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理 杨青山版(原创)第三章 全球海洋及海洋人类活动
大学世界地理(杨青山版_石院用书)期末考试重点课后答案
一,海陆分布特点1.陆地主要集中于北半球。
2.多数大陆南北成对分布3.多数大陆通过狭窄的海峡或地峡断续相连。
4.某些海陆分布具有鲜明的特点。
二大陆地形主要特征1、地形高低起伏悬殊2、地形类型多种多样3、地形结构因洲而异三洋底地形的主要特征1、深度大、高差大2、洋底地形大陆架大陆坡大洋底3、洋脊贯通四大洋四板块的划分和板块运动1912年,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学说;1960年,美国地质学家赫斯提出海底扩张学说.当代最有影响的全球构造理论,1968年由法国地质学家勒比雄提出.五全球气候带和气候型全球气候是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性质、人类活动、洋流等因素综合影响下形成的。
(一)陆地低纬度气候:低纬度气候主要受赤道气团和热带气团的控制,全年高温,月平均气温最低在15 ℃以上。
影响气候的主要环流系统有热带辐合带、信风、赤道西风、热带气旋和副热带高压等.1. 陆地热带气候: 陆地热带主要分布在0º~25ºN的地区,东西分异不明显,地带性分异显著。
在赤道附近为赤道多雨气候,在回归线附近由于受副高的作用一般在大陆内部和西部多为热带干旱气候,在二者之间多为热带干湿季气候或季风气候。
1赤道多雨气候分布:又称热带雨林气候,分布于赤道两侧南北纬各5 º~10 º的范围内,包括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非洲的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以及亚洲马来群岛的绝大部分地域。
气候特点:全年皆夏,各月平均温为25~28 ℃,日较差比年较差稍大;多对流雨,年平均降水量多在2 000 mm以上,月降水量最少也超过60 mm。
植被土壤:适合热带雨林发育,森林高大茂密,物种繁多,植物资源极为丰富;地带性土壤为热带雨林砖红壤。
2热带干湿季气候分布:又称热带草原气候,分布于赤道多雨气候区的外围,一般可达南、北纬15º左右,也可伸至25º左右。
包括非洲的苏丹草原、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和南非高原的北部、南美洲的巴西高原和奥里诺科平原、中美洲的太平洋沿岸以及澳大利亚北部等地区.气候特点:终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季之分,干季时受信风控制,盛行热带大陆气团,干燥、少雨;雨季时则受赤道低压带控制,赤道气流辐合带移来时,湿润多雨。
一、本大纲制定的依据1
一、本大纲制定的依据教学大纲:一、本大纲制定的依据 1、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所需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要求; 2、根据本课程的教学性质、条件和教学实践而制定; 3、考虑教学时间、学科发展在教学中灵活掌握教学侧重点、考核内容和考核形式。
二、大纲内容选编原则与要求 1、本大纲所列各章节的讲授内容是以教材为主,并参照相关的地理教育学的书籍、杂志和相关网站的一些最新成果编制而成的。
2、本大纲所列的各章节的内容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紧密结合地理科学专业学生的实际知识结构和中学地理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状况选定教学内容,同时要求同学们要走进中学地理课堂,尽可能接触地理教学实践,同时通过各种杂志如《世界地理研究》、《地理教育》、《地球》、《亚太经济》等进一步加深对中学地理教育的认识,为自己今后的地理教育实习和地理教师生涯坚实的基础。
三、《世界地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世界地理【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课时】 72 【学分】 4 【课程性质、目标、要求】课程性质:此课程是地理科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也是最能体现地理学的综合性和区域性的课程之一。
1/ 12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区域分析能力,力求在教学中突出以下特点:以人地关系及其理论为主线,统领世界地理知识和阐释世界地理问题;以全球化及其表现问题为背景,注重地方(国家、地区等)与全球化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以具体区域的特性或个性认知为出发点,进行区域内人地关系的系统阐述。
教学目标:使学生获得世界地理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树立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热爱中学地理教学的思想,同时着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培养合格的中学地理教师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要求:1、此课程是地理科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也是最能体现地理学的综合性和区域性的课程之一。
因此需要学生在一些先修课的基础上来学习此门课程,如《人文地理学》、《气侯与气象学》《地图学》、《地貌学》、《水文学》等,同时还需熟悉中学地理课程和教材结构; 2、学生具有较好的地理本科地理知识结构是学习此门课的重要知识、能力基础,同时对地理知识的综合、地理学思想、方法等有较好掌握; 3、教学中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强调对学生进行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世界地理杨青山
世界地理杨青⼭厄尔尼诺:是指⼀种东太平洋⾚道地区海⽔异常变化的极端情况,是全球⽓候和海洋环境异常的⼀种信号。
其显著特征是⾚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域海⽔出现显著增温。
拉尼娜:是指⾚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温度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是热带海洋和⼤⽓共同作⽤的产物沙漠化:由于⼈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和脆弱⽣态环境相互作⽤造成⼟地⽣产⼒下降,⼟地资源丧失,地表呈现类似沙漠景观的⼟地退化的过程。
⾚潮:有机物分解后使海⽔出现富营养化,加快了海⽔中某些海藻的⽣长,从⽽导致⾚潮产⽣。
欧盟是经济区域化⽔准最⾼的地区,是⼀个内部充分开放对外相对封闭的经济区域。
20世纪50年代建⽴“关税同盟”,1999年推⾏共同的货币“欧元”和设⽴与之相适应的欧洲银⾏。
这个经济区使欧洲成为了⼀个⼈员、货物、资本、劳务和知识可以充分流动的经济区。
具有实质性的中央调节功能;有中央银⾏调节货币供应量和调整利率,有共同的外贸标准和外贸政策以及统⼀的政治经济决策机构东盟:是⼀个促进内部贸易、⼯业合作,对外促进共同的经贸关系。
⼒求成为具有解决内部国际政治关系能⼒的国际组织。
必须依赖外部资源和市场的区域。
APEC:它是⼀个地跨亚洲、太平洋和美洲,有21个经济体参与的⾮正式的经贸合作议事体制。
这个组织可以就经济体之间的贸易合作、就共同关⼼的社会经济发展问题、就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和出现的问题进⾏讨论,做出政府的承诺和实⾏共同的措施。
中东:中东位处于亚欧⾮三⼤洲的连接地带,南、西、北三⾯分别濒临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海和⾥海,故常称之为“三洲五海之地”。
阿拉伯世界:具体包括23个国家和地区,即有西亚的阿富汗、伊朗、伊拉克等,⾮洲的埃及、利⽐亚、苏丹等,因其⼈⼝以操阿拉伯语和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民族为主,因此被泛称为“阿拉伯世界”。
出⼝导向型⼯业化:依据⽐较优势原则参与国际分⼯,把所⽣产的具有国际竞争⼒的产品向国外出⼝,以此带动国民经济增长,即为出⼝导向型⼯业化进⼝替代⼯业化:是指⼀国采取各种措施,限制某些外国⼯业品进⼝,促进国内有关⼯业品的⽣产,逐渐在国内市场上以本国产品替代进⼝品,为本国⼯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实现⼯业化。
大学世界地理(杨青山版_石院用书)期末考试重点课后答案
大学世界地理(杨青山版_石院用书)期末考试重点课后答案一,海陆分布特点1.陆地主要集中于北半球。
2.多数大陆南北成对分布3.多数大陆通过狭窄的海峡或地峡断续相连。
4.某些海陆分布具有鲜明的特点。
二大陆地形主要特征1、地形高低起伏悬殊2、地形类型多种多样3、地形结构因洲而异三洋底地形的主要特征1、深度大、高差大2、洋底地形大陆架大陆坡大洋底3、洋脊贯通四大洋四板块的划分和板块运动1912年,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学说;1960年,美国地质学家赫斯提出海底扩张学说.当代最有影响的全球构造理论,1968年由法国地质学家勒比雄提出.五全球气候带和气候型全球气候是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性质、人类活动、洋流等因素综合影响下形成的。
(一)陆地低纬度气候:低纬度气候主要受赤道气团和热带气团的控制,全年高温,月平均气温最低在15 ℃以上。
影响气候的主要环流系统有热带辐合带、信风、赤道西风、热带气旋和副热带高压等.1. 陆地热带气候: 陆地热带主要分布在0o~25oN的地区,东西分异不明显,地带性分异显著。
在赤道附近为赤道多雨气候,在回归线附近由于受副高的作用一般在大陆内部和西部多为热带干旱气候,在二者之间多为热带干湿季气候或季风气候。
1赤道多雨气候分布:又称热带雨林气候,分布于赤道两侧南北纬各5 o~10 o的范围内,包括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非洲的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以及亚洲马来群岛的绝大部分地域。
气候特点:全年皆夏,各月平均温为25~28 ℃,日较差比年较差稍大;多对流雨,年平均降水量多在2 000 mm以上,月降水量最少也超过60 mm。
植被土壤:适合热带雨林发育,森林高大茂密,物种繁多,植物资源极为丰富;地带性土壤为热带雨林砖红壤。
2热带干湿季气候分布:又称热带草原气候,分布于赤道多雨气候区的外围,一般可达南、北纬15o左右,也可伸至25o左右。
包括非洲的苏丹草原、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和南非高原的北部、南美洲的巴西高原和奥里诺科平原、中美洲的太平洋沿岸以及澳大利亚北部等地区.气候特点:终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季之分,干季时受信风控制,盛行热带大陆气团,干燥、少雨;雨季时则受赤道低压带控制,赤道气流辐合带移来时,湿润多雨。
大学世界地理(杨青山版-石院用书)期末考试重点课后答案
大学世界地理(杨青山版-石院用书)期末考试重点课后答案一海陆分布特点1.陆地主要集中于北半球。
2.多数大陆南北成对分布3.多数大陆通过狭窄的海峡或地峡断续相连。
4.某些海陆分布具有鲜明的特点。
二大陆地形主要特征1、地形高低起伏悬殊2、地形类型多种多样3、地形结构因洲而异三洋底地形的主要特征1、深度大、高差大2、洋底地形大陆架大陆坡大洋底3、洋脊贯通四大洋四板块的划分和板块运动1912年,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学说;1960年,美国地质学家赫斯提出海底扩张学说.当代最有影响的全球构造理论,1968年由法国地质学家勒比雄提出.五全球气候带和气候型全球气候是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性质、人类活动、洋流等因素综合影响下形成的。
(一)陆地低纬度气候:低纬度气候主要受赤道气团和热带气团的控制,全年高温,月平均气温最低在15 ℃以上。
影响气候的主要环流系统有热带辐合带、信风、赤道西风、热带气旋和副热带高压等.1. 陆地热带气候: 陆地热带主要分布在0o~25o N的地区,东西分异不明显,地带性分异显着。
在赤道附近为赤道多雨气候,在回归线附近由于受副高的作用一般在大陆内部和西部多为热带干旱气候,在二者之间多为热带干湿季气候或季风气候。
1赤道多雨气候分布:又称热带雨林气候,分布于赤道两侧南北纬各5 o~10 o的范围内,包括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非洲的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以及亚洲马来群岛的绝大部分地域。
气候特点:全年皆夏,各月平均温为25~28 ℃,日较差比年较差稍大;多对流雨,年平均降水量多在2 000 mm以上,月降水量最少也超过60 mm。
植被土壤:适合热带雨林发育,森林高大茂密,物种繁多,植物资源极为丰富;地带性土壤为热带雨林砖红壤。
2热带干湿季气候分布:又称热带草原气候,分布于赤道多雨气候区的外围,一般可达南、北纬15o左右,也可伸至25o左右。
包括非洲的苏丹草原、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和南非高原的北部、南美洲的巴西高原和奥里诺科平原、中美洲的太平洋沿岸以及澳大利亚北部等地区.气候特点:终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季之分,干季时受信风控制,盛行热带大陆气团,干燥、少雨;雨季时则受赤道低压带控制,赤道气流辐合带移来时,湿润多雨。
世界地理 第三章 全球海洋及不断发展的海洋人类活动
体 积/ 104 km3 72 370 1 614 3 377 1 409 29 195
92 1 698 601
平均 深 度/m 4 028
—— 3 627 —— 3 897 —— 1 296 ——
最大 深 度/m 11 500
—— 9 296 —— 7 725 —— 5 449 ——
11
世界地理第三章
欧洲 地
中海
非洲
陆间海——地中海
亚洲
12
内陆海是深入 大陆内陆的海,海 洋状况受大陆影响 十分显著,因而, 在不同大陆环境条 件下的内陆海,有 很不同的特点。如 作为苏伊士地峡延 伸部分的红海和我 国山东半岛和辽东 半岛环抱的渤海。
世界地理第三章
内陆海——渤海
13
(二)全球海洋的地理分布
38
39
40
风海流的副效应:
世界地理第三章
风海流的副效应是指由于风海流的水量运输,就可以导 致海岸附近的增水或减水现象,从而又产生相应的海流。
41
上升流的形成:
世界地理第三章
设想北半球有一海岸,风向大致与海岸平行,且海水密度随深度而增加。 如果海岸位于风向的右方(图3.2.1(a)),风海流的水量运输,使得较轻的 表层海水输向海岸,并在海岸附近发生堆积作用(图3.1.2(b)),而在离海 岸较远的地方,较重的海水随着较轻的海水的后面上升。(图3.1.2(c))如 果海岸位于风向的左方,则岸边较轻的表层向外外输送,而较重的海水将在靠 近海岸处上升,取代离岸的表层海水,这种向上升的水流,称为上升流。在太 平洋和大西洋的东海岸如加利福尼亚、秘鲁、西北非洲海岸都有上升流,它把 含营养盐丰富的次表水带至海面,为海洋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提供了条件。
《世界地理》
《世界地理》课程教学大纲[Ⅰ] 课程说明教学大纲是教学的基本文件,是教师正确处理教材内容、科学编写教案,有效开展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文件,是组织教学活动和编选教材的重要依据。
教师必须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教学活动,在保证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内容的前提下,对课时的分配、讲授次序、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方法可以灵活掌握,适当调整。
一、课程性质《世界地理》是高等师范院校地理科学本科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之一,具有鲜明的区域性、综合性和人地相关性三大特点。
它以人地关系及其理论为主线,以全球化及其表现问题为背景,以世界区域为研究对象,运用综合性原则,依据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的特征、时空分布和相互关系,认识、理解全球、各大洲、各大洋、各大地区和各国家的区域地理特征、形成和发展规律以及区域间相互联系的特征和变化规律。
二、教学目的、要求1、教学大纲的编写原则①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科学地、系统地阐述本学科的规律,坚决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②充分体现我国的教育方针,符合我国师范类院校的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加强本门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同时要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③正确反映本门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
在教学内容方面,在保证本门课程科学体系的前提下,注意同相关课程的联系和配合。
根据教学计划所规定的教学时数,抓住基本内容,突出重点,合理安排,留有余地。
④根据课程的性质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实时适当地介绍课程所属学科范围内的最新研究动态,有选择地把国内外普遍接受的新思想、新理论、新知识、新概念贯穿在教学活动中,积极而稳妥地进行教学改革。
⑤贯彻“白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正确处理学术上的争论问题。
对不同学派的意见,可以选择一些被多数人接受的意见作为基础,同时也应介绍不同学派的观点。
2、教学目的①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增强关心他人和关爱社会等意识。
大学世界地理(杨青山版_石院用书)期末考试重点课后答案
一海陆分布特点1.陆地主要集中于北半球。
2.多数大陆南北成对分布3.多数大陆通过狭窄的海峡或地峡断续相连。
4.某些海陆分布具有鲜明的特点。
二大陆地形主要特征1、地形高低起伏悬殊2、地形类型多种多样3、地形结构因洲而异三洋底地形的主要特征1、深度大、高差大2、洋底地形大陆架大陆坡大洋底3、洋脊贯通四大洋四板块的划分和板块运动1912年,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学说;1960年,美国地质学家赫斯提出海底扩张学说.当代最有影响的全球构造理论,1968年由法国地质学家勒比雄提出.五全球气候带和气候型全球气候是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性质、人类活动、洋流等因素综合影响下形成的。
(一)陆地低纬度气候:低纬度气候主要受赤道气团和热带气团的控制,全年高温,月平均气温最低在15 ℃以上。
影响气候的主要环流系统有热带辐合带、信风、赤道西风、热带气旋和副热带高压等.1. 陆地热带气候: 陆地热带主要分布在0º~25ºN的地区,东西分异不明显,地带性分异显著。
在赤道附近为赤道多雨气候,在回归线附近由于受副高的作用一般在大陆内部和西部多为热带干旱气候,在二者之间多为热带干湿季气候或季风气候。
1赤道多雨气候分布:又称热带雨林气候,分布于赤道两侧南北纬各5 º~10 º的范围内,包括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非洲的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以及亚洲马来群岛的绝大部分地域。
气候特点:全年皆夏,各月平均温为25~28 ℃,日较差比年较差稍大;多对流雨,年平均降水量多在2 000 mm以上,月降水量最少也超过60 mm。
植被土壤:适合热带雨林发育,森林高大茂密,物种繁多,植物资源极为丰富;地带性土壤为热带雨林砖红壤。
2热带干湿季气候分布:又称热带草原气候,分布于赤道多雨气候区的外围,一般可达南、北纬15º左右,也可伸至25º左右。
包括非洲的苏丹草原、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和南非高原的北部、南美洲的巴西高原和奥里诺科平原、中美洲的太平洋沿岸以及澳大利亚北部等地区.气候特点:终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季之分,干季时受信风控制,盛行热带大陆气团,干燥、少雨;雨季时则受赤道低压带控制,赤道气流辐合带移来时,湿润多雨。
《世界地理》课程教学大纲
《世界地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31301016课程名称:世界地理英文名称:World Geography课程性质:专业课程总学时:72学分:4适用对象:地理科学专业四年制本科(师范类)学生先修课程:自然地理专业基础课人文地理专业基础课一、编写说明(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本课程属于地理科学专业必修课程。
它是在地球概论、地图学、地质地貌学、气象气候学、土壤地理学、水文学、经济地理学、人文地理等专业基础课的基础上开设的,主要研究地球表层各个系统(圈层系统)相互作用的地理格局和区域分异现象。
世界地理作为一门区域自然地理和区域人文地理相综合的课程,是高等院校地理科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也是最能体现地理学的综合性和区域性的课程之一。
它以人地关系及其理论为主线,统领世界地理知识,阐释世界地理问题;以全球化及其表现问题为背景,注重地方(国家、地区)与全球化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以具体区域的特性或个性认知为出发点,进行区域内人地关系的系统阐述,运用综合的观点,从自然地理环境和产业分布等方面,认识并理解其地理特征及其形成、发展的规律,以及各地理区相互关联的特征和变化的规律。
(二)教学基本要求通过世界地理教学,应达到如下目的:1.以人地关系及其理论为主线,掌握世界地理知识和地理环境结构的基础理论,阐释世界地理问题;2.以全球化及其问题为背景,了解地方(国家、地区)经济发展的特征及新的世界经济动态;3.以具体区域的特征或个性为出发点,进行区域内人地关系的系统阐述,使学生初步具有研究和分析区域相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采用多媒体教学及多种教学方法如课堂讨论,充分利用地图、教学景观片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四)实践环节无(六)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本课程是在学习了自然地理基础和人文地理基础等先行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以世界不同区域为对象,运用综合的观点研究地理要素的特征及其所形成的地理环境结构的特点、发展规律。
世界地理复习资料杨宇辉
第一章全球地表形态与全球气候1.全球海陆分布特点(1)陆地主要集中于北半球北半球的陆地面积占北半球总面积的5/2,而南半球只有5/1,南半球中,高纬度陆地面积显著收缩.(2)多数大陆南北成对分布:例如亚洲和澳洲、欧洲和非洲、北美和南美.(3)多数大陆通过狭窄的海峡或地峡(运河)断续相连.亚非之间的苏伊土地块(运河)、欧非之间的真布罗陀海峡。
亚洲和北美之间的内令海峡、南北灵之间的巴拿马地峡(运河).(4)某些海陆分布具有鲜明的特点:例如大西洋两岸大陆海岸线的走向具有一致性。
2、亚洲和欧洲的分界: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尔其海峡、中海.3.大陆地形的主要特征:(1)地形高低起伏悬殊:全球陆地以海平面为基准,平均海拔为840m,而陆地的高差约为9240m.(2)地形类型多种多样:常见地形有山地、高原、盆地、正陵与平原。
陆地上有两条巨大的高山带、环太平洋智被带、阿尔卑斯一惠马拉雅褶皱带。
除了常态地形,还有特殊地貌类型:冰川地锐、冰土地貌、风沙地锐等。
(3)地形结构因洲而异:亚洲为中高周低,欧洲为中低周高,非洲主要是高原澳洲和南北美形成南北纵列的三大地理单元(中部平,东西为山地高原).4、洋底地形的主要特征(1)深度大、高差大。
以海平面为基准,世界大洋的平均深度为300m(2)洋底地形可分为大陆架、大陆坡和大洋底三部分(3)洋脊贯通四大洋。
四大洋中都有高峻的洋脊,且彼比相连贯通,全长约8000km,这是陆地上任何一条山脉所不能比拟的。
5.板块边界:指不同板块之间的结合部位,表现为持续活动的火山带和地震带,是全球地质作用最为活跃的地区分类:(1)离散型板块边界。
大洋脊的轴部两侧板块相脊运动,板块受到拉张而分离,软流围地幔物质上涌,冷凝形成新的洋底岩石圈,并添加到两侧板块的后缘。
(2)汇聚型板块边界。
海沟附近的板块俯冲带或大陆板决之间的碰撞带,两侧板块相向而行,又可分为俯冲边界和碰撞边界。
第三章 海洋人类活动(参1)
20 05 年 中 国 污 染 海 域 分 布 示 意 图
关于海域划界方面的争议
在黄海和东海,由于我国与朝鲜、韩国和日本等国间 某些海域的宽度不足200海里,从而因各方主张的海域范 围交叉而产生争议。 在南海除中、越关于北部湾海域划分方面的争议外, 中国与南海其它周边国家也存在海域划分争议。70年代 以来,一些南海周边国家将中国传统海疆线内 的大片海 域非法划归自己管辖,其中菲律宾1970年派兵侵占了南 沙群岛中的8个岛礁,1978年又把南沙大部分岛礁及其周 围40万平方千米的海域划入菲律宾主权范围。马来西亚 在1977年侵占南沙群岛的3个岛礁,并于1979年将南沙群 岛及其周围24万平方千米的海域划归自己管辖。1980年 印尼和文莱也相继宣布对南沙群岛周围海拥有主权。
(三)海岸带管理
世界范围的海岸带地区存在着不同程度 的生态系统退化现象,降低了海岸带生 态系统提供商品与服务的能力。 海岸带管理的主要任务:解决生境丧失、 水质下降、水文循环变化、海岸资源枯 竭、海平面上升、全球气候变化等问题。
2 0 0 5 年 污 染 海 域 分 布 示 意 图
(四)海洋划界的原则
中国与南海周边国家关于西沙群岛和南沙 群岛的主权争端
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这不仅有古 今中外翔实的历史和地理资料可作证明,而且也为世界许多国 家和广泛的国际舆论所承认。但是自七十年代以来一些国家开 始染指我南沙群岛。 其主要原因是: A、地理位置,从战略意义上说,南海诸岛几乎散布在整个南 海海域,正处于国际航线的要冲。 B、自然资源方面,虽然目前尚缺乏对整个南海的自然资源的 全面了解和认识,但是即使如此,也已发现南海诸岛及其海域 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尤其是油气资源。1974年越南正式对我西 沙群岛和南沙群岛的主权提出异议,继而对我提出对整个南沙 和西沙群岛的领土要求。1974年越南正式把南沙和西沙群岛绘 入越南版图。1982年又把西沙和南沙群岛纳入其测算领海的基 线范围之内,并多次挑起武装冲突。南海周边的其他几个邻国 也先后侵占中国南沙的部分岛礁。
海洋环境分解
海洋的分布特征
11
世界地理第三章
以南极洲大陆为核心,海洋呈环状分布 以北冰洋为核心,大陆呈环状分布
12
世界地理第三章
第二节 海洋自然资源的开发
海洋资源的概念:
狭义概念:
是指在海水中生存的生物,溶 解与海水中的化学元素和淡水,海 水中所蕴藏的能量以及海底的矿产 资源。
广义概念 :
除了指上述的物质与能流量外, 还包括港湾、航线、水产养殖空间、 海洋上空的风、海底地热、海洋景 观、海洋空间以及海洋的纳污能力 等。
边缘海——南海
3
世界地理第三章
边缘海——东 海
4
世界地理第三章
陆间海是介于大 陆之间的海,深度较 大,有海峡与外海或 大洋相通。陆间海地 区一般地壳活动活跃, 海底地形复杂,多火 山,地震。如亚欧大 陆与非洲大陆之间的 地中海,南、北美洲 大陆之间的墨西哥湾 和加勒比海等。
陆间海——墨西哥湾与加勒比海
有关工业
海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图
这种综合利用方式不仅能节约开发过程中的能源消费,增加了开发过程中产品
输出,还能提高生产效率并降低成本。它在技术上合理,经济上可行,已受到越来
越多的国家的重视。
19
中国第一大港——上海港
20
(二)世界海运业发展现状
世界地理第三章
海洋运输是海洋空间资源开发的传统领域,同时也是现代 海洋产业中的支柱产业。目前国际贸易运输量(以吨计)70% 左右和货运周转量(以吨千米计)的90%以上都是通过海洋航 运完成的。
全球海洋及不断发展的海洋人类活动
1
世界地理第三章
第一节 全球海洋的分布与洋流系统
一、海洋的分布
(一)海洋的划分及其特征
海洋是指地球表面广阔而连续的咸水水体的总称。海洋的面积约
世界地理杨青山题库
世界地理杨青山题库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世界地理的定义与意义
2.世界地理的主要内容
3.杨青山的世界地理题库价值
4.如何利用世界地理题库进行学习
正文
世界地理是研究地球上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它涉及到地球的物理构造、自然资源、气候、人口、城市、交通、文化等多个方面,对于我们了解世界、认识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世界地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地理基础知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三个方面。
地理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地球的构造、地球的历史、地图学等;自然地理主要研究自然环境,如地貌、气候、生态系统等;人文地理则主要关注人类社会的空间组织,如人口、城市、交通、文化等。
杨青山的《世界地理题库》是一部内容丰富、系统全面的世界地理学习资料,它不仅涵盖了世界地理的各个领域,而且还通过大量的题目,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世界地理知识。
该题库对于学生备考各类考试,如高考、研究生考试等,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如何利用世界地理题库进行学习呢?首先,学生需要对题库进行系统的阅读,理解其中的知识点和概念;其次,通过做题,检验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发现并弥补自己的知识盲点;最后,结合实际,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自己的地理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的来说,世界地理是我们了解世界、认识国家和地区发展状况的重要工具,而杨青山的《世界地理题库》则是我们学习世界地理知识的重要
参考资料。
最新世界地理,杨青山
1、全球海陆分布有哪些特点?1)海陆分布的主要特点:A 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B 多数的大陆南北对称分布C多数大陆通过狭窄的海峡或地峡连续相连D 某些海陆分布具有鲜明特点。
E 北部大陆水平轮廓比较破碎,沿海的岛山与群岛和海湾较多F 大西洋两岸轮廓凹凸大致相吻合2)大陆和洋底地形的主要特征A大陆地形的主要特征:a 地形高低起伏悬殊b 地形类型多种多样c 地形结构因洲而异。
B 洋底地形的主要特征:a 深度大,高差大:3800m— -11034mb洋底划分为,大陆架、大陆坡和大洋底。
c 洋脊贯穿四大洋:8万km2、世界上有那些气候带和气候型,简述它们的分布,主要特点,及成因?1)陆地低纬度气候A分布:赤道两侧的赤道带和热带地区;B成因:赤道气团和热带气团,热带幅合带,信风、赤道西风、热带气旋、和副热带高压;C特征:全年高温,月均气温最低15℃以上;降水具有明显季节变化。
2)陆地中纬度气候A 分布:温带、亚热带;B 成因:热带气团和极地气团相交绥的地带;极锋、盛行西风、温带气旋和反气旋、副热带高压和热带气旋;C 特征:气温和降水的季节变化、气候非周期性变化。
3)高纬度气候A 分布:(北半球50°以北)亚寒带,北极圈内的陆地寒带,南极大陆地区。
B 成因:极地大陆气团、冰洋气团和南极气团的源地。
C 特征:气温很低,“世界寒极和北半球寒极”。
4)高地气候A 分布:帕米尔高原和青藏高原、科迪勒拉山系、阿尔卑斯山系、乞力马扎罗山等;B 成因:气温、降水等气候要素随地势增高而呈垂直变化;C 特征:垂直气候带结构。
3、气候变冷/变暖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有哪些?国际社会有何响应?1)冰川对地表形态的影响A 均衡作用;B 海平面的升降;C 侵蚀作用和堆积作用;D 冰盖区外的黄土堆积;E 改造河流水系;F 生物种群的迁移和有选择性的灭绝。
2)气候变暖对地表形态的影响:A 直接影响:冰川和冻土融化,海平面上升;B 间接影响:引发热浪、飓风、龙卷风和洪水等。
世界地理课程教学大纲讲解
《世界地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信息课程代码:z1101014A/z1101014B课程名称:世界地理英文名称:Geography of the World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适用专业:地理科学本科专业总学时:96课时理论学时:88学时实践学时:8学时总学分:6学分开设学期:第五、第六学期开设考核方式:闭卷考试先修课程: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中国地理大纲拟定人:大纲审定人:课程简介《世界地理》是面向师范类地理学科专业高年级开设的专业课,课程性质为必修课。
本课程的基本目的就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自然地理、经济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初步掌握研究区域地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正确认识,并探讨各大洲各自然地理要素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正确认识产业分布和地域经济运动的客观规律。
为从事中学地理教学和其它经济建设行业培养合格人才。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全球地表形态与全球气候;全球陆地自然带及其理论;全球海洋及人类的海洋活动;全球人类活动的基本地域格局;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南极洲。
本课程教学的具体目标如下:1.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世界地理的基础知识,如:区域的概念、区域综合特征、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世界各国、各地区地域生产和生产力布局特征等。
2.以自然地理、经济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基本理论为指导,使学生掌握世界地理的研究方法,正确认识,并探讨各大洲各自然地理要素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正确认识产业分布和地域经济运动的客观规律。
3.结合教学内容与地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各种基本技能,如搜集、整理和运用地理文献的能力,运用和绘制、分析地图图表的能力,对有关地区进行考察的能力。
4.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爱国主义国际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及其科学方法论等方面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责任感、使命感。
教学内容及要求绪论教学重点和难点:世界地理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实践环节:无建议使用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使用多媒体进行启发式教学教学学时:理论学时2、实践学时0教学目标和要求:一、世界地理的主要研究对象和内容二、开设世界地理课程的意义三、学习世界地理的方法第一章全球地表形态与全球气候教学重点和难点:板块构造理论在全球海陆演化的解释中的应用;全球气候分布规律及其成因。
世界地理知识点总结杨青山版本教材
绪论1、世界地理主要是研究地球表层各个系统(圈层系统)相互作用的地理格局和区域分异现象的学科。
2、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地理环境的结构、分布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性以及人地关系的学科。
3、“世界地理”作为一门区域自然地理与区域人文地理相综合的课程,在我国基础地理教育的课程体系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第一章全球地表形态与全球气候1、全球海陆分布特点:陆地主要集中在与北半球多数大陆南北成对分布多数大陆通过狭窄的海峡或地峡(运河)断续相连某些海陆分布具有鲜明的特点2、大陆地形的主要特征:地形高低起伏悬殊地形类型多种多样地形结构因洲而异3、洋底地形的主要特征:深度大、高差大洋底地形可分为大陆架、大陆坡和大洋底洋脊贯通四大洋4、所谓板块指的是岩石圈板块,包括整个地壳和莫霍面以下的上地幔顶部。
板块构造学说归纳了大陆漂移、海底扩张等学说的重要成果。
5、按照板块之间相对运动方式的不同,板块边界可分成以下三种类型:离散型板块边界、汇聚型板块边界、平错型板块边界。
6、六大板块:亚欧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7、在地壳板块产生张裂运动时,地表会发生的现象是裂谷、海洋。
8、全球气候是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性质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综合影响下形成的。
9、世界气候的分布规律①气候的纬向地带性是指世界气候带和气候型普通具有沿纬线东西延伸,沿经线方向南北更替而呈带状分布的特征。
②气候的非纬向地带性。
③气候的垂直地带性,有一定高度的山地或高原,其气候具有垂直地带性特征。
10、海陆风:白天吹海风,夜晚吹陆风。
11、城市市区由于人口密集,经济活动集中,生产生活中释放大量人为热,导致市区气温高于郊区,空气在市区上升,在郊区下沉,近地面风由郊区吹向市区。
12、沙漠和林地之间:①白天,沙漠增温快,温度高,形成低压;森林增温慢,温度低,形成高压,白天近地面大气由森林吹向沙漠。
②夜晚,沙漠降温快,温度低,形成高压;森林降温慢,温度高,形成低压,夜晚近地面大气由沙漠吹向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