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等待戈多》赏析素材 苏教版选修

合集下载

【课外阅读】《等待戈多》赏析

【课外阅读】《等待戈多》赏析

【课外阅读】《等待戈多》赏析《等待戈多》是爱尔兰作家塞缪尔·贝克特于1952年创作的一部荒诞派戏剧,因为此剧贝克特获得1969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全剧共分两幕,上场的人物共有五人:两个流浪汉——爱斯特拉冈(又称戈戈)和弗拉季米尔(又称狄狄),波卓和他的奴隶幸运儿,还有一个男孩.故事发生两个黄昏.爱斯特拉冈和弗拉季米尔在乡间小道的一棵枯树下焦急地等待戈多.第二天,他们又在原地等待戈多.戈多是谁干什么连他们自己也不清楚.他们就这样莫名其妙地等着,靠梦呓般的对话和无聊的动作消磨时光.在等待戈多的过程中,他们遇到了波卓和他的奴隶幸运儿,他们渴望戈多的到来能改变他们的处境.但戈多始终没来,接连两个晚上都是一个小男孩——戈多的使者前来传讯:戈多先生今晚不来了,明天准来.他们绝望了,两次上吊都未能如愿.他们只好继续等待,永无休止地等待.法国作家加缪在《西西弗斯的神话》中曾写道,西西弗斯因为背叛宙斯,死后被罚每天要将一块沉重的石头,从平地搬往山顶.西西弗斯每日推石头上山,每当石头推到山顶就滚下来,于是西西弗斯又得重新将石头往山顶推,如此不休.人生的荒诞在此表露无疑.因此,荒诞派戏剧的精神内涵与存在主义哲学有着很密切的关系.存在主义的基本原理——终极价值已经没有,人必须为自己寻找理由在该剧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两个主人公戈戈和狄狄已经成为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大机器下生产出的两个零部件,他们地位卑微,行为委琐,精神状态迷离恍惚,整日浑浑噩噩,他们生存唯一的目的就是等待戈多的到来,仿佛只要戈多到了,他们痛苦的生活就会结束,但生活的荒诞又只能让他们在一次次热切盼望中,等来的却是失望.两个人物没有特性,不具备戏剧作品中应有的性格特征,在他们的身上,我们看到的是当代西方社会一般大众的生存状态——徘徊在虚无缥缈的人生道路上,等待着不可知的命运,忍受着生与死的折磨.这两个流浪汉永无休止而又毫无希望的等待,表现了现代西方人希望改变自己的生活处境但又难以实现的绝望心理.剧中反复出现下面这段对白:爱斯特拉冈咱们走吧.弗拉季米尔咱们不能.爱斯特拉冈为什么不能弗拉季米尔咱们在等待戈多.戈多在剧中多次被提到,但全剧从始到终却从没出现过,所以,戈多就可以被理解为是西方人在精神迷茫的情况下的一种寄托,是即将掉入悬崖时抓住的一跟救命稻草,它很渺茫,有时使人绝望,人们认识到等待只能是无望而又无可奈何的等待.因为戈多根本不存在,戈多是人们为了安慰自己而编造出来的幻想.但是,人的一生也只是在等待,或许等待一件事物,或许等待一个人,甚至也有可能是死亡.等待戈多的过程便是荒诞的人生所经历的过程.二次大战后,西方世界一片残垣断壁,整个社会正处于重建的过程中,但是,战前和战争时期遗留下来的许多问题却得不到解决,人民生活困难,经济凋敝,道德沦丧,一大批知识分子对于当时的社会感到不满,但苦于找不到出路,他们只好用一种悲观,失望的态度去看待整个世界.贝克特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了《等待戈多》,借此折射出西方世界深刻的精神危机.全剧于半个世纪前在巴黎上演,受到不同的反响.据说,在当时的巴黎,有人问站在路边的人在干什么,那人回答说等待戈多,可见这部作品的影响.作为一位严肃的艺术家,贝克特将内容的荒诞和形式的理性奇妙的统一起来,为我们描绘出了现代西方人的精神世界.他的作品对于生活在当代社会的中国青少年也很有借鉴意义.在商品化大潮冲击下,怎样才能做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至于迷失自我,成为一个失去灵魂的人,《等待戈多》带给了我们无限的启迪与思考.。

《等待戈多》赏析

《等待戈多》赏析

《等待戈多》赏析《等待戈多》是贝克特的代表作,也是20世纪西方戏剧所取得的重要成果。

《等待戈多》是贝克特写的一个“反传统”剧本,也是荒诞派戏剧的奠基作之一。

它于1953年1月在巴黎巴比伦剧院首演后,立即引起了热烈的争议,虽有一些好评,但很少有人想到它以后竟被称为“经典之作”。

该剧最初在伦敦演出时曾受到嘲弄,引起混乱,只有少数人加以赞扬。

1956年4月,它在纽约百老汇上演时,被认为是奇怪的来路不明的戏剧,只演了59场就停演了。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它获得了广泛的好评和承认,被译成数十种文字,在许多国家上演,成为真正的世界名剧。

这是一个两幕剧,出场人物共有5个:两个老流浪汉——爱斯特拉冈(又称戈戈)和弗拉季米尔(又称狄狄),奴隶主波卓和他的奴隶“幸运儿”(音译为吕克),还有一个报信的小男孩。

故事发生在荒郊野外。

第一幕。

黄昏时分,两个老流浪汉在荒野路旁相遇。

他们从何处来,不知道,唯一清楚的,是他们来这里“等待戈多”。

至于戈多是什么人,他们为什么等待他,不知道。

在等待中,他们无事可做,没事找事,无话可说,没话找话。

他们嗅靴子、闻帽子、想上吊、啃胡萝卜。

波卓的出现,使他们一阵惊喜,误以为是“戈多”莅临,然而波卓主仆做了一番令人目瞪口呆的表演之后,旋即退场。

不久,一个男孩上场报告说,戈多今晚不来了,明晚准来。

第二幕。

次日,在同一时间,两个老流浪汉又来到老地方等待戈多。

他们模模糊糊地回忆着昨天发生的事情,突然,一种莫名的恐惧感向他们袭来,于是没话找话、同时说话,因为这样就“可以不思想”、“可以不听”。

等不来戈多,又要等待,“真是可怕!”他们再次寻找对昨天的失去的记忆,再次谈靴子,谈胡萝卜,这样“可以证明自己还存在”。

戈戈做了一个恶梦,但狄狄不让他说。

他们想要离去,然而不能。

干嘛不能?等待戈多。

正当他们精神迷乱之际,波卓主仆再次出场。

波卓已成瞎子,幸运儿已经气息奄奄。

戈多的信使小男孩再次出场,说戈多今晚不来了,明晚会来。

等待戈多赏析分析剧中人物

等待戈多赏析分析剧中人物

从《等待戈多》中看对生活的‎思考《等待戈多》被评论为是“表现对美好的‎或美好的生活‎的期待而不可‎得,隐喻的是人类‎对现状和未来‎处于茫然无措‎甚至绝望的境‎地。

”我赞同这样一‎种说法,《等待戈多》带给人的感觉‎是茫然、荒诞,但是另一方面‎,对于这种说法‎还有一种补充‎,那就是它隐隐‎的透着积极的‎一面。

《等待戈多》留给人更多的‎是对生活的思‎考,思考我们自己‎又是怎样面对‎着自己的生活‎。

《等待戈多》中的主人公弗‎拉基米尔和爱‎斯特拉冈,一直处在一个‎等待的状态,他们在等待戈‎多,但是他们甚至‎都不知道戈多‎是谁,就只是一味的‎等待。

时间在等待中‎变得虚无,而生命也在等‎待中静止。

每一天都是同‎样的重复。

而虚无的另一‎面是将死亡也‎变成了无聊的‎消遣。

文中有这样一‎段对话:“弗拉基米尔:不错,可是咱们等待‎的时候干什么‎呢?”“爱斯特拉冈:咱们上吊试试‎怎么样。

”也许在空虚无‎聊的生活中,才会有这种对‎话。

在剧本的一开‎始,弗拉基米尔便‎有一段自己的‎独白“我开始拿定主‎意。

我这一辈子老‎是拿不定主意‎,老是说,弗拉基米尔,要理智些,你还不曾什么‎都试过哩。

于是我又继续‎奋斗。

”他们两个人都‎在生活中等待‎,也曾有反思,但是那些反思‎仅仅限于思想‎上而已。

或者说对自己‎应该做什么,应该要怎样做‎,有了一个很模‎糊的概念。

可是在思考过‎后,依旧按照老样‎子去生活。

这样一段独白‎,好像是对生活‎朦胧的质问。

“要理智些”“老是拿不定主‎意”这不就是我们‎最平常的状态‎麽。

从全剧来看,弗拉基米尔一‎直处在一个等‎待的状态。

他的“奋斗下去”究竟指的是什‎么,我想可以从“还不曾什么都‎试过”来理解,奋斗就是指去‎尝试做别的事‎情。

那么这样的独‎白可以看做是‎他希望改变生‎活的愿望。

但是他的等待‎并没有给他的‎生活带来任何‎的新意。

我们很多时候‎也在对自己的‎生活做出反省‎和思考,但是这样无聊‎空虚的等待只‎能带来越来越‎消极懈怠的生‎活状态,即便是有了思‎考依旧是于是‎无补。

高二语文《等待戈多》课文解析

高二语文《等待戈多》课文解析

【导语】以下是⽆忧考为⼤家推荐的有关⾼⼆语⽂《等待⼽多》课⽂解析,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感谢你的阅读与⽀持! ⼀、创作背景 贝克特出⽣于20世纪初,经历过两次世界⼤战。

⼈类所遭遇的劫难使他忧虑、迷惘,感到极⼤的悲观与绝望。

虽然他积极参加了法国反纳粹的地下抵抗运动,曾受到盖世太保的追捕,但战争那可怕的阴影始终在⼼头难以忘却。

⽽“⼆战”后西⽅社会信仰坍塌、物欲横流的现实,⼜使他和西⽅民众共同感受了未来的渺茫与⽆望。

他在此时创作出《等待⼽多》是不奇怪的。

作为侨居法国的爱尔兰裔作家,贝克特早年结识了同样侨居巴黎的爱尔兰作家乔伊斯,深受其现代派⽂学创作的影响。

他在23岁时写的论⽂《但丁、布鲁诺、维柯、乔伊斯》中,就指责当时的读者只愿意“不费劲”地阅读“形式与内容严格分离”的作品,⽽不愿意接受像乔伊斯⼩说那种“直接表述”的作品,因⽽主张将作品的语⾔形式与思想内容紧密结合在⼀起,获得“形式即内容”的艺术表达效果。

他的⼩说中的哲学沉思就往往与叙述的⽆序、情节的重复、词语的含混难以分解,彼此⼀致。

贝克特的创作有诗歌、⼩说、戏剧等。

1969年,贝克特“因为他那具有新奇形式的⼩说和戏剧作品,使现代⼈从贫困境地中得到振奋”⽽荣获诺贝尔⽂学获。

⼆、关于“⼽多”与“等待” 始终未出场的⼽多在剧中居重要地位,对他的等待是贯穿全剧的中⼼线索。

但⼽多是谁,他代表什么,剧中只有些模糊的暗⽰。

对此,西⽅评论界众说不⼀。

有的⼈认为他是巴尔扎克早期戏剧中的⼀位神秘⼈物,有的⼈认为他是上帝,还有的⼈认为他是“虚⽆”或“死亡”。

有⼈曾就此问贝克特本⼈,贝克特回答说:“我要是知道,早在戏⾥说出来了。

”⼽多给剧作增加了很多神秘⾊彩。

⼽多到底是什么呢?剧中说,“⼽多是⼀个救星,是⼀个希望”,“他要是来了,咱们就得救了”,“要是不来呢,咱们明天就上吊”。

据此可以认为,⼽多实际上是⼀种象征,是现代西⽅⼈的精神寄托,是处于困境中的迷惑不安的⼈们对于未来若有若⽆的期望。

《等待戈多》赏析

《等待戈多》赏析

《等待戈多》赏析《等待戈多》是贝克特的代表作,也是20世纪西方戏剧所取得的重要成果。

《等待戈多》是贝克特写的一个“反传统”剧本,也是荒诞派戏剧的奠基作之一。

它于1953年1月在巴黎巴比伦剧院首演后,立即引起了热烈的争议,虽有一些好评,但很少有人想到它以后竟被称为“经典之作”。

该剧最初在伦敦演出时曾受到嘲弄,引起混乱,只有少数人加以赞扬。

1956年4月,它在纽约百老汇上演时,被认为是奇怪的来路不明的戏剧,只演了59场就停演了。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它获得了广泛的好评和承认,被译成数十种文字,在许多国家上演,成为真正的世界名剧。

这是一个两幕剧,出场人物共有5个:两个老流浪汉——爱斯特拉冈(又称戈戈)和弗拉季米尔(又称狄狄),奴隶主波卓和他的奴隶“幸运儿”(音译为吕克),还有一个报信的小男孩。

故事发生在荒郊野外。

第一幕。

黄昏时分,两个老流浪汉在荒野路旁相遇。

他们从何处来,不知道,唯一清楚的,是他们来这里“等待戈多”。

至于戈多是什么人,他们为什么等待他,不知道。

在等待中,他们无事可做,没事找事,无话可说,没话找话。

他们嗅靴子、闻帽子、想上吊、啃胡萝卜。

波卓的出现,使他们一阵惊喜,误以为是“戈多”莅临,然而波卓主仆做了一番令人目瞪口呆的表演之后,旋即退场。

不久,一个男孩上场报告说,戈多今晚不来了,明晚准来。

第二幕。

次日,在同一时间,两个老流浪汉又来到老地方等待戈多。

他们模模糊糊地回忆着昨天发生的事情,突然,一种莫名的恐惧感向他们袭来,于是没话找话、同时说话,因为这样就“可以不思想”、“可以不听”。

等不来戈多,又要等待,“真是可怕!”他们再次寻找对昨天的失去的记忆,再次谈靴子,谈胡萝卜,这样“可以证明自己还存在”。

戈戈做了一个恶梦,但狄狄不让他说。

他们想要离去,然而不能。

干嘛不能?等待戈多。

正当他们精神迷乱之际,波卓主仆再次出场。

波卓已成瞎子,幸运儿已经气息奄奄。

戈多的信使小男孩再次出场,说戈多今晚不来了,明晚会来。

等待戈多分析

等待戈多分析

等待⼽多分析⼀、荒诞派戏剧与传统戏剧的不同:1.传统戏剧有完整的戏剧情节,有丰满突出的⼈物形象,有⼈物间性格或其他⽅⾯的冲突,冲突即戏剧。

⽽荒诞派戏剧没有完整复杂的戏剧情节,没有完整的戏剧程式。

2.戏剧场⾯、舞台形象的不同,荒诞派戏剧不关⼼是否具有现实⽣活的真实,强调象征意义。

3.戏剧语⾔与⼈物表演的不同,荒诞派戏剧采⽤⼀种⽀离破碎的戏剧语⾔,表明对传统戏剧语⾔的反叛。

⼆、《等待⼽多》的主题和核⼼是等待希望。

是⼀出表现⼈类永恒的在⽆望中寻找希望的现代悲剧。

“⼽多”作为⼀个代名词始终是⼀个朦胧虚⽆的幻影。

⼽多虽然没有露⾯,却是决定⼈物命运的⾸要⼈物,成为贯穿全局的中⼼线索。

⼽多似乎会来,⼜⽼是不来。

⼽⼽绳⼦也没有。

但他们还是在执着地希望着、憧憬着。

⽆论⼽多会不会来,也不管希望会不会成真,它毕竟使绝望中的⼈多了⼀层精神寄托。

如果说,⼽⼽和狄狄在荒诞的世界中百⽆聊赖地活着、希望着,具有⼀种幽默滑稽成分的话,那么,他们在⽆望的希望中执着地等待也令⼈感动。

他们既不知道⼽多是谁,也不知道⼽多什么时候来,只是⼀味的苦苦等待。

狄狄说:“咱们不再孤独啦,等待着夜,等待⼽多,等待着,等待着。

”天⿊了,⼽多不来,说明天准来,第⼆天⼜没来。

第⼆幕中,⼀夜之间,枯树长出来了四、五⽚叶⼦,⼽⼽和狄狄的穿着更破烂,⽣存状况更糟糕,波卓成了瞎⼦,幸运⼉成了哑巴。

剧中的两天等待情景,是漫长⼈⽣岁⽉的象征。

真是“⼽多迟迟不来,苦死了等他的⼈”。

《等待⼽多》向我们揭⽰了⼀个残酷的社会现实,也给我们以极⼤的启迪:希望是存在的,但要等待希望的实现是未知的,等待就是意味着幻灭。

《等待⼽多》中对希望的等待,体现了贝克特不愿将痛苦的⼈类推⼊绝望的深渊,于⽆望之中给⼈留下⼀道希望之光的存在主义⼈道主义的思想。

该作品的意义有两点:⼀是揭⽰⼈类在⼀个荒诞宇宙的尴尬处境和幻灭情绪;⼆是展现这种处境中⼈类不屈的意志和⼼底那盏不灭的希望之灯。

正如西⽅的评论者所说的,该剧“弹出了⼀个时代的失望之⾳”,表达了“⼀代⼈的内⼼焦虑”。

等待戈多作文素材

等待戈多作文素材

等待戈多作文素材《等待戈多,等待希望》“戈多来了吗?”“没有呢。

”“那咱接着等吧。

”这大概是《等待戈多》里最经典的台词了。

我曾经觉得这出戏剧莫名其妙,就俩人在那干等,有啥意思。

但后来呀,我慢慢咂摸出点味来了。

你看啊,咱的生活不有时候就像在等戈多嘛。

不知道戈多是谁,也不知道他啥时候来,反正就是等着。

读书的时候,咱等考试成绩,等放假;工作了,咱等发工资,等升职。

等啊等,就好像戈多一定会来一样。

有时候等得不耐烦了,心里就犯嘀咕:这戈多到底来不来啊!就像咱等那公交,左等右等不来,心里那个急呀。

可又能咋办呢,走了吧,万一刚走车就来了呢,那不就亏大了。

只能继续等呗,一边等边抱怨,一边还抱着点希望。

我记得有一回,我等一个重要的电话。

说是下午打来,我从中午就开始紧张兮兮的,啥也干不进去,就盯着手机。

等啊等,眼瞅着天都黑了,电话还没来。

我这心里啊,七上八下的,跟猫抓似的。

我就想,这电话是不是不来了,又想不会是出啥岔子了吧。

结果到晚上快睡觉的时候,电话响了。

嘿,给我激动得哟,差点没从床上蹦起来。

你说这像不像等戈多,等得都快绝望了,突然戈多就来了。

等待戈多的过程其实也挺有意思的。

就像咱等快递,明知道它在路上,但就是迫不及待,天天查物流。

这中间有期待,有焦虑,有幻想。

等收到快递那一刻,甭管里面是啥,都觉得值了。

当然,不是所有的等待都有结果,就像戈多也许永远都不会来。

但那又咋样呢?咱不能因为戈多不来就不过日子了吧。

等待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经历,一种成长。

而且,谁说等待就一定是痛苦的呢。

咱可以在等待的时候做点别的呀,看看书,听听音乐,和朋友聊聊天。

这样一来,等待也变得没那么难熬了。

所以啊,咱就继续等待戈多吧,管他来不来,咱都得好好过日子。

说不定哪天,戈多就突然出现了,给咱一个大大的惊喜呢!。

等待戈多作文素材

等待戈多作文素材

等待戈多作文素材《等待戈多》等待戈多,这四个字听起来就有一种荒诞又迷茫的感觉。

嘿,这不就是生活中的我们嘛,有时候也不知道自己在等啥,就是傻愣愣地等着。

戈多就像是我们心中那个模糊不清的目标或者梦想。

我们总觉得等下去,戈多就会来,幸福就会来敲门。

有时候等得不耐烦了,就会想:“哎呀,这戈多咋还不来呀,是不是路上堵车啦?”想想就觉得好笑。

就说咱上学那会吧,盼着考试结束,等着放假,总觉得假期一来,啥都美好了。

可真到了假期呢,又会觉得无聊,开始怀念上学有同学一起玩闹的日子。

这不就是在等待中瞎折腾嘛。

再说说找工作的时候,投了好多简历出去,然后就天天盼着电话响,等着面试通知,那感觉就像是在等戈多一样。

有时候等得太久了,都怀疑自己的手机是不是坏了,还特意打个电话给自己试试。

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都在等待戈多,等待爱情、等待机遇、等待成功。

这等待的过程有时候很漫长,长得让人抓狂,心里就像有只小猫在抓啊抓。

可是咱又没办法,还得耐着性子等下去。

不过呢,等待戈多也不全是坏事。

在等待的过程中,我们也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呀。

比如学会了耐心,学会了坚持,还能时不时地给自己找点乐子解解闷。

而且,说不定在我们等待的时候,戈多已经悄悄来到我们身边了呢,只是我们没发现而已。

或者戈多其实一直都在我们心里,只是我们一直没意识到。

傻傻等待戈多的日子,有苦有乐,有迷茫有期待。

但这就是生活呀,充满了未知和惊喜。

所以呀,咱就继续一边笑着一边等着吧,说不定哪天戈多就突然蹦出来,给咱一个大大的惊喜呢!不管怎样,等待戈多的过程也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让我们好好珍惜这有点荒诞又充满希望的旅程吧。

毕竟,最后到底等没等到戈多好像也没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我们在这过程中体验到的一切。

《等待戈多》赏析

《等待戈多》赏析

•艺术教育255《等待戈多》赏析塞缪尔·贝克特(Samuel Beckett,1906—1989年),爱尔兰小说家兼剧作家,曾于196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作为荒诞剧院的奠基之作,《等待戈多》是一部反传统戏剧,甚至没有完整的情节包括开头、主要内容或结尾。

该剧只有5个角色,但不知道他们是谁,来自哪里或经历了什么样的故事,观众在看这部剧时会感到困惑。

1953年,这部戏在巴黎的巴比伦剧院首演时,很少有人认为这将是全球经典戏。

即使在纽约百老汇上映时,它也被认为是一部奇怪的剧本。

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它得到了广泛的赞誉,并被翻译成数十种语言并在许多国家上演。

整部戏有2个场景和5个角色,景象是黄昏时空无一人的小路,旁边是光秃秃的树。

有两个流浪汉,埃斯特拉贡和弗拉基米尔,正在等待一个叫戈多的人。

但是他们等到了有钱人Pozzo 和他的奴隶Lucky 而不是Godot。

天黑的时候,一个孩子来告诉他们戈多今天不会来了,明天来。

第二个场景是相似的,相同的黄昏,相同的无聊的等待。

但是不同的是,光秃秃的树长出几片叶子,Pozzo 变成了盲人,Lucky 变得愚蠢。

天黑的时候,孩子来告诉他们戈多不是今天来,而是明天再来。

全片结束。

1 写作背景任何文学作品或文化产品一定会诞生于特定的历史背景,或与特定的历史背景有密切的关系。

20世纪人类的巨大发展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分离感。

当《等待戈多》这部作品诞生时,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西方国家陷入了社会动荡和经济萧条。

特别是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人们一直信仰的上帝并没有从战争、破坏和死亡中拯救人们和他们的家人或朋友,人们感到困惑、沮丧和绝望,他们不知道应该相信什么,他们的信念遭到破坏,他们失去了对未来的信心和希望。

所有这些改变了人们的长期信念,人们开始怀疑人性是否真的存在。

2 主题关于这部戏剧,我们总会有一个疑问,“谁是戈多?”有人将戈多解释为上帝,但也有一个被大家普遍接受的观点,戈多是贝克特对未来希望的理解,或者就是我们常说的生命的意义。

_等待戈多_人类社会永恒的精神期待_荒诞派戏剧名作_等待戈多_赏析

_等待戈多_人类社会永恒的精神期待_荒诞派戏剧名作_等待戈多_赏析

’( * !(()
!"
名作 欣赏
语文讲堂
社会危机,人们在旧秩序的全面崩溃和旧的价 值观念全面瓦解的时候,以一种冷静的态度, 揭示社会矛盾,表达了人类所共有的在充满着 纷争与冲突的现实面前的迷惘与幻灭、焦灼与 苦闷、思考与无奈等情绪,同现实主义文学一 样,也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 — 不过是曲折与 变形的—— — 反映。 应该说,把西方现代派文学作品引入基础 教育的语文课本,是我们进入二十一世纪以 后,教育进一步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 代化的结果,对培养学生的现代意识,帮助学 生开阔视野,提高艺术鉴赏能力,从而增强中 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是有着积极意义的。 《 等待戈多》是侨居法国的爱尔兰裔作家 萨缪尔・贝克特 > ;?!@—;?A? B 创作于一九五二 年的一部著名的戏剧作品,被认为是荒诞派戏 剧的重要代表作之一。出生于二十世纪初的贝 克特,亲身经历过 “ 一战” “ 二战”这两次世 界大战,这是人类世界遭遇的毁灭性的灾难, 在他的心理上也留下了难以平息的创伤。而在 “ 二战”结束后,西方社会面临着信仰坍塌、 道德沦丧、物欲横流的精神危机,又使他感到 忧虑和迷惘,对未来也感到渺茫和绝望,从而 陷入极大的痛苦与悲观的精神状态之中。在这 样的时代背景下,他借创作 《 等待戈多》来表 达他对当时人类的一种普遍的时代情绪和精神 危机感,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要理解 《 等待戈多》作为荒诞派戏剧的特 征,首先需要理解什么是荒诞。按照一般的理 解,荒诞是指极不真实,极不近情理。但作为 一个文学流派的 “ 荒诞”,来源于英国批评家 马丁・埃斯林所著的 《 论荒诞派戏剧》一书, 是对五十年代初期的一批剧作家的作品的概 括。而对这一观念,法国作家加缪在 《 西西弗
因斯坦的相对论等哲学思潮,都对西方现代派 文学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并成 为现代派文学的基本的甚至是主要的思想源 泉。 其实, “ 现代主义”也只是一个统称,它 包含了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未来主义、超现 实主义、意识流小说、存在主义文学、 “ 黑色 幽默”、 “ 新小说派”,乃至 “ 垮掉的一代” 等不同的文学流派,由于它们具有共同的反传 统、反理性的特征,人们便把它们归纳为一种 带有普遍性特征的所谓 “ 现代派”文学思潮或 文学运动。但由于文学传统的巨大的惯性和读 者欣赏习惯的稳定性,对待这一文学思潮或者 说文学运动,人们素来抱有比较偏激的意见, 有的甚至认为这是西方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个人 主义、消极颓废、悲观绝望、怀疑一切、精神 崩溃等思想危机的集中表现。这些理解当然也 有其客观的合理的一面,然而,如果对现代派 文学的总体状况加以实事求是的分析,我们又 会看到,西方现代派文学也有着特殊的独立的 价值,它是在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深刻的

《等待戈多》赏析

《等待戈多》赏析

《等待戈多》赏析《等待戈多》是贝克特的代表作,也是20世纪西方戏剧所取得的重要成果。

《等待戈多》是贝克特写的一个“反传统”剧本,也是荒诞派戏剧的奠基作之一。

它于1953年1月在巴黎巴比伦剧院首演后,立即引起了热烈的争议,虽有一些好评,但很少有人想到它以后竟被称为“经典之作”。

该剧最初在伦敦演出时曾受到嘲弄,引起混乱,只有少数人加以赞扬。

1956年4月,它在纽约百老汇上演时,被认为是奇怪的来路不明的戏剧,只演了59场就停演了。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它获得了广泛的好评和承认,被译成数十种文字,在许多国家上演,成为真正的世界名剧。

这是一个两幕剧,出场人物共有5个:两个老流浪汉——爱斯特拉冈(又称戈戈)和弗拉季米尔(又称狄狄),奴隶主波卓和他的奴隶“幸运儿”(音译为吕克),还有一个报信的小男孩。

故事发生在荒郊野外。

第一幕。

黄昏时分,两个老流浪汉在荒野路旁相遇。

他们从何处来,不知道,唯一清楚的,是他们来这里“等待戈多”。

至于戈多是什么人,他们为什么等待他,不知道。

在等待中,他们无事可做,没事找事,无话可说,没话找话。

他们嗅靴子、闻帽子、想上吊、啃胡萝卜。

波卓的出现,使他们一阵惊喜,误以为是“戈多”莅临,然而波卓主仆做了一番令人目瞪口呆的表演之后,旋即退场。

不久,一个男孩上场报告说,戈多今晚不来了,明晚准来。

第二幕。

次日,在同一时间,两个老流浪汉又来到老地方等待戈多。

他们模模糊糊地回忆着昨天发生的事情,突然,一种莫名的恐惧感向他们袭来,于是没话找话、同时说话,因为这样就“可以不思想”、“可以不听”。

等不来戈多,又要等待,“真是可怕!”他们再次寻找对昨天的失去的记忆,再次谈靴子,谈胡萝卜,这样“可以证明自己还存在”。

戈戈做了一个恶梦,但狄狄不让他说。

他们想要离去,然而不能。

干嘛不能?等待戈多。

正当他们精神迷乱之际,波卓主仆再次出场。

波卓已成瞎子,幸运儿已经气息奄奄。

戈多的信使小男孩再次出场,说戈多今晚不来了,明晚会来。

《等待戈多》赏析

《等待戈多》赏析

《等待戈多》赏析这是一部妙剧!《等待戈多》形式荒诞,内容荒诞,人物荒诞,好在主旨不荒诞。

这种文学作品的好坏,往往是见仁见智。

就像《黑暗中的舞者》,n多人看不懂,不知道它想说什么,但是作为一种电影创作方式,它又是具有开拓性的成就。

再如梨花体,你说赵丽华这样写东西好不好在这之前,没有人这样写东西,她倒也开创了一门新的创作手法,文学创作应是自由且多样的,这倒不错。

但是你说她的内容好不好我看不过尔尔。

我想说明的是,一种新的文学表现手法出现的时候,它具有本身的创新性和在此领域的开拓性,但不能说明它就是一部好作品,只有当形式和内容互相统一的时候,才算之成功。

我对《等待戈多》并不感冒,不过我承认它是一部成功的荒诞派戏剧。

这部作品的成功与否,我认为至关重要的是看它所表达的思想。

单从一个人物或一段语言来分析全文的主旨是不可取的,所以我选择了几个设问来表现它的用意。

戈多是谁这是读懂此作品必须了解的问题,套用一句话,一千人眼中有一千个戈多。

我认为戈多是“GOD”的谐音,即上帝,即希望。

文中没有指明戈多是谁,甚至连戈多本身的性质都没有告诉我们。

我说它是希望,不是贸贸然。

戈多这个词出现的时候,艾斯特拉刚和弗拉基米尔两人都处于无所事事的状态,不明白前方的道路什么样,而结局是他们明白了似乎应该“各干各的”,我认为这即是希望所在,管他们后来是坐着不动还是分道扬镳,总之他们有一刻是明白自己的前路,戈多起作用了。

究竟戈多有没有出现呢似乎文中只交代了一个孩子,我认为他就是戈多,他就是希望。

是谁带给艾斯特拉刚和弗拉基米尔新的思考,是谁让他们两个死心,是谁告诉他们这个世界上还有放山羊和放绵羊这两件事儿做就是那个声称自己见过戈多的那个孩子!戏剧的结局有点让我纳闷,为什么要以坐着不动来结尾。

我想,这出戏剧是否是要让我们来选择他们是不是离开了这颗大树希望的出现是在他们两个明白自己曾经所做的劳动和以后该做的劳动,而希望的实现在于他们有没有离开那个地方去追求新的生活。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二等待戈多圆形结构分析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二等待戈多圆形结构分析

《等待戈多》圆形结构分析宋建荣对于荒诞喜剧的代表作《等待戈多》,我们一般都觉得不大好解读。

如果从传统戏剧的情节、人物、环境三个方面来分析,那更是拳头打在棉花上,无处使力。

但无论分析什么作品,都要从具体的内容着手,所以我们就试着从《等待戈多》的三个圆形结构来剖析,并进而把握这个荒诞戏剧的意义所在。

第一个情节是脱靴子。

为何脱靴子呢?作品中第一次涉及这个话题是爱斯特拉冈说的:“啊,别啰嗦啦,帮我把这混账玩意儿脱下来。

”到底是什么原因要脱靴子,爱斯特拉冈在这里没有说。

再看下文,爱斯特拉冈说:“脚疼!他还要知道我是不是脚疼!”从这里看出来埃斯特拉冈是因为脚疼而要脱靴子的。

那么为什么脚疼呢?文中也没有直接说。

舞台说明是这样描述的:“爱斯特拉冈使尽平生之力,终于把一只靴子脱下。

他往靴内瞧了瞧,伸进手去摸了摸,把靴子口朝下倒了倒,往地上望了望,看看有没有什么东西从靴里掉出来,但什么也没看见,又住靴内摸了摸,两眼出神地朝前面瞪着。

”从这里可以得出,爱斯特拉冈是因为怀疑靴子里有东西,硌了他的脚底所以有点疼,但事实是靴子里什么都没有。

也就是说,爱斯特拉冈没有任何理由脱靴子,脱靴子的整个情节完全是无聊的、多余的。

第二个情节是脱帽子。

《等待戈多》的主人公是爱斯特拉冈和弗拉季米尔。

脱靴子是爱斯特拉冈的情节,作者当然不会忘了弗拉季米尔,所以就设计了弗拉季米尔脱帽子的情节:“他脱下帽子,向帽内窥视,在帽内摸索,抖了抖帽子,重新把帽子戴上。

……他又脱下帽子,向帽内窥视。

……他敲了敲帽顶,像是要敲掉粘在帽上的什么东西似的,再一次向帽内窥视。

”看来是他怀疑帽内粘上了什么东西,但事实是帽内根本就没有任何东西。

也就是说,弗拉季米尔脱帽子的情节和爱斯特拉冈脱靴子的情节一样,都是无聊的,都是无因也无果的。

再来看第三个情节——上吊。

这个情节是他们两个人共同参与的。

自杀总有原因吧。

但文中埃斯特拉冈说:“咱们上吊试试怎么样?”上吊可不能闹着玩的,但我们的主人公却带着玩耍的口吻说:“上吊试试怎么样。

高中语文苏教版精品课件《等待戈多(节选)》

高中语文苏教版精品课件《等待戈多(节选)》
奋”,并且他的戏剧“具有希腊悲剧的净化作用”。
2.荒诞派戏剧
荒诞派戏剧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戏剧界最有影响的 流派之一。它兴起于法国,20 世纪 50 年代在巴黎戏剧舞台上上 演了贝克特等剧作家的剧作。这些剧作家打破了传统戏剧的写作 手法,创作了一批从内容到形式别开生面的剧作。这些作品呈现 在舞台上的形象是光怪陆离、荒诞不经的,后来逐渐地获得社会 承认,并被不少国家竞相上演。在法国戏剧影响下,其他国家也
【以致 以至】
以致:连词,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
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
以至:连词,A表示在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伸;
B很用深在下而半形句成话的的开结头果,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动作、情况的程度 例:②由于他没有把所学的一个个词语________整篇整篇以的至
文章背下来,________考以试致时一个字也不会写。
等待戈多(节选)
1.知人论世
萨缪尔·贝克特(1906—1989),生于爱尔兰都柏
林一个犹太中产阶级家庭,从小就耳闻目睹人民被奴
特在创作上打破了传统戏剧的陈规,使剧本没有完整连贯的情节,
役的惨状。为了表现世界的荒诞与人生的痛苦,贝克
没有明确的时间、地点,结尾是开端的重复,终点又回到起点, 可以周而复始地演下去。布景、道具极为简单,如一片荒原,一
3.《等待戈多》
第一幕开始时正值黄昏时分,在一条荒凉的乡间小路旁有一 棵光秃秃的树,两个流浪汉爱斯特拉冈和弗拉季米尔正在等待一 个名叫戈多的人。他们一边说着语无伦次的废话,一边做着机械 无聊的动作。等了多时,戈多没有来,却来了陌生人波卓和他的 仆人幸运儿。波卓在他们面前大吃大喝,大发议论,肆意嘲弄和 折磨幸运儿,然后用绳子牵着幸运儿要到奴隶市场去卖掉。两个

等待戈多经典句子赏析

等待戈多经典句子赏析

等待戈多经典句子赏析1. 《等待戈多》中比较富有哲理的语句或段落弗拉季米尔:手拉着手从巴黎塔①顶上跳下来,这是首先该做的。

那时候我们还很体面。

现在已经太晚啦。

他们甚至不会放我们上去哩。

(爱斯特拉冈:使劲拉靴子)你在干嘛?────①指巴黎的埃弗尔铁塔,高三百米。

爱斯特拉冈:脱靴子。

你难道从来没脱过靴子?弗拉季米尔:靴子每天都要脱,难道还要我来告诉你?你干嘛不好好听我说话?爱斯特拉冈:(无力地)帮帮我!弗拉季米尔:你脚疼?爱斯特拉冈:脚疼!他还要知道我是不是脚疼!弗拉季米尔:(忿怒地)好象只有你一个人受痛苦。

我不是人。

我倒是想听听你要是受了我那样的痛苦,将会说些什么。

爱斯特拉冈:你也脚疼?弗拉季米尔:脚疼!他还要知道我是不是脚疼!(弯腰)从来不忽略生活中的小事。

爱斯特拉冈:你期望什么?你总是等到最后一分钟的。

弗拉季米尔:(若有所思地)最后一分钟……(他沉吟片刻)希望迟迟不来,苦死了等的人。

这句话是谁说的?爱斯特拉冈:你干嘛不帮帮我?弗拉季米尔:有时候,我照样会心血来潮。

跟着我浑身就会有异样的感觉。

(他脱下帽子,向帽内窥视,在帽内摸索,抖了抖帽子,重新把帽子戴上)我怎么说好呢?又是宽心,又是……(他搜索枯肠找词儿)……寒心。

(加重语气)寒──心。

(他又脱下帽子,向帽内窥视)奇怪。

(他敲了敲帽顶,象是要敲掉沾在帽上的什么东西似的,再一次向帽内窥视)毫无办法。

【爱斯特拉冈使尽平生之力,终于把一只靴子脱下。

他往靴内瞧了瞧,伸进手去摸了摸,把靴子口朝下倒了倒,往地上望了望,看看有没有什么东西从靴里掉出来,但什么也没看见,又往靴内摸了摸,两眼出神地朝前面瞪着。

嗯?爱斯特拉冈:什么也没有。

弗拉季米尔:给我看。

爱斯特拉冈:没什么可给你看的。

弗拉季米尔:再穿上去试试。

爱斯特拉冈:(把他的脚察看一番)我要让它通通风。

弗拉季米尔:你就是这样一个人,脚出了毛病,反倒责怪靴子。

(他又脱下帽子,往帽内瞧了瞧,伸手进去摸了摸,在帽顶上敲了敲,往帽里吹了吹,重新把帽子戴上)这件事越来越叫人寒心。

等待戈多课文精讲

等待戈多课文精讲

等待戈多课文精讲一、章节划分关于《等待戈多》的段落划分,由于该作品是戏剧形式,并没有像小说那样明确的段落划分。

然而,我们可以根据剧情的发展和场景的变化来大致区分不同的部分。

《等待戈多》主要分为两幕,每一幕都有几个场景。

第一幕中,两个流浪汉爱斯特拉冈和弗拉基米尔在乡间小路上等待戈多,期间他们遇到了波卓和他的奴隶幸运儿。

第一幕的结尾,波卓和幸运儿离开了,而戈多仍然没有来。

第二幕的场景变换到了一棵大树下,爱斯特拉冈和弗拉基米尔继续等待戈多,同时遇到了一个小孩。

最后,剧情以戈多可能不会来的悬念结束。

虽然《等待戈多》的段落划分并不明显,但是通过理解每个场景中的角色互动和剧情发展,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这部作品。

二、文章赏析《等待戈多》是萨缪尔·贝克特的一部荒诞派戏剧作品,它通过两个流浪汉苦等“戈多”的情节,深刻地揭示了人生是一场无尽无望的等待,表达了世界荒诞、人生痛苦的存在主义思想。

同时,它也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普遍的空虚绝望的精神状态。

剧本中的两个主角爱斯特拉冈和弗拉基米尔,他们身处一个荒凉的世界,等待着一位身份不明的人物戈多。

然而,戈多始终没有出现,这使得他们的等待变得毫无意义。

这种等待的情境强烈地衬托出人生的荒诞性和无意义。

同时,两个主角在等待的过程中,通过各种无意义的行为来打发时间,如闲聊、做无聊的动作等,这也进一步突出了人生的无聊和空虚。

《等待戈多》中的背景也充满了象征意义。

剧本中的场景是一片荒原,没有生命的气息,只有一个小土墩和一棵枯树。

这种荒凉的景象不仅渲染了全剧的气氛,还使得人物的等待更加显得无望和荒诞。

同时,剧本中的时间也呈现出一种割裂感,人们的记忆变得支离不全,这使得人物的等待更加漫长和痛苦。

剧本中还充满了许多荒诞的元素,如波卓和他的奴隶幸运儿的出现、小男孩的突然出现等。

这些元素不仅使得剧情更加荒诞不经,也反映了现实世界中人们的荒谬处境。

同时,剧本中的对话也充满了哲学意味,如“戈多是谁”、“等待是否有意义”等问题的探讨,这使得剧本具有了更深刻的思想内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待戈多》赏析
《等待戈多》是贝克特的代表作,也是20世纪西方戏剧所取得的重要成果。

《等待戈多》是贝克特写的一个“反传统”剧本,也是荒诞派戏剧的奠基作之一。

它于1953年1月在巴黎巴比伦剧院首演后,立即引起了热烈的争议,虽有一些好评,但很少有人想到它以后竟被称为“经典之作”。

该剧最初在伦敦演出时曾受到嘲弄,引起混乱,只有少数人加以赞扬。

1956年4月,它在纽约百老汇上演时,被认为是奇怪的来路不明的戏剧,只演了59场就停演了。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它获得了广泛的好评和承认,被译成数十种文字,在许多国家上演,成为真正的世界名剧。

这是一个两幕剧,出场人物共有5个:两个老流浪汉——爱斯特拉冈(又称戈戈)和弗拉季米尔(又称狄狄),奴隶主波卓和他的奴隶“幸运儿”(音译为吕克),还有一个报信的小男孩。

故事发生在荒郊野外。

第一幕。

黄昏时分,两个老流浪汉在荒野路旁相遇。

他们从何处来,不知道,唯一清楚的,是他们来这里“等待戈多”。

至于戈多是什么人,他们为什么等待他,不知道。

在等待中,他们无事可做,没事找事,无话可说,没话找话。

他们嗅靴子、闻帽子、想上吊、啃胡萝卜。

波卓的出现,使他们一阵惊喜,误以为是“戈多”莅临,然而波卓主仆做了一番令人目瞪口呆的表演之后,旋即退场。

不久,一个男孩上场报告说,戈多今晚不来了,明晚准来。

第二幕。

次日,在同一时间,两个老流浪汉又来到老地方等待戈多。

他们模模糊糊地回忆着昨天发生的事情,突然,一种莫名的恐惧感向他们袭来,于是没话找话、同时说话,因为这样就“可以不思想”、“可以不听”。

等不来戈多,又要等待,“真是可怕!”他们再次寻找对昨天的失去的记忆,再次谈靴子,谈胡萝卜,这样“可以证明自己还存在”。

戈戈做了一个恶梦,但狄狄不让他说。

他们想要离去,然而不能。

干嘛不能?等待戈多。

正当他们精神迷乱之际,波卓主仆再次出场。

波卓已成瞎子,幸运儿已经气息奄奄。

戈多的信使小男孩再次出场,说戈多今晚不来了,明晚会来。

两位老流浪汉玩了一通上吊的把戏后,决定离去,明天再来。

贝克特认为,“只有没有情节、没有动作的艺术才算得上是纯正的艺术”,他要开辟“过去艺术家从未勘探过的新天地”。

《等待戈多》正是他这种主张的艺术实践。

如果按照传统的戏剧法则衡量它,凡乎没有哪一点可以得出满意的结论。

它没有剧情发展,结尾是开端的重复;没有戏剧冲突,只有乱无头绪的对话和荒诞的插曲;人物没有正常的思维能力,也就很难谈得上性格描绘;地点含含糊糊,时间脱了常规(一夜之间枯树就长出了叶子)。

但这正是作家为要表达作品的主题思想而精心构思出来的。

舞台上出现的一切,是那样的肮脏、丑陋,是那样的荒凉、凄惨、黑暗,舞台被绝望的气氛所笼罩,令人窒息。

正是这种恶梦一般的境界,能使西方观众同自己的现实处境发生自然的联想,产生强烈的共鸣——人在现实世界中处境的悲哀,现实世界的混乱、丑恶和可怕,人的希望是那样难以实现。

始终未出场的戈多在剧中居重要地位,对他的等待是贯穿全剧的中心线索。

但戈多是谁,
他代表什么,剧中没有说明,只有些模糊的暗示。

两个流浪汉似乎在某个场合见过他,但又说不认识他。

那么他们为什么要等待这个既不知其面貌、更不知其本质的戈多先生呢?因为他们要向他“祈祷”,要向他提出“源源不断的乞求”,要把自己“拴在戈多身上”,戈多一来,他们就可以“完全弄清楚”自己的“处境”,就可以“得救”。

所以,等待戈多成了他们唯一的生活内容,唯一的精神支柱。

尽管等待是一种痛苦的熬煎,“腻烦得要死”,“真是可怕”,但他们还是一天又一天地等待下去。

西方评论家对戈多有各种各样的解释,有人曾问贝克特,戈多是谁,他说他也不知道。

这个回答固然表现了西方作家常有的故弄玄虚的癖好,但也含有一定的真实性。

贝克特看到了社会的混乱、荒谬,看到了人在西方世界处境的可怕,但对这种现实又无法作出正确的解释,更找不到出路,只看到人们在惶恐之中仍怀有一种模糊的希望,而希望又“迟迟不来,苦死了等的人”,这就使作家构思出这个难以解说的戈多来。

有人认为,戈多就是上帝,根据是戈多(Godot)是由上帝(God)一词演变而来;有人认为,波卓就是戈多,因为在剧本的法文手稿中,波卓曾自称是戈多;也有人认为,戈多这一人物的由来同巴尔扎克的一个喜剧剧本《自命不凡的人》有关,该剧中就有一个众人都在谈论又始终不曾露面的神秘人物戈杜(Godeau)等等。

另外一些学者,则不满足于对戈多的索引式解释,而认为戈多无非是一种象征,是“虚无”、“死亡”,是被追求的超验——现世以外的东西。

后一种理解似乎更容易为一般读者所接受。

戈多作为一种象征,代表了生活在惶恐不安的西方社会的人们对未来的若有若无的期盼。

戈多究竟为何物,难以作出确切的解释,而对戈多的等待,又是贯穿全剧的最大悬案,那么,这个剧本的意义何在,它要告诉人们什么呢?剧中人物既无英雄业绩,亦无高尚德行,有的只是人们生活的空虚、无聊和无奈,只是人类生活的丑陋和生存的痛苦。

所以,英国剧评家马丁·艾斯林在《论荒诞派戏剧》中认为:“这部剧作的主题并非戈多而是等待,是作为人的存在的一种本质特征的等待。

在我们整个一生的漫长过程中,我们始终在等待什么;戈多则体现了我们的等待之物——它也许是某个事件,一件东西,一个人或是死亡。

此外更重要的是,我们在等待中纯粹而直接地体验着时光的流逝。

当我们处于主动状态时,我们可能忘记时光的流逝,于是我们超越了时间;而当我们纯粹被动地等待时,我们将面对时间流逝本身。

”艾斯林的看法确有可取之处,也为不少学者所认可,但艾斯林对“等待”的解释,也值得讨论。

《等待戈多》所展示的世界和人生画面,给人的感受是那样的强烈、集中,但又让你一时说不清是怎么回事,这种主题思想的多义性所产生的魅力,在世界文学史上也是不多的。

该剧之所以能取得巨大成功和具有重要社会意义,是它以创新的艺术方法,表达了特定历史时期西方社会的精神危机。

《等待戈多》是最能体现贝克特戏剧创作艺术的一部作品,荒诞的思想内容和荒诞的艺术形式,在这部作品中得到了高度的统一。

就整体艺术构思来讲,贝克特将舞台上出现的一切事物都荒诞化,非理性化。

在一条荒凉冷寂的大路中,先后出现了5个人物,他们记忆模糊,说话颠三倒四,行为荒唐可笑。

传话的男孩,第二次出场时竟不知第一次传话的是不是他自己;幸运儿在全剧只说过一次话,却是一篇神咒一般的奇文;波卓只一夜功夫就变成一个瞎眼的残废,他让幸运儿背的布袋,里面装的竟是沙土;两个流浪汉在苦苦等待,但又说不清为何要等待。

在布景设计上,空荡荡的舞台上只有一棵枯树,灯光突明突暗,使观众的注意力旁无所顾,始终集中在几个人物身上,使荒诞悲戚的人生画面给观众留下难忘的印象。

《等待戈多》的第二幕几乎是第一幕的完全重复。

戏演完了,好像什么也没有发生过,结尾又回到开头,时间像没有向前流动。

但剧情的重复所取得的戏剧效果,却是时间的无限延伸,等待的永无尽头,因而喜剧也变成了悲剧。

贝克特作为一名卓越的以喜剧形式写作悲剧的戏剧艺术家,不仅表现在剧本的整体构思上,还特别表现在戏剧对话的写作上。

《等待戈多》虽然剧情荒诞,人物古怪,但读剧本或看演出却对人们很有吸引力,其重要原因是它有一种语言的魅力。

贝克特从现实生活中吸取养料,他剧中的人物像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一样,讲流浪汉的废话,讲特权者的愚昧的昏话,但作者能使他们的对话有节奏感,有诗意,有幽默情趣,有哲理的深意,请看下面这段对话:弗:找句话说吧!(爱:咱们这会儿干什么?)弗:等待戈多。

(爱:啊!)弗:真是可怕!……帮帮我!(爱:我在想哩。

)弗:在你寻找的时候,你就听得见。

(爱:不错。

)弗:这样你就不至于找到你找的东西。

(爱:对啦。

)弗:这样你就不至于思想。

(爱:照样思想。

)弗:不,不,这是不可能的。

(爱:这倒是个主意,咱们来彼此反驳吧。

)弗:不可能。

(爱:那么咱们抱怨什么?)……弗:最可怕的是有了思想。

(爱:可是咱们有过这样的事吗?)
这一长串对话,表面看来是些东拉西扯的胡话,但这些急促的对话短句,表现了人物内心的空虚、恐惧,既离不开现实,又害怕现实,既想忘掉自我,又忘不掉自我的矛盾心态,而“最可怕的是有了思想”一句,则能引起人们灵魂的悸动——人的处境虽然十分可悲,但仍然“难得糊涂”,这“真是极大的痛苦”。

剧中的波卓命令幸运儿“思想”,幸运儿竟发表了一篇天外来客一般的讲演,无疑会使观众惊讶得目瞪口呆,具有强烈的效果;同时,它也是对那种故弄玄虚的学者名流的有力讽刺。

贝克特很善于把自己某些深刻的思想通过人物的胡言乱语表达出来。

当代英国戏剧学者沁费尔得指出:“就贝克特而言,他的剧作对人生所作的阴暗描绘,我们尽可以不必接受,然而他对于戏剧艺术所做的贡献却是足以赢得我们的感谢和尊敬。

他使我们重新想起:戏剧从根本上说不过是人在舞台上的表演,他提醒了我们,华丽的布景、逼真的道具、完美的服装、波澜起伏的情节,尽管有趣,但对于戏剧艺术却不是非有不可。

……他描写了人类山穷水尽的苦境,却将戏剧引入了柳暗花明的新村。

”认为贝克特的剧作“将
戏剧引入了柳暗花明的新村”未必恰当,但没有人能够否认,以贝克特为代表的荒诞剧在20世纪世界戏剧发展史上确实写下了重要的一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