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啤酒并购案
郭广昌的跌宕2017
![郭广昌的跌宕2017](https://img.taocdn.com/s3/m/d7c013e758f5f61fb736664e.png)
郭广昌的跌宕2017作者:李永华来源:《中国经济周刊》2018年第01期2017年12月20日,复星集团以约66亿港元收购青岛啤酒17.99%的股份。
当即,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在微信公众号“广昌看世界”中写道:“就在刚才,我签署了向朝日集团购买青岛啤酒股权的协议,复星将接替朝日成为青岛啤酒的第二大股东。
我们感到很荣幸。
”接着,他回忆说,30年前,青岛啤酒还是凭票供应的奇缺“大牌奢侈品”,他从上海骑行至北京再返程时经过青岛,在吃饭与喝酒的选择上,“省下了两顿饭,终于喝上了青岛啤酒”。
在《我与青岛啤酒的故事》结尾时,郭广昌写道:“美好生活,来一杯青岛啤酒。
”2017年岁末,郭广昌一再用“美好生活”来阐述复星集团的发展战略。
2017年关键词:买买买、“失联”、民营高铁第一人2017年年底,喝上青岛啤酒的郭广昌心情不错。
然而,这一年他与旗下的复星集团并不平静。
2017年6月22日,有消息称,银监会于6月中旬紧急要求各银行对海航集团、安邦集团、万达集团、复星集团的境内外融资支持情况及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摸底排查,重点关注所涉及并购贷款、“内保外贷”等跨境业务风险情况。
此后,多位银行业内人士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证实这一说法。
这一消息传出之后直接导致万达、海航、复星等企业集团旗下多只股票价格集体下挫。
2017年7月5日,“传复星集团董事长失联交易所11复星债与10复星债大跌”的文章迅速传播,7月6日,复星相关概念A股和港股股价盘中大跌,有机构传言郭广昌失联。
7月21日,证监会公布查处传播该消息的机构。
空穴来风却让市场如惊弓之鸟,其背景是复星集团被银行排查海外投资风险。
2017年以来,各部委关注非理性海外并购,尤其是对足球、房产和娱乐等领域的非理性投资更是严控重点。
作为我国海外投资规模最大的民营企业之一,复星集团已被视为观察投资的风向标。
2017年7月29日,郭广昌从巴黎回上海航班上发表一封内部信。
他说,这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和最近对海外投资、中国金融乱象的梳理及规范,非常必要和及时。
青岛啤酒案例分析.
![青岛啤酒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ba744a883d049649b6658e1.png)
青岛啤酒案例分析组员:王帅陈思吉吴雨桥汤竹君——2012年11月18日目录一、公司产品介绍1.1企业发展历史 (3)1.2企业现状 (3)1.3产品介绍 (3)1.4营销概况 (3)1.5 执行概要及目标 (4)二、营销环境分析2.1经济环境分析 (4)2.2政治法律分析 (5)2.3市场文化背景 (5)2.4技术背景 (5)2.5消费者行为分析 (5)三、SWOT问题分析3.1优势(S) (6)3.2劣势(W) (6)3.3机会(O) (6)3.4威胁(T) (7)四、STP目标市场定位理论4.1市场细分及目标选择 (7)4.2目标顾客分析 (8)4.3市场定位 (9)五、4P营销策略5.1产品策略 (10)5.2 价格分析 (11)5.3渠道分析 (12)5.4产品分析 (13)六、总结6.1总结 (13)一、企业介绍1.1 企业发展历史1.1.1 1903年8月由德国商人和英国商人合资在青岛创建1.1.2 1993年7月15日,青岛啤酒股票(0168)在香港交易所上市,是中国内地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企业。
1.1.3 1916年,日本人侵占了德国商人的股份,买下英国商人的股份,将公司更名为“大日本麦酒株式会社青岛工场”。
1.1.4 1945年随着日本的战败,工厂由青岛市政府当局派员接管,更名为“青岛啤酒公司”。
1947年6月14日,“齐鲁企业股份有限公司”从行政院青岛区产业处理局将工厂购买,定名为“青岛啤酒厂”。
一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青岛啤酒才变为国有。
1.1.5 上世纪90年代后期,运用兼并重组、破产收购、合资建厂等多种资本运作方式,青岛啤酒在中国18个省、市、自治区拥有50多家啤酒生产基地,基本完成了全国性的战略布局。
1.1.62008年北京奥运会官方赞助商,目前品牌价值426.18亿元,居中国啤酒行业首位,跻身世界品牌500强。
1.2企业现状目前品牌价值502.58亿元,居中国啤酒行业首位,跻身世界品牌500强。
盘点2000年中国十大并购案
![盘点2000年中国十大并购案](https://img.taocdn.com/s3/m/0a536142be1e650e52ea9956.png)
盘点2000年中国十大并购案第一次为中国经济所做的企业并购排行,至少是从非政府的角度而言。
王巍/文1) 中国移动328.4亿美元收购七省市移动电话网2000年10月8日,香港上市公司中国移动宣布以328.4亿美元总代价向母公司收购中国四省三市的移动电话网络,其中101.7亿美元以现金支付,另配售价值226.7亿美元新股予母公司。
中移动同时还将承担上述公司截至6月30日止之净债务,约11.6亿美元。
收购完成后,中移动的用户人数接近四千万,于全球流动电话经营商的排名将由第四上升至第二名,仅次于英国Vodafone。
北京、上海、天津、山东、河北、辽宁和广西的七个移动通信公司主要经营GSM 网络系统,均是在其经营地区内的主导移动通信服务供应商。
在七公司运营的区内,合计有人口约2.82亿。
此次对七公司的收购将使中国移动的业务覆盖在地理上连成一片,并扩大至整个中国大陆沿海地区。
2) 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百亿收购加油站2000年4月份和10月份,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中石油)和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在半年之内相继海外上市。
为了海外上市取得成功,中石油和中石化分别与壳牌、埃索和BP等西方大石油公司签订了合资经营2000家加油站的协议,以换取其作为战略投资者的出资。
在此背景之下,两大石油公司制定了大规模扩张加油站数量的计划,并对社会加油站展开了空前规模的并购,涉及资金高达几百亿元,几已达到不计成本的地步。
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在上市成功后,共筹资37.3亿美元。
他们计划在三年内投入资金300个亿,用以收购全国各地的加油站。
另外还将与国际大石油公司合资新建1500个加油站。
目前全国共有约九万家加油站,其中两大石油集团的占有率为43%左右。
此轮并购高潮之后,预计目前以社会加油站为主体的市场结构将演变为少数石油巨头居于垄断地位的寡头竞争格局。
3) 中国光大集团入主申银万国证券2000年2月27日,中国光大(集团)宣布,经中国证监会批准,光大集团正式从上海财政局受让原为中国工商银行持有的申银万国证券有限公司24640万股股份,占申银万国全部股份的18.67%,从而成为这家我国著名证券公司的第一大股东。
中国啤酒史上最大的并购案2
![中国啤酒史上最大的并购案2](https://img.taocdn.com/s3/m/0db98c848762caaedd33d436.png)
惠泉能否如愿
不是危言耸听
• 在目前燕京所控股的16家啤酒企业中,百分之百 • •
更名为燕京啤酒。如燕京啤酒衡阳有限责任公司、 燕京啤酒(赣州)有限责任公司、燕京啤酒(包头雪 鹿)股份有限公司等等。 从分散品牌到集中品牌,从子品牌到回归母 品牌是一个品牌做大做强的必然规律。而反观燕 京品牌的全国拓展整合手段,恰能证明这一点。 这使惠泉品牌的前景不容乐观。 不过业内人士认为,得到燕京的支持,昔日 福建市场的老大—惠泉啤酒,与现在福建市场的 老大—雪津啤酒的竞争将更加激烈。而惠泉能否 夺回霸主地位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这必将加 速福建啤酒业的进一步整合
近年影响较大的十大外资并购案
![近年影响较大的十大外资并购案](https://img.taocdn.com/s3/m/e1ad5ed604a1b0717fd5dd6c.png)
近年影响较大的十大外资并购案从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引进外资,来获取国外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被国内企业视为自身改革与发展的一条捷径,甚至成为一些地方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定任务,下指标,以至形成了对外资,特别是对一些国际知名的跨国公司竞相追逐的局面。
然而,蜂拥而至的外资终究不是无端送上来的馅饼,也不像国内股票市场上的钱那样好拿好用,于是,当资本的真相被还原的时候,矛盾、冲突接踵而至。
近年来,外商在华跨国并购活动的升温,开始引起人们越来越强烈的的关注。
从美国凯雷投资集团收购中国最大的工程机械制造企业徐工机械,到法国 SEB 收购国内炊具行业巨头苏泊尔,无不引发业内外的一片反对、质疑的声音。
特别是近来杭州娃哈哈集团与法国达能爆发的剧烈冲突,又将人们的视线引向这一话题,虽然冲突双方的是是非非一时还难以说清,但相信随着事件的进展,更多以前不为人知的新材料的披露,我们可以从中学到很多东西,从而使我们在外资的诱惑面前,更多一分经验和理性,减少一些盲目和短视。
在企业经营和管理领域,我们曾经而且还将不断遇到陌生的问题,遭遇新的困扰,每一个成功或者失败的案例都可以说是一个生动的教材和宝贵的财富。
下面我们将对近几年比较有影响和特点的外资并购事件进行回顾,并做简单的分析和总结。
——《企业管理》编者近年影响较大的 10 大外资并购案不管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往往以某一个产业里的单一业务作为基本投资对象。
将某几种不同业务放在一起,通过商业模式的设计,则可能使企业所拥有的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用。
文 / 陈华孔令林一、西北轴承与德国 FAG 公司并购案西轴集团地处宁夏银川市,是大型国有骨干企业。
产品中仅铁路轴承一项,合资前就占全国市场的 25% 。
1998 年,西北轴承与德国 FAG 轴承集团开始接触。
FAG 是世界第三大轴承公司,德国最大的轴承企业。
此时,西轴经过工厂搬迁和市场打击已精疲力竭, 2001 年,西轴集团与 FAG 达成合作协议,德方以现金和技术投入,中方以原铁路轴承公司的设备、土地、厂房以及公司热处理分厂的精良设备和厂房投入,组建合资企业。
青岛啤酒案例分析
![青岛啤酒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c43056af5335a8102d2207d.png)
二、案例分析上世纪90年代后期,运用兼并重组、破产收购、合资建厂等多种资本运作方式,青岛啤酒在中国19个省、市、自治区拥有50多家啤酒生产基地,基本完成了全国性的战略布局。
1.青岛啤酒系列并购的动因 (1)提高市场份额市场份额代表着一个企业对市场的控制能力,市场份额的不断扩大可以使青岛啤酒获得某种形式的垄断。
这种垄断既能带来垄断利润又能保持一定的竞争优势。
青岛啤酒对全国各地的啤酒生产企业开展的的横向并购对提升青岛啤酒的市场份额的影响最为直接,也最为显著。
青岛啤酒在实现规模经济的同时,也提高了行业的集中程度。
通过行业集中,相应地青岛啤酒的市场权力也得到扩大。
例如:青岛啤酒在1999 年9 月收购上海啤酒有限公司后.就开始在上海建立其在青岛已实验成熟的“直供模式”。
在不到一年时间里,青岛啤酒从青岛运酒液,在上海啤酒厂分装的“青岛啤酒”已经供不应求了,以致于青岛啤酒集团华东事业部有关人士感叹说:“我们的铺货率已达到了90%以上”。
(2)低成本扩张青岛啤酒奉行“高起点发展,低成本扩张,先做大,后做强”,“名牌带动”、“资产重组”为核心的“大名牌”发展战略。
并充分发挥品牌及技术优势,以民族资本为主,以弘扬民族工业为旗帜,扩大规模经济,整合民族工业力量,力争把青岛啤酒建成具有超实力的,跨地区青岛啤酒在扩大自身经营规模的方式上有两种选择:一是通过投资新建分支机构来扩大生产能力;二是通过并购获得现成的生产能力。
比较两种扩张方式,后者的一个突出优点在于“快”,具备能够“买到时间”这一优势。
青岛啤酒正是看中了这一优势,强调了企业发展中的机会成本,通过不断的并购,迅速扩大生产和销售市场。
青岛啤酒在全国各地大量并购濒临破产、经营不善的啤酒企业的缘故,就是为了保证其并购的低成本性。
而在保证低成本的同时,青岛啤酒又有效地降低进入当地市场的壁垒。
若青岛啤酒以新建生产厂的方式进行,可能就会受到当地政府及现有啤酒企业的激烈反应产生的阻力,加大进入成本。
陈发树为什么豪掷青啤
![陈发树为什么豪掷青啤](https://img.taocdn.com/s3/m/7b5082c55901020206409c7e.png)
陈发树为什么豪掷青啤?在去年,英博啤酒集团出资520亿美元合并了美国啤酒业巨头安海斯―布希公司,这一收购的完成,令比利时的英博公司获得了青岛啤酒27%的股权――也成就了全球啤酒业迄今为止最大一笔收购案。
英博也因此‘负债累累’,在收购过程中:英博使用450亿美元的贷款,其中有70亿美元的搭桥贷款。
英博为缓解沉重的债务负担,在收购安海斯―布希公司(原百威母公司)的同时,英博公司就开始谋划剥离出售旗下部分资产。
2009年1月23日,新英博与朝日啤酒签订协议,按每股2.548美元将青啤2.6亿股H股出售给朝日(占青啤已发行股份总数的19.99%)。
新英博表示,出售青啤股权是集团正在开展的偿还债务计划的一部分,用于支付收购AB公司而产生的债务。
朝日啤酒株式会社成立于1880年,是日本最著名的啤酒制造厂商之一,1994年正式进入中国市场。
目前在中国的权益啤酒产能约55万千升;此外还在农业、乳液和饮料等行业有投资。
就朝日啤酒成为青啤第二大股东一事,国内舆论哗然,纷纷担心青啤或将丧失民族品牌地位成为日系公司。
青啤第一大股东青啤集团持股30.89%,朝日持股19.99%,两者相差10.9%。
如果朝日拥有英博剩余的7.01%股权,是朝日在未来能否控股青啤的关键。
在公众与媒体都担心日企吞并民族企业的紧张氛围里,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局势突然出现变化:英博与新华都董事长陈发树达成协议,将所持剩余7.01%青啤的股权出售给后者,交易代价是2.35亿美元。
该出售预计于5月27日或之前完成过户。
届时,陈发树将成为青岛啤酒的第三大股东。
何谓闽商?在福建随便问一个老板,他会骄傲的告诉你,“你看这个‘闽’字,圈起来是条虫,放出去会成为一条龙。
”就豪掷青啤一事,福建首富陈发如就是一条货真价实的龙!5月10日晚上,青岛啤酒发布公告:青岛啤酒7.01%股份由中国投资者持有,有利于青岛啤酒作为中国民族品牌的长期发展。
青啤还称,尽管股东发生了变化,但不会影响青岛啤酒公司原有的发展战略,青岛啤酒将继续坚持“用我们的激情酿造出消费者喜好的啤酒,为生活创造快乐”的使命,继续坚持“成为拥有全球影响力品牌的国际化大公司”的愿景。
最新企业并购案例 - 1-5
![最新企业并购案例 - 1-5](https://img.taocdn.com/s3/m/18f7d222647d27284b73518c.png)
案例一百威英博并购案例并购双方:2011年2月14日,百威英博啤酒集团正式宣布,百威英博与大连大雪集团有限公司和麒麟(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达成协议,收购辽宁大连大雪啤酒股份有限公司100%的股份。
并购方情况:百威英博(Anheuser-Busch InBev)是一家上市公司,总部位于比利时鲁汶。
百威英博公司十分注重销售建设,在全球20多个国家地区的市场中占据第一或第二的位置。
百威英博亚太区总裁傅玫凯先生表示,中国是全球啤酒销量最大、发展最快的啤酒市场,百威英博啤酒集团对中国市场的投资和发展有着长期承诺和坚定信心。
现今,百威英博在中国 13 个省份拥有超过 33 家现代化酿酒厂,管理超过25 个啤酒品牌,包括百威啤酒、哈尔滨啤酒、雪津啤酒等全国重点品牌。
作为一家以消费者为中心、以销售为推动力的大型公司,百威英博旗下经营着300多个品牌,其中包括百威、时代(Stella Artois)、贝克啤酒等全球旗舰品牌; Leffe、Hoegaarden等迅速成长的跨国畅销品牌;以及Bud Light、Skol、Brahma、Quilmes、Michelob、哈尔滨啤酒、雪津、双鹿、Cass、Klinskoye、Sibirskaya、科罗娜、Chernigivske、Jupiler等本土明星品牌。
此外,公司拥有Grupo Modelo公司50%的股份。
Grupo Modelo是墨西哥领先的啤酒制造商,也是享誉全球的科罗娜啤酒品牌所有者。
被并购方情况:大连大雪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始建于 2001 年,目前为辽宁省市场份额高居前三位的酒厂之一。
大雪酒厂主要生产、销售和市场推广“大雪”、“小棒”和“大棒”等啤酒品牌,2010 年年销量逾 20 万吨。
辽宁省是中国第四大啤酒消费大省,收购大雪将加强百威英博在辽宁啤酒市场的战略地位,并进一步完善公司在华的业务格局。
案例看点:在产业演进中获得并购价值,在产业整合大潮中脱颖而出这场并购的主角——百威英博,在中国的业务发展是以并购作为武器,攻城略地,快速成长。
青岛啤酒并购西湖啤酒
![青岛啤酒并购西湖啤酒](https://img.taocdn.com/s3/m/8f1ec60b52d380eb62946d88.png)
四川大学锦江学院2009级《投资银行业务与经营》课程论文论文题目:青岛啤酒并购西湖啤酒完成时间:2011年12月05日摘要青岛啤酒从1994年以8000万元全资收购扬州啤酒厂开始,在行业掀起了大规模的扩张狂潮,从此走了上规模发展的快车道。
到1999年,短短的5年间,青啤就投入4亿多元,收购兼并了总生产规模超过150万吨的22家啤酒企业。
到2000年,青啤并购动作之大更加令人惊奇,一年之间就投资近6亿元收购了总规模约120万吨的16家啤酒企业。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青岛啤酒于2010年上半年开始着手准备对西湖啤酒的收购,并最终于2010年7月23日以20亿元人民币的价格完成对西湖啤酒51%股权的收购。
我们从青岛啤酒及西湖啤酒各自基本情况的分析,结合青岛啤酒规模扩张、跨国发展、积极抢占市场等原因入手分析青啤这次收购的动因,青岛啤酒对西湖啤酒的收购过程从前期准备到最终完成收购具体为:西湖啤酒为中日合资企业,当地政府控股55%,朝日啤酒公司控股45%,而青岛啤酒自1997年开始于朝日啤酒公司开始合作,最终青啤完成了对西湖啤酒的收购,这一收购活动的成功能否帮助青啤迅速打开始终不能占据的长三角市场,能否扭转因西湖啤酒经营不善而日益失去本地市场的颓势,我们拭目以待。
关键字:收购、扩张、发展一、并购发生的产业背景(一)、中国啤酒产业现状分析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中国啤酒工业得到迅猛发展,从1987年到1994年国内啤酒年均增幅在20%以上,年产量增幅最高时达到30%以上,1995年以来我国啤酒产量增长速度放慢,但年均增幅仍达到7%以上。
2001年啤酒产量为2274万吨,2002年啤酒产量达到2386万吨,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啤酒生产大国。
近几年来,啤酒行业出现大规模的兼并、收购活动,形成了像青岛、燕京、华润、哈啤等超百万吨的大型集团。
但是,并没有形成一大批有实力的品牌,大多数还是地域性品牌,在某个地区或某些地区占有率较高。
青岛啤酒并购整合案例分析
![青岛啤酒并购整合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b8339242af90242a895e592.png)
Shanghai Lix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财务管理案例分析课程论文题目青岛啤酒并购整合的案例分析学生姓名窦仁俊指导老师巩娜年级 10 级专业会计学学号 **********成绩二〇12年6月目录摘要一、引言 (4)二、理论分析框架 (5)三、公司背景介绍 (6)四、青岛啤酒的并购历程 (7)(一)第一阶段:1994—1996年并购的探索期 (7)(二)第二阶段:1997—1999年末并购的发展期 (8)(三)第三阶段:2000年—2002末并购的成熟期 (9)(四) 第四阶段:2003年至今并购再起 (10)五、青岛啤酒并购后的整合策略及原因分析 (10)(一)青岛啤酒并购后整合的原因 (10)(二)青岛啤酒整合策略 (11)(三)财务业绩分析 (15)六、结论与启示 (19)(一)结论 (19)(二)启示与思考 (19)参考资料 (20)摘要当今,全球啤酒总产量出于平稳上升状态,产量增速也逐渐趋于稳定。
世界啤酒消费总量在不断的增加,而亚洲的消费量是其中的主要力量,也就是说亚洲已经成为整个世界啤酒行业的领军者。
而亚洲啤酒消费量长期快速增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的中国啤酒市场的兴旺,我国的啤酒市场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啤酒市场。
本文以我国的青岛啤酒为例,通过对青岛啤酒的并购历程的简单介绍,讲解青岛啤酒并购特点,并购决策及并购后的产业整合,大规模的扩张,让其成为国内啤酒行业的榜首。
本文将以其并购与整合作为核心,对青啤在并购与整合过程中所展现出的特点、优势以及透露出的隐患弊端进行分析,并针对在此并购整合过程中问题关键词:青啤、兼并、整合、扩张一、引言在我国,啤酒行业是一个厚积薄发、大器晚成的产业,从1900年诞生以来,到新中国改革开放前期的七十多年间几乎是一片市场空白。
然而,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中国啤酒市场的需求量呈现出几何级数的迅猛膨胀,中国啤酒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地成长起来,最多时竟达800多家啤酒企业,特别是自上个世纪90年代初以来,青岛、燕京、珠江、哈尔滨、金星等几家大的啤酒集团迅速地发展起来,并成为支撑中国民族啤酒工业的脊梁和中坚力量。
青岛啤酒公司并购个案研究
![青岛啤酒公司并购个案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1a2cfc4a1c7aa00b52acbec.png)
① 市场布局台理 , 即每个企业要有符台国
 ̄
.... ...
ENTER RI E VI A L T 2002 5 P S T IY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并 购 机 制包 括 如 下 1 风 险 防 范机 制 。 业 并购 是一 种高 . 企
风险经营 , 将并购后 发生的各种风险 如何
降到最低 点 , 是保障并购成功的关键。青
岛 啤 酒 实 行 的风 险 防 范 机 制 包 括 以 下 方
面
一
、
并 购动机
() 1 市场布局风险防范。它是青岛啤 酒避免盲 目并购 的重要手段 , 做到每 并
酒 失 去 一个 巨 大 的 市 场。再 发 , 人 9 年 进 O 代 以后 .外 国 啤 酒 公 司 纷 纷 抢 濉 中 国 市 场 , 试 图 在 中 国 啤 酒 市 场 中 分 得 一 杯
企业。成熟 的配套并购机制, 是青岛啤酒 唤醒 许 多 严 重亏 损 的企 业活 力 的 。 宝 法 , 使其以崭 新的姿态向前发展。 些配套的 这
购 对 象 能 给 企 业带 来 丰 厚 的 回 报 ,包 括 :
青岛 啤 酒 创 建 于 1 0 年 ,享 有 百 年 93 盛 名 。在 计 划 经 济时 期 , 岛啤 酒 出产 的 青 啤 酒 享 誉 中 外 , 期 来 , 内没 有 一 家 长 国
。 。面对 一系列内忧外患的局 面, 羹” 青岛 啤酒将企 业如何做 大、做 强作为头 等问
(财务管理案例)青岛啤酒财务管理案例精析
![(财务管理案例)青岛啤酒财务管理案例精析](https://img.taocdn.com/s3/m/02ef44075acfa1c7ab00cc1c.png)
目录PART I 战略分析 (2)PART II 会计分析 (8)PART III 财务分析 (15)PART IV 价值评估…………………33PART I 战略分析一、参考公司历年来的财务报告,评价公司2001年前后的并购战略有何差异?2003年,青岛啤酒迎来其百岁华诞。
百年青啤不但成为了青岛的名牌,而且成了中国的名牌,世界的名牌。
企业能够持续发展100年,能够成为世界级的名牌,并且仍然继续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后劲和势头,实属不易。
在这百年多的历史中青岛啤酒经历了两个重要的时代:一:彭作义时代。
在这个时代,青啤发起了以“高起点发展、低成本扩张”为主导的“大名牌发展战略”,它的核心理念是”做大做强”。
二:金志国时代。
在这个时代,青啤开始由“做大做强”向“做强做大”转变,由外延式扩张走向内涵式扩大,并开始对市场和企业进行全面的整合。
对青岛啤酒公司来说,2001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因为就是在这一年青岛啤酒开始由“做大做强”向“做强做大”转变,没有“做大做强”的基础就没有“做强做大”的平台。
1.对青岛啤酒1993年到2003年的资本结构进行分析,发现企业的资本负债率在1993到2000年逐年上升,此后进入平稳时期,资本负债率维持在50%-60%之间,对企业年报进行分析发现,从93年到01年中,企业大量收购破产企业或以承担债务的形式收购经营困难的企业,这样在增加企业资本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债务,使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大幅度提高。
到01年下半年,企业在扩张上进入平稳时期,企业的收购业务大幅减少,只完成2宗并购,而且在收购形式上更多的使用参股的形式,并拥有并购企业的管理权,很好的控制了企业的资产负债率。
2.收购模式的转变,01年下半年在收购万泰公司的上企业参股28%,但取得万泰公司的经营权。
事例表明企业在不再用并购破产或经营困难企业为主的并购方针。
用少量的资金和股本来运作更多的公司,来盘活资本,达到规模扩张和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企业重组兼并案例评析
![企业重组兼并案例评析](https://img.taocdn.com/s3/m/a8da2bbf960590c69ec376ff.png)
我国近期企业重组兼并案例评析企业间的重组兼并正成为中国市场经济中一个越来越突出的亮点。
中国光大集团、青岛啤酒、海南航空、万科房地产、达能集团等众多企业频频成为新闻热点,动辄上亿元的兼并案屡见不鲜。
早在几年前,中国的冶金、化工等行业也曾进行过大范围的兼并重组,但是效果并不理想。
究其原因,无外乎是行政色彩过于浓厚,有拉郎配之嫌。
而2000年以来企业兼并重组开始出现了一些变化:市场无形之手的作用逐渐加强,政府有形之手正悄然淡出。
这是市场经济中企业自发、自觉起来进行的重组,具有不一般的意义:一是企业开始利用市场的手段,也就是积极利用并购方式来调整产业结构和推进产业战略。
二是运用资本市场融资的能力有了显著的增强,直接融资比例显著上升。
三是一些如航空、电信、电力、铁路等垄断行业纷纷开始重组。
选择以下几个例子的主要原因在于他们在各自领域都非常具有代表性,并且能从不同角度反映当前中国企业兼并重组的一些时代特点。
从这些例子中可以发现,市场的力量正在增强,企业的行为来自这两方面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这当然都是做为一个成熟、理性企业的必经历程。
A、民航宣布整体重组—跑道上跳出黑骏马中国民航总局对外正式宣布,以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中国南方航空公司、中国东方航空公司三大骨干航空公司为母体,组建三大航空集团的重组计划。
按照该计划,它先在民航总局直属的10家航空公司之间进行,至于地方航空公司则可在自愿的基础上参加。
一个月后,南方航空公司与中原航空公司正式签订价值15亿元的联合重组协议。
这是民航总局宣布组建三大航空集团之后的首宗并购事件,同时也是国家骨干航空公司与地方航空公司的首次“联姻”。
几乎在同时,经常能在业界掀起波澜、且在三大集团之外的海南航空公司宣布控股陕西长安航空公司,两公司联合之后,海南航空将逐步投入目前国内最先进的支线客机,飞行长安航空目前的40多条支线航线,并建立起以西安为枢纽的支线航空网络。
2001年3月初,从上市公司海南航空的一则公告中得知:海南航空公司控股了地处北京的新华航空公司。
案例19青啤、燕啤“山东淮海战役”实战青岛啤酒集团2000年进军北京
![案例19青啤、燕啤“山东淮海战役”实战青岛啤酒集团2000年进军北京](https://img.taocdn.com/s3/m/8ae0bd30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a6.png)
案例19 青啤、燕啤“山东淮海战役”实战青岛啤酒集团2000年进军北京,收购了北京五星双合盛啤酒和北京三环啤酒。
青岛直捣燕京老巢北京,迫使燕京奋起反击;也在2000年,燕京在山东分别于7月和12月兼并了山东莱州啤酒和山东无名啤酒。
2001年燕京收购三孔啤酒,给青岛啤酒统一鲁啤的梦想设置了极大障碍。
在安徽,香港华润集团收购了圣泉啤酒集团;在山东,银麦啤酒、趵突泉啤酒蚕食市场;在连云港,三得利王子啤酒威胁不小。
青啤、燕啤“山东淮海战役”实战案例。
1战局分析青岛啤酒在淮海经济区成立淮海事业总部,拥有五家公司,年产量近40万吨。
优势分析:1.是国内啤酒行业的著名品牌,在世界上享有盛誉,离总部青岛近,可以作为坚固的大后方。
2.五家公司分布在徐州周边地区,依据“销地产”在销售地生产 的营销策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且彼此可以相互依托,互为犄角,在市场战略的防护和攻守方面有不可多得的优势。
劣势分析:1.目前产量总和较低,所有只能及一个三孔的产量,市场覆盖率不够,容易造成市场份额丢失;2.资金少、底子薄。
多数厂家都是在烂摊子的基础上投资改造起来的,没有太多的资金和大范围的市场运作能力;3.远程异地的营销能力减弱,对三孔等对手的强势进攻,会在诸如盐城、宿迁等市场上失去优势;4.腹背受敌,处在西有安徽的华润圣泉,北有山东的燕京三孔、无名、银麦,东有连云港三得利王子的包围之中。
燕京啤酒燕京是啤酒市场的黑马,股市表现优良。
优势分析:1.资本雄厚,在五家上市的啤酒企业中,其股票获利最高,正在努力扩大市场份额。
2.收购的企业负债率低,且经营状况都不算太差。
如三孔啤酒是国内著名啤酒企业之一,无名的品质口碑也相当不错。
二者总产量高,都把徐州作为重点市场,在徐州市场占有相当大的市场份额。
劣势分析:在徐州地区虽然知名度较高,由于其产品是高端产品,故产品的市场份额较低。
2战区分析徐州市是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啤酒年消费量在20万吨以上,城区的年消费量在8万吨左右。
青岛啤酒并购与整合
![青岛啤酒并购与整合](https://img.taocdn.com/s3/m/45719434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92.png)
青岛啤酒并购与整合案例目标:本案例通过介绍青岛啤酒的并购历程,阐述了青岛啤酒不同阶段的并购特点、并购策略的选择以及并购给企业带来的效益。
同时,该案例还介绍了青岛啤酒的大规:!模并购给企业带来的问题及并购后的整合行为。
实践表明,并购后的整合比并购行为本身更加重要。
一、案例资料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 600600,以下简称青岛啤酒)是由区域性中型企业通过并购成长起来的特大型国有企业的代表。
从 1997 年"一统鲁啤"开始,青岛啤酒开始实施大规模的扩张战略,扩张版图覆盖全国 l7 个省市自治区,前后收购了西安汉斯、上海嘉酿、北京五星、北京三环、南宁万泰等一系列啤酒企业,在 17 个省区市拥有 46 个啤酒生产厂。
随着大规模的扩张,公司的生产能力从 1998 年的 55 万吨达到了 2002 年的 380 万吨,形成了辐射全国最发达地区的生产和销售布局。
主营收人以每年 30%左右的速度高速增长,摆脱了过去"有品牌,无规模"的困境,完成了从区域性中型企业向现代化全国性大型企业转变的第一步。
公司品牌价值跃升至 67 亿元人民币,位居国内啤酒行业榜首,扩张为公司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然而,大规模扩张在给青岛啤酒带来规模的同时,也为其带来了巨大的资金需求和并购后的整合难题。
有关财务指标表明,青岛啤酒的盈利能力等指标并未像生产规模一样产生同等程度的提高,而是出现了一定的滑坡迹象。
青岛啤酒公开的业绩报告显示,2001 年公司净利润约 1.o2 亿元,而产量尚不足其 70%的燕京啤酒净利润却高达 2.85 亿元。
在这种情况下,青岛啤酒公司意识到快速扩张中存在问题的严重性。
反思过后,从 2001 年下半年开始,青岛啤酒将"做大做强"的战略调整为"做强做大",放慢扩张步伐,进行内部整合消化,从"外延式扩大再生产"向"内涵式扩大再生产"转变,加快由"粗放化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整合组织系统、财务、市场、品牌及资本,精简机构,设立投资公司对地方分公司进行管理,减少信息流通环节,提高市场反应速度。
以青岛啤酒并购为例谈资本运营与并购
![以青岛啤酒并购为例谈资本运营与并购](https://img.taocdn.com/s3/m/b4399a70a26925c52cc5bf91.png)
资本运营是资本所有者 以在 既定风险水平上实现投资期望收 益最大化为 目的 , 将资本投资于有关项 目或企业 的活动 。实 现价 值增值 、效益增长的一种高层经营方式。 企业 并购 , 即企业之 间的合并与收购行为 。企业合并是指两 家或更多 的独立企业 合并组成 一家公司 , 常 由一家 占优势 的公司 吸收一家或更多 的公 司。与国外相 比 , 我 国在企业并购 的会计处
资本运营 I T h e r - a p i l - a t L u c k C a mp
以青 岛啤酒并购为例谈资本 运营与并购
杨 益 红 长 春 职业 技 术 学 院 1 3 0 0 3 3
摘要 : 资 本运 营 是 实 现 企 业 资 本增 值 的 重 要 手段 , 是 企 业 发 展 壮 大 的 重 要 途 径 。通 过 资 本运 营 , 实 现 企 业 利 润 最 大 化, 实 现 资 源 和 要 素 的 优 化 组合 , 加 快 企业 并 购方 ; 并购模 式
元, 青 岛公 司入注汉斯 啤酒厂后 , 利用青岛啤酒公司的资金 , 技术 优势 , 进行 了大规模 的技术改造 , 产品质量不断提高 , 公司制定 了 “ 以西安为 中心 , 辐射周边 ”的战略方案 ,“ 以市场为契机 , 以差 异构建优势 , 敢于超越竞争对手”的经营理念 , 组建 了一支强干 的 销售 队伍 , 并从产品质量抓起 , 全面执行I S O 9 0 0 2 质量体系标准 , 凭 借新鲜 的 口味, 良好 的口感 , 过硬 的产 品质量 ,“ 汉斯啤酒”重新 理方面还是处于 起步阶段 , 需要我们对企业并购的会计 问题进行 树立起品牌形象。 深 入研 究 。
用。
对于 并购 方青 岛啤酒公司 , 并购使 其生产规模得 以快 速发展 和扩 张, 丰富了产品结构 , 提 高了品牌 影响力 , 对于被并购方汉斯 啤酒 , 通过青岛啤酒公 司的资本注入合计数知道 , 实现了 “ 起死 回 生” , 并购双方均获益 良多。 1 、实现 了低成本扩张 : 青岛啤酒公司通过并购获得现成的生 产能力 , 突出优 点在 于 “ 快 ” 。青 岛公司强调 了企 业发展 中的机 会成本 , 通过不断的并购迅速扩大 了生产和销售规模 。在 并购汉 斯 啤酒后 , 2 0 0 0 年6 月, 青岛啤酒西安公司受够了频临倒闭的渭南 秦力 啤酒 有限公 司 , 成立 了青 岛啤酒渭南有 限责任公司 ; 同年 1 2 月, 又兼并了汉斯 啤酒饮料总厂 , 成立了青岛啤酒 汉中有限责任公 司, 实现了青岛啤酒子公司的快速 能量裂变 。 2 、成功改善产品结构 : 中国的啤酒 市场呈金字塔结构 , 塔尖 高档产 品所 占的比例不足2 0 %, 而潜 力巨大的是金字塔的基础部 分, 超过8 0 %的中低档产品市场。青 岛啤酒要想保持 中国啤酒市场 的领导地位 , 必须要适应这种产 品市场结构, 以相 应的高 、中、低 当产品对应不 同的市场结构 , 调整原有不合理 的产品结构, 丰富产 品线 。在继续 以 “ 青岛 啤酒 ”巩 固塔尖高端市场的 同时 , 以品牌 群来开发低挡 啤酒市场。 3 、提 高品牌 影响力 : 中国啤酒行 业正进入 品牌 竞争时代 , 品 牌竞 争带来 品牌的分化 , 随着行业整合的进行 , 将 会出现几个全 国 性品牌主导市场的局面 。由于 中国啤酒企业在品牌推广方面的努 力, 高端市场全 国性领先 品牌有可 能形 成。 “ 青 岛啤酒 ”作为 中 国最知名品牌 , 有责任保持和发展在 中国的领先地位 。 4 、拯救被并购方 : 复活了的 “ 汉斯啤酒”进 发出了真正的活 力, 年产量从5 吨增 长到2 0 万吨 , 在 西安 的市场 占有率从不足 1 %迅 速达 到9 以上 , 在陕西全省的市场 占有率达到5 0 %, 1 9 9 9 年实现了 利税5 0 0 0 多万元 , 成为 当前利税总额和职工人均 收入双项第一 的 啤酒生产企 业。 并购作为企业发展对 外战略, 是企业顺应市场经济发展规律 , 整合企业社会资源的产物 , 对于企业发展起着重大 的积极作用 。 伴随着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 企业发展的要求使并购成为必然 , 相 信在 未来的几年 中, 顺应 经济 发展 的市场大 并购会发展 的如火如
青岛啤酒市场并购重组策略
![青岛啤酒市场并购重组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c115fcee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ff.png)
青岛啤酒市场并购重组策略青岛啤酒市场并购重组策略市场并购重组是企业发展壮大的一种重要途径。
青岛啤酒作为中国啤酒行业的知名品牌,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市场份额。
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新兴品牌的崛起,青岛啤酒在市场份额上逐渐受到压力。
因此,进行市场并购重组成为青岛啤酒进一步发展壮大的重要战略举措。
首先,市场并购重组可以实现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
青岛啤酒作为行业的老牌品牌,拥有庞大的销售渠道和品牌口碑。
通过并购重组,可以吸收其他地区或品牌的销售渠道和品牌优势,扩大自身市场份额。
同时,通过整合资源,可以提高生产效益和降低成本,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其次,市场并购重组可以实现业务范围的扩大和多元化发展。
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单一的产品线往往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通过并购重组,可以扩大产品线,进一步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例如,可以与其他啤酒品牌合作,推出不同口味和风格的产品,以扩大市场份额。
同时,可以考虑与其他饮料品牌合作,推出跨界合作品牌,以进一步扩大市场影响力。
第三,市场并购重组可以实现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随着科技的发展,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成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通过并购重组,可以引入其他企业的先进技术和创新能力,提升自身的技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例如,可以与科技公司合作,开展啤酒科技研发,推出更具创新性和科技感的产品,以吸引年轻消费者群体。
最后,市场并购重组可以实现企业规模的扩大和品牌影响力的提升。
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时代,规模往往决定企业的话语权和竞争力。
通过并购重组,可以扩大企业规模,提升市场份额,进一步提高品牌影响力。
通过品牌的整合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可以形成良好的品牌联合效应,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企业在市场上的地位。
综上所述,市场并购重组是青岛啤酒进一步发展壮大的重要策略。
通过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可以实现企业的资源优化配置;通过业务范围的扩大和多元化发展,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通过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可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通过规模扩大和品牌影响力的提升,可以进一步巩固企业在市场上的地位。
《青岛啤酒并购案》课件
![《青岛啤酒并购案》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ad6ba01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dbfcb47.png)
对行业的影响
并购将引发行业竞争格局的变化,可能带来 市场重新洗牌。
并购的评价
优点
并购可以实现资源整合、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缺点
并购可能面临文化冲突、整合难度等问题。
未来展望
青岛啤酒的发展前景
青岛啤酒有望通过并购进一步发展壮大,扩大市场份额。
并购对青岛啤酒的影响是否对公司有益
并购对青岛啤酒的影响若有益于公司发展,将为未来带来更多机遇。
青岛啤酒概况
公司历史
青岛啤酒成立于1903年,是中国最古老的啤 酒品牌之一,历史悠久。
产品与市场
青岛啤酒以独特的酿造工艺和口感,在国内 外市场享有盛誉。
并购背景
并购目的
青岛啤酒进行并购的目的是增强市场竞争力,拓展业务领域。
并购对象
青岛啤酒选择了行业内一家具有潜力的公司作为并购对象。
并购过程
1筹资2通过部资金或借贷等方式筹集资金。3
管理层重组
4
整合并购后的人员及资源,重新组织
管理层。
5
立项
决定进行并购并确定目标公司。
进行谈判
与目标公司进行谈判,商定交易规模 和条件。
并购完成
完成交易流程,目标公司正式并入青 岛啤酒。
并购的影响
对青岛啤酒的影响
并购将带来新产品线、扩大市场份额和增加 公司知名度。
《青岛啤酒并购案》PPT 课件
青岛啤酒并购案的PPT课件,旨在介绍并购及其对青岛啤酒的影响。通过丰富 的细节和精心设计的版式,向世界分享专业知识。
概述
什么是并购?
并购是指一个公司收购另一个公司或与其合并,以实现战略目标。
为什么要进行并购?
并购可以扩大市场份额、提高竞争力、增加利润,并获得其他公司的资源。
山东的上市公司并购案例
![山东的上市公司并购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ab2c6179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d4.png)
山东的上市公司并购案例山东是中国的一个重要经济大省,拥有众多上市公司。
在过去的几年里,山东的上市公司并购案例屡见不鲜,下面列举了10个典型案例。
1. 青岛啤酒收购雪津啤酒2018年,青岛啤酒以现金方式收购了山东省内的雪津啤酒公司。
这次收购使得青岛啤酒进一步巩固了在山东地区的市场份额,也提升了其品牌影响力。
2. 威海广电并购威海港务2017年,威海广电以发行股份的方式并购了威海港务集团。
通过与港务集团的合并,威海广电进一步拓展了其文化传媒产业链,实现了跨行业的发展。
3. 鲁商置业收购中诚信托2016年,鲁商置业以现金支付和发行股份的方式收购了中诚信托。
这次并购使得鲁商置业在房地产开发领域得到了更多的金融支持,提升了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4. 齐鲁石化并购齐鲁油化2015年,齐鲁石化以现金支付和发行股份的方式并购了齐鲁油化公司。
这次并购使得齐鲁石化在石化行业中进一步扩大了规模,提升了公司的市场地位。
5. 济南钢铁并购滨州钢铁2014年,济南钢铁以现金支付和发行股份的方式并购了滨州钢铁公司。
这次并购使得济南钢铁进一步巩固了在钢铁行业的领先地位,提升了公司的生产能力。
6. 山东黄金并购齐鲁黄金2013年,山东黄金以现金支付和发行股份的方式并购了齐鲁黄金公司。
这次并购使得山东黄金在黄金行业中进一步扩大了规模,提升了公司的市场份额。
7. 烟台万华化学收购烟台华润化工2012年,烟台万华化学以现金支付和发行股份的方式收购了烟台华润化工公司。
这次收购使得烟台万华化学在化工行业中实现了资源整合,提升了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8. 青岛海尔收购青岛海信2011年,青岛海尔以现金支付和发行股份的方式收购了青岛海信集团。
这次收购使得青岛海尔在家电行业中进一步扩大了规模,提升了公司的市场份额。
9. 山东钢铁收购日照港2010年,山东钢铁以现金支付和发行股份的方式收购了日照港股份有限公司。
这次收购使得山东钢铁在物流行业中实现了资源整合,提升了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一些并购案例
![一些并购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fa1875b8960590c69ec3763e.png)
涉及要点: 外资收购、定向增发B股
8.南钢联合要约收购南钢股份(第一例要约收购)
在对并购议案的表决程序设计中, 启用独立董事向中小股东公开征集投票权、股东大会催告程序、控股股东回避制度以保证流通股股东充分行使投票权。不对TCL通讯股票实行长时间停牌, 以保证广大流通股股东的交易机会, 异议股东可以行使“用脚投票”权。
(3) 换股价格更加接近二级市场价格
过去我国上市公司的协议收购往往是以每股净资产作为定价基础, 而TCL集团换股收购TCL通讯的预案则综合考虑了并购后的盈利能力、发展前景、双方股东的利益平衡等因素。折股价格定为2001年1月1日到2003年9月26日间的最高股价21.15元, 与TCL通讯的停牌价格18.24元相比, 该换股价格很有吸引力。相应的, 使得换股比例也更加市场化、科学化。
还有分析人士认为, 此次转让在北京产权交易所的挂牌评估价值可能低估。记者在北京产权交易所网站上看到, 截至2005年底, 双汇集团净资产为5.71亿元, 评估结果为6.67亿元。分析人士认为, 按双汇发展2005年年报中每股3.52元的净资产计算, 双汇集团持有的18341.63万股股权折合6.46亿元, 这就意味着双汇集团持有的非上市资产的净价值基本上为零。然而, “就是这些基本上没有价值的非上市资产, 2005年完成的销售收入为68亿元, 净利润8833万元。”按照国际投行经常采用的PEG指标(市盈/增长率法)计算, 双汇发展的企业价值为86亿左右; 按照剩余股利贴现模型计算, 双汇发展的企业价值为82.5亿元; 按照现金流贴现模型估计, 双汇发展的企业估值为110亿左右(8.22%的年贴现率)。
涉及要点: 整体改制上市、资产置换
2.AB收购青岛啤酒
2002年青岛啤酒向美国AB公司发行1.82亿美元的定向可转换债, 约定在7年内分3次按约定价格强制性转为可流通H股, 从而开创了这一并购方式的先河。AB公司同青岛啤酒订立战略同盟之后, 2003年开始实施可转换债的协议。按照计划, 如双方的协议全部履行(期限为7年), 则AB公司即可持有青岛啤酒27%的股份, 从而成为青岛啤酒仅次于青岛市国资办(其持有青岛啤酒30.56%的股份)的第二大股东。2005年4月, 原本持有青岛啤酒14亿港元可转债,预计七年后全部完成换股的世界第一大啤酒集团美国AB公司(安海斯-布希国际控股有限公司), 突然提前三年完成全部换股, 使其所持有的股权比例由最初5%上升到27%, 与青岛啤酒第一大股东青岛市国资委所持有的股权比例30.56%只差3.5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税后净营业利润
1998年的NOPAT NOPAT=EBIT-Taxes=111.3-33.4=77.9
自由现金流
▪ Free cash flow (FCF) refers to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business activities generated cash flow less capital expenditures (Capital Expenditures, capex).
▪ FCF=OCF+change in NWC-capex
自由现金流
1998年的FCF FCF=NOPAT+Depreciation&amortization
+change in NWC-Capex =77.9+132.1-148.3-286.1=-224.4
中国啤酒业的整合(2)
总体上看,青岛啤酒很可能: ▪ 正在快速发展 ▪ 保持了稳定的毛利,就啤酒行业来说这是
很健康的——尽管在过去的4年里进行了 34项收购 ▪ 承受着进行收购和实施现代化经营所导致 的更高的折旧和摊销费用 ▪ 因而总体盈利能力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
净营运资本
▪ Net working capital (NWC) is the net amount of capital that the firm invests in the actual production and sales of its product.
2001年1月
美国A-B公司
世 (Anheuser-Busch)
界
最
牛
收购
啤
酒
公
司
中国第一啤 酒公司
的股份
Anheuser-Busch
▪ 安海斯-布希公司(Anheuser-Busch,简称AB公司)于1852年创立,总部位于美国密苏里州 圣路易斯市,旗下有世界最大的啤酒酿造公司, 美国第二大铝制啤酒罐制造厂等。安海斯-布 希公司出产的百威啤酒(Budweiser)名扬世界, 深爱各国消费者喜爱。
排名,青岛啤酒为世界第六大啤酒厂商。
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介绍(2)
▪ 上世纪90年代后期,运用兼并重组、破产收购、
合资建厂等多种资本运作方式,青岛啤酒在中国19 个省、市、自治区拥有50多家啤酒生产基地,基本
完成了全国性的战略布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青啤公司2010年累计完成啤酒销量635万千升,
同比增长7.4%,实现主营业务收入人民币196.1亿元,
▪
安海斯--布希公司年产啤酒1300万吨,自
1957年以来啤酒产量一直居美国行业之首,占
美国啤酒市场份额的46%,并以绝对优势控制
着世界9%的啤酒市场。
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介绍(1)
▪ 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岛啤酒”) 的前身是1903年8月由德国商人和英国商人合资在青 岛创建的日耳曼啤酒公司青岛股份公司,它是中国历 史悠久的啤酒制造厂商,2008年北京奥运会官方赞 助商,跻身世界品牌500强。
It is calculated as follows: NWC=Accounts receivable + inventories
- Accounts payable
税后净营业利润
▪ Net operating profit after tax (NOPAT)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concepts in the calculation of free cash flow.
▪ Valuation cash flows
▪
Net operating profit after tax (NOPAT)
▪
Free cash flow
案例背景
▪ 中国啤酒行业竞争激烈 ▪ 主要对手:燕京啤酒、珠江啤酒 ▪ 管理好,盈利多,负债高 ▪ 青岛啤酒最大股东--青岛市国有资产管理办
公室 ▪ 目前市价:2.34RMB/股
青岛啤酒收购案
案例解析: The potential partial acquisition of tsingtao brewery company LTD., china
目录
▪ Background ▪ Measures of cash flow
Net working capital (NWC)
展潜力,但是在收购时却只有很低的甚至是负的利润 ▪ 运营效率低 1. 大量收购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的小厂商,使运营效率无法
提高 2. 虽然日销售额翻倍,然而总的净营运资本和净营运资金销售
比却在下降 ▪ 销售增长快
公司的毛利和营运毛利在最近几年都保持稳定,考虑到实 施了如此多的收购,这样的业绩是非常优秀的。
同比增长10.4%;实现净利润人民币15.2亿元,同比
增长21.6%。继续保持利润增长大于销售收入增长,
销售收入增长大于销量增长的良好发展态势。
中国啤酒业的整合(1)
▪ 沉重的债务负担 1. 整合造成了一系列狂热收购的价格战,给营业毛利的产生
增加了压力 2. 大部分收购的啤酒厂都处在市场的末端,虽然有很大的发
▪ It said that under the cash basis operating profit in the system after the deduction of income tax (EBIT).
税后净营业利润 ▪ NOPAT is calculated as follows:
▪
1993年7月15日,青岛啤酒股票(0168)在香
港交易所上市,是中国内地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企业。
同年8月27日,青岛啤酒(600600)在上海证券交易所
上市,成为中国首家在两地同时上市的公司。
▪
青岛啤酒远销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
意大利、加拿大、巴西、墨西哥等世界70多个国家和
地区。全球啤酒行业权威报告Barth Report依据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