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教案案例[语言]会说话的手
《会说话的手》中班社会活动教案

《会说话的手》中班社会活动教案第一章:活动背景与目标一、活动背景手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最频繁的器官之一,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完成各种动作,还可以通过手势来传达我们的情感和意图。
在中班社会活动中,通过《会说话的手》这个主题,让幼儿了解手的重要性,培养幼儿对手的认知和运用能力。
二、活动目标1. 让幼儿认识手的重要性,了解手的功能和作用。
2. 培养幼儿对手的观察能力,提高幼儿对手的运用能力。
3. 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通过手势交流增进幼儿之间的沟通。
第二章:活动准备一、物质准备1. 手模具:准备一些手的模具,如塑料手、橡皮泥手等,让幼儿观察和触摸。
2. 手势卡片:制作一些手势卡片,上面印有不同的手势,如欢迎、再见、感谢等。
3. 绘画材料:准备一些画纸、彩笔等绘画材料,让幼儿绘制自己的手势。
二、环境准备1. 教室布置:将教室布置得温馨、舒适,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2. 音乐播放设备:准备一台音响设备,用于播放音乐。
第三章:活动过程一、导入部分(5分钟)1. 手指游戏:教师带领幼儿做手指游戏,如《五指歌》,激发幼儿对手的兴趣。
2. 手模具观察:教师出示手模具,让幼儿观察和触摸,引导幼儿说出手的特点和功能。
二、主体部分(10分钟)1. 手势卡片学习:教师出示手势卡片,让幼儿观察和学习不同的手势,如欢迎、再见、感谢等。
2. 手势实践: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手势实践,让幼儿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的手势。
三、拓展部分(5分钟)1. 手势绘画:教师发放绘画材料,让幼儿绘制自己的手势,并鼓励幼儿互相展示和交流。
2. 手势表演: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手势表演,让幼儿通过手势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图。
1. 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活动内容,让幼儿说出自己学到的手势及其含义。
二、活动反思1. 教师反思活动组织的优点和不足,如时间安排、教学方法等。
2. 教师根据幼儿的表现,调整教学策略,为下次活动做好准备。
第五章:活动延伸一、家庭延伸1. 教师发放手势卡片给家长,让家长协助幼儿在家庭环境中进行手势练习。
中班语言教案会说话的手

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手势在日常沟通中的作用,培养幼儿的肢体表达能力。
2. 通过学习不同的手势,提高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增进幼儿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基本手势及其含义,如:打招呼、感谢、道歉等。
2. 学习手势歌谣,加强对手势的记忆和理解。
3. 创设情境,让幼儿运用手势进行角色扮演,锻炼实际应用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幼儿掌握基本手势及其含义,学会用手势进行简单的交流。
2. 难点:让幼儿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手势,提高手眼协调能力和创造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具:手势卡片、手势图、手势歌谣PPT等。
2. 环境:安静、舒适的语言活动室。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介绍手势在日常沟通中的作用,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人如何使用手势。
2. 基本手势学习:教师展示手势卡片,讲解每个手势的含义,让幼儿跟随教师学习并模仿。
3. 手势歌谣学习:教师带领幼儿学习手势歌谣,让幼儿边唱边做手势,加深对手势的记忆。
4. 情境练习:教师创设情境,让幼儿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运用手势进行交流。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幼儿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幼儿谈谈自己在情境练习中的收获和感受。
6. 课后作业: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幼儿在家中与家人一起练习手势,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对手势的学习和运用情况进行评估。
2. 关注幼儿在情境练习中的表现,评估其手眼协调能力和创造力。
3. 收集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中对手势的练习情况和应用能力。
七、教学拓展:1. 开展手势主题的绘画活动,让幼儿用手势设计自己的漫画形象。
2. 组织手势比赛,邀请家长参与,增进亲子关系,提高幼儿的手势运用能力。
3. 结合其他学科,如音乐、舞蹈等,让幼儿在多领域中感受手势的重要性。
八、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教学过程中幼儿的安全,避免课堂上发生意外伤害。
中班语言课教案会说话的手

中班语言优质课教案——会说话的手一、教学目标:1. 了解手势在日常沟通中的作用,培养幼儿对手势的认识。
2. 学会用简单的手势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创造力。
4. 教育幼儿懂得礼貌用语,与人友好交流。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手势在日常沟通中的作用,学会用基本手势表达情感和需求。
难点:帮助幼儿运用手势与他人进行有效沟通,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手势卡片、手偶、故事书《会说话的手》。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语言活动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展示手偶,引发幼儿对手指的兴趣。
2. 故事分享:《会说话的手》。
通过故事让幼儿了解手势在日常沟通中的作用。
3. 手势学习:教师出示手势卡片,讲解并示范每个手势的含义。
引导幼儿模仿练习,学会用基本手势表达情感和需求。
4. 情景模拟:教师创设情境,让幼儿运用手势与他人进行沟通。
如:模拟购物、问路等场景。
五、作业与延伸:1. 家庭作业:家长协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手势进行沟通,记录幼儿的进步。
2. 课程延伸:教师可根据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提供相关的手势游戏或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进一步巩固所学手势。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手势的认知和运用情况。
2. 家长反馈: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运用手势的情况。
3. 情景模拟:观察幼儿在情景模拟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沟通能力和观察力。
七、教学反思:1. 教师需对手势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进行反思,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2. 针对幼儿的个体差异,调整教学策略,以满足不同幼儿的需求。
3. 注重家园合作,提高家长对手势教学的认识和重视。
八、教学拓展:1. 组织手势比赛,让幼儿在比赛中展示自己的手势表达能力。
2. 开展手势主题的绘画活动,让幼儿用手势设计属于自己的画作。
3. 邀请家长参与手势教学活动,增进家长对幼儿教育的了解。
中班语言课教案会说话的手

中班语言优质课教案——会说话的手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手的各种姿态和动作,了解手的作用。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手的热爱,增强对手指的灵活性的信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通过观察、实践,掌握手的各种姿态和动作。
难点:让幼儿能够对手的动作进行想象和表达。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手偶一个,白板或大纸一张,彩笔、手指游戏卡片。
2. 经验准备:幼儿有对手的基本认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部分:(1)教师向幼儿展示手偶,引起幼儿对手的兴趣。
(2)引导幼儿观察手偶的手,讨论手的各种姿态和动作。
2. 基本部分:(1)教师带领幼儿学习手的各种姿态和动作,如:握拳、展开、抓握、比划等。
(2)让幼儿模仿教师的手势,进行实践活动。
(3)教师与幼儿一起对手的动作进行想象和表达,如:用手势表示歌曲、故事情节等。
(4)分组进行手指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对手的动作有更深入的了解。
3. 拓展部分:(1)教师引导幼儿思考手的作用,如:用手吃饭、写字、画画等。
(2)让幼儿在手偶的帮助下,创作一个简单的故事。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手的认识和掌握程度。
2. 关注幼儿在手指游戏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想象和表达能力。
3. 搜集幼儿创作的故事,分析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策略:1. 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手偶展示手的各种姿态和动作,让幼儿直观地认识和学习。
2. 运用实践操作法,让幼儿亲自动手实践,提高手的灵活性。
3. 采用游戏教学法,以手指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手的动作。
4.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幼儿思考手的作用,培养幼儿的想象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步骤:1. 导入:展示手偶,引起幼儿对手的兴趣。
2. 学习手的姿态和动作:教师示范,幼儿模仿。
3. 手势想象与表达:教师引导,幼儿实践。
4. 分组手指游戏:幼儿合作,共同完成游戏。
中班优秀语言教案《会说话的手》

中班优秀语言教案《会说话的手》一、教学目标1.帮助幼儿了解手的作用,培养幼儿对手的关爱和尊重。
2.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通过手语游戏,增进幼儿之间的友谊,提高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学会用手势表达简单的情感和需求。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用手势进行创意表达,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三、教学准备1.PPT课件:《会说话的手》2.手语卡片3.音乐CD:《手语歌曲》4.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一只手,引导幼儿观察手的特点和作用。
2.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对手的认识和感受。
(二)基本环节1.认识手的基本构造和功能(1)教师通过PPT课件,向幼儿介绍手的基本构造,如手指、手掌、手背等。
(2)教师示范手的各种动作,让幼儿了解手的功能,如抓握、拿取、抚摸等。
2.学习手语(2)教师邀请幼儿上台演示手语,其他幼儿猜猜是什么意思。
3.创意手语表演(1)教师播放《手语歌曲》,引导幼儿跟随音乐用手势进行创意表达。
(2)教师鼓励幼儿自由发挥,用手势表现自己喜欢的歌曲、故事等。
4.手工制作(1)教师分发画纸、彩笔等材料,引导幼儿制作手工作品,如手印画、手链等。
(2)教师鼓励幼儿在作品上写上自己的名字或祝福语。
5.团队协作游戏(1)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团队协作游戏,如“手语接力”、“手语猜谜”等。
(2)教师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给予表扬和鼓励。
1.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
五、教学反思1.教师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教师要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让他们在活动中主动参与、主动学习。
3.教师要注重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会与人沟通、交流。
4.教师要关注幼儿的情感需求,让他们在活动中感受到关爱和尊重。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幼儿对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学会了用手势表达简单的情感和需求。
同时,活动中的团队协作游戏也让幼儿感受到了与人合作的乐趣,提高了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中班语言课教案会说话的手

中班语言优质课教案——会说话的手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手的基本动作和手势,理解手势可以表达情感和意愿。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用手势表达情感的能力,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手的喜爱之情,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自主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认识手的基本动作和手势,学会用手势表达情感。
难点: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运用手势表达情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手偶道具、卡片、贴纸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语言活动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手偶道具,引发幼儿对手的兴趣,引导幼儿观察手的基本动作和手势。
2. 基本手势教学:教师示范基本手势,如拍手、握手、OK等,让幼儿跟随模仿。
3. 手势表达情感:教师引导幼儿学习用手势表达情感,如快乐、悲伤、生气等。
4. 小组活动:幼儿分组,进行手势比赛,看哪个小组能用手势正确表达情感。
5. 总结与展示:教师邀请幼儿展示所学手势,对幼儿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五、作业与延伸:1. 家庭作业:家长协助幼儿用手势表达情感,记录在日记本上。
2. 课程延伸:教师在区角活动中设置手势表达区,让幼儿自由发挥,用手势创作。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是否积极模仿和学习手势。
2. 关注幼儿在小组活动中的合作情况,是否能正确表达情感。
3. 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中应用手势的情况。
七、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幼儿的学习进度,根据幼儿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2.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模仿能力。
3.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和交往中运用手势,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八、教学拓展:1. 开展手势主题的绘画活动,让幼儿用手势创作出有趣的画面。
2. 组织手势舞蹈表演,让幼儿在音乐中感受手势的魅力。
3. 开展手势故事会,让幼儿用手势讲述故事,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
九、教学资源:1. 网络资源:收集有关手势表达的情感和意愿的资料,供教师参考。
《会说话的手》教案(精选16篇)

《会说话的手》教案(精选16篇)《会说话的手》篇1设计思路:1、结合班级的主题活动《春天》以及《小手真能干》这两个主题,选择了这样既符合季节特征和培养幼儿动手能力的教学内容。
2、班级里幼儿喜欢动手做做玩玩,如果做出一些又简单又好玩的小制作,既满足了幼儿的兴趣需要,又能培养他们有先有后地做好一件事情。
培养良好的习惯要从日常的小事抓起。
3、美工活动离不开感知、模仿、练习、创作这几个基本环节。
在这节活动中,也是通过先感知观察作品的形状、材料,然后让幼儿去思考探索制作的步骤,最后去尝试操作,教师起到启发、引领的作用,把幼儿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4、在美工活动中重视幼儿语言能力的提高。
在美工活动中不仅要会观察、会思考,会操作,还要会说话。
所以起这个名字——会说话的小青蛙其实是一语双关的意思。
活动目标:1、在活动中探索制作小青蛙的顺序,培养幼儿对自制玩具的兴趣。
2、发展幼儿在美工活动中的探索和操作能力。
3、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4、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活动准备:纸筒(半成品);浆糊;青蛙头像(舌头)人手一份;图示;毛巾等活动流程:引出内容——思考材料与制作步骤——尝试制作——体验成功——延伸活动活动过程:一、导入活动1、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小客人。
它在哪儿呢?它在老师的口袋里。
会是谁呢?我们大家拍手欢迎。
“我来了,我来了”教师出示作品并唱歌:“呱呱,我是一只小青蛙”。
(引起幼儿关注的兴趣。
)2、大家喜不喜欢这只小青蛙?为什么?(因为这只小青蛙很可爱;会说话……)滕老师知道你们一定很喜欢做这只可爱的会说话的小青蛙。
二、思考和讨论1、我们先来想一想,做一只小青蛙需要一些什么材料呢?(幼儿观察后回答)2、小朋友观察的真仔细,对了,我们制作小青蛙就需要这些材料。
那么,材料都有了,我们就要开始制作了。
3、但是每做一件事情都是有先有后的,所以我们想一想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呢?(幼儿讨论)(老师把小朋友讨论的结果用图画按顺序表示出来)三、尝试操作1、对,先拿一个纸筒,要把这个纸筒折成什么形状呢?(M型)2、要折成这个形状,是怎样折成的,大家一起来试一下。
《会说话的手》中班社会活动教案

《会说话的手》中班社会活动教案第一章:活动背景与目的一、活动背景手是人类交流的重要工具之一,通过手势可以传达许多抽象的概念和情感。
在中班阶段,孩子们对手的表现力和理解力逐渐增强,通过手势教学活动,可以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
二、活动目的1. 帮助孩子们认识到手势是一种沟通工具,可以表达情感和意思。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和模仿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协作意识,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
第二章:活动准备一、物质准备1. 教学卡片:手势图片和对应的语言表达。
2. 手势道具:手套、手指玩偶等。
3. 教学视频或图片:展示各种手势的使用场景。
二、环境准备1. 教室布置:布置一个轻松、舒适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孩子们专注参与活动。
2. 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教学视频或音乐。
第三章:活动过程一、热身活动(5分钟)1. 组织孩子们进行简单的身体运动,如拍手、跺脚等,以调动他们的热情。
2. 邀请孩子们分享他们已知的手势,并展示给其他同学。
二、教学环节(10分钟)1. 出示教学卡片,向孩子们介绍手势及其对应的语言表达。
2. 示范手势,并引导孩子们模仿。
3. 组织孩子们进行手势比赛,加强他们对手势的认知。
三、实践环节(10分钟)1. 邀请孩子们分成小组,通过手势进行角色扮演,展示手势的使用场景。
2. 各小组分享他们的表演,其他孩子们猜猜手势所表达的意思。
四、总结环节(5分钟)1. 回顾本次活动所学的手势,加强孩子们的记忆。
2. 邀请孩子们谈谈他们在活动中的感受,以及手势在沟通中的重要性。
第四章:活动延伸一、家庭作业1. 请孩子们在家长的帮助下,拍摄一段用手势表达家庭日常场景的视频。
2. 让孩子们尝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手势,如购物、就餐等,并分享感受。
二、课后活动1. 组织孩子们进行手势比赛,提高他们的手势表达能力。
2. 邀请家长参与活动,共同见证孩子们的进步。
第五章:教学评价一、评价目标1. 孩子们能掌握一定数量的手势,并理解其含义。
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教案《会说话的手》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教案《会说话的手》含反思幼儿园中班语言活动教案《会说话的手》含反思「篇一」活动重点领域:语言、艺术【活动目标】1、感知鸭妈妈滑稽有趣的形象特点。
2、能用丰富的颜色帮鸭妈妈打扮。
3、学会感知整体美。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1、音乐"数鸭子"。
2、鸭妈妈头饰一个,鸭妈妈大线条图一张,鞋、袜子、大花裙、项链、香水图片各一张。
3、鞋店、袜子店、服装店、珠宝店、香水店图片各一张。
4、鸭宝宝线条图若干份。
【活动过程】(一)导入部分律动"数鸭子"。
1、师:我是鸭妈妈(带上鸭妈妈头饰),鸭宝宝们,来,跟着鸭妈妈一起动起来。
(放音乐)2、(音乐完)鸭宝宝跳得真好,我们回家吧!(二)基本部分向孩子们展示鞋店、袜子店、服装店、珠宝店、香水店的图片!1、师:鸭妈妈是以一位爱逛街的鸭妈妈,她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大街上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2、和孩子一起欣赏图片!欣赏故事"鸭妈妈买鞋"(围裙讲故事)1、师:看完了爱逛街的鸭妈妈拍的照片,老师现在给你们讲一个"鸭妈妈买鞋"的故事。
(老师开始讲故事)提问,引导孩子复述故事1、师:故事讲完了,现在我要问问小朋友,曾老师刚才讲的故事叫什么名字?鸭妈妈首先去了什么店?买了什么?为什么要买?(边复述边帮鸭妈妈穿上鞋、袜子、裙子、等)2、问:鸭妈妈变漂亮了吗?可是他想让她的鸭宝宝也变得漂漂亮亮的,请小朋友帮帮她好吗?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想一想怎么打扮鸭宝宝?(请两个小朋友来说一说)(三)结束部分发鸭宝宝线条图,人手一份,让小朋友用油画棒装饰鸭宝宝。
附:鸭妈妈买鞋鸭妈妈今天要去买鞋,它走到了鞋店,左看右看买了一双高跟鞋。
老板说:"鞋很美,可惜你腿上毛太粗,看来你还得买双袜子,让你看起来像朵花。
"老板说:"袜子很美,可惜你要腰围肥了些。
会说话的手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

会说话的手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活动目标:1、能说出生活中常见的手势所表达的含义并根据手势进行创造性地想象。
2、引导幼儿看手势创编不同的故事, 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联系生活实际,引起幼儿学习各种手语的兴趣。
活动准备:表演台、VCD、录像等。
活动过程:1、导入“会说话的手”①做简单的手势,知道表达的含义。
T:不光嘴能说话,手势也能讲话。
②做生活中常见的手势,知道其表达的含义。
2、手势像什么①教师做简单的手势,让幼儿联想像什么。
T:有的手势能让你联想到一些东西。
现在我做一个手势,你们想一想它像什么,想得越多越好。
②请个别幼儿做手势,让其余幼儿猜猜是什么。
3、看手势编故事T:手势不仅可以说话,还能讲故事呢!①看手势表演故事。
②幼儿根据手势自由编故事。
③讲述故事。
4、联系生活,学做手势。
①联系幼儿看过的手势,提问:T:还有哪些人只能用手势来说话?你还在哪里见过?为什么要做手语?(激发幼儿关心聋哑人的情感)②教师做手语,幼儿学做手语动作。
T:我也来用手说一句话,猜猜它是什么意思?(幼儿学做)5、结束部分:欣赏手语歌曲,幼儿边看边学做手语动作。
T:这儿还有一首用手语表演的歌呢,咱们一起来学一学、看一看吧!观摩意见和建议:该活动内容既是生活中常见的,又是我们容易忽略的,教师选取了这一内容,让幼儿在想象活动中根据手势编故事,通过手看影子,调动了幼儿创造的积极性。
建议教师给予幼儿想象、讲述的机会再多一些,结尾时给予幼儿的音乐节奏太快,最好教师自己编一段可以用手语表演的歌曲让幼儿模仿,进一步提高幼儿的兴趣。
一、活动目标:1、知道不同的手势能表达不同的`意思。
2、感知人们的非言语交往方式。
二、活动准备:哑语新闻、交警指挥交通、足球比赛等录象。
三、活动过程:1.会说话的手。
――观看哑语新闻,猜猜播音员或主持人在干什么。
――让幼儿谈谈什么时候人们也会用手来说话。
――根据幼儿谈及的内容播放相应的录象,使幼儿知道不同的手势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
中班活动《会说话的手》(精选15篇)

中班活动《会说话的手》(精选15篇)中班活动《会说话的手》篇1设计思路:我们的双手不仅能干活,还能传递信息,表达感情,还会说话。
孩子们特别感兴趣,在日常生活中时常用手比划着做一些手势,因此,我以幼儿的兴趣点出发,设计了此活动。
对手展开丰富联想,我们能从每个人的手上看出不一样的信息。
希望引导幼儿通过感知、观察、欣赏、思考等方式,从不同角度认识不同职业人们的手。
并通过学做简单的手势,让他们在体验中感受不光嘴能说话,手势也能讲话的意义,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目标:1、从不同手的外形特征了解不同职业的人及他们的劳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2、联系生活实际,有学习手语、各种手势的兴趣并学做一些简单的手势。
重难点:重点:观察感知不同姿态及外形特征的手形,猜测他们的职业。
难点:怎样使普通的手变得会说话。
活动准备:ppt、关于不同职业的人手的特写照片、录像活动过程:一、导入:1、猜谜语:师:两棵树,不长叶,不开花,吃饭劳动全靠它,猜猜是什么?小结:手是我们人类的第二张脸,他会说话,可以从手中,发现许多奥秘。
2、看图片,猜猜这几双手的主人是什么职业的人:(老裁缝、医生、煤矿工人)小结:原来,每个人都有一双不一样的手,都有一双会说话的手,从手的外形上能分辨出很多不同职业的劳动人们,他们辛辛苦苦为所有人劳动,如煤矿工人、老裁缝等等,我们回家看看爸爸妈妈的手和我们自己的有什么不一样。
二、结合ppt了解聋哑人及手语、手势:1、播放《千手观音》录像师:这个舞蹈叫什么名字?幼:千手观音。
小结:这个舞蹈跳的是古代佛教中千手观音的形象,告诉我们当一个人有困难的时候,大家都有伸出手去帮助他,大家都伸出一只手,世界就充满爱。
师:这舞蹈美吗,你知道跳这舞的是谁吗?幼:聋哑人。
小结:是啊,我们周围有一群特殊的人,他们生活在无声的世界,他们用优美的舞姿及手势语告诉大家: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关爱,他们自己有一种交流的语言,你们知道是什么语言吗?幼:手语。
中班语言教案会说话的手

中班语言教案会说话的手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幼儿对手的兴趣,让他们观察和感知手的功能和特点。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准备一些关于手的图片或实物,如手模、手绘图等。
2. 准备一些关于手的手指游戏或歌曲。
教学过程:1. 教师向幼儿展示一些关于手的图片或实物,引导他们观察和感知手的功能和特点。
2. 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手的形状、颜色、大小等特征,并引导他们用语言表达出来。
3. 教师带领幼儿做一些关于手的手指游戏或唱一些手指歌曲,让幼儿通过动作来感受和表达手的功能。
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对手的观察和表达能力,看他们是否能够用语言描述手的特征和功能。
2. 观察幼儿在手指游戏或歌曲中的参与程度,看他们是否能够通过动作来感受和表达手的功能。
第二章:手的形状和颜色教学目标:1. 让幼儿观察和感知手的形状和颜色,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2. 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手的形状和颜色,并能够比较不同人的手。
教学准备:1. 准备一些关于手的图片或实物,如手模、手绘图等。
2. 准备一些关于手的手指游戏或歌曲。
教学过程:1. 教师向幼儿展示一些关于手的图片或实物,引导他们观察和感知手的形状和颜色。
2. 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手的形状和颜色,并引导他们用语言表达出来。
3. 教师带领幼儿做一些关于手的手指游戏或唱一些手指歌曲,让幼儿通过动作来感受和表达手的功能。
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对手的观察和表达能力,看他们是否能够用语言描述手的形状和颜色。
2. 观察幼儿在手指游戏或歌曲中的参与程度,看他们是否能够通过动作来感受和表达手的功能。
第三章:手的功能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手的功能,如抓、握、拍、打等,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2. 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手的功能,并能够观察和感知手在不同活动中的运用。
教学准备:1. 准备一些关于手的功能的图片或实物,如手模、手绘图等。
2. 准备一些关于手的功能的活动,如抓握游戏、拍打节奏等。
《会说话的手》幼儿园中班优秀语言教案(精选12篇)

《会说话的手》幼儿园中班优秀语言教案(精选12篇)《会说话的手》幼儿园中班优秀语言篇1一、教案目标:1、能说出生活中常见的手势所表达的含义并根据手势进行创造性地想象。
2、引导幼儿看手势创编不同的,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联系生活实际,引起幼儿学习各种手语的兴趣。
二、教案准备:表演台、VCD、录像等。
三、教案过程:1、导入"会说话的手"①做简单的手势,知道表达的含义。
T:不光嘴能说话,手势也能讲话。
②做生活中常见的手势,知道其表达的含义。
2、手势像什么①教师做简单的手势,让幼儿联想像什么。
T:有的手势能让你联想到一些东西。
现在我做一个手势,你们想一想它像什么,想得越多越好。
②请个别幼儿做手势,让其余幼儿猜猜是什么。
3、看手势编。
T:手势不仅可以说话,还能讲呢!①看手势表演。
②幼儿根据手势自由编。
③讲述。
4、联系生活,学做手势。
①联系幼儿看过的手势,提问:T:还有哪些人只能用手势来说话?你还在哪里见过?为什么要做手语?(激发幼儿关心聋哑人的情感)②教师做手语,幼儿学做手语动作。
T:我也来用手说一句话,猜猜它是什么意思?(幼儿学做)5、结束部分欣赏手语歌曲,幼儿边看边学做手语动作。
T:这儿还有一首用手语表演的歌呢,咱们一起来学一学、看一看吧!《会说话的手》幼儿园中班优秀语言教案篇2活动目标:认知目标:通过理解故事内容,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手语,感知不同手语的含义。
技能目标:能学习模仿一些简单的手势语言,理解几种不同类型手势语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情感目标:喜欢本次集体教学活动,乐意用手势语言和人交往,增长幼儿对聋哑人的同情心。
活动重难点:活动重点: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手语,感知不同手语的含义。
活动难点:能学习模仿一些简单的手势语言,感知不同类型手势语的作用。
物质准备多媒体、手绘图画教具。
经验准备幼儿认识常见的手势。
活动方法谈话法、观察法、示范法、体验操作法。
活动过程活动环节教师活动幼儿活动设计意图开始部分一、手指操导入,激发兴趣,引出主题。
中班优秀语言教案《会说话的手》

中班优秀语言教案《会说话的手》教案名称:《会说话的手》适用年龄:中班(3-4岁)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表达自己思想和感情的能力。
2. 提升幼儿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 通过互动游戏,培养幼儿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内容:1. 学习基本手语。
2. 进行角色扮演,通过手语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
3. 学习一些简单的手指游戏。
教学准备:1. 绘制手语教具,例如: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分别代表不同的词汇。
2. 准备感统课具,例如:手指玩具、泡泡机等。
3. 准备角色扮演道具,例如:面具、服饰等。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0分钟)1. 引导幼儿观察手指的形状和功能,提问幼儿,手指可以做哪些动作?2. 引入手语概念,告诉幼儿用手指代表不同的词,形成一种可以沟通的方式。
第二步:学习基本手语(15分钟)1. 教师介绍准备好的手语教具,依次介绍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分别代表什么词汇。
2. 教师示范一些基本手语,并让幼儿模仿跟随。
第三步:角色扮演(20分钟)1. 分发角色扮演道具,幼儿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扮演。
2. 告诉幼儿通过手语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在角色扮演中尝试与他人进行交流。
第四步:手指游戏(15分钟)1. 教师带领幼儿进行一些简单的手指游戏,例如:手指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依次唱歌、跳舞等。
2. 让幼儿自主发挥,创造自己的手指游戏。
第五步:结束(5分钟)1. 教师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手语的重要性,并夸奖幼儿在角色扮演和手指游戏中的表现。
2. 让幼儿自由玩耍,并适时进行感统训练。
教学延伸:1. 鼓励幼儿多加练习手语,培养他们的手眼协调能力。
2. 引导幼儿观察日常生活中的手语,例如交通信号灯的手势等。
3. 帮助幼儿通过手语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会说话的手》幼儿园中班优秀语言教案(精选14篇)

《会说话的手》幼儿园中班优秀语言教案(精选14篇)《会说话的手》幼儿园中班优秀语言教案篇1活动目标:1、知道不同的手势能表达不同的意思。
2、感知人们的非言语交往方式。
3、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哑语新闻、交警指挥交通、足球比赛等录象。
活动过程:1、会说话的手。
——观看哑语新闻,猜猜播音员或主持人在干什么。
——让幼儿谈谈什么时候人们也会用手来说话。
——根据幼儿谈及的内容播放相应的录象,使幼儿知道不同的手势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
2、我“说”你猜。
——教师做简单的手势,让幼儿猜猜是什么意思,如暂停、安静、来、OK、胜利等。
——幼儿自由结伴玩“我‘说’你猜”游戏,启发幼儿用手势来表示一些活动。
如鸟飞、鱼游、钉钉子、洗脸、刷牙、吃饭等。
——引导幼儿通过协商约定一些手势语的含义,并在班级范围内使用,感受非言语交往方式的特点。
活动建议:1、手的动作除了适应生活与工作的需要之外,还具有传递信息的作用,这正是体现了动作的社会价值。
引入这一课题能使幼儿对人体运动的认识得以提升。
当然,这种提升必须是具体的,能够理解的。
2、如没有相关录象可用图片代替。
《会说话的手》幼儿园中班优秀语言教案篇2一、活动目标:1. 在猜猜、说说、学学中,知道不同手势能表达不同的意思。
2. 学习一些常用的手势,感知手势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3.萌发关爱聋哑人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1.PPT课件2.《感恩的心》视频、《交警手势操》视频三、活动过程:(一)、变魔术激起幼儿兴趣。
教师给幼儿变魔术,请幼儿说变变变,师变己的手,引出老师的手会说话,老师做(1至5)手势,请幼儿说说老师的手势的意思。
师:原来我的手会说话,一个手指头(大拇指)说你真棒,两个手指头说……不同的手会说不同的话,我们一看,他们在说什么呢?(二)、播放各种手势图片。
展示握手、请、勾手、嘘、停、比心、打电话、击掌、飞吻、手叠手加油等手势图片,一张一张播放请幼儿说说所表达的意思。
《会说话的手》中班社会活动教案

《会说话的手》中班社会活动教案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认识手势在日常交流中的作用,培养幼儿运用手势表达情感和需求的能力。
2. 通过观察和模仿,提高幼儿对手势的理解和运用,增进幼儿之间的沟通。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模仿力和创造力,提高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二、活动准备1. 教学材料:手势图卡、手势动作示范视频等。
2. 教学环境:宽敞的教室,便于幼儿活动。
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介绍手势在日常交流中的作用,引导幼儿关注手势的重要性。
2. 学习手势:教师展示手势图卡,讲解每个手势的含义,让幼儿观察并模仿。
3. 实践环节:幼儿分组进行手势练习,相互模仿和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4. 手势表演: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手势表演,其他幼儿猜对手势的含义。
5. 总结: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活动内容,强调手势在日常交流中的作用。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鼓励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运用手势。
2. 环境创设:在教室环境中增加手势主题的布置,引导幼儿持续关注手势。
3. 区域活动:设置手势区角,提供手势图卡、手偶等材料,让幼儿自主练习和交流。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幼儿对手势的理解和运用。
2. 家长反馈:了解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是否引导幼儿运用手势。
3. 幼儿作品:收集幼儿的手势表演作品,评价幼儿的手势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六、活动目标1. 加深幼儿对手势的认知,使其能够自主创造手势表达情感。
2. 提高幼儿在社交场合中运用手势的自信,加强其社交能力。
3. 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七、活动准备1. 教学材料:手势图卡、手势动作示范视频、手势创作素材(如手绘笔、贴纸等)。
2. 教学环境:宽敞的教室,便于幼儿活动,并布置成一个手势创作空间。
八、活动过程1. 复习手势:教师带领幼儿复习之前学习的手势,加深幼儿记忆。
2. 手势创作:教师引导幼儿自主创作手势,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创造独特的手势。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会说话的手(三篇)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会说话的手(三篇)目录: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会说话的手一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会跳舞的小树叶二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传递微笑三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会说话的手一活动目标1、能说出生活中常见的手势所表达的含义并根据手势进行创造性地想象。
2、引导幼儿看手势创编不同的故事,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联系生活实际,引起幼儿学习各种手语的兴趣。
活动准备表演台、情景表演等。
活动过程一、导入1、教师做简单的手势,让幼儿知道表达的含义。
教师:不光嘴能说话,手势也能讲话。
2、教师做生活中常见的手势,让幼儿说说表达的含义。
二、手势像什么1、教师做简单的手势,让幼儿联想像什么。
教师:有的手势能让你联想到一些东西。
现在我做一个手势,你们想一想它像什么,想得越多越好。
2、请个别幼儿做手势,让其余幼儿猜猜是什么。
三、看手势编故事教师:手势不仅可以说话,还能讲故事呢!1、看手势表演故事。
2、幼儿根据手势自由编故事。
3、讲述故事。
四、联系生活,学做手势。
1、联系幼儿看过的手势提问:还有哪些人只能用手势来说话?你还在哪里见过?为什么要做手语?(激发幼儿关心聋哑人的情感)2、教师做手语,幼儿学做手语动作。
教师:现在我用手说一句话,猜猜它是什么意思?(幼儿学做)五、结束部分欣赏手语歌曲,幼儿边看边学做手语动作。
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会跳舞的小树叶二活动目标:●欣赏诗歌,大胆运用语言和肢体动作表达、表现树叶飘落的情趣。
●对落叶下落形态产生探索兴趣。
活动准备:●树叶可以飘落的树。
●树叶手饰若干。
●柔和的轻音乐,如班得瑞的音乐。
活动过程:●回忆树叶飘落的样子。
·教师:秋天到,树叶飘,请你想想树叶飘落下来时像什么?(引导幼儿讲述)·教师:有一首诗讲的就是小树叶飘落下来的样子的,叫《会跳舞的小树叶》,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诗歌里小树叶像什么一样飘落下来?●欣赏诗歌,感受诗歌的情趣。
·教师配乐朗诵诗歌:会跳舞的小树叶。
中班语言会说话的手教案

中班语言会说话的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手的各种姿态和动作,理解手可以表达情感和意愿。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用手势表达情感和意愿的能力,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手的喜爱和对手势表达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认识手的各种姿态和动作,理解手可以表达情感和意愿。
难点:培养幼儿用手势表达情感和意愿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手势卡片、手偶、画纸、彩笔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语言活动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展示手偶,引起幼儿对手的兴趣,引导幼儿观察手偶的各种手势。
2. 认识手势:教师向幼儿介绍手势卡片,让幼儿认识各种手势,并尝试模仿。
3. 学习手势表达:教师通过手势卡片,教授幼儿如何用手势表达情感和意愿,如喜悦、愤怒、感谢等。
4. 实践手势: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手势实践,让幼儿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手势表达情感和意愿。
5. 手势绘画:教师引导幼儿用手势绘画,让幼儿在手势的基础上发挥创意。
五、作业与评价:1. 作业:教师让幼儿在家尝试用手势表达情感和意愿,家长协助记录。
2. 评价:教师通过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以及家长的反馈,评价幼儿对手势表达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教学内容,并在家庭中鼓励幼儿用手势表达情感和意愿。
2. 环境创设:在班级环境中布置手势主题墙,展示幼儿的手势绘画作品,营造手势表达的氛围。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观察幼儿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手势表达的准确性等。
2. 成果评价:教师通过幼儿的手势绘画作品、家长反馈等评价幼儿对手势表达的掌握程度。
九、教学计划: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幼儿的学习情况,制定后续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时间。
幼儿园中班语言会说话的手教案

幼儿园中班语言会说话的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和了解手的重要性,认识到手可以表达情感和意愿。
2. 培养幼儿对手的观察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对手的描绘和表现,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
二、教学内容:1. 认识手的基本形状和功能。
2. 学习用手表达情感和意愿。
3. 通过对手的描绘和表现,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幼儿观察自己的手,了解手的基本形状和功能。
2. 游戏法:通过手游戏,让幼儿学习用手表达情感和意愿。
3. 创作法:让幼儿通过绘画、手工等方式,表现手的样子和功能。
四、教学准备:1. 纸张、画笔、颜料等绘画材料。
2. 手偶或手套等手部道具。
3. 相关的手工制作材料。
五、教学步骤:1. 观察手的基本形状和功能:让幼儿观察自己的手,了解手的基本形状和功能,引导幼儿说出手的名称和作用。
2. 手游戏:通过手游戏,让幼儿学习用手表达情感和意愿,如拍手、握手、手指游戏等。
3. 手部描绘:让幼儿用自己的手描绘出手的样子,可以用画笔、颜料等绘画材料,引导幼儿观察手的线条和颜色。
4. 手工制作:让幼儿用自己的手制作手工艺品,如手偶、手套等,让幼儿在制作过程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5. 作品展示: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其他幼儿欣赏和学习,让幼儿分享自己的创作思路和感受。
六、教学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可以通过家长通知书,让家长了解教学内容,鼓励家长在家中与孩子一起进行手部游戏和手工制作活动,加强家校合作。
2. 环境创设:在教室环境中,教师可以设置手部创意展示区,让幼儿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在墙上,激发其他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七、教学评价:1. 观察法: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表现和互动情况,评价幼儿对手的认识和表达能力。
2. 作品评价:教师可以对幼儿的手工艺品进行评价,关注幼儿在制作过程中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表现。
示范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教学设计:会说话的手

示例幼儿园中班语言教案教学设计:会说话的手一、教学目标1.掌握手指名称,明确手背和手掌的区别;2.培养幼儿语言表达及运用能力;3.学会形容、比较,能够绘制简单的手图。
二、教学内容1.手指名称;2.手掌和手背的区别;3.形容、比较;4.绘制简单的手图。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在于: 1. 教授手指名称,帮助幼儿分辨并掌握; 2.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及描述能力。
教学难点在于: 1. 指导幼儿进行简单的比较和形容; 2. 引导幼儿进行简单的手绘制作。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幼儿习惯的形式,引导幼儿们来到教学区,并唤起幼儿对于日常使用的“手”、”手指”的注意和兴趣。
(二)呈现1.展示一张绘制有手掌和手指的图案板;2.教师进行简单的形容和比较介绍,引导幼儿们认识手掌和手指的区别;同时,让幼儿们自己观察比较,确认两部分的不同之处。
(三)讲解1.教师介绍不同手指的名称,通过比较和形容,帮助幼儿缓解学习紧张情绪,增强兴趣;2.教师通过问题引导:这个手指长恢复,那个手指又短又圆,这个手指弯曲,那个手指笔直……帮助幼儿们分辨和记忆手指的名称和特征;3.然后,讲解手掌与手背的区别,帮助幼儿进一步认识和记忆。
(四)练习1.通过幼儿歌谣、手势、变形练习的方式帮助幼儿学会手指的名称和掌握手掌、手背的形象概念;2.小组交流,让幼儿彼此分享手的感觉,帮助幼儿更加深入掌握和理解所学知识。
(五)巩固引导幼儿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手的简单绘画,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六)反馈1.整理所学,幼儿口头回答、“展示”,并互相帮助和拓展,检查所学效果,并调整教学策略与方法;2.学生完成有关作业,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五、教学方式1.课前准备:教师提前准备板书、幼儿歌谣、手绘制作等教具;2.导入:通过适当的手势和语言,引导幼儿进入教学状态;3.呈现:教师通过展示图案板等功具,帮助幼儿更好的参与和理解教学;4.讲解:通过丰富的问题和比较、形容等介绍方式,帮助幼儿快速掌握手指、手掌和手背区别与名称;5.练习:通过歌谣、手势、变形等活动方式,帮助幼儿更好的学习、巩固和练习所学知识;6.巩固:通过手绘制作等教具,激发幼儿创造力和表达能力;7.反馈:教师通过回答、展示、互助交流等方式,检验所学知识和教学效果的ip。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中班教案案例[语言]会说话的手
活动目标:
1、能说出生活中常见的手势所表达的含义并根据手势进行创造性地想象。
2、引导幼儿看手势创编不同的故事, 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联系生活实际,引起幼儿学习各种手语的兴趣。
活动准备:
表演台、vcd、录像等。
活动过程:
1、导入会说话的手
①做简单的手势,知道表达的含义。
t:不光嘴能说话,手势也能讲话。
②做生活中常见的手势,知道其表达的含义。
2、手势像什么
①教师做简单的手势,让幼儿联想像什么。
t:有的手势能让你联想到一些东西。
现在我做一个手势,你们想一想它像什么,想得越多越好。
②请个别幼儿做手势,让其余幼儿猜猜是什么。
3、看手势编故事
t:手势不仅可以说话,还能讲故事呢!
①看手势表演故事。
②幼儿根据手势自由编故事。
③讲述故事。
4、联系生活,学做手势。
①联系幼儿看过的手势,提问:
t:还有哪些人只能用手势来说话?
你还在哪里见过?
为什么要做手语?(激发幼儿关心聋哑人的情感)
②教师做手语,幼儿学做手语动作。
t:我也来用手说一句话,猜猜它是什么意思?(幼儿学做)
5、结束部分
欣赏手语歌曲,幼儿边看边学做手语动作。
t:这儿还有一首用手语表演的歌呢,咱们一起来学一学、看一看吧!
观摩意见和建议:
该活动内容既是生活中常见的,又是我们容易忽略的,教师选取了这一内容,让幼儿在想象活动中根据手势编故事,通过手看影子,调动了幼儿创造的积极性。
建议教师给予幼儿想象、讲述的机会再多一些,结尾时给予幼儿的音乐节奏太快,最好教师自己编一段可以用手语表演的歌曲让幼儿模仿,进一步提高幼儿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