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复习整理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1.生理发展:生理发展是指身体各系统和器官在婴儿期到成年期逐渐成熟和发展的过程。
这包括身高、体重、大脑发育、性征和运动技巧等方面的发展。
2.感知和认知:感知和认知能力的发展关系到个体对外部世界的感知、理解和思考能力。
婴儿在出生后不久就能感知和识别声音,并逐渐发展出对颜色、形状和物体的认知能力。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也逐渐提高。
3.社会和情感发展:社会和情感发展主要关注个体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和情感体验的变化。
婴儿最初对社交互动和情感表达还比较原始,随着成长,他们能够建立亲密的关系、理解他人的情感和意图,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4.语言和交流发展:语言和交流发展是指个体从简单的声音和手势表达到能够使用语言来交流和理解的过程。
婴儿从出生后不久就开始发展出语言的能力,逐渐掌握语音、词汇和语法。
5.性别和身份发展:性别和身份发展是指个体对自己性别和性别角色的认同和理解。
儿童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意识到自己是男性还是女性,随着成长,他们逐渐形成性别角色和性别身份。
6.遗传和环境的作用:发展心理学着重研究遗传和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遗传因素决定了个体的种族、性别、身高等特征,而环境因素则包括家庭、学校、社会文化和生活经历等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7.受众和个体差异: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在各个发展阶段的变化和差异。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经历和发展轨迹,因此个体之间可能在发展速度、认知能力、社交技能等方面存在差异。
8.社会化和身份认同:社会化是指个体在社会中学习和适应规范、价值观和社会角色的过程。
身份认同是指个体对自己所属的社会群体的认同和归属感。
9.网络和数字时代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儿童和青少年在网络和数字世界中的发展也成为研究的重点。
研究者关注个体在网络中的人际交往、学习和社交媒体使用等方面的发展。
10.跨文化发展:跨文化发展研究关注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下个体发展的异同。
研究者通过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数据和文化差异,来分析文化因素对发展的影响。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总结一、发展理论1.爱因斯坦的生物发展理论:强调环境和遗传因素对人类发展的作用,包括生理和心理方面。
2.弗洛伊德的心理性发展理论:认为人类发展是通过心理阶段的冲突解决而实现的。
3.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的认知能力是根据他们所处的发展阶段而变化的,从感知到抽象推理。
二、发展阶段2.幼儿期(2-6岁):儿童开始发展自我意识和身份,学习语言和认知能力的发展。
3.小学阶段(6-12岁):学习和社交技能的发展,对自我概念和道德发展的关注。
4.青少年期(12-18岁):身份形成和独立性的探索,性别角色的认同和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
5.成年期(18岁以后):个人和职业发展,建立与伴侣和家庭的关系。
三、发展领域1.社会与情感发展:关注婴儿与主要照顾者之间的依恋关系、友谊和人际关系的发展。
2.认知发展:研究婴儿和儿童的感知、记忆、语言和推理能力的变化。
3.物理发展:关注儿童和青少年身体的生长和变化,以及卫生和健康习惯的培养。
4.知觉和运动发展:探索婴儿和儿童的感觉和运动控制的发展,包括平衡、协调和运动技能。
四、发展影响因素1.遗传因素:基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包括身体和心理特征。
2.社会文化因素:家庭、社会和文化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如社会期望和文化价值观。
3.社交因素:儿童与同伴和成年人的交互对人际关系和情感发展的影响。
4.教育因素:教育机构和教育方法对认知和学习能力的发展的影响。
5.生物因素:身体健康和生物过程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如营养和基因表达。
五、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和记录个体的行为和反应来研究发展过程。
2.问卷调查:通过给个体提问并收集他们的回答来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
3.实验设计:通过控制变量,将个体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来研究特定因素对发展的影响。
4.长期研究:通过长期追踪和观察个体的发展过程,来了解发展的模式和因素。
总的来说,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涉及了人类从婴儿到成年人的心理和行为变化,这些变化受遗传、环境和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
发展心理学知识复习资料(全)
发展心理学知识复习资料(全)发展心理学知识复习概要发展心理学知识在二级卷册一考试中比重占基础知识40%的一部分(大约占卷册一的13%)。
辅导习题共计298题,其中单项选择219题,多项选择79题,二级要求掌握的习题(带★号)96题。
第一节概述 (181)第一单元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81)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个体从出生到衰亡一生全程的心理发展现象(习题1)。
一、心理发展的内涵广义的心理发展包含(习题220):①心理的种系发展;②心理的种族发展;③个体的心理发展。
狭义的心理发展是指个体心理发展(习题2,0412-3-75)。
个体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生全过程各个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特点(习题3,0511-2-51)。
二、心理发展的基本性质心理发展的基本性质包括(习题221):①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②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③心理发展的普遍性和差异性;④心理发展过程中增长和衰退的辩证统一;⑤心理发展进程中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
(一)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二)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是指人一生的心理发展并不是以相同的速率前进的(习题4)。
第一发展加速期是指从出生到幼儿期(习题5)。
第二发展加速期是指青春发育期(习题6)。
(三)心理发展的普遍性和差异性(四)心理发展过程中增长和衰退的辩证统一(五)心理发展进程中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心理发展进程表现为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习题7)。
三、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包括(习题222):①揭示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②阐明各种心理机能的发展进程和特征;③探讨心理发展的内在机制;④研究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
(一)揭示各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二)阐明和种心理机能的发展进程和特征(三)探讨心理发展的内在机制(四)研究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包括(习题223):①遗传和环境的关系;②连续性和阶段性的关系;③心理发展内在动力和外在动力的关系;④不同心理机能是否存在关键期。
发展心理学考试复习资料
一、单选题1.从人脑重量的发展来看,出生第()年增长最快。
A、一B、二C、三D、四答案: A2.根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观点,对儿童心理发展最有利的是与()交往。
A、能力比自己差的同伴B、能力差不多的同伴C、能力比自己强的同伴D、能力比自己强的大人答案: C3.个体认知发展中最早发生,也是最早成熟的心理过程是( )。
A、动作B、感觉C、知觉D、意志答案: B4.幼儿园老师常常把刚入园的哭着要找妈妈的孩子与班内其他孩子暂时隔离开来,这主要是因为( )。
A、老师不喜欢哭闹的孩子B、该幼儿不适合上幼儿园C、幼儿的情绪容易受感染D、幼儿常常处于激动的情绪状态答案: C5.狼孩现象主要是由( )因素造成的。
A、先天B、后天C、遗传D、狼奶答案: B6.以下几种情感中,不属于幼儿基本的高级情感的为( )。
A、理智感B、道德感C、责任感D、美感答案: C二、 多选题7.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时期是( )。
A 、童年期B 、婴儿晚期C 、幼儿期D 、婴儿早期答案: C8.个体第一逆反期主要反抗的对象是其( )。
A 、父母B 、同学C 、朋友D 、老师答案: A1.图式从低级向高级发展是通过( )两种形式进行的。
A 、整合B 、同化C 、顺应D 、平衡答案: B C2.对幼儿的“自我中心”,正确的说法包括( )。
A 、儿童的道德水平较低B 、认为所有人与自己都有相同的感受C 、不能从他人的角度看待问题D 、一个人比较自私答案: B C3.动作、形象、语词的关系在儿童思维中的变化便出现了三种不同的思维方式().A 、理性逻辑思维B 、直觉行动思维C 、具体形象思维D 、 抽向逻辑思维答案: B C D4.婴儿动作发展遵循的原则包括( )。
A 、上下原则B 、头尾原则C 、近远原则D 、大小原则答案: B C D5.婴儿1岁以前的记忆包括( )。
A 、情绪记忆B 、动作记忆C、表象记忆D、词语记忆答案: A B6.婴儿的主要动作包括( )。
发展心理学复习重点
发展心理学1.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个体发展心理学(狭义)。
2.心理发展的基本性质: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不平衡性;普遍性和差异性;过程中增长和衰退的辩证统一;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
3. 皮亚杰的研究路线是生物学出发,核心是“发生认识论”4.皮亚杰心理发展观:心理发展实质是主体对客体环境的适应;适应的本质在于主体与客体的平衡;动作是认识的源泉,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中介;心理发展过程是主体自我选择、自我调节的主动构建过程;内因外因相互作用。
认为心理发展是认知结构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
认知结构的发展涉及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四个概念。
皮亚杰认为成熟、经验、社会环境和平衡是影响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
皮亚杰把儿童的心理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6、7岁)、具体运算阶段(6、7岁-11、12岁)、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14、15岁)。
皮亚杰把儿童的道德认知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前道德判断阶段(4-5岁)、他律道德判断阶段(4、5岁-8、9岁)、自律道德判断阶段(8、9岁以后)。
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婴儿前期(0-2岁)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希望品质;婴儿后期(2-4岁)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意志品质;幼儿期(4-7岁)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目标品质;童年期(7-12岁)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能力品质;青少年期(12-18岁)形成角色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诚实品质;成年早期(18-25岁)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爱的品质;成年中期(25-50岁)这个时期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繁衍感,避免停滞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关心品质。
(P190);成年晚期(50岁以后)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或厌恶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智慧、贤明品质。
(P191)维果斯基:教育应走在发展的前面。
5.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柯尔伯格研究发现,人的道德判断随年龄发展而发展的趋势是一致的,大致可以分为3种水平,6个阶段:一、前习俗水平(第一阶段:服从和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第二阶段:相对论者的快乐主义定向阶段);二、习俗水平(第三阶段:好孩子定向阶段、第四阶段:维护权威和社会秩序的定向阶段);三、后习俗水平(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定向阶段、第六阶段:普遍道德原则的定向阶段)。
发展心理学考试重点整理(大学期末复习资料)
发展心理学考试重点整理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史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2、研究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范围包括:两个主要部分:一人的认知过程的发展年龄特征;而社会性发展的年龄特征四个方面的问题:一发展的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二生理因素的发展;三动作和活动的发展;四言语的发展3、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到两个问题:一有关心理发展原理或规律的理论问题;二个体发展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问题4、年龄特征的研究(1)个体心理的年龄特征是心理发展的各个阶段形成的一般特征、典型特征或本质特征。
(2)在一定条件下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可变性(3)心理现象是复杂的,故心理发展既指心理整体的综合发展,又指各种心理现象的发展。
5、儿童心理学诞生标志1882年普莱尔发表《儿童心理》6、发展心理学诞生标志1957年美国《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取代《儿童心理学》第二章发展心理学理论1、弗洛伊德发展心理学理论(1)弗洛伊德人格理论本我、自我、超我(2)力比多发展的五个阶段口唇期、肛门期、前生殖器期、潜伏期、青春期2、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1)埃里克森人格理论人格的发展中,逐步形成自我过程在个人及其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起着主导和整合的作用。
(2)八个阶段婴儿期、儿童早期、学前期或游戏期、游戏期、学龄期、青春期、成年早期、成年中期、成年晚期3、华生的发展心理学理论(1)环境决定论否认遗传的作用;夸大环境和教育的作用(2)对儿童情绪发展的研究一是三种非习得性的研究即非学习性的情绪反应基础上形成的条件反射二是儿童嫉妒和羞耻的情绪行为研究4、斯金纳的发展心理学理论(1)行为的强化控制原理(2)儿童行为的强化控制5、班杜拉的发展心理学理论(1)观察学习及其过程观察学习就是通过观察他人所表现出的行为及其结果而进行的学习,不同于刺激-反应学习。
(2)社会学习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攻击性、性别化、自我强化、亲社会行为6、维果茨基的心理学发展观(1)历史文化发展理论在人类的工具生产中凝结着人类的间接经验,即社会文化知识经验,这就使人类的心理发展规律不在受生物进化规律的制约,而受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的制约。
发展心理学复习要点
发展心理学复习要点1.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生物和遗传因素
-行为主义理论
-认知发展理论
-社会文化理论
2.早期发展
-出生后的感知和认知能力
-社会情绪发展
-社交关系的形成
-早期语言发展
3.儿童和青少年发展
-认知发展阶段
-情绪和性格的发展
-社交和同伴关系
-学业和职业发展
4.成年发展
-身份和角色的发展
-爱情和亲密关系
-职业和事业的发展
-中年危机和后期发展
5.老年发展与晚年
-老年认知能力
-健康和身体变化
-自我概念和自我评价
-死亡和丧失的处理
6.发展心理学中的研究方法-实验设计
-观察研究
-问卷调查
-长期追踪研究
7.性别和文化差异
-性别发展和身份认同
-文化对发展的影响
-文化差异的心理解释
-跨文化研究方法
8.风险因素和发展障碍
-基因和遗传障碍
-生物和环境的影响
-心理和情绪问题
-社会和经济因素对发展的影响
9.教育和发展
-学校环境和学业成就
-教育对认知和情绪发展的影响
-教育政策和实践的发展
10.发展心理学的应用
-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
-养育和家庭环境的影响
-生涯规划和职业发展
-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和照顾
这些是发展心理学的一些重要复习要点。
希望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学习理论一、奥斯贝尔意义接受理论1.意义学习的实质与条件:(1)意义学习实质:意义学习就是新知识与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之间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的联系(2)意义学习的条件:学习材料本身具有逻辑意义;学生认知结构中具备与性知识相联系的知识准备;学生具有意义,学习的倾向。
2.接受学习的实质与技术:(1)实质:接受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实质是概念同化的过程(2)先行组织者二、桑代克三大学习定律1.准备率是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时。
当某一次给予某一反应,准备连接时,给予连接就引起学习者的满意,反之就会引起烦恼2.练习率是指一个学会了的反应的重复,将增加刺激反应之间的连结,也就是刺激-反应之间的连结,练习和使用越多,就越来越得到加强,反之会变弱。
3.效果率是指如果一个动作跟随着情境中一个满意的变化,在类似的情景中,这个动作重复的可能性将增加,但如果跟随的是一个不满意的变化,这个动作重复的可能性将减少,导致满意后果的行为被加强,带来烦恼的行为则被削弱或淘汰三、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1.学习源于观察与模仿①观察学习,社会学习,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可以通过直接经验产生的学习②替代强化,因看到别人的行为受到强化,因而自己的相应行为倾向间接地受到社会强化的情况2.已经习得的行为未必表现出来四、斯金纳操作条件反射1.如果一个人做出组织所希望的行为,那么组织就与此相联系提供强化这种行为的因素,如果做出组织所不希望的行为,组织就应该给予惩罚。
据此,就让组织成员学习组织所希望的行为,并促使组织成员矫正不符合组织要求的行为2.把重点放在外形的形容词上,而不是放在需要动词,需要的满足的内部心理方面3.强调环境条件和自己,但不否认人们具有需求价值信念以及意图4.讨论的重点是先行的刺激-反应行为-行为的结果五、华生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1.频率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某种行为练习越多,习惯形成的就越迅速,马上把反应出现的次数作为解释反应的保留或淘汰的原则2.记忆力当反应频繁发生时,最先进的反应比较早的反应更容易得到加强。
发展心理学考试重点知识整理
发展心理学考试重点知识整理1、发展心理学的定义: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的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发展心理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研究比较心理发展、种族心理发展、个体心理发展。
狭义:研究人类个体从受精卵形成到出生、成熟、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和行为发生与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以及人生各个阶段的心理年龄特征。
简言之,就是研究个体毕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2、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标志(《儿童心理》注意没有“学”字)1882年,德国心理学家普莱尔(Preyer,1842-1897)撰写的《儿童心理》出版,标志着科学儿童心理学诞生。
3、发展心理学取代儿童心理学的重要标志何林沃斯:1930年出版了《发展心理学概论》一书,这是世界上第一部发展心理学著作。
4、发展心理学研究的类型:纵向研究、横向研究、横向纵向交叉研究整体研究、分析研究个案研究、成组研究5、主要研究方法: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测验法、实验法观察法:长期观察、定期观察;全面观察、重点观察;实验法:实验室实验、现场实验6、弗罗伊德的基本观点(精神分析学派)* 弗洛伊德的发展心理学理论核心思想:存在于潜意识中的性本能是人的心理发展的基本动力,是决定个人和社会发展的永恒力量人格结构理论本我:无意识的本能;遵循快乐原则自我:意识结构;遵循现实原则超我:良心和自我理想;遵循(道德)伦理原则文明的产生与超我密切相关本我由人的先天本能(主要是性本能)和基本欲望组成,是人格中最原始、最难接近、最基本的部分。
本我由快乐原则支配,按照快乐原则活动,即它的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获得快乐、减少痛苦。
本我是无意识的、非道德的,可以看作是人格中的生物成分。
本我生而有之,年龄越小,本我作用越大。
婴儿几乎全部处于本我状态,他们无忧无虑,只追求基本需要的满足。
随着年龄的增长,本我逐渐与现实世界接通,产生了自我。
自我产生于婴儿早期,是人格中的理性部分,也就是人能够意识到的部分。
它相当于外部的现实世界与内在的原始冲动之间的缓冲器。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整理发展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它涵盖了人的一生中各个阶段的心理变化和发展,对于理解人类行为和心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以下是对发展心理学中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整理。
一、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横断研究横断研究是在同一时间点对不同年龄组的被试进行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讨年龄差异所导致的心理发展变化。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够快速获得大量数据,节省研究时间和成本;缺点是无法考察个体的发展变化过程,可能会受到代际差异的影响。
2、纵向研究纵向研究是对同一组个体在不同时间点进行长期追踪研究,观察其心理发展的连续变化。
它能够深入了解个体的发展轨迹,但存在研究时间长、样本流失、练习效应等问题。
3、聚合交叉研究聚合交叉研究结合了横断研究和纵向研究的特点,先在不同年龄组进行横断研究,然后在一段时间后对这些年龄组进行追踪研究。
这种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横断研究和纵向研究的不足。
4、双生子研究通过比较同卵双生子和异卵双生子在某些心理特征上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来探讨遗传和环境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5、微观发生学研究关注个体在短时间内的细微变化,通过密集的观察和测量,揭示心理发展的机制和过程。
二、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1、精神分析理论(1)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阶段理论认为人格发展经历了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和生殖期五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冲突和满足方式,如果冲突没有得到解决,可能会导致心理问题。
(2)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强调社会文化因素对人格发展的影响,将人的一生划分为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个主要的发展任务或危机。
2、行为主义理论(1)华生的经典行为主义主张环境决定论,认为人的行为是由外界刺激塑造的。
(2)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强调通过强化和惩罚来控制行为的发生频率。
3、认知发展理论(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将儿童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认为儿童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不断建构和调整自己的认知结构。
发展心理学重点知识整理
发展心理学重点知识整理
1.生理发展:生理发展是指个体在生物层面上的成熟和进步。
从胎儿开始,个体经历着肌肉控制、感知和运动能力的发展。
这一阶段还包括神经系统的发展、大脑结构和功能的成熟以及荷尔蒙水平的变化。
2.认知发展:认知发展是指个体在思维能力、记忆、问题解决等智力方面的发展。
从婴儿时期开始,个体经历了感知、注意力、记忆、语言和逻辑思维等方面的发展。
在这一过程中,个体逐渐能够从自身经验和环境中获取信息,并建立起心智模型来理解世界。
4.情绪发展:情绪发展是指个体从婴儿时期开始经历的情绪体验和表达能力的发展。
从出生时开始,个体逐渐学会识别、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在情绪发展过程中,个体学会如何自我调节情绪,并逐渐从父母和照顾者那里学会情感交流和情绪管理技巧。
5.社会关系发展:社会关系发展是指个体在与他人建立和维护关系的过程中的成长。
从婴儿期开始,个体与父母、兄弟姐妹、同伴和其他重要人物建立起亲密关系。
这些关系对个体的发展和幸福感起着重要的作用,并可影响个体的认知、情绪和行为。
6.发展障碍和干预:发展心理学还涉及发展障碍和干预的研究。
一些个体在发展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困难和问题,如学习困难、行为问题和自闭症等。
通过早期干预和治疗,可以帮助这些个体克服困难,促进他们的发展和适应能力。
总之,发展心理学研究了个体在生命过程中的生理、认知、社会性和情绪等方面的发展。
了解这些重点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发展的过程,并为个体的教育、健康和幸福提供指导。
发展心理学复习重点汇总(含答案)31
发展心理学复习重点汇总(含答案)1、掌握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就是掌握()A.概念系统B.概念的内涵C.概念的外延D.A、B、C都不确切【答案】A2、提出“自我中心言语”的是()A.维果斯基B.乔姆斯基C.皮亚杰D.鲁宾斯坦【答案】C3、婴儿言语的发展中,积极的言语活动阶段是从()A.1岁末开始B.1岁半—3岁末C.2岁末—3岁末D.2岁半—3岁半【答案】B4、认知学派在儿童心理学研究方面的重要代表人物是()A.霍尔B.比纳C.皮亚杰D.格塞尔【答案】C5、下列不属于创造性思维的特点是()。
A.首创性B.发现性C.突破性D.继承性【答案】D6、教育和发展之间的中间环节是()A.量变B.质变C.量变和质变D.领会【答案】D7、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睡眠逐渐减少,说明了()A.兴奋与抑制趋于平衡B.兴奋的增强C.抑制的增强D.内抑制的发展【答案】B8、教育和发展之间的中间环节是()A.量变B.质变C.量变和质变D.领会【答案】D9、在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A.遗传B.环境C.教育D.内部矛盾【答案】C10、为了使儿童把学习当作一个独立活动,关键在于发展儿童心理的()A.积极性和主动性B.主动性和自觉性C.积极性和有意性D.有意性和自觉性【答案】D11、埃里克森关于儿童心理年龄阶段划分的标准是()A.个性特征B.活动特点C.智力和思维水平D.种系发展【答案】A12、小学儿童掌握概念的特点,直接受制约于他们的()A.分析水平B.综合水平C.记忆水平D.概括水平【答案】D13、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德国的()A.冯特B.考夫卡C.勒温D.普莱尔【答案】D14、学龄儿童的主导活动是()A.游戏B.劳动C.学习D.社会实践活动【答案】C15、关于女性更年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此期间,女性的性腺开始衰退直至完全消失B.女性更年期的平均年龄为47岁C.生理内分泌改变是影响女性更年期综合症的唯一因素D.在此期间,可能出现植物性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等一系列症状【答案】C16、大多数长寿老人一般都具有的主要心理特点,不包括( )。
心理咨询师考试-发展心理学复习整理
各阶段自我意识发展自我意识的两次飞跃:婴儿期(15-24个月)人我区分;------青春期自我概念、评价、理想的整合与统一1、婴儿期0-3岁(詹姆斯把自我分为主体我与客体我后,哈特根据此结果将婴儿自我意识发展分为两个阶段)a主体我的发展(8个月以前尚无自我意识,9-12个月初部的主体我,1周岁末开始把自己与周围环境区分开来,这是自我意识的萌芽)。
b客体我的发展(15个月至2岁儿童开始把自己当作客体来认识,这一变化是儿童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也可以说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个飞跃)。
2、幼儿期3-6岁表现在自我评价和自我控制能力方面A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从幼儿期开始发展)a依从成人的评价到开始有独立的评价;b对外部行为表现评价向内在品质评价转化;c 简单、笼统的评价到较为具体的评价;d主观情绪性评价向初步客观性评价发展。
B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3岁小班儿童自控率不足20%,4、5岁中班转折,5、6岁大班80% a运动抑制学会抑制某些行动,停止动作;b情绪抑制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c认知活动抑制,即能够按问题的难易程度做出适宜的反应;d延迟满足,即抑制欲望的即时满足,学会等待。
3、童年期7-12岁自我概念个人心目中对自己的形象(含自己存在)的认识,对个人身体、能力、性格、兴趣、思想认识。
童年期自我描述是从比较具体的外部特征逐步转向比较抽象的内部心理特征自我评价的特点1、自我评价的独立性日益增长;2、评价的批判性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3、评价的内容逐渐扩大和深化,蒙达.哈特尔认为自我评价内容的发展顺序从身体的自我、活动的自我向社会的自我和心理的自我发展4、评价的稳定性越来越高。
总之:小学阶段自我评价发展趋势:具体-----抽象对外显行为评价------内部心理世界评价4、青春期 11、12---15、16岁自我概念、评价、理想的整合与统一1、强烈关注自己的外貌和体征2、深切重视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业成绩3、十分关心自己的人格特征和情绪特征把自己想象成“独特的自我”周围人是“假象观众”似乎这些观众每时每刻都关注自己,过分夸大自己感受体验----强烈主观的自我中心倾向5、青年期17、18-----35岁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特点:青年开始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发现自我、关心自我的存在上来青年初期自我意识不稳定,对他人对自己评价敏感,需要不断对自己自我意识进行修正,修正的依据是:a生活中积累的经验,特别是成功和失败的经验;b来自他人的评价。
发展心理学复习要点
要求掌握的基本知识点1、发展心理学(广义、狭义、种系发展)2、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基本理论问题有哪些?什么是个体心理的年龄特征)3、社会化4、科学儿童心理学诞生的标志5、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6、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学说7、观察学习、积极强化、消极强化、8、维果斯基(心理机能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标志和原因是什么?最近发展期、教育与发展的关系、语言和工具的对心理发展的意义)9、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图式、同化、顺应、平衡、发展阶段理论)10、发展心理学研究的特殊性11、横断研究、纵向研究、交叉聚合研究、微观发生学研究、双生子研究12、胎儿宫内发育分期13、胎儿大脑是未成熟脑。
未成熟大脑发育的两个关键期是14、影响胎儿生理-心理发展异常的因素15、后天环境影响与婴儿脑发展的关系16、婴儿神经系统发展的特点是什么?其相应的行为特征是什么?17、个体心理和生理发展最迅速的时期18、婴儿动作发展的规律和顺序、动作发展对心理发展的重要意义19、习惯化与去习惯化20、元认知21、主我客我22、转换生成理论23、婴儿言语发展中“词语爆炸”指的是24、气质定义、托马斯切斯的气质类型说25、情绪的社会性参照26、依恋定义、依恋对心理发展的重要意义、依恋发展阶段、依恋类型、依恋对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27、儿童大脑各区成熟的顺序:28、儿童游戏发展的特点及其所反应的心理发展特点29、儿童口语表达能力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30、麦科比所区分的四种自我控制活动31、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32、侵犯行为(工具性、敌意性)、亲社会行为概念、发展、理论33、性别角色认同34、小学儿童发展的一般特点35、广义的学习36、角色采择37、青少年发展一般特点38、青少年思维发展的基本特征39、青少年情绪表现的特点40、自我同一性41、青少年常见的心理社会问题42、延缓偿付期43、成年早期的一般特征44、爱情三元理论45、沙伊的智力适应理论46、成年中期的一般特征47、巴尔特斯的智力发展双重过程模型理论48、中年危机49、卢文格自我发展过程类型理论50、自我控制理论51、成年人智力发展综述及理解52、代群效应53、苏帕的职业发展理论54、老龄和老化55、延缓或适应老化的理论56、两种不同的老年心理发展观57、成年晚期认知特点58、成年晚期情绪情感的一般特点59、成年晚期面临的挑战和任务。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期末复习最全整理
*同辈效应指同龄人群体因生活在类似的社会文化环境中,经历类似的历史事件而对群体成员发展产生的影响。
比如,9.11事件对当代美国人的影响请你举一个同辈效应的例子同辈效应是怎样影响了学生对学校生活的准备?例如,与网络出现之前的那一代相比,网络使用成为习惯的这一辈有些什么优势和不足?*重要问题1连续变化与阶段性变2先天和后天(遗传与环境)遗传与环境在个体心理发展中的作用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争议。
从历史上看,主要存在以下几种不同的观点:(一)遗传决定论基本观点:·儿童心理发展是由先天不变的遗传所决定的。
·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就是这些先天遗传素质的自我发展和自我表露过程,与外界影响、教育无关。
·外界影响和教育即使对儿童心理发展起作用,至多只能促进或延缓遗传素质的自我发展和自我表露,不能改变它的本质•高尔顿名人家谱调查:两者比率的差异是能力由遗传决定的证明。
高尔顿从家谱调查中得出了一条“遗传定律”:人的遗传性1/2来自父母,1/4来自祖父母,1/16来自曾祖父母……•格达特的家族调查:K氏有两个不同的世系,一是K氏与一个正常女子的合法婚姻所生的后代,一是K氏与一个低能的酒吧女子的不正当关系所生的后代。
通过对两个世系各近500人的调查,发现后者中低能与道德败坏的比率大大超过前者。
•美国心理学家霍尔的复演说个体心理的发展是人类进化过程的简单重复,也属于遗传决定论。
“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评价:家族不仅在遗传上有联系,而且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共处于相同的环境。
由家族内的相似性得出遗传因素的决定作用过于绝对。
(二)环境决定论基本观点:儿童心理的发展完全是由环境决定的这种理论重视环境与教育对个体心理发展的作用但片面强调和机械地看待环境或教育的作用•代表人物:行为主义者•华生(J. B. Watson):S-R公式“请给我十几个强健而没有缺陷的婴儿,……”•斯金钠(B. F. Skinner )通过“操作”、“强化”任意塑造人的行为“正如一个雕刻师塑造一块烂泥一样”(三)二因素论遗传决定论和环境决定论都具有片面性和绝对性基本观点:儿童心理的发展是由遗传和环境两个因素共同决定的(四)相互作用论基本观点:•儿童心理的发展是遗传与环境两大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遗传对心理发展作用的大小依赖于环境的变化•而环境作用的发挥也受到遗传限度的制约代表人物:皮亚杰(J. Piaget)瓦龙(H. Wallon)3. 关键期与敏感期“关键期”(critical period):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特殊时期,此时特定的事件会造成重大影响。
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
发展⼼理学复习资料发⼼复习资料⼀、名词解析:1、发展⼼理学:是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成熟直⾄衰⽼的⽣命全程中⼼⾥发⽣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学科,简⾔之,是研究毕⽣⼼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学科。
2、个体⼼理的年龄特征:是⼼理发展的各个阶段中形成的⼀般特征、典型特征或本质特征。
3、程序教学:有⼀系列的原则,如⼩步⼦呈现信息、及时知道结果、学⽣主动参加学习等,这些教学进程中的耐⼼、促进主动学习的热情和及时反馈的速度,⼏乎是⼀般教师所不能及的。
4、(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榜样)所表现的⾏为及其结果⽽引进的学习,他不同于刺激—反应学习,包括注意过程、保持过程、运动复现过程和动机过程。
5、直接强化:通过外界因素对学习者的⾏为直接进⾏⼲预。
6、替代强化:学习者如果看到他⼈成功和被赞扬的⾏为,就会增强产⽣同样⾏为的倾向;如果看到失败或受罚的⾏为,就会削弱或抑制发⽣这种⾏为的倾向。
7、⾃我强化:⾏为达到⾃⼰设定的标准时,以⾃⼰能⽀配的报酬来增强、维持⾃⼰的⾏为的过程。
⾃我强化依存于⾃我评价的标准。
8、同化:即把环境因素纳⼊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S←→R双向关系——S→AT→R:刺激之加于同化的结构⽽引起的反应。
T指结构)。
9、顺应:即改变主体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
10、图式:就是动作的结构和组织,这些动作在相同或类似环境中由于不断重复⽽得到迁移或概括。
同化数变图式不变,顺应质变图式变。
11、代群效应:指由于个体出⽣在特定时期并成长在特定历史情景中所带来的对个体发展研究的⼲扰效应,也就是说两个年龄组被试之间的差异可能并不是由于个体发展造成的,⽽是由于两组被试所经历的社会历史情境不同造成的。
12、胎⼉:从受孕到从⼦宫娩出前的⼩⼉。
13、巴宾斯基反射:指胎⼉脚底受触时,脚趾呈扇形张开、脚朝⾥弯曲的本能反射活动。
这个反射知道出⽣后6个⽉才消失。
14、感觉:是⼈脑对直接作⽤于感官的客观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期末复习)
发展与教育⼼理学(期末复习)发展与教育⼼理学第⼀章发展理论1.发展:发展贯穿⼈的终⾝,指的是⼈类个体从受精卵到死亡整个过程中的系统的连续性和变化。
2.顶叶位于脑的最上部,是两个半球的背部,它是最先完成髓鞘化和修剪的脑区(⼤概在12岁左右),顶叶前部的功能是接受各种不同的感觉信息,后部负责逻辑和空间知觉。
3.枕叶位于脑的后部,主管视觉。
4.额叶位于脑的前部,是⼤脑⽪层最⼤的区域,它是最迟发育完善的,功能也是最齐全的。
主要负责说话、写作、计算、⾳乐等认知加⼯,还具备分析、应⽤、评估的功能,它和学习关系最为密切。
5.⼼理发展的实质:1)内发论观点:⼈类个体的⼼理发展完全是由个体内部所固有的⾃然因素预先决定的,⼼理发展的实质是这种⾃然因素按其内在的⽬的或⽅向⽽展现的。
外部条件只能影响其内在的固有的节律,⽽不能改变节律。
(霍尔:⼀两的遗传胜过⼀吨的教育;弗洛伊德)2)外铄论观点:⼈类个体的⼼理发展完全取决于个体⽣存发展的外在环境,个体⼼理发展的实质是环境影响的结果,环境影响决定个体⼼理发展的⽔平与形式。
(华⽣:给我⼀打健康和天资完善的婴⼉,并在我⾃⼰设置的特定环境中教育他们,那我愿意担保,任意挑选⼀个婴⼉,不管他的才能、嗜好、定向、能⼒、天资和他的祖先种族,都可以把他训练成我所选定的任何⼀种专家:医⽣、律师、艺术家、商界⾸领乃⾄乞丐强盗。
)3)建构观点:⽪亚杰认为个体⼼理的发展是在主客体及内外因相互作⽤的基础上,通过主体不断建构⼼理结构,从⽽产⽣⼼理的量变和质变⽽实现的。
(⼼理的发展起源于个体与环境不断的相互作⽤的过程中的⼀种建构过程。
)社会⽂化历史观点:维果斯基个体⼼理的发展谁在教育和环境的影响下,在低级的⼼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级的⼼理机能转化的过程。
(在特定的社会⽂化历史条件下,个体借助于语⾔符号⽽进⾏⼈与⼈之间的相互交往、相互作⽤,致使其⼼理活动逐渐由外部想内部转化,⼼理机能逐渐由低级向⾼级发展。
(完整版)发展心理学知识点整理,推荐文档
பைடு நூலகம்
3. 格塞尔的爬梯实验的实施过程和推论逻辑,能否证明研究者的观点? 1929 年,格塞尔对一对双生子进行实验研究,他首先对双生子 1 和双生子 2 进行行为
基线的观察,认为他们发展水平相当。在双生子出生第 48 周时,对 1 进行爬楼梯训练,而 对 2 则不予相应训练。训练持续了 6 周,期间双生子 1 比 2 更早地显示出某些技能。到了 第 53 周,当 2 达到能够学习爬楼梯的成熟水平时,对他开始集中训练,发现只要少量训练, 2 就达到了 1 的熟练水平。进一步的观察发现,在 55 周时,1 和 2 的能力没有差别(实验结果见 图)。因此,格塞尔断定,儿童的学习与发展取决于生理的成熟。生理成熟之前的早期 训练对最 终的结果并没有显著作用。
性器期:(3-6 岁)性别角色分化时期:男孩:俄狄浦斯情结(对人格发展起重要作用), 阉割焦虑,对父亲的自居作用;强有力的超我取代几乎完全解除的俄狄浦斯情结;女孩: 阴茎嫉妒,俄狄浦斯情结发展为获得阴茎的企图,逐渐认识到俄狄浦斯欲望是自我挫败的; 对母亲的自居作用;弱小的超我取代了部分解除的俄狄浦斯情结。这个时期形成超我。
2. 科学的儿童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1882 年普莱尔《儿童心理》的出版。
3. 从儿童心理学到发展心理学的几个重要人物和事件: 霍尔:将研究视野扩至青少年,1904 年出版《青少年:它的心理学、及其生理学、人
类学、社会学、性、犯罪、宗教和教育的关系》(这个书名不用记吧我觉着),研究青少 年心理;
荣格:最早开展成人心理学研究; 何林渥斯:出版了第一本发展心理学著作《发展心理学概论》
发展心理学最新复习资料
发展心理学整理复习资料第一章1. 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2. 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1)关于遗传和环境(含教育)在心理发展上的作用问题。
(2)关于心理发展的外因和内因问题。
(3)关于心理不断发展和发展阶段的关系问题。
3. 年龄特征的研究:(1)个体心理的年龄特征是心理发展的各个阶段中形成的一般特征(带有普遍性)、典型特征(具有代表性)或本质特征(表示有一定的性质)。
(2)在一定的条件下,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既是相对稳定的,同时又可以随着社会生活和教育条件等文化背景的改变而有一定程度的改变。
(3)心理现象是复杂的,所以心理发展既指心理整体的综合发展,又指各种心理现象的发展。
尽管生理、言语、活动、认知和人格的发展存在着内在一致性,但也存在着各自发展的不平衡性。
4. 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是以1882年出版的《儿童心理》为标志的。
第二章.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第一节精神分析理论的心理发展学观1、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核心思想)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中的性本能是人的心理的基本动力,是决定个体和社会发展的永恒力量;弗洛伊德将人格结构(心理结构)分为本我,自我,超我;本我是原始的、本能的,是人格结构中最难接近的也是最强有力的部分,个体的年龄越小,本我的作用越重要,婴儿几乎全部处于本我状态,本我遵循的是“快乐原则”。
自我由于作为无意识结构中的本我,不能直接接触现实世界,为了促进个体与现实世界的交互作用,必须通过自我,自我遵循“现实原则”。
超我分为两部分:良心和自我理想,其中良心是批判的,消极的,惩罚性的,他告诉个体不要违背良心,后者是由积极的雄心和理想构成的,希望个体为之奋斗;超我和自我是人格的控制系统,自我控制的是本我盲目的激情,超我则是使自我延迟满足甚至完全得不到满足;2、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阶段说:把力比多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口唇期(0--1岁)肛门期(1--3岁)前生殖器期【出现恋母情结】(3--6岁)潜伏期(6--11岁)青春期(11或13岁起);3、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分八个阶段)婴儿期(0--2岁)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体验着希望的实现;儿童早期(2--4岁)获得自主感,克服羞怯和疑虑,体验着意志的实现;学前期或游戏期(4--7岁)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体验着目的的实现;学龄期(7--12岁)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青年期(12--18岁)建立同一感和防止同一感混乱,体验着忠实的实现;成年早期(18--25岁)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体验着爱情的实现;成年中期(25--50岁)获得繁殖感,避免停滞感,体验着关怀的实现;老年期(成年晚期)(50--死亡)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厌倦感,体验的智慧的实现;第二节行主义的发展心理观4、华生的心理发展学理论最突出的观点是环境决定论:①否认遗传的作用a.行为发生的公式是刺激—反应;b.生理构造上的遗传作用并不导致机能上的遗传作用;c.心理学应以控制行为为研究目的,而遗传不能控制;②夸大环境和教育的作用a.构造上的差异及幼年时期训练的差异足以说明行为上的差异b.提出教育万能论。
教育学-《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
《发展心理学》复习资料1一、名词解释1. 最近发展区2. 客观性原则3. 气质4. 反抗型依恋5. 角色采择二、简答题1. 简述塞尔曼关于角色采择能力的发展阶段论。
2. 简述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
3. 简述胎儿生理-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4. 简述成年晚期情绪情感的一般特点。
5. 简述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
答案一、名词解释1. 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独立解决问题的实际水平,与在成年人指导下或与有能力的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2. 客观性原则:要坚持真实地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为研究儿童心理的目的。
在研究儿童心理发展时,要确立客观指标。
3. 气质:是婴儿出生后最早表现出来的一种较为明显而稳定的个人特征,是在任何社会文化背景中父母最先能观察到的婴儿的个人特点。
4. 反抗型依恋:是指一类婴儿在母亲要离开前就显得很警惕,当母亲离开时,表现得非常苦恼,极度反抗,任何一次短暂的分离都会引起大喊大叫,但是当母亲回来时,其对母亲的态度又是矛盾的。
既寻求与母亲的接触,但同时又反抗与母亲的接触,当母亲亲近他,比如抱他时,他会生气的拒绝推开,但是要他重新回去做游戏,似乎又不太容易,不时的朝母亲这里看。
所以,这类这种类型又常被称为矛盾型依恋。
5. 角色采择:也称观点采择,是指儿童采取他人的观点来理解他人的思想与情感的一种认知技能。
二、简答题1. 简述塞尔曼关于角色采择能力的发展阶段论。
塞尔曼(Selman, 1980) 认为儿童的角色采择技能的发展表现出五个阶段。
阶段0:自我中心的或无差别的观点(3~6岁)。
儿童不能认识到他人的观点与己不同,因而往往根据自己的经验来作出反应。
阶段1:社会信息角色采择(6~8岁)。
儿童开始意识到他人有不同的观点,但不能理解这种差异的原因。
认为他人所做的即是其所想的,而不能了解他人行动前的思想。
代阶段2: 自我反省角色采择(8~10 岁)。
儿童逐渐认识到即使得到相同的信息,自己和他人的观点也可能会有冲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心理学复习整理第一章绪论一、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到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即研究毕生心里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二、研究年龄特征范围的两个部分:认知过程,社会性发展的年龄特征。
三、发展心理学概念:(广义)发展心理学研究种系和个体心理发生与发展的科学。
(狭义)发展心理学就是个体发展心理学。
四、年龄特征的研究:一般特征;典型特征;本质特征;相对稳定性;复杂性五、德国普莱尔——《儿童心理》1882——科学儿童心理学诞生;1957,美国《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学”代替“儿童心理学”六、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斯滕伯格——成功智力理论第二章发展心理学理论一、弗洛伊德——本我,自我,超我二、心理发展阶段:口唇期(0—1岁):口唇期初期(0—6月)快感来自嘴唇与舌吸吮和吞咽活动,口唇期晚期(6月—1岁)来自牙齿、牙床和腭部等咬和吞嚼等活动。
肛门期(1—3岁),肛门期初期快感来自粪便排出,后期来自粪便控制。
前生殖器期(3—6岁),男孩出现恋母情结、女孩出现恋父情结。
潜伏期(6—12岁),性欲被移置为替代性活动。
青春期(12—20岁),如果前几个阶段发展得正常,个体从自私、只追求个人快感的孩子,转变成有选择异性配偶能力、有能力抚养子女的现实的、社会化的成人。
三、埃里克森阶段划分和特点:四、华生发展心理学理论:环境决定论—否认遗传的作用,夸大环境和教育的作用;对儿童情绪发展的研究—在怕、怒、爱三种非习得性情绪反应基础上的条件反射。
五、斯金纳发展心理学理论:行为强化—强调塑造、强化与消退、及时强化(强化作用是塑造行为的基础;强化在行为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行为不强化就会消退;强化不及时是不利于人的行为发展的)。
儿童行为的实际控制—育婴箱的应用,行为矫正,教学机器和教学程序。
六、班杜拉发展心理学理论:观察学习—注意、保持、运动复现和动机四个过程。
社会学习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攻击性、性别化、自我强化、亲社会行为。
七、维果斯基心理学发展观:(1)创立了文化—历史发展理论,解释人类心理本质上与动物不同的高级心理机能。
(2)心理的发展是一个人的心理是在环境与教育影响下,在低级的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的心理机能的转化过程。
(3)强调社会环境的作用,提出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4)内化说—教学最重要特征是教学创造着最近发展区的事实,使学生通过教学来掌握经验并内化成自身的内部财富。
八、皮亚杰发展心理学理论:(1)既强调内外因的相互作用,又强调在这种相互作用中心理不断产生量和质的变化。
(2)心理、智力、思维既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经验,而是起源于主体的动作,这种动作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适应,主体对客体的适应,乃是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
适应的本质是机体与环境的平衡。
适应通过两种形式实现:一是同化,另一是顺应。
(3)影响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成熟、物理因素、社会环境、平衡。
(4)认为心理结构的发展涉及图式、同化、顺应、平衡。
(图式就是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些动作在相同或类似环境中由于不断重复而得到迁移和概括。
同化就是把环境因素纳入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
顺应就是促进创立新图式或调整原有图式。
平衡就是同化作用和顺应作用两种机能的平衡,改变主动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5)发展阶段(具体请查阅书本P52)心理或思维发展4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2)前运算思维阶段(2—7);(3)具体运算思维阶段(7—12);(4)形式运算阶段(12-15)。
九、朱智贤的心理发展观:1讨论心理学发展的基本问题——先天与后天的关系;内因与外因的关系;教育与发展的关系;年龄特征与个别特征的关系2强调用系统的观点研究心哦理学——将心理学作为一个开放的自组织系统来研究;系统地分析各种心里发展的研究类型;系统处理结果;3提出坚持在教育实践中研究中国化的发展心理学第三章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一、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功能:描述,解释,预测,控制(书62仔细看——再认)二、研究原则:客观性原则;特殊性原则;教育性原则;生态化原则(书64,仔细看,再认)三、发展心理学研究设计:横断研究设计;从项研究设计;聚合交叉设计(再认)四、心理学研究方法: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和测验法五、发展研究的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第四章胎儿生理——心理发展一、胎儿的发展阶段:胚芽期、胚胎期、胎儿期。
二、胎儿生理—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遗传,环境(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地理因素),母体等三、胎教不是教育,而是促进胎儿大脑发育的心理卫生的过程,首选音乐胎教,还有抚摸胎教,言语胎教;光照胎教。
第五章婴儿的心理发展一、婴儿动作发展规律及意义:(1)规律:头尾原则,近远原则,粗细原则。
(2)无条件反射的意义:人类在不同的进化时期留下的历史遗迹,在今天已没有用处了,一般在几个月内会消失,具有诊断意义,进行婴幼儿智能检查,并且可以利用一些反射进行早期训练。
(3)动作发展对心理发展的意义:动作及动作本身的发展使婴幼儿在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构建自我和客体的概念,并产生自我意识和最初的主客体之间的分化。
二、婴儿言语的发展:强化说——巴普洛夫;斯金纳转换生成说——乔姆斯基(LAD,先天语言装置,是假说实际不存在);认识学说——皮亚杰三、前语言发展阶段:较长的准备阶段,0~12月。
四、言语交流的发展:前言语交流的目的性;指代性;约定性五、婴儿的气质:托马斯,切丝的三类型说——容易型;困难型;迟缓型(再认)六、社会性微笑:自发的笑(0—5周);无选择性的社会性微笑(5—3.5月);有选择性的社会性微笑(3.5—4月)。
七、婴儿的依恋发展阶段:(1)鲍尔比的四个阶段—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0—3月),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3—6月),特殊的情感联结阶段(6月—2岁),目标调整的伙伴关系阶段(2岁以后)。
(2)安斯沃思的依恋类型—通过“陌生情境研究法”,根据婴儿在陌生情景中不同反应,认为婴儿依恋分为:安全型依恋、回避型依恋、反抗型依恋。
八、婴儿早期同伴交往经历三个发展阶段:以客体为中心阶段,简单交往阶段,互补性交往阶段。
九、自我意识及三种特性:阿姆斯特丹的“点红测验”—用“点红”的方法,对婴儿进行追踪研究,揭示了自我认知发展的三个阶段第六章幼儿的心理发展一、脑电波的变化:δ波——θ波——а波二、脑区成熟顺序:枕叶——颞叶——顶叶——额叶三、游戏的理论:1霍尔复演说——格罗斯生活条件说2席勒—斯宾塞精力过剩说——拉扎普斯—帕特瑞克娱乐放松说3彪勒机能快乐说——博伊千介克成熟说四、当代游戏理论:1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2认知动力说——皮亚杰3学习理论——桑代克五、游戏的种类:1按目的性分——创造性游戏;教学游戏;活动游戏2按认知发展阶段分(皮亚杰)——练习游戏;象征性游戏;有规则游戏3按儿童社会性发展分(帕滕)——无所用心的行为、旁观者行为、单独一人游戏、平行的游戏、联合的游戏和合作的游戏六、掌握词汇发展特点: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副词。
掌握句子发展特点:从简单句到复合句——从陈述句到多种形式句子——从无修饰句到修饰句七、元记忆(弗拉维尔):关于记忆过程的认知或认知活动八、幼儿思维的特点:1思维的具体形象性是主要特点2思维的抽象性开始萌芽3言语在幼儿思维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强九、关于儿童自我中心性的研究:(皮亚杰)三座山测验;守恒;类包含十、幼儿自我评价发展的特点:1从轻信成人的评价到自己独立评价2从外部行为的评价到内心品质的评价3从比较笼统的评价到比较细致的评价4从带有极大主观情绪性的评价到初步客观的评价5开始以道德行为的准则进行评价十一、皮亚杰研究的道德认知的发展:研究方法:对偶故事。
皮亚杰把儿童道德判断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无道德判断时期或前道德判断阶段;他律道德阶段;自律道德阶段。
十二、科尔伯格研究的道德认知发展:既遵循皮亚杰的研究思路,又有重大的发展。
采用“两难故事”(海因兹偷药),他将道德判断水平划分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阶段0:前道德阶段。
第一个水平:前习俗水平—阶段1:以惩罚与服从为定向,阶段2:以功利性的相对主义为定向;第二个水平:习俗水平—阶段3:“好孩子”为定向,阶段4:以法律与秩序为定向;第三个水平:后习俗水平—阶段5:以法定的社会契约为定向,阶段6:以普遍的伦理原则为定向。
十三、侵犯行为:又称攻击行为,是针对他人的敌视、伤害或破坏性行为。
可分为工具性侵犯和敌意性侵犯。
十四、性别的发展:柏姆的模式是男子和女子属于两个分离的独立维度,人可以具有两性化的特质。
第七章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一)学生学习的一般特点P2531.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认知或认识活动要越过直接经验阶段。
2.学生的学习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或认识活动。
3.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运用学习策略的活动。
4.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或认知活动的动力。
5.学习过程是学生获得知识经验、形成技能技巧、发展智力能力、提高思维品质水平的过程。
(二)学习障碍的基本特征P260 1.差异性2.缺席性3.集中性4.排除性5.可逆性6.贯穿性柯克将学习障碍分为发育性学习障碍和学业性学习障碍(三)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P2681.逐步过渡到一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仍有很大的具体性。
2.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存在着明显的关键年龄(小学三四年级)3.思维结构趋于完整,但有待完善。
4.思维发展过程的不平衡性。
(四)儿童概括的水平大体上经历如下三个阶段P2751.第一阶段是直观形象水平2.第二阶段是形象抽象水平3.第三阶段是初步本质抽象水平(五)赛尔曼认为儿童的角色采择技能的发展表现出五个阶段P2931.阶段0:自我中心的或无差别的观点(3-6岁)2.阶段1:社会—信息角色采择(6-8岁)3.阶段2:自我反省角色采择(8-10岁)4.阶段3:相互角色采择(10-12岁)5.阶段4:社会和习俗系统的角色替换(12-15岁)(六)塞尔曼的友谊发展观:P298第一阶段(3~7岁):未形成友谊阶段。
儿童间只是短暂的同伴关系,友谊关系很不稳定。
第二阶段(4~9岁):单向帮助阶段。
儿童要求朋友能够服从自己的愿望和要求。
第三阶段(6~12岁):双向帮助、但不能患难的合作阶段。
儿童对友谊的交互性有一定的了解,但仍具有明显的功利性色彩。
第四阶段(9~15岁):亲密的共享阶段。
儿童的出于共享和双方的利益而与他人建立友谊。
第五阶段(12岁开始):友谊发展的最高阶段。
(七)小学儿童品德发展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协调性。
(八)自觉纪律的形成过程:P306第一阶段,依靠外部教育要求,依靠教师制定的具体规定和教师及时的检查第二阶段,儿童还未形成自觉纪律,但已经体会到纪律要求,一般能够遵守纪律第三阶段,把纪律原则变成自觉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