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解析版)(IV)

合集下载

2023-2024学年山西省太原市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含解析)

2023-2024学年山西省太原市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含解析)

2023-2024学年山西省太原市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选项涂黑,每小题2分,共50分)1.(2分)我们要主动践行节约资源、环境友好的生活方式。

下列做法中,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A.过量使用农药B.尽量使用一次性木筷C.露天焚烧塑料D.垃圾分类处理2.(2分)二百多年前,用定量的方法研究空气成分的科学家是( )A.道尔顿B.拉瓦锡C.门捷列夫D.阿伏加德罗3.(2分)空气的成分中能使酥脆的饼干变软的是( )A.氮气B.氧气C.稀有气体D.水蒸气4.(2分)雾霾是一种大气污染现象,下列做法会增加空气中PM2.5含量的是( )A.地面洒水B.风力发电C.绿色出行D.燃煤取暖5.(2分)取一块大理石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以下不属于化学研究领域的是( )A.成分组成B.产地C.性质和用途D.微观结构6.(2分)中华文明灿烂辉煌,在古代就有许多发明和创造。

下列叙述中不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A.制作石器B.烧制陶瓷C.粮食酿酒D.使用火药7.(2分)物质分类是一种化学学习方法。

生活中下列“水”一定属于纯净物的是( )A.生理盐水B.海水C.蒸馏水D.矿泉水8.(2分)化学实验室中的仪器种类繁多,用途各异。

以下仪器不能用作反应容器的是( )A.量筒B.烧杯C.试管D.集气瓶9.(2分)烟花爆竹专用车辆要悬挂或喷涂相关危险货物运输标志,该标志应是下列中的( )A.B.C.D.10.(2分)笔、墨、纸、砚并称文房四宝,其中“墨”的主要成分是炭黑。

炭黑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熔点高B.可燃性C.难溶于水D.常温下呈固态11.(2分)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缉毒犬通过嗅觉寻找毒品的原因是( )A.分子在不断运动B.分子之间有间隔C.分子质量很小D.分子体积很小12.(2分)霓虹灯让夜晚的东台城亮丽多彩,霓虹灯中填充的气体是( )A.氮气B.氧气C.稀有气体D.二氧化碳13.(2分)规范操作是科学实验的前提。

九年级化学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 (4)

九年级化学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 (4)

2016-2017学年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实验学校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一、(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选项填入相应的空格内)1.下列所示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金属锈蚀 B.工业制氧 C.呼吸作用 D.蜡烛燃烧2.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A.氧化镁B.海水 C.五氧化二磷D.冰水混合物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气体验满B.过滤C.加入固体粉末D.熄灭酒精灯4.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B.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D.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溅,有黑色固体生成5.2016年“世界地球日”活动主题为“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倡导绿色简约生活”,下列说法不符合主题要求的是()A.回收废旧电池,节约金属资源、减少环境污染B.采用“绿色化学”生产工艺,提高原料运用率C.大力发展新能源,禁止使用化石燃料D.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合理利用,减少污染6.下列属于铁的物理性质的是()A.易生锈B.能导电C.能与稀硫酸反应D.能在氧气中燃烧7.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大是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下列变化中属于大自然缓解温室效应的是()A.含碳燃料燃烧 B.微生物分解C.呼吸作用 D.光合作用8.氧气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物质,以下关于氧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B.鱼、虾能在水中生存是由于氧气易溶于水C.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D.氧气可以供给呼吸,和体内物质反应而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9.化学实验既要操作规范,更要保障安全.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这一要求的是()A.搅拌过滤器内的液体可以加快过滤速度B.滴管伸入试管可以准确地把液体滴入试管C.选用量程为50mL的量筒量取8mL液体D.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能对着人10.下列鉴别物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和氧气﹣﹣﹣﹣澄清石灰水B.高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加水溶解C.酒精和白醋﹣﹣﹣﹣﹣闻气味D.空气和氮气﹣﹣﹣﹣用带火星的木条二、(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选项填入相应的空格内)11.某同学过滤含有泥沙的水,滤液仍然浑浊,其原因可能是()A.滤纸和漏斗之间有气泡B.倾倒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C.过滤时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D.漏斗内的滤纸有破损12.薯片等易碎食品宜采用充气袋包装,下列气体中最不适宜充入的是()A.O2B.N2C.CO2D.稀有气体13.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因果关系不成立的是()A.因为氢气的密度小,所以可用于制作氢气球B.因为金属镁燃烧时发出耀眼的强光,所以被用来制造照明弹C.因为稀有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可用于焊接金属的保护气D.因为O2能支持燃烧,所以用O2可作燃料14.下列有关实验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检验CO2是否收集满B.用排水集气法收集CO2气体,观察CO2的颜色C.用过氧化氢溶液制O2时加入少量MnO2,加快反应速率D.用砂纸打磨镁带后,观察镁带的颜色15.如何减少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含量是科学家一直在探究的课题,最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专家找到一种新型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液体燃料甲酸(CH2O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地球上二氧化碳含量上升的主要原因是植物的呼吸作用B.二氧化碳能阻挡地面辐射,对地球有保温作用C.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酸的而过程属于化学变化D.这种新型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三、填空题16.用化学符号表示:①碳酸氢铵②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③金刚石④高锰酸钾⑤氯化氢⑥氨气.17.氧气、二氧化碳都是重要的化学物质.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1)二氧化碳和水反应,属于反应,自然界中植物通过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通过以上两个反应比较可知反应物相同,但产物不同.说明不同,产物不同.(2)二氧化碳和澄清的石灰水反应;(3)硫粉在氧气中燃烧;(4)尿素是一种重要的化学肥料,其化学式为CO(NH2)2.工业上,可以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以二氧化碳和氨气为原料制得尿素并生成水,文字表达式为.18.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基本保证.下面是有些同学的实验操作,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A操作存在的错误是;(2)B操作集气瓶中既无水又无细沙,可能造成的后果是;已知二氧化硫是空气的污染物之一,有刺激性气味,小亮做硫燃烧实验时也在集气瓶底放少量水,其目的是:;(3)用C操作量取水的实际体积(填“偏大”或“偏小”);正确的读数方法应为:;(4)D操作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是(写出一条即可).19.甲图所示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及药品.(1)为获得较为准确的实验数据,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燃烧匙中的红磷足量C.红磷熄灭,广口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D.点燃红磷后缓慢将燃烧匙插入瓶中,塞紧瓶塞(2)市售“暖宝宝”中发热剂主要成分是:铁粉、炭粉、水和食盐等,反应原理可简化为铁生锈.小明用配置的发热剂按图乙装置实验,测定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他不是将足量的发热剂堆在瓶底,而是将其涂抹在广口瓶内壁的四周,这样做的目的是.他又用木炭代替红磷、但没能测定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其原因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用氢氧化钠溶液代替水来做此实验,(已知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化学性质相似)也测定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依据以上信息可总结出二氧化碳(化学性质).20.某种无色液体A和某种黑色粉末B混合后,生成无色液体C和无色气体D;另取一种黑色固体E,点燃后放入D中,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只生成无色的气体F,古铜器表面常常有绿色粉末G,加热分解也能生成F.(1)请分别写出A、C、F的化学式:A 、C 、F ;(2)黑色物质B在反应中起作用,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从反应后的混合物中分离B 可采取的操作为过滤,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3)该气体通入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蒸馏水中,会使紫色石蕊试液变.21.实验是学习化学的基础,请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1)图中a、b仪器的名称:a ,b .(2)写出图A中产生氧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图C中产生二氧化碳的化学符号表达式:,指出B装置图中一处明显错误.将B装置中的长颈漏斗换成,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获得平稳的气流.(3)图F中,把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放有燃着的蜡烛的烧杯中,观察到蜡烛自下而上逐渐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和.(4)用E装置收集氧气,则气体从端进入(填“b”或“c”),验满的操作为:.2016-2017学年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实验学校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选项填入相应的空格内)1.下列所示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金属锈蚀 B.工业制氧 C.呼吸作用 D.蜡烛燃烧【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是否生成新物质是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解答】解:A、金属锈蚀过程中,金属和空气中的物质反应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B、工业制氧过程中,只是通过空气中各种物质的沸点不同分离开来,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C、呼吸作用过程中,有机物和氧气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D、蜡烛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B.【点评】判断变化是否属于化学变化的唯一标准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是化学变化,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不是化学变化.2.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A.氧化镁B.海水 C.五氧化二磷D.冰水混合物【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据此结合常见物质的组成成分逐项分析即可.【解答】解:A、氧化镁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B、海水中只含水、氯化钠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C、五氧化二磷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D、冰水化合物是由水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要分析物质是由几种物质组成的,如果只有一种物质组成就属于纯净物,如果有多种物质就属于混合物.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气体验满B.过滤C.加入固体粉末D.熄灭酒精灯【考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分析】A、验满时,检验的物质一定要放在瓶口;B、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过滤时要用到玻璃棒,待滤液沿玻璃棒缓慢流入漏斗中;C、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横放用药匙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然后试管慢慢竖起使药品缓缓滑入试管底部.D、熄灭酒精灯,用灯帽,不能用嘴吹,会引发危险;【解答】解:A、因是气体的验满,所以检验的物质一定要放在瓶口,而不能放在集气瓶内部,故错误;B、三靠: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上、漏斗下端口紧靠烧杯内壁,而图中烧杯没有玻璃棒,故错误;C、图示中往试管里装入固体粉末,操作正确,故正确;D、用灯帽盖2次,熄灭酒精灯.图中操作错误,故错误.故选C.【点评】题主要考查一些实验的注意事项,了解气体验满的方法,过滤的仪器、粉末状药品的取用方法以及酒精灯的方法.4.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B.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D.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溅,有黑色固体生成【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专题】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分析】A、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铁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故选项说法正确;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选项说法正确;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现象和结论的区别.5.2016年“世界地球日”活动主题为“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倡导绿色简约生活”,下列说法不符合主题要求的是()A.回收废旧电池,节约金属资源、减少环境污染B.采用“绿色化学”生产工艺,提高原料运用率C.大力发展新能源,禁止使用化石燃料D.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合理利用,减少污染【考点】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绿色化学.【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分析】A、根据废旧电池的危害考虑;B、根据采用“绿色化学”生产工艺,提高原料运用率解答;C、根据开发风能等新能源不仅节约不可再生能源,而且减少污染解答;D、根据活垃圾分类回收的意义解答.【解答】解:A、废电池大量丢弃于环境中,其中的酸、碱电解质溶液会影响土壤和水系的pH,使土壤和水系酸性化或碱性化,而汞、镉等重金属被生物吸收后,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类的食物链,在人体内聚集,使人体致畸或致变,甚至导致死亡.所以回收处理废旧电池既可节约金属资源又可减少环境污染,故正确;B、采用“绿色化学”生产工艺,提高原料运用率,可以节约资源,故正确;C、开发风能等新能源不仅节约不可再生能源,而且减少污染,应合理使用化石燃料,不能禁止,故错误;D、垃圾是被废弃的资源,分类回收,利用垃圾不仅可以减少资源浪费而且可以减少污染,故正确;答案:C【点评】可以从污染物的来源、危害和绿色环保的含义进行分析,保护环境和节约能源的行为都是符合“绿色世纪”的主题.环境保护与我们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也是中考常考题型之一,平时要多加积累.6.下列属于铁的物理性质的是()A.易生锈B.能导电C.能与稀硫酸反应D.能在氧气中燃烧【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等.纯铁是银白色的固体,铁的颜色、状态、导电性、导热性等都属于物理性质;铁能在氧气中燃烧、铁会生锈都属于化学性质.【解答】解:纯铁是银白色的固体,铁的颜色、状态、导电性、导热性等都属于物理性质;铁能在氧气中燃烧、能与稀硫酸反应、铁易生锈都是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属于化学性质.故答案为:B.【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分,要记忆有关氮气、碳、氢气和甲烷的化学性质,并能够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7.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大是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下列变化中属于大自然缓解温室效应的是()A.含碳燃料燃烧 B.微生物分解C.呼吸作用 D.光合作用【考点】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根据光合作用是消耗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产生氧气的过程,与呼吸作用正好相反;含碳燃料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微生物分解过程中有二氧化碳放出进行解答.【解答】解:A、含碳燃料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故A错误;B、微生物分解过程中有二氧化碳放出,故B错误;C、呼吸作用是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故C错误;D、光合作用是消耗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产生氧气的过程,与呼吸作用正好相反;它不但能消耗二氧化碳而且能增加氧气的量,故D正确.故选:D.【点评】光合作用对维护自然界中氧气与二氧化碳的相对平衡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为防止温室效应的产生,应尽量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8.氧气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物质,以下关于氧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B.鱼、虾能在水中生存是由于氧气易溶于水C.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D.氧气可以供给呼吸,和体内物质反应而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考点】氧气的物理性质;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的用途;氧化反应.【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A、氧化反应就是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B、氧气不易溶于水,但鱼虾照样能在水中生活.C、支持燃烧是氧气的另一重要性质.D、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氧气,因为氧气能供给呼吸.【解答】解:A、有氧气参加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故A正确;B、鱼、虾等能在水中生存,只能说明水中有氧气.但氧气不易溶于水,故B不正确;C、因为氧气具有助燃能支持燃烧,所以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C正确;D、根据氧气的性质﹣﹣供给呼吸判断:氧气能提供动植物呼吸,和体内物质反应而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故D正确.故选B.【点评】此题是对氧气性质的考查,知道氧气的氧化性、能助燃且供给呼吸、不易溶于水的性质即可解决问题.9.化学实验既要操作规范,更要保障安全.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这一要求的是()A.搅拌过滤器内的液体可以加快过滤速度B.滴管伸入试管可以准确地把液体滴入试管C.选用量程为50mL的量筒量取8mL液体D.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能对着人【考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专题】实验性简答题.【分析】A、过滤器内的液体不能搅拌,让其慢慢的流下;B、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或接触试管,会造成药品的污染;C、量取8mL液体,选取的量筒的量程太大,不准确;D、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能对着人.【解答】解:A、搅拌过滤器内的液体可以加快过滤速度,操作错误,故A错误;B、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没有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故造成后果为:会沾污滴管或造成药品的污染,故B错误;C、量取8mL液体,应选取的量筒的量程为10毫升,故C错误;D、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能对着人,操作正确,故D正确.故选D.【点评】了解一些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了解量筒、托盘天平等常用仪器的使用;掌握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10.下列鉴别物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和氧气﹣﹣﹣﹣澄清石灰水B.高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加水溶解C.酒精和白醋﹣﹣﹣﹣﹣闻气味D.空气和氮气﹣﹣﹣﹣用带火星的木条【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专题】实验性简答题;物质的鉴别题.【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能使出去石灰水变浑浊进行分析;B、根据高锰酸钾溶于水,二氧化锰不溶于水进行分析;C、根据酒的芳香气味,醋有酸味进行分析;D、根据氮气和空气都不能是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进行分析.【解答】解:A、二氧化碳能使出去石灰水变浑浊,氧气不能,现象不同,故A正确;B、高锰酸钾溶于水,二氧化锰不溶于水,故加入水,可以鉴别,故B正确;C、取样品,酒的芳香气味,醋有酸味,用闻气味的方法可以鉴别,现象不同,故C正确;D、取样品,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都不能复燃,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D错误.故选:D.【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被鉴别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二、(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选项填入相应的空格内)11.某同学过滤含有泥沙的水,滤液仍然浑浊,其原因可能是()A.滤纸和漏斗之间有气泡B.倾倒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C.过滤时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D.漏斗内的滤纸有破损【考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过滤含有泥沙的水,滤液仍然浑浊,说明过滤失败.造成过滤失败的原因有多种,总结起来主要为滤纸作用失效、仪器不干净.【解答】解:A、滤纸与漏斗之间有气泡,气泡减慢过滤速度,与滤液仍浑浊无多少关系;故A不正确;B、倾倒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液体会不经过滤纸而使滤纸作用失效,过滤不净;故B正确;C、过滤时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可以防止滤纸被弄破导致过滤失败;故C不正确;D、漏斗内滤纸破损,液体从破洞流入烧杯中没有起到过滤的作用,故D正确.故选BD.【点评】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一贴:用少量水润湿的滤纸要紧贴漏斗壁,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滤液低于滤纸边缘,三靠:烧杯紧靠玻璃棒、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上、漏斗下端口紧靠烧杯内壁.12.薯片等易碎食品宜采用充气袋包装,下列气体中最不适宜充入的是()A.O2B.N2C.CO2D.稀有气体【考点】常见气体的用途.【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分析】食品包装袋充气一方面是防止食品破碎,另一方面是要防止食品因缓慢氧化而变质,据此结合常见气体的性质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加快食品的变质,不适宜食品包装充气;B、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以做保护气、防腐等,适宜食品包装充气;C、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适宜食品包装充气;D、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可以做保护气、防腐等,适宜食品包装充气;综上所述,最不适宜充入的是氧气.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常见气体的性质、用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3.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因果关系不成立的是()A.因为氢气的密度小,所以可用于制作氢气球B.因为金属镁燃烧时发出耀眼的强光,所以被用来制造照明弹C.因为稀有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可用于焊接金属的保护气D.因为O2能支持燃烧,所以用O2可作燃料【考点】常见气体的用途.【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与用途逐项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氢气的密度小,所以可用于制作氢气球,对应关系成立,故不符合题意;B.镁燃烧能产生耀眼的白光,可用于制作照明弹,对应关系成立,故不符合题意;C.稀有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可用于焊接金属的保护气,对应关系成立,故不符合题意;D.氧气可以支持燃烧,但是本身不能燃烧,不能做燃料,故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是化学常考的题型,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4.下列有关实验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检验CO2是否收集满B.用排水集气法收集CO2气体,观察CO2的颜色C.用过氧化氢溶液制O2时加入少量MnO2,加快反应速率D.用砂纸打磨镁带后,观察镁带的颜色【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专题】实验设计题.【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进行解答;B、根据二氧化碳能溶于水进行解答;C、根据用过氧化氢溶液制O2时加入少量MnO2,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进行解答;D、根据用砂纸打磨镁带后,除去表面的氧化膜进行解答.【解答】解:A、二氧化碳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所以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检验CO2是否收集满,故A正确;B、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所以不能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故B错误;C、用过氧化氢溶液制O2时加入少量MnO2,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所以能加快反应速率,故C正确;D、用砂纸打磨镁带后,除去表面的氧化膜,所以可观察镁带的颜色,故D正确.故选:B.。

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解析版

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解析版

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一、选择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13分)1.下列常见的现象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粉笔折断B.湿衣服晾干C.食物腐烂D.木材制成桌椅2.对下列化学用语中数字“2”的说法正确的是()①2H ②2NH3③SO2④O ⑤Mg2+⑥2OH﹣⑦H2O.A.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的是③⑦B.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①②C.表示离子个数的是⑤⑥D.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④⑤3.下列有关氧气用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氧气可以做燃料B.氧气可以用来炼钢C.氧炔焰可以用来焊接金属D.氧气可以供给呼吸4.下图所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倾倒液体B.读出量筒内液体体积C.熄灭酒精灯D.向试管内加固体粉末5.下列不属于化合反应,也不属于分解反应的是()A.碳+氧气二氧化碳B.氧化汞汞+氧气C.氢气+氧气水D.硫酸铜+氢氧化钠→氢氧化铜+硫酸钠6.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B.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C.分子能够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而原子不能D.物质状态发生变化,是因为粒子大小发生变化7.已知标准状况下,空气的密度是1.29克/升,氢气的密度是0.089克/升,氢气难溶于水.下列方法中:①向上排空气法,②向下排空气法,③排水法.收集氢气可用()A.①B.②C.①③D.②③8.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使用催化剂就可增加生成物的量B.不使用催化剂就不发生化学反应C.加入催化剂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加快D.使用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9.下列实验相关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D.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10.为鉴别分别盛有空气、氧气、二氧化碳的三瓶气体,应选用的方法是()A.将气体分别通入水中B.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三瓶气体中C.将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D.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瓶气体中11.决定元素种类的是()A.质子数B.中子数C.最外层电子数D.相对原子质量12.对下列词语的有关化学原理解释不合理的是()A.火上浇油﹣隔绝空气B.风助火威﹣为燃料提供足够的氧气C.釜底抽薪﹣燃烧需要可燃物D.钻木取火﹣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13.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提取治疗疟疾特效药青蒿素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下列关于青蒿素(化学式为C15H22O5)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青蒿素不属于氧化物B.青蒿素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C.青蒿素中氢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式是×100%D.每个青蒿素分子由15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二、填空题(每空1分,计17分)14.(4分)按要求写化学符号或指出化学符号表示的意义:(1)两个氧原子;(2)3个五氧化二磷分子;(3)两个氢离子;(4)2H2O;15.(3分)用“分子”、“原子”或“离子”填空:铁是由构成的,氯化钠是由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构成的。

湖北省武汉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含答案)

湖北省武汉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含答案)

2023-2024学年湖北省武汉外国语学校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答案合乎题意,每题3分,共60分)1.(3分)博物馆的贵重画册常会保存在充满氮气的密闭容器中,以防止画册氧化。

上述使用氮气的原因,主要是考虑氮气其有下列何种性质?( )A.密度较大B.化学性质不活泼C.沸点较高D.比热较小2.(3分)制作蛋糕时,常会在白色的鲜奶油中加入些许色素混合,使其颜色变化增加美观,而鲜奶油仍维持原本的性质。

做好的蛋糕需妥善冷藏,以防止鲜奶油腐坏变质。

关于上述鲜奶油变色和鲜奶油变质两者的说明,下列何者最合理?( )A.两者都是化学变化B.两者都不是化学变化C.只有后者是化学变化D.只有前者是化学变化3.(3分)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B.读取液体体积C.加热液体D.倾倒液体4.(3分)在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挤瘪后把口扎紧,放入热水中,塑料袋鼓起来,如图所示。

鼓起的过程中,塑料袋中酒精分子的( )A.间隔增大B.质量增大C.种类增多D.数目增多5.(3分)化学概念间有包含、并列、交叉等不同关系。

下列选项符合如图所示关系的是( )A B C DX化合反应纯净物物理变化化学反应Y氧化反应混合物化学变化化合反应A.A B.B C.C D.D6.(3分)二氧化硫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实验室常用亚硫酸钠(Na2SO3)固体与浓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取二氧化硫。

现有如下装置:若在实验室中用上述装置制备并收集一瓶二氧化硫气体,且符合“绿色化学”理念,所选装置的连接顺序(按气体从左到右的方向)是( )A.①接③B.①接⑥,⑦接⑤C.②接⑨,⑧接⑥D.②接④7.(3分)如图所示,某同学为验证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将大针筒内的空气一次性压入新制的澄清石灰水,发现石灰水没有变化。

据此,你认为该同学应该( )A.继续用大针筒向澄清石灰水压入空气B.撤去大针筒,用嘴向澄清石灰水吹气C.得出空气中没有二氧化碳的结论D.得出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的结论8.(3分)某兴趣小组探究“测量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用传感器测出相关数据,压强和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九年级化学上学期化学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试题

九年级化学上学期化学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 试题

2021-2021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学期化学10月月考试卷制卷人:歐陽文化、歐陽理複;制卷時間:二O二二年二月七日一、单项选择题构造是否稳定主要取决于原子的〔〕A. 电子总数B. 中子数 C. 最外层电子数 D. 质子数【答案】C【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解析】【解答】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少于4个时,容易失去电子;多于4个少于8个时,容易获得电子;最外层为8个电子时,元素的化学性质最稳定。

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质子数、电子总数、中子数无关。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原子的构造是否稳定主要取决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解答2.以下变化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A. 空气液化, 矿石粉碎B. 碘升华,红磷燃烧 C. 炸药爆炸, 铁生锈 D. 冰融化,工业制氧【答案】B【考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解析】【解答】A、空气液化、矿石粉碎都属于物理变化,A不符合题意;B、碘升华属于物理变化,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属于化学变化,B符合题意;C、炸药爆炸、铁生锈都属于化学变化,C不符合题意;D、冰融化、工业制氧都属于物理变化,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据此分析解答3.以下反响既不是氧化反响也不是化合反响也不是分解反响的是〔〕A. 氧化钙+水→氢氧化钙B. 碳酸氢铵→水+二氧化碳+氨气C. 二氧化碳+石灰水→碳酸钙+水 D. 酒精+氧气→水+二氧化碳【答案】C【考点】反响类型的断定【解析】【解答】A、该反响是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合反响,A不符合题意;B、该反响是一种物质生成三种物质的分解反响,B不符合题意;C、该反响的反响物两种且没有氧气参加,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一变多〞的特征,既不是氧化反响也不是化合反响也不是分解反响,C符合题意;D、该反响的反响物、生成物都是两种,不符合“一变多〞的特征,不属于分解反响,D不符合题意。

人教版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附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附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附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共12小题;共24分)1. 下列本意主要为化学变化的是A. 滴水成冰B. 蜡烛熔化C. 粮食酿酒D. 木已成舟2. 下列物质中,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项目的是A. 氮气B.C. 稀有气体D. 氧气3.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 B. C. D.4. 下列是我们身边的一些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 冰水混合物B. 碳素墨水C. 洁净的空气D. 好喝的啤酒5. 下列关于实验操作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用火柴梗迅速平放入蜡烛火焰中,约后取出,比较火焰各层温度B. 利用酒精灯加热试管内液体时,试管内的液体体积可以超过试管体积的C. 利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需“垂直、悬空”D. 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要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6. 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A. 酿造工业和制药工业中,一般都需用到酶作为催化剂B. 在化学反应后的质量和性质均不发生变化C. 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D. 催化剂的使用能够有效地增加生成物的最终质量7. 河水净化的主要步骤如图所示,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 步骤可除去难溶性杂质B. 试剂可以是活性炭C. 步骤可杀菌、消毒D. 以上步骤仅涉及化学变化8. 硒被誉为“抗癌大王”,根据如图提供的硒的有关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硒属于金属元素B. 硒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C. 硒的原子序数是D. 硒相对原子质量是9. 下列化合物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最低的是A. B. C. D.10.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 木炭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B. 将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固体C.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大量白色烟雾D. 硫燃烧后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11. 下列有关氧气和氮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氧气的化学性质活泼,能发生所有化学反应B. 通常情况下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C. 氧气可用于气割、气焊;氮气在焊接金属时常用作保护气D. 超导材料在液氮的低温环境下能显示出超导性能12. 氧化汞受热的变化可如图所示,根据图象所得出的结论中错误的是A.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B. 变化和属于不同的变化C.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D. 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二、双项选择题(共3小题;共6分)13. 下列有关分子和原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酒精的挥发是由于酒精分子不断的运动而扩散到空气里去的缘故B.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比原子的质量和体积大C. 体积的大米与体积的小米混合后总体积小于体积,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D.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14. 南开中学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实验完毕,小南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小开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大于瓶内空气体积的。

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解析版)

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解析版)

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一、选择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8分)1.(2分)有科学家预言“水短缺,不久将成为一个深刻的社会危机”这是因为()A.地球上的总水量很少B.淡水资源充足,但分布不均匀C.可利用的淡水资源不到总水量的1%,且水还在被污染D.由于温室效应,水在不断蒸发减少2.(2分)水可以造福人类,但水被污染后却给人类造成灾难.为了防止水的污染,下列各项:①抑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的生长;②不任意排放工业废水;③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④生活污水经过净化处理后再排放.其中可以采用的方法()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3.(2分)城市自来水的净化过程可表示为:取水→沉降→过滤→吸附→消毒→配水.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取水B.过滤C.吸附D.消毒4.(2分)下列关于过滤的操作中,不正确的是()A.液体沿玻璃棒流进过滤器B.漏斗里的液体液面应低于滤纸边缘C.漏斗下端的管口紧靠烧杯的内壁D.为加速过滤,用玻璃棒搅动漏斗里的液体5.(2分)我们每天都要喝水,都要用水,水是一种()①纯净物②单质③化合物④氧化物⑤混合物.A.①③④B.①③C.③④D.⑤6.(2分)著名科学家张存浩获201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研究的火箭燃料常用的氧化剂是高氯酸铵(NH4ClO4),其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A.﹣1B.+3C.+7D.+57.(2分)人类未来理想的气体燃料是()A.氢气B.天然气C.液化石油气D.一氧化碳8.(2分)下列净化水的方法中,净化效果最好的是()A.沉淀B.蒸馏C.吸附D.过滤9.(2分)下列物质按照某种规律排列的,NH3,N2,N2O3,□,HNO3,在□中能填入的物质是()A.NO B.NO2C.N2O D.N2O310.(2分)科学家通过宇宙探测仪查明金星大气层中含有一种名称为二氧化三碳的气体,其化学式为()A.2O3C B.O2C3C.C3O2D.2OC311.(2分)某硝酸铵(NH4NO3)样品,测得其中含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7%,则样品中可能含有的杂质是()A.NH4HCO3B.(NH4)2SO4C.NH4Cl D.CO(NH)2 12.(2分)在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A.Al2O3B.FeO C.Fe2O3D.SiO213.(2分)掌握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关键,下列化学用语与所表达的意义相符合的是()A.H2O﹣﹣1个水分子B.﹣﹣1个钠离子C.3Fe3+﹣﹣3个铁原子D.2N﹣﹣2个氮元素14.(2分)我国卫生部门制定的《关于宣传吸烟有害与控制吸烟》中规定:“中学生不准吸烟”,香烟燃烧产生的烟气中有多种有害物质,其中尼古丁(C10H14N2)对人体危害最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尼古丁是由26个原子构成B.尼古丁中碳、氢、氮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0:14:2C.尼古丁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62D.尼古丁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7.3%二、填空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27分)15.(5分)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1)氧气(2)四氧化三铁(3)金(4)氧化镁(5)硫离子.16.(4分)写出下列符号的意义:(1)2H(2)2N2(3)3Mg2+(4)2CO2.17.(5分)水体污染来自污染、污染和污染,我们要保护水资源,一方面要,另一方面要.18.(11分)电解水时,若在正极得到20mL气.同时可在负极得到mL的气.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通过电解水的实验证明,水是由和组成,每个水分子是由和构成,同时也验证了在化学反应中可分,而不可分.19.(2分)Na和Na+两种粒子的相同,不同.三、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45分)20.(11分)根据如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标记仪器的名称.①,②,③.(2)如图进行的是操作.(3)在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滤纸边缘要(填“高于”或“低于”)液面,这主要是为了.(4)该操作用于水的净化,则可除去杂质.(5)我们在生活中还可以用和代替滤纸和玻璃棒来完成此操作.21.(14分)为探究“水的净化”过程,某实验小组从河中取了水样,观察到:A、水样墨黄色;B、水样浑浊,有固体小颗粒,现对水样进行如下处理:(1)向水样中加入明矾搅拌溶解,静置一段时间后,进行(填操作名称),除去固体小颗粒,再向滤液中加入活性炭,利用其性除去水样中的颜色和异味,该过程属变化(填“物理”或“化学”)(2)通入氯气杀菌消毒,得到自来水,发生反应如下:Cl2+H2O=HCl+HClO(次氯酸),则次氯酸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3)为了判断得到的自来水是硬水或软水,可用进行检验.若的为硬水,若为软水.22.(10分)酒精有消毒的作用,已知酒精的化学式为C2H5OH,请回答下列问题:(1)一个酒精分子由个原子构成;(2)酒精是由种元素组成(3)酒精的相对分子质量是;(4)酒精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酒精中氢、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3.(10分)铁的氧化物有FeO、Fe2O3和Fe3O4,它们中铁的质量分数不同,试计算它们的铁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氧化物是哪种?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8分)1.【解答】解:A、地球上水资源丰富,故A错误;B、淡水资源不充足,且分布不均匀,故B错误;C、地球上水资源丰富,但是可利用的淡水资源不充足,缺水指的是缺淡水且水还在被污染,故C正确;D、水在自然界中能循环,不会因为蒸发而缺水,故D错误。

初中化学 2023-2024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

初中化学 2023-2024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

2023-2024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松陵一中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一、单项选择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A .纺纱织布B .粮食酿酒C .烧制陶瓷D .冶炼生铁1.(2分)“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将我国的发明和技术传到国外,下列古代生产工艺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倾倒液体B .点燃酒精灯C .加液体D .量取液体2.(2分)如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试管B .烧杯C .细口瓶D .量筒3.(2分)下列仪器一般需经过磨砂处理的是( )A .78%B .21%C .0.94%D .0.03%4.(2分)2021年12月9口,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天和号”空间站进行“天宫课堂”第一课。

水球光学实验中打入的“人造空气”与我们身边的空气成分含量基本相同,“人造空气”中氧气含量约为( )A .猜想与假设B .提出问题C .制定计划D .解释与结论5.(2分)根据生物知识指出:“人体进行呼吸作用时,呼出的气体中可能比吸入的气体中含较多的水蒸气”。

这在科学研究中属于( )6.(2分)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时(1g 以下用游码),两托盘上各放一张质量相同的纸,左盘放10g 砝码,游码在0.6g 处,右盘加入食盐达到平衡,则实际称取的食盐质量是( )A.12.2g B.10.6g C.10g D.9.4g7.(2分)下列氧气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无色无味B.沸点低C.能支持燃烧D.不易溶于水8.(2分)下列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A.蜡烛缓慢地燃烧B.食物的腐烂C.酿酒酿醋D.钢铁生锈9.(2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不小心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盖B.实验后剩余的药品应放回原试剂瓶,避免浪费C.玻璃仪器洗净的标准是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D.连接玻璃管和胶皮管,要先用水湿润玻璃管口10.(2分)下列物质中,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A.净化后的空气,过氧化氢B.冰水混合物,澄清石灰水C.稀有气体,高锰酸钾充分加热后的剩余固体D.蒸馏水,液氧11.(2分)为了让灯泡通电发热时,消耗灯泡内少量的氧气,达到保护钨丝的目的,通常在白炽灯泡里的玻璃柱上涂一层物质,该物质是()A.红磷B.氧化镁C.二氧化锰D.高锰酸钾12.(2分)某同学在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的过程中,造成了试管炸裂,原因可能是()①没有给试管均匀预热②试管外壁有水③试管口略向下倾斜④加热时试管与灯芯接触⑤用排水法收集完氧气后,先将导管从水中取出,后熄灭酒精灯⑥装药品前忘了检查装置气密性A.①②④B.①②③④C.除⑤外D.除⑥外A .红磷在空气中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雾B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分三层,生成二氧化碳和水C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D .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13.(2分)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下列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 .收集到的氧气量太少或纯度太低B .铁丝生了锈C .铁丝的温度不够D .集气瓶底部没有放少量水或细沙14.(2分)在“氧气的制取和性质”的实验中,某同学取一段纱窗上的细铁丝,在自己收集的氧气中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结果没有观察到“火星四射”的现象.你认为造成此实验失败的原因不可能是( )A .氧气和氮气——燃着的木条B .氧化镁和五氧化二磷——观察颜色C .空气和氧气——带火星的木条D .铁丝和铜丝——观察颜色15.(2分)要区别下列各组物质,所选择的方法(或试剂)不正确的是( )A .用10mL 量筒量取8mL 的水B .用托盘天平称取5.85g 食盐C .实验中没有规定取用药品的量时,需按最少量取用D .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能超过容积的2316.(2分)下列有关实验操作中“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加湿过滤仓利用氧气不易溶于水的原理,使氧气湿润B .根据加湿过滤仓中气泡的多少,可以判断氧气排出的快慢C .输出的氧气可作为燃料,用于切割金属D .夏天鱼缸中溶解氧下降,可用该仪器给鱼缸中的鱼供氧17.(2分)小科的爸爸给患病的奶奶购买了一台“便携式制氧器”,其原理图如图所示。

九年级上学期化学10月月考考试试卷_4

九年级上学期化学10月月考考试试卷_4

九年级上学期化学10月月考考试试卷一、选择题1. 日常生活中常发生的一些变化,其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 玻璃破碎、海水晒盐B . 米饭变馊、植物的光合作用C . 电灯通电后发光、发生沙尘暴天气D . 气球爆炸、糯米酿酒2. 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A . 氧化钙+水→氢氧化钙B . 碳酸氢铵→水+二氧化碳+氨气C . 二氧化碳+石灰水→碳酸钙+水D . 石蜡+氧气水+二氧化碳3. 下列关于“决定”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 决定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的是﹣核电荷数B . 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C . 决定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是﹣质子数和中子数D . 决定元素种类的是﹣相对原子质量4. 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①用托盘天平称取12.6g食盐②用容积为10mL的试管给5mL水加热③氢氧化钠在垫纸的托盘上称量④用10mL量筒量取9.8mL水A . 全部B . ①②④C . ①③④D . 只有②③5. 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A .B .C .D .6. 有Na、Na+两种微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B . 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C . 它们的质子数相同D . 它们所带的电荷数相同7. 开江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水在人们生产、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 蒸馏属于化学变化B . 自来水属于混合物C . 生活中常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D . 可用沉降、过滤等方法初步净化天然水8. 下列符号中,既可以表示一种元素,又可以表示一个原子,还可以表示一种物质的是()A . FeB . 2HC . O2D . N9. 某同学用量筒仰视量取20mL水,倒出部分后仰量读数为14mL,则倒出水的实际体积为()A . =6mLB . >6mLC . <6mLD . 无法确定10. 化学式“CO2”中数字2表示()A . 2个二氧化碳分子B . 1个二氧化碳分子中有2个氧原子C . 1个二氧化碳分子中有2个氧离子D . 二氧化碳中有2个氧元素11. 下列有关微观粒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 花香四溢,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B . 大多数物体受热时体积增大,是因为受热时分子体积增大C .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再分D .该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得到电子12. 在一定环境中,常温常压下的水可以瞬间结成冰,俗称”热冰”。

九年级上(10月)月考试卷--化学(解析版)

九年级上(10月)月考试卷--化学(解析版)

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个小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14分)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蜡烛熔化B.铁水铸锅C.纸张燃烧D.酒精挥发2.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蒸馏水B.葡萄酒C.空气D.酱油3.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空气中体积分数约占78%的是()A.一氧化碳B.氮气C.氧气D.稀有气体4.下列选项不属于化学这门自然科学研究范畴的是()A.物质的组成与结构B.物质的运动状态C.物质的性质与变化D.物质的用途与制取5.如图所示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A.B.C.D.6.有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酱油和醋.这位同学的做法应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A.建立假设B.收集证据C.设计实验D.得出结论7.下列对于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A.燃烧时生成水和二氧化碳B.燃烧时产生黑烟,放出热量C.火焰分为三层D.吹灭后有一股白烟飘出8.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洗涤玻璃仪器一定要连洗几次,直到干净B.加热试管中的冷水,可以不预热直接对准试管底部加热C.滴瓶上的滴管是不能用来吸取其他试剂的D.熄灭酒精灯,只能用灯帽盖灭9.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A.红磷:大量白雾 B.木炭:发出红光C.铁丝:火星四射 D.硫:淡蓝色火焰10.下列物质的用途是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A.酒精﹣﹣用作燃料B.氧气﹣﹣可供给人和动物呼吸C.铜线﹣﹣作导线 D.一氧化碳﹣﹣可用于冶铁11.用如图所示装置来制取气体,应满足下列条件的()①反应物都是固体;②反应需要加热;③制得的气体不易溶于水;④制得的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大.A.①②③B.①②C.②④D.①②④1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化学实验室的前身是古代炼丹术士和炼金术士的作坊B.食物的腐烂、醋的酿造都包含缓慢氧化C.氮气的性质不活泼,不与任何物质发生化学反应D.氦气密度小且较为稳定,可填充探空气球13.下列反应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A.酒精+氧气二氧化碳+水B.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C.氧化汞汞+氧气D.乙炔+氧气二氧化碳+水14.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该实验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约占B.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过量C.实验前一定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D.火焰熄灭后立即打开弹簧夹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6个小题,每空1分,共16分)15.(2分)1869年,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第一位得出空气由氮气组成的科学家是.(均选填“拉瓦锡”、“道尔顿”、“门捷列夫”)16.(3分)用数字填空:(1)向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所加的液体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2)向酒精灯内添加酒精时,酒精量不得超过酒精灯容积的.(3)取用药品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应取最少量,如液体取mL.17.(3分)根据空气的成分填空:①小白鼠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可存活一段时间,说明空气中含有②石灰水长期露置在空气中会出现白色固体物质,说明空气中含有③夏天,盛放冰棒的杯子外壁上附有一层水珠,说明空气中含有.18.(2分)天平和量筒在化学实验中非常重要,请完成下列各题.(1)某同学在使用托盘天平称量某药品时,将砝码放在左盘,药品放在右盘,砝码加了10g,游码移动到0.5g处,在该同学称取的药品的实际质量为.(2)某同学用量筒准确量取了20mL水,倒出一部分后俯视读出剩余的液体为11mL,则实际倒出的水的体积是(填序号)A、等于9mLB、小于9mLC、大于9mLD、无法确定.19.(3分)李强在学习了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的概念后,为体现两概念间的关系,他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方式,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B表示的集合.(2)你认为“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属于(填“A”、“B”或“C”)反应;“硫+氧气二氧化硫”属于反应(填“A”、“B”或“C”).20.(3分)将黑色粉末A和无色液体B混合,生成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C;加热暗紫色固体D,得到的生成物中有A和C;无色气体C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试判断A、B、C各是什么物质?A;B;C.三、简答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10分)21.(3分)在实验室做实验时,发生下列情况,在空白处简要地写出由于实验操作而引起下列后果的原因:(1)铁丝在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瓶底炸裂.(2)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时,水槽中的水变成紫红色.(3)在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方法来测定空气成分的实验中,实验完毕后,若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不到其总体积的.22.(3分)人体通过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吸入空气中的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但人体排出的二氧化碳究竟是空气总原有的,还是人体代谢的最终产物?为了证实这个问题,有人采用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来验证.(1)上述操作甲、乙交替进行各3﹣4次,实验过程中,观察到A瓶中的现象是;B瓶中的现象是;(2)根据观察到的现象,你能得出的结论是什么?23.(2分)煤气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重要的燃料,它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有毒气体.为了防止煤气中毒,人们有意在煤气里加入少量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硫醚.当煤气泄露时,人们可以根据硫醚的气味觉察到煤气的泄露,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在标准状况下,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密度为1.25g•L﹣1,比空气密度略小.一氧化碳有剧毒,因为它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氧.一氧化碳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在冶金工业上,通常用一氧化碳作为还原剂,将铁矿石中的碳元素还原出来.请你根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有.(2)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有.24.(2分)我国环保部新发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基本监控项目增设了PM2.5浓度限值.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也成为可入肺颗粒物.(1)大雾天气导致呼吸病患者增多,因为雾霾可使空气中增加大量的(填字母序号).A.二氧化硫B.一氧化碳C.二氧化碳D.可吸入颗粒物(2)PM2.5是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的主要污染物之一,请写出一种治理PM2.5改善大气质量的措施.四、综合应用题25.(10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是与实验的重要作用分不开的.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1)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①,②.(2)下面四种途径都可以制得氧气.①写出实验室中通过甲、乙两种途径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甲:;乙:.②化学实验的绿色化就是以“绿色化学”为理念和原则来指导实验工作.从实验原料和反应过程的绿色化考虑,你认为在中学化学实验中,甲、乙、丙三种制取氧气的途径中,(填“甲”、“乙”或“丙”)途径更能体现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追求.(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序号).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完毕后,停止加热时的操作顺序是先,然后,以防止水倒吸进入热的试管中,造成试管炸裂.(4)现有a、b两份质量相等的固体,其中a为纯净的氯酸钾,b是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同时加热制取氧气.当a、b两份固体完全反应后,得到的气体的质量与实践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填字母序号)(5)若用丁途径制取氧气,若得到210L氧气,需要空气多少升?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个小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14分)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蜡烛熔化B.铁水铸锅C.纸张燃烧D.酒精挥发【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蜡烛熔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铁水铸锅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纸张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酒精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2.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蒸馏水B.葡萄酒C.空气D.酱油【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葡萄酒、空气、酱油都属于混合物;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解答】解:A、蒸馏水是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选项正确;B、葡萄酒中有酒精、水等,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C、空气中有氧气、氮气等,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D、酱油中有食盐、色素、水等,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3.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空气中体积分数约占78%的是()A.一氧化碳B.氮气C.氧气D.稀有气体【分析】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稀有气体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94%、二氧化碳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03%、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大约占0.03%.【解答】解:A、空气的成分中没有一氧化碳,故选项错误;B、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故选项正确;C、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故选项错误;D、稀有气体大约占空气体积的0.94%,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4.下列选项不属于化学这门自然科学研究范畴的是()A.物质的组成与结构B.物质的运动状态C.物质的性质与变化D.物质的用途与制取【分析】根据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判断,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研究对象是物质,研究内容有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解答】解: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研究对象是物质,研究内容有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用途等,物质的运动状态属于物理学科研究的内容.故选B.【点评】学习化学就要了解化学研究的领域,知道学习了化学后,我们可以利用化学知识来干什么.5.如图所示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A.B.中C.性D.【分析】A、取用液体时:注意瓶口、标签的位置,瓶塞的放置等;B、根据把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玻璃容器的正确操作方法分析即可,把密度较大的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玻璃容器时,应该先把容器横放,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容器口后,再把容器慢慢的竖立起来,使药品或金属颗粒缓缓的滑到容器底部,以免打破容器;C、根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分析;D、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分析.【解答】解:A、取用液体时:①试剂瓶瓶口没有紧挨试管口,液体会流出;②标签没有向着手心,液体会流出腐蚀标签;③瓶塞没有倒放桌面上,会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图中操作错误;B、把金属颗粒放入试管时,应该把容器横放,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容器口后,再把容器慢慢的竖立起来,使药品或金属颗粒缓缓的滑到容器底部,图中操作错误;C、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D、胶头滴管应该垂悬在容器口上方,图中操作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了四个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及注意事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识图和实验能力.6.有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酱油和醋.这位同学的做法应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A.建立假设B.收集证据C.设计实验D.得出结论【分析】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根据题意,有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酱油和醋,是一个设计实验的过程,在建立假设、收集证据、设计实验、得出结论等基本环节中应属设计实验的环节.A、“可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酱油和醋”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设计实验,不是建立假设,故选项错误.B、“可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酱油和醋”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设计实验,不是收集证据,故选项错误.C、“可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酱油和醋”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设计实验,故选项正确.D、“可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酱油和醋”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设计实验,不是结得出论,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科学探究方法,是研究初中化学问题的重要方法,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7.下列对于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A.燃烧时生成水和二氧化碳B.燃烧时产生黑烟,放出热量C.火焰分为三层D.吹灭后有一股白烟飘出【分析】根据蜡烛燃烧的现象:火焰分为三层,外层温度最高,产生黑烟,放出大量的热,吹熄蜡烛时有一缕白烟飘出,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燃烧时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B、蜡烛燃烧时产生黑烟,放出大量的热,故选项说法正确.C、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为三层,外层最明亮,故选项说法正确.D、吹熄蜡烛后,有一缕白烟飘出,白烟是石蜡蒸汽凝成的石蜡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蜡烛燃烧的现象,在描述蜡烛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8.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洗涤玻璃仪器一定要连洗几次,直到干净B.加热试管中的冷水,可以不预热直接对准试管底部加热C.滴瓶上的滴管是不能用来吸取其他试剂的D.熄灭酒精灯,只能用灯帽盖灭【分析】A、根据洗涤玻璃仪器的注意事项进行解答;B、根据加热试管中的冷水,必须预热进行解答;C、根据滴瓶上的滴管是专用滴管进行解答;D、根据熄灭酒精灯,只能用灯帽盖灭进行解答.【解答】解:A、洗涤玻璃仪器一定要连洗几次,直到干净,故A正确;B、给试管中的药品加热时,为了防止试管受热不均破裂,应先预热,再对准药品部位加热,故B 错误;C、滴瓶上的滴管是专用滴管,所以不能用来吸取其他试剂的,故C正确;D、熄灭酒精灯,只能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9.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A.红磷:大量白雾 B.木炭:发出红光C.铁丝:火星四射 D.硫:淡蓝色火焰【分析】A、根据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解答】: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故选项说法错误.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故选项说法错误.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故选项说法正确.D、硫粉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但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10.下列物质的用途是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A.酒精﹣﹣用作燃料B.氧气﹣﹣可供给人和动物呼吸C.铜线﹣﹣作导线 D.一氧化碳﹣﹣可用于冶铁【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酒精可以作燃料,是利用了酒精可以燃烧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B、氧气可供人和动物呼吸,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C、铜线作导线,是利用了铜优良的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D、一氧化碳可用于冶铁,是利用了一氧化碳的还原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用途是利用了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就是看利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出来.11.用如图所示装置来制取气体,应满足下列条件的()①反应物都是固体;②反应需要加热;③制得的气体不易溶于水;④制得的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大.A.①②③B.①②C.②④D.①②④【分析】根据图中所示装置为固体加热型,收集方法为排水法,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图中所示装置为固体加热型,反应物都是固体,反应需要加热;收集方法为排水法,制得的气体不易溶于水;故应满足下列条件的①②③.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熟练掌握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反应原理、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化学实验室的前身是古代炼丹术士和炼金术士的作坊B.食物的腐烂、醋的酿造都包含缓慢氧化C.氮气的性质不活泼,不与任何物质发生化学反应D.氦气密度小且较为稳定,可填充探空气球【分析】A、根据化学的历史分析;B、根据缓慢氧化分析;C、根据氮气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进行分析.D、利用氦气密度小且较为稳定,来充填探空气球,不会发生危险.【解答】解:A、化学实验室的前身是古代炼丹术士和炼金术士的作坊,正确;B、食物的腐烂、醋的酿造都包含缓慢氧化,正确;C、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一般不和其他物质反应,但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和其他物质反应,如农业生产中的化肥就是以氮气为原料通过化学变化制得的,错误;D、气密度小且较为稳定,可填充探空气球,正确;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空气中各种成分的性质和用途等方面的知识,难度不大.13.下列反应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A.酒精+氧气二氧化碳+水B.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C.氧化汞汞+氧气D.乙炔+氧气二氧化碳+水【分析】可以根据分解反应的概念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分解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解答】解:分解反应的特点是“一变多”,反应物必须是一种,生成物是两种或两种以上.A、酒精+氧气二氧化碳+水中反应物是两种.B、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中反应物是两种.C、氧化汞汞+氧气中反应物是一种,生成物是两种,属于分解反应.D、乙炔+氧气二氧化碳+水中反应物是两种.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分解反应的概念.判断一个反应是不是分解反应一要看是不是化学变化,二要看反应物和生成物是否符合“一变多”的特点.14.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该实验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约占B.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过量C.实验前一定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D.火焰熄灭后立即打开弹簧夹【分析】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欲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该实验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装置的气密性好;②所用药品必须是足量;③读数时一定要冷却到原温度;④所选除氧剂要具备以下特征:本身能够在空气中燃烧;本身的状态为非气体;生成的物质为非气态;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即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该实验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约占,故选项说法正确.B、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过量,以完全消耗装置内的氧气,故选项说法正确.C、实验前一定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以防止实验过程中空气进入装置中,造成结果不准确,故选项说法正确.D、火焰熄灭后不能立刻打开弹簧夹,此时剩余的气体在受热状态下,处于膨胀状态,占据了部分水的体积,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6个小题,每空1分,共16分)15.(2分)1869年,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第一位得出空气由氮气组成的科学家是拉瓦.(均选填“拉瓦锡”、“道尔顿”、“门捷列夫”)【分析】1869年,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元素周期表,据此分析回答.根据拉瓦锡研究空气组成的实验的现象和结论分析回答;【解答】解:1869年,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元素周期表.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以天平作为研究工具,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首先提出了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答案:门捷列夫;拉瓦锡【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化学发展的历史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社会责任感.16.(3分)用数字填空:(1)向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所加的液体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2)向酒精灯内添加酒精时,酒精量不得超过酒精灯容积的.(3)取用药品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应取最少量,如液体取1﹣2mL.【分析】(1)根据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2)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3)根据药品的用量原则进行分析.【解答】解:(1)向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所加的液体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否则加热时容易溅出伤人;(2)向酒精灯内添加酒精时,不得超过酒精灯容积的,否则容易引起火灾,由于酒精具有挥发性和可燃性;(3)取用药品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应取少量,如液体取1﹣2mL,节约药品,并能观察到实验现象.故答案为:(1);(2);(3)1﹣2.【点评】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操作,掌握操作要领,使操作规范.。

2023-2024学年江苏省苏州九年级(上)(10月份)月考化学试卷(含解析)

2023-2024学年江苏省苏州九年级(上)(10月份)月考化学试卷(含解析)

2023-2024学年江苏省苏州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一、选择题(每题仅有1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24小题,共50分)1.(2分)“低碳”生活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室用NaCl溶液检验CO2B.过多排放二氧化碳会造成温室效应C.燃煤发电比太阳能发电有利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D.CO2通入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蒸馏水中,溶液颜色变蓝2.(2分)我国南海海底含大量的“可燃冰”。

“可燃冰”外形似冰、可以燃烧,其中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燃冰”可作为能源B.“可燃冰”燃烧时只生成水C.“可燃冰”燃烧属于物理变化D.“可燃冰”能燃烧,说明水具有可燃性3.(2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量筒读数B.倾倒液体C.收集氧气D.熄灭酒精灯4.(2分)下列有关实验的操作正确的是( )选项实验操作A除去MnO2中少量KMnO4加热固体混合物B实验室制CO2并收集验满时将燃着的木条伸进集气瓶C用排水法收集高锰酸钾分解先熄灭酒精灯,后移出导管产生的氧气D点燃氢气先检验气体的纯度,后点燃A.A B.B C.C D.D5.(2分)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实验时,连接好装置并检查不漏气后再进行后续操作( )A.所用红磷要过量,以保证集气瓶内空气里的氧气能充分反应B.在空气里点燃红磷后,应缓慢把燃烧匙伸入瓶内并塞紧橡皮塞C.仍用本装置,只把红磷换成燃烧的木炭,能够更精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D.红磷燃烧时,要打开止水夹,以免瓶因温度升高,气压较大,造成橡皮塞从瓶口脱落6.(2分)2020年6月23日,我国北斗三号全国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完美收官。

该导航系统应用了星载氢原子钟和铷原子钟。

下列有关铷的说法错误的是( )A.属于金属元素B.元素符号是RbC.R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7D.相对原子质量为85.477.(2分)已知某氧原子的实际质量为mg,其相对原子质量为16。

2023-2024学年辽宁省鞍山市千山实验教育集团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含解析)

2023-2024学年辽宁省鞍山市千山实验教育集团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含解析)

2023-2024学年辽宁省鞍山市千山实验教育集团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一、选择题(15分)1.(1分)图中实验涉及到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蜡烛燃烧B.蜡烛熔化C.水汽凝结D.产生白烟2.(1分)在“做实验”中“学化学”离不开仪器。

废铜回收利用,可先高温灼烧,再加酸溶解。

高温灼烧选用的仪器是( )A.锥形瓶B.烧杯C.集气瓶D.坩埚3.(1分)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不存在对应关系的是( )A.铁能导热﹣﹣制炊具B.大理石硬度大﹣﹣作建筑材料C.钢铁熔点高﹣﹣制金属导线D.酒精能燃烧﹣﹣作燃料4.(1分)民谣“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 )A.分子的质量很小B.分子在不断运动C.分子的体积很小D.分子之间有间隔5.(1分)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A.氢气B.氯化钠C.水D.铁6.(1分)木炭燃烧和呼吸作用是化学变化,其变化的共同特点是( )A.都需点燃的条件B.都是氧化反应C.都与氧气发生化合反应D.都有发光、放热的现象7.(1分)下列关于H2、H2O、H2O2三种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均含有1个氢分子B.均含有2个氢原子C.均含有氢元素D.均含有2个氢离子8.(1分)在医学工作中,14C主要用作“14C呼气试验”,可以用来检测是否有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

14C表示含有6个质子和8个中子的碳原子,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碳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6B.该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4C.该碳原子的核电荷数是8D.该碳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9.(1分)一种有趣的钟表式元素周期表如图所示,该钟表的整点时间小时数与该元素的质子数相等。

下列关于元素说法中正确的是( )A.2:00与12:00对应的两种元素化学性质相同B.5:00对应的元素属于金属元素C.9:00对应元素的离子符号为F﹣D.10:00对应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10.(1分)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①空气②二氧化碳③高锰酸钾④辽河水⑤液氧⑥稀有气体A.①②⑤B.②③④C.①④⑤D.①④⑥11.(1分)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主要操作有:①装药品;②固定装置;③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⑤加热;⑥收集气体;⑧从水槽中撤出导气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解析版)(IV)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3月29日是本年度的“地球一小时”(Earth Hour)活动日,主题为“蓝天自造”,旨在呼吁每一位公民从自身开始,采取实际行动,应对当前中国最紧迫、最受关注的环境议题﹣﹣雾霾.作为一名中学生,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A.选择自行车和公交车作为出行工具B.让衣服自然晾干,节约用纸,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C.将废纸、汽水瓶等收集起来,一次性焚烧D.拒绝使用一次性木筷,用电子贺卡代替纸制贺卡2.下列现象可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A.10g水受热变成10g水蒸气B.纸在空气中燃烧后化为灰烬,灰烬质量比纸的质量小C.5g蔗糖溶于95g水中,总质量为100gD.100g高锰酸钾受热分解所得固体的质量为100g3.下列关于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CO和CO都可将氧化铜还原成铜2B.木炭具有还原性可以将氧化铜中的铜还原出来C.在室内放一盆澄清石灰水可防止CO中毒D.铅笔字迹易变模糊是因为常温下石墨化学性质活泼4.甲烷在一定量的氧气中燃烧,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物质甲烷氧气水二氧化碳X反应前质量/g 3.2 11.2 0 0 0反应后质量/g 0 0 7.2 4.4 a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表中a的值为2.6 B.X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X可能含有氢元素D.X一定含有氧元素5.下列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其中正确的是()A. B.C.D.6.H7N9禽流感,使人们谈“禽”色变.从香料八角中提取的莽草酸是合成治疗禽流感药物﹣﹣达菲(Tamiflu)的原料,莽草酸为白色粉末,熔点191℃,气味辛酸,易溶于水,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如图所示是莽草酸的结构模型,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A.莽草酸的化学式为C7H10O5B.莽草酸属于酸类化合物C.熔点191℃,气味辛酸,易溶于水,属于莽草酸的物理性质D.莽草酸完全燃烧,产物不仅有CO2和H2O,还可能有SO27.现有化学反应A+B→C,若将8gA和7gB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容器中物质为混合物,则生成C物质的质量为()A.等于15g B.不小于15g C.小于15g D.不大于15g8.“催化转化器”可将汽车尾气中的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污染的气体,其中某个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从图示中所获得信息错误的是()A.反应中,甲物质和乙物质的质量比为23:14B.反应前后共有4种分子C.甲和丁中同种元素化合价不同D.乙和丙中原子种类相同9.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关系错误的是()A.书写档案必须使用碳素墨水﹣﹣﹣﹣碳的化学性质稳定B.石墨能做电池的电极﹣﹣﹣﹣石墨能够导电C.固体二氧化碳可用人工降雨﹣﹣﹣﹣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D.制糖工业中用活性炭来脱色﹣﹣﹣﹣活性炭具有吸附性10.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丙可能是单质B.丁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若消耗3g的乙,则生成17g的丙D.甲、乙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丙的质量二、填空简答题(本题包括4小题)11.根据如图所示,回答有关问题:(1)该实验中A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B处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该实验装置中考虑不周全,缺漏之处的是;原因是,弥补的措施是.12.向盛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试管中通入适量的CO,紫色石蕊试液的试液变为色,其反2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将反应后的溶液加热,则溶液变为色,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13.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和“”分别表示不同的原子.(1)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和与反应后生成的各粒子的个数比为;(2)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3)该反应的生成物(“可能”或“不可能”)属于氧化物.14.A、D是两种常见的固体,其中D为紫红色;B、E是两种常见的气体,其中E有剧毒.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试推断:(1)A的化学式为,E的化学式为,甲的化学式为.(2)写出A→D的化学反应方程式:.(3)写出检验B的化学方程式:.(4)分类观是化学的核心观念之一.乙属于化合物中的.三、实验题(本题包括1小题)15.熟悉和使用中学化学实验中常见仪器及用品,是学习化学的基本要求.如图是实验室中制备O2或CO2的两种装置(图1、图2).试回答以下问题:(1)写出仪器A的名称.(2)在制取气体的实验中,为什么都要对装置进行气密性检验,对该装置进行气密性检验的方法是.(3)要制取较多CO2,应对图中仪器进行怎样改进.制取CO2时,某同学在装置中添加了多孔隔板(图2),实验时,可将固体药品放在(填“a”或“b”)处,图2与图1相比有什么优点.(4)C+O2CO2是我们最熟悉的反应,生成物也只有CO2,为什么在实验室我们不利用碳的燃烧来制取CO2,其主要原因是.(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资料:Ⅰ.氨气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显碱性.Ⅱ.加热熟石灰和氯化铵固体的混合物生成氨气.Ⅲ.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遇到氨气变蓝色;氨气遇到浓盐酸时冒白烟.①制取氨气的装置与实验室用(选填“高锰酸钾”或“双氧水”)制氧气的装置相同.②若用图3装置收集氨气,进气口应为端(选填“m”或“n”),检验氨气集满的方法是.(6)加热是最常见的反应条件,用酒精灯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稍向下倾斜的原因是.16.某化学研究小组对当地的石灰石样品进行了研究.称取石灰石样品8g,把40g稀盐酸分四次加入样品中,测得实验数据见下表:实验序号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剩余物质的质量/g第1次10 5.5第2次10 3第3次10 1.6第4次10 m(1)第4次剩余物质的质量m= g.的质量分数.(2)石灰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计算结果保留0.1%)(3)该石灰石样品8g与足量稀盐酸反应,产生CO2xx学年湖南省五美中学九年级(上)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3月29日是本年度的“地球一小时”(Earth Hour)活动日,主题为“蓝天自造”,旨在呼吁每一位公民从自身开始,采取实际行动,应对当前中国最紧迫、最受关注的环境议题﹣﹣雾霾.作为一名中学生,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A.选择自行车和公交车作为出行工具B.让衣服自然晾干,节约用纸,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C.将废纸、汽水瓶等收集起来,一次性焚烧D.拒绝使用一次性木筷,用电子贺卡代替纸制贺卡【考点】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专题】空气与水.【分析】焚烧会产生空气污染,而选择自行车和公交车作为出行工具、让衣服自然晾干,节约用纸,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拒绝一次性使用一次性木筷,用电子贺卡代替纸制贺卡都是为了保护我们的环境.联系生活进行分析和选择.【解答】解:选择自行车和公交车作为出行工具、让衣服自然晾干,节约用纸,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拒绝一次性使用一次性木筷,用电子贺卡代替纸制贺卡都是为了保护我们的环境.将废纸、汽水瓶等收集起来,一次性焚烧会造成空气污染,所以禁止焚烧垃圾是为了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故C符合.故选C.【点评】此题从不同的角度考查空气的污染和保护环境的措施.我们要从多方面分析总结.2.下列现象可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A.10g水受热变成10g水蒸气B.纸在空气中燃烧后化为灰烬,灰烬质量比纸的质量小C.5g蔗糖溶于95g水中,总质量为100gD.100g高锰酸钾受热分解所得固体的质量为100g【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质量守恒定律是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一种规律,适用于化学变化;物质发生物理变化,则不适用于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10g水受热变成了10g水蒸气,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故选项错误;B、纸燃烧后质量比原来减轻,是因为纸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水蒸气,属于化学变化,反应后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和水蒸气逸散到空气中,可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故选项正确;C、5g蔗糖溶于95g水中,总质量为100g,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故选项错误;D、高锰酸钾受热分解会生成氧气,质量减少,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质量守恒定律是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一种规律,适用于化学变化,掌握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是解题的关键.3.下列关于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都可将氧化铜还原成铜A.CO和CO2B.木炭具有还原性可以将氧化铜中的铜还原出来C.在室内放一盆澄清石灰水可防止CO中毒D.铅笔字迹易变模糊是因为常温下石墨化学性质活泼【考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的毒性;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A、根据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二氧化碳不具有还原性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木炭具有还原性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一氧化碳难溶于水进行分析判断.D、碳在常温下石墨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根碳单质的性质与用途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将氧化铜还原成铜;二氧化碳不具有还原性,不能将氧化铜还原成铜;故选项说法错误.B、木炭具有还原性,高温下可以将氧化铜中的铜还原出来,故选项说法正确.C、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在室内放一盆澄清石灰水不能防止CO中毒,故选项说法错误.D、碳在常温下石墨的化学性质不活泼,铅笔字迹易变模糊是因为发生了物理作用的摩擦让碳分散导致字迹模糊,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碳单质的性质与用途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4.甲烷在一定量的氧气中燃烧,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物质甲烷氧气水二氧化碳X反应前质量/g 3.2 11.2 0 0 0反应后质量/g 0 0 7.2 4.4 a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表中a的值为2.6 B.X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X可能含有氢元素D.X一定含有氧元素【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压轴实验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相等.可计算a的值.根据元素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可计算X中含有的元素.【解答】解:A、参加反应的甲烷和氧气的质量为3.2g+11.2g=14.4g,生成物的质量为7.2g+4.4g+a=14.4g,故a=2.8g;故A错误;B、X的质量在反应后增加,故X为生成物,故B错误;C、3.2g甲烷中氢元素的质量为:3.2g××100%=0.8g,则碳元素的质量为:3.2g﹣0.8g=2.4g;7.2g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7.2g××100%=0.8g,故X中不含有氢元素,故C错误;D、由C中计算可知,3.2g甲烷中碳元素的质量为2.4g;4.4g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4.4g××100%=1.2g;故X中应含有2.4g﹣1.2g=1.2g碳元素,又因为X的质量为2.8g,故X中应含有1.6g氧元素,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是运用化学中的基本思想质量守恒思想,通过归纳不同物质或不同变化过程中相同点和不同点有效地寻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融合点和嫁接点,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5.下列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其中正确的是()A. B.C.D.【考点】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可以借助物理压强知识进行,据此解答.【解答】解:A、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则只能有一个出气口,此时试管内不宜有另一个导管,错误;B、加紧弹簧夹,液面不下降,则装置气密性良好,正确;C、此时的出气口还有长颈漏斗,错误;D、此时的出气口还有左端的导管,错误;故选B.【点评】装置气密性检查时,只能有一个出气口,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6.H7N9禽流感,使人们谈“禽”色变.从香料八角中提取的莽草酸是合成治疗禽流感药物﹣﹣达菲(Tamiflu)的原料,莽草酸为白色粉末,熔点191℃,气味辛酸,易溶于水,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如图所示是莽草酸的结构模型,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A.莽草酸的化学式为C7H10O5B.莽草酸属于酸类化合物C.熔点191℃,气味辛酸,易溶于水,属于莽草酸的物理性质D.莽草酸完全燃烧,产物不仅有CO2和H2O,还可能有SO2【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专题】压轴实验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A、由莽草酸的结构模型可知,1个莽草酸分子是由7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的,据此可以确定其化学式.B、酸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C、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等.D、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由莽草酸的结构模型可知,1个莽草酸分子是由7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的,莽草酸的化学式为C7H10O5,故A正确;B、莽草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色,具有酸性,是由氢离子和莽草酸根离子构成的,属于酸,故B正确;C、熔点191℃,气味辛酸,易溶于水,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C正确;D、莽草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完全燃烧产物为CO2和H2O,由于不含硫元素,生成物中没有SO2,故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某物质的分子模型图,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7.现有化学反应A+B→C,若将8gA和7gB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容器中物质为混合物,则生成C物质的质量为()A.等于15g B.不小于15g C.小于15g D.不大于15g【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可知,若8gA和7gB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物只有一种纯净物C,且其质量为15克;但是根据题意可知,反应后的物质为混合物,则A和B没有恰好完全反应,即参加反应的总物质质量小于15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则生成物的C的质量也是小于15g.【解答】解:根据题干中的信息可知,A、B没有恰好完全应完,也就是参加化学反应的总物质质量小于15g,根据质量守恒可知生成物的质量也应小于15g,即生成C的质量为小于15g.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在计算反应物的质量时,只能计算参加反应的那部分的质量,未参加反应的部分不应计入其中.此外还要注意A、B没有恰好完全反应.8.“催化转化器”可将汽车尾气中的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污染的气体,其中某个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从图示中所获得信息错误的是()A.反应中,甲物质和乙物质的质量比为23:14B.反应前后共有4种分子C.甲和丁中同种元素化合价不同D.乙和丙中原子种类相同【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分析】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反应的方程式,根据方程式分析有关的问题.【解答】解: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物甲、乙分别是二氧化氮和一氧化碳,生成物丙丁分别是二氧化碳和氮气,反应的方程式是:2NO2+4CO 4CO2+N2,由此可知:A、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中,甲物质和乙物质的质量比为:(46×2):(28×4)=23:28,故错;B、反应前后有二氧化氮、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气四种分子,故对;C、由甲和丁中的微观构成可知,甲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各元素的化合价不为零,丁属于单质,元素的化合价为零.所以,甲和丁中的同种元素化合价不同,故对;D、由乙和丙的微粒的构成可知,乙是一氧化碳,丙是二氧化碳,所以,乙和丙中所含元素种类相同,故对.答案:A.【点评】通过给出微粒的模型,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9.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关系错误的是()A.书写档案必须使用碳素墨水﹣﹣﹣﹣碳的化学性质稳定B.石墨能做电池的电极﹣﹣﹣﹣石墨能够导电C.固体二氧化碳可用人工降雨﹣﹣﹣﹣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D.制糖工业中用活性炭来脱色﹣﹣﹣﹣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考点】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用途;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A、根据碳的化学性质稳定,使用碳素墨水书写档案,字迹长时间不会变化进行解答;B、根据石墨能够导电所以能够做电池的电极材料进行解答;C、根据干冰升华吸热进行解答;D、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色素和异味进行解答.【解答】解:A、碳的化学性质稳定,使用碳素墨水书写档案,字迹长时间不会变化,所以书写档案规定必须使用碳素墨水是碳的化学性质稳定,故A正确;B、石墨能够导电所以能够做电池的电极材料,故B正确;C、干冰升华吸热,所以固体二氧化碳可用人工降雨,故C错误;D、由于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色素.可用于制糖工业中用活性炭来脱色以制白糖,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物质具有多种性质,解答时应该理解物质的用途是由物质的哪种性质决定的.10.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丙可能是单质B.丁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若消耗3g的乙,则生成17g的丙D.甲、乙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丙的质量【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专题】物质质量守恒;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考虑反应后质量增加的物质是生成物,反应后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既不是反应物,也不是生成物,也不是催化剂.【解答】解:反应前后容器中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反应后质量分数减小的物质是反应物,质量分数增大的物质是生成物,由图中物质的质量分数的变化可知,甲和乙的质量分数减小,是反应物,丙物质的质量分数增大,是生成物,而丁物质的质量分数不变,丁物质可能是催化剂;A、由以上分析可知,甲和乙物质反应生成了丙物质,属于化合反应,丙物质属于化合物,而不可能是单质.故错误.B、研究表明,在该反应中丁可能是催化剂.故正确.C、根据图中数据,可知:甲减小70%﹣42%=28%,乙减小14%﹣8%=6%,丙增加40%﹣6%=34%,则若消耗3g的乙,则生成17g的丙.故正确.D、应该是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丙的质量,而甲物质和乙物质没有完全反应.错误.故选:BC.【点评】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时,要注意是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没有参与反应的那部分物质的质量不能计算在内.二、填空简答题(本题包括4小题)11.根据如图所示,回答有关问题:(1)该实验中A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CuO Cu+CO2.(2)B处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 .(3)该实验装置中考虑不周全,缺漏之处的是缺少尾气处理的装置;原因是从导管中排出的尾气中含有CO会污染空气,弥补的措施是将尾气点燃或将尾气集中收集.【考点】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1)、(2)根据一氧化碳有还原性,能将氧化铜还原成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的反应分析回答有关的问题.(3)一氧化碳有毒,会污染空气,所以不能直接把尾气排到空气中,据此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1)在加热条件下,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生成了铜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CuO Cu+CO2;故填:CO+CuO Cu+CO2;(2)图中B处发生的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3↓+H2O.故填: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3)该实验装置中考虑不周全,缺漏之处的是缺少尾气处理的装置.因为一氧化碳有毒,会污染空气,所以不能直接把尾气排到空气中,应该点燃使其生成二氧化碳.故答案为:缺少尾气处理的装置;从导管中排出的尾气中含有CO会污染空气;将尾气点燃或将尾气集中收集.【点评】主要考查了一氧化碳的性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要掌握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原理和实验中的一些注意事项.12.向盛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试管中通入适量的CO2,紫色石蕊试液的试液变为红色,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将反应后的溶液加热,则溶液变为紫色,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CO3═CO2↑+H2O .【考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分析】本题从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来考虑.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解答】解:因为CO2能溶于水并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十H2O=H2CO3.H2CO3又是一种不稳定的酸,易分解重新放出CO2,使试液又由红色变成紫色,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CO3=CO2↑+H2O;故答案为:红,CO2+H2O=H2CO3,紫,H2CO3═CO2↑+H2O.【点评】通过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和受热碳酸的分解实验对比,在做题的过程中,学生很自然得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不稳定,易分解的结论,便于以后这方面的学习.此题虽简单,但考查了学生的分析能力.13.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和“”分别表示不同的原子.(1)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和与反应后生成的各粒子的个数比为2:1:2 ;(2)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3)该反应的生成物可能(“可能”或“不可能”)属于氧化物.【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反应类型的判定.【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分析】由微观模型示意图可看出,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反应物是一种化合物分子和一种单质分子,生成物是一种化合物分子,在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没有变化,只是进行了重新组合,根据微粒的构成分析物质的类别.【解答】解:(1)由微颗粒的变化可知,有一个分子未参加反应,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和与反应后生成的各粒子的个数比为 2:1:2;(2)该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3)该反应生成物的分子由两种原子构成,若一种原子是氧原子,就是氧化物.故答为:(1)2:1:2;(2)化合反应;(3)可能.【点评】读懂表示分子构成的模拟图,是解答问题的基础;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单质分子,不同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化合物分子.14.A、D是两种常见的固体,其中D为紫红色;B、E是两种常见的气体,其中E有剧毒.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试推断:(1)A的化学式为 C ,E的化学式为CO ,甲的化学式为O2.(2)写出A→D的化学反应方程式:2CuO+C2Cu+CO2↑.(3)写出检验B的化学方程式:CO2+Ca(OH)2=CaCO3↓+H2O .(4)分类观是化学的核心观念之一.乙属于化合物中的氧化物.【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书写化学方程式.【专题】框图型推断题.【分析】根据题中提供的信息,A、D是两种常见的固体,其中D为紫红色,可判断D物质为铜;据B、E是两种常见的气体,其中气体E有剧毒,由气体E在图示框图中的转化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