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等待戈多和变形记的不同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等待戈多(节选)人教版第五册

高中语文等待戈多(节选)人教版第五册

等待戈多〔节选〕教学目的:1. 积累文中词语,并熟练运用。

2.了解荒诞派戏剧的特点。

3.分析了解荒诞派戏剧和传统戏剧的不同。

4.分析了解支离破碎的语言描写在塑造人物形象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荒诞派戏剧的特点。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导读自读结合法。

教学过程:一. 教学导入:由《变形记》的怪诞内容引入到荒诞派戏剧,再引到《等待戈多》。

二. 介绍萨缪尔·贝克特及其作品。

塞缪尔·贝克特〔1906~1989〕描绘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社会人类生存状况。

他笔下的人物大多是无家可归的流浪汉、坐以待毙的残废者、浑浑噩噩的糊涂虫。

他们生活在凄惨冷寂的环境中在孤独、绝望的折磨下走向死亡。

贝克特“因为他那具有新奇形式的小说和戏剧作品,使现代人从贫困境地中得到振奋〞而荣获1969年诺贝尔文学奖。

贝克特于1906年生于爱尔兰都柏林一个犹太中产阶级家庭,从小就耳闻目睹人民被奴役的惨状。

天主教的束缚,社会的守旧,政府对思想与出版的严厉控制与检查,都使他无法忍受。

他曾经嘲弄那些在教堂里划十字的教徒:“一天,爱尔兰的狗也将会这样做。

可能猪也会如此。

〞大学毕业后,贝克特结识了著名的“意识流〞作家乔伊斯,担任过他的秘书,创作思想受到他的很大影响。

贝克特设法逃出了爱尔兰,来到法国,1937年定居巴黎。

在巴黎,他看到的是灯红酒绿与失业贫困的惊人对比。

有一天晚上,他被一个流浪汉无缘无故地刺了一刀,当问及行刺的原因时,对万居然说“不知道〞。

贝克特首次亲身体验到了荒谬的滋味。

在德国占领期间,贝克特参加了法国反纳粹的地下抵抗运动。

法西斯的暴行,人民的苦难,以及战后人们生活的空虚无聊,使他感到世界满目疮痍,到处“乱哄哄〞“一团糟〞。

他曾颇有感慨地说:“人们不需要寻找忧伤,它便映入人的眼帘,甚至在伦敦的出租汽车里也是如此。

〞贝克特自谦不是哲学家,而只是个“无知〞“无能〞的作家。

冷酷的社会使他感到人们丧失了理智,人间的不幸使他决意通过涉笔混乱社会中的一群可怜虫来揭示世界的荒诞和人生的痛苦。

《20世纪世界文学》练习题库参考答案

《20世纪世界文学》练习题库参考答案

《20世纪世界文学》练习题库参考答案一、填空1、20世纪初期法国最重要的象征派诗人是和2、普鲁斯特的代表作品是他的长篇巨著3、和是巴比塞的两部代表作品。

4、《秃头歌女》是法国戏剧家创作的的一个独幕剧。

5、超现实主义运动开始于1924年发表的6、《华伦夫人的职业》是写作的揭露资产阶金钱的肮脏的戏剧。

7、20世纪英国最重要的象征派诗人是和8、艾略特的诗歌创作进入第二个创作时期的标志长诗9、这部小说具有明显的自传成分,它通常被视为弗吉尼亚·伍尔夫最出色的作品。

10、托马斯·曼是享誉欧洲的作家,并于1929年因小说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11、代表劳伦斯小说最高成就的作品是12、高尔斯华绥第一个三部曲《福尔赛世家》包括三部作品,它们是、和13、20世纪在俄国和苏联重要的象征派诗人是和14、晚年,法朗士创作了三部具有重要影响的长篇小说:、和15、罗曼·罗兰后期创作的代表作是多卷本长篇小说16、超现实主义作家阿拉贡的代表作品是17、《等待戈多》是法国荒诞派作家的著名戏剧克。

19、艾略特出版的第一部诗集在诗歌领域里开了一代诗风。

20、萧伯纳写作的延续了的主题,继续揭露资产阶金钱的肮脏。

21、20世纪在现代德语文学中最重要的象征派诗人是22、被视为现代小说经典之作的是乔伊斯的作品。

23、毛姆的成名作是作家最重要、流传最广的一部小说,主要揭示虚伪的宗教教义、世俗观念正是人生的枷锁。

24、卡夫卡最重要的代表作品是短篇小说,它向人们讲述了一个人变成虫的故事。

25、高尔基最优秀的作品是长篇小说它是世界文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巨著,是20世纪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作。

26、《毛猿》是美国著名表现主义戏剧家的作品。

27、是美国小说家德莱塞最优秀、最重要的作品,也代表了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

28、的长篇小说是一部描写顿河哥萨克的史诗。

29、是美国南方作家福克纳的代表作品。

30、波德莱尔的是象征主义运动的先驱之作。

从《等待戈多》与《秃头歌女》中浅析西方荒诞派戏剧艺术特征

从《等待戈多》与《秃头歌女》中浅析西方荒诞派戏剧艺术特征

从《等待戈多》与《秃头歌女》中浅析西方荒诞派戏剧艺术特征荒诞派戏剧现代戏剧流派之一。

荒诞派戏剧是对西方现代派文学中的“荒诞文学”的发展,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戏剧界最有影响的流派之一。

它兴起于法国,50年代在巴黎戏剧舞台上上演了尤内斯库、贝克特、阿达莫夫、热内等剧作家的剧作。

这些剧作家在20世纪20年代流行的超现实主义文学影响下,特别是在阿尔托戏剧理论的影响下,打破了传统戏剧的写作手法,创作了一批从内容到形式别开生面的剧作。

荒诞最有概括性的含义是:人与世界处于一种敌对状态,人的存在方式是荒诞的,人被一种无可名状的异己力量所左右,他无力改变自己的处境,人与人、人与世界无法沟通,人在一个毫无意义的世界上存在着。

这种“荒诞”观集中体现了西方世界带普遍性的精神危机和悲观情绪。

这种普遍存在的危机和悲观情绪是西方荒诞文学产生的土壤。

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主要有贝克特的《等待戈多》、尤内斯库的《秃头歌女》、《椅子》,热内的《女仆》、《阳台》,品特的《一间屋》、《生日晚会》等等。

一、荒诞派产生原因荒诞派戏剧兴起于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并非偶然,它的出现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

两次世界大战的灾难给西方社会流下了难以愈合的创伤,使西方世界在各个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危机。

生活在其中的人们,特别是中小资产阶级和广大青年人的头脑中产生了一种全面的幻灭感,信仰彻底崩溃,理想完全破灭,失去了昔日的安全、稳定的感觉。

他们深感世界瞬息万变,动荡不安,不可捉摸,生活毫无意义,于是,苦闷、彷徨、悲观、绝望,对人的本身存在发生了疑问。

荒诞戏剧表现的正是西方社会这种危机意识。

荒诞戏剧的渊源可以追溯到象征主义和表现主义。

象征主义的代表作家艾略特的《荒原》所揭示的就是一个荒诞的世界,指出现实世界是一个荒凉、寂寞、肮脏的所处。

表现主义的代表作家卡夫卡在他的著名小说《变形记》中,深刻揭示了人的荒诞而悲惨的处境,不合理的现实世界使人丧失“自我”,异化成了虫。

他在《城堡》、《地洞》等小说中都接触到了类似的主题。

从《等待戈多》解读法国荒诞派戏剧

从《等待戈多》解读法国荒诞派戏剧

从《等待戈多》解读法国荒诞派戏剧发表时间:2012-12-20T16:00:55.717Z 来源:《赤子》2012年第21期供稿作者:彭佳[导读] 戏剧《等待戈多》从不同的平面突出了没有目的生活和无休止的循环,是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

彭佳(沈阳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法语系,辽宁沈阳 110034)摘要:戏剧《等待戈多》从不同的平面突出了没有目的生活和无休止的循环,是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

本文从其循环式的结构、小丑般的人物、滑稽的语言和动作、简短的台词、详尽的舞台提示、虚化的时空以及痛苦与绝望的主题等方面分析了该剧获得巨大成功的原因,并以此为例简要解读了法国荒诞派戏剧。

关键词:等待戈多;荒诞;虚无1 概述戏剧《等待戈多》从不同的平面突出了西方人的幻灭感,突出没有目的生活和无休止的循环,是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

该剧分为两幕,其中时间、地点、内容都极为相似。

时间都是黄昏,地点都是空荡荡的四野,内容都是等待戈多的两人先出场,在冗长的对话之后,主仆二人出场,然后是男孩出场捎口信。

尤其是内容,最后又回到开始的地方。

我们完全可以设想,如果该剧有第三幕、第四幕,也必然是重复前两幕的模式。

这些都表现出人的处境单调、刻板,以及人生所承受的没有尽头的煎熬。

本文试从剧中人物特征和舞台处理两方面解读荒诞派戏剧的特点。

2 荒唐的人物2.1 人物的虚无性《等待戈多》中,所有出场人物都没有明确的身份。

弗拉季米尔和爱斯特拉冈没有任何具有个性的思想、情感与性格特征,贝克特并没有对他们的来历做任何介绍。

自从导演布兰将他们处理成一对流浪汉之后,出现在全世界舞台上的弗拉季米尔和爱斯特拉冈几乎都是头戴礼帽、身着破衣、脚穿破鞋的形象。

然而贝克特更多地赋予了他们形而上的意义,单纯地把他们理解为乞丐未免太过狭隘。

这两个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更容易让人想起西方民间舞台上的小丑,他们气喘吁吁地脱靴子、贪婪地吃萝卜,没话找话,相互拥抱,埋怨打闹,弗拉季米尔反复脱帽子,并且像马戏演员那样把它抛来抛去等。

荒诞:文学象征意象的形象特征——《变形记》、《等待戈多》对读

荒诞:文学象征意象的形象特征——《变形记》、《等待戈多》对读

荒诞:文学象征意象的形象特征——《变形记》、《等待戈多》对读荒诞:文学象征意象的形象特征——《变形记》、《等待戈多》对读荒诞:文学象征意象的形象特征——《变形记》,《等待戈多》对读王茂叵奥地利小说家卡夫卡的《变形记》,描述了一个荒诞的世界.格里高尔一夜之间由入变成了大甲虫,情节是荒诞的.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冲突,更是荒诞的.甚至有的细节也是荒诞的: 一只苹果打在格里高尔的甲背上,陷了进去,一个多月,还烂在甲虫背上.侨居法国的爱尔兰裔作家贝克特的《等待戈多》,写两个流浪汉在荒野里等待从来没有见过的戈多.既没有一般戏剧应有的开场,起伏, 高潮,结局的程式,也没有引入入胜的故事情节,两个人物重复,无聊的动作,语无伦次的对白,又表现不出逻辑上的连贯.然而它却是荒诞性戏剧的经典之作.荒诞的世界,荒诞的情节,荒诞的语言,荒诞的细节,何以能使读者(观众)接受甚至觉得真实可信呢?这是因为:荒诞性是文学象征意象的形象特征.文学象征意象的范畴在一般人心目中是一个比较生疏的概念.而在20世纪现代派作家那里却是孜孜不倦地追求的目标.所谓文学象征意象,是指以表达观念,哲理为目的,以象征 8为基本艺术手段的具有荒诞性和审美求解性的艺术形象.它和典型,意境鼎足而居,也是达到艺术至境的高级形象形态之一.在现代艺术中,"荒诞"成了一个极常见的术语,如"荒诞派文学","荒诞派戏剧"等,都是由象征意象的形象的奇僻怪诞引起的.象征意象的创造以表意为目的."意"在象征意象的结构中是"主","象" 则是结构中的"客",如同俗话说的"客随主便" 一样,只要"意"的真实性,难以言传性能够表达,甚至可以放弃具象的真实性,合理性,而用夸张,变形,拼接和臆造等方式,去创造荒诞离奇的形象,以求主观的哲理和意念能作真实的表达.艾略特说"哲学理论一旦进入诗里便可以成立,因为某种意义上真与伪已经无关紧要, 而在另一种意义上其真实性已经被证明了." (《玄学派诗人》)这里,艾略特提出的两个真实, 即具象意义上的真实和哲学意义上的真实.在意象创造中,为了哲学意义上的真实可以表达, 甚至可以牺牲具象意义上的真实性和合理性. 卡夫卡把人变成了甲虫,而甲虫又具有人的思想,人的感情.这种描写在具象上是荒诞的,但创作论坛CHUANGZUOLUNTAN 在更高的层次上,却表现了更为内在的本质的真实,即"人变成了非人"的异化(这是一种观念的真实),从而给人以石破天惊的启迪.因此,象征意象创造必须以哲学的真实为美学原则,以荒诞的幻象表达意念的真实.其实,对于象征意象的这一特征,中国古典文论早有所揭示.杜牧认为,晚唐李贺诗中的意象"鲸嗉螯掷,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 (《李贺集序》).清代学者章学诚则对文学象征意象的荒诞性特征更有清醒的认识,他说: "《庄》,《列》之寓言也,则触蛮可以立国,蕉鹿可以听讼;《离骚》之抒愤也,则帝阍可上九天,鬼情可祭九地……愈出愈奇,不可思议."他认为, 意象是一种"人心营构之象",已不是"天地自然之象"和生活物象本身的形态,它往往以一种奇僻荒诞的形象"以衷(表达,暗示)天地自然之理"(上引均见《文史通义?易教下》),达到象征的目的.这样,象征意象的荒诞性便可以从两个层面上来理解了.其一是指形象形态上的荒诞性.比如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刑天,头被砍掉后, 仍以乳为目,以脐为口继续战斗,埃及狮身人面兽是人与兽的嫁接,华沙美人鱼是美女与鱼的合成等等,都是现实中不可能有的事物.其二是指生活情理上的荒诞性.比如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魏晋志怪小说,唐代传奇,乃至关汉卿的《窦娥冤》,汤显祖的"临川四梦",都具有这个层面上的荒诞性.至于吴承恩的《西游记》和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所描写的妖魔鬼怪,更为人们所熟知.这些违背生活情理的荒诞作品的大量产生,各有其现实社会的原因,或与当时的生产力低下,宗教迷信盛行有密切的联系,或与社会动荡,政治腐败有关,或曲折地反映了人民的反抗意志和对理想的追求.看来,怪诞离奇是古今中外一贯的艺术表现手法.只是现代派文学在艺术上更强调使用极度夸张,描绘扭曲的人性,表现人的本能和无意识的主观感受,开掘个人的直觉,本能,无意识,梦幻,变态心理以至半疯狂,疯狂的言行, 心理.现代派的优秀文学作品探索人的心灵,为揭示人的内心世界提供了新的艺术手法. 9 卡夫卡笔下的格里高尔一夜之间由人变成了大甲虫,这与法国剧作家尤涅斯库笔下一个小镇上的人都变成犀牛的故事,如出一辙,同属于形象形态这个层面上的荒诞.现代派所遵循的"表现论"美学原则与传统现实主义的"模仿论"原则不同,它主张凭认真"观察"和重新思考去发现或洞察被习俗观念掩盖着的,而为一般人所不注意的真实.为此就需要一种特殊的艺术手段,把描写的客观对象加以"陌生化"的处理,以拉开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的距离, 从而引起你的惊异,迫使你从另一个角度去探悉事物的本质.这种艺术手段通称"间离法",或者叫作"陌生化效果".《变形记》中的变形就是一种间离的技巧,作者借以揭示人与人之间表面亲亲热热,内心里却是极为孤独和陌生的实质:当格里高尔身体健康,每月能拿回工资供养全家的时候,他是这个家庭里受人尊敬的长子.而当他一旦患了不治之症,失去了公司里的职务,无法与家庭保持经济联系的时候,他的一切尊严很快化为乌有,甚至连维持生命的正常饮食都无人过问.至于那些邻人,更像躲避瘟疫一样避开了他.他好像从人的世界里被踢了出来, 处境与动物无异.卡夫卡所显现的世界,正是哲学家们想阐述的"异化"世界:作品中人的那种陌生感,孤独感,恐惧感,放逐感,压抑感;客观世界的那种障碍重重的"黏滞"性,那种无处不在的威权的可怖性,那种捉弄人的生命的"法" 的滑稽性,那种屠害同类的凶残性……正是哲学家们想描绘而不能的令人沮丧的世界.在揭示人类生存的"异化"现象的时候,卡夫卡从人们习以为常的生活现象中提出怪异事件来,让大家惊诧,发现自己平时忽视了什么.当然卡夫卡也可以让主人公得一种致命的重病或遭遇一次丧失劳动力的重残,然后写他被家人厌弃的过程.但这种构思的艺术效果不如变形那样强烈.因为动物没有累赘,通过动物更容易达到上述目的.作为病人,他有口会说话,有眼会看人,你不能当着他的面表现出对他的厌倦;而一只甲虫,既不会说话,也没有表情,他的孤独感就更加令人感到凄然了.写作杂谈XIEZUOZATAN除了形象形态这个层面上的荒诞性外,现代派文学还刻意表现生活情理上的荒诞性,《等侍戈多》即为显例.传统的现实主义文学通过人物,事件,历史揭示其间的社会学意义,而现代派文学则力图突破社会学意义,从生存哲理, 精神本位,生命主体的高度上表现生活;传统现实主义的写作讲求作者对人物与故事的投入,而现代派则无论在叙述方式还是在叙述态度上,都极力与人物和故事保持适度距离.在叙事方式上,他们对第三人称的全知视角加以限制,对第一人称的特定视角即部分视角加以扩展;在叙事态度上灵活地运用了自嘲,反讽和调侃等方式.现代派文学对生命体验表现达到了相当的深度,比较普遍地运用了荒谬效应.荒谬本来是现代派文学的泛现象.现代派文学以理性主义为基点,因此不可能全盘接受诸如世界根本无意义,无逻辑,不可知等一系列观念, 但荒谬在一定范围里,一定程度上的存在却是现实的.《等待戈多》在荒诞的背后,深刻地表现了现代文明中生活在盲目的希望之中的人生处境.舞台上演出的是人类社会的抽象的缩影.而那最终也没有等来的戈多,实际上就是一种象征,是现代西方人的精神寄托,是处于困境中的迷惑不安的人们对未来若有若无的期望. 那么,剧中人对戈多的等待,显然也就具有了普遍的象征意义.贝克特以一种与荒诞内容相一致的荒诞形式,表现人类生存的困境,表现荒诞的社会现实.这种荒诞,实质上是一种理性的清醒,是一种积极的反抗.它表现人类对无望的未来充满期望的等待的荒谬悲剧,以示人生的荒诞性.?按照美国美学家桑塔那的说法,怪诞也是一种刨造;它违背客观事物的表面真实,却并不违背客观事物的内在逻辑,因此它已进入现代美学的范畴,成为现代派文学偏爱的一种手法. 总之,形象上的"愈出愈奇",生活逻辑上的"不可思议",是古今象征意象的一般特征,这可以概括大多数作品.(作者:江苏省海门师范高级讲师.责任编辑:彭文博)10见解如何产生——议论文体写作的关键问题彭兴奎议论文体写作的关键是有无独特,深刻,新颖的见解(即论点),一部学术专着,一篇时评, 甚至中学生练习的议论文,莫不如此.正如古人所说:"文以识为主,认题立意,非识之高卓精审,无以中要."(刘熙载《艺概?文概》)那么, 如何产生见解?本文以为,有三条途径. 首先,见解来自于实践.小马过河的着名童话想必为许多读者所熟知.这则故事的精辟之处不仅说明了事物的相对性,而且讲出了凡事亲身实践才能获取真知的道理.实践出真知,人的一切认识都来自于实践,而文章核心的见解更是如此.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既朴素,又深刻.有人问作家龙应台在香港生活得如何时,龙回答:原来以为香港人市侩, 势利,傲慢,奸巧,来了之后才发现香港人在复杂的表面下透着单纯和内敛,其实很可爱. (《南方周末}2004年3月25日27版)这是一个实践产生见解的简单的例证.外国文学研究学者叶廷芳教授曾着文反对重修圆明园,可在。

从《变形记》《等待戈多》看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不同

从《变形记》《等待戈多》看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文学的不同
尔 即戈戈 、狄 狄就像 一对 连体 婴儿 ,
第7 页。 6
卡 夫 卡 的 《 形 记 》是 现 代 主 变

样 的服饰相 貌 、一样 的境遇 。他 们
义文学 的经典之作 。旅行推 销员格 里 高尔 - 姆沙 为了获取一家 人的生 活 萨
几次 分手 ,但 只是说说而 已 ,走 几步
个 文本的具体 比较 ,从 以下三 个方面 谈 谈现 代主 义和后现 代主义 文学的本
质区别。
f j马 丁 -埃 1 斯 林 《 诞 派 之荒 荒
脱下帽 子 ,向帽子 里窥视 ,在帽 内摸
索 ,抖 一抖 又重新 戴上 。同时他们进
行着 毫无意义 的对 话 ,上吊 ,啃胡 萝
卜 。
为了 扩大学生 的阅读 视野 ,有高 中 语文 教材 节 选 了 卡 夫 卡 的 《变 形

… …

多说他 星期六来 ,却不知是 哪一个 星 期六 ,他们不能确 定今天 到底是 星期
几 。在 等待 中 ,戈戈使尽平 生之力 , 终于把 一只靴子脱 下 ,瞧一 瞧 ,又伸 手摸一摸 ,穿 上。重复 。狄 狄则 反复
罗伯 ・ 吉尔曼说 : “ 类戏则 常 这
常缺 乏能够使 人辨别 的角色 ,奉献给
观众的几乎是动作机械 的木偶 。” [] 1
剧 1, 第兽 》9 年 1戏 》0 期 8

一、 人物: ‘ 格化” ‘ 影” 从1 人 到 【 人
… … … … H … …
剧 中的主人公 爱斯特拉 冈和弗拉季 米
记 》和 贝克 特 的 《 待 戈 多 》 ,并 等
将 这 两 部 作 品 都 视 为 西 方 现 代 派 的 代 表作 。其 实 ,这 两部 作品有 着本质 的不 同 ,分 别 属 于 现 代 主 义 和 后 现 代 主义两个 不 同的文学 范畴 。本文拟 通 过对 《 变形记 》和 《 等待 戈多 》两

《等待戈多》读后感经典大全(5篇)

《等待戈多》读后感经典大全(5篇)

《等待戈多》读后感经典大全(5篇)我们在写读后感的过程当中,我们要紧密的同我们的现实生活的实际所联合,我们不可以就书中的内容来写感受同时也要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的练习,然后来发表我们自己的观点。

下面小编为你整理《等待戈多》读后感,希望对你有帮助。

《等待戈多》读后感篇1等待戈多——这是多么具有诱惑力的字眼,但在阅读之前内心迟迟不明白“戈多”到底是什么?(其实,此刻我也不明白“戈多”具体代表着什么,只是模糊的认为那是一种生存状态,是无休止的等待不明白等待何物的等待)当我怀着N个“?”读完这个剧本后,我感到沉闷、寂寥、无奈、彷徨。

等待是亢奋的、感性的、思想的,在等待中,我们无疑是坚定的。

我们要用心中的信仰,来实现一个艰辛的过程,秉持着前人的旗帜,走出一条属于我们的道路!在两个流浪汉无助的等待和无聊的对话中,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孤寂,前所未有的无聊,虽然这孤寂与无聊出自戏剧本身,可同时又与我们心中不可鸣状的情感相撞击。

在此其间我们寻找着思想和情感的支点,期望从牢笼中冲破出去,也许会遍体鳞伤,但只要是一息尚存,我们就会顽强地站起来,为了实现我们心中的愿望而努力,并且让我体味到人生中的甘与苦。

《等待戈多》读后感篇2读过这本书后,我的感觉仅有两个字——荒诞。

有些难,不宜读懂。

人们能够认为,它展示了一个没有时间、循环往复的世界,或者意在说明“在人类存在中并不真的发生过什么”,再或者,它展示的是当代西方人在失去信仰及形而上追求后的荒诞世界中的尴尬处境。

这些都对。

连贝克特也不能说明其身份的那个“戈多”,已在很大程度上赋予了这部戏以某种非实在性:它肯定不是在展示情节,更像在演绎一个或者一群走向理念——这理念是什么,大家见仁见智。

每个人都有自我的戈多。

靴子、帽子、绳子、鞭子的无理性的组合,让这本书拥有了另一种魅力。

“期望迟迟不来,苦死了等的人……”这句在高中课本中的名句,似乎有一种深于表层的含义。

密闭的空间,思想是幻象,荒诞才是真实。

外国文学史

外国文学史

一、名词解释拜伦式英雄:《东方叙事诗》是拜伦在1813-1816年创作的以东方故事为题材的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一组传奇诗,包括《异教徒》、《阿比道斯的新娘》、《海盗》、《莱拉》、《柯林斯的围攻》、《巴里·西娜》等。

在这些诗篇中,诗人集中塑造了一系列“拜伦式英雄”的形象。

他们的共同特征是高傲、孤独、倔强,个性独特,蔑视文明,反抗现存社会制度,敢于同罪恶社会进行毫不妥协的斗争。

“多余人”:是19世纪俄国文学中贵族知识分子的一种典型。

这些形象大多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接受启蒙思想的影响,厌倦上流社会的生活,渴望有所作为,他们的出现是社会意识觉醒的一种体现。

但是这一类形象往往以自我为中心,没有明确的生活目标,缺乏行动的能力和勇气,因此在社会上无所适从,结局都是悲剧性的。

普希金笔下的奥涅金成为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多余人”的形象,莱蒙托夫笔下的毕巧林,屠格涅夫笔下的罗亭、冈察洛夫笔下的奥勃洛摩夫等都属于这类典型。

冰山原则:海明威在他作品《午后之死》中第一次提出了文学创作的“冰山”原则。

他说: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

所谓“冰山”原则,就是用简洁的文字塑造出鲜明的形象,并把作者自己的感受和思想藏在形象中,使之情感充沛却含而不露。

让读者通过对鲜明形象的感受去发掘作品的思想意义。

简洁的文字,鲜明的形象,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是构成“冰山原则”的四大要素,也是海明威的基本创作风格。

硬汉形象:海明威作品中出现的一系列人物形象。

这些人物有拳击师、斗牛士、猎人、渔人等,他们都具有一种百折不挠、坚强不屈的性格,面对暴力和死亡,面对不可改变的命运,都表现出一种从容、镇定的意志力,保持了人的尊严和勇气。

桑提亚哥的名言“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即是这种“硬汉”形象的精神境界。

《变形记》:二、简答题浪漫主义文学的思想特征:1)强调创作的绝对自由,反对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要求突破文学描绘现实的范围。

浅谈《等待戈多》中人的异化现象

浅谈《等待戈多》中人的异化现象

浅谈《等待戈多》中人的异化现象来静 天津外国语大学摘 要:《等待戈多》以荒诞的人物语言,动作和形象体现了西方现代人的异化。

人类正常的行为,语言被异化为一系列毫无意义的符号;人类的感知能力和主体性逐渐退化,无力自救却渴望被救赎的状态被异化为无尽的等待戈多。

关键词:异化;主体性;感知能力作者简介:来静(1994-),女,山东省临沂市人,英美文学专业学士。

[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1-167-02《等待戈多》中充满了异化现象,从人物语言的混乱,动作的重复,主体意识的丧失,到时间的循环,再到空间的封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虚无的荒原。

二十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受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启发,“认为到了20世纪的消费社会,异化是人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以及产品变成异己力量,反过来统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

[1]在现代社会中,科技发达,人们被外界所影响,在某种程度上失去了主体性,无力自救却渴望一切都将会变得更好。

无尽的等待戈多实际是人们对当前处境绝望,却又想要寻找出路的具体异化。

本文将主要从人与自身,与他人及与自然三个层面来分析《等待戈多》中的异化现象。

一、人与自身的异化在荒诞剧《等待戈多》中,两个名为爱斯特拉贡(戈戈)和弗拉第米尔(狄狄)的流浪汉一直在等待戈多。

但是戈多是谁?他什么时候来?他们一无所知。

人的状态就是等待,人在等待时唯一所做的就是刻意地消磨时间:他们摆弄靴子,闻帽子,讲故事,甚至想着吊死自己。

他们说的话总是杂乱无章,行为也总是荒谬可笑。

等待戈多是他们的信念和希望,但戈多却迟迟不来;他们想杀死自己,摆脱等待的痛苦,但又总是下意识地逃避死亡。

剧中永远不会出现的“戈多”实际上代表了西方现代人等待救赎的异化。

文中两个流浪汉的生存状态,实际上代表了人类的状态,一整天都在被动地等待,等待一个他们一无所知的人来拯救他们,改变他们的生活状态。

人的行为已经退化成等待以及在等待中那些毫无意义的、机械地重复行为。

小说世界现代史笔记摘抄(3篇)

小说世界现代史笔记摘抄(3篇)

第1篇一、引子自20世纪初以来,小说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逐渐成为现代文学的主流。

在小说的世界里,作者们以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想象力,描绘了一个又一个精彩纷呈的故事。

这些故事不仅反映了社会现实,也展现了人类的精神世界。

以下是我对小说世界现代史的几点摘抄和感悟。

二、现实主义与批判1. 高尔基《母亲》:这部小说以俄国工人阶级的生活为背景,描绘了母亲尼洛夫娜在工人运动中的成长和觉醒。

作品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展现了工人阶级的英勇斗争。

2. 马克·吐温《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这部小说通过主人公哈克贝利的冒险经历,对美国南方社会的种族歧视和虚伪道德进行了无情的批判。

3. 莫泊桑《项链》:这部小说通过女主角玛蒂尔德因虚荣心而导致的悲剧,批判了当时社会的拜金主义和虚荣风气。

三、浪漫主义与探索1. 弗朗茨·卡夫卡《变形记》:这部小说通过主人公格里高尔变形后的孤独与绝望,探讨了人在社会中的异化现象。

2. 奥斯卡·王尔德《道林·格雷的画像》:这部小说通过主人公道林·格雷与画像之间的故事,探讨了人性、欲望与道德的冲突。

3. 詹姆斯·乔伊斯《尤利西斯》:这部小说以主人公勒斯特夫·布鲁姆一天的生活为线索,展现了爱尔兰社会的历史与现实,是一部浪漫主义与探索相结合的作品。

四、荒诞主义与反思1. 塞缪尔·贝克特《等待戈多》:这部小说通过两个等待的人物的对话,展现了荒诞主义的思想,反映了人类在宇宙中的孤独与无意义。

2. 阿尔贝·加缪《局外人》:这部小说通过主人公梅尔苏在荒诞世界中的生活,探讨了人应该如何面对荒诞的生活。

3. 弗吉尼亚·伍尔夫《到灯塔去》:这部小说通过主人公莉莉和她的家人在灯塔边的度假生活,展现了人们在现实与幻想之间的挣扎。

五、女性主义与觉醒1. 玛格丽特·米切尔《飘》:这部小说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展现了女主角斯嘉丽在逆境中的成长与觉醒,反映了女性在男性主导的社会中的地位。

《20世纪西方文学》考试卷及答案六

《20世纪西方文学》考试卷及答案六

模式一:20世纪西方文学试卷(2)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25分)1、()是20世纪英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

一生中写下了《儿子与情人》、《恰特里夫人的情人》等多部长篇小说。

答:戴维德.劳伦斯2、()是作为一个小说家而在现代英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的。

他一直同乔伊斯、劳伦斯和伍尔芙被称为20世纪英国最伟大的小说家。

答:爱德华.福斯特3、文学史上一个公认的事实是:()是近现代欧洲一切艺术革命的策源地——19世纪的现实主义文学运动和象征主义诗歌运动都是从法国开始的,而后扩散到其他国家。

答:法国4、德国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首先当推亨利希.曼和托马斯.曼兄弟。

哥哥的《臣仆》和弟弟的《》中许多细节都取自他们的个人经历和所熟悉的慕尼黑社会。

答:布登勃洛克一家5、()在美国20世纪初期的文坛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他的代表作包括长篇小说《嘉丽妹妹》、《美国的悲剧》等。

答:西奥图.德莱塞6、《福尔赛世家》是()的代表作,全部作品包括三部小说和两部插曲。

答:高尔斯华绥7、伊夫林.沃在20世纪30年代初发表作品。

其中《》三部曲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涌现出来的最优秀的小说。

答:荣誉的剑8、( )是20世纪后半叶西德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也是战后德国唯一的一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

答:赫里奇.伯尔9、高尔基是无产阶级文学最杰出的代表,他的长篇小说《》被认为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

答:母亲10、苏联当代著名作家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于1948年开始创作长篇小说《》,呕心沥血,近十年而成,该作被译成20多国文字风行各地。

1958年瑞典皇家文学院授予他诺贝尔文学奖。

答:日瓦戈医生11、象征主义文学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两个阶段:19世纪中叶至19世纪末为早期象征主义文学,以魏尔伦、兰波、()为代表;20世纪初至40年代为后期象征主义文学,以瓦雷里、里尔克、叶芝、()为代表。

答:马拉美、艾略特12、《青鸟》是一出六幕童话剧或梦幻剧,是()的代表作品。

贝克特荒诞戏剧《等待戈多》读后感又名《等待果陀》

贝克特荒诞戏剧《等待戈多》读后感又名《等待果陀》

贝克特荒诞戏剧《等待戈多》读后感又名《等待果陀》导语:《等待戈多》,又译做《等待果陀》,是爱尔兰现代主义剧作家塞缪尔·贝克特的两幕悲喜剧,1953年首演。

以下是本人整理的等待戈多读后感,欢迎阅读参考。

贝克特荒诞戏剧《等待戈多》读后感又名《等待果陀》重读《等待戈多》,一部不长的荒诞戏剧,却很费脑筋。

这部戏剧的魅力在于,本身就是一个谜。

每个人都在问,戈多是谁?他代表什么?象征什么?有人求疑于作者贝克特,他很高明地继续玩捉迷藏:“我要是知道,早在戏里说出来了。

”春天的阳光很柔和,照在身上暖洋洋的。

走在大街上,瞧着无暇享受阳光的各色人等,突然想到,这个世界上其实有三种人。

当搜肠刮肚为这三种人找代表人物时,想起了《等待戈多》。

这部剧只有五个角色,两个流浪汉戈戈和狄狄,主仆二人波卓和幸运儿,还有一个替戈多送信的小孩,至于戈多这个被等待的人,自始至终没有出现。

用这几个人为三种人佐证,再合适不过了。

第一种人,打着遮阳伞晒太阳的人。

听起来很有闲、很小资。

不过,小资只是一种情调,那些光顾必胜客、上岛、两岸、避风塘、兰桂坊、seven(怎么象在做广告?)……喝一杯拿铁、卡布其诺、龙舌兰、朗姆酒,来一只哈根达斯(又有广告的嫌疑!)的人,未必能够入列。

还是看一看波卓的派头,这位爷一出场,就拿着一根鞭子,用绳子拴住幸运儿的脖子,赶着他往前走。

幸运儿两手提着一只沉重的口袋、一个折凳、一只野餐篮和一件大衣。

幸运儿打开折凳,波卓坐下,打开篮子,取出一只笋鸡、一块面包和一瓶酒,大口地吃起来……不想再描述了,这就是第一种人。

第二种人,在阳光下忙碌的人。

波卓在晒太阳,幸运儿在劳作。

他是幸运的,因为他能得到主人啃剩下的骨头。

当流浪汉戈戈向波卓讨要骨头时,波卓说这通常是属于幸运儿的。

得到骨头的代价不菲,要停止思想,或者按照波卓的指挥思想。

在波卓的要求下,幸运儿发表了长篇演说。

很佩服作者的独到之处,这篇上千字的演说没有一个词是连着的,没有一句话是完整的。

《等待戈多》观后感

《等待戈多》观后感

《等待戈多》观后感
《等待戈多》是爱尔兰剧作家塞缪尔·贝克特创作的一部荒诞派戏剧,讲述了两个流浪汉在等待一个名叫戈多的人的故事。

这部作品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深刻的内涵,成为了荒诞派戏剧的经典之作。

这部戏剧的情节非常简单,两个流浪汉弗拉季米尔和爱斯特拉冈在一个荒凉的地方等待戈多的到来,他们一直在等待,却不知道戈多是谁,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会来。

在等待的过程中,他们遇到了各种各样的人,发生了许多荒诞的事情,但戈多始终没有出现。

这部戏剧的表现形式非常独特,它没有传统戏剧中的情节发展和人物塑造,而是通过荒诞的场景和对话来表达主题。

剧中的人物形象模糊,语言荒诞离奇,但正是这种荒诞和模糊,让观众更容易感受到作品所传达的深刻内涵。

《等待戈多》让我感受到了人生的荒诞和虚无。

弗拉季米尔和爱斯特拉冈一直在等待戈多的到来,但他们并不知道戈多是谁,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会来。

他们的等待似乎没有任何意义,但他们却一直在坚持。

这种荒诞和虚无,让我想到了人生中的许多事情,我们常常在等待一些未知的东西,却不知道它是否会到来,我们的等待是否有意义。

这部戏剧也让我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孤独和隔阂。

弗拉季米尔和爱斯特拉冈在等待戈多的过程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人,但他们之间并没有真正的交流和理解,彼此之间充满了孤独和隔阂。

这让我想到了现代社会中的人们,我们虽然生活在一个拥挤的世界里,但彼此之间却常常感到孤独和隔阂。

《等待戈多》是一部非常深刻的作品,它以荒诞的形式表达了人生的真谛,让观众在笑声中感受到了人生的痛苦和无奈。

这部作品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也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

文学中的现代主义与象征主义

文学中的现代主义与象征主义

文学中的现代主义与象征主义引言:文学是人类思想和情感的表达方式,通过艺术的手法传递信息和思想。

在文学史上,现代主义和象征主义是两个重要的文学流派,它们对于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现代主义和象征主义在文学中的表现形式、思想内涵以及对后续文学发展的影响。

一、现代主义的文学表现形式现代主义是20世纪初兴起的一种文学风格,它对传统文学形式进行了颠覆和创新。

现代主义文学在形式上追求多样性和自由性,以突破传统的叙事结构和语言规范为特点。

其中,流派代表人物如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和弗吉尼亚·伍尔芙的《到灯塔去》等作品,通过内心意识流的叙述方式,展现了复杂的心理世界和碎片化的现实感受。

同时,现代主义文学还注重对语言的实验和创新,通过拼贴、断裂、重复等手法,打破了传统的线性叙事结构,使作品更具现代性和多样性。

二、现代主义的思想内涵现代主义文学不仅在形式上进行了革新,其思想内涵也是其重要的特征之一。

现代主义文学对传统的价值观和信仰进行了挑战,对人类存在的困境和迷茫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例如,弗朗茨·卡夫卡的《变形记》揭示了现代人在社会体制下的无力和异化;塞缪尔·贝克特的《等待戈多》则探讨了人类存在的虚无和孤独。

现代主义文学通过对现实的审视和批判,呈现了人类在现代社会中的困境和挣扎,对读者产生了深刻的思考和启示。

三、象征主义的文学表现形式象征主义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一种文学流派,它通过象征和隐喻的手法,表达了人类内心世界的复杂情感和思想。

象征主义文学追求艺术的超越和精神的升华,强调对生命、爱情、死亡等永恒主题的探索。

其中,保尔·瓦莱里的《一诗人的笔记》和斯蒂芬·马拉美的《新诗集》等作品,以象征和隐喻的方式,描绘了内心的幻想和梦境,营造了一种神秘而超验的氛围。

象征主义文学通过对象征和隐喻的运用,使作品具有深度和内涵,引导读者进入一种超越现实的境界。

情在读中品,理自悟中明

情在读中品,理自悟中明

情在读中品,理自悟中明作者:杨华锋来源:《语文世界(中学版)》2022年第04期名著阅读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显著,新课程理念的深入,需要语文教师重新定位和思考名著阅读教学规划和发展方向。

但是现阶段,名著阅读教学陷入困境,目标不明确、设计不合理等,让学生缺少对名著阅读的兴趣。

所以,教师应利用好部编版教材,从当下困境分析名著阅读教学的“统一性”,并围绕名著阅读相关内容和实践策略深入思考,更好地培养学生文学素养。

一、名著阅读教学的“统一性”(一)加强理性和感性统一目前,高中名著阅读教学过程中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局限,很多教师依然采用应试教育的模式,重视对学生应试技能的培养,导致学生难以有充足的时间阅读和体会文学作品中的情感性和艺术性,在教学中多数以教师的讲解和指导为主,让学生跟着教师的解读思路认识和学习名著阅读内容。

例如在《林黛玉进贾府》的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会搜集大量的“红学”研究资料,目的是丰富课堂容量,有助于学生“知人论世”,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名著思想性和理论性,但是这种方式有利更有弊,教师运用这种教学方式更多是站在学术研究视角考量,没有体现出课堂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而且会过于重视理性认知,学生缺少感性的体验,这对于高中生提升文学思考能力、理解能力以及文学素养有局限。

如果学生阅读体验有限,必然会出现学生阅读思考方向的分化现象。

比如说有的学生会质疑同样是处于“寄人篱下”的生活状态,为什么林黛玉会多愁善感,而史湘云却性格爽直?然后也有的学生从不同视角理解,以“谁是最可爱的人”为主题,体会大观园女子的命运悲剧。

不同思考维度,虽然这两种思考方式都是对人物性格和形象的解读,但前者是一种理性的思考,后者是一种感性的品读。

理性认知可以从阅读中追寻其足迹,但是感性体验却难觅其踪,需要教师加强学生的感性阅读体验,将理性思考与感性体验结合起来统一教学。

(二)加强知识积累与个性思辨的统一部分学校语文教师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侧重让学生多积累文学知识、语文常识,这一点还是站在应试角度来思考的,所以,才会出现轻视个性思辨、缺少对学生个性思辨能力培养的现象,这一问题在名著阅读教学中尤为严重。

《等待戈多》,体会荒诞派戏剧与传统戏剧的差别

《等待戈多》,体会荒诞派戏剧与传统戏剧的差别

贝克特戏剧方面的成就尤为突出,主要剧本有 《等待戈多》、《剧终》(1957)、《哑剧I》 (1957)、《最后一局》(1957)、 《最后一盘 磁带》(1958)、《尸骸》(1959)、《哑剧II》 (1959)、 《呵,美好的日子》(1961)、《歌 词和乐谱》(1962)、《卡斯康多》(1963)、 《喜剧》(1964)、电视剧《迪斯· 乔》(1968) 等, 这些剧作无论就内容或形式来说都是反传统 的,因此被称为 “反戏剧”。其中成名作《等待 戈多》1953年在巴黎演出时引起轰动,连演了三 百多场,成为战后法国舞台上最叫座的一出戏。 贝克特为此名噪一时,成为法国文坛上的风云人 物。由于“他那具有奇特形式的小说和戏剧作品, 使现代人从精神困乏中得到振奋”,1969年贝克 特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2.戏剧场面、舞台形象的不同。 荒诞派戏剧不关心是否具有现实 生活的真实,强调象征意义。
荒诞派戏剧与传统戏剧的不同主 要有以下三点:
3,戏剧语言与人物表演不同。荒 诞派戏剧采用了一种支离破碎的 戏剧语言,表明对传统戏剧语言 的反叛。
作业:
课下充分阅读132页“西方现 代主义小说、戏剧简介”,理 解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
本剧写于1952年。20世纪50年代的西方, “二战”中骇人听闻的法西斯暴行,原子弹在广 岛的爆炸,600万犹太人的被屠杀,使人们对传 统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产生根本的怀疑。战后两 大阵营无休止的军备竞赛和核威胁仍使世界局势 动荡不安。新兴的现代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巨大 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加大了贫富差距,把一大批 人甩入“无产者”的行列。整个西方经济萧条, 社会混乱,道德沦丧,人们思想苦闷,精神空虚, 对未来失去信心。面对这种现实,作者力图通过 本剧反映这一“社会真实”,弹出“一个时代的 失望之音”。

当代西方文论知识点

当代西方文论知识点

当代西方文论知识点一、知识概述《当代西方文论》①基本定义:当代西方文论就是现代西方关于文学理论知识的统称。

简单说,就是西方人对文学是怎么回事、该怎么写、怎么理解等方面的一些理论想法。

②重要程度:在文学学科里那可相当重要。

就像指南针对于航海者一样,是文学研究、创作、批评等活动的重要指引。

对深入理解西方文学作品,把握西方文学发展脉络起着关键作用。

③前置知识:得对西方文学史有一定了解,像是西方一些著名作家作品得知道点。

还得有点哲学基础,因为很多文论背后都有哲学思想在支撑。

④应用价值:在研究文学作品结构、意义等很有用。

比如要解读一部复杂的西方小说,文论就像一把钥匙。

而且对文学创作本身也有指导意义,作者要是弄懂了文论,就能明白一些创作的新方向,创新自己的写作手法;对于批评家来说呢,借此能更好地评价作品。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在西方的文学学科学术体系里处于上层的思想指导环节。

就好比大厦的设计图,影响着文学批评、文学史编写等诸多分支的发展方向。

②关联知识:和西方美学关系紧密,很多文论观点是从美学思想延伸来的。

跟哲学也脱离不了关系,像存在主义哲学就影响了部分文论。

还和语言学有联系,一些文论从语言角度研究文学。

③重难点分析:难度就在于理论太多、太杂,还很抽象。

关键在于理解各种理论背后的哲学根基和假设。

比如说结构主义文论,理解它关于文学结构具有普遍性的这个假设就很关键。

④考点分析:如果是在文学专业考试中,往往出现在论述题里,考查对某个文论具体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或者会让对比不同的文论,看考生对西方文论整体知识体系的掌握程度。

三、详细讲解- 【理论概念类】①概念辨析:- 结构主义文论:它主要是把文学作品看作一个结构系统,就像看一台机器一样,各个部件按照一定规则组合起来(这里部件就是文学作品的元素,如情节、人物等)。

强调结构的稳定性和共性。

我当初刚接触的时候特别困惑,心想这文学那么有创造性的东西怎么就成了结构了呢?后来多读了些书才明白。

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文学流派的异同

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文学流派的异同

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文学流派的异同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文学流派的异同文学的世界宛如一片广袤的星空,其中闪烁着众多璀璨的流派之星。

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便是这片星空中三颗耀眼的明星,它们各自散发着独特的光芒,又相互交织影响。

尽管它们都在文学的长河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但在创作理念、表现手法、关注焦点等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首先,让我们来谈谈浪漫主义文学流派。

浪漫主义强调个人情感的抒发,追求自由、理想和超越现实的境界。

它常常将情感置于理性之上,认为情感是人类灵魂的核心,是创造力和生命力的源泉。

在浪漫主义的作品中,我们能看到诗人和作家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

大自然不再是单纯的客观存在,而是被赋予了灵性和情感,成为了心灵的寄托和慰藉。

比如英国诗人华兹华斯笔下的湖区风光,充满了宁静与神秘,仿佛是远离尘嚣的世外桃源。

浪漫主义文学作品中的主人公往往是具有非凡品质和勇气的理想人物,他们敢于挑战世俗的权威,追求真爱和自由。

这些主人公通常具有强烈的个性和独立精神,不被社会的规范和习俗所束缚。

例如,拜伦笔下的唐璜,就是一个勇敢追求爱情、敢于反抗社会道德束缚的人物形象。

在表现手法上,浪漫主义善于运用夸张、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营造出奇幻、神秘、富有想象力的艺术世界。

它常常打破传统的文学形式和格律,追求自由灵活的表达方式,让情感得以尽情地流淌。

雪莱的《西风颂》中,“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这样的诗句充满了激情和希望,通过象征手法表达了对美好未来的坚定信念。

与浪漫主义不同,现实主义文学流派更加注重对现实生活的真实描绘。

现实主义作家们主张如实地反映社会的本来面目,揭示社会的矛盾和问题。

他们认为文学应该成为社会的一面镜子,让人们看到生活的真相。

在现实主义作品中,我们能看到社会各个阶层的人物形象,从贫苦的农民到富裕的资本家,从普通的工人到腐败的官员。

现实主义文学强调细节的真实和客观性,通过对人物、环境和事件的细致描写,展现出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汉语言文学专业自考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汉语言文学专业自考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汉语言文学专业自考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汉语言文学专业自考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题目(一)一、外国文学方向总论1.试论东方文学的文明特质及其文化价值观。

2.东西方悲剧精神的比较研究。

3.结合作品分析二战前现代主义文学的异化主题4.结合作品分析二战后现代文学的荒诞主题5.论存在主义作品中的荒谬感法国6.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中的人物形象分析7.从《高老头》看巴尔扎克的创作风格8.巴尔扎克的《高老头》中的人物形象分析9.评巴尔扎克《人间喜剧》中的“金钱”主题10.从《高老头》看巴尔扎克对贵族的态度11.论《高老头》的典型人物及其主题意义12.葛朗台与高老头之“父亲形象”比较13.试论《高老头》的创作特色14.《高老头》中父爱悲剧原因浅析15.《追忆似水年华》的时间观探析16.《追忆似水年华》的主题阐释17.从《追忆逝水年华》看普鲁斯特的“回忆的诗学”18.评左拉创作的自然主义倾向19.论福楼拜的现实主义20.幻想与现实的冲突——浅谈《包法利夫人》中艾(爱)玛的人生悲剧21.论包法利夫人的悲剧命运22.试论包法利夫人与潘金莲形象之异同23.《巨人传》与法国文艺复兴精神24.从《伪君子》看莫里哀古典主义喜剧的艺术成就25.从《巴黎圣母院》看雨果的美丑对照艺术原则26.从《悲惨世界》看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27.一个扭曲灵魂的再生——谈《悲惨世界》中的冉阿让28.试析《悲惨世界》的叙事特色29.呼吸英雄的气息——品读罗曼·罗兰的《名人传》30.扼住命运的咽喉——再读罗曼·罗兰《贝多芬传》31.论约翰·克利斯多夫的形象特征32.试析《基督山伯爵》中的复仇色彩33.复仇与爱情——《基督山伯爵》主题研究34.《红与黑》的心理描写艺术探析35.《红与黑》中于连形象的特征及现代启示意义36.论《红与黑》中的马蒂尔德形象37.论司汤达《红与黑》中的爱情观38.《红与黑》中于连的性格发展历程39.三重矛盾对立的人物性格——浅析《红与黑》中于连的人物塑造40.于连的悲剧根源与小说主题探微——重读小说《红与黑》英国41.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的形象分析42.论《威尼斯商人》的喜剧手法43.从《哈姆雷特》看莎士比亚的悲剧艺术44.试论莎士比亚悲剧中的男性(女性)形象45.论拜伦诗歌的艺术风格46.浅议狄更斯作品的人道主义精神47.试论狄更斯前期小说创作中的“流浪汉小说”特征48.论狄更斯笔下的“小人物”形象49.从《双城记》看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50.《双城记》中的理想人物及其思想内涵51.苔丝形象及其悲剧命运的分析52.偶然性与必然性——论哈代“威塞克斯小说”的命运主题53. 传统性与现代性——论哈代“威塞克斯小说”的悲剧意识54. 性格与环境——论哈代“威塞克斯小说”的人物形象55.从《德伯家的苔丝》看哈代小说的艺术成就56.论《傲慢与偏见》中的简奥斯汀的妇女观57.迈向生命之虹的厄秀拉——劳伦斯《虹》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58.爱的真谛——评劳伦斯《儿子与情人》中的爱情悲剧59.劳伦斯小说《查苔莱夫人的情人》主题探析60.人类精神荒原的救赎——劳伦斯作品的主题探索61.劳伦斯《查特莱夫人的情人》在中国的传播与研究62.现实主义与象征主义的完美结合——评劳伦斯小说《虹》的艺术特点63.劳伦斯作品主人公的情感解读——以《儿子与情人》为例64.论无政府主义对劳伦斯创作的影响——以《虹》和《恋爱中的女人》为例65.诗意地栖居——劳伦斯《虹》中反映的生态美学66.浅析劳伦斯作品中所蕴含的人文主义精神67.试论劳伦斯小说中的两性关系及其文化价值观68.论《虹》的三代人情爱观及其思想意义69.论《儿子与情人》的思想主题与艺术特色70.《简·爱》与女性尊严71.《简·爱》中的女性意识分析72.简·爱抗争意识的社会原因探究73.简析《简·爱》中的爱情观74 .论《荒原》的后期象征主义艺术特色75 .《鲁滨逊漂流记》与近代市民文化76 .《呼啸山庄》的艺术特色德国77 试论《少年维特之烦恼》的思想意义78 《少年维特之烦恼》与德国的“狂飙运动”79 论《浮士德》的思想主题及其艺术特色80 论《浮士德》的人物形象及其辨证思想81 试论《阴谋与爱情》的政治倾向性奥地利82 卡夫卡小说中的异化主题83 论卡夫卡《城堡》的艺术价值84 卡夫卡《变形记》研究综述85 卡夫卡《变形记》的“异化”内涵解读86 从卡夫卡《变形记》看人性异化挪威87 《玩偶之家》的思想意义88 从《玩偶之家》看易卜生“社会问题剧”的艺术成就89 论易卜生戏剧的现代性90 从《玩偶之家》看“社会问题剧”的特点西班牙91 论《堂吉诃德》的讽刺意义92 不朽的艺术形象——堂吉诃德的悲剧性与喜剧性探微93 论堂·吉诃德形象的多面性爱尔兰94 论《等待戈多》的荒诞派戏剧特征95 试析贝克特戏剧人物的身心异常现象——以《等待戈多》为例96 从《等待戈多》看贝克特的语言哲学思想97 从《等待戈多》中的“缺失”看贝克特的宗教期待98 论《尤利西斯》中的“内心独白”技巧意大利99 但丁《神曲》的思想意义100 论《神曲》中的象征手法101 《神曲》的艺术特点102 从《十日谈》看薄伽丘的爱情观俄罗斯103 论奥涅金与达吉亚娜的爱情悲剧104 论《叶甫盖尼·奥涅金》的人物悲剧105 《复活》的思想意义106 托尔斯泰《复活》人物形象分析107 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的艺术性分析108 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人物形象分析109 安娜·卡列尼娜的爱情悲剧解读110 论《安娜卡列尼娜》的艺术构思及其主题意义111 论安娜卡列尼娜的悲剧及其“心灵辩证法”112 从《安娜·卡列尼娜》看托尔斯泰的女性观113 从《复活》的人物“复活”看“托尔斯泰主义”114 浅论《复活》中的“忏悔贵族”115 契科夫笔下的小人物116 从XX(作品)看契科夫短篇小说的艺术成就117 聂赫留朵夫的形象分析118 论果戈理的幽默讽刺艺术(“含泪的笑”)119 试论《死魂灵》的讽刺艺术120 屠格涅夫笔下的“多余人”形象研究121 高尔基早期短篇小说的艺术特色浅谈122 高尔基《母亲》的思想性分析123 高尔基《母亲》的艺术性分析124 评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创作中的“复调”艺术125 从《罪与罚》看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现实主义艺术特点126 拉斯柯尔尼科夫的内心世界——《罪与罚》再解读127 《静静的顿河》中的妇女形象简析128 论萧洛霍夫《静静的顿河》的艺术成就129 《静静的顿河》主题思想探析130 《静静的顿河》中达丽亚形象分析131 爱与美的毁灭——浅析《静静的顿河》中女主人公的悲剧原因132 试论《战争与和平》的艺术成就133 论高尔基早期浪漫主义创作的艺术特色134 论《母亲》的思想主题和艺术成就135 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谈英雄形象的塑造136 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之思想意义及艺术成就美国137 论马克吐温的幽默讽刺艺术138 论海明威的创作特色139 试论海明威长篇小说中的反战主题和“迷惘的一代”人物形象140 论海明威笔下的硬汉形象及其“硬汉性格”141从《老人与海》看海明威的“冰山原则”142 悲剧英雄:论《老人与海》中的老人形象143 论《老人与海》中的英雄主义144 《老人与海》的多重象征解读145 海明威的硬汉子形象与女性角色探析146 论《永别了,武器》中海明威的反战精髓147 海明威作品中的硬汉精神及其现实意义148 海明威《永别了,武器》的反战主题探讨149 试析海明威《丧钟为谁而鸣》中的人物形象150 论玛格丽特·米切尔的女性主义观点在其着作《飘》中的表现151 从《飘》看玛格丽特·米切尔的生命思考与女性意识152 东西方女性婚姻爱情叙事比较——张爱玲《倾城之恋》和玛格丽特·米切尔《飘》153 福克纳作品中的视域空间——以《喧哗与骚动》中班吉的叙述为例154 福克纳《喧哗与骚动》中昆丁形象分析155 论福克纳《喧哗与骚动》的艺术特色浅析福克纳《喧哗与骚动》中的意识流手法156 论福克纳《喧哗与骚动》的叙事结构哥伦比亚157 《百年孤独》中对“魔幻”技巧的运用158 论《百年孤独》的叙事艺术159 浅谈《百年孤独》中的魔幻现实主义160 论《百年孤独》中“魔幻”与“现实”的结合古希腊161 从《俄狄浦斯王》看索福克勒斯的悲剧艺术成就162 浅析《俄狄浦斯王》的悲剧性163 《荷马史诗》的英雄主义精神164 论《俄狄浦斯王》与古希腊命运观古巴比伦165 论古巴比伦史诗《吉尔伽美什》的人物形象及其文化意义阿拉伯166 从《一千零一夜》的中国故事中看当时的阿拉伯社会与伊斯兰民族精神167 论《一千零一夜》的艺术特色希伯来168 《旧约》的神话传说及特点浅析日本169 试论《源氏物语》的小说成就170 论《源氏物语》的女性形象及其意义171 论《源氏物语》中的XX形象172 浅析《平家物语》的悲剧性173 论《源氏物语》中女性命运与“物哀”美174 浅谈白居易诗歌对《源氏物语》的影响175 从《源氏物语》看平安时代贵族的婚姻176 川端康成的小说美学及其艺术成就177 论《雪国》中的XX形象178 论《雪国》的艺术风格179 现实与理想的碰撞——浅析川端康成《雪国》的创作手法180 唯美世界中的景象美和形象美——简论川端康成《雪国》的境界美181 论川端康成《雪国》人物“叶子”的寓意182 悲泣到世界的尽头——浅谈《挪威的森林》中“直子”第一次痛哭的文本意义183 析《挪威的森林》艺术特色184 在生死之间挣扎——论《挪威的森林》的生存意识185 浅析《挪威的森林》的叙事手法186 森林中的彼岸世界——从《挪威的森林》中透析村上春树的生命态度187 浅析《挪威的森林》中的悲剧色彩188 论《挪威的森林》中的孤独意识与寻觅意识印度189 《吉檀迦利》的艺术特色汉语言文学专业自考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题目(二二、古代文学方向(一)先秦部分1. 论中国古代神话的特色2. 上古神话中的女性形象3. 论中国古代神话的特色4. 治水神话的蕴含意义5. 从原始歌谣探讨原始艺术的基本特征6. 论《诗经》的音乐性及其美学意义7. 论《诗经》的艺术成就8. 《诗经·国风》的思想9. 论《诗经》的写作特点10. 《诗经》所反映的婚姻爱情生活11. 《诗经》婚恋诗的民俗意义12. 《诗经》与妇女问题13. 论《诗》与《骚》的关系14. 论《诗经》对后代文学创作的影响15. 论《诗经》中的弃妇形象16. 论《诗经》中景物的描写特色17. 论《诗经》的讽刺艺术18. 《诗经》的审美学特色19. 论《诗经》中的征役诗20. 论《诗经》中的婚恋诗21. 论《诗经》中的史诗22. 论《诗经》中的农事诗(其他类型,自拟题目)23. 论《诗经》对女性的描写24. 论《诗经》中的农事诗25. 谈《诗经》中的爱国主义诗篇26. 论屈原和《楚辞》27. 论《楚辞》的文学史意义28. 《离骚》象征手法探微29. 从《离骚》看屈原的人格30. 论《离骚》的艺术特色31. 屈原与庄子浪漫主义比较32. 论屈原的人格美33. 《诗经》与《楚辞》比较论34. 《离骚》的历史意识与现实忧患35. 试论《离骚》抒情主人公形象36. 试论屈原香草美人似的比兴手法对后世文学的影响37. 论《左传》的战争描写38. 论《左传》和《国语》中的人物形象39. 论《左传》中的行人辞令40. 《左传》塑造人物的几种方法41. 《左传》所体现出的作者的进步观点42. 《左传》的艺术特色43. 《左传》中的人物形象44. 论《左传》的叙事特点45. 论《左传》的妇女形象46. 论《战国策》中的策士形象47. 论《战国策》的思想倾向48. 论《战国策》中的辞说艺术49. 《老子》的艺术特色50. 《庄子》的艺术特色51. 《庄子》寓言的艺术成就52. 论《庄子》中的人物形象53. 论《庄子》中的畸人形象的描写及其思想蕴涵54. 论《庄子》中的寓言特色55. 孟子论辩散文的艺术风格56. 论《孟子》的写作特点57. 论《孟子》中的人物形象58. 论《孟子》中的寓言特色59. 论《论语》中的人物形象60. 论《韩非子》的论说技巧(二)秦汉魏晋南北朝部分61. 论《史记》的抒情性62. 《史记》人物传记中的文学价值63. 从《淮阴侯列传》看《史记》人物传记的叙事艺术64. 论《史记》对后世小说创作的影响65. 论《史记》、《汉书》人物形象塑造之同异66. 司马迁是怎样塑造项羽和刘邦的67. 《史记》人物传记中人物形象分析(项羽、刘邦、李广、信陵君、廉颇、蔺相如、刺客、酷吏等)68. 司马迁笔下的反面人物69. 《史记》塑造正面人物的艺术方法70. 《史记》诸侯形象述论71. 《史记》将军形象述论72. 不以成败论英雄——司马迁对历史人物的评价73. 汉武帝时期赋家论(司马相如、张衡、扬雄、东方朔等)74. 从汉赋的特点看汉人的审美观75. 论汉乐府民歌的抒情特点76. 汉乐府民歌的艺术成就和影响77. 从汉乐府民歌看汉代的妇女问题78. 论汉乐府民歌的叙事艺术79. 《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80. 谈谈《古诗十九首》的游子情结81. 论《古诗十九首》中的人生思考和抒情技巧82. 《孔雀东南飞》与中国叙事诗传统83. 《孔雀东南飞》及刘兰芝形象研究(或焦仲卿形象)84. 司马相如大赋的艺术特点与成就85. 《孔雀东南飞》刘、焦爱情悲剧初探86. 《诗经》与汉乐府爱情诗异同论87. 曹操与诗文革新88. 论曹操的诗歌创作特色89. 论三曹对建安文学的贡献90. 论建安文学的美学倾向91. 阮籍诗歌的美学倾向92. 论曹操在四言诗创作上的贡献93. 曹操在建安文学中的地位94. 曹操其人与其诗95. 浅析曹丕诗歌96. 曹丕《典论·论文》的时代意义97. 曹植诗歌的艺术成就98. 曹植诗歌的文学价值99. 论“建安七子”的文艺思想100. 从曹植、庚信等作家前后期文风的转变看生活经历对创作的影响101. 潘岳哀诔文的创作特色102. 论左思的《咏史》诗103. 阮籍咏怀诗的抒情特征104. 阮籍的身世及其《咏怀》诗105. 隐士集团——“竹林七贤”106. 论陆机诗歌的艺术成就107. 论阮籍《咏怀诗》的朦胧美108. 试论魏晋文人的命运109. 从“桃花源”看知识分子的理想家园110. 论玄言诗在山水诗形成过程中的作用111. 浅谈志怪小说与神仙道教之关系112. 试论南朝乐府诗和汉乐府诗的不同113. 试谈建安诗歌中的山水景物诗114. 陶渊明诗歌中的玄风理趣115. 试论陶渊明诗歌中的鸟、酒和菊等意象116. 论陶渊明描写动乱现实的艺术特色117. 陶渊明的人格和诗风118. 论陶渊明的田园诗119. 论《桃花源记》与陶渊明的归隐体验120. 谈陶渊明诗的平淡与醇美121. 鲍照诗歌的艺术特点122. 论谢灵运的山水诗123. 《搜神记》故事情节的几个特点124. 论《世说新语》的小说性质125. 论《世说新语》中的魏晋风流126. 《世说新语》对中古文人心态的描写127. 《世说新语》中名士言行与风度研究128. 《世说新语》的语言风格129. 魏晋南北朝小说历史的地位(三)隋唐五代宋辽金部分130. 从文艺政策看唐诗的繁荣131. 唐人咏物诗研究(可选择某一种,或某二、三中对比研究)132. 唐人送别诗研究(可选几家,或若干首对比研究)133.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研究134. 盛唐山水田园诗人代表研究135. 盛唐边塞诗研究136. 盛唐边塞诗人代表研究137. 论“初唐四杰”的文学成就(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任选一)138. “初唐四杰”对唐诗的贡献139. 论陈子昂诗歌的创新意义与过渡形态140. 陈子昂在唐诗发展史上的地位141. 论沈、宋在格律诗发展中的贡献142. 论王、孟诗派的诗歌成就143. 王维心态与诗歌创作144. 试论王维的边塞诗145. 王维诗歌的幽静美146. 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美147. 论王维诗歌的画意与禅意148. 论王维山水诗的美学特征149. 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艺术风格150. 孟浩然的隐逸与隐逸诗151. 论“初唐四杰”诗中的怀才不遇思想152. 论高适诗歌深沉悲凉的风格特色及其成因153. 高适、岑参边塞诗之比较154. 李白诗歌中的仙灵意象研究155. 论李白诗歌的盛唐景象156. 试论李白与魏晋风度157. 试论李白诗歌的浪漫特质158. 论李白的自由精神159. 论李白的情感世界160. 李白杜甫比较研究161. 论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美学特色162. 论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美学特色163. 白居易诗歌理论与中唐诗歌的繁荣164. “韩孟诗派”创作研究165. “元白诗派”创作及地位研究166. 试论白居易在文学史上的地位167. 王维、韦应物山水田园诗风格比较168. 论杜甫的忧国忧民思想及其艺术表现169. 杜甫夔州时期诗的艺术成就170. 杜甫诗歌的地域色彩171. 论杜甫诗歌的儒家精神172. 李白、苏轼的人生态度和诗风比较173. 论韩愈的“以文为诗”174. 柳宗元山水游记的艺术成就175. 论白居易的“感伤”诗176. 论刘禹锡诗歌的艺术成就177. 柳宗元山水游记的个性特征178. 论新乐府179. 从李贺诗看其“鬼才”之名180. 论李贺诗歌的艺术特点181. 简论李商隐的咏史诗182. 李商隐的“无题诗”的艺术特色183. 论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点184. 试论李商隐爱情诗的意象149. 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艺术风格150. 孟浩然的隐逸与隐逸诗151. 论“初唐四杰”诗中的怀才不遇思想152. 论高适诗歌深沉悲凉的风格特色及其成因153. 高适、岑参边塞诗之比较154. 李白诗歌中的仙灵意象研究155. 论李白诗歌的盛唐景象156. 试论李白与魏晋风度157. 试论李白诗歌的浪漫特质158. 论李白的自由精神159. 论李白的情感世界160. 李白杜甫比较研究161. 论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美学特色162. 论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美学特色163. 白居易诗歌理论与中唐诗歌的繁荣164. “韩孟诗派”创作研究165. “元白诗派”创作及地位研究166. 试论白居易在文学史上的地位167. 王维、韦应物山水田园诗风格比较168. 论杜甫的忧国忧民思想及其艺术表现169. 杜甫夔州时期诗的艺术成就170. 杜甫诗歌的地域色彩171. 论杜甫诗歌的儒家精神172. 李白、苏轼的人生态度和诗风比较173. 论韩愈的“以文为诗”174. 柳宗元山水游记的艺术成就175. 论白居易的“感伤”诗176. 论刘禹锡诗歌的艺术成就177. 柳宗元山水游记的个性特征178. 论新乐府179. 从李贺诗看其“鬼才”之名180. 论李贺诗歌的艺术特点181. 简论李商隐的咏史诗182. 李商隐的“无题诗”的艺术特色183. 论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点184. 试论李商隐爱情诗的意象149. 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艺术风格150. 孟浩然的隐逸与隐逸诗151. 论“初唐四杰”诗中的怀才不遇思想152. 论高适诗歌深沉悲凉的风格特色及其成因153. 高适、岑参边塞诗之比较154. 李白诗歌中的仙灵意象研究155. 论李白诗歌的盛唐景象156. 试论李白与魏晋风度157. 试论李白诗歌的浪漫特质158. 论李白的自由精神159. 论李白的情感世界160. 李白杜甫比较研究161. 论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美学特色162. 论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美学特色163. 白居易诗歌理论与中唐诗歌的繁荣164. “韩孟诗派”创作研究165. “元白诗派”创作及地位研究166. 试论白居易在文学史上的地位167. 王维、韦应物山水田园诗风格比较168. 论杜甫的忧国忧民思想及其艺术表现169. 杜甫夔州时期诗的艺术成就170. 杜甫诗歌的地域色彩171. 论杜甫诗歌的儒家精神172. 李白、苏轼的人生态度和诗风比较173. 论韩愈的“以文为诗”174. 柳宗元山水游记的艺术成就175. 论白居易的“感伤”诗176. 论刘禹锡诗歌的艺术成就177. 柳宗元山水游记的个性特征178. 论新乐府179. 从李贺诗看其“鬼才”之名180. 论李贺诗歌的艺术特点181. 简论李商隐的咏史诗182. 李商隐的“无题诗”的艺术特色183. 论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点184. 试论李商隐爱情诗的意象185. 论李商隐诗的朦胧美186. 中晚唐咏史诗的时代特征187. 论唐传奇作家的妇女观188. 李煜词的抒情特征189. 论“花间派”对词创作的主要贡献190. 花间词派的成因及艺术风格191. “亡国之音哀以思”――论李煜词192. 论李煜词在词史上的地位193. 论唐代传奇的主要艺术成就194. 比较分析唐传奇《李娃传》与《霍小玉传》(人物形象、叙事艺术、爱情婚姻主题等)195. 论唐传奇《柳毅传》与《虬髯客传》的侠义思想196. 唐传奇中的妇女形象及唐代知识分子的婚姻理想197. 论宋代的爱国诗论198. 宋词中月亮意象的描写199. 试论宋词婉约派在美学上的意义200. 试论宋词豪放派在美学上的意义201. 宋词中“月”意象的传承与发展202. 宋词中的少女形象分析203. 宋词意境与唐诗意境的差异204. 论婉约词的风格205. 论豪放词的风格206. 欧阳修的散文风格207. 论“二晏”词的艺术特点208. 论柳永词的艺术特点209. 柳永词的雅和俗210. 谈柳永词中的市民情调211. 论李清照词的艺术成就212. 李清照前后期词风差异及成因213. 李清照婉约词形成的缘由214. 论李清照词的愁思215. 李清照词创作的社会蕴含与价值216. 论苏轼诗歌的艺术创新及其得失217. 苏轼、辛弃疾诗词中的鸿雁形象探索218. 苏轼词的风格219. 宋人咏物词(诗)研究(可选不同词家咏同一物对比研究,如咏梅等)220. 论苏轼的“超然”221. 论苏轼的婉约词222. 论苏轼的出世和入世223. 李白、苏轼的人生态度和诗风比较224. 苏轼、姜夔词中的小序在词史中的定位225. 苏轼、辛弃疾豪放词风异同论226. 辛弃疾词军事意象的审美价值227. 论辛弃疾词立功报国情结228. 论辛弃疾的农村词229. 陆游与辛弃疾的爱国情怀比较230. 论范成大田园诗的艺术特点231. 黄庭坚诗歌创作232. 论江西诗派在诗歌发展中的主要贡献及流弊233. 江西诗派诗歌艺术风格研究234. 论陆游诗歌的主要艺术成就235. 陆游诗歌(或爱国诗,或纪梦诗)研究236. 论“永嘉四灵”的诗歌特点237. 严羽《沧浪诗话》的诗论意义238. 周邦彦词的艺术成就239. 论姜夔词的主要艺术成就240. 论吴文英词的主要艺术成就(四)元明清部分241. 浅论元杂剧繁荣之内因242. 元杂剧的梦境描写243. 论关汉卿的戏曲艺术成就244. 浅论窦娥的形象及其悲剧意义245. 论关汉卿杂剧中妓女形象的塑造246. 论关汉卿喜剧之“双壁”——《救风尘》与《望风亭》247. 论关汉卿的历史剧248. 关汉卿喜剧中的弱小女子形象249. 《琵琶记》中蔡伯喈的艺术形象250. 论王实甫《西厢记》的主要艺术成就251. 《西厢记》中崔莺莺(或张生、红娘、崔夫人)的艺术形象252. 论白朴的戏曲艺术253. 论马致远的戏曲艺术254. 浅析纪君祥《赵氏孤儿》255. 浅析郑光祖《倩女离魂》256. 论元代的“水浒”戏257. 论元代的公案戏258. 论元好问诗歌的主要艺术特点259. 论萨都剌词的主要艺术特点260. 《牡丹亭》杜丽娘形象分析(或柳梦梅)261. 《牡丹亭》杜宝形象分析262. 牡丹亭的人文主义色彩263. 论《西厢记》和《牡丹亭》艺术结构的异同264. 杜丽娘与崔莺莺之比较265. 论《三国演义》的文学价值266. 论《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的艺术特色267. 《三国演义》中周瑜形象浅析(诸葛亮、刘备、曹操、关羽、张飞、孙权、赵云、魏延、司马懿、郭嘉等)268. 《三国演义》与中国文化精神269. 谈《三国演义》中刘备的“哭”270. 《三国演义》中的战争描写艺术271. 论《三国演义》中的史实和虚构(“七分事实,三分虚构”)272. 论《水浒传》的主要艺术成就273. 论《水浒传》的招安结局274. 《水浒传》的忠义观275. 《水浒传》中的战争叙事艺术276. 《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主题的审美比较277. 论《水浒传》的人物形象塑造278. 《水浒传》中的人物形象浅论(李逵、鲁智深、林冲、武松、宋江、浪子燕青、杨志、吴用等)279. 《水浒传》中的女英雄形象(孙二娘、顾大嫂、扈三娘等)280. 《水浒传》的坏女人形象(潘金莲、王婆、潘巧云、阎婆惜等)281. 《水浒传》中绰号问题浅析282. 《水浒传》中的宋江形象及其成因283. 《水浒传》李逵与鲁智深形象之比较284. 《水浒传》与中国文化精神285. 从潘金莲看《水浒传》的婚姻和爱情286. 试论《水浒传》中女性形象的悲剧性287. 陈忱及《水浒后传》研究288. 论《西游记》的主题289. 论《西游记》的叙述结构290. 论《西游记》中人物形象(孙悟空、猪八戒、唐僧等)291. 石头传说与孙悟空形象292. 论孙悟空形象的悲剧性293. 浅析《西游记》中女妖形象294. 沙僧的合作精神和协调艺术。

荒诞:文学象征意象的形象特征——《变形记》《等待戈多》对读

荒诞:文学象征意象的形象特征——《变形记》《等待戈多》对读

荒诞:文学象征意象的形象特征——《变形记》《等待戈多》
对读
王茂恒
【期刊名称】《读写月报:高中版》
【年(卷),期】2005(000)006
【摘要】奥地利小说家卡夫卡的《变形记》(高中第五册课文)描述了一个荒诞的世界。

格里高尔一夜之间由人变成了大甲虫,情节是荒诞的。

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冲突,更是荒诞的。

甚至有的细节也是荒诞的:一只苹果打在格里高尔的甲背上,陷了进去,一个多月,还烂在甲虫背上。

【总页数】2页(P36-37)
【作者】王茂恒
【作者单位】江苏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521.074
【相关文献】
1.荒诞的世界与荒诞的希望--论《等待戈多》的荒诞意识
2.形象学视野下的香港文
学和新加坡华文文学——"中国形象"对读之一3.形象学视野下的香港文学和新加
坡华文文学——"中国形象"对读之三4.荒诞:文学象征意象的形象特征——《变
形记》、《等待戈多》对读5.论《等待戈多》的荒诞性戏剧特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等待戈多》与《变形记》的不同摘要:20世纪奥地利作家卡夫卡的《变形记》与法国作家贝克多的《等待多戈》都被视为西方现代派的代表作,两部作品都以荒诞的手法表现异化的主题,但在许多方面两部作品又是明显不同的。

关键词:荒诞现代派异化20世纪世界风起云涌,两次世界大战让人们饱受苦难,文学界也是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实主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以及其他重要作家在文坛上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现代主义中的《变形记》和后现代主义的《等待戈多》都采用了荒诞的手法,但具体使用上又有所不同,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内容不同《等待戈多》是后现代主义的荒诞派戏剧,是一出两幕剧。

第一幕,两个身份不明的流浪汉戈戈和狄狄,在黄昏小路旁的枯树下等待戈多的到来。

他们为消磨时间,语无伦次东拉西扯地试着讲故事、找话题,做着各种无聊的动作。

他们错把前来的主仆二人波卓和幸运儿当作了戈多。

直到天快黑时,来了一个小孩,告诉他们戈多今天不来,明天准来。

第二幕,次日黄昏,两人如昨天一样在等待戈多的到来。

不同的是枯树长出了四、五片叶子,又来的波卓成了瞎子,幸运儿成了哑巴。

天黑时,那孩子又捎来口信,说戈多今天不来了,明天准来。

两人大为绝望,想死没有死成,想走却又站着不动。

剧作无论从剧情内容到表演形式,都体现出了与传统戏剧大相径庭的荒诞性。

贝克特以戏剧化的荒诞手法,揭示了世界的荒谬丑恶、混乱无序的现实,写出了在这样一个可怕的生存环境中,人生的痛苦与不幸。

剧中代表人类生存活动的背景是凄凉而恐怖的。

人在世界中处于孤立无援、恐惧幻灭、生死不能、痛苦绝望的境地。

《变形记》则是现代主义荒诞派的小说,揭露资本主义社会中人在重重压迫下掌握不了自己的命运以致“异化”的现象。

小说的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拉是一家公司的旅行推销员,长年累月到处奔波,挣钱养活家人。

一天早晨,他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大甲壳虫。

他感到十分恐慌,担心市区工作,也无法见人。

他的父母和妹妹看到这个情景大为震惊。

父亲不理他,母亲很悲伤,妹妹开始时怜悯他,给他送食物和打扫卫生,但后来她也厌倦了。

由于少了格里高尔的工资收入,家里人只得另找门路谋生,,他们出租房屋,以增加收益。

一天,格里高尔被妹妹的小提琴声引出来,暴露在方可面前,全家大乱,房客吵着要退房,妹妹表示无法忍受,要把他弄走。

格里高尔就在当晚悄然死去,全家人仿佛卸掉了一个沉重的负担,从此开始新的生活。

卡夫卡描写的格里高尔在生活的重担压迫下从人变成一只大甲虫,表面上看似乎是荒诞滑稽的,但是通过变形这个象征手法,却揭示了一个普遍的真理:在资本主义社会,人所创造的物最终将操控着人,把人变成奴隶变成“非人”,并且小说也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里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利害关系,人和人之间只剩下了经济的联系。

而当一方认为对方无利可图,便会毫不留情地予以抛弃,无论是亲人还是陌生人。

二、主题不同《等待戈多》的主题和核心是等待希望。

这是一出表现人类永恒的在无望中寻找希望的现代悲剧。

“戈多”作为一个代名词始终是一个幻影,一个海市蜃楼。

它虽然没有露面,却是决定人物命运的首要人物,成为贯穿全局的中心线索。

戈多似乎会来,却总是不来。

剧中出现的5个人一直在等待。

戈多的两个流浪汉戈戈和狄狄、替戈多报信的小男孩、奴隶主波卓和他的奴隶“幸运儿”乐克。

他们都记忆模糊,说话颠三倒四,行为荒唐可笑,这使此剧具有了一些喜剧的味道。

戈戈和狄狄作为等待戈多的人却连戈多是谁都不知道,甚至也不清楚自己为什么要等待;替戈多传话的小男孩,第二次出场时竟不知第一次传话的是不是他自己;奴隶乐克在全剧只说过一次话,却是一篇神咒般的奇文;而奴隶主波卓仅仅一夜功夫就从正常人变成了一个瞎子......戏剧的名字虽叫《等待戈多》,但是“戈多”这个主角却从未出现过,他是到底是什么?这在剧中都没有明确的答案。

而流浪汉之所以等待,也只是因为他们认为只有弄清楚自己的“处境”就可以“得救”。

所以,等待戈多成了他们唯一的生活内容,唯一的精神支柱。

尽管等待是一种痛苦的熬煎,但他们还是要一天又一天地等待下去。

《变形记》的主题则是揭示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构思虽然荒诞但处处都透露着真实的气息。

作者用冷漠的笔调,客观而冷静的叙述,仿佛在告诉我们一个发生身边的真实故事。

怪异的变形只是一种夸大的荒诞,这种荒诞是一种方式和手段,目的在于揭露资本主义对于人的挤压与扭曲。

卡夫卡的荒诞是一种精心设计的荒诞,荒诞的背后是人与人之间已经被异化的真实情感。

格里高尔变成甲虫后焦躁、忧惧、希盼、孤独、凄凉、绝望……而格里高尔身边看似亲密的家人对变成甲虫的格里高尔则是厌恶、躲避、冷漠,甚至抛弃。

变成甲虫本身已经令格里高尔痛不欲生,而家人的抛弃更让格里高尔失去了生存的希望。

三、艺术手法不同(一)结构不同贝克特一直主张“没有情节、没有动作”的创作才是“纯正的艺术”,《等待戈多》正是他这种主张在艺术上的实践。

它从头至尾都没有具体的剧情,它的结尾竟然是开端的“单调”重复。

全剧竟然连矛盾冲突都没有,只有杂乱无章的对话和怪诞的插曲。

剧中出现的5个人物都没有正常的思维逻辑能力,时间安排上也都脱离常规、无规矩可循。

但这些正是贝克特围绕主题精心营造东西:什么都是空白,在喜剧式的语言和表情动作中表现:荒诞。

《变形记》中为了夸张而又真实的再现人与人之间的异化,设计了一个荒唐的故事,一个人被异化为虫的故事。

格里高尔变成甲虫以前是家里的顶梁柱,负责赡养父母,照顾妹妹。

勤劳、善良的他有着一份稳定的工作,因此受到家人的赞赏和尊重。

但在变成甲壳虫以后的格里高尔“有的只是无数细小的腿,它们一刻不停地向四面八方挥动,而他自己都完全无法控制”。

通过对比夸张的手法,写出了用于讽刺的荒诞,令读者在心酸之余则更添了几分荒凉。

(二)语言不同贝克特从现实生活和社会中人物的真实地位角度出发,把剧中的人物描绘的与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一样,流浪汉讲流浪汉的废话,奴隶主讲贵族的愚昧庸俗的昏话,但是在对话环节,作者又能使他们的对话富有节奏感,并且饱含有诗意和幽默情趣,有深深的哲学意味。

同时人物对话、独白颠三倒四,胡言乱语,充满了荒诞性,使戏剧显得滑稽而混乱。

戈戈: 它们发出翅膀一样的声音。

狄狄: 树叶一样的声音。

戈戈: 沙一样的声音。

狄狄: 树叶一样的声音。

( 沉默。

)戈戈: 全都同时说话。

狄狄: 而且全都跟自己说话。

( 沉默。

)戈戈: 不如说它们窃窃私语。

狄狄: 它们沙沙地响。

戈戈: 它们轻声细语。

狄狄: 它们沙沙地响。

( 沉默。

)戈戈: 它们说些什么?狄狄: 它们谈它们的生活。

戈戈: 活过对它们并不够。

狄狄: 它们得谈起它。

戈戈: 死掉对它们并不够。

狄狄: 的确不够。

( 沉默。

)戈戈: 它们发出羽毛一样的声音。

狄狄: 树叶一样的声音。

戈戈: 灰烬一样的声音。

狄狄: 树叶一样的声音。

这段充满重复的话如同呓语,丝毫没有逻辑,更谈不上思想的交流。

人们无法在相互重复的语言里真正理解它们的含义,但这却增强了人物的荒诞性。

这种已失去对话意义的“对话”是枯燥乏味、空洞无物的,已经从内部被“抽空”了。

“这暗示语言已不再是人们表达思想、互相沟通的方式,而仅仅反映语言的危机、人生的空虚和世界的荒诞”,由此更加突出地展现了现代人的孤独、淡漠和隔阂。

”《变形记》中荒诞的语言是其作为批判小说最显著地特征。

卡夫卡用许多精妙而荒诞的语言来表现人异化后的周边的人际关系,使得读者被这种薄凉的人际关系痛心疾首,将批评和讽刺掩藏于看似荒诞的语言,从而令读者产生反思。

“他还没有进入房间,门立刻就关上了,还上了门闩,锁上了。

背后这一系列的动作吓了他一跳,吓得他的那些小腿往里紧缩。

这样迅速关门的人正是妹妹。

”知道格里高尔变成了甲虫,不再具有任何价值甚至还会成为家庭的负担时,一切的自私与丑陋都被暴露了出来。

父亲轰炸他,母亲不想见他,妹妹最后也想赶他离开。

“旅行推销员几乎长年不在办公室,他们自然很容易成为闲话,怪罪和飞短流长的目标”。

格里高尔所处的外部世界的人际关系竟如此凉薄,可怜的格里高尔最终绝望而死,绝望于这个凉薄的世界,绝望于亲人之间冷淡的感情。

资本主义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腐蚀了人们善良的心灵。

一切都被异化了,这是一个不正常的世界,不正常到以不正常为正常。

四、人物形象不同《等待戈多》中一反传统戏剧要塑造个性鲜明的形象的要求,剧中人物全都个性模糊、性格破碎。

如戈戈和狄狄的职业身份乃至性格特征,观众都不清楚,只交代了他们是流浪汉这一形象,而他们的区别从戏剧动作上看似乎只在于一个不断摆弄自己的靴子,另一个不断摆弄自己的帽子;把两个角色的台词互相颠倒一下也未尝不可。

而戈多的信使小男孩甚至忘记前一天来报信的是不是自己。

一主一仆的波卓和乐克的形象则更是模糊,只有乐克的一句似有哲理的话才给观众留下稍微深刻的印象。

所有的人物都似乎似有似乎,但细细品味,每个人物都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而最具有疑惑性的是主人公“戈多”什么是戈多?是上帝(God)还是死亡?正如莎士比亚说“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对于戈多的定义也是不一样的,无论戈多将会是谁,从作品中可以明显看出,他的到来,将会给剧中人带来希望,戈多是不幸的人对于未来生活的呼唤和向往。

是当今社会人们对明天某种指望的代表,象征着“希望”、“憧憬”。

《变形记》中人物形象鲜明,主人公格里高尔善良勤劳,为了全家人的生计到处奔波,即使变成了大甲虫,他还一直考虑如何赶上8 点钟的火车, 如何马上开始工作, 还向上司求情让他不要解雇自己, 担心自己变成甲虫后家人的生活, 最后却遭到家人的摈弃。

格里高尔的父亲则是一个凶残暴虐的形象,不仅欠了一屁股的债而且在得知格里高尔变形之后,其行为是令人无法接受的:“那是一只苹果,立刻有第二只苹果向他飞来;格里高尔吓得站住了,继续奔走是没有用的,因为父亲已下定决心要轰炸他。

……紧接着飞来的一只,简直陷进他的后背去了……”而正是这只陷进后背的苹果,成为格里高尔最后死亡的直接原因。

母亲神经紧张,毫无主见,口上说格里高尔是她苦命的儿子,却连看一眼格里高尔的勇气都没有,甚至会晕倒,是一个实足虚伪、胆小的妇人。

稍微令人有点安慰的是他的妹妹,妹妹起先出于勇气与爱心,坚持给格里高尔喂食,打扫房间,但看到格里高尔恢复无望,妹妹也最终放弃他,甚至说服父母将他抛弃:“如果他是格里高尔的话,他早就会明白人是不能和这样一头动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的,他就会自愿跑掉了。

”资本主义社会下的人心虚伪残暴通过这三个人物形象生动鲜明的表现出来。

《变形记》和《等待戈多》都表现出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的冷漠,无奈及世态炎凉。

后现代主义对现代主义的继承和发展在小说中都有所体现,主题更加不明确,情节没有头绪,人物形象模糊化,并且在现代文学史上也是一个重大突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