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田山居ppt课件21
合集下载
《沙田山居》PPT课件

这一口正是诗人瞭望大陆的镜头, 是乡愁之潮的出海口。
8
文章最后为什么要写火车片断?
这里,开往大陆的火车其实也是作者乡愁 的寄托,鸣笛的震响,震动作者的心魄。火车 是作者乡愁与故土联系的纽带,连接作者的梦 境和思念。
9
这篇散文如何体现“形散神聚” 的特点的?
这篇借写景来抒情的散文选材比较散,写水, 写海,写山,又写了自己的生活,写自己的内心 感受。写法自由,似乎没有刻意的技法,也没有 明显的章法结构。但是却又有主题:抒写淡淡的 乡愁。我们在欣赏抒情散文的时候,能够抓住或 把握它的情感内核,就会领略到散文的神韵。
这是海潮引发心潮,这是乡愁之潮。借 海水的潮汐写内心的心潮起伏。
13
阅读三至五段,思考
1.“问余何事棲碧山”,“我”不回答,你来 回答原因。
在山中人人可以欣赏到美丽的风景,清风明 月做伴,山水撩人心怀。因为远离尘世的纷扰, 于是境由心生,在“我”眼里的山也就像“禅机 深藏的高僧”,看透世间万物的沉浮,静观万物 变化而不语,超凡脱俗,但又有像李白与敬亭山 一样“相看两不厌”的相知相契。
花的壮烈节奏,提醒我,藏在谷底的并不是洞
里桃源,住在山上,我亦非恒景,即使王粲,
也不能不下楼去:
32
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富有节奏的长短句交 错,集中语段绘声绘色地传神描写香港沙田山居周围 的海天、山峦的景色。作者极尽描摹之能事,如此纵 情山水,其喜乐陶醉之情可见一斑。
但是,最后一段的笔锋一转,转向人类活动,暗示 作者做不成山人,没办法真正远离世俗,忘不了尘世。 而且极力描绘了“最令人心动而神往”的“人为的骚 音”,借九广铁路北伸,抒发对祖国大陆的浮思。
10
阅读一二段,思考
1. 找出选段中对偶句式,并说说好处在哪里。
8
文章最后为什么要写火车片断?
这里,开往大陆的火车其实也是作者乡愁 的寄托,鸣笛的震响,震动作者的心魄。火车 是作者乡愁与故土联系的纽带,连接作者的梦 境和思念。
9
这篇散文如何体现“形散神聚” 的特点的?
这篇借写景来抒情的散文选材比较散,写水, 写海,写山,又写了自己的生活,写自己的内心 感受。写法自由,似乎没有刻意的技法,也没有 明显的章法结构。但是却又有主题:抒写淡淡的 乡愁。我们在欣赏抒情散文的时候,能够抓住或 把握它的情感内核,就会领略到散文的神韵。
这是海潮引发心潮,这是乡愁之潮。借 海水的潮汐写内心的心潮起伏。
13
阅读三至五段,思考
1.“问余何事棲碧山”,“我”不回答,你来 回答原因。
在山中人人可以欣赏到美丽的风景,清风明 月做伴,山水撩人心怀。因为远离尘世的纷扰, 于是境由心生,在“我”眼里的山也就像“禅机 深藏的高僧”,看透世间万物的沉浮,静观万物 变化而不语,超凡脱俗,但又有像李白与敬亭山 一样“相看两不厌”的相知相契。
花的壮烈节奏,提醒我,藏在谷底的并不是洞
里桃源,住在山上,我亦非恒景,即使王粲,
也不能不下楼去:
32
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富有节奏的长短句交 错,集中语段绘声绘色地传神描写香港沙田山居周围 的海天、山峦的景色。作者极尽描摹之能事,如此纵 情山水,其喜乐陶醉之情可见一斑。
但是,最后一段的笔锋一转,转向人类活动,暗示 作者做不成山人,没办法真正远离世俗,忘不了尘世。 而且极力描绘了“最令人心动而神往”的“人为的骚 音”,借九广铁路北伸,抒发对祖国大陆的浮思。
10
阅读一二段,思考
1. 找出选段中对偶句式,并说说好处在哪里。
高一语文必修一《沙田山居》课件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问余何事栖碧山,笑而不答,山已经代我答了。 其实山并未回答,是鸟代山答了,是虫,是松风 代山答了。”
这句话化用了李白《山中问答》的诗句: “问余何事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而且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营造出“鸟鸣山更幽”的意境,写出了山景 的幽美(大山的静谧)和表达了作者对幽美山景的 喜爱。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余光中先生驰骋文坛已逾 半个世纪,他享誉海内外文 学界,是当代诗坛健将、散 文重镇、著名批评家、优秀 翻译家。文学大师梁实秋评 价他是“右手写诗,左手写 散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二” 在海内外 文坛影响巨大。他 的《乡愁》一诗传遍华人世 界,散文如《听听那冷雨》 与《我的四个假想敌》等也 屡次收入两岸的教科书中。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课文中说:“山是禅机深藏的高僧,轻易不开口 的。”找出课文第三段中将山比作僧人的句子,想一 想作者为什么把山比作高僧。
山顶 佛头
(高僧 罗汉)
(比喻)
半山腰上 佛肩 半山腰下 佛肚
山谷 肚脐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想一想:作者为什么把山比作高僧。
因为“我成了山人”,远离了俗 世的纷扰,所以我眼里的山也就象 看透世间变化的高僧一样,只静观 而不语,有一种超然的神韵,又有 一种与我两相知的默契。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山色如环,困不住浩淼的南海,毕竟在东 北方缺了一口。”
一个“困”字不但写出了山的环抱之 态,而且还带出了对南海浩荡烟波的 无尽联想,这一口正是诗人瞭望大陆 的镜头,是乡愁之潮的出海口。
沙田山居_课件

5、课文中说:“山是禅机深藏的高僧,轻易不开 口的。”找出课文中将山比作僧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句子,想一想作 者为什么把山比作高僧。
因为“我成了山人”,远离了俗世的纷扰,所以 我眼里的山也就象看透世间变化的高僧一样,只静观 而不语,有一种超然的神韵,又有一种与我两相知的 默契。
四.中心思想
在文学诸门类中,散文是作家心灵的告白是作家 思想感情的一个“具体的展示”。本文以站在阳台 上看山景为线索,细腻描绘居室四周海水群山变幻 莫测的景色 ,突出主题“好景虽美而乡愁难遣”。 通过比喻、夸张、拟人等手法写景,最后以一首诗 收尾,照应开头,使含蓄在整篇文章中的思想感情 明朗化,令读者回味全文,与作者产生感情的共鸣。
Q5:“夜,早从你背后袭来。”本句子中用了一 个“袭”字,试说说用法好在哪里?
疑难解析:本句中的一个“袭”字,充分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夜 幕降临的突兀感,读出了作者的意外与感慨之 情,又能使读者产生丰富的联想!
Q6:品析“我登上讲坛说道,烟云都穿窗探首来
旁听。”说明这段文字运用了什么手法,并请指
五、归纳总结
(2)余光中的诗文里充满浓郁的“乡愁”情绪。除了《沙田 山居》、《乡愁》、《北望》,余光中还在其它文章中写道: “烧我成灰,我的汉魂唐魄仍然萦绕着那片厚土。那无穷无 尽的故国,四海漂泊的龙族叫她做大陆,壮士登高叫她做九 州,英雄落难叫她做江湖。”他说:“这许多年来,我所以 在诗中狂呼着、低呓着中国,无非是一念耿耿为自己喊魂。” 他热爱着中华传统文化,热爱着中国。礼赞“中国,最美最 母亲的国度”。他说:“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要做 屈原和李白的传人 ”,“我的血管是黄河的支流”。
一.思路整理
文章首先交待自己山居的地理位置,及自己 生活于其中的感受(喜与忧)(第1节);其次 总体概括书斋、海与山构成的优美的环境;再次 作者分层次从不同角度概括出山居所在的山在声、 霞、雾、风以及噪音中的景致;最后以诗句照应 开头,表露自己的思乡之情和对祖国统一的渴盼 之情。
第三单元 第13课 沙田山居 优秀课件

一、字音认读 (一)单音字 1.夏圭 ( ɡuī ) . 4.湛 湛( zhàn ) . 7.阒 黑( qù) . 2.朝暾 ( tū ) . 3.绸缪 ( chóu ..
mè ) 10.衣袂 ( .
i 13.夐 远( xiòn ) 14.天籁 ( lài ) 15.崦嵫 ( yān zī ) . . .. g 16.月朔 (shuò) 17.肩膂 ( lǚ ) 18.氤氲 ( yīn yūn) . . ..
于是,我又从地上拾起我的书本,低吟道:“三分
春色一分愁„„”“纵然空岛风光多,还有思乡一片
心。”唉!这思乡的一片心啊!有谁知道呢?
一、人物档案 余光中,福建永春人, 1928年生于南京。 1952年台湾
大学外文系毕业。 1985年迄今,在高雄市中山大学外文系任
教,并担任文学院长 6年。余光中作品多产,风格多变,近 年在内地出版的诗选、散文选、评论选、翻译等书近 20种。 他的《乡愁》一诗传遍华人世界,他的《乡愁四韵》与《民 歌》等,亦颇流行。散文如《听听那冷雨》与《我的四个假
樯wéi(桅 ) 5.guǐ(诡 )计 guì(跪 )拜
三、熟语积累
(一)熟语释义 1.莽莽苍苍:形容辽阔无边。 2.姗姗来迟:形容来得很晚。 3.历历可数:(物体或景象)真切分明,可一一数清楚。 4.山长水远:形容路途遥远,阻隔难通。 5.心血来潮:形容突然产生某种念头。
6.峰回路转:形容山峰、道路迂回曲折。有时也比喻经
) )
二、字形辨识
遗hàn(憾) 1. 震hàn(撼) xiāo(枭)雄 3. niǎo(袅)娜 缥miǎo(缈) 2. miǎo(渺)茫
雾ǎi(霭 ) 4.和ǎi(蔼 ) 拜yè(谒 ) 盘jù(踞 ) 6.jù(倨 )傲 jù(锯 )齿
沙田山居PPT教学课件

他的僧袖里去了。一炉晚霞,黄铜
当中。)
烧成赤金又化作紫灰与青烟,壮哉崦嵫
的神话,太阳的葬礼。阳台上,坐看晚 Q5:“夜, 景变幻成夜色,似乎很缓慢,又似乎非 早从你背 常敏捷,才觉霞光烘颊,余曛在树,忽 后袭来。” 然变生咫尺,眈眈的黑影已伸及你的肘 本句子中 腋,夜,早从你背后袭来。那过程,是 用了一个
来之笔中,与寥寥几张山居照片中, 来感受这种已经逝去的文化与自然!
你选择天使 还是恶魔呢?
Q1:品析
书斋外面是阳台,阳台外面是海,是山。 海是碧湛湛的一弯,山是青郁郁的连环。山
“十八个 月,也就
外有山,最远的翠微淡成一袅青烟,忽焉似 是说,重
有,再顾若无,那便是,大陆的莽莽苍苍了 九的陶菊
日月闲闲,有的是时间与空间。一览不尽的已经两开,
1.背景代入 2.整体感知
课文讲解大纲
(1).作者简介 (2).山居介绍 (3).山居图片欣赏 (4).山居视频欣赏
3.总结扩展
(1).熟悉课文,整体把握 (2).难词扫障 (3).探索研讨 (4).理解领悟
(1).全文中心 (2).方法领悟 (3).理解领悟
余余光光中中(先1生92驰8~骋文)坛祖已籍逾 半福个建世永纪春,,享生誉于海南内京外。文 学19界47,年在后诗就歌读、于散金文陵、大评学 论外、文翻系译、方厦面门,成大就学卓外著文。系 其19文49学年生后涯在悠台远湾、大深学沉外、文 辽系阔求,学涉。猎19广58泛年,赴为美当国代爱 诗荷坛华健大将学、进散修文。重先镇后、在著美、 名台批、评香家港、等优地秀任翻职译,家19,84 现年已返出台版任诗教集。21种,散文 集1其1种诗,作评具论有集浓5重种的,中翻国译 集意1识3种和,深共厚5的0种历,史在感海。内 外 文坛影响巨大。
粤教版必修1 高一语文 第13课《沙田山居》课件 (共18张PPT)PPT语文课件

长江悲已滞, 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 山山黄叶飞。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 寄京华亲故 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 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作身千亿, 散向峰头望故乡。
24.不是想成为,而是要成为。 46.竹根即使被埋在地下无人得见,也决然不会停止探索而力争冒出新笋。 24.不是想成为,而是要成为。 66.累吗?累就对了,舒服是留给死人的! 57.勇气永远都靠不住,只有暂时的疯狂才有意义! 72.无论做什么事,重在坚持,别惧怕失败。都说失败是成功他妈。你追求她娃,当然要笑对他妈。 6.没有人能改变你,别人只能影响你,能改变你的只有你自己。 52.不论是狮子还是羚羊,都要奔跑;不论是贫穷还是富有,都要去奋斗。 43.有时间就去做皮肤护理,男人女人都一样,奔过三十就来不及了。 10.与天下之忧同忧,该忧则忧,莫杞人忧天;共天下之乐同乐,该乐则乐,乐而忘返。 33.拒绝严峻的冶炼,矿石并不比被发掘前更有价值。 49.关于明天的事情,后天我们就都知道了。 54.年轻是我们唯一有权力去编织梦想的时光。 84.破釜沉舟博他个日出日落,背水一战拼他个无怨无悔。 68.让珊瑚远离惊涛骇浪的侵蚀吗?那无异是将它们的美丽葬送。
思考:这些句子真的完美吗?可否更好些?
1. ……风是透明的猛兽,奔踹而来,呼啸
而去。(感觉好吗,别扭吗?)
2.栏杆三面压人眉睫是青山 碧螺黛迤俪的边愁欲连环
叠嶂之后是重峦,一层淡似一层
湘云之后是楚烟,山长水远
(这一句是否大败诗意?能改得好些吗)
让我们来给余光中修改文章:
思考:这些句子真的完美吗?可否更好些?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乡愁
闻雁 韦应物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 寄京华亲故 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 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作身千亿, 散向峰头望故乡。
24.不是想成为,而是要成为。 46.竹根即使被埋在地下无人得见,也决然不会停止探索而力争冒出新笋。 24.不是想成为,而是要成为。 66.累吗?累就对了,舒服是留给死人的! 57.勇气永远都靠不住,只有暂时的疯狂才有意义! 72.无论做什么事,重在坚持,别惧怕失败。都说失败是成功他妈。你追求她娃,当然要笑对他妈。 6.没有人能改变你,别人只能影响你,能改变你的只有你自己。 52.不论是狮子还是羚羊,都要奔跑;不论是贫穷还是富有,都要去奋斗。 43.有时间就去做皮肤护理,男人女人都一样,奔过三十就来不及了。 10.与天下之忧同忧,该忧则忧,莫杞人忧天;共天下之乐同乐,该乐则乐,乐而忘返。 33.拒绝严峻的冶炼,矿石并不比被发掘前更有价值。 49.关于明天的事情,后天我们就都知道了。 54.年轻是我们唯一有权力去编织梦想的时光。 84.破釜沉舟博他个日出日落,背水一战拼他个无怨无悔。 68.让珊瑚远离惊涛骇浪的侵蚀吗?那无异是将它们的美丽葬送。
思考:这些句子真的完美吗?可否更好些?
1. ……风是透明的猛兽,奔踹而来,呼啸
而去。(感觉好吗,别扭吗?)
2.栏杆三面压人眉睫是青山 碧螺黛迤俪的边愁欲连环
叠嶂之后是重峦,一层淡似一层
湘云之后是楚烟,山长水远
(这一句是否大败诗意?能改得好些吗)
让我们来给余光中修改文章:
思考:这些句子真的完美吗?可否更好些?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乡愁
闻雁 韦应物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
沙田山居余光中 ppt课件

————余光中
ppt课件
1
作者简介
• 余光中(1928~ )祖籍 福建永春,生于南京。 1947年后就读于金陵大学 外文系、厦门大学外文系 1949年后在台湾大学外文 系求学。1958年赴美国爱 荷华大学进修。先后在美、 台、香港等地任职,1984 年返台任教。
• 其诗作具有浓重的中国意 pp识t课件和深厚的历史感。 2
因为“我成了山人”,远离了俗世的纷扰,所 以我眼里的山也就象看透世间变化的高僧一样, 只静观而不语,有一种超然的神韵,又有一种与 我两相知的默契。
ppt课件
14
山中问答 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5、山下的铁轨向北延伸,延伸着我的心弦。“心弦”指 什么?
6、作者在第三段中说“我成了山人”,最后又说“也不 能不下楼去”,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引用自己 的诗结尾有什么作用?
ppt课件
10
第一段: 1、为什么作者感叹“竟已有十八个月了,十八个 月,也就是说,重九的陶菊已经两开,中秋的苏 月已经圆过两次了”?
海畔尖山似剑芒, 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作身千亿, 散向峰头望故乡。
ppt课件
27
语言的诗意美探究小结:
• 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 • 运用叠音词,语调铿锵,诵之上口。 • 精心炼字,一字传神。 • 运用诗化的语言或化用古诗文。 • 暗用典故。
ppt课件
28
研究性作业:
• 根据《乡愁》、《沙田山 居》、《北望》等作品,探 讨余光中创作的情感世界。
一个“困”,不但写尽了山的环抱之态,而 且还带出读者对南海浩荡烟波的无尽联想。
ppt课件
1
作者简介
• 余光中(1928~ )祖籍 福建永春,生于南京。 1947年后就读于金陵大学 外文系、厦门大学外文系 1949年后在台湾大学外文 系求学。1958年赴美国爱 荷华大学进修。先后在美、 台、香港等地任职,1984 年返台任教。
• 其诗作具有浓重的中国意 pp识t课件和深厚的历史感。 2
因为“我成了山人”,远离了俗世的纷扰,所 以我眼里的山也就象看透世间变化的高僧一样, 只静观而不语,有一种超然的神韵,又有一种与 我两相知的默契。
ppt课件
14
山中问答 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5、山下的铁轨向北延伸,延伸着我的心弦。“心弦”指 什么?
6、作者在第三段中说“我成了山人”,最后又说“也不 能不下楼去”,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引用自己 的诗结尾有什么作用?
ppt课件
10
第一段: 1、为什么作者感叹“竟已有十八个月了,十八个 月,也就是说,重九的陶菊已经两开,中秋的苏 月已经圆过两次了”?
海畔尖山似剑芒, 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作身千亿, 散向峰头望故乡。
ppt课件
27
语言的诗意美探究小结:
• 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 • 运用叠音词,语调铿锵,诵之上口。 • 精心炼字,一字传神。 • 运用诗化的语言或化用古诗文。 • 暗用典故。
ppt课件
28
研究性作业:
• 根据《乡愁》、《沙田山 居》、《北望》等作品,探 讨余光中创作的情感世界。
一个“困”,不但写尽了山的环抱之态,而 且还带出读者对南海浩荡烟波的无尽联想。
粤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散文第13课《沙田山居》课件(共25张PPT)

【探究点拨】结合“高僧”具有的特点,体会作者于精 妙比喻中隐藏的深意。
答案:因为“我成了山人”,远离了俗世的纷扰,所 以“我”眼里的山也就像看破世间变化的高僧一样, 只静观而不语,有一种超然的声韵,表现了“我”与 山的和谐、默契,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
2、第7段中,作者为什么说“最令人心动而神往的, 却是人为的骚音”? 【探究点拨】结合下文的叙述,理解“人为的骚音”具
2、作者在第三段中说“我成了山人”可最后又说“
也不能不下楼去”,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两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含蓄深沉地吐露了思国
明确:说说理由
怀乡的情怀
(1)表达了作者渴盼祖国统一的思想感情。
(2)突出主题(或衬托、照应)
理由:
“成了山人”,说明自己如在仙境中生活,按常理应 希望永远这样生活下去,可作者却有更高远的追求, “下楼去”维护祖国统一。
多读厚积
名言警句 有关“思乡”的古诗句
1.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行行重行行》 2.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 3.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
——司空图《漫书五首》
4.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5.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李觏《乡思》
答案:明写重阳节与中秋节、菊与月,这是对乡 愁最坦白的寄托。“陶菊”与“苏月”的说法将 陶渊明和苏轼与自然景物紧密结合在一起,说明 中国文化已经浸润到了作者的血液里,这样写表 达了对中国文化的眷恋与追求。
(2)山色如环,困不住浩淼的南海,毕竟在东北方 缺了一口,放樯桅出去,风帆进来。
答案: 这一“口”正是诗人眺望故土的镜头,也 是乡愁之潮的出海口。远行的海轮,扬起白帆, 表达了将乡愁带去的大陆情怀。
答案:因为“我成了山人”,远离了俗世的纷扰,所 以“我”眼里的山也就像看破世间变化的高僧一样, 只静观而不语,有一种超然的声韵,表现了“我”与 山的和谐、默契,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
2、第7段中,作者为什么说“最令人心动而神往的, 却是人为的骚音”? 【探究点拨】结合下文的叙述,理解“人为的骚音”具
2、作者在第三段中说“我成了山人”可最后又说“
也不能不下楼去”,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两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含蓄深沉地吐露了思国
明确:说说理由
怀乡的情怀
(1)表达了作者渴盼祖国统一的思想感情。
(2)突出主题(或衬托、照应)
理由:
“成了山人”,说明自己如在仙境中生活,按常理应 希望永远这样生活下去,可作者却有更高远的追求, “下楼去”维护祖国统一。
多读厚积
名言警句 有关“思乡”的古诗句
1.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行行重行行》 2.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 3.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
——司空图《漫书五首》
4.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5.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李觏《乡思》
答案:明写重阳节与中秋节、菊与月,这是对乡 愁最坦白的寄托。“陶菊”与“苏月”的说法将 陶渊明和苏轼与自然景物紧密结合在一起,说明 中国文化已经浸润到了作者的血液里,这样写表 达了对中国文化的眷恋与追求。
(2)山色如环,困不住浩淼的南海,毕竟在东北方 缺了一口,放樯桅出去,风帆进来。
答案: 这一“口”正是诗人眺望故土的镜头,也 是乡愁之潮的出海口。远行的海轮,扬起白帆, 表达了将乡愁带去的大陆情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快速浏览课文
找出这篇文章以什么为线索,写了什 么内容?
以“站在阳台上看山景”为线索。全文 描写的对象是作者在香港九龙半岛沙田 的一处居住环境——在阳台上看到的景 色。蕴含着作者的乡愁。
给各段标上段号,快速阅读全文,概括每自 然段内容:
第一自然段:山居概貌 第二自然段:海天相映 第三自然段:山中奇景 第四自然段:山居幻景 第五自然段:雾中仙姿 第六自然段:风中秀色 第七自然段:人为骚音
• 衣袂 • mèi
• 奔踹 • chuài
• 纤毫 • xiān • 拖曳 • yè • 伺机 • sì • 伺候 • cì • 脸颊 • jiá
词语解释
基础积累
黢qū黑: 很黑。 肩膂lǚ:脊骨。 氤氲yīnyūn:形容烟或气很盛。 蹂躏róulìn:践踏,比喻用暴力欺压、侮辱或
侵害。
敻xiòng远:远,辽阔。 迤逦yĭlĭ:曲折连绵。
的乡 邮愁 票是
一 枚 小 小
这首诗表达的是作者对祖国大陆 的深情。它的作者就是今天我们 要介绍的余光中先生。
余光中,福建永春人,1928年 生于南京,1952年台湾大学外文 系毕业。1985年迄今在高雄市中 山大学外文系任教,并担任文学 院长长6年。余光中作品多,风格 多变,近年在内地出版的诗选、 散文选、评论选、翻译等书,近 20种。他的《乡愁》一诗传遍华 人世界,他的《乡愁四韵》与 《民歌》等,亦颇流行。散文如 《听听那冷雨》与《我的四个假 想敌》等亦屡入选集,并收进两 岸的教科书中。
海 → 山 → 沙田山居 → 山上的云烟 → 海潮风声 → 骚音
(2) (2)
(3 - 4)
(5)
(6 - 7)
(7)
┖—------------------------— 边愁乡愁 爱国情怀 ——---空间顺序,以空间顺序为主。
书斋外面是阳台,阳台外面是海,是山,海是碧 湛湛的一弯,山是青郁郁的连环。山外有山,最远的 翠微淡成一袅青烟,忽焉似有,再顾若无,那便是, 大陆的莽莽苍苍了。日月闲闲,有的是时间和空间。 一览不尽的青山绿水,马远夏圭的长幅横披,任风吹, 任鹰飞,任渺渺之目舒展来回,而我在其中俯仰天地, 呼吸晨昏,竟已有18个月了。18个月,也就是说,重 九的陶菊已经两开,中秋的苏月已经圆过两次。
肩膂( lǚ ) 崦嵫(yānzī ) 余曛( xūn)
眈眈( dān ) 肘腋( zhǒuyè ) 盘踞( jù )
耳蒙( mēng) 夐(xiòng )远 联袂( mèi)
氤氲(yīnyūn) 纤( xiān)毫 蹂躏(róulìn)
奔踹(chuài ) 摇曳( yè)
蟠蜿( pánwān)
桓( huán)景
二、朗读品味、正音。
• 绸缪 • 浩淼 • 樯桅 • 渺渺 • 天籁 • 肚脐 • 氤氲 • 蹂躏
• 迤逦
• 肘腋
• chóumóu • 蟠蜿 • pánwān
• miǎo • 盘踞 • jù
• wéi • miǎo • lài • dùqí • yīnyūn • róulìn • yǐlǐ • zhǒuyè
“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姜夔 《点绛唇》)
Q1:品析“十八个月,也就是说,重九的陶 菊 已经两开,中秋的苏月已经圆过两次 了。”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
• 疑难解析:这一句是明写。选择重阳节与中秋
节、菊和月,这是最坦白的乡愁的寄托。至于 写陶渊明和苏轼两位文豪,则是侧写,通过写 其人,实际是写其作,抒发了作者对中国大陆 文化的眷恋与追求!
3、18个月,也就是说,重九的陶菊已经两开, 中秋的苏月已经圆过两次。
既用典又有意象。
用了陶渊明和苏东坡的典,而这“菊”这 “月”不是一般的菊和月了,是一种具有特殊 意味的意象了。
这两个典故,给人以想象的空间:作者是 沉醉于陶令东篱下的“悠然”,还是牵萦着苏 子月明“千里共婵娟”的梦幻?(韵味绵长)
余光中授奖词 余光中的散文雍容华贵。他的写作接续了散文的 古老传统,也汲取了诸多现代元素。感性与知性, 幽默与庄重,头脑与心肠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他独 特的散文路径。他渊博的学识,总是掩饰不了天真 性情的流露,他雄健的笔触,发现的常常是生命和 智慧的秘密。他崇尚散文的自然、随意,注重散文 的容量与弹性,他探索散文变革的丰富可能性,同 时也追求汉语自身的精致、准确与神韵。他在二00 三年出版的散文集《左手的掌纹》,虽然只是他散 文篇章中的一小部分,但已充分展示出他的散文个 性。他从容的气度、深厚的学养,作为散文的坚实 根基,在他晚年的写作中更是成了质朴的真理。再
stupy123
《乡愁》-余光中
小时候
后来啊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长大后
而现在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的乡 海愁 峡是
一 湾 浅 浅
的乡 坟愁 墓是
一 座 矮 矮
船乡 票愁
是 一 张 窄 窄 的
联想起他那著名的文化乡愁,中国想象,在他
身上,我们俨然看到了一个文化大家的风范和气象。
听录音,且矫正字音: 基础积累
碧湛湛(zhàn) 夏圭( guī ) 玄(xuán )奥
绸缪(chóu móu)
浩淼( miǎo )
樯桅(qiáng wéi ) 赫( hè)然
阒( qù)黑
天籁( lài ) 峭峻(qiào jùn) 朝暾( tūn )
1. 找出选段中对偶句式,并说说好处在哪里。 “海是碧湛湛的一弯,山是青郁郁的连环”
“任风吹,任鹰飞”, “忽焉似有,再顾若无”,
整齐对称的句式能增加文采,读起来朗朗 上口。
2、山外有山,最远的翠微淡成一袅青烟,忽 焉似有,有顾若无,那便是大陆的莽莽苍苍了。
这一句是写远景, 实际上是写淡淡的乡愁(情景交融)。 比喻。
全文整篇写景,山居所见到的不同时间不同 空间的景物可以说是千变万化,形式是中 “散”的,可凝聚其中的却是一种挥之不去 的悠悠情思,这是一种怎样的感情?
是一种思乡之情,是一种对故土、 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本文以哪两种顺序把各种景物组织到一 起?以哪一种顺序为主?
┎———————————— 空间顺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