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5单元 三角形 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5-1 三角形的特性》教案 (11)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5-1 三角形的特性》教案 (11)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5-1 三角形的特性》教案 (1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三角形的特性,掌握三角形内角和的概念,能够正确计算三角形内角和。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示范、学生练习、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三角形内角和的计算方法。

2.难点:理解三角形内角和与直角、钝角、锐角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五单元第一节内容。

2.工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等。

3.教具:三角形模型、直尺、圆规等几何工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老师用三角形模型向学生展示一个任意形状的三角形,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是多少度?2. 概念讲解1.介绍三角形的内角和的定义:任意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总和等于180度。

2.解释为什么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通过让学生在白板上作图,分析三角形内角和的计算原理,引导学生理解。

3. 练习与讨论1.让学生自行计算不同形状三角形内角和的数值,并在黑板上讨论答案。

2.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相互交流讨论,共同解决一些较难的三角形内角和问题。

4. 拓展延伸老师在黑板上设置一些挑战性问题,要求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如“如何证明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相等”等。

5. 总结老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三角形内角和与三角形的性质的关系,鼓励学生在课后多加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堂作业完成课堂练习题,进一步巩固对三角形内角和的理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六、板书设计三角形内角和=180度三角形内角和=180度七、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三角形内角和的概念和计算上,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学生的参与度较高,但还需在练习环节加强巩固,以确保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5《三角形》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5《三角形》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5《三角形》教案一. 教材分析《三角形》是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三角形的定义、特性以及分类。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识别和判断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各种类型,并能够运用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内容安排紧凑,从生活实例引入,逐步引导学生探究三角形的特性,从而达到熟练掌握的目的。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他们在三年级时学习了图形的认识,对各种基本图形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在三角形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停留在直观认识阶段,对三角形的特性和分类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三角形。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三角形的定义、特性及分类,能够识别和判断各种类型的三角形。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角形的定义、特性及分类。

2.难点:三角形的高的概念及计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和“实践操作法”等方法,引导学生从生活实例中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三角板、直尺、圆规、多媒体课件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套三角板、直尺、圆规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物品,如三角板、自行车三角架等,引导学生关注三角形。

提问:“你们在哪里见过三角形?三角形有什么特点?”让学生自由发言,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呈现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特性,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三角形。

同时,教师演示如何用三角板画三角形,让学生动手操作,进一步感知三角形的特性。

3.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用三角板和直尺画出不同的三角形,并观察、比较它们的特点。

人教版 数学四年级下册:第5单元《三角形的内角和》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 数学四年级下册:第5单元《三角形的内角和》集体备课教案
8.三个角拼在一起组成了一个什么角?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9.拿一个锐角三角形纸片试试看,折的方法一样。再拿钝角三角形折折看,你发现了什么?(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也是180°)
10.那么,我们能不能说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呢?为什么?(能,因为这三种三角形就包括了所有三角形)
3.如图,已知∠1=35°,∠2=75°,求∠3的度数。
学生回忆
为新知识铺垫
二、教学新课
1.投影出示一组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三角形有几个角?老师指出:三角形的这三个角,就叫做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板书:内角)
2.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和叫做三角形的内角和。(板书课题:三角形的内角和)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三角形的内角和有什么规律。
3.对教学设计中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尤其是对以前教学方式进行的改进,通过设计教学反馈,实际的改进效果如何。
4.如果让你重新上这节课,你会怎样上?有什么新想法吗?或当时听课的老师或者专家对你这节课有什么评价?对你有什么启发?
②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两个三角形呢?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通过练习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板书设计:
三角形内角和180O
180O-140O-25O=15O
七、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不必面面俱到:
1.反思在备课过程中对教材内容、教学理论、学习方法的认知变化。
2.反思教学设计的落实情况,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出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等,避免空谈出现的问题而不思考出现的原因,也不思考解决方案。
3.以小组为单位先画4个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利用手中的工具分别计算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各是多少度?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教案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三角形的概念,知道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能够识别三角形的底和高,并会画三角形的高。

2、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发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和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三角形的概念,掌握三角形的特征。

会画三角形的高。

2、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高的概念,会画三角形指定底边上的高。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实践操作法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形框架、三角形纸片、三角板、直尺五、教学过程1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物体,如三角形的屋顶、三角形的交通标志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三角形的特点。

111 提问:这些物体为什么要设计成三角形的形状?112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深入学习三角形。

12 探究三角形的概念让学生用三根小棒摆三角形,通过实际操作,初步感知三角形的形状。

121 引导学生观察摆成的三角形,说一说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和几个顶点。

122 总结三角形的概念: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

123 介绍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边、角、顶点。

13 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出示三角形图片,介绍三角形的底和高。

131 强调: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132 示范画三角形的高。

133 让学生在自己画的三角形上尝试画高。

134 展示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和指导。

14 探究三角形的稳定性出示三角形框架和四边形框架,让学生分别用力拉一拉,观察框架的变化。

141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142 总结: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四边形容易变形。

143 举例说明三角形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自行车的车架、塔吊的支架等。

15 巩固练习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进一步巩固三角形的概念、特征和高的画法。

151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的认识》(第2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的认识》(第2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的认识》(第2课
时)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认识、描述和绘制不同位置的三角形。

2.能够用图形工具绘制和标出三角形的各边、角。

二、教学重点
1.认识和描述不同位置的三角形。

2.绘制三角形图形并标出各边、角。

三、教学难点
1.区分和描述三角形的不同位置与属性。

2.熟练使用图形工具绘制三角形。

四、教学准备
1.课件:三角形的图片和示例
2.黑板、彩色粉笔
3.学生课桌上的绘图工具
4.学生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
教师在黑板上绘制一个三角形,并引导学生观察,并让学生讨论三角形的特点。

2. 学习新知识
1.介绍不同位置的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

2.演示如何绘制不同位置的三角形,并标出各边、角。

3.让学生在练习册上尝试绘制和描述各种三角形。

3. 练习与巩固
让学生进行练习,绘制几个不同位置的三角形,并交流彼此的画法,并纠正错误。

4. 拓展知识
学生可以尝试在其他几何图形中找出三角形,并描述其特点。

5. 课堂小结
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并让学生总结三角形的特点和绘制方法。

六、作业布置
布置作业:完成练习册上的练习题,绘制指定的不同位置的三角形。

七、教学反思与改进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和理解情况,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三角形的基本知识。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掌握相关知识。

(人教新课标)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单元教案(共4课时)

(人教新课标)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单元教案(共4课时)

第五单元三角形一、单元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和实验探索等活动,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的特性,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2通过分类、操作活动,使学生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知道这些三角形的特点并能够辨认和区别它们。

3联系生活实际并通过拼摆、设计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三角形的特征及三角形与四边形的联系,感受数学的转化思想,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欣赏数学美。

4使学生在探索图形的特征、图形的变换以及图形的设计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单元教材分析1三角形的特性。

(1)情境图。

教材提供了一幅三角形在生活中应用的直观图,目的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思考并说一说“哪些物体上有三角形?”激发学生学习三角形的兴趣,而且引起学生对三角形及其在生活的作用的思考。

(2)例1,有关三角形定义的教学。

在“画三角形”的操作活动中进一步感知三角形的属性,抽象出概念。

在已学的垂直概念的基础上,引入了三角形的底和高。

最后,教材说明为了便于表述,如何用字母表示三角形。

(3)例2,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让学生对三角形有更为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设计思路是“情景、问题—实验、解释—特性应用”。

(4)例3,三角形边的关系──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对三角形边的关系的思考。

然后让学生动手实验,探究规律。

2例4,三角形的分类。

(1)分两个层次编排。

第一层次,按角分,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第二层次,按边分,认识特殊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2)用集合图直观地表示出,三角形整个集合与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之间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3)三角形按边分类,教材不强调分成了几类,着重引导学生认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边和角的特征。

3例5,三角形的内角和。

(1)先通过让学生度量不同类型的三角形的内角度数,并分别计算出它们的和,使学生初步感知到它们的内角和是180°。

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五单元《三角形》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五单元《三角形》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五单元《三角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五单元《三角形》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掌握三角形的定义、特性以及分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三角形的定义、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的分类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图形认知能力,他们对平面几何图形有了一定的了解,能够观察和描述图形的特征。

但是,对于三角形这一概念,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大量的操作和实践活动来感知和理解。

此外,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不够成熟,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三角形的定义,掌握三角形的特性,学会分类三角形,并能运用三角形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自信心,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角形的定义、特性和分类。

2.难点:三角形内角和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导入,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知和理解三角形。

2.操作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和探究三角形的特性。

3.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三角形模型、图片、卡片等。

2.学具准备:学生手册、练习题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物品,引导学生关注三角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提问:“你们在哪里见过三角形?三角形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三角形的定义和特性。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实物展示,呈现各种三角形,让学生观察和描述三角形的特征。

同时,教师讲解三角形的分类,引导学生掌握三角形的各种类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每组选择一个三角形,用卡片或画笔在纸上表示出这个三角形,并标明其类型。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第5单元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第5单元 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第课时三角形的三边关系1.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观察比较,初步感知三角形边的关系,体验学数学的乐趣。

2.运用“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通过实践操作、猜想验证、合作探究,经历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这一性质的活动过程,发展空间观念,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体验“做数学”的成功。

4.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美,会从美观和实用的角度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重点】理解、掌握“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

【难点】引导探索三角形的边的关系,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直尺,小棒,统计表。

方法一师:请看,我这里有两根小棒,猜一猜,这是干什么用的?预设生:不知道。

师:今天我想用这两根小棒围成一个三角形,能围成吗?预设生:不能。

师:为什么?围成一个三角形最少需要几根小棒?预设生:至少需要3根小棒。

师:那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做三角形?预设生: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平面图形。

师:那我们就再加一根,围一个三角形,好吗?这个盒子里面有很多根长度不同的小棒,是不是随便取出一根就能和这两根小棒围成三角形呢?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板书课题)创设有趣的、具有生活实践意义和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操作活动,进行探索,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体现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方法二师:谁来说说什么是三角形?预设生: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师:3根小棒或3条线段能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与什么有关?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板书课题)首先回忆什么是三角形,然后老师点明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3条线段能否围成一个三角形与所给定的3条线段的长度有关,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指明探索方向。

一、教学例3,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以及两点间的距离的概念。

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五单元《三角形的分类》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五单元《三角形的分类》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五单元《三角形的分类》教案一. 教材分析《三角形的分类》是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三角形的分类方法,包括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识别各种类型的三角形,并理解各类三角形的特点。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二年级和三年级关于图形的知识,对图形的分类和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三角形的特点和分类,他们可能还不是很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和丰富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分类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各种类型的三角形,理解各类三角形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识别各种类型的三角形,理解各类三角形的特点。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分类方法对三角形进行正确的分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和实际例子,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动手操作法: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交流讨论法: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准备一些三角形模型和图片,用于展示和操作。

2.学具准备:学生准备一些三角形纸片,用于实践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三角形图片,如三角尺、自行车的三角架等,引导学生关注三角形。

然后提问:“你们对这些三角形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三角形是由三条边和三个角组成的图形。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三角形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能找出这些三角形的特点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三角形可以根据角的大小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教案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教案

第五单元三角形一、单元教学内容三角形P59——P70二、单元教学目标1、认识三角形的特性,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2、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知道这些三角形的特点并能够辨认和区别它们。

3、在具体情境中,认识三角形的特性,经历操作的过程,发展空间观念和形象思维。

4、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三角形的分类,明确三角形的内角和,并尝试探索四边形的内角和。

5、联系生活实际并通过拼摆、设计等活动,进一步感受三角形的特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欣赏数学美。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认识三角形的特性,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知道这些三角形的特点并能够辨认和区别它们。

四、单元教学安排三角形……………………………………………………5课时第1课时三角形的特性一、教学内容:三角形的特性P59——P61二、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征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在观察、试验中发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知道三角形的稳走性在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性。

难点:画三角形指定底边上的高。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板、直尺、同样长的小棒若干根,用木条(或纸条)制作的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授1、课件出示教材第59页主题图。

师: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三角形,仔细观察主题图,你能找出图中的三角形吗?学生先说说哪里有三角形,再在图上描出来。

2、生活中哪些物体上也有三角形呢?小组交流后说一说。

3、导入课题:其实三角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运用,你对三角形有哪些认识?(学生回答)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三角形的特性。

板书课题:三角形的特性。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数学教学设计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数学教学设计

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数学教学设计角形边的关系教案篇一一、教学内容与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三角形的认识》。

学生通过第一学段和四年级上册的学习,对三角形已经有了直观的认识,能够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认识了线段,学习了垂直,能从直线外一点画出这条直线的垂线。

在此基础上,本课时安排了三角形各部分名称,定义,高和底等教学内容。

为学习三角形的面积算法和各种图形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在操作活动中,概括三角形的特征,认识各部分名称以及底和高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用字母表示三角形。

(二)过程和方法在操作活动、概括中,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和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三角形的概念,认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知道三角形的底和高教学难点:会画三角形的高四、教学准备课件、实物投影五、过程设计一、欣赏图片,导入新课师:同学们,老师今天带来了很多美丽的建筑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师:谁能说说这些图片中都有哪种平面图形?揭题:是的,每张图片中都含有三角形。

三角形的奥秘非常多,那么它在我们的生活中究竟有什么作用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三角形,揭开三角形神秘的面纱。

(板书课题:三角形的`认识)[设计意图:通过建筑图片,增强学生对数学源于生活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1、三角形的定义(1)请同学们翻开书本第60页,自学有关三角形的内容。

(2)师:自学完了,如果现在让你画一个三角形,你会画么?指名学生到黑板上画三角形,并介绍一下画的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在学生说的时候板书:3个角,3条边,3个顶点并提问:对他的发言你还有什么需要补充的吗?(4)师:这些是同学们刚才通过自学知道的知识,那你觉得到底什么样的图形才能叫做三角形呢?指名不同的学生说。

刚才有同学说到: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课件出示)师:这句话里哪个词是关键?师:三条线段围成是怎么样的?(出示: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

人教版四年下数学第五单元第5课《三角形的内角和》教案

人教版四年下数学第五单元第5课《三角形的内角和》教案

四年下数学第五单元第5课《三角形的内角和》教案教学内容教科书P65例6,完成P65“做一做”,P67~68“练习十六”第1、2、3、6题。

教学目标1.通过量、剪、拼等活动,发现并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2.在学生动手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运用新知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探究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探索和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规律。

教学难点对不同探索方法进行指导,学生能灵活应用发现的规律。

教学准备课件,量角器,长方形、正方形及三角形的纸片,剪刀。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设疑导入1.揭示“内角”和“内角和”的概念。

教师画一个三角形,提问:这是什么图形?它有什么特征?【学情预设】这是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

师:三角形的三个角,为了表达方便,分别用∠1、∠2、∠3来表示,这三个角称为三角形的内角。

你们知道这三个内角相加的和等于多少度吗?猜猜看。

【学情预设】由于绝大多数学生有相关知识经验的积累,不难说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设计意图】明确三角形“内角”和“内角和”的概念是学生进一步探究新知的前提。

让学生大胆地“猜一猜”,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的兴趣。

2.揭示课题。

师:大家猜得对不对呢?我们需要验证一下,这也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三角形的内角和。

(板书课题:三角形的内角和)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1.探究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

(1)师:同学们,图形之间都是有联系的,这儿有两个大家都很熟悉的图形。

教师拿出正方形和长方形并贴在黑板上。

师:你知道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内角和分别是多少度吗?你是怎样算出来的呢?【学情预设】学生已经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个内角,且每个内角都是直角,很快会得出:90°×4=360°。

(2)教师演示操作,学生观察。

把正方形、长方形分别沿着对角线折叠,分别得到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

三角形的分类教案(通用10篇)

三角形的分类教案(通用10篇)

三角形的分类教案(通用10篇)三角形的分类教案(1)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科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的分类(按角的特征)2、教材简析“三角形分类”是新课程教材中“空间与图形”领域内容的一部分。

学生在学习此内容之前,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认识,能够在物体的面中找出三角形,学习了角的知识,认识了常见的角,为学生研究三角形的特征,从角和边的不同角度对三角形进行分类做好了有力的知识支撑。

三角形是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一切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学好这部分内容,为学习其他多边形积累了知识经验,为进一步学习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打下了基础。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通过一、二年级的学习,对三角形都有一定的认识,而且也学习了角的分类和线线之间的关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能自然的引入。

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会给三角形进行分类,辨认出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2、在三角形分类的的操作讨论活动中,总结、区别这些三角形的特征。

3、能举出三个以上在生活中见过的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4、能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做”中,学会按角和边的特征给三角形分类。

教学难点:区别、总结各类三角形的特征。

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引入新知1、师:同学们,你们说说以前学过哪些图形?三角形是什么样的?谁想上黑板画给大家看一看?2、师:从同学们画的三角形中我们可以看出三角形可能存在这三个角。

(课件出示)①锐角、直角和钝角。

②三角形有三个特点,(课件出示)有边,角,顶点。

(我这样设计的意图是:让学生复习与新知识有密切联系的旧知识,是为学习新知识做好迁移铺垫,为突破难点打基础。

)3、揭示课题在三角形这个大家族里,你若仔细观察,会发现它们的角和边各有特点,这节课咱们根据三角形角和边的特点给它们分类,好不好?(板书:三角形分类)(我这样设计的意图是:揭示课题的同时让学生明确了新课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学有目标,克服了盲目性。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三角形的特性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三角形的特性教案

第1课时三角形的特性(1)教学内容教科书P57~58例1,完成P58“做一做”,P63“练习十五”第1题。

教学目标1.在观察、操作活动中,知道三角形的特征,认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理解三角形底和高的含义,会画三角形的高。

2.在观察、操作活动中,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和方法。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概括三角形的概念,认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知道三角形的底和高。

教学难点会画三角形的高。

教学准备课件,三角尺。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课件出示教科书P57的主题图。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儿吗?你能找出图中的三角形吗?学情预设:学生观察图片,发现图中的三角形,在图中指一指或描一描哪些是三角形。

2.生活中的三角形。

师:生活中哪里有三角形?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说:三角形的交通标志、晾衣架、扫帚等。

3.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真会观察,生活中的很多地方都会用到三角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三角形的世界。

[板书课题:三角形的特性(1)]设计意图: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找三角形,列举生活中的三角形,唤起旧知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丰富三角形的表象,同时体会三角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1.三角形的特点。

(课件出示教科书P58例1)(1)指定一名学生在黑板上画三角形,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画图。

(2)迁移感知。

师:说一说,你对三角形有哪些认识?结合学生的交流,教师适时板书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学情预设:三角形的画法学生已有经验,画起来没有难度。

在画图过程中自然唤醒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比如三角形有3条边、3个角和3个顶点。

设计意图:“画三角形”有利于学生借助直接经验把抽象的概念和具体的图形联系起来;“说一说”让学生表达对三角形的了解,迁移感知,以便更好地抽象出三角形的本质属性。

(3)学生在自己画出的三角形上标出边、角、顶点。

(4)师:为了表达方便,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3个顶点,上面的三角形可以表示成三角形ABC。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的认识》(第3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的认识》(第3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的认识》(第3课
时)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识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

2.初步掌握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的特点。

3.能够利用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
1.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

2.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
1.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运用三角形的性质。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教案、黑板、彩色粉笔、教具。

2.学生准备:课本、笔、作业本。

五、教学过程
1. 概念讲解
•讲解三角形的定义:三条边所围成的封闭图形叫做三角形。

•介绍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

2. 案例分析
•给出几个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用三角形的性质解决。

3. 练习与讲解
•让学生做几道练习题,然后让他们展示答案并讲解思路。

4. 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

六、课堂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题。

2.思考如何运用三角形的性质解决更多实际问题。

此教案主要围绕三角形的认识展开,通过讲解概念、案例分析、练习与讲解等环节,帮助学生掌握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并学会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希望学生能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5单元三角形 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5单元三角形 课时教案

第5单元三角形第1课时三角形的特性【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三角形的特性。

难点:会画三角形指定底边上的高。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出示图片,找出P59图中的三角形。

2、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或表面是三角形?3、导入新课。

师:我们大家认识了三角形,三角形看起来简单,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用处,看来生活中的三角形无处不在,三角形还有些什么奥秘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三角形的认识)二、操作感知,理解概念1、发现三角形的特征。

请你画出一个三角形。

边画边想: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展示学生画的三角形,组织交流:三角形有什么特点?让学生在自己画的三角形上尝试标出边、角、顶点。

反馈,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标出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2、概括三角形的定义。

引导:大家对三角形的特征达成了一致的看法。

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学生的回答可能有下面几种情况:(1)有三条边的图形叫三角形或有三个角的图形叫三角形;(2)有三条边、三个角的图形叫三角形;(3)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的图形叫三角形;(4)由三条边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5)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阅读课本:课本是怎样概括三角形的定义的?你认为三角形的定义中哪些词最重要?组织学生在讨论中理解“三条线段”“围成”。

3、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

指出: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出示教材第60页上的三角形。

提问:这是三角形的一组底和高吗?在这个三角形中,你还能画出其他的底和高吗?4、为了表达方便,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3个顶点,上面的三角形可以表示成三角形ABC。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时三角形三边关系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时三角形三边关系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时三角形三边关系教学内容:本课时为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时,主要教学内容为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学生将了解三角形的基本概念,掌握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基本概念。

2. 使学生能够运用三角形三边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1. 三角形三边关系的理解和运用。

2. 学生对三角形概念的掌握。

教具学具准备:1. 课件或黑板,用于展示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和例题。

2. 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理解。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上一课时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三角形的定义,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导入:讲解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3. 例题讲解:通过典型例题,让学生了解三角形三边关系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 练习题讲解:针对学生容易出错的题型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课时的重点内容,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清晰的认识。

板书设计:1. 三角形的基本概念2. 三角形三边关系3. 三角形三边关系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让学生运用三角形三边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 提高题:设计一些综合性的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课后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清晰易懂,学生是否能够掌握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基本概念。

2. 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如何改进和提高。

4. 作业设计是否合理,是否能够达到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

总结:本课时通过讲解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基本概念、例题分析和练习题讲解,使学生掌握三角形三边关系,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五单元《三角形的分类》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五单元《三角形的分类》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五单元《三角形的分类》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理解三角形的定义、分类及特点;能够辨认不同种类的三角形。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讲解、示范、练习等方式掌握三角形的分类方法。

3.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对几何形态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1.理解三角形的定义和分类。

2.能够正确辨认和分类不同种类的三角形。

三、教学难点1.区分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

2.理解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普通三角形的特点。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黑板、彩色粘贴纸、白板笔等。

2.学生准备:学习笔记本、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1.引导学生回顾前几节课的内容,复习三角形的定义。

2.提出新课的主题:“三角形的分类”。

第二步:概念理解1.讲解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和特点。

2.通过板书和实例让学生理解各种三角形的属性。

第三步:分类讨论1.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辨认和分类三角形。

2.教师辅导澄清疑惑,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分类规则。

第四步:练习巩固1.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讨论并解答。

2.鼓励学生展示答案,并讨论解题过程。

第五步:课堂小结1.综合梳理本节课的内容,强调所学知识的重要性。

2.向学生强调后续课程的延伸,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课堂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题。

2.思考生活中实际应用三角形分类的场景并写成小作文。

七、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对三角形的分类理解得较为透彻,但仍有部分学生在区分钝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时出现了偏差,需要在后续课程中加强练习和讲解。

同时,课堂练习环节比较欠缺,可以设计更多的互动性练习来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

以上就是本节课《三角形的分类》的教案,希朥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分类知识。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三角形》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三角形》教案

第五单元三角形一、教学内容学生通过第一阶段以及四年级上册对空间与图形内容的学习,对三角形已经有了直观的认识,能够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

本单元内容的设计是在上述内容基础上进行的,通过这一内容的教学进一步丰富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和理解。

本单元主要内容有:三角形特性、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及四边形内角和。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的特性,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2、使学生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知道这些三角形的特点并能够辨认和区别它们。

3、联系生活实际并通过拼摆、设计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三角形的特征及三角形与四边形的联系,感受数学的转化思想,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欣赏数学美。

4、使学生在探索图形的特征、图形变换以及图形的设计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重点1、三角形的分类。

2、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3、三角形与四边形的联系与区别。

四、教学难点1、三角形根据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

2、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3、学生对数学的转化思想的理解。

五、教学策略1、准确把握本册关于“三角形的认识”的教学目标。

因为本册对三角形认识的教学目标与第一学段“获得对简单平面图形的直观经验”有所不同,应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三角形。

因此,在进行本单元的教学,落实“了解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等内容的具体目标时,不仅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活动,而且要积极引导学生对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判断分析、推理思考和抽象概括,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能力。

2、重视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探索中获取知识。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的认识》(第2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的认识》(第2课时)教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的认识》(第2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的认识》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掌握三角形的定义、特性以及分类。

第二课时将继续深入研究三角形的性质,通过丰富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三角形的特点,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图形认知基础,能够识别和命名三角形。

但是,对于三角形的特性,如稳定性、边的概念等,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三角形的事物接触较多,但如何将生活经验转化为数学知识,还需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识别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特性,如稳定性、边的概念等。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会正确识别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特性。

2.难点:三角形稳定性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具:三角板、直尺、圆规、多媒体设备等。

2.学具:学生自带三角形物品、练习纸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如三角形的定义、命名等。

然后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物品,让学生观察并尝试分类。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三角形的相关图片,如三角形标志、建筑物的三角形结构等,引导学生了解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三角形的特性,如稳定性等。

操练(10分钟)教师分发练习纸,让学生完成一些关于三角形的练习题,如识别三角形、分类三角形等。

教师巡视课堂,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并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个别辅导。

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分享三角形的相关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教材分析单元教材分析:学生通过第一学段以及四年级上册对空间与图形内容的学习,对三角形已经有了直观的认识,能够从平面图形中分辨出三角形。

本单元内容的设计是在上述内容基础上进行的,通过这一内容的教学进一步丰富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和理解。

三角形是常见的一种图形,在平面图形中,三角形是最简单的多边形,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一个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

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因此把握好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仅可以从形的方面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而且可以在动手操作、探索实验和联系生活应用数学方面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为以后学习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单元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内容有: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及图形的拼组。

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的特性,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2.使学生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知道这些三角形的特点并能够辨认和区别它们。

3.联系生活实际并通过拼摆、设计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三角形的特征及三角形与四边形的联系,感受数学的转化思想,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欣赏数学美。

4.使学生在探索图形的特征、图形的变换以及图形的设计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单元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的特性,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能够辨认和区别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

单元教学难点:通过拼摆、设计等活动,使学生感受三角形的特征及三角形与四边形的联系,感受数学的转化思想,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欣赏数学美。

三角形的特性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三角形的特性教学难点:会画三角形指定底边上的高。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出示图片,找出户图中的三角形。

2.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或表面是三角形?3.导入新课。

师:我们大家认识了三角形,三角形看起来简单,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用处,看来生活中的三角形无处不在,三角形还有些什么奥秘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三角形的认识)二、操作感知,理解概念1.发现三角形的特征。

请你画出一个三角形。

边画边想: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展示学生画的三角形,组织交流:三角形有什么特点?让学生在自己画的三角形上尝试标出边、角、顶点。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标出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

2.概括三角形的定义。

引导:大家对三角形的特征达成了一致的看法。

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什么样的图形叫三角形?学生的回答可能有下面几种情况:(1)有三条边的图形叫三角形或有三个角的图形叫三角形;(2)有三条边、三个角的图形叫三角形;(3)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的图形叫三角形;(4)由三条边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5)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阅读课本:课本是怎样概括三角形的定义的?你认为三角形的定义中哪些词最重要?组织学生在讨论中理解“三条线段”“围成”。

3.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

指出: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出示教材上的三角形。

提问:这是三角形的一组底和高吗?在这个三角形中,你还能画出其他的底和高吗?4.为了表达方便,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3个顶点,上面的三角形可以表示成三角形ABC。

5.例2:用3根小棒摆三角形,用4根小棒摆四边形,看看各能摆出几个?(小棒的长度都一样。

)你发现了什么?三、实验解疑,探索特性1.提出问题。

出示教材插图:图中哪儿有三角形?生产、生活中为什么要把这些部分做成三角形的,它具有什么特性?2.实验解疑。

下面,请大家都来做一个实验。

学生拿出预先做好的三角形、四边形学具,分小组实验:拉一拉学具,有什么发现?实验结果: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请学生举出生活中应用三角形稳定性的例子。

四、巩固运用,提高认识五、总结评价,质疑问难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对三角形有了哪些进一步的认识?还有什么有关三角形的问题?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

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特性:稳定性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教学目标:1.探究三角形三边的关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2.根据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观察、思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探究三角形三边的关系。

教学难点:对三角形任意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的判断方法。

一、复习导入二、创设情境1.出示:例3情境图。

(1)这是小明同学上学的路线。

请大家仔细观察,他可以怎样走?(2)在这几条路线中哪条最近?为什么?2.大家都认为走中间这条路最近,这是什么原因呢?请大家看,连接小明家、商店、学校三地,近似一个什么图形?连接小明家、邮局、学校三地,同样也近似一个什么图形?那么走中间这条路,走过的路程是三角形的一条边,走旁边的路走过的路程实质上是三角形的另两条边的和,根据刚才大家的判断,走三角形的两条边的和要比第三边大,那么,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的三条边都有这样的关系呢?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这条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

三、实验探究1.剪出下面4组纸条(单位:cm)。

(1)6、7、8。

(2)4、5、9。

(3)3、6、10。

(4)8、11、11。

用每组纸条摆三角形。

请大家随意拿三根来摆三角形,看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动手操作,发现(1)(4)能摆成三角形,(2)(3)不能摆成三角形。

2.进一步探究三根小棒在什么情况下摆不成三角形。

请不能摆成三角形的同学说出不能摆成三角形的三根小棒的长度。

接着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摆不成三角形的三根小棒,寻找原因,深入思考。

再请能摆成三角形的学生汇报用哪些尺寸的小棒摆成了三角形。

学生汇报。

3.师生归纳总结: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四、巩固练习1.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三角形三条边的一个规律,你能用它来解释小明家到学校哪条路最近的原因吗?2.请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十五6——8题五、反思回顾在这节课里,你有什么收获?学会了什么知识?是怎样学习的?三角形的分类教学目的:1.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发现三角形角和边的特征,会给三角形分类,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种类特征,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形象灵活的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自我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会按角和边的特征给三角形分类。

教学难点:区别掌握各种三角形的特征。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课1.出示锐角、直角、钝角。

提问:①同学们,还认识它们吗?②你知道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吗?③如果我在这些角上加上一条线段的话,那变成什么了呢?2.出示加一条线段,变成了三个三角形。

提问:①请你认真观察,这三个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三个角,三条边。

)②那这三个三角形又有什么不同呢?(角的大小,边的长短都不同。

)③这些三角形有共同的特征,但他们也有许多不同之处,下面我们就根据不同特点对三角形进行分类。

3.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三角形的分类。

复习角和三角形有关的知识,是为下面探究新知作好铺垫。

创设问题情境,引出要探讨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1.下面各学习小组先讨论用什么方法进行分类呢?2.学生汇报从哪个方面去分。

(①按角分②按边分。

)3.下面我们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对三角形分类,在探究之前请同学们听清楚小组合作的要求。

4.小组合作要求:①每个同学负责测量一个三角形的相关数据。

②把测量的数据记录在三角形对应的位置上。

③各小组按照刚才讨论的方法去进行分类,并在桌子上分一分。

5.同学们看看小组合作要求,哪个同学来解释一下这三句话的意思。

6.下面请小组长从信封中拿出这6个三角形,分好工,按照活动要求进行探究。

(教师巡视)为学生创设交流的情境,提供“数学对话”的机会。

通过小组观察、讨论、交流活动,使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有机的结合,最大限度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

三、交流展示,建构概念(一)按角分类1.小组长带上这6个三角形把小组合作的成果进行展示。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看看你们小组的分法是否和他们的一样)2.请小组长汇报为什么这样分?①三个锐角②一个直角,两个锐角③一个钝角,两个锐角(板书)3.有没有哪个小组也是这样分类的?需要补充吗?4.你能给这三类三角形分别取个名字吗?①锐角三角形②直角三角形③钝角三角形(板书)5.像这样的三类三角形我们是按什么方法分类的呢?按角分(板书)6.概括三类三角形的概念。

7.三角形按角分成了这三类,下面我们用图来表示这三类三角形的关系,你们觉得可以怎样来表示呢?(二)按边分类1.刚才那一组是从角的角度进行分类,其他小组有没有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分类的呢?(小组长进行展示成果)2.请你说一说你们为什么会这样分类呢?①三边都不相等②有两边相等(板书)3.有没有哪个小组也是这样分类的?需要补充吗?4.分别给它们取个名字。

①不等边三角形②等腰三角形(板书)5.我们来看看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关系。

等边三角形是否具备等腰三角形的特征呢?(教师引导分析)这就说明等腰三角形包含等边三角形,那我们通常把等边三角形归为等腰三角形这一类。

6.在小组内找出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看看它们各个角的度数分别是多少,你有什么发现呢?(等腰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等边三角形有三个角相等)7.下面我们来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请同学们看书上第65页的内容。

8.课件出示各部名称。

(学生回答后再逐一出示)9.总结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特征。

四、拓展应用,巩固概念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在学生动手操作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出各种三角形特征。

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培养与提高。

从等腰三角形中寻找特殊,在探究的过程中渗透了等腰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的关系。

渗透出“异中求同,同中求异”的辨证思维观念。

交流学生自己发现的结果,获得数学学习的积极体验。

通过动手、动口、动脑的过程,进一步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真实体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边和角的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