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讲 收入再分配

合集下载

《收入再分配》课件

《收入再分配》课件
收入再分配可以缩小不同社会 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提高收 入平等程度。
促进消费增长
收入再分配可以提高低收入阶 层和中产阶层的消费水平,推 动市场消费增长。
促进经济增长
收入再分配可以增强社会各个 阶层的消费能力和购买力,同 时促进经济稳定增长。
收入再分配的问题与改进
税收制度不完善
税收政策需要更加科学、合 理和普惠,确保公平性和效 益性。
提高贫困人口的教育、培训和创业机会,以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发展。
收入再分配的方式
1
税收制度
包括直接税和间接税,通过改变税收政策调整社会收入分配。
2
财政政策
通过民生支出和税收调节来改善社会收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配。
3
劳动市场政策
通过最低工资标准和劳动保护法律法规等手段改善劳动力的收入水平。
收入再分配的效果
提高收入平等程度
消费增长
适当的收入再分配政策可以提高 消费水平,促进市场消费增长。
经济增长
适当的收入再分配政策可以增强 社会各阶层的消费能力,促进经 济稳定增长。
财政政策执行不力
在财政政策执行方面需要加 强监督、管理和税收规范, 以保障政策执行的公正性和 专业性。
劳动市场不健全
为解决低技能劳动者和劳动 力参与度低的问题,应重新 制定劳动力市场政策,以建 立更有活力的就业市场和社 会保障制度。
结论
社会公平
适当的收入再分配政策可以缩小 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
《收入再分配》PPT课件
促进社会稳定发展的收入再分配政策对于实现社会公平、减少贫富差距、提 高消费和经济增长至关重要。
收入再分配的意义
1 减少贫富差距
通过调整并重新分配社会财富,缩小不同阶层、不同区域之间的收入差距。

税收与收入再分配培训课件

税收与收入再分配培训课件
• 从1990年到2005年的16年中,20个工业化国家的平均 宏观税负一直在21.8%~23.78%区间内波动
• 进入21世纪后,发展中国家的宏观税负上升较快,到 2004年达到19.33%
21
税收与收入分配
– 微观税负
22
税收与收入分配
• (二)税收比率的一般趋势
– 税收比率的高低与经济发展水平高度相关 – 从各类国家的纵向对比看,税收比率呈上升趋
6
税收与收入分配
• (二)对商品征收从价税(完全竞争)
7
税收与收入分配
• (三)要素税
– 工薪税
8
税收与收入分配
– 全球经济中的资本课税
• 封闭经济 • 开放经济
9
税收与收入分配
• (四)无竞争的商品课税
– 垄断
10
税收与收入分配
– 寡头垄断
11
税收与收入分配
• (五)利润税 • (六)税收归宿与资本化
第七章税收与收入分配
1
税收与收入分配
• 一、税收归宿:概述 • (一)只有人才能负担税收 • (二)同时考虑收入的来源和用途 • (三)税收归宿取决于价格时如何决定的 • (四)税收归宿取决于税收收入的用途
2
税收与收入分配
• 二、局部均衡模型 • (一)对商品课征的从量税(完全竞争)
3
税收与收入分配
• 1.向消费者征税
4
税收与收入分配
• 2.向生产者征税
5
税收与收入分配
• 3.结论:
(1)从量税的归宿与它是对消费者还是对生产 者课征无关
(2)从量税的归宿取决于供求弹性
•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需求弹性越大,消 费者承担的税收越小。

经济学-收入再分配

经济学-收入再分配

经济学-收⼊再分配五.收⼊再分配第⼀次分配:通过市场机制进⾏,依照⽣产要素对总产出的边际贡献程度分配收⼊。

第⼆次分配(再分配):通过政府和公共程序进⾏。

收⼊再分配是政府的基本职能之⼀1.经济运⾏的⽬的效率公平稳定2.收⼊再分配理论(1)⽀付意愿差异理论富⼈对公共产品⽀付意愿较⾼,穷⼈⽀付意愿较低。

例如,对清洁环境、产权和交易规则得到尊重和维护的制度环境正确的征税⽅法,是应当依据⽀付意愿差别,对富⼈和穷⼈实施不同税率。

政府采⽤不同税率征税,会在⼀定程度上降低⼀次分配过程产⽣的收⼊差距,具有某种收⼊再分配效果。

(2)边际效⽤递减理论假设:富⼈新增⼀个单位收⼊能够带来的边际效⽤较⼩,穷⼈新增⼀个单位收⼊能够带来的边际效效⽤较⼤。

如果⼈们效⽤可以相互⽐较,那么在边际意义上把富⼈⼀个单位收⼊转移给穷⼈,穷⼈增加的效⽤便会⼤于富⼈减少的效⽤,因⽽收⼊再分配的结果,会使社会总效⽤或总福利增加。

这⼀理论具有很强的直观说服⼒,我们在情理上可能很容易接受这⼀结论。

缺陷在于,它需要假定⼈们效⽤可以相互⽐较和加总,⽽这⼀假设是不现实的。

(3)相对位次差别补偿理论企业内部劳动者先天和后天条件不同,劳动边际⽣产率存在很⼤差别。

他们居于不同职位,获得不同收⼊;然⽽,观察发现,他们的收⼊差别与他们边际⽣产率差别通常不完全可⽐,即收⼊差别⽐例显著⼩于边际⽣产率差别⽐例。

经济学家⽤“相对位次差别补偿理论”来解释这⼀现象:能⼒较强的劳动者从他们所处的较⾼相对位次中得到额外满⾜,居于较低位次的劳动者则因为相互⽐较受到负⾯效⽤,不同⽅向的效⽤差别,需要通过适当缩⼩收⼊差距来给以部分补偿。

(4)“⽆知帐篷”理论⽆知帐蓬:所有⼈都不了解⾃⼰和他⼈的天赋和能⼒——聪明或愚笨,强壮或衰弱,敏捷或迟钝,⽆⼈能事先判断那⼀种收⼊分配规则对⾃⼰特别有利。

?这时⼈们存在厌恶风险倾向,必然选择平均主义分配规则。

因为不平等分配虽使强者得到好处,但弱者得到坏处。

5 收入再分配14-5-28

5 收入再分配14-5-28



台湾的农会:保护农民的收益 农会禁止农村金融对非农产业融资。 水果大丰收,农会只允许一级品和 二级品上市,三级加工后再出售。 农产品的技术指标不达标,通过条 形码就可以实行产品追溯。




3、收入再分配的局限性 (1)政府的干预不可能达到完全的 平等。 如果经济要有效率地运行,收入分 配存在某些差别是必不可少的。 没有差别,就不能保证所有工作岗 位都有相应的劳动者去就业。



(2)实行收入再分配来达到平等 是以牺牲一定的效率为代价的。 实行收入再分配,政府必须雇人 去征税和分配社会保障经费,这是一 种成本。 社会保险可能减少人们为年老和 健康问题而储蓄的动力,影响人们的 工作积极性。


政府为何安排教育支出: 具有正外部效应; 能缩小贫富差距; 资本市场不完善。


(四)扶持工会、农会等维护劳工 权益的组织 工会在合法的框架下替员工主张权 利,是保证收入分配改革取得实效不可 或缺的条件。

【ZBM提问】 教育的功能是什么? 挣钱的本领 甄别人才 启迪心智




3、生产要素需求 企业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 产品市场:MR=MC 设利润π是Q的函数,总收益函数为 R(Q),总成本函数为C(Q),则有: π= R(Q)-C(Q) ……(1) 厂商获得最大利润的必要条件是: dπ/dQ=0 即: dR/dQ=dC/dQ ,即MR=MC





4、利润的决定 正常利润:企业家这种生产要素的 报酬收入。 超额利润:超过正常利润的利润, 通常又称为“经济利润”。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超额利润不存 在。 在不完全竞争条件下,超额利润有 三种。

收入再分配与社会福利的经济分析

收入再分配与社会福利的经济分析

收入再分配与社会福利的经济分析在现代社会中,经济发展带来的财富分配不均成为了一个严重的问题。

收入再分配成为了提高社会福利的一种手段。

本文将对收入再分配与社会福利之间的经济关系进行深入分析。

首先,我们要明确收入再分配的概念。

收入再分配指的是政府通过调节税收制度、社会福利政策和社会保障制度等手段,将收入重新分配给社会中收入较低的群体。

这样的再分配政策可以减少收入不平等,改善社会公平性,提高社会福利。

收入再分配的有效性与社会福利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收入再分配可以增加社会福利的两个主要原因:提供公共产品和改善收入分配。

公共产品是指那些不易由市场供给或市场供给效率低的商品和服务,如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

通过再分配,政府可以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提高整体社会福利。

改善收入分配可以减少贫富差距,消除社会不平等,增加社会稳定性和凝聚力,从而提高社会福利。

然而,收入再分配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效率问题。

过度的再分配可能会抑制经济增长,削弱个人努力和创新的动力,限制企业投资和创造就业机会。

如果再分配政策措施不当,可能会降低整体社会福利。

其次是激励问题。

过度的再分配可能削弱人们的工作动力和积极性,导致个人和社会资源的浪费。

因此,再分配政策应该在平衡公平与效率之间寻找最佳的权衡点。

此外,收入再分配还需要考虑不同群体的特殊需求和差异。

例如,对于一些弱势群体(如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政府可以采取有针对性的再分配政策,确保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对于中低收入群体,政府可以通过提供职业培训、发放补贴等手段,帮助他们提高经济前景。

对于高收入群体,政府可以通过适度的税收调控,限制收入过度集中,促进社会公平。

最后,收入再分配的实施需要政府的有效监管和管理。

政府在税收制度、福利政策、社会保障机制等方面的决策与管理,决定了再分配政策的成效和公正性。

政府还需要加强宏观经济调控,维护经济的稳定增长,为再分配政策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

收入再分配ppt课件

收入再分配ppt课件
收入分配计划可能有助于社会稳定。
其他问题
1. 个人财产是一种可供大家分配的公共财产吗? 2. 是应当追求收入的公平分配,还是追求分配
过程的公平? 3. 应当追求收入的公平分配,还是财产的公平
占有? 4. 收入的流动性有可能使得对收入分配的考量
不再重要。
再分配政策的效果
支出归宿的含义:支出政策对实际收入分配的 影响,被称为…
收入再分配的理论依据
简单的功利主义: 社会的福利取决于该社会成员的福利;在
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任何一个人效用Ui的 增加,社会福利都会增加;任何变化,只要使 某人的情况变好,而又不使别人的情况变差, 社会福利就会增加。
功利主义对社会分配的看法
只要增加社会福利,就应该进行社会分配。
实例——前提条件
罗密欧的收入
O
社会可获得的收入总量
O’
实例——推理(两人情况)
应当追求完全的收入公平。 局限
1:人们是否具有相同的效用函数,无法确定。 2:收入的边际效用是否会递减值得推敲。 3:社会的总收入不是确定不变的。
实例——推理(多人情况)
多人的情况下,上述的推理过程同样成立。
实例——结论
假设社会福利函数是: W=U1+U2+U3+……+Un
假设政府的目标是最大化W。 假设人们具有相同的福利函数,且只取决于各
自的收入。 假设效用函数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假设可获得的收入总量是相等的。
实例——推理(两人情况)
边 际
朱丽叶的边际效用曲线
罗密欧的边际效用


朱 丽 叶




朱丽叶的收入
本章的主要内容

收入再分配之经济法调节

收入再分配之经济法调节

3、经济法再分配功能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相互促进。经济法的再分配功能 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又不断 完善了经济法的再分配功能。
结论
经济法再分配功能与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具有密切。通过充分发挥经济法 的再分配功能,可以推动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走向深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 实现。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应更加注重运用经济法再分配功能,以促进我国 收入分配制度的不断完善。
1、经济法再分配功能为实现收入分配公平提供法律保障。通过经济法的规 定和引导,可以为低收入群体提供更多机会和保障,从而缩小社会各阶层间的收 入差距,促进财富公平分配。
2、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经济法再分配功能的重要体现。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的目标和措施,是经济法再分配功能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也是保障社会公平正 义的重要手段。
再分配之经济法调节
经济法调节是指政府通过一系列法律手段,对市场经济活动进行干预和调控, 以实现社会财富的公平分配。这种调节手段包括财税调节、金融调节、产业调节 等多种方式。其原理在于通过法律手段调整市场主体的利益关系,引导市场资源 的合理配置,从而达到再分配的目的。
在经济法调节过程中,政府通过税收、补贴、价格等手段,对市场进行干预 和调控。例如,通过提高对高收入人群的税收,降低对低收入人群的税收,政府 可以实现对收入分配的逆向调节。同时,政府还可以通过公共支出的方式,为低 收入人群提供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收入再分配的经济法调节
收入再分配的经济法调节是指政府通过经济法律制度,对国民收入进行再次 分配的一种手段。具体措施包括:
1、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通过调整个人所得税的税率和征收方式,可以实 现对收入分配的逆向调节。例如,实行分类综合征收和个人所得税指数化,可以 更好地体现税负公平。

收入再分配和社会保障

收入再分配和社会保障
• 二战后,发达国家形成从摇篮到坟墓的社 会保险制度。英国、丹麦、芬兰、瑞典、 瑞士。
• 特点:不过分强调保险原则,主张福利的 普遍性和统一性;不过分强调权力和义务 的对等;实行现收现付制;一般税收是重 要的筹资来源。
PPT文档演模板
收入再分配和社会保障
社会保险制度的管理
(1)承保对象的选择 生产力水平越高,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越高,
周小川与王林的多维评价体系
• 社会安全感; • 社会公平; • 个人激励; • 经济增长; • 管理成本; 这部分可以参照Maslow基本定理 • 隔代分配; • 政治影响; • 过渡代价; • 所有权; • 资本市场。
PPT文档演模板
收入再分配和社会保障
社会保险
• 定义:将风险集中而转移给政府服务机构的制度 措施,
PPT文档演模板
收入再分配和社会保障
(五)福利经济学的效率与公平之争
• 阿玛蒂亚·森(Amartya Sen),1998年诺 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当代最杰出的经济学 家和哲学家之一,关于社会选择、福利分配 和贫困研究领域的突出贡献者;人类发展与 可行能力视角的理论奠基人;也是一位始终 关注并肯定中国社会发展进程的重要学术领 袖。
《疾病保险法》《工业伤害保险法》等社会保险 法律。 • 20世纪,许多国家仿效。法国、比利时,荷兰、 意大利。 • 特点:以保险原则为基础;权力与义务统一;现 收现付制;保险基金以保险费为主,一般税收起 补充作用;社会救助是重要的补充形式。
PPT文档演模板
收入再分配和社会保障
(2) 贝弗里奇模式
• 1942年,英国经济学家贝弗里奇主张对每 个公民提供七个方面的保险:儿童补助、 养老金、残废津贴、丧葬补助、丧失生活 来源、妇女福利、失业。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收入再分配问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收入再分配问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收入再分配问题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国内逐渐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然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其中,收入再分配问题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收入再分配问题展开讨论,探索解决之道。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决定了一部分人将会因为个人能力、努力以及市场机制等因素获得更多的收入,而另一部分人则由于各种原因而收入较低。

这种不均衡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的公平与稳定。

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通过再分配来调整收入差距,以实现社会的公正正义。

在收入再分配中,税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合理的税收制度,政府可以从高收入者手中收取更多的税款,为低收入者提供更多的社会福利。

然而,税收政策不能过于过激,否则可能损害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因此,在制定税收政策时必须兼顾公平和激励。

除了税收,社会保障制度也是重要的再分配手段。

社会保障制度确保了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水平,使他们能够分享发展成果。

例如,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以及失业保险等,为人们提供了一系列的保障,减少了收入差距的扩大。

此外,教育是实现收入再分配的重要途径。

通过公平的教育机会,每个人都有机会获得良好的教育,从而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

这不仅有助于实现个人的自我价值,也有助于减少收入差距。

因此,在教育投入方面,政府需要加强对教育的投入,同时改善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确保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到良好的教育条件。

然而,要实现有效的收入再分配,仅仅依靠政府是远远不够的。

社会各界应当共同努力,发挥各自的作用。

企业应该履行社会责任,关注员工的福利和发展,通过提供良好的薪酬和培训机会,帮助员工提高收入水平。

同时,劳工组织和工会也应当积极发挥作用,维护工人的权益,保证他们的劳动价值得到公正的回报。

另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收入再分配问题还需要与消费结构调整相结合。

在市场经济中,消费结构的合理调整有助于满足人民的不同需求,进而促进收入再分配。

收入再分配的具体措施

收入再分配的具体措施

收入再分配的具体措施1,税收政策税收是政府用来改变收入分配状况的一个重要手段。

税收的再分配作用包括如下两个方面。

第一,它通过对不同的人征收不同数量的税收而直接地改变收入的分配。

第二,它通过改变市场的相对价格而间接地改变收人的分配。

一方面,税收会引起生产要素的价格。

例如工资或利润的变化,从而影响个人和家庭的福利:另一方面,税收又会引起一般商品的价格的变化,同样也影响个人和家庭的福利考察一个国家的税收制度对收入分配的影响,需要注意三个问题。

首先,应当把重点放在整个税收制度上,即放在所有税种上,而不是只放在某一个或几个特殊的税种上。

例如、一个国家的个人所得税可能是有利于改善收入分配的,但并不能由此得出结论说,这个国家的整个税收制度也是有利于改善收入分配的,因为可能还存在有其他种类的税收,起着相反的作用。

这些起相反作用的税收的负面影响可能正好抵消掉,甚至可能超过个人所得税的好处,结果使得整个的税收制度对收入分配不起作用或者起不好的作用。

其次,需要分析各种税收的真正的“归宿”。

所谓税收的归宿,就是指真正支付税收款项、承受税收负担的人。

对于个人所得税来说,被征税对象和税收归宿基本上是一回事,但是对于许多其他种类的税收(例如销售税、公司利润税等)来说,就不一定也是如此了。

名义上的被征税对象并不一定就是最后真正支付税收的人。

在许多情况下,被征税对象可以把税收“转嫁”到别的人头上去。

这种转嫁的能力取决于税收的性质、被征收对象和被转嫁对象的特点。

例如,作为一种销售税,香烟税常常是对生产香烟的企业而非对吸烟者个人征收的。

但是,由于吸烟者对香烟的需求价格弹性很小,生产香烟的企业可以很容易地通过价格上涨的办法把大部分的香烟税都转嫁到吸烟者身上去。

最后,在弄清了各种税收的真正归宿之后,接下来需要考虑的就是整个税收制度的“累进”性质。

如果随着收入的增加,税收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变得越来越大,这就是累进税。

使某种税收成为累进的最简单方法就是让这种税收的税率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而提高。

收入再分配

收入再分配

再分配政策的效果
支出归宿的含义:支出政策对实际收入分配的 影响,被称为… 相对价格的变化使得支出归宿的结果具有不确 定性。 共用品具有类似的影响。
对实物转移的评价
实物转移只有部分人享受到,但是实物转移带 来的效果具有不确定性。 其
他 物 品
等效用线
预算约束线 鲜花
送花的数量
对实物转移的评价
实物转移有时候逊色于等价的现金转移。 实物转移需要管理成本。 实物转移有利于减少福利欺诈行为。 实物转移有益于受益者,也有益于生产者。
假设社会福利函数是: W=U1+U2+U3+……+Un 假设政府的目标是最大化W。 假设人们具有相同的福利函数,且只取决于各 自的收入。 假设效用函数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假设可获得的收入总量是相等的。
实例——推理(两人情况)
边 际 效 用 朱 丽 叶 欧 密 罗
O
O’
实例——推理(两人情况)
应当追求完全的收入公平。 局限
帕累托效率收入再分配
收入分配应当符合效率的要求,应当是一个帕 累托改进。 收入分配计划可能有助于社会稳定。
其他问题
1. 个人财产是一种可供大家分配的公共财产吗? 2. 是应当追求收入的公平分配,还是追求分配
过程的公平? 3. 应当追求收入的公平分配,还是财产的公平 占有? 4. 收入的流动性有可能使得对收入分配的考量 不再重要。
收入再分配的理论依据
简单的功利主义: 社会的福利取决于该社会成员的福利;在 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任何一个人效用Ui的 增加,社会福利都会增加;任何变化,只要使 某人的情况变好,而又不使别人的情况变差, 社会福利就会增加。
功利主义对社会分配的看法
只要增加社会福利,就应该进行社会分配。

收入分配与再分配课件

收入分配与再分配课件
收入分配应遵循公平、效率、稳 定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收入分配的类型
01
02
03
04
按劳分配
根据劳动者的劳动贡献进行分 配,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分配原
则。
按资分配
根据投资者的资本投入进行分 配,是资本主义的基本分配原
则。
按需分配
根据社会成员的需求进行分配 ,是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的基
本原则。
其他分配方式
如按贡献、按能力等。
05
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历程与展望
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历程
改革开放初期
在农村率先进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赋 予农民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
20世纪90年代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之间的分配关 系,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进入21世纪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更加注重公平和效率的平衡,加强政府对收 入分配的调节作用。
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展望
完善初次分配机制
通过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 重,促进劳动者报酬增长,同时加强 对企业工资收入的宏观指导。
发挥再分配调节作用
加大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力度,完 善社会保障制度,缩小城乡、地区和 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
优化直接税与间接税的比例,降 低间接税比重会保障制度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为弱势群体提供基本生 活保障和福利。
专项补贴
针对特定群体,如老年人、残疾人、贫困家庭等 提供专项补贴。
就业援助
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援助,包括职业培训、就业指 导等,促进其再就业。
公共产品再分配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政府提供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每个 公民的基本生存和发展权利。

收入再分配与社会福利

收入再分配与社会福利

收入再分配与社会福利收入再分配是指社会对个体或家庭收入进行重新分配的过程。

通过收入再分配,社会可以更加平等地分配资源和财富,以达到促进社会公平和提高社会福利的目标。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收入再分配与社会福利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不同的再分配政策对社会福利的影响。

一、收入再分配的意义1. 促进社会公平:收入再分配可以减少贫富差距,实现贫富均衡。

通过对高收入者多征税、对低收入者提供补贴等政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不同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确保每个人都有机会获得基本生活保障。

2. 提高社会稳定:收入再分配可以减轻社会不平等所带来的社会矛盾和不满情绪,减少社会动荡的可能性。

通过公平的再分配政策,可以增强社会的凝聚力,稳定社会秩序,保持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3. 促进经济发展:适度的收入再分配可以缓解贫困地区的贫困状况,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刺激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通过确保每个人都能分享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红利,可以打破贫穷陷阱,促进全社会的繁荣。

二、再分配政策的形式1. 税收政策:通过对高收入者实施高税收,对低收入者减免税,可以实现财富再分配的目的。

高税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平衡收入差距,为社会提供稳定的财政支出,用于改善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

2. 社会保障政策:社会保障政策包括社会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通过向弱势群体提供保障,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福利水平。

社会保障政策可以确保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到基本的社会保障待遇,减轻生活压力。

3. 教育与培训政策:教育是提高人力资本的重要途径,可以帮助个人提高自身技能和能力,增加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

通过提供免费或补贴的教育资源和培训机会,可以促进教育公平,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三、再分配政策的效果1. 穷尽效应:穷尽效应是指收入再分配政策能够将收入转移给最低收入群体,从而减少他们的贫困状况。

这有助于提高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水平。

2. 激励效应:收入再分配政策可能会对个人的工作积极性和努力程度造成影响。

收入分配与再分配

收入分配与再分配
相貌平常的人比相貌难看的人收入高5% ~ 10%


4.超级明星现象

产生超级明星市场的特点

市场上每位顾客都想享受最优生产者提供的 物品

最优生产者能够以低成本向每位顾客提供相 同的物品
第二节 再分配
一、收入再分配理论
(1)支付意愿差异理论

富人对公共产品支付意愿较高,穷人支付意愿较低。 例如,对清洁环境、产权和交易规则得到尊重和维护 的制度环境 正确的征税方法,是应当依据支付意愿差别,对富人 和穷人实施不同税率。

熟练劳动(skilled labor):受教育程度高,能够完 成复杂工作的劳动者

不熟练劳动(unskilled labor):受教育程度低,不 能完成复杂工作的劳动者
人力资本与工资
支付高工资,因为能 够获得高边际产值
企业 (劳动需求者) 高教育工人 (劳动供给者)
索取高工资,因为要补 偿受教育的费用
劳动的供给曲线

当工资较低时,替代效 应 > 收入效应,随着工 资率提高,劳动供给量 增加; 当工资继续提高时,替 代效应 = 收入效应,工 资提高不会增加对劳动 的供给; 如果工资继续提高,替 代效应 < 收入效应,工 资提高将减少对劳动的 供给
w S


L
2.资本的供给

资本是企业用向居民户借来的钱买的,企业所 能获得的资本量取决于居民户储蓄的数量。
工资、租 金与利息
收入
货币 流向
物品与劳 务流向
微观经济运行图
一.要素需求
1.要素需求的特点

要素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企业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最 终取决于顾客对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需求

收入再分配的经济法调节-精品文档

收入再分配的经济法调节-精品文档

收入再分配的经济法调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研究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该决定为深化改革进行了整体部署和顶层设计,其中提出要“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收入分配制度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目前我国在收入分配领域存在差距过大和分配不公的突出问题。

健全的法律制度是实现分配正义的重要保障,而经济法是体现国家对经济生活适度干预和宏观调控的法律部门,其对再分配领域具有重要的调整作用。

经济法是再分配法国民收入的分配分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初次分配是指在物质生产部门对各种生产要素和产品的分配;再分配是指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由政府干预对要素收入进行再次调节的过程。

从法学角度看,初次分配主要由民商法调整,为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促进经济总量提升,在初次分配当中效率优先于公平,必然产生较大的收入差距;再分配领域则需要以利益均衡和公平优先为理念,通过国家的宏观调控,缓解收入差距过大的趋势,逐步消除分配领域的不公现象,实现实质公平,这就需要经济法发挥作用。

经济法是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国家职能的转变而逐渐建立起来的。

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经济运行靠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自发调节,将经济完全置于国家统治之外,正如托马斯?潘恩所说的:“管得最少的政府就是管得最好的政府”。

但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市场调节的盲目性、滞后性和唯利性等弊端逐渐暴露,社会化大生产和消费需求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从而导致通货膨胀、罢工失业、经济垄断等各种社会问题。

人们对国家职能的认识开始发生转变,希望国家通过“有形之手”调控经济运行,解决市场失灵问题,经济法由此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应运而生。

经济法作为国家调控和干预经济运行的基本法律形式,其主要通过市场规制法和宏观引导调控法对再收入领域进行调节,前者主要是通过反垄断法破除行业收入差距,抑制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不当收益;后者则主要通过税收制度、财政转移支付和社会保障制度等,对城乡居民和区域差异发挥收入的再分配功能。

共同富裕的机制收入再分配

共同富裕的机制收入再分配

共同富裕的机制收入再分配在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下,收入再分配机制起到了关键作用。

本文将探讨共同富裕机制下的收入再分配问题,分析其意义、理论基础以及实施策略,旨在推动社会经济的公平正义和可持续发展。

一、共同富裕机制共同富裕机制是指通过收入再分配等手段,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实现收入公平,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

共同富裕机制的核心理念是以人民的利益为中心,让更多的人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消除贫富差距,提高社会稳定性和幸福感。

二、收入再分配的意义1. 促进社会公平:收入再分配可以缩小贫富差距,降低社会不平等现象,提高社会公平性。

通过将财富重新分配给弱势群体,实现社会资源的公平合理配置。

2. 推动经济发展:适度的收入再分配可以刺激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当较为平等的收入分配结构形成后,消费能力提升,市场需求增加,进而带动企业投资与创新,从而带动整体经济发展。

3. 提高社会稳定性:较为平等的收入再分配可以减少社会矛盾与冲突,增强社会稳定性。

当社会中普遍感受到经济发展成果的分享,人们更加满意生活,减少了社会不满情绪,维护了社会和谐与稳定。

三、收入再分配的理论基础1. 边际效用递减理论:边际效用递减理论认为,在收入较低水平时,每一单位收入对个体福利的提升作用更明显。

因此,适度的收入再分配可以提高整体社会福利水平。

2. 相对优势理论:相对优势理论指出,个人在某些领域具有相对的优势,而在其他领域则可能劣势明显。

通过收入再分配,可以弥补不同个体之间的优势劣势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四、实施策略1. 税制改革:通过增加高收入人群的所得税和财产税,减轻低收入人群的税负,实现财富的再分配。

同时,应加大对减税降费的力度,鼓励企业增加投资与创新。

2. 公共服务投入:加大对教育、医疗、福利等公共服务的投入,提高弱势群体的受教育水平和医疗保障水平,实现社会公平与共同富裕。

3. 收入政策调控:建立完善的最低工资制度,增加农民工与城市低收入人群的收入保障。

财政学--收入再分配

财政学--收入再分配

300
A
F
E5
/
136
E4
U
B
D
82 126
210
奶酪数量(磅)/月
第八章
扶贫支出计划
福利支出概览
对贫困家庭的临时补助 收入维持与工作激励 劳动所得税收抵免 补充性保障收入 医疗补助 食品券和儿童营养
住房补贴
增加收入的计划
美国联邦支出构成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965年 1999年
收入再分配的理论依据 简单的功利主义: W F (U1 ,U 2 - - - - - -,U n ) 可加社会福利函数: W U1 U 2 - - - - --,U n )
只要能增加 W ,政府应进行收入再分配。
在可加社会福利函数中,假定政府的目标是社会福利值最 大化,再假设: 人们具有相同的效用函数,只取决于各自的收入;
3 对企事业单位的承租所得
4 5 6 劳务报酬所得 稿酬所得 特需权使用费所得
X 适用税率
对上述所得分别采用 超额累进税率 和比例税率 应纳税额
7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8 9 10 财产租赁所得 财产转让所得 偶然所得及其他所得
第三条:个人所得税的税率: 一、工资、薪金所得,适用超额累进税率,税率为百分 之五至百分之四十五(税率表附后)。
收入与劳动所得税 抵免间的关系 (2003)
EITC
隐含边际税率
EITC 20 10 0 -10
逐步增 加阶段 4204美元
逐步减 少阶段
-20 -30 -40
0
10510 14714730
34692

收入再分配的三种形式

收入再分配的三种形式

收入再分配的三种形式
关于收入再分配的三种形式这个问题,一直是大家所关注的内容,如果不太了解,也别着急,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知识吧。

收入再分配的三种形式:
(1)劳动者个人收人的再分配。

(2)劳动者代际间收人的再分配。

(3)同代劳动者之间的收入再分配。

国民收入再分配的途径有哪些:
国民收入再分配,主要通过下列途径来进行:
1、国家预算,先将各部门上缴的税金集中,形成国家预算用于经济建设、文教卫生、国防建设、福利设施、行政管理,如征收个税。

2、银行信贷,在不改变资金所有权的条件下,把社会闲散资金集中起来,然后向单位、企业、个人发放贷款。

3、劳务费用,部分劳动者用自己提供的劳务,来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享受各种劳务的劳动者,用自己的收入支付各种劳务费用,比如支付给私人保姆的工资。

4、价格变动,价格变动不能增加或减少国民收入总量,但会改变国民收入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各阶层居民收入分配。

以上收入再分配的三种形式就介绍到这里,您了解了吗?如果还有不明白的请登录考呀呀会计网校,咨询我们,如果您还想了解其它内容,也可以在考呀呀会计网校学习,我们每天有最新资讯更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由主义(Liberalism)或罗尔斯主义(Rawlsian)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政治哲学家罗尔斯(Rawls),其代表作是1971年出版的《正义论》(A Theory of Justice)。罗尔斯试图论证收入再分配是一个正义的制度。首先,他认为已经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人有各自的特殊利益,从而不可能由他们制定出正义的制度。尤其在讨论是否进行收入再分配时,由于每个人口袋里的钱不一样多,每个人都不可能不带偏见地提出主张。所以,罗尔斯提议,设想一群即将投胎转世的灵魂在一起商讨未来世界的正义制度,比如是否建立收入再分配制度。由于谁也不知道自己的命运如何,每个人都可能成为最不幸的人,从而每个人都会赞成收入再分配,即赞成对富人征税,并转移给穷人。其实,基于这个理由而进行的收入再分配相当于为自己将来有可能成为穷人而投保。
事实上,人们对那些专业性很强、技能要求高、人才稀缺的岗位,如证券分析师、飞机驾驶员等获得较高收入并不会觉得有何不妥。人们不满意的主要是凭借垄断获得的高收入,特别是某些垄断行业平均收入水平过多地高于其他行业。因为这些行业的高利润,有相当一部分是通过各类特许经营权获得的高额垄断利润,与其他行业相比,拼的不完全是管理、人才和技术,而是政策保护。其从业者的高收入,也和市场竞争、劳动者个人能力及劳动效率关系不大,主要取决于能不能进入“只此一家别无分店”的垄断企业,进去了就等于捧上“金饭碗”,轻轻松松拥有高收入,否则能力再强、干劲再足也只能望洋兴叹。
自由意志主义者(libertarian)的基本观点是每个人都有思想和行动的自由,即每个人的行动都不受他人的强迫。自由市场是无数人自愿交换的总和。收入分配是市场运行的结果。自由意志主义者反对政府干涉市场,也反对政府的收入再分配。
最有影响的自由意志论者是哲学家诺齐克。他在1974年的《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中写到:“我们不是一群由某个人给我们分蛋糕的孩子,他要矫正由于他的不小心而造成的不均。没有集中的收入分配;任何个人或团体都无权支配全部资源,并一起决定如何将它们分发出去。每个人获得的东西都来自与之进行交换的另一个人,或者是礼物。在一个自由社会中,各种各样的人控制着不同的资源,新财产源于自愿交换和个人行动。”
家庭分组
低收入
偏低收入
中等收入
偏高收入
高收入
占财富百分比%
5
10
20
25
40
根据表14-1,我们可以算出从低到高累计一定比例的家庭占社会财富的比例。比如,从低到高累计40%的家庭占有社会财富的15%;累计60%的家庭占有社会财富的35%等。如图14-1所示,家庭比例和占有社会财富的比例之间的关系表现为图中的洛伦兹曲线(Lorenz curve)。洛伦兹曲线偏离图中正方形对角线的程度衡量这个社会的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图中对角线意味着每1%的家庭正好占有社会财富的1%,是收入分配绝对平等线。图中正方形的下和右两个边合起来组成收入分配绝对不平等线,意味着全部社会财富归一个家庭所有。
为什么人们对某些收入差距心服口服,对某些却难以容忍?这提醒相关政策制定者,收入分配改革不是说把高收入降下来或者把低收入提上去就能让人们满意,更要关注制度的一致性和公平性,消除差距中的不公正因素,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白天亮)
来源:2011年02月17日07:49人民网-《人民日报》
存在差距正常,怕的是差距不合理、不公正。“银行加证保(证券、保险),两电(电力、电信)加一草(烟草),石油加石化,看门也拿不少。”这种说法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们对行业差距不满意的原因。目前我国各行业间的收入差距,往往不单纯是市场竞争形成的,很多是由于市场准入方面的行政限制和行业垄断带来的。垄断行业,无一例外收入较高。而职工平均工资低于全国职工平均工资的几个行业:农林牧渔业、住宿餐饮业、建筑业、水利环境业、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居民服务业,都是竞争性行业。
如何看待行业间收入差距?身处低收入行业的人往往不服气,“都是每天8小时工作,我们甚至干得更多,凭什么你就赚那么多”?但身处高收入行业的人恐怕不这么想,“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我们这工作多数人干不了,就该收入高”。
行业收入差距或许会影响社会和谐,但必须承认,市场经济条件下,差距存在是正常现象。劳动者收入高低通常取决于四方面的因素:市场供求、劳动者本身的人力资本投入、行业企业经济效益、分配机制等。近年来,金融证券、信息产业等行业兴起,从事这类工作的人,其所受教育程度、接受教育时间、劳动生产率、社会稀缺程度,往往要高于从事农业、批发零售等工作的人员,他们肯定会获得相对更高报酬。差距的存在也有其积极意义。“人往高处走”,收入差距会引导劳动者增加教育培训的投入,向高收入行业所要求的技能素质发展。这种差距也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低收入行业多数效益较差,对人力资源及资本的吸引力较弱,高收入行业则相反,这就会促使各种资源进一步向利润高、收入高的行业集中,使其获得更大的发展,并给予低收入行业压力,促使其创新以提高效益。
第14讲 收入再分配
14.1 衡量收入分配的不平等
一个社会中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不能简单地用最穷的人的财富与最富的人的财富的差距来衡量,而是要用一定比例的家庭占有社会财富的比例来衡量。如果每1% 的家庭恰好占有社会财富的1%,那么,这个社会的收入分配就是完全平等的;如果10%的富人占有社会财富的90%,那么,这个社会的收入分配就是极度不平等。
图14-2 基尼系数
14.2 市场必定导致一定程度的收入不平等
在市场经济中,收入分配是通过自愿交换完成的。在要素市场上,关于生产要素服务的自愿交换形成各种要素服务的价格,提供要素服务者按照要素价格得到收入。而且,通过竞争,各种要素服务的价格趋于等于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即该要素的贡献。一个人的收入高低取决于他向社会生产过程提供的各种要素的数量和质量。由于个人天赋不同,加之遗产制度,收入的不平等是难免的。
14.3 收入再分配的理由
从原理上说,自由市场必然导致收入分配不平等。政府是否应该进行收入再分配的问题是一个有激烈争议的问题,似乎也是一个不大可能通过科学的争论来解决的问题。关于收入再分配的三种主要哲学观点是:功利主义、自由主义和自由意志主义。
功利主义者(utilitarian)的主要创始人是英国哲学家边沁。其基本主张是,政府的目标是最大多数人的最大福利。功利主义者主张收入再分配的理由是边际效用递减。依照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对于富人来说,一元钱的边际效用很小,而对于一个穷人来说,一元钱的边际效用较大,因此政府对富人征税,把一部分收入从富人手中转移到穷人手中,社会福利必定增加。不过,功利主义者并不主张收入均等,因为收入均等会降低人们工作的积极性。从理论上说,功利主义的缺陷在于人与人之间的边际效用是无法比较的。
专栏:行业收入不怕差距怕不公
行业收入存在差距正常,怕的是差距不合理、不公正。调节收入不是说把高收入降下来或者把低收入提上去就能让人们满意,更要关注制度的一致性和公平性。
据报道,目前我国行业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从大行业划分看,平均工资最高的行业(金融业)是最低的行业(农林牧渔业)的4.7倍,如果看细分行业,差距已扩大到15倍。这样的差距,在国际上比较少见。难怪有人说,现在不论是谁,都怕入错行。
图14-1 洛伦兹曲线
如图14-2所示,洛伦兹曲线偏离对角线的程度,即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可以用图中面积A相对于(A+B)的大小来衡量。A/(A+B)被称作基尼系数(Gini index)。基尼系数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等。当A=0时,吉尼系数为零,收入分配绝对平等;当A=A+B时,吉尼系数等于1,收入分配绝对不平等。
为了衡量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我们按照收入高低把家庭分为若干组。然后看每组家庭占社会财富的比例,并从低到高累计,计算一定比例的家庭占社会财富的比例。如表9-1所示,在一个假想的社会中,我们把家庭按照收入从低到高分为5组,每组占家庭总数的20%,各组家庭占社会财富的比例如表14-1所示。
表14-1 各组家庭பைடு நூலகம்社会财富的比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