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童谣教学设计
中班《家乡的童谣》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和熟悉家乡的童谣,知道童谣是一种民间口头文学形式,富有韵律和节奏感。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倾听、表达和朗诵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家乡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童谣:《小老鼠上灯台》、《小猪佩奇》、《小兔子乖乖》等。
2. 家乡的风土人情:通过童谣让幼儿了解家乡的自然风光、民俗习惯等。
三、教学方法:1. 游戏法:通过童谣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童谣的乐趣。
2.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幼儿在情境中体验家乡的风土人情。
3. 互动教学法:引导幼儿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四、教学步骤:1. 导入:以一首轻松愉快的童谣引起幼儿的兴趣,询问他们是否听过家乡的童谣。
2. 教学童谣:《小老鼠上灯台》等,让幼儿跟随老师一起朗诵,感受童谣的韵律和节奏。
3. 讲解童谣:讲解童谣中的家乡风土人情,让幼儿了解家乡的特色。
4. 情境体验:创设情境,让幼儿体验家乡的风土人情,如模仿童谣中的动作、场景等。
5. 互动环节:分组进行童谣表演,让幼儿在互动中提高表达能力。
五、作业设计:1. 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搜集其他家乡的童谣,了解家乡的文化。
2. 家长协助幼儿学会一首家乡童谣,下周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3. 画一画自己喜欢的童谣场景,培养幼儿的绘画能力和想象力。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童谣的兴趣和喜爱程度。
2. 评价幼儿在朗诵童谣时的韵律和节奏感,以及他们在情境体验中的表现。
3. 搜集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乡童谣学习方面的进展和兴趣。
七、教学资源:1. 童谣文本:准备家乡童谣的文本,方便幼儿阅读和朗诵。
2. 图片素材:收集与童谣相关的图片,用于情境教学和幼儿绘画作业。
3. 音响设备:播放童谣音频,让幼儿更好地感受童谣的韵律和节奏。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幼儿进行童谣创作,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创作属于自己的家乡童谣。
家乡童谣大班教案反思
家乡童谣大班教案反思教案标题:家乡童谣大班教案反思教学目标:1. 了解和学唱家乡童谣,培养学生对家乡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
2.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口语交流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节奏感。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社交能力。
教学准备:1. 家乡童谣的歌曲和歌词。
2. 音乐播放器和扬声器。
3. 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家乡的风景和文化。
4. 班级分组名单。
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家乡的风景和文化,激发学生对家乡的兴趣。
2. 引导学生讨论家乡的特点和文化,提出问题如:“你们家乡有什么有趣的事物?”“你们家乡有哪些特色食物?”等。
正文(20分钟):1. 向学生介绍家乡童谣的定义和作用,解释童谣是一种流传于民间的歌谣形式,用来传承和表达家乡的文化。
2. 播放一段家乡童谣的音乐,让学生先进行欣赏。
3. 分组进行学唱童谣的活动,每个小组分配一首童谣,老师给予指导和示范,让学生跟随学唱。
4. 每个小组轮流表演他们学会的童谣,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鼓励。
拓展(15分钟):1. 鼓励学生创作自己家乡的童谣,可以结合家乡的特色和风景进行创作。
2.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编排自己的童谣表演,可以加入动作和舞蹈。
3. 每个小组轮流表演他们创作的童谣,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鼓励。
总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家乡童谣的重要性和意义。
2. 鼓励学生在家里继续学唱和创作童谣,传承和表达自己家乡的文化。
教案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是否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和兴趣?2. 教学准备是否充分,是否能够有效地支持教学过程?3. 教学过程中是否有足够的互动和参与,学生是否能够积极参与和表达?4. 拓展活动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合作能力?5. 教学总结是否能够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思考?根据以上反思,可以对教案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中班《家乡的童谣》教案
中班《家乡的童谣》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和熟悉家乡的童谣,知道童谣是一种民间口头文学形式。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听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节奏感。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家乡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学习两首具有代表性的家乡童谣。
2. 通过童谣学习,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民俗习惯。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学会朗诵两首家乡童谣,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童谣内容的理解。
2. 教学难点:帮助幼儿掌握童谣的节奏和韵律,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示范法、互动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 通过分组讨论、情景表演等形式,让幼儿充分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两首家乡童谣的文本、音频、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准备童谣相关的图片、道具等教学辅助材料。
3. 准备教学活动所需的音响设备、投影仪等。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播放一首轻松愉快的家乡童谣,引导幼儿感受童谣的魅力,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 新课介绍:教师展示童谣文本,向幼儿介绍童谣的名称、作者以及创作背景,让幼儿对童谣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 童谣学习: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朗读童谣,注意指导幼儿的发音、节奏和韵律。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适当示范,帮助幼儿更好地掌握童谣。
4. 解读童谣:教师引导幼儿分析童谣的内容,让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童谣的理解,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5. 实践环节:幼儿分组进行童谣表演,可用道具、图片等辅助材料,让幼儿在实践中感受童谣的魅力。
6. 总结与反思:教师组织幼儿进行课堂总结,让幼儿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教师针对幼儿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七、作业布置1. 回家后,幼儿向家人分享所学童谣,感受家乡文化的魅力。
2. 家长协助幼儿录制朗诵童谣的视频,下次课堂上分享。
八、教学评价1. 教师通过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朗读、表演等方面的表现,评价幼儿对童谣的掌握程度。
大班家乡童谣游戏教案
大班家乡童谣游戏教案教案标题:大班家乡童谣游戏教案教案目标:1.使学生能够通过游戏的方式学习和传承家乡的童谣文化。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音乐感知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准备:1.家乡童谣的录音或视频资源。
2.制作卡片,上面印有童谣中的关键词。
3.音乐播放设备。
4.教室内的足够空间供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播放家乡童谣的录音或视频,让学生感受和熟悉童谣的旋律和歌词。
2.与学生一起讨论童谣的特点和重要性,引发学生对童谣的兴趣。
活动一:童谣填空游戏1.将制作好的卡片分发给学生,每个卡片上都有童谣中的一个关键词。
2.播放童谣音乐,学生根据听到的音乐和歌词,找到自己卡片上对应的关键词,并将其填入空缺处。
3.学生完成后,可以互相交换卡片,继续进行游戏。
活动二:童谣串词游戏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首童谣。
2.每个小组的第一个学生说出童谣的第一个词,第二个学生接着说出第一个学生说的词,然后再加上童谣的第二个词,以此类推。
3.如果有学生忘记了前面的词,或者说错了词,该小组需要重新开始。
4.最后,看哪个小组能够串出更长的童谣词语,表现最好的小组可以获得奖励。
活动三:童谣表演1.每个小组选择一首童谣,准备表演。
2.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可以进行简单的舞蹈动作、手势配合童谣的歌词等。
3.每个小组轮流表演,其他学生可以欣赏并给予鼓励和评价。
总结:1.与学生一起回顾今天的活动,让他们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感受。
2.强调童谣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传承和发扬家乡的童谣文化。
拓展活动:1.鼓励学生自己编写童谣,可以结合自己的家乡特色和生活经历。
2.组织学生参加家乡童谣比赛或展示活动,为他们提供展示和交流的机会。
教案评估:1.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评估学生对童谣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学生的互动和合作情况。
家乡童谣(教学设计)
家乡童谣(教学设计)第一篇:家乡童谣(教学设计)《家乡童谣》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朗诵两首家乡童谣,使学生初步感受家乡童谣的特点、让学生感受童谣的韵律美,体验家乡童谣带来的乐趣。
2、3、引导学生唱童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尝试精神。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在引导学生朗诵童谣的同时,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情怀。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学生念童谣拍手,教师自然引入(孩子们,你们在玩些什么呢?可以教教老师吗?)过渡:今天好高兴哦,我们又要来学习乡土教材《家在酒埠江》了,刚刚啊,老师和同学们学会了拍手童谣,这让我想起了我的奶奶在我小时候给我唱的一些童谣,你们想学吗?二、活动活动一:《天惶惶地惶惶》1、教师带读(1)普通话带读(那这是我们的家乡童谣,用我们的家乡话读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味道呢?让我们来试一试吧)(2)攸县话读2、情感升华过渡:小时候啊,我和现在很多的小朋友一样,也是个爱哭闹的孩子。
记得一个月圆的夜晚,到了睡觉的时候,我又开始哇哇的哭啼起来,奶奶把我抱在怀里,手缓缓地拍抚着我的身体,嘴里轻轻地哼着:天惶惶,地惶惶……,我躺在奶奶温暖的怀抱,朦胧中,在奶奶慈祥的目光下,悠悠的童谣中,安然入睡。
接下来请大家跟随老师一起,到这首童谣中再去体会奶奶温暖的怀抱吧!活动二:学生自由谈自己所知道的家乡童谣过渡:相信这首童谣可能勾起了你们的记忆,在你们还更小的时候,你们的爷爷奶奶或者爸爸妈妈可能也给你们念过一些家乡童谣,你们还记得吗?把你们所知道的和我们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吧。
活动三:学习《虫叽虫叽飞》师:看!这是什么?(出示昆虫模型)生:这是昆虫!师:你们喜欢抓昆虫吗?老师小时候就喜欢和自己的小伙伴们到花园和草丛里抓昆虫,比如说:蚂蚱、蝴蝶、蜻蜓等等。
那是多么开心,多么天真无暇的时光啊!关于昆虫,我们家乡也有一首童谣,大家知道吗?(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童谣吧)1、教师带读两遍(老师念一句,你们跟着学一句好不好?普通话和攸县话)2、教师示范玩童谣游戏(这个童谣还可以玩游戏哦,你们想玩吗?)3、各组分组玩三、我们攸县有一位热爱家乡的作曲家根据《虫叽虫叽飞》这首童谣创编了一首《点点虫叽飞》的歌曲,我们一起来听听吧!四、总结听着这些家乡的童谣,感觉是那么亲切,这些童谣代代相传,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人。
家乡童谣教学设计修订版
家乡童谣教学设计修订版IBMT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T5AB-IBMT08-IBMT2C-ZZT18】《家乡童谣》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朗诵两首家乡童谣,使学生初步感受家乡童谣的特点、让学生感受童谣的韵律美,体验家乡童谣带来的乐趣。
2、引导学生唱童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尝试精神。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在引导学生朗诵童谣的同时,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情怀。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学生念童谣拍手,教师自然引入(孩子们,你们在玩些什么呢?可以教教老师吗?)过渡:今天好高兴哦,我们又要来学习乡土教材《家在酒埠江》了,刚刚啊,老师和同学们学会了拍手童谣,这让我想起了我的奶奶在我小时候给我唱的一些童谣,你们想学吗?二、活动活动一:《天惶惶地惶惶》1、教师带读(1)普通话带读(那这是我们的家乡童谣,用我们的家乡话读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味道呢?让我们来试一试吧)(2)攸县话读2、情感升华过渡:小时候啊,我和现在很多的小朋友一样,也是个爱哭闹的孩子。
记得一个月圆的夜晚,到了睡觉的时候,我又开始哇哇的哭啼起来,奶奶把我抱在怀里,手缓缓地拍抚着我的身体,嘴里轻轻地哼着:天惶惶,地惶惶……,我躺在奶奶温暖的怀抱,朦胧中,在奶奶慈祥的目光下,悠悠的童谣中,安然入睡。
接下来请大家跟随老师一起,到这首童谣中再去体会奶奶温暖的怀抱吧!活动二:学生自由谈自己所知道的家乡童谣过渡:相信这首童谣可能勾起了你们的记忆,在你们还更小的时候,你们的爷爷奶奶或者爸爸妈妈可能也给你们念过一些家乡童谣,你们还记得吗?把你们所知道的和我们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吧。
活动三:学习《虫叽虫叽飞》师:看!这是什么?(出示昆虫模型)生:这是昆虫!师:你们喜欢抓昆虫吗?老师小时候就喜欢和自己的小伙伴们到花园和草丛里抓昆虫,比如说:蚂蚱、蝴蝶、蜻蜓等等。
那是多么开心,多么天真无暇的时光啊!关于昆虫,我们家乡也有一首童谣,大家知道吗?(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童谣吧)1、教师带读两遍(老师念一句,你们跟着学一句好不好?普通话和攸县话)2、教师示范玩童谣游戏(这个童谣还可以玩游戏哦,你们想玩吗?)3、各组分组玩三、我们攸县有一位热爱家乡的作曲家根据《虫叽虫叽飞》这首童谣创编了一首《点点虫叽飞》的歌曲,我们一起来听听吧!四、总结听着这些家乡的童谣,感觉是那么亲切,这些童谣代代相传,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人。
家乡童谣大班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家乡童谣大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学唱家乡童谣,培养学生对家乡文化的兴趣和感情。
2.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想象能力。
二、教学准备:1. 展示板2. 录音机和家乡童谣录音3. 家乡童谣歌词打印件4. 音乐鉴赏卡片三、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教师展示一幅描绘家乡风光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家乡的感受,激发学生对家乡的兴趣。
2. 引入家乡童谣教师播放一段家乡童谣的录音,让学生先听一遍,然后再由教师带领全班唱一遍。
通过听和唱让学生对家乡童谣有一定的了解和感受。
3. 学习家乡童谣歌词教师发放家乡童谣歌词打印件,引导学生阅读歌词并解释其中不明白的词语。
然后,教师逐句教授歌词的发音和歌词的意思。
学生可以跟着教师一起唱。
4. 分组学唱教师将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首家乡童谣进行学唱。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小组成员,然后分配歌词和歌曲录音。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排练,通过合作和协调,达到最佳的演唱效果。
5. 音乐鉴赏教师带领全班对家乡童谣进行鉴赏。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家乡童谣的曲调特点、表达的情感以及家乡童谣与家乡文化的关系。
教师还可以使用音乐鉴赏卡片,让学生通过观察卡片上的图片和描述,学习鉴赏音乐的方法和技巧。
6.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轮流进行家乡童谣的展示,让其他小组和全班学生欣赏和评价。
通过展示和欣赏,学生们可以互相学习和进步。
7.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和反思,提问学生他们在学习家乡童谣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取得的进步以及对家乡的认识和感受。
并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
四、教学延伸:1. 邀请当地的民间艺人来校演唱家乡童谣,增加学生对家乡童谣的了解和感受。
2. 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家乡童谣词曲,展示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 在学校的音乐节或文化节上,组织家乡童谣演唱比赛,提供一个展示学生才艺的舞台。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学生们对家乡童谣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家乡原创童谣教案
家乡原创童谣教案教案标题:家乡原创童谣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家乡原创童谣,培养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习家乡原创童谣的歌词和旋律。
2. 理解童谣中所表达的家乡文化和风土人情。
3. 创作自己的家乡原创童谣。
教学准备:1. 家乡原创童谣的歌词和音频。
2. 课件或展示板。
3. 学生绘画和写作所需的纸张和颜料。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家乡的图片或物品,引起学生对家乡的兴趣和好奇心。
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家乡的了解和感受。
Step 2:学习家乡原创童谣(15分钟)播放家乡原创童谣的音频,让学生跟随音乐节奏拍拍手或跺跺脚。
然后再播放一遍,让学生尝试跟唱。
引导学生理解歌词的意思和歌曲所表达的家乡文化。
Step 3:分组合作创作(20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家乡的特色或故事为题材,创作自己的家乡原创童谣。
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可以结合自己的家乡经历和想象进行创作。
老师可以提供一些创作的提示和指导。
Step 4:展示和分享(15分钟)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将他们创作的家乡原创童谣进行表演或朗读。
其他学生可以进行评价和提问。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家乡的理解和感受。
Step 5:总结和反思(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整个学习过程,总结他们在学习家乡原创童谣中的收获和体会。
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将家乡文化传承下去。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将创作的家乡原创童谣制作成小册子或录音,与家人和朋友分享。
2. 组织学生参观家乡的文化景点或博物馆,进一步了解家乡的历史和文化。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2. 评价学生创作的家乡原创童谣的内容和表达方式。
3. 学生对家乡文化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案扩展:教师可以邀请当地的艺术家或音乐人来学校,与学生分享他们对家乡文化的理解和创作经验。
中班《家乡的童谣》教案
中班《家乡的童谣》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能够理解并感知家乡童谣的魅力,了解童谣中描绘的家乡景象。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朗诵能力,训练幼儿的节奏感,提高幼儿的文学素养。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增强幼儿的归属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熟悉并朗诵童谣,理解童谣的内容。
难点:帮助幼儿感知童谣的节奏和韵律,培养幼儿的文学素养。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童谣文本,图片,音乐。
2. 经验准备:幼儿之前有过朗诵的经验,对家乡有一定的认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幼儿回忆家乡的景象,激发幼儿对家乡的情感。
2. 基本部分:a. 教师朗读童谣,让幼儿感知童谣的节奏和韵律。
b. 教师讲解童谣内容,让幼儿了解童谣中描绘的家乡景象。
c. 幼儿跟读童谣,培养幼儿的朗诵能力。
d.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童谣中的家乡景象,让幼儿更加深入地理解童谣。
3. 拓展部分:a. 教师带领幼儿进行童谣创作,让幼儿发挥想象,创作属于自己的童谣。
b. 幼儿展示自己创作的童谣,大家共同欣赏、学习。
五、作业:让幼儿回家后,跟家长一起查找更多关于家乡的童谣,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增进亲子关系。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发言、朗诵、创作等方面的表现。
2. 评估幼儿对童谣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及能否熟练地朗诵童谣。
3. 关注幼儿在创作童谣时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对于家乡情感的表达。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得失,针对幼儿的表现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也应对幼儿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了解,以便更好地指导幼儿。
八、教学延伸:1. 开展童谣比赛,让幼儿在比赛中进一步感受童谣的魅力。
2. 组织幼儿参观家乡的特色景点,让他们更加直观地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
3. 邀请家长参与幼儿的学习活动,共同引导幼儿热爱家乡。
九、教学资源:1. 童谣文本:收集各类家乡童谣,丰富教学内容。
童谣导入教案设计方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童谣,理解童谣的基本内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童谣的朗读和讲解,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童谣,理解童谣的基本内容。
2. 教学难点:通过童谣,引导学生感受家乡的美好,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童谣教材、多媒体设备、课件等。
2. 学生准备:提前预习童谣,了解童谣的基本内容。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播放一段关于家乡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回忆家乡的美好。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关于家乡的童谣吗?请举例说明。
(二)新课导入1. 教师出示童谣教材,简要介绍童谣的背景和特点。
2.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童谣,注意节奏和韵律。
(三)学习童谣1. 学生跟读童谣,注意字音、字调。
2. 教师讲解童谣的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理解童谣的意义。
3.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童谣的理解和感受。
(四)拓展延伸1. 教师引导学生收集家乡的童谣,进行展示和分享。
2. 学生创作自己的童谣,表达对家乡的热爱。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童谣在传承文化、表达情感方面的作用。
2. 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朗读、讨论、创作等表现。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收集童谣、创作童谣的作业完成情况。
3. 学生反馈: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满意度和收获。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总结教学经验。
2. 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
注:本模板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幼儿园家乡童谣课程设计
幼儿园家乡童谣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听懂并复述家乡童谣的基本内容,了解童谣中所包含的家乡文化元素。
2. 学生能通过童谣学习,掌握基本的语言韵律和节奏感。
3. 学生能理解童谣中所表达的家乡特色和风土人情。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准确地演唱家乡童谣,展示良好的音乐表现力。
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编排简单的童谣表演,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童谣进行简单的语言创作,激发创新思维。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家乡童谣,培养对家乡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2. 学生在童谣学习中,学会尊重和欣赏他人,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3. 学生通过童谣传递的正能量,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乐观、自信的品质。
课程性质:本课程以幼儿园艺术领域教学为主,结合语言、社会等领域的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生特点:幼儿园学生年龄较小,对新奇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参与音乐、舞蹈等活动,但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
教学要求:教师应以生动活泼、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童谣欣赏: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家乡童谣,如《小燕子》、《两只蝴蝶》等,让学生感受童谣的韵律美和家乡文化特色。
2. 童谣学唱:教授学生童谣的基本演唱技巧,如呼吸、音准、节奏等,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音乐基本技能。
3. 童谣表演: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编排童谣表演,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造力。
4. 童谣创作:鼓励学生运用所学,进行简单的童谣创作,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学内容安排和进度:第一周:童谣欣赏,了解家乡童谣的基本特点和文化内涵。
第二周:学习童谣演唱技巧,进行集体学唱。
第三周:分组编排童谣表演,进行排练。
第四周:童谣创作,展示学生作品,并进行评价。
教材章节:《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指导手册》中关于音乐教育的相关章节,结合家乡童谣的实际内容进行教学。
家乡歌谣幼儿园教案
家乡歌谣幼儿园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幼儿了解自己的家乡歌谣文化,增进对家乡的情感认同;
2.提高幼儿的音乐感知和音乐表现能力;
3.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准备
1.家乡歌谣录音或视频;
2.教案书;
3.音乐器材。
教学步骤
第一步:引入
1.教师先让幼儿听家乡歌谣的录音或视频,领略家乡歌谣的魅力;
2.再让幼儿自由谈论自己听了哪些熟悉的歌谣,其中有什么内容和故事;
3.引导幼儿了解歌谣与家乡文化的联系。
第二步:学唱
1.让幼儿熟悉家乡歌谣的旋律、节拍和歌词;
2.教师可以先唱一遍,让幼儿跟着唱;
3.分组让幼儿互相学唱,增加合作机会和趣味性。
第三步:编创
1.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编出自己的家乡歌谣;
2.或者让幼儿根据已有歌谣编创自己的歌词。
第四步:表演
1.每个小组选择一首歌谣并进行排练;
2.整合每个小组的表演,形成完整节目;
3.在班级或季度活动中表演。
教学评估
1.观察幼儿是否能在熟悉的旋律下及时跟上歌词;
2.观察幼儿是否积极参与,展现音乐和语言才能;
3.观察幼儿是否能够有效地与小组成员合作。
教学反思
1.教师应该学习并积极挖掘家乡歌谣文化,以便更好地引导幼儿;
2.教师应该给幼儿充分的创作机会,以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
3.教师应该因材施教,根据幼儿的音乐和语言能力来分组教学。
幼儿园获奖教案家乡童谣
幼儿园获奖教案家乡童谣设计意图:家乡xx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美丽的滨江城市,正因为它日新月异的发展和美不胜收的旅游景点景色,让幼儿感受到家乡美和产生爱家乡的情感,本次活动,孩子在对家乡了解的基础上,用优美句子描述家乡的景色,也让孩子在夸家乡的活动中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目标:1.了解家乡的美景和名胜,尝试用几句话夸家乡的美景和名胜。
2.尝试创编儿歌内容,用完整的句子表达出来。
3.感受家乡的美,产生爱家乡的情感。
4.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1. PPT(家乡美景的图片等)、圆舞板一块。
2.幼儿事先熟悉和游玩过若干的景点。
活动过程:一、谈话引入活动1.师:小朋友,你们知道我们的家乡在哪里吗?2.出示PPT(xx及白马标志),3.你喜欢xx吗?为什么?4.小结:对了,我们的家乡xx,是一个滨江城市,历史悠久,景色优美。
我们作为一个xx人感到特别骄傲。
今天我们就向我们的老师和朋友一起来夸一夸我们的家乡xx。
二、了解家乡的景点,用一句话来形容其特点你知道xx有哪些美丽的地方吗?请你用一句话介绍一下。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PPT:四眼井、岳王庙、步行街、牧城公园、孤山等等)岳王庙:是为了纪念岳飞而建造的,岳飞忠心报国,为了赶走金兵而努力抗战。
孤山:是xx唯一的一座山,<.本文来源:屈老师教案.网>每年三月三,我们xx人都会去爬孤山,烧香祈福。
俗话说“三月三,上孤山”四眼井:四口井在一起。
牧城公园:xx新建的一座公园,是xx目前为止最大的一座公园,它临江而建,不但可以欣赏到公园的美景,还可以到长江边看轮船、捉蟛蜞。
步行街:是个商业街,可以逛街、购物、吃饭,是休闲娱乐的好地方。
三、学习儿歌我们的家乡xx真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有四眼井、岳王庙、步行街、牧城公园、孤山等等,老师把小朋友说的编成了一首好听的儿歌《夸家乡》。
1.教师配合响板有节奏地朗诵儿歌《夸家乡》。
主题7 家乡童谣唱起来 教学设计
《地方综合课程》教学设计
1家乡童谣唱起来粤教版《地方综合课程》一年级上册第44-49页。
一、起跑线播放童谣《月光光》(备有粤语版、客家话版和潮汕话版,教师可根据实际教学选择),请同学们仔细听,并思考:
1.童谣里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教师小结:(粤语版)《月光光》是一首经典粤语童谣,词曲亲民,描绘了岭南水乡夜色及乡水农民的辛勤劳作场景,蕴含着博大纯真的亲情,寄托着劳动人民期盼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客家话版)《月光光》生动反映了客家地区的民俗风情。
它有很多歌词版本,但都表现了“勤劳勇敢、开拓进取、重教崇文、爱国爱乡”的客家精神。
例如一开始的“秀才郎”,和后面说到的“娶新娘”也是折射出“书中自有颜如玉”,向小朋友灌输好好读书的重教思想;“韭菜”生命力旺盛,四季常青,寓意国家长治久安等。
(潮汕话版)《月光光》表现了潮汕地区“学而优则仕”的思想。
入秋时节,月光照人,正是秀才郎乡试赶考好时机,若能中举,则草鞋和雨伞换乘为白马加金鞍,祠堂阔阔,骑马鼓配上红旗杆,光宗耀祖。
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
重点带领学生初步感受童谣的魅力,感受童
谣中的家乡。
难点引导学生朗诵童谣,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情怀。
知识目标
通过欣赏童谣,使学生初步感受家乡童
谣的特点及其韵律美。
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唱童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和创造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感情。
方法目标初步接触资源收集与整理的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家乡童谣中班反思教案
家乡童谣中班反思教案教案标题:家乡童谣中班反思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家乡童谣,培养幼儿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音乐欣赏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反思能力,让他们能够从家乡童谣中汲取智慧和价值观。
教学准备:1. 家乡童谣的录音或视频资源。
2. 幼儿绘本或图片,展示家乡文化元素。
3. 活动道具,如乐器、手偶等。
4. 白板、彩色粉笔或幻灯片等展示工具。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5分钟):1. 创设情境,介绍家乡童谣的背景和意义。
2. 播放一段家乡童谣的录音或视频,引发幼儿的兴趣。
探究家乡童谣(10分钟):1. 展示幼儿绘本或图片,介绍家乡文化元素。
2. 与幼儿一起欣赏家乡童谣的歌词和旋律。
3. 引导幼儿讨论家乡童谣中的意象和情感。
体验家乡童谣(15分钟):1. 分发乐器或手偶,让幼儿模仿家乡童谣的节奏和动作。
2. 分小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通过表演家乡童谣来体验其中的情节和价值观。
反思家乡童谣(15分钟):1. 引导幼儿回顾刚才的表演,让他们分享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2. 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家乡童谣中的智慧和价值观。
3. 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拓展活动(10分钟):1. 分组让幼儿创作自己的家乡童谣,鼓励他们表达对家乡的独特感受。
2. 分享创作成果,让幼儿互相欣赏和学习。
总结与评价(5分钟):1. 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家乡童谣的重要性和价值。
2. 鼓励幼儿继续保持对家乡文化的兴趣和探索。
教学延伸:1. 鼓励幼儿家庭参与,让他们与家人一起唱家乡童谣,分享家乡文化。
2. 建立家乡童谣的收藏角,让幼儿带来自己收集的家乡童谣资源,与同伴分享。
教学评估: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估他们对家乡童谣的理解和反思能力。
2. 收集幼儿创作的家乡童谣,评估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反思:1. 教案中的活动设计是否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2. 幼儿在活动中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3. 是否需要调整教学过程中的某些环节,以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以上是针对家乡童谣中班反思教案的一个示例,根据具体的教育阶段和教学要求,可以对教案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修改。
家乡童谣主题活动教案
家乡童谣主题活动教案教案标题:家乡童谣主题活动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家乡童谣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音乐欣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1. 家乡童谣的背景介绍和意义解析。
2. 学习家乡童谣的歌词和曲调。
3. 分组合作,创作一首属于自己家乡的童谣。
4. 进行童谣演唱和展示。
教学准备:1. 家乡童谣的相关资料和录音。
2. 乐器(如口琴、小鼓等)。
3. 分组合作所需的纸张、笔等。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教师介绍家乡童谣的背景和意义,激发学生对家乡文化的兴趣。
学习家乡童谣:2. 教师播放一段家乡童谣的录音,让学生感受其中的节奏和旋律。
3. 教师逐句解读童谣的歌词,让学生理解其中的意义和文化内涵。
4. 学生跟随录音一起唱童谣,练习发音和语调。
分组合作,创作童谣:5.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家乡的特色或传统来创作一首童谣。
6.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确定童谣的歌词和曲调。
7. 学生可以借鉴已学的家乡童谣,但需要加入自己的创意和特色。
童谣演唱和展示:8. 每个小组轮流表演他们创作的童谣,其他学生可以边听边欣赏,并给予鼓励和评价。
9. 教师对每个小组的表演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改进之处。
10. 最后,全班一起合唱一首大家都熟悉的家乡童谣,共同感受家乡文化的魅力。
扩展活动:1. 学生可以将自己创作的童谣记录下来,制作成小册子或海报,展示给其他班级或家长。
2. 学生可以邀请家人或老师来学校,进行一次家乡童谣的展示和交流活动。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2. 评估学生创作的童谣的质量和创意程度。
3. 观察学生在演唱和展示中的表现和自信程度。
教学反思:通过这个家乡童谣主题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和欣赏家乡的传统文化,还能够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音乐欣赏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演唱展示,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家乡的童谣教案小学
家乡的童谣教案小学教案标题:探索家乡的童谣教学目标:1. 了解和学唱家乡的童谣,培养学生对家乡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
2.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音乐欣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1. 家乡童谣的介绍和解读。
2. 学唱家乡童谣。
3. 分组合作,编排小型童谣表演。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引导学生回忆并讨论他们对童谣的了解和经验。
2. 引导学生思考家乡的童谣有哪些,激发学生对家乡文化的兴趣。
学习家乡童谣:1. 教师介绍家乡童谣的背景和特点,引导学生对童谣进行初步了解。
2. 教师逐句教唱童谣,学生跟读并模仿发音、语调。
3. 学生分组互相练习唱童谣,教师巡回指导和纠正。
合作编排表演: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家乡童谣进行编排。
2.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确定表演内容,包括动作、音乐伴奏等。
3. 每个小组进行排练,教师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4. 学生小组轮流表演自己编排的童谣,其他学生进行观赏和评价。
总结和展示: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分享他们对家乡童谣的感受和体会。
2. 学生展示他们编排的童谣表演,全班共同欣赏。
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在学唱童谣和表演过程中的参与度和表现,给予适当的评价和鼓励。
2. 学生互相评价小组表演,提出建议和改进意见。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在家中寻找更多有关家乡童谣的资料,并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分享。
2. 学生可以录制自己表演的童谣视频,与家人和朋友分享家乡文化。
教学资源:1. 家乡童谣的录音或视频。
2. 童谣歌词和翻译。
3. 分组表演所需的音乐伴奏。
教学反思:在教案撰写过程中,我参考了小学语文和音乐课程的要求,以及家乡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通过学习家乡童谣,学生既能提高语言表达和音乐欣赏能力,又能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
此外,合作编排表演也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教学评价和拓展活动,学生可以进一步深入了解和发掘家乡童谣的价值和意义。
家乡童谣故事幼儿园教案
家乡童谣故事幼儿园教案一、故事背景家乡童谣是各地区流传的民间儿歌,通常是口传心传,是文化传承的一种形式。
童谣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常常与当地节日、民俗传统及历史故事密切相关。
童谣教学对于幼儿综合素质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掌握家乡童谣的歌词。
2.能够理解童谣中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和传统习俗。
3.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经验分享能力。
4.提升幼儿对家乡的归属感和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内容1.家乡童谣选材:老鼠娶亲、大白兔、苹果树、小河流水、花儿谢了、扇儿会、荷花翁、水仙子等传统童谣。
2.童谣联唱和舞蹈表现:让幼儿理解童谣的旋律和歌词并尝试与老师一起合唱和舞蹈表演。
3.童谣故事分享:以老鼠娶亲和扇儿会童谣为例,老师在课堂上进行故事讲解,幼儿听取故事内涵和趣味,并尝试分享自己的故事和经验。
四、教学方法1.集体教学法:通过老师的带动,幼儿一起学唱、跳舞,并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想法。
2.活动教学法:通过活动的方式,让幼儿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童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度。
3.讲授教学法:老师为幼儿详细讲解童谣中所涉及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加深幼儿印象和记忆。
五、教学步骤1.开场:老师播放家乡童谣音乐,让幼儿感受童谣的旋律和节奏。
2.学唱童谣:小组学唱不同的童谣,并练习联唱。
3.学舞蹈:老师带领幼儿学习童谣相关的舞蹈动作,通过动作来理解童谣的歌词。
4.故事分享:老师讲解童谣故事背景和内涵,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故事和经验。
5.评价:点评并对幼儿表现进行认可和奖励。
六、教学反思1.教材选取:在选择孩子们熟悉的童谣的同时,也应该考虑童谣的优美程度和文化内涵的丰富性。
2.语言引导: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适当引导幼儿进行语言表达并鼓励他们多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
3.学生评价:教师应该展示出对学生的鼓励和认可,同时注重对学生的表演进行反思和改善。
注:以上内容为Markdown文本格式,仅供展示,不能带图片和网址。
家乡童谣大班音乐教案
家乡童谣大班音乐教案教案标题:家乡童谣大班音乐教案教案目标:1.使学生了解和学唱家乡童谣,增加对本地文化的了解和认同感。
2.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合作精神。
3.通过参与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1.家乡童谣的录音或视频资源。
2.教室内的音乐播放设备。
3.纸张、颜色笔、音乐乐器(如小鼓、铃铛等)。
4.家乡童谣歌词的打印件。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播放一段家乡童谣的录音或视频,让学生聆听并观看。
2.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小时候听过的童谣,并与他们讨论这些童谣的特点和意义。
学唱家乡童谣:1.将家乡童谣歌词贴在黑板或墙上,逐句教给学生。
2.分段教唱,先由教师带领,然后全班齐唱。
3.逐渐增加难度,加入一些简单的动作或节奏打击。
创造性表达: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选择一首家乡童谣。
2.鼓励学生在家乡童谣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创意,如改编歌词、增加动作等。
3.每个小组轮流表演自己创作的家乡童谣,其他学生可以参与合唱或伴奏。
合作游戏:1.教师引导学生玩一个合作游戏,如“传递节奏”。
2.学生分成两队,站成一列,每队第一个学生手里拿着一个音乐乐器。
3.教师敲定一个节奏,第一个学生根据节奏敲击乐器,然后将乐器传给下一个学生,直到最后一个学生。
4.比赛哪个队伍能够保持最准确的节奏。
总结活动:1.让学生回顾今天所学的家乡童谣和活动。
2.与学生一起讨论他们对本地文化的认同感和对音乐的理解。
3.鼓励学生在家庭中继续学唱和传承家乡童谣。
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在家中收集更多的家乡童谣,并与同学分享。
2.组织学生参加学校或社区的音乐比赛,展示他们所学的家乡童谣。
通过这个教案,学生将能够了解本地文化,学唱家乡童谣,并通过音乐活动培养音乐感知能力、合作精神、音乐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同时,他们还将在游戏和表演中体验到乐趣和成就感。
家乡童谣教案幼儿园
家乡童谣教案幼儿园一、教学目标1.掌握4-6首家乡童谣,增强幼儿对家乡文化的认知。
2.通过唱、说、学的方式,培养幼儿感受音乐、喜欢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3.通过学习家乡童谣,培养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幼儿好奇心和想象力。
4.培养幼儿的合作学习和交际能力。
二、教学内容1.选取适合幼儿学习的家乡童谣,例如《小兔子乖乖》、《东北二人转》等。
2.家园合作:请家长根据自己的家乡文化背景,选取当地的童谣进行展示和讲解,以此加深幼儿对家乡文化的感知。
三、教学步骤首课1.温故知新:老师提出“童谣”这个概念,引导幼儿向班级分享他们对童谣的了解。
2.创设情境:播放家乡童谣的音频,让幼儿听一听,看一看,尝试感受童谣的韵律和节奏。
3.学习主题歌曲:根据选定的家乡童谣,教授歌曲,让幼儿听、跟唱。
中期课程1.制定教学计划:以学习一到两首童谣为每周目标,每天学习10-15分钟。
2.根据教学计划,进行歌曲教授与练习。
可以让幼儿分组合唱,或者让幼儿穿过各个桌椅自由走动,跟随音乐节拍活动,边唱边跳,让幼儿更好地掌握歌曲。
闭课1.组织家长共同参与课程,邀请家长展现自己的家乡文化,选取一到两首家乡童谣进行演唱或演奏。
2.让家长和幼儿一起唱家乡童谣,加深幼儿对家庭和家乡文化的了解和认同,同时提高课堂与家庭的互动。
四、教学评价1.结合课程,让幼儿表演家乡童谣,通过表演评价幼儿学习成果。
2.通过班级学习记录和家长课堂反馈,全面评估教学效果。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手工制作、绘画等活动,以巩固幼儿的学习成果。
同时,加强家长与学校之间的互动沟通,在家长的支持下,扩大幼儿的家庭和家乡文化视野,提升幼儿身心素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乡童谣》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朗诵两首家乡童谣,使学生初步感受家乡童谣的特点、让学
生感受童谣的韵律美,体验家乡童谣带来的乐趣。
2、引导学生唱童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尝试精神。
3、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在引导学生朗诵童谣的同时,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情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学生念童谣拍手,教师自然引入
(孩子们,你们在玩些什么呢?可以教教老师吗?)
过渡:今天好高兴哦,我们又要来学习乡土教材《家在酒埠江》了,刚刚啊,老师和同学们学会了拍手童谣,这让我想起了我的奶奶在我小时候给我唱的一些童谣,你们想学吗?
二、活动
活动一:《天惶惶地惶惶》
1、教师带读
(1)普通话带读(那这是我们的家乡童谣,用我们的家乡话读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味道呢?让我们来试一试吧)
(2)攸县话读
2、情感升华
过渡:小时候啊,我和现在很多的小朋友一样,也是个爱哭闹的孩子。
记得一个月圆的夜晚,到了睡觉的时候,我又开始哇哇的哭啼起来,奶奶把我抱在怀里,手缓缓地拍抚着我的身体,嘴里轻轻地哼着:天惶惶,地惶惶……,我躺在奶奶温暖的怀抱,朦胧中,在奶奶慈祥的目光下,悠悠的童谣中,安然入睡。
接下来请大家跟随老师一起,到这首童谣中再去体会奶奶温暖的怀抱吧!
活动二:学生自由谈自己所知道的家乡童谣
过渡:相信这首童谣可能勾起了你们的记忆,在你们还更小的时候,你们的爷爷奶奶或者爸爸妈妈可能也给你们念过一些家乡童谣,你们还记得吗?把你们所知道的和我们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吧。
活动三:学习《虫叽虫叽飞》
师:看!这是什么?(出示昆虫模型)
生:这是昆虫!
师:你们喜欢抓昆虫吗?老师小时候就喜欢和自己的小伙伴们到花园和草丛里抓昆虫,比如说:蚂蚱、蝴蝶、蜻蜓等等。
那是多么开心,多么天真无暇的时光啊!关于昆虫,我们家乡也有一首童谣,大家知道吗?(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童谣吧)
1、教师带读两遍(老师念一句,你们跟着学一句好不好?普通话和攸
县话)
2、教师示范玩童谣游戏(这个童谣还可以玩游戏哦,你们想玩吗?)
3、各组分组玩
三、我们攸县有一位热爱家乡的作曲家根据《虫叽虫叽飞》这首童谣创编了
一首《点点虫叽飞》的歌曲,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四、总结
听着这些家乡的童谣,感觉是那么亲切,这些童谣代代相传,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人。
有人说童谣是最好的精神食粮,小的时候就像甘甜的泉水,在摇篮边,在月光下,从妈妈的嘴里流淌出来,轻轻地滋润着我们幼小的心灵。
长大后童谣变成醇美的酒,满载着童年时代最温馨的回忆,让我们回味无穷。
同学们,愿你们在童谣的陪伴下健康快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