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乙炔的研究与制备

合集下载

聚乙炔分子形成的化学式-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聚乙炔分子形成的化学式-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聚乙炔分子形成的化学式-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应该对聚乙炔分子的基本情况进行简要介绍,包括其化学式、结构特点以及在工业和科学领域的重要性。

聚乙炔是一种烯烃的共轭聚合物,具有高度的共轭性和特殊的结构,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对聚乙炔分子的结构特点、化学性质以及在工业和科学领域的应用进行系统的介绍和探讨。

概述部分的内容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本文将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中将概述本文的主题,介绍聚乙炔分子的形成和化学式的相关背景。

正文部分将分为三个小节,分别讨论聚乙炔分子的结构特点、化学性质以及在工业和科学领域的应用。

结论部分将总结本文的主要观点和结论,并展望聚乙炔分子在未来的应用前景。

最后,文章将以一些总结性的结束语来结束整篇长文。

通过以上结构,读者将可以全面了解聚乙炔分子形成的化学式的相关知识,并对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

1.3 目的本文旨在深入探讨聚乙炔分子形成的化学式,通过对聚乙炔分子的结构特点、化学性质以及在工业和科学领域的应用进行详细的分析和阐述,以期能够全面地了解聚乙炔分子在化学和应用领域的重要性和作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生产提供参考和指导。

同时,通过本文的撰写,也能够增进社会大众对聚乙炔分子化学式形成的理解,促进科学知识的普及和传播。

2.正文2.1 聚乙炔分子的结构特点聚乙炔分子是由许多乙炔分子经过化学反应形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其主要结构特点包括以下几点:1. 长链形态:聚乙炔分子是由许多乙炔分子通过共价键连接而形成的长链状结构,这种链状结构使得聚乙炔具有较高的分子量和分子长度。

2. 双键结构:聚乙炔分子中含有许多碳-碳双键,这些双键使得聚乙炔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和化学稳定性。

3. 立体结构:由于乙炔分子中碳原子之间的排列方式,聚乙炔分子呈现出特定的立体结构,这种结构对其物理和化学特性具有重要影响。

4. 分子间相互作用:聚乙炔分子之间通过范德华力等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相互吸引,形成固态材料时具有一定的分子间结合力。

导电高分子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导电高分子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导电高分子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摘要:本文讲述了导电高分子材料的起源、分类以及特点。

综述了导电高分子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关键词导电高分子研究进展应用一、引言1958 年Natta 等人合成了聚乙炔,但是当时并没有引起其他科学家的足够重视。

自从1977年美国科学家黑格(A.J.Heeger)和麦克迪尔米德(A.G.MacDiarmid)和日本科学家白川英树(H.Shirakawa)发现掺杂聚乙炔(Polyacetylene,PA)具有金属导电特性以来[1],有机高分子不能作为电解质的概念被彻底改变。

现在研究的有聚乙炔(Polyacetylene, PAC)、聚吡咯(Polypyrroles,PPY)、聚噻吩(Polythiophenes, PTH)、聚苯胺(Polyaniline,PAN)、聚对苯(Polyparaphenylene, PPP)、聚并苯(Polyacenes,PAS)等,具有许多特殊的电、光、磁和电化学性能。

也因此诞生了一门新型的交叉学科-导电高分子。

这个新领域的出现不仅打破了高分子仅为绝缘体的传统观念,而且它的发现和发展为低维固体电子学,乃至分子电子学的建立和完善作出重要的贡献,进而为分子电子学的建立打下基础,而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所谓导电高分子是由具有共轭∏键的高分子经化学或电化学“掺杂”使其由绝缘体转变为导体的一类高分子材料。

它完全不同于由金属或碳粉末与高分子共混而制成的导电塑料。

导电高分子具有特殊的结构和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使它在能源、光电子器件、信息、传感器、分子导线和分子器件, 以及电磁屏蔽、金属防腐和隐身技术上有着广泛、诱人的应用前景。

因此, 导电高分子自发现之日起就成为材料科学的研究热点。

经过近30多年的发展,导电高分子已取得了重要的研究进展。

二、导电高分子材料的分类按照材料结构和制备方法的不同可将导电高分子材料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结构型(或本征型) 导电高分子材料,另一类是复合型导电高分子材料。

导电高分子材料的制备及其电性能研究

导电高分子材料的制备及其电性能研究

导电高分子材料的制备及其电性能研究近年来,随着电子科技的迅猛发展,导电高分子材料逐渐成为电子器件领域的研究热点。

导电高分子材料具有优秀的导电性能、柔性和可塑性等优点,可以应用于柔性电子、光电器件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导电高分子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其电性能研究。

一、导电高分子材料的制备方法导电高分子材料的制备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有掺杂法、化学合成法和物理气相沉积法等。

掺杂法是通过将导电剂掺杂到聚合物中,实现导电高分子材料的制备。

常用的导电剂有聚苯胺、聚乙炔、碳纳米管等。

掺杂法制备的导电高分子材料具有较好的柔性和导电性能。

化学合成法是通过化学反应合成导电高分子材料。

常见的化学合成方法有聚合物接枝法、粘度聚合法、嵌段共聚法等。

这些方法能够控制导电高分子材料的分子结构和导电性能。

物理气相沉积法是利用气相沉积技术在聚合物表面沉积导电薄膜,从而制备导电高分子材料。

这种方法制备的导电高分子材料具有较高的导电性能和热稳定性。

二、导电高分子材料的电性能研究导电高分子材料的电性能研究是评价其应用价值的重要指标。

常见的电性能包括电导率、电阻率、介电常数、载流子迁移率等。

电导率是导电高分子材料导电性的量化指标,通常以S/cm为单位。

电导率与材料的化学结构、掺杂浓度、掺杂方式等因素密切相关。

电阻率是导电高分子材料电阻的倒数,单位为Ω·cm。

较低的电阻率意味着较好的导电性能。

介电常数衡量了导电高分子材料对电场的响应能力。

介电常数越大,材料对电场的响应越强,适用于电容器、绝缘材料等领域。

载流子迁移率是导电高分子材料中载流子在电场作用下的迁移速率,是评价导电高分子材料导电性能的重要参数。

载流子迁移率的大小与材料结晶度、分子排列等因素有关。

三、导电高分子材料的应用前景导电高分子材料在柔性电子、光电器件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例如,导电高分子材料可以用于柔性显示器、触摸屏和可穿戴设备等电子产品的制备。

由于导电高分子材料的柔韧性和可塑性,可以制备出轻薄柔性的电子器件,满足人们对便携性和舒适度的需求。

导电聚合物的发现过程

导电聚合物的发现过程

导电聚合物的发现过程导电聚合物是一种能够在失去或获得电子时导电的材料,它具有导电性能与聚合物的特点相结合的优势。

导电聚合物的发现过程经历了多个阶段和关键的里程碑,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一过程。

导电聚合物的发现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初,当时研究人员意识到聚合物在导电性方面具有潜力。

最早的导电聚合物是由聚苯乙烯和金属粉末复合制备而成,但其导电性能较差,限制了其应用范围。

随着研究的深入,1963年,日本科学家淺野和大嶋首次报道了一种导电聚合物聚苯乙烯石墨烯复合材料。

他们发现,通过将石墨烯纳入聚苯乙烯中,可以显著提高聚合物的导电性能。

这一发现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并成为导电聚合物研究的重要里程碑之一。

随后的几十年里,研究人员继续探索导电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和性能优化。

1980年,美国化学家阿兰·麦克迪阿姆发现了一种导电聚合物聚乙炔。

他通过在聚乙烯中引入少量的杂原子,成功地将其导电性能提高了几个数量级。

这一突破进一步推动了导电聚合物的研究和应用。

随后的几年里,研究人员通过不断改进导电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和聚合物结构设计,进一步提高了导电聚合物的导电性能和稳定性。

1991年,法国化学家阿尔贝·柯拉克发现了一种新型导电聚合物聚噻吩。

他利用电化学聚合方法成功地制备出具有良好导电性能的聚噻吩薄膜,这一发现被认为是导电聚合物领域的重要突破。

随着导电聚合物的发现和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导电聚合物在电子学、能源存储和传感器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潜力。

导电聚合物具有重量轻、柔性可塑性强、可溶于溶剂等优势,可以制备成薄膜、纤维、涂层等多种形态,为各种电子器件的制备和应用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总结起来,导电聚合物的发现过程经历了多个重要的里程碑,从最早的聚苯乙烯石墨烯复合材料到聚乙炔和聚噻吩的发现,导电聚合物的导电性能和稳定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这一系列突破为导电聚合物的应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并促进了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和发展。

导电高分子材料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导电高分子材料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导电高分子材料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摘要:在介绍导电高分子材料导电机理的基础上,对目前最常见的两种导电高分子材料的制备方法进行综述;重点讨论了含大型离域π键导电高分子材料、化学掺杂型共轭结构导电高分子材料和新型本征导电高分子材料等本征型导电高分子材料的制备方法,并研究了金属及其氧化物、碳系纳米材料、有机组分以及新型导电填料等对填充型导电高分子材料导电性能的影响;同时对其在电子电器材料、生物医学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总结,展望了新型导电高分子材料未来的应用研究方向。

关键词:导电高分子材料;导电机理;电子电器;纳米粒子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电子电器材料的开发成为目前材料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热点。

传统的金属类材料成本较高、耐化学腐蚀性不足且加工过程复杂,在使用时有一定的局限性[1–2]。

高分子材料具有质量轻、化学结构灵活、耐湿热性能优异等特点[3],尤其在其改性之后能够具备良好的导电性能,因此导电高分子材料正在初步取代传统的电子材料[4]。

目前常见的导电高分子材料主要分为两种,一是本征型导电高分子材料,即通过分子设计的方法,使其材料结构内的π共轭结构能够提供一定数量导电载流子,由原来的绝缘材料转化为导电材料[5],二是填充型导电高分子材料,即在高分子基体中加入一定的导电填料,使其在分子内部形成能够传递电子的粒子链[6]。

笔者在对不同导电高分子材料制备方法进行总结的基础上,讨论了其在电子电器、生物医学以及环境保护领域的相关应用,并展望了导电高分子材料未来的研究发展方向。

1 导电高分子材料的制备二十世纪七十年代,C. K. Chiang等[7]首次制备出了具有导电性能的聚乙炔,导电高分子材料的概念开始兴起,经过四十年的深入研究和发展,各种新型导电高分子材料不断被开发出来,并在电子设备、航天航空以及工业材料领域中展现出广阔的应用潜力。

本征型导电高分子材料和填充型导电高分子材料虽然都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但是合成方法及综合性能有一定的区别,在实际生产中,应当根据高分子材料的使用范围即技术要求选择适当的制备方法。

聚乙炔的结构、合成与应用研究进展

聚乙炔的结构、合成与应用研究进展

聚乙炔的结构、合成与应用研究进展
卢永周
【期刊名称】《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
【年(卷),期】2014(000)002
【摘要】有机半导体材料制备工艺简单,可实现大面积、柔性器件,且材料品种较多,成为目前研究的一个热点。

聚乙炔是研究最早的一种有机半导体材料,介绍了聚乙炔的结构,综述了聚乙炔的合成与应用研究进展。

【总页数】3页(P58-59,63)
【作者】卢永周
【作者单位】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化工学院,陕西西安7103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31
【相关文献】
1.聚乙炔顺、反式结构对硫化聚乙炔的稳定性及其电子性质的影响 [J], 苏忠民
2.含氯前聚物法(CPR)合成聚萘乙炔前聚物 [J], 张爱清;何宝林;邓克俭;曾繁涤
3.聚乙炔的结构与合成及应用 [J], 余嘉睿;巢志聪;蔡定建
4.带树枝状侧链聚苯乙炔的合成与结构表征 [J], 汪剑;赵辉;蔡春根;毛宇;唐莉;沈晓源;徐海鹏;袁望章;孙景志;唐本忠
5.高强度高电导率聚乙炔的合成——醚类溶剂的结构对性能的影响 [J], 王岱珂;赵晓江;张长山;王佛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六羰基钨催化制备聚苯乙炔及其荧光性能的研究

六羰基钨催化制备聚苯乙炔及其荧光性能的研究

同时可以看出在 300~500 nm 处的 2 个荧光发 射峰 ,随着聚苯乙炔质量浓度的增加 ,396 nm 处荧 光相对强度增强 ,348 nm 处荧光相对强度减弱 ,当 聚苯乙炔质量浓度为 10 - 4 gΠL 时 ,348 nm 波长荧光 呈现出最大的荧光发光量子效率 。聚苯乙炔质量浓
度为 0105 gΠL 时 ,呈现出荧光猝灭效应 。由图 4 可 以看出 ,当激发光波长为 240 nm 和 350 nm 时 ,348 nm 波长荧光消失 。对于 396 nm 波长荧光 ,聚苯乙 炔质量浓度为 10 - 2 gΠL ,激发光波长为 310 nm 时 ,呈 现出最大荧光发光量子效率 (图 4C) ;当聚苯乙炔质 量浓度大于 011 gΠL 时 ,呈现荧光猝灭效应 。
编号 溶剂
1 甲苯 2 CCl4
产率 Π%
58 79
重均相对分子质量 , 相对分子质量分布 ,
MwΠ103
MwΠMn
12. 7
3. 73
11. 7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 69
注 : 单体 浓 度 0. 9 molΠL , 催 化 剂 浓 度 0. 012 molΠL , 聚 合 温 度
25 ℃,聚合时间 24 h 。
λex = 240 、310 和 350 nm ,λem = 396 nm ;ρ(聚苯乙炔) = 0101 gΠL ; 激发光波长Πnm : (A) 240 , (B) 350 , (C) 310
图 4 激发光波长对聚苯乙炔性能的影响
λexΠnm : (A) 250 , (B) 270 ;ρ(聚苯乙炔) = 0. 0001 gΠL 图 5 激发光波长对聚苯乙炔荧光性能的影响
炔聚合进行了研究 ,获得了较高相对分子质量的聚 苯乙炔 。并对其荧光性能进行了详细研究 ,进一步 提供了聚苯乙炔的结构信息 。结果见表 1 。

《脂肪烃》炔烃的聚合

《脂肪烃》炔烃的聚合

《脂肪烃》炔烃的聚合在有机化学的广袤领域中,脂肪烃中的炔烃因其独特的结构和反应性质,一直备受研究者的关注。

其中,炔烃的聚合反应更是展现出了丰富多样的化学变化和应用潜力。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炔烃的基本结构。

炔烃分子中含有碳碳三键,这使得它们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

常见的炔烃如乙炔(C₂H₂),其化学性质活泼,容易参与各种化学反应。

那么,什么是炔烃的聚合呢?简单来说,就是多个炔烃分子通过一定的反应机制连接在一起,形成大分子链或聚合物。

这种聚合反应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包括加成聚合和缩合聚合。

加成聚合是炔烃聚合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类型。

在一定的条件下,例如有催化剂存在时,炔烃分子中的碳碳三键会打开,与其他炔烃分子相互加成,形成长长的碳链。

以乙炔为例,在特定的催化剂作用下,它可以发生加成聚合反应,生成聚乙炔。

聚乙炔是一种具有导电性的高分子材料,这一特性使得它在电子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缩合聚合则是另一种重要的聚合方式。

在这种反应中,炔烃分子之间不仅会发生加成反应,还会脱去一些小分子,如氢气、水等。

通过这种方式,形成的聚合物具有更高的分子量和更复杂的结构。

炔烃聚合反应的条件对反应的进行和产物的性质有着重要的影响。

温度、压力、催化剂的选择等因素都需要精确控制。

比如,温度过高可能导致副反应的发生,影响聚合产物的纯度和性能;而合适的催化剂则能够有效地提高反应的速率和选择性,使得聚合反应能够更高效地进行。

在实际应用中,炔烃的聚合产物具有多种独特的性质和用途。

除了前面提到的聚乙炔在电子领域的应用外,其他炔烃聚合物还可以用于制备高性能的材料,如高强度的纤维、耐热的塑料等。

然而,炔烃聚合反应也并非一帆风顺。

在反应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和挑战。

例如,聚合反应的可控性有时难以达到理想的程度,导致产物的分子量分布较宽,性能不稳定。

此外,一些聚合反应的条件较为苛刻,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和资源,这也限制了其在工业生产中的大规模应用。

导电聚合物的研究进展

导电聚合物的研究进展

导电聚合物的研究进展宫兆合 梁国正 卢婷利 鹿海军(西北工业大学 西安 710072)摘要: 本文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导电聚合物的导电机理、研究方法、制备方法及应用前景。

关键词: 聚合物 导电性 复合材料1 前 言高分子一直被视为绝缘材料,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发现高分子具有导电功能。

从此聚合物导电性能的研究成了热门领域,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了2000年诺贝尔化学奖的得主—日本筑波大学白川英树(Shirakawa H.)、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艾伦・马克迪尔米德(Macdiarmid A.G.)和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艾伦・黑格尔(HeegerA.J.),以表彰他们在导电聚合物这一新兴领域所做的开创性工作。

可见导电聚合物研究的重要性。

导电聚合物材料可以分为结构型和复合型两大类。

结构型导电聚合物是指聚合物本身具有导电性或经掺杂处理后才具有导电功能的聚合物材料。

复合型导电聚合物,即导电聚合物复合材料,是指以通用聚合物为基体,通过加入各种导电性物质,采用物理化学方法复合后而得到的既具有一定导电功能又具有良好力学性能的多相复合材料。

结构型导电聚合物根据其导电机理的不同又可分为:载流子为自由电子的电子导电聚合物;载流子为能在聚合物分子间迁移的正负离子的离子导电聚合物;以氧化还原反应为电子转移机理的氧化还原型导电聚合物。

在导电聚合物众多物理和化学性能中,电化学性质(如化学活性、氧化还原可逆性、离子掺杂/脱掺杂机制)以及稳定性是决定其许多应用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倍受人们的关注,也是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

目前,研究导电聚合物的结构和性能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循环伏安法、暂态电流法、电导测量法、电化学阻抗普法、电化学石英晶体微天平法、光谱法、型貌法。

2 导电聚合物的导电机理结构型导电聚合物与复合型导电聚合物的导电机理是不同的,下面就各种聚合物导电机理进行说明。

2.1 复合型导电聚合物的导电机理导电聚合物复合材料,有二种,①在基体聚合物中填充各种导电填料;②将结构型导电聚合物或亲水性聚合物与基体聚合物的共混。

导电聚合物

导电聚合物

导电聚合物摘要:本文简单介绍了导电聚合物的发现,从而进一步综述了导电聚合物的分类及导电机理。

共轭聚合物作为导电聚合物的最主要基体,介绍了其制备和掺杂方法。

并对导电聚合物的应用和发展前景做出了展望。

关键词:导电聚合物、共轭聚合物、掺杂引言2000年10月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三位在导电聚合物的研究中获得杰出成就的化学家,即美国的黑格、马克迪尔米德和日本的白川英树。

1977年他们发现,聚乙炔薄膜经电子受体(I,AsF5等)掺杂后电导率增加了9个数量级,从10-6S/cm 增加到103S/cm[1,2],从而终于将高分子不能导电的传统观念打破。

20世纪60年代,白川英树利用改性的齐格勒-纳塔型催化剂制成了不同比例的聚乙炔薄膜,通过实验发现这些材料都属于半导体,并且发现室温下反式聚乙炔的导电性能优于顺式聚乙炔。

但如何提高聚乙炔的导电性成为难题。

后来白川英树又进行了氯和溴的掺杂研究,发现了卤素掺杂聚乙炔有可能具有异乎寻常的电学特性的征兆。

于此同时,马克迪尔米德教授从事着导电无机聚合物(SN X)的研究。

1976年,白川英树应马克迪尔米德的邀请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与黑格、马克迪尔米德合作研究半导性聚乙炔膜电导性的改进问题。

通过碘掺杂聚乙炔,将其导电性提高了7个数量级最终实现了第一个全有机导电聚合物[1]。

导电聚合物准确来讲应为可以导电的有机聚合物。

所谓导电聚合物是由一些具有共轭π键的聚合物经化学或电化学掺杂后形成的、导电率可从绝缘体延伸到导体范围的一类高分子材料。

导电聚合物大多都有一个较长的π共轭主链,因此又称为共轭聚合物,如图1所示。

共轭分子中,σ键是定域键,构成分子骨架;而垂直于分子平面的p轨道组合成离域π键,所有π电子在整个分子骨架内运动。

离域π键的形成增大了π电子活动范围,使体系能级降低、能级间隔变小,增加物质的导电性能。

交替的单键、双键共轭结构是导电高分子材料的共同特征,若进行掺杂可使其电导率增加若干数量级,接近于金属电导率。

导电聚合物研究进展

导电聚合物研究进展

(3) 氧化还原型导电聚合物。
这类聚合物的侧链上常带有可以进行可逆氧化还原反应 的活性基团,当电极电位达到聚合物中活性基团的还 原电位(或氧化电位)时,靠近电极的活性基团首先被 还原(或氧化) ,从电极得到(或失去) 一个电子,生成 的还原态(或氧化态) 基团可以通过同样的还原反应(氧 化反应) 将得到的电子再传给相邻的基团,自己则等 待下一次反应。如此重复,直到将电子传送到另一侧 电极,完成电子的定向移动。
导电聚合物的突出优点是既具有金属和无机半导体 的电学和光学特性,又具有有机聚合物柔韧的机械 性能和可加工性,还具有电化学氧化还原活性。
这些特点决定了导电聚合物材料将在未来的有机光 电子器件和电化学器件的开发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 用。
二、 导电聚合物材料的分类及研究
1、结构型导电聚合物:是指聚合物本身具有导电性 或经掺杂处理后才具有导电功能的聚合物材料。
2、结构型聚合物的导电机理
构性导电聚合物根据其导电机理的不同可分为: 电子导电聚合物;离子导电聚合物; 氧化还原型导电聚合物。
(1) 电子导电聚合物的导电机理
在电子导电聚合物的导电过程中,载流子是聚合物中的 自由电子或空穴,导电过程中载流子在电场的作用下 能够在聚合物内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作为有机材料,聚合物是以分子形态存在的,其电子多 为定域电子或具有有限离域能力的电子。
电子导电聚合物的共同结构特征是分子内有大的线性共 轭π电子体系,给自由电子提供了离域迁移条件。
(2) 离子型导电聚合物的导电机理
以正负离子为载流子的导电聚合物被称为离子型导电聚 合物。解释其导电机理的理论中比较受大家认同的有 非晶区扩散传导离子导电理论、离子导电聚合物自由 体积理论和无须亚晶格离子的传输机理等理论。 固体离子导电的两个先决条件是具有能定向移动的 离子和具有对离子溶和能力。研究导电高分子材料也 必须满足以上两个条件,即含有并允许体积相对较大的 离子在其中“扩散运动”;聚合物对离子具有一定的 “溶解作用”。

聚乙炔的研究与制备

聚乙炔的研究与制备

聚⼄炔的研究与制备聚⼄炔的研究和制备⼀、聚⼄炔简介20世纪70年代前期,⽇本化学家⽩川英树⽤⼀种新的⽅法合成了⿊⾊聚⼄炔薄膜。

⼀次,他的学⽣看错了配⽅,误加⼊成千倍催化剂,结果令⼈⼤吃⼀惊,合成了漂亮的银⾊薄膜,这是全反式聚⼄炔薄膜。

⽽同样在另⼀温度,合成的薄膜是铜⾊的,这是顺式聚⼄炔薄膜。

⽽⽩川英树也因此获得了2000年诺贝尔化学奖。

⾃1974年聚⼄炔被发现⾄今,导电⾼分⼦科学与技术已有了很⼤发展。

由于聚⼄炔掺杂后可以达到⾦属所具有的⾼电导性(~103S·cm-1 ),因此被称为“合成⾦属”,并成为⼈们竞相研究的导体材料。

聚⼄炔是最简单的聚炔烃,有顺式聚⼄炔和反式聚⼄炔两种⽴体异构体。

下⾯是它们的结构简式。

线型⾼分⼦量聚⼄炔是不溶不熔,对氧敏感的结晶性⾼分⼦半导体,深⾊有⾦属光泽。

顺式和反式聚⼄炔的电导率分别为 10-9和10-5S·cm-1,如⽤碘、溴等卤素或BF3、AsF3等路易斯酸渗杂后,其电导率率可提⾼到⾦属⽔平(约103 S·cm-1),因此称为合成⾦属及⾼分⼦导体。

⽤齐格勒-纳塔催化剂,如TiCl4、TiCl3或Ti(OR)4与AlR3(R为烷基)组合催化剂可使⼄炔直接聚合成膜,此外也可⽤钒、钴、铁等化合物如VO(CH3COO)2与Al(C2H5)3组成的催化剂体系聚合,聚合温度-78℃。

⽤稀⼟催化剂(如环烷酸稀⼟和AlR3)时,则可在室温制得⾼顺式聚⼄炔。

聚⼄炔本⾝有微弱的导电性,和⽯墨导电原理相似,因为分⼦间形成了⼤π掺杂有两种情况:1、掺⼊碘单质等,分⼦间形成了空⽳,可以空⽳导电,导电性初期随着掺杂浓度升⾼⽽升⾼,某⽐例达到峰值,然后开始下降。

2、掺⼊钠等活泼⾦属,分⼦间出现了多余的⾃由电⼦,可以导电,导电性随着掺杂浓度提⾼始终提⾼。

这种掺杂有机物具有半导体的某些特性,被称为半导体有机物。

在聚⼄炔中存在着巨⼤的离域⼤π键:…-C=C-C=C-C=C-C=C-…就是说离域⼤π键上的电⼦是"离域"的,可以在整个键上"⾃由移动"。

聚乙炔的研究报告与制备

聚乙炔的研究报告与制备

聚乙炔的研究报告与制备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聚乙炔的研究和制备方法。

首先,介绍了聚乙炔的化学结构和性质,并讨论了其在电子器件、薄膜和传感器等领域中的应用。

然后,详细描述了聚乙炔的制备方法,包括化学合成和物理合成两种方法。

最后,总结了现有制备方法的优势和局限性,并展望了聚乙炔在未来的发展前景。

1.引言聚乙炔是一种具有高导电性和可调谐性的高分子材料。

由于其特殊的化学结构和性质,聚乙炔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器件、薄膜和传感器等领域。

本文将对聚乙炔的研究和制备方法进行探讨。

2.聚乙炔的化学结构和性质聚乙炔的化学结构由乙炔分子的共轭聚合而成,其中每个乙炔单元通过共用的π电子连接在一起。

这种共轭结构赋予了聚乙炔高导电性和光学性质。

聚乙炔的导电性与共轭结构中的π电子相关,通过控制共轭链的长度和连接方式,可以改变聚乙炔的导电性能。

此外,聚乙炔还具有良好的可调谐性,可以通过施加电场或加热来改变其光学性质。

3.聚乙炔的应用由于聚乙炔具有高导电性和可调谐性,它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器件、薄膜和传感器等领域。

在电子器件方面,聚乙炔可用作有机场效应晶体管(OFETs)和有机光电二极管(OLEDs)等器件的材料。

在薄膜方面,聚乙炔可用于制备导电薄膜、防腐蚀薄膜和光学薄膜等。

在传感器方面,聚乙炔的导电性和可调谐性使其成为制备化学传感器和生物传感器的理想材料。

4.聚乙炔的制备方法聚乙炔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化学合成和物理合成两种方法。

化学合成是通过聚合反应将乙炔单体聚合为聚乙炔高分子。

常用的化学合成方法包括溶液聚合和固相聚合。

溶液聚合是将乙炔单体溶解在溶剂中,通过引发剂或催化剂的作用进行聚合反应。

固相聚合是将乙炔单体固定在固体载体上,通过热聚合或光聚合等方式进行反应。

物理合成是通过将乙炔分子沉积在基体上形成聚乙炔薄膜。

常用的物理合成方法包括喷雾沉积、溅射沉积和化学汽相沉积等。

5.现有制备方法的优势和局限性目前,聚乙炔的制备方法已经有了较大的突破,但仍存在一些局限性。

聚乙炔膜的作用

聚乙炔膜的作用

聚乙炔膜的作用《聚乙炔膜的作用》想象一下,在一个充满科技感的实验室里,我和我的科研伙伴小李正忙得焦头烂额。

我们面前摆放着各种奇奇怪怪的仪器,而我们正在研究的,就是那看起来普普通通却有着大秘密的聚乙炔膜。

小李皱着眉头,手里拿着一块聚乙炔膜,对着灯光看了又看,嘴里嘟囔着:“这东西到底有啥用啊?看着就像一块塑料薄膜似的。

”我笑着走过去,拍了拍他的肩膀说:“嘿,可别小瞧它,这聚乙炔膜啊,就像一个低调的超级英雄,有着很多不为人知的超能力呢。

”那聚乙炔膜到底有什么作用呢?首先啊,它在电子领域可是个大明星。

就像我们现在用的那些电子产品,手机、平板电脑之类的。

你想啊,这些设备里面的电路系统得有多复杂,就像一个庞大而精密的城市交通网络。

聚乙炔膜呢,它就像是这个网络里的特殊道路,具有独特的导电性。

它可以作为一种有机半导体材料,这意味着什么呢?这就好比在传统的由无机材料构建的电子世界里,突然出现了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新的新成员。

在电池方面,聚乙炔膜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咱们都知道电池就像一个小小的能量仓库,为我们的设备提供动力。

聚乙炔膜就像是这个仓库里的智能管理员。

它能够提高电池的性能,比如说让电池的充放电更加高效。

你看那些电动汽车,要是电池性能不好,那可就成了“蜗牛车”了。

聚乙炔膜就像是给电池注入了一股活力,让电动汽车能够跑得更远,就像给一个跑步的人穿上了一双轻便又有力量的跑鞋。

我和小李继续研究着,突然小李眼睛一亮,好像想到了什么。

他兴奋地说:“我明白了,这聚乙炔膜在传感器领域是不是也能大显身手呢?”我竖起大拇指说:“你可真聪明!”聚乙炔膜在传感器里就像是一个敏锐的侦探。

当周围环境发生变化,比如说有一些特殊的气体分子靠近时,聚乙炔膜的电学性质就会发生改变。

这就好比侦探发现了犯罪现场的蛛丝马迹一样。

通过检测这种变化,传感器就能知道周围环境的情况,就像侦探根据线索推断出案件的真相。

这对于检测空气质量、工业生产中的有害气体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聚乙炔分子链非线性极化率的理论研究

聚乙炔分子链非线性极化率的理论研究
为 了获 取 聚 乙炔 链 分 子 结 构 随 链 长 的 变 化 规 律 , 取 选
选 取 聚 乙炔 分 子 片 段 及 硅 掺 杂 聚 乙 炔 链 作 为研 究 对 象 , 采 用 G us n 3程 序包 中 的 H / 3 G方 法 , 论 了链 长 和 asi 0 a F 6— 1 讨
及硅 掺 杂聚 乙炔链 作 为研 究 对 象 , 用 G us n3程序 包 中的 H / 采 asi 0 a F 6—3G 方 法 , 论 了链 长 和 s 原 子 替 住 掺 杂 对 分 子 构 1 讨 i
型、 线性 及 非 线性 极 化 率 的 影 响 , 到 了关 于 聚 乙炔 片段 分 子 链 的键 长随 链 长 变化 的信 息 , 时研 究 了对 Co 2 子 进 行 得 同 lHl分
类 材料 因为 具 有 很 强 的 P电子 离 域 能 力 , 于 极化 , 而 有 易 因
着 良好 的电极化率和飞秒级 的快速响应 , 是很好的非线性 光学材料。许多功 能性基团取代的聚乙炔衍生物相继 已被
合 成 和 报 道 , 究 涉 性 光 学性 质等 各 方 面 性 质 。 理 论 计算 既可 以对 实 验 结 果 进 行 阐 释 , 可 以在 实 验 也
s 原 子替 位 掺 杂后 的线 性 、 线性 极 化 率 随替 位 原 子 数 量及 位 置 的 变化特 征 。 i 非
关 键 词 : 乙炔分子链 ; F6— l ; 聚 H / 3 c 极化率
中图 分 类 号 :6 44 0 3 .
l 引 言
文 献 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 0 — 862 1)2—06 0 1 8 2 1(000 07 — 3 0
信息科学的快速发展 , 使聚合 物材 料的研究成 为材料 科学领域重要的研究热 点 , 引起 人们越来越 广泛 的关注 并

炔基化学的研究和应用

炔基化学的研究和应用

炔基化学的研究和应用炔基化学的研究与应用炔基是指含有一个或多个三键的有机官能团,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和性质,炔基化学一直是有机化学领域中备受研究和关注的重要分支。

炔基化合物具有很高的化学反应性和活性,从而应用广泛,如在有机合成、材料科学、药物化学等领域均有着广泛的应用和前景。

一、炔基的特点与反应性1. 炔基的电子结构炔基的三键中包含两个π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往往参与到反应中去,形成相应的化学键。

此外,三键C-C键质量很轻,电负性差,因此具有较高的化学反应性。

2. 炔基的反应性炔基化合物具有很多独特的化学反应,如加成反应、杂化反应、卤化反应、酰化反应等。

炔基的特殊化学反应机理也是炔基化合物受到广泛关注和研究的原因之一。

二、炔基化学的应用领域1. 有机合成炔基化合物作为高活性化合物,在有机合成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和前景。

炔基可以通过不同的加成反应来直接合成化合物,例如炔基和醛、酮的加成反应可以合成降酮、烯醛等有机合成物。

2. 材料科学炔基化合物在材料科学中也应用广泛。

它们可以通过聚合、交联等反应制备链状高聚物或高分子材料,如聚酯纤维、聚乙炔等材料。

3. 药物化学炔基化合物在药物化学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炔基可以作为药物分子中的原型,结合其他官能团形成具有生物活性的分子。

除此之外,炔基化合物还可以作为药物的中间体进行药物合成。

三、炔基化学的发展现状1. 炔基化学的发展历程炔基化学是有机化学的专业领域,它的发展成熟追溯到20世纪初期。

德国化学家亚基夫首次报道了三键的存在及其化学反应机理。

通过对炔基化合物性质及反应机理的研究,炔基化学逐渐成为有机化学的研究和应用的重要分支。

2. 炔基化学的现状随着有机化学的不断深入研究和发展,炔基化合物的研究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拓展。

炔基化学现已成为有机合成的重要分支,炔基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应用研究和工业化产业均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四、炔基化学的前景展望炔基化学在有机合成、材料科学、药物化学等领域均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聚乙炔

聚乙炔
Organic semiconductor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Jian Zhang
September 29th, 2010
聚乙炔 / 一种导电高分子
聚乙炔 (Polyacetylene)
H C C H C H H C C H H C C H H C C H
E
EF
E = 1.7eV, = 10-5 -10-7 S/m
半导体
10-6
绝缘体
聚苯胺
10-10 S / cm
反式聚乙炔 聚噻酚 顺式聚乙炔 聚吡咯
2000 年诺贝尔化学奖
纤维、橡胶、塑料 导电高分子2000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艾伦-J-黑格 Alan J. Heeger
艾伦-G-马克迪尔米德 白川英树 Alan G. MacDiarmid Hideki Shirakawa
碳材料
石墨烯
碳纳米管
石墨烯
氧化物…
+ +
共轭链 自由基 碳正离子 碳负离子 阳离子自由基 阴离子自由基 两价碳正离子 两价碳负离子
+
+
负双极化子,Negative bipolaron
-
-
典型导电高分子材料
聚乙炔 聚吡咯 聚噻酚 106
金属
102
金、银、铜 反式聚乙炔 掺 聚噻酚 杂 顺式聚乙炔 聚吡咯
聚苯硫醚 聚苯乙炔 聚噻吩乙炔 聚苯撑 10-2
C C C C C
聚乙炔用钠奈四氢呋喃溶液处理
(NayCH)x (y 0.2)
N型掺杂(部分还原) 10-9 S/cm 25 S/cm
有机导体和半导体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可以用来制作电子设备。由于导电塑料具有异乎寻常的光性能, 因而可用来制成可擦写光盘,这种聚合物光盘具有生产成本低、制作方便、储存量大的优点。
第五,可以用来作为化学反应的催化剂。经过掺和的导电高分子材料具有氧化还原催化功能,因此导电高分子材料还在分析化学、催化和化学敏感器的制作方面得到了应用,将导电高分子材料固化到电极表面可以制成修饰电极,在电化学反应中可以作为电催化材料。
2.3、 基本原理
精制过的乙炔在甲苯溶剂里,以稀土化合物为催化剂进行聚合,反应方程式如下:
Ln(Naph)3
nC2H2Ln -[-C=C-]-n
甲苯
2.4 、制备工艺
乙炔气体依次经饱和亚硫酸氢钠水溶液、氯化钙、五氧化二磷、活性炭及3Ǻ分子筛柱精制。一切聚合操作均在氮气氛中进行. 聚合采用烘干充氮处理过的双口瓶, 按一定的顺序加人稀土化合物、溶剂、三烷基铝及其它的添加物; 在室温陈化约巧分钟或不陈化; 然后以30一50 毫升/分的速度导人乙炔, 立即在聚合瓶中生成红棕色胶冻状产物. 随着聚合时间的增长,胶冻增稠厚至结成块状不能流动.聚合结束, 加人10%盐酸的乙醇溶液以破坏催化剂, 过滤,洗涤至中性, 吸干, 即得具有金属光泽的银灰色聚乙炔薄膜。
第三,聚乙炔可以用来制作塑料电池。随着电子工业的迅速发展,电子仪器、通讯设备等对作为能源的电池的要求越来越高。用导电塑料制成的塑料电池就是以导电塑料作为电极材料制成的一类新型电池。这类电池质轻体小、储能容量大、能量密度高、安全可靠、自放电速度慢,可反复充电1000次,甚至几千次,使用寿命达5年,并且制造工艺简便,对环境无污染,长期使用免修理等优点,可取代镍镐电池,特别适用作计算机、摄像机的电源。
1、以Ti(OBu)4-AlEt3为催化剂合成聚乙炔
1.1、原材料
乙炔、浓硫酸、固体氢氧化钠、五氧化二磷、Ti(OBu)4一AlEt3、甲苯、丙酮、干冰
1.2、仪器设备
钢瓶、反炔在甲苯中以Ti(OBu)4-AlEt3为催化剂进行聚合,反应方程式如下:
Ti(OBu)4-AlEt4
自1974年聚乙炔被发现至今,导电高分子科学与技术已有了很大发展。由于聚乙炔掺杂后可以达到金属所具有的高电导性(~103S·cm-1 ),因此被称为“合成金属”,并成为人们竞相研究的导体材料。
聚乙炔是最简单的聚炔烃,有顺式聚乙炔和反式聚乙炔两种立体异构体。下面是它们的结构简式。线型高分子量聚乙炔是不溶不熔,对氧敏感的结晶性高分
聚乙炔的研究和制备
一、聚乙炔简介
20世纪70年代前期,日本化学家白川英树用一种新的方法合成了黑色聚乙炔薄膜。一次,他的学生看错了配方,误加入成千倍催化剂,结果令人大吃一惊,合成了漂亮的银色薄膜,这是全反式聚乙炔薄膜。而同样在另一温度,合成的薄膜是铜色的,这是顺式聚乙炔薄膜。而白川英树也因此获得了2000年诺贝尔化学奖。
在液晶溶剂中使乙炔聚合 得到立体结构的聚乙炔薄膜
使聚甲基乙烯基砜发生消除反应 分子量可达16300的乙炔接枝聚合物
自从聚乙烯问世以来,其科学和技术已有了很大的发展。作为一种新材料,它的研究和应用都还有很大的空间。随着对其聚合和掺杂的研究的深入,聚乙炔必将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有用材料。
二、聚乙炔的制备
在聚乙炔中存在着巨大的离域大π键:
…-C=C-C=C-C=C-C=C-…
就是说离域大π键上的电子是"离域"的,可以在整个键上"自由移动"。所以聚乙炔能导电.
通过深入研究聚乙炔的物理和化学特性,人们发现其在能源、光电子器件、信息、传感器、分子导线和分子器件,以及电磁屏蔽、金属防腐和隐身技术方面也有着广阔、诱人的应用前景。
对Shirakawa催化体系进行处理 得到了高性能的聚乙炔膜
锕系元素钍的高配物催化乙炔聚合 合成了高顺式含量的聚乙炔膜
甲基丙烯酸甲酯与聚乙炔进行共聚 制得了一次性水溶液电池
利用碳纤维与聚乙炔进行复合 获得了复合型的碳纤维聚乙炔膜
锆磷酸酯盐作催化剂乙炔定向聚合 聚合物顺式含量在55%以上,聚乙
炔薄膜的柔软性和稳定性都较好
2.5 、工艺流程图
依次 先陈化
加入 15min
精制 40mL/min
2.6 性能评价方法及评价结果
该方法制备的聚乙炔薄膜中,顺式聚合物占45%,掺杂后电导率较高。
2.7 该方法的优缺点
优点:产品中顺式含量较高,掺杂后电导率较高,不溶于任何通常的有机溶剂或无机酸碱。
缺点:成本较高,难以实现产业化。
3、以过渡金属膦酸酯为催化剂合成聚乙炔
1.5、工艺流程图
精制 Ti(OBu)4-AlEt3
甲苯
干冰丙酮
1.6、聚乙炔膜的表征
该方法制备的聚乙炔薄膜具有高度致密性,使纤维束的堆积更加紧密,内聚能增大。经红外光谱分析发现,在-78℃制得的聚乙炔膜为高顺式结构,顺式含量在85%以上,掺杂后电导率较高,可达104S﹒cm-1。
1.7、该方法的优缺点
C2H5O
P507:CH3·CH2·CH2·CH2·CH·CH2·O-P-CH·CH2·CH2·CH2·CH3
C2H5OHC2H5
3.4 制备工艺
乙炔气体依次经饱和亚硫酸氢钠水溶液、氯化钙、五氧化二磷、活性炭及3Ǻ分子筛柱精制。一切聚合操作均在氮气氛中进行,乙炔气体在聚合瓶中生成冻胶状产物或银灰色薄膜。聚合1h后,用乙醇等反复洗涤产物以除去膜中残留的催化剂。吸于后即可得到银灰色的有金属光泽的聚乙炔薄膜。
鉴于聚乙炔的优良性质,世界各国的科学家都在研究聚乙炔的相关问题,尤其是在聚乙炔的聚合和聚乙炔的掺杂方面。我国在导电聚合物领域的研究起步于1978年,现已有3O多年的历史,其研究水平已基本与国际接轨。近30年发展状况如表一所示。国内在聚乙炔领域的探索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其研究的发展,并在导电高分子领域做出了较大贡献。但与国外研究相比,还需加强在聚乙炔复合材料以及可溶性聚乙炔方面的研究。
优点:产品容易纯化,并且掺杂后电导率较高,性能较为优越。
缺点:反应条件较为苛刻,成本较高。
2、采用稀土络合催化剂的合成
2.1、原材料
饱和亚硫酸氢钠水溶液、氯化钙、五氧化二磷、活性炭、3Ǻ分子筛柱、甲
苯、苯、己烷、乙醇、加氢汽油、氮气、三烷基铝、稀土化合物、乙炔等。
2.2、仪器设备
双口聚合瓶、钢瓶等。
聚乙炔本身有微弱的导电性,和石墨导电原理相似,因为分子间形成了大π掺杂有两种情况:
1、掺入碘单质等,分子间形成了空穴,可以空穴导电,导电性初期随着掺杂浓度升高而升高,某比例达到峰值,然后开始下降。
2、掺入钠等活泼金属,分子间出现了多余的自由电子,可以导电,导电性随着掺杂浓度提高始终提高。这种掺杂有机物具有半导体的某些特性,被称为半导体有机物。
子半导体,深色有金属光泽。顺式和反式聚乙炔的电导率分别为 10-9和10-5S·cm-1,如用碘、溴等卤素或BF3、AsF3等路易斯酸渗杂后,其电导率率可提高到金属水平(约103S·cm-1),因此称为合成金属及高分子导体。用齐格勒-纳塔催化剂,如TiCl4、TiCl3或Ti(OR)4与AlR3(R为烷基)组合催化剂可使乙炔直接聚合成膜,此外也可用钒、钴、铁等化合物如VO(CH3COO)2与Al(C2H5)3组成的催化剂体系聚合 ,聚合温度-78℃。用稀土催化剂(如环烷酸稀土和AlR3)时,则可在室温制得高顺式聚乙炔。
nC2H2-[-C=C-]-n
甲苯
1.4、制备工艺
1、乙炔的精制
先将乙炔气体先后通过盛有浓硫酸、固体氢氧化钠和五氧化二磷的干燥管和干燥瓶,以除去丙酮、水分等杂质。再将纯化后的乙炔收集在乙炔钢瓶中。
2、聚乙炔的制备
在反应釜中加入适量的甲苯和Ti(OBu)4-AlEt3,先开乙炔钢瓶总阀,再开分压阀,在反应釜中充入一定量的精制后的乙炔,使其在-78℃下反应10小时。待反应结束后,将清洗后的聚乙炔膜转入到另外的容器中,抽真空,然后保存在干冰和丙酮制成的冷冻剂中,所制得的聚乙炔膜是银白色或金色的柔韧多晶膜。
第六,可以用于电气工程。掺和导电塑料大量用作高压电缆的内外部半导层,用在汽车电缆的电缆芯,用来制作超高温电流的装置。例如保险丝元件并联开关装置;用于电子元件、电池、电机等的过载保护。辐射交联导电聚合物,还可以应用于中压电缆元件、电缆终端的电应力控制,电缆接头接地屏蔽。
第七,可以用于自调加热带。辐射交联的半导体自调聚合物加热元件,利用其PTC效应置于两块平行钢导体之间,加热元件由碳黑改性聚合物组成,另加绝缘层,保护性网络和外涂复层组成。该材料的电阳随温度的升高而提高。
以纳米铜粒子催化剂乙炔的聚合 得到了在微观形态下为纤维状结构的聚合物
相比于我国聚乙炔的相关研究,聚乙炔在国外已经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发展,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和巨大的突破。表二就是国外近50年来在聚乙炔合成方面的研究进展。
表二
研究方法 研究成果
用TiCl4-Al(C2H5)3催化体系使乙炔聚合 得到不溶不熔聚乙炔粉末
缺点:产品顺式含量不够高。
对聚乙炔膜进行了P型掺杂 电导率增加约12个数量级
利用无水HF优化聚乙炔 生成了具有高导电性材料
用经钠“掺杂”过的聚乙炔引发聚合 制取了可溶性的聚乙炔
利用茂钛-铝氢化物使乙炔聚合 掺杂后电导率达
(1.5~2.0)×104(S﹒cm-1)
用W(OCH(CH2Cl)2)2-AlEt2Cl催化体系 获得了均匀聚乙炔膜
第二,他可以作为屏蔽材料。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电子工业特别是电子计算机工业的发展很快。我们周围的电子产品几乎都是由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而成的。这些电子产品所用的都是微电流,容易发生由于外界电磁波干扰而造成的错误动作、图像障碍等故障,对人体也有很大的危害。因此,电子仪器的外壳应有一定的电磁波屏蔽性。选用金属外壳可以达到电磁屏蔽的要求,但是太笨重。为了达到电子仪器设备外壳轻型化,大多采用塑料,然而塑料本身不具有电磁波屏蔽的功能。所以,代替金属的塑料无疑要具有导电性和电磁波屏蔽性。导电塑料作为屏蔽材料,它不仅能吸收电磁辐射而且还能起到抗腐蚀作用,能排除引起腐蚀的电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