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量元素与中医辨证施治维生素矿物质与中医五行
中医五行理论解析
中医五行理论解析中医五行理论是中国传统医学中的基本理论之一。
它认为,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这五种基本元素构成的,并且相互关联、相互制约。
这种相互关联和制约不仅存在于自然界中,也存在于人体内部。
本文将对中医五行理论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进行解析。
一、中医五行理论的基本概念中医五行理论源于古代先民的观察和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它主要包括五种元素的概念和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描述。
1. 木:木代表生长、发育,具有生命力和活跃的特性。
在人体中,木主管肝脏,对应于春季。
2. 火:火代表热量和能量,也代表光明和活力。
在人体中,火主管心脏,对应于夏季。
3. 土:土代表稳定、承载和营养,具有凝聚和收藏的特性。
在人体中,土主管脾胃,对应于季节的过渡期。
4. 金:金代表坚固、清理和收敛,具有使事物归于原始状态的特性。
在人体中,金主管肺脏,对应于秋季。
5. 水:水代表流动、柔软和寒冷,也代表洗涤和净化。
在人体中,水主管肾脏,对应于冬季。
二、中医五行理论的基本原理中医五行理论是基于阴阳学说和经络学说而发展起来的。
它强调了阴阳的平衡和经络的畅通对于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1. 阴阳平衡:阴阳是中医学的核心概念,相互作用、相互制约。
在五行理论中,木、火属阳性,土、金、水属阴性。
在人体中,阴阳平衡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2. 经络畅通:经络是中医五行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连接着人体内部的各个器官和组织。
经络畅通,能够使五行之间的相互作用得以顺利进行,保持体内的动态平衡。
三、中医五行理论的应用中医五行理论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
其中,最为常见的是五行生克关系的运用。
1. 生成关系:每个元素都能够生成下一个元素,形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例如,木能生火,火能生土,土能生金,金能生水,水能生木。
2. 克制关系:每个元素都能克制下一个元素,形成相互制约的关系。
例如,木能克土,火能克金,土能克水,金能克木,水能克火。
根据五行的生克关系,中医医生可以通过调理体内的元素相对平衡,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医对维生素的理解
中医对维生素的理解维生素是人体所需的一类微量有机化合物,对于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和维持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
中医对维生素的理解与现代医学有所不同,它将维生素的作用和来源与中医的理论相结合,强调了维生素与人体整体健康的关系。
中医认为,维生素是人体内的“营养精华”,与人体的五脏六腑密切相关。
中医将维生素的作用归结为补益五脏、调节气血和促进气机畅通等方面。
中医认为维生素对五脏有补益作用。
五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与人体的生命活动密切相关。
中医认为,维生素能够滋养五脏,使其功能得到调节和增强。
例如,维生素A对肝脏具有保护作用,能够促进肝脏的解毒功能;维生素C对肺脏具有滋养作用,能够增强肺脏的免疫功能。
中医认为维生素能够调节气血。
气血是中医理论中重要的生命物质,它们的平衡与人体的健康密切相关。
维生素B族对血液循环有重要作用,能够促进血液的流动和血液成分的正常代谢。
维生素E则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能够改善血液循环,缓解气血不畅所导致的症状。
中医认为维生素还能够促进气机畅通。
气机是中医理论中指导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力量,它的畅通与否直接影响人体的健康状态。
维生素D对骨骼有重要作用,能够促进骨骼的发育和骨骼的代谢。
维生素K则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能够改善气机不畅所导致的症状。
中医对维生素的理解强调了维生素与人体整体健康的关系。
它将维生素的作用和来源与中医的理论相结合,强调了维生素对五脏六腑的补益作用,调节气血和促进气机畅通的功能。
中医饮食调理中也注重通过食物来摄入各种维生素,以达到调节人体健康的目的。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中医对维生素的理解并不是现代医学的完整替代,而是在中医理论框架下的一种解释。
在实际应用中,中医和现代医学可以相互补充,共同为人体的健康服务。
因此,在选择维生素补充剂时,应综合考虑中医和现代医学的观点,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搭配。
维生素是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之一,它对于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和维持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
养生传统中医养生五行调理
养生传统中医养生五行调理传统中医养生以五行理论为基础,通过调理五脏六腑和人体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达到保持身体健康、预防疾病的目的。
在中医养生中,五行包括金、木、水、火、土五个元素,每个元素代表不同的器官、季节、颜色等,而调理五行则是通过调整饮食、运动、作息等来平衡五行之间的关系,以达到身体健康的目的。
金代表肺脏,对应秋季、白色、辛辣味;木代表肝脏,对应春季、青色、酸味;水代表肾脏,对应冬季、黑色、咸味;火代表心脏,对应夏季、红色、苦味;土代表脾胃,对应季节变化(四季交替)、黄色、甘味。
根据这种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调节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可以帮助我们维护和改善身体健康。
具体来说,在金属(肺脏)对应的秋季,我们可以多食用一些辛辣食物,如葱姜蒜等,同时适度进行呼吸系统的锻炼,如散步、慢跑等。
而在木(肝脏)对应的春季,我们可以多摄入一些酸性食物,如柠檬、酸奶等,以及进行一些舒缓肝气的运动,如太极拳、瑜伽等。
在水(肾脏)对应的冬季,我们可以适当增加一些盐分的摄入,如海带、海鲜等,同时可以选择一些有利于肾脏健康的运动,如游泳、跳舞等。
在火(心脏)对应的夏季,我们可以多摄取一些苦味的食物,如苦瓜、茶叶等,同时进行有氧锻炼,如跑步、游泳等。
在土(脾胃)对应的季节变化中,我们可以适当调整饮食,多摄入一些甘味的食物,如红枣、银耳等,同时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过度劳累。
除了饮食和运动之外,中医养生还注重调理人体的情志和环境。
情志对应着五行中的不同器官,如喜怒伤肝、忧思伤脾等,因此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对于身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此外,根据季节变化调整居住环境,如冬天保持室内温暖、夏天保持室内通风等,也能起到调理五行的作用。
在传统中医养生中,五行调理不仅仅是一种养生方法,更是一种生活态度。
通过平衡五行之间的关系,保持身体健康,我们可以更好地适应自然环境,减少疾病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总之,养生传统中医养生五行调理是一种相对科学的养生方法,通过调整饮食、运动、情志和环境等多个方面的因素,保持身体健康、促进身心健康平衡。
微量元素与中药功效关系的探讨
微量元素有着对促进人体康复及维持健康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们同样
也与中药功效有着直接关系,尤其是某些微量元素更是支撑药物功效
的前提。
微量元素有着多种类型,其中的铁、锌、钙、磷、镁、钠、硒等,都
被人体所吸收积累在内,以支持人体多种生理机能。
而另一方面,中
药对于维护人体健康也十分重要。
它的功效就在于其能够通过一种有
节制的途径处理疾病,减轻症状,同时以调节机体内的生理机能为主
要目标以期实现预防和治疗健康问题的结果。
二者相辅相成,微量元素和中药功效也是如此。
微量元素支撑着中药
的前提,比如铁对于增强消化系统功能,钙则是有助于骨骼强度和营
养物质整合这么等等。
而中药则可以调节机体内微量元素的含量,如
果药物缺少了某种微量元素,就可以把该元素的药物注入机体内以达
到治疗的效果;同样的,中药中也有些药物可以促进机体对某些微量
元素的吸收,如扁豆药可以促进机体对铁的吸收等等。
从以上所述可以看出,微量元素和中药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
在这种联系之中他们共同起到了互补作用,完善了药物治疗方法。
所以,应该把握和合理利用微量元素和中药的结合,以期更好地提高治
疗效果。
无论是微量元素还是中药,它们都有助于促进人体的康复及维持健康,尤其是两者相辅相成,可以联合起来发挥更大的效果。
五行养生如何通过调整饮食缓解皮肤问题
五行养生如何通过调整饮食缓解皮肤问题在中医传统理论中,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在养生保健方面,五行理论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调整饮食,我们可以帮助平衡五行,从而缓解一些与皮肤有关的问题。
一、金行养生金行代表肺和大肠,与呼吸有关。
金行调整饮食主要关注矿物质的补充。
建议食用含锌、硒、铜和铁等矿物质丰富的食物,如燕麦、南瓜、菜花、鸡蛋、瘦肉等。
同时,应多喝水以保持身体的湿润,促进排毒。
二、木行养生木行代表肝和胆经,与情绪有关。
饮食调节方面,建议多食用有助于肝脏解毒的食物,如苦瓜、山楂、柠檬、薏米等。
此外,多食用纤维含量高的食物,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减少毒素在体内的积累。
三、水行养生水行代表肾和膀胱,与水液代谢有关。
调节饮食方面,建议多食用水果和蔬菜,如西瓜、黄瓜、芹菜等,这些水分丰富的食物有助于保持身体的水润。
同时,适量摄取富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E的食物,如橙子、猕猴桃、杏仁等,有助于皮肤的水润和滋养。
四、火行养生火行代表心和小肠,与血液循环有关。
调节饮食方面,我们可以多摄取一些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食物,如橙子、柠檬、葡萄、苦瓜等。
此外,饮食中摄入适量的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这些维生素有助于促进皮肤细胞的再生,帮助皮肤保持光滑。
五、土行养生土行代表脾和胃,与消化吸收有关。
调节饮食方面,建议少食辛辣、油腻、刺激性强的食物,以免刺激胃肠道。
同时,我们可以多食用一些易于消化的食物,如山药、粳米、红薯等,有助于改善皮肤问题。
综上所述,五行养生通过调整饮食能够缓解皮肤问题。
不同元素对应不同的器官和身体功能,通过合理摄取含有丰富矿物质、维生素和纤维的食物,可以改善肌肤质量,促进血液循环,帮助皮肤保持水润、光滑。
但需要注意的是,五行养生只是一种辅助调理的方法,如果皮肤问题严重或持续存在,还是应该及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建议和治疗。
五行与中医食疗通过食物调理身体健康
五行与中医食疗通过食物调理身体健康中医食疗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食物的选择和搭配,达到调理身体、预防疾病的目的。
中医食疗的理论基础之一是“五行”,即金、木、水、火、土。
本文将探讨五行与中医食疗之间的关系,并介绍一些常见的中医食疗方法和食材。
一、金、木、水、火、土与身体健康的关系在中医理论中,每个人都有五行的体质特点,即属于金、木、水、火或土。
金、木、水、火和土分别对应着五个脏腑和五个气味:金属对应肺、辛辣味;木对应肝、酸味;水对应肾、咸味;火对应心、苦味;土对应脾、甘味。
根据五行的理论,身体健康需要保持五行之间的平衡。
如果一个人的体质属于金,那么在饮食调理上应该多吃一些辛辣味的食物,如辣椒、大蒜等,以补充金属对应的肺的功能。
相反,如果一个人的体质属于火,那么在饮食调理上应该多吃一些苦味的食物,如黄瓜、苦瓜等,以平衡火的特性。
二、中医食疗常用的方法1. 食物的烹饪方法中医食疗强调食物的烹饪方法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根据中医理论,不同的烹饪方法会改变食物的性质,从而对身体产生不同的影响。
常见的烹饪方法包括炒、煮、蒸、炖等,每种烹饪方法均有适用的情况。
例如,炒菜可以保持食物的原味和营养成分,适合体质虚弱的人食用;煮菜通常会使食物的味道更鲜美,适合健康的人群食用。
2. 食物的选择和搭配中医食疗注重食物的选择和搭配。
根据五行的理论,不同的食物对应着不同的脏腑和体质。
例如,金属对应肺,那么食疗上可以选择一些对肺有益的食材,如梨、百合、莴苣等。
另外,中医食疗也强调食物的搭配,有些食物之间的相互搭配可以增强对身体的功效。
例如,鸡蛋和牛奶的搭配,能够提高营养的吸收和利用率。
三、常见的中医食疗食材1. 梨梨是一种常见的中医食疗食材,具有清热润肺的功效。
梨中富含的植物纤维和维生素,可以促进肠道蠕动,改善便秘问题。
梨还含有丰富的水分,可以起到清热解暑的作用。
因此,经常食用梨可以保持肺部健康,缓解干咳、咽喉肿痛等症状。
中医养生五行调理的养生秘诀
中医养生五行调理的养生秘诀中医学认为,人体的养生与自然界的五行关系密切。
五行包括金、木、水、火、土,这五种属性代表了不同的能量以及宇宙间的各种变化。
通过调理五行与自身健康之间的关系,可以达到养生的效果。
下面将介绍中医养生五行调理的养生秘诀。
一、金行养生金行代表了肺和大肠,并且与秋季紧密相关。
在金行调理方面,中医建议有以下几点:1. 增加呼吸活动:呼吸深长,可以帮助气机疏通,调节肺脏功能。
定期进行户外散步、进行深呼吸等活动,有助于保持肺的健康。
2. 合理膳食:选择含有丰富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类等,可以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等肠道问题。
3. 保持心情稳定:金行对应的情绪是忧伤,因此要学会调节心情,保持心情稳定,避免压力过大的情绪波动。
二、木行养生木行代表了肝和胆,并且与春季紧密相关。
在木行调理方面,中医建议有以下几点:1. 畅达情绪:肝主疏泄,不畅则易产生情绪波动。
保持良好心情,适时宣泄压力,避免情绪的压抑。
2. 运动锻炼:肝经喜运动,适度运动可以促进气血畅通,缓解肌肉紧张。
如散步、太极拳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3. 调整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B族的食物,如动物肝脏、乳制品、全麦食品等,有助于滋养肝脏。
三、水行养生水行代表了肾和膀胱,并且与冬季紧密相关。
在水行调理方面,中医建议有以下几点:1. 保持水分摄入:适当多喝水,有助于维持体内的湿润,在冬季也要注意多喝水,避免肾脏功能的损伤。
2. 定期保暖:肾脏是人体的主要温库。
冬季要确保足够的保暖,避免受寒引起的肾脏问题。
3. 控制咸食:多摄入咸食会对肾脏造成负担,容易导致水肿等问题。
合理控制咸食的摄入量,有益于肾脏的健康。
四、火行养生火行代表了心和小肠,并且与夏季紧密相关。
在火行调理方面,中医建议有以下几点:1. 保持心情舒畅:夏季火势旺盛,易伤心神。
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于兴奋或过度疲劳。
2. 饮食调整:夏季多吃一些清凉、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西瓜、柚子等,有助于清热解毒。
中医养生中的“五行”理论是什么
中医养生中的“五行”理论是什么中医养生,源远流长,蕴含着深邃的智慧。
其中,“五行”理论是中医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我们理解人体的生理、病理以及养生保健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方法。
五行,即木、火、土、金、水。
这五种元素并非单纯指具体的物质,而是代表着五种性质和功能的抽象概括。
木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特性;火具有温热、升腾、明亮等特性;土具有生化、承载、受纳等特性;金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等特性;水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行等特性。
在中医看来,人体的各个脏腑器官都与五行相对应。
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
这种对应关系并非随意设定,而是基于对人体生理功能和脏腑之间相互关系的长期观察和总结。
以肝属木为例,肝主疏泄,就像树木的生长和舒展一样,具有疏通、畅达全身气机的作用。
如果肝气郁结,就好比树木生长受阻,会导致人体气血运行不畅,出现胸胁胀痛、情绪抑郁等症状。
心属火,心主血脉和神志。
心火旺盛,就如同火焰熊熊燃烧,能为人体提供充足的动力和温暖;但如果心火过亢,就会出现心烦失眠、口舌生疮等症状。
脾属土,脾主运化,如同大地滋养万物,负责将食物转化为营养物质并输送到全身。
脾气虚弱时,运化功能失常,就会出现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等症状。
肺属金,肺主气、司呼吸,具有宣发和肃降的功能,就像金属的清肃收敛。
肺气失调,会出现咳嗽、气喘等症状。
肾属水,肾主藏精、主水液,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
肾阴肾阳的平衡协调对于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
五行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
相生,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这种相生关系维持着脏腑之间的协调和平衡。
例如,肾阴滋养肝阴,称为“水生木”;肝血可以济心,称为“木生火”。
相克,即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相克关系能保证脏腑之间不会出现过度亢盛或虚弱的情况。
比如,肝气的疏泄可以防止脾土的壅滞,即“木克土”;心火的温热可以制约肺气的清肃太过,即“火克金”。
中医在治疗矿物质缺乏疾病中的策略与效果
中医在治疗矿物质缺乏疾病中的策略与效果一、引言矿物质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之一,它们在维持生命活动和促进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由于饮食结构不合理、环境污染等原因,矿物质缺乏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普遍问题。
本文将探讨中医在治疗矿物质缺乏疾病中的策略与效果,并结合数据统计分析进行深入研究。
二、中医对矿物质缺乏疾病的认识2.1 中医对矿物质的定义和分类中医认为,矿物质是自然界中的一类物质,具有特定的化学性质和生理功能。
根据其来源和作用特点,矿物质可分为两大类:一是来源于地壳的无机盐类矿物,如钙、镁等;二是来源于生物体的有机化合物,如铁、锌等。
这些矿物质在人体内发挥着重要的生理作用,包括维持酸碱平衡、参与酶的活性调节、构成骨骼和牙齿等。
2.2 中医对矿物质缺乏疾病的病因病机认识中医认为,矿物质缺乏疾病的发生主要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等因素有关。
脾胃是消化吸收食物的主要器官,如果脾胃功能失调,就会导致营养物质的吸收障碍,从而引发矿物质缺乏疾病。
气血不足也是导致矿物质缺乏的重要原因之一。
气血不足会导致脏腑功能减退,进而影响到矿物质的代谢和利用。
三、中医治疗矿物质缺乏疾病的策略3.1 调理脾胃功能中医强调脾胃的重要性,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
因此,调理脾胃功能是治疗矿物质缺乏疾病的关键策略之一。
中医常采用健脾益气的方法来增强脾胃功能,常用的药物有党参、黄芪、白术等。
中医还注重饮食调养,推荐患者多食用富含矿物质的食物,如豆类、坚果、绿叶蔬菜等。
3.2 补充气血气血不足是导致矿物质缺乏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补充气血也是治疗矿物质缺乏疾病的重要策略之一。
中医常采用补气养血的方法来改善气血状况,常用的药物有当归、熟地黄、枸杞子等。
中医还注重调节情绪和休息,认为情绪稳定和充足的睡眠有助于恢复气血平衡。
3.3 中药治疗中医在治疗矿物质缺乏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常用的中药有龙骨、牡蛎、磁石等。
这些中药具有镇静安神、平肝潜阳的作用,可以缓解因矿物质缺乏引起的症状。
微量元素与中医辨证施治 维生素矿物质与中医五行
微量元素与中医辨证施治维生素矿物质与中医五行微量元素与中医辨证施治维生素矿物质与中医五行微量元素与中医辨证施治1 微量元素与临床辨证诊断近几年来,人们对某些微量元素与中医临床某些证型的关系,进行了较多的探索。
人体由许多元素组成。
这些元素在人体中的含量各有不同,凡占人体总量的1/万以上者,如碳、氢、氧等称为宏量元素;凡占人体总量的1/万以下者,称为微量元素。
其中铁、锌、铜、锰、钼、钴、硒、镍、钒、锡、氟、碘、锶等14种为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正常人人体中微量元素的含量有一定水平。
随着疾病的发生、发展,微量元素也随之变化。
故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以及对其含量的测定,可作为诊断疾病的客观指标。
同时对中医辨证亦有一定参考价值。
有研究表明[1]:阴虚证患者血清铜含量明显增高,锌/铜比值明显下降;阳虚证患者血清铜含量、锌/铜比值的变化不及阴虚证患者明显;而阳虚证患者的血清锌低于正常人,其降低程度依次为正常人>脾阳虚证>肾阳虚证>脾肾阳虚证,且各型之间均有显著差异。
这与祖国医学所说的“久病及肾”的发病机理(脾阳虚病情较轻,肾阳虚病情较重,脾肾阳虚型病变已涉及脾、肾两脏),颇为一致。
脾气虚证患者血清铜含量明显高于湿热证(实证),脾阳虚患者的血清铜、肾阳虚与肾阴虚患者的血清锌均有不同变化。
由此可以看出,人体微量元素的变化与中医辨证分型有密切关系。
微量元素在体内通过影响酶的活性,具有高度的生化效应,其独特的生物学作用,与心血管、免疫等密切相关。
有人[2]对冠心病气虚型、痰浊型、阴虚型患者与正常人发中锌、锰、镁等元素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气虚证患者的锌、锰、镁及锌/铜比值降低,铜及铜/铁、铜/锰比值升高,与各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近几年来,有人对各型慢性病毒性肝炎(湿热未尽型、肝郁气滞型、肝郁胆虚型、肝肾阴虚型、正虚血瘀型)患者进行微量元素检测,并与健康人对照,发现除正虚血瘀型组外,各型铁含量均有增高,尤以湿热未尽型含量最高。
中草药疗效与微量元素的关系
中草药疗效与微量元素的关系
吴良;罗盛旭
【期刊名称】《海南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8(14)4
【摘要】为了医治人体的疾病,保护人体健康,人们通常采用药物治疗各种疾病。
药物的功能在于改善机体的生理生化状况,参与或干预机体内信息的传递,调节代谢的平衡等。
很早以前,我国就用中草药和矿物治疗某些疾病。
在西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上就有记载了金属矿物药与疾病治疗有关。
这些药物中含有许多无机元素,其中包括人体必需微量元素。
【总页数】2页(P474-475)
【作者】吴良;罗盛旭
【作者单位】海南大学理工学院应用化学系,海南,海口,570228;海南医学院,海南,海口,571101;海南大学理工学院应用化学系,海南,海口,57022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4
【相关文献】
1.畅迪脱敏治疗效果与IgE及微量元素锰的关系研究 [J], 柯水旺;江娆清;曾海生
2.六种中草药微量元素含量及其与阻断癌变作用的关系 [J], 原志庆
3.浅析微量元素与中草药的关系 [J], 毕桂宏
4.中草药对小鼠前胃癌变的阻断作用与其微量元素含量关系的研究 [J], 原志庆;贺
志安;张美华;杨万才;千新来;任金平;冯艳玲;杨斌
5.微量元素与中草药同癌症的关系 [J], 黄党发;路滨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微量元素与中医中药
微量元素与中医中药艾御享堂中医理论概述一、天人相应理论与微量元素:《素问.宝命合形论》中指出人体和大自然是一个整体,自然界的各种变化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体,反映在生理或病理上的种种变化。
二、阴阳学说与微量元素:人体微量元素代谢平衡可能是机体阴平阳秘,阴阳平衡的物质基础之一,微量元素的代谢障碍,导致阴阳离子平衡而发生病变,反之,机体阴阳失调也可出现微量元素代谢的异常。
三、脏腑学说与微量元素:《灵柩脉度篇》中提出肾主骨生髓,其华在发。
认为,骨骼的发育和重造过程,主要是由内分泌激素通过钙,磷代谢实现的。
各种微量元素与人体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中医的辨证施治一、微量元素与中医辨证:中医的辨证有八纲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等等,八纲辨证是各种辨证的总纲,脏腑辨证是基础,是临床诊断疾病的基本方法。
微量元素与中医辨证的研究,最早工作从虚症开始的。
凡是虚症患者,血清,全血和头发,指甲等不同样品中,锌的含量明显降低。
血瘀症患者血清铁,铜,锰含量高于对照组,血清铜最为显著,说明了不同实证与虚症和微量元素之间存在某种特征性的关系。
1、微量元素与心病: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心肌炎,为心气虚症,心血虚症,心脉瘀阻症。
患者中锌铜含量低于正常人,铁含量下降,可能冠心病是气虚形成的生化基础之一,作为中医辨证参考。
2、微量元素与肺气虚症:肺气虚症患者血清锌铁数值降低,铜升高,红细胞中锌铁高,铜低,尿中锌高,铜铁低。
肺气虚症患者存在微量元素的代谢紊乱,与免疫防卫功能有关。
3、微量元素与脾胃虚弱:脾胃虚弱患者的体内血清锌,和铜含量较低,存在与微量元素锌,铜,镁,铁等的代谢异常,这些变化作为虚症的辅助检查项目。
4、微量元素与肝病:患者铁,锌,锰低于正常人,铜高于正常人。
5、微量元素与肾虚:男性肾阳不足,不育症状与体内缺锌,缺锰有关,因此富含锌锰的温肾阳中药有一定的疗效。
6、微量元素与消渴:糖尿病在中医称为消渴,发现患者血清锌,铁水平下降,血清铜升高,说明微量元素的变化与糖尿病的轻重变化及中医的演变有关。
中医和微量元素的关系
中医和微量元素的关系中医啊,那可是咱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
在咱中国人的生活里,中医就像一位贴心的老友,默默地守护着大家的健康。
这中医呢,讲究的是整体观念,看一个人啊,就像看一幅完整的画,不只是盯着某个小角落。
微量元素呢,听起来好像很神秘的样子。
其实啊,就像画里那些细微却又不可或缺的色彩点缀。
咱们人体里的微量元素虽然量少,可就像汽车里的小螺丝,少了它,这“汽车”还真可能跑不起来呢。
你看啊,中医里常常提到的气血。
气血就像河流里的水,滋养着身体里的每一个角落。
那微量元素在这个过程里扮演啥角色呢?就好比是河流里那些特殊的矿物质。
比如铁元素,就像一把小钥匙,打开了血红蛋白合成的大门。
要是身体里铁元素不足,就像钥匙丢了,门打不开,血红蛋白就少了,人就容易贫血。
这时候啊,中医可能会通过调理脾胃等方法来改善身体状况。
为啥呢?因为脾胃就像身体里的一个小工厂,负责吸收营养,要是这个小工厂运转不好,铁元素这些“原材料”就吸收不进来。
这是不是就跟中医和微量元素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再说说锌元素,它就像身体里的一个小工匠。
身体的生长发育啊,就像盖房子,小工匠要是不够用,这房子盖得就不结实,孩子就可能长不高或者发育迟缓。
中医在看待孩子发育问题的时候,也不是只看局部的,而是从整体的体质出发。
比如说有的孩子可能是脾肾两虚,导致身体吸收锌元素不好。
这时候中医的调理方法就像是给这个小工厂(脾胃)和身体的动力源(肾)做一次大检修,让它们能更好地工作,把锌元素这些小工匠都利用起来。
还有铜元素,它就像身体里的小卫士。
身体里很多化学反应就像一场场小战斗,铜元素在这些战斗里起着重要的作用。
如果铜元素缺乏,就像小卫士不够了,身体的防线就会出现漏洞。
中医在看待一些免疫系统的问题时,也会从整体的阴阳平衡去调整。
因为阴阳平衡了,身体这个大环境好了,就像给小卫士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作战环境,铜元素这些小卫士就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咱不能小看这些微量元素啊,它们虽然量小,但是能量大。
中医养生中的五行与调理食疗
中医养生中的五行与调理食疗中医养生在中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其中比较重要的概念之一就是“五行”。
中医认为,人体与自然界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而且这种联系是通过五种元素来实现的,分别是木、火、土、金、水。
这五种元素相互制约、相互生克,它们在人体中的应用也有着自己的规则,因此掌握“五行”理论是中医养生的重要基础之一。
五行对应五脏在中医中,五行不仅代表着自然界中的五种元素,还对应着人体中的五个脏腑,分别是肝、心、脾、肺、肾。
每个脏腑都有一个对应的五行元素,这种对应关系在中医的诊疗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例如,肝对应木,心对应火,脾对应土,肺对应金,肾对应水。
在中医中,如果出现某个脏腑的不适,就需要考虑对应的五行元素和它的相生相克关系,进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比如说,由于肝主疏泄,在肝病的治疗中,可以采用一些具有疏肝作用的中药或者食物,例如柿子、柠檬、山楂等。
五行与饮食调理在中医养生中,“五行”不仅与脏腑相互对应,也与饮食有一定的关系。
中医的观点认为,食物也有着五行属性,这些属性可以影响到人体健康。
比如说,肝属于木,木的颜色是绿色,因此一些绿色的蔬菜、水果,如菠菜、芹菜、西蓝花等具有疏肝作用;心属于火,火的颜色是红色,因此一些红色食物,如红枣、西瓜、草莓、胡萝卜等具有养心作用;肺属于金,金的颜色是白色,因此一些白色的食物,如白萝卜、白菜、海带等具有润肺作用。
另外,中医也有“五味”属性的概念,包括酸、苦、甘、辣、咸等五种味道。
这五种味道在中医中各有对应的五脏。
比如酸味对应肝脏,可以疏肝解郁;苦味对应心脏,可以发散心火;甘味对应脾脏,有补益作用;辣味对应肺脏,可以温通经脉;咸味对应肾脏,可以滋阴补肾。
因此,通过对食物的味道进行调配,也可以达到调理五脏的作用。
总体来说,中医养生中的五行理论与食疗调理是密不可分的。
通过对五行和五味的了解,可以帮助我们合理选择食物,调配饮食,从而达到预防疾病、强身健体的目的。
同时,在食疗调理时也要考虑到个人的体质、病情等因素,配合专业中医医生的指导进行食疗,才能更好地达到养生的效果。
中医五行与营养
水——肾
五行之水对应肾,如有腰膝酸软、水肿、尿频、 记忆力减退、易感风寒、无故大量脱发等症状出 现时,就需要养肾了。 养肾重在“藏”! 黑色食物是指颜色呈黑色或紫色、深褐色的各种 天然动植物。 五行中黑色主水,入肾,因此,常食黑色食物可 补肾。
黑色食物
1、黑芝麻、黑木耳、紫菜:营养保健和 药用价值都很高,可以明显减少动脉硬 化、冠心病、脑中风等疾病的发生率。 2、黑米滋阴补肾,对慢性肾炎等疾病有 疗效。
木——肝
五行之木对应肝,肝开窍于目,木资充盈才能眼睛明亮,如有 情绪易激动、烦躁不宁、胸胁隐痛、视力急剧下降等症状出现 时,就需要养肝了。 养肝重在:舒! 多吃绿色食物,绿色食物具有疏肝护肝的功能,是人体的“排 毒剂”,能起到调节脾胃消化吸收的作用。 绿色蔬菜里丰富的叶酸成分,是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重要的维 生素之一,可有效地消除血液中过多的同型半胱氨酸,保护心 脏健康。
3、 4、黑豆具有补肝肾强筋骨的作用,还含 有丰富维生素。
火——心 五行之火对应心,心主血脉,如有心悸、胸闷、失眠、健忘、烦 躁,甚至心前区疼痛等症状出现时,就需要养心了。 养心重在:养! 按照中医五行学说,红色为火,故红色摄入后可入心、入血,具 有益气补血和促进血液、淋巴液生成的作用。 而且红色食物具有极强的抗氧化性,它们富含番茄红素、丹宁酸 等,可以保护细胞,具有抗炎作用。 还能为人体提供蛋白质、无机盐、维生素以及微量元素,增强心 脏和气血功能。
小米是五谷之首,性温,具 有健脾和胃的功效。 小米粥具有补气健脾、消积 止泻的作用,可以调理因脾 虚所致的久泻、消化不良及 积食腹痛等症。
小米粥所含的色氨酸,有助 于缓解失眠和舒缓烦躁情绪。
菠菜具有滋阴润燥、舒肝养血的作用,是最 适合养肝的绿色蔬菜,春季食用菠菜最佳, 其根红叶绿,鲜嫩异常,尤为可口。 并且,菠菜利于肠胃,有助于人体排出,促 进人体新陈代谢,有助人体健康。
五行与中草药中草药学中的五行分类
五行与中草药中草药学中的五行分类五行与中草药学中的五行分类中草药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广泛应用的学科,它研究的是利用自然界的植物来治疗疾病和保健养生。
在中草药学中,五行理论是一个重要的分类体系,它将草药按照其性味、功效、适应病症等不同属性进行划分。
本文将会详细介绍五行分类在中草药学中的应用。
一、五行理论概述五行理论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了金、木、水、火、土等五个元素。
不仅仅在哲学领域被广泛运用,五行理论也在中医和中草药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根据五行理论,每个元素都有其相应的性质和特点。
金属对应硬、寒、收敛;木对应柔、酸、散;水对应润、苦、寒;火对应燥、苦、温;土对应稳、甘、平。
这些性质和特点也被运用到中草药学中的分类体系中,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中草药。
二、五行分类在中草药学中的应用1. 金属性草药金属性草药具有较为硬、寒、收敛的特点,主要功效为清热、燥湿、止血。
常见的金属性草药包括黄连、决明子、石决明等。
它们可以用来治疗火热病症,如高热、口渴等。
2. 木属性草药木属性草药具有柔、酸、散的特点,主要功效为活血、行气、解郁。
常见的木属性草药包括当归、川芎、桑白皮等。
它们可以用来治疗气滞、血瘀等病症,如经痛、瘀血等。
3. 水属性草药水属性草药具有润、苦、寒的特点,主要功效为清热、利水、生津。
常见的水属性草药包括沙参、天花粉、鸡血藤等。
它们可以用来治疗热病、尿路感染等病症。
4. 火属性草药火属性草药具有燥、苦、温的特点,主要功效为驱寒、解毒、温阳。
常见的火属性草药包括附子、半夏、炙甘草等。
它们可以用来治疗寒性病症,如感冒、腹泻等。
5. 土属性草药土属性草药具有稳、甘、平的特点,主要功效为健脾、益气、和胃。
常见的土属性草药包括黄耆、山药、山楂等。
它们可以用来治疗脾胃虚弱、气虚等病症。
五、五行分类的应用案例五行分类在中草药学中的应用有许多案例,下面以火属性草药为例进行介绍。
火属性草药具有燥、苦、温的特点。
中医在治疗矿物质缺乏疾病中的策略与效果
中医在治疗矿物质缺乏疾病中的策略与效果摘要: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中医在治疗矿物质缺乏疾病方面的独特策略及其显著效果。
通过详细分析中医的整体观念、辨证施治原则以及个性化治疗方案,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方法和数据统计分析,全面评估中医治疗矿物质缺乏疾病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文章首先阐述了矿物质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及矿物质缺乏可能导致的疾病类型;随后详细介绍了中医对矿物质缺乏疾病的认识、治疗策略及其理论基础;最后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对比中医与西医在治疗效果上的差异,并探讨了中医在未来矿物质缺乏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中医;矿物质缺乏;治疗策略;效果评估;数据统计分析一、引言矿物质,作为人体必需的七大营养素之一,对于维持生命活动至关重要。
它们不仅构成了人体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成分,还参与体内多种酶的激活、神经传导、肌肉收缩等生理过程。
随着现代人饮食习惯的改变和环境因素的影响,矿物质缺乏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影响公共健康的重要问题之一。
二、矿物质缺乏概述2.1 矿物质的种类与功能矿物质种类繁多,根据其在人体内的含量可分为宏量元素(如钙、镁、钾等)和微量元素(如铁、锌、硒等)。
这些矿物质各自承担着不同的生理功能,如钙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成分,铁是血红蛋白合成的关键元素,锌则对免疫系统的正常运作至关重要。
2.2 矿物质缺乏的原因与影响矿物质缺乏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饮食结构不合理、消化吸收障碍、特殊生理时期需求增加等。
长期缺乏某种矿物质会导致相应的疾病发生,如缺钙易导致骨质疏松,缺铁则可能引发贫血。
多种矿物质的同时缺乏还会影响整体健康状态,降低身体抵抗力。
三、中医对矿物质缺乏疾病的认识3.1 中医理论中的矿物质观在中医理论中,虽无“矿物质”这一直接表述,但类似的概念可追溯至古代对“金石草木”等药物的认识。
中医认为,自然界万物皆由五行(金、木、水、火、土)构成,人体亦然。
矿物质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其性质和功效自然也与五行学说紧密相连。
辨证施治与中药微量元素的相关性
辨证施治与中药微量元素的相关性
王鸿根;张辉;沙丽颖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年(卷),期】2003(010)008
【摘要】@@ 在对中药有效成分研究时,往往发现粗提物药理活性显著,随着提取物纯度的提高,其活性反而降低.究其原因可能有二:一是失去了含量甚微的尚未被发现的有机分子;二是消除了无机成分(主要是微量元素),而以后者可能性为大.对此,传统的解释往往简单地归咎于有机分子的某些基团在分离过程中受到破坏.
【总页数】2页(P6-7)
【作者】王鸿根;张辉;沙丽颖
【作者单位】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青岛,266003;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青岛,266003;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青岛,266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
【相关文献】
1.8味抗艾滋病中药的性味与微量元素的相关性 [J], 赵军;金日光;罗璐
2.17种常用抗运动性疲劳补虚类中药微量元素含量测定及相关性研究 [J], 赵丽霞;阎守扶;李军兰
3.17种治疗风湿类疾病中药材中微量元素含量与其功效相关性研究 [J], 卓玛
4.简析微量元素铁与中药临床疗效的相关性 [J], 毕桂宏
5.中药中重金属含量及微量元素间的相关性分析 [J], 王章敬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微量元素与精深中医辨证施治维生素矿物质与精深中医五行
微量元素与中医辨证施治维生素矿物质与中医五行微量元素与中医辨证施治维生素矿物质与中医五行微量元素与中医辨证施治1 微量元素与临床辨证诊断近几年来,人们对某些微量元素与中医临床某些证型的关系,进行了较多的探索。
人体由许多元素组成。
这些元素在人体中的含量各有不同,凡占人体总量的1/万以上者,如碳、氢、氧等称为宏量元素;凡占人体总量的1/万以下者,称为微量元素。
其中铁、锌、铜、锰、钼、钴、硒、镍、钒、锡、氟、碘、锶等14种为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正常人人体中微量元素的含量有一定水平。
随着疾病的发生、发展,微量元素也随之变化。
故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以及对其含量的测定,可作为诊断疾病的客观指标。
同时对中医辨证亦有一定参考价值。
有研究表明[1]:阴虚证患者血清铜含量明显增高,锌/铜比值明显下降;阳虚证患者血清铜含量、锌/铜比值的变化不及阴虚证患者明显;而阳虚证患者的血清锌低于正常人,其降低程度依次为正常人>脾阳虚证>肾阳虚证>脾肾阳虚证,且各型之间均有显著差异。
这与祖国医学所说的“久病及肾”的发病机理(脾阳虚病情较轻,肾阳虚病情较重,脾肾阳虚型病变已涉及脾、肾两脏),颇为一致。
脾气虚证患者血清铜含量明显高于湿热证(实证),脾阳虚患者的血清铜、肾阳虚与肾阴虚患者的血清锌均有不同变化。
由此可以看出,人体微量元素的变化与中医辨证分型有密切关系。
微量元素在体内通过影响酶的活性,具有高度的生化效应,其独特的生物学作用,与心血管、免疫等密切相关。
有人[2]对冠心病气虚型、痰浊型、阴虚型患者与正常人发中锌、锰、镁等元素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气虚证患者的锌、锰、镁及锌/铜比值降低,铜及铜/铁、铜/锰比值升高,与各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近几年来,有人对各型慢性病毒性肝炎(湿热未尽型、肝郁气滞型、肝郁胆虚型、肝肾阴虚型、正虚血瘀型)患者进行微量元素检测,并与健康人对照,发现除正虚血瘀型组外,各型铁含量均有增高,尤以湿热未尽型含量最高。
论微量元素与中药调治
论微量元素与中药调治
彭先桃
【期刊名称】《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1998(010)003
【摘要】@@ 人体微量元素具有的生理功能及其临床意义,近年来又有不少新的论述;在把微量元素的分析及理论应用于中医中药方面,也有了可喜的进展.有学者认为:某种疾病的发生,很可能是由于机体某种微量元素缺乏所造成的,中药治疗除协调阴阳盛衰、修复病变损害之外,也与调正与补充微量元素的亏乏有关.因为中药大都含有多种微量元素,这就可以应用不同的药物去治疗不同的疾病.本文就一些研究情况,谈谈自己的看法与设想.
【总页数】2页(P126-127)
【作者】彭先桃
【作者单位】湖南中医学院,长沙,41000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
【相关文献】
1.浅述微量元素缺失致病有相应调治效应的中药 [J], 曾秀池
2.浅谈微量元素与中药调治 [J], 戴毓平
3.中国的中药微量元素研究Ⅲ.微量元素:中药性效量化的物质基础 [J], 秦俊法
4.中国的中药微量元素研究Ⅳ.微量元素:汇通传统中药理论与现代科学理论的桥梁
[J], 秦俊法
5.浅论微量元素与中药调治 [J], 彭先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量元素与中医辨证施治维生素矿物质与中医五行微量元素与中医辨证施治维生素矿物质与中医五行微量元素与中医辨证施治1 微量元素与临床辨证诊断近几年来,人们对某些微量元素与中医临床某些证型的关系,进行了较多的探索。
人体由许多元素组成。
这些元素在人体中的含量各有不同,凡占人体总量的1/万以上者,如碳、氢、氧等称为宏量元素;凡占人体总量的1/万以下者,称为微量元素。
其中铁、锌、铜、锰、钼、钴、硒、镍、钒、锡、氟、碘、锶等14种为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正常人人体中微量元素的含量有一定水平。
随着疾病的发生、发展,微量元素也随之变化。
故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以及对其含量的测定,可作为诊断疾病的客观指标。
同时对中医辨证亦有一定参考价值。
有研究表明[1]:阴虚证患者血清铜含量明显增高,锌/铜比值明显下降;阳虚证患者血清铜含量、锌/铜比值的变化不及阴虚证患者明显;而阳虚证患者的血清锌低于正常人,其降低程度依次为正常人>脾阳虚证>肾阳虚证>脾肾阳虚证,且各型之间均有显着差异。
这与祖国医学所说的“久病及肾”的发病机理(脾阳虚病情较轻,肾阳虚病情较重,脾肾阳虚型病变已涉及脾、肾两脏),颇为一致。
脾气虚证患者血清铜含量明显高于湿热证(实证),脾阳虚患者的血清铜、肾阳虚与肾阴虚患者的血清锌均有不同变化。
由此可以看出,人体微量元素的变化与中医辨证分型有密切关系。
微量元素在体内通过影响酶的活性,具有高度的生化效应,其独特的生物学作用,与心血管、免疫等密切相关。
有人[2]对冠心病气虚型、痰浊型、阴虚型患者与正常人发中锌、锰、镁等元素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气虚证患者的锌、锰、镁及锌/铜比值降低,铜及铜/铁、铜/锰比值升高,与各对照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
近几年来,有人对各型慢性病毒性肝炎(湿热未尽型、肝郁气滞型、肝郁胆虚型、肝肾阴虚型、正虚血瘀型)患者进行微量元素检测,并与健康人对照,发现除正虚血瘀型组外,各型铁含量均有增高,尤以湿热未尽型含量最高。
血清铁含量与健康人比较有显着意义。
各型锌的含量降低,特别是血清锌与对照组比较有显着或极显着性差异,且随慢性肝炎,由实转虚的病情发展,锌含量呈逐渐降低的趋势。
与此相反,铜含量则有升高倾向。
元素与中医药中医药是我国的国宝,已有许多人研究了元素与中医的"症"之间, 元素与中药药性之间的关系,已取得不少令人关注的结果。
元素与中药之间的关系研究范围主要包括:1中药理论与微量元素的关系;2. 中医辩证施治与微量元素的关系;3. 中药理论与微量元素的关系;4. 中药有效化学成分、疗效、作用机制与微量元素的关系;5. 中药制剂、中药生产、中药质量等与微量元素的关系等。
研究的目的发掘中医药和微量元素的关系及其规律性,为中医药的现代化、国际化提供理论依据,指导临床诊治工作。
在研究中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微量元素为核心,以现代科学检测技术为手段,根据系统论的原则,结合研究中药的有效成分,发扬中医中药的特点,结合临床实际研究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一、辨证施治与微量元素平衡传统中医认为中药治病是"祛病扶正", "调节阴阳平衡",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某些病"症"同体内某些微量元素过量或缺乏有关。
中医学非常重视人体本身的统一性、完整性及其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
自然界的运动变化,又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人类,是人体相应的发生生理或病理的反映,“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素问.宝命合行论》。
日全食时,阴虚病人会头昏、耳鸣、气促、怕冷等症状加重,对正常人无影响。
从微量元素研究可知,虚症病人血清铁、硫两种元素的含量,日食后比日食前明显提高。
人体内所需的微量元素在中药中均存在, 不同中药又富含不同的微量元素,且具有一定的统计规律,这就为用中药调节人体微量元素平衡继而达到治病的目的提供了可能。
辩证施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所谓的辩证,是将望、闻、问、切四诊所收集的症状和体征资料,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关系,概括为某种性质的症。
施治是根据辩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
辩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施治是治疗疾病的手段,是对辩证是否正确的检验。
微量元素与中医辨证的研究,最早是从虚症开始的,研究表明,虚症病例的血清、全血等样品中锌含量明显降低;同时阴虚与阳虚者体内微量元素的也不同:阴虚者铜含量上升、锌含量下降,锌铜比下降比阳虚厉害。
黄献平等观察78例心脏病患者后发现,血清锌、铜、铁、钙含量的变化与心病气血辩证有一定关系,锌锰含量的下降以及铜含量的升高可能是冠心病气虚症形成的生化基础。
同时周庆伟发现肺气虚症患者微量元素代谢紊乱。
研究发现,辩证施治本身还蕴藏着微量元素的微观辨证,不同的症,就有不同的元素的缺乏或过剩,不同证的元素分布,就有与此相适应的治疗药物。
如缺碘引起的甲状腺肿大,中医永昆布、海藻等富碘中药;属于血虚的缺铁性贫血,用四物汤治疗,主药当归含铁量为方中之最。
“损者益之,虚者补之”,对各种虚症,则给以相应的补益药。
应该注意,中药对于机体的作用是复杂的,补虚作用不是简单的微量元素的补充,可能主要是通过调整机体的正与邪、阴与阳,气、血、津液及经络和脏腑的平衡,以及调节微量元素代谢、效价和活性来提高微量元素的利用率,维持体内各种微量元素的浓度平衡。
中药素有“一锅汤”的特点,微量元素在中药中以及在人体内主要是与有机成分形成配合物,从而发挥复杂的生理生化作用,中药的药效应当是金属元素与有机成分的综合效应。
因此,在运用中药治疗疾病时,应强调整体效应,不要把中药的疗效仅仅归属于某种元素含量的高低,将中药的治疗简单的看作“多退少补”。
㈠、中药性、味及药效与微量元素的关系中医用药除讲究阴、阳、虚、实外, 还特别注意用药的性、味之别,注意中药的归径等,只有考虑了上述因素,才能做到对症下药。
中药的药性理论主要包括寒、热、温、凉四气和辛、甘、酸、苦、咸五味和升降浮沉、归经等。
从中药微量元素的角度研究中药的性、味已有许多报道,胡育筑采用化学计量学的方法对115味中药的药性成功地进行了模式识别, 揭示了中药药效同微量元素间的相关关系; 中药治病是依中药的性能的阴阳,来纠正机体的阴阳失调的。
秦俊法等利用计算机处理,探讨了药物阴阳与微量元素的关系,结果发现:⑴热药中锰(Mn)含量高而铁、铜、锌含量最低,温药中锌含量最高,锶含量最低;热药和温药中锶和锌有相反的含量,前者锌低而锶高,后者锌高而锶低。
寒、凉药中铁含量高而锰含量低,凉药中钾的量最高。
⑵辛药中锰含量高,钴含量低;酸味药中锰含量低,锶含量高;酸味药和咸味药中铁、铜、锌含量趋势相反,前者最低,后者最高。
同时咸味药中镍含量最高。
⑶归肺经药物中锰含量最低,归肝经药中铁、铜含量最高,归肾经者镍含量最高。
⑷补血药中铁、锌含量较高,补阳药中锰、锌较高,补阴药中铁、铜较低而钴较高。
“归经”是药物对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中药的有效成分与微量元素密切相关。
柴立等提出了微量元素的“归径”假说,认为微量元素也是中药的有效成分,“归径”是通过微量元素的迁移、密集和亲和运动来进行的。
微量元素的含量及其配体的密集和亲和作用,就是中药的“归径”。
13味补肾药中含锌、锰及其配合物较高,提出补肾药物是通过锌、锰“归径”而达到补肾目的的设想。
归肝经药物中富含铁、锌、铜等,这与相关脏器中富含这些微量元素的规律相吻合。
武汉中西医结合医院管竟环等曾对120味中草药进行研究,发现中药中各种元素的含量水平是决定植物类中药四性(寒、热、温、凉)的主要因素之一。
他们测定了120种中药的每一味药中的42种元素,将每个元素最高和最低含量分为十个等级,并找出均值线,发现温热药的无机元素含量高于均值, 而寒凉药则低于均值线。
陈和利等分析了176味中药的功效与四种微量元素Fe、Mn、Zn、Cu的关系,得出收涩、温里、芳香、化湿、补阳作用的中药中含Mn量较高,而平肝熄风、清热活血、补阴者含Zn量高(见表1), 如牛黄中Zn含量(524μg/g)居中药之首,而其具有清热解毒和平肝熄风作用,也许与其含Zn量有关。
除此之外,中药的一药多效可能与其所含的某种微量元素有关,且元素含量比例不同,功效也有差异,并呈规律性变化。
铁含量多而锰含量少时,有补阴、化痰、理气作用; 反之,有收涩、芳香化湿、温里等功效;若锌含量大于锰、铁含量时,有平肝、熄风等作用。
因此可以看出中药功效除与微量元素有关外,还与微量元素的含量比有关。
表1 微量元素与药性的关系元素含量多时含量少时 Fe 补阴、理气、祛风湿、化痰收涩、芳香、化湿、温里、平肝、熄风 Mn 收涩、芳香、化湿、温里、补阳补阴、平肝、熄火、化痰、理气 Zn 平肝、熄风、补血、活血、止咳、平喘温里、收涩、补阳、止血方达世等对50味补益药微量元素含量研究后分析认为,补气药中锶、锌、锰、铁等微量元素含量较高,补血药中铁含量较高,滋阴药物中锌、锰、铜、铝含量高,而补肾壮阳药中锌的含量尤为突出。
刘亚明等也发现, 补肾补阳药皆富含Zn、Mn。
而防止冠心病、高血压中药中富含铜,缺铜是引起冠心病的一个重要因素,由此揭示了二者之间的相关性。
中药辨证施治与微量元素的研究开拓了中药药效研究新领域,探索了中医用药的科学根据,奠定了微量元素在中药研究中的地位。
有人认为温肾助阳药物中锌、锰、铁、钙、镁含量高等与中医“肾”关系密切的微量元素和宏量元素的含量丰富有关。
㈡中药地道性与微量元素的关系“凡诸草木昆虫,产之有地”,中医用药十分讲究药材的地道性,同生物一样, 植物中微量元素对其生长各环节影响也十分重要,然而植物所需的无机离子其本身不能合成,只有通过生长的环境特别是从土壤中吸收。
中药中微量元素的量由二个因素决定:一是主动因素,不同种属植物对生命微量元素含量的要求或比例要求都不同,这可作为鉴定药用植物种属的依据。
另一个是被动因素,由道南平衡引起的植物同环境微量元素的交换,米积雯等从自身遗传和环境等方面论述了植物中微量元素的分布。
中药地道性与微量元素的研究为保证中医用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找到一种简单可行的方法。
另外,用药部位和采收季节都直接影响用药质量,“凡药体性,分根生、梢降、中守。
当归一物全备,头补血上行,身养血中守,梢破血下行”《药品化义》,经测定,当归头、身、尾各部所含微量元素有差异,当归头含铜、锌最高,尾含铁最多。
中药的炮制目的是增强药效、降低毒性、改变和缓和药性、增加用药安全性,也就是达到增“益”减“害”的目的。
在炮制过程中,中药的化学成分和含量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包括微量元素的含量、化合物的结构、溶解度、有毒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