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娱乐至死》有感
娱乐至死读后感

娱乐至死读后感《娱乐至死》是尼尔·波兹曼所著的一本畅销书,书中探讨了娱乐对现代社会的深远影响。
波兹曼认为,娱乐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的主导力量,人们对于信息的获取和交流方式也逐渐被娱乐化的形式所替代。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更愿意接受简单、轻松、娱乐化的信息,而不愿意去深入思考复杂的问题。
这种情况导致了人们对于重要问题的忽视,对于娱乐的沉迷,以及对于真相的追求的放弃。
波兹曼在书中通过对历史、政治、传媒等各个领域的分析,指出了娱乐化对于社会的危害。
他认为,娱乐化的信息传播方式导致了人们对于真相的忽视,对于深度思考的放弃,以及对于权威的盲从。
娱乐化的信息传播方式更加注重情感、娱乐性和视觉效果,而不是事实、逻辑和深度分析。
这种情况导致了人们对于真相的追求变得越来越淡漠,对于权威的盲从变得越来越盲目,对于深度思考的放弃变得越来越普遍。
在娱乐至死的社会中,人们更愿意接受简单、轻松、娱乐化的信息,而不愿意去深入思考复杂的问题。
这种情况导致了人们对于重要问题的忽视,对于娱乐的沉迷,以及对于真相的追求的放弃。
在这样的社会中,人们更容易被媒体的操纵和政治的欺骗所左右,更容易迷失在虚假的信息和表面的娱乐中。
这种情况导致了社会的扭曲和民众的愚昧,使得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受到了严重的阻碍。
波兹曼在书中提出了一些改善这种情况的建议,他认为人们应该更加注重对于真相的追求,对于权威的质疑,以及对于深度思考的重视。
他呼吁人们应该更加关注教育的重要性,提倡理性思考和批判性思维,以及培养对于真相的追求和对于权威的质疑的能力。
他还呼吁媒体应该更加注重事实和逻辑,提倡深度分析和客观报道,以及抵制娱乐化的信息传播方式。
他认为只有通过这样的努力,才能够改变娱乐至死的社会现状,实现社会的进步和民众的觉醒。
通过阅读《娱乐至死》,我深刻地意识到了娱乐化对于社会的危害,以及对于真相的追求的重要性。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更应该注重对于真相的追求,对于权威的质疑,以及对于深度思考的重视。
老师读书心得 《娱乐至死》读书笔记

老师读书心得《娱乐至死》读书笔记
《娱乐至死》读书笔记。
《娱乐至死》是尼尔·波兹曼(Neil Postman)所著的一本深刻的社会评论书籍。
在书中,波兹曼探讨了现代社会对娱乐的过度依赖,以及娱乐化对人们思维方式和价值观的深远影响。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意识到了娱乐化对我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巨大影响。
作者指出,现代社会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以文字和文字为中心,而是以娱乐和图像为中心。
电视、广告、娱乐节目等娱乐形式渗透到了我们的生活的方方面面,改变了我们的阅读习惯、思考方式和价值取向。
波兹曼还指出了娱乐化对公共事务和政治的影响。
他认为,娱乐化导致了公共事务和政治的肤浅化和表面化,人们更愿意接受娱乐化的简化和夸张,而不愿意深入思考和理性讨论。
这种趋势对社会的发展和民主政治的健康都带来了负面影响。
通过阅读《娱乐至死》,我对娱乐化对社会的影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更加珍惜文字和思考的力量。
我认为,我们应该警惕娱
乐化对我们的生活和社会的消极影响,努力保持理性思考和批判性思维,不被娱乐化所左右。
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启发,也让我对社会和自己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阅读这本书,从中获得启发和思考。
娱乐至死读后感心得(优秀10篇)

娱乐至死读后感心得(优秀10篇)娱乐至死读后感心得篇1我们都知道“吸烟有害健康”,可是这并不能阻止人类吸烟的步伐;我们也都知道,沉溺于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之中,就像吸食鸦片一样,让人无法自拔、痛不欲生。
可是,我们仍旧不能放下。
很多人甚至不愿意醒来。
他们沉浸于信息时代带来的快感之中,怡然自得。
对于他们来说,那是生活中唯一的乐趣、思考和精神生活。
尼尔?波兹曼的《娱乐至死》,无疑是我本年度以来看过的最精彩的书,也解释了我心中积淀已久的困惑。
书内只是研究了以电视为主的媒体对人类的影响,证实了赫胥黎的“科技会让人毁灭”预言,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人类生存的现状有过之无不及。
学术人才的减少,虚拟产业的膨胀,突破道德底线的事件越来越多,值得抓住的友情、亲情、爱情越来越少……文字成为我们拿来炫耀以及窥探的工具。
朋友圈的生存现状基本上是:90%在晒,5%吐槽,还有5%的友情转发。
人类正手拉手,走向不自知的毁灭。
对于传媒业,尤其是新媒体,我产生了巨大的失望和担忧。
这确乎是一个形式大于内容、信息—行动比严重失衡的时代。
只是我,突然不想再制造更多的信息垃圾了。
如果你只有半杯水,还不够自己止渴,怎么能够恩泽他人?跟不停地制造笑点比起来,这辈子,我只做好一件事,一件能引起人们的思考的事,就够了。
或许,你真的放不下9.9元的电影票、半价吃大餐、各式各样的一元游。
那么,就拼命地赚钱,狠狠地赚,直到你的物质基础强大到可以摆脱金钱上的束缚。
或许,你放不下的还有那虚弱的存在感、敏感的神经。
但是,如果书籍和经历不能给你以存在感,那么手机更加不能。
用大把的时间,去爱、去思考、去在阳光下奔跑和跳跃。
娱乐至死读后感心得篇2《娱乐至死》是对20世纪后半叶美国文化中最重大变化的探究和哀悼:印刷术时代步入没落,而电视时代蒸蒸日上;电视改变了公众话语的内容和意义;政治、宗教、教育和任何其他公共事务领域的内容,都不可避免的被电视的表达方式重新定义。
娱乐至死读后感范文(二篇)

娱乐至死读后感范文《娱乐至死》是美国媒体学者尼尔·波斯曼(Neil Postman)于1985年出版的一本经典著作。
这本书通过对当代社会的媒体环境进行深入剖析,揭示了娱乐对于社会、政治和文化的巨大影响。
波斯曼通过对电视等媒体形式的分析,指出了娱乐主义给人们带来的种种问题,并警示我们要警惕这种趋势。
《娱乐至死》一书首先分析了媒体的本质和功能。
波斯曼认为,媒体不仅仅是传递信息的渠道,更重要的是它塑造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波斯曼指出,过去的媒体形式如印刷媒体(报纸、书籍等)强调文字和逻辑思维,而现代媒体如电视则注重娱乐性和感官刺激。
这种媒体形式的改变导致了人们对于信息的处理方式的变化,从以文字为中心的深度阅读转变为以图像为核心的表面浏览。
这种转变不仅使得人们的阅读能力下降,更重要的是改变了人们对于事物的思考方式和判断标准。
波斯曼接着分析了电视对于政治和公共事务的影响。
他认为,电视的娱乐性质使得政治变成了一种娱乐产品,政治人物被塑造成了娱乐明星,选举成为了一种娱乐节目。
波斯曼指出,电视让政治变成了一种表演,鼓励人们对政治问题进行感性而非理性的处理,使得政治演讲和政策讨论变得肤浅和空洞。
波斯曼还指出,电视的碎片化特点使得人们对于政治事务的关注变得散乱,容易受到媒体的引导和操控。
这种情况在当代社交媒体的普及下更加突出,人们往往只看到碎片化的信息,容易被偏见和谣言所误导。
除了对于政治的影响,波斯曼还分析了电视对于文化和教育的冲击。
他认为,电视追求娱乐性和视觉刺激,大大降低了人们的阅读和思考的时间。
电视节目的可视性和娱乐性使得人们对于知识的探索变得肤浅和片面,容易受到媒体的操控和宣传。
同时,电视的广告和商品化导向也加剧了物质文化的浮躁和功利主义。
波斯曼坚信,今天的社会已经沦为一个以娱乐为中心的文化,娱乐的价值取代了真理的价值,幸福的追求取代了思考和探索的追求。
《娱乐至死》一书的研究深度和洞察力令人钦佩。
《娱乐至死》读书心得感想

《娱乐至死》读书心得感想《娱乐至死》读书心得感想篇1《娱乐至死》是对20世纪后半叶美国文化中最重大变化的探究和哀悼:印刷术时代步入没落,而电视时代蒸蒸日上;电视改变了公众话语的内容和意义;政治、宗教、教育和任何其他公共事务领域的内容,都不可避免的被电视的表达方式重新定义。
1. 有2种方法可以让文化精神枯萎一种是让文化成为一个监狱另一种就是把文化变成一场娱乐至死的舞台2. 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以及为什么不再思考。
《美丽新世界》3.如果一个民族分心于繁杂琐事,如果文化生活被重新定义为娱乐的周而复始,如果严肃的公众对话变成了幼稚的婴儿语言,总而言之,如果人民退化为被动的受众,而一切公共事务形同杂耍,那么这个民族就会发现自己危在旦夕,文化灭亡的命运就在劫难逃。
4. 掩藏在电视新闻节目超现实外壳下的是反交流的理论,这种理论以一种抛弃逻辑,理性和秩序的话语为特点。
在美学中这种理论被称为达达主义,在哲学中被称为虚无主义,在精神病学中被称为精神分裂症。
《娱乐至死》读书心得感想篇2阅读之前,完全没有意料到这是一本如此深刻而犀利的书,并且彻底颠覆了我对无比强势的电视媒体在传播信息方面作用的认识和看法。
从根本上迫使我尽可能地约束自我远离被娱乐主宰的电视媒体,尝试回到书本中,更多地阅读和思考。
媒介即信息,十数载以来,都是把电视媒体作为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都自鸣得意地以为获取信息的过程是一个舒适的寓教于乐的过程,当认识与观念被倾覆,当得知把无知当知识的过程维持了数年,改变无疑成为了一个十分艰难并且痛苦的过程。
对于这样一本书,十几年教育积攒起来的知识结构和背景完全不足以使我作出任何适当的评价,在这里,只能并且也心甘情愿地用仰望的姿态去阅读和思考它。
当然,一切的收获都只有当我能够适当地表达和阐述的时候才是真正属于我的。
关于电视的单纯娱乐性电视本身的性质决定了它必须舍弃思想来迎合人们对视觉快感的需求,来适应娱乐业的发展。
2023年《娱乐至死》读后感5篇

2023年《娱乐至死》读后感5篇《娱乐至死》读后感1令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以及为什么不再思考。
——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这是一本写给电视时代的图书,但是其所蕴含的道理与关怀在网络时代也毫不过时。
每天,我们打开电视机,打开电脑,那些花边新闻如洪水般涌入,即使是严肃的新闻,也多配以噱头的标题和血腥的图片,或干脆用戏说的形式。
久而久之,我们习惯了用眼睛来消化所得,我们的感官感受更甚于我们头脑的追求,而电视这些媒体终将通过控制人们的时间、注意力和认知习惯而使人们失去印刷时代时所具有的品质。
我们的文化终将因为大笑过度而体力衰竭。
这是我们大家不想看到的,作者为了把这种不易察觉的文化伤害以及对人自我意识的彻底剥夺表达出来,在本书中一步步地向我们解释、举例、引用。
作者一直强调一个观点“媒介即信息”。
他认为,深入一种文化的最有效途径是了解这种文化中用于会话的工具。
把握了传播的把柄,就会把握传播信息的主动权。
在书里,波兹曼又有一种更为深入的认识——媒介即隐喻,用一种隐蔽但有力的暗示来定义现实世界。
而媒介的独特之处在于,虽然它指导着我们看待和了解事物的方式,但它的这种介入却往往不为人所注意。
因此,媒介就好比是一剂精神,它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对其产生依赖,当完全上瘾后,你明知痛苦与自由的丧失,但却无法采取任何措施进行补救,因为这剂毒药已经深入你的灵魂和骨髓了。
波兹曼举了一个很有趣的例子,他说“我们并不一定是为了看时间而去看表”因为“有部分人只是好奇于表示时间的方式”。
当传媒的作用不仅仅是实用,而只是满足当代人浮躁的社会心理与挑剔的口味,那么娱乐业就应运而生了。
在印刷时代,印刷品的出版与读者意见的反馈是有时间差的。
因此,当我们发现只有报纸与杂志才能达到承载海量信息的功能时,一定程度上变成了读者去适应印刷品的品味乃至排版要求。
这时就需要人们思考,选择汲取知识,所以在纯印刷年代,娱乐对于传媒的影响很小。
娱乐至死读书心得

娱乐至死读书心得在阅读尼尔·波兹曼的《娱乐至死》后,我深受启发,对于现代媒体的影响和人们沉溺于娱乐的现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这本书揭示了电视媒体对于社会和个体认知的改变,以及现代社会追求娱乐化的趋势。
在阅读过程中,我对于波兹曼的观点产生了许多思考,下面我将结合自我体验和书中内容,分享我的一些读书心得。
首先,波兹曼在书中提到了电视的媒体特性以及其对于信息传递的方式造成的影响。
他认为,电视作为一种视觉媒体,过度强调形象和感官刺激,导致人们对于文字和理性思维的能力下降。
这引发了我对于现代人的阅读习惯以及知识获取方式的反思。
在电视泛滥的时代,人们更倾向于通过视频和图像来获取信息,而对于深度阅读和思考的需求逐渐减少。
我们在大量碎片化信息的冲击下,很难保持专注力和批判性思维。
因此,我意识到了阅读的重要性,阅读是培养思维和拓展视野的有效途径。
其次,波兹曼还讨论了电视文化对于政治和公共生活的影响。
他指出,电视媒体的娱乐化特性使得政治和新闻变得像一场表演,倡导感性情绪而非理性讨论。
这使得公共讨论趋向于表面化和情绪化,而非深入问题本质。
我对此深有同感,现代的政治辩论和新闻报道更多地关注于煽动情绪和制造话题,而非客观分析和深入探讨。
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更容易被刺激和干扰,而难以形成独立思考和理性判断的能力。
因此,我认为我们需要更多地关注信息的来源和背景,培养批判性思维,避免被表面现象欺骗。
最后,波兹曼还探讨了娱乐文化对于教育和学术的影响。
他认为,电视文化对于学校和知识传授方式造成了深远影响,使得教育趋向于表演和娱乐化。
观点在这一部分,我对于现代教育的评价和未来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往往更喜欢通过视频和游戏来学习,而传统的书面阅读和思考训练显得过时和乏味。
然而,我相信传统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仍然具有重要性,学校应该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非纯粹的知识技能。
总的来说,阅读《娱乐至死》给我的启示很深刻,我意识到了现代社会对于娱乐和消遣的追求可能会掩盖了真正的思考和理性。
老师读书心得 《娱乐至死》读书笔记

老师读书心得《娱乐至死》读书笔记
《娱乐至死》读书笔记。
《娱乐至死》是一本由尼尔·波兹曼所著的畅销书,书中探讨了娱乐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意识到了娱乐对我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首先,波兹曼指出了电视对于信息传递的影响。
他认为,电视这种娱乐形式,使得信息的传递变得越来越浅显和娱乐化,观众更愿意接受轻松、快速的信息,而不再愿意花时间去深入思考和理解复杂的问题。
这种现象在当今社会尤为明显,人们更愿意通过快节奏的视频和短文本来获取信息,而不再愿意阅读深入的长篇文章或书籍。
其次,波兹曼还提到了电视对于政治和新闻报道的影响。
他认为,电视的娱乐属性使得政治和新闻报道也变得越来越娱乐化,政治人物和新闻事件被包装成了娱乐节目,观众更愿意接受轻松愉快的政治新闻,而不再愿意关注复杂的政治议题和新闻事件。
最后,波兹曼还探讨了娱乐文化对于教育和文化传承的影响。
他认为,娱乐文化的盛行导致了人们对于深入思考和知识获取的欲望减弱,教育和文化传承也变得越来越浅显和娱乐化。
这对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带来了不利影响。
通过阅读《娱乐至死》,我深刻地意识到了娱乐文化对于我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我们需要更加注重深入思考和知识获取,而不是被娱乐文化所左右。
希望我们能够从中汲取教训,努力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追求更高层次的生活品质和思维深度。
2024年《娱乐至死》读书心得感想

2024年《娱乐至死》读书心得感想《娱乐至死》是尼尔·波斯曼(Neil Postman)于1985年出版的一本著名的媒体批评作品。
作为一本读书心得,我将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感想,以便更好地理解这本书的主要观点和思想。
首先,书中的核心观点是娱乐化对社会和文化的深远影响。
波斯曼认为,电视和其他媒体以娱乐为主导,已经逐渐改变了我们的价值观和思考方式。
他认为,过度的娱乐化使我们变得越来越浅薄和消费主义,并且对新闻和政治的关注度降低,进而对我们的民主社会造成了负面影响。
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娱乐即文化的观点的重要性。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娱乐内容和方式也在不断发展。
人们越来越少花费时间阅读书籍和深思熟虑的思考,而更多地通过娱乐媒体进行信息获取和文化交流。
这种转变不仅改变了我们的文化,也改变了我们的思考方式和生活方式。
波斯曼在书中提到,电视这个娱乐媒体特别有害。
他认为电视是一种低效的传媒方式,因为它只能通过图像和声音来传达信息,而且表现形式浅显、易于消化。
与之相比,书籍和文字能够更深入地展现思想和观点,激发读者的思考和想象力。
然而,现代社会对于娱乐的追求使得电视成为主要的信息来源,而书籍逐渐被边缘化。
这种情况使得人们变得越来越愚蠢和无法深入思考。
我自己也深受娱乐化影响。
在现代社会中,我也习惯了通过娱乐媒体获取信息,如社交媒体、视频网站和游戏。
这些媒体以其吸引人的内容和便捷的方式吸引了我的注意力。
但是,这种关注娱乐媒体的方式也在消耗我的精力和时间,使我变得过于消极和浅薄。
从这本书中,我意识到了这种问题,并开始反思自己对于娱乐媒体的过度依赖,并努力寻找更多的有意义的阅读和思考。
书中还提到了政治和新闻方面的问题。
波斯曼认为,娱乐化使得政治和新闻成为一种娱乐形式,政治家和新闻媒体更关注于如何制造娱乐效果,而不是关注于真实和重要的信息传递。
这种现象使得公众易受欺骗和误导,民主社会的基石也动摇。
我从书中看到了很多当今社会的现象,确实存在这种问题。
读书心得娱乐至死(优秀5篇)

读书心得娱乐至死(优秀5篇)读书心得娱乐至死篇1初选《娱乐至死》这本书原因是书名比较喜欢可以让我这个不爱读书的人继续读下去。
读完以后发现书的内容很简单易懂但给我们了许多思考和可以借鉴的话语。
本书大致是说电视在美国的兴起使得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
从文化、宗教、政治、教育等方面阐述这些都开始毫无怨言的成为了娱乐的附属品失去了本来的意思。
借我们都将成为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本书的第一章是媒介即隐喻,隐喻是一种修辞手法,作者说媒介即隐喻也就是想说媒介在用一种隐蔽的但强有力的方法左右人们的道德和价值观。
媒介的产生创造了一种新的文化但同时也影响着文化。
它给我们带来了大量的信息,但是如果我们只是接受并没有加工那么我们就成了媒介的牺牲品。
第二章是讲媒介即认识论,从印刷品到电视的出现谈人们对认识论的改变,电视出来的认识论劣与印刷制品,而且对于本身还有一定的危险,并且这种危险在逐渐蔓延。
而为什么说媒介即认识论呢?我有些困惑。
认识论是一个很大的概念简单的来说认识论是探讨人类认识的本质、结构,认识与客观实在的关系,认识的前提和基础,认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认识的真理标准等问题的哲学学说。
又称知识论。
也就是说大量的媒介的出现它开始承载知识,决定知识的形式,它所表现的无论对错好坏都成了知识。
这些让作者开始谈到印刷机统治下的美国。
那时候到处都是阅读的中心,任何人都可以阅读,印刷术开始影响公众的话语形式,但也承载着一种文化。
试想如果没有印刷术的出现我们的文化和知识又如何呈现和被记载呢?“思维方法在以文字为中心的文化和以图片为中心的文化中不同体现”在作者看来人们的阅读只停留在在了一些符号,读者没有了判断力。
电报技术和广告的出现是原本理性倾向的人们开始倾斜。
过去人们是为了解决问题而去搜寻信息,而现在人们是得到了一些信息而去找这些信息的****。
我们的媒介环境变了,人们开始更少的去思考了。
读书心得娱乐至死篇2阅读之前,完全没有意料到这是一本如此深刻而犀利的书,并且彻底颠覆了我对无比强势的电视媒体在传播信息方面作用的认识和看法。
《娱乐至死》读后感四篇

《娱乐至死》读后感一有两种死法:奥威尔式预言,人们终将死于我们所梅恨:赫胥黎式预言,人们终将死于我们所热爱。
当然,此“死”非实死,却比生命体的凋亡而更具杀伤力,我更愿意看作是文化的枯竭、思考的停止。
当紧密的逻辑、严肃独立的思考隐匿于纷繁世界,当人们义无反顾地扔下书本,投身互联网时代,精神即死亡,即赫胥黎的预言成为现实,人们真正死于自己所热爱,即娱乐至死。
一切公众话语都口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我们的政治、经济、宗教、新闻、体育、教育事业都心甘情愿成为娱乐的附庸,电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为一个根乐至死的物种。
这就是《娱乐至死》想要告诉我们的,人们终将毁于他所热爱。
全书以时间为序,由印刷机到电报、摄影再到电视,社会由“阐释时代”到“躲猫猫的世界”再到“娱乐时代”,这是技术的发展影响导致时代转变的过程。
恰也证了作者“谋介即隐喻”的观点,人们选择的技术,决定了我们的结局。
印刷机盛兴时期,即以书本获取信息的时代,人们通过阅读,通过独立深刻的思考,利用充满逻辑性、条理性的思维来处理这些信息。
那是一个理性、拥有独立思考的时代。
随着第一台电报机的出现,信息的交流终于突破了空间的阻碍,信息获取范围由狭隘的身边,猛然扩展到全球各地,信息量陇加。
人们所接触的信息越广,信息对人们生活的T•预也就更密切,生活方式及时代也就有所转变。
随着到图片化信息出现,一张照片、一段瞬时性的剪影以视觉的形式呈现到人们面前,代替了人们对信息全过程的了解及思维构造,思维像是在相机被擒下的那一刻中断了,思考停止了,眼前这一刹即为所拥一切。
可怕的是,变更仍在继续,电视出现了,人们进入了娱乐时代,当“信息更迅速”与“思维中断化”两点叠加,思考彻底消失了,信息一步步简单化,它逐渐变得没有内容,没有历史,没有语境。
也就是说,信息被包装成娱乐,真理被掩埋在无聊繁琐的世事中,文化逐渐成为充满感官刺激、欲望和无规则游戏的席俗文化。
《娱乐至死》 读后感

《娱乐至死》读后感深刻反思娱乐文化的重要性“娱乐至死”一书,让我想到了目前我们所处的娱乐文化时代。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娱乐,电影、电视、游戏、社交媒体等娱乐性消遣方式充斥着我们的日常生活。
但是,随着娱乐文化的侵蚀,我们是否已经忘记了生命中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呢?尤其是在数字媒体的出现下,娱乐的侵蚀更是难以避免。
现代人使用手机比看电视和阅读书籍的时间更长,这种“碎片化”的数字信息和娱乐文化很容易使我们迷失自我,丧失思考和判断能力,最终变成了等待被操纵的万能工具。
书中作者尼尔·波兹曼认为,我们生活在一个“显示屏社会”,一切都被娱乐化了,哪怕是重大事件也变得无关紧要。
无论是电视互动节目,口水战,还是社交媒体上的虚拟生活,所有机制都是为了吸引注意力的最大化,而非为了内容本身。
我们已经习惯了信息和娱乐的快餐方式,仅仅满足于表面消费,而对于深度思考和理解却已越来越缺乏兴趣。
作为现代人,我们是否已经忘记了纯粹、朴实的生命体验?与自然相处的美,与人交谈的艺术,阅读的深度体验,对于难以快速咀嚼的知识的不懈探索,是人类最重要的精神需求。
这种品质的消逝,才是娱乐至死带给我们的持久的警示。
那么怎样才能摆脱“娱乐至死”的局面呢?首先,我们应该努力寻找平衡点。
娱乐也是一种生命体验,可以无止尽地追求娱乐快感,但是这样也会让我们失去重要的自我体验。
因此,我们需要明确娱乐的生命意义本身,并为之努力。
其次,我们需要充分发挥数字媒体技术的优势,以创造心理平衡,与人和事物的真正意义保持联系。
所有这些都可以通过深度交流、深度阅读及其他有意义的体验来实现。
让娱乐与真正的体验相互结合,构建一个更加平衡的生命体验。
总之,人类生命的价值是不复杂、不和娱乐相关的。
我们需要寻找重要的东西,强调它们的重要性,以此发现人在娱乐至死前必须寻找和价值的东西。
这是对书籍“娱乐至死”的最好诠释,值得所有人共同深思。
读娱乐至死的心得体会

读娱乐至死的心得体会《娱乐至死》是美国著名传媒学者尼尔·波兹曼的经典之作,他以犀利的笔触揭示了娱乐文化对我们现代社会的影响。
通过对信息时代的思考,波兹曼指出了我们已经沉溺于娱乐消遣之中,不再注重深度思考与批判性思维。
阅读这本书给了我许多启示,也让我对当代娱乐文化有了深入的思考。
1. 娱乐文化的普及化现代社会,娱乐文化已经普及到了每一个角落。
电视、电影、广告、社交网络等娱乐媒体充斥着我们的生活,我们似乎已经忘记了娱乐只是生活的一部分。
波兹曼通过分析传媒的进化史,揭示了当代娱乐文化无处不在的现象。
这引发了我对娱乐文化充斥生活的影响进行深思。
2. 娱乐消遣的快速流动性与过去相比,现代媒介的快速发展和娱乐消遣的流动性大大增加。
从电视上的连续剧到社交媒体上的短视频,消费者的关注点越来越容易被快速转换。
因此,我们的思维也变得碎片化,难以进行长时间的专注。
波兹曼的观点让我反思媒体的流动性对我们思维方式的影响。
3. 娱乐的威胁与操控波兹曼指出,娱乐文化不仅仅是我们的消遣工具,更是一种操控和威胁。
通过娱乐追求消磨时间,我们逐渐失去了对世界的真实认知。
电视节目和社交媒体以各种形式向我们灌输信息,我们就像被无形的绳索所束缚,难以自拔。
对此,我感受到了娱乐文化对我们判断力和思维能力的剥夺。
4. 娱乐时代的思维方式娱乐至死的思维方式是一种追求刺激和快乐的表面化思维。
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传媒以商业化的方式迎合消费者需求,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容易接受轻松有趣的信息。
这种思维方式阻碍了我们深入思考现实世界所存在的问题,让我们变得越来越麻木。
我意识到,我们需要更加警惕这种娱乐至死的思维方式对我们的影响。
5. 超越娱乐化的思考读完《娱乐至死》后,我开始思考如何超越娱乐文化的消遣,更加注重深度思考和批判性思维。
对于信息的获取,我会更加注重选择可靠的来源,避免被流量导向的媒体所误导。
同时,我也会尝试将娱乐与知识相结合,通过阅读文学作品、观看纪录片等方式拓宽自己的视野。
读《娱乐至死》的读后感5篇

读《娱乐至死》的读后感5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演讲稿、作文大全、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工作报告、条据文书、调研报告、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更多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essay compilation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work reports, policy documents, research reports, and other sample articles. If you want to learn more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读《娱乐至死》的读后感5篇我们在读后感中汲取到了许多人生的智慧,读完这本书,我们不禁涌现出许多读后感,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读《娱乐至死》的读后感5篇,供大家参考。
《娱乐至死》读书笔记

《娱乐至死》读书笔记《娱乐至死》是美国媒体文化研究者、批判家尼尔·波兹曼于 1985年出版的关于电视声像逐渐取代书写语言过程的著作。
这本书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让我对娱乐与信息传播有了全新的思考。
波兹曼在书中指出,我们正处在一个娱乐至死的时代。
过去,人们通过书籍、报纸等文字媒介获取信息,这需要读者具备一定的思考能力和专注力。
然而,随着电视的普及,图像和声音成为了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
这种转变看似让信息更加生动直观,但实际上却带来了诸多问题。
电视的出现使得信息变得碎片化、表面化。
在电视节目中,为了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内容往往注重娱乐性和刺激性,而忽略了深度和内涵。
例如,新闻报道不再仅仅关注事件的本质和背后的原因,而是更多地展现冲突、戏剧性的画面和简短的评论。
这导致观众在接收信息时,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而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深入思考。
书中还提到,娱乐化的信息传播会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认知能力。
当我们习惯了快速切换的电视画面和简短的信息片段,我们的注意力和耐心会逐渐下降。
我们不再愿意花费时间去阅读长篇的书籍,去深入研究复杂的问题。
这种现象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更加明显,各种短视频、社交媒体平台充斥着我们的生活,让我们陷入了一个永远在追求即时满足的循环中。
此外,娱乐至死的现象还对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化逐渐变得浅薄和浮躁,真正有价值的思想和知识难以得到传播和传承。
例如,严肃的文学作品、学术研究在大众文化中的地位逐渐下降,而娱乐明星的八卦、综艺节目却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波兹曼通过对美国社会的观察和分析,深刻地揭示了娱乐化对社会的侵蚀。
他认为,我们应该警惕这种趋势,重新审视信息传播的方式和内容。
虽然娱乐是生活的一部分,但不能让它成为主导一切的力量。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不禁联想到了自己的生活。
在如今的数字化时代,我也常常沉迷于手机上的各种娱乐应用,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而且,在获取信息时,我也会更倾向于选择那些轻松、有趣的内容,而忽略了更有深度和价值的信息。
《娱乐至死》读书心得感想【优秀3篇】

《娱乐至死》读书心得感想【优秀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娱乐至死》读书心得感想【优秀3篇】看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
娱乐至死读后感

娱乐至死读后感《娱乐至死》是美国传媒学者尼尔·波兹曼于1985年出版的一部著作,该书以娱乐文化对人类思维和社会的影响为主题,探讨了娱乐化社会对人们认知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深刻影响。
波兹曼认为,娱乐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主导形式,娱乐化的传媒和娱乐化的政治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
在这个娱乐至死的社会里,人们对真相的追求已经被娱乐和消遣所取代,人们的思维方式也变得越来越肤浅和碎片化。
波兹曼的这一观点引起了人们对娱乐文化的深刻思考,也引发了人们对自身处境的反思。
阅读完《娱乐至死》后,我深有感触。
书中所描述的娱乐化社会的现象和影响,让我对当代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新的认识。
在当今社会,娱乐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的主要内容,无论是电视节目、网络游戏还是社交媒体,都在不断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人们越来越倾向于通过娱乐来放松自己,却忽视了对真知的追求和对世界的深入思考。
这种娱乐至死的现象,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的主旋律,也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认知方式和价值观念。
波兹曼在书中提到了电视文化对人们思维方式的深刻影响。
他认为,电视作为一种娱乐形式,已经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和知识的主要途径,但电视的碎片化和肤浅化也使人们的思维变得越来越肤浅和碎片化。
人们越来越倾向于接受表面的信息,忽视了对深层次问题的思考和探讨。
这种娱乐至死的现象,已经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认知方式和价值观念,使人们变得越来越浮躁和肤浅。
除了电视文化,波兹曼还对政治和新闻传媒的娱乐化进行了深入探讨。
他指出,政治和新闻传媒的娱乐化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的主要特征,政治家和新闻媒体越来越倾向于通过娱乐化的手段来吸引公众的注意力,而公众也越来越倾向于通过娱乐化的方式来获取政治和新闻信息。
这种娱乐化的政治和新闻传媒,不仅使人们对政治和新闻的关注变得越来越肤浅,也使人们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变得越来越浮躁。
这种娱乐至死的现象,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人们对政治和新闻的认知方式和价值观念,使人们变得越来越缺乏对深层次问题的思考和探讨。
《娱乐至死》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

《娱乐至死》读后感《娱乐至死》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娱乐至死》读后感1“在这里,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湖南人被彻底娱乐了吗?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三天时间,读完了《娱乐至死》,说实话,里头有些话并不是很理解,但波兹曼传达的主要意思还是理出来了,那就是电视把我们带入了一个娱乐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娱乐不再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而是生活已经成了娱乐的一部分。
我立刻想到了湖南卫视。
“快乐中国,快乐湖南”,多么响亮的口号,娱乐堂而皇之成了主流,湖南人被彻底娱乐了吗?湖南卫视主打着娱乐牌,狠狠地彻底地娱乐了湖南人,甚至全国人。
湖南卫视的新闻节目屈指可数,而娱乐节目却数不胜数,“超级女声”、“快乐男声”、“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为了看这些节目,小孩可以停止正在做的作业,尽管明天可能被老师罚;老人可以戴上老花镜,尽管戴上去感觉并不那么舒服;男生可以停止正在激烈进行的网络游戏,尽管可能会被同伴念叨;女人可以停止正在敷的面膜,尽管皮肤可能变得更差……在这些娱乐节目面前,生活似乎都变得如此不重要,说得严重点,生活已经成了娱乐的附属,先娱乐一把再说。
于是,我们被逗得捧腹大笑,至于为什么要笑,我们来不及思考,也无须思考。
渐渐的`,我们开始丧失一种本能,一种叫做思考的本能,我们只会说,电视会告诉我们的。
多么可怕,电视主宰了我们!这让我想起了在看《娱乐至死》时的一件趣事,眼睛盯着书本,而心里却在纠结要不要回去看《刑警20xx》。
当这个看电视的念头冒出来后,我已无法安心看书,多么讽刺,电视已经如此深刻地影响我了吗?包括我的心理和行为?我不想承认,可现实却是如此,我合上了书本,飞奔到宿舍看起了《刑警20xx》。
这是一个值得反思的问题,我们才应该是媒介的主宰,何时媒介主宰我们了?也许,我们现在应该为主宰媒介而努力了,不然,我们真的会如波兹曼所说,成为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娱乐至死读后感范文(通用11篇)

娱乐至死读后感范文(通用11篇)娱乐至死读后感范文(通用11篇)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
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娱乐至死读后感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娱乐至死读后感篇1波兹曼认为“媒介即隐喻”,摄影术和电报的出现使得新闻的严肃性被消解,电视将新闻的内涵外延至超越时空和脱离个体的一切事物,使新闻失去了对现实生活的实用性和指导意义,成为了一种娱乐形式,并伴有大众泛娱乐文化的副产品——即所有的内容都被电视以娱乐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的媒介使人们逐渐告别“阐释年代”,最终拉开了娱乐业时代的序幕。
电视媒介顺理成章地中断了印刷术时代下成长起来的重视逻辑和理性的父辈一代的传承,培养出了新的媒介语境下的“电视人”和“容器人”——轻逻辑、重感性的娱乐化受众。
在波兹曼看来,集影像、音响、图片、文字于一体的电视媒介取代报纸成为新闻载体并不能真正产生教育意义和新闻价值,因为电视信息传达形式娱乐化的特征注定要葬送新闻的功能性定义并重塑话语结构,破坏掉原本逻辑分明、辩证理性的传统语境。
我年幼时曾疑惑,电视主持人为何能在播报了一则令人痛心的新闻后迅速转换表情微笑着播报下一则新闻,仿佛刚才消息中的悲剧从未发生。
在这一点上,《娱乐至死》也做出了解读。
它认为电视新闻本质是一种娱乐,目的是“迎合人们对视觉快感的需求”,主持人担当着表演的角色,也就是说,新闻播报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受众关注新闻本身,而是为了取悦受众。
电视创造了一种“假信息”,这种“假信息”分散破碎且流于表面,离人们的生活很远,无法作为个人和公共事务的参考,从而使得人们对电视中真实发生的事熟视无睹。
书中关于辩论的阐述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美国的辩论传统,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了辩论(包括争论、假设、讨论、说理、辩驳等演说的传统方法)作为一种复杂而理性的话语的意义。
美国在教育中强调辩证与逻辑,这在各类考试,诸如托福、雅思,以及TED演讲节目中都能发现,可以说是有洞见的人在竭力传承这一文化的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交媒体:现代人们的精神“毒品”——读《娱乐至死》有感《娱乐至死》这本书在我上高中的时候我的语文老师就有推荐过,不过当时由于这本书一开篇就是令人有些许头痛的晦涩难懂的文字,我在阅读它的时候就比较吃力,久而久之也就放弃了。
现在,当我再次拾起这本书,我透过那晦涩的文字,看到的是一个有深度思想的人对着读者发出的他对这个时代人们不再注重思考过程以及思考本身的哀叹。
他哀叹,这个时代的人更加愿意透过图像来了解一件事情,并且对这件事情本身不想再进行深入思考;他哀叹电视新闻的出现,让人们在能够接受更多外部信息的同时却也果断舍弃了对一件事情执着的思考方式,让自己的认识始终停留在播音员给自己传达的那部分信息;他最大的哀叹就是在这个时代人们感受到痛苦的原因就是他们不懂自己为什么笑以及自己为什么不再思考。
虽然这本书写于上个世纪80年代,但是作者发出的声声哀叹却仍然可以完完全全移到现在这个被媒体轰炸的时代中来。
正如我在主标题所写的那样,以抖音为首的各大社交媒体软件正在逐渐地吞噬现代人的思考能力以及判断能力。
在现在的生活中,是否有很多人一刷起抖音就停不下来了?答案毫无疑问是肯定的。
这类软件就像是毒品,起初看的时候不以为意,但是逐渐就发现自己已经离不开它了,甚至每天刷抖音比每天钉钉打卡还及时。
一旦离开它,就会感觉自己的生活中缺少了一点什么会很不自在。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其中的奥妙也是因为这个软件设计的十分巧妙,一点开首页就会是一个视频,当你看第二个视频的时候就得用手去划一下。
在没用手滑动屏幕之前,你永远也不知道下一个视频会是什么内容,这也就增强了神秘感,进而激发了人们的好奇心。
除此之外,因为这个平台上都是短视频,所以当人们看到这个视频比较好笑,哈哈哈笑完之后,就会期待第二个视频是否也会是这样。
就这样长此以往,人们在抖音上接受到信息,也就只是视频制作者想要让大众接受的信息,除此以外,不会对这些信息进行深度的思考,因为这一个看完了,下一个又是另外一种风格,进而打断了人们对信息的思考,长此以往,人们对视频的发布者所传达的的信息就会产生一定的依赖,愈发的不会对事物进行深入的思考,这无疑就是本书作者尼尔·波兹曼多担心的事情。
正因为如此,在微博等各种平台上,我们现在越来越多地能看到很多让人感到毫无逻辑的评论,很多都是为黑而黑,这种现象集中体现在娱乐板块,有的时候事态闹大了,甚至还会渗透到其他的板块。
对于我自己本人来说,阅读那些评论都是在浪费自己的时间,从那些评论中我看到的只有用低幼的逻辑努力想要支撑起自己不堪一击观点的言语。
这让我感觉看来现在攻占评论区的年龄越来越低幼化了。
但是,这类评论的数量之大让我意识到了发出这类评论的人绝对不是单独的一个群体,而是社会公众中的很多一部分了。
这些网民根据他
们所看到的局部现象就果断地得出结论,这中间但凡有一点思考的过程也不会写出这样的言语了。
他们,也就成为了躲在屏幕背后操控舆论的人的控评工具,就像提线木偶一样被木偶师操纵支配。
这样的现象很可怕吧,是否让人冷汗直冒?一如赫胥黎所曾设想的那样,“文化变成了一场滑稽戏”,而缺乏思考能力的人,就成了失去灵魂的木偶,任人操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