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童谣探外公教案

合集下载

一年级闽南语教案整理

一年级闽南语教案整理

1 探外公 tam5ggua6gong1教学内容:日头出来红贡贡,lit8tao2cut7lai ang2gong5gong5,竹马上路一阵风。

dik7bbe3ziuN6loo6zit8zun6hong1.你骑竹马倒落去,li3kia2dik7bbe3do3loh8ki5,要去铜山探外公。

bbeh7ki5dang2suaN1tam5ggua6gong1.这首童谣采用儿童喜欢的一种运动型的玩具——竹马,借孩童骑竹马探望外公的事,表现了孙辈对长辈的孝敬,很有意思。

老师在传诵时,一要介绍“竹马”这种游戏,二要注意借这首童谣,赞扬孩童对长辈的孝道,教导孩子从小就要关爱长辈,孝敬长辈。

教学目标:1.孩子学习童谣的兴趣。

教育孩子学会孝敬父母,尊重长辈。

2.学会吟诵该童谣。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师生对话。

1.教师可以设计几个问题问小朋友。

如:家里都有哪些长辈?平时的生活中,我们该如何对待长辈?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教育学生要关心长辈、尊敬长辈和孝顺长辈。

然后导入本课,跟学生一起来学习《探外公》这首童谣中的小朋友是怎么关爱、孝敬长辈的。

2.介绍“竹马”这种游戏,鼓励学生尝试玩“骑竹马”的游戏。

二、出示童谣,老师范读两遍。

三、老师进行词语解释。

日头:太阳。

红贡贡:红通通,形容颜色很红。

竹马:一种运动性的儿童玩具,一般是用一条竹子做成。

游玩时,把竹条放在胯下,一手拉着竹条的头,或跑或走地运动着。

倒落:哪里。

来去:去。

铜山:地名,今漳州市东山县。

解释童谣里的几个词语“日头”、“红贡贡”、“倒落”,可先让学生读后想一想这几个词是什么意思?然后老师做出正确的解释,并用句子的练习帮助小朋友理解、掌握,运用其中一些词语。

如:日头曝甲真热。

伊走甲面仔红贡贡。

你坐车要去倒落?等等。

四、带读童谣,指导孩子吟诵在带读几遍后,可采用多种朗读方式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这首童谣,让学生在读中领悟,在读中加深印象,并鼓励学生背诵这首童谣。

3. 唐诗风李峤教学内容:hong1 li3giao2解落三秋叶,gai3lok8sam1ciu1iap8,能开二月花。

小班闽南童谣完整版教案

小班闽南童谣完整版教案

小班闽南童谣完整版教案教案标题:小班闽南童谣完整版教案教案目标:1. 让学生了解闽南童谣的特点和文化背景。

2. 培养学生对闽南童谣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3.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合作能力。

教学材料:1. 闽南童谣相关的录音或视频资源。

2. 绘本或图片资源,展示闽南童谣的文化特点。

3. 班级乐器(如小手鼓、铜钹等)。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创设情境:教师播放一段闽南童谣的音频或视频,向学生介绍这是闽南地区的传统童谣,有着独特的乡土味道和文化内涵。

2. 引发思考:教师提问学生是否了解或听过闽南童谣,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或观点。

探索活动:1. 观察绘本或图片资源:教师展示闽南童谣相关的绘本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其中的元素,如人物服饰、乡土特色等,激发学生对闽南文化的兴趣。

2. 听闽南童谣录音:教师选择一首典型的闽南童谣,让学生闭上眼睛,仔细聆听。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歌曲中的部分内容和歌词。

3. 歌曲合作创编: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首闽南童谣进行合作创编。

学生可以根据闽南童谣的节奏和韵律,结合自己的创意编写新的歌词。

学生可以用闽南方言、普通话或双语进行创编。

4. 演唱和表演:每个小组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练习自己创编的闽南童谣,并进行小型表演。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乐器伴奏,增强学生的音乐感知和合作能力。

巩固活动:1. 分享表演成果:每个小组轮流进行表演,学生可以分享自己创编的闽南童谣,并讲解创作的灵感和背景。

2. 教师评价和总结:教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的努力和创新。

同时,教师可以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和体会,强调闽南童谣对于传承和发展本土文化的重要性。

拓展活动:1. 了解闽南文化:学生可以利用图书馆或互联网资源,进一步了解闽南地区的文化特点和传统习俗。

2. 制作手工乐器:学生可以使用简单的材料制作闽南传统乐器,如小手鼓或铜钹,进一步体验和感知闽南童谣的韵律和音乐特色。

教案评价: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将能够了解闽南童谣的特点和文化背景,培养他们对闽南童谣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闽南童谣教案

闽南童谣教案

闽南童谣教案闽南童谣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闽南童谣的发展历史和特点。

2. 学唱经典的闽南童谣歌曲。

3. 培养学生对闽南文化的兴趣,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经典的闽南童谣歌曲的歌词和曲调。

2. 培养学生对闽南文化的兴趣和了解。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对闽南童谣歌曲的感受和理解能力。

2. 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欣赏能力。

【教学准备】1. 闽南童谣歌曲的录音或视频材料。

2. PPT或幻灯片。

3. 相关的闽南童谣歌曲歌词和配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播放闽南童谣歌曲的录音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2. 引导学生谈论他们对闽南童谣的了解和了解闽南文化的重要性。

二、知识讲解(10分钟)1. 介绍闽南童谣的发展历史和特点,包括闽南童谣的起源、传唱方式和表演形式等。

2. 分享一些经典的闽南童谣歌曲,让学生了解闽南童谣的内容和风格。

三、学唱歌曲(20分钟)1. 分发歌曲歌词和配乐,让学生熟悉歌词和曲调。

2. 鼓励学生跟着音乐唱歌,注意语调和歌曲的表达方式。

四、感悟与体验(15分钟)1.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闽南童谣的感受和体会。

2.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闽南童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五、展示表演(10分钟)1. 邀请学生进行现场表演,展示他们学唱的闽南童谣歌曲。

2. 班级或学校举行小型的闽南童谣演出,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可和欣赏能力。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闽南童谣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和感受闽南文化的独特魅力。

通过学唱经典的闽南童谣歌曲,学生除了提高唱歌的技巧外,还能够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而且,通过自己的表演,可以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得到了很好的实现。

小班闽南童谣教案

小班闽南童谣教案

小班闽南童谣教案【篇一:闽南童谣100首(最新最全)】闽南语童谣100首西北雨直直落西北雨直直落,鯽仔魚卜娶某。

鮕鮐兄拍鑼鼓,媒人婆仔土虱嫂,日頭暗揣無路,趕緊來火金姑,做好心來照路,西北雨直直落。

西北雨直直落,白鷺鷥來趕路。

搬山嶺過溪河,找無岫跋一倒,日頭暗卜怎好,土地公土地婆,做好心來帶路,西北雨直直落。

瘦丑仔瘦丑仔猴,鼻那流,食芎焦,配土豆,食西瓜,配菜头,毋是吐,著是漏。

乌头仔车乌头仔车,车甘蔗,顶头坐一个阿舍。

流鼻蚵,挂目镜,腹肚枵,坐未正,跋落来,哀哀痛。

新年歌初一早,初二巧,初三困到饱,初四顿顿饱,初五隔开,初六挹肥,初七七元,初八原金,初九天公生,初十有食食,十一请囝婿,十二查某囝转来拜,十三食泔糜仔配芥菜,十四结登棚,十五上元瞑,十六拆灯棚。

摇囝歌摇啊摇,阿妈斗挽茄,挽偌济,挽一饭篱,也欲食,也欲卖。

阿公仔讲欲滚,滚烂烂,一人分一半,滇满满,一人食一碗。

天乌乌,欲落雨,鲫仔鱼,欲娶某,鱼担灯,虾拍鼓,水鸡扛轿大腹肚,田螺举旗叫艰苦。

十二生肖相歌一鼠贼仔名,二牛驶犁兄。

三虎爬山坪,四兔游东京。

五龙皇帝命,六蛇予人惊。

七马走兵营,八羊食草岭。

九猴爬树头,十鸡啼三声。

十一狗仔顾门埕,十二猪是菜刀命。

西北雨西北雨,直直落。

鲫仔鱼,欲娶某。

鮕代兄,拍锣鼓。

媒人婆,土虱嫂。

日头暗,寻无路。

赶紧来,火金姑。

做好心,来照路。

西北雨,直直落。

西北雨,直直落。

白鹭鸶,来赶路。

翻山岭,过溪河。

寻无巢,跋一倒。

日头暗,欲怎好。

土地公,土地婆。

做好心,来带路。

西北雨,直直落。

坐牛车坐飞机看天顶,坐大船看海涌,坐火车看风景。

坐汽车钱卡省,坐牛车顺续挽龙眼。

abcdabcd狗咬猪,阿公仔坐飞机,摔一下冷吱吱,叫医生来共伊医,医一下脚骨大细枝,医一下脚骨大细枝。

一放鸡,二放鸭,三分开,四相叠,五搭胸,六拍手,七围墙,八摸鼻,九扭耳仔,十拾起,来啊!来啊,放鸡鸭,鸡仔鸭仔,走相拍。

点仔点点仔点水缸,啥物人仔放屁烂尻川,点仔点茶瓯,啥物人仔下暗欲来阮兜,点仔点茶鼓,啥物人仔下暗欲娶某,点仔点茶叮当,啥物人仔下暗欲嫁翁,点仔点铅笔,啥物人仔欲做白贼七,点仔点滚水,啥物人仔就去做鬼。

闽南童谣在幼儿教学活动中的实践与探索-2019年精选文档

闽南童谣在幼儿教学活动中的实践与探索-2019年精选文档

闽南童谣在幼儿教学活动中的实践与探索-2019年精选文档闽南童谣在幼儿教学活动中的实践与探索丰富多彩的闽南童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很多闽南人小时候的美好回忆。

它扎根于闽南文化的沃土,承载着厚重的人文底蕴,是孩子们成长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应弘扬闽南文化,培育文化传人。

那么,如何在幼儿园开展闽南童谣教学,让幼儿体会童谣魅力呢?笔者在此略谈心得体会,愿为抛砖引玉之用。

1.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闽南童谣口口相传多年,不免有难懂、过时和粗俗成分,需要教师筛选和改编。

为挖掘和发现好作品,我园编印了一本适合幼儿传唱东山特色的童谣,选编了《东山特产展不完》、《东门屿,好所在》、《东山十八景》、《纺纱歌》、《织网歌》等十九首童谣分发给家长。

1.1精心挖掘,撷取闽南童谣素材。

首先,依据生活经验选择内容。

幼儿的学习离不开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认识能力,因此选择幼儿已有相关知识经验的童谣更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如童谣《东山渔歌》,讲述的是每个月份的一种鱼最好吃,这首童谣很适合我园幼儿学习,因为他们生活在海边,接触的鱼种类多,对鱼的外形特征非常熟悉,吟唱这首童谣,能让幼儿在学习中产生想象和联想。

又如童谣《东山特产展不完》,用连锁调的形式记录了东山各个村庄的地名及其特产,让幼儿在学习中产生甜美情感,感到惊喜、亲切、温馨。

其次,依据幼儿的兴趣点选择内容。

幼儿的年龄特点之一是好动,对一切事物都有好奇心,喜欢具体、鲜明的形象。

根据这一特点,选材就要选择一些结构清晰、特点鲜明,有一定游戏性,形式工整的童谣,如《一的炒米香》:“一的炒米香,二的炒韭菜,三的呛呛滚,四的炒米粉,五的五将军,六的六囝孙,七的蚵仔煮面线,八的公家分一半,九的九婶婆,十的扛大锣。

”这是一首教幼儿数数的儿歌,可以边念童谣边进行拍手游戏。

又如《食子仔歌》:“一放鸡,二放鸭,三分开,四相打,五搭胸,六拍手,七零零,八摸鼻,九清耳,十称斤。

”这首玩“丢沙包”的儿歌,集数字、韵律、游戏于一体,让幼儿在游戏的融合中把握节奏,增强活动趣味性和幼儿的学习热情。

闽南童谣教案

闽南童谣教案

闽南童谣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闽南童谣的特点和发展历史;2.能够认识、理解和演唱一些闽南童谣;3.培养学生对闽南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内容:1.闽南童谣的特点和发展历史;2.常见的闽南童谣的认识和演唱。

教学重点:1.了解闽南童谣的特点;2.认识和理解一些常见的闽南童谣。

教学方法:1.听、说、唱相结合的教学方法;2.学生合作、讨论的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1.闽南童谣的录音或视频资料;2.课堂展示材料。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以问答的方式导入,提问学生是否听过闽南童谣,有哪些闽南童谣的名称等。

第二步:学习闽南童谣的特点和发展历史(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闽南童谣的特点和发展历史,可以使用图片、音频等多媒体资料,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第三步:学习常见的闽南童谣(30分钟)教师播放录音或视频资料,让学生跟唱,同时教师可适当解释一些生字词的意思。

然后,分小组进行学唱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第四步:合作学习(10分钟)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自由组合创作一首属于自己的闽南童谣。

鼓励学生进行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第五步:展示和分享(10分钟)学生将自己创作的闽南童谣进行展示和分享,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提问。

第六步:小结(5分钟)教师对整堂课进行小结,重点总结闽南童谣的特点和发展历史,检查学生对闽南童谣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教学拓展:1.组织学生参观闽南童谣的相关展览或演出活动;2.提供更多的闽南童谣资料,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

闽南童谣教案

闽南童谣教案

闽南童谣教案【闽南童谣教案】(500字)一、教案背景:童谣是闽南地区特有的一种民间文化表现形式,它是一种儿歌,用简短的词句和欢快的旋律表达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孩子的期望。

通过教授闽南童谣,不仅可以丰富孩子的音乐知识,还可以增加他们对闽南地区的文化了解,并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二、教学目标:1.了解闽南童谣的特点和意义,培养对闽南文化的兴趣和热爱;2.掌握一首闽南童谣的歌词和旋律,并能够正确地演唱出来;3.提高孩子的音乐感知能力,培养他们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闽南童谣的背景和意义,让孩子们了解什么是童谣以及它的作用。

2.正式教学(15分钟):教师挑选一首简单的闽南童谣,将歌词和旋律教给孩子们,并反复唱几遍,让孩子们熟悉。

3.分组练习(10分钟):将孩子们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练习演唱这首童谣,并指导他们注意音准和节奏。

4.全班合唱(10分钟):让每个小组派出一位代表,进行全班合唱。

教师可适当增加一些简单的动作和表情,增加演唱的趣味性。

5.创作童谣(15分钟):教师提供一些闽南地区的风景和生活场景的图片,让孩子们观察,并自由发挥,创作自己的童谣。

鼓励孩子们用闽南方言表达,让他们体验到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

6.分享和表演(10分钟):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表演他们创作的童谣,并与全班分享。

鼓励孩子们用音乐和歌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四、教学评价:1.观察孩子们对童谣的学习兴趣和掌握程度,了解其对闽南文化的兴趣和了解程度;2.观察孩子们在合唱和表演中的音准和节奏表达能力,是否具备合作意识;3.观察孩子们创作童谣的情感表达和创造力。

五、教学延伸:1.组织孩子们去参观本地的民俗馆、文化展览等,增加他们对闽南文化的了解;2.鼓励孩子们多听闽南方言歌曲,培养他们对地方文化的兴趣和热爱;3.组织孩子们参加诗歌朗诵、歌唱比赛等活动,展示他们的才艺和表达能力。

闽南童谣幼儿园小班教案

闽南童谣幼儿园小班教案

闽南童谣幼儿园小班教案教学目标在本节课中,学生将会学习以下内容: 1. 掌握三首闽南童谣 2. 能够模仿正确的发音和口型 3. 培养对闽南方言的兴趣和了解教学重难点1.掌握正确的发音和口型2.在掌握基础的发音和口型后,能够进行趣味性演唱教学准备1.三首闽南童谣的音频文件2.幼儿歌曲CD播放器3.闽南方言拼音和注释的纸质或电子资料教学过程1. 导入活动 (5分钟)通过歌曲CD播放器播放一段温馨愉悦的歌曲,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氛围。

2. 调动学生情绪和注意力 (10分钟)播放一首受学生欢迎的闽南童谣,并放映对应的儿歌MV,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情感。

3. 教授第一首闽南童谣 (15分钟)利用音频文件让学生先听三遍第一首闽南童谣,教师同时也展示该童谣的闽南方言拼音和注释,详细讲解该童谣的意义和来历,然后让学生跟着音乐节奏反复学唱该童谣。

4. 情景模拟师生互动 (20分钟)教师贴合小班幼儿的兴趣爱好和实际情况设计一个简单的闽南童谣生动情景举例,并让学生分角色表演,可以是日常生活情景或人物代入式情景,用演唱闽南童谣来实现沟通和表达。

5. 教授第二首和第三首闽南童谣 (20分钟)拿出另外两首闽南童谣,为了加深学生对掌握到的第一首童谣的记忆和理解,逐一教授第二、第三首闽南童谣,让学生感受和掌握整个闽南童谣的韵律和奇妙之处,同时渐渐提升学生对闽南方言的兴趣和了解。

6. 教学总结 (10分钟)简短地和学生复习了今天所学的内容,詹述闽南童谣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并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想法,针对学生的发言,教师进行相应的解答和回应。

教学延伸本节课中的闽南方言拼音和注释资料,可以选择向有需要或有兴趣的家长提供,增加家校互动和合作,让多方参与到幼儿的闽南方言学习和传承中来。

教学反思在本次课程设计中,时间控制的有点紧张,对于学生的回答和发言不能做到进一步的引导和互动,还需要改进。

另外,掌握闽南方言对于非福建籍学生而言,仍是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差异,制定不同程度的教学方案和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探外公
一、教学目标:
1、外地生学着吟诵童谣,会用闽南语说“日头、红贡贡、竹马、骑、倒落去、探外公”并理解它们的意思。

2、本地生熟练吟诵本念谣。

3、全班同学套用录音机磁带的配音,趣学本念谣。

4、从童谣感受一副外孙要去探望外公的心情。

二、教学设计出发点:
1、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主,让学生趣中学习。

2、教学过程中大部分采取闽南语教学,让学生初步适应闽南语的说、听能力。

三、教学时间:1课时
四、教学准备:录音机,闽南语教学碟片
五、教学过程:
1、让学生看课本中的插图,先初步熟悉课文中的一些字
2、教学《探外公》
①、教师先分别用普通话和闽南语读一下课题,让学生根据平时已经具备的闽南语经验说一说课题的大概意思,猜猜“探”的意思,紧接着教师揭示“探”是“探望”的意思,让学生大概知道这篇课文写的内容。

②、教师范读课文,可能这部分教学,学生大部分都还理解不了课文的意思。

③、教学难词
“日头”:跟读,指太阳的意思。

学生造句:天上的日头很红!
“红贡贡”:跟读,指太阳的颜色很红很艳的意思,也就是红通通的意思。

“竹马”:跟读,指小孩子用一把竹竿当作马来骑的意思。

“一阵风”:跟读指走路或者跑的速度飞快的意思。

“倒落去”:跟读,指要到哪里去的意思。

现在这些难词你们会了吗?教师出示难词卡片,让学生试读,跟读两遍。

④、教学整首童谣,让学生念童谣,感受押韵美。

教师一句一句教学,男女生赛读,开火车形式读童谣,“贡”和下面的“风”和“公”押韵,你们发现了吗?
⑤、同桌之间互相教一教。

⑥、配乐念童谣
听碟片念童谣,请几个表演突出的学生上台展示。

⑦、谈收获
今天学习了《探外公》,你们有什么体会?
⑧、实践作业
让学生将这首童谣背熟。

回去向父母介绍这首童谣。

板书设计:
探外公
“贡”、“风”、“公”(押韵)
第二课丢丢铜
一、教学目标:
1、外地生学着吟诵童谣,会用闽南语说“磅空里、滴落来”并理解它们的意思。

2、本地生熟练吟诵本童谣。

3、全班同学套用录音机磁带的配音,趣学中念谣。

4、从童谣感受出行的一种欢快心情。

二、教学设计出发点:
1、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主,让学生趣中学习。

2、教学过程中大部分采取闽南语教学,让学生初步适应闽南语的说、听能力。

三、教学时间:1课时
四、教学准备:录音机,闽南语教学碟片
五、教学过程:
1、让学生看课本中的插图,先初步熟悉课文。

2、教学《丢丢铜》
①、教师先分别用普通话和闽南语读一下课题。

②、教师范读课文,这部分教学,学生大部分都还理解不了课文的意思。

③、教学难词
“磅空里”:跟读,指隧道,隧洞里的意思。

根据学生平时出游的经验解释该词。

这个对很少出门的小学生来说实在比较难理解。

“滴落来”:跟读,指水滴下来的意思。

联系平时下雨时,屋檐下滴雨的情景,学生积极谈感受。

现在这些难词你们会了吗?教师出示难词卡片,让学生试读,跟读两遍。

④、教学整首童谣,让学生念童谣,感受押韵美。

教师一句一句教学,男女生赛读,开火车形式读童谣,“里”和下面的“来”押韵,你们发现了吗?
⑤、同桌之间互相听一听,教一教,让本地生带动外地生学习的乐趣,这首对学生来说相对比较简单。

⑥、配乐念童谣
本课教学时,我充分利用了三年级下册音乐课本里的“丢丢铜”歌曲,让学生在音乐中学习本童谣,这一环节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童谣的乐趣,虽然有些外地生对闽南语根本不熟悉,但通过歌曲的教学,他们也都基本能跟着教师的节奏哼着歌曲,就是歌词稍微模糊了一些。

不过效果还是不错的。

⑦、谈收获
今天学习了《丢丢铜》,你们有什么体会?
⑧、实践作业
让学生将这首童谣背熟。

回去可以像家人朋友唱《丢丢铜》歌曲。

板书设计:
丢丢铜
“里”、“来”(押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