏感信息,被境外势力利用,对国家安全构成潜在威胁。
3. 未加密的邮件泄露:某企业员工在发送含有公司机密数据的邮件时,忘记加密,邮件被截获并被非法分子获取,导致公司技术秘密外泄。
4. 内部人员监守自盗:一位科研机构的研究员在负责某项国家重点科研项目时,将研究成果非法提供给国外机构,严重损害了国家利益。
5. 保密意识淡薄导致失泄密:某机关工作人员在使用手机时,习惯在微信朋友圈分享工作照片,其中无意中包含了涉密文件,被他人截图后泄露。
这些案例都说明了保密意识的重要性,以及失泄密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
通过这些反面案例,可以增强人们的保密意识,提高对保密工作的重视程度。
第2篇1. 泄露国家秘密案例:- 某科研人员,在对外合作交流中,无意中将涉及国家机密的文件资料泄露给了外国人员,给国家利益造成了严重损失。
2. 内部人员被策反案例:- 某国有企业员工,在境外间谍组织策反下,泄露了公司重要技术资料,给企业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
3. 社交网络泄露信息案例:- 某公务员在社交网络上随意发表涉及国家机密和工作秘密的言论,被境外间谍组织关注,进而被策反。
4. 信息泄露导致安全事故案例:- 某企业内部员工,将公司重要项目资料泄露给竞争对手,导致项目进度延误,企业利益受损。
5. 保密意识淡薄案例:- 某单位内部员工,在工作中不重视保密工作,将涉密文件随意放置,导致文件被他人获取,造成信息泄露。
6. 跨国公司泄露商业机密案例:- 某跨国公司员工,在离职后,将公司商业机密泄露给竞争对手,给公司带来了严重损失。
这些案例警示我们,反间保密教育至关重要。
保密教育案例素材(2篇)

第1篇1. 案例一:内部人员泄露国家机密案例背景:某国有大型企业内部员工李某,因个人利益驱使,将公司核心商业秘密泄露给竞争对手。
案例经过:李某利用职务之便,将公司研发的某项新产品技术资料,通过非法渠道泄露给竞争对手,导致公司损失巨大。
教育启示:内部人员保密意识淡薄,是导致国家机密泄露的重要原因。
企业应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员工保密意识。
2. 案例二:网络泄密事件案例背景:某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小王,在处理公务时,将涉及国家秘密的文件上传至网络论坛,导致国家秘密泄露。
案例经过:小王在处理一份涉及国家秘密的文件时,出于炫耀心理,将该文件上传至网络论坛,后被相关部门发现。
教育启示:网络泄密事件频发,个人应提高网络安全意识,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不得泄露国家秘密。
3. 案例三:保密工作不力导致事故案例背景:某科研机构在进行一项高精密实验时,因保密工作不力,导致实验数据被非法获取。
案例经过:实验过程中,研究人员在未采取保密措施的情况下,将实验数据上传至互联网,被不法分子非法获取。
教育启示:保密工作事关国家安全和利益,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严格遵守保密制度,确保国家秘密安全。
4. 案例四:窃密事件案例背景:某国有企业技术人员张某,在离职后,将公司核心技术资料非法带出,泄露给竞争对手。
案例经过:张某在离职前,利用职务之便,将公司核心技术资料非法带出,泄露给竞争对手,导致公司损失巨大。
教育启示:离职人员保密意识不强,是窃密事件频发的重要原因。
企业应加强对离职人员的保密教育,确保核心技术安全。
通过以上案例,可以开展保密教育活动,提高员工保密意识,确保国家秘密安全。
第2篇1. 案例一:泄露国家秘密案例背景:某政府机关工作人员小王在处理一份涉密文件时,因工作疏忽,将文件放置在办公室公共区域,被无关人员无意间翻阅。
案例分析:小王的行为违反了保密规定,导致国家秘密泄露。
此类事件应引起高度重视,加强保密教育,提高工作人员的保密意识。
2. 案例二:企业商业秘密泄露案例背景:某企业员工小李在工作中掌握了公司商业秘密,离职后,将商业秘密透露给竞争对手。
保密形势案例教育(2篇)

第1篇1. 泄露国家秘密案例:- 案例:某涉密单位工作人员未经批准,将涉密文件带回家中,由于保管不善,文件被他人窃取,导致国家秘密泄露。
- 教育目的:强调保密工作的重要性,提醒涉密人员加强保密意识,规范保密行为。
2. 网络安全事件案例:- 案例:某企业内部网络遭受黑客攻击,企业涉密信息被窃取。
- 教育目的: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强化网络安全防护措施,确保企业信息安全。
3. 涉密人员违规操作案例:- 案例:某涉密人员在离开工作岗位时,未按规定销毁涉密文件,导致文件泄露。
- 教育目的:强调涉密人员在离职、调动等环节中的保密责任,确保保密工作不留死角。
4. 保密制度执行不力案例:- 案例:某单位保密制度不健全,导致涉密信息管理混乱,存在安全隐患。
- 教育目的:加强保密制度建设,确保保密制度得到有效执行。
5. 失泄密事件调查案例:- 案例:某单位发生失泄密事件,经调查发现,事件原因是保密工作不到位,涉密人员缺乏保密意识。
- 教育目的:通过调查案例,揭示失泄密事件的严重后果,警示涉密人员加强保密工作。
通过这些案例教育,可以提高涉密人员的保密意识和保密技能,降低失泄密风险,保障国家秘密安全。
第2篇1. 信息泄露案例:- 案例背景:某公司员工因个人原因,将公司内部敏感数据非法上传至互联网。
- 教育内容:强调个人行为对国家秘密和企业商业秘密的影响,以及信息泄露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
2. 网络攻击案例:- 案例背景:某政府网站遭受境外黑客攻击,导致大量用户信息泄露。
- 教育内容:介绍网络安全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防范网络攻击,保护国家信息安全。
3. 内部人员违规案例:- 案例背景:某企业内部员工利用职务之便,窃取公司商业机密并出售给竞争对手。
- 教育内容:强调内部人员保密责任,以及如何加强内部管理,防止内部人员违规。
4. 保密意识不足案例:- 案例背景:某科研人员因缺乏保密意识,将涉密资料带回家中,导致资料丢失。
- 教育内容:普及保密知识,提高全体人员的保密意识,特别是在敏感领域的保密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质文档]保密案例
近年来~频频发生的计算机网络泄密案无一不是少数人员违反计算机网络保密管理规定~使用存储、处理涉密信息的计算机连接互联网~或移动存储介质在涉密和非涉密计算机之间交叉使用所致。
从发案情况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心存侥幸
当前~少数涉密人员保密意识淡薄~敌情观念淡化~对形势的严峻性和复杂性估计不足~心存侥幸使他们放松警惕~最终导致泄密。
2008年某单位发生的计算机泄密事件~泄密责任人孙某被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在检讨书中他这样写道:“用笔记本电脑连接互联网时~我也战战兢兢~但由于没有发生什么问题~侥幸心理就战胜了理智~在错误的路上又迈出了危险的一步。
我的疏忽和侥幸终于没有逃脱残酷事实的惩罚。
”在另一起同类泄密事件中~泄密责任人李某被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在他的检讨书中有这样一段话:由于工作时间长了~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
平时都坚持做到了不在外网办公~但有时因工作需要~存在在同事办公电脑上交叉使用U盘的情况~真不知道电子文件泄密方式这么隐蔽~是侥幸和麻痹害了我。
贪图方便
一些涉密人员在明知不能使用涉密计算机连接互联网的情况下~为了工作方便~擅自使用存储处理涉密信息的计算机连接互联网导致泄密。
在某单位发生的泄密事件中~泄密事件责任人王某被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王某在检讨自己的行为时说:“有时候着急起草新闻稿~需要找一些素材~为了图方便就擅自将内网笔记本重装系统后~连接了互联网。
”无独有偶~2007年5月~某单位卢某因业务工作过于繁忙~贪图在家中工作的方便~使用存有涉密文件的笔记
本电脑无线上网~并将存储涉密信息和工作文件的U盘接入该计算机~导致泄密~卢某被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知识匮乏
一些涉密人员严重缺乏做好信息化条件下保密工作必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保密观念滞后~不了解高技术窃密的基本常识~对基本的防范手段不知不会~也就意识不到违规操作造成泄密的严重后果。
2008年6月~某单位发生一起计算机泄密事件~责任人郑某被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在谈到泄密原因时~郑某说:“我平时都没有注意到涉密计算机上不能处理涉密信息的规定~电脑里的东西就跟柜子里放的东西一样~要是你不把电脑里的东西拷贝给人~别人怎么会拿走呢,”2008年7月~另一单位发生类似计算机泄密事件~责任人龙某被给予党纪政纪处分~龙在检讨书中写道~“平时对自己的要求满足于会上网查资料~会处理一般的文稿。
不知道,出问题后如何,采取补救措施~也没有向机关提出要采取安全防范措施的要求~从而导致严重的泄密事件。
对网络知识知之甚少~认为文档资料只要保存在自己的电脑里~不要放在外面~不给别人看~也就不会有事~没想到还会被别人窃取。
”今年3月~又一单位发生类似泄密事件~责任人赵某被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直至案发~赵某都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他问道:“我在处理涉密信息时会将网线断开~不连接互联网~在不处理涉密信息时才连接互联网的~涉密文件资料怎么会被窃取了呢,”正是这些涉密人员严重缺乏信息化条件下有关保密常识~不该连的连了~不该存的存了~不该用的用了~导致计算机网络泄密问题越来越突出~成为难以治愈的顽疾。
疏忽大意
一些涉密人员具有良好的计算机安全保密常识~但由于工作繁忙~疏忽大意~犯了一些不该犯的低级错误~导致泄密。
去年10月~某单位发生计算机泄密事件。
调查发现~该文件资料却不属于计算机使用人张某的知悉范围。
原来在3年前~张某在维修本单位某干部使用的涉密计算机时~为了防止电子文档丢失~就将其中的文件资料复制到移动硬盘中备份~然而~维修完成后~他忘记将硬盘中的文件清除~之后又违规将该移动硬盘接入连接互联网的计
算机~导致泄密。
事件发生后~张某被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不良习惯
一是盲目搜集资料。
在近期发生的泄密事件中~相当一部分泄密责任人都是各单位的业务骨干。
他们大多都有一个习惯~就是广泛搜集各种资料~方便查阅~提高工作效率~然而却忽视了有关材料是否涉及国家秘密的问题。
泄密事件责任人刘某在谈到泄密原因时~认为“祸根起于多年养成的工作习惯”。
多年来~他为了工作时查找方便~在计算机中错误地存储了大量不同来源的资料~却忽视了重要数据的安全和保密要求~教训深刻。
另一泄密事件责任人秦某则称自己“写东西有个毛病~就是见到东西就想留下来”。
正是这种不良的工作习惯~致使他们的计算机及移动存储介质中存储的涉密文件资料数量惊人~泄露后给国家造成了难以挽回的重大损失。
二是不及时清理涉密电子文档。
一些涉密人员长年累月处理涉密信息~却没有及时归档保存~计算机内存储的涉密信息数量十分惊人~成为严重的泄密隐患。
某泄密事件责任人孔某在谈到为什么计算机中存储大量过去处理的涉密文件资料时~说道:“我本是想写完了就删掉的~但写完后觉得花这么大功夫去校对、整理的文件资料~删掉太可惜了~以后还可能用到~注意保存就行了。
久而久之~资料积累越来越多~就更舍不得删掉了。
”
三是擅自保存原工作单位文件资料。
一些同志把自己经手的国家秘密当作个人资料、个人成果~不转交、不清理~往往造成泄密隐患。
在去年7月发生的某泄密
事件中~有关部门在某单位的一台涉密电脑中发现了大量涉及其他单位的涉密文件资料被窃取~经查~有关责任人是从其他单位借调到该单位工作的孙某。
孙某在借调后~没有及时清理原单位的涉密文件~导致发生泄密~其本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
在检讨书中~他这样写道:“我主观上出于保存一些资料有利于更好地开展工作、保持工作连续性等考虑~所以从原单位内网笔记本电脑上用移动存储介质复制保存了相关文件资料~以便在新单位使用。
”初衷是良好的~但却造成了原单位大量涉密文件资料被泄露的后果~给国家造成了严重损失。
四是公私不分。
一些涉密人员长时间在计算机及移动存储介质使用上公私不分~有的利用工作用计算机处理私人事务~有的对移动存储介质不加区分~内外网混用~甚至公私混用~造成泄密。
去年8月~在某单位的泄密事件中~责任人徐某利用计算机撰写个人日记~并私自在个人日记中记载了大量重要涉密信息。
泄密后~徐某被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正是这种公私不分的不良习惯~使得国家秘密的可控性减弱~最终也成为泄密的隐患。
五是随意复制。
电子文件复制、传输十分方便~一些涉密人员在工作中随意复制并向他人提供电子涉密文件~使得国家秘密难以控制~增加了泄密隐患。
在某单位泄密事件中~泄密责任人张某将其在其他部门借调工作期间的涉密文件资料~多次复制给他人使用~扩大
了涉密文件资料的接触范围。
他人在连接互联网的计算机上存储、处理复制的有关涉密文件资料~导致泄密。
事件发生后~张某被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观念错误
通过对近年来发生的计算机网络泄密事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绝大部分泄密责任人都或多或少地存在错误的保密观念。
一是无密可保的错误认识。
个别涉密人员错误地认为自己从事的工作涉密不深~自己也没有主动泄露行为~因此~不会产生不良后果。
去年9月~在某单位发生
的一起计算机泄密事件中~责任人王某错误地认为自己不是党和国家高级干部~自己从事的工作虽涉密~但比较轻微~即使出了问题~也不至给国家带来重大损失。
这种错误认识的结果是~王某泄露了大量国家秘密~给国家安全和利益造成严重损害。
其本人也被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二是密不可保的错误认识。
个别涉密人员错误认为现代科技飞速发展~情报获取能力日益增强。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保密工作作用不明显~甚至是无能为力~从而放松了对自己的保密要求~最终导致泄密。
三是盲目自信的错误认识。
个别涉密人员过于相信信息技术部门技术人员的水平和技术防护能力。
殊不知我们在保密技术条件上同发
达国家相比~还处于比较低的水平~难以做到及时发现、有效杜绝网络泄密违法活动。
努力减少泄密隐患
当前计算机网络泄密呈高发态势~给国家安全和利益造成了严重损害~而泄密责任人则因受到党纪政纪乃至刑事责任的严厉追究~断送了大好前程。
因此~涉密人员对于计算机网络泄密必须高度重视~在平时工作中~注意以下几点可以大大减少计算机泄密隐患。
一是加强保密技能学习。
为避免大量因无知造成的泄密事件~各涉密单位要将保密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重点抓好保密法规、知识、技能教育~帮助涉密人员提高保密知识水平和技能~增强防范窃密泄密的实际能力~避免“低级错误”。
广大涉密人员都应自觉加强保密法律法规和知识学习~熟悉并认真执行计算机信息系统、通信、办公自动化等方面的保密规定。
二是养成良好工作习惯。
在实际工作中~要明确区分工作用和个人用的U盘及计算机~杜绝混用,在工作中接触的涉密电子文件~要及时清理~该归档的要及时
归档~不能私自留存,离岗前要对自己持有的涉密载体进行清理~有关部门应监督其登记、交接~不留隐患。
三是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涉密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涉密电子文档有关管理规定~有条件的设立涉密电子文档台账~明确涉密电子文档复
制、删除管理规定,同时建立规章制度~加强对连接互联网计算机的
管理~严格做到涉密计算机及移动存储介质与互联网严格物理隔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