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名著《红楼梦》知识点复习精品
高中语文名著复习《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知识点汇集
![高中语文名著复习《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知识点汇集](https://img.taocdn.com/s3/m/a547fd8d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c4.png)
高中语文名著复习《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知识点汇集一、基本知识1.金陵十二钗指的是:(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贾巧姐、李纨、史湘云、秦可卿、妙玉)。
2.《红楼梦》中,有“小宝钗”“小黛玉”之称的两个人分别是(袭人)、(晴雯)。
3.《红楼梦》的两条主线是(贾府由盛到衰的演变过程)、(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
4.《红楼梦》中,“品格端方,容貌丰美,行为豁达,随时从分”说的是(薛宝钗)。
5.《红楼梦》中,“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如秋波。
虽怒时而若笑,即嗔时而有情”说的是(贾宝玉)。
6.《红楼梦》中,“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
漫言不有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说的是(秦可卿)。
7.贾府的媳妇,稳重贤惠,本分随和,青春丧偶,统领众姐妹,曾负责海棠诗,此人便是(李纨)。
8.“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的作者是《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此诗的名字是《葬花词》,此诗意在喻人,悲叹自己的命运,控诉社会的黑暗,其思想性与艺术性均达到最高境界。
9.《红楼梦》的作者是(清)代作家(曹雪芹),相传后40回是(高鄂)所作。
10.《红楼梦》中有两句诗评论王熙凤在贾府衰亡中的悲惨下场,这两句诗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11.《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
12.《红楼梦》中,“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贵如兰。
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说的是(袭人)。
13.“四春”之中,性格比较懦弱的是(迎春),精明志高、具有管理才能的是(探春),最后出家为尼的是(惜春)。
14.《红楼梦》中结的两个诗社分别是(海棠社)和(桃花社),社长是(李纨和林黛玉)15.《红楼梦》中,“绛珠仙草”指的人物是(林黛玉),“神瑛侍者”是(贾宝玉)。
16.《红楼梦》中,“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未世运偏消。
清明涕泪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说的是(贾探春)。
17.《红楼梦》中,“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
1_高中语文《红楼梦》必考知识点最全整理
![1_高中语文《红楼梦》必考知识点最全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7ccee087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31.png)
1_高中语文《红楼梦》必考知识点最全整理高中语文课程中,经典作品《红楼梦》是必考内容之一、下面整理了《红楼梦》中的重要知识点,希望对你备考有帮助。
一、背景知识1.《红楼梦》的作者、创作背景和创作年代。
2.《红楼梦》的三种版本:程甲本、脂本和戚本。
1.曹雪芹的生平和创作经历。
2.《红楼梦》的题材和内容特点。
3.《红楼梦》的早期流传和被遗失的历史。
4.曹雪芹的心理描写和表现手法。
5.小说中的文学形象塑造。
6.《红楼梦》与中国古代小说的关系。
三、主要人物与形象刻画1.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贾母,王夫人等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2.贾宝玉是贾母贴心的孙子,他的性格与命运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3.贾宝玉与林黛玉的复杂而纠缠不清的感情线索。
4.贾宝玉与薛宝钗的相爱与相知,以及与其他女子的纠葛。
5.贾母作为家族的主要权威人物,她的作用和形象刻画。
6.秦可卿、邢岫烟等其他女子的形象刻画。
四、意象与象征1.《红楼梦》中的色彩意象和形象描写。
2.花卉、植物和自然景观的象征意义。
3.《红楼梦》中的动物、虫蛇和鸟的象征意义。
4.中西文化元素的碰撞和对比。
五、情节与结构1.《红楼梦》的整体情节和基本结构。
2.红楼梦后四十回与前八十回的对比与延续。
3.红楼梦的插叙和回溯手法。
4.曹雪芹的抒情描写和叙事技巧。
六、《红楼梦》与社会文化1.《红楼梦》中的家族生活和家族伦理观念的刻画。
2.封建道德观念与士大夫社会的风尚。
3.《红楼梦》中男女之间的情感关系和婚姻观念。
4.《红楼梦》中的文化传统和转型。
七、《红楼梦》的价值与影响1.《红楼梦》作为中国古代小说的经典代表作,其艺术成就和文化价值。
2.《红楼梦》的对社会现实的批判性揭示和深刻意义。
3.《红楼梦》的影响和传承在现代文化领域的体现。
以上是《红楼梦》的必考知识点的全面整理,希望对你备考有帮助。
如需更详细的知识点,请参考相关教材和研究资料。
祝你考试顺利!。
高中《红楼梦》考试重点总结
![高中《红楼梦》考试重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3919c32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1666577.png)
高中《红楼梦》考试重点总结《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在高中课程中,红楼梦常常作为必修读物出现,并且在考试中占有一定的比重。
以下是高中《红楼梦》考试的重点总结:1. 作者与作品背景- 红楼梦的作者是清代作家曹雪芹,但因其未能完成,所以只有120回本。
- 文中设定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通过这些家族的兴衰展现了封建社会的缺陷。
2. 主要人物与角色- 贾宝玉:作为男主角,贾宝玉是贾家族的石头公子,被认为是作者自身的影子。
- 林黛玉:贾宝玉的表妹,聪明伶俐,有才情,但命运多舛,个性哀怨。
- 薛宝钗:贾宝玉的妻子,性格温柔善良,是贾宝玉的好朋友。
- 王熙凤:贾府的大奶奶,贾宝玉的姑姑,精明强干,势力庞大。
3. 主题与思想- 封建礼教:作品中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礼教观念,包括妇女地位低下、婚姻制度不公等。
- 命运与爱情:作品中描绘了人们的命运多舛,爱情的复杂与痛苦。
- 虚幻与现实:通过梦幻般的描写和世界的虚实交错,探讨了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冲突与纠结。
4. 重要情节与描写- 贾宝玉与黛玉的感情纠葛:两人之间有着复杂的情感纠葛,是作品中重要的情节之一。
- 贾府的兴衰:通过贾府的兴衰变迁,展现了封建社会的衰败。
- 宝黛之病:黛玉的身体一直不好,最终因忧愁而死,反映了作品中的悲剧主题。
以上是高中《红楼梦》考试的重点总结,希望对同学们备考有所帮助。
同时,还请同学们在备考过程中阅读原著,深入理解作品中的深层意义和文化背景。
红楼梦高考必考知识点
![红楼梦高考必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56b1644f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ca.png)
红楼梦高考必考知识点
1. 《红楼梦》的作者是谁啊?那肯定是曹雪芹呀!你想想看,他得有多么厉害的才华,才能写出这么一部伟大的巨著。
就好像一位神奇的魔法师,用文字构建出了一个无比精彩的大观园。
2. 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那可是重点啊!他们之间那缠绵悱恻的情感,哎呀,真让人揪心!这不就跟现实中那些爱而不得的恋人一样嘛。
3. 王熙凤这个人可不得了!那手段,那心机,得多厉害才能在贾府呼风唤雨呀!就跟现代职场上的女强人似的。
4. 金陵十二钗你得知道吧!那可都是各有特色的女子呀,这不就是一个女子天团嘛,个个都让人印象深刻。
5. 大观园里的那些建筑和景色描写也不能忽视呀!那描述得细致入微,仿佛能让你身临其境,就像走进了一个超级美丽的公园一样。
6. 那些诗词歌赋也是很重要的呀!多有意境呀,写作文的时候用上几句,那档次不一下就上去啦!好比给文章加了闪闪发光的装饰。
7. 封建社会的各种礼节和规矩在书里也体现得淋漓尽致,这就像是给我们展示了一场古代社会的盛大演出。
8. 贾府由盛转衰的过程不是也很值得琢磨嘛!这就好比看着一座辉煌的大厦慢慢倒塌,多让人感慨呀。
9. 还有很多小人物的故事也很精彩呀!他们虽然不起眼,但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不就像我们身边那些平凡又可爱的人嘛。
总之,《红楼梦》里有太多的知识点是高考可能会考到的啦,一定要好好去研读呀!。
红楼梦高考必考知识点
![红楼梦高考必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958e3721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882ad4d.png)
红楼梦高考必考知识点《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颗璀璨明珠,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根据中国高考的要求,考生需要掌握《红楼梦》的相关知识点。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红楼梦》高考必考的几个重要知识点。
知识点一:作者和创作背景《红楼梦》的作者是清代作家曹雪芹。
他在创作《红楼梦》时受到了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作品中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荣辱观念和封建道德的衰败。
曹雪芹以细腻的笔触和写实的手法塑造了丰富多层次的人物形象,使得《红楼梦》成为中国古代小说的经典之作。
知识点二:人物形象《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丰满多样,每一个角色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和特点。
其中,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等人物备受关注。
贾宝玉是贾府的少爷,他善良聪明,才情出众,但也有着玩世不恭的一面。
林黛玉是贾宝玉的表妹,她是一个敏感多情的女孩,有着极高的文学才华。
薛宝钗是贾宝玉的表妹,她温婉贤淑,聪明机智。
史湘云是水月庵的女弟子,她风趣幽默,聪明伶俐。
知识点三:情节和主题《红楼梦》中的情节错综复杂,主题丰富多样。
作品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展现了封建社会的荣辱观念和封建道德的矛盾。
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被封建礼教所束缚,最终以悲剧收场。
作品还描绘了贾府的兴衰和家族的命运,体现了人生百态和社会变迁。
知识点四:艺术手法《红楼梦》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而闻名于世。
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作者的描写技巧和对话技巧。
曹雪芹通过精心的描写,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品中人物的情感变化和内心世界。
对话部分则展现了人物互动和情节发展的关键环节。
此外,作者还运用了婉约、哲理、讽刺等多种手法,丰富了作品的艺术性。
知识点五:文化内涵《红楼梦》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其中包括传统文化、宗教文化和女性文化等。
作品中融入了许多传统的诗词歌赋,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
宗教文化方面,作品中描写了佛教的修行和道教的仙缘,反映了人们对超脱尘世的向往。
女性文化方面,作品中塑造了一批出色的女性形象,展示了女性智慧和勇气。
2024届高考语文备考专题:《红楼梦》文化常识精编
![2024届高考语文备考专题:《红楼梦》文化常识精编](https://img.taocdn.com/s3/m/695658b3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97.png)
2024届高考冲刺专题:《红楼梦》文化常识精编1须眉:代指男子。
2裙衩:代指女子。
3瓦灶绳床:瓦灶为土坯烧成的简陋的灶,俗称行灶。
绳床亦名胡床、交床,为一种简易的坐具。
《演繁露》:“今之交床,本自虏来,始名胡床…唐穆宗时又名绳床。
”4簪缨:贵者的冠饰,这里代指作官。
簪:一种横插髻上或连接冠与髻的长针。
缨:帽带。
5空:“空”与下文的“色”、“情”,均佛教用语。
佛教认为“空”乃天地万物的本体,一切终属空虚。
“色”乃万物本体(空)的瞬息生灭的假象;“情”乃对此等假象(色)所产生的种种感情,如爱、憎等等。
这里是借用,已注入了作家的人生体验。
6冤家:原为佛教用语。
《五灯会元》:“佛教慈悲,冤亲平等。
”后既作“仇人”、“对头”解,也用作对所爱之人的昵称,即爱极的反语。
7三生:指前生、今生和来生,这是佛教转世投胎的说法。
8度脱:佛家用语,超度解脱。
9过会:旧时遇节庆,随地聚演百戏杂耍、笙乐鼓吹之类,观者如潮。
10大比、春闱:明清科举制,考试分为三级。
第一级是院试,考府县的童生,考取的为“生员”(秀才);第二级是乡试,考一省的生员,考取的为“举人”;第三级是会试,考全国的举人,考取的为“贡士”(再经殿试赐进士出身)。
乡试、会试均三年一科,也称“大比”。
乡试在秋天,称为“秋闱”;会试在春天,称为“春闱”。
11黄道黑道:为我国古代天文学的专名,黄道指日,黑道指月。
《汉书·天文志》:“日有中道”,“中道者黄道,一曰光道。
”又云:“月有九行者,黑道二。
”后星占者将每日的干支阴阳分为“黄道”和“黑道”,黄道主吉,黑道主凶。
12社火花灯:这里指元宵节灯火。
社:社日。
祭祀土神之日,分春秋两祭,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春社,立秋后第五个戊日为秋社。
社火:社日扮演的各种杂戏。
花灯:正月十五元宵节有放花灯的习俗。
13笏:一名“手板”。
封建时代臣僚上朝时手中所拿的狭长板子,用象牙或木、竹片制成,可作临时记事之用。
14进士、班:进士分为三甲(三等),除一甲三名外,其馀进士再经“朝考”,录取的称庶吉士;没有录取的,经过候选的程序,分发各部或外省听候委用。
红楼梦高中考试知识点汇总
![红楼梦高中考试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b5da074f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9a10b1d.png)
红楼梦高中考试知识点汇总
《红楼梦》的开篇以哪个神话故事作为引子?
A. 女娲补天
B. 夸父追日
C. 嫦娥奔月
D. 石头记(正确,指通灵宝玉的神话起源)
下列哪位人物是《红楼梦》中贾府的实际掌权者?
A. 贾母
B. 王夫人
C. 王熙凤(正确)
D. 薛宝钗
《红楼梦》中,“好了歌”是由谁创作的?
A. 贾宝玉
B. 甄士隐(正确)
C. 林黛玉
D. 跛足道人
下列哪个情节标志着贾府开始走向衰败?
A. 元春省亲
B. 宝玉挨打
C. 抄检大观园(正确)
D. 黛玉之死
《红楼梦》中,“海棠社”或“桃花社”是哪个组织的别称?
A. 贾宝玉的诗社(正确)
B. 女儿们的绣房
C. 贾府的戏班
D. 仆人们的聚会
下列哪句话是林黛玉在《红楼梦》中的经典诗句?
A.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正确)
B.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C.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D.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虽也是黛玉诗句,但非最经典)
《红楼梦》中,下列哪个人物与“芙蓉女儿诔”有关?
A. 晴雯(正确)
B. 袭人
C. 平儿
D. 紫鹃
《红楼梦》的结尾部分,贾宝玉最终选择了哪种生活方式?
A. 出家为僧(正确)
B. 重振贾府
C. 与林黛玉共度余生
D. 游历四方。
2023年高考语文备考之名著阅读《红楼梦》知识梳理+考点汇总+习题
![2023年高考语文备考之名著阅读《红楼梦》知识梳理+考点汇总+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714dc47e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06.png)
01创作背景《红楼梦》诞生于18世纪中国封建社会末期,当时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举国上下沉醉在康乾盛世、天朝上国的迷梦中。
这时期从表面看来,好像太平无事,但骨子里各种社会矛盾正在加剧发展,整个王朝已到了盛极而衰的转折点。
在康熙、雍正两朝,曹家祖孙三代四个人总共做了58年的江宁织造。
曹家极盛时,曾办过四次接驾的阔差。
曹雪芹生长在南京,少年时代经历了一段富贵繁华的贵族生活。
但后来家渐衰败,雍正六年(1728年)因亏空得罪被抄没,曹雪芹一家迁回北京。
回京后,他曾在一所皇族学堂“右翼宗学”里当过掌管文墨的杂差,境遇潦倒,生活艰难。
晚年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穷苦,“满径蓬蒿”,“举家食粥酒常赊”。
《红楼梦》一书是曹雪芹破产倾家之后,在贫困之中创作的。
创作年代在乾隆初年到乾隆三十年左右。
《红楼梦》开卷第一回第一段《作者自云》即是曹雪芹自序。
在这篇自序中,曹雪芹以真实身份出现,对读者讲述写作缘起。
据他自述,他是依托自己早年在南京亲历的繁华旧梦而写作此书。
因流落北京西郊,碌碌无为,一事无成,猛然回忆起年少时家里所有的女孩儿,觉得她们的见识才气远远超过自己,不禁深自愧悔。
祖上九死一生创下这份家业,自己身在福中,却不务正业,不听从父母老师的管教,以致长大后一技无成,半生潦倒。
曹雪芹将这段经历和悔悟写成小说,就是要告诉读者,虽然自己罪不可免,但那些女孩儿都是生活中实有其人,万不可为了掩盖自己的罪行而使她们的事迹湮灭无闻。
一念及此,心旌荡漾,一切困难都不在话下。
何况乡野生活悠闲自在,风光宜人,更令他思如泉涌,下笔如神。
曹雪芹自谦才疏学浅,只得用市井白话来写这部小说,意在为那些女孩儿立传,排遣自己的苦闷,兼以供读者把玩赏析。
02作者简介曹雪芹(约1715-约1763年),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作者,籍贯沈阳(一说辽阳),生于南京,约十三岁时迁回北京。
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之子(一说曹頫之子,约生于1724年)。
[精]高考语文必考名著《红楼梦》知识点考点全梳理
![[精]高考语文必考名著《红楼梦》知识点考点全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2de5d774998fcc22bdd10d60.png)
高考语文必考名著《红楼梦》知识点考点全梳理【简介】《红楼梦》又称为《石头记》《金陵十二钗》《风月宝鉴》《情僧录》。
作者:曹雪芹,清代小说家。
本书前八十回由曹雪芹写,后四十回由无名氏续写。
【相关内容】四大家族:贾、史、王、薛金玉良姻:薛宝钗和贾宝玉木石前盟:贾宝玉和林黛玉金陵十二钗正册:林黛玉和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巧姐、李纨、秦可卿【可能考到的知识】1、简述木石前盟的由来。
黛玉前身是西方灵河岸上的一棵絳珠仙草,宝玉的前身是补天石,亦即神瑛侍者。
神瑛侍者每天用甘露灌溉絳珠草,使仙草既受天地精华,又受雨露滋养,于是脱掉草胎木质,修成女体。
后来神瑛侍者下凡造历,绛珠仙草决定也下凡为人用一生的眼泪偿还神瑛侍者的甘露之恩。
2、简述王熙凤初次出场的过程。
林黛玉初进贾府正和贾母叙谈时,王熙凤放诞无礼扬声说笑而来,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然后在一群媳妇、丫鬟的围拥下盛装进屋。
一进来,就拉着黛玉的手夸她长得标致,不像贾母的外孙女,倒像嫡孙女。
接着又哀伤起黛玉的母亲,说哭便哭,用帕拭泪,待到贾母说:“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
”忙转悲为喜。
3、简述《红楼梦》中你最难忘的一个情景。
黛玉无意中听说了宝玉和宝钗即将成婚的消息,急火攻心,吐出血来,病日重一日。
此时贾府上下人都忙宝玉的婚事,黛玉病榻前冷冷清清,她把以前的诗稿和题诗的旧帕全烧了,只求速死。
就在宝玉和宝钗成亲时,黛玉只叫了声:“宝玉,宝玉,你好…”便香消玉殒。
4、简述黛玉葬花的情景。
黛玉因头夜晴雯不开门一事,错疑在宝玉身上,正枉自嗟叹着身世、生宝玉的气哩。
今天恰逢饯花之期,便躲了众人来到昔日葬桃花的地方,更不由感花伤己,感叹“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的凄伤身世,不觉已悲痛地倒在了葬花坡之上。
5、我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有许多通过梦境来表现人物心理,塑造人物形象,暗示情节主题的场景描写,请复述其中的一个梦境,并简要说明这个梦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
高三复习红楼梦要点整理
![高三复习红楼梦要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41e357b1f90f76c661371a7c.png)
高三复习红楼梦要点整理红楼梦整理一、贾宝玉性格:平等待人,尊重个性,具有叛逆思想,不喜仕途①宝玉抓周:宝玉落胎衔玉,故而取名“宝玉”;周岁时宝玉抓周,他物一概不取,“伸手只把些脂粉钗环抓来”,其父贾政由此大怒,说“将来酒色之徒耳”!②宝玉悟禅机:宝钗生日,贾府请戏班子唱戏,有一出戏叫"山门",讲的是鲁智深出家为僧大闹大相国寺的事.宝玉的人生虽和鲁智深截然不同,但宝玉似乎从曲中“悟”到了自己最后的命运:离开富贵的贾府,剃度为僧,了断尘缘,最终返回大荒山青埂峰下,恢复“顽石”真面目,回归“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的境界。
③宝玉挨打:直接原因——1.宝玉会见官僚贾雨村时无精打采,令贾政很不满意。
2. 宝玉与琪官的交往激怒了忠顺王爷,给贾政无端招来政治纠纷。
3. 贾环搬弄是非,污蔑宝玉逼死了金钏儿。
根本原因——宝玉不走仕途,不计身份地位,有违正统思想和礼法。
④宝玉瞒赃:贾府丢失了玫瑰露、茯苓霜,女管家林之孝家的怀疑是管厨房柳家的女儿五儿所偷,凤姐吩咐严惩。
凤姐的丫头平儿了解到这些东西是王夫人的丫头彩云偷给贾环的,因怕探春生气,又怕连累许多无辜的下人,让宝玉都承担起来,从而平息了事端。
⑤紫鹃试玉:一日宝玉去找黛玉,正值黛玉歇午觉,黛玉的丫头紫鹃便骗他说黛玉即将回苏州。
宝玉一听,如头上打一个焦雷,马上给吓傻了。
黛玉听说宝玉如此,吓得大咳大吐,忙打发紫鹃来怡红院。
宝玉见到紫鹃后才哭出声来,又请太医疗治才慢慢好转。
⑥宝玉出家:贾政从任上写信回家,要宝玉和贾兰(李纨之子)在今年秋闺赴考。
赴考前,宝玉向王夫人磕头,与宝钗话别,并夜访潇湘,告别含恨而死的黛玉。
宝玉就趁赴考的机会,独自出走了。
多少天后,大雪封江,贾政官船停于毗陵驿渡口岸边,忽遇见宝玉,宝玉已做了和尚。
二、林黛玉性格:生性孤傲,天真率直,多愁善感,不喜仕途,和宝玉同为封建的叛逆者①进贾府:黛玉进入贾府,通过她一路目中所见,耳中所闻,不仅详尽描写了荣宁二府的格局布置,亦即人物的活动环境,而且第一次生动刻画了贾母、贾氏三姐妹、凤姐、邢王二夫人、宝玉和黛玉等好几个主要人物。
高考红楼梦必考知识点总结
![高考红楼梦必考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02607d8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71.png)
高考红楼梦必考知识点总结在高考中,《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常常成为考题中的重要内容。
以下是高考可能考到的《红楼梦》必考知识点的总结。
一、人物篇《红楼梦》中有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其中尤为突出的包括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
这些人物在小说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们的性格特点、成长历程以及与其他人物的关系都是高考可能涉及到的知识点。
1. 贾宝玉贾宝玉是贾府的少爷,是小说中最为突出的人物之一。
他性情多愁善感,喜爱读书写字,和黛玉之间有着深厚的感情。
贾宝玉的成长历程和性格变迁是高考中可能考察的重要知识点。
2. 林黛玉林黛玉是贾宝玉的表妹,也是小说中的另一个主要人物。
她聪颖敏捷,但却命途多舛,体现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无奈和悲剧命运。
林黛玉与贾宝玉之间的情感纠葛也是高考可能涉及的重要内容。
3. 薛宝钗薛宝钗是贾府的外甥女,她是一个聪明能干的女子,对贾宝玉一见钟情。
她的出现使得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感情更加复杂,成为小说中的重要人物之一。
4. 王熙凤王熙凤是贾府的家生子,她机智灵活,善于权谋,成为了贾府里的管家。
她的出色表现和与其他人物的关系也是高考可能考察的重要内容。
以上几位人物只是《红楼梦》中众多人物中的一部分,他们的性格特点和与其他人物的关系都是高考中可能涉及的重要内容。
二、情节篇《红楼梦》的情节错综复杂,其中蕴含了许多寓意和人生哲理。
在高考中,考生可能会被要求阐述小说中的情节概要,分析其中的隐含意义和传达的思想。
1. 红楼梦的建立小说一开篇就描写了贾政在北京建立大观园的情节,大观园成为了故事中的主要背景之一。
这一情节不仅描绘了贾政的雄心壮志,还预示了贾府后来的命运变迁。
2. 宝玉与黛玉的相识贾宝玉和林黛玉是小说中的主要情侣之一,他们相识相知的过程是整个故事的重要起点。
他们之间的纠葛情感贯穿了整个小说,也是高考可能涉及的重要内容。
3. 贾府的衰落贾府的衰落是整个小说的主要情节之一,也是它的核心主题之一。
红楼梦高中必考知识点大全
![红楼梦高中必考知识点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e2bb848c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c9.png)
红楼梦高中必考知识点大全目录红楼梦高中必考知识红楼梦分析人物与故事情节《红楼梦》中心思想红楼梦高中必考知识1.《红楼梦》原名《石头记》,又叫《金陵十二钗》、《情僧录》、《宝玉缘》,该书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人的爱情婚姻悲剧为核心,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为轴线,浓缩了整个封建社会的时代内容。
2. 《红楼梦》的是清代作家曹雪芹,相传后40回是高鄂所作。
3. 金陵十二钗指的是: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贾元春、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贾巧姐、李纨、史湘云、秦可卿、妙玉。
4.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这首诗出自《红楼梦》中人物林黛玉之手。
5.《红楼梦》中“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是王熙凤,该人最善弄权术,例如毒设相思局、弄权铁槛寺、逼死尤二姐、破坏宝黛婚姻,最后落了个“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的悲剧下场。
6.《红楼梦》中最热闹的情节是元妃省亲,最有趣的情节是刘姥姥进大观园,最凄惨的情节是黛玉焚稿。
7.贾府的“四春”分别是:孤独的元春、懦弱的迎春、精明的探春、孤僻的惜春,取“原应叹息”之意。
8. 《红楼梦》中“多愁多病身,倾国倾城貌”描写的是林黛玉。
9.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分别指林黛玉、薛宝钗。
10.《红楼梦》中向传统的男尊女卑的思想挑战的人物是贾宝玉。
11. 《红楼梦》中颇具叛逆性格的三人是贾宝玉、林黛玉、晴雯。
12.贾宝玉佩戴的玉叫通灵宝玉,薛宝钗佩戴的是金锁,史湘云佩戴的是玉麒麟。
13.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饮的仙茶叫千红一窟,品的酒叫万艳同杯,听的歌曲名叫红楼梦。
14.不止一次地出现在大观园中的一个平凡劳苦的农家老妇,常被大家取笑戏弄的人是刘姥姥。
15. 《红楼梦》的两条主线是贾府由盛到衰的演变过程,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
16.《红楼梦》中最长的一首诗是贾宝玉写的《芙蓉诔》。
17. 《红楼梦》中,“绛珠仙草”指的人物是林黛玉,“神瑛侍者”是贾宝玉。
《红楼梦》必考知识点
![《红楼梦》必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4343715b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48.png)
《红楼梦》必考知识点
一、小说作者及背景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名著,由清朝作家曹雪芹所著。
二、小说创作背景
曹雪芹生活在清朝中后期,受到封建社会沉重的压迫和不公正待遇,这种社会环境影响了他的写作。
三、小说内容概述
《红楼梦》是一部以官场贵族生活为背景的长篇小说,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虚伪和腐败。
四、主要人物
•薛宝钗:贾宝玉的表妹,贾府中的贵族女子。
•贾宝玉:贾府的少爷,贾宝玉的表妹。
•贾探春:贾府的女孩,与史湘云是好朋友。
•史湘云:贾府的女孩,与探春是好朋友。
•林黛玉:贾府中的贵族女孩,与贾宝玉有复杂的感情纠葛。
五、经典片段解析
1.贾府夜宴描述了贾府一场豪华宴会,展示了贾府的富贵景象。
2.黛玉执迷于宝玉林黛玉对贾宝玉情深意重,但两人之间的感情却充
满了无法实现的悲剧色彩。
六、主题思想
1.宿命论小说通过角色的遭遇揭示了封建社会的无情和残酷,表现了
宿命论思想。
2.爱情《红楼梦》中描绘了丰富多彩的爱情故事,反映了封建社会中
爱情的苦难与脆弱。
七、文学价值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瑰宝,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被誉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
八、考试重要性
《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名著,常常出现在各种考试中,被广泛认为是文学素养的重要体现。
以上是关于《红楨梦》必考知识点的简要总结,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若需要更多深入了解,请继续学习。
[精]高考语文必考名著《红楼梦》知识点考点全梳理
![[精]高考语文必考名著《红楼梦》知识点考点全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2de5d774998fcc22bdd10d60.png)
高考语文必考名著《红楼梦》知识点考点全梳理【简介】《红楼梦》又称为《石头记》《金陵十二钗》《风月宝鉴》《情僧录》。
作者:曹雪芹,清代小说家。
本书前八十回由曹雪芹写,后四十回由无名氏续写。
【相关内容】四大家族:贾、史、王、薛金玉良姻:薛宝钗和贾宝玉木石前盟:贾宝玉和林黛玉金陵十二钗正册:林黛玉和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巧姐、李纨、秦可卿【可能考到的知识】1、简述木石前盟的由来。
黛玉前身是西方灵河岸上的一棵絳珠仙草,宝玉的前身是补天石,亦即神瑛侍者。
神瑛侍者每天用甘露灌溉絳珠草,使仙草既受天地精华,又受雨露滋养,于是脱掉草胎木质,修成女体。
后来神瑛侍者下凡造历,绛珠仙草决定也下凡为人用一生的眼泪偿还神瑛侍者的甘露之恩。
2、简述王熙凤初次出场的过程。
林黛玉初进贾府正和贾母叙谈时,王熙凤放诞无礼扬声说笑而来,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然后在一群媳妇、丫鬟的围拥下盛装进屋。
一进来,就拉着黛玉的手夸她长得标致,不像贾母的外孙女,倒像嫡孙女。
接着又哀伤起黛玉的母亲,说哭便哭,用帕拭泪,待到贾母说:“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
”忙转悲为喜。
3、简述《红楼梦》中你最难忘的一个情景。
黛玉无意中听说了宝玉和宝钗即将成婚的消息,急火攻心,吐出血来,病日重一日。
此时贾府上下人都忙宝玉的婚事,黛玉病榻前冷冷清清,她把以前的诗稿和题诗的旧帕全烧了,只求速死。
就在宝玉和宝钗成亲时,黛玉只叫了声:“宝玉,宝玉,你好…”便香消玉殒。
4、简述黛玉葬花的情景。
黛玉因头夜晴雯不开门一事,错疑在宝玉身上,正枉自嗟叹着身世、生宝玉的气哩。
今天恰逢饯花之期,便躲了众人来到昔日葬桃花的地方,更不由感花伤己,感叹“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的凄伤身世,不觉已悲痛地倒在了葬花坡之上。
5、我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有许多通过梦境来表现人物心理,塑造人物形象,暗示情节主题的场景描写,请复述其中的一个梦境,并简要说明这个梦境描写在小说中的作用。
《红楼梦》高考常考知识点及人物鉴赏
![《红楼梦》高考常考知识点及人物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f076d13e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06.png)
《红楼梦》高考常考知识点及人物鉴赏《红楼梦》高考常考知识点及人物鉴赏引导语:《红楼梦》中作者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他们各自具有自己独特而又鲜明的个性。
下面就是有关高考《红楼梦》常考知识点与人物鉴赏知识,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第三回是介绍小说的典型环境,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对贾府做了第一次直接描写。
林黛玉进府的行踪是这一回中介绍贾府人物,描写贾府环境的线索。
这一段在中学语文课本里已有,不做赘述。
第四回是展现小说更广阔的社会背景。
通过“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介绍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关系,把贾府置于一个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中来描写,使之更具有典型意义。
同时由于薛蟠的案件自然带出薛宝钗进贾府的情节。
第五回是全书的总纲。
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利用画册、判词及歌曲的形式,隐喻含蓄地将《红楼梦》众多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发展和结局交代出来。
《红楼梦》只流传下八十回,续写部分对于《红楼梦》中人物的命运,基本上是依据这些隐喻揣摩出来的。
这里的一些重要判词,应该认真解读,最好借助相关资料。
至此,全书的主要人物、环境背景、发展脉络、人物命运基本上交代出来,小说的情节发展便在此基础上展开了。
人物鉴赏:1.贾宝玉要评说《红楼梦》中的人物,首要的当数男主人公贾宝玉了,作为贯穿全书始终的人物,作者曹雪芹在其身上着力最多,寄托也最深,使他成为中国小说史上塑造得最为成功的艺术典型之一,甚至有人还说这一形象所影射的就是曹雪芹本人。
当然,这一典型形象绝非作者的实写自作,而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中同类型的人物加以概括,并糅合了自己的想象,经过艺术加工而创造出来的艺术形象。
在封建统治阶级眼里,贾宝玉是一个“混世魔王”、“孽根祸胎”,是“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的一个形象。
在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中有两首《西江月》,是这样描写宝玉的: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
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
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
红楼梦高考知识点归纳总结
![红楼梦高考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784c767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f5.png)
红楼梦高考知识点归纳总结红楼梦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在高中语文高考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其深刻的思想内涵、精妙的艺术描写、独特的人物塑造都是学生需要深入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
本文将从情节梗概、主要人物、主题思想等多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复习红楼梦。
一、情节梗概红楼梦作品的情节错综复杂,其中的主要情节包括贾母选秀、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贾母的笑迎春、黛玉的葬花等。
在贾母选秀方面,作品以贾母选秀作为开篇,通过选秀过程展示了整个家族内外庞大的人际关系以及权力斗争,为后续情节的展开奠定基础。
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线是整个作品的核心,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相遇、相恋、相知、最终的离别都是这一线索的主要情节。
贾母的笑迎春是作品中的众多喜事之一,贾母在春节期间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庆祝活动,通过这一情节展示了大观园内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关系。
黛玉的葬花是作品中的众多悲事之一,表达了黛玉对世俗虚伪之人的失望和痛苦,同时也是对人生短暂有限的思考和吐露。
二、主要人物红楼梦中有众多鲜活的人物形象,其中的主要人物包括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贾母等。
贾宝玉是红楼梦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他是贾府的公子哥儿,天生聪明才智,但却性情多疑,常被称为“草地迎风怕逐轮”、“贾家贾忙”等。
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主要女主角,她聪明灵秀,情感丰富,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和对世俗的不屑。
王熙凤是红楼梦中的重要角色之一,她聪明机智,却常常心机深沉,对宝玉有着特殊的情感。
贾母是贾府的家长,聪明睿智,是贾府中权力的核心,也是整个家族的精神支柱。
三、主题思想红楼梦是一部具有深邃思想的文学作品,其中的主题思想主要包括命运与个人选择、人生的痛苦与无常、现实与理想的冲突等。
命运与个人选择是红楼梦中最重要的主题之一,作品通过宝玉和黛玉的爱情故事,反映了命运对人生的影响,以及个人在面对命运时的选择。
人生的痛苦与无常是红楼梦中常被探讨的主题,作品通过描写人物的喜怒哀乐、生死离别等情节,表达了人生的无常与痛苦。
红楼梦高考必考知识点归纳
![红楼梦高考必考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347e832f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2c.png)
红楼梦高考必考知识点归纳《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瑰宝,也是高中语文教材中的重要篇目。
正因如此,它成为高考必考的热门话题之一。
以下将对《红楼梦》的高考必考知识点进行归纳和分析,以便广大考生更好地备考。
一、背景知识文学创作背景是理解一部作品的重要前提。
《红楼梦》描绘了18世纪中国封建社会繁荣复杂的风貌,对当时社会背景的了解是必不可少的。
考生应该熟悉清代社会的制度和文化,其中包括封建礼教、女性地位、儒家思想以及官绅社会的生活方式等等。
二、人物形象《红楼梦》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中心,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一系列众多的人物形象而闻名。
这些人物形象不仅代表着不同的家庭和地位,更是揭示了封建社会的缺点和社会格局的演变。
考生需要通过各角色的言行和性格特点,分析形象塑造手法,如比喻、对比、象征等,进而理解作者的意图和作品的主旨。
三、意象与象征《红楼梦》中使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以增强作品的深度和艺术性。
比如,荣府的金陵十二钗代表了封建社会的家族结构和封建伦理观念的沉重负担;贾府的琉璃瓦则寓意着充满诱惑和残酷的封建社会现实。
考生需要通过具体分析这些意象和象征,揭示出作品深层次的内涵,把握作品的主题和思想。
四、情节结构《红楼梦》以贾宝玉的成长和荣府的衰落为主线,通过复杂的情节结构增强了作品的戏剧性。
考生需要掌握主要情节,如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纠葛,贾政与贾母对贾宝玉婚事的安排等等。
同时,也要注意到作者通过这些情节揭示的家族沉沦和伦理道德的坍塌。
五、文学特色和艺术手法《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中一部独具特色的作品。
在该作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诗词歌赋,以及口语描写等独特的艺术手法。
考生要分析和领悟这些手法所蕴含的意义,包括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诗词、对社会风貌的描绘等等。
六、与现实的联系《红楼梦》虽然是一部以古代封建社会为背景的小说,却仍然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
考生应该注意到《红楼梦》中涉及的人性问题、封建礼教对个体的束缚、摒弃功名利禄追求真情的崇高精神以及对妇女地位的思考等等。
《红楼梦》必考知识点最全整理(含习题及答案)
![《红楼梦》必考知识点最全整理(含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cc48655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fdb7750.png)
《红楼梦》必考知识点最全整理(含习题
及答案)
知识点1: 《红楼梦》作者及背景
- 作者: 曹雪芹
- 创作背景: 18世纪中国清代
知识点2: 小说概述
-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被誉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
- 描写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之间的婚姻、权力斗争和现实社会的虚伪。
- 主要人物: 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
知识点3: 《红楼梦》的意境和主题
- 作品追求"痛并快乐着"的审美境界,揭示了人生的苦难和现实社会的虚儿。
- 以悲剧色彩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人性的思考。
知识点4: 《红楼梦》的结构和风格
- 结构:分为120回。
前80回为正文,后40回为脂批。
- 风格:以对话和描写为主,交织了诗词、文言文和白话文。
题1:
1. 请简述《红楼梦》的作者是谁?
- 回答: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
2. 《红楼梦》被誉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你能列举出其他三部吗?
- 回答: 其他三部是《西游记》、《水浒传》和《三国演义》。
题答案
1. 曹雪芹
2. 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
以上是《红楼梦》必考知识点的整理,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楼梦》的作者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
约生于公元1715年
做过两淮巡盐御史,他两个女儿都被选做王妃。
由此可见曹家的显赫以及与皇室的密切关系。
曹家还是一个具有文学教养的世家。
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是当时有名的藏书家,又博学能文、能写诗填词谱曲。
著名的《全唐诗》就是由他主持刻印的。
这种家庭环境无疑地对曹雪芹的文学素养有直接的影响。
曹雪芹在少年时代经历过一段“棉衣纨裤”“饫甘餍肥”的贵族生活,康熙末年,皇子们分朋树党,争权谋位。
最后是四皇子胤祯夺得了帝位。
雍正即位后,展开了一场残酷的清除政敌的斗争。
残酷地迫害和镇压了与己争夺皇位的诸兄弟和异己的政治势力。
他的父亲曹頫在皇室内部争夺权力斗争的牵连下,以及在江宁织造任期内财款亏空等原因,被罢官、抄家、下监狱。
后又遣回北京,家道从此衰落,曹雪芹当时大约只有十二、三岁,还在南京,被遣送回北京,住在北京香山,即今香山公园脚下。
《红楼梦》就是在这里写成的。
曹雪芹多才多艺,曹家遭贬以后,逐渐衰落,“举家食粥酒常赊”,曹雪芹成为一个落魄潦倒的文人。
但他的性格耿介,豪放。
爱新觉罗·敦诚在诗中写道:“曹子大笑称快哉,击石作歌声琅琅。
”可见一斑。
曹雪芹五十岁方得一子,因生活穷困,儿子得病夭折。
雪芹伤感成疾,在贫病交迫中,于大年三十搁笔长逝。
死后,“留下琴剑在壁,新妇飘零”。
连手稿也无人整理。
几位好友草草殡埋了这位伟大作家。
曹雪芹一生经历了曹家由盛而衰的过程,他也由贵公子跌落为“寒士”。
这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不能不引起他对过去经历的一切作一番痛苦而深刻的回忆,从而产生思想上的矛盾:一方面,少年时代贵族家庭生活在他身上留下的烙印,使他对本阶级怀有温情的眷念,思想上带有空幻的色彩;另一方面,社会的腐败,统治阶级的丑恶,使他对本阶级的面目有了认识,性格上具有叛逆的特征。
这些都为他写出《红楼梦》这部伟大的作品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红楼梦》的基本思想
《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生活为描写对象,真实而生动地刻画了封建社会末世的种种人情世态,全面深刻地批判了封建社会,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表达了作者进步的社会理想。
贾府是封建社会的一个缩影,作品从多方面反映了贾府的面貌。
1.揭露了贾府生活上的穷奢极欲,挥霍浪费。
7.揭示了贾府与四大家族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糸和贾府内部的重重矛盾。
重点情节疏理
一日,黛玉独自拭泪,宝玉瞅了半天,说道“你放心”三个字。
林黛玉听了,怔了半天,方说道:“我有什么不放心的?我不明白这话,你倒说说怎么放心不放心?”宝玉叹了一口气,问道:“你果不明白这话?那我素日在你身上的心都用白用了,且连你素日待我之意也都辜负了。
你皆因总是不放心的原故,才弄了一身病。
但凡宽慰些,这病也不得一日重似一日。
”林黛玉听了这话,如轰雷掣电,细细思之,竟比自己肺腑中掏出来的还觉恳切,竟有万句言语,满心要说,只是半个字也不能吐。
两个人怔了半天,林黛玉一面拭泪,一面说道:“有什么可说的。
你的话我早知道了!”口里说着,却头也不回竟去了。
5. 宝钗戏蝶
芒种时节,按风俗是送花神的日子。
宝钗到潇湘馆去唤黛玉。
她远远看到宝玉走进院去就停住了脚。
她想:“我现在跟进去,一来宝玉不方便,二来黛玉生疑,还是不进去的好。
”转身就往回走。
宝钗没走几步,忽然看见一对彩蝶上下飞舞,觉得有趣,就赶去捕捉,她手拿绣扇飞扑蝴蝶。
彩蝶忽起忽落,宝钗一路追赶,只赶得香汗淋漓,娇喘吁吁,方才罢手。
6.王熙凤的故事
(1)弄权铁槛寺
凤姐为秦可卿送葬住宿铁槛寺,寺里老尼告诉她:长安府太爷的小舅子看中张财主的女儿金哥,但金哥已许配给一个守备的儿子,两家相争,打起了司。
老尼姑求她摆平这件事。
凤姐要了三千两银子,送信给主审官。
守备不得已,接受了张家的退礼,但金哥却自缢了,守备之子也投水殉情。
(2)借刀杀人
凤姐知道贾琏在外偷娶了尤二姐,大发雷霆,设计将尤二姐赚入大观园。
先是挑唆尤二姐的元配(未婚)张华告状,借机大闹宁国府,后又利用贾琏的侍妾秋桐折磨尤二姐。
尤二姐流产后吞金自尽,凤姐假惺惺地痛哭。
7. 尤三姐自刎
尤三姐容貌出众,性格刚烈,自遇柳湘莲后,暗中发誓,非湘莲不嫁。
贾琏为媒,湘莲应允,并赠"鸳鸯剑"为信物。
后来,湘莲从宝玉口中得知尤三姐住在宁国府,心中懊悔。
他认为宁国府除石头狮子外没有干净的地方,因此上门索剑,想退掉亲事。
尤三姐猜想湘莲一定是把自己当
作下流人物了,她马上捧剑送出,当着湘莲面横剑自例以表清白。
湘莲方知三姐的为人,后悔不迭。
他抽出宝剑将万根烦恼丝一挥而尽,出家当道士去了。
8. 撕扇子作千金一笑
《红楼梦》第三十一回,“撕扇子作干金一笑”。
晴雯是宝玉房里的大丫鬟,但她生性倔犟、泼辣,遇事敢怒敢言。
一日,晴雯失手将扇子骨摔断了,若得宝玉大发脾气。
晴雯见此,笑道:“跌了扇子,也是平常的事。
先时连那么样的玻璃缸,玛瑙碗不知弄坏了多少,也没见个大气儿,这会子一把扇子就这么着了,何苦来!要嫌我们就打发我们,再挑好的使。
好离好散的,倒不好?”。
晚间,晴雯在凉椅上纳凉,宝玉凑过去,晴雯翻身坐起道:“干嘛又来招我?”,宝玉赔笑道:“那扇子原是扇的,你要撕着玩也可以使得,只是不可生气时拿他出气,这就是爱物了。
”晴雯听了,笑道:“既这么说,你就拿了扇子来我撕。
我最喜欢撕的。
”宝玉听了,便笑着递与他。
晴雯果然接过来,嗤的一声,撕了两半,接着嗤嗤又听几声。
宝玉在旁笑道:“古人云,`千金难买一笑',几把扇子能值几何!”
9. 憨湘云醉眠芍药裀
贾宝玉、薛宝琴、邢蛐烟、平儿四人正好同一天生日。
众姐妹在芍药栏里预备下酒席,喝酒玩闹。
宝玉提议:“雅坐无趣,须要行令才好。
”众人赞成。
香菱把酒令一一写下。
活泼、顽皮的湘云姑娘只划拳,不行酒令,被宝钗灌了一杯。
酒令行到香菱,她一时想不起来。
湘云暗中教她。
黛玉眼尖,又罚湘云一杯。
湘云相继被罚了好几杯。
散席时突然不见了湘云。
这时丫头来报,湘云醉卧在园中僻处一个石凳上,四面芍药争艳,蜜蜂飞舞。
大家跑去一看,不由得笑了起来。
10. 勇晴雯病补孔雀裘
一天晚上,宝玉不留神将贾母送他的孔雀裘烧了一块。
工匠们不识此物不敢接这活儿。
这下可急坏了宝玉。
晴雯此时正因病卧床,听说此事,忙硬撑着坐起来,拿过来一看说:“用孔雀金线织密一点儿,恐怕能混过去。
”她挣扎着披上衣服坐起来,咬着牙做起活儿来。
每缝几针就得喘一阵,一直补到半夜。
补完之后,宝玉一看,简直和原来一模一样。
11. 元春省亲
荣国府二老爷贾政的大女儿元春被封为贵妃,皇帝恩准她元宵节回贾府省亲。
贾府为迎接元春省亲,专门修了一座大观园。
元宵节之日,元春乘坐绣凤金銮大轿,前呼后拥来到大观园。
大观园内画栋雕梁,金碧辉煌:既有竹林掩映的江南风景,也有桑榆成荫的乡间田舍。
元春将大观园各处分别赐名,并命众兄弟姐妹各展才华题诗一首,以示庆贺。
元春被选入宫,到了“那不得见人的地方”,此番见到贾母、王夫人等,彼此悲喜交集,欲泣无声,不由得泪水频垂,强作欢颜。
12.抄检大观园
一个绣香囊丢在大观园的山石后,被捡后交到了王夫人手里。
王夫人让凤姐纠集王善保家的等几人连夜对大观园进行抄检。
她们先后抄检了宝玉、黛玉丫头的箱子,都没发现可疑之物。
再要搜探春的丫头时,受到探春的阻挠,王善保家的还挨了探春一巴掌。
最后在迎春的房里发现了王善保家的外孙女司棋与其表弟潘又安的私情,王保善家的又气又臊。
13.林黛玉进贾府
黛玉的母亲死后,外祖母贾母怕她无人照顾,便接她到贾府。
黛玉进贾府拜见了贾母、贾氏三姐妹、凤姐等人后,又到邢夫人、王夫人房间,最后回到贾母处与宝玉相见。
宝玉见黛玉没有跟他一样有玉,便将通灵宝玉摔在地上,惹得黛玉伤心落泪。
14.刘姥姥进贾府
刘姥姥为了答谢凤姐对她资助,带了一些时新果蔬第二次进贾府。
贾母设宴招待。
一开席,刘姥姥便站起来说:“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
”一句话让众人笑得弯腰曲背,上气不接下气。
原来凤姐和贾母的丫头鸳鸯要捉弄刘姥姥,欺她没见过世面,叫她这样说,以博取众人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