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竹编巧手艺

合集下载

传统手工艺如何在现代生活中传承发展——浅谈东阳竹编传统手工艺

传统手工艺如何在现代生活中传承发展——浅谈东阳竹编传统手工艺

22神州文化传统手工艺如何在现代生活中传承发展——浅谈东阳竹编传统手工艺的现状及发展的措施何红兵一、东阳竹编传统手工艺的现状东阳竹编传统工艺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具有丰富的地域性和民族性。

尤其是东阳传统工艺以其多样的技法、丰富的内容,深邃的含义透射出的古典审美价值,更是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东阳竹编是来自生活的艺术,它体现出的民俗意蕴,既.是民风世俗,又是民间生活的习俗,具有丰富的特定的意义。

因此,东阳竹编传统工艺可以说是我国历史文化的一道“人文景观”。

然而,东阳竹编传统工艺在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不断地面临着行业的危机问题。

.(一)传统工艺人才的匮乏东阳竹编传统工艺作为中国优秀民间艺术文化的承载,包含科学技术、人文思想和工艺技巧,但是高科技的发展、新机器的发明使得东阳竹编传统工艺的手工作业略显落后。

但是,我市目前传统工艺美术面临专业人才面临“断层”的尴尬局面,人才的缺失窘况,怎能不对传统技艺的传承产生担忧。

东阳竹编传统工艺美术是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物质文化也是非物质文化,工艺作品为物质的,而传统工艺技艺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但是,在如今商品经济迅猛发展的现代化社会,大多数人年轻人急功近利,心态浮躁,认为传统工艺美术行业辛苦又不赚钱,不愿从事工艺美术行业,导致年轻人在此行业发展人数所占比例很小。

.(二)传统工艺创意的缺失创意不是以材料、劳务等因素取胜,更重要的是以智慧、人性化的科技文化内涵和艺术表现力等精神因素取胜。

在此基础上方有构思之新颖、意匠之灵动、设计之缜密和制作之精到,从而大幅度地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而这一切都来自创新团队和创新人才的创造。

传统工艺美术虽然历史悠久,但是纵观其发展历程,诸多创新发展与辉煌成就以阶段性呈现。

近年来东阳传统手工艺的文化内涵被淡化了,一味对过去优秀作品的复制,缺乏与其他文化产业的结合促进,带来的只能是短暂效益之后的创意缺失,发展搁置。

二、传统手工艺保护和发展的措施与建议在中国历史上,东阳竹编作品往往具有鲜明的工艺特色成为收藏品,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沦落为了商品。

经纬之间,向竹而生的老手艺

经纬之间,向竹而生的老手艺

经纬之间,向竹而生的老手艺作者:何涵妃来源:《海峡旅游》2017年第11期在浙江东阳,郭毅民师从竹编大师何福礼,一学就是三年。

东阳竹编本是一项入了博物馆的传统手艺。

移放到同样的竹乡华安,这项手艺如何立得住?传统的东西不能丢,如何用当下的语境将传统手艺进行体现与延伸,这对他来说是不小的考验。

郭毅民在老家华安利水村的工作室,今年四月份就已开始筹建,因他大半年在各地忙活,如今工作室还未添置齐全。

坐着他的摩托车,沿九龙江进入村子。

一路望去,层峦叠嶂之中,除了错落的蕉田,还有一片广阔竹海。

成林的竹木使竹编由古至今工艺未断,这些静谧的绿色世界,也为郭毅民的手艺活,提供了由竹至器的原材料。

在浙江东阳,郭毅民师从竹编大师何福礼,一学就是三年。

东阳竹编本是一项入了博物馆的古老手艺。

历史上,当地的竹编艺人从编制简单的生活用品开始,总结挑压、串丝、弹花、插筋等成套方法,巧妙地把审美与实用结合在一起,发展出细腻精致的东阳竹编。

在宋代,东阳竹编就以制作元宵节的龙灯、花灯、走马灯而闻名于世。

据清康熙县志记载,“笙竹质软可做细篾器,旧以充贡”,可见当时东阳竹编已是清廷御用品。

上世纪80年代,浙江的嵊州、东阳等地,一些手工艺人开始将竹编从日用品向工艺品发展,何福礼就是其中的代表。

有人说,在中国竹编技艺方面,何福礼是最全面的一个。

他还曾历时三年,用濒临失传的“竹丝镶嵌”与“竹黄雕刻”技艺,远赴故宫帮助修复文物。

虽然整体的传统工艺正在被慢慢削弱,但昔日荣光照拂仍在,它的制作技巧与制作精度在很多程度上是超越当代的,如今东阳竹编仍是让人十分敬重的手艺。

郭毅民说是跟着大师学,其实同时也跟着竹编厂里的二三十个师傅学,每人所擅长的不一,由手至心,从每个师傅身上学一点,技法很快就烂熟于心。

在传统手艺普遍面临后继无人、年轻手艺人稀缺的现状下,半路出家的郭毅民继承着传统技艺的“香火”与荣光,加上有工业设计的底子,野心俱在,“我不想小打小闹,如果小打小闹的话,就不会学三年了。

对话竹编“守艺人”——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卢光华

对话竹编“守艺人”——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卢光华

对话竹编“守艺人”——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卢光华作者:暂无来源:《中国林业产业》 2018年第12期迄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的浙江东阳,素有“婺之望县”“歌山画水”之美称,被誉为中国教育之乡、建筑之乡和工艺美术之乡。

在工艺美术方面,东阳的木雕艺术和竹编艺术闻名世界,清康熙《东阳县志》中记载东阳竹编已成为清廷贡品。

东阳竹编以立体编织为主,编织精细、造型生动、富有变化,现有竹编产品25大类,包括3000多个花色品种,远销60多个国家和地区,更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传承人,卢光华便是其中之一。

他把丰富的色彩与形象结合在一起,把浓郁的诗情和画意编织在一起,在中国竹编史上浓情泼墨,谱写着辉煌的篇章。

青松劲竹舞龙文谱写竹画新华章卢光华生于竹编世家,痴心于竹编艺术研究已有40余年。

从教师到篾匠,再从篾匠到大师,年过花甲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卢光华走出了一条并不寻常的道路。

从一开始的贴补生活,到爱不释手,到痴迷,再到艺术追求,卢光华的竹编生涯起点朴素,成就却不俗。

他的艺术追求编织了举世瞩目的竹艺神话,更创造了寓意深远的三个“第一”:新中国第一位从事平面竹编艺术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竹编书画第一家、中国竹编界获奖项殊荣数居第一。

卢光华那张略显清瘦的脸庞上架着一副金丝眼镜,一头银发使他平添了几分“仙风道骨”。

“光华似竹,其容貌清瘦如竹秀于外;‘守艺’若金,其性格坚毅如竹刚于内。

”与卢光华交谈,无需刻意准备,他的艺术理念、他的为人处世、他的性情和情怀,倾尽向你展示,言语间难离“竹编”二字。

年过花甲的卢光华精神矍铄,面对如今的成绩,回忆曾经的苦难,他用“悲欣交集”来形容自己的心态。

没有谁与生俱来就带着“大师”的印记,大师也曾经是工匠。

他出生在东阳市的竹编专业村——六石街道北后周村。

1968年,卢光华从东阳中学毕业后,成了名民办教师。

因为他父亲是个竹编工匠,从小耳濡目染,卢光华五六岁时就会编篮子之类的器具,对竹编手艺并不陌生。

而且当时村里多的是篾匠,他到处留心学习,不久就掌握了竹编手艺中挑、压、弹、插、绕、穿、贴等技法。

东阳竹编巧手艺

东阳竹编巧手艺

东阳竹编巧手艺东江何晓丽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⑴了解东阳竹编历史及东阳的竹编工艺大师,欣赏竹编工艺品。

⑵学会说、写有关竹编工艺在生活和艺术上的情况,对竹编工艺的感受或活动过程的见闻。

(3)欣赏关于竹子的古诗。

2、过程、方法目标:⑴学会在活动中提出问题,有目的地收集资料,共同讨论。

⑵学会观察竹编工艺,发现竹编工艺的特点。

⑶在活动中学会合作,培养创新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身为东阳人,有竹编这个巧手艺感到自豪。

教学准备:教师了解学生对竹编工艺的认知情况,设计建议学生活动范围和形式,在活动过程中给予指导。

学生在课前观察生活,了解竹编工艺对生活的用处,发掘自己感兴趣的竹诗歌,收集资料。

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2-3)(打一植物)1、小时能吃味道鲜,老来能用有人砍,虽说不是刚和铁,浑身骨节压不弯。

未曾出土先有节,到凌云处总虚心。

玉秀不因白雪愁,石清自有碧泉流。

凌风竹翠浩然气,坚节虚怀品行优。

——赞竹竹子虚心、有节、根固、志坚、潇洒、挺拔,所以竹子被人看成坚贞、高雅有气节的象征。

2、小时青青腹中空,长大头发蓬蓬松,姐姐撑船不离它,哥哥钓鱼拿手中。

看来竹子不仅气节高华,它还有很大的用处呢!二、日常生活中的竹编制品(一)竹制品,竹编制品(2-3)元朝词人王哲在《河传令》中写道:竹冠顶按。

更竹作水瓶,至今常将手盥guan。

竹杖竹蓝,竹笠竹车竹钻。

竹林中,竹笛鸣,声自唤。

木鞋衬脚真热暖。

木做盘儿,镜磨明圆满。

木箸木匙,木杓木盔木碗。

木阴间,木牛耕,田三段。

在这首词中,你能找到哪些竹制品?(竹冠、竹水瓶、竹手盥、竹杖、竹篮、竹笠、竹车、竹钻、竹笛)哪些又是竹编制品?(竹冠、竹篮、竹笠)(二)竹编制品(略,3-5)过渡:读书仔细咬文嚼字是个读书的好习惯,留心观察生活、学会倾听学会合作是学会生活到达幸福彼岸的好习惯。

(三)看图说名称(可用实物)5【过渡】俗话说得好。

“平凡中才显功力”竹编制品充斥着我们东阳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艺术精选】精美的东阳竹编

【艺术精选】精美的东阳竹编

【艺术精选】精美的东阳竹编《九龙壁》之局部一“竹编书画艺术品”由竹编艺术家、高级工艺美术师卢光华独创。

采用天然竹材、经十多道手工工序制成不腐不蛀、永不退色。

细如发丝、透明莹洁的竹丝,再用传统竹编技艺中的挑、压、串、破丝、拼丝、人字、点子等多种技法,运用提花织经原理,通过明暗变化与名家书画巧妙结合,既保持了书画作品之神韵,又充分体现传统竹编技艺之风格。

他创作的大型竹编壁挂《兰亭序》、竹编立屏《清明上河图》、《百马图》、《醉中八仙》、《兰闺雅集图》、双面竹编《虎威图》、《八骏图》等四十余件作品先后获国家级、省级金奖或银奖,并被国内外博物馆收藏,被权威部门称为“中国民间艺术一绝”、“中国竹编书画第一家”,开创了竹编艺术新的领域,将传统竹编工艺提高到较高层次,深得专家们肯定和好评。

大型竹编壁挂《兰亭序》“东阳竹编”曾几度辉煌、独领风骚,为中华民族的工艺美术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延递到市场经济的二十一世纪,竹编技艺后继乏人。

目前东阳竹编主要靠45岁以上的一批艺人支撑着,年轻人当中几乎没人肯学,出现了青黄不接的局面,如果不及时加以保护,这一传统技艺将面临失传。

所以对传统工艺美术特艺品种一“东阳竹编”的保护,已刻不容缓。

《九龙壁》之局部二东阳竹编精品:海螺东阳竹编作品——毛主席坐像龙、凤双灯中龙灯之局部东阳人说东阳事,有句话正好用:如数家珍。

“东阳三乡”是指:建筑之乡、木雕之乡、竹编之乡。

这“三乡”之说声播于外、名闻遐尔。

“东阳竹编”和“东阳木雕”是浙江东阳民间艺术的两朵奇葩,我国传统工艺美术园地中的珍宝。

上篇日志说的是东阳木雕,此篇则专数东阳竹编。

东阳竹编以其高超的技艺、独特的风格、优美的造型、精细的编织、典雅的色彩、欣赏与实用相结合著称于世。

历史悠久,名师辈出,工艺精巧,风格独特,曾几度辉煌,为东阳乃至中华民族的民间艺术史写下灿烂的篇章。

清末民初,东阳竹艺著名匠师马富进,为咸丰皇帝的老师李品芳家制作的一对3层托篮。

浙东竹编

浙东竹编

浙东竹编——竹编篮子浙江省竹编历史悠久,技艺精湛,千百年来,人们不仅用竹子编制各种日常用品、工具、农具等,还用来编织各种精美的工艺品。

使用最广泛的当数竹编篮子。

竹篮,轻巧耐用,美观大方,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国南方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器皿。

竹篮的种类繁多,其中以中国浙东一带流行的传统民间工艺竹篮最为精致,也最富艺术魅力。

在浙东嵊县、东阳一带的民间工艺竹篮历史悠久、遐迩闻名。

这些地方的竹篮编织精细,种类繁多,仅从外形看就有长方形、椭圆形、圆形、八角形、方形圆角等,千姿百态。

在编织技法上分挑压编、拉花编、实编、空编等,编工花色多样。

这类工艺竹篮大多是层层相套,形如宝塔,因此又称为“塔储”、“脱篮”或“托篮”,一般以二三层为多,也有四五层的。

最上面层往往运用镂空编织,编嘎琉朗,但又规整雅洁,常见的编织纹样有白滕胡椒眼、六角眼、菊花穿丝等,显得玲珑剔透。

精细密编,编丝紧紧靠拢,密不透风,使整只篮身形成疏密之间的对比。

竹篮的盖面往往用精选的薄杉木板加工,上面涂刷闪亮的墨漆或深棕漆,并用金漆或银漆描绘上山水、人物、花鸟等带画面。

篮柄装饰也很别致,常见的有一根主柄,左右两根支柄,柄中心的捏手部位略略下凹。

一些精细的竹篮柄上还刻有龙风、博古、佛像、花鸟等精细图案装饰,有的甚至用嵌角镶边,在篮角的上层配有铜锁,显得豪华高贵,典雅古朴,体现了中国南方民间工艺品的特色。

这类工艺竹篮不仅可以用来装食品,放花果,而且还可存衣、藏书、送礼、或作为装饰观赏之用。

常见的品种有:套篮、食篮、香篮、考篮、挚篮、鞋篮等。

套篮:是传统工艺竹篮中最大的一种,两只合为一套,每只可分为三脱,可以肩挑,连扁担也是特制的,中间厚而阔,依势至两端渐薄渐窄。

两端镶有铜质镂花装饰,一般是给喜事、寿诞和造屋人家作为送贺礼用的,常盛放食品。

食篮:也是送礼物用的盛具,有大小两种,以小食篮为多,一般是二三层,编织和做工均十分精细,用手提。

大型食篮则要两个人抬,有三至五层。

竹编

竹编

东阳竹编
东阳竹编是产自浙江东阳的汉族传统手工艺品之一,它与东阳木雕并称 为浙江东阳汉族传统工艺美术的两朵奇葩。它在殷商时代开始问世,距今已有 1200多年历史。在宋代以编织声元宵节的龙灯、花灯、走马灯而著名,到了明 清时期,东阳竹编已有高超的技艺和独特的风格。据清朝康熙记载:“笙竹质 软可作细篾器,旧以充贡。”可见东阳竹编在清朝以前就被选为贡品而闻名于 世。到了清末民初,东阳竹编进入全盛时期。
瓷胎竹编
瓷胎竹编,工艺品,又称(细丝工艺品)、瓷胎竹编,是成都地 区独特的汉族手工艺品,也是四川特产的一种,起源于清代中叶,当时 主要用做贡品。由于世道艰辛,技艺几经绝传,五十年代经重新发掘、 恢复生产。瓷胎竹编产品技艺独特,以精细见长,具有"精选料、特细丝、 紧贴胎、密藏头、五彩图"的技艺特色。
竹编
目录
竹编
东阳竹编 嵊州竹编 道明竹编 瓷胎竹编
竹编文物一览竹ຫໍສະໝຸດ 历史演变竹编传统竹编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富含着中国汉族劳动人民辛 勤劳作的结晶,竹编工艺品分为细丝工艺品和粗丝竹编工艺品。
特点:瓷胎竹编产品技艺独特,以精细见长,具有“精选料、特细丝、 紧贴胎、密藏头、五彩图”的技艺特色。 起源:人类开始定居生活后,便从事简单的农业和畜牧业生产,所获的 米粟和猎取的食物稍有剩余,为了不时之需,就把食物及饮水存放起来。 这时候便就地取材,使用各种石斧、石刀等工具砍来植物的枝条编成篮、 筐等器皿。而竹子干脆利落,开裂性强,富有弹性和韧性,而且能编易 织坚固耐用。于是,竹子便成了当时器皿编制的主要材料。 中国竹编之乡: 四川道明镇的汉族传统手工艺术珍品。道明镇地处川 西平原边缘,素以竹编之乡著称。道明镇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竹 编第一镇候选世界纪录,创下新的世界之最。

东阳竹编简单介绍

东阳竹编简单介绍

东阳竹编简单介绍
东阳竹编是一种古老而独特的手工艺品,起源于中国浙江省东阳市。

它以其精美的工艺和细致的纹理而闻名,被誉为“竹木的艺术品”。

东阳竹编的制作过程需要经过多个步骤,从竹子的选择到最后的雕刻,每一步都需要手工完成。

首先,工匠们会精心挑选适合制作竹编的竹子,通常选择质地坚韧、纹理清晰的竹材。

然后,他们会将竹子削成细长的竹片,再用特殊的工具将其修整成所需的形状。

在竹片准备好之后,工匠们就可以开始进行编织了。

他们会运用各种不同的编织技巧,将竹片交叉编织在一起,形成各种各样的图案和造型。

这些图案可以是动物、植物、人物等等,每一个细节都经过精心的雕刻和打磨,使得作品更加精致。

东阳竹编有着丰富的用途,可以用来制作家居用品、装饰品、礼品等等。

无论是竹篮、竹椅、竹帘还是竹雕摆件,都展示了东阳竹编的独特魅力。

这些作品不仅具有实用性,还具有观赏性,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种艺术享受。

东阳竹编不仅在国内广泛流传,也受到了国际市场的瞩目。

它代表了中国传统手工艺的精髓,展示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传统手工艺的保护和传承,东阳竹编也因此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认可。

东阳竹编是一门古老而精湛的手工艺,它通过竹子的编织和雕刻,
展示了工匠们的智慧和技艺。

它不仅具有实用性,还具有观赏性,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种艺术品。

希望东阳竹编的独特魅力能够得到更多人的了解和喜爱,为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和发展做出贡献。

“中西合璧”的东阳竹编成文创界的新“宠儿”

“中西合璧”的东阳竹编成文创界的新“宠儿”

“中西合璧”的东阳竹编成文创界的新“宠儿”非遗工匠的手艺融合荷兰设计师的创意金华新闻网6月19日消息东阳分社记者叶永永 /文吕静慧 /摄“Beautiful”望着眼前的竹编灯罩,荷兰设计师艾瑞克脱口而出,竹编大师把他的设计创意展现的淋漓尽致,堪称是一件完美的作品,在市场上一定会大受欢迎。

这款竹编灯罩是艾瑞克和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何红兵联合创作的第一件竹编工艺品,非遗工匠的手艺融合荷兰设计师的创意,让东阳竹编成为文创界的新“宠儿”。

因竹结缘荷兰设计师定下一年之约荷兰设计师怎么会对传统的东阳竹编感兴趣?说起来,这还是跟竹子有关。

时间回溯到一年前,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和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PACC)围绕竹艺传承,策划了“一竹一世界”的系列活动,何红兵作为竹艺非遗传承人参加了竹艺研修班)。

“当时举办方邀请了驻地创作的荷兰设计师,以竹为媒介,围绕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竹编、竹扇、竹刻’等传统技艺,进行再创作,艾瑞克也在其中。

”何红兵介绍,当时和艾瑞克特别有缘,聊得话题也相当投机。

在莫干山青年艺术创客基地,何红兵和艾瑞克在莫干山地区的公共空间里探索“竹创意”的生活美学与“竹文化”的公共艺术活动,对传统东阳竹编进行现代化再创作产生了共同的想法。

“当时我对何红兵大师的竹编手艺相当倾佩,普通的竹子在他手里完全可以创造出意想不到的艺术品。

”艾瑞克说,如果把他的设计创意融进东阳竹编,创造出来的工艺品又会达到什么样的高度,难以想象。

最终,在莫干山的竹海中,对竹艺创作有着共同爱好的艾瑞克和何红兵定下了一年之约。

东西方艺术碰撞产生“时尚”竹编荷兰设计师艾瑞克和伊娃夫妇入驻创作,东西方的艺术碰撞让原本安静的何红兵工作室一下子热闹起来。

“传统的东阳竹编色彩太单调,在灯罩上图上渐变的色彩,会让整个灯具更加光彩照人。

”通过翻译,艾瑞克向何红兵表达了他的想法。

何红兵照着艾瑞克设计创意,给竹编灯罩涂上了不同的色彩,打开灯具,融入不同色彩的竹编灯罩散发出更加绚丽的色彩,光彩熠熠。

854东阳竹编

854东阳竹编

多次小故事854 东阳竹编
传说在清朝末年东阳竹编工艺的名声传到了京城。

皇帝的先生李品芳听到以后很高兴,当即派手下赶到东阳,请最有名的竹编师傅马富进编织几样拿手的东西。

马富进一听,心想:官府向来看不起我们这些手艺人,今天怎么皇帝的先生也找上门来啦?我何不编几样东西逗逗他呢?主意打定,他便苦苦思索起来。

第二天一早,马富进吩咐徒弟挑选出几根质量最好的水竹,自己亲自动手,把篾破得薄薄的,刮得闪闪发光,然后使出浑身解数,左扳右插,没多久就编好了。

包扎妥当,带到京城,献给了李品芳。

李品芳一看,连连叫绝:只见在一只精致的高脚盘里有几只大寿桃,只只青里透红,光彩夺目;旁边还有一只肥母鸡,金黄油亮,令人垂涎欲滴。

看着看着,他突然发现盘里还摆着两块银元,觉得很奇怪,就伸手去拿。

谁知这一伸手,竟连盘子也一起拿了起来。

原来,那两块银元也是竹编的啊!顿时惹的周围的人哄堂大笑。

后来,皇帝见了这件珍宝,也连声赞叹。

这样一来,东阳竹编更是名声大振。

论东阳竹编的艺术表现[权威资料]

论东阳竹编的艺术表现[权威资料]

论东阳竹编的艺术表现【摘要】东阳竹编,因浙江东阳而得名,是浙江省重点保护的传统工艺美术品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是浙江最负盛名的天然植物纤维编织工艺,是东阳“三乡”文化中的又一朵奇葩。

东阳竹编以优美的造型、精细的编织、实用性与观赏性结合,在工艺竹编中独树一帜。

文章从平面竹编艺术、半立体竹编艺术、立体竹编艺术、实用与欣赏结合的竹编艺术、多种竹工艺结合的竹编艺术等方面探析东阳竹编的艺术表现。

【关键词】东阳竹编;艺术表现一、前言东阳竹编是浙江省重点保护的传统工艺美术品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是浙江最负盛名的天然植物纤维编织工艺,是东阳“三乡”文化中的又一朵奇葩。

东阳竹编根植于东阳乡土文化中,因东阳而得名。

东阳竹编与东阳木雕同为东阳“三乡”文化的并蒂奇葩,至今也有千余年的历史。

东阳竹编源于先人的实用竹器,如篮、筐、箩、箕、帘、席、盒、笠等竹制器具和生活用具,其源远千年流长。

东阳竹编品种繁多,工艺合璧,以立体造型、精编细织为强项,以精巧细编为特色,其悠久的历史、优美的造型、精细的编织、典雅的色彩、实用性与观赏性结合,在工艺竹编中独树一帜。

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民间工艺之一,已成为当今世界最有影响力的竹编工艺流派之一。

东阳竹编以精湛的技艺而巧夺天工,是我们民族的瑰宝,是东方文明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民间工艺明珠。

它蕴含着中国人民的智慧,融会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气质和文化素养,蕴涵着极高的经济价值和非凡的艺术价值。

文章从平面竹编艺术表现法、半立体竹编艺术表现法、立体竹编艺术表现法、实用与欣赏结合的竹编艺术表现法、多种竹工艺结合的竹编艺术表现法等方面探析东阳竹编的艺术表现。

二、平面竹编艺术表现法平面竹编艺术表现法,就是经设计构图在平面上运用竹编的一种、二种或者多种编织技法编织出字、画等图案,再进行装饰配框或装裱制作而成的竹编书画作品。

其编织的竹丝一般一厘米之间13至16根,更细的竹丝一厘米之间是20根至25根,竹丝的颜色采用两种颜色(黑、白)或多种颜色编织。

惊绝:《中国竹编之最》件件国宝级,世界竹编史上的奇迹!

惊绝:《中国竹编之最》件件国宝级,世界竹编史上的奇迹!

惊绝:《中国竹编之最》件件国宝级,世界竹编史上的奇迹!
中国传统竹编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富含着中国汉族劳动人民辛勤劳作的结晶,竹编工艺品分为细丝工艺品和粗丝竹编工艺品。

竹编所用竹丝断面全为矩形,在厚薄粗细上都有严格要求,厚度仅为一两根头发丝厚,宽度也只有四五根发丝宽,根根竹丝都通过匀刀,达到厚薄均匀,粗细一致,观者无不赞叹其难。

传统竹编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富含着劳动人民辛勤劳作的结晶,竹编工艺品分为细丝工艺品和粗丝竹编工艺品。

在传统技艺街区展出了不同风格的竹编作品,既有历史悠久,技艺高超的青神竹编,又有将现代流行时尚与中国传统文化工艺相结合的刘氏竹编,博采众长。

2008年6月7日,竹编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
化遗产名录。

东阳竹编与东阳木雕(为浙江三大名雕之一,居全国四大木雕之首,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并称为东阳工艺美术界的两朵奇葩。

它在殷商时代开始问世,距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

在宋代以编织声元宵节的龙灯、花灯、走马灯而著名,到了明清时期,东阳竹编已有高超的技艺和独特的风格。

擗清朝康熙<<东阳县志>>记载:“笙竹质软可作细篾器,旧以充贡。

”可见东阳竹编在清朝以前就被选为贡品而闻名于世。

到了清末民初,东阳竹编进入全盛时期。

由于受到市场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冲击,竹编技艺后继乏人,情况看,东阳竹编主要靠45岁以上的一批艺人支撑着,年轻人当中几乎没人肯学,出现了青黄不接的局面,如果不及时加以保护,这一传统技艺将面临失传。

所以对传统工艺美术产品一东阳竹编进行保护,已刻不容缓。

小小竹编大乾坤

小小竹编大乾坤

父母孩子2020.1、2非遗小名片中国编织历史悠久,中国的竹编艺术反映了中华民族对美的执着追求和创造,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利用竹子、开发竹子的高度智慧。

东阳竹编自殷商时代问世,在宋代以编织元宵节的龙灯、花灯、走马灯而闻名,到了明清时期,已有高超的技艺和独特的风格,进入全盛时期。

非遗小贴士2008年,东阳竹编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2018年,东阳市第二实验幼儿园被列入金华市第四批非遗教学基地。

文/浙江省东阳市第二实验幼儿园斯婷金柏香小小竹编大乾坤走进非遗——竹编世界参观竹林:看一看,摸一摸教师带幼儿参观竹林。

一片青翠的竹林呈现在幼儿的眼前,他们一下涌入竹林,在竹林中尽情玩耍,有的捡竹叶,有的爬竹竿,有的捉迷藏,有的看竹笋。

孩子们兴奋地玩耍着,时不时跑来问问题。

于是我们就把这些问题记录下来,请来农民伯伯为大家作答。

孩子们听得可仔细了。

对爸爸妈妈说在实地玩耍、体验的过程中,孩子们产生了探究欲望。

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才能与孩子产生实际联结。

孩子们进入竹林,在玩的过程中提出相应的问题,发现、认识竹的外形、构造(笋、竿、叶、竹节、竹膜等)、颜色等,听农民伯伯介绍竹子的种类和生长过程。

这是一个主动化的学习过程,也是一种获取知识的有效方式。

家长可根据孩子的兴趣所在,利用孩子具体形象的思维方式,让他们在多感官的玩耍中体验与自然的深刻联结。

6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竹子发布会:我身边的竹子有哪些教师组织开展竹子发布会,孩子们根据自己的调查做简易海报,介绍自己调查、制作的内容,分享自己对竹编的相关经验。

玉:爸爸说,他小时候是自己做鱼竿的,在竹子细的一头用丝线系好,线的另一头系上鱼钩。

峻:我家的梯子就是竹子做的,我阿姨家的地板也是用竹子做的。

蝶:上回竹器店的叔叔告诉我们,竹竿可以晾衣服、造房子、架桥呢!平:我还知道竹子可以做乐器,我爷爷会吹笛,那个笛就是用竹子做的。

东阳竹编巧手艺

东阳竹编巧手艺

东阳竹编巧手艺设计理念:本着“来自本土,面向本土地,服务本土”的原则,充分利用金华丰富的教育资源,从学生的生活和乡土教育资源特点出发,选取“东阳竹编”这一贴近学生生活又蕴涵深厚地方历史人文渊源的事物促使学生抚今思昔,油然产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并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热情,明确学习探究的任务。

学习过程中,通过提供有关背景材料、篇目索引和搜索网站,注重纵向和横向联系,扩大学生的视野,开阔他们的思路,丰富对家乡的认识,加深对家乡的感情。

教学目标:1、情境与任务-------东阳竹编历史悠久,它与东阳木雕一起堪称盛开在“百工之乡”的一对民间工艺姐妹花,被确立为浙江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使学生较为全面、深入地了解东阳竹编,了解东阳的历史,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体验与探究--------根据学习探究的任务,开展体验性学习活动,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链接与积累--------提供有关东阳竹编及木雕的背景材料,通过纵向和横向的联系,扩大学生的视野,丰富对家乡的认识,加深对家乡的感情,使之成为一个合格的金华市民,并为他们日后的进一步发展奠基。

教学过程:一、作品展示、激趣入题。

1、教师出示各种竹编成品,学生欣赏。

2、让学生说说自己对竹编的了解,引入课题。

二、学习探究、体验积累。

1、课件展示:东阳竹编悠久的历史。

让学生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2、了解娴熟精细的竹编技艺。

剖竹------开间------劈篾---------抽篾--------刮篾3、知道丰富多彩的编织方法。

图片展示。

十字编六角编图案花连螺旋圆形编弹花编4、欣赏堪称“世界一绝”的竹编《九龙壁》的加工过程。

编织-----串丝----精细编织---------装配-------上漆5、欣赏栩栩如生的竹编作品。

三、纵横链接,实践积累。

我们金华的手工艺品品种繁多,闻名中外,除了东阳的竹编,浦江的水晶,还有什么呢?1、有条件的学生上网搜索有关的资料并作一份知识小报,供学生传阅。

东阳竹编工艺

东阳竹编工艺

砍竹子
去枝叶
去节分段
剖竹开 间
劈 篾(miè)
抽 篾
刮 篾
竹 丝
编 织
编 织
编 织
编 织
上 漆
磨 砂
打 蜡
六 角 编
图 案 花 连
弹花编
十字编
1983年创作九龙壁时,在技法创新上有了新 的突破。为突出主体,工艺处理上采取150余 种编织手法,用每公分50 余根的细如发丝细 篾进行编织。对造型变化规律的云朵用多起 头法,对8个火球用8种编织图案,对9条不同 造型的龙用9种不同图案的不同编织技法。
东阳中国木雕城 : 18号
东阳木雕网
/
专业资料专业资料专业资料专业资料专业资料砍竹子专业资料去枝叶专业资料去去节分段专业资料剖剖竹开间专业资料劈劈篾mi专业资料抽抽篾专业资料刮刮篾专业资料竹竹丝专业资料编编织专业资料编编织专业资料编编织专业资料编编织专业资料上上漆专业资料磨磨砂专业资料打打蜡专业资料六角编六角编专业资料图案花连图案花连专业资料弹花编专业资料十字编专业资料1983年创作九龙壁时在技法创新上有了新的突破
卢光华——中国竹工艺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 由其独创的大型竹编《兰亭序》开千古竹编艺术之先河, 1989年后创作的竹编立屏《清明上河图》、《百马图》、 《醉中八仙》、《兰闺雅集图》、双面竹编《博古屏风》、 《虎威图》、《八骏图》、《前后赤壁赋》等40余件作品 先后获国家级、省级金奖和银奖。他的竹编书画艺术被权 威部门称为“中国民间艺术一绝”和“中国竹编书画第一 家”。卢光华被授予“华夏英杰”、“中国世纪专家”等 荣誉称号。
何福利 中国竹工艺大师、高级工艺
美术师。1983年由其主持编织技法处理的绝世珍品《九龙壁》, 独创多种编法,被载入《东阳市志》,成为竹编工艺的里程碑。 作品《咏鹅图》、《哪吒闹海》、《竹丝白鹤鼎》、《八仙竹丝 花篮》、《大象》等精品分别获国家级大奖。为香港特制的《工 艺长龙》,全长达2500米,创世界最长舞龙吉尼斯纪录。他的 代表作品还有《关爱》、《千禧龙》、《海螺》、《子母大花篮》 等20余件,分别获国家级及省级大奖。从业近50年来,多次赴 澳大利亚、法国、德国、意大利、瑞士、香港等地作技艺表演和 技术交流,被当地媒体誉为“竹子变大象的魔术师”。年过六十

东阳竹编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竹工艺大师-卢光华

东阳竹编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竹工艺大师-卢光华

东阳竹编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竹工艺大师-卢光华卢光华,男,1948年出生于浙江东阳六石街道北后周村。

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竹工艺大师、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1967年毕业于东阳中学高中部。

曾任初中语文教师,后因时代历史原因,重新务农学艺。

他长在竹编世家,对竹编工艺耳濡目染,从此开始了漫长的竹艺生涯。

先师从祖父、父亲学艺,后与同龄大舅卢解胜共研竹艺,并得到卢氏竹艺能工巧匠们的嫡传和真教,成为雅溪卢氏竹编传人。

从艺40余年来,他孜孜以求,刻苦钻研,锲而不舍,痴心于竹编艺术研究,经多年探索,开创并不断完善了平面竹编书画技艺。

将“细如丝,光如绸,薄如绢,透如纱、美如锦”精细平面竹编工艺成功应用融合到中国书法、绘画的表现之中,达到既保持中国书画神韵,又体现传统竹编工艺特色,成为极具文化内涵和民族特色的竹工艺精品。

开创性地使中国水墨书画从绘于纸和绢质向具有独特表现力的亮爽、光鲜以及立体感的竹质工艺上发展。

丰富和提升了中国书画的表现力,在竹编领域做出了前无古人的卓著贡献。

拓展了工艺竹编新的市场空间,创出了工艺竹编新天地。

他创作的理念是既要传承竹编艺术精华,又要探索创新,继往开来,不断攀登艺术高峰。

并在双色平面竹编基础上,又创作了“单色双面竹编书画”和“平面竹编立体山水画”。

他的工艺竹编书画艺术作品编织精细传神,色泽古朴典雅,达到尽善尽美的新高度。

他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借他山之石将东阳木雕技艺成功应用到竹编作品的框架和底座的配置上,使清新淡雅的工艺竹编书画更加高雅、精致怡人,形成了独具个人特色的竹编书画艺术品。

2005年,他又借鉴中国书画的装裱工艺,成功解决了竹编书画的装裱难题,使工艺竹编如同纸质书画,可以方便卷合收藏。

由此完成了竹编书画的一系列艺术创新,使他创作的竹编艺术作品,既匠心独运、独树一帜,又出神入化、臻于完美。

展示了中华文化之精粹,兼具欣赏与实用价值,成为极具传统工艺特色的文化艺术精品。

享誉国内外,并被相关专家称为“中国竹编书画第一家”和“古今中外竹编艺术新高峰”。

东阳竹编之——劈蔑流程

东阳竹编之——劈蔑流程

东阳竹编之——劈蔑流程今天终于发这个专题了,不好意思让大家久等了。

学习劈蔑是做竹编的第一步,也是最基础和最重要的一课。

只有劈出的篾丝合格了才有精美优良的竹编制品!一名新手要熟练掌握劈蔑全部技巧通常要进行3-5个月的训练。

所以呢,哈哈,我还在学习中,没有很扎实的掌握,我会继续努力的!先看看怎么用竹刀!我用美图大概标注了一下刀的结构和使用部位。

(这个竹刀是向铁匠师傅订制的,回来之后是自己用磨石开刃的奥!)刀把不是用来拿的!无论是劈大竹篾还是分层都要拿刀把上面刀根部的那一块区域!勾头是用来勾开竹子,可以大大节省力气!所以不管你是弱柳扶风的MM还是雄武的壮汉,有了它都可以让你轻松劈开竹子!好了进入正题中的正题!各位童鞋,瞪大眼睛看仔细了奥!1、选好一根竹子,用锯子锯掉竹头过细的部分和竹根节处过短的部分。

注意事项:不要选太嫩的会容易劈断!不好分竹青和竹簧,道理很简单就是因为它的纤维组织没长好,没有韧性!2、转去结疤具体做法为:左手拿竹子,右手持竹刀。

将竹子的一头支撑在板凳上,将刀头部分斜放在节疤部位,轻轻转动竹子即可。

转平节疤,便于后面的刮青,不会因为节疤不平难以通过刮青刀而伤到手。

3、将竹子对半劈开先测量,竹子圆周的正中心。

必须保证劈开的两对半竹节是均匀的。

用刀头部分在测量好的两侧各勾开一条缝隙。

这里用的是刀头瞬间下拉的巧劲!猛的那么拉下刀头就好了!ok!顺着勾开的裂缝,利用竹子自然开裂的惯性,向下移动竹刀!注意啦!如果你手劲不够,就站起来将竹刀顺着裂缝向下推,直到劈开为止!4、等分也是用刀头部分,轻轻勾下!注意左手要把竹子拿稳当了!用刀勾的时候一定要勾直,否则勾出来的竹篾粗细不匀的!这一半,大概分成了12根四毫米宽的!5、继续对半劈开,直到分成一根一根的选择在12根的中间再次劈开!劈竹子一个很重要的原理就是“对半等分”。

为什么这样的?因为竹子是有向下开裂的惯性(想想势如破竹这个成语就明白了),对称可以让两侧的开裂保持相近的力度!这样你才能用最小的力气劈出最均匀的竹篾!去掉里面的节疤!对半劈成偶数如6根、4根一组,再从中间对半劈开成两根,两根再对半劈开成一根。

东阳非遗竹编作文

东阳非遗竹编作文

东阳非遗竹编作文《神奇的东阳非遗竹编》嘿,朋友们!你们知道东阳竹编吗?这可真是个超级厉害的手艺!我呀,之前跟着爸爸妈妈去参加了一个活动,就是关于东阳非遗竹编的。

一到那儿,我的眼睛都看直啦!那里有好多好多精美的竹编作品,有小巧玲珑的竹篮,就像小仙女的魔法篮子;有精致的竹席,摸上去凉凉的、滑滑的,好像是从童话世界里搬出来的;还有那种超级大的竹筐,能装下好几个我呢,这难道不是巨人用的东西吗?我好奇地凑过去,看到一位老爷爷正坐在那儿,手里拿着竹子,灵活地摆弄着。

他的手就像会跳舞一样,竹子在他手里乖乖听话。

我忍不住问:“爷爷,这竹编难不难啊?”爷爷笑着说:“孩子,这可不容易哟,得有耐心,还得有巧劲儿!”我心里想:这得多厉害才能学会呀?这时候,旁边的一个小朋友也跑过来,瞪大眼睛说:“哇,爷爷,你能教教我们吗?”爷爷爽快地答应了。

于是,我们就坐在那儿,开始跟着爷爷学竹编。

一开始,我觉得自己的手笨笨的,竹子总是不听我的话,不是这里歪了,就是那里断了。

我着急地都快哭了:“这怎么这么难呀!”可是看着爷爷那认真的样子,还有旁边小朋友努力的劲儿,我又咬咬牙坚持下来。

慢慢地,我好像找到了一点窍门,编的东西也有点样子了。

你说这东阳竹编像不像我们学习呀?一开始觉得难,可只要坚持,不就能慢慢进步吗?再看看那些完成的竹编作品,它们可都是匠人们一点点用心编出来的。

这得花费多少时间和精力呀!这难道不是一种对耐心和毅力的巨大考验吗?东阳竹编不仅仅是一种手艺,更是一种传承,一种文化的延续。

它就像是一颗闪耀的星星,照亮了我们的生活。

我们可不能让这么棒的手艺消失,得让它一直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知道东阳竹编的魅力!你们说,对不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阳竹编巧手艺设计理念:本着“来自本土,面向本土地,服务本土”的原则,充分利用金华丰富的教育资源,从学生的生活和乡土教育资源特点出发,选取“东阳竹编”这一贴近学生生活又蕴涵深厚地方历史人文渊源的事物促使学生抚今思昔,油然产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并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热情,明确学习探究的任务。

学习过程中,通过提供有关背景材料、篇目索引和搜索网站,注重纵向和横向联系,扩大学生的视野,开阔他们的思路,丰富对家乡的认识,加深对家乡的感情。

教学目标:1、情境与任务-------东阳竹编历史悠久,它与东阳木雕一起堪称盛开在“百工之乡”的一对民间工艺姐妹花,被确立为浙江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使学生较为全面、深入地了解东阳竹编,了解东阳的历史,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体验与探究--------根据学习探究的任务,开展体验性学习活动,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链接与积累--------提供有关东阳竹编及木雕的背景材料,通过纵向和横向的联系,扩大学生的视野,丰富对家乡的认识,加深对家乡的感情,使之成为一个合格的金华市民,并为他们日后的进一步发展奠基。

教学过程:一、作品展示、激趣入题。

1、教师出示各种竹编成品,学生欣赏。

2、让学生说说自己对竹编的了解,引入课题。

二、学习探究、体验积累。

1、课件展示:东阳竹编悠久的历史。

让学生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2、了解娴熟精细的竹编技艺。

剖竹------开间------劈篾---------抽篾--------刮篾3、知道丰富多彩的编织方法。

图片展示。

十字编六角编图案花连螺旋圆形编弹花编4、欣赏堪称“世界一绝”的竹编《九龙壁》的加工过程。

编织-----串丝----精细编织---------装配-------上漆5、欣赏栩栩如生的竹编作品。

三、纵横链接,实践积累。

我们金华的手工艺品品种繁多,闻名中外,除了东阳的竹编,浦江的水晶,还有什么呢?1、有条件的学生上网搜索有关的资料并作一份知识小报,供学生传阅。

2、向身边的老人询问,了解更多有关东阳竹编的信息。

书画之乡水墨香设计意图: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中小学都要有自己特色的进行爱家乡、爱祖国教育的基地和乡土教材。

坚持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未成年人的德育原则,挖掘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地域德育资源,让学生了解家乡,感受家乡的变化,增强自豪感、使命感。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因而育好一方人就要用好一方土。

可以说,地域教育资源是学校德育最肥沃的土壤。

乡土文化对于学生修德和做人会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浦江,浙江中部的一个小县,38万人口、920平方公里面积。

然而,这里活跃着数以千计的书画家和书画爱好者,每年有数以百计的书画新苗考入全国各地美术院校。

这里素有“书画之乡”、“书画家的摇篮”的美誉。

2000年5月16日,浦江县被国家文化部正式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书画)之乡”。

我们从学生最关心的问题入手,广泛挖掘和利用当地体现民族精神的各种资源,用事实说话,用典型说话,使学生增长见识,增强切身体验,陶冶情操,健全人格,有效地推动德育的开展。

教材分析:《书画之乡水墨香》一课,分“色彩缤纷书画节”、“新颖别致书画馆”、“人如涌潮书画街”、“书画名作欣赏台”四个版块介绍了有“书画之乡”、“书画家的摇篮”之美誉的浦江,图片资料与文字介绍相结合,让学生全面了解“书画之乡”浦江的同时,也感受到了书法艺术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瑰宝,是中华文化的灿烂之花。

书法艺术最典型的体现了东方艺术之美和东方文化的优秀,是我们民族永远值得自豪的艺术瑰宝。

教学过程:一、介绍浦江书法的历史,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浦江于东汉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建县,至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

浦江文风鼎盛,名家辈出,古有“小邹鲁”之称。

唐代天台宗第八传代祖师左溪玄朗,元朝“儒林四杰”之一的柳贯,明朝“开国文臣之首”宋濂,清初东渡日本被誉为“日本篆刻之父”的高僧心越禅师(东皋兴俦),现代著名报人、社会活动家曹聚仁、石西民,著名画家张振铎等名人,为书画之乡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二、学生自主选择,合作探究,读中悟,悟中得。

1、学生选择喜欢的版块(“色彩缤纷书画节”、“新颖别致书画馆”、“人如涌潮书画街”、“书画名作欣赏台”)解读。

2、学生间相互交流,说感受,说收获。

使学生充分领会篇目的主旨,让学生走进浦江书画文化,达到学会求知、学会做人的目的。

三、课件展示资料。

这样可以使浦江书法文化形成有感有形的图文化资源,生动地再现了浦江书法文化的发展历程,促使学生系统地感受、领悟浦江书法文化的内涵,使学生从感性上体会到浦江书法文化的具体性、丰富性和人文性。

四、活动拓展,实践体验。

1、创作一幅书画作品。

2、上网搜集相关资料,制作以《书画之乡水墨香》为主题的小报,进行评比。

(教师提供网址:heet://)这样既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通济和尚通济桥设计意图:新颁布的《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中小学都要有自己特色的进行爱家乡、爱祖国教育的基地和乡土教材。

坚持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未成年人的德育原则,挖掘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地域德育资源,让学生了解家乡,感受家乡的变化,增强自豪感、使命感。

地域教育资源是学校德育最肥沃的土壤。

乡土文化对于学生修德和做人会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通济桥的有关有历史,通过亲身实践认识家乡千姿百态的桥。

从而让学生了解家乡,感受家乡的变化,增强自豪感、使命感。

教学过程一、通济桥的传说。

通济桥另一动人传说。

为什么民间有“行通济无病无忧”说法?相传通济桥边住着一对年轻的夫妻,夫妻恩爱,生活很幸福。

突然有一天,丈夫得了奇怪的病,一直找不到有效的医疗方法。

丈夫的病情一直没有好转,家里的钱花得七七八八了。

忧愁的妻子就走到通济桥上,准备跳河自尽。

就在这时候,一位老公公走过来了,老人了解了她家里的事情后,鼓励她要振作起来,并且给她开了一副中草药药方。

说来这副药方也真神奇,丈夫吃了中草药后,病情很快好转了,而且购买这些草药也无须花太多钱。

丈夫康复后,这对夫妇非常感激,四处寻找老人想当面致谢。

但是,俩人找来找去就是找不到。

从此,夫妇俩将老人视为偶像,顶礼膜拜。

二、千姿百态的家乡桥。

1、组织学生学生到村调查采访,对村容村貌、民俗民风桥的造型进行实地考察。

2、从桥的变化看家乡的变化。

三、小制作1、利用废品或纸板等材料制作桥的模型。

培养动手能力。

2、开展“说说我家乡”主题班会,激发爱家乡的情感。

走进俞源教材分析:本课时的内容主要包括神奇的太极星象村,精美的古建筑雕刻与多姿多彩的民俗三部分内容。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俞源村的建筑布局及建筑意义,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体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教学目标:1、了解俞源村的建筑布局及建筑意义,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2、体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教学过程:一、导入说说今日的住房条件。

问:我们的村庄中有没有老房子呢?说说村中的老房子。

引入:老房子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定的意义,它是特定时代的缩影,今天让我们走进历史文化名村——俞源。

二、介绍与探讨1、地理位置历史文化名村俞源,坐落在武义县西南部,距县城20千米。

俞源被群山环抱,满目翠绿,村口古树成荫。

在俞源村里,古建筑成群,布局奇异。

2、奇异的布局俞源村口有处呈太极图形的山田,村里的古建筑又按天体星象排列,所以俞源又叫太极星象村。

建筑布局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境界。

(出示图片讲解)双鱼宫,位于村品,由大片农田与周围山沿构成。

穿村而过的溪流到这里呈“S”形,好像是双鱼的分界线。

环绕村庄的十一座小山称为“十一宫”,加上村口的双鱼宫,统称为“十二宫”。

村内宏大的古建筑群,按“二十八星宿”排列。

七口池塘呈北斗星形状分布,叫“七星塘”,用来防火。

七口古井按七颗行星命名,叫“七星井”,用来镇邪。

3、设计者传说俞源太极星象村的设计者是明代开国功臣刘伯温。

大约在1349年,他来俞源看望同窗好友俞涞,并为俞氏家族设计了“按天体星象排列”房屋的方案。

4、主要古建筑(结合图片观看)声远堂:堂内的雕刻堪称古建筑中的精品。

裕后堂:是俞源最大的古厅。

被人称为“五无奇屋”。

精深楼:是俞源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建筑。

还有俞氏宗祠、上万春堂、下万春堂、六基楼、高山楼、七星楼等。

三、活动让我们去看看身边的古建筑吧。

教学设计意图:本课时主要让学生通过学习初步了解俞源村的建筑布局及建筑意义,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体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在教材处理上由浅入深,层层铺垫,由俞源的地理位置转入俞源的建筑风格及寓意,古人的祈求五谷丰登,四季平安。

由于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较远,教学上利用图文结合,直观介绍,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体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身边的石灰岩教材分析:本课时主要介绍了金华地区石灰岩的分布,石灰岩的性质特点,石灰岩受水的溶蚀而形成的各种奇特地貌以及石灰的广大用途。

由此让学生了解自然界的丰富与奇妙,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怀。

教学目标:1、了解金华地区的丰富的石灰岩资源,以及由此形成的自然奇观。

2、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怀。

教学过程:一、导入金华地处金衢盆地,许多地方有石灰岩分布,尤以金华——兰溪之间的北山南坡分布最广。

石灰岩是多彩多姿的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基石,是烧制石灰、水泥的重要原料。

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石灰岩。

二、认识石灰岩1、分类2、活动实验一:用铜钥匙或小刀刻一刻,有什么发现?实验二:在新断面上滴一滴盐酸,又有什么发现?3、认识石灰岩俗称“青石”,灰白色或灰色,粒细而密,硬度不大,能用小刀刻划,遇盐酸起泡。

三、自然奇观无论是金华的双龙洞还是兰溪的地下长河,引人入胜的原因是那里的喀斯特地貌发育特别完好,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

常见的有石林、溶沟、漏斗、落水洞、溶蚀洼地和孤峰等。

地下通常有地下河、溶洞等。

(出示图片)(观看视频)四、活动你的家乡有类似的岩洞吗?教学设计意图:我们生活的自然世界充满了奥秘,令人无限神往,也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生活资料。

本课时主要介绍了身边的石灰岩与它的作用,这对学生来说较为陌生又好奇,充满了探知欲望。

在教学中运用小实验了解石灰岩的特性,学生会大感兴趣。

图片上的精彩画面也会吸引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了解大自然的神奇。

开发区大有希望教材分析:本课时内容为开发区大有希望,以邓小平的题词为引词,分“走进开发区”、“认识开发区”、“展望开发区”三部分内容,介绍了金华市经济开发区的地理位置,成立时间,典型龙头企业,开发区的发展势头,以此来呼唤起学生的澎湃激情。

教学目标:1、了解金华的开发区,是发展外向型经济的示范区。

2、体会生气勃勃的发展势头,抒发对家乡的热爱情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