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卫第八版病理生理学最新最全总结
(完整word版)《病理生理学》习题集-人卫第8版(精心整理)
---------------------------------------------------------------最新资料推荐------------------------------------------------------ 《病理生理学》习题集-人卫第8版(精心整理)《病理生理学》习题集-人卫第 8 版(精心整理)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 E. 疾病的经过与结局(b ) 3. 病理生理学研究疾病的最主要方法是 A.临床观察B.动物实验C.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D.疾病的分子和基因诊断 E.形态学观察二、问答题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供基础、临床、预防、口腔医学类专业用病理生理学第 8 版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 1. 病理生理学是研究 ( c) A.正常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B.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C.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科学D.疾病的临床表现与治疗的科学 E.患病机体形态结构改变的科学 2. 疾病概论主要论述(a ) A. 疾病的概念、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B. 疾病的原因与条件 C. 疾病中具有普遍意义的机制 D. 疾病中各种临床表现的发生机制 1.病理生理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答】病理生理学的任务是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阐明疾病的本质,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2.什么是循证医学?【答】所谓循证医学主要是指一切医学研究与决策均应以可靠的科学成果为依据,病理生理学的研究也必须遵循该原则,因此病理生理学应该运用各种研究手段,获取、分析和综合从社会群体水平和个体水平、器官系统水平、细胞水平和分子1/ 20水平上获得的研究结果,为探讨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发病机制与实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3.为什么动物实验的研究结果不能完全用于临床?【答】因为人与动物不仅在组织细胞的形态上和新陈代谢上有所不同,而且由于人类神经系统的高度发达,具有与语言和思维相联系的第二信号系统,因此人与动物虽有共同点,但又有本质上的区别。
《病理生理学》分章重点梳理
《病理生理学》分章重点梳理第1章绪论1、病理生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牛、发展规律和机制的学科。
2、病理生理学的内容:(1)疾病概论:又称病理生理学总论。
(2)基本病理过程:又称病理过程。
是指在不同器官系统的多种疾病过程中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改变。
例如:水与电解质代谢紊乱、酸碱平衡紊乱、缺氧、发热、炎症、应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和休克等。
一个基本病理过程可存在于许多疾病过程中,一个疾病过程中又可以先后或同时出现多个基本病理过程。
(3)系统病理生理学:又称病理生理学各论。
如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肝功能衰竭,肾衰竭和脑功能不全等。
3、病理生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⑴动物实验(最主要野修耳.左老個Z⑵临床观察(3 )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4)循证医学1、健康与疾病第2章疾病概论(1)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痛,而且是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良好状态。
(2)亚健康:介于健康与疾病生理功能低下的状态,此时机体处于非病非健康有可能趋向疾病的状态,有学者称为诱发病状态。
(3)疾病:疾病是在致病因素的损伤与机体的抗损伤作用下,因机体稳态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2、病因:又称致病因素,指能引起疾病发生并决定疾病特异性的体内外因素。
(1)病因分类:生物性因素;理化因素;必需物质的缺乏或过多;遗传因素;先天因素;免疫因素;精神、心理、社会因素。
(2)诱因:在疾病发生的条件中能通过作用于病因或机体而促进疾病发生的因素。
(3)原因与条件的关系:①可以相互转化;②原因是必有且特有的,条件是非必有但是有影响;③有病因存在不一定发病,并不是任何疾病需要原因和条件同时存在(有些疾病并不需要条件即可引起机体的创伤、中毒等)。
3、发病学: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_般规律和共同机制的学科。
(1)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损伤与抗损伤,因果交替,局部和整体。
(2)基本机制:神经机制,体液机制,组织细胞机制,分子机制。
《病理生理学》重点归纳总结
三种类型脱水的对比体内固定酸的排泄(肾脏):固定酸首先被体液缓冲系统所缓冲,生成H2CO3和相应的固定酸盐(根);H2CO3在肾脏解离为CO2和H2O,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即固定酸中的H+以CO2和H2O的形式进入肾小管上皮细胞,进一步通过H2CO3释放H+进入肾小管腔;固定酸的酸根以其相应的固定酸盐的形式被肾小球滤出;进入肾小管腔的H+和固定酸的酸根在肾小管腔内结合成相应的固定酸排出体外。
呼吸性调节和代谢性调节(互为代偿,共同调节):呼吸性因素变化后,代谢性因素代偿:代谢性因素变化后,呼吸性、代谢性因素均可代偿:酸碱平衡的调节:体液的缓冲,使强酸或强碱变为弱酸或弱碱,防止pH值剧烈变动;同时使[HCO3-]/[H2CO3]出现一定程度的变化。
呼吸的变化,调节血中H2CO3的浓度;肾调节血中HCO3-的浓度。
使[HCO3-]/[H2CO3]二者的比值保持20:1,血液pH保持7.4。
各调节系统的特点:血液缓冲系统:起效迅速,只能将强酸(碱)→弱酸(碱),但不能改变酸(碱)性物质的总量;组织细胞:调节作用强大,但可引起血钾浓度的异常;呼吸调节:调节作用强大,起效快,30 min可达高峰;但仅对CO2起作用;肾调节:调节作用强大,但起效慢,于数小时方可发挥作用,3~5 d达高峰。
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代偿性: pH仍在正常范围之内, 即[HCO3-]/[H2CO3]仍为20:1, 但各自的含量出现异常变化。
失代偿性: pH明显异常,超出正常范围。
判定酸碱平衡紊乱的常用指标:pH值:7.35-7.45(动脉血)动脉血CO2分压(PaCO2):33-46mmHg,均值40mmHg标准碳酸氢盐和实际碳酸氢盐(SB/AB):正常人AB=SB:22-27mmol/L,均值24mmol/L缓冲碱(BB):45-52mmol/L,均值48mmol/L碱剩余(BE):-/+3.0mmol/L阴离子间隙(AG):12-/+2mmol/L,AG>16mmol/L,判断AD增高代谢性酸中毒酸碱平衡紊乱的常用指标的意义: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一、代谢性酸中毒:指细胞外液H+增加和(或)HCO3-丢失引起的pH下降,以血浆[HCO3-]原发性减少为特征。
病理生理学知识重点知识归纳汇总版.doc
第一、二章、总论1.名词解释:病理生理学、病理过程、健康、疾病,病因、诱因、条件、脑死亡2.区别完全康复与不完全康复。
3.脑死亡应符合怎样的标准?1.病理生理学: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功能和代谢改变的规律及其机制的学科。
病理过程:指多种疾病共同的、成套的功能和代谢变化。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衰弱现象,而是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一种完好状态。
换言之,健康至少包含健壮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精神状态。
疾病:是在一定病因作用下,机体内稳态调节紊乱而导致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是机体在一定条件下由病因与机体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个损伤与抗损伤的有规律过程,体内有一系列功能、代谢和形态改变,临床出现许多不同的症状和体征。
病因:是指引起疾病必不可少的、赋予疾病特征或决定疾病特异性的因素。
诱因:即能加强病因的作用而促进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
条件:是指能促进或减缓疾病发生的某种机体状态或自然环境。
条件本身不引起疾病但可影响病因对机体的作用。
脑死亡:是指全脑功能(包括大脑、间脑和脑干)不可逆的永久性丧失以及机体作为一个整体功能的永久性停止。
2.区别完全康复与不完全康复。
1完全康复:a.损伤性变化完全消失;b.功能代谢形态完全恢复正常;2不完全康复:a.损伤性变化得到控制;b.主要症状消(后遗症sequelae);c.机体通过代偿维持相对正常的生命活动。
3.脑死亡应符合怎样的标准?1自主呼吸停止2不可逆性深度昏迷3脑干神经反射消失4脑电波消失5血液循环完全停止第三章、水与电解质代谢紊乱1.脱水:指人体由于饮水不足或病变消耗大量水分,不能及时补充,导致细胞外液减少而引起新陈代谢障碍的一组临床症候群。
低渗性脱水(低容量性低钠血症):特点是失钠多于失水,血清钠<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伴有细胞外液量减少。
高渗性脱水(低容量性高钠血症):特点是失水多于失钠,血清钠>150mmol/L,血浆渗透压>310mmol/L。
(完整)病理生理学总结重点(已自动恢复),推荐文档
(完整)病理生理学总结重点(已自动恢复),推荐文档病理生理学水、电解质代谢紊乱电解质的生理功能和钠平衡:①维持神经、肌肉、心肌细胞的静息电位,并参与其动作电位的形成。
②维持体液的渗透平衡和酸碱平衡。
③参与新陈代谢和生理功能活动。
④构成组织的成分,如钙、磷、镁是骨骼和牙齿的组成成分。
血浆渗透压升高时:ADH分泌增多,醛固酮分泌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时:醛固酮分泌增多,ADH分泌减少;循环血量降低时:ADH和醛固酮的分泌都增加。
(一)低渗性脱水 = 低容量性低钠血症定义与特点:失Na+ 多于失水;血清[Na+ ]<130 mmol/L;血浆渗透压<280 mmol/L 伴有细胞外液量减少原因与机制:机体丢Na+、丢水的时候,只补充水而未给电解质。
丢的途径:(1)经肾丢失利尿剂使用不当(抑制Na+的重吸收)醛固酮分泌不足( Na+的重吸收不足)肾实质病变(髓质破坏,不能重吸收Na+)肾小管酸中毒(renal tubular acidosis, RTA) (2)肾外丢失消化道(上消化道:呕吐;下消化道:腹泻)皮肤(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第三间隙积聚(胸水,腹水)2. 低渗性脱水对机体的影响(1)细胞内外的水、电解质交换特点:由于细胞外液低渗,水分从细胞外更多地进入细胞(2)循环血量的变化:细胞外液丢失为主,循环血量明显减少,易发生休克;(3)整体水平表现:血容量的减少导致细胞间液向血管转移,因此,脱水体征明显;(4)实验室检查:尿钠含量变化(经肾丢失者增高,其余的因为代偿的作用,尿钠降低)脱(失)水体征:由于血容量减少,组织间液向血管内转移,组织间液减少更明显,病人出现皮肤弹性减退,眼窝和婴幼儿囟门凹陷。
渴感来自于血浆渗透压的升高,因此本型脱水病人没有明显渴感,并且由于血浆渗透压的降低,可抑制ADH的分泌。
3.低渗性脱水的治疗:消除病因,适当补液(等渗液为主)(二)高渗性脱水= 低容量性高钠血症特点:失水多于失钠血清Na+浓度>150 mmol/L 血浆渗透压>310 mmol/L 细胞外液量明显减少1. 原因与机制:(1)水摄入减少:水源断绝或摄入困难(2)水丢失过多:(3)失液未补充:丢的途径:呼吸道失水(不含任何电解质)皮肤失水(高热,大汗,高代谢率)经肾丢失(尿崩症,尿浓缩功能不良)消化道丢失 2. 高渗性脱水对机体的影响(1) 细胞内外的水电解质交换特点:由于细胞外液高渗,水分从细胞内向细胞外液转移,细胞脱水;脑细胞脱水可致CNS 功能障碍(嗜睡,抽搐,昏迷,死亡);(2) 循环血量的变化:以失水为主,故细胞外液量减少;由于各种代偿机制,使循环血量得到一定的补充;(3) 整体水平表现:由于细胞外液高渗,渴感明显,有助于及时补充水分(病弱及老人渴感减退);(4)实验室检查:尿少,尿比重增加。
病理生理学总结(全)
病理生理学(主要从功能代谢角度揭示疾病本质的学科。
)1、基本病理过程:又称为典型的病理过程,是指多种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
(举例: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缺氧、发热、DIC和休克等。
)2、病理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动物实验、;临床观察、流行病学研究。
3、问:举例阐明遗传性因素和先天性因素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遗传性因素:由于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畸变直接引起疾病遗传因素,如血友病;遗传易感性,如糖尿病。
先天性因素:指能损害胎儿的有害先天因素,如先天性心脏病。
4、判断脑死亡的标准:1不可逆的昏迷和大脑无反应性;2呼吸停止,进行15min人工呼吸仍无自主呼吸;3颅神经反射消失;4瞳孔散大或固定;5脑电波消失;6脑血循环完全停止。
5、疾病?举例说明?疾病:机体在一定病因的损害作用下,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举例:以感冒为例,它常发生在机体疲劳、受凉以后,感冒病毒侵入机体对机体造成损害,与此同时出现免疫反应加强等抗损伤反应,临床上出现咽喉痛、鼻黏膜充血、流涕、咳嗽等一系列表现,最后患者机体软弱无力,劳动力下降。
6、试从糖尿病合并局部感染阐明疾病发生原因和条件的关系?答:糖尿病引起机体抵抗力的降低可以成为感染性疾病如疖、败血症、结核病、肾盂肾炎等发生的条件,而感染是病因。
7、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损伤与抗损伤、因果交替、局部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8、有哪些主要激素可影响水电解质在体内代谢或分布(8个)?各有何主要作用?答(1)醛固酮:促进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钠(水)的重吸收,增加钾排出。
(2)抗利尿激素:促进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3)心房肽:促进肾排水排钠。
(4)甲状旁腺素:升高血钙,降低血磷,促进Mg2+重吸收。
(5)甲状腺素:抑制肾小管重吸收镁。
(6)胰岛素:促进细胞外钾入细胞内。
(7)肾上腺素:有激活α和β两种受体的活性(α受体激活促进钾离子从细胞内移出,β受体激活促进钾离子从细胞外进入细胞内。
病理生理学总结(完整)
病理生理学第一章绪论 (2)第二章疾病概论 (2)第三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2)第四章酸碱平衡紊乱 (4)第五章缺氧 (6)第六章发热……………………………………………………………第九章应激 (11)第十章缺血-再灌注损伤 (13)第十一章休克 (15)第十二章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 (16)第十三章心功能不全 (17)第十四章肺功能不全 (20)第十五章肝功能不全 (24)第十六章肾功能不全 (27)第一章绪论1.病理生理学、病理过程的概念(1)病理生理学是基础医学理论学科之一,它同时还肩负着基础医学课程到临床课程之间的桥梁作用。
它的任务是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研究整个疾病过程中的患病机体的机能、代谢的动态变化及其发生机理,从而揭示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阐明疾病的本质,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2)病理过程:在不同的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结构的变化。
第二章疾病概论(1)健康:躯体,精神,社会上处于完好状态,至少包括强壮的体魄和健全的心里精神状态。
(2)亚健康:介于健康与疾病生理功能低下的状态,此时机体处于非病非健康有可能趋向。
(3)病因学:主要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与条件。
诱因:加强病因作用或促进疾病发生的因素。
Ps:原因与条件是相对的,同一个因素可以是一个疾病发生的原因,也可以是另一个疾病发生的条件。
(4)发病学: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般规律和共同机制。
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损伤与抗损伤,因果交替,局部和整体基本机制:神经机制,体液机制,组织细胞机制,分子机制(5)转归:疾病都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大多数疾病发生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终将结束.这就是疾病的转归,有康复和死亡两种形式。
(6)脑死亡:自主呼吸停止,不可逆性深昏迷,脑干神经反射消失,瞳孔散大或固定,脑电波消失,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
第三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一、标准值血浆渗透压:280~310mmol/L血清钠:130~150mmol/L血清钾:3.5~5.5mmol/L二、水钠代谢障碍的分类由于血浆渗透压主要由血钠决定,so低血钠=低渗性,类推之1.低渗性脱水、高渗性脱水、等渗性脱水;2.低渗性水过多(水中毒)、高渗性水过多(盐中毒)、等渗性水过多(水肿)。
《病理生理学》习题集-人卫第8版(精心整理)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供基础、临床、预防、口腔医学类专业用病理生理学第8版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1. 病理生理学是研究 ( c)A.正常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B.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C.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科学D.疾病的临床表现与治疗的科学E.患病机体形态结构改变的科学2. 疾病概论主要论述 (a )A. 疾病的概念、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B. 疾病的原因与条件C. 疾病中具有普遍意义的机制D. 疾病中各种临床表现的发生机制E. 疾病的经过与结局 (b )3. 病理生理学研究疾病的最主要方法是A.临床观察B.动物实验C.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D.疾病的分子和基因诊断E.形态学观察二、问答题1.病理生理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答】病理生理学的任务是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阐明疾病的本质,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2.什么是循证医学?【答】所谓循证医学主要是指一切医学研究与决策均应以可靠的科学成果为依据,病理生理学的研究也必须遵循该原则,因此病理生理学应该运用各种研究手段,获取、分析和综合从社会群体水平和个体水平、器官系统水平、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上获得的研究结果,为探讨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发病机制与实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3.为什么动物实验的研究结果不能完全用于临床?【答】因为人与动物不仅在组织细胞的形态上和新陈代谢上有所不同,而且由于人类神经系统的高度发达,具有与语言和思维相联系的第二信号系统,因此人与动物虽有共同点,但又有本质上的区别。
人类的疾病不可能都在动物身上复制,就是能够复制,在动物中所见的反应也比人类反应简单,因此动物实验的结果不能不经分析机械地完全用于临床,只有把动物实验结果和临床资料相互比较、分析和综合后,才能被临床医学借鉴和参考,并为探讨临床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防治提供依据。
第二章疾病概论一、选择题1.疾病的概念是指 ( c)A.在致病因子的作用下,躯体上、精神上及社会上的不良状态B.在致病因子的作用下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C.在病因作用下,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D.机体与外界环境间的协调发生障碍的异常生命活动E.生命活动中的表现形式,体内各种功能活动进行性下降的过程2.关于疾病原因的概念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e )A.引起疾病发生的致病因素B.引起疾病发生的体内因素C.引起疾病发生的体外因素D.引起疾病发生的体内外因素E.引起疾病并决定疾病特异性的特定因素3.下列对疾病条件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b )A.条件是左右疾病对机体的影响因素B.条件是疾病发生必不可少的因素C.条件是影响疾病发生的各种体内外因素D.某些条件可以促进疾病的发生E.某些条件可以延缓疾病的发生4.死亡的概念是指 ( d)A.心跳停止B.呼吸停止C.各种反射消失D.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性停止E.体内所有细胞解体死亡5.下列哪项是诊断脑死亡的首要指标 (c )A.瞳孔散大或固定B.脑电波消失,呈平直线C.自主呼吸停止D.脑干神经反射消失E.不可逆性深昏迷6.疾病发生中体液机制主要指 ( b)A.病因引起的体液性因子活化造成的内环境紊乱,以致疾病的发生B.病因引起的体液质和量的变化所致调节紊乱造成的内环境紊乱,以致疾病的发生C.病因引起细胞因子活化造成内环境紊乱,以致疾病的发生D.TNFα数量变化造成内环境紊乱,以致疾病的发生E.IL质量变化造成内环境紊乱,以致疾病的发生二、问答题1.生物性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时具有哪些特点?【答】①病原体有一定的入侵门户和定位。
病理生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总结归纳
病理生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总结归纳总论各论1.绪论 1.心脏病理生理学&2.疾病概论2.肺病理生理学3.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3.肝脏病理生理学4.酸、碱平衡紊乱 4.肾脏病理生理学5.缺氧 5.脑病理生理学`6.发热7.应激8.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9.休克10.缺血-再灌注损伤一、绪论(掌握)本节要点:(一)病理生理学概念(二)病理生理学的作用(三)病理生理学研究方法(一)病理生理学概念病理生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功能和代谢改变的规律及其机制的学科,其主要的任务是揭示疾病的本质、为建立有效的疾病诊疗和预防策略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二)病理生理学的作用病理生理学是研究A.正常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B.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C.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科学D.疾病的临床表现与治疗的科学E.患病机体形态结构改变的科学;『正确答案』C二、疾病概论本节要点:(一)健康与疾病(了解)(二)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基本机制(了解)(一)健康与疾病1.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现象,而是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一种完好状态。
2.疾病:指在一定病因作用下,机体内稳态调节紊乱而导致的生命活动障碍。
在疾病过程中,躯体、精神及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被破坏,机体进入内环境稳态失衡、与环境或社会不相适应的状态。
(二)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基本机制1.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内稳态失衡损伤与抗损伤并存因果交替局部与整体关联2.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1)神经机制神经系统在人体生命活动的维持和调控中起主导作用,因此,许多致病因素通过改变神经系统的功能而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
(2)体液机制指致病因素通过改变体液因子的数量和活性,引起内环境紊乱而致病的过程。
体液因子主要通过内分泌、旁分泌、自分泌三种方式作用于靶细胞。
(3)细胞机制(4)分子机制细胞的生命活动由分子执行,因此,在疾病过程中细胞的损伤均涉及分子的变化。
(完整版)病理生理学总结
病理生理学总结第一章绪论病理生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科学。
基本病理过程:指多种疾病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的变化。
第二章疾病概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痛,而且是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处于完好状态疾病:机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受病因损害作用后,因机体自稳调节絮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①损伤与抗损伤②因果交替③局部与整体基本机制:①神经机制②体液机制③组织细胞机制④分子机制病因包括:①生物性因素②理化因素③机体必须物质的缺乏或过多④遗传性因素⑤先天性因素⑥免疫因素⑦精神、心理、社会因素•完全康复:疾病所致的损伤已完全消失,机体的自稳调节恢复正常。
康复-一不完全康复:疾病所致的损伤已得到控制,主要症状消失,机体通过代偿后功能代谢恢复,但疾病基本病理变化尚未完全消失,有时候可留有后遗症。
死亡:机体生命活动的终止,是生命的必然规律。
濒死期临床死亡期生物学死亡期脑死亡:是指全脑功能永久性停止判断标准:以枕骨大孔以上全脑死亡。
①自主呼吸停止②不可逆性的深昏迷③脑干神经反射消失④瞳孔散大或固定⑤脑电波消失⑥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第三章水和电解质代谢絮乱、亠J细胞內液:约占体重的40%10%体液[细胞外液:占体重的20% 50%排钠特点: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钠平衡主要由醛固酮调节(保钠保水)渗透压280〜310mmol/L低渗压< > 高渗压骨骼10%钠总量及分布〜50mmol/kg影响水钠代谢调节的因素切兑水:是指体液容量的明显减少。
类型:高渗性脱水、低渗性脱水、等渗性脱水。
㈠高渗性脱水-定义:失水多于失钠,伴有细胞外液量减少的咼钠血症。
血清钠浓度咼于150mmol/L, 血浆渗透压高于310mmol/L。
原因:①水摄入不足②失水过多⑴单纯失水。
a.经肺失水b.经皮肤失水c.经肾失水⑴失水大于失钠。
a.胃肠道失液b.大量出汗c.经肾丧失-对机体的影响:①口渴②尿的变化a.尿量减少b.尿钠减少③细胞内液向细胞外液转移④较少出现外周循环衰竭症状⑤脱水严重的患者,尤其是小儿,可发生脱水热-防治原则:a.防治原发病b.补充水分c.适当补钠b不汞z 痂曲.升麻 岸遴依增芦_对机体的影响:T尿钠含量•增加:肾本身原因(经肾失钠)L ④有明显的脱水体征1-防治原则:①防治原发病②补充等渗液㈡低渗性脱水「定义:失钠大于失水,血清钠浓度低于130mmol/L,血浆渗透压低于280mmol/L 。
病理生理学人卫第8版详细重点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人民卫生病理生理学第8版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地位与容(一) 主要任务病理生理学是研究患病机体的生命活动规律与机制的基础医学学科。
◆以患病机体为对象◆以功能与代变化为重点◆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与机制(二)地位桥梁学科(三)容疾病概论基本病理过程各系统病理生理学1、疾病概论 :又称病理生理学总论,主要论述的是疾病的概念、疾病发生发展的中具有普遍规律性的问题。
2、基本病理过程(pathological process):又称典型病理过程。
是指在多种疾病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和形态结构的病理变化。
3、各系统病理生理学又称病理生理学各论主要讲述体重要系统的不同疾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常见的共同的病理生理变化及机制。
如何学好病理生理学★概念要清楚第二节常用研究方法1. 动物实验:这是病理生理学研究最主要的方法。
◆在动物身上复制人类疾病的模型◆动物的自发性疾病2、临床观察:以不损害病人健康为前提,观察患病机体的功能代变化3、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第二章疾病概论◆病因学◆发病学第一节健康与疾病健康(health)的概念: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全良好状态。
疾病(disease)的概念:疾病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受病因的损害作用后,因机体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症状(symptom):是指疾病所引起的病人主观感觉的异常。
体征(sign):是指通过各种检查方法在患病机体发现的客观存在的异常。
第二节病因学(etiology)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与条件及其作用的规律一、疾病发生的原因(一) 致病因素的概念:能够引起某一疾病并决定疾病特异性的因素称为致病因素,简称为病因。
(二) 病因的分类1、生物性因素:指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侵袭力(invasiveness):是指致病因素侵入机体并在体扩散和蔓延的能力。
病理生理学的知识点归纳
病理生理学的知识点归纳病理生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和机制的学科,它从功能和代谢的角度探讨疾病的本质,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以下是对病理生理学一些重要知识点的归纳。
一、疾病概论(一)健康与疾病的概念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
而疾病则是机体在一定病因作用下,自稳调节紊乱而导致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
(二)病因学病因可分为生物性因素、理化因素、营养性因素、遗传性因素、先天性因素、免疫性因素、精神心理社会因素等。
生物性因素是最常见的病因,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
理化因素包括高温、低温、强酸、强碱、辐射等。
(三)发病学发病学主要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般规律,包括因果交替规律、损伤与抗损伤反应、局部与整体的关系等。
因果交替是指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原始病因引起的结果又可作为新的原因引起新的结果,如此不断循环。
损伤与抗损伤反应贯穿于疾病始终,两者之间的力量对比决定着疾病的发展方向。
(四)疾病的转归疾病的转归有康复和死亡两种。
康复可分为完全康复和不完全康复。
完全康复是指致病因素已消除,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机体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完全恢复正常。
不完全康复是指疾病的损伤性变化得到控制,但基本病理变化尚未完全消失,经机体代偿后功能代谢恢复,主要症状消失,但有时可留有后遗症。
死亡是生命活动的终止,可分为生理性死亡和病理性死亡。
传统上把心跳和呼吸停止作为死亡的标志,目前一般认为脑死亡是全脑功能的永久性丧失。
二、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一)水钠代谢紊乱1、低渗性脱水又称低容量性低钠血症,特点是失钠多于失水,血清钠浓度低于130mmol/L,血浆渗透压低于 280mmol/L。
原因常见于大量体液丢失后只补充水分而未补充钠盐,如长期使用排钠利尿剂、急性肾衰竭多尿期等。
2、高渗性脱水又称低容量性高钠血症,特点是失水多于失钠,血清钠浓度高于150mmol/L,血浆渗透压高于 310mmol/L。
人卫版 病理学(最新超级完整版)
人卫版病理学(最新,最全版)绪论病理学(pathology)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医学基础学科,揭示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和转归。
一、病理学的内容和任务病理学教学内容分为总论和各论两部分。
总论主要是研究和阐明存在于各种疾病的共同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转归等发生、发展规律,属普通病理学(general pathology),包括组织的损伤和修复、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炎症和肿瘤等章节。
各论是研究和阐明各系统(器官)的每种疾病病因、发病机制及病变发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属系统病理学(systemic pathology),包括心血管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淋巴造血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及传染病等。
二、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病理学需以基础医学中的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寄生虫学和免疫学等为学习的基础,同时又为临床医学提供学习疾病的必要理论。
因此,病理学在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起着十分重要的桥梁作用。
三、病理学的研究方法(一)人体病理学研究方法1、尸体剖验(autopsy):简称尸检,即对死亡者的遗体进行病理剖验,是病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
2、活体组织检查(biopsy):简称活检,即用局部切取、钳取、细针吸取、搔刮和摘取等手术方法,从患者活体获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
活检是目前研究和诊断疾病广为采用的方法,特别是对肿瘤良、恶性的诊断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细胞学检查(cytology):是通过采集病变处脱落的细胞,涂片染色后进行观察。
(二)实验病理学研究方法1、动物实验:运用动物实验的方法,可以在适宜动物身上复制出某些人类疾病的模型,并通过疾病复制过程可以研究疾病的病因学、发病学、病理改变及疾病的转归。
2、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将某种组织或单细胞用适宜的培养基在体外培养,可以研究在各种病因作用下细胞、组织病变的发生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卫第八版病理生理学最新最全总结疾病概论健康与疾病一、健康(health)健康不仅没有疾病和病痛,而且在躯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处于完好状态。
即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的适应能力二、疾病(Disease) 疾病是机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受病因损害作用后,因自稳调节紊乱而发生的功能、代谢、形态的异常变化,并由此出现临床的症状和体征。
三、亚健康(Subhealth) 指人的机体虽然无明确的疾病,但呈现出活力降低,适应力减退,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生理功能降低的状态,又称次健康状态或“第三状态”病因学(Etiology)一、疾病发生的原因-能引起疾病并赋予该疾病以特征性的因素。
1、生物性致病因素 2.物化因素 4.营养性因素(机体必需物质的缺乏或过多) 5.遗传性因素6、先天性因素7、免疫性因素8、精神、心理、社会因素二.疾病发生的条件能影响病因对机体的作用,促进或阻碍疾病发生的各种体内外因素。
如环境、营养状况、性别、年龄等。
诱因:作用于病因或机体促进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
发病学(Pathogenesis)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一)损伤与抗损伤(二)因果交替(三)局部与整体疾病转归(一)康复(rehabilitation )(二)死亡(Death)死亡是指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的永久停止,即脑死亡。
传统的临床死亡标志: 心跳停止、呼吸停止、各种反射消失脑死亡(brain death):全脑功能的永久性停止。
意义:有利于判定死亡时间;确定终止复苏抢救的界线;为器官移植创造条件标准:自主呼吸停止;不可逆性深昏迷;脑干神经反射消失;瞳孔散大或固定;脑电波消失;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水、电解质代谢障碍第一节水、钠代谢一、体液的容量和分布60%包括血浆5%、组织液15%和细胞内液40%,因年龄、性别、胖瘦而不同,二、体液渗透压l晶体渗透压:晶体物质(主要是电解质)引起的渗透压。
数值上接近总渗透压。
2胶体渗透压(colloid osmotic pressure):由蛋白质等大分子产生的渗透压。
其中血浆胶体渗透压仅占血浆总渗透压的0.5%,但有维持血容量的作用。
正常血浆渗透压:280~310 mmol/L三、电解质的生理功能和平衡正常血清钠浓度:130 ~150mmol/L 排泄特点: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正常血清钾浓度:3.5 ~5.5mmol/L 排泄特点: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四、.水、钠正常代谢的调节渴中枢作用:引起渴感,促进饮水。
刺激因素:血浆渗透压(晶体渗透压)↑抗利尿激素(ADH)作用:增加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
促释放因素:1)血浆渗透压↑2)有效循环血量↓3)应激醛固酮作用: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Na+,排H+、K+ 促释放因素:(1)有效循环血量↓(2)血Na+降低(3)血K+增高心房利钠肽(ANF)作用:1)减少肾素分泌2)拮抗血管紧张素缩血管作用3)抑制醛固酮的分泌4)拮抗醛固酮的保钠作用。
促释放因素:血容量增加第二节水、钠代谢紊乱一、脱水(Dehydration)概念:多种原因引起的体液容量明显减少(>2%体重),并出现一系列机能、代谢变化的病理过程。
(一) 低渗性脱水(hypotonic dehydration)/低容量性低钠血症(hypovolemic hyponatremia)特征:失盐大于失水,血钠小于130mmol/L,血浆渗透压小于280 mmol/L。
原因和机制: 体液丢失,只补水而未及时补钠1、经消化道和皮肤等失液,只补水未补盐;2、经肾丢失(1)长期使用利尿剂,如速尿、利尿酸等,抑制髓袢升支对Na+的重吸收(2)肾实质性疾病(3)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对机体影响: 脱水,只补水而未补盐,使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细胞外液进入细胞内,细胞外液减少为主防治原则:1.治疗原发病 2.补液先盐水后糖水,二盐一糖(二)高渗性脱水/低容量性高钠血症(hypertonic dehydration)特点:失水大于失钠,,血浆渗透压大于310 mmol/L,血钠高于150mmol/L的脱水。
原因:失水过多加上饮水不足。
对机体的影响: 失水多于失盐,使细胞外渗透压升高,细胞内液进入细胞外,细胞内液减少为主。
防治原则:1.防治原发病 2.补液先糖水后盐水,二糖一盐(三)等渗性脱水(isotonic dehydration)特点:水盐成比例丧失血清[Na+]=130~150 mmol/L 血浆渗透压=280~310 mmol /L对机体的影响:脱水,水盐成比例丧失,细胞外液、细胞内液均减少防治原则:1.治疗原发病2.补液先盐后糖,一盐一糖二、水肿(Edema)(一)概念1、水肿:过多液体(等渗液)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的病理过程称为水肿。
2、积水(hydrops):液体在体腔内过多积聚。
3、细胞水肿(cellular edema):细胞内液积聚增多(二)水肿的发病机制1 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组织液生成↑)(1)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常见原因:静脉淤血、阻塞、受压迫;动脉充血(2)血浆胶体渗透压↓常见原因:血浆蛋白减少(合成障碍丧失过多分解代谢增强)(3)微血管壁通透性↑→组织液胶体渗透压↑常见原因:各种炎症性疾病过敏性疾病(4)淋巴回流受阻常见原因:淋巴管阻塞或摘除主要淋巴结2 体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水、钠潴留)(1)肾小球滤过率(GFR)↓原因:广泛的肾小球病变(如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小球滤过面积明显↓有效循环血量明显↓(如充血性心衰)→肾血流量↓(2)近曲小管重吸收钠、水↑原因:①心钠素分泌↓②肾小球滤过分数(FF)↑FF=GFR/RBF(肾血浆流量)(3)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钠、水↑原因:①醛固酮增多②ADH增多(四)水肿对机体的影响三、水中毒(water intoxication)/高容量性低钠血症概念水摄入过多或排出减少,使水在细胞内外大量潴留,导致稀释性低钠血症,并产生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特点体液明显增多,水潴留血浆渗透压<280mmol/L,血Na+浓度<130mmoI/L原因: 过多的低渗性体液在体内潴留。
1 水摄入过多2 水排出减少第三节钾代谢障碍一、正常钾代谢血浆钾:3.5~5.5mmol/L钾生理作用:维持细胞新陈代谢;维持神经肌肉兴奋性及心脏正常功能;维持细胞渗透压及酸碱平衡钾平衡1.来源:食物 2. 去路:肾脏排泄(90%)-主要部位:远曲小管、集合管特点: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
3. 钾的跨细胞转移影响因素:激素细胞外液钾浓度酸碱平衡渗透压二、钾代谢紊乱➢低钾血症(hypokalemia)(一)概念:血清[K+] < 3.5mmol/L,并伴有低血钾的症状和体征,称为低钾血症。
(二)原因和机制1、钾摄入不足胃肠梗阻、手术禁食2、钾丢失过多经肾丢失(利尿剂、肾小管病变、醛固酮增多、镁丢失)经消化道丢失(呕吐、腹泻、肠瘘)经皮肤失钾(大量出汗)肾小管性酸中毒3.细胞外钾向细胞内转移碱中毒、应用胰岛素或输入葡萄糖过多、毒物(三)对机体的影响:1.神经肌肉的兴奋性降低:精神萎靡、肌无力、呼吸肌麻痹、胃肠运动功能减退;2.心律失常:主要表现: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下降、自律性增高、收缩性升高→心律失常(三高一低)房室早博、心动过速甚至室颤;心电图:T波低平,出现U波;3.代谢性碱中毒;反常性酸性尿;4.肾功能障碍:尿浓缩功能障碍-多尿、低比重尿。
(四) 防治原则1.防治原发病2.补钾尽量口服,必要时静脉滴注;见尿(尿量>500ml/d)补钾;低浓度、缓慢补三.高钾血症(hyperkalemia)(一)概念:血清[K+] > 5.5mmol/L,并伴有高血钾的症状和体征,称为高钾血症。
(二)原因和机制:1.摄入过多2.肾排钾减少(1)GFR下降(2)醛固酮分泌↓3.细胞内钾转移到细胞外大量溶血或严重创伤;酸中毒;胰岛素缺乏和高血糖;药物影响;高钾血症性周期性麻痹(三)对机体的影响:1.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先高后低2. 心律失常,停搏心肌兴奋性(轻↑重↓)、传导性下降、自律性下降、收缩性下降→心脏停搏心电图的变化:T波高尖,Q-T间期缩短,P波、R波压低,QRS波增宽3、对酸碱平衡的影响——酸中毒机制:细胞内H+释出,肾小管排泌H+减少(反常碱性尿)P波压低增宽或消失、P-R间期延长、R波压低、T波高耸、QRS波增宽(四)防治原则: 1.防治原发病 2.降血钾3.采用钙及钠剂,拮抗钾对心肌的毒性作用。
酸碱代谢紊乱Henderson-Hassalbach方程式pKa:H2CO3平衡解离常数的负对数,37℃时为6.1[H2CO3] = PaCO3 ×CO2溶解度酸碱平衡的调节机制※血液缓冲系统的调节※肺的调节:速度最快※肾的调节:缓冲能力强,但速度最慢※细胞内外离子交换的调节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代谢性酸中毒(m e t a b o l i c a c i d o s i s)(一)概念:由细胞外液血浆H+增加和[HCO3-]丢失引起的[HCO3-]的原发性减少所而导致的pH下降。
(二)原因主要原因:固定酸过多, HCO3-丢失↑1.HCO3-丢失过多(1)直接丢失过多:(2)血液稀释,使HCO3-浓度下降2. 固定酸过多,HCO3-缓冲丢失:(1)固定酸产生过多:①乳酸酸中毒②酮症酸中毒(2)外源性固定酸摄入过多:(3)固定酸排泄障碍3.高血钾:K+与细胞内H+交换远曲小管上皮泌H+减少(反常性碱性尿)(三)分类1.AG增高性代酸特点:AG升高,血氯正常机制:血浆固定酸↑2.AG正常性代酸特点:AG正常,血氯升高机制:HCO3-丢失↑ (四)机体的代偿调节高血钾性酸中毒时:肾小管K+-Na+交换增加H+-Na+交换减少,泌H+减少酸中毒病人排出碱性尿指标的变化趋势SB AB BB均降低, BE 负值加大继发PaCO2下降 AB<SB(六)对机体的影响1心血管系统(1)心律失常(血钾增高所致)酸中毒→高钾血症➢细胞外H+进入细胞内,细胞内K+进入细胞外,血钾升高;➢肾小管上皮细胞内H+增多,故H+/Na+交换↑,K+/Na+交换↓,排K+↓导致血钾升高。
(2)心肌收缩力降低(与钙竞争结合肌钙蛋白;抑制钙内流;抑制肌浆网释放钙)(3)血管系统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性降低CNS:中枢抑制GABA生成增多;ATP生成降低电解质代谢:高钾血症细胞内外氢钾交换增加;肾脏排氢增多,排钾减少。
(七)防治原则1 防治原发病2 改善微循环,维持电解质平衡3 应用硷性药呼吸性酸中毒(r e s p i r a t o r y a c i d o s i s)(一)概念:由CO2排出障碍或吸入过多引起的PaCO2(或H2CO3)原发性升高所导致的pH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