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旅游大发展调研报告
关于攀枝花市生态旅游发展调研的报告
一、攀枝花市概况攀枝花市位于长江上游、金沙江与雅砻江交汇处。
攀枝花自然资源十分丰富,被誉为“富甲天下的聚宝盆”。
1965年因“大三线建设”而建市,下辖东区、西区、仁和区、米易县和盐边县。
全市国土面积7440.4平方公里,总人口104.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6万人,少数民族14万人。
经过近四十年的开发建设,攀枝花现已成为中国西部以钢铁、钒钛、能源、旅游等开发为主的新兴工业城市和川滇交界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近年来,攀枝花市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历史性机遇,按照省委、省政府建设“旅游经济强省”的战略,明确提出了把旅游业作为经济发展的“第六大支柱产业”,以打造“中国西部阳光温泉度假之旅”、“大三线工业探秘之旅”、“大裂谷奇异风光之旅”和“川滇民族风情之旅”四大旅游品牌为重点,大力发展旅游产业。
旅游业作为培育壮大的第六大支柱产业地位进一步确定。
二、旅游资源基本情况(一)旅游资源攀枝花不仅矿产资源富甲天下,匹配天成,而且旅游资源异彩纷呈,得天独厚。
从自然到人文,从峡谷到高山,从工业到农业,从矿山到工厂,从平和到惊险,从和煦阳光到皑皑白雪,从少数民族文化到“熔炉文化”,从远古文明到现代文明等,可谓丰富多彩,形成了现代工业气息和农村古朴乡风交相辉映的资源画卷。
1、自然资源富集攀枝花市地处横断山系,是大雪山脉与大凉山脉的南延部分。
区内的自然旅游资源不仅数量众多,而且组合配套较好。
森林茂密,水能丰富,有成片的“植物活化石”——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风景优美的二滩国家森林公园、大黑山省级森林公园和白坡山原始森林等。
同时,攀西大裂谷享有“地质博物馆”之称,地质景观丰富。
区内多喀斯特地貌、天坑地漏群和温泉、溶洞、石林等景观,极具游览和观赏价值。
2、人文资源丰富攀枝花是人类最早活动的地方之一,西区“回龙洞”发现的骨针等,证明早在新旧石器时期就有人类活动;是三国时代诸葛亮“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七擒孟获”的地方;是古“南丝绸之路”陆上通道的重要驿站之一。
旅游发展的调研报告8篇
旅游发展的调研报告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事迹材料、心得体会、调查报告、讲话致辞、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historical materials, insights, investigation reports, speeches, documentary evidence,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other sample essays, and more.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旅游发展的调研报告8篇一份充分准备的调研报告通常以明确的标题和简明扼要的摘要开篇,让读者迅速把握主要内容,调研报告是一种书面文档,用于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以支持决策和问题解决过程,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旅游发展的调研报告8篇,感谢您的参阅。
生态旅游调研报告
生态旅游调研报告生态旅游调研报告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旅游方式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青睐。
近期,我对生态旅游进行了一次调研。
首先,我参观了某生态旅游景区。
该景区紧靠原始森林,空气清新,绿树环绕,景色宜人。
在景区内,游客可进行露营、徒步、观鸟等活动,与自然亲密接触。
我发现,景区内的植被得到了很好的保护,没有看到乱扔垃圾或者损坏植被的行为。
同时,景区内还设有环保宣传牌,提醒游客保护环境,珍爱大自然。
景区管理者表示,他们注重对景区环境的保护,每年进行定期的环境检查和清理。
对于环境破坏行为,将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
其次,我调查了一些游客对生态旅游的看法。
大多数游客表示,生态旅游是一种健康、环保的旅游方式,能够使人们与自然亲近,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
他们认为,通过生态旅游,可以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激发人们保护环境的热情。
同时,一些游客也指出,生态旅游需要配合合理的旅游规划和管理,以保护景区的生态环境。
他们提到,一些景区存在着过度开发和商业化的问题,导致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对此应该引起重视。
此外,我还了解到,一些地方政府和旅游机构也在积极推动生态旅游的发展。
他们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定,支持和推广生态旅游项目。
同时,也加强对生态旅游景区的监管,确保其环境保护措施的落实。
此外,通过组织宣传活动和培训,提升游客的环保意识和素质。
总之,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方式,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喜爱。
尽管生态旅游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但通过多方共同努力,将能够实现生态旅游的良性发展,为旅游业和环境保护做出积极贡献。
关于以生态旅游实现“两山”转化重要路径的调查报告
关于以生态旅游实现“两山”转化重要路径的调查报告一、引言生态旅游是一种以保护自然环境为基础,以人们的游憩和休闲需求为导向的旅游活动。
在当前气候变化日益严峻、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人们旅游需求逐渐增加的背景下,推进以生态旅游实现“两山”转化是当今社会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
本报告将通过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的方式,深入探讨以生态旅游为实现“两山”转化的重要路径。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实地调研的目的是了解各地生态旅游开发的实际情况,以及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问卷调查则旨在了解公众对于生态旅游的认知程度、需求和期望。
三、调研结果1. 实地调研结果(1)调研地点:我们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两个地区进行实地调研。
分别是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一个温泉度假区。
(2)调研内容:我们考察了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状况、旅游设施建设和管理情况,以及温泉度假区的温泉资源利用状况、旅游服务质量等。
(3)调研发现: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较好,但管理不够科学,旅游设施建设存在配套不完善的问题;温泉度假区的温泉资源被过度开发和污染,旅游服务质量也存在一定问题。
2. 问卷调查结果(1)问卷设计:我们设计了一份关于生态旅游的问卷,分为认知程度、旅游需求和期望等方面。
(2)样本选择:为了提高问卷调查的代表性,我们在多个城市选择了1000名游客和居民作为调查对象。
(3)调查结果:通过对问卷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大部分受访者对生态旅游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同时,他们对于生态旅游的需求和期望主要集中在优美的自然环境、清洁的空气和水质以及高质量的旅游服务。
四、讨论与建议1. 讨论通过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我们对以生态旅游实现“两山”转化的重要路径进行了深入讨论。
我们认为以下几个方面是实现“两山”转化的重要路径:(1)加强保护意识:提高公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加强对自然资源的尊重和保护。
(2)加强管理能力:进一步完善生态旅游管理体制,加强对生态旅游项目的规划和管理。
旅游与环境调研报告
旅游与环境调研报告旅游与环境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旅游业作为重要的经济支柱产业,对环境影响较大。
为了了解旅游对环境的影响及其可持续发展问题,我们对某地区的旅游与环境进行了调研。
二、调研内容1. 旅游资源该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点,如山川、湖泊、古迹等。
旅游资源潜力巨大,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2. 旅游业发展情况该地区的旅游业发展较快,每年的游客数量呈逐年增长的趋势。
旅游业对当地的经济增长、就业岗位创造等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 旅游对环境的影响尽管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经济利益,但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
大量的游客涌入,对当地的生态环境、自然资源造成了压力。
土地的过度开发、水源的过度利用以及大量的垃圾排放等问题,都对环境的恢复及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挑战。
三、调研结果1. 环境破坏严重通过实地调研发现,旅游景区周边的环境问题较为突出,土地退化、水源污染等问题比较严重。
部分景区周边的原生态环境已经受到破坏,生态平衡受到了影响。
2. 管理措施不完善在旅游业发展急剧的同时,对环境保护的管理措施滞后,管理机制不完善。
景区管理单位对旅游活动的废物管理、游客行为的规范等方面尚未做出有效的控制措施。
四、可持续发展建议1. 强化环境保护意识通过开展环境教育活动,加强对游客和当地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引导游客文明旅游,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2. 加强管理措施完善旅游景区的管理机制,加强对旅游活动的监管,建立健全的废物处理系统,控制游客数量,保护景区的自然生态环境。
3. 科学规划旅游开发在旅游开发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环境的承载能力,科学规划旅游资源的利用和开发,避免过度开发对环境造成的损害。
五、结论旅游业对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为了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要加强对环境的保护,提高管理水平,并科学规划旅游资源的开发。
只有做到旅游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才能实现旅游业的长远发展和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生态旅游的调研报告
生态旅游的调研报告前言生态旅游是指以自然生态环境为主题,以旅游休闲为目的,秉承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一种旅游方式。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价值的认识不断提高,生态旅游成为旅游业的一个重要分支。
本文将从生态旅游的定义、特点、市场现状、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并分析其在中国旅游市场的机遇和挑战。
生态旅游的定义旅游业的发展受到环境问题的制约,而生态旅游恰好解决了这一问题。
生态旅游是指以自然生态环境为主题,以旅游休闲为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
它注重保护和强化自然环境,提供给游客远离城市的喧嚣,让游客深入大自然、了解自然和保护自然之美。
生态旅游包括各种非常规的旅游活动,如山地自行车、滑翔伞、探险等。
生态旅游的特点1.可持续性生态旅游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可持续性。
旅游业的发展需要一定的资源和环境支持,而生态旅游强调以环保为中心,充分挖掘环境的可持续利用价值,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2.自然性生态旅游的景点主要是自然环境,如山川、河流、林地等,游客可以在这些自然环境中接触大自然,享受神秘的自然风光和新鲜的空气。
3.亲近性生态旅游的特点之一是游客能够与大自然亲近,与各种动植物接触,与旅游景点的所有可能的生命形式建立联系,从而更好地理解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
4.教育性生态旅游不仅仅是为了享受自然,在观赏美景的同时,游客可以了解到各自旅游景点的历史、文化、环境并为了学习提供了机会。
生态旅游市场现状生态旅游产业近年来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
尤其在绿色经济取代传统经济成为新的发展方向的背景下,生态旅游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板块。
据国家旅游局统计,2019年我国生态旅游市场规模达到了8.4万亿元,同比增长达到11%。
其中,乡村旅游、森林旅游等具有深度和文化气息的生态旅游项目受到了游客的青睐。
同时,国家对于生态旅游产品的建设有着巨大的政策扶持,大力推广生态旅游也为其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
生态旅游的发展方向1.多元化的旅游产品生态旅游在未来将积极推进旅游产品的多元化发展,打造出更为深入的生态旅游观赏项目,促进生态旅游发展的创造性和多样性。
关于生态文旅康养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生态文旅康养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生态文旅康养产业发展一、引言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康养产业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而生态文旅康养产业作为康养产业的重要分支之一,在综合利用自然、文化和景观资源方面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本报告将对生态文旅康养产业的发展现状、市场规模、面临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调研分析。
二、生态文旅康养产业的发展现状1. 市场规模生态文旅康养产业是一个新兴的产业领域,目前市场规模还比较小。
然而,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和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升,生态文旅康养产业市场有望迎来快速增长。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生态文旅康养产业的市场规模约为500亿元人民币,并且年均增长率超过20%。
2. 产业发展状况生态文旅康养产业的发展主要依托于独特的生态环境和文化资源。
目前,我国一些具有独特优势的地区已经在生态文旅康养产业方面取得一定的成就。
例如,云南丽江、贵州黄果树瀑布等地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进行康养旅游。
另外,一些养生度假村、养老院等康养机构也开始向生态文旅康养方向发展,推出了更多结合自然环境和文化活动的康养服务项目,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三、生态文旅康养产业面临的问题1. 产业标准不统一目前,生态文旅康养产业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导致市场存在一些不合理的竞争和乱象。
建立起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是生态文旅康养产业发展的重要前提,需要相关部门加强监管和制定相关政策。
2. 人才短缺生态文旅康养产业涉及到多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而目前相关人才的供给仍然不足。
缺乏专业化、高素质的人才是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
因此,需要加大对相关人才培养的力度,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
3. 资金投入不足生态文旅康养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生态修复、设施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
然而,目前投资者对该产业的认识不足,导致资金投入不足。
需要加大对生态文旅康养产业的宣传和推广,吸引更多的投资者。
横县生态旅游产业调研报告
横县生态旅游产业调研报告横县是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一个县级市,位于广西北部。
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横县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因此生态旅游产业成为该地区重要的经济支柱。
近年来,横县对生态旅游产业进行了大力发展,通过利用本地的自然资源和文化底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游览。
横县以其独具特色的景点和丰富多样的生态景观吸引了众多游客的关注。
其中,以桂北石林、莺歌海为代表的景点成为了横县生态旅游产业的热门目的地。
桂北石林是横县最著名的景点之一。
这里有独特的喀斯特地貌,石峰耸立,奇石嶙峋。
游客可以欣赏到大自然的雕刻艺术品,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和神秘。
同时,这里还有丰富的植被和动物资源,成为生态旅游的理想选择。
莺歌海是横县的另一个重要景点。
这里有广袤的湿地,生态环境优美,有丰富的湖泊、河流和水草资源。
游客可以参观湖中的鸟类保护区,观察各种珍稀鸟类的生活状况,感受大自然的和谐与平静。
莺歌海也是国内知名的鸟类观赏地,吸引了众多鸟类爱好者的到访。
横县的生态旅游产业不仅有独特的景点,还有完善的旅游设施和服务。
当地政府大力投资,修建了道路和交通设施,方便游客前来游览。
同时,横县还建设了一批高标准的旅游接待中心和酒店,提供各类便利的服务。
这些举措有效地提高了游客的满意度和整体旅游体验。
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对横县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据统计,横县的生态旅游业每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为当地带来了可观的旅游收入。
同时,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也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促进了当地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然而,横县的生态旅游产业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由于生态旅游产业的短期利益较低,吸引更多资金和人力资源参与其中仍然存在困难。
其次,旅游设施和服务的品质有待提高,仍然存在一些设施老化和服务不完善的情况。
最后,生态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一定的压力,需要更好地解决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为了促进横县生态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宁夏生态旅游发展专题调研报告 (改)
宁夏生态旅游发展专题调研报告一、宁夏生态旅游资源现状宁夏地处我国地质、地貌“南北中轴”的北段,在华北台地、阿拉善台地与祁连山褶皱之间,北纬35°14~39°23,东经104°17~107°39,接近中国版图几何中心。
全区面积6.64万平方公里,辖5个地级市,22个县(市、区),总人口663万人,2014年末全区生产总值2750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40亿元。
宁夏地域东西窄,南北长,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境内山地迭起,平原错落,丘陵连绵,沙地散布,有翠岚接天的峻岭,蒿茅连空的高原,漠漠无垠的沙地,水网交错的平原和碧波万顷的湖泊,更有滔滔黄河从西南到东北斜贯全境。
四季分明的气候,充足的阳光,洁净的空气,山岳、河流、森林、草原、戈壁、沙漠、湖泊、湿地、绿洲交融的环境,共同构成了宁夏丰富多彩而又富有鲜明特色的生态旅游资源。
在全国10大类、95种基本类型的旅游资源中,宁夏占8大类、46种,在旅游界有“中国旅游的微缩盆景”之称。
“十二五”以来,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全社会树立了“一切资源都是旅游资源、人人都是旅游环境”的发展理念,大力推动旅游与相关产业融合,促进了旅游业快速发展,游客接待量和旅游总收入平均增速分别为11%和19%。
2014年,全区接待国内游客1671.62万人次,增长9%;接待入境游客33657人次,增长32.7%;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42.69亿元,增长14.7%,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的5.2%,旅游业在转方式、调结构、保增长、促就业、惠民生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截至目前,全区有A级景区43家,其中5A级景区3家,4A级景区15家,3A级景区14家。
A级景区中,共有生态旅游景区23家,其中5A级生态旅游景区2家(沙湖、沙坡头),4A级生态旅游景区9家(苏峪口国家森林公园、六盘山旅游区、贺兰山岩画、黄沙古渡原生态旅游区、鸣翠湖国家湿地公园、青铜峡黄河大峡谷·中华黄河坛旅游区、黄河横城旅游度假区、火石寨国家地质公园、腾格里沙漠湿地旅游区),3A级生态旅游景区9家(中卫寺口子风景旅游区、阅海国家湿地公园、玉泉营葡萄庄园、哈巴湖生态旅游区、北武当生态旅游区、森淼生态旅游区、宁夏园艺产业园、巴格斯酒庄、青铜峡黄河生态园)。
古镇生态发展调研报告
古镇生态发展调研报告古镇生态发展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古镇的生态发展状况,并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以推动古镇的可持续发展。
二、调研方法1. 实地考察:深入古镇,了解其自然环境、资源利用情况以及保护措施;2. 采访与访谈:与当地政府部门、业主、居民等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对古镇生态发展的看法和期望;3. 资料收集:收集有关古镇生态发展的相关数据、文献和研究成果。
三、调研结果1. 自然环境:古镇位于山水环绕的地区,拥有优美的自然风光。
水资源丰富,但存在水质污染的问题;森林资源较为丰富,有利于生态旅游的发展。
2. 资源利用情况:古镇旅游业发展迅速,但在利用自然资源方面存在问题。
部分旅游开发项目存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一些商业化活动对古镇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3. 保护措施:在生态保护方面,古镇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如限制开发区域范围、加大环保投入以及推行绿色出行政策等,但仍需进一步加强。
四、问题与建议1. 水质污染问题:建议加大对水质污染的治理力度,加强水源保护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措施。
2. 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平衡: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应加强对旅游项目的规划和审批,优先保护生态环境,促进行业绿色发展。
加强对参与旅游开发的企业的监督,鼓励他们采取环保措施。
3. 提升生态意识: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居民和游客的环保意识,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加强环境教育,引导公众养成绿色出行、垃圾分类等环保习惯。
4. 加强合作与共治:建议政府部门与企业、居民形成合力,加强生态保护的合作机制,共同推动古镇的可持续发展。
五、结论古镇生态发展面临一些问题,但也存在一些机遇。
通过加强生态保护力度、协同发展旅游业和生态环境的平衡,加强公众环保意识,古镇的生态发展将能取得更为可持续的成果。
六、建议1. 制定相关政策,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2. 加强与企业、居民的合作,共同推动古镇的生态发展;3. 提升公众环保意识,鼓励绿色生产、生活和旅游方式;4. 加大对生态环境的监测和治理力度,确保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发展生态旅游村建设调研报告
发展生态旅游村建设调研报告为了加快xx区旅游村建设进度,我们围绕xx区建设旅游村基础条件和发展前景、存在问题,以及如何整体推进全区旅游村建设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旅游村建设的现状农家乐迅速发展成为旅游村建设“重要支撑”。
xx区“农家乐”自XX年“十一”旅游黄金周在瀛湖镇湖心村兴起以来,先后辐射到玉岚乡、南溪乡、流水镇、吉河镇、新城办、江北办、迎风乡、县河乡、五里镇、恒口镇等乡镇、办事处,基本形成了瀛湖周边“湖畔农家乐”,黄洋河、吉河沿岸“田园农家乐”,香溪洞周边”近郊农家乐”,月河川道“庭院式农家乐”等发展模式,为旅游村建设创造了基础。
旅游村建设也为整合和提升农家乐发展开辟了新路子。
景区周边环境日趋优化为旅游村建设创造发展空间。
随着瀛湖、香溪洞、毛坝田园农业旅游示范点等主要景区的道路、绿化、景点建设等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有效地拓展了以景区自然景观为依托的农家乐的发展空间,为提升农家乐档次、整合乡村旅游资源、建设旅游村,营造了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
统筹城乡一体化促进旅游村建设。
围绕“统筹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思路,扶贫、农业、水利、交通、环卫等部门投入项目资金,加快了旅游村水、电、路、环卫等基础设施建设。
特别是78洪灾后,各涉旅乡镇、办事处结合灾后重建工作,采取建设旅游社区、打造农家乐集群等措施,将旅游村建设纳入乡镇统筹发展规划,着力改变村容村貌,使建设旅游村基础条件得到根本改变。
立体交通网络建设为旅游村开辟新的客源市场。
自西康高速公路通车后,xx旅游交通大格局优势凸显。
随着西康、襄渝、阳安三条铁路复线,十堰至天水、包头至茂名、北京至昆明高速公路的建设和安康机场迁建,构建快捷高效的安康交通枢纽,西安、武汉、重庆、成都等大中型城市进入安康三小时生态旅游经济圈。
届时,以陕南风情特色为主体的xx乡村旅游独具魅力,将从根本上改变目前xx乡村旅游客源仅以城区居民为一线消费群体的局面。
二、旅游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存在“三个认识误区”。
生态旅游调研报告
生态旅游调研报告《生态旅游调研报告》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对自然环境的重视,生态旅游作为一种能够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旅游方式,受到了越来越多游客的青睐。
为了更好地了解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和趋势,我们进行了一次生态旅游调研。
首先,我们对各地的生态旅游景点进行了实地走访。
我们发现,一些山区、湖泊和森林景点通过科学规划和管理,打造出了生态旅游区,为游客提供了独特的生态体验。
在这些景点,游客可以进行徒步、观鸟、露营等活动,亲身感受自然的美妙和神奇。
然而,同时我们也发现,一些生态旅游景点存在着开发过度、管理不善等问题。
一些景点因为游客过多、环境破坏严重,生态平衡受到了破坏。
这些问题提醒我们,生态旅游的开展需要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
其次,我们对游客进行了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游客选择生态旅游的原因是想要远离城市的喧嚣,寻找一份宁静和放松。
他们希望通过生态旅游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体验与自然的亲密接触。
同时,他们也对生态旅游的环保理念表示赞同,希望旅游过程中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最后,我们向一些生态旅游企业进行了调研。
他们表示,生态旅游的发展需要注重生态保护和社区参与。
他们加大了对自然保护区的投入和管理,同时也积极与当地社区合作,让当地居民分享生态旅游带来的收益。
综上所述,生态旅游在吸引游客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我们认为,通过加强生态保护和引入可持续发展理念,生态旅游将会更好地促进自然保护和当地经济增长。
同时,政府和企业需要共同努力,建立更加完善的生态旅游管理体系,以确保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旅游发展调研报告4篇
旅游发展调研报告4篇本文是关于旅游发展调研报告4篇,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草原,是一块传统特色突出、民族风情浓郁、生态状况良好的具有代表性的草原,人民以传统畜牧业生产为主。
长期以来,由于交通不畅,这里的环境保留了原生态的质朴,生活在这里的人民也表现出观念上的保守,使得这块美丽的草原未能向世人展示其独有的魅力。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为牧民提供了展示其生产生活和当地文化的新途径。
为这里的人民改变生产生活方式,增加致富渠道提供了可能。
7月11日至13日,在内蒙古党委宣传部和内蒙古自治区旅游局主办的第六届蒙古族服装服饰艺术节上,由前旗旅游局组织的####苏木的两户牧民自己设计、制作的民族服装服饰参加了展示。
牧民的孩子也以模特身份登上了赛场。
比赛结果,一户牧民获得现代服装组第七名,另外一户获得传统服装组第八名。
首次参赛的牧民之子白音获得模特表演三等奖。
参赛的服装承袭了传统风格,加入一定的现代元素,完全由####苏木基层牧民自已设计、自已缝制,在场内外赢得了一致好评。
两位牧民还接受了内蒙古电视台等媒体的现场采访。
这次参赛增强了牧民们通过民族服装服饰的生产参与旅游的信心,提高了利用当地资源和技艺发展旅游业,展示新牧民、新形象的积极性、主动性,为我旗旅游产品的进一步开发奠定了群众基础。
通过这次参赛,我们也看到了我旗草原旅游的发展方向,受到了重要启示。
一,牧民是草原的主人,是发展草原旅游业的主体力量。
草原是蒙古民族自古以来赖以生存的家园,是北方民族文化繁衍的摇篮。
世代生活在####草原的牧民是这片草原的主人,草原因牧民而鲜活生动。
在日益崇尚生态文明的今天,草原是###旗展示自身形象的名片,具有十分强烈的感召力,吸引着游人纷至沓来。
####草原是###旗发展旅游业的依托,是众多旅游产品产生、发展的背景,是美丽的###旗最重要的底色。
因此,调动广大牧民投身草原旅游业的发展,是我旗旅游业发展的前提。
二,草原旅游业要以传统的民俗风情为主,立足当地文化,打造本土特色。
生态旅游的调研报告
生态旅游的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生态旅游是指在自然环境下进行的旅游活动,以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为宗旨,提供游客与大自然互动的机会。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相关政策支持和保护措施。
二、调研方法1.网络调查:通过互联网相关资料,了解生态旅游的定义、原理和发展状况。
2.实地考察:组织团队前往具有代表性的生态旅游目的地,深入了解当地的生态保护和旅游开发情况。
3.访谈调查:与相关从业者、专家学者进行深入交流,了解他们对于生态旅游的认识、经验和建议。
三、调研结果1.生态旅游的定义与特征生态旅游是一种以生态环境保护为核心,通过提供自然接触与体验的旅游方式。
其特征包括景区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强调景区的原始性和独特性;游客在旅游过程中能够与自然环境进行互动,增强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旅游活动得到景区与游客的共赢,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2.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生态旅游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
许多国家和地区通过政策支持和投资,积极发展生态旅游业,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在中国,生态旅游也得到了高度重视,并成为经济转型与就业的重要领域。
3.生态旅游面临的挑战生态旅游的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生态旅游需要保护自然环境,但过度开发和人为干预会破坏生态平衡。
其次,旅游业对当地文化的影响需要得到合理引导,避免文化异化。
另外,旅游业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需要提高,以满足游客对于自然环境和旅游体验的要求。
四、调研建议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并完善生态旅游的管理条例,加强对生态旅游的监管,引导旅游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2.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加大力度保护生态环境,进行生态修复,提高景区的生态质量,为游客提供更好的生态旅游体验。
3.推动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加强对地方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将文化元素融入生态旅游中,提升游客的文化体验。
4.提升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素质提升,提高旅游服务的专业水平,提升游客的满意度。
生态旅游调研报告
生态旅游调研报告1. 研究背景及目的本调研报告旨在深入了解和分析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为相关旅游企业和政府部门提供有关生态旅游市场的重要信息和建议。
2.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了多种方法,包括对相关文献的文献综述、实地调研、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等,综合各种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
3. 生态旅游的定义和特点生态旅游是指以保护自然环境、保护文化遗产和促进可持续发展为基础,通过旅游活动来增加人们对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的认知,并提供与自然互动的旅游体验。
其主要特点包括注重环保、践行可持续发展、关注文化保护和提供独特的旅游体验。
4. 生态旅游市场的规模和增长潜力调查显示,生态旅游市场在过去几年持续快速增长,年均增长率超过10%。
预计未来几年内,该市场将继续保持较高增长,并成为旅游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5. 生态旅游的需求和偏好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游客选择生态旅游的原因是为了享受与自然的互动、提高环境意识和寻求身心放松。
此外,游客对于保护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的意识也日益增强。
6. 生态旅游的发展机遇和挑战生态旅游市场的快速增长为旅游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商机,但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如环境破坏、资源过度开发和缺乏专业生态旅游人才等。
7. 政府部门的角色和责任政府部门在生态旅游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应加强对生态旅游的规划与管理,推动旅游企业加强环保措施、提高服务质量和培养专业人才。
8. 旅游企业的创新和发展方向旅游企业应借助科技创新,推动生态旅游的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提供更安全、舒适和个性化的旅游体验,同时注重文化保护和环保措施。
9. 生态旅游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生态旅游不仅能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地方收入,还能促进文化传承、改善当地居民生活质量,并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链。
10. 未来发展趋势和建议根据调研结果和分析,未来生态旅游的发展趋势包括智能化、可持续发展和差异化等。
建议旅游企业和政府部门加强合作,共同推动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关于林芝地区生态旅游发展前景的调研报告
关于林芝地区生态旅游发展前景的调研报告生态学2009级本科班(陈云飞桑旦曲扎尼玛扎西桑旦扎西吉国璞巩鹏飞秦冬常占军)生态旅游是针对旅游业对环境的影响而产生和倡导的一种全新的旅游业。
据权威机构统计,生态旅游给全球带来了至少200亿美元的年产值,生态旅游已成为当今世界旅游发展的潮流。
目前,生态旅游比较全面科学的定义是:以吸收自然和文化知识为取向,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确保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将生态环境保护与公众教育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的旅游活动。
近年来,我国生态旅游已成为一种增进环保、崇尚绿色、倡导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大众化旅游产品类型。
林芝地区位于西藏东南部,气候温暖湿润,植被繁茂丰富,自然景观瑰丽,素有“西藏江南”“高原绿洲”之誉,是西藏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具有发展生态旅游的良好条件。
因此,探讨林芝地区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此调研报告以颇具代表性的群体——农牧学院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就关于生态旅游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调查探讨。
此次调研采用问卷调研方法,从农牧学院在校大学生中随机抽取调研对象,尽力做到调研对象的分布合理化、调研信息的丰富全面化。
本次调研共发放调研问卷30份,实际收回有效问卷29份,问卷有效率达96.7%。
调研对象中男女比例为17:12,年级分布为大一:大二:大三=9:14:6,调研对象的选取比较合理,基本能够涵盖不同类别调研对象的大致信息,具体情况如下图所示(图1、图2)。
调查结果显示,被调研者中对于生态旅游略有了解的占绝大多数,但对其有比较全面系统认识者所占比例极小(图3)。
在人类面临生存环境危机的背景下,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觉醒,绿色运动及绿色消费席卷全球,生态旅游作为绿色旅游消费,已迅速普及全球。
近些年,“生态旅游”成了社会上的一个热门词汇,许多人对此都有自己比较直观的认识,此次调研也验证了这一事实,但由于被调研者全为高校在校生,且许多人对于生态旅游的认识存在一定偏颇与误区,说明正确的生态旅游观念多数情况下并不为人所知。
2024年山西省生态旅游市场调查报告
山西省生态旅游市场调查报告介绍本报告是针对山西省生态旅游市场的调查与研究。
通过对山西省各市县进行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旨在深入了解山西省生态旅游市场的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具体包括: - 实地走访调研:深入不同地区的生态旅游景区,了解其发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 问卷调查:通过向游客和旅行社发放问卷,收集他们对山西省生态旅游的认知和评价; - 数据统计与分析:对收集到的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相关结论。
市场现状山西省生态旅游市场目前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 景区资源丰富:山西省拥有大量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如五台山、云冈石窟等,为生态旅游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基础; 2. 受众群体扩大:生态旅游已逐渐走出“小众”市场,吸引了更多年轻人和城市居民的关注; 3. 旅游服务提升: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山西省的旅游服务水平逐渐提高,为游客提供更好的体验和服务。
然而,山西省的生态旅游市场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1. 发展不平衡:部分景区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而另一些景区在开发上仍存在欠缺,导致市场发展不平衡;2. 环境保护问题:一些景区存在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等问题,需要加强环境保护工作;3. 市场竞争加剧:随着生态旅游市场的发展,市场竞争变得日益激烈,需要提升山西省的竞争力。
发展趋势基于对市场调查和分析结果的总结,可以预测山西省生态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产品创新:结合山西省的特色资源,推出更具创意和差异化的旅游产品,吸引更多游客; 2. 文化整合:将山西省的历史、文化与生态旅游相结合,打造独特的文化生态旅游品牌; 3. 数字化推广:借助互联网和新媒体平台,加强山西省生态旅游的推广和宣传; 4. 环境保护:加强环境保护意识,采取更加可持续的发展模式,促进生态旅游的长期健康发展。
结论山西省生态旅游市场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和优势,但也需要面对市场竞争和环境保护等挑战。
青海生态旅游调研报告
青海生态旅游调研报告青海是中国西北地区的一个省份,这里有着丰富的生态资源和独特的自然景观,因此成为一个重要的生态旅游目的地。
本次调研旨在探索青海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以下是该调研的报告。
一、青海生态旅游的现状1.资源优势:青海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大片的草原、湖泊,以及高原雪山等。
这些自然景观成为了青海生态旅游的重要资源。
2.基础设施建设: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青海各地的交通、餐饮、住宿等基础设施得到了不断改善和建设,为生态旅游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3.旅游产品开发:青海积极开发生态旅游产品,如草原马术、湖泊游船、登山探险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
二、青海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1.环境保护:由于大量游客的涌入,青海的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些景区的环境破坏问题凸显,需要加强保护措施。
2.服务水平:一些旅游景区的服务水平不高,导致游客的体验感不佳,影响了青海生态旅游的形象和发展。
3.宣传推广:青海的生态旅游还存在宣传推广不足的问题,很多潜在游客对青海的生态旅游产品了解不多,缺乏相关的信息。
三、青海生态旅游的未来发展方向1.加强环境保护:加大对生态旅游景区环境的保护力度,加强监管和执法,确保游客能够在环境友好的环境中享受旅游。
2.提高服务水平: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使游客能够获得更好的旅游体验。
3.拓宽宣传渠道:增加对青海的生态旅游产品的宣传力度,扩宽宣传渠道,如通过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渠道推广,吸引更多游客的关注和参与。
4.加强合作与创新:与周边省份合作,共同推动生态旅游的发展,同时推进旅游产品的创新,开辟新的旅游线路和项目。
综上所述,青海作为一个拥有丰富生态资源的地区,具有巨大的生态旅游潜力。
但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提高服务水平,并加强宣传推广。
只有这样,青海的生态旅游才能得到长期发展和成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旅游大发展调研报告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党的xx届六中全会发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动员令,强调“要推动文化与旅游、体育、信息、物流、建筑等产业融合发展”。
处于跨越发展、赶超进位历史节点的,必须抢抓国家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机遇,着力挖掘文化资源,传承弘扬民族民间文化,促使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高度融合,丰富生态旅游内涵,通过文化软实力提升生态旅游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实现自治县人民政府八届人大一次会议提出的“项目兴旅、品牌强旅、文化活旅,把生态文化旅游业作为县域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来谋划、来培育”的工作目标。
一、文化建设对旅游发展的重要性㈠深化文化内涵是现代旅游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旅游者的需求正逐步由满足“观光休闲”向享受“文化洗礼”方向转变,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和审美享受,文化逐渐成为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推力和强力支撑,二者紧密结合,必定会实现互利双赢、共同繁荣。
因此,要激起旅游者的旅游“冲动”,旅游目的地必须具有魅力无穷、独具特色的民族、地方文化,满足人们对科学、史学、文学、艺术和社会学等多方面、多层次的需求。
提高旅游景点和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和品位,已经成为我县发展旅游产业的当务之急、重中之重。
因此,必须注重用文化的理念提升旅游业,深度挖掘文化、民俗文化、茶文化和生态文化,丰富旅游文化内涵。
㈡文化旅游的交融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抓手。
现代旅游非常强调参与性,旅游者已不满足于走马观花式的一般观赏,更多地祈求融入旅游地的人文环境中,深度体验地域文化的“真、趣、味”。
许多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既是旅游的载体,又是精神文明建设的载体和窗口,是一个地方的“精神形象”。
旅游者在欣赏自然风光、名胜古迹的同时,最大限度地获得当地历史文化、民族传统和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可以进一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和接受教育。
从这个意义上说,加强旅游的文化内涵开发,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有力推动精神文明建设。
㈢加强文化建设是提高旅游知名度、美誉度和竞争力的有效举措。
旅游文化一般都具有地域性、民族性、传承性等特点,往往为一个国家和地区所独有,具有唯一性、差异性和独特性,很难模仿和复制。
因此,独具魅力的文化差异,在旅游客源竞争中将处于优势地位,易形成强有力的“排它性”竞争能力,易于创造特色和名牌效应。
可通过极具特色的文化,推出一系列人无我有的旅游文化活动,以独特的民俗风情、地方特色和民间文化去吸引外地游客,提高旅游的知名度、美誉度以及综合竞争力。
二、文化的独特魅力民族民间文化底蕴深厚,山川秀美、民风淳朴,这些都是发展旅游得天独厚的文化优势和文化基础。
㈠“古文化”遗存底蕴厚重。
的人类居住活动历史悠久,可上溯到新石器时代,民族民俗文物,历史文物及革命文物极为丰富。
据初步统计,仅散存在民间的各类有征集收藏价值的文物近3万件,其中国家级文物17件,标本文物62件。
汉土疆界碑、百顺桥碑、兴文塔、乃见天日坊、青龙寺碉堡、白溢寨土司帅府遗址、湘鄂西边区五县党代会会址、中国工农红军红四军军部旧址、渔洋关市苏维埃政府旧址、晚清渔洋关古民居建筑群被纳入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这些都是文化的无价之宝。
㈡“生态文化”蕴涵丰厚。
由山得名,森林覆盖率高达81%,位居全省县市区之首,被认定为第六批国家地质公园。
境内国家4a级风景区柴埠溪大峡谷风景区以“幽峡百里、奇峰三千”而美名远扬;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3万余亩原始森林,珍稀动植物、原始生态令人神往,被称为“中国鸽子花的故乡”、“珍稀动植物基因库”,是世界“人与生物圈计划”组织保护地之一,即将成为华南虎野外放养地;白溢古寨的高山绝壁、土司遗迹、“世界之谜”暑天冰穴,给人无限神秘和向往,是国际洞穴联合会考察研究基地;名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特色茶文化资源得天独厚,丰富多彩。
巍巍山,不仅养育了这方水土的居民,而且积淀了深厚的人文底蕴,这些正是都市人的向往和追求。
㈢“民俗文化”积淀深厚。
民间歌谣、故事、传说、谚语原汁原味,充满机趣与智慧。
“国宝”刘德培被授予中国民间文艺首届“山花奖”终身成就奖,位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的“中国十大民间故事家”之首;竹枝词堪称文苑里的一朵奇葩,绚丽多姿;南曲、吹锣鼓、满堂音是久负盛名的“曲坛三枝花”;堪称中国戏剧“活化石”的堂戏、柳子戏、傩戏、皮影戏既原始古朴,又极富表现力。
此外,民间唐祭、南曲、撒叶儿荷、打溜子、薅草锣鼓先后纳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其中南曲、薅草锣鼓、打溜子被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农民艺人简柏元被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珍贵的民俗文化得到了足够的重视和有效的传承。
三、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的对策措施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是旅游的生命源和推动力,旅游业提质增效靠的就是文化的力量,靠的就是不断增强文化内涵。
旅游业的兴盛繁荣,关键在于将各类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利用与旅游产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统筹推进,协调发展。
县、乡对文化事业的经费投入相当有限,文物事业经费没有纳入财政预算,由于缺乏资金,使得文化部门无法对一些文物保护单位进行维修,也无法向民间征集文物。
文化室、文化户开展活动没有固定经费来源,主要靠临时筹集。
经费的匮乏,造成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落后,现有资源难以得到充分、有效利用。
文化站多年来未能添置新书,且文化活动器材匮乏。
三是结构单一,该村经济以打工和种植业,特别是以种植玉米和洋芋等为主,尚未形成骨干支柱产业,传统的农牧业和非农产业弱小,其产品产量低,质量差,增产不增收。
㈠科学制定旅游文化发展规划。
按照省委、省政府构建“ 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战略决策和部署,进一步深化对旅游形势的认识,用好用足各项优惠政策,把各类文化资源的整合与旅游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努力将打造成国内外知名,集旅游观光休闲、文化展示于一体的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
在规划时,对已建成的旅游景点,要注重文物资料搜集,丰富文化内容;对在建或拟建的旅游景点,要深挖文化内涵,进行深度开发;对列入规划的民间文化资源,要出台保护政策,严禁破坏原有风貌,鼓励恢复原有风格。
㈡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发展旅游文化的现实价值和潜在价值。
要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作为一项重大的文化工程来对待,逐步健全机制,完善保护体系。
一是设立专项资金对全县造诣较高的民间老艺人进行奖励和资助,使珍贵的民间文化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二是大力宣传优秀民间艺人的事迹和保护民间文化艺术的先进典型,举办民间文化艺术精品展示活动,在全县营造保护民间文化遗产的浓厚氛围。
三是鼓励支持教育部门把优秀的民间文化艺术知识编成乡土教材,将民间文化艺术欣赏和技艺训练引入中小学课堂,让珍贵的民间文化艺术得以传承和发扬。
少数干部理想信念不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解不透,以至在工作作风上,执政为民意识不够,政治敏感性欠强,自强不息精神缺乏,改革创新决心不坚,奋力拼搏勇气不够,存在“小绩即满、因循守旧”。
履行职责上,有在其位不谋其政,怕担责任的现象,职责范围内的事情抓得不紧、管得不严。
解决复杂问题能力不够,对人民群众反映的问题缺乏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对人民群众需要解决的问题,能不管就不管,能少管就少管,缺乏当干部应有的责任性与紧迫感。
最美当属“南楼”风光,走过弯曲的小路,直奔高十几米、长五十余米的石峰,就上了令人望而生畏的“天桥”。
“天桥”宽不到一米,窄不盈一尺,对人的胆气既是一种压抑又是一种挑战。
过天桥不远处,在悬崖峭壁上,有一天然洞穴,叫做“鸳鸯洞”,据传在很多年以前,有一对不甘父母之命的恋人,不畏世俗,携手逃人这深山,毅然跨过天桥,隐人林间,靠野菜野果在这“鸳鸯洞”内度过一个甜蜜而美好的蜜月。
(四)、养猪业规模小,呈分散状,大规模的养猪专业户没有形成,缺乏典型养猪模范带头人,群众没能看到规模产业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积极性不高,无法做大做强。
㈢丰富旅游产品文化内涵。
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做文章,把各类文化资源与旅游产品开发有机整合,提高旅游产品和旅游商品的文化含量。
大力发展“农家乐”,挖掘、整理传统饮食文化,推出一批乡土菜肴;继续抓好民居改造工程,建设一批具有代表性的风情小镇、风情村和风情街道,鼓励发展农民家庭旅馆,开发富有特色的采摘、垂钓、耕种等农事体验项目;对风景区内古树名木生活习性、生长规律、生存条件和功能作用精深研究,合力打造生态文化教育长廊;将民间艺人请进景区,举办文艺表演,集中展示木雕、竹编、刺绣、制茶等民间手工艺,满足游客体验生活、体验文化和求知求乐的愿望。
㈣加大生态文化旅游的宣传力度。
一是采取“自己办”的方式,重点利用“中国茶叶之乡”的优势,举办大型茶文化艺术节,让游客在领略神奇秀美风光的同时,欣赏到丰富多彩的民间民俗文化,提高全县旅游文化品位。
二是采取“请进来”的方式,邀请传媒记者新闻采风、拍摄旅游风光专题片,举办书画名家和文化名人现场创作、题诗作画、编写传说故事,努力提升旅游文化的知名度、美誉度。
三是采取“走出去”的方式,积极参与各类大型民间文艺比赛,加强与外地旅游文化的沟通交流,有计划地推出一批具有历史文化韵味的图书、音像等宣传推介产品,扩大旅游文化的影响力。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