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闽南童谣教案
闽南童谣教研活动记录(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闽南童谣作为我国闽南地区独特的民间文化,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和独特的艺术价值。
为了进一步传承和弘扬闽南童谣,提高教师对闽南童谣的鉴赏能力和教学水平,我校于2021年9月30日开展了闽南童谣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研讨、交流、实践等形式,使教师深入理解闽南童谣的内涵,提升教学效果。
二、活动目的1. 提高教师对闽南童谣的认识,了解其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和艺术特点。
2. 培养教师运用闽南童谣进行教学的能力,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3. 传承和弘扬闽南童谣,让更多学生了解和喜爱这一民间艺术。
三、活动内容1. 闽南童谣知识讲座由闽南文化专家张教授主讲,主要内容包括闽南童谣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艺术特点等。
讲座中,张教授结合实例,深入浅出地阐述了闽南童谣的独特魅力。
2. 闽南童谣教学研讨教师们就如何在课堂中运用闽南童谣进行教学展开研讨。
大家纷纷表示,闽南童谣具有丰富的教育价值,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 闽南童谣实践展示教师们分组进行闽南童谣实践展示,通过演唱、演奏、表演等形式,展示闽南童谣的魅力。
活动中,教师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意,将闽南童谣与现代教育相结合,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教学成果。
4. 闽南童谣教学成果分享教师们分享了自己在闽南童谣教学中的心得体会,交流了教学经验。
大家一致认为,闽南童谣教学需要注重以下几点:(1)挖掘闽南童谣的教育价值,将其融入课堂教学中。
(2)注重学生的兴趣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创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4)加强家校合作,共同传承和弘扬闽南童谣。
四、活动总结本次闽南童谣教研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达到了预期目的。
教师们通过讲座、研讨、实践等形式,对闽南童谣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教学水平。
以下是本次活动的几点体会:1. 闽南童谣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教育价值,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
2. 教师应充分挖掘闽南童谣的教育价值,将其融入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大班闽南童谣教案

大班闽南儿歌教课设计【篇一:睁开少儿闽南民间游戏】探究少儿闽南当地文化教育,睁开闽南民间游戏厦门市第九少儿园:王惠涵《3-6 岁小孩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游戏是少儿的基本活动,珍爱少儿生活和游戏的独到价值。
”在闽南地域流传着很多拥有浓重生活气味的民间游戏,是传承闽南当地文化的优异载体。
联合园本特色课程,探究少儿闽南当地文化教育,踊跃睁开闽南民间游戏,既丰富少儿的经验,也促使少儿富裕个性地发展。
1.在闽南特点主题活动中的睁开指南中提出:充足利用多方面的资源,激发少儿爱家乡的感情。
闽南民间艺术宝库为少儿主题活动的睁开供给了宽泛的选择内容。
如在闽台地域流传着“送王船”这一古老而独到的民间崇奉,它发挥着联系国内外亲人友情,增进共鸣,促使闽南民间文化沟通的社会功能。
利用这一风俗文化资源来睁开“送王船”的闽南特点主题活动,生成并创编了少儿喜爱玩的“抬王船”游戏:教师与少儿共同采集并利用各样月饼盒、彩带等制作成一艘大王船,由 8 名大班少儿抬王船。
刚开始因为相互步伐的不一致,他们抬的王船七颠八倒,行进不了,经过大家的频频试试,渐渐探究到规律,少儿同心合力抬王船。
“嘿咻、嘿咻!大家齐使劲哟!嘿咻、嘿咻!脚步要一致哟!嘿咻、嘿咻!力气要同样哟 ?? 少儿自觉、主动地探究“抬王船”游戏的内容、规则,不单促使了感情、态度以及与伙伴合作等社会性的发展,并且少儿在参加游戏的过程中,玩中学,各样潜能都得以很好的发挥。
2.在闽南民间艺术活动中的睁开大纲指出:“少儿园的教育活动应着重兴趣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中。
”闽南民间艺术教育活动的形式丰富多彩,此中的闽南儿歌构造短小、神韵实足,能较快地反应闽南的风土人情、风俗、民趣。
选择拥有兴趣性的儿歌来睁开闽南民间游戏,深受少儿的喜爱。
如“一放鸡”、“草蜢公”等,这些游戏儿歌用闽南方言来朗诵既压韵,又富裕节奏、风趣。
少儿边游戏边吟诵,动口、着手,其乐滋滋。
又如游戏“炒米香”:两名少儿亲昵友善地边拍打对方的手掌边有节奏地念“一的炒米香,二的炒韭菜,三的冲冲滚,四的炒米粉??”游戏中也能够循着数量序次摆出很多闽南小吃,少儿享受了游戏的无量乐趣,又丰富裕关的生活经验。
闽南童谣《大串烧》教案

闽南童谣《大串烧》教案
【活动内容】
闽南童谣:《大串烧》
【活动目标】
1.欣赏童声合唱《路边童谣》片段,体验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上海童谣所带来的纯朴之情,从中体悟上海本土童谣的音调和语言特色,师生共同分享童谣带来的快乐。
2.尝试用上海川沙方言演唱歌曲《摇啊摇》,体验并初步表现上海地道方言的韵味;运用自然的声音和语调歌唱童谣,能有感情地即兴表演童谣儿歌《落雨喽》。
3.学生在参与欣赏、歌曲演唱、即兴表演、童谣游戏等音乐实践活动中,运用听唱、模仿、小组学习等多种方法开展互动学习,从中进一步感受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化。
【活动准备】
音乐和老师的语言和经验准备。
【活动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律动进教室
2.师生儿歌表演《笃笃笃,卖糖粥》
二、欣赏《路边童谣》片断
(一)欣赏并复习歌曲《摇啊摇》
1.教师导入
2.初听歌曲《摇啊摇》
3.复习歌曲《摇啊摇》
4.观看视频资料。
闽南童谣100首教案

闽南童谣100首教案教案标题:闽南童谣100首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闽南童谣,培养学生对于闽南文化的了解和兴趣。
2. 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造力。
教案步骤:1. 导入(5分钟)- 向学生介绍闽南童谣的背景和特点,激发学生对于闽南文化的兴趣。
- 播放一段闽南童谣的音频或视频,让学生感受闽南童谣的韵律和情感。
2. 学习闽南童谣(30分钟)- 分发闽南童谣歌词,让学生跟随歌词朗读,感受闽南方言的韵味。
- 分组让学生自选一首闽南童谣进行学习,鼓励他们分析歌词的意义和表达方式。
- 学生小组展示自选童谣的表演,其他学生进行欣赏和评价。
3. 创作闽南童谣(40分钟)- 分组让学生自由发挥,创作一首属于自己的闽南童谣。
- 引导学生思考闽南童谣的主题和表达方式,鼓励他们结合自身经历和感受进行创作。
- 学生小组展示自己创作的童谣,其他学生进行欣赏和评价。
4. 拓展活动(20分钟)- 邀请一位当地的闽南童谣专家或歌手来校进行讲座或演唱会,让学生亲身感受闽南童谣的魅力。
-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闽南童谣展览或文化活动,加深他们对于闽南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5. 总结与评价(5分钟)- 与学生一起回顾学习过程,让他们分享对于闽南童谣的感悟和收获。
-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对于教学的改进建议,以便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资源:- 闽南童谣歌词- 音频或视频播放设备- 创作闽南童谣的素材和工具教学评估:- 学生对于闽南童谣的理解和表达能力的评估,可以通过展示和表演来进行评价。
- 学生对于闽南文化的了解和兴趣的评估,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和学生反馈来进行评价。
- 教学效果的评估,可以通过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学反馈来进行评价。
闽南童谣活动教案(5篇)

闽南童谣活动教案(5篇)语言活动:拍轿坐桥(闽南童谣)【活动目标】1.初步感受漳州闽南童谣的味性和游戏性,学习用南话跟唱童,激发幼儿学习南方言的兴趣,2.发展物几动作的协调性,体验南特有的亲风俗,感受亲情之乐。
【活动准备】有关室亲动漫一盘,宝“拍轿坐轿”游戏请家长加活动打击乐器:响板、小鼓、沙球等【活动过程】1.欣赏南民间亲的相关图片或课件,引发幼儿关注国南民俗活动“拍轿”坐轿“”的兴趣提问:做轿子的人是谁?她为什么要做轿子?(学习国南语:坐轿)。
轿夫是怎么抬轿子的?(理解“拍轿”:两个人一前一后轿:学习南语:拍轿)2.通过“拍轿坐轿”游戏图引导幼儿理解歌谣内容,学习吟诵歌。
提问:宝宝做轿子的时候发生什么有趣的事?理解并学说国南语:偷尿。
宝宝什么第一次“坐轿”会“偷尿”?你喜欢当新娘子来坐轿子吗?数师完整朗通歌谣,幼儿欣赏,引导幼儿运用节奏メ×1××1XXX「拍手学习童谣。
3.在亲子游戏中体验童谣中的亲情和乐趣。
亲子游戏《婴仔来坐轿》。
教师介绍游戏玩法及规则:请家长当轿夫“拍轿”,(因为小班孩子比较小,这里的轿夫可以请家长来当)各自右手握住自己的左手腕,四手便搭成了一个“田”字花为轿底,各自的胳膊圈成了一圆,成为乘轿人伸脚的“轿空”。
孩子当“新娘”,两个小脚伸入“轿空”来“坐轿”。
父母和孩子边念童谣边游戏。
在游戏中,家长“拍轿”,孩子“坐轿”,边抬“轿子”边念童谣,配上节奏乐器增加情趣。
【活动延伸】游戏“娶新娘”,感受闽南娶新娘的风俗和集体游戏的乐趣。
幼儿与家长一起组成“迎亲”队伍。
“轿夫”起轿,一边走一边反复咏唱:拍轿,拍轿,新娘来坐轿。
轿子后面跟着的是送嫁的“田仔阵”(孩子群)敲打着打击乐器跟着轿夫唱歌谣。
语言活动:牵孙牵仔(闽南童谣)【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童谣“牵孙牵仔”的诗意。
2.能用闽南话准确诵读。
3.能把诗意讲给别人听,并教家人诵读。
【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活动过程】1.出示童谣2.看插图理解诗意(1)范读童谣(2)看图理解《牵孙牵仔》的意思3.指导诵读童谣(1)跟师诵读(2)抽生诵读(3)全班通读(4)试背《牵孙牵仔》(5)全班背诵童谣4.复习巩固【活动延伸】家园共育,让幼儿回家将童谣念给家人听。
闽南童谣教案

闽南童谣教案闽南童谣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闽南童谣的发展历史和特点。
2. 学唱经典的闽南童谣歌曲。
3. 培养学生对闽南文化的兴趣,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经典的闽南童谣歌曲的歌词和曲调。
2. 培养学生对闽南文化的兴趣和了解。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对闽南童谣歌曲的感受和理解能力。
2. 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欣赏能力。
【教学准备】1. 闽南童谣歌曲的录音或视频材料。
2. PPT或幻灯片。
3. 相关的闽南童谣歌曲歌词和配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播放闽南童谣歌曲的录音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2. 引导学生谈论他们对闽南童谣的了解和了解闽南文化的重要性。
二、知识讲解(10分钟)1. 介绍闽南童谣的发展历史和特点,包括闽南童谣的起源、传唱方式和表演形式等。
2. 分享一些经典的闽南童谣歌曲,让学生了解闽南童谣的内容和风格。
三、学唱歌曲(20分钟)1. 分发歌曲歌词和配乐,让学生熟悉歌词和曲调。
2. 鼓励学生跟着音乐唱歌,注意语调和歌曲的表达方式。
四、感悟与体验(15分钟)1.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闽南童谣的感受和体会。
2.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闽南童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五、展示表演(10分钟)1. 邀请学生进行现场表演,展示他们学唱的闽南童谣歌曲。
2. 班级或学校举行小型的闽南童谣演出,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可和欣赏能力。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闽南童谣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和感受闽南文化的独特魅力。
通过学唱经典的闽南童谣歌曲,学生除了提高唱歌的技巧外,还能够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而且,通过自己的表演,可以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得到了很好的实现。
大班闽南童谣大班闽南童谣教案

大班闽南童谣大班闽南童谣教案
大班闽南童谣一
阿公头壳是光溜溜,
坐在石椅咧啉烧酒。
无啥通配咧配咸姜,
若啉若配是咧捻嘴须。
那块咸姜是咬勿振动,
揪啊,揪啊,
若揪若哺面忧忧。
大班闽南童谣二
瘦丑仔猴,鼻那流,
食芎焦,配土豆,
食西瓜,配菜头,
毋是吐,著是漏。
大班闽南童谣三
天乌乌,欲落雨,
鲫仔鱼,欲娶某,
鱼担灯,虾拍鼓,
水鸡扛轿大腹肚,
田螺举旗叫艰苦。
大班闽南童谣四
一的抄米香,二的抄韭菜,三的强强滚,四的抄米粉。
五的五将军,六的六子孙,七的七咚呛,八的要娶某,九的九婶婆,十的撞大锣。
大班闽南童谣五
天乌乌,欲落雨,
阿公举锄头欲掘芋,
掘啊掘,掘啊掘,
掘著一尾旋鰡鮕,
阿公仔欲煮咸,
阿妈欲煮淡,
两个相打弄破鼎。
闽南童谣教案

闽南童谣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闽南童谣的特点和发展历史;2.能够认识、理解和演唱一些闽南童谣;3.培养学生对闽南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内容:1.闽南童谣的特点和发展历史;2.常见的闽南童谣的认识和演唱。
教学重点:1.了解闽南童谣的特点;2.认识和理解一些常见的闽南童谣。
教学方法:1.听、说、唱相结合的教学方法;2.学生合作、讨论的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1.闽南童谣的录音或视频资料;2.课堂展示材料。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以问答的方式导入,提问学生是否听过闽南童谣,有哪些闽南童谣的名称等。
第二步:学习闽南童谣的特点和发展历史(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闽南童谣的特点和发展历史,可以使用图片、音频等多媒体资料,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第三步:学习常见的闽南童谣(30分钟)教师播放录音或视频资料,让学生跟唱,同时教师可适当解释一些生字词的意思。
然后,分小组进行学唱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第四步:合作学习(10分钟)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自由组合创作一首属于自己的闽南童谣。
鼓励学生进行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第五步:展示和分享(10分钟)学生将自己创作的闽南童谣进行展示和分享,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提问。
第六步:小结(5分钟)教师对整堂课进行小结,重点总结闽南童谣的特点和发展历史,检查学生对闽南童谣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教学拓展:1.组织学生参观闽南童谣的相关展览或演出活动;2.提供更多的闽南童谣资料,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闽南童谣教案大班闽南童谣教案【篇一:开展幼儿闽南民间游戏】探索幼儿闽南本土文化教育,开展闽南民间游戏厦门市第九幼儿园:王惠涵《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珍视幼儿生活和游戏的独特价值。
”在闽南地区流传着许多具有浓厚生活气息的民间游戏,是传承闽南本土文化的良好载体。
结合园本特色课程,探索幼儿闽南本土文化教育,积极开展闽南民间游戏,既丰富幼儿的经验,也促进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
1.在闽南特色主题活动中的开展指南中提出:充分利用多方面的资源,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
闽南民间艺术宝库为幼儿主题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广泛的选择内容。
如在闽台地区流传着“送王船”这一古老而独特的民间信仰,它发挥着联系海内外亲人情谊,增进共识,促进闽南民间文化交流的社会功能。
利用这一民俗文化资源来开展“送王船”的闽南特色主题活动,生成并创编了幼儿喜欢玩的“抬王船”游戏:教师与幼儿共同收集并利用各种月饼盒、彩带等制作成一艘大王船,由8名大班幼儿抬王船。
刚开始由于彼此步调的不一致,他们抬的王船东倒西歪,前进不了,经过大家的反复尝试,逐渐摸索到规律,幼儿齐心协力抬王船。
“嘿咻、嘿咻!大家齐用力哟!嘿咻、嘿咻!脚步要一致哟!嘿咻、嘿咻!力气要一样哟??幼儿自发、主动地探索“抬王船”游戏的内容、规则,不仅促进了情感、态度以及与同伴合作等社会性的发展,而且幼儿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玩中学,各种潜能都得以很好的发挥。
2.在闽南民间艺术活动中的开展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注重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中。
”闽南民间艺术教育活动的形式丰富多彩,其中的闽南童谣结构短小、韵味十足,能较快地反映闽南的风土人情、民俗、民趣。
选择具有趣味性的童谣来开展闽南民间游戏,深受幼儿的喜爱。
如“一放鸡”、“草蜢公”等,这些游戏童谣用闽南方言来朗读既压韵,又富有节奏、风趣。
幼儿边游戏边吟诵,动口、动手,其乐融融。
又如游戏“炒米香”:两名幼儿亲昵友好地边拍打对方的手掌边有节奏地念“一的炒米香,二的炒韭菜,三的冲冲滚,四的炒米粉??”游戏中也可以循着数目次序摆出许多闽南小吃,幼儿享受了游戏的无穷乐趣,又丰富相关的生活经验。
利用充满诙谐、幽默的闽南民间音乐也能开展趣味十足的游戏,如“海龙王娶亲”中教师以游戏伙伴的身份参与到幼儿的模仿游戏中,使幼儿再次体验闽南民间艺术活动特有的魅力和所带来的快乐。
(三)在闽南节日习俗活动中的开展节日是文化的一种表现,与文化不可分割,开展节日习俗活动是幼儿园课程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闽南地区有许多内涵丰富的传统节日,把握特有的节日文化底蕴,结合传统习俗开展闽南习俗游戏,让幼儿以游戏的形式来反映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
如春节“攻炮城”游戏:据传,该游戏是从古代军营活动演化而来,当年郑成功在闽南操练水师,部将洪旭创作这一游戏,让士兵抛掷、锻炼瞄准技巧,提高作战能力。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该游戏也在台湾流传,数百年来成为闽台春节并可少的游戏。
我们利用这一节日习俗,创编适宜幼儿玩的“攻炮城”习俗游戏,在游戏中,幼儿利用自制的鞭炮,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建炮城”、“攻炮城”,寓教于乐。
而元宵节的“踏火”习俗,端午节的“赛龙舟”“抓鸭子”等习俗都可以充分的挖掘利用,成为适合幼儿玩的闽南民间游戏。
(四)在闽南特色区域活动中的开展区域活动是幼儿充分体现自主性的活动。
从幼儿的认知出发,在生活中寻找幼儿感兴趣的的游戏材料,投放到区角中,开辟富有闽南特色的民间游戏区。
如在闽南地区盛行一种名叫“葫芦问”的游戏,是当时民间十分喜欢的一种游戏,古老极具乡土特色。
这个游戏有它独特的闽南语口诀,游戏图纸呈螺旋状,囊括了中国神话中的八仙及其他一些动植物等,除了作为游戏终点的“张果老”外,其它图形都有两个。
大班幼儿在益智区中玩“葫芦问”时即要掷出骰子点数寻找相匹配的图形,又要念出相应有趣的闽南语口诀,幼儿在轻松自发的状态下积极开动脑筋。
美工区中引导幼儿主动参与闽南玩具棋等的制作,幼儿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做中学,开拓眼界,体验闽南娱乐游戏的乐趣。
闽南民间游戏区既弥补了集体活动不足,又极大激发和满足幼儿探索闽南民间游戏的好奇心和兴趣,在游戏中也给教师提供了许多有利于观察幼儿并进行针对性教育的机会。
(五)在体育活动中的开展体育活动是幼儿一日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闽南民间游戏种类繁多,玩法多种,灵活性和创造性较强,没有严格的时间限制,准备的材料也简便易行。
教师每天安排一定时间让幼儿到户外进行形式多样的闽南体育活动,对幼儿身体发展起着多方面的作用。
许多闽南体育游戏贯穿了跑、跳、爬、平衡等各种动作的练习,如“点油点兵兵”、“田蛤仔”等闽南民间体育游戏,这些游戏形式生动有趣,本身就包含体育活动的目标,幼儿在愉快的嬉戏中促进了的大肌肉动作的发展。
在体育活动中开展闽南民间体育游戏,极大地调动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吸引幼儿主动参与,自主训练。
早操活动中,教师将闽南流传以久的玩具“贡球“和”“钱棍”经过改制,再配上闽南民歌小调的音乐,编排了别具一格的闽南民间器械操和体育游戏,成为幼儿每天喜爱的体育活动。
幼儿闽南民间游戏是开展闽南本土文化教育的重要形式。
游戏已经不仅是游戏,它用最快乐的方式传承着那些不再被熟悉的乡音,逝去的历史文化,和不再被记忆的闽南民俗风情。
闽南本土文化教育的种子不知不觉在幼儿心中萌芽了。
【篇二:挖掘闽南小吃,让闽南小吃文化走进幼儿园】龙源期刊网 .cn挖掘闽南小吃,让闽南小吃文化走进幼儿园作者:陈清清著名教育家马斯基说过:教育必须反映本民族、本地方的特色、精神、传统和特点。
民间小吃是本地民风民俗的一个反映,具有历史文化价值。
我园位于沿海文明古镇——安海镇,这儿的教育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饮食文化更是丰富多彩,我园在《指南》精神的引领下,确立了《晋江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第二批)立项课题》研究。
我们尝试通过挖掘和弘扬闽南小吃文化,努力让小吃文化走进幼儿园,让幼儿运用艺术表现手段把自己对闽南小吃的情感和体验表现出来,激发幼儿爱家乡的情感。
一、抓住地方特色,挖掘闽南小吃文化我们位处沿海地区——闽南。
闽南不仅改革开放的脚步走在前端,连小吃都多种多样,各具特色,如海蛎煎、土笋冻、润饼菜、咸粿子、上元圆、花生仁汤、蒜蓉枝……这些小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流传着许多“食文化”的特色。
为了激发幼儿对闽南美食文化的兴趣和欲望,为了让幼儿更好地了解家乡传统小吃文化,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学习能力,在这一系列的课题活动中,我们以闽南小吃——“上元圆、花生仁汤”作为研究的目标,将小吃和游戏活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还通过参观访谈、亲临品尝、表达表现、动手实践、家园互动等多种手段,不仅让幼儿亲自感受生活实践的乐趣,再身临其境、亲身体验中获得相关的经验,也让他们初步了解家乡传统小吃文化。
二、丰富闽南小吃内容,促进幼儿的发展(一)认真收集可利用的小吃资源丰富小吃内容闽南小吃研究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没有现成的教程,我们只能上网查找,探寻本地小吃及其文化内涵、历史渊源,通过开发和利用本土小吃文化,结合本地不同季节的小吃,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园本课程活动方案。
(二)探索小吃有利于幼儿形象的感知和理解在探索小吃时,我们要充分选用幼儿的感官,使幼儿通过视听、触、嗅,获得鲜明、生动的表象和直接的经验。
闽南小吃文化的原材料比较容易收集,也方便幼儿观察。
但很多闽南小吃的制作比较复杂,幼儿必须通过观察和实践才能更深入的理解作小吃的内涵,我们针对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制作各种形象逼真的小吃,吸引幼儿对小吃的爱好和兴趣,进而引起幼儿探索小吃的欲望与热情,进而更有兴趣地想学。
(三)小吃文化对幼儿艺术和文学的熏陶【篇三:大班游戏及语言活动】大班表演游戏活动设计执教者:康丽春时间:2011.4.15一、上周游戏分析:上次游戏中发现,刚学习表演的游戏《白雪公主》里的皇后前后性格变化比较大,孩子们特别不大会表演皇后打扮成老婆婆买东西的那段情节。
因此,本活动将重点通过皇后的不同表情卡和间接学习同伴的表演,提高幼儿的表现能力。
同时,我们将借助百宝箱帮助幼儿学习创编故事情节。
二、活动目的:1、能熟练地扮演故事中的各种角色,并用较形象的语言、动作、表情等来反映角色的性格特征。
2、能根据情节内容展开想象,并创造性的进行表演。
3、能自觉地按要求收拾游戏材料,并归类摆放。
4、知道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增强自己保护意识。
三、活动准备:1、物质准备:(1)、白雪公主、王后、七个小矮人,猎人、王子的服饰和头饰。
(2)、游戏材料和道具:房子、花草、桌子、椅子、餐具、床铺、镜子、丝带、苹果、梳子等。
2、知识准备:熟悉故事内容,并会复述故事。
四、活动指导:1、出示皇后的表情图片,引导幼儿讨论如何表现故事中皇后的不同心情。
2、请个别幼儿扮演角色进行表演,让大家观赏、评价。
并指导幼儿尝试模仿同伴的形象表演。
3、提出游戏要求:(1)能大胆地用语言、动作、表情等来表现自己所扮演的角色。
(2)一起布置好场地才开始游戏,游戏中不争抢角色。
(3)不打扰邻组幼儿的游戏。
(4)一起收拾玩具,能把玩具归类摆放。
4、幼儿自由协商角色和游戏主题。
5、布置场地,分组游戏。
师观察幼儿的表演情况,进行间接指导,重点鼓励《白雪公主》的幼儿能根据角色特征大胆表演。
6、收拾玩具材料,指导幼儿学习互相评价。
并让大胆表演并有创意的幼儿,表演某一动作或故事中的某一情节,促进幼儿互相学习,提高游戏水平。
7、提问:故事中的白雪公主被猎人带到森林里,还可能发生什么事情?我们将在下次游戏中继续创编故事情节。
大班语言活动:三个咕噜噜(阅读)执教者:刘丹婷活动时间:2011年4月15日设计意图:《三个咕噜噜》这个故事是福建省亿童亲子早教中心研发的分级阅读第六级第五本阅读教材,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
天真率直的小狐狸替爸爸照看一个大竹筐,竹筐里不停地发出的怪声音,让小狐狸充满了好奇,一次次揭开竹筐,大鱼、小鸟和灰兔一次次地逃脱,孩子们一定会为三个咕噜噜的机智竖起大拇指,更为小狐狸的可爱感到好笑。
因此,我想尝试把这个教材分别用阅读和故事两种不同的形式来组织活动,进行一次语言活动的研究,体验一下同一教材用不同形式的组织教学所带来的不同感受。
活动目标:1、仔细观察画面,大胆讲述自己对画面的理解。
2、初步理解故事内容,体会小狐狸的天真和三个咕噜噜的机智。
活动准备:1、大图书和人手一本配套小书。
2、音乐。
活动指导:一、谈话激趣小朋友们,你们觉得狐狸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你听过的故事中都是怎样评价狐狸的?在今天我们要读的这个故事里,有一只可爱的小狐狸,它究竟可爱在哪里呢?二、师幼共读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一页,从画面上你看到了什么?图书的名字叫什么?(出示大字卡:咕噜噜)三个咕噜噜是什么东西?谁来猜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