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 人教版 2小型照相机简介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教案照相机_0333文档

八年级物理教案照相机_0333文档

2020八年级物理教案照相机_0333文档EDUCATION WORD八年级物理教案照相机_0333文档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教育,就是实现上述社会功能的最重要的一个独立出来的过程。

其目的,就是把之前无数个人有价值的观察、体验、思考中的精华,以浓缩、系统化、易于理解记忆掌握的方式,传递给当下的无数个人,让个人从中获益,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也支撑整个社会的运作和发展。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凸透镜成放大、缩小实像和虚像的条件2.的原理能力目标1.培养实验能力通过正确组装、调整实验仪器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2.培养分析概括能力通过对凸透镜成像现象的观察分析,总结出凸透镜成像规律,并用列表的方法归纳出凸透镜成放大或缩小、正立或倒立、实像或虚像的条件.3.培养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利用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用作图法解决凸透镜的成像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通过对原理的分析逐步培养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4.通过观察与实验,就像和影、实像与虚像的成因,初步学习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分析,就是对各种相关现象分别进行研究,找出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找出最主要、最本质、带决定性的因素.并在分析的基础上,把通过对各种现象分析得到的结论以及相关因素联系起来进行研究从而得到较为完整的认识.例如对实像、虚像的认识是在分析小孔成像、平面镜成像、凸透镜成像(三种情况)的基础上,找出它们的共同点是由光形成,有光进入眼睛引起人们的视觉,因而与影有着本质的不同.但它们的不同点是,实像由实际光线会聚形成,虚像是由反射(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形成,因而决定了它们的显像方法也不相同.这就是在分析基础上的综合,综合指导下的分析.在物理学习学习德育目标通过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以及对其成像规律的分析有意识地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通过的教学,使学生基本掌握的使用,使学生会用去拍自然风景名胜,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既是上节内容《光的折射》基础上的应用讲述,又是第四节课《幻灯机放大镜》的对比课.重点是物体在2倍焦距以外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教学.教材首先安排学生做实验,观察凸透镜成缩小实像的情况和条件.在实验的基础上得出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条件.并说明这个像是物体射向凸透镜的光通过凸透镜会聚成的,是实像.然后在此基础上讲的原理.说明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胶卷相当于光屏,被拍摄景物到镜头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所以在胶卷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最后简单介绍了调焦、选择光圈等知识和上的这些重要组成部分,增加学生的实际知识.教法建议本节是学生通过探索性实验得出凸透镜成像规律,进而理解它的应用,因此,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建议为实验法、讨论法、探索法.教学设计示例一、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教学说明1.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是一个连续的变化过程,让学生从这一物理物理2.由于本实验要求学生同时观察和考虑的内容比较多,如凸透镜的焦距、凸透镜焦点的位置、2倍焦距的位置、物体的位置、像的位置,同时还要观察像的性质.对于一个初二的学生来讲容易在观察某一内容时忽略观察其他内容,或者虽然观察了但是头脑中没有反映出其他的内容,这样就很难从整体上把握整个物理变化过程,为此在本节实验设计中采取两个办法.(1)每进行完一个内容的实验(如物体位于2倍焦距以外),要求同学画图从理论上进行分析,并逐步形成物体在这个范围内成像的物理物理物理(2)在真实实验的基础上可用计算机模拟物体从2倍焦距以外移到2倍焦距的过程.直接观看凸透镜成像的整个动态变化,从而对凸透镜成像形成一个宏观的整体的认识(也可通过投影或画图进行).3.为便于操作,也为使学生对实验现象形成深刻的认识从而为探索规律打下基础,实验前应要求学生在光具座透镜两侧的标尺上明显的标出与焦距和2倍焦距等长的位置以便在实验中能迅速准确的找到应找的位置,并对物、像所处位置形成深刻的印象.二、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教学说明要教育、引导学生不要死记硬背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它.掌握它的途径有三个1.认真完成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通过实验获得深刻的感性认识.2.采用作图法,作出凸透镜在具体情况下的成像光路图,从而在头脑中形成凸透镜成像的物理模型,并形成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3.将实验现象、物理模型与平时应用的实际有机联系起来,以加深理解和记忆.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具学具准备光具座、凸透镜、蜡烛,火柴、光屏、、投影仪、放大镜.五、师生互动活动设计(一)复习上节课讲的内容.(二)完成“研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学生分组实验.1.完成分组实验2.利用凸透镜的特殊光线,运用作图法来研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3.每完成一个阶段的实验及相应的理论分析后,讨论、研究在实践中哪些光学仪器是运用这一原理制作(工作)的.(三)分析、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变化过程及变化规律.(四)师生讨论如何正确使用.六、教学过程设计1.引入课题方案:用计算机向学生展示各种精美的照片和各种型号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继而引入新课.2.新课教学学生实验:向学生指明这节课要研究物体位于2倍焦距以外(画出板图)凸透镜的成像情况(包括像的位置,像的性质(指像与物比是放大还是缩小、像是倒立还是正立、是虚像还是实像)).用u来表示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用v表示像到透镜的距离、f表示焦距.物距(u)像距(v)像的性质应用(板书)教师介绍仪器、演示一下使用方法,并重点强调以下几个问题(1)告诉学生凸透镜的焦距(2)把透镜放在标尺中央,从透镜的位置开始在左右两边的标尺上用粉笔标出等于焦距和2倍焦距的位置.(3)通过实验研究物体在某一位置的成像情况.略调整一个物距和光屏位置,看像发生什么变化(4)利用凸透镜的特殊光线(两条就可以),用作图法研究凸透镜在同一位置的成像情况.教师讲完后,问同学们有无问题,然后宣布开始第一个实验,将物体(蜡烛)放在2倍焦距以外.学生开始实验,教师在同学中间巡视并进行指导.学生实验结束,教师组织提问、进行总结.当把蜡烛放在2倍焦距以外的位置时,在透镜另一侧,一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在屏幕上出现一个倒立、缩小的像,由于像可以用屏接收,所以是实像.如果略改变一下物距,物体向透镜方向移动,像变大.利用凸透镜的特殊光线,运用光路图研究凸透镜成像情况:将下图用投影仪打在幕布上,教师边指示图形边讲解.平行于主轴的光线被凸透镜折射后经过焦点,通过焦点的光线被凸透镜折射以后平行于主轴射出,两条折射光线在透镜另一侧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的位置相交于一点,ABAB,由于是由实际光线会聚形成,所以是实像.教师简单介绍工作原理,用投影打出相应的光路图,分析物体从2倍焦距以外向1倍焦距移近的过程中,凸透镜成像的变化情况(有条件可用计算机模拟).说明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胶卷相当于光屏,被拍摄景物到镜头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所以在胶卷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最后简单介绍调焦、选择光圈等知识和上的这些重要组成部分,增加学生的实际知识.3.总结分析的工作原理,研究凸透镜成像问题.探究活动【课题】关于胶卷的感光度【组织形式】学生活动小组【活动流程】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参考方案】市场上常见的胶卷的规格,在某种照度的条件下,它们使用上有何差别.【备注】1、写出探究过程报告.2、发现新问题.。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用 实践活动 制作模型照相机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用 实践活动 制作模型照相机

实践活动制作模型照相机
【活动器材】硬纸板、凸透镜、刻度尺、剪刀、双面胶、塑料薄膜、铅笔等。

【动手实践】
1.让凸透镜正对太阳光缓慢移动,使最小最亮的光斑落在桌面或其他光屏上,用刻度尺测量凸透镜中心到最小最亮的光斑之间的距离,即为凸透镜的焦距。

2.用硬纸板做两个粗细相差很少的纸筒,使一个纸筒刚好能套入另一个纸筒内,并能前后滑动。

3.在粗纸筒的一端镶入凸透镜,在细纸筒的一端蒙上塑料薄膜;把蒙上塑料薄膜的一端插入粗的纸筒中;这样就做成了一个模型照相机。

4.通过拉动细纸筒,改变凸透镜和塑料薄膜间的距离,用自制的模型照相机在较暗的室内观察室外的景物。

【活动评估】
1.在取材时,塑料薄膜使用的应是半透明(选填“透明”“半透明”或“不透明”)薄膜。

2.制作之前首先要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其目的是确定凸透镜到塑料薄膜的距离,即确定模型照相机暗箱的长度。

3.在设计伸缩纸筒的长度时,需考虑模型照相机的物距(u)应该满足u>2f ,像距(v)应该满足2f>v>f。

4.观察时,应选择较亮(选填“较亮”或“较暗”)的物体作为观察对象。

【实践应用】
1.小明用自制的照相机先拍摄到了远处的物体,再拍摄近处物体时,应增大(选填“增大”或“减小”)透镜和薄膜的距离;此时薄膜上的像变大(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小明在用自制的照相机拍室外的一棵树时,树在底片上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如果要使树的像小一些,小明应将镜头远离(选填“远离”或“靠近”)树,同时调整镜头靠近(选填“远离”或“靠近”)底片。

- 1 -。

初二物理照相机原理

初二物理照相机原理

初二物理照相机原理照相机是一种用于捕捉图像的设备,常用于拍摄照片和录制视频。

照相机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光学成像和化学反应记录图像。

本文将介绍传统照相机的工作原理和部件构成。

传统照相机的结构传统照相机通常由镜头、快门、取景器、胶片箱和冲洗设备组成。

镜头是照相机中最重要的部件之一,主要用于收集和聚焦光线,使其聚焦到胶片上。

快门用于控制光线的进入时间,以便在胶片表面形成图像。

取景器又称取景窗,用于显示正在拍摄的场景,帮助摄影师调整相机位置和焦距。

胶片箱是照相机内部用于安放胶片的地方,用来记录拍摄的图像。

冲洗设备则用于将胶片中的图像显影出来。

照相机的光学成像原理照相机的光学成像原理是基于衍射和透镜的物理原理。

光线进入镜头后,会被镜头中的透镜折射和聚焦。

透镜处的光线会受到不同折射率的物质的影响,形成一个光学中心,称为光轴。

当光线从光轴的一侧进入透镜时,光线将被透镜折向光轴。

同样,当光线从光轴另一侧进入时,会被透镜折射向光轴。

光线从物体上方或下方进入镜头时,透镜会将这些光线聚焦到一个称为焦点的点上,从而生成一个清晰的图像。

聚焦的距离取决于光线的角度和透镜的形状。

所以透镜形状的不同,聚焦距离也会不同。

快门是照相机内部的一个机械部件,用于控制进入照相机的光线的时间。

快门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开口和关闭机构。

当快门关闭时,光线无法进入胶片箱。

开口机构用于控制快门开启的时间,允许光线进入胶片。

快门的速度通常用快门速度来描述。

快门速度可以用时间来表示,例如1/50秒或1/1000秒,也可以用快门角度表示,例如45度或90度。

胶片箱是用于记录光线所经过的图像的地方。

胶片箱内覆盖着光敏材料,因此光线经过透镜形成的光学图像将在胶片上投影。

胶片上的图像将是原始的、负片和反转的。

这是一种半透明的贴片,将图像转化为可见的照片。

照相机的冲洗设备原理照相机的冲洗设备通常由显影以及脱色、定影和沉淀等步骤组成。

经过显影后的胶片表面上显现出一种类似负片的图像,图像颜色深浅不一。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2节 生活中的透镜参考资料——照相机 精品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2节  生活中的透镜参考资料——照相机 精品

照相机照相机简称相机,是一种利用光学成像原理形成影像并使用底片记录影像的设备。

很多可以记录影像设备都具备照相机的特征。

医学成像设备、天文观测设备等等。

照相机是用于摄影的光学器械。

被摄景物反射出的光线通过照相镜头(摄景物镜)和控制曝光量的快门聚焦后,被摄景物在暗箱内的感光材料上形成潜像,经冲洗处理(即显影、定影)构成永久性的影最早的照相机结构十分简单,仅包括暗箱、镜头和感光材料。

现代照相机比较复杂,具照相机有镜头、光圈、快门、测距、取景、测光、输片、计数、自拍等系统,是一种结合光学、精密机械、电子技术和化学等技术的复杂产品。

在公元前400年前,所著中已有的记载;13世纪,在欧洲出现了利用针孔成像原理制成的映像暗箱,人走进暗箱观赏映像或描画景物;1550年,意大利的将双凸透镜置于原来的针孔位置上,映像的效果比暗箱更为明亮清晰;1558年,的巴尔巴罗又在卡尔达诺的装置上加上光圈,使成像清晰度大为提高;1665年,僧侣约翰章设计制作了一种小型的可携带的单镜头反光映像暗箱,因为当时没有感光材料,这种只能用于绘画。

1822年,的涅普斯在感光材料上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张照片,但成像不太清晰,而且需要八个小时的曝光。

1826年,他又在涂有感光性沥青的锡基底版上,通过暗箱拍摄了一张照片。

1839年,法国的制成了第一台实用的银版照相机,它是由两个木箱组成,把一个木箱插入另一个木箱中进行调焦,用镜头盖作为快门,来控制长达三十分钟的曝光时间,能拍摄出清晰的图像。

1841年光学家沃哥兰德发明了第一台全金属机身的照相机。

该相机安装了世界上第一只由数学计算设计出的、最大相孔径为1:3.4的摄影镜头。

1845年德国人冯·马腾斯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可摇摄150°的转机。

1849年戴维·布鲁司特发明了立体照相机和双镜头的立体观片镜。

1861年物理学家马克斯威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张彩色照片。

1860年,的萨顿设计出带有可转动的反光镜取景器的原始的单镜头反光照相机;1862年,法国的德特里把两只照相机叠在一起,一只取景,一只照相,构成了双镜头照相机的原始形式;1880年,英国的贝克制成了双镜头的反光照相机。

八年级物理教案-八年级物理照相机的发展与使用 精品

八年级物理教案-八年级物理照相机的发展与使用 精品

照 相 机 的 发 展 与 使 用一线阳光穿过孔洞射进黑暗的房间,可以在与之相对的墙壁上映出外界的倒像,这种现象叫 “针孔成像”。

早在2300多年前中国春秋时期的古代学者墨子就已发现了这一现象。

这成为今天照相机成像原理的基础。

(达盖尔1839年使用的照相机)利用这一原理制做的暗箱最早出现在阿拉伯国家,作为当时天文学家观察天象的一种工具。

15至16世纪,这种暗箱流传到了欧洲,并被欧洲人不断地改进,他们先后在暗箱上加装了反光镜和用玻璃透镜替代了光孔,使暗箱中的进光量获得了极大的提高。

当时,画家们用这种暗箱进行写真作画,效果极佳。

观察者从暗箱中看到的外部投影,无论是在颜色还是形状上,都与外景完全一致。

如果不是缺乏必要的技术手段将所观察到的影像固定下来。

那么,照相术的产生也许会提早数百年。

1725年,德国的一位解剖学家舒尔茨在阳光充足的实验室中做提取磷的实验时,意外地发现了烧瓶中受光部分的化合物变成紫黑色。

这一变化引起了他的兴趣,在继续进行研究后,终于确定,引起这一变化的是银。

他的发现,成为后人研究照相技术的基础。

1802年,英国人韦奇伍德把树叶和画在玻璃板上图案放在用硝酸银和丹林处理过的纸上进行直接曝光,纸上显现出了景像。

但由于无法定影,影像不能保持。

1826年,德国人尼普森用涂有沥青粉和熏衣草油的金属板置于暗箱内,历程8小时的曝光,获得了一张,也是世界上第一张不褪色的外景照片。

但由于曝光时间过长,光线的移动变化使照片上的物体模糊不清。

随后,尼普森又进行过许多种试验,最后发现了在金属板上镀银,然后,再喷碘的方法。

他随即把这一发现告诉了他在法国同行达盖尔。

不久,尼普森去世,达盖尔继续此项研究。

他用碘蒸气处理镀银铜板,然后,将其置于暗箱内曝光,曝光后再用水银蒸气进行显影和用食盐液定影,用这种方法获得的照片清晰稳定,可永久保存。

1839年,达盖尔将这种方法公诸于世,并定名为银板照相法。

与此同时,英国科学家塔尔博特发明了使用硝酸银和碘化钾的光力照相法。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活中的透镜——照相机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活中的透镜——照相机

情境引入:每逢节假日家人团聚或外出旅游,总要留影做纪念,摄影师拍出美丽的风景,动人的场景,使人们从照片中得到美的享受和启迪。

这都需要照相机。

对于照相机,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同学肯定都不陌生,甚至可能有的同学还是摄影高手,但是对它的构造和使用原理以及各项性能相对来说却很陌生。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对我们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的器材——照相机。

新课:我们生活中会见到各式各样的照相机,但是我们可以发现,所有的照相机都有一个镜头,它是由一组透镜组成的,它的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对于老式的胶片照相机来说,来自景物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会聚于胶片上,就形成了被照物体的像。

而胶片就相当于承接像的光屏。

我们了解了他的工作原理后,想不想用它来照相呢?学生分组:使用自制模型照相机,将镜头对准明亮的室外,拉动纸筒,观察远处的景物,描述一下你看到了什么?——像是倒立的还是正立的?比较像到镜头的距离大还是物体到镜头的距离大?像与物体相比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像大还是物大?——如果想看更远的景物,还清楚吗?应该怎样调节才能清晰?学生归纳照相机的成像特点:倒立、缩小的像教师补充:之前学过平面镜成的像:正立、等大的虚像,因为平面镜成的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我们把它叫做虚像,虚像用光屏承接不到,但是照相机成的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我们把它叫做实像,实像是可以用光屏承接的。

照相机成像的特点:倒立、缩小的实像(板书)在早期的照相馆里,摄影师取景时看到的像就是倒立的,现在的照相机利用光学或电子技术,把倒立的像转变成正立的像,便于观察。

当然了,这只是一个简单的照相机模型,真正的照相机的结构要复杂的多多媒体展示照相机的构造:镜头,胶片,快门,光圈,调焦环等镜头:相当于凸透镜,用来成像。

胶片:相当于光屏,用来接收像。

胶片相机的胶片上涂着一层对光敏感的物质,这种物质在受到光的照射(曝光)后会发生化学变化,将物体的像记录下来,再经过显影、定影后成为底片,用底片就可以洗出相片了。

物理知识点总结之照相机

物理知识点总结之照相机

物理知识点总结之照相机物理知识点总结之照相机照相机:1、镜头是凸透镜;2、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们对上面照相机知识内容总结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相信同学们会从中学习的很好哦,加油吧。

中考物理知识点:透镜物理中透镜的知识,希望同学们很好的掌握下面的内容知识哦。

透镜透镜: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对光起折射作用的光学元件。

分类:1、凸透镜:边缘薄,中央厚。

2、凹透镜:边缘厚,中央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

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透镜中心可认为是光心)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 f "表示。

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

透镜对光的作用: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通过上面对物理中透镜知识点的内容讲解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认真的学习物理知识。

中考物理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下面是对物理中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内容讲解,需要同学们很好的掌握下面的内容知识哦。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从左向右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

1、调整它们的位置,使三者在同一直线(光具座不用);2、调整它们,使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中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u)像距( υ ) 像的性质应用u > 2f f<υ<2f 倒立缩小实像照相机u = 2f υ= 2f 倒立等大实像(实像大小转折)f< u<2f>2f 倒立放大实像幻灯机u = f 不成像(像的虚实转折点)u < f υ> u 正立放大虚像放大镜凸透镜成像规律口决记忆法口决一:"一焦(点)分虚实,二焦(距)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物远像变小"。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生活中的透镜》学习要点

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生活中的透镜》学习要点
《生活中的透镜》 学习要点
一、照相机 二、投影仪 三、放大镜 四、实像和虚像
一、照相机
(1)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能成倒立、缩小的 实像”这个原理制成的。
(2)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来自 物体的光经镜头后会聚在胶片上,形成被照物 体的像。
(3)胶片上涂着一层对光敏感 的物质,它在曝光后发生化学变 化,物体的像就被记录在胶片上, 经过显影、定影后成为底片,再 用底片洗印就可以得到相片。
二、投影仪
(1)投影仪是利用“凸透镜能成倒立、放大的 实像”这个原理制成的。
(2)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投影 片相当于物体,屏幕相当于光屏。
(3)投影仪构造:平面镜、 凸透镜、投影片、透明胶片、 螺纹透镜等
三、放大镜
1、放大镜实际上就是一个短焦距的凸透镜。
2、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焦点以内,即物距小 于焦距时,对着凸透镜观察,就可以看到物 体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3、像和物位于凸透镜的同侧。
4、当物体越靠近凸透镜的焦点时,所成的虚 像越大。四、 Nhomakorabea像和虚像
1、实像: 照相机、投影仪
(1)实像由实际光线会聚形成的像。 (2)实像既可以用肉眼看到,又能被光屏接到。
2、虚像: 平面镜、放大镜
(1)虚像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 的像。 (2)虚像只能用肉眼看到,不能用光屏接到。

物理照相机的知识点总结

物理照相机的知识点总结

物理照相机的知识点总结照相机是一种利用光学原理来记录影像的设备。

在照相机中,光线首先通过镜头成像,然后成像透过快门打开时射入感光元件,在感光元件上形成影像。

通过适当的后期处理,可以将这些影像转换成数字格式,在显示设备上进行观赏。

照相机的功能和技术要素有很多,下面将分别介绍。

1. 镜头镜头是照相机的核心部件,是通过对光线的调制和聚焦来实现成像。

不同的镜头可以拥有不同的焦距和光圈大小,以适应不同的拍摄情境和效果。

镜头镀膜是为了提高透光率和避免反射,从而提高成像质量。

常见的镜头种类有标准镜头、广角镜头、长焦镜头、微距镜头等。

2. 快门照相机快门是控制光线进入感光元件的部件。

它能够控制光线的曝光时间,通常以秒为单位。

如果曝光时间太短,光线进不足以形成清晰的影像,而曝光时间太长则容易出现模糊现象。

快门还可以控制拍摄的运动轨迹,从而实现拍摄运动物体时的清晰度。

3. 感光元件传统的感光元件采用感光胶片,它们能够在接收光线之后通过化学反应形成影像。

而数字相机使用的是感光芯片,可以将光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经过处理后形成数字影像。

感光元件的材料、尺寸和像素数量都会影响拍摄的质量。

4. 光圈光圈是控制镜头透光量大小的部分,它的大小通过光圈值来表示。

较大的光圈值意味着较小的光圈开口,光线能量较低,适合拍摄较暗的场景;反之,较小的光圈值则会增加光线能量,适合拍摄较亮的场景。

5. 对焦对焦是照相机调整镜头使目标清晰成像的过程。

相机通常会配有自动对焦功能,它会根据目标的距离和光线条件来快速调整。

也可以使用手动对焦来精确控制焦点位置。

6. 白平衡相机的白平衡功能能够在拍摄时自动调整光线的颜色温度,使得成像更加真实自然。

在不同环境下需要手动调整白平衡,以适应光线的色温变化。

7. 曝光补偿曝光补偿是对相机曝光进行微调的功能。

通过增加或减少曝光值,可以使得成像更加明亮或阴暗,以满足拍摄者对效果的要求。

8. 反光板反光板是一种辅助的拍摄工具,通常用于补光或打出阴影。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2节 生活中的透镜》课件PPT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2节 生活中的透镜》课件PPT

探究新知
知识点 2 投影仪
探究实验:投影仪的成像原理
把投影仪上的平面镜(反光镜) 取下,投影片放在载物台上。调节 镜头,在天花板上就能得到投影片 上图案清晰的像。观察像的大小、 正倒。
投影片上的图案通过凸透 镜形成一个放大的、倒立的实 像。
探究新知
投影仪和幻灯机的结构
平面镜
改变光路
屏像 幕
投影片
巩固练习
连接中考
例5(2018•郴州)下列有关成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 B.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一定是实像 C.小孔成像实验中,所成像是实像 D.实像都是缩小的,虚像都是放大的
巩固练习
连接中考
例6 (2018•河池)如图所示的四个情景中,成实像的是( B )
课后作业
作业 内容
教材作业 完成课后“动手动脑学物理”习题
自主安排 配套练习册习题
感谢观看
(1)下列现象中,只能成虚像的是___B____。
A.照相像
课堂检测
(2)透过放大镜可以看到物体被放大的虚像,关于放大镜的说法中
正确的是___C___。
A.透过放大镜总能看到物体被放大的虚像 B.透过放大镜看到放大物体的虚像与物体在放大镜的两侧 C.物体距离放大镜越近成的虚像就越小 D.放大镜其实就是凹透镜
巩固练习
连接中考
例4 在鉴定文物时,常用放大镜观察文物的细微部分,这时 他看到的像是正立___放__大__的虚像。如果在文物上有两条裂纹, 其夹角是5°,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是6倍,则他看到的角是 ____5___°。
探究新知
知识点 4 实像和虚像
实像: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 能呈现在光屏上。
虚像:由反射光线或折射光 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形成, 不能呈现在光屏上,人眼逆 着出射光线可以看到虚像。

八年级数码照相机知识点

八年级数码照相机知识点

八年级数码照相机知识点数码照相机是一种将图像数字化的照相机,近年来,由于技术的飞速发展,数码照相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普及,那么,掌握一些基本的数码照相机知识点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数码照相机的分类根据外形和性能,数码相机可以分为便携式数码相机、单反数码相机、超级变焦数码相机等。

1. 便携式数码相机便携式数码相机具有小巧轻便的特点,使用起来方便,适合于家庭和旅行摄影。

2. 单反数码相机单反数码相机有较高的成像质量和操作性能,通常用于专业摄影领域。

3. 超级变焦数码相机超级变焦数码相机可以实现10倍以上的光学变焦,是一种比较新的型号。

二、常用的数码照相机配置数码照相机在制造时都会根据其使用情况配置一些常用的元件和设备,下面介绍一下常见的数码照相机配置。

1. 光圈光圈大小越大,进入相机的光线越多,图像所呈现出来的景深越小,焦点越集中。

光圈大小可以通过数码照相机的调节来实现。

2. 曝光曝光是指相机对光线的感光度,曝光值越大,相应的图像就会出现亮度过高;反之则亮度过低。

同样可以通过调节数码相机的曝光来实现应需求的效果。

3. 感光元件数码照相机的成像系统中有感光元件,一般来说,感光元件的大小越大,成像的品质也就越高。

三、数码照相机操作技巧1. 前景与背景相比,前景更能够突出整个画面的主题,因此在拍摄时,要注意选定好前景和背景的关系。

2. 整体风格拍摄时应注重整体风格的表现,要有一定的故事情节,才能表现出照片的魅力。

3. 彩色和黑白数码照相机成像的效果既可以呈现鲜艳的色彩,也可以表现出深邃的黑白效果。

通过本文的介绍,相信大家已经初步掌握了数码照相机的基本知识和一些常见的操作技巧,希望对大家的学习和生活有所帮助。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照相机 ppt图文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照相机 ppt图文课件

物理大师 格物致知 下次课见!
获取全套ppt,请关注V:物理大师
照相机
照相机
窗外的风景 人类历史上真正意义上的照片
地球的全貌 人类第一次看到地球的全貌
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照相机
达盖尔——1899年发明银版照相机 镜头是一个凸透镜 f = 375mm
倒立缩小的实像
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照相机
U > V 时,物体在底片上形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
照相机
拓展
当物体逐渐远离照相机镜头的时候,像离镜头的距离是变远还 是变近,物体在底片上形成的像是变大还是变小?
物远像近像变小,物近像远像变大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照相机
U > V 时,物体在底片上形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 物远像近像变小,物近像远像变大
照相机
例1.学生想用照相机拍摄物理老师清晰的照片,则照相机的镜头应离
老师( B )
A.两倍焦距处 C.一倍和两倍焦距之间
B.两倍焦距外 D.焦点以内
照相机
例2.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在2016年杭州G20峰会期间拍摄的G20标志的照片,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A )
A.遮住一半镜头,仍能照出完整物体 B.拍摄时底片上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C.小明所使用的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凹透镜 D.要想使像小一些,小明应靠近标志,调节
暗箱长度后再拍摄
照相机
例3.初中毕业时摄影留念,全班合影后,改拍个人的校园纪念照,这
时应该( A )
A.照相机离人近些,并增大暗箱长度 B.照相机离人远些,并缩短暗箱长度 C.照相机离人远些,并增大暗箱长度 D.照相机离人近些,并缩短暗箱长度

照相机 —— 初中物理第二册教案

照相机 —— 初中物理第二册教案

照相机——初中物理第二册教案1. 引言本教案将介绍照相机的基本原理、结构和使用方法,旨在帮助学生理解照相机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技巧。

2. 照相机的基本原理2.1 光的传播与反射•光是一种电磁波,通过空气、水等介质传播。

•光在传播过程中会发生反射、折射和吸收等现象。

2.2 成像原理•照相机利用光的反射和折射原理形成物体的真实影像。

•入射光经过镜头折射聚焦在感光材料上,形成倒立的实像。

2.3 光圈和快门•光圈用于调节进入镜头的光线量,控制景深。

•快门控制感光材料的曝光时间。

3. 照相机的结构3.1 镜头系统•镜头系统由凸透镜和凹透镜组成,负责光线的聚焦。

•镜头系统的位置可以调节焦距和变焦。

3.2 快门和光圈控制系统•快门控制光线的曝光时间,决定照片的明暗度。

•光圈控制光线的进入量,决定照片的景深。

3.3 感光材料•感光材料是记录影像的载体。

•常见的感光材料有胶片和数字传感器。

3.4 反光板和取景器•反光板使通过镜头进入的景物投射到取景器上,供摄影者观察。

•取景器可以帮助摄影师确定拍摄的范围和构图。

3.5 操作按钮和显示屏•操作按钮用于调节拍摄参数、选择拍摄模式等功能。

•显示屏用于实时显示拍摄的图像和参数。

4. 照相机的使用方法4.1 调节焦距和变焦•调节镜头的位置可以改变焦距,控制物体的清晰程度和背景的模糊度。

•一些照相机还提供变焦功能,可以通过调节镜头的位置改变拍摄范围。

4.2 调整光圈和快门速度•调整光圈大小可以改变景深,影响照片的清晰度和背景的模糊度。

•调整快门速度可以控制曝光时间,影响照片的明暗度。

4.3 合理利用取景器和对焦•通过取景器观察景物并调整构图,确保拍摄的内容符合预期。

•对焦是关键步骤,确保所要拍摄的物体清晰可见。

4.4 调节白平衡和ISO感光度•调节白平衡可以使照片的色彩更加准确。

•调节ISO感光度可以使照片在不同亮度条件下得到合适的曝光效果。

4.5 拍摄技巧与注意事项•理解光线的方向和强度,选择合适的拍摄角度和位置。

照相机原理八年级物理

照相机原理八年级物理

照相机原理八年级物理照相机的原理是八年级物理中一个非常有趣且实用的主题。

这篇文章将详细介绍照相机的工作原理,以及其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关系。

一、光的折射与聚焦要了解照相机的原理,我们首先要了解光的折射和聚焦现象。

当光线从一个介质(如空气)进入另一个介质(如玻璃或水)时,它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折射。

折射定律表明,光线在两种不同介质的交界处会按照特定的角度偏离其原来的路径。

在照相机的镜头中,光线经过一系列的折射,最终聚焦在一个点上,这个点被称为焦点。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可以看到清晰的图像。

镜头的形状和材料的选择都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二、照相机的镜头照相机的镜头通常由几片透明的玻璃或塑料组成,这些玻璃或塑料的形状和曲率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

当光线通过镜头时,它会被折射并聚焦在镜头后面的感光元件上。

感光元件可以是胶片或者现代的数字传感器。

当光线聚焦在感光元件上时,它会形成一个倒立的实像。

这就是我们在照相机屏幕上看到的图像。

三、快门与曝光除了镜头之外,照相机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那就是快门。

快门的作用是控制光线进入相机的时间,也就是曝光时间。

曝光时间越长,感光元件上接收到的光线就越多,图像也就越亮。

此外,还有一个与快门紧密相关的概念,那就是光圈。

光圈是镜头内部的一个可调节的开口,它的大小决定了光线通过镜头的面积,从而影响了图像的亮度和景深。

四、图像的形成与保存当光线通过镜头并聚焦在感光元件上时,它会形成一个倒立的实像。

如果使用的是胶片,那么这个实像就会直接印在胶片上。

如果使用的是数字传感器,那么这个实像就会被转换成电信号,并被记录在存储介质中。

五、照相机的种类与应用根据使用的感光元件的不同,照相机可以分为胶片照相机和数字照相机两种。

胶片照相机使用胶片作为感光元件,而数字照相机则使用数字传感器。

数字照相机由于其便捷性和可编辑性,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从手机摄像头到专业单反相机,数字照相机已经成为我们记录生活、工作和娱乐的重要工具。

八年级物理照相机原理

八年级物理照相机原理

八年级物理照相机原理
照相机是人们最常用的摄影工具,要想拍出好的照片,需要对照相机的基本原理有一定的了解。

八年级物理中也有关于照相机原理的知识,下面就来介绍一下。

照相机是一种可以把拍摄的画面反映在感光胶片上的装置,它一般由镜头、快门、电路和活动装置等部件构成,而且需要一些介质来支持、保护和充电。

首先,照相机需要光作为拍摄画面的信息来源,镜头聚焦光线,形成画面,然后用快门来控制光线的时间,从而控制画面的曝光时间,最后通过感光胶片把画面反映出来。

其次,照相机需要一定介质来支持,包括电池和胶片卷。

电池能够提供照相机镜头等部件所需要的动力,胶片卷能够贮存拍摄到的画面信息,这样就可以把照片定格在胶卷上,并可令其长久保存。

最后,照相机需要一些精密的电路来控制照相机的各个部件,以便达到拍摄效果。

通过电路,可以控制快门的开启时间,从而影响曝光的时间,把拍摄的画面反映在感光胶片上。

以上就是八年级物理学中关于照相机机的基本原理,学习照相机原理只是照片拍摄的基础,更多的知识学习,才能拍出更优美的照片。

介绍到这里,人们对照相机的基本原理应该有了一定的认识,想要拍出优秀的照片,除了学习照相机原理以外,还需要学习更多的技巧,以及有关拍摄的相关知识,才能拍出色彩丰富,光线美好,画面精致的照片。

总的来说,照相机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光线和电路来实现的,首先通过镜头将光线聚焦,用快门控制光线的时间,然后通过电路控制快门的开启时间,最终通过感光胶片将画面反映出来。

只有熟练掌握这些知识,才能拍出好的照片。

八年级物理教案照相机——初中物理第二册教案

八年级物理教案照相机——初中物理第二册教案

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教案照相机&amp;nbsp;——&amp;nbsp;初中物理第二册教案照相机——初中物理第二册教案照相机(一)教学目的1.理解什么是实像。

通过实验、观察,理解物体在凸透镜二倍焦距之外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知道当物体靠近凸透镜时,像距变大,像也变大。

2.知道照相机的原理。

知道照相机上调焦装置、光圈、快门的作用。

(二)教具学生实验器材:凸透镜(焦距已知)、光屏、蜡烛、米尺、火柴、粉笔。

教师用:照相机。

(三)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引出课题同学们外出秋游,总想照张相留个影,你想知道照相机是怎样给你留影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这方面的知识。

(板书课题)二、讲授新课1.学生分组实验:研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条件。

按下列步骤进行:①用粉笔在桌面上画约1米长的直线。

在直线中间某一位置标出凸透镜的位置O。

根据已知的凸透镜焦距,用刻度尺在直线上标出凸透镜两侧的焦点F及二倍焦距处P。

如课本图6-16。

按课本图6-16,把凸透镜、蜡烛、光屏放在画好的直线上。

点燃蜡烛,调整它们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沿直线移动蜡烛,使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远大于二倍焦距。

沿直线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明亮、清晰的烛焰的像。

请同学们观察,光屏上的像与物体比较是倒立还是正立像与物体比较是放大了还是缩小了像在凸透镜的哪一侧用刻度尺量出像成在什么位置观察完以后,教师讲解:光屏上的像是怎么形成的呢照课本图6-17说明像是烛焰发出的光经过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会聚成的,是实际光线会聚成的,所以叫实像。

实像能用光屏接收到。

这个像与平面镜成的像是不同的。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不能用光屏接收到,要往镜子里看才能看到。

接着引导学生小结实验结果: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时,在凸透镜另一侧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

让学生阅读课本方框中“凸透镜成缩小实像的条件”的一段话。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

②再让学生做一次实验:把蜡烛移向凸透镜,仍保持距离在二倍焦距。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2节 生活中的透镜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2节  生活中的透镜课件

►为你理想的人,否则,爱的只是你在他身上找到的你的影子。 ►有时候,我们愿意原谅一个人,并不是我们真的愿意原谅他,而是我们 不愿意失去他。不想失去他,惟有假装原谅他。不管你爱过多少人,不管 你爱得多么痛苦或快乐。最后,你不是学会了怎样恋爱,而是学会了,怎 样去爱自己。
►在有欢声笑语的校园里,满地都是雪,像一块大地毯。房檐上挂满了冰 凌,一根儿一根儿像水晶一样,真美啊!我们一个一个小脚印踩在大地毯 上,像画上了美丽的图画,踩一步,吱吱声就出来了,原来是雪在告我们: 和你们一起玩儿我感到真开心,是你们把我们这一片寂静变得热闹起来。 对了,还有树。树上挂满了树挂,有的树枝被压弯了腰,真是忽如一夜春 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真好看呀! ►冬天,一层薄薄的白雪,像巨大的轻软的羊毛毯子,覆盖摘在这广漠的 荒原上,闪着寒冷的银光。
2.照相机镜头相当于一个__凸__透__镜___,来自物体的光经过 镜头后会聚在胶卷上,形成一个___缩__小____(放大、缩小)的 像.实际拍摄时,为使远近物体都能成清晰的像,应调节照相 机的__镜__头____到胶片的距离.
3.清晨,小草的露珠下面的叶脉看起来比较大,这是露 珠产生了_放__大___镜的功能,形成了放大的___虚___像,这是由于 光的__折____射现象的结果.
四 实像和虚像 1.实像
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形成的,能呈现在光屏上.
凸透镜成实像情景:光屏能够承接到所成的像,物和实像在凸 透镜同侧.
小孔成像
照相机的像
投影仪的像
2.虚像
虚像:是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形成的, 不能呈现在光屏上.
凸透镜成虚像情景:光屏不能承接到所成的像,物和虚像在凸透镜同侧.
3.照相机成像特点
照相机成的像是正立还是倒立的?像是缩小还是放大? 像与物体位于凸透镜的同侧还是两侧?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 照相机幻灯片显微镜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 照相机幻灯片显微镜

照相机与眼睛及望远镜与显微镜知识要点1.照相机(1)照相机的成像原理: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如图1所示,照相机与凸透镜成像实验相比较,景物相当于蜡烛,镜头相当于凸透镜,胶片相当于光屏,来自物体的光经过镜头后在胶片上形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2.人的眼睛(1)人眼的成像原理: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人的眼睛与照相机相比,晶状体相当于镜头,视网膜相当于胶片,来自物体的光线经过晶状体后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再通过视觉神经将信息传到大脑,产生视觉.3.视力缺陷及矫正(1)近视眼.(2)远视眼.4.望远镜与显微镜望远镜(1)望远镜由两组透镜组成,靠近被观察物体的透镜叫做物镜,靠近眼睛的透镜叫做目镜.(2)开普勒望远镜的目镜是凸透镜,伽利略望远镜的目镜是凹透镜,而它们的物镜都是凸透镜.(3)物镜的作用是利用凸透镜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个像再经过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这样就能看清楚远处的物体.显微镜(1)显微镜的物镜与目镜都是凸透镜,物镜的焦距很短,目镜的焦距较长.(2)先通过物镜使物体成一个放大的实像,然后再用目镜把这个实像再次放大,成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这样经过两次放大作用就能看清很微小的物体.(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放大倍数与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经典例题例1 使用照相机拍照时,景物在底片上所成的像是( ).A.正立、等大的虚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D.倒立、放大的实像例2 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蜡烛放在a、b、c、d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如图10所示.探究后他总结出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照像机是利用蜡烛放在a点的成像特点制成的B.放大镜是利用蜡烛放在b点的成像特点制成的C.幻灯机是利用蜡烛放在d点的成像特点制成的D.蜡烛放在b点成的像比它放在C点成的像大例3 关于用照相机拍照,下列说法说法中正确的是( ).A.拍摄物近时,镜头应前伸,得到的是较小的像B.拍摄物近时,镜头应前伸,得到的是较大的像C.拍摄物远时,镜头应前伸,得到的是较小的像D.拍摄物远时,镜头应前伸,得到的是较大的像例4 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对于近视眼患者而言,远处物体经晶状体折射所成像的位置以及相应的矫正方式是( ).A.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需配戴凸透镜矫正B.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需配戴凸透镜矫正C.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需配戴凹透镜矫正D.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需配戴凹透镜矫正例5 如图11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是近视眼模型,应该用图乙模型来矫正B.图甲是远视眼模型,应该用图乙模型来矫正C.图甲是近视眼模型,应该用图丙模型来矫正D.图甲是远视眼模型,应该用图丙模型来矫正例6 李明同学的妈妈发现李明自从上了初中以后,学习比原来更刻苦了,但也发现李明看书时眼睛与书的距离越来越近了.请你在下列判断及矫正措施中选出正确的一项向李明同学推荐( ).A.李明同学可能已患上近视眼,需要配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B.李明同学可能已患上近视眼,需要配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C.李明同学可能已患上远视眼,需要配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D.李明同学可能已患上远视眼,需要配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例7 一台显微镜,其目镜上标有“5×”字样,物镜上标有“10×”字样,那么此显微镜可将被观察物体放大的倍数是( ).A.5倍B.10倍C.15倍D.50倍例8 下列关于望远镜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所有的望远镜都是由两个凸透镜组成的B.望远镜的物镜直径越大越容易观察到较暗的星球C.通过目镜,我们看到的是虚像D.望远镜的物镜成的是缩小的实像基础过关1.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若镜头的焦距为40 cm,那么被拍照的人到镜头的距离大于________ cm时,才能在胶片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像.2.眼球中的晶状体和角膜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_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立、________的实像.3.如图12所示,这是某人眼睛看近处物体时的光路图,由图可知他是___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若他配戴的眼镜片的中心厚度是1.7 mm,那么该镜片边缘的厚度应________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7 mm.4.小强的爷爷看远处物体时要戴眼镜,看书时却要摘下眼镜;奶奶看远处物体时不戴眼镜,看书时却要戴上眼镜.请判断爷爷和奶奶戴的眼镜分别是( ).A.凸透镜、凹透镜B.凹透镜、凸透镜C.都是凸透镜D.都是凹透镜5.某人照相时,拍了一张后,他向照相机移近了几步,再拍一张,如果照相机的位置不变,那么拍照的人应该( ).A. 将镜头向里缩一些,人像变大B.将镜头向里缩一些,人像变小C.将镜头向外伸一些,人像变大D.将镜头向外伸一些,人像变小6.图13所示是一位同学到医院检查视力时左眼所看到视力表的情形.这只眼睛存在的视力问题是________ ,应利用________ 镜来矫正.7.下列光学器件中,不是凸透镜的是( ).A.放大镜B.远视眼镜C.近视眼镜D.照相机的镜头8.第一位把望远镜用于科学研究的是意大利物理学家________,他以观察天体后得到的确凿证据有力地支持了哥白尼的“________说”.9.人类制造的已被送入太空去观测宇宙天体的最大光学望远镜是( ).A. 伽利略望远镜B.开普勒望远镜C.射电望远镜D.哈勃空间望远镜10.使人类能直接观察到原子的显微镜是( ).A. 生物显微镜B.高倍光学显微镜C.扫描隧道显微镜D.透射电子显微镜拓展提升1 城市建设规划是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为此,需要航空摄影人员从高空给城市拍照,若所用的照相机镜头焦距为60 mm,则胶片到镜头的距离应( ).A.大于120 mm B.等于120 mmC.小于60 mm D.略大于60 mm2 在用照相机拍集体照时,发现边上有两个同学没能照进来,为了让所有同学都能照进来,在同学位置不变的情况下,摄影师应( ).A.向后退,并将镜头向前伸B.向后退,并将镜头向后缩C.向前移,并将镜头向前伸D.向前移,并将镜头向后缩3 用望远镜和显微镜观察物体时,看到的( ).A.都是实像B.都是虚像C.前者是实像,后者是虚像D.前者是虚像,后者是实像4 小明进行“视力的矫正”探究活动时,他先将自己戴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如图14所示,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倒立、缩小的清晰实像,然后拿开眼镜,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1)小明为了使光屏上的像重新变得清晰,在不移动光屏和凸透镜位置的前提下,他应该________ ;如果他不戴眼镜看书,应该将书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眼睛.(2)如图15所示,能正确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的是图________,其矫正做法是图________ ;表示远视眼成像情况的是图________ ,其矫正做法是图____________.5.图16是表示近视眼或远视眼成像情况及对其进行矫正的图,其中表示近视眼成像和矫正情况的图是(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6.小明和小红用同一架照相机给小强拍照,洗出的底片分别如图17甲和乙所示,则( ).A.小红离小强的距离近B.小明离小强的距离近C.小明和小红离小强的距离相同D.无法确定7.小刚用已调节好的照相机将位于充满水的水池底部的一个美丽图案拍摄下来,当把水池中的水全部排掉后,小刚仍想在原位置用此照相机拍到这个图案清晰的照片,则他应调整照相机,使镜头________(选填“前伸”、“后缩”或“不动”).8.王老师在课堂上看近处课本时要戴上眼镜,观察远处同学时又要摘下眼镜,这样戴上摘下,非常不方便.王老师的眼睛是________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应该用________ 镜来矫正.小军将一种新型眼镜送给了老师,如图18所示,镜片A区厚度均匀,8区是凸透镜,现在王老师可以通过________ 区看书,通过区看同学,再不需要频繁地戴上摘下眼镜了.9.小玲用照相机给小丽同学照相时,发现了下面的一些特点,请你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帮她完成下列填空.(1)照相机底片上所成的像一定比小丽本人________(选填“大”或“小”).(2)小丽与照相机间的距离________(选填“大小”、“等于”或“小于”)底片到照相机镜头的距离.(3)小丽离照相机越远,小丽在底片上的像越________(选填“大”或“小”).10.图19是简易天文望远镜的内部结构示意图,远处的物体经过物镜成一个倒立的、________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这个实像经过目镜成一个正立、__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_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如果你想制作简易天文望远镜的物镜,没有现成的透镜,可以选用合适的________(选填“近视”或“老花”)眼镜片来代替.11. 小明的爸爸是老花眼,爷爷是更严重的老花眼,妈妈是近视眼,现在他们的三副眼镜加上小明的太阳镜都放在报纸上,如图20所示.爷爷的眼镜是图中的( ).12 某校同学在学习了眼睛和眼镜的有关内容后,想通过实验探究近视眼的形成原因.他们选择了如下器材:蜡烛、用薄膜充入水后制成的水凸透镜(与注射器相连,注射器里有少量水)、光屏等.水凸透镜的厚薄可以通过注射器注入、吸取水的多少来调节.其装置如图21所示.(1)在此实验装置中,________ 相当于人眼球中的晶状体,________相当于人眼球中的视网膜.(2)请用此实验装置探究近视眼的成因,要求写出实验过程及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型照相机简介
(l)镜头
由于单个凸透镜在成像中存在着严重的光行差问题(包括像差、像散、像场弯曲、畸变和色差等),因此实际照相机的镜头是由透镜组构成,它起着校正光行差的作用.图就是部分海鸥牌、晨光牌、西湖牌照相机的镜头,它由前后两个会聚透镜组及中间一个发散透镜构成.
由于镜头在照相机中有着重要作用,所以要特别用心保护,注意防潮、防晒、防高温、防碰撞、防灰尘、防油气、防污垢,同时切忌用手指或其他物体接触镜面.每次用毕后,应即用镜头盖盖好,并把距离拨回到无限远处(让镜头收进去).如镜面有一些浮尘,可用干净柔软的毛笔轻轻拂去灰尘,如擦拭镜头,应用干净的擦镜头纸或用干净的专用麂皮轻轻地从镜头中心起转圈向边缘拭擦,揩拭的次数越少越好,以免镜头受伤.
(2)光圈
光圈的作用是调节镜头的通光量.现代的光圈,都是由许多叶瓣组成为可变孔径的.只要转动调节圈,即可使叶瓣均匀地开合,现出不同的光圈孔径(图2).这种光圈装在镜头的两个透镜组的中间.
镜头的实际通光量不但跟光圈口径有关系,而且跟镜头的焦距有关系,因此,镜头的通光量不能用光圈口径表示,而要用光圈的相对口径(相对孔径)表示.光圈的相对口径等于光圈的口径与镜头的焦距比:
上通常用2.8`4、5.6、8、11、16、22等数字表示出来,这些数字只表示出相对口径的分母,因分子总是1,故略去不写了.因为分母的数值越大,就表示相对口径越小,所以照相机镜头的光圈环上的数值越大,通光量越小.前面一个数字的通光量是后面一个数字的2倍.
(3)快门小型照相机的快门,一般可分为叶片式和卷帘式两种.叶片式快门是用3片或5片极薄的金属片制成,装在镜头前后两组透镜中
卷帘式快门装在机身后部,接近于底片平面,叫做焦平面快门.卷帘用坚实的胶质绸或金属帘片制成.在调节曝光速度时,它的进光口能改变宽窄(图3).卷帘快门的速度比叶片式更高,可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