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诫子书有感
诚子书读后感
诚子书读后感《诫子书》读后感读《诫子书》的时候,感觉就像是一位智慧的长者在耳边轻声讲述人生的哲理。
读到“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里,我感觉诸葛亮真的是道出了为人修身养性的根本。
在如今这个喧嚣浮躁的社会,想要静下来是多么困难的事情。
我们总是被各种诱惑所包围,手机的信息、社交的应酬等时刻吸引着我们的注意力。
这让我想起自己以前备考的时候,想静下心来看书,但一会儿刷刷手机,一会儿担心下一件事情,不能全身心投入,结果学习效率低下。
特别触动我的是,文章明确指出了只有内心淡泊,不被名利所累,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
就如同很多人在追求功名利禄的道路上迷失了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忘记了初心。
在“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这一句,我体会到学习的确需要安静专注的环境和坚定的志向。
想起来自己身边那些优秀的同学,他们都在学习的时候心无旁骛。
而那些有伟大成就的人,哪个不是拥有远大的志向并为了志向努力学习的呢?后来我明白了,若想增长才干,学习是必经之路,而且这个学习必须是有目标有方向的,不然就只是盲目地看书学习,难以有所建树。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这一告诫,也给我敲响了警钟。
在生活中,有时候自己做事慵懒拖沓,或者性情急躁,这样不但不能把事情做好,还会影响周围人的心情。
我觉得作者想表达的是一种恰到好处的生活态度,既不能放纵懈怠,也不可急功近利。
这篇《诫子书》虽然篇幅短小,却蕴含着无尽的智慧。
对未来的启发就是,在生活中要学会让自己的心静下来,看轻名利,坚定自己的志向去努力学习,平时做事要有条不紊,克制自己的不良情绪。
我还想说,这样的智慧在任何时代,对任何人都有着很大的指导作用,应该经常拿出来读一读,提醒自己不要偏离人生的正轨。
诫子书读后感
诫子书读后感诫子书读后感(一)《诫子书》全文不足百字,言近旨远,含意隽永,是诸葛亮处世立身的智慧结晶。
《诫子书》带给我们的不仅是优美的文辞、丰富的蕴含,更有诸葛亮志存高远的精神境界和千年不灭的人格力量。
从《诫子书》中,我们领悟到了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人生真谛,体会到了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生命哲思,所有这些,对我们而言仍大有裨益,富有启迪。
一、勤于开卷,敏于探索。
《诫子书》中说: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在今天学习不仅意味着多读书、读好书,学习也是一种工作,也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必备的素养。
一般而言,一个肯读书、肯学习的干部,总会给人以彬彬有礼、豁达雅量、涵养深厚的印象,其工作态度、工作能力、精神境界,与不学习的干部相比,往往有明显的区别。
一个不学习的干部,决不可能做到理论上和行动上的清醒与坚定,决不可能在复杂多变的形势面前明辨是非、把握自己,决不可能在不断涌现出来的新情况、新问题面前思深虑远、处变不惊,也决不可能拥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非凡的人格魅力来积聚人气、开拓事业。
一是要强化政治理论学习。
这是管方向、管长远、管本质的学习。
有些人之所以翻身落马,不注重学习,导致信念上的动摇、意志上的衰退以及人生道路上的迷航是重要原因。
二是要开阔知识眼界。
事业无穷期,学习无穷期。
领导干部对自己要有清醒的认识,不能认为随着职务的提升,工作能力和领导水平也会自然而然地提高;不能认为自己经过院校培养,有较高的学历,知识化、专业化已不成问题;不能认为自己有实际工作经验,底子厚实,学不学关系不大。
三是要密切联系实际。
立足实际,弄清上情、掌握下情、联系国情和世界发展大背景,把学到的理论和知识转化为现实中的发展对策和根本实践,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多的改革成果和发展实惠。
二、立于清廉,致于高远。
清廉是领导干部的立身之本,高远是领导干部的境界所在。
《诫子书》中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诫子书读后感(精选10篇)
诫子书读后感《诫子书》是中国古代文化传统中的一部经典读物,由东晋文学家和政治家陶渊明所著。
这本书可以说是陶渊明的一道遗训,他在书中以亲切的语气对自己的儿子陶潜传授了为人处事的道理和人生哲理。
通过这本书,读者可以了解到古人对于教育子女的理念和观念。
作为一名读者,在阅读《诫子书》的过程中,我不禁被书中的言辞感动。
陶渊明以一种深情的态度对自己的儿子陶潜进行谆谆告诫,这种父子之间的关系和情感让我感到温暖。
书中讲述了许多为人处事的原则和道理,这些道理历久弥新,对于我个人的成长和生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阅读完这本书后,我深深地体会到了为人处事的重要性。
作为一名普通人,无论是在家庭、学校还是社会,都需要遵循一定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善待他人、真诚对待每一个人。
诫子书中提到的“直言无讳、实事求是”的原则,让我意识到在交流和沟通中应该坦诚对待问题,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建议,不怕冲突和争论。
只有诚实和直率地对待他人,才能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让自己的声音被倾听和尊重。
此外,《诫子书》还给了我创新思考和观点的启示。
陶渊明在书中不断强调要追求智慧和修身养性,因为只有内心强大和自身修养提升的人才能够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脱颖而出。
在当今社会,我们要面对各种挑战和机遇,拥有创新思维和高尚品质变得尤为重要。
《诫子书》告诉我,要想在这个世界中有所作为,就必须不断努力学习、提升自己,去发现和创造新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阅读《诫子书》是一次难得的人生启迪。
通过这本书,我不仅能够了解到古人对于教育子女的智慧和方法,还能够从中领悟到为人处事的原则和哲理。
这本书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只有通过不断地自我完善和改进,才能成为一个品质优秀、有思想的人。
它为我提供了更加清晰的指导,让我在人生的道路上能够更加地明确自己的方向和目标。
通过阅读《诫子书》,我也深感古人的智慧和世世代代的家庭教育传统,这不仅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应该继承和传承的宝贵财富。
诫子书读后感范文(精选8篇)
诫子书读后感诫子书读后感范文(精选8篇)品味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
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诫子书读后感范文(精选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诫子书读后感1《诫子书》是我国古代三国时期蜀国的著名政治家、谋略家、被后人誉为“智慧之化身”的诸葛亮54岁临终前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它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
诸葛亮的《诫子书》短小精悍,区区八十六字,却深刻地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道理,浓缩了作者毕生的生活经历、人生体验和学术思想等方面内容,读来发人深省,使人回味无穷,不仅他的子孙从中获益颇多,就是今人读来也大有可借鉴之处。
那个时代正值汉室衰微,诸侯割据,战乱不已,诸葛亮一心为国,光明磊落,为匡扶汉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他人和自己的儿子率先垂范,显现了高尚人格,时至今日仍然让我们肃然起敬。
斗胆地说时下就算你能写出洋洋洒洒的精美小说未必就能写出上乘的类似于《诫子书》的传世名篇。
君不见《诫子书》八十六字,字字珠玑,阐述了敬业精神,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
虽说《诫子书》是一千多年前的诸葛亮写给其儿子诸葛瞻的,但其内容流逝至今却也不乏为我们领导干部的座右铭。
文章开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内心淡泊才能豁达雅量,内心宁静才能戒骄戒躁,心胸开阔乃能登高,登高方能望远。
涵养淡泊,甘守宁静,以超然心态对待眼前一切,少一点计较,多一点包容,多一点公心,少一点私人,这是我们领导干部必须做到的,在其位,便要谋其政,不要忘乎所以,不计民生民本,要踏踏实实的干一番事业,才能得到百姓称赞。
古人都知道以静思来反省使自己尽善尽美,一俭朴来培养自己的高尚品德,而我们现在有些干部却因一时的名利得失满腹牢骚,那些“翻身”者就因不善于修身养性,于是乎守不住清贫,耐不住寂寞,让金钱、美色、私利突破了自己的道德防线,成为“糖衣炮弹”的俘虏,沦为党和人民的罪人。
2023年读《诫子书》有感
2023年读《诫子书》有感2023年读《诫子书》有感1诸葛亮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他不仅在我国家喻户晓,就是在全世界也很有名气。
我认真地读了他教育自己儿子的.《诫子书》,深受教育。
诸葛亮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意思是:要找自己身上的缺点,并改正,节约才有道德。
诸葛亮说:“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意思是:想要学习必须安静,想要成才必须学习。
诸葛亮说:“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意思是:不学习就不能成才,没有志气就不能学成。
这样一来,“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随成枯落,终不济事,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一个没有真才实学的人,等到老了就受穷受苦,对世界也没有益处。
我从《诫子书》的意义看,应当把身上的缺点找出来改掉,节约我的零花钱绝不乱花。
要做到有高尚的品德,学习的时候必须静下心来,聚精会神地学习。
从今以后我要热爱学习,做个好学的好孩子。
2023年读《诫子书》有感2诸葛亮也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言中。
通过这些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如此深切。
诸葛亮的《诫子书》读后感一:诸葛亮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留芳千古的谋略家。
今天爸爸推荐我读他写的《诫子书》,让我从他教育儿子的侧面懂得了他超人的智慧不是天下掉下来的,而是他修身、立志、勤奋和学习的结果。
《诫子书》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__主张通过静来个修身,通过俭来养德。
教育他的儿子要有远大志向,并通过努力学习增长才干来实现志向,而要学习好知识就要宁静专一。
否则年华将随时光而飞驰,人的斗志也将随岁月而流逝,最终将象枯树一样枯败零落,成为社会无用之材,悲哀地坐守穷困的草舍,到老了一事无成,后悔莫及。
诫子书读后感
诫子书读后感诫子书读后感(4篇)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
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诫子书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诫子书读后感1《诫子书》是诸葛亮临终前写给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严谨的文字,将修身立志之道阐述地十分深切。
其中有这么一句令我印象深刻“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在我看来,这句话的意思是:恬静便可以修养自身,俭朴便可以淳养品德。
这不正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吗!《大学》开篇就说“知止而后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得”。
《道德经》也多次强调“静以修身”的作用,如“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清静天下正”等。
《诫子书》中告诫我们的正是平心静气,做一个耐得住寂寞的人。
还记得那个“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吗!他本可以入朝为官,享尽荣华富贵,可他毅然放弃仕途和官场生活,追求那种“黄发垂髫、怡然自乐”的安逸;体验那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静;享受那种“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的自在……诚然,只有当一个人内心平和,安静时,才会知道自己最理想的是什么,才会从容的应对生活中的变故,才会得到真正的幸福和快乐。
在守住了内心的宁静之后,勤俭节约,便是另一难能可贵的品质了。
李商隐的《咏史》中有这么一句“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左传》中也有“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这样的名句。
毋庸置疑,勤俭之人,往往会有大的作为。
朱元璋的故乡凤阳,还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皇帝请客、四菜一汤、萝卜韭菜、着实甜香;小葱豆腐、意义深长、一清二白心慌”。
他给皇后过生日,只用几个简单的小菜,还告诫众官员以后摆宴只许四菜一汤,谁若违反,严惩不贷。
清宣宗道光更是出了名的节俭,他的龙袍是宫内旧料所制,破了不扔,致使衣服上打满了补丁。
他三令五申,宫中用款,岁不逾二十万。
《诫子书》读后感
《诫子书》读后感《诫子书》读后感《诫子书》是诸葛亮写给其子诸葛瞻的,全文短短八十六字,虽阐述的是敬业奉献、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读来发人深省。
诫子书读后感范文一:今天我们学了诸葛亮的《诫子书》,这是诸葛亮临终前写给自己儿子的家书。
这家书是诚恳又富有哲理的,表现出了他对儿子的殷切期望。
让我从中看到了诸葛亮的智慧,也看到了他超越凡人的淡泊,这就是他伟大的原因吧。
正如诸葛亮所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要有理想,在追求理想的路上会有很多困难和诱惑,我们都要努力克服它,多多听取别人的意见,不要害怕困难,不要被诱惑,朝着目标,努力奋斗。
我相信,没有什么可以阻挡我,我会努力,朝着理想努力前进!诫子书读后感范文二:在院里举办廉政文化书画笔会上,甘老师欣然为我题写了一副书法:澹泊明志,宁静致远。
我把它挂在了我的办公室墙上,时时观赏,细细品味,受益良多。
澹泊明志,宁静致远取自于诸葛亮的.《诫子书》,曰: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意思是说,有道德修养的人,他们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
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
要学得真知必须专心致志,不下苦功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
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奋发向上;轻浮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使节操高尚。
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时日消磨,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对社会无任何用处,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破家旧舍里。
到那时后悔也来不及了。
书全文86个字,字字珠玑,言简意赅,内涵丰富。
联想到本职工作人民法官,从中给我予很多启示。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诫子书读后感
诫子书读后感诫子书读后感10篇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诫子书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诫子书读后感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这就是东汉末年最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在临终前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以后就成为历代相传的修审理志的名篇,这就是《诫子书》的前世今生了。
《诫子书》在我们华夏各地都有余音,例如:湖北为了纪念诸葛亮亮举行了万人诵读《诫子书》的活动;我们还看了一段视频是诵读《诫子书》﹑表演《诫子书》﹑歌唱《诫子书》这三种形式;还有在军校的学生们们站得整整齐齐全校诵读《诫子书》。
可想而知,人们为了纪念诸葛亮给他的儿子诸葛瞻写的家书,举办的活动是多么隆重啊﹗《诫子书》中的一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至今仍被很多人奉为座右铭。
诸葛亮在家书中告诫儿子,要注意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他对儿子的期望,千言万语只化作这五句话,而就在这仅仅的五句话中,是深藏了多少言语啊﹗我们现在又有谁有这么一位品格高尚、才学渊博的父亲呢?《诫子书》不仅仅是给诸葛瞻的一封家书,这也是诸葛亮对他自己一生的总结。
我们也一起诵读诸葛亮的《诫子书》,细细品味书中所蕴含的道理,也让我们感受一下诸葛亮的一生吧﹗我们以后要做一个君子所拥有的品德的人;要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要依靠简朴的作风培养品德;要看清世俗的名利,才能表明自己的心志;要身心宁静,才能达到自己理想的目标;要学习就要静下心来,专心致志;想要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努力学习才会有广博的才干;有志向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要珍惜时间,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诫子书读后感2《诸葛亮集》里有《诫子书》现与大家分享。
“夫君子之行,静已修身,俭已养德。
非淡薄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诫子书读后感(精选10篇)
诫子书读后感《诫子书》是古代中国的一本经典著作,在中国文化中一直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这本书的作者是南朝梁代的文学家贾思勰,他在这本书中总结了自己的人生经验,向后代子孙们传授了几乎涵盖了人生所有方面的知识和思想。
阅读这本书,我首先感受到的是作者的深厚人文精神和道德观念。
他提出了“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的倡导,强调了一个人要有正确的品德和做人的准则,而这种准则可以与天地人的正气相融合,是古今中外的完人之德。
这一观点立志感人,深深地震撼着我的内心。
阅读中,我还深深感受到作者对于家庭教育的重视。
在那个时代,家庭教育是影响一个人成长的最大因素之一,贾思勰倡导父母要用正确的方法对孩子进行教育,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对孩子进行良好的内心塑造。
这与现代的教育思想不谋而合,让我深深地感慨到教育的重要性。
《诫子书》作为一本家训,不仅仅适用于过去的时代,对于当今社会及未来也有借鉴意义。
在当今社会中,我们往往会被物欲和功利冲昏头脑,而这本书就是给我们提供了正确的价值观和做人准则,让我们能够在遇到困难和抉择时,做出正确的选择。
在阅读过程中,我也思考到了一些问题。
在这个时代,家庭教育的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如何正确对待子女的教育成为了我们社会的一大难题。
我认为,我们应该从书中学习到正确的教育思想,结合当代的教育方式和智能技术,对传统的家庭教育进行适当的升级和拓展,为孩子们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成长环境。
总之,阅读《诫子书》给我带来了很多思考和感悟,让我深刻地领悟到了人生的真谛和价值。
这本书是具有极高价值的经典之作,不仅仅是一本传统的家世家训,更是一本具有现实意义和现代价值的书籍。
它让我们从多个角度审视人生和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
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本书仍将持续为人们带来启示和灵感。
诫子书读后感作为一位家长,无愧于是一名“小学生家长”。
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就是要给孩子们树立起一个正确的生活价值观,培养他们内心深处那颗正直、善良、勇敢、自信的种子。
《诫子书》读后感
《诫子书》读后感《诫子书》读后感「篇一」昨天我学了初中的第一篇文言文《童趣》,它的作者是清代文学家沈同。
我读完后深深体会到了中国语言文学的博大精深。
这个令人入迷的文字就是——文言文。
我小学的时候受文言文版的《三国》,《水浒》的影响,接触了一篇文言文——诸葛亮的《诫子书》。
这篇文章不仅仅只是诸葛亮写给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更是世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这就是《诫子书》的原文。
这篇文章不长,甚至很短。
但只要读懂它的人一定会说“英雄所见略同”,就一定会佩服这个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作者诸葛亮。
诸葛亮就是想告诉我们学习得静下心来,不要浮躁,要珍惜光阴,刻苦学习才会有大作为。
这篇文言文的中心句子就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这句话让我深刻体会到人不追求名利,生活简单朴素,就能显示出自己的志趣;如果不追求热闹,心境安宁清静,就能达到远大目标。
诸葛亮当年躬耕于南阳,保全性命于乱世,他不求为诸侯做事,放弃了功名利禄。
在刘备三顾草庐后,助刘备与东吴联盟共抗曹操,后又辅助刘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一生都在追求“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的生活,这样的生活才有意义。
而我也向往这种生活。
《诫子书》读后感「篇二」“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君子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这篇《诫子书》是诸葛亮54岁时写给8岁的儿子诸葛瞻的家书,是诸葛亮一生经验的总结和对儿子殷切的.期望和要求。
多么伟大的父爱!也是后人教育子孙的楷模篇。
诫子书的主要内容是:是大丈夫要修身养性、以节俭、朴素来陶冶自己的情操,还要淡泊名利。
《诫子书》读后感
《诫子书》读后感篇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这是三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晚年写的一封家书,意在告诫自己的儿子要勤学立志、修身养性,以免在时光的流逝中意志消沉一事无成。
这篇《诫子书》一共才八十多字,短小精悍、言简意赅,把修身养性的途径、学习与成才的关系、放纵怠惰和狭隘浮躁的危害,以及浪费时间、丧失意志的后果,都交代得明明白白,读来发人深省。
这封家书是诸葛亮在其人生的最后一年(公元234年)写的,既是对晚辈的谆谆教导,同时也是对自己一生的人生体验的高度概括。
诸葛亮之所以成为历代为官的楷模、民间智慧的化身,这与他一生为国、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生态度是分不开的。
这封家书一个“静”字可谓道破了人生之真谛。
当今世界,纷繁嘈杂,最难的就是这个静字。
大家见面,无非一个忙字;忙忙碌碌,争名逐利,哪里能静下心来读书、思考?一个“俭”字,是陶冶情操的关键。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当我们还贫穷的时候,节俭是一种被迫的行为;当我们富起来的时候,就更难保持节俭的操守了。
至于懒惰、急躁、浪费时间等等毛病,更是充斥着人们的每一个角落;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哀歌,也总是在一代代流传着。
在一些人的办公室或书房中,常常会看到“淡泊可以明志、宁静可以致远”或“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这样的匾额或条幅,借以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和人生追求的一种至高目标。
作为座右铭,用意自然是极好的;经常看看,可以时时提醒自己,保持一种好的心态。
但事实上,经过缩编后的这两句话已违背了诸葛亮的初衷和原意。
一个“非”字、一个“无”字,深刻体现了诸葛亮告诫、警醒的态度。
《诫子书》不是表达浓浓爱意的普通家书,而是表达了面对复杂人生必须作出的一种坚强选择。
《诫子书》读后感篇2最近我读到了一篇古文诸葛亮的《诫子书》,其中有一句话:“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诫子书,读后感
诫子书,读后感篇一:诫子书-读后感《诫子书》读后感郯城实验中学2021级7班黄宇宸《诫子书》是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读来给我们一种充满著恍然大悟的感觉。
不得不说《诫子书》,令我们受益匪浅。
古言今象“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独生子女人口的大大大幅度增长,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处在溺爱的中其。
在家庭中,独生子女们大多被溺爱,这就使得他们越来越肆无忌惮。
渐渐得欲望愈来愈非常大,相比愈来愈少对于学习的热情愈来愈多,因为家中只有一个小朋友,没有其他孩子与之竞争,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孩子没有任何的学习紧张感。
最终当他们的成绩下降到一定总分的程度时,他们就会丧失信心,自此一蹶不振,从而以使自己的人生走上“下坡路”。
此乃“淫慢则不能励精”也。
而下能一句则更符合如今的一部分独生子女,那就是“险躁则不能治性。
”即轻率和浮躁的行为会让无法陶冶性情而失去自己高尚的气节和品性。
这话绝不是危言耸听,想一想几年前的一个新闻一个十来岁的孩子之前因为母亲不给他买心爱的东西,于是就用力地撕扯母亲的头发,对母亲发泄心中的不满,而这时一位天真三女的女路人过来劝解,也被这名孩子恶语相加赶走。
这难道不是我国因为轻率浮躁的行为失去了中国应传承者至今的“百事孝为先”的品性吗?是啊,品性丧失了,传统丧失了,反观现在眼下不少的孩子因为父母不让玩游戏,不给买一些东西就对父母恶语相向,甚至大打出手,这样的变体例子集体生活中比比皆是。
挑战自己难道这些孩子唯有像文中所说的一样“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吗?不,我相信这是不会的。
只要我们虽然有一颗“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心。
就仍会成为一位道德对社会有趣的正人君子,而不会最终悲伤留驻自己贫穷破旧的家,转化成而是变成一位有着光明前途的志士。
在当代,《诫子书》仍然可以是我们的行为规范,是我们的人生信条,为我们指引正确的人生道路。
所以《诫子书》不愧为一篇流传至今的古文,它的价值,对后人的警醒,都是值得我们为之思量的。
《诫子书》读书心得
《诫子书》读书心得《诫子书》读书心得《诫子书》是三国时期诸葛亮54岁临终前写给他儿子的一封家书。
他教导他的儿子注意要修身养性、生活节俭。
下面给大家带来《诫子书》读书心得,希望大家喜欢!《诫子书》读书心得1《诫子书》全文不足百字,言近旨远,含意隽永,是诸葛亮处世立身的智慧结晶。
对我们而言,今天仍大有裨益,富有启迪。
一、勤于开卷,敏于探索。
《诫子书》中说:“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在今天学习不仅意味着多读书、读好书,同时也是一种责任,一种必备的素养。
一般而言,一个肯读书、肯学习的人,总会给人以彬彬有礼、豁达雅量、涵养深厚的印象。
一个不学习的人,决不可能做到理论上和行动上的清醒与坚定,决不可能在复杂多变的形势面前明辨是非、把握自己,决不可能在不断涌现出来的新情况、新问题面前思深虑远、处变不惊。
有些人之所以不注重学习,导致信念上的动摇、意志上的衰退以及人生道路上的迷航是重要原因。
二、立于清廉,致于高远。
清廉是人的立身之本,高远是人的境界所在。
《诫子书》中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内心宁静才能戒骄戒躁,内心淡泊才能含英咀华,内心开阔才能登高望远。
人如果没有一种清明清廉、自律自控的大修养,没有一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大襟怀,那么,他就不可能深刻地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
清代学者胡达源说:“简默沉静者,大用有余;轻薄浮躁者,小用不足。
”人要用一种超然的心态对待眼前的一切,少一点计较、多一点大度,少一点浮躁、多一点务实,少一点杂念、多一点公心,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羁,用超越功利的境界,踏踏实实地干一番事业。
俗话说:“高飞之鸟,死于美食;深水之鱼,亡于诱饵。
”面对灯红酒绿的诱惑,面对权力、金钱、美色的考验,人不能心态失衡,以身试法。
要时刻坚守道德防线。
三、勇于开拓,敢于作为。
《诫子书》中说得好:“慆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诫子书的读后感
诫子书的读后感篇一:读《诫子书》有感读《诫子书》有感近日,读了诸葛亮写给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信,题目为《诫子书》。
区区几百字,从谆谆教诲中,感受到了那颗慈父晶莹剔透的心,从正反论述中,领悟到“静”对于一个人成才的至关重要。
何为静?“静”就是淡泊、宁静,是一种摒除杂念和干扰而安宁专一的精神状态。
“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文中的名言警句充分道出了宁静专一是学习和修身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宁静专注才有利于学习和修养身心,品德修养足够好,学有所成才能达成远大目标,才能成才。
纵观古今中外,大凡在某一领域有突出成就的人,一般都具有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
晋代陶渊明做了短短八十几天的彭泽县令,就厌恶了官场的虚伪黑暗,他毅然改变了人生的航向,选择了归隐田园,过上了淡泊宁静,专注诗文的生活,于是后人才有幸能读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样的清新舒畅的名句。
试想如果当时他没有选择“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而是继续周旋于官场,浮躁地过完一生,那么世上就会少了一位田园诗人。
居里夫人亦是不逐名利的人,最厌烦那些无聊的应酬.她或许觉得太多的酒会舞会,太多的喧闹会打破内心的宁静,没有了宁静就不能专注于实验研究。
清醒的头脑让她醉心于科学,在没有纷扰的实验室里挥洒青春和智慧,在1903年12月她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1911年,居里夫人又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一位女科学家,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两次在两个不同的科学领域里获得世界科学的最高奖,这在世界科学史上是独一无二的事情。
这其中的原因是不言而喻的。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面对喧嚣的尘世,矜持者始终保持着一份高贵的疏离,那一份恬静怡人,始终拒绝浮躁,清明在心,成为一道绿色的风景线。
篇二:非淡泊无以名志读诸葛亮先生诫子书有感非淡泊无以名志读诸葛亮先生《诫子书》有感廉洁之风正如一股旋风进入我们的校园,进入我们每一位同学的心田。
作为一名新世纪的青年,如何保持自己的品行,在学校这个小的社会中保持自己廉洁也是至关重要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诫子书有感
读诫子书有感一代名相诸葛亮被后人誉为“智慧之化身”,他54岁时写给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可谓是一篇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是世人修身立志的名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静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研精,险躁则不能理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寥寥八十六言,字字珠玑、句句美玉,阐述了修身养性、治学做人、敬业奉献的深刻道理,细细品来着实令人为之动容,发人深省。
作为一名组工干部,如何树立“可信、可靠、可敬、可亲”新形象、“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在服务党员干部群众中创先争优,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诫子书》中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是中国“德文化”的思想精髓,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的立德之本。
当今社会,物欲横流,身处“名利场”,功名、利禄、前程、金钱正一点点浸蚀人们的心智。
面对名利的诱惑,我们组工干部要心静智明,勤俭修身,发扬共产党人艰苦朴素的作风,不以物喜,不以已悲,自觉做到条件变了,艰苦奋斗的作风不丢;环境变了,吃苦耐劳的精神不减;时代变了,甘于奉献的传统不改,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稳得住心神、经得起引诱,抵得住“糖衣炮弹”侵袭。
组织部是党员之家、干部之家、人才之家,自身形象的好坏,
组工干部素质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党的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成效。
作为一名组工干部,我们要领悟《诫子书》中说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淡化权力意识,树立群众观点,破除“官本位”思想,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追求高尚的思想境界。
要有敢同用人上不正之风战斗的勇气,对党的事业负责、对干部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教诲,保持一个普通人的本色,存平常心,做平常人,正确认识自我、对待自我、完善自我,时时坚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处处做到慎权、慎微、慎独,始终牢记“两个务必”,坚守职业操守,带头弘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努力追求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
要敢于与各种腐败现象作斗争,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侵蚀面前始终做到清正廉洁,一尘不染、一身正气。
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常弃非份之想,养成一种健康的心理,塑造健康人格,把奉献作为人生的追求,在奉献中获得心灵的愉悦,获得事业的成功,获得精神境界的升华。
毛泽东曾说:“学识是无穷尽的,要活到老学到老。
”作为一名组工干部,要想事有所成,必须学有所成,一个不无学术、没有知识的人,在事业上不可能干出多大成绩。
《诫子书》中所说:“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静无以成学。
”告诉我们要把学习当成一种生活习惯,要勤于开卷,乐于学习。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此乃学之真谛。
组工干部要切实转变观念,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培养学习兴趣,坚持每日一学,学有所思,学有所获,在工作生活之余尽情享受学习带来的乐趣。
学习亦应该有选择,要注重对党的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熟悉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善于把握时势动态,精于业务学习,重视实践锻炼,努力把自己练成组织工作的“政策通”、“活字典”和各项工作的“多面手”。
要注重学用结合,敢于突破“老框框”、“老套套”的束缚,大胆探索新途径,用理论知识来指导实践,在实践中不断丰富自身的理论知识,争取做到对每一项工作都能形成清晰的思路、独到的见解。
要改变以往工作措施传统化、一般化倾向,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在工作的深度、广度和效果上下功夫,努力使组织工作更加充满生机与活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诫子书》中说得好:“怠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组工干部要戒骄戒躁、谦虚谨慎,俯下身子、扎实工作,从小处入手,从点滴做起,踏踏实实地为基层、为党员干部群众服务,才能赢得社会各界的认可和好评。
心理学家说:“思想影响行为,行为影响习惯,习惯影响性格,性格影响命运。
”诸葛亮明白生命中要作出种种平衡,要“励精”,也要“治性”。
有为才有位,有为才有威。
作为一名组工干部,不管处身于何种工作环境、何种工作岗位、何种工作条件,不管自己的年龄、资历、经验、水平如何,手中是否握有权力,都应深感责任之大,不能放
松对自己的严格要求。
要充分发扬“不怕困难、艰苦奋斗、攻坚克难、永不退缩”的精神,坚持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不断增强经风历雨的勇气、深入一线的朝气、连续作战的豪气、不畏艰难的虎气、敢打胜仗的霸气,力争一件一件地干成事。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诸葛亮在感叹时光易逝时,也不忘了教育儿子珍惜时间。
组工干部一定发扬时不我待的精神,与时间赛跑,与日月争辉,不让时间在我们这里浪费,不让工作在我们这里停滞不前,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地工作,做一个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组工干部。
“当我们回首往事时,自己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让我们用保尔的这句话来勉励自己吧!《诫子书》虽是教子之言,却支撑了一代又一代古代先贤“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壮志,足以让我们组工干部读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