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第一章
《病理生理学》考试知识点总结
《病理生理学》考试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疾病概论1、健康、亚健康与疾病的概念健康: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病痛,而且是一种躯体上、精神上以及社会上的完全良好状态。
亚健康状态:人体的机能状况下降,无法达到健康的标准,但尚未患病的中间状态,是机体在患病前发出的“信号”.疾病disease:是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受病因损害作用后,机体的自稳调节紊乱而导致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2、死亡与脑死亡的概念及判断标准死亡:按照传统概念,死亡是一个过程,包括濒死期,临床死亡期和生物学死亡期。
一般认为死亡是指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停止。
脑死亡:指脑干或脑干以上中枢神经系统永久性地、不可逆地丧失功能。
判断标准:①不可逆性昏迷和对外界刺激完全失去反应;②无自主呼吸;③瞳孔散大、固定;④脑干神经反射消失,如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反射、咳嗽反射、咽反射等;⑤脑电波消失,呈平直线。
⑥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
3、第二节的发病学部分发病学:研究疾病发生的规律和机制的科学。
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⑴自稳调节紊乱规律;⑵损伤与抗损伤反应的对立统一规律;⑶因果转化规律;⑷局部与整体的统一规律。
第三章细胞信号转导与疾病1、细胞信号转导的概念细胞信号转导是指细胞外因子通过与受体(膜受体或核受体)结合,引发细胞内的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以及蛋白间相互作用,直至细胞生理反应所需基因开始表达、各种生物学效应形成的过程。
2、受体上调(增敏)、受体下调(减敏)的概念由于信号分子量的持续性减少,或长期应用受体拮抗药会发生受体的数量增加或敏感性增强的现象,称为受体上调(up-regulation);造成细胞对特定信号的反应性增强,称为高敏或超敏。
反之,由于信号分子量的持续性增加,或长期应用受体激动药会发生受体的数量减少或敏感性减弱的现象,称为受体下调(down-regulation)。
造成细胞对特定信号的反应性增强,称为减敏或脱敏。
第五章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1、三种脱水类型的概念低渗性脱水是指体液容量减少,以失钠多于失水,血清钠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以细胞外液减少为主的病理变化过程。
病理生理学01-绪论
DIC:
全身大块瘀斑,血压降低 血培养发现脑膜炎双球菌 肾上腺出现出血性坏死 病人神志不清
左心衰竭: 左心衰竭
呼吸困难 采用一种端坐体位 心脏肥大
5.学科性质 究对象不同
研究角度不同
正常机体 患病机体 功能代谢
形
态
6.主要研究方法 6.主要研究方法
◆动脉粥样硬化专业委员会 ◆危重病医学专业委员会 ◆肿瘤专业委员会 ◆中专教育委员会 ◆中医专业委员会 ◆炎症,发热,感染,低温专业委员会 ◆实验血液学专业委员会 ◆休克专业委员会
◆心血管专业委员会 ◆消化专业委员会 ◆微循环专业委员会 ◆受体专业委员会 ◆缺氧和呼吸专业委员会 ◆免疫专业委员会 ◆动物病理生理专业委员会
病理生理学
Pathophysiology
病生教研室 张根葆
第一章 绪论
1. 概念 病理学 病理解剖学 病理生理学
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科学
2.任务 2.任务
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机制 研究患病机体的功能,代谢的变化和机制 研究患病机体的功能, 探讨疾病的本质, 探讨疾病的本质,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根据
动物实验
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
整体动物,离体器官,细胞培养,分子水平, 整体动物,离体器官,细胞培养,分子水平,数学模型
临床研究
临床观察,临床检查, 临床观察,临床检查,临床实验
流行病学研究
从宏观角度探讨某些疾病在不同人群及不同地域的发生 ,发展及分布规律
循证医学 ( evidence based medicine, EBM )
指一切医学研究与决策均应以可靠的科学成果为依据. 指一切医学研究与决策均应以可靠的科学成果为依据. 9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的临床医学模式, 9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的临床医学模式, 是传统经验医学模式 年代发展起来的新的临床医学模式 的变革. 的变革.
《病理生理学》PPT课件
第一章 绪 论
说出病理生理学的任务 说出病理生理学的内容 简述病理生理学的性质及研究方法 简述病理生理学的发展简史
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y)是一门 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科学。
以患病机体为对象 以功能与代谢变化为重点 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转
归的规律与机制
疾病(disease)
机体在一定病因作用下,自稳调 节紊乱导致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自稳调节的紊乱 损害和抗损害反应
机能、代谢和形态 结构的异常变化
临
症状主观上的异常感觉
床
体征客观表现
表
现
行为异常
第2节 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
病因(Etiology)
健康机体
不利条件 (诱因)
(+)
病因
患病机体
(-) 有利条件
(三) 脑死亡的意义
◆ 有利于判定死亡时间 ◆ 确定终止复苏抢救的界线 ◆ 为器官移植创造条件
6. 先天性因素(congenital factors)
能够损害胎儿生长发育的有害因素
7. 免疫性因素(immunological factors)
过敏反应
强烈的反应,致使组织细 胞损伤和生理功能障碍。
自身免疫性疾病
自身抗原发生反应引起自 身组织的损害造成的疾病。
免疫缺陷病
因体液免疫或细胞免疫缺 陷所引起的疾病。
病因 -引起疾病,赋予其特异性的因素
1.生物性因素
病因的类型
• 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 特点: 有一定的入侵门户和定位
链球菌
2. 物理性因素(physical agents)
机械力 温度 气压 电流 电离辐射
外伤、骨折 冻伤、烧伤、中暑 潜水员病 电击伤 放射伤
病理生理学ppt课件-第一章--概-论
致病特点: ➢ 仅在发病初期起作用,不参与疾病的发展,对机体的
器官没有明显的选择性 ➢ 是否引起疾病及疾病的程度与其强度,作用时间、部
位等有关。例如,温度愈高,作用面积愈大,则引起 的烧伤愈严重
第二节 疾病的病因及发病学
3.化学性因素
致病特点: ➢ 致病作用取决于毒物的性质、积蓄量、作用部位和机
作学习压力过重,人际关系不良,环境污染等
第二节 疾病的病因及发病学
1.生物性因素:
致病特点: ➢ 有入侵门户和定位; ➢ 有生命,可在体内生长繁殖; ➢ 是否致病决定于其毒力、侵袭力,更主要决定于机体 状态和对病原体的感受性; ➢ 病原体与机体之间会产生相互影响(免疫和变异);
第二节 疾病的病因及发病学
2.致病因素的蔓延
➢ 致病因素通过外部屏障侵入机体后,沿着一定的途径 蔓延,若内部屏障不能消除病因或进行解毒,致病因 素就会到达一定的部位而发生疾病
➢ 不同的病原体作用的部位不同,蔓延的方式也不同
第二节 疾病的病因及发病学
2.致病因素的蔓延
致病因素的蔓延途径有三类:
①组织性蔓延,致病因素由病灶直接向邻近的健康组织蔓延,如 皮肤的丹毒、蜂窝织炎等; ②神经蔓延,致病因素沿着神经组织蔓延,如狂犬病毒等; ③血行蔓延,致病因素随着血液、淋巴液在管腔内的移动而蔓延 ,如菌血症、毒血症和淋巴管炎、淋巴结炎等;
脑,但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可顺利通过,以维持神经系统内环境的 相对稳定 ➢ 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这种生理特性,与细胞膜上存在许多不同类 型的转运体(transporter)和酶有关 ➢ 血脑屏障的存在保证了中枢神经系统内环境的相对独立性和稳定性 ,对重要生命器官起到防御保护作用
第二节 疾病的病因及发病学
病理生理学ppt课件 第一章 概 论
第二节 疾病的病因及发病学
1.生物性因素:
致病特点: ➢ 有入侵门户和定位; ➢ 有生命,可在体内生长繁殖; ➢ 是否致病决定于其毒力、侵袭力,更主要决定于机体 状态和对病原体的感受性; ➢ 病原体与机体之间会产生相互影响(免疫和变异);
第二节 疾病的病因及发病学
本章内容
第一节 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内容及其学科性质 第二节 疾病的病因及发病学 第三节 死亡与复苏
第一节 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内容及其学科性质
一、病理生理学的概念、内容和任务
(一)病理生理学的概念 病理生理学(pathophysiology)是一门研究患病机体 生命活动规律和机制,即研究机体患病的原因、机制 和患病过程中的机能、代谢变化规律及其发生发展机 制和转归规律的科学。
(二)疾病(disease)
➢ 祖国医学认为:健康的机体始终是处于相对稳定和平 衡状态的
➢ “阴阳平衡,天人相应”为健康 ➢ “阴阳平衡失调,五行生克过度”为疾病
第二节 疾病的病因及发病学
(二)疾病(disease)
➢ 分子病的概念:是指由DNA遗传性变异引起的一类以 蛋白质异常为特征的疾病
➢ 如酶缺陷、血浆或细胞蛋白缺陷、受体病和膜转运障 碍所致疾病
➢ 这类人群可以有各种不适的自我感觉,如乏力、精 神不振、失眠焦虑、孤独感等,但各种临床化验检 查常为阴性
第二节 疾病的病因及发病学
(二)疾病(disease)
➢ 疾病是指机体在病因的作用下,因稳态破坏而发生的 内环境紊乱和生命活动障碍
➢ 这一概念包括了三层重要含义:即病因作用;机能、 代谢变化和临床表现
第一节 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内容及其学科性质
(一)病理生理学的概念 ➢ 病理生理学研究的对象是:患病的机体 ➢ 我国关于应对人类疾病的总方针是“预防为主,防治 结合,防重于治” ➢ 本着以人为本,着眼于人,按照现代医学模式的要求 ,把研究的注意力集中在有思想、有自主行为和有人 权的病人,而不是单个孤立的疾病,更有利于全面的 研究和认识疾病的本质
病理生理学中文第一章绪论
讨 论: 在病因未明条件下对疾病是否可以治疗?
心、脑缺氧 而死亡
基本机制——
神经机制 体液机制 细胞机制 分子机制
神经机制:原始病因通过神经反射参与疾病发生
产褥热是原始病因(链球菌及其毒素)作用於体 温
调节中枢引起发热,即通过神经机制引起发热 (详见发热一章)
体液机制:原始病因使体液环境质和量的变化导致疾病发生
病 例: 李XX,女,25岁,分娩后 24 小时出现寒战、高热(40℃)
下腹疼痛、全身虚弱急诊入院,经抢救抗生素治疗后痊愈出院
病例分析:病人患产褥热,18世纪时认为是不治之症,Semmelweis发现医
生漂白粉洗手后接生,可以防止产褥热发生;后经 Pasteur 证明,产妇受链球菌感染,经子宫创面入血,引起脓毒血症。
1、一贯重视教学 —— 本科教学由副教授、教 授担任
2、教学与科研结合—— (1)主编全军统编和全国规化教材“病理生理学”
(必修教材)
(2)主编“休克的细胞和分子基础”(选修课程)
(3)主编 ”Molecular Mechanism of Severe Shock” (选修课程)
研究内容写入本科医学教材
H Tr
PLC
G
DAG IP3
Ca2+
M
PKC
PKG
NO cGMP
CJ
图 组胺引起通透性增加的细胞机制
分子机制
原始病因通过大分子物质(基因、蛋白等)或小分子物质 (离子、多肽等)变化引起疾病
疾病相关基因和旦白(Disease-associated gene and protein )
1. 单基因或多基因的疾病
命过程
疾病谱变化 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疾病
病理生理学第一章
D.死亡病人必经濒死期
E.濒死期的特征是脑干以上的中枢神经处于深度抑制状态,各系统的机能和代谢发生严重障碍
8.左心衰竭导致呼吸困难的主要环节是:
A.二尖瓣狭窄 B.左心房扩张 C.肺循环淤血
D.肺水肿 E.组织缺氧
9.影响疾病发展方向和转归主要是:
A.疾病时的稳态紊乱
B.疾病过程中的因果转化
C.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主导环节
D.疾病过程中的损害和抗损害反应
E.疾病过程中机能,代谢和形态变化
10.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一个基本规律是:
A.内稳态破坏 B.因果转化 C.损害反应
E.疾病发生发展的共同规律
24.下列有关衰老的叙述哪项不恰当:
A.衰老是生命发展的必然
B.衰老必然伴随疾病
C.衰老不是疾病,但与疾病有密切关系
D.衰老易发生疾病
E.衰老是机体成熟后机能活动进行性下降的过程
25.下列哪项不是老年患病的特点:
A.多种病理变化同时存在 B.自觉症状明显
2.一个病因在某一疾病过程中,可以是引起该病的原因,但在另一疾病过程中,则可能作为条件。
四、发病学总论
(一)疾病发生的一般规律
疾病过程中的因果转化原始病因作用引起某种损害,这种损害是原始病因作用于机体的结果,这个结果又可作为原因,引起新的变化。这样原因和结果交替进行,形成连锁反应,疾病就不断发展起来。
C.疾病表现与年轻人不同 D.易发生意识障碍
E.易发生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26.衰老时易患感染性疾病的主要原因是:
A.下丘脑调控能力下降 B.体内各种激素处于低水平
C.对各种应激原作用的抵抗力下降 D.心血管代偿能力减弱
病理生理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绪论1.病理生理学[答案]病理生理学是研究患病机体的生命活动规律的即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与机制的医学基础理论科学。
2.基本病理过程(basic pathological process)[答案]指在多种疾病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异常变化。
第二章疾病概论1.健康(health)[答案]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病痛,而且是一种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全良好状态。
2.疾病(disease)[答案]疾病是在一定条件下受病因的损害作用,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3.病因[答案]能够引起疾病并赋予该疾病特征性的因素称为病因。
4.致病条件[答案]能够促进或阻碍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称为致病条件。
5.诱因[答案]能够促进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称为诱因。
6.基因病(gene disease)[答案]是指基因本身突变、缺失或其表达调控障碍引起的疾病。
7.分子病(molecular disease)[答案]是指由于DNA遗传性变异引起的一类蛋白质异常为特征的疾病。
8.受体病[答案]由于受体基因突变使受体缺失、减少或结构异常而致的疾病称受体病。
9.脑死亡(brain death)[答案]机体作为一个整体功能永久性停止的标志是全脑功能的永久性消失。
目前一般均以枕骨大孔以上全脑死亡作为脑死亡的标准。
第三章水电解质代谢障碍1.跨细胞液(transcellular fluid)[答案] 跨细胞液是组织间液中的极少部分分布于一些密闭腔隙(关节囊、颅腔、胸腔、腹腔等)中,是由上皮细胞分泌产生的,为一特殊部分,也称第三间隙液。
1.a quaporins(AQP)[答案] 水通道蛋白是一组广泛存在于生物界的构成水通道与水通透有关的细胞膜转运蛋白。
2.h ypovolemic hyponatremia[答案] 低容量性低钠血症又称为低渗性性脱水,其特点是失Na+多于失水,血清Na+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伴有细胞外液量的减少。
病理生理学第一章疾病概论
亚健康可表现为躯体状态、心理状态、 社会适应能力三个方面的某个或两个以上 方面呈低下状态: • 躯体亚健康:出现疲乏、周身不适、性功 能下降和月经周期紊乱; • 心理亚健康:表现脑力疲劳、情感障碍、 思维紊乱、恐慌、焦虑、冷漠、孤独等; • 社会适应亚健康:常出现对工作、生活、 学习等环境难以适应,对人际关系难以协 调。
第三节
发病学
• 发病学: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般规律 和基本机制的科学。 • 一、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 患病时自稳调节的紊乱 • 自稳态: 正常机体在不断变动的内外环境中能够 维持各器官系统功能的正常进行,维持内环境的 相对动态稳定性即为自稳态。主要在神经和体液 因子的调节下,依赖相互拮抗而又互相协调的两 方面因素来维持其相对稳定。
• (一)损伤与抗损伤 • 损伤与抗损伤是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
的一对基本矛盾,贯穿于疾病的始终, 也是决定疾病发展的基本动力。
(一)损伤和抗损伤
1、损伤与抗损伤反应贯穿疾病的全过程
► 损伤性变化:原始病因以及疾病发展过 程中的发病学原因所引起的以损害机体 为主的变化 ►抗损伤性反应:机体对抗损害的各种防御、 适应和代偿反应。如失血后的血管收缩、 炎症时的渗出、增生心衰时的心肌肥大 等。
第二节 病 因 学
• 病因学的定义: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 与条件的科学 • 一、疾病发生的原因: 致病因素 • 疾病发生的原因:是指引起疾病必 不可少的、特异性的、决定疾病特征 的因素称为致病因素,简称病因。 • 病因是引起疾病的必要因素,或可 称为第一要素。
• • • • •
病因的种类: (一).生物性因素:最常见的病因 致病特点: (1).有一定的入侵门户、传播途径和定位。 (2).致病力量的强弱决定于数量、侵袭力和毒 力 • 侵袭力: 这些因素穿过机体屏障以及在体 内散布、蔓延的能力。 • 毒力: 致病微生物产生的外毒素或内毒素 对机体造成损伤的能力。 • (3).要有一定的发病条件才可发生疾病.
病理生理课件第一章 绪论
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
疾病谱(spectrum of disease)的改变 转化医学(translational medicine)的兴起 全科医学(general medicine) 后基因组时代(post-genome era) 个体化医疗(personal medicine) ……
3
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
医学模式从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 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
✓ 疾病与社会的关系,疾病时的身心变化,人与社会间的 协调
✓ 医务工作者注重心理、社会、环境等因素在疾病发生、 发展、转归及防治中的作用
临床医学模式从传统的经验医学转变为循证医学 (evidence based medicine)
What is Pathophysiology about? How Pathophysiology course is arranged? What are the key points to learn in
Pathophysiology?
15
“授之于渔,授之于欲”
Enjoy Pathophysiology ! Enjoy medicine ! Enjoy your career ! Enjoy your life !
7
疾 病 谱 改 变
In USA (/healthypeople)
Leading causes are changing significantly with 8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疾病谱改变
人口老龄化,老年性痴呆的患病率急剧上升 The prevalence>60,3.5%~6.4%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或外源性过敏性细支气管肺泡炎 的一种,它是农民或在作业环境中接触发霉的稻草或稻 谷时,吸入含有嗜热放线菌的有机粉尘所引起的外源性 变应性肺泡炎,可以在肺内形成巨噬细胞性肉芽肿和肺 间质纤维化。本病在世界各地分布较广,有些国家和地 区将其列为职业性疾病
病理生理学完整版
病理生理学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地位与内容(一) 主要任务病理生理学是研究患病机体的生命活动规律与机制的基础医学学科。
◆以患病机体为对象◆以功能与代谢变化为重点◆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与机制(二)地位桥梁学科正常人体患病人体疾病诊治形态结构解剖、组织病理解剖学功能代谢生理、生化病理生理学临床各科(三)内容:疾病概论基本病理过程各系统病理生理学1. 疾病概论:又称病理生理学总论,主要论述的是疾病的概念、疾病发生发展的中具有普遍规律性的问题。
2. 基本病理过程(pathological process):又称典型病理过程是指在多种疾病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病理变化。
3. 各系统病理生理学又称病理生理学各论主要讲述体内重要系统的不同疾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常见的共同的病理生理变化及机制。
风湿性心脏病肺原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缺血性心脏病如何学好病理生理学★概念要清楚第二节主要研究方法1. 动物实验◆在动物身上复制人类疾病的模型◆动物的自发性疾病临床观察以不损害病人健康为前提,观察患病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第二章疾病概论◆病因学◆发病学第一节健康与疾病健康(health)的概念: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全良好状态。
疾病(disease)的概念:疾病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受病因的损害作用后,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症状(symptom):是指疾病所引起的病人主观感觉的异常体征(sign): 是指通过各种检查方法在患病机体发现的客观存在的异常第二节病因学(etiology)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与条件及其作用的规律一、疾病发生的原因(一) 致病因素的概念:能够引起某一疾病并决定疾病特异性的因素称为致病因素,简称为病因。
(二) 病因的分类1. 生物性因素:指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侵袭力(invasiveness):是指致病因素侵入机体并在体内扩散和蔓延的能力毒力(toxicity):是指致病因素产生内毒素和外毒素的能力2.理化性因素★物理性因素:机械力、温度、气压、电流、电离辐射、噪声等★化学性因素:无机及有机物、动植物毒性物质3.营养性因素指各类必需或营养物质缺乏或过多。
病理生理学教案全册
病理生理学教案全册第一章:病理生理学概述1.1 病理生理学的定义解释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科学。
1.2 病理生理学的研究内容介绍病理生理学涉及疾病的基本过程,如炎症、出血、坏死等。
1.3 病理生理学的研究方法讲解病理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病理生理学和临床病理生理学。
第二章:疾病的基本过程2.1 炎症解释炎症的定义和特点,介绍炎症的类型和炎症介质的作用。
2.2 出血与血栓形成讲解出血的原因和机制,解释血栓形成的过程和临床意义。
2.3 坏死解释坏死的定义和类型,介绍坏死组织的清除过程。
第三章:神经系统疾病3.1 概述介绍神经系统疾病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3.2 神经退行性疾病讲解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特点和病理改变,如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
3.3 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解释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的原因和临床表现,如病毒性脑炎和细菌性脑膜炎。
4.1 概述介绍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4.2 高血压解释高血压的定义和分类,讲解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
4.3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讲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原因和病理改变,介绍其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第五章:消化系统疾病5.1 概述介绍消化系统疾病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5.2 消化性溃疡解释消化性溃疡的定义和分类,讲解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
5.3 肝疾病讲解肝疾病的类型和病理改变,如肝炎、肝硬化和肝肿瘤等。
第六章:呼吸系统疾病6.1 概述介绍呼吸系统疾病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6.2 肺炎解释肺炎的定义和分类,讲解肺炎的病因和病理生理。
6.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讲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因、病理生理和临床表现。
7.1 概述介绍泌尿系统疾病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7.2 肾小球肾炎解释肾小球肾炎的定义和分类,讲解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和病理生理。
7.3 尿路感染讲解尿路感染的原因、病理生理和临床表现。
第八章:内分泌系统疾病8.1 概述介绍内分泌系统疾病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概论第一节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和内容病理生理学是从机能和代谢的角度探讨疾病发生机理的科学,它阐明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病理生理学的内容包括概论、基本病理过程及系统病理生理学三部分:1.概论讲述疾病发生的普遍规律,其中包括疾病的概念、病因学、发病学的一般问题。
2.基本病理过程讲述疾病过程中共同的病理生理变化,如缺氧、发热、休克、缺血-再灌流损伤、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等。
3.系统病理生理学讲述各系统疾病的共同发生规律和主要器官的功能衰竭,如心功能衰竭、肺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肝性脑病、多器官功能衰竭等。
病理生理学是一门与多种学科密切联系的综合性边缘学科。
为了研究患者机体的机能和代谢变化,必须运用有关基础学科的理论和方法。
因此它与生物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有密切联系。
病理生理学和病理解剖学都以患者机体为研究对象,但前者主要研究疾病过程中机能和代谢变化,后者研究形态改变,这两门课程又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互相渗透的。
病理生理学的知识为临床医学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它在基础医学与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临床各科间起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因此病理生理学是一门沟通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
临床实践一方面检验了基础理论的正确性,又为病理生理学的研究提出新的课题,使病理生理学不断完善和充实,因此病理生理学与临床医学也是密切联系的,成为医学教育中一门新兴的重要学科,被国家教委列为医学教育中的主干课程之一。
病理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
临床观察和临床研究可以获得人类疾病发生的第一手资料,它是重要的研究方法。
然而由于临床观察多数是一些表面现象,要深入探讨疾病的本质常需人为地控制条件,有时需进行创伤性的机能、代谢、及形态学的检查,这只有利用动物实验才能完成。
一般先在动物身上复制近似人类疾病的模型,再观察其动态的演变过程、发生机理和机能、代谢改变,并进行实验治疗和预防。
然而由于种属间的差异,动物实验也必须与临床观察相结合才能正确地阐明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
第二节疾病概论一、健康健康(health)按世界卫生组织的意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在身体上、心理上、社会上处于完好状态。
健康和疾病是一个对立的概念,但健康除了指没有疾病以外,还包括心理上健全的精神状态。
过去认为不生病就是健康的概念是不够全面的。
二、疾病疾病(disease)是由于致病原因作用于机体,使机体内环境的稳定(homeostasis)受到破坏,引起的损害与抗损害斗争的异常生命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由于机能、代谢和形态的变化,呈现出各种临床症状和体征;由于机体内外平衡关系破坏,使机体对环境的适应力和劳动力减弱或丧失。
在这个概念下需要明确以下几点:1.任何疾病都是有致病原因的,病因使机体内稳状态紊乱是疾病发生的基础。
2.自稳调节紊乱使机体出现机能、代谢、形态变化。
这些变化导致病人出现主观症状和医生检查到的客观体征,成为诊断疾病的基础;这些变化按照对机体的意义分为损害和抗损害两个方面。
消除病因、减轻损害和增加抗损害的能力是疾病防治的基本原则。
三、病理过程病理过程(pathological process)是指在不同疾病中共同存在的机能、代谢,和形态变化的过程。
如炎症、发热、缺氧、休克等。
它们可以见于不同疾病,一个疾病可包含几种病理过程。
因此病理过程本身不是一个疾病,不会独立存在,而是疾病的组成部分。
四、病理状态病理状态(pathological state)指疾病或病理过程结束后遗留的一种状态。
如皮肤烧伤治疗后可导致疤痕形成,它可以在几年或几十年无明显变化。
第三节病因学总论一、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疾病的原因又名病因,它是指引起某一疾病必不可少的因素,它决定了疾病的特异性。
如流感病毒是流行性感冒的原因,伤寒杆菌是伤寒的原因等。
病因的种类很多,一般分为以下几大类:(一)物理性因素包括机械力(引起创伤、骨折等)、高温(引起烧伤、中暑等)、低温(引起冻伤、全身过冷)、电流(引起电击伤)、大气压变化(引起减压病、沉箱病)、电离辐射(引起放射病、肿瘤)等。
(二)化学性因素包括强酸、强碱、化学毒物(有机和无机的)、生物性毒物(动物或植物)等化学因素。
进入体内的毒物可因其与某种组织或器官具有亲和力,带来某些器官选择性的损害。
(三)生物性因素包括各种病原微生物(病毒、立克次体、细菌、螺旋体等)和寄生虫(原虫、蠕虫等)。
它们的致病力取决于侵袭力和毒力,侵袭力是指穿过机体屏障在体内散布,蔓延的能力。
毒力是指病原微生物产生内、外毒素的能力。
(四)营养性因素饮食摄入过多引起肥胖病,营养不足带来各种营养缺乏症,如蛋白质、维生素和电解质的缺乏症等。
营养不良使机体抵抗力和代偿适应能力降低,又是诱发疾病的重要条件。
(五)精神性因素某些异常激烈的情绪变化,如过度喜悦、悲伤、忧郁均可引起内环境平衡失调而致病。
如某些心绞痛的发作、高血压病、溃疡病的发生与精神因素有关。
(六)遗传性因素生殖细胞或受精卵中遗传物质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畸变可引起的疾病。
基因突变引起分子病(molecular disease),如血红蛋白α链基因缺陷引起α地中海贫血,我国广西地区发现,α链第125位亮氨酸中一个碱基U被换成C,基因活性改变,α链合成受抑制,发生α-地中海贫血。
而在广东地区,比较常见是β链基因缺陷,引起β球蛋白链缺乏,称为β-地中海贫血。
染色体载有人类全部基因组,染色体数目或结构改变称为畸变,它引起染色体病(chromosome disease),如先天愚型等。
有些个体由于遗传获得易患某种疾病的倾向,称为遗传素质或遗传易感性,如高血压、冠心病、精神分裂症等。
遗传素质往往是多基因作用结果,通常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结果。
因此研究遗传素质对疾病预防有重要意义。
二、疾病发生的条件疾病发生除了致病原因以外,还有某些条件或诱因,它们改变机体的抵抗力和病因的致病力,它们不决定疾病的特异性,也不总是引起疾病所必须的因素,但是它们影响着疾病的发生和病因作用的后果,通常称为条件。
如结核杆菌是结核病的原因,而营养不良带来抵抗力下降是促进结核病发生的条件。
一个病因在某一疾病过程中,可以是引起该病的原因,但在另一疾病过程中,则可能作为条件,如寒冷在冻伤发生中起致病原因的作用,但在感冒的发生上则起条件作用。
因此对于某一因素在疾病中的作用,要作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在病因学的研究中,正确地分析病因和条件,及时地去除病因和控制发病的条件,对疾病的防治均有重要的作用。
第四节发病学总论一、疾病发生的一般规律(一)疾病过程中的因果转化原始病因作用引起某种损害,这种损害是原始病因作用于机体的结果;这个结果又可作为原因,引起新的变化。
这样原因和结果交替进行,形成连锁反应,疾病就不断发展起来。
在因果转化的过程中,有时某一种功能障碍引起后一种(或一系列)障碍,后一种障碍又可反过来加重前一种障碍,使损害过程不断加深和恶化,称为恶性循环(vicious circle)。
如暴力创伤引起血管破裂大出血,带来循环血量减少和血压下降。
循环血量减少和血压下降又引起交感神经兴奋、血管收缩、组织灌流减少和组织缺氧。
脑缺血和缺氧后出现神经调整机能障碍,又会加重循环紊乱,循环机能进一步障碍又使中枢缺血、缺氧加重,形成恶性循环,若不及时救治,可引起死亡。
随着病情发展,疾病过程常出现明显的阶段性。
如急性肾功能衰竭分成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分为高凝期、消耗性凝血障碍期、继发性纤溶期等。
在不同的阶段,对疾病发展起关键作用的主导环节往往不同。
了解疾病过程中各种变化的因果关系,抓住主导环节,打断各种恶性循环,就可能使病情向有利的方向发展。
(二)疾病过程中损害与抗损害的反应疾病过程中,由于因果转化和连锁反应,引起各种功能、代谢和形态变化。
然而就其性质来说可分为两类:一是疾病过程中造成的损害性变化,如组织细胞的变性坏死,物质代谢的紊乱、以及器官功能障碍;二是抗损害的各种反应,包括机体防御适应性反应和代偿性变化,如代谢的适应,功能的代偿,组织的再生、修复、肥大等。
疾病过程正是损害和抗损害矛盾斗争的过程,它们互相联系,互相依存,互相对立,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
一般地说,疾病过程中损害性变化对机体是有害的,抗损害性反应对机体是有利的。
医生应该设法减轻患者机体的损害性反应,增加机体的抗损害措施,使疾病向痊愈的方向发展。
应当指出,有些抗损害反应,在不同的条件下也会带来机体损害。
如缺氧时,红细胞生成增多,使血液携氧能力增加,它是一种代偿适应性反应。
然而,单位容积的血液中红细胞过多,又增加血液粘度,加重心脏负担。
对于心功能正常的登山运动员来说,缺氧时红细胞增多主要起代偿适应作用,而对于一个有肺源性心脏病的人来说,红细胞增多则加重了右心负荷。
再如炎症(inflammation)一般是一个局部的过程。
炎症过程中,白细胞游出,补体激活,自由基、多种蛋白酶、多种体液因子释放,起到消灭细菌或清除致炎因子的作用,基本上是机体的一种防御和抗损害的反应。
然而在重症创伤、烧伤、失血、感染等情况下,可以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 I R S),此时大量体液因子释放(如细胞因子、蛋白酶、自由基等),会带来机体本身组织细胞的损害,发生多器官功能不全(M O D S)或多器官衰竭(M O F)。
因此对疾病过程中各种反应的性质应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二、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一)神经机制有的致病原因能直接侵犯神经系统或通过神经反射引起神经功能紊乱,使神经系统本身或全身其他器官机能异常,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如间脑损伤可引起肺水肿。
破伤风杆菌的毒素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全身抽搐和交感神经机能亢进。
长期强烈的精神刺激引起大脑皮层和免疫系统功能紊乱,参与高血压和肿瘤的发生等。
(二)体液机制指致病原因引起体液环境量和质的变化导致内环境的紊乱和疾病的发生。
如体液丢失(脱水、失血),体液过多(水中毒等),体液中p H值、渗透压、营养物质、电解质、激素、生物活性物质含量变化等。
在疾病过程中还有一些正常体液中含量较少或只在病理情况下才出现的化学物质,称为体液因子(humoral factor)。
如组胺、5-羟色色胺、激肽、神经肽、前列腺素、血栓素、血小板激活因子、心肌抑制因子、假性神经传导介质、激活的补体、活化的凝血因子、纤溶酶等。
它们通常经血液循环带到不同的组织器官,引起病变。
近年来发现了一些主要由免疫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cytokine),它们多数属于调节细胞功能的小分子多肽,其中包括白介素(I L),集落刺激因子(C S F),干扰素(I F N),肿瘤坏死因子(T N F),多种趋化因子(chemokines),多种生长因子(E G F、P D G F、F G F、T G F)等,它们是新发现的体液因子,但这类因子通常以旁分泌(paracrine)或自分泌(autocrine)形式作用于附近的细胞或产生细胞因子本身的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