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词作中女性自我形象
浅析李清照词里的自我形象

浅析李清照词里的自我形象[内容摘要] 李清照是我国宋代杰出的女词人,她的词情感真挚,别是一格,被誉为“易安体”。
她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柔婉,被推为“词之当行本色”(1)、“婉约之宗”(2)。
李调元《雨村词话》说她的词“无一首不工”“盖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
李清照的词,前期大多描写少女情怀和婚后生活情趣,夫妻分别的离愁别恨,以及季节风物变迁的感慨;后期的词,主要感怀身世,悼念亡夫,回忆故土岁月,抒发家、国之恨。
本文按照李清照的生活、情感经历分前后两个时期浅析李清照词里所体现的自我形象。
[关键词] 李清照词自我形象众所周知,李清照由于前后期迥然不同的生活经历,决定了她的词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风格技巧方面都呈现出不同的特色,自然词里体现出的自我形象也截然不同。
我们分析李清照词中的自我形象,也必须要联系她的生平,首先了解李清照的基本情况。
李清照(1084-1155)自号易安居士,出身于一个文化氛围很浓的仕宦家庭。
其父李格非,工于词章,有《洛阳名园记》传世,其母王氏也善文。
李清照受家庭熏陶,在闺中即有文名,18岁与宰相赵挺之之子、金石家赵明诚结婚。
由于两人具有共同的文学爱好和艺术情趣,婚后夫妇感情融洽。
然而,在和谐的家庭生活之外,朝廷党争直接影响了两人的生活。
徽宗崇宁元年,蔡京为相,赵挺之依附蔡京,借新法排挤元佑旧党,李格非受牵连被罢官,李清照曾上书赵挺之为父求情,终不果。
其后赵明诚出仕。
徽宗大观元年,赵挺之在与蔡京的政治斗争中失利,不久病死,李清照夫妇返回青州故居,过了大约十年的隐居生活,直至宣和二年,赵明诚出任莱州太守,李清照同往任所。
这是李清照早年生活的主要内容。
靖康元年,金兵南下,掳走徽、钦二帝,这就是历史上的“靖康之耻”。
李清照随宋室南渡,开始了她颠沛流离的逃难生活。
夫妇俩苦心收集的古籍文物,也大部分毁于战火。
高宗建炎三年,赵明诚病故,又有谣传说赵家有通敌之嫌,此时,国破家亡,夫妇永诀,流言迫害加诸一身,李清照苦不堪言,再加上文物遭邻人偷窃更是雪上加霜,她痛不欲生,终于病倒。
小议李清照词中的女性自我意识

小议李清照词中的女性自我意识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发展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星。
她的词以其清丽旖旎的绰约芳姿令人瞩目。
然而不少论者在赏玩之余,都不免惊异感叹其为一妇人却能卓然自立、独擅词坛。
殊不知,正是李清照真实地反映了她作为女性的自我,自然流露自我的生命意识,从而使其词呈现出迥异于一般男性文人的独特风采。
在李清照词中最纯真最柔婉的是对爱情的吟唱。
在这些词中流动着一股强烈的生命意识,那就是爱情至上。
在其词中,无论是“终日凝眸”的痴情,还是“人比黄花瘦”的感伤;无论是“生怕离情别苦”的凄怆,还是“万千心事难寄”的惆怅,都是因为爱情。
闲愁相思,万般无奈:“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伤情怀远、百般无聊:“倚遍栏干,只是无情绪。
”在李清照生命中,没有比爱情更能撩其意绪的了。
吟唱爱情,本是婉约词的当行本色,在《乐草集》、《清真集》中都不乏名篇佳作。
但在这些集子里,爱情词往往与艳词夹杂相并,通过这些作品,令人感到这两位词人对情的歌唱总摆脱不了对欲的追求。
他们的词虽然缠绵深邀,但爱情心理常常有一些病态:不是夹带着担心猜忌,便是沉酒于对女性风姿的赏玩。
这与李清照词对爱情的纯情歌唱自不可同日而语。
究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些男性词人与女性词人李清照的生命意识有一定的差异。
他们求索爱情,只是仕途失意的一种安慰,也只是客居寂寞生活的一种补偿。
他们的地位决定了爱情至上的生命意识不会成为他们意识的重要部分。
爱情,作为被文明所净化、并以伦理感与美感的形式出现的性爱,虽然在古老的奴隶制时代便出现在男女关系中,也为封建社会带来了男女之间新的人际关系的信息,但从来没有得到封建社会的承认,在中国传统的思想意识也从未给予爱情这一光辉的名字以一定的地位。
然而,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女性由于社会地位的低下,她们的人生理想和追求往往集中体现在爱情、婚姻和家庭关系上。
女性就其心理特征来说,整个心灵几乎就是一个情感世界。
因此,爱情至上便成了她们生命意识里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大家闺秀的李清照虽有压倒须眉的才华,但仍不能够改变自己的社会位臵。
李清照词塑造女性自我形象

思考李清照词塑造女性自我形象与一般词人“男子作闺音”的不同视角。
从李清照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她词中的大多数女性形象都是词人自我形象的真实写照,是词人自己生活经历的反映。
因此,要研究她词中的女性形象,首先要知道词人自己的品行性格特征。
她出生在一个文化氛围非常浓厚的士大夫家庭,她的父亲李格非是神宗熙宁九年进士,《宋史·李格非传》说他曾“以文章受知于苏轼”,著作留传至今的有《洛阳名园记》,博学多才并且对于文章有着自己精辟的见解,她的母亲也是大家闺秀,“妻王氏,拱辰孙女,亦善文”,成长在这样的书香门第中的李清照,自然自小受到了良好的文化与品格两方面的熏陶。
开明的家庭教育风气使李清照在性格上有着不逊于男子的大气,关心国事,敢于针砭时弊,发表自己的政治见解,这种性格影响到她的词作中,形成了独特的风气,《古今词统》卷十二这样评价清照词:“亦是林下风,亦是闺中秀”。
她的词中既有女子特有的细腻,也不缺乏士大夫色彩的刚烈豪放。
她早年以诗闻名,在她的诗里,她大胆批评时政,主持正义。
在《咏史》中她写道:“两汉本继绍,新室如赘疣;所以嵇中散,至死薄殷周。
”这首诗是借咏史之名,讽刺向金国屈膝投降的宋高宗赵构的,其中的刚强大气其实寻常女子能有的风度。
在《夏日绝旬》中,李清照也表现出了不同凡俗的个性见解,不以成败论英雄,充分肯定项羽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而死的高贵品格,展露了深厚的沉痛心情。
《打马赋》所云“丘陵云远,白云在天,心无恋豆,志在着鞭”,是她一贯心高志远的表白。
正是这样独特性格的李清照,她词中的女性形象既不同于男子作闺音,也不同于其他女性词人的幽怨。
男子作闺音中的女性往往有两种,一种是歌妓舞女,另外一种则是封建家族深闺中的思妇怨妇,他们在描写女性时,往往浮于表面的面容美丽,形态纤巧,服饰华丽,温顺委婉,女性在他们的作品中是一些有着华丽外表的木偶,只是依附于词人而存在,与其他的意象无甚差别,因此从男性的视角写女性,不能够准确细腻的把握属于女性的情感,如同隔雾看花一般,少了一个“真”。
从女人的角度看李清照

从女性的角度看待李清照的词李清照做为婉约词的正宗词人,后人对她研究虽然很多,但是作为女性词人的独特价值却没有广泛被关注。
她词中的女性形象单一但深入灵魂,偏爱用白描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真实性情和感受。
一、少女形象:李清照少女形象的代表作《如梦令》,叙述了她少女时代的一次交游活动。
活化了少女天真、活泼、聪慧、而又略带羞涩的情态特征。
在色彩鲜艳、生机勃勃的美好风光中,少女赋予自然生命的律动,突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少女形象不同于行不露足、笑不露齿的封建贵族闺秀,而似出笼的小鸟儿,欢呼雀跃,热情奔放,自然的性情,透着自己的率性和天然的情态。
也不同于苏轼笔下的娇娇女,而是充满蓬勃、向上的力量和充满个性的灵气。
《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人来,袜划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写尽女孩的性灵与顽皮。
此词的一开头就使人感到主人公是一个妙龄少女,她天真活泼,像花一样漂亮。
“露浓”点明这时正是清晨,“花瘦”说明正含苞欲放。
其实未开之花更富有魅力,再加上花朵上晶莹的露珠,五光十色、晶莹透亮,这正是作者如花一样青春年华的象征。
李清照用自己的视角、自己的亲身经历把一个青春少女活泼、向上、天真洒脱、热情顽皮体现得淋漓尽致。
刘勰《文心雕龙·知音》中说道:“世远莫见其面,觇文辄其心。
”我们无从看到她的音容笑貌,然而透过她的词我们可以看到一位纯真可爱,时时洋溢着青春活力的纯真少女。
清照词中女孩形象是她自己的成长经历的缩影,是她理想中贵族少女形象。
东坡毕竟不是女性本身,他只能借助自己的想象来描绘一个少女深居闺院的情景。
当然读起来没有清照的少女形象富有灵性,缺乏内在生命力。
后者可能比前者全面但确没有前者生动,仿佛一个真实的生命个体和一个人工雕像的关系。
二、少妇形象李清照笔下的少妇形象,具有一种大胆抒发爱情的精神。
解读李清照词中的女性自我意识

Þîc:yæïðñ~ò!¾#kóchôõ!¾ Ðö÷ø~ò/Ãùú#:¾C»R :¾-i!"ûü#ý²³cþ,ÿ!"# $c%,&’()C»cÐö*C#+,- . /Ö01iýb2÷3#45R 8mc° ,!"c°Î#h,$%#¢6c°#\cno ~pq=rs#!"&’R ÿÏ7C\8 !"#$%&’()*+,-./0123.4 5 6 789:;< 6 =>? =>? @ABCDE< ; F G H IJK L Ö9ê\#N:Ò;<=G>c? 4½@AB CD ~ EF T G _ H c4I J è K # LM ch,EF#NOR EF #°c, 6PQR #! S c TU O VW Cm ,X c Y øe$ Z #Õ [ c¹° \ ! Α_\]Ï^,°Ö#"8 MNOPQR.ST*=UV< WXYZ[.\ ]^_‘a< bc.bc.defghi< F G HI JK L Ö 9 \~C _ ¢ ‘aZ = bcd Ðb# efcghÖeic%§^7~CµjPklm no#\!R
< #I;tu £N¤ 6W ¥ ;t ¦ % \ # 9 ¦ %2ghi%¤6 6ghi~£§w6wØ ¨©;ת#û«¬Æ®¯ I3&õ < ç°ç°;±²³J# À´OP;4J¢# µ¶OPç°ç°;WXVmƶ· Q·¸;¹ _ пb º»© L8¼½§<;Z%¾#ç 9^ÀÁt V)WX(YZ[\(1]^_ $ ‘abc(d efg(>hijM $ klmn(opqr(stu v!w(xyz({|}~(. )(N($. (Xa( . (! ¡(¢£¤¥¦§. K¨©ª«(¬16. 9ghi . i n# à Q ÀÁ > Ä # År 4ÆÇÈÉ #] ÊËÌÍÎ ; þ ÏÐÑ^ #WXV 6>K ÒÓ Àª# Ô-|ÀÁÕÖ×ا ~ Ù ; û×6²¾½£ÚôÏÐ#âÒÛÜÝÞ# ß à_ { áâãä Õçå #OPF )æ # òçè # éêëì#ícî3JW{ÇïÑ tRð¹åÔ Õñ;Qò# óV6>WÚO²>Dãäå#º mÞhô,ÕstR%ÝGõö£÷ø;JK ù ?úû#À~üý6±²³;¯þ¢ ghinZÿ!©q;[YâS#I%" á² #£$²%ÞNOP&~’()4*+OP; ,ñ-ô#ÀN±./à0;©q#1éq# 2GOP34;56{7Æ89:;;<=># ?[¨D@¬éA9B©q£ØÙCäÆDEF G#ÓHghi;©qC©I 3JK]«ÿ !L â#uÑÒÓÔÕs]CMNO£CM6A£ ‘ 3PQ ¤ 6K © ; 9R < S 9Íw6wØ; 9 R#%$Ö×ÿ!©qª«TUÆVWª«ò , c;]«â0Ý%‘X;#8~Öå©q$y: 3GYÇZ[;I\ ]¹ghi;t#ÑÒÓÔÕs]âS~û ×^ç°_Ü;‘‘ab#ç°_Ü,?t ÑÒã§âSOÑI ;cd.e#ÑÒfÓÔ 3 fI~û×^;Âg;h ! "#$%&
宋代词人李清照在她的词作中所表达的女性独立意识

宋代词人李清照在她的词作中所表达的女性独立意识引言宋代词人李清照 (1084-1155) 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女性词人之一,她在其词作中表达了一种独立而坚毅的女性意识。
作为一个生活在封建社会中的女性,李清照面临着诸多限制和压力,但她通过自身的聪慧才智和坚定的信仰,展现出一种追求自由和权力的独立精神。
本文将探讨李清照在她的词作中所表达的女性独立意识,并分析她对女性地位的思考和对社会现象的反思。
独立的内心世界自主思考与价值观李清照的词作中透露出她独立思考和坚守个人价值观的特点。
她在《如梦令》中写道:“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这表明她不愿随波逐流,而是倾向于独立思考和追求内心的真实感受。
同时,她在《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中写道:“燕子高飞时,袁安高楼空…”这句词描绘了她在感情生活中的独立态度,她并不甘于被从头到尾地追随男性,而是坚持自己的自由和独立。
在她的词作中,我们还可以发现她对传统思想和规范的质疑。
例如,在《一剪梅·舍短取长》中,她写道:“鹅毛细雪飞,尽道离亭树,更无一个消息。
”这句词表达了她对定婚制度的反思,她并不愿意被束缚在传统的婚姻观念中,而是渴望自由的婚姻和平等的地位。
女性的情感表达李清照的词作中展示了女性特有的情感表达,这也是她独立意识的一部分。
她以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相结合的手法,巧妙地表达了女性内心的复杂情感。
在《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中,她写道:“记得小松初长势,梦想还家闻楚声。
”这句词传递了她对归家和怀念的情感,同时也表达了她对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渴望。
李清照的词作中常用自身的亲身经历和真实感受来表达女性的情感和独立意识。
例如,在《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中,她写道:“燕子高飞时,袁安高楼空。
”这个意象化的描写展示了她在感情中的坚持和独立精神,她不愿在爱情中受制于他人,而是追求自我独立和自由。
对女性地位的思考男女平等的理念李清照在她的词作中表达了对男女平等的追求和思考。
李清照早期词中的女性形象

李清照早期词中的女性形象李清照早期词中的女性形象内容摘要摘要:李清照早期的词中塑造了一群多姿多彩的女性形象,这是她自我形象的表现,她的的才提高了女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在李清照早期的作品中,她以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抒情方式为我们展示了独具魅力的纯情女性形象,不仅拥有不加雕饰就十分靓丽的外表,而且心里美、性格美。
她们天真烂漫。
调皮开朗,无忧无虑的生活在自己的小天地中。
在重重的封建束缚和管制之下,她们又以自己的行动向封建礼教发难,她们向往自由的生活和爱情,大胆的为爱情歌唱,吐露内心甜蜜的秘密,但是在情感的传达和语言的表露中,又不失中华传统妇女的温柔含蓄之美。
她们是快乐的,但是偶尔也多愁善感,她们为打湿的秋千流泪,为凋落的花瓣惋惜。
总之,她笔下清新纯情的少女具有明显的特征,与其他词人描写的脂粉味四溢、无病呻吟的女性形象不同。
其丰富的内涵,值得我深思和进一步的探讨。
关键词:李清照少女视角少女形象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时期,妇女在各方面都受到压迫和歧视,在文学领域中,当然也不例外,妇女的艺术才能很难透出层层的障碍放射出来。
首先是在各种不合理制度下,妇女形象少的可怜;另外妇女作品还受到另一歧视,在编书时,往往把她们的作品另僻一栏,编在书末,有的竟把妇女作品放在无名氏和神仙鬼怪之后。
宋代程朱理学派兴起,大力提倡封建礼教,妇女们所受到束缚和限制更加深密,因而虽为词的全盛时代,女词人也是寥寥无几,今天还有较多作品流传,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的,只有李清照一人。
“清照李氏,号易安居士,济南人,李格非之女。
适东武赵挺之之子明诚为妻。
明诚故,再适张汝舟,末几反目。
”①“幼有才藻,能文辞”②,“有《漱玉集》三卷行于世,颇多佳句”③。
李清照是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婉约的词风在她的身上达到了高峰,不仅如此她的才能是多方面的,她能写散文、骈文、诗,能作画能考证金石刻,书法也很好。
她的字画明朝还有人见过,到清朝就失传了。
她的诗文集、词集,宋朝人都有记载,刊刻的版本亦不止一种。
李 清照的诗词如何展现女性的精神世界

李清照的诗词如何展现女性的精神世界李清照,这位在宋代词坛独树一帜的女词人,以其细腻而深刻的笔触,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女性精神世界。
她的词作不仅在当时引起了轰动,而且历经千年,依然能够触动人们的心灵,让我们对古代女性的内心世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良好的家庭环境为她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她的少女时代充满了纯真与欢乐,这在她早期的词作中有着鲜明的体现。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中“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描绘了她与伙伴们游玩的欢快场景,展现出少女时期的天真无邪、活泼开朗。
在这个阶段,她的精神世界是充满阳光和希望的,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憧憬。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的变迁,李清照的命运也发生了转折。
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她被迫南渡,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
丈夫赵明诚的离世更是给了她沉重的打击。
在这一时期,她的词作风格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更多地表现出了内心的痛苦、孤独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声声慢·寻寻觅觅》是她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之一,“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词中通过描绘冷清的环境和凄惨的心境,将她内心的孤独、无助和愁苦展现得淋漓尽致。
她在寻觅着什么?或许是曾经的美好时光,或许是失去的亲人,又或许是一个安稳的家园。
这种寻觅的背后,是她对生活的迷茫和对未来的不确定,反映了她在困境中挣扎的精神状态。
尽管生活充满了苦难,但李清照从未放弃对自我价值的追求和对自由的向往。
在那个封建礼教束缚严重的时代,女性的地位相对较低,然而李清照却敢于在诗词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她的《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古代诗歌赏析李清照的女性情感与自我表达

古代诗歌赏析李清照的女性情感与自我表达古代诗歌赏析:李清照的女性情感与自我表达在古代文学史上,李清照被称为“千古第一才女”,以其独特的诗歌风格和深情厚意的作品而闻名。
她的诗歌充满了浓烈的女性情感,同时展现了自我表达的力量。
通过对李清照作品的赏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女性的情感世界以及她们在文学中的自我表达。
一、李清照的爱情诗:表达深情厚意李清照的爱情诗是她诗歌创作中的重要部分,同时也是她个人情感的真实写照。
她以纤细的笔触,描绘了一个个动人的爱情场景。
例如,在《如梦令》中,李清照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对深爱之人的思恋之情:“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诗中情感深沉,给人以强烈的共鸣。
李清照的爱情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表达,将读者带入一个个唯美动人的场景,让人感受到了她对爱情的痴迷和执着。
二、李清照的怀古抒怀诗:温婉而富有力量除了爱情诗之外,李清照的诗集中还有很多怀古抒怀的作品。
这些作品流露出她对古代人物和历史的尊敬和追忆,并赋予了现实的意义。
例如,在《如梦令》中,李清照写到:“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这里的“如梦”意味着岁月的流转和时光的变迁,通过对逝去岁月的回忆,李清照表达了对过去岁月的怀念和对命运的疑惑。
她的怀古抒怀诗温婉而富有力量,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她对历史和人类命运的思考和关怀。
三、李清照的自嘲诗:幽默与自我解嘲李清照的诗集中也有一些幽默而自嘲的作品。
通过自我解嘲,她展现了自己开朗豁达的性格和乐观的生活态度。
例如,在《渔家傲·秋思》中,李清照写到:“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这里的描写虽然凄美,但是李清照却通过叙事的方式带给读者一种幽默感。
自我解嘲的诗作不仅让读者笑中带泪,也让人们看到了她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乐观心态。
四、李清照的女性情感与自我表达在古代社会,女性的社会地位较低,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和束缚。
然而,李清照通过她的诗作展示了女性独特的情感和表达方式。
浅析李清照词中的女性形象[浅析李清照词作中的女性自我形象]
![浅析李清照词中的女性形象[浅析李清照词作中的女性自我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093c8bc42af90242a995e519.png)
浅析李清照词中的女性形象[浅析李清照词作中的女性自我形象]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创造力最强、艺术成就最高的女性作家。
她擅长书画,通晓金石,在文学领域取得了多方面成就。
而她毕生用力最勤、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则是词的创作。
她的词作在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易安体,被誉为词家一大宗。
她的词之所以流传千古,具有永久魅力,本文认为除了艺术上的因素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她在词作中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清晰而完美的女性自我形象。
这个形象从她的青年到晚年,始终保持着清晰的统一性。
李清照是南北宋之交的大家,婉约派的代表,她词作的主要内容是抒写爱情与离愁别恨。
李清照之前的婉约词人多以男性写艳情幽怀,她则是以女性本位写自我爱情悲欢和亲历的家国巨变而获得空前成功的第一人。
而李清照与男性作家最大的区别在于:她笔下呈现的是极具个性色彩和人格魅力的“这一个”女性。
她以自己的生活体验为基础,描写自己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表达自己对丈夫的真挚感情,写出了真正属于女性的自我。
在她笔下,不同人生阶段、不同生命境遇的女性形象都毫无疑问地处于作品的中心。
一天真与多情的少女李清照出生于一个充满艺术氛围的士大夫家庭,其父李格非,进士出身,是苏轼的学生,工于词章,有《洛阳名园记》传世,其母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也很有文学修养。
由于家庭影响,她少年时代便工诗善词,这为她将来成为一代词宗奠定了基础。
而得天独厚的家庭环境,以及相对优越的自身条件,使她的心理、情感能够较少受阻碍地健全发展,并且能够在比较宽松的言说环境中保持着较为自由的思想状态。
这在她早期词作中有着充分表现。
如《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铲金钗溜,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这首词中的主角是一个个性鲜明、充满青春朝气的纯真少女,活泼好动,天真顽皮,好奇多情,又带着天然羞涩情态,这是作者真实的自我写照。
她对生活充满了爱,却又受着封建礼教的束缚。
李清照的诗歌与女性主义对女性地位的思考

李清照的诗歌与女性主义对女性地位的思考李清照,北宋时期的女词人,她的诗歌以其深情、豪放而闻名于世。
李清照的诗歌不仅展现了她个人的情感世界,同时也与女性主义的思潮相呼应,对女性地位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本文将通过对李清照诗歌的分析,探讨她对女性地位的思考以及与女性主义的关联。
其一,李清照的诗歌展现了女性的勇敢和坚强。
在李清照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她自信而独立的个性。
在《如梦令》一诗中,她写道:“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这首词描绘了女主人公一场奇幻的梦境,她在梦中失去了回家的路。
然而,她并不惊慌失措,而是以自如的姿态享受夜晚的美景。
这种勇敢、坚强的态度体现了李清照对女性独立地位的思考。
她并不因为自己是女性而感到羞耻,相反,她以自己的智慧和才情追求自由和独立的生活。
其二,李清照的诗歌呈现了女性对感情的主动追求。
在古代社会,女性的地位被限制在家庭和婚姻中,很少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情感。
然而,李清照的诗歌中透露出她对爱情的渴望和追求。
在《如梦令》中,她写道:“频频那处登楼望,那处只有玲珑有。
”表达了她对爱情的期盼。
这种对爱情的追求不仅显示了女性主动权的争取,也反映了李清照对女性地位的思考。
李清照的诗歌呈现了女性对感情的积极主动,她认为女性不应该被动等待,而是要敢于追求自己的爱情和幸福。
其三,李清照的诗歌反映了女性的独立思考和自由意志。
在她的作品中,女性并不被动地接受男性的安排和命令,相反,她们表达了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自由意志。
在《如梦令》中,李清照写道:“锦衾已梦残,揩泪重帘幕。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这首词描绘了女主人公对爱情的无奈和失望,同时她也表示了自己要坚强面对现实的决心。
这种独立思考和自由意志的表达,体现了李清照对女性地位的反思。
她认为女性不应该被束缚和压抑,而是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自由选择的权利。
总结起来,李清照的诗歌与女性主义对女性地位的思考密切相关。
她的作品展现了女性的勇敢和坚强,呈现了女性对感情的主动追求,反映了女性的独立思考和自由意志。
浅谈李清照词中的女性视角

浅析李清照词中的女性意识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著名女词人李清照词中所体现的女性意识,分五方面了阐述了这种独立意识的表现,并指出李清照这种勇于追求自身人格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
关键词:李清照女性意识人格追求在中国文学史上,李清照是一个奇迹,她仅凭一部《漱玉词》就跻身于群星熠熠的宋代词坛,成为以男性为主导的中国词史上一道独特的靓丽风景。
千百年来,多少追求自我意识的女性从她的词中获得力量,汲取勇气。
而李清照,正因为其词中强烈的女性意识赢得了世人“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的高度赞誉。
李清照真率地面对生活,以女性的眼光去感知、体验人生和社会,以独特的敏感和坎坷的经历将闺阁之情、家国之思、人生之慨熔铸于文字,作为“中国文学史上创造力最强、艺术成就最高的女性作家”,李清照有着不同凡响的女性意识。
本文认为这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关注并赞美自我形象和人格追求;二、词中多伤春写花之作;三、追求爱情,袒露自己的爱情体验;四、表现刻骨的相思之情;五、爱国伤时的情感。
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妇女的地位是十分低下的。
女性,往往被看做是“三从四德”的代表,是男性社会的附属物,这种风气反映在文学领域里,就使得女主人公成为被肆意亵玩的对象,女性自身的意识大都被忽略了。
李清照则一改前世的文风,在她的笔下,写的是自己的形象,显示出的是对自我性别的认可,对自我形象的欣赏。
李清照的词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她心路历程的记录,带有自传的性质,因而对自我形象的描写是其重要内容,如“绣面芙蓉一笑开”“素约小腰身”,写的是自己的体态;“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写的是自己的情感;赞梅花“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表达的是自身的人格追求……读李清照的词,我们能时时感觉到作者女性意识的存在。
古往今来,伤春、闺怨一直都是女性文学中的主题,这在易安的词中更甚。
她的词中,有很多都是在春天美丽的季节里,抒发自己的一腔愁绪和满目的辛酸。
如《点绛唇》:“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李清照女性意识的体现 文献综述

李清照词中女性自我意识的体现文献综述前言:李清照的词作在词坛中独树一帜, 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易安体”。
历来研究李清照的词多从词体特征、前后期词风变化或者爱国主义等常见角度研究, 但是作为文学史上最出名的女词人, 她在词作中所体现的女性主体意识是十分真切且珍贵的。
本课题主要研究李清照词中的女性自我意识, 因为她的词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她心路历程的记录, 带有明显的自传性, 对自我形象自我意识的描写是其重要内容。
自近代以来, 人们对文学的接受观念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不再仅仅把文学作为政治的产物, 而是能够真正的把文学作品与作家的特性与个性紧密结合起来研究, 所以, 这一现象应用在对李清照词作研究中则突出表现为女性主体意识对词作的影响。
主体部分:自我的觉醒首先是从自身的感受体验出发, 对自己的存在、本质进行思考后, 所形成的对自身和外部世界的一系列认识。
女性文学是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反映。
女作家们往往通过自己的角度, 审视女性的内部世界、审视女性与社会的关系。
在男权当道的封建社会里, 男性掌控着一切, 包括政治, 包括婚姻, 也包括文学。
自古以来, 男作家站在女性角度上写相思、写闺怨、写离愁别绪的作品数不胜数, 但却始终局限在男性视角和话语权之内。
李清照在她的词中凭借其独特的女性自我意识, 以其独具魅力的女性创作心态以及细腻感受向我们展示了女性被历史和封建束缚的灰尘蒙蔽的心灵世界, 带我们感悟到她对生命价值的体验, 。
她用女性独有的方式发出了对女性悲剧人生的呐喊, 首次呈现了女性自己对世界和人生、情感态度的认知。
李清照由于家庭地位的显赫以及丰富多彩的生活体验, 形成了文学史上独特的生命意识和勇敢洒脱的性格。
“她以纤纤词笔、抒发爱恋痴情, 人生失意, 用委婉含蓄的方式宣泄自己的一往情深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把自己全部的情爱和失落怨恨都通过词表达出来, 显示出其词不同于别词的独特风格”【1】。
关于李清照词作中表现出的女性自我意识, 可以根据其作品内容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李 清照女性作品中的独特人物刻有何特点

李清照女性作品中的独特人物刻有何特点李清照女性作品中的独特人物刻画有何特点李清照,这位宋代的杰出女词人,以其细腻的情感、独特的视角和卓越的才华,在文学史上留下了璀璨的篇章。
她的作品不仅展现了女性丰富的内心世界,还刻画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各具特点,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以及女性的生存状态和情感诉求。
李清照笔下的女性人物常常具有鲜明的自我意识。
在那个封建礼教束缚严重的时代,女性大多被要求遵循三从四德,压抑自我的个性和情感。
然而,李清照通过她的词作,赋予了女性人物追求自我、表达自我的勇气。
例如,在《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中,“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词中的女子尽情享受游玩的乐趣,全然不顾及世俗的规范。
这种对自由和快乐的追求,展现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她们不再仅仅是男性的附庸,而是有自己的喜好和追求的独立个体。
李清照作品中的女性人物情感细腻且丰富。
她善于捕捉女性内心微妙的情感变化,将其生动地展现出来。
在《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中,“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短短几句,把女子对远方爱人的思念之情刻画得淋漓尽致。
那种思念之情不是汹涌澎湃的,而是如细水长流般萦绕心头,挥之不去。
这种细腻的情感描写,让读者能够深切地感受到女性内心深处的温柔与忧愁。
同时,李清照笔下的女性人物还展现出坚韧不拔的品质。
在经历生活的挫折和磨难时,她们不轻易屈服,而是以顽强的意志去面对。
《声声慢·寻寻觅觅》中,“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描绘了作者在国破家亡、颠沛流离后的孤独与痛苦,但即便如此,她依然在困境中坚持,这种坚韧的精神在她所刻画的女性人物身上也有所体现。
再者,这些女性人物具有真实可感的形象特点。
李清照没有将她们理想化或模式化,而是赋予她们真实的人性弱点和优点。
比如在《点绛唇·蹴罢秋千》中,“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小析李清照词中的自我形象

浅析李清照词中的自我形象——女中豪杰【摘要】李清照,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颗耀眼的明珠。
她的出现,照亮了中国大地。
大约在一千年前,李清照出生在北国山东济南。
她的一生,即是普通而又不平凡的一生。
她不仅人长得美丽动人,有大家闺秀之气质,而且具有非凡的才学。
关键词:李清照女中豪杰自我形象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
她的父亲非常热爱文学,其母也是能作词吟诗的文人,而李清照自己在很小的时候就擅长文学。
她深受父母亲的影响,深深地迷上了诗文,并且勤奋、好学。
后来,李清照和太学士赵明诚结婚。
夫妻志同道合,感情甚笃。
喜好收藏金石碑帖,共同搜求寻访,鉴赏研究。
他们都喜欢诗文,双方过着甜甜蜜蜜的生活。
他们夫妻共同校勘古书,唱和诗歌,或鉴赏书面诗歌,生活过得非常幸福美好。
李清照这时很快乐,安逸。
她心里充满对美好的向往和对未来的憧憬。
少女青春期的天真烂漫,阳光般地如花一样芬芳而又美丽动人。
她有一个爱她的丈夫,有一个幸福、充满温馨的家庭。
为了躲避战乱,于靖康二年,李清照及其丈夫来到了南方,她家中所藏的大批书籍文物被焚毁。
更没有时间谈论诗文,为了生活到处奔波。
后来,赵明诚得了重病,不久病死于靖康。
而这时金人又挥兵南侵,李清照为了避兵乱而过上了到处流亡的生活。
最后在孤寂、抑郁之中度过了晚年。
这时,李清照生活凄苦,孤独,寂寞,忧愁。
心理十分痛苦和不安。
到处流浪,情绪比较消沉,无精打采。
正是因为李清照具有不平凡的人生经历,才使她的诗、词拥有不同于其他作家的风格。
从词中可以清晰的看出李清照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李清照既快乐又悲愁。
这样的人生,多一分颜色,但更多一份忧愁。
李清照是诗、词、散文都有巨大成就的作家。
但是李清照最擅长的还是词,李清照早年所写的《词论》。
批评了从刘永、苏轼到秦观、黄庭坚等一系列作家。
李清照自己认为:“词别是一家”在艺术上有她的特点,严格要求协音律,富有情致,这是对的。
但是问题在于李清照看不到欧阳修、苏轼、秦观、黄庭坚等在词歌创作过程的个新创新精神。
李清照的词作中的女性自我意识与情感表达

李清照的词作中的女性自我意识与情感表达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女性自我意识与情感表达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
而李清照作为宋代著名词人,她的词作无疑展现了女性自我意识与情感表达的独特魅力。
通过分析李清照的词作,我们可以看到她对于自我认知和情感表达的深度思考以及对于女性地位与权利的思考。
首先,李清照的词作中展现了女性的自我意识。
在古代封建社会中,女性的地位常常被束缚,她们不得自由发声,难以被看做独立思考的个体。
然而,李清照却通过她的词作,勇敢地表达了属于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例如在《如梦令》一词中,她写道:“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这里的“常记”、“沉醉”、“误入”等词语表明了她对于自身经历的深刻回忆和感受,展现了她作为女性独立思考的能力。
其次,李清照的词作中也展现了女性情感的细腻表达。
李清照以她独特的视角,将女性的情感渲染得淋漓尽致。
在《一剪梅·舍去思量斑斑泪》一词中,她写道:“镜中衰鬓已先斑,不管黄昏陌上谁揽长衫。
”这里的“思量斑斑泪”、“镜中衰鬓”等描写了女性在面对岁月的残酷和变迁时的失落和无奈。
通过这样的描写,李清照将女性的情感传递给读者,引起他们对于女性境况的共鸣和思考。
另外,李清照的词作中也包含了对于女性地位与权利的思考。
尽管古代女性地位较低,权利有限,但李清照并不满足于此。
在《声声慢·寻寻觅觅》一词中,她写道:“十二楼中尽晓妆,望仙楼上望君王。
锁衔金兽连环冷,青阿阿几时休。
”这其中的“望仙楼上望君王”、“锁衔金兽”等词语暗含了对于女性权利的追求和思考。
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抗争,能够改变女性的命运,实现自己的自由与尊严。
总的来说,李清照的词作中展现了女性自我意识与情感表达的丰富内涵。
她以独立思考和独特视角,呈现了女性自身对于生活的感悟和情感的细腻体验。
她的作品中也隐含了对于女性地位与权利的思考和追求。
通过研究李清照的词作,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她独特的艺术魅力,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到古代女性在自我意识与情感表达方面的探索与思考。
李清照诗词中的女性自我形象

李清照诗词中的女性自我形象李清照的词现存六十多首,诗现存十几首,包括存疑和残句。
这些诗词充分反映了李清照作为两宋之际最杰出女性的特殊经历,从中我们可以窥探出李清照的特殊情感历程,勾勒出作为女性作者的自我形象。
李清照诗词中的女性自我形象多情而婉约的词女形象李清照是古今公认的“词坛才女”,从青少年一直到老年,都表现出了天才的创作才华。
她的一生可以分为几个时期,每个时期的感情决定了她的不同的女性自我形象。
活泼多情的少女形象。
李清照生活在一个诗书之家,母亲王氏是状元王拱辰的孙女,很有文学修养;父亲李格非是一位著名学者,在史学方面很有建树,被人称为“太史公后,一人而已”,并且在文学、书法等方面也有较高的造诣。
父亲对文学的喜爱影响了李清照,她在幼年时就显示出了特殊的文学天赋,诗词曲赋,无所不通。
特别是填词方面,更是“擅名闺阁”,待字闺中时就已经非常有名气了。
例如《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金钗溜。
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这是李清照少女时期的代表作品,写的是作者在后花园里的一次游玩。
荡罢秋千,纤手也懒得洗干净;早晨的秋风轻轻吹来,露水正浓,花朵正含苞欲放,作者感到内衣被薄汗浸透了。
“露浓花瘦”一笔两写,物人双关,借花喻人,极为传神。
正在歇息之时,一个生人进来,作者来不及躲避,光着脚,满面含羞地跑了,连头上的金钗都溜掉了。
因为对来人好奇,作者跑到门口时,趁机倚靠在门框上,顺势把着青梅枝佯装嗅闻青梅的香气,回首偷看来人。
这一连串的动作,真是美妙至极。
《古今诗余醉》中说:“‘和羞走’下,如画。
”评得中肯,的确是一幅画,像现代电影特写镜头一样,表现了人物的动作,同时也通过动作表现了人物的性格和心理。
娇嗔多情的少妇形象。
李清照十八岁嫁给赵明诚,婚后幸福美满。
赵明诚酷好金石书画,李清照也有同趣,夫妻志同道合,情趣盎然。
例如《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论李清照词的女性特征

论李清照词的女性特征
李清照词是宋代妇女文学的代表作,具有极为独特的文风、优雅的美感及作者独特的女性视角,被誉为“宋词祖师”。
其诗歌中的女性特征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说明:
首先,李清照词体现出女性强烈的感情,把极其柔弱、脆弱的女性情感凝缩成沉郁的气氛,幻化为一片汪洋大海,倾泻柔情。
其次,词中总是充满诗人浅薄而又故事穿插的慨叹,是诗人彼此间的情感博弈,让读者体会到女性情思在深夜岁月里唤醒萌燃的浪漫。
最后,李清照的词中皆有一些炎夏、寂寞的情节,栩栩如生,读来有女性的爱怜与情思,总是令人
折服、感动。
总之,李清照的词中洋溢着女性情思,让人感受到她的辛酸与柔情,这也是李清照词闻名流传的原因之一。
结合封建文化中女性受制的原因,隐约暗示了她所受到的压迫与抗争,
正是这份深沉的情思不断激励着她创作并为后世留下了宝藏般的词作。
李清照词中所展现的自我形象

2002年第4期中国文学研究No。
4,200211鳖箜鱼!塑2墨望璺些丛g查墼堕!壁!塑型:些:!![古代文学研究]李清照词中所展现的自我形象阳利平(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湖南长沙410081)关键词咏物词闺情词自我形象摘要本文通过三部分来论述李清照词所展现的女性自我形象:一、在注重自我形貌美的同时,还特别注重自我人格的豪迈、纯洁、高雅。
二、在爱情上特别看重双方的平等交流,表现出的不是一种对男性的依附,而是充满了强烈的女性主体意识。
三、对自然景物变化的特殊敏感,这种敏感性表现在总是把自己触及到的自然景物同自身的青春和生命体验交织在一起。
透过她的作品,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活生生的女人,性格温柔、深挚,对于美的强烈的依恋和珍惜。
这三部分之间相互联系,共同展示出的是一个有情感、有才华、有理想,既柔婉又刚强的女性自我形象。
[中图分类号]1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7535(2002)04-45—03TheSell-imageRepresentedinLiQingzha07SciYANGLi.ping(HunanNormaluiversitycollegeofartschinesedepartment,Chang妨a,Hunan,china)KeyW[I也Iyorgwuciboxi]ir画nin留self—image舢吲翻d:TNsarticleistoexpoundLiQin97妇lo'sownfdninine脚inherCiinthreeParts.F'trst,shecaresmtr_hforthebeautyofherlcoks,sheattachesspecialimportancetoherpure,elegant,boldandtmrestrainedpersonalityaswell.Second,as鳓love,shelaysstxEt墨(31"1the酬andmutualeanmtmication.Whatsheexpressedinloveisnotdependencel-llqn,buts廿∞gVcOFfkqrl13删ver’savq-dl'elltZ鹦.Third,sheisespeciallysensitivetothechangesofscenery,whichfindsitsexpressioninher。
浅析李清照词中的女性形象

浅析李清照词中的女性形象宋代是我国词坛一个百花盛开的时代,李清照及其“易安体”独擅词坛,为历代文人所称道。
李调元《雨村词话》卷三所云“易安在宋诸媛中,自卓然一家,不在秦七、黄九之下。
词无一首不工,其炼处可夺梦窗之席,其丽处直参片玉之班。
盖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
”李清照以其卓越的才华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感情真挚、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
在中国古代女性文学的历史长河中,独树一帜,并以其独特的艺术成就誉满词坛。
诗词历来是一位作者的心灵寄托,是一个人内心无所遮掩的袒露。
读李清照词如读其人,作为一个词人,李清照在她的词中倾注了她所有的爱与恨,人生理想与追求。
李清照生活的时代正是宋代理学逐渐形成的时代,儒家思想不断深化,更加束缚了女性的自由和个性。
女性丧失了自我,成了男人的附属品。
出生在这个时代,李清照是不幸的,然而她又是幸运的。
她出生在一个文化氛围极浓的家庭,父亲李格非是著名的学者和散文家,学识渊博,母亲王氏知书识理,也很有文学修养。
他们没有以理学教条规范女儿的言行,扼杀女儿的灵性。
李清照从小受到良好的教庭教育和文化熏陶,洋溢着蓬勃、昂扬的生气。
她用她的笔,融进自己的所有,借助词这一艺术形式,塑造出一个个性格鲜明,闪烁着人性光辉的女性形象。
作为一个女人,李清照深深了解女性的痛苦和追求。
她词中的女性,无论是活泼、豪放而又娇羞的少女,还是温柔、满怀相思的少妇,亦或是孤寂悲凄的嫠妇,其实都是她自己人生经历,她以词的形式敞开自己的心扉,倾吐自己的欢乐忧愁和追求,描写自己在风云变幻时代的艰难步履。
李清照以自己的词写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
以己之笔、写己之事,抒己之情。
她的词几乎是自传词,可以说它是“写人生的文学”。
她的词始终如一地贯穿着她的追求:渴望自由,渴望平等,渴望幸福安定的生活,渴望着人性的回归。
本文即结合李清照词所塑造的女性形象来论述她的人生追求。
一、追求自由美好的生活李清照的前期作品中,有很多是表现对自由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李清照词作中的女性自我形象摘要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女词人,她的词作情感真挚,别具一格,被誉为“易安体”。
她在词作中向我们展示了不同人生阶段、不同生命境遇的女性形象。
本文按照李清照的生活、情感经历,分三个时期分析了李清照词里所体现的自我形象。
关键词:李清照词女性自我形象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a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创造力最强、艺术成就最高的女性作家。
她擅长书画,通晓金石,在文学领域取得了多方面成就。
而她毕生用力最勤、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则是词的创作。
她的词作在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易安体,被誉为词家一大宗。
她的词之所以流传千古,具有永久魅力,本文认为除了艺术上的因素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她在词作中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清晰而完美的女性自我形象。
这个形象从她的青年到晚年,始终保持着清晰的统一性。
李清照是南北宋之交的大家,婉约派的代表,她词作的主要内容是抒写爱情与离愁别恨。
李清照之前的婉约词人多以男性写艳情幽怀,她则是以女性本位写自我爱情悲欢和亲历的家国巨变而获得空前成功的第一人。
而李清照与男性作家最大的区别在于:她笔下呈现的是极具个性色彩和人格魅力的“这一个”女性。
她以自己的生活体验为基础,描写自己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表达自己对丈夫的真挚感情,写出了真正属于女性的自我。
在她笔下,不同人生阶段、不同生命境遇的女性形象都毫无疑问地处于作品的中心。
一天真与多情的少女李清照出生于一个充满艺术氛围的士大夫家庭,其父李格非,进士出身,是苏轼的学生,工于词章,有《洛阳名园记》传世,其母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也很有文学修养。
由于家庭影响,她少年时代便工诗善词,这为她将来成为一代词宗奠定了基础。
而得天独厚的家庭环境,以及相对优越的自身条件,使她的心理、情感能够较少受阻碍地健全发展,并且能够在比较宽松的言说环境中保持着较为自由的思想状态。
这在她早期词作中有着充分表现。
如《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铲金钗溜,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这首词中的主角是一个个性鲜明、充满青春朝气的纯真少女,活泼好动,天真顽皮,好奇多情,又带着天然羞涩情态,这是作者真实的自我写照。
她对生活充满了爱,却又受着封建礼教的束缚。
她不能不躲避陌生男子,但又不甘心,非要看看来的是个什么样的人,“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与李煜词《一斛珠》中的“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一样成功地写出了少女的情态,而她超过李煜之处在于她还形象地表现了少女的微妙心理:怕见又想见,想见又不敢见。
她嗅青梅,当然不是真的嗅,而是用表面上的若无其事来遮掩她的紧张,真切地表现了传统儒家文化对女子的约束和少女向往与现实社会中的异性接触的微妙而复杂的心理。
可以说,这首词是李清照无忧无虑少女时代的写照。
李清照在词中总是把自己触及到的自然景物同自身的青春和生命体验交织在一起,表现出一种对生命的依恋和珍惜。
如《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可称此中经典。
这首小令写的是春夜里的大自然经历了一场风吹雨打,早晨宿酒未消的女主人公关切地询问侍女院中的海棠怎么样了,侍女却答海棠依旧,对此女主人公却不以为然,想来经过一夜的风雨,应该是绿肥红瘦,落红无数吧!此词形象地反映出作者对春天将逝的惋惜之情,反映了她悠闲风雅的生活情调,对生活的细心观察,体现出诗人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流露出女性对青春与美的象征物——“花”特有的珍视:为花而喜、为花而悲、为花而醉、为花而,李清照词中的少女充满了生命活力。
二甜蜜与幽思的少妇年轻时的李清照是个被爱包围的宠儿,那个时代的婚姻不能自主,像她这么一位才貌双全的女子要是能通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找到一位如意郎君确非易事,但幸运的是,上天竟然给她安排了一段美满的姻缘。
她的如意郎君就是丞相赵挺之子、太学生赵明诚,这可说是封建包办婚姻制度下难得的幸福。
他们伉俪情深,琴瑟和谐,情趣相投,恩爱非常,共同收集金石古玩,校勘题签,诗词唱和,堪称神仙眷侣。
爱情是人生最美好的乐章,词人的美好人生也因此更上一层楼。
此时的李清照可以说是柔情满怀,明艳动人,幸福无比,而她这一时期的词作流露出的多是夫妻间的款款深情。
如《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这首词作于建中靖国(1101)年间,当时李清照与夫君赵明诚正值新婚燕尔,与丈夫朝夕相处的词人时时表现出楚楚可爱、娇媚动人的神情。
这首词就活画出了一个沉醉在幸福欢乐之中,在丈夫面前妩媚娇憨、聪颖多情的新妇形象。
青春妙龄的李清照买花是为了赏花,也是为了装扮自己,精心化妆当然是为了博得丈夫的赏识,买花、戴花的动作中又多了一层对幸福执着的意义,故而新妇非要丈夫比一比她和鲜花谁更美丽。
这种对丈夫撒娇的动作,表现出了小夫妻间的亲昵和温情,从充满自信和自得的语气里,表现出作者对青春美貌的无比热爱和自信,透露出她婚后生活的愉悦和欢欣。
曾经有过“夫妇擅朋友之胜”的爱情和婚姻的幸运统一,使得李清照得以沉醉和享受爱情,并且大胆而骄傲地通过词作展示出来。
而在宋代男权文化背景下,作为男性的赵明诚经常要外出游学、为官,这就给词人带来极大的忧愁和苦闷,这时期她词作的主旋律就是相思别离。
过去这类词大多是男性作者以女性口吻来写,难免矫情做作,而李清照以她特有的女性视觉和女性笔触去感悟人生、去抒发内心情感,因此她的词就格外真挚细腻、委婉动人,女性的柔美在她的词中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
她从女性心理出发,挑选女性怅惘悲愁时所容易联想到的事物,以女性细腻笔法加以组织,因而别有风致。
如《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是一首工巧的别情词,写于婚后不久、丈夫离家远行之后,着重写的是别后相思。
秋风萧瑟、荷花败柳,为浓郁的离愁平添了几分凄清。
在这样的季节里,词人独自游览,倍感孤独。
月光下词人急切地盼望远方丈夫寄来的书信,隐约透露出愁闷的心情。
下片侧重写相思之苦的无可排遣,别离已经是事实,令人深感无奈,就如同春花随着流水飘零消逝一般,只能相互思念。
从词中可感受到她同丈夫的平等交流,因为这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面的,尽管天长水阔,但两地相思、两心相印,显示了她对这种纯洁高雅的伉俪之情的满足与自信。
词人不堪忍受相思折磨,也曾作过种种努力想要摆脱却都归于失败,“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刻画出了思妇忧郁的神情,表露出词人思念之深。
愁肠百结的思妇形象,就是她与丈夫分离后的真实写照。
从这首词开始,李清照的词作中偶尔有闲愁点缀,这愁大多与相思有关,令人称赞最多的是《醉花阴·重阳》:“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当时赵明诚奉诏出仕在外,适遇九月九重阳佳节,每逢佳节倍思亲,这首词就是抒发词人重阳佳节思念丈夫的心情。
传说李清照将这首词寄给赵明诚之后,惹得夫君比试之心大起,于是三夜未眠,苦作数词,可始终没有一首胜过此词。
这首词一开篇就点出一个“愁”字,让我们看到独守空闺的妻子思念远方丈夫的深切而炽烈的情感,而“人比黄花瘦”体现出她寂寞苦闷无出可泄的愁苦,表现了词人憔悴无依的情景,读罢此词,一个温文尔雅、多情善感、愁损离肠的少妇形象,就活灵活现地站在了我们的面前。
三凄凉与孤苦的嫠妇时代的磨难带走了李清照的幸福,却带来了她在文学上的又一次高潮。
靖康之难后,她经受了国破、家亡、夫死的一系列变故,精神受到沉重打击。
这使她这个时期词的内容、风格都有了显著的变化:主要是悼念亡夫、回忆故土、抒发家国之恨,可说是词人个人生命和她所处时代的哀歌。
这时的李清照也今非昔比,已是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冷暖,茕茕孑立的凄凉的嫠妇。
在词中,她将个人不幸与国家之难联系起来,委婉凄楚、孤独苦闷,最有名的是《永遇乐》:“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融合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诗朋酒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
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这首词是词人流寓临安时所写,抒发了元宵佳节作者客居异乡的悲凉心情,以今昔元宵的不同情境,写出了深沉的盛衰之感、身世之悲。
天气晴朗的元宵节,热闹非凡,但这热闹是别人的,词人只能独自一人默默思念早逝的亲人。
客观现实的欢快和她主观心情的凄凉形成了鲜明对比,于是她婉言谢绝昔日好友的邀请,自甘孤寂。
国破家亡,身世坎坷,使词人产生物是人非之感,如今两鬓如霜,憔悴不堪,虽值佳节却哪有心思出外游赏呢?不如躲在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此时的李清照已经历了亡国、丧夫、再嫁、系狱一系列风波,再无欢乐可言,只有在凄凉中咀嚼余生。
一系列的磨难和打击,使李清照由一个贵妇人变成了流落无依形影相吊的寡妇,感情生活的缺失和对国家民族的忧心,把她推入深深的苦海。
孤苦伶仃的才女,抒写了震动词坛的《声声慢》(又名《胜胜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首词被称为千古佳作、传世绝唱,一开篇就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凄苦冷清,通篇都是愁。
晚风、大雁、黄花、梧桐、细雨都是愁的化身。
词人独自一人坐在窗前,如何熬到天黑?再加上细雨滴打梧桐,似要滴穿词人心坎,这景况岂是一个“愁”字能够说尽?这是作者晚年垂老流离、飘零无依、愁苦凄凉生活的真实写照。
这时期的词作由一个愁字贯穿,无时不有、无处不在。
如词人53岁时避难浙江金华所写的《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可以说是李清照后半生愁苦生活的总结。
这首词感慨风物依旧而人事已非,还没张口,泪就先流出来了,悲苦不能自禁。
听说双溪春色尚好,也想泛舟借以排遣愁怀,却恐怕小船承载不了自己如山的愁苦。
词人借暮春之景写出了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塑造了一个国破家亡、沦落天涯、孤苦凄凉环境中飘零无依的才女形象。
纵观李清照的词作,她是在以她的生花妙笔,把她的思想、性格、修养、品质以至整个精神面貌,真实地坦露在我们面前。
从李清照不同时期的词里,我们看到了天真、活泼、率真大胆的少女;对丈夫柔情满怀,眷恋不已的思妇;饱尝人间辛酸冷暖,孤苦无依的嫠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