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复习重点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e9d5d12b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4c59610.png)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1.生理发展:生理发展是指身体各系统和器官在婴儿期到成年期逐渐成熟和发展的过程。
这包括身高、体重、大脑发育、性征和运动技巧等方面的发展。
2.感知和认知:感知和认知能力的发展关系到个体对外部世界的感知、理解和思考能力。
婴儿在出生后不久就能感知和识别声音,并逐渐发展出对颜色、形状和物体的认知能力。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也逐渐提高。
3.社会和情感发展:社会和情感发展主要关注个体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和情感体验的变化。
婴儿最初对社交互动和情感表达还比较原始,随着成长,他们能够建立亲密的关系、理解他人的情感和意图,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4.语言和交流发展:语言和交流发展是指个体从简单的声音和手势表达到能够使用语言来交流和理解的过程。
婴儿从出生后不久就开始发展出语言的能力,逐渐掌握语音、词汇和语法。
5.性别和身份发展:性别和身份发展是指个体对自己性别和性别角色的认同和理解。
儿童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意识到自己是男性还是女性,随着成长,他们逐渐形成性别角色和性别身份。
6.遗传和环境的作用:发展心理学着重研究遗传和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遗传因素决定了个体的种族、性别、身高等特征,而环境因素则包括家庭、学校、社会文化和生活经历等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7.受众和个体差异: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在各个发展阶段的变化和差异。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经历和发展轨迹,因此个体之间可能在发展速度、认知能力、社交技能等方面存在差异。
8.社会化和身份认同:社会化是指个体在社会中学习和适应规范、价值观和社会角色的过程。
身份认同是指个体对自己所属的社会群体的认同和归属感。
9.网络和数字时代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儿童和青少年在网络和数字世界中的发展也成为研究的重点。
研究者关注个体在网络中的人际交往、学习和社交媒体使用等方面的发展。
10.跨文化发展:跨文化发展研究关注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下个体发展的异同。
研究者通过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数据和文化差异,来分析文化因素对发展的影响。
发展心理学复习重点
![发展心理学复习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b68d3ba3ccbff121dd3683b6.png)
发展心理学1.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个体发展心理学(狭义)。
2.心理发展的基本性质: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不平衡性;普遍性和差异性;过程中增长和衰退的辩证统一;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
3. 皮亚杰的研究路线是生物学出发,核心是“发生认识论”4.皮亚杰心理发展观:心理发展实质是主体对客体环境的适应;适应的本质在于主体与客体的平衡;动作是认识的源泉,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中介;心理发展过程是主体自我选择、自我调节的主动构建过程;内因外因相互作用。
认为心理发展是认知结构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
认知结构的发展涉及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四个概念。
皮亚杰认为成熟、经验、社会环境和平衡是影响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
皮亚杰把儿童的心理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6、7岁)、具体运算阶段(6、7岁-11、12岁)、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14、15岁)。
皮亚杰把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前道德判断阶段(4-5岁)、他律道德判断阶段(4、5岁-8、9岁)、自律道德判断阶段(8、9岁以后)。
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婴儿前期(0-2岁)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希望品质;婴儿后期(2-4岁)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意志品质;幼儿期(4-7岁)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目标品质;童年期(7-12岁)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能力品质;青少年期(12-18岁)形成角色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诚实品质;成年早期(18-25岁)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爱的品质;成年中期(25-50岁)这个时期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繁衍感,避免停滞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关心品质。
(P190);成年晚期(50岁以后)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或厌恶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智慧、贤明品质。
(P191)维果斯基:教育应走在发展的前面。
5.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柯尔伯格研究发现,人的道德判断随年龄发展而发展的趋势是一致的,大致可以分为3种水平,6个阶段:一、前习俗水平(第一阶段:服从和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第二阶段:相对论者的快乐主义定向阶段);二、习俗水平(第三阶段:好孩子定向阶段、第四阶段:维护权威和社会秩序的定向阶段);三、后习俗水平(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定向阶段、第六阶段:普遍道德原则的定向阶段)。
发展心理学考试重点
![发展心理学考试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31739a07a6c30c2259019e73.png)
发展心理学:就是个体发展心理学,是指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简而言之,是研究毕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年龄特征:指个体在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在心理发展的各个年龄阶段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和本质的心理特征。
图式:指主体已经具有的动作的认知结构,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本模式。
横断研究设计: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内同时对不同年龄的被试进行比较的方法。
纵向研究设计:又称“追踪研究”,是对同一研究对象在不同的年龄或阶段进行长期的反复观测的方法。
世代效应:又称“代群效应”、“群体效应”、“同层人效应”,指由于个体出生在特定时期,并成长在特定历史情境中带来的对个体发展研究的干扰效应,即两个年龄组被试之间的差异可能并不是由于个体发展造成的,而是由于两组被试所经历的社会历史情境不同造成的。
巴宾斯基反射:胎儿脚底受触时,脚趾呈扇形张开,脚朝里弯曲的本能反射活动。
这个反射活动直到婴儿出生六个月后才消失。
摩罗反射:又称搂抱反射、惊跳反射。
当胎儿或新生儿突然受到了强声刺激及新生儿感到身体突然失去支持时,会先仰头、挺身、双臂伸直、手指张开,然后弯身收臂,紧贴前胸,作佝偻状。
习惯化范式:又称习惯化与去习惯化。
习惯化指婴儿对多次呈现的同一刺激反应速度逐渐减弱,乃至最后形成习惯不再反应,去习惯化指婴儿在习惯化形成后,若换一个新的不同刺激,,反应又会增强。
习惯化和去习惯化整个过程合称为习惯化范式依恋:是婴儿与主要抚养者(通常指母亲)之间的最初的社会性联结,也是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
客体永久:由于象征性机能的产生,儿童开始认识到一个物体即使不在眼前,他依然存在于某个地方,我们将儿童的这种认识能力叫做客体永久。
客体永久性:亦称“客体永恒性”“永久性客体”。
指儿童脱离了对物体的感知而仍然相信该物体持续存在的意识。
性别认同:是对一个人在基本生物学特性上属于男或女的认知和接受,即理解性别。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923478bb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85.png)
第1节:发展心理学概述第一单元个体发展心理学(教程第117-119页)知识点: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要点:发展心理学的定义(识记)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的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广义的发展心理学包括比较心理学、民族心理学和个体发展心理学。
狭义的发展心理学就是个体发展心理学。
个体心理发展是指人的个体从出生到衰亡的整个过程的心理发展。
个体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就是人的个体心理发展规律。
知识点:发展心理学的发展(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和演变1.儿童心理学诞生前的准备阶段。
2.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儿童心理学的创始人是普莱尔(W.Preyer)。
普莱尔1882年发表的《儿童心理》一书是第一本较为系统的儿童心理学著作,被公认为是一部科学的儿童心理学著作。
(识记)3.儿童心理学的演变与发展。
(二)个体毕生心理发展的研究(三)我国的发展心理学(四)要点: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新进展(理解)1.揭示了婴儿心理发展能力。
2.儿童社会化的问题受到普遍的重视。
3.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的理论获得了新的突破。
4.毕生发展的观点日益为广大心理学家接受。
5.系统的观点已经渗透于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中。
第二单元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教程第119-122页)要点: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识记)1.客观性原则2.能动性原则3.整体性和相互联系性原则4.教育性原则要点: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式(识记)1.纵向研究:纵向研究是在一定时期内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进行定期的系统的考察,也叫追踪研究。
纵向研究是了解心理在时间上的实际变化。
2.横断研究:横断研究是在同一时间内考察不同年龄组群被试者的心理发展特点和水平,并进行横向比较。
3.纵向与横断相结合的研究。
知识点: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1.要点:观察法(应用)观察法是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观察记录被试者的言语和行为表现,并以此为依据分析心理发展特征和规律的研究方法。
观察法是发展心理学研究最基本的方法。
观察法分为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
自考发展心理学重点笔记
![自考发展心理学重点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11e7a50b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ec.png)
⾃考发展⼼理学重点笔记发展⼼理学第⼀章绪论概念⼆因素论:遗传和环境因素的作⽤在⼼理发展中都是不可或缺的。
复演说:霍尔深受达尔⽂进化论的影响,他认为,⼉童⼼理发展是对⼈类种族发展历史的重演,即所谓“复演说”;他说:“⼀两的遗传胜过⼀吨的教育。
”IQ简答论述1、⼼理发展的内涵是什么答:⼼理发展指的是个体从出⽣⾄⽣命结束的整个⽣命历程中⼼理上的发展变化。
⼼理发展是在⽣理成熟发展的基础上、社会环境的影响下进⾏的,年龄或社会⾓⾊是⼼理发展的重要参照系。
2、什么是“遗传与环境之争”?应如何看待遗传与环境在⼼理发展中的作⽤?答:从遗传决定论到环境决定论,再到试图调和遗传和环境因素作⽤的⼆因素论,始终存在着关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在⼼理发展中的作⽤争论,这个问题也⼀直是发展⼼理学中的⼀个重要理论问题,通常称之为“遗传与环境之争”或“⾃然与教养之争”遗传与环境之间必须通过复杂的相互作⽤才能⽣成⾏为。
⾸先,分⼦遗传学得研究表明,染⾊体并不是静态的结构,它始终与分⼦内的物质环境相互作⽤着,基因也存在着移位和变异等变化。
其次,基因的作⽤存在着⼀个时间表,机体内外的环境因素是影响时间表发挥作⽤的重要因素。
最后,遗传的作⽤离不开环境因素,遗传所决定的只是⼀种倾向性或易感性,⽽个体是否表现出遗传的性状或⼼理特征,还要取决于环境因素。
因此,遗传与环境因素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
在“遗传与环境之争”中,交互作⽤的观点已经成为当今发展⼼理学中的⼀种共识。
3、你如何看待⼼理发展的阶段论?、答:⼉童思维发展的特点在不同阶段之间并不是截然不同的,前⼀个阶段的末期开始出现后以阶段的⼀些特点,后⼀阶段的初期还保留着前⼀阶段的⼀些特点。
因此,⼉童思维的发展既有⼀定的阶段性,⼜有连续性,是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
⼉童⼼理作为⽣理成熟和社会影响之间互动的产物,它的发展⼀⽅⾯既遵循物质运动的⼀般规律,另⼀⽅⾯⼜是辩证的,因此,不应该将⼉童⼼理发展的阶段论绝对化。
发展心理学复习要点
![发展心理学复习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38d63264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52.png)
发展心理学复习要点1.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生物和遗传因素
-行为主义理论
-认知发展理论
-社会文化理论
2.早期发展
-出生后的感知和认知能力
-社会情绪发展
-社交关系的形成
-早期语言发展
3.儿童和青少年发展
-认知发展阶段
-情绪和性格的发展
-社交和同伴关系
-学业和职业发展
4.成年发展
-身份和角色的发展
-爱情和亲密关系
-职业和事业的发展
-中年危机和后期发展
5.老年发展与晚年
-老年认知能力
-健康和身体变化
-自我概念和自我评价
-死亡和丧失的处理
6.发展心理学中的研究方法-实验设计
-观察研究
-问卷调查
-长期追踪研究
7.性别和文化差异
-性别发展和身份认同
-文化对发展的影响
-文化差异的心理解释
-跨文化研究方法
8.风险因素和发展障碍
-基因和遗传障碍
-生物和环境的影响
-心理和情绪问题
-社会和经济因素对发展的影响
9.教育和发展
-学校环境和学业成就
-教育对认知和情绪发展的影响
-教育政策和实践的发展
10.发展心理学的应用
-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
-养育和家庭环境的影响
-生涯规划和职业发展
-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和照顾
这些是发展心理学的一些重要复习要点。
希望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69abd440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fc.png)
第一章学习理论一、奥斯贝尔意义接受理论1.意义学习的实质与条件:(1)意义学习实质:意义学习就是新知识与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之间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的联系(2)意义学习的条件:学习材料本身具有逻辑意义;学生认知结构中具备与性知识相联系的知识准备;学生具有意义,学习的倾向。
2.接受学习的实质与技术:(1)实质:接受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实质是概念同化的过程(2)先行组织者二、桑代克三大学习定律1.准备率是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时。
当某一次给予某一反应,准备连接时,给予连接就引起学习者的满意,反之就会引起烦恼2.练习率是指一个学会了的反应的重复,将增加刺激反应之间的连结,也就是刺激-反应之间的连结,练习和使用越多,就越来越得到加强,反之会变弱。
3.效果率是指如果一个动作跟随着情境中一个满意的变化,在类似的情景中,这个动作重复的可能性将增加,但如果跟随的是一个不满意的变化,这个动作重复的可能性将减少,导致满意后果的行为被加强,带来烦恼的行为则被削弱或淘汰三、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1.学习源于观察与模仿①观察学习,社会学习,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可以通过直接经验产生的学习②替代强化,因看到别人的行为受到强化,因而自己的相应行为倾向间接地受到社会强化的情况2.已经习得的行为未必表现出来四、斯金纳操作条件反射1.如果一个人做出组织所希望的行为,那么组织就与此相联系提供强化这种行为的因素,如果做出组织所不希望的行为,组织就应该给予惩罚。
据此,就让组织成员学习组织所希望的行为,并促使组织成员矫正不符合组织要求的行为2.把重点放在外形的形容词上,而不是放在需要动词,需要的满足的内部心理方面3.强调环境条件和自己,但不否认人们具有需求价值信念以及意图4.讨论的重点是先行的刺激-反应行为-行为的结果五、华生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1.频率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某种行为练习越多,习惯形成的就越迅速,马上把反应出现的次数作为解释反应的保留或淘汰的原则2.记忆力当反应频繁发生时,最先进的反应比较早的反应更容易得到加强。
发展心理学重点内容
![发展心理学重点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7587b467caaedd3383c4d302.png)
发展心理学第一节概述心理发展的概念和性质:成长、成熟、学习。
心理发展包含如下三个方面的内容:1、心理的种系发展。
2、心理的种族发展。
3、个体心理发展。
以上三个方面合起来指的是对心理发展的广义理解,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发生,二是发展。
发生指的是心理“从无到有”,发展指的是从简到繁,从低级到高级。
心理发展的性质:1、心理发展的整体性。
2、心理发展的社会性。
3、心理发展的活动性。
4、心理发展的规律性。
心理发展的规律性包括:心理发展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心理发展的方向性和顺序性;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两大重点问题:一是心理发展中各年龄阶段的特征;二是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
心理发展中各年龄阶段的特征:年龄特征、年龄阶段的根源。
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第一,遗传和环境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问题,这是心理发展的动因,是心理发展的本质问题。
第二,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关系问题。
第三,心理发展的内动力和外动力的关系问题。
第四,“关键期”问题。
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功能:描述、解释、预测、控制。
横向研究设计:是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同时对不同年龄组的被试者进行比较研究的设计方式,又称为横向比较研究。
发展心理研究大多采用横向研究设计。
优点:具有适用性和时效性。
缺点:具有联结性和组群效应。
纵向研究设计:是对相同的研究对象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进行的长期的反复观测的设计方式,也称为纵向跟踪研究。
优点:能够系统地了解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
能够提示从量变到质变的规律。
缺点:时效性较差。
被试容易流失。
可能出现练习效应和疲劳效应。
皮亚杰率先用临床法研究儿童认知发展。
临床法就是观察法、实验法和谈话法的整合。
遗传因素决定心理发展的理论被称为遗传决定论,主要观点:第一,心理发展是受遗传因素决定的。
第二,心理发展过程只是这些先天内在因素的自然显现。
第三,环境(包括教育)只起一个引发的作用,最多只能促进或延缓遗传因素的自我显现而已。
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优生学的创始人高尔顿。
理论3-发展心理学★★心理咨询师考证复习资料★医学心理学专业期末复习资料
![理论3-发展心理学★★心理咨询师考证复习资料★医学心理学专业期末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1680494d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ea.png)
理论3-发展⼼理学★★⼼理咨询师考证复习资料★医学⼼理学专业期末复习资料第三章发展⼼理学发展⼼理学的重点内容在婴⼉期、幼⼉期、⼉童期。
第⼀节概述⼀.发展⼼理学的起源1.霍尔,开发的问卷法,撰写了第⼀本青少年⼼理学著作《青春期:青春⼼理学以及青春期与⽣理学、⼈类学、社会学、性、犯罪、宗教和教育的关系》,将⼉童⼼理的研究范围界定为从出⽣到成熟。
2.精神分析学派:对个体⼀⽣全程的发展率先做了研究①弗洛伊德:童年经验,⼈格发展五阶段。
②荣格:最早对成年期⼼理学发展理论研究;⼀,提出了前半⽣与后半⽣分期个观点,25-40岁的分界的年龄;⼆,重视“中年危机”;三,论述了⽼年⼼理学,特别阐述了临终前的⼼理。
③埃⾥克森:在荣格理论的基础上,将弗洛伊德的⼈格发展五阶段理论扩展到⽼年期提出了⼈格发展的⼋阶段。
3.华⽣;最早进⾏⼼理发展的实验研究-----⼩奥尔波特实验推孟:基于智商分数的纵向研究格赛尔:⼉童发展常模研究。
4.何林沃斯:美国⼼理学家,1930年出版《发展⼼理学概论》,世界上第⼀部发展⼼理学著作。
⼆.⼼理发展的概念和性质1.⼼理发展的概念:⼴义:种系发展,种族发展,个体⼼理发展。
狭义: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成熟、衰⽼的⽣命历程中,⼼理发⽣、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也就是研究个体毕⽣⼼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2.发展⼼理学研究的两个领域:①认知发展的年龄特征,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思维的年龄特征是最主要的。
②个性与社会性发展的年龄特征,包括兴趣、情感、价值观、⾃我意识、⼈际交往,⼈格的年龄特征是最主要的。
3.发展的联系性和阶段性:个体⼼理发展既是连续的,⼜是分阶段的,前⼀阶段是后⼀阶段的基础,后⼀阶段是前⼀阶段的延伸。
----⼀边上楼梯,⼀边往前⾛4.发展的主动性和被动性:①机体论:认为⼉童是形成、控制和调节⾃⾝发展过程的积极因素。
(卢梭)②机械论:认为⼉童是被动的机体,⾏为主要由环境中的外部⼒量塑造(洛克)三.发展⼼理学研究的设计⽅式1.横断研究:在短的相同时间段内,同时考查不同年龄族群被试者的⼼理发展特点和发展⽔平,进⾏横向⽐较,从⽽了解年龄增长被试者组间的⼼⾥变化。
发展心理学重点知识整理
![发展心理学重点知识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a1c2125e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ba.png)
发展心理学重点知识整理
1.生理发展:生理发展是指个体在生物层面上的成熟和进步。
从胎儿开始,个体经历着肌肉控制、感知和运动能力的发展。
这一阶段还包括神经系统的发展、大脑结构和功能的成熟以及荷尔蒙水平的变化。
2.认知发展:认知发展是指个体在思维能力、记忆、问题解决等智力方面的发展。
从婴儿时期开始,个体经历了感知、注意力、记忆、语言和逻辑思维等方面的发展。
在这一过程中,个体逐渐能够从自身经验和环境中获取信息,并建立起心智模型来理解世界。
4.情绪发展:情绪发展是指个体从婴儿时期开始经历的情绪体验和表达能力的发展。
从出生时开始,个体逐渐学会识别、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在情绪发展过程中,个体学会如何自我调节情绪,并逐渐从父母和照顾者那里学会情感交流和情绪管理技巧。
5.社会关系发展:社会关系发展是指个体在与他人建立和维护关系的过程中的成长。
从婴儿期开始,个体与父母、兄弟姐妹、同伴和其他重要人物建立起亲密关系。
这些关系对个体的发展和幸福感起着重要的作用,并可影响个体的认知、情绪和行为。
6.发展障碍和干预:发展心理学还涉及发展障碍和干预的研究。
一些个体在发展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困难和问题,如学习困难、行为问题和自闭症等。
通过早期干预和治疗,可以帮助这些个体克服困难,促进他们的发展和适应能力。
总之,发展心理学研究了个体在生命过程中的生理、认知、社会性和情绪等方面的发展。
了解这些重点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发展的过程,并为个体的教育、健康和幸福提供指导。
发展心理学考试重点知识整理
![发展心理学考试重点知识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4cf18437aaea998fcc220e47.png)
发展心理学考试重点知识整理1、发展心理学的定义: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的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发展心理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研究比较心理发展、种族心理发展、个体心理发展。
狭义:研究人类个体从受精卵形成到出生、成熟、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和行为发生与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以及人生各个阶段的心理年龄特征。
简言之,就是研究个体毕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2、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标志(《儿童心理》注意没有“学”字)1882年,德国心理学家普莱尔(Preyer,1842-1897)撰写的《儿童心理》出版,标志着科学儿童心理学诞生。
3、发展心理学取代儿童心理学的重要标志何林沃斯:1930年出版了《发展心理学概论》一书,这是世界上第一部发展心理学著作。
4、发展心理学研究的类型:纵向研究、横向研究、横向纵向交叉研究整体研究、分析研究个案研究、成组研究5、主要研究方法: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测验法、实验法观察法:长期观察、定期观察;全面观察、重点观察;实验法:实验室实验、现场实验6、弗罗伊德的基本观点(精神分析学派)* 弗洛伊德的发展心理学理论核心思想:存在于潜意识中的性本能是人的心理发展的基本动力,是决定个人和社会发展的永恒力量人格结构理论本我:无意识的本能;遵循快乐原则自我:意识结构;遵循现实原则超我:良心和自我理想;遵循(道德)伦理原则文明的产生与超我密切相关本我由人的先天本能(主要是性本能)和基本欲望组成,是人格中最原始、最难接近、最基本的部分。
本我由快乐原则支配,按照快乐原则活动,即它的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获得快乐、减少痛苦。
本我是无意识的、非道德的,可以看作是人格中的生物成分。
本我生而有之,年龄越小,本我作用越大。
婴儿几乎全部处于本我状态,他们无忧无虑,只追求基本需要的满足。
随着年龄的增长,本我逐渐与现实世界接通,产生了自我。
自我产生于婴儿早期,是人格中的理性部分,也就是人能够意识到的部分。
它相当于外部的现实世界与内在的原始冲动之间的缓冲器。
5 “发展心理学”笔记
![5 “发展心理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9f7372f77c1cfad6195fa798.png)
“发展心理学”笔记 第一章 概念 1. 二因素理论 p10 2. 复演说 p18-p19+p187 3. 比率智商 p19 4.发展心理学诞生的标志“普莱尔”《儿童心理》 简答、论述 1. 心理发展的内涵是什么? P2-P4 2. 什么是“遗传与环境之争”应如何看待遗传与环境在心理发展中作用?P9-P11 02年论述。
3. 如何看待心理发展的阶段论?P12两个观点说一下,P12-P13 4. 什么是白板说?对此应如何评价?P15-P16 5. 什么是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对此应如何评价?P16-P17 第二章 1. 格式 P23 2. 同化和顺应 P23 同化是01年名词 3. 平衡过程 P26 4. 客体永存 P30 5. 守恒 P32 02年名词 6. 心理社会危机 P40 01年名词 7. 同一性 P217 8. 观察学习 P43 9.内化 P44-P45 10. 最近发展区 P46 简答、论述1.比较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和行为主义理论关于心理发展的观点?P24 2.在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中思维发展的四个阶段的特点是什么?P27-P34 3.为什么说儿童认知发展是一个去自我中心的过程?02年简答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思维发展是一个去自我中心的过程,试分析他的观点?01年论述 4.在维果斯基理论中,工具意味着什么?如何理解内化过程?P44-P45 5比较经典精神分析和新精神分析理论异同?P37-P41 6.比较几种行为主义发展理论在观点上的异同?P41-P43 第三章1. 组群效应 P49 02名词 2.序列研究 P51 01名词 3. ABAB 设计 P57 4. 跨文化研究 P52 5.文化公平测验P56-P53 简答论述 1 说明横向研究的优缺点P48 2.说明纵向研究的优缺点P50 3.双生子研究的优缺点P54 4.说明试验法和相关法的异同P56-P58 5.介绍几种主要的智力测验? P56 第四章1.同nuan 双生子P64 2.异nuan 双生子P64 3.伴性遗传P62 4.低体重儿P65 简答论述 1.产前发展分为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对个体发展的影响?P63-P65 2. 产前发展存在哪些致畸因素?它们的作用方式?P65第一段概括 第五章 婴儿期(出生-1岁) 1.髓鞘化 P70 2.无条件定向发射 P71 3.视崖实验 P88 4.前语言思维P92 02年名 5.依恋P95 6 陌生情景 P98 7.A 非B 错误P93 8.抓握放射P72 9.双向性原则P100 10. 婴儿的几种情绪表现?依恋、分离焦虑、陌生人焦虑 P95 简答论述 1. 婴儿语言发展的特点是什么?试举例说明遗传和环境因素在言语发展中的作用?P83-84 P85举例 2. 什么是依恋?儿童的依恋是怎么样发展起来的?01论述 P96-98 儿童的依恋是怎样发展起来的?依恋对儿童心理发展具有什么意义?02年论述pp 3.简述婴儿动作发展的规律和顺序? 01年简 78 4.什么是双向性原则?这在心理发展中有何意义?P100 5.什么是气质?婴儿的气质有几种基本类型?气质对儿童心理发展有何影响?P100-P101 6. 格赛尔双生子爬梯实验 P81 第六章 幼儿期(1-3岁) 1 第二信号系统 P105 2.模仿性游戏 P108 3.单词句 P110 4.直觉性行动思维 P117 5. 前幼儿期儿童的三个特征 A 得独立行走的能力 B 开始正式获得本民族语言C 自我意识开始萌芽和发展 简答论述 1. 第二信号系统是怎样发展起来的?第二信号系统的发展对儿童的心理发展的影响是什么?P105-P106 2. 儿童游戏发展的前提条件有哪些?前幼儿期儿童游戏的特点是什么?P108 儿童游戏发展的特点是什么?从中反映出何种心理发展规律?01年简答 P132-P133 3.前幼儿期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P116 4. 前幼儿期儿童言语发展的特点是什么?**简要说明言语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促进作用?01简答 P112 5. 试分析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P122-P123 6. 儿童的自我意识是怎样发展起来的?综合所有的阶段回答 第七章 幼儿期(3-6.7岁) 1.平行游戏 P133 2.积极词汇P139 3.消极词汇P139 4.自我中心言语P141 5.内部言语P140 01、02名 6. LADP1467.他律道德 02年名词 P161 8.自律道德 P161简答论述1.幼儿游戏的发展的特点是什么它所反映的心理发展规律是什么? 儿童游戏发展的特点是什么?从中反映出何种心理发展规律?01年简答 P132-P133 2.分析有关游戏的几种理论 P134-P135 3.试分析比较皮亚杰和维果斯基关于自我中心言语的观点P141-P143 4.试分析说明有关言语获得的几种理论?主要是“维果斯基”和‘行为主义’P142、P1435. 试举例说明儿童道德意识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P162第八章 童年期(6-12岁) 1. 中介缺失 P1732.α波多是皮质成熟的标志P1653.θ波是皮质不成熟的标志4.节律同化是皮质细胞可塑性的一个重要的指标 01选 P1665.失同步是神经系统成熟的一个重要指标。
发展心理学复习重点汇总(含答案)23
![发展心理学复习重点汇总(含答案)23](https://img.taocdn.com/s3/m/1671f1ceee06eff9aff807b5.png)
发展心理学复习重点汇总(含答案)1、学习态度初步形成的时期是()A.学前期B.学龄初期C.少年期D.青年初期【答案】B2、少年期儿童抽象逻辑思维主要属于()A.经验型B.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C.理论型D.经验、理论型兼备【答案】A3、脑重量增加最快的时期是在()A.乳儿期B.婴儿期C.学前期D.学龄初期【答案】A4、成年初期,个体观察力方面的特点,不包括()。
A.主动性B.抽象性C.多维性D.持久性【答案】B5、( )是毕生发展心理学的代表人物。
A.卡特尔B.巴尔特斯C.霍尔D.彪勒【答案】C6、通常人们将()规定为成年初期的开始年龄。
A.生理的成熟年龄B.心理的成熟年龄C.社会生活的成熟年龄D.思维的成熟年龄【答案】A7、神经类型弱,气质类型属于()A.粘液质B.多血质C.抑郁质D.胆汁质【答案】C8、儿童动作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是()A.新生儿B.乳儿C.婴儿D.幼儿【答案】B9、神经类型强、平衡、惰性,气质类型属于()A.粘液质B.多血质C.抑郁质D.胆汁质【答案】A10、小学阶段,儿童抽象思维逐渐发展,但是在其思维中具有()。
A.很少具体性C.很高自觉性D.无自觉性【答案】B11、()认为,男孩在幼儿期对母亲会有恋母情结,女孩则对父亲产生恋父情结。
A.弗洛伊德B.荣格C.阿德勒D.卡特尔【答案】A12、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是()A.冯特B.陈鹤琴C.普莱尔D.比纳和西蒙【答案】C13、由于看见成人给小孩洗澡,一些儿童也给自己买来的玩具娃娃洗澡,这是思维活动的()A.直观动作性B.抽象概括性D.间接概括性【答案】C14、儿童心理的研究要依据儿童的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与儿童机体特别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发展,这是遵循儿童心理学研究的()A.客观性原则B.实践性原则C.矛盾性原则D.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答案】A15、认知学派在儿童心理学研究方面的重要代表人物是()A.霍尔B.比纳C.皮亚杰D.格塞尔【答案】C16、小学儿童在正常条件下,平均每节课有意注意的时间是()A.5—10分钟B.10—15分钟C.10—20分钟D.10—30分钟【答案】C17、内部言语主要执行着分析综合的功能和()A.概括的功能B.调节的功能C.选择的功能D.自我调节的功能【答案】D18、神经类型强、平衡、灵活,气质类型属于()A.粘液质B.多血质C.抑郁质D.胆汁质【答案】B19、儿童开始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方位是()A.3岁B.4岁C.5岁D.6岁【答案】C20、下列不属于中年人的生理变化的表现是()。
期末《儿童发展心理学》重点总结
![期末《儿童发展心理学》重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c4b6248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84.png)
期末《儿童发展心理学》重点总结
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在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发展过程及特点的科学学科。
本文将重点总结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几个关键内容,包括儿童的身体发展、认知发展、情感发展和社会性发展。
一、儿童的身体发展:
1.出生后身体发展迅速:出生时婴儿的大脑发育尚未完成,但身体发育迅速,出生后几个月内增长迅速,体重迅速增加。
2.生长曲线:生长曲线显示了儿童身高和体重在不同年龄段的增长情况。
在婴儿期,身高和体重的增长速度较快,而在青春期迅速增长。
二、儿童的认知发展:
2.儿童在认知能力方面的发展:包括感知、注意力、记忆、语言和思维等方面。
儿童的注意力持续时间逐渐延长,记忆能力逐渐提高,语言能力也逐步发展。
三、儿童的情感发展:
2.自我意识的发展:幼儿时期,儿童开始形成对自我的意识,并能够识别自己和其他人的情感和需要。
3.情绪调节的发展: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学会通过表达情感来应对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四、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1.社会化需求:儿童需要与他人互动,与其他儿童建立友谊关系,并通过模仿和观察他人来学习社会行为规范。
2.情感理解和共情:儿童逐渐发展出对他人情感状态的理解和共情能力,能够意识到他人的感受并对其作出反应。
3.社会角色的认同:青春期是儿童开始探索自我身份和社会角色的阶段,他们开始形成自我认同和寻找自己在社会中的定位。
综上所述,儿童发展心理学主要关注儿童在身体、认知、情感和社会性方面的发展。
通过了解儿童发展的过程和特点,我们可以为他们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指导,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期末复习最全整理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期末复习最全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23cbdaa4d1f34693daef3e36.png)
*同辈效应指同龄人群体因生活在类似的社会文化环境中,经历类似的历史事件而对群体成员发展产生的影响。
比如,9.11事件对当代美国人的影响请你举一个同辈效应的例子同辈效应是怎样影响了学生对学校生活的准备?例如,与网络出现之前的那一代相比,网络使用成为习惯的这一辈有些什么优势和不足?*重要问题1连续变化与阶段性变2先天和后天(遗传与环境)遗传与环境在个体心理发展中的作用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争议。
从历史上看,主要存在以下几种不同的观点:(一)遗传决定论基本观点:·儿童心理发展是由先天不变的遗传所决定的。
·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就是这些先天遗传素质的自我发展和自我表露过程,与外界影响、教育无关。
·外界影响和教育即使对儿童心理发展起作用,至多只能促进或延缓遗传素质的自我发展和自我表露,不能改变它的本质•高尔顿名人家谱调查:两者比率的差异是能力由遗传决定的证明。
高尔顿从家谱调查中得出了一条“遗传定律”:人的遗传性1/2来自父母,1/4来自祖父母,1/16来自曾祖父母……•格达特的家族调查:K氏有两个不同的世系,一是K氏与一个正常女子的合法婚姻所生的后代,一是K氏与一个低能的酒吧女子的不正当关系所生的后代。
通过对两个世系各近500人的调查,发现后者中低能与道德败坏的比率大大超过前者。
•美国心理学家霍尔的复演说个体心理的发展是人类进化过程的简单重复,也属于遗传决定论。
“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评价:家族不仅在遗传上有联系,而且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共处于相同的环境。
由家族内的相似性得出遗传因素的决定作用过于绝对。
(二)环境决定论基本观点:儿童心理的发展完全是由环境决定的这种理论重视环境与教育对个体心理发展的作用但片面强调和机械地看待环境或教育的作用•代表人物:行为主义者•华生(J. B. Watson):S-R公式“请给我十几个强健而没有缺陷的婴儿,……”•斯金钠(B. F. Skinner )通过“操作”、“强化”任意塑造人的行为“正如一个雕刻师塑造一块烂泥一样”(三)二因素论遗传决定论和环境决定论都具有片面性和绝对性基本观点:儿童心理的发展是由遗传和环境两个因素共同决定的(四)相互作用论基本观点:•儿童心理的发展是遗传与环境两大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遗传对心理发展作用的大小依赖于环境的变化•而环境作用的发挥也受到遗传限度的制约代表人物:皮亚杰(J. Piaget)瓦龙(H. Wallon)3. 关键期与敏感期“关键期”(critical period):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特殊时期,此时特定的事件会造成重大影响。
教育学-《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
![教育学-《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81d2e970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47.png)
《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1一、名词解释1. 最近发展区2. 客观性原则3. 气质4. 反抗型依恋5. 角色采择二、简答题1. 简述塞尔曼关于角色采择能力的发展阶段论。
2. 简述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
3. 简述胎儿生理-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4. 简述成年晚期情绪情感的一般特点。
5. 简述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答案一、名词解释1. 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实际水平,与在成年人指导下或与有能力的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2. 客观性原则:要坚持真实地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为研究儿童心理的目的。
在研究儿童心理发展时,要确立客观指标。
3. 气质:是婴儿出生后最早表现出来的一种较为明显而稳定的个人特征,是在任何社会文化背景中父母最先能观察到的婴儿的个人特点。
4. 反抗型依恋:是指一类婴儿在母亲要离开前就显得很警惕,当母亲离开时,表现得非常苦恼,极度反抗,任何一次短暂的分离都会引起大喊大叫,但是当母亲回来时,其对母亲的态度又是矛盾的。
既寻求与母亲的接触,但同时又反抗与母亲的接触,当母亲亲近他,比如抱他时,他会生气的拒绝推开,但是要他重新回去做游戏,似乎又不太容易,不时的朝母亲这里看。
所以,这类这种类型又常被称为矛盾型依恋。
5. 角色采择:也称观点采择,是指儿童采取他人的观点来理解他人的思想与情感的一种认知技能。
二、简答题1. 简述塞尔曼关于角色采择能力的发展阶段论。
塞尔曼(Selman, 1980) 认为儿童的角色采择技能的发展表现出五个阶段。
阶段0:自我中心的或无差别的观点(3~6岁)。
儿童不能认识到他人的观点与己不同,因而往往根据自己的经验来作出反应。
阶段1:社会信息角色采择(6~8岁)。
儿童开始意识到他人有不同的观点,但不能理解这种差异的原因。
认为他人所做的即是其所想的,而不能了解他人行动前的思想。
代阶段2: 自我反省角色采择(8~10 岁)。
儿童逐渐认识到即使得到相同的信息,自己和他人的观点也可能会有冲突。
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要点
![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f3f30905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a5.png)
⼉童发展⼼理学复习要点《⼉童发展⼼理学》复习要点⼀、绪论1、⼉童发展⼼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17、18岁左右。
⼉童动作、语⾔、思维、记忆、情感等⼼理发展的规律。
2、揭⽰⼉童⼼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3、解释和测量个别差异4、探究不同环境对发展的影响5、提出帮助和指导⼉童发展的具体⽅法2、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相互作⽤论的代表⼈物、主要观点1、遗传决定论(代表⼈物,主要观点)观点为:⼼理发展由遗传基因所决定,其过程是遗传素质的⾃我发展与暴露的过程。
代表⼈物:⾼尔顿、主张复演说的霍尔评价:⽚⾯强调遗传,忽视后天环境的作⽤。
2、环境决定论(代表⼈物,主要观点)观点:⼉童⼼理的发展完全是由环境决定的。
代表⼈物:华⽣:⼼理发展就是形成刺激反应链斯⾦纳:外在的强化来塑造和改变评价:⽚⾯强调环境的作⽤观点:●⼼理发展由遗传和环境两个因素共同决定。
⼈物:●斯腾:⼼理发展是内在素质和外在环境合并发展的结果。
●格塞⼉认为⽀配发展的因素有两个:成熟和学习。
评价:●只是把遗传和环境简单地结合起来,是⼀种折中调和。
格塞尔的实验与观点。
●双胞胎爬梯实验格赛尔认为⽀配发展的因素有两个:成熟与学习。
等待⼉童达到能接受未来学习的⽔平的观点。
●代表⼈物:⽪亚杰。
●主要观点:●1、遗传与环境的作⽤是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
●2、遗传与环境的作⽤是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
这就是说,有时遗传可以影响或改变环境,⽽环境也可以影响或改变遗传。
●3、遗传与环境、成熟与学习对发展的作⽤是动态的。
3、关键期的概念、“印刻”现象,⼉童⼼理发展的阶段性与连续性,格塞尔的实验及启⽰P9某个特定的时候机体最易学习某种⾏为反应,这种现象只发⽣在极短暂的特定时刻⼀旦错过了这个机会就⽆法再学会,因此⼜称关键期为“最佳学习期”。
劳伦兹P131935年,奥地利⼈洛伦兹(Konrad Lorenz)发现,⼩鹅孵出后的⼀两天内,愿意追逐它第⼀次见到的活动物体。
如果见到的是母鹅就追母鹅,见到的是⼈就追⼈,⽽且这个习惯会长期保持下去。
发展心理学名词解释复习提纲2
![发展心理学名词解释复习提纲2](https://img.taocdn.com/s3/m/0afe70d5ce2f0066f433220c.png)
发展心理学一、发展心理学概述(一)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二)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三)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1. 横断研究2. 纵向研究3. 聚合交叉研究4. 双生子研究(四)发展心理学的历史1. 近代西方儿童心理学产生的历史原因2. 从儿童发展到个体毕生发展研究二、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一)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1. 精神分析理论的心理发展观2. 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3. 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发展观4.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5. 生态系统理论(二)心理发展的基本问题1. 关于遗传和环境的争论2. 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3. 儿童的主动性与被动性4. 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问题三、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与胎儿发育(一)生命的开始与遗传基因1. 染色体、DNA和基因2.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3. 有丝分裂和细胞增殖4. 显性和隐性基因5. 遗传疾病(二)胎儿的发展与先天素质1. 胎儿的发育过程2. 胎儿正常发育的条件四、婴儿心理发展(一)婴儿神经系统的发展1. 婴儿大脑结构的发展2. 婴儿大脑机能的发展(二)婴儿动作和活动的发展1. 动作发展的规律2. 动作发展的阶段3. 动作发展的训练(三)婴儿言语的发展(四)婴儿心理过程的发展1. 婴儿感觉的发展2. 婴儿知觉的发展(五)婴儿气质的发展1. 婴儿气质类型学说2. 气质稳定性与可变性(六)婴儿社会性的发展1. 婴儿的情绪发展2. 婴儿的依恋3. 早期同伴交往五、幼儿心理发展(一)幼儿神经系统的发展1. 幼儿大脑结构的发展2. 幼儿大脑机能的发展(二)幼儿的游戏1. 游戏理论2. 游戏种类及其发展(三)幼儿言语的发展1. 词汇的发展2. 句子的发展3. 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四)幼儿认知的发展1. 记忆的发展2. 思维的发展(五)幼儿个性与社会性发展1. 心理理论2. 幼儿道德认知发展3. 幼儿社会性行为发展4. 性别角色的社会化5. 同伴关系六、童年期心理发展(一)童年期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二)童年期儿童的学习(三)童年期儿童言语的发展1. 书面言语的发展2. 内部言语的发展(四)童年期儿童认知的发展1. 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2. 元认知及其发展(五)童年期儿童的个性、社会性发展1. 自我意识发展2. 社会认知与交往技能3. 品德发展七、青少年心理发展(一)生理发育1. 生理变化的主要表现2. 第二性征与性成熟(二)认知发展1. 形式逻辑思维的发展2. 辩证逻辑思维的发展(三)自我发展1. 青少年自我发展的一般特征2. 自我同一性的发展(四)社会性发展1. 科尔伯格的品德发展理论2. 反社会行为(五)情绪1. 青少年情绪发展的一般特点2. 常见情绪困扰八、成年期心理发展(一)成人期发展任务理论(二)认知发展1. 成人认知发展的主要理论2. 认知老化的主要理论(三)人格发展1. 自我发展理论2. 稳定性与可变性(四)临终心理1 直觉性物理知识(Intuitive knowledge of physics):婴幼儿在正式学习自然世界只是之前就具有的,关于物理规律的直觉性认识。
儿童发展心理学重点
![儿童发展心理学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358b8755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9a10b51.png)
儿童发展心理学重点1.礼仪与心理发展:礼仪是社交交往中的基本规范,对儿童的心理发展有重要影响。
透过礼仪,儿童学会尊重他人、接受他人的观点,培养自我控制和情绪管理能力。
2.认知发展:认知发展指的是儿童思考和理解世界的能力。
在早期,儿童通过感知和运动的方式探索世界,逐渐发展出语言、记忆、注意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绪发展:儿童的情绪发展涉及对自身情绪和他人情绪的认知、表达和调节。
从出生开始,儿童通过哭泣、眼神、声音和行为表达自己的情绪,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学会使用语言和社交技巧来表达情感。
4.社会发展:儿童的社会发展包括学会与他人相处、建立友谊关系、理解他人的情感和意图等。
通过与家庭和同伴的互动,儿童逐渐学会合作、分享、帮助和尊重他人。
5.遗传与环境:儿童发展受到遗传和环境两方面的影响。
遗传因素决定了儿童的个体差异和潜在发展能力,而环境则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良好的环境可以促进儿童发展,而不良的环境可能对儿童产生负面影响。
6.发展阶段理论: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了从出生到成年的不同发展阶段。
根据不同的理论,儿童发展可以被分为幼儿期、儿童期和青少年期。
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心理和行为特征,研究者可以通过观察和测量来了解儿童在不同阶段的发展。
7.成长中的危机和挑战:儿童发展中可能面临多种危机和挑战,如情绪困扰、学业压力、青春期问题等。
这些问题可以对儿童的心理健康和发展产生影响,因此需要家长、教育者和专业人士的帮助和支持。
8.知觉和运动发展:儿童的感知和运动发展与他们对自身和外界的认识息息相关。
通过感觉器官的发展和运动技能的提高,儿童可以更好地探索和理解世界。
9.亲子关系和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对儿童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亲子关系的质量、家庭氛围和教养方式对儿童的心理和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积极支持和温暖的亲子关系有助于培养儿童的自信心和积极情绪,同时也有助于他们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
10.教育和儿童发展:教育是儿童发展的重要环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1、发展的性质(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共同性与差异性(5)稳定性与可塑性2、发展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1、早期经验与晚期经验;关键期和敏感期2、生物影响与环境影响3、稳定性与可变性4、被动的儿童与主动的儿童??5、行为描述与内在过程6、情绪影响与个性特点7、文化的普遍性与相对性8、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3、格塞尔的爬楼梯实验格塞尔认为,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都是按照其基因规定的顺序有规则、有次序地进行的。
他把通过基因来指导发展过程的机制定义为成熟,心理发展是由机体成熟预先决定与表现的。
成熟是推动心理发展的主要动力,没有足够的成熟,就没有真正的发展变化;脱离了成熟的条件,学习本身并不能推动发展。
同卵双生子,A从48周开始训练爬楼梯,六周后可以独自爬到顶端,B从53周起开始爬楼梯训练,两周后可以完成。
说明儿童机体成熟到一定程度后教育才能使发展有所加快。
4、发展心理学的发展(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和演变诞生:普莱尔1882年出版《儿童心理》形成:1882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用观察和实验方法来研究儿童心理发展分化和发展: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出现各种心理学流派演变和增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理论观点和具体研究工作上的演变(二)从儿童发展研究到个体毕生全程发展的研究(1)霍尔把研究的年龄范围扩大到青春期(2)精神分析学派对个体一生全程发展率先作了研究(3)发展心理学的问世与研究:对成人记忆、思维、智力、道德、自我概念发展的研究(三)发展心理学研究的中国化层次:验证——研究——修改——创新途径:摄取——选择——中国化5、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人格是由自我,本我,超我三个结构构成。
本我是原始的,本能的,是人格中最难接近的,同时又是强有力的。
它包括人类本能的性的内驱力和被压抑的习惯倾向。
特点是争取最大快乐和最小的痛苦。
自我是意识结构部分。
作为无意识结构部分的本我,不能直接地接触现实世界,为了促进个体与现实世界的交互作用,必须通过自我。
自我是遵循现实原则的,因此它既是从本我中发展出来的,又是本我和外部世界之间的中介。
超我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良心,一个是自我理想。
前者是超我的惩罚性的、消极性的和批判性的部分,它告诉个体不能违背良心。
后者是由积极的雄心、理想所构成的,是抽象的东西,它希望个体为之奋斗。
6、自我同一感:是一种关于自己是谁,在社会上有什么地位,将来准备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怎样努力成为理想中的人等自我形象和自我?历程的体验。
7、班杜拉的强化类型直接强化:通过外界因素对学习者的行为直接进行干预替代强化:学习者看到他人成功和赞扬的行为,增强产生同样行为的倾向。
自我强化:行为达到自己设定的标准时,以自己能支配的报酬来增强、维持自己行为的过程。
8、最近发展区:儿童现有的水平与经过他人帮助可以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距。
9、皮亚杰的图式、顺应、同化图式:儿童对一个事件基本要素和相互关系的抽象表征。
同化:儿童将外界元素整合到一个有机体结构之内顺应:主体改变已有的内部图式以适应外界现实的过程平衡:同化、顺应而达到暂时平衡,心理就得以发展10、皮亚杰的思维发展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个时期的儿童主要凭感知和动作手段反映外界环境。
获得客体永久性。
2、前运算思维阶段(2-7岁):从这个时期开始,儿童具有表象思维,有运用符号的能力,其智力活动处于表象水平。
自我中心??缺乏守恒性??不可逆性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这个时期儿童的认知能力摆脱知觉的局限,获得概念的稳定性,达到守恒。
对具体问题可以进行逻辑运算。
思维具有可逆性和守恒性4、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这个时期儿童的思维形式能够从具体内容中解放出来,能够提出假设,可以进行演绎推理、归纳推理解决抽象问题。
第二章??胎儿的发展胎儿生长阶段1、胚芽阶段(0-2周)合子形成13天后胚胎圆盘分为不同的层:外胚层:表皮、指甲、头发、感官及神经系统中胚层:真皮、肌肉、循环系统、排泄系统内胚层:消化系统、肝、呼吸系统2、胚胎阶段(3-8周)3-4周:开始形成神经系统,形成心脏5-8周:有了人的外形,开始骨化过程,可以说,骨细胞的出现——标志着胚胎发展到胎儿3、胎儿阶段(9-38周)第三个月(9-12周):完全成形为人第四个月(13-16周):(1)器官机能继续发展(2)胎盘完全成熟(3)可分辨性別(4)脑部急速发展第五个月(17-20周):(1)胎动明显(2)皮肤增厚(3)汗腺、?皮脂腺分泌(4)胎毛覆盖第六个月(21-24周):(1)可吸吮、?吞咽(2)耳朵功能渐展(3)肾脏机能发达(4)羊水增加第七个月(25-28周):(1)皮肤变薄、有皱紋(2)大脑完成(3)存活率高(4)眼、耳、口等机能完全发育(5)可明显分辨出性別第八个月(29-32周):(1)脂肪增加??(2)皱纹减少(3)胎位已正??(4)身体变大(5)存活率达70﹪第九个月(33-36周):(1)皮下脂肪增厚?(2)男胎睪丸下降(3)胎盘退化(4)指甲快速成長(5)头发增多(6)有快乐、不快乐表情第十个月(37-40周):(1)外观发育完全?(2)体内机能成熟(3)胎头下降?(4)胎动減少(5)足够免疫力第三章?婴儿心理的发展1、新生儿的反射生存反射??如:吸吮反射、吞咽反射、觅食反射其它反射活动抓握反射巴宾斯基反射、摩罗氏拥抱反射、游泳反射、迈步反射(行走反射)?、强直性颈部反射2、吉布森和澳克的视崖实验母亲在浅滩边:婴儿爬到母亲身边母亲在浅滩(悬崖)边:婴儿哭叫着朝离开母亲的方向3、定向反射:环境中特别的、新异的刺激会引起新生儿相应的自主神经系统活动,并表现出外在的身体活动。
4、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说(1)语言是种用规则去理解和创造的,而不是通过模仿和强化得来的。
(2)婴儿先天具有一种普遍语法,言语获得过程就是由普遍语法向个别语法转化的过程,这一转化是由先天的“语言获得装置(LAD)”实现的(3)每一句子都有其深层和表层结构。
句子的深层结构通过转换规则而变为表层结构,从而被感知和传达5、托马斯—切斯的三类型说1.容易型(40%):吃睡有规律,容易适应环境,情绪积极…2.困难型(10%):时常哭闹,烦躁易怒,爱发脾气,饮食睡眠缺乏规律,接受新事物慢,情绪差,难抚育…3.迟缓型(15%):活动水平低,行为反应弱,情绪总是消极,常安静退缩,情绪低落,逃避新情境…35%的婴儿不能简单归入哪类中。
6、哈罗关于婴儿的依恋的实验哈洛教授和他的助手制作了两只假母猴,一只是用铁丝绕制的金属母猴,另一只是用绒布包裹起来的布母猴。
在实验前,金属母猴的胸前放置了奶瓶,使得幼猴可以在金属猴的怀里得到喂养,而布母猴却没有喂养猴宝宝的能力。
实验开始了,许多幼猴与两位猴妈妈放在一起,研究人员发现,幼猴只有在饿了的时候会在金属母猴怀里吃奶,当它们吃饱后就跑去与布母猴玩耍;而且在幼猴受到惊吓后,会跑到布母猴的身边寻求安慰与保护。
随后,哈洛教授在布母猴身上也装上喂奶装置,让两只猴妈妈分别抚养几只幼猴,之后将幼猴和各自的妈妈分开一段时间,当它们与母亲重逢后,布母猴妈妈的宝宝会很热情地与妈妈拥抱,而金属猴妈妈的宝宝不但没有亲密的表现,相反会焦躁地走动甚至躲在角落里。
结果:1、母亲的温柔比食物更重要2、依恋对心理发展具有重要作用7、依恋的类型三种类型的特点安全型65-70%??母亲在场,以母亲为探索基点,不时寻求安慰;母亲离开会哭泣焦虑;母亲回来很高兴逃避型20%母亲在场也不会寻求安慰;母亲离开很少哭泣;母亲回来设法逃避矛盾型10-15%??母亲在场生怕母亲离开;母亲离开大哭大叫;母亲回来想亲近又想拒绝8、自我意识发展的阶段?:自我意识从发生、发展到相对稳定、成熟约需20年自我中心期(0-3岁)客观化时期(3岁-青春期)主观化时期(青春期-成年期)生理自我——对自己身体、外貌、体能的意识。
(8个月—3岁完成)社会自我——对自己的角色、地位、权利、人际等社会属性的意识。
(3-14岁)心理自我——对自己的人格特征、心理状况、心理过程、行为表现的意识。
(青春期-成年)第四章?幼儿期发展(3—6、7岁)1、游戏1)游戏的作用1、?能发展幼儿的智力。
(智力游戏、结构游戏?)2、能锻炼幼儿的身体。
(竞赛游戏:跳绳、跳橡皮筋)3、能培养幼儿优良的品质。
(角色游戏)2)从游戏的目的性分类:创造性游戏、教学游戏、活动性游戏3)从认知角度分类(皮亚杰):练习性游戏阶段(0-2岁)象征性游戏阶段(2-7岁)有规则游戏阶段(7-11、12岁)4)主要游戏理论:精力过剩说(席勒和斯宾塞)、复演说(霍尔)、生活准备说(格罗斯2、幼儿的一般心理特点(一)小班儿童的心理特点(3-4岁):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性、爱模仿、直觉行动思维(思维靠动作进行)(二)中班儿童的心理特点(4-5岁):爱玩、会玩、具体形象思维(三)大班儿童的心理特点(5-6岁):好学好问、抽象概括能力开始发展、个性初步形成3、皮亚杰关于幼儿思维的研究皮亚杰认为2—7岁儿童的思维属于前运算阶段,这是儿童克服各种心理障碍逐渐向逻辑思维过度的时期。
这一阶段儿童主要是表象性思维,思维的基本特点是相对具体性、不可逆性、自我中心性和刻板性。
实验:三座山实验结论:皮亚杰认为幼儿在对事物进行判断时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能采纳别人的观点。
皮亚杰认为幼儿一般不能正确判断守恒研究发现:儿童通常通过三种方式达到守恒:可逆性、补偿性、同一性4、?麦克拜区分了四种自我控制活动:(1)运动抑制(2)情绪抑制(3)认知活动抑制(4)延缓满足5、侵犯理论(1)生物本能论弗洛伊德: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侵犯是死的本能的一种派生物洛伦兹认为侵犯是人类和动物的一种本能。
人与动物侵犯的驱力来自有机体内部,而与外界刺激无关。
随着个体侵犯的能量在有机体内不断积累,他必须借助于适当的外部刺激周期性的释放。
如战争正是侵犯本能定期发泄的结果。
(2)挫折—侵犯假说提出者:侵犯是挫折的一种结果,挫折总是导致某种侵犯行为修正者:挫折并不直接导致侵犯,只是创造了一种唤醒状态或准备状态质疑:?Geen的实验:任务:四种条件下玩拼板玩具一:任务挫折组(任务本身难)、?二:人为挫折组(人为破坏)三:言语攻击组(任务完成,被讽刺挖苦)?四:控制组结果:侵犯行为并不是总由挫折引发(3)社会学习理论注意过程(对侵犯榜样进行感知)——记忆过程(对他人侵犯行为编码储存在记忆系统中)——动机过程(激发和调节作用)——动作复制过程(把侵犯行为的动作表象整合成新的反应模式)(4)认知理论强调认知在侵犯行为中的作用,认为侵犯是由于在信息加工阶段出现偏误所导致的。
信息加工偏见:同伴对我有敌意,高估对方的敌意而采取报复行为6、侵犯行为的控制(1)消除对侵犯行为的奖赏和关注、(2)榜样和认知训练、(3)移情训练(4)创造减少冲突的环境、(5)教给幼儿解决冲突的方法7、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亲社会行为获得的三种途径(1)对幼儿进行角色扮演训练(2)行为强化训练(3)榜样示范8、柯尔伯格性别形成三阶段:0-3岁?性别认定阶段?、?4-5岁?、性别稳定阶段?、?7-8岁?性别永恒阶段9、社会技能的训练社会技能训练:是同伴关系研究中又一新兴领域,训练的对象是同伴关系不良的儿童,目的在于通过干预方案的实施,改进儿童的同伴关系,促进其社会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