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本第二版
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本第二版
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本第二版第一章什么是社会学1 社会学一词最早由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孔德在1838年10月出版的《实证哲学教程》第四卷中正式提出的2 社会学本身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一般社会哲学到专门的具体社会科学的演变过程第一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科学“社会运行论”一社会学研究对象的历史时代根1 社会学在20世纪30-40年代产生决定性因素是时代实践的要求2 政治革命与产业革命(1)社会转型的产物(2)社会秩序的要求3社会学的思想源泉(1)历代思想家在其哲学,政治和伦理观点中包含的社会思想(2)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3)自然科学理论和方法的成就(4)从17世纪在英国发源至十九世纪的早期社会统计调查和定量分析二社会学研究对象的现实社会根据1 社会运行发展三种类型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中性运行与模糊发展恶性运行与畸形发展2 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总体上是能够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宏观微观上都可以社会主义经济是以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为基础,它与生产社会化是一致的三社会学研究对象的中国特色表现1 跟中国历史上的学术传统密切相关2 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现实社会运行密切相关3 能够有效的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改革服务四关于社会学研究对象的观点1分类(1)侧重以社会及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2)侧重以个人及其社会行动为研究对象(3)不属于以上两类五社会学的基本问题个人与社会关系问题是社会学的基本问题个人与社会关系是指两者互生互动的过程第二节社会学的学科地位一社会学学科地位的历史演变二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1与历史唯物论是具体的社会科学与哲学科学的关系2 与单科性社会科学(政治学,经济学,教育学,心理学)的关系是综合性科学与单科性科学的关系3与其他综合性社会科学(历史学,管理学)的关系是特殊与特殊的关系4社会学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第三节社会学的功能1 认识和改造社会2 增促社会进步减缩社会代价3构建和谐社会第二章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西方社会学的历史与现状1 社会学在社会转型中产生2 西方社会学的创立19世纪30年代至19世纪末叶特点第一与哲学密切联系第二受实证主义思潮影响第三创立社会学的目的在于维护,协调现存的社会关系代表孔德(法)斯宾塞(英)3 西方社会学的形成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特点第一确定了自己的研究范围与研究方法,独立学科体系基本成型第二研究问题越来越具体化专门化代表涂尔干实证主义法国自杀论韦伯反实证主义德国芝加哥学派重视实际的社会调查4当代西方社会学20世纪40年代至今特点第一中心转向美国第二理论多元化,学派林立,观点分歧第三分科化第四方法科学化第五马克思主义学说影响增大分类结构功能主义社会冲突论社会交换论符号互动论当代欧洲社会学新理论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社会学1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创立2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基本观点3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特点(1)立足实践原则(2) 思维方式的辩证性(3研究方式的批判性(4)价值理想性(5)理论视野的总体性第三节社会学的中国化1社会学的传入和发展严复2 社会学的中断与重建3社会学中国化探索(1)立足中国国情(2)把学习借鉴与自主创新有机结合起来(3)把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有机第三章社会学研究方法第三章社会学研究方法第一节社会学方法论1社会学方法体系2社会学方法特征(1)动态性(2)整体性(3)经验性3社会学研究的范式(1)实证范式(2)解释范式(3)批判范式第二节社会学研究的过程1 研究的逻辑过程2社会学的解释(1)概念和变量(2)假设(3)变量测试和分析(4)假设检验3研究的基本程序(1)提出和界定问题(2)回顾别人的相关研究(3)进行研究设计(4)收集资料(5)整理和分析资料(6)解释从资料中获得的发现(7)得出结论(8)发表或出版研究成果第三节社会学主要研究方法两大类:定量研究方法定性研究方法具体方法(1)问卷调查发(2)田野调查法(3)实验法(4)历史比较法第四节社会指标第五节抽样技术与数据分析基础第四章社会的构成第一节社会及其构成1社会的本质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在本质上是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们的有机总体2社会的特征(1)社会是由人群组成的(2)社会是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3)社会是有文化有组织的系统(4)社会是以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的(5)社会系统具有心里的丶精神的联系(6)社会系统是一个具有主动性丶创造性和改造能力的活的有机体3社会的要素(1)人口要素人口要素是社会存在的基本前提之一(2)资源要素资源要素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是社会系统运行的动力来源(3)环境要素环境要素是社会存在和运行所依托的空间的丶物质的基础(4)文化要素4社会的功能(1)整合功能(2)交流的功能(3)导向的功能(4)继承和发展的功能第二节社会结构和社会运行社会结构是指社会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及要素之间持久的丶稳定的相互联系模式,即社会系统的静态构成状况1 宏观社会结构(1)宏观社会结构是指社会的整体结构,即整个社会关系的构成状况,包括社会的经济结构丶政治结构和文化教育结构。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十三章 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第十六章 社
第十三章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13.1 复习笔记一、社会变迁社会变迁是一个表示一切社会现象,特别是社会结构发生变化的动态过程及其结果的范畴。
1.社会变迁的类型(1)按照社会变迁的规模①整体变迁。
指整个社会结构体系的变化。
它是从社会结构体系各个构成要素相互联系的有机变迁的合力中演化出来的。
②局部变迁。
指社会各个构成要素自身以及它们之间部分关系的变化。
局部变迁并不是整体变迁的简单外延,它的变迁不一定和整体变迁的方向、速度一致。
(2)按照社会变迁的方向①进步的社会变迁。
进步的社会变迁符合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带来社会物质财富的增长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包括社会精神生活的提高,使每一个社会成员逐步得到全面发展和能够逐步自由地表现自己的才能。
②倒退的社会变迁。
倒退的社会变迁违反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规律,阻碍社会发展。
(3)按照社会变迁的方式①渐进的社会变迁。
指社会结构的内部关系及其与外界环境的关系相对均衡。
在这种状况下,社会发生有秩序的、缓慢而持续的变化和发展,或者由一种模式过渡到另一种模式。
这时的社会变迁是局部变迁的积累,整个变迁过程表现为渐进的量的变化或部分质变。
②激进的社会变迁。
指迅速飞跃式的社会变迁,常常表现为社会革命,它是社会结构的相对均衡遭到彻底破坏、社会系统和社会结构需要重组时,所发生的改造社会的重大社会变迁。
(4)按照人对社会变迁的参与和控制①自发的社会变迁。
即人类以盲目的方式参与社会变迁。
②有计划的社会变迁。
即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参与社会变迁和控制社会变迁。
2.影响社会变迁的因素(1)环境与社会变迁①环境的变化和发展是人类社会变迁的基本前提。
②环境为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自然资源和物质条件,因而社会变迁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
如果环境发生了变化,势必影响社会的运行和发展。
③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环境对社会变迁的作用方式有所不同。
当社会发展水平较低时,环境的影响作用主要是依其自身变化规律自然而然地发生的。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五、六章【圣才出品】
第五章文化的结构与功能5.1 复习笔记一、文化及其特征1.文化的定义文化是与自然现象不同的人类社会活动的全部成果,包括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的与非物质的产品的综合。
2.文化的特征(1)可习得性。
文化是超生物性的,任何文化都是人们后天习得和创造的,文化不能只通过生物遗传而获得,而是要通过一个个社会性的个体主动学习并综合起来的结果。
(2)共享性。
文化是所有社会成员所共享的。
(3)象征性。
象征性是指人类在创造文化时总是赋予其丰富的象征意义。
(4)全括性。
文化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5)整体性。
文化是一个有机系统和整体,由不同的要素有机构成,各构成要素之间按照一定的规则或规律形成一个统合的整体。
(6)文化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①文化的普遍性是指所有的人群都有文化;②文化的特殊性是指每一个社会或人群,都有自己特色的文化。
二、文化的分类1.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1)物质文化。
指物质世界中,一切经过人的加工、体现了人的思想的东西。
(2)非物质文化。
又称精神文化,指制度、规范、观念等。
(3)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在使用上是有差异的,物质文化因自然规律的作用,在使用过程中不断被损耗,非物质文化却可以被反复使用而不损耗。
2.主文化与亚文化(1)主文化。
指在社会上占主导地位的、为社会上多数人所接受的文化。
主文化对社会上大多数成员的价值观、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影响极大。
(2)亚文化。
指仅为社会上一部分成员所接受的或为某一社会群体特有的文化。
亚文化一般并不与主文化相抵触或对抗。
亚文化又可分为不同的类别:①民族亚文化。
是为社会中少数民族群体所特有的文化。
②职业亚文化。
指为各种职业群体特有的文化。
③越轨亚文化。
指为一些反社会集团所特有的文化。
(3)主文化与亚文化的区分不是绝对的,两者都在发生变化,也可能互相转化。
主文化可以转变为不占主导地位的亚文化,亚文化也可以转变为占主导地位的主文化。
3.主文化与反文化(1)主文化。
指在社会上占主导地位,对现存社会秩序起着维护、支持作用的文化。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三、四章【圣才出品】
第三章社会学研究方法3.1 复习笔记一、社会学方法论1.社会学方法体系(1)从知识结构的角度看,社会学的方法体系有三个层次构成:①第一层次为方法论原则,具有指导研究方向的意义;②第二层次为具体研究方法,与研究实践和过程相统一;③第三层次为技术手段,是研究过程中所运用的主要工具。
(2)社会学研究方法论的原则,是确定研究者的基本方向、影响研究性质的基本观念和定律。
方法论原则通常包括:①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②逻辑思维方法原则;③社会学的一般化理论。
2.社会学方法的特征(1)动态性。
社会学的立场和视野是动态的,它是关于变动中的尤其是现实社会的各种事实和关系的动态过程。
(2)整体性。
社会学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首先是从整体论高度出发的,把社会视为有机统一的整体,然后从静态和动态两个维度来考察和分析社会运行和社会变迁过程。
(3)经验性。
社会学注重对社会事实和现实的考察,并在此基础上来理解社会行为和社会运行。
在整个研究过程中,获得经验事实是首要的。
3.社会学研究的范式(1)范式的定义范式,指一定时期内,科学研究共同体成员在进行常规科学研究过程中所共同遵循的规范和理论与方法论模式。
(2)社会学研究范式的类型①实证范式②解释范式③批判范式。
如表3.1所示。
表3.1 社会学研究范式的类型二、社会学研究的过程1.研究的逻辑过程科学研究的逻辑过程是从理论问题经过研究验证最终回到得出理论的循环过程,连接这一过程的逻辑方法是演绎和归纳、经验观察和概括总结。
根据华莱士的“科学之环”原理,研究的逻辑过程是由问题、理论、假设、操作化和假设检验等几个环节构成(见图3.1)。
图3.1 科学研究的逻辑过程2.社会学的解释在社会学的研究中,对社会运行及协调发展的理论解释过程主要包括:概念和变量、假设、变量测量和分析、假设检验。
(1)概念和变量①概念a.社会学概念是将社会中的同一类现象和过程以及共同特征抽出来,加以概括。
b.概念包括实体性概念和非实体性概念。
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本第二版.doc
第一章什么是社会学1社会学一词最早由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孔德在1838年10月出版的《实证哲学教程》第四卷中正式提出的2 社会学本身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一般社会哲学到专门的具体社会科学的演变过程第一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科学“社会运行论”一社会学研究对象的历史时代根1 社会学在20世纪30-40年代产生决定性因素是时代实践的要求2 政治革命与产业革命(1)社会转型的产物(2)社会秩序的要求3社会学的思想源泉(1)历代思想家在其哲学,政治和伦理观点中包含的社会思想(2)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3)自然科学理论和方法的成就(4)从17世纪在英国发源至十九世纪的早期社会统计调查和定量分析二社会学研究对象的现实社会根据1 社会运行发展三种类型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中性运行与模糊发展恶性运行与畸形发展2 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总体上是能够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宏观微观上都可以社会主义经济是以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为基础,它与生产社会化是一致的三社会学研究对象的中国特色表现1 跟中国历史上的学术传统密切相关2 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现实社会运行密切相关3 能够有效的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改革服务四关于社会学研究对象的观点1分类(1)侧重以社会及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2)侧重以个人及其社会行动为研究对象(3)不属于以上两类五社会学的基本问题个人与社会关系问题是社会学的基本问题个人与社会关系是指两者互生互动的过程第二节社会学的学科地位一社会学学科地位的历史演变二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1与历史唯物论是具体的社会科学与哲学科学的关系2 与单科性社会科学(政治学,经济学,教育学,心理学)的关系是综合性科学与单科性科学的关系3与其他综合性社会科学(历史学,管理学)的关系是特殊与特殊的关系4社会学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第三节社会学的功能1 认识和改造社会2 增促社会进步减缩社会代价3构建和谐社会第二章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西方社会学的历史与现状1 社会学在社会转型中产生2 西方社会学的创立19世纪30年代至19世纪末叶特点第一与哲学密切联系第二受实证主义思潮影响第三创立社会学的目的在于维护,协调现存的社会关系代表孔德(法)斯宾塞(英)3 西方社会学的形成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特点第一确定了自己的研究范围与研究方法,独立学科体系基本成型第二研究问题越来越具体化专门化代表涂尔干实证主义法国自杀论韦伯反实证主义德国芝加哥学派重视实际的社会调查4当代西方社会学20世纪40年代至今特点第一中心转向美国第二理论多元化,学派林立,观点分歧第三分科化第四方法科学化第五马克思主义学说影响增大分类结构功能主义社会冲突论社会交换论符号互动论当代欧洲社会学新理论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社会学1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创立2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基本观点3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特点(1)立足实践原则(2) 思维方式的辩证性(3研究方式的批判性(4)价值理想性(5)理论视野的总体性第三节社会学的中国化1社会学的传入和发展严复2 社会学的中断与重建3社会学中国化探索(1)立足中国国情(2)把学习借鉴与自主创新有机结合起来(3)把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有机第三章社会学研究方法第三章社会学研究方法第一节社会学方法论1社会学方法体系2社会学方法特征(1)动态性(2)整体性(3)经验性3社会学研究的范式(1)实证范式(2)解释范式(3)批判范式第二节社会学研究的过程1 研究的逻辑过程2社会学的解释(1)概念和变量(2)假设(3)变量测试和分析(4)假设检验3研究的基本程序(1)提出和界定问题(2)回顾别人的相关研究(3)进行研究设计(4)收集资料(5)整理和分析资料(6)解释从资料中获得的发现(7)得出结论(8)发表或出版研究成果第三节社会学主要研究方法两大类:定量研究方法定性研究方法具体方法(1)问卷调查发(2)田野调查法(3)实验法(4)历史比较法第四节社会指标第五节抽样技术与数据分析基础第四章社会的构成第一节社会及其构成1社会的本质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在本质上是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们的有机总体2社会的特征(1)社会是由人群组成的(2)社会是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3)社会是有文化有组织的系统(4)社会是以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的(5)社会系统具有心里的丶精神的联系(6)社会系统是一个具有主动性丶创造性和改造能力的活的有机体3社会的要素(1)人口要素人口要素是社会存在的基本前提之一(2)资源要素资源要素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是社会系统运行的动力来源(3)环境要素环境要素是社会存在和运行所依托的空间的丶物质的基础(4)文化要素4社会的功能(1)整合功能(2)交流的功能(3)导向的功能(4)继承和发展的功能第二节社会结构和社会运行社会结构是指社会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及要素之间持久的丶稳定的相互联系模式,即社会系统的静态构成状况1 宏观社会结构(1)宏观社会结构是指社会的整体结构,即整个社会关系的构成状况,包括社会的经济结构丶政治结构和文化教育结构。
《社会学概论(第二版)》课件第二章
《社会行动结构》
《社会系统》
《现代社会体系》
塔尔科特﹒帕森斯
行动的唯意志理论
1、对功利主义、实证主义和理想主义的批判与综 合
2、社会行动的基本单位
行动者
规范、价值观和其他“观念” 手段1 手段2 手段N
情境条件
目标
社会系统
取向模式→行动类型→
有取向的 行动者的
互动
→ 互动的 →
社会冲突论
将世界看成持续不断的斗争。 代表人物:科塞、达伦多夫。 1、资源是有限的。 2、人们为有限资源和权力等
进行的斗争是社会生活中永恒 的主题。 3、冲突是社会变迁的动力。 4、社会秩序只是冲突的结果 ,而不是天然的状态 5、社会秩序往往是强者对弱 者、富人对穷人的支配和统治 。
由于对社会运行状态的看法存有分歧,社会 学从一开始便形成了两大对立派别:
一是以马克思、恩格斯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 社会学。
另一个是以孔德为代表的西方社会学。
二、西方社会学的创立
在1838年出版的《实证哲学教程》的第四 卷中,孔德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学”这个新 名词以及建立这门新学科的大体(一)对功能主义的批评
(二)交换理论的基本概念 行动、互动、情感、刺激、报酬、成本、投 资、利润、剥夺、满足、价值、惩罚、期望
(三)交换理论的基本命题
1、成功命题
2、刺激命题
3、价值命题
4、剥夺—满足命题
5、攻击—赞同命题 6、理性命题
符号互动论
着眼点不是宏观结构和 社会力量,而是具体个 人和小群体的行动。
裂 离职修养 游历世界各地 美国对他的触动。 从1903年开始,以惊人的速度投身学术创作。
1904-1905年,《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1906年,《宗教社会学论文集》 1911年,《经济与社会》第二部分 1915年,《儒教与道教》 1916年,《印度教和佛教》 1917年,《古代犹太教》 1918年,发表评述战后德国形势的多篇政治论文 1919年,两篇重要的学术论文:《作为职业的学术》和
社会学概论(第二版)考试大纲
《社会学概论》(第二版)考试大纲一、总体要求(一)全面把握,重点理解《社会学概论》课程共十一章,各章之间既有内在联系,又相对独立。
在学习和复习时,考生必须独立思考,学好课件,掌握课程讲解、课程作业、例题分析、综合练习题等栏目的内容。
应围绕课件,全面系统地学习,并在此基础上识记重点名词、重要概念,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才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要在导学材料的基础上,掌握课程的结构体系和主要内容。
(二)突出重点,全面复习本课程考试重点在考察考生对社会学基本理论和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对重点知识的领会程度和应用能力。
因此,在学习和复习时必须重点突出,但一般性的内容也应了解。
考生应在全面系统学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把握重点问题,掌握重点内容。
本课程的知识点分为识记、领会两个层次,识记层次的内容主要包括重点名词和重要知识点等。
这部分内容多出名词解释题型。
领会层次的内容主要包括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这部分内容需要理论联系实际地理解性掌握,试卷中的简答题和论述题涉及到领会层次内容。
(三)加强练习,重视课件围绕课程内容,并依据考试大纲的题型,本课程有关课件设计了大量的练习题并提供参考答案,供考生复习时用。
这些练习题都在可能的出题范围,力求覆盖课程中考生应该掌握和理解的内容。
针对考试对考生跨章节进行测试的特点,练习题中有些习题将各章节所要测试的知识点串联综合起来分析,以此提高考生综合分析能力。
考生在学习本课程的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做大量练习,这样不仅可以巩固和加深所学知识,而且还可以检验平时的复习效果,以便发现薄弱环节进一步加强复习,更重要的是也可通过考前的测验,增强考生在考场上必胜的信心。
当然,考生必须重视全面复习,然后有针对性地做题,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社会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基础学科。
在学习中,必须独立完成规定的作业,以便巩固和加深所学知识。
同时,学习中还需要随时注意新的情况,吸收新的内容,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版第二版)第一章
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对社会的影响巨大而深远。 农 业社会走向工业社会。急剧的社会变迁,带来了巨大的 物质财富,同时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如农民破产、工 人失业、阶级矛盾、环境污染、犯罪等。为克服当时面 临的种种危机,资产阶级和他们的知识分子开始关注这 些社会问题,试图运用新的方法和理论重新组织和安排 社会生活秩序,以适应社会发展,西方社会学应运而生 。
韦伯的理解社会学传统
创立时期社会学的特点
与哲学关系密切,还没有完全从哲学的怀抱 中解放出来;
受实证主义思潮的影响很大,力图用自然科 学的方法考察社会;
创立社会学的目的在于维护、协调现存的社 会关系。
社会学的思想源泉
古希腊思想家的社会观 近代启蒙思想家的观点,如社会学社会调查、统计科学的发展
们更易于自杀。
第一节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作为专门的具体社会科学,社会学是关于社 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 性具体社会科学。我们把这个定义代表的观 点称为“社会运行论”。
社会学的一个特点是它研究别的社会科学都 涉及但不做专门研究的问题,即“社会良性 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
一、社会学研究对象的历史时代根据
新编21世纪社会学系列教材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 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本 (第二版)
郑杭生
第一章 什么是社会学
目录
第一节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 社会学的学科地位 第三节 社会学的功能
把社会看成是不断冲突与变
迁的,他指出,每一个社会 都包含有“毁灭自己的种子 ”。马克思相信社会主要是 由经济力量决定的,他将人 类历史看成是经济上的各阶 级不可避免的相互冲突的过 程。 马克思的社会阶级观和关于 经济因素在我们的生活中具 有重要作用的观点被人为对 于社会科学的主要贡献。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四章 社会构成——第六章 人的社会化)【圣才
第四章社会构成4.1 复习笔记一、社会及其构成1.社会的本质社会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在本质上是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们的有机总体。
(1)西方社会学者对社会的解释①社会唯实派或实体派认为社会不仅仅是个人之集合,它也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东西,是真实存在的实体。
代表人物有:德国的乔治·齐美尔、法国的涂尔干等。
②社会唯名派认为社会是代表具有同样特征的许多人的名称,是空名,而非实体,真实存在的只是个人。
代表人物有:美国的F.H.吉丁斯、法国的G.塔德等。
(2)马克思主义对社会的解释①社会不是单个个人的堆积或简单相加,它是人们的联系或关系,是人们相互交往的产物,是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
②人们之间的最基本的、决定其他一切关系的是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是社会的基础和本质,它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物质关系。
2.社会的特征(1)社会是由人群组成的。
人是社会系统最基本的要素,没有人也就无社会可言。
(2)社会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
人与人的多方面的联系,形成了整个社会系统。
(3)社会是有文化、有组织的系统。
文化形成后,又成为社会最主要的构成要素,这样社会便按照一定的文化模式而组织起来。
(4)社会是以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的。
由于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社会系统的基本活动,所以人们在这一活动中所结成的生产关系是社会系统的基础和本质。
(5)社会系统具有心理的、精神的联系。
(6)社会系统是一个具有主动性、创造性和改造能力的活的机体。
3.社会的要素(1)人口要素人口要素是社会存在的基本前提之一。
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口成为一个社会的核心。
①人口数量是指一定地区、一定时点人口的总数。
人口数量可以通过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到反映。
②人口质量是指人口在质的方面的规定性,包括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
③人口结构又称人口构成,是反映一定地区、一定时点人口总体内部各种不同质的规定性的数量比例关系。
(2020年整理)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本第二版.doc
第一章什么是社会学1社会学一词最早由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孔德在1838年10月出版的《实证哲学教程》第四卷中正式提出的2 社会学本身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一般社会哲学到专门的具体社会科学的演变过程第一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科学“社会运行论”一社会学研究对象的历史时代根1 社会学在20世纪30-40年代产生决定性因素是时代实践的要求2 政治革命与产业革命(1)社会转型的产物(2)社会秩序的要求3社会学的思想源泉(1)历代思想家在其哲学,政治和伦理观点中包含的社会思想(2)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3)自然科学理论和方法的成就(4)从17世纪在英国发源至十九世纪的早期社会统计调查和定量分析二社会学研究对象的现实社会根据1 社会运行发展三种类型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中性运行与模糊发展恶性运行与畸形发展2 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总体上是能够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宏观微观上都可以社会主义经济是以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为基础,它与生产社会化是一致的三社会学研究对象的中国特色表现1 跟中国历史上的学术传统密切相关2 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现实社会运行密切相关3 能够有效的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改革服务四关于社会学研究对象的观点1分类(1)侧重以社会及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2)侧重以个人及其社会行动为研究对象(3)不属于以上两类五社会学的基本问题个人与社会关系问题是社会学的基本问题个人与社会关系是指两者互生互动的过程第二节社会学的学科地位一社会学学科地位的历史演变二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1与历史唯物论是具体的社会科学与哲学科学的关系2 与单科性社会科学(政治学,经济学,教育学,心理学)的关系是综合性科学与单科性科学的关系3与其他综合性社会科学(历史学,管理学)的关系是特殊与特殊的关系4社会学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第三节社会学的功能1 认识和改造社会2 增促社会进步减缩社会代价3构建和谐社会第二章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西方社会学的历史与现状1 社会学在社会转型中产生2 西方社会学的创立19世纪30年代至19世纪末叶特点第一与哲学密切联系第二受实证主义思潮影响第三创立社会学的目的在于维护,协调现存的社会关系代表孔德(法)斯宾塞(英)3 西方社会学的形成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特点第一确定了自己的研究范围与研究方法,独立学科体系基本成型第二研究问题越来越具体化专门化代表涂尔干实证主义法国自杀论韦伯反实证主义德国芝加哥学派重视实际的社会调查4当代西方社会学20世纪40年代至今特点第一中心转向美国第二理论多元化,学派林立,观点分歧第三分科化第四方法科学化第五马克思主义学说影响增大分类结构功能主义社会冲突论社会交换论符号互动论当代欧洲社会学新理论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社会学1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创立2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基本观点3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特点(1)立足实践原则(2) 思维方式的辩证性(3研究方式的批判性(4)价值理想性(5)理论视野的总体性第三节社会学的中国化1社会学的传入和发展严复2 社会学的中断与重建3社会学中国化探索(1)立足中国国情(2)把学习借鉴与自主创新有机结合起来(3)把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有机第三章社会学研究方法第三章社会学研究方法第一节社会学方法论1社会学方法体系2社会学方法特征(1)动态性(2)整体性(3)经验性3社会学研究的范式(1)实证范式(2)解释范式(3)批判范式第二节社会学研究的过程1 研究的逻辑过程2社会学的解释(1)概念和变量(2)假设(3)变量测试和分析(4)假设检验3研究的基本程序(1)提出和界定问题(2)回顾别人的相关研究(3)进行研究设计(4)收集资料(5)整理和分析资料(6)解释从资料中获得的发现(7)得出结论(8)发表或出版研究成果第三节社会学主要研究方法两大类:定量研究方法定性研究方法具体方法(1)问卷调查发(2)田野调查法(3)实验法(4)历史比较法第四节社会指标第五节抽样技术与数据分析基础第四章社会的构成第一节社会及其构成1社会的本质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在本质上是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们的有机总体2社会的特征(1)社会是由人群组成的(2)社会是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3)社会是有文化有组织的系统(4)社会是以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的(5)社会系统具有心里的丶精神的联系(6)社会系统是一个具有主动性丶创造性和改造能力的活的有机体3社会的要素(1)人口要素人口要素是社会存在的基本前提之一(2)资源要素资源要素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是社会系统运行的动力来源(3)环境要素环境要素是社会存在和运行所依托的空间的丶物质的基础(4)文化要素4社会的功能(1)整合功能(2)交流的功能(3)导向的功能(4)继承和发展的功能第二节社会结构和社会运行社会结构是指社会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及要素之间持久的丶稳定的相互联系模式,即社会系统的静态构成状况1 宏观社会结构(1)宏观社会结构是指社会的整体结构,即整个社会关系的构成状况,包括社会的经济结构丶政治结构和文化教育结构。
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版第二版)第六章
目录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社会化与个体化概要 人的社会化 社会角色扮演 人的个体化
“人的社会化”是古典社会学理论家对于早期现代社会 的一个经典研究内容,也是有关现代人研究的较为成熟 的理论。
相对而言,“人的个体化”则是近数十年中发展起来的 一个新的理论关注。有关个体化问题的研究提供了当代 社会学理论的新的生长点。
2、预期社会化(anticipatory socialization)是这样一种社会化 形式:人们在此过程中学习的不是现在要扮演的角色,而是将来要 扮演的角色。
3、发展社会化(developmental socialization)是相对于基本 社会化而言的,并且是在基本社会化的基础上进行的。
4、逆向社会化(reversal socialization)是指晚辈向长辈传授文 化规范和知识的社会化。
人格“指的是特殊的思想、感觉和自我观照 的模式,它们构成了特殊个体的一系列鲜明 的品质特征。
人格可以分为几个主要部分:认知(思想、 知识水平、知觉和记忆)、行为(技能、天 赋和能力水平)及情感(感觉与感情)。
镜中我理论
库利,Charles Horton Cooley,(1864~1929)是美 国早期著名社会学家和社会心理学 家,也是美国传播学研究的鼻祖。 1887年获密歇根大学学士学位, 1894年获该校博士学位。此后一 直在密歇根大学执教。曾任美国社 会学会主席。库利理论研究的重点 是探讨个人如何社会化,并贯穿于 他的三部极具分量的著作——《人 类本性与社会秩序》(1902)、 《社会组织》(1909)和《社会 过程》(1918)之中。
二、个体化社会与人的个体化
(一)“个体化社会”的到来
社会学概论,第二版,作业题答案
社会学概论(第二版)第三章完一、单项选择题1.【109976】社会解组的形式有(失范)。
2.【109972】采取分析的态度,按照对象世界的本来面目去认识对象世界,验证对象世界,这种方法叫做(理性)。
3.【109975】把社会不同的因素、部分结合成为一个协调统一的社会整体的过程,叫做(社会整合)。
4.【109982】《新人口论》的作者是(马寅初)。
5.【109973】(环境问题)是全球各国所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之一。
6.【109952】社会保障就是社会向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
7.【109923】现代化过程中,农业在国民经济比例中是呈什么趋势(比例逐渐减小)。
8.【109921】现代化最早起源于什么时间?(16世纪)9.【109933】社会变迁的具体道路是(波浪式的前进)。
10.【109934】城市有别于乡村的根本特征是(集中度高)。
11.【109935】城市化的基本动力是(工业化)。
12.【109899】前资本主义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社区叫做(传统社区)。
13.【109904】在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结构里普遍存在着(二元结构)。
14.【109900】专门从事某些活动的人们形成了一定地域空间的聚集区,我们叫它为(专能社区)。
15.【109902】我国人口的密度分布状态是(东部人口密度高,城市多)。
16.【109705】呈(良性运行、协调发展)的运行方式和发展方向的社会运行是有利于社会发展的。
17.【109708】通过自己的感官直接接触研究对象,收集第一手的感性资料,然后经过自己的加工整理,探索事物发生状况和内部规律性的研究方法是(观察法)。
18.【109706】通过了解社会的内部结构及相互关系,了解社会运行过程中的各种变化及其相互联系,从而对社会的认识达成从现象的描述到本质的说明,这就是(机制)。
19.【109710】从研究的总体中按照一定的方法选取部分对象进行调查,并从这些调查中获得可以代表总体的资料和数据,叫(抽样调查)。
焦作大学2018年秋季教材征订单老生
9787040389128
张学鹏
17文秘
1
1
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高教
书写与书法教程(第2版)
65180713-3
9787040472950
欧阳启名
1
1
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四川大学
实用书法基础——楷书技法
51180668-9
9787561450055
邹静波
1
1
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14
人大
大学语文
大学语文
67183280-6
李桂萍
16文秘、16行管
2
1
高职高专
高教
大学语文(高职版)
65181731-4
9787040455588
徐中玉
2
1
高职高专
高教
大学语文
65181733-0
9787040462050
王树青
2
1
高职高专
序号
版别
课程名称
教材名称
征订
代号
书号
主编
专业
(学生用书)
教师
娄成武
1
1
10
北师大
秘书应用写作及训练
应用写作案例与训练(第2版)
41181465-0
9787303185221
张江艳
17文秘
1
1
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高教
秘书应用写作(配数字课程)
61181185-2
9787040422580
杨文丰
1
1
高教
新编高职应用写作实训教程
65181436-0
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版绿皮和蓝皮
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版绿皮和蓝皮在现代社会中,社会学作为一门学科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帮助我们理解社会结构、社会行为和社会变迁。
而在学习社会学的过程中,对于不同版本的教材也是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
目前,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版分为绿皮和蓝皮两个版本,它们究竟有何不同,分别适合什么样的学习需求呢?接下来,我们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来对这两个版本进行全面评估。
1. 版本区别绿皮版本和蓝皮版本各自有着其独特的特点,在内容的编排和讲解上也存在一些细微的差别。
绿皮版本注重对社会学基本概念的讲解和提炼,适合初学者快速入门;而蓝皮版本则更注重社会学理论的深入剖析和案例的详细分析,适合进阶学习者深入学习。
2. 深度评估绿皮版本作为入门教材,通过系统性的课程设置和简明扼要的论述,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社会学基本概念的认知框架。
然而,对于一些复杂的社会现象和社会理论,绿皮版本的解释相对较为简单,深度不够。
相比之下,蓝皮版本以其丰富的案例分析和深入的理论探讨,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社会学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3. 广度评估在广度方面,绿皮版本对于社会学概念和基本理论的涵盖较为全面,但对于一些前沿研究和新兴话题的覆盖相对较少。
相反,蓝皮版本将视野拓展到了更广阔的领域,涉及了更多前沿的社会学研究成果和实践案例,使学习者能够更好地跟上社会学领域的最新动态。
总结回顾:通过对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版绿皮和蓝皮两个版本的深入评估,我们可以看到,它们分别适合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学习者。
绿皮版本适合初学者入门,注重基本概念的讲解,而蓝皮版本则适合深入学习,注重案例分析和理论探讨。
在选择教材版本时,我们需要充分考虑自身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版本进行学习。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绿皮版本和蓝皮版本各有所长,在不同的学习阶段都能够为学习者提供有益的帮助。
对于初学者来说,通过绿皮版本可以迅速建立起对社会学基本概念的认知框架,而对于进阶学习者,蓝皮版本则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社会学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版第二版)第十六章
行动者
规范、价值观和其他“观念” 手段1 手段2 手段N
情境条件
目标
启示
第一,加强社会建设,促进社会整合是现代 社会系统正常运行的客观需要;
社会有机体论
社会有机体论强调社会的整体性、联系性和变化的内生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各个组成部分以及各种社会活动之间是紧
密相连的,社会本身是一个有机统一而又充满着内部矛盾的整体。 启示: 第一,它揭示了社会的四个子系统,赋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经
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位一体”以科学性。 第二,它揭示了社会建设必须与经济、政治和文化等系统的建设相
对社会建设的结构关怀:结构关怀主要是针对中国现 代化进程中出现的快速和失常的结构分化,强调优化 社会结构的重要性。
对社会建设的价值关怀:价值关怀主要针对的是中国 现代化进程中客观出现的价值观念多样化以及某种程 度上的信仰危机,强调建设主流价值观念对于凝聚社 会共识、促进社会整合的重要性。
对社会建设的历史关怀:历史关怀强调社会建设的历 史性,也就是说应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对社会建设进行 具体分析,社会建设是一个历史过程。
它们分别承担着从环境中获取资源
的适应功能(A),分配资源并使用于
特定目标的达鹄功能(G),维持和调
节社会成员关系的整合功能(I),以
及保存和传递社会基本价值规范的
潜在模式维持功能(L)。(AGIL模型 美国社会学家,结构功能主义
)
的代表人物。
行动的唯意志理论
1、对功利主义、实证主义和理想主义的批判与综 合
第十六章 社会建设
目录
第一节 社会建设的概念 第二节 社会建设的相关理论
第一节 社会建设的概念
一、社会建设的主要关怀 对社会建设的秩序关怀:秩序关怀强调社会建设主要是
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一、二章【圣才出品】
第一部分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一章什么是社会学1.1 复习笔记一、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学的对象问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正确地解决这个问题,决定了社会学的理论框架,规定了这门学科的特有角度,规定了这门学科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区别和联系,规定了这门学科为社会主义实践服务的方向和主要途径,也从而规定了这门学科存在的必要性。
1.社会学对象的历史时代根据社会学在20世纪30--40年代产生,决定性的因素是时代实践的要求。
(1)时代背景在近代西方社会的变革历史中,最核心的事件是18--19世纪的两次大革命。
一次是以1789年法国大革命为标志的政治大革命,同时也是思想大革命,另一次是18世纪在英国开始,19世纪扩展到整个西欧和美国的产业革命。
①社会从传统的封建社会转型为现代的资本主义社会。
在这个过程中,两大革命的巨大作用在于:促进了生产力突飞猛进的发展;推动了自由竞争以及与此相应的经济、政治、社会制度的建立;引起了观念的变化。
②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并没有建立起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所预言的“理性的王国”,并没有带来普遍的“自由、平等、博爱”,相反却越来越暴露出这一社会的许多弊病、祸害和恶性循环:这种种社会运行和发展中的障碍和不协调,以极其鲜明的形式,提出了资本主义社会能否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问题。
(2)社会学的思想源泉①历代思想家在其哲学、政治和伦理观点中所包含的社会思想。
②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社会科学历史学派,德国人文科学,英法实证主义都为社会学提供了思想来源。
③自然科学理论和方法的成就。
细胞、能量守恒和转化规律、生物进化三大发现,为社会学提供了自然科学基础。
④从17世纪在英国发源至19世纪的早期社会统计调查和定量分析,既为社会学积累了经验观察材料,也为形成社会学的调查研究方法、特别是为社会学成为一门不同于过去思辨的社会哲学的实证社会科学起了推动作用。
2.社会学对象的现实社会根据(1)社会运行和发展的类型社会的运行和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三种类型:良性运行、中性运行和恶性运行;协调发展、模糊发展和畸形发展。
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版第二版)期末复习点
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科学。
差序格局:费孝通先生解剖中国传统社会,使用的是社会结构分析方法,这是社会学通用的方法,旨在描述亲疏远近的人际格局,如同水面上泛开的涟晕一般,由自己延伸开去,一圈一圈,按离自己距离的远近来划分亲疏。
社会学的功能:认识和改造社会,增促社会进步、减缩社会代价,构建和谐社会。
奥古斯特·孔德:法国社会学家,社会学之父,开创了社会学学科。
他创立的实证主义学说是西方哲学由近代转入现代的重要标志之一。
他将社会学分为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前者注重研究社会体系存在的条件和作用规律,后者着重研究社会体系的发展与变化的规律。
提出人类知识发展三阶段:“神学阶段”“形而上学阶段”“实证阶段”,对应的社会发展“军事时期”“过渡时期”“工业时期”。
赫伯特·斯宾塞:提出社会有机论,认为社会是一个有机体,他的进化和生物的进化遵循着同一条规律。
社会学的三大奠基人:卡尔·马克思、马克斯·韦伯、涂尔干实证主义涂尔干:法国社会学家,著作《社会分工论》《社会学方法的规则》《自杀论》《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
提出社会唯实论:社会唯实论与社会唯名论针锋相对,主张社会是具有客观性的独立实体,社会先于个人并决定着个人的本质。
社会整体观:社会的实体性必须由社会整体性加以说明。
迪尔凯姆坚持社会唯实论和社会整体观的目的是在个人与社会之间明确划分一条界线,认为二者分属两个不同层次,受不同性质的规律支配,必须由不同学科分别对之进行研究。
马克斯·韦伯:德国社会学家,主张对特定社会行动或社会现象背后的个人动机或隐藏的意义加以理解。
将社会行动分为四类:目标合理的行动,价值合理的行动,激情的行动,传统的行动。
芝加哥学派:以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为中心,注重噫经验研究来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学派,强调社会学的应用性和应用研究,当代西方社会学:结构功能主义:代表:帕森斯(创始人)、默顿。
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版第二版)第十五章
趋势与展望
1、制度建设:政府购买服务,民间组织运作; 2、工作方向:治疗和预防社会问题并重; 3、服务对象:弱势群体问题群体为主体,兼顾全
第十五章 社会工作与社会保障
目录
第一节 社会工作的由来与发展 第二节 社会工作的对象、内容和方法 第三节 社会保障的发展
第一节 社会工作的由来与发展
一、社会工作的基本含义
社会工作在西方经过了将近一个世纪的充实、修正和完 善,已发展成为一门拥有一定的理论、方法和专门技术 的实用性社会科学学科,成为一项具有广阔就业前景的 专门职业。
三、社会工作的功能与价值
(1)社会工作的恢复功能 (2)社会工作的协调功能 (3)社会工作的稳定功能
现代社会工作的价值基础可以从两个方面 去解释:
➢ 一是关于人的价值 ➢ 二是关于社会的价值
第二节 社会工作的对象、内容和方法
一、社会工作的对象 一般说来,社会工作的主要对象是指那些在
生理、心理和社会的某一方面受到损害的人 、群体和社区。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社 会福利制度的发展,有些国家把为全社会成 员服务的某些工作也纳入社会工作,这可以 看做是社会工作的延伸。
在开展个案工作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 接纳原则 ❖ 个体原则 ❖ 沟通原则 ❖ 保密原则 ❖ 案主自决原则
团体社会工作
团体社会工作是以社会各种群体为工作对象 ,探讨群体中人们的互动模式及相互关系, 引导个人与群体的协调,消除群体内个人之 间的障碍,提高群体活动的质量,增强群体 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二、社会工作的Leabharlann 容(1)社会福利 (2)社会服务 (3)社会保险 (4)社会救济 (5)救灾工作 (6)社区工作 (7)社会工作教育 (8)社会工作行政、督导和咨询 (9)国际社会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学概论新修精编本第二版第一章什么是社会学1 社会学一词最早由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孔德在1838年10月出版的《实证哲学教程》第四卷中正式提出的2 社会学本身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一般社会哲学到专门的具体社会科学的演变过程第一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科学“社会运行论”一社会学研究对象的历史时代根1 社会学在20世纪30-40年代产生决定性因素是时代实践的要求2 政治革命与产业革命(1)社会转型的产物(2)社会秩序的要求3社会学的思想源泉(1)历代思想家在其哲学,政治和伦理观点中包含的社会思想(2)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3)自然科学理论和方法的成就个人与社会关系问题是社会学的基本问题个人与社会关系是指两者互生互动的过程第二节社会学的学科地位一社会学学科地位的历史演变二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1与历史唯物论是具体的社会科学与哲学科学的关系2 与单科性社会科学(政治学,经济学,教育学,心理学)的关系是综合性科学与单科性科学的关系3与其他综合性社会科学(历史学,管理学)的关系是特殊与特殊的关系4社会学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第三节社会学的功能1 认识和改造社会2 增促社会进步减缩社会代价3构建和谐社会第二章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第一节西方社会学的历史与现状1 社会学在社会转型中产生2 西方社会学的创立19世纪30年代至19世纪末叶特点第一与哲学密切联系第二受实证主义思潮影响第三创立社会学的目的在于维护,协调现存的社会关系代表孔德(法)斯宾塞(英)3 西方社会学的形成19世纪末至20世纪30年代特点第一确定了自己的研究范围与研究方法,独立学科体系基本成型第二研究问题越来越具体化专门化代表涂尔干实证主义法国自杀论韦伯反实证主义德国芝加哥学派重视实际的社会调查4当代西方社会学20世纪40年代至今特点第一中心转向美国第二理论多元化,学派林立,观点分歧第三分科化第四方法科学化第五马克思主义学说影响增大分类结构功能主义社会冲突论社会交换论符号互动论当代欧洲社会学新理论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社会学1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创立2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基本观点3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特点(1)立足实践原则(2) 思维方式的辩证性(3研究方式的批判性(4)价值理想性(5)理论视野的总体性第三节社会学的中国化1社会学的传入和发展严复2 社会学的中断与重建3社会学中国化探索(1)立足中国国情(2)把学习借鉴与自主创新有机结合起来(3)把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有机第三章社会学研究方法第三章社会学研究方法第一节社会学方法论1社会学方法体系2社会学方法特征(1)动态性(2)整体性(3)经验性3社会学研究的范式(1)实证范式(2)解释范式(3)批判范式第二节社会学研究的过程1 研究的逻辑过程2社会学的解释(1)概念和变量(2)假设(3)变量测试和分析(4)假设检验3研究的基本程序(1)提出和界定问题(2)回顾别人的相关研究(3)进行研究设计(4)收集资料(5)整理和分析资料(6)解释从资料中获得的发现(7)得出结论(8)发表或出版研究成果第三节社会学主要研究方法两大类:定量研究方法定性研究方法具体方法(1)问卷调查发(2)田野调查法(3)实验法(4)历史比较法第四节社会指标第五节抽样技术与数据分析基础第四章社会的构成第一节社会及其构成1社会的本质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在本质上是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们的有机总体2社会的特征(1)社会是由人群组成的(2)社会是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3)社会是有文化有组织的系统(4)社会是以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的(5)社会系统具有心里的丶精神的联系(6)社会系统是一个具有主动性丶创造性和改造能力的活的有机体3社会的要素(1)人口要素人口要素是社会存在的基本前提之一(2)资源要素资源要素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是社会系统运行的动力来源(3)环境要素环境要素是社会存在和运行所依托的空间的丶物质的基础(4)文化要素4社会的功能(1)整合功能(2)交流的功能(3)导向的功能(4)继承和发展的功能第二节社会结构和社会运行社会结构是指社会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及要素之间持久的丶稳定的相互联系模式,即社会系统的静态构成状况1 宏观社会结构(1)宏观社会结构是指社会的整体结构,即整个社会关系的构成状况,包括社会的经济结构丶政治结构和文化教育结构。
具体来说社会制度及世界体系就代表社会的宏观结构。
(2)社会制度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社会关系及与之联系的社会活动的规范体系(3)社会制度从宏观上确立了个人关系丶群体关系以及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基本形态。
(4)个人关系指日常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直接联系或互动较低层次的关系非正式的(5)群体关系指在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层次上所发生的社会关系2微观社会结构(1)微观社会结构主要是由各种具体的丶基本的社会单位构成现实社会的形态。
微观社会结构是指社会个体相互联系丶相互作用的模式。
3社会运行与社会转型(1)社会运行是指社会有机体自身的运动丶变化和发展。
表现为社会多种要素和多层次子系统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它们多方面功能的发挥。
(2)纵向与横向两个方面(3)纵向运行是社会的发展与变迁有以下关系(继承丶变异丶中断)(4)横向运行指社会发展某一阶段上,社会诸要素丶社会诸系统的交互作用。
基本关系(交叉与渗透丶制约丶促进丶转化)(5)区分良性中性恶性社会运行的原则(综合性原则丶协调性原则丶满足需要的原则)(6)社会转型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社会纵向运行第三节社会类型1 社会生存方式2公社社会多数社会关系都建立在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基础上的社会区域共同体3社团社会建立在非人情的丶正式的丶契约化的和专业化的关系基础上的社会。
第五章文化的结构与功能第一节文化及其特征1文化的概念含义广泛意义上文化是与自然现象不同的人类社会活动的全部成果2文化的特征(1)可习得性(2)共享性(3)象征性(4)全括性(5)整体性第二节文化的分类1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2主文化与亚文化3主文化与反文化4评比性文化与非评比性文化第三节文化的构成1象征符号2价值观念3 规范体系4物质文明第四节文化的功能1 认同功能2 规范功能3 整个功能4 涵化功能第六章人的社会化与个体化第一节社会化与个体化概要1集体化社会与人的社会化2 个体化社会与人的个体化3社会化与个人化的基本关系第二节人的社会化1社会化定义:社会化是指个体在与社会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从生物人转变成社会人,并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
2社会化的类型(1)初级社会化(2)预期社会化(3)发展社会化(4)逆向社会化(5)再社会化3社会化的理论视角(1)“镜中我”理论美,库利(2)“角色扮演”理论美,乔治.米德(3)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4人格发展“八阶段”论美心理学家埃里克森(5)生命历程理论4 社会化的生物条件及社会条件(1)语言能力(2)思维能力(3)学习能力(4)较长的依赖生活期5社会化的主体(1)家庭(2)学校(3)工作单位(4)大众传播媒介(5)同龄群体6 社会化的过程和内容过程(1)早期社会化(2)成人继续社会化(3)代沟问题社会化的内容:生活和劳动技能的学习,道德规范的学习,角色扮演的学习第三节社会角色扮演1 社会角色是指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丶身份想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丶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2分类(1)先赋角色与自获角色(2)规定性角色与开放性角色(3)功利性角色与表现性角色3角色扮演过程4角色冲突与协调角色失调类型(1)角色冲突(2)角色不清(3)角色中断(4)角色失败角色协调的基本原则(1)在特定情境中,从属角色应服从的主导角色或以主导角色为主(2)根据主流社会价值观权衡不同角色价值合理性程度(3)规避损害公共利益的角色第四节人的个体化1 个体化的意涵2个体化与人的主体性3个体化的机制自主机制丶能动机制丶选择机制丶创新机制第七章社会互动第一节社会互动的含义及理论1社会互动的含义:社会互动是指社会上个人与个人丶个人与群体丶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活动。
2社会互动的理论(1)符号互动论(2)角色理论(3)参照群体理论(4)戏剧理论(5)社会交换论(6)本土方法论第二节社会互动的情境与过程1 社会互动的情境 2社会互动的过程3 社会转型与社会互动第三节社会互动的维度1社会互动的维度(1)向度反映社会互动的方向表明互动双方的关系(2)深度反映社会互动的程度表明互动双方互相依赖程度的大小(3)广度反映社会互动的范围表明互动双方交往领域的大小(4 频度2社会互动的类型(1)合作(2)竞争(3)冲突(4)强制(5)顺从与顺应第四节集体行动1集体行动及其特征集体行动是指一种人数众多的自发的无组织行为特征(1)人数众多(2)无组织性(3)行动者相互依赖2集体行动理论(1)基本条件说(2)模仿理论(3)感染理论(4)紧急规范理论(5)匿名理论(6)控制转让理论3集中典型的集体行动(1)恐慌(2)谣言(3)就行第八章社会网络与社会群体第一节社会网络1 社会网络是行动者在互动中形成的社会联系与社会互动的关系:(1)社会网络是社会互动的背景(2)社会互动也形成新的社会网络2 社会网络的类型分类标准3社会网络的功能(1)社会资源获取功能(2)组织管理辅助功能(3)日常生活联系功能4社会网络分析第二节社会群体1 什么是社会群体社会群体是指处在社会关系中的一群个人的集合体特征(1)有明确的成员关系(2)有持续的相互交往(3)有一致的群体意识和规范(4)有一定的分工协作(5)有一致行动的能力2 社会群体的类型(1)初级群体与次级群体(2)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3)内群体与外群体(4)所属群体与参照群体(5)血缘群体丶地缘群体丶业缘群体与趣缘群体3社会群体结构和过程(1)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吸引其成员,并把成员聚集在群体中并整合为一体的力量)(2)群体规范(3)群体内部关系(4)群体领导与决策第三节初级社会群体1初级群体的基本特点(1)成员有限(2~30人)(2)成员间有直接的丶经常的面对面互动(3)成员间相互扮演多重角色,表现了全部个性(4)成员间的交往富于感情(5)成员难以替代(6)群体整合程度高(7)群体控制依靠非正式手段2初级群体的功能(1)正功能(2)负功能3中国社会转型期的初级群体第四节婚姻与家庭1婚姻家庭及其发展2家庭关系与家庭结构3家庭功能与家庭问题功能(1)生理需要满足功能(2)社会延续功能(3)经济协作功能(4)社会化功能(5)保障功能问题(1)夫妇关系问题(2)代际关系问题(3)核心家庭问题第九章社会组织广义:泛指一切人类共同活动的群体狭义:指人们为了实现不了某种共同目标,将其行为彼此协调与联合起来的所形成的社会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