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人卫第8版(精校修订版)
第八版病理生理学第十六章肾功能不全ppt课件
一、病 因
肾疾病: 慢性肾小球肾炎 继发性肾病 尿路慢性阻塞 全身性疾病: 高血压,糖尿病
42
二、慢性肾衰的发展过程
临 床 表 现
无症状期
尿毒症 肾功能衰竭 肾功能不全 肾储备功能降低
25 50 75 100
内生肌酐清除率占正常值的% 43
三、发病机制 健存肾单位学说 肾小球过度滤过学说 矫枉失衡学说
多数肾单位被破坏
尿液浓缩障碍
健存肾单位血流↑
原尿溶质↑
原尿流速↑
渗透性利尿
重吸收↓
多尿
49
早期 晚期
2. 尿比重和渗透压
尿浓缩功能障碍 稀释功能正常
尿浓缩、稀释功能 均丧失
3. 尿液成分 蛋白尿 血尿 脓尿
低渗尿 低比重尿 等渗尿
50
(二) 氮质血症 (三) 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1. 水代谢障碍 水潴留(水摄入增加) 脱水(限制水的摄入)
血钙↓ 尿磷↑
低钙血症
GFR↓ 排磷↓ 血磷↑
重吸收磷↓ PTH分泌↑
矫枉
54
慢性肾衰晚期
健存肾单位
PTH分泌 溶骨
55
血钙降低 ①血磷升高 ②1,25-(OH)2-D3生成减少 ③毒性物质的滞留
5.代谢性酸中毒
GFR降低,固定酸排泄障碍 继发性PTH ↑→近曲小管泌H+ ↓ 肾小管上皮细胞产NH3减少
尿比重 尿渗透压mOsm/L 尿钠mmol/L 尿/血肌酐比 尿蛋白 尿常规
功能性急性肾衰 >1.020 >500 <20 >40:1
阴性或微量 正常
器质性急性肾衰 <1.015 <350 >40 <20:1
病理生理学 人卫8版课件阿米巴
4、咳“巧克力酱样”痰
3、 阿米巴脑脓肿
来源:血行播散 表现:1、头痛
2、眩晕 3、精神异常 4、呕吐
阿米巴 致病
4、 皮肤阿米巴病 (少见) ( 阿米巴性皮肤潰疡 )
阿米巴 致病
皮肤阿米巴病
5、阿米巴性阴道炎或前列腺炎
阿米巴 致病
泌尿道阿米巴病(少见)
来源:1、会阴部皮肤病灶播散 2、直肠病灶播散
4、易西感瓜主人切要面群经―口―感6染h仅①半食数物死亡
馒 蝇头 、一蟑表般螂面人――均――易1具h感感。②染水力1%来苏尔―30分钟
怕干燥、怕高温。
六、防治
阿米巴 防治
1、治疗病人、带虫者
首选药物灭滴灵(甲硝唑) 可用巴龙霉素 肠外阿米巴病――灭滴灵. 氯喹. 中药大蒜素等
2、管好粪便,杀灭包囊,保护水源和食物。 3、灭蝇灭蟑螂。 4、注意个人卫生及饮食卫生。
胞核
具生殖、遗传等
医学原虫概论
三、生活史
(一)生活史阶段
1、滋养体:具有运动能力—致病阶段 2、包囊:不具有运动能力—在体外存在形式
(二)生活史类型
1、简单型 生活史只有滋养体 如阴道毛滴虫 有滋养体和包囊 如溶组织内阿米巴
2、循环传播型
如弓形虫
3、昆虫传播型
如疟原虫
医学原虫概 论
四、运动
伪足运动
阿米巴 思考题
思考题:
1.溶组织内阿米巴感染阶段. 致病阶段是什么? 2.肠阿米巴病典型病变有什么特点? 3.典型阿米巴痢疾有什么表现? 4.肠外阿米巴病主要有哪些? 5.诊断阿米巴病送检材料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6.治疗阿米巴病人和带虫者有哪些药物?
首选药物是什么?
半胱氨酸蛋白酶: 溶解宿主组织。吸附于上皮细胞侵入早期侵入阶段
病理生理学 人卫8版课件细胞信号转导障碍与疾病
(二) 磷脂酶C信号转导途径
(Phospholipase C signal transduction pathway)
PIP2
PLCβ Gq
α1受体 AngII受体
IP3
DAG
Ca2+
靶蛋白 磷酸化
PKC
靶基因 转录
Phospholipase C signal transduction pathway
(1.03~2.07 mmol/L)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19.6 mmol/L
(2.7~3.2 mmol/L)
FH患者的血清呈乳白色
Clinical example
心电图示左室肥厚及心肌缺血 心脏多普勒检查显示主动脉壁增
厚、异常光斑、主动脉狭窄 7岁时每于剧烈运动即心绞痛发作 8岁时奔跑后突发前室间隔心肌梗死
核受体(Nuclear receptor)
位于胞浆或核内的受体, 激活后作为转录因子,在核内 调节靶基因的转录。
第一节 细胞信号转导的主要通路
(The primary pathways of cellular signal transduction)
一、G蛋白介导的信号转导
(G pretein-mediated signal transduction)
一、受体异常与疾病
(Receptor-based diseases)
受体病(receptor disease) : 因受体的数量、结构或调节功能
变化,使受体不能正常介导配体在靶 细胞中应有的效应所引起的疾病。
遗传性受体病
(Genetic disorders of receptor)
因编码受体的基因突变, 使受体数量或功能异常而引起 的遗传性疾病。
病理生理学第八版配套课件 01 绪论
课程特点——辩证思维和方法,如矛盾的对立与
统一(损伤与抗损伤)、转化(因果交替)、局 部与整体等 选择性复习过去所学的知识(生理、生化等)— —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人民卫生出版社 病理生理学
20
怎样学好病理生理学?
注重实验课——不单为验证,学习科学思维和方 法
临床实践和社会调查——提高学习兴趣、“服务
学时:56 理论课,15 (5) 实验课)
许多疾病中共存的、成套的病理
Fluids and electrolytes imbalance
Acid and base disturbances Stress, Fever, Edema, Hypoxia, Shock Ischemia and reperfusion Multi-organic dysfunction
病理生理学
9
疾病谱改变
人口老龄化,老年性痴呆的患病率急剧上升
人民卫生出版社 病理生理学
10
老年性痴呆患病率明显上升
The prevalence>60,3.5%~6.4%;>85,47% 张振馨,2005 The Lancet;张明园,1990,中华医学杂 志
人民卫生出版社
病理生理学
11
课程安排(71
人民卫生出版社 病理生理学
13
课程安排(71
器官病理生理学
Heart
学时:56 理论课,15 (5) 实验课)
Lung
Liver Kidney Brain
人民卫生出版社
病理生理学
14
病理生理学的实验课特征
临床观察 整体水平 离体水平 细胞水平
实验模型
分子水平
病理生理学人卫第8版(精校修订版)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病理生理学第8版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地位与内容(一) 主要任务病理生理学是研究患病机体的生命活动规律与机制的基础医学学科。
◆以患病机体为对象◆以功能与代谢变化为重点◆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与机制(二)地位桥梁学科(三)内容疾病概论基本病理过程各系统病理生理学1、疾病概论 :又称病理生理学总论,主要论述的是疾病的概念、疾病发生发展的中具有普遍规律性的问题。
2、基本病理过程(pathological process):又称典型病理过程。
是指在多种疾病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病理变化。
3、各系统病理生理学又称病理生理学各论主要讲述体内重要系统的不同疾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常见的共同的病理生理变化及机制。
如何学好病理生理学★概念要清楚第二节常用研究方法1. 动物实验:这是病理生理学研究最主要的方法。
◆在动物身上复制人类疾病的模型◆动物的自发性疾病2、临床观察:以不损害病人健康为前提,观察患病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3、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第二章疾病概论◆病因学◆发病学第一节健康与疾病健康(health)的概念: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全良好状态。
疾病(disease)的概念:疾病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受病因的损害作用后,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症状(symptom):是指疾病所引起的病人主观感觉的异常。
体征(sign):是指通过各种检查方法在患病机体发现的客观存在的异常。
第二节病因学(etiology)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与条件及其作用的规律一、疾病发生的原因(一) 致病因素的概念:能够引起某一疾病并决定疾病特异性的因素称为致病因素,简称为病因。
(二) 病因的分类1、生物性因素:指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侵袭力(invasiveness):是指致病因素侵入机体并在体内扩散和蔓延的能力。
病理生理学 人卫8版课件缺血_再灌注损伤-lu-2016
OH
2H2O
Fe3+ O2–+ H2O2 Cu2+ OH
单电子还原过程 Fenton反应
氧反常(oxygen paradox)
• Hearse以大鼠离体心脏为模型进行缺氧 实验时发现,用缺氧灌注液灌流心脏一 定时间后,再用富氧灌注液灌流时,心 肌损伤不仅未见恢复,反而更趋严重。 当时他称此现象为“氧反常”。
细胞膜损伤 线粒体、溶酶体膜、肌浆网损伤 • PKC激活
蛋白激酶C对Na+/Ca2+ 交换蛋白的激活
Ca2+超载
沉积于 肌原纤维 激活钙依 激活磷 Na+/Ca2+ 线粒体 过度收缩 赖蛋白酶 脂酶 反向交换
线粒体功 能障碍
自由基↑ 膜磷脂降解
细胞产能↓, 耗能↑
细胞结构 破坏
再灌注心率 失常
Ca2+超载的主要后果
氧自由基的损伤作用
膜脂质过氧化 ①膜结构破坏膜流动性通透性 Ca2+内流 ②钠泵、钙泵功能抑制:[Na+ ]i、[Ca2+ ]i ③信号转导障碍:PLC 、PLD PGs 、
ILs ④细胞器膜破坏:线粒体、溶酶体、肌浆网 蛋白质功能抑制
直接损伤:氧化、交联二聚体 钙调节功能障碍,对钙反应性 破坏核酸和染色体 氧自由基碱基羟化、DNA断裂
H
•• –
H+
+
• •
O
••
• •
H
•
H•
+
• •
O
••
• •
H
外层电子轨道有奇数电子的原子、原子团
和分子的总称。 氧自由基:O2-• OH• 活性氧:O2-• OH• ´O2 H2O2 脂自由基:L• LO • LOO •
《病理学》(人卫)第8版 第九章 第5节-end
第五节炎症性肠病局限性肠炎与溃疡性结肠炎发生的原因均不明,且有许多共同临床特征,如均呈慢性经过、反复发作等,因此统称为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IBD可见于任何年龄。
一、局限性肠炎局限性肠炎(regional enteritis)又称Crohn病,是一种病因未明的主要侵犯消化道的全身性疾病。
病变主要累及回肠末端,其次为结肠、回肠近端和空肠等处。
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腹部肿块、肠溃疡穿孔、肠瘘形成及肠梗阻。
还可出现肠外免疫性疾病,如游走性多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等。
本病呈慢性经过,经治疗后可缓解,但常复发。
本病与肠结核、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等常甚难鉴别。
(P194)(一)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病因不明。
近年发现本病常伴有免疫异常。
在患者的血液中可测到抗结肠抗体。
在病变部位用免疫荧光和酶标方法证明有免疫复合物沉积。
(二)病理变化1.肉眼观病变呈节段性,由正常黏膜分隔。
病变处肠壁变厚、变硬,肠黏膜高度水肿。
皱襞呈块状增厚,黏膜面有纵行溃疡并进而发展为裂隙,重者可引起砀穿孔及瘘管形成。
病变肠管常因纤维化而狭窄并易与邻近肠管或肠壁粘连。
肠壁可黏合成团,与回盲部增殖型结核很相似。
2.镜下病变复杂多样,裂隙状溃疡表面被覆坏死组织,其下肠壁各层可见大量淋巴细胞、巨噬细胞与浆细胞浸润,称为穿壁性炎症,可见淋巴组织增生并有淋巴滤泡形成,约半数以上病例出现结核样肉芽肿,但无干酪样坏死改变。
肠黏膜下层增厚、水肿,其中有多数扩张的淋巴管。
二、溃疡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结肠炎症。
可累及结肠各段、偶尔见于回肠。
本病也常伴肠外免疫性疾病,如游走性多关节炎、葡萄膜炎及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等。
临床上有腹痛、腹泻和血性黏液便等症状。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本病的病因不明,现多认为是一种自身免疫病。
据报道,在大约不到半数的患者血清中可查出抗自身结肠细胞抗体。
第八版-病理生理学-休克
4.细胞分子水平研究阶段
20世纪80年代以来,研究热点从低血容量性 休克转向感染性休克,并认为休克的发生发展与 细胞损伤、血管通透性增加、促炎/抗炎细胞因子 大量释放等有关。
休克的病因和分类 休克的发生机制 机体代谢与功能变化 几种常见休克的特点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
→血管紧张素Ⅱ促使血管收缩
(3)微循环变化的代偿意义
1)有助于动脉血压的维持
①回心血量增加 ②心输出量增加 ③外周阻力增加
自身输血 “ 第一道防线” 自身输液 “ 第二道防线” 结果:血液稀释
(3)微循环变化的代偿意义
2)有助于心脑血液供应 微血管反应的非均一性(Inhomogeneity) →血液重分布
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第一节 休克的病因与分类
(一).按病因分类
失血与失液 hemorrhagic shock
创伤 traumatic shock
过敏 anaphylactic shock
心脏和大血管病变 cardiogenic shock
烧伤 burn shock
感染 infectious shock
3. A-V短路(动静脉吻合支) 组成:微A→A-V吻合支→微V 功能:平时关闭。迅速回流,无物质交换,调 节温度。
微循环的调节 A . 神经调节(器官特异性、动静脉短路调节作用)
交感神经,α受体为主。 调节微动脉和微静脉。 B. 体液调节: 收缩血管体液因素-CA TXA2 血管紧张素Ⅱ、内皮素 等。 舒张血管体液因素-如组胺、激肽、 腺苷、乳酸 、 PG 等。
1. 循环衰竭:微血管反应↓,Bp进一步↓
2. cap无复流现象: 休克晚期即使大量输血补液, Bp回升,有时仍不能恢复毛细血管血流。(白细胞
10人卫8版 DIC【病理生理学】
全身性Shwartzman 反应
1.红细胞损伤 原因:血型不符输血、免疫性溶血
机制: ① 红细胞损伤 →ADP释出 →血小板激活→血小板黏附聚集
② 红细胞膜磷脂释出→ 凝血因子浓缩→ 凝血酶生成↑
(三)血细胞大量破坏,血小板被激活
2.白细胞损伤 原因:内毒素刺激,白血病治疗 机制:释放组织因子,启动外凝系统
3.血小板激活
血小板在DIC发病中 一般起继发作用
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
温州医学院病生教研室 王 卫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
概念与分期 原因与发病机制 影响因素 分型 功能代谢变化 防治原则
上世纪50代初前 Schneider 墨西哥妇产科医生
A
凝血 功能亢进
B
纤维蛋白性微血栓 血小板微血栓
其他促凝物质入血
激活凝血系统
DIC的病因通过多种途径导致DIC发生、发展!
严重感染引起DIC(最常见)
❖ 内毒素及释放的TNF-α、IL-1
血管内皮促凝性↑
❖ 内毒素损伤内皮,暴露胶原
血小板活化聚集
❖ 释放细胞因子
激活炎性介质
损伤血管内皮
❖
内皮抗凝↓
❖ 细胞因子 血管内皮产tPA↓、PAI-1↑
血栓溶解障碍
DIC的本质
凝血和抗凝平衡破坏!!
正常机体的凝血与抗凝血功能
正常机体的凝血与抗凝血功能 凝血系统 抗凝血系统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血管内皮细胞
凝血系统
凝血酶原激活物 形成
凝 血 过 凝血酶原(Ⅱ) 程
凝血酶(Ⅱa)
《病理生理学》习题集-人卫第8版(精心整理)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供基础、临床、预防、口腔医学类专业用病理生理学第8版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1. 病理生理学是研究 ( c)A.正常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B.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C.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科学D.疾病的临床表现与治疗的科学E.患病机体形态结构改变的科学2. 疾病概论主要论述 (a )A. 疾病的概念、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B. 疾病的原因与条件C. 疾病中具有普遍意义的机制D. 疾病中各种临床表现的发生机制E. 疾病的经过与结局 (b )3. 病理生理学研究疾病的最主要方法是A.临床观察B.动物实验C.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D.疾病的分子和基因诊断E.形态学观察二、问答题1.病理生理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答】病理生理学的任务是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阐明疾病的本质,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2.什么是循证医学?【答】所谓循证医学主要是指一切医学研究与决策均应以可靠的科学成果为依据,病理生理学的研究也必须遵循该原则,因此病理生理学应该运用各种研究手段,获取、分析和综合从社会群体水平和个体水平、器官系统水平、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上获得的研究结果,为探讨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发病机制与实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3.为什么动物实验的研究结果不能完全用于临床?【答】因为人与动物不仅在组织细胞的形态上和新陈代谢上有所不同,而且由于人类神经系统的高度发达,具有与语言和思维相联系的第二信号系统,因此人与动物虽有共同点,但又有本质上的区别。
人类的疾病不可能都在动物身上复制,就是能够复制,在动物中所见的反应也比人类反应简单,因此动物实验的结果不能不经分析机械地完全用于临床,只有把动物实验结果和临床资料相互比较、分析和综合后,才能被临床医学借鉴和参考,并为探讨临床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防治提供依据。
第二章疾病概论一、选择题1.疾病的概念是指 ( c)A.在致病因子的作用下,躯体上、精神上及社会上的不良状态B.在致病因子的作用下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C.在病因作用下,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D.机体与外界环境间的协调发生障碍的异常生命活动E.生命活动中的表现形式,体内各种功能活动进行性下降的过程2.关于疾病原因的概念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e )A.引起疾病发生的致病因素B.引起疾病发生的体内因素C.引起疾病发生的体外因素D.引起疾病发生的体内外因素E.引起疾病并决定疾病特异性的特定因素3.下列对疾病条件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b )A.条件是左右疾病对机体的影响因素B.条件是疾病发生必不可少的因素C.条件是影响疾病发生的各种体内外因素D.某些条件可以促进疾病的发生E.某些条件可以延缓疾病的发生4.死亡的概念是指 ( d)A.心跳停止B.呼吸停止C.各种反射消失D.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性停止E.体内所有细胞解体死亡5.下列哪项是诊断脑死亡的首要指标 (c )A.瞳孔散大或固定B.脑电波消失,呈平直线C.自主呼吸停止D.脑干神经反射消失E.不可逆性深昏迷6.疾病发生中体液机制主要指 ( b)A.病因引起的体液性因子活化造成的内环境紊乱,以致疾病的发生B.病因引起的体液质和量的变化所致调节紊乱造成的内环境紊乱,以致疾病的发生C.病因引起细胞因子活化造成内环境紊乱,以致疾病的发生D.TNFα数量变化造成内环境紊乱,以致疾病的发生E.IL质量变化造成内环境紊乱,以致疾病的发生二、问答题1.生物性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时具有哪些特点?【答】①病原体有一定的入侵门户和定位。
最新人卫版8年制病理生理学 第六章 水、电代谢紊乱1幻灯片课件
3. 影响(effects)
失Na+>失水
血[Na+] 血渗透压
ECF渗 水移入 ECF量 组织液
透压 细胞
脱水征
血容量 脉速、BP、V萎陷
无渴感 ADH 脑细胞
肾重吸
肿胀 肾血流量
收水
尿量正常
淡漠 嗜睡
醛固酮↑
ADH↑
尿少、氮质血症 尿Na+
(早期)
低渗性脱水的主要脱水部位 ECF
水、钠代谢紊乱的分类总结
体液容量
血钠浓度 细胞外液渗透压
低血钠性细胞外液减少
低容量性低钠血症 低渗性脱水
高血钠性体液容量减少
低容量性高钠血症 高渗性脱水
正常血钠性体液容量减少 等容量性低钠血症 等渗性脱水 (ADH分泌异常综合症)
低血钠性体液容量增多
高血钠性体液容量增多
正常血钠性组织间液增多
高容量性低钠血症 高容量性高钠血症 ( 医源性或原发性) 等容量性高钠血症 (原发性高钠血症) 等渗性脱水 水肿
水中毒 水肿
二、体液容量不足(fluid volume deficit)
体液容量减少(>2%) To describe water deficit
脱水(dehydration)
(一) 低渗性脱水
(hypotonic dehydration)
1.概念(concept)
❖ sodium loss > water loss ❖ serum[Na+] <130 mmol/L
只注意补充水忽略了补钠wwwdocincom失na失水水移入细胞ecf渗血容量脉速bpv萎陷adh脑细胞肿胀淡漠嗜睡尿量正常早期组织液脱水征脱水征effects血渗透压血na血渗透压wwwdocincomwwwdocincompathophysiologicalbasis减轻细胞水肿wwwdocincomconcepthypovolemichypernatremiahypertonicdehydrationwaterlosssodiumloss150mmollplasmaosmoticpressure310mosmlwwwdocincomcausesdecreaselostfromecfwwwdocincom失水失na渴中枢口渴血容量脉速bp皮肤蒸发脱水热ecf量ecf渗透压effects细胞内脱水cns功能障碍幻觉躁动肾重吸收水尿少比重高血na血浆渗透压醛固酮分泌早期不增多晚期增多wwwdocincomdehydrationfeverwwwdocincomecficfwwwdocincompathophysiologicalbasiswwwdocincomconceptisotonicdehydrationsodiumlosswaterloss130150mmollplasmaosmoticpressure280310mosmlwwwdocincomcauseslostisotonicfluidgastrointestinallossesskinlossesthirdspacewwwdocincomeffectswwwdocincomadhwwwdocincompathophysiologicalbasiswwwdocincom高渗性脱水低渗性脱水等渗性脱水发病水摄入不足或体液丧失原理丧失过多而而单纯补水等比例丧失未予补充发病细胞外液高渗细胞外液低渗细胞外液等渗原因细胞内液丧失细胞外液丧失以后高渗细胞为主为主内外液均有丧失主要口渴尿少脱水体征休口渴尿少脱表现脑细胞脱水克脑细胞水肿水体征休克150以上130以下130150减少或无减少但有治疗补充水分为主补充生理盐水或补充偏低渗的3氯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三型脱水的比较wwwdocincomfluidvolumeexcess渗透压na分布分布wwwdocincomedemawwwdocincomconceptaccumulationexcessfluidwithini
人卫版8年制病理生理学第六章水、电代谢紊乱2
❖ 促进钾移入细胞 ❖ 对抗钾的毒性 ❖ 排钾
See you again
丧失大量消化液而只补充水分:这是最 常见的原因。大多是因呕吐、腹泻,部分是 因胃肠吸引术丢失体液而只补充水分。
① 水肿患者长期连续使用排钠性利尿剂(如氯噻 嗪类、呋塞米及依他尼酸等)
② 急性肾功能衰竭多尿期 ③ 肾实质性疾病 ④ Addison病 ⑤肾小管性酸中毒
等容量性低钠血症(isovolemic hyponatremia)
2.原因 (causes)
(1) 水排出减少 (decrease of water excretion) ❖ 急、慢性肾功能障碍
(2) ADH分泌过多 ❖等容量性低钠血症
(3) 入水过多
3. 影响(effects) ICF渗透压
(一)原因和机制 (causes and mechanisms)
1. 排钾减少
(decreased K+ excretion) 少尿(oliguria) 醛固酮↓ 潴钾性利尿剂
2. K+从细胞内逸出 (K+ shifts out of cells)
❖ 细胞损伤(cell injury)
❖ 酸中毒(acidosis)
3.对肾功能的影响
(effect on renal function) 集合管对 髓质渗透 ADH反 压梯度形 应性降低 成障碍
多尿(polyuria)
4.对酸碱平衡的影响
(effect on acid-base balance)
低血钾 碱中毒
体细胞
K+
K+
H+
H+
血[K+]
肾小管上皮细胞
Na+
病理生理学 人卫8版课件缺氧病生
5.氧饱和度( SO2 )
1.氧分压(PO2)
概 述(3)
物理溶解的 O2 产生的张力(氧张力)
正常值 PaO2 13.3kPa (100 mmHg)
吸入气 PO2 外呼吸功能 PvO2 5.33kPa (40 mmHg)
内呼吸状态
2.氧容量(CO2 max)
100 ml Hb的最大携氧量
概 述(3)
缺氧
3-P-甘油酸 2-P-甘油酸
乳酸
(-)
DPGM
葡萄糖 3-P-甘油醛
缺氧 pH
1,3-P-甘油酸
2,3-DPG↑ DPGP
Hb-2,3-DPG
缺氧
3-P-甘油酸 2-P-甘油酸
乳酸
血液系统
2.氧离曲线右移
机能代谢改变(3)
原因—— 2,3-DPG↑
缺氧
HHb↑
结合 2,3-DPG ↑
正常值 20 ml/dl
取决于 Hb 的质与量
3.氧含量(CO2)
100 ml Hb的实际携氧量
正常值 动脉血 19 ml/dl; 静脉血 14 ml/dl
取决于 氧分压与 氧容量
4. 动静脉氧含量差 (A-V)dO2
它说明组织对氧的利用能力,大小取决于组 织从单位容积血液内摄取氧的多少(如图)。
CO2 SO2 A-V氧含量差
缺氧Ⅰ
发绀 (cyanosis)
2.6g/dl
HHb
≥5g/dl (50g/L)
HbO2
正常
缺氧
各型缺氧血氧变化的特点
PaO2
CO2max CaO2 SaO2
CO2 (a-v)
低张性
缺氧Ⅱ
Ⅱ. hemic hypoxia(血液性缺氧)
病理生理学 人卫8版课件DIC(人卫)
DIC第四位原因。
其它
某些毒蛇或有毒动物咬伤、某些昆虫叮咬等
二、DIC的发病机制
(一)组织损伤,组织因子(TF)释放
• 肺、脑、胎盘、肿瘤细胞等含有丰富TF • 血管外层结构恒定表达TF • 内皮细胞、单核和嗜中性白细胞、巨噬细胞被激活
后,也表达TF
组织 释放 损伤
TF
Ⅶ,Ca2+
TF-Ⅶa Ca2+
2、蛋白C(PC)系统
肝脏合成,以酶原形式存在 经凝血酶作用而被有限水解后即具有活性
活性蛋白C(APC)与蛋白S,使凝血因子Va,VIIIa失活; 限制Xa与pt结合; 促t-PA,u-PA释放,促纤溶.
血栓调节蛋白,TM): 使凝血酶由促凝转向抗凝.
3、肝素 肥大细胞产生
临床上常用肝素抗凝
肝素和AT-Ⅲ结合可以明显增加AT-Ⅲ的
正常的纤溶过程(二个阶段)
1. 纤溶酶原的激活 外激活途经: t-PA,u-PA,
内激活途径: FⅫf,FXIa, KK, FIIa
纤溶酶原 2. 纤维蛋白的降解
纤溶酶
抑制物
Fbg
FDP
Fbn
(A,B,C,X,Y,D,E)
二.凝血与抗凝血功能紊乱 的基本类型
凝血
抗凝
血栓形成
凝血
机制: 1. 遗传性凝血因子异常 2.获得性血浆凝血因子增多 3.遗传/获得性抗AT-Ⅲ缺乏 4.遗传/获得性PC,PS缺乏 5.遗传/获得性纤溶功能降低
妇产科疾病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胎盘早期剥离、羊水栓塞、宫 内死胎滞留、感染性流产、刮宫术、剖宫产术、葡 萄胎、绒癌、卵巢癌、子宫癌、子宫内膜异位症等。 病理产科位居DIC第三位原因,DIC是产科大出血 及产妇死亡的最重要原因之一。
病理生理学人卫第8版详细重点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人民卫生病理生理学第8版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地位与容(一) 主要任务病理生理学是研究患病机体的生命活动规律与机制的基础医学学科。
◆以患病机体为对象◆以功能与代变化为重点◆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与机制(二)地位桥梁学科(三)容疾病概论基本病理过程各系统病理生理学1、疾病概论 :又称病理生理学总论,主要论述的是疾病的概念、疾病发生发展的中具有普遍规律性的问题。
2、基本病理过程(pathological process):又称典型病理过程。
是指在多种疾病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和形态结构的病理变化。
3、各系统病理生理学又称病理生理学各论主要讲述体重要系统的不同疾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常见的共同的病理生理变化及机制。
如何学好病理生理学★概念要清楚第二节常用研究方法1. 动物实验:这是病理生理学研究最主要的方法。
◆在动物身上复制人类疾病的模型◆动物的自发性疾病2、临床观察:以不损害病人健康为前提,观察患病机体的功能代变化3、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第二章疾病概论◆病因学◆发病学第一节健康与疾病健康(health)的概念: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全良好状态。
疾病(disease)的概念:疾病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受病因的损害作用后,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症状(symptom):是指疾病所引起的病人主观感觉的异常。
体征(sign):是指通过各种检查方法在患病机体发现的客观存在的异常。
第二节病因学(etiology)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与条件及其作用的规律一、疾病发生的原因(一) 致病因素的概念:能够引起某一疾病并决定疾病特异性的因素称为致病因素,简称为病因。
(二) 病因的分类1、生物性因素:指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侵袭力(invasiveness):是指致病因素侵入机体并在体扩散和蔓延的能力。
第八版病理生理学 第四章 酸碱平衡紊乱
Na+
HCO3 - + H+ ↑
H2CO3
↑ H2O +CO2
Na+ + HCO3-
H+ ↓
H2CO3 ↓
CO2 + H2O
H+ + HCO3 ↑ H2CO3
↑ H2O +CO2
ClHCO3-
第二十三页,共114页。
❖重吸收的NaHCO3不 是滤过的NaHCO3
❖近曲小管尿液酸化不明显 远曲小管调节性泌H+
Case study
woman 38 , 2-day history of weakness and postural dizziness(直立性眩晕 )
History:laxative(泻药)abuse with
multiple bowel movements each day
Physical examination:
COOH
CHOH
CH2
3O2
COONa
苹果酸钠
3CO2+2H2O+NaHCO3
第九页,共114页。
二、酸碱平衡的调节
(Regulation of acid-base balance)
❖ 缓冲系统 ❖肺 ❖肾
第十页,共114页。
(一)体液缓冲系统
(Buffer systems in body fluid)
概念:实际条件下测得的血浆HCO3-浓度。 ❖ 隔绝空气 ❖ 实际血氧饱和度 ❖ PCO2
正常值:24 mmol/L
意义:原发性…代碱 原发性…代酸
第三十六页,共114页。
SB: 代谢性因素 AB:呼吸因素+代谢性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病理生理学第8版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地位与内容(一) 主要任务病理生理学是研究患病机体的生命活动规律与机制的基础医学学科。
◆以患病机体为对象◆以功能与代谢变化为重点◆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与机制(二)地位桥梁学科(三)内容疾病概论基本病理过程各系统病理生理学1、疾病概论 :又称病理生理学总论,主要论述的是疾病的概念、疾病发生发展的中具有普遍规律性的问题。
2、基本病理过程(pathological process):又称典型病理过程。
是指在多种疾病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病理变化。
3、各系统病理生理学又称病理生理学各论主要讲述体内重要系统的不同疾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常见的共同的病理生理变化及机制。
如何学好病理生理学★概念要清楚第二节常用研究方法1. 动物实验:这是病理生理学研究最主要的方法。
◆在动物身上复制人类疾病的模型◆动物的自发性疾病2、临床观察:以不损害病人健康为前提,观察患病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3、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第二章疾病概论◆病因学◆发病学第一节健康与疾病健康(health)的概念: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全良好状态。
疾病(disease)的概念:疾病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受病因的损害作用后,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症状(symptom):是指疾病所引起的病人主观感觉的异常。
体征(sign):是指通过各种检查方法在患病机体发现的客观存在的异常。
第二节病因学(etiology)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与条件及其作用的规律一、疾病发生的原因(一) 致病因素的概念:能够引起某一疾病并决定疾病特异性的因素称为致病因素,简称为病因。
(二) 病因的分类1、生物性因素:指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侵袭力(invasiveness):是指致病因素侵入机体并在体内扩散和蔓延的能力。
毒力(toxicity):是指致病因素产生内毒素和外毒素的能力。
生物性因素作用于机体具有的特点:(1)有一定的入侵门户和定位(2)病原体必须与机体相互作用才能致病(3)病原体与机体相互作用,各自都可能发生改变。
2、理化性因素★物理性因素:机械力、温度、气压、电流、电离辐射、噪声等。
致病特点:(1)只引起疾病发生,在疾病发展中不再起作用。
(2)潜伏期较短(除了紫外线和电离辐射)★化学性因素:无机及有机物、动植物毒性物质致病特点:(1)对组织、器官有一定的选择性损伤作用(2)此类因素在整个疾病过程中都发挥作用。
(3)致病作用于毒物本身的性质、剂量有关,还可作用的部位和整体的状态有关。
(4)潜伏期一般较短(除慢性中毒以外)3、营养性因素指各类必需或营养物质缺乏或过多。
4、遗传性因素因遗传物质改变引起◆基因突变:主要是由基因的化学结构改变所引起;例如血友病。
◆染色体的畸变:主要表现为染色体总数或结构的改变遗传易感性:具有易患某种疾病的遗传素质5、先天性因素指能够损害胎儿生长发育的有害因素。
例如先天性心脏病。
6、免疫性因素★变态反应或超敏反应:指机体免疫系统对一些抗原发生异常强烈的反应,致使组织细胞损伤和生理功能障碍。
例如荨麻疹。
★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并引起自身组织的损害造成的疾病。
例如,SLE,类风湿性关节炎、溃疡性结肠炎。
★免疫缺陷病(immunodeficiency disease):因体液免疫或细胞免疫缺陷所引起的疾病。
AIDS。
7、其他因素:主要指精神、心理和社会因素等。
二、疾病发生的条件1. 概念:影响疾病发生的各种因素。
2. 条件在疾病中的作用:①不是疾病发生所必须的因素;②作用于病因或/和机体,通过增强或削弱病因的致病力,或增强或削弱机体的抵抗力促进或阻碍疾病的发生。
诱因(precipitating factor)的概念:通过作用于病因或机体促进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
第三节发病学(pathogenesis)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及转归的一般规律和共同机制。
一、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一) 因果交替规律:在原始病因作用下,机体发生某些变化,前者为因,后者为果;而这些变化又作为新的发病学原因,引起新的变化,如此因果不断交替、相互转化,推动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二) 损伤与抗损伤的斗争在疾病过程中,损伤与抗损伤斗争是推动疾病发展的基本动力,两者的强弱决定疾病的发展方向和结局。
(三) 局部和整体的关系二、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一)神经机制:维持和调控人体生命活动。
(二)体液机制:指致病因素引起体液的质和量的变化,体液调节的紊乱造成内环境紊乱,以致疾病发生。
体液性因子通过三种方式作用于靶细胞:内分泌、旁分泌、自分泌。
(三)组织细胞机制:引起细胞的自稳调节紊乱。
(四)分子机制:分子病(molecular disease):由于DNA变异引起的以蛋白质异常为特征的疾病。
四大类:1、酶缺陷所致疾病:I型糖原沉积病,编码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的基因发生突变。
2、血浆蛋白和细胞蛋白缺陷所致疾病:镰刀细胞性贫血—血红蛋白的珠蛋白分子异常。
3、受体病:分为遗传性受体病(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重症肌无力)两种。
4、膜转运障碍所致疾病:基因突变导致特异性载体蛋白缺陷而造成。
例如胱氨酸血症(该类患者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对胱氨酸、精氨酸、鸟氨酸和赖氨酸转运发生障碍)。
基因病(gene disease):因基因本身突变、缺失或表达调控障碍而引起的疾病。
第四节疾病的经过与转归(prognosis)(一) 疾病的过程1、潜伏期(period of incubation):指从病因侵入机体到该病最初症状出现之前的一段时间。
2、前驱期(prodromal period:在潜伏期后到出现明显的症状之前的一段3、症状明显期(period of clinic manifastation):是出现该疾病特征性临床表现的时期。
4、转归期(stage of termination):疾病发展的最后终结阶段。
(二) 疾病的转归1、康复(rehabilitation)(1)完全康复(complete recovery):亦称痊愈,是指致病因素已经清除或不起作用;疾病时的损伤性变化完全消失;机体的自稳调节恢复正常。
(2)不完全康复(incomplete recovery):是指疾病的损伤性变化得到控制,主要的症状、体征和行为异常消失,但基本病理变化尚未完全消失,需通过机体的代偿来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2、死亡(death)(1)死亡的分类:生理性死亡: 指生命的自然终止,是因各器官的老化而发生的死亡病理性死亡: 因为疾病而造成的病理性死亡。
(2) 死亡的过程:①濒死期:亦称临终状态。
其特征是脑干以上的中枢神经处于深度抑制状态。
②临床死亡期:临床死亡期的标志是: 心跳停止、呼吸停止和各种反射消失。
③生物学死亡期:是死亡过程的最后阶段。
从大脑皮层到各组织器官均相继发生不可逆变化。
(3) 死亡及脑死亡的概念死亡:是指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性停止。
脑死亡(brain death):是指全脑功能的永久性停止。
(4)脑死亡的判定标准:①不可逆性昏迷(irreversible coma)和大脑无反应性②自主呼吸停止③瞳孔散大或固定④脑干神经反射消失⑤脑电波消失⑥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第三章水和电解质代谢障碍主要内容• 水、电解质代谢的生理、生化基础• 水钠代谢障碍:脱水、水中毒• 钾代谢紊乱第一节、水、电解质代谢的生理、生化基础一、体液的含量与分布二、正常成人体液占体重的60%:其中细胞内液占40%;细胞外液占20%--包括血浆5%、组织间液15%正常情况下体液总量有明显个体差异,主要受年龄、性别、体型胖瘦的影响。
体型对体液总量的影响体重kg 体液总量%总含水量L肥胖者 70 42.8 30非肥胖者70 64.2 40三、成年人每日进出的水量成年人每日水的出入量水的入量(ml)水的出量(ml)食物中水 700 皮肤蒸发 500代谢水 300 肺呼出 350饮水 1000 -1500 粪便排水 150肾脏排水 1000-1500总量 2500 2500四、细胞内外液电解质含量阳离子(mmol/l) 阴离子mmol/l细胞外液 Na+ Cl- HCO3-(血浆) 140 104 24细胞内液 K+ HPO42-蛋白质150 40 67五、体内水交换及体液的渗透压体内各部分体液间的水不断相互交换,其交换量保持动态平衡。
1、血浆与组织间液之间有毛细血管壁相隔,除蛋白质外,水和小分子溶质均可自由通过。
因此以血浆电解质代表细胞外液电解质。
2、组织间液与细胞内液之间存在细胞膜,细胞膜对水和小分子溶质(如尿素)可以自由通过,蛋白质不能通过。
电解质虽然经常出入细胞,但是其通过细胞膜并不自由,受多种因素制约,所以细胞内外离子成分不同,细胞内阳离子主要是K+,细胞外阳离子主要是Na+。
细胞内外Na+、K+之所以保持显著的浓度差,主要是细胞膜上存在钠泵。
3、溶液的渗透压取决于溶质的分子或离子数目,体液内起渗透作用的溶质主要是电解质。
细胞内外的渗透压是相等的,当出现压差时,主要靠水的移动来维持细胞内、外液渗透压平衡。
血浆和组织间液的渗透压主要是由单价离子Na+,Cl-和HCO3-产生。
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的主要是K+,HPO4-。
六、消化液的特点人体由消化道摄入水和电解质。
在食物消化过程中消化道分泌大量消化液,成年人达 8000m1/ 日,消化液完成消化功能后几乎全部重吸收。
消化道各段分泌液所含电解质不同,胃液中主要含 Cl-、 HCO3-为零呈酸性;小肠中胰液、胆汁、肠液主要含 Na+、 HCO3-为碱性;各阶段消化液中所含 K+和血桨相近甚至明显高于血桨。
在疾病状态下,如呕吐、腹泻、引流、造瘘等均会丢失大量消化液,导致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七、水、电解质平衡的调节人体水、电解质平衡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通过改变肾脏对水的排出量和控制肾脏对Na+的重吸收,维持细胞外液的容量和渗透压相对稳定。
1、抗利尿激素(antidiuretic hormone,ADH)ADH释放:渗透压升高作用非渗透压因素(血容量和血压变化)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刺激下丘脑视上核渗透压感受器,使 ADH 分泌增加;当血容量下降时,对容量感受器刺激减弱,使 ADH 分泌增加。
肾脏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增多,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容量增加。
相反,当渗透压下降,血容量增多时,可出现上述相反机制,使 ADH 分泌减少,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减少;渗透压回升,血容量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