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闽南方言与文化教案
一年级闽南方言与文化教案

一年级闽南方言与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初步了解闽南方言的基本特点和发音规则。
2. 通过学习闽南方言,培养学生对家乡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闽南方言的基本发音和声调。
2. 日常用语和简单对话。
3. 闽南文化的特色和习俗。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交流中学习闽南方言。
2. 游戏教学法:通过趣味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文化导入法:介绍闽南文化的特色和习俗,引导学生了解家乡文化。
四、教学步骤:1. 热身活动:引导学生用普通话进行自我介绍,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
2. 引入闽南方言:教师用闽南方言进行自我介绍,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3. 学习闽南方言基本发音:讲解发音规则和声调,让学生跟着教师一起发音。
4. 学习日常用语:教授一些常用的闽南方言词汇和句子,如问候、道别等。
5. 情景对话: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模拟对话,巩固所学内容。
6. 文化介绍:介绍闽南文化的特色和习俗,如美食、节日等。
7. 总结与作业:回顾所学内容,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巩固。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发音和使用闽南方言进行简单对话。
2. 学生对闽南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和兴趣。
3. 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得到提高。
六、教学资源:1. 闽南方言教材或教学资源。
2. 闽南文化相关图片、视频或资料。
3. 录音机或音响设备。
4. 投影仪或白板。
5. 教学卡片或挂图。
七、教学环境:1. 教室布置:设置一个温馨、舒适的学习环境,可以摆放一些闽南特色的装饰品,如剪纸、陶瓷等。
2. 座位安排:学生座位可适当调整,形成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
3. 教学设备:确保投影仪、音响等设备正常运行。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闽南文化景点,如泉州天后宫、南安土楼等。
2. 邀请闽南文化的专家学者进行讲座或演示。
3. 举办闽南方言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闽南语课教案

(学生有说错的地方,老师及时纠正)
三、综合学习
学生自己读,读完了学会的同学教不会的同学。
湖滨小学闽南语课程教学简案
教学内容
闽南语:学习用品
教育目的
了解有关学习用品的闽南语
主要过程
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我们常用的学习用品用闽南语怎么说呢?
(自由交流)
二、开展活动
1.介绍:尺子、橡皮、钢笔、铅笔、圆珠笔、三角板、量角器,并播放图片。
二、开展活动
1.先抽测学生对日常词语的掌握
2.能不能用自己的理解说一句闽南话
3.运用闽南语读出所学的古诗
三、总结
经过一学期的学习,老师对同学们的进步感到欣慰,同时希望你们能自己多利用课外的时间学习,下学期我们继续交流。
~课程结束~
林峰
镜子、梳子等等。
2.学生听录音,一边朗读
(学生有说错的地方,老师及时纠正)
三、综合学习
学生自己读,读完了学会的同学教不会的同学。
湖滨小学闽南语课程教学简案
教学内容
闽南语小测验
教育目的
了解学生近期对闽南语的掌握情况
主要过程
一、导入课文
今天老师想来测测同学们这几节课的学习情况。
二、学生复习
三、小测
1.随即抽测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老师指名学生读
(学生有说错的地方,老师及时纠正)
三、综合学习
学生反复练习读,读完了学会的同学教不会的同学。
~课程结束~
湖滨小学闽南语课程教学简案
教学内容
期末小测
教育目的
了解闽南语的掌握情况
一年级闽南语教案整理

1 探外公 tam5ggua6gong1教学内容:日头出来红贡贡,lit8tao2cut7lai ang2gong5gong5,竹马上路一阵风。
dik7bbe3ziuN6loo6zit8zun6hong1.你骑竹马倒落去,li3kia2dik7bbe3do3loh8ki5,要去铜山探外公。
bbeh7ki5dang2suaN1tam5ggua6gong1.这首童谣采用儿童喜欢的一种运动型的玩具——竹马,借孩童骑竹马探望外公的事,表现了孙辈对长辈的孝敬,很有意思。
老师在传诵时,一要介绍“竹马”这种游戏,二要注意借这首童谣,赞扬孩童对长辈的孝道,教导孩子从小就要关爱长辈,孝敬长辈。
教学目标:1.孩子学习童谣的兴趣。
教育孩子学会孝敬父母,尊重长辈。
2.学会吟诵该童谣。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师生对话。
1.教师可以设计几个问题问小朋友。
如:家里都有哪些长辈?平时的生活中,我们该如何对待长辈?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教育学生要关心长辈、尊敬长辈和孝顺长辈。
然后导入本课,跟学生一起来学习《探外公》这首童谣中的小朋友是怎么关爱、孝敬长辈的。
2.介绍“竹马”这种游戏,鼓励学生尝试玩“骑竹马”的游戏。
二、出示童谣,老师范读两遍。
三、老师进行词语解释。
日头:太阳。
红贡贡:红通通,形容颜色很红。
竹马:一种运动性的儿童玩具,一般是用一条竹子做成。
游玩时,把竹条放在胯下,一手拉着竹条的头,或跑或走地运动着。
倒落:哪里。
来去:去。
铜山:地名,今漳州市东山县。
解释童谣里的几个词语“日头”、“红贡贡”、“倒落”,可先让学生读后想一想这几个词是什么意思?然后老师做出正确的解释,并用句子的练习帮助小朋友理解、掌握,运用其中一些词语。
如:日头曝甲真热。
伊走甲面仔红贡贡。
你坐车要去倒落?等等。
四、带读童谣,指导孩子吟诵在带读几遍后,可采用多种朗读方式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这首童谣,让学生在读中领悟,在读中加深印象,并鼓励学生背诵这首童谣。
3. 唐诗风李峤教学内容:hong1 li3giao2解落三秋叶,gai3lok8sam1ciu1iap8,能开二月花。
闽南话进校园主题班会

闽南话进校园主题班会设计方案
一、时间:2018年5月10日
二、地点:17广3
三、班会主题:闽南话进校园
四、班会背景:
孩子大多都不了解闽南文化,甚至连闽南话都不会讲或者讲不好,我们深感到闽南文化将要失传的危机,因此觉得在本土语言和文化的传承上有必要“从娃娃抓起”
五、班会目的:
体验生活传承文明丰富内涵开展“闽南文化进校园”活动,旨在进一步丰富孩子们的校园文化生活,
六、班会过程:
1.主持人致词,班会开始
2、利用课间播放童谣、闽南语歌,组织学生玩闽南游戏
3、闽南文化长廊的建设A、前言:展板介绍闽南文
化的起源、历史、地域等B、长廊主要分四块区域:
闽南英雄人物展:选择最具代表性的闽南英雄人物一至两个,做成石雕,摆放于校园,其余的英雄人物用图片、文字展示
闽南建筑展:把闽南有典型性的建筑风格装饰于展厅、学校的角落,闽南戏曲展:设立一个小舞台,让学生有参与的空间,动手去玩,去操作;并有戏曲服饰、头饰等的展示,播放
戏曲内容,有文字介绍,闽南农耕区:把耕种的过程,编成个故事,直接展示给学生看
6.班主任发言
7.总结
地方特色文化是一个族群的灵魂和身份的象征,必须得到传承与发展,尤其我市作为闽南文化的主要发祥地、核心区和闽南文化遗产的富集区,拥有深远的历史渊源和丰富的文化底蕴,更为迫切。
中华方化传承因地而异,闽南文化植根在闽南的土壤里,需要实在的、系统的传承。
因此,多姿多彩的闽南文化应成为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可或缺、历久弥新。
地方课程“闽南方言与文化”的开发与实施研究

地方课程“闽南方言与文化”的开发与实施研究第一篇:地方课程“闽南方言与文化”的开发与实施研究地方课程“闽南方言与文化”的开发与实施研究【摘要】古色古香、平上去入、抑扬顿挫,有古汉语“活化石”美誉的闽南方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世世传承、辐射海外的闽南文化,具有根植闽南、花开两岸、香飘四海、誉满五洲的特征。
作为特色鲜明突出的民系文化,积淀深厚,形式多样,种类丰富,活态传承,保存了众多原生态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闽南方言是“古汉语的活化石”,闽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芝兰,闽南方言与文化源远流长,联系、滋养、影响着海峡两岸同胞。
因此,对地方课程“闽南方言与文化”的开发与实施进行深入、全面、系统地研究探索,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突出亮点,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闽南;方言与文化;研究【中图分类号】H177.2 【文献标识码】A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分析(一)基于两岸关系地域发展的需要闽南方言与文化作为文化载体,凝聚着地域人民精神,更体现着地域文化的特殊品质,在文化传承中占有特定位置,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厦门背倚漳州、泉州内陆,面对台湾、南洋,是祖国东南之良港。
以厦门为交汇点的闽南这个“扇面”里分布着数千万说闽南话的炎黄子孙,他们承袭了古老、优秀的华夏文化传统,并吸收了外来文化有益的营养,形成了自己地区特有的文化。
闽南方言是我国七大方言之一,主要分布在福建南部、闽西龙岩市区与漳平一带、闽东宁德市的福鼎一带、浙江南部部分地区、广东东部的潮汕地区及海陆丰地区、广东西部、海南岛、台湾以及东南亚的华人社群。
闽南语的形成融合了上古时代“百越族”土著语言和古代中原的汉语,加上地区闭塞,因此保留了很多中原地区的上古音,称得上是语言中的活化石。
同时,作为大陆与台湾共有的方言,作为联系大陆与台湾的纽带,闽南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讲好闽南语,发扬闽南文化,才能更好地体现两岸同宗同语系的事实,有利于祖国的统一。
闽南文化融入生活教案

闽南文化融入生活教案教案标题:闽南文化融入生活教学目标:1. 了解闽南文化的特点和传统。
2. 掌握闽南方言的基本用语和表达方式。
3. 通过学习闽南传统音乐、舞蹈和美食,培养学生对闽南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1. 闽南文化概述:介绍闽南文化的历史背景、地理特点和文化传承。
2. 闽南方言学习:学习常用的闽南方言用语,如问候语、家庭成员称呼等。
3. 闽南传统音乐与舞蹈:学习闽南传统音乐和舞蹈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如潮州音乐、手势舞等。
4. 闽南美食体验:了解闽南地区的传统美食,学习制作一道闽南特色菜肴。
5. 创意展示:学生分组进行小组创作,设计并展示一个与闽南文化相关的作品,如绘画、手工制作等。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观看闽南文化的相关视频或图片,引发学生对闽南文化的兴趣。
2. 闽南文化概述:教师简要介绍闽南文化的历史背景、地理特点和文化传承。
3. 闽南方言学习:教师通过示范和练习,教授常用的闽南方言用语。
4. 闽南传统音乐与舞蹈:教师介绍闽南传统音乐和舞蹈的基本知识,并进行示范和学习。
5. 闽南美食体验:教师介绍闽南传统美食的特点和制作方法,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制作一道闽南特色菜肴。
6. 创意展示:学生分组进行小组创作,设计并展示一个与闽南文化相关的作品。
7.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并进行总结和反思。
教学资源:1. 视频或图片资料:用于导入和介绍闽南文化。
2. 闽南方言练习材料:包括常用方言用语的练习题。
3. 闽南传统音乐与舞蹈资料:包括音乐和舞蹈的相关视频或音频资源。
4. 闽南美食制作材料:根据所选的闽南特色菜肴准备相应的食材和烹饪工具。
5. 创意展示材料:提供绘画、手工制作等材料供学生进行创作。
评估方式:1. 学生表演:评估学生在学习闽南传统音乐和舞蹈时的表演水平和技巧。
2. 闽南方言练习:评估学生掌握闽南方言的程度和准确性。
3. 闽南美食制作:评估学生在制作闽南特色菜肴时的操作技巧和味道。
闽南教学教案

闽南教学教案标题:闽南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闽南地区的文化、风俗和传统。
2. 学习闽南方言的基本发音和日常用语。
3. 培养学生对闽南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二、教学内容:1. 闽南文化介绍:a. 闽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b. 闽南的传统节日和习俗。
c. 闽南的传统建筑和艺术形式。
2. 闽南方言学习:a. 学习闽南方言的基本发音规则。
b. 学习常用的闽南方言日常用语,如问候、购物、点菜等。
c. 进行闽南方言的口语练习和对话训练。
三、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观看视频、图片和实地考察等方式,让学生感受闽南文化的独特魅力。
2.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共同探讨闽南方言的发音和运用,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 游戏化教学法:设计闽南方言的口语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互动性。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闽南文化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和目标。
2. 学习闽南文化:a.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闽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b. 观看视频:播放介绍闽南传统节日和习俗的视频,引导学生了解闽南的文化特色。
c.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选择一个闽南传统节日或习俗进行展示。
3. 学习闽南方言:a. 发音练习:教师示范闽南方言的基本发音规则,让学生跟读并进行纠正。
b. 日常用语学习:教师介绍常用的闽南方言日常用语,学生进行模仿和练习。
c. 对话训练:学生分组进行对话练习,使用闽南方言进行问候、购物、点菜等情景对话。
4. 拓展活动:a.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到闽南地区进行实地考察,深入了解当地的文化和方言使用情况。
b. 制作展板: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制作闽南文化和方言的展板,展示给其他班级或学校。
五、教学评估:1. 口头评估:通过观察学生的发音和对话表达情况,评估学生对闽南方言的掌握程度。
2. 书面评估: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闽南文化和方言的小作文,评估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闽南方言与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方法

闽南方言与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方法作者:林凤凰来源:《课外语文·下》2019年第02期【摘要】闽南方言与文化是一种地域文化的具体体现,更是一种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闽南方言是一种非常强势的语言类型,但随着普通话以及外来文化的影响,闽南方言以及文化已经失去了当年的强势,甚至已经开始出现逐渐消亡的现象。
基于此,想要让闽南方言与文化得到传承与发展,可以在小学语文地方课程中融入闽南方言与文化,凸显出其文化体系在小学语文基础课程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闽南方言;闽南文化;小学语文【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闽南方言与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化体系已经在许多国家及地区得到了渗透。
但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闽南方言与文化在我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忽略。
随着国家教育部门提出的基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应该将闽南方言与文化融入小学语文基础课程教学中,让闽南文化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得到充分展现,促进校园文化与校本课程改革的可持续发展。
一、将具有特色的闽南歌曲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素质教育。
基于此要求,可以将一些具有特色的闽南歌曲融入语文教学中,让小学生可以直观地对闽南文化进行了解,并在闽南歌曲的特殊审美理念下,更好地了解闽南文化。
通过对闽南方言歌曲的学习,能够让学生就算不会讲方言,也能够灵活地掌握一些闽南方言的发音,并从中感受到闽南文化所具有的特殊魅力。
此外,小学生本身对于音乐知识的求知欲非常强烈。
因此,可以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让学生欣赏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闽南音乐作品,让学生通过学唱闽南语歌曲,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闽南方言的学习兴趣。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在进行曲目选择时需要注意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励志歌曲的选择。
闽南语歌曲无论从其歌词还是编曲均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表现。
为了增强闽南语歌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效性,应该着重选择积极向上的曲目,以其积极健康向上的理念,促进小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2)情感表达歌曲的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闽南方言与文化教学教案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童谣《多黎咪》二、用闽南话读童谣1、课件出示童谣《多黎咪》2、让学生听录音跟读童谣3、师逐句引读并解释意思三、示范读,引导学生回去试着边读童谣边比动作。
四、学习会话1、边看书边听录音学对话内容。
2、师讲解对话内容及运用时要注意什么。
3、同桌进行对话练习。
4、指名上台会话表演。
五、室内游戏1、决米糕童谣:《决米糕》:决米糕,决铜锣。
青甭婆,举高椅,慢甜桃。
甜桃甜,慢手呢,手呢白,慢大麦。
大麦秋,去福州。
大麦秧,大汉建设新海沧。
玩法:决米糕是同桌两人用手对拍着玩,左手拍左手,右手拍右手,交叉拍,拍一下念唱一句。
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古诗《登鹳雀楼》让学生读一读。
2、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用闽南话来朗读古诗《登鹳雀楼》。
二、用闽南话读古诗《登鹳雀楼》1、简介作者杜牧及其写作背景。
2、让学生听录音跟读古诗。
3、师逐句引读并解释诗意。
4、指导用闽南话背诵古诗。
三、学习俗语1、师解释这条俗语的意思。
2、学生练说这条俗语3、让学生用“见公母”来造句。
四、学习会话1、边看书边听录音学对话内容。
2、师讲解对话内容及运用时要注意什么。
3、同桌进行对话练习。
4、指名上台会话表演。
第三课时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你们听过闽南话“天公伯仔”吗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童谣《天公伯仔》。
二、用闽南话读童谣1、课件出示童谣《天公伯仔》。
2、让学生听录音跟读童谣。
3、师逐句引读并解释意思。
4、指导用闽南话背诵童谣。
三、室内游戏:炒米香童谣:《炒米香》:一的炒米香,二的炒韭菜,三的冲冲滚,四的炒米粉,五的五将军,六的好子孙,七的分一半,八的紧来看,九的九婶婆,十的撞大锣,打你千打你万,打你一千八百万。
看你欲啾呀没呣啾, 呣啾拍甲互你啾。
玩法:这是一种拍手的游戏,两人先剪刀石头布决输赢(赢的为甲,输的为乙)两人面对面拍手掌,甲一手握住乙的一只手,拍一下念一句童谣,另一手要比出动作,乙的另一手也要跟着比动作,如果乙比出的动作和甲相同,那甲就输了,换乙拍。
如果把整首童谣都念完了,乙都没有和甲的动作一样,乙就喊啾--,乙就输了。
输的人就要让赢的人刮一下鼻子,然后再换乙拍。
(赢的人刮对方鼻子时动作要轻一些,以免刮伤对方。
)第四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吃的蜜是怎么来的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唐诗《蜂》。
1、课件出示唐诗《蜂》让学生读一读。
2、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用闽南话来朗读唐诗《蜂》。
二、用闽南话读唐诗《蜂》1、简介作者李绅及其写作背景。
2、让学生听录音跟读古诗。
3、师逐句引读并解释诗意。
4、指导用闽南话背诵古诗。
三、学习俗语1、师解释这条俗语的意思。
2、学生练说这条俗语3、让学生用“歹剃头”来造句。
四、学习会话1、边看书边听录音学对话内容。
2、师讲解对话内容及运用时要注意什么。
3、同桌进行对话练习。
4、指名上台会话表演。
第五课时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你们见过水鸡吗师(出示水鸡的图片)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童谣《水鸡跳落深古井》。
二、用闽南话读童谣1、课件出示童谣《水鸡跳落深古井》。
2、让学生听录音跟读童谣。
3、师逐句引读并解释意思。
4、指导用闽南话背诵童谣。
三、用闽南话读唐诗《蜂》1、让学生听录音跟读古诗。
2、师逐句引读并解释诗意。
3、指导用闽南话背诵古诗。
四、学习俗语1、师解释这条俗语的意思。
2、学生练说这条俗语3、让学生用“鸭仔听雷”来造句。
四、学习会话1、边看书边听录音学对话内容。
2、师讲解对话内容及运用时要注意什么。
3、同桌进行对话练习。
4、指名上台会话表演。
第六课时一、谈话导入1、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有趣的童谣《鸡,齿》。
二、用闽南话读童谣1、课件出示童谣童谣《鸡,齿》。
2、让学生听录音跟读童谣。
3、师逐句引读并解释意思。
4、指导用闽南话背诵童谣。
5、配乐朗诵童谣,边读边做动作。
三、闽南童玩:挑竹签要让学生了解挑竹签的注意事项,掌握游戏中获胜的要领。
学生每人收集一定数量的竹签或冰棒棍儿。
(以10-20根为宜)先由一人用手一把攥在手里,然后将它们撒在桌面上。
散开后抓住其中的一根木棍,以这一根去逐条挑竹签出来,规则是:每次只能动其中一根,并且其他木棍均不能触动,一旦触动则输,轮到下一个人挑。
最后看谁手中的棍子最多则赢。
(教师分配学生四人小组,评选出小组第一名,再分成三个小组以班级为单位决出“班级竹签王”,学生也可以自由挑选对手组队,也可以到操场上进行挑竹签趣味竞赛。
)第七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学习诗人杜牧的另一首古诗《登飞来峰》。
1、你们还记得之前学过杜牧的《登鹳雀楼》用闽南语怎么读,齐读《登鹳雀楼》。
2、课件出示古诗《登飞来峰》让学生读一读。
3、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用闽南话来朗读古诗《登飞来峰》。
二、用闽南话读古诗《登飞来峰》。
1、简介作者李绅及其写作背景。
2、让学生听录音跟读古诗。
3、师逐句引读并解释诗意。
4、指导用闽南话背诵古诗。
三、学习俗语1、师解释这条俗语的意思。
2、学生练说这条俗语。
3、让学生用“大牛惜力”来造句。
四、学习会话1、边看书边听录音学对话内容。
2、师讲解对话内容及运用时要注意什么。
3、同桌进行对话练习。
4、指名上台会话表演。
第八课时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这是什么呢(课件出示)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有趣的童谣《阮阿舅》。
二、用闽南话读童谣1、课件出示童谣童谣《阮阿舅》。
2、让学生听录音跟读童谣。
3、师逐句引读并解释意思。
4、指导用闽南话背诵童谣。
5、配乐朗诵童谣,边读边做动作。
三、复习闽南童玩:挑竹签教师分配学生四人小组,评选出小组第一名,再分成三个小组以班级为单位决出“班级竹签王”,学生也可以自由挑选对手组队,也可以到操场上进行挑竹签趣味竞赛。
第九课时一、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唐诗《凉州词》让学生读一读。
2、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用闽南话来朗读唐诗《凉州词》。
二、用闽南话读唐诗《凉州词》1、简介作者李商隐及其写作背景。
2、让学生听录音跟读古诗。
3、师逐句引读并解释诗意。
4、指导用闽南话背诵古诗。
三、学习俗语1、师解释这条俗语的意思。
2、学生练说这条俗语3、让学生用这句俗语来造句。
四、学习会话1、边看书边听录音学对话内容。
2、师讲解对话内容及运用时要注意什么。
3、同桌进行对话练习。
4、指名上台会话表演。
5、布置学生用闽南话背诵二十四个节气。
第十课时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大家知道吗今天我们提出要建立和谐社会。
谁能回答,什么叫“和谐社会“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童谣《囝仔满月》。
二、用闽南话读童谣1、课件出示童谣《囝仔满月》。
2、让学生听录音跟读童谣。
3、师逐句引读并解释意思。
4、指导用闽南话背诵童谣。
5、配乐朗诵童谣,边读边做动作。
6、选择童谣中的一些词语来造句。
三、复习室内游戏:炒米香童谣:《炒米香》:一的炒米香,二的炒韭菜,三的冲冲滚,四的炒米粉,五的五将军,六的好子孙,七的分一半,八的紧来看,九的九婶婆,十的撞大锣,打你千打你万,打你一千八百万。
看你欲啾呀没呣啾, 呣啾拍甲互你啾。
第十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课件出示《清明》《爬龙舟》《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让学生读完后说说都跟什么节日有关2、今天,我们一起学一首描写春节的古诗《元日》。
二、用闽南话读古诗《元日》1、简介作者王安石及其写作背景。
2、让学生听录音跟读古诗。
3、师逐句引读并解释诗意。
4、指导用闽南话背诵古诗。
三、学习俗语1、师解释这条俗语的意思。
2、学生练说这条俗语3、让学生用这句俗语来造句。
四、学习会话1、边看书边听录音学对话内容。
2、师讲解对话内容及运用时要注意什么。
3、同桌进行对话练习。
4、指名上台会话表演。
第十二课时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这是什么呢(课件出示)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有趣的童谣《囝仔囝仔埗通吼》。
二、用闽南话读童谣1、课件出示童谣《囝仔囝仔埗通吼》。
2、让学生听录音跟读童谣。
3、师逐句引读并解释意思。
4、指导用闽南话背诵童谣。
5、配乐朗诵童谣,边读边做动作。
第十三课时一、谈话导入1、今天,我们再一起学王安石的一首古诗《泊船瓜洲》。
二、用闽南话读古诗《泊船瓜洲》1、简介王安石的写作背景。
2、让学生听录音跟读古诗。
3、师逐句引读并解释诗意。
4、指导用闽南话背诵古诗。
三、学习俗语1、师解释这条俗语的意思。
2、学生练说这条俗语3、让学生用这句俗语来造句。
四、学习会话1、边看书边听录音学对话内容。
2、师讲解对话内容及运用时要注意什么。
3、同桌进行对话练习。
第十四课时一、谈话导入1、小朋友,你喜欢旅游吗都去过哪些地方2、课件出示西湖新旧十景让学生欣赏。
师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北宋诗人苏轼的《菊花》。
二、用闽南话读古诗《菊花》1、简介苏轼的写作背景。
2、让学生听录音跟读古诗。
3、师逐句引读并解释诗意。
4、指导用闽南话背诵古诗。
三、学习俗语1、师解释这条俗语的意思。
2、学生练说这条俗语。
3、让学生用这句俗语来造句。
四、学习会话1、边看书边听录音学对话内容。
2、师讲解对话内容及运用时要注意什么。
3、同桌进行对话练习。
第十五课时一、导入新课1、谁的家中还有兄弟姐妹的你们平时是怎么相处的2、今天我们要学习童谣《一只蜢仔》说的就是兄弟之间的骨肉情深。
二、用闽南话读童谣《一支竹仔水里浮》1、课件出示童谣《一只蜢仔》。
2、让学生听录音跟读童谣。
3、师逐句引读并解释意思。
4、指导用闽南话背诵童谣。
三、拓展延伸1、思考:为什么“阿嫂无钱哭晓幸”、2、结合班级实际情况,说说同学之间发生矛盾时,我们应该怎么解决呢要学习“哥哥”的什么精神3、师小结:我们应该向“哥哥”学习,与人和睦相处,无私地为家人奉献,同时也要改掉自己娇生惯养的坏习惯。
第十六课时一、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庐山的画面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苏轼的一首古诗《望庐山瀑布》。
二、用闽南话读古诗《望庐山瀑布》1、简介苏轼的写作背景。
2、让学生听录音跟读古诗。
3、师逐句引读并解释诗意。
4、指导用闽南话背诵古诗。
三、学习俗语1、师解释这条俗语的意思。
2、学生练说这条俗语。
3、让学生用这句俗语来造句。
四、学习会话1、边看书边听录音学对话内容。
2、师讲解对话内容及运用时要注意什么。
3、同桌进行对话练习。
第十七课时一、导入新课1、课前布置学生调查一下自己和父母的生相,课上交流。
2、课件出示十二生肖的图片。
二、用闽南话读童谣《月亮月光光》1、课件出示童谣《月亮月光光》。
2、让学生听录音跟读童谣。
3、师逐句引读并解释意思。
4、指导用闽南话背诵童谣。
三、复习闽南童玩:决米糕童谣:《决米糕》:决米糕,决铜锣。
青甭婆,举高椅,慢甜桃。
甜桃甜,慢手呢,手呢白,慢大麦。
大麦秋,去福州。
大麦秧,大汉建设新海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