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合集下载

8年级历史部编版下册教案《第 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8年级历史部编版下册教案《第 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八年级历史部编版下册《第4课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1. 本课的单元地位分析本单元属于中国现代史的内容,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到“文化大革命”结束,这段历史在中国现代史中具有承上启下、承前启后的地位。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巩固后,中国共产党从政治、经济两方面着手,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也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期间,虽然经历了曲折,但也取得了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2.课标与本课子目呈现方式分析课标:了解“一五计划”,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会议制度,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

本课由第一个五年计划、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两个子目组成。

第一个子目内容包括“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主要建设成就与意义;第二个子目内容包括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两个子目与课标一一对应。

3.本课教学内容的逻辑结构分析第一个五年计划,特别是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中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展现了新中国建立初期的经济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特别是对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内容的分析,说明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度的建立及其重要历史意义,讲述了新中国建立初期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成就。

两个子目的内容分别从经济、政治两个方面介绍了新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探索与实践。

二、教学目标1.了解“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和建设过程,理解“一五计划”实施的意义,培养学生历史解释与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2.通过《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总结我国在“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成就,教会学会从历史地图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培养学生时空观念与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3.知道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基本史实,知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认识,体会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性,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

8年级历史部编版下册教案《第4课 新中国工 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8年级历史部编版下册教案《第4课 新中国工 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八年级历史部编版下册《第4课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实行的必要性、基本任务,取得的主要成就;了解和掌握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诞生、主要内容和性质,知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中找出“一五”期间,我国在重工业和交通运输业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学习借助历史地图学习历史,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

3.运用材料分析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的必要性和1954年宪法的性质,初步掌握材料解析题的答题方法,提高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4.认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开始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认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培养对国家政治制度的认同感。

5.知道党、国家、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作的不懈努力,树立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情感。

教学重点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教学难点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性质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在历史上是阻隔南北交通的“天堑”。

在1957年之前,假如你要从北京到广州,首先要从北京乘火车到武汉,通过轮船摆渡到长江对岸,然后再次乘坐火车才能前往广州。

你知道哪座大桥的建成改变了这一现状吗?它的建成有什么重要意义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板书课题)二、自主学习(一)第一个五年计划1.原因:建国初期,我国工业落后。

2.起止时间:1953年~1957年。

3.目的: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4.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5.成就:以苏联帮助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先后施工1万多个工业项目。

(1)工业方面: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

《工业化的起步》教案

《工业化的起步》教案

《工业化的起步》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工业革命的概念和背景;(2)掌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和发明人;(3)分析工业革命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资料查询、讨论等方式,了解工业革命的历史背景;(2)运用比较、分析等方法,研究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和发明人;(3)采用案例分析、小组合作等方法,探讨工业革命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技创新的兴趣和热爱;(2)引导学生认识科技创新对人类社会的巨大贡献;(3)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环境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工业革命的概念、背景、主要发明和发明人,以及工业革命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2. 教学难点:工业革命中各项发明的意义和影响,以及工业革命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深远影响。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相关资料,制作PPT,准备案例和讨论题目。

2. 学生准备:预习相关内容,了解工业革命的背景和主要发明。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工业革命时期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工业革命的兴趣,简要介绍工业革命的概念和背景。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和发明人。

3. 课堂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和发明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4.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相关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工业革命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5.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合作,探讨工业革命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深远影响,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五、课后作业1. 编写一篇关于工业革命的小短文,不少于300字;2. 调查身边的事物,了解工业革命对现代社会的影响;3. 思考工业革命带来的环境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2. 同伴评价:学生互相评价,分享彼此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3.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的表现,给予评价和建议。

《工业化的起步》教案(精选4篇)

《工业化的起步》教案(精选4篇)

《工业化的起步》教案(精选4篇)《工业化的起步》篇1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了解“一五”期间经济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和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掌握“一五”的主要任务(从背景、目的分析其合理性)能力训练过程方法阅读资料联系理解利用《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说明“一五”期间我国交通运输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及其分布特点归纳分析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性质情感态度价值观爱党情感“一五”计划的提前超额完成,使我国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证明了中共在经济建设方面“进京赶考”的成绩斐然唯物史观全国人大的召开和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已经基本形成教学重点“一五”计划的主要任务和1954年宪法的颁布教学难点 1954年宪法的性质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建国初期,我国工业十分落后,毛泽东感慨地说:(投影)“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这说明我国的什么落后?师:面对这种情况,我国在建国初期,大力整顿国民经济,工业水平也达到了历史的最高水平,但是,与其他国家相比,仍显得比较落后。

投影:中国(1952产量)印度(1950 产量)美国(1950产量)钢产量(人均)2.37公斤4公斤538.3公斤发电量(人均)2.76千瓦时10.9千瓦时2949千瓦时问:怎么办?师: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讲授新课:师: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什么?师:这个五年计划的时间是1953—1957年,那么,这个五年计划的执行情况如何呢?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不断投影当时竣工的一些项目图片。

投影: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师:在学生回答结束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不断投影出以上内容。

中考资源网以加强对学生的感官刺。

师:在这种情况下,我国以苏联帮助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形成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形成了,沿海的原有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华北和西北也建立了一披新的工业基地。

八年级历史下册《工业化的起步》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历史下册《工业化的起步》教案、教学设计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共同探究问题的能力。
4.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等,增强学生对பைடு நூலகம்业化进程的直观感受。
5.通过课堂讲解、讨论、课后作业等多种形式,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工业化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树立科技创新、勇于改革的意识。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一张工业革命时期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幅图片反映了哪个时期的历史现象?这个时期对人类历史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2.学生分享观察结果,教师总结:这幅图片展示了工业革命时期的情景。工业革命是推动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重要力量,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独立思考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工业化起步阶段的小短文,要求涵盖工业化背景、条件、我国工业化初期的重大成就及其影响等方面,字数在500字左右。
(此作业旨在锻炼学生的史料整理、分析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2.请同学们分组收集工业化进程中的典型事例,分析这些事例对我国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并制作成PPT,下节课进行展示。
3.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同时,教师应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纠正错误认识,提高历史素养。
4.结合实际案例,深入剖析工业化进程中的问题与挑战。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在工业化进程中的艰辛历程和取得的成就,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5.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共同探究问题的能力。设置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引导学生分工合作,共同完成。

《工业化的起步》教案

《工业化的起步》教案

《工业化的起步》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和影响;(2)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主要成就;(3)能够分析工业化进程中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变化。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图片等,了解工业化的概念和发展历程;(2)运用比较分析法,探讨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异同;(3)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研究工业化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工业化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2)培养学生对科技发展的辩证思维能力;(3)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关注工业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工业化的概念及发展历程:(1)工业化的定义;(2)工业化的发展阶段;(3)工业化与国家现代化的关系。

2. 第一次工业革命:(1)主要发明及发明人;(2)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3)第一次工业革命在我国的传播。

3. 第二次工业革命:(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2)主要成就及代表人物;(3)第二次工业革命在我国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及影响;(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主要成就;(3)工业化进程中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变化。

2. 教学难点:(1)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异同;(2)工业化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播放工业化进程的短片;(2)引导学生思考工业化的重要性。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工业化的概念和发展历程;(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3.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异同;(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案例分析:(1)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研究工业化对当时社会的影响;(2)各组汇报研究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2)强调工业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主要内容;2. 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分析工业化进程中的机遇与挑战;3. 思考如何在工业化进程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工业化的起步》教案

《工业化的起步》教案

《工业化的起步》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时间、标志和主要发明;(2)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和影响;(3)认识两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资料等方式,直观地展示工业革命的发展过程;(2)运用比较法,分析两次工业革命的异同;(3)采用案例分析法,深入探讨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变革。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技进步的认同感;(2)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1.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和主要发明;2.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和影响;3. 两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内在逻辑和发展趋势;2.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其对世界的影响;3. 两次工业革命在我国的实践和启示。

四、教学准备:1. 教材《工业化的起步》;2. 相关图片、资料;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工业革命前后的图片,引发学生思考;(2)简要介绍工业革命的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和主要发明;(2)引导学生思考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原因和影响。

3. 课堂讲解:(1)详细讲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内在逻辑和发展趋势;(2)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和影响;(3)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异同,总结其对世界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影响。

4. 案例分析:(1)选取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变革;(2)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工业化进程,探讨其启示。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两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性。

6. 课后作业:(1)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2)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思考工业化进程中的问题和挑战。

六、教学拓展:1. 探讨工业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1)分析工业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优教教案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优教教案

第4课《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教案
一、教学目标
目标1:了解实施“一五”计划的背景,归纳我国工业落后的原因;
目标2:知道“一五”计划的时间、任务,合作探究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
目标3:掌握“一五”计划期间经济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意义、原因;
目标4:通过回顾知识、动手建构知识体系,培养综合归纳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探究新知
(一)导入新课
(二)自主学习
学生分组抢答完成本课基础知识填空。

自主学习,及时检测,夯实基础。

(三)合作探究
1.新中国成立之初,经济上面临怎样的局面?(背景)我国工业水平落后的原因是?
2.一五计划的时间、任务,以发展重工业为主的原因。

3.“一五”计划取得的成就、意义?“一五”计划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四)课堂小结
请结合本课课件
(五)当堂达标
互动学习,及时测评,高效课堂。

(六)学后反思。

教学设计3: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

教学设计3: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

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教学目标:1、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及“一五”期间取得的主要成就。

2、掌握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及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3、认识“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标志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的基本形成。

学习重点: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学习难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教学模式:自主探究,合作达标教具:多媒体教学流程:[板书]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一、导入新课看图分析:下面两幅图表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材料一:《1952年主要产品产量简表》 材料二:《中国与印度、美国钢和电产量的比较》 学生讨论回答,师总结导入:新中国成立后,虽然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基本好转,工业生产已近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但是,我国的工业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当时品种1957年产量 比1952年增长 棉164万吨 26% 钢535万吨 296% 煤1.3亿吨 96% 原油 146万吨 235%中国(1952年产量)印度 (1950年产量) 美国 (1950年产量) 钢产量(人均) 2.37公斤4公斤 538.3公斤 发电量(人均)2.76千瓦 10.9千瓦 2949千瓦的中国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

怎样才能扭转这种局面呢?(目的是启动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自然而然地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要求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完成自主学习(一)自主学习: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18和19页,对于重要年代、事件、概念等做读书标记,思考完成下列问题。

1、第一个五年计划目的: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我国的工业生产时间:________~________年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________,建立国家________化和________化的初步基础;相应的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商业。

《工业化的起步》教案范文

《工业化的起步》教案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工业化的起步》适用年级:八年级学科:历史课时:2课时编写人:X审核人:X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工业革命的概念,掌握其历史背景和主要特征。

(2)了解英国工业革命的原因、过程及影响,认识工业革命对人类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3)了解其他国家工业革命的情况,比较各国工业革命的异同。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资料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运用比较法,分析各国工业革命的联系和区别。

(3)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探讨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深远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历史素养。

(2)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工业革命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影响。

(2)各国工业革命的异同。

2. 教学难点:(1)工业革命的原因。

(2)工业革命对人类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1)展示工业革命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工业革命?(2)简要介绍工业革命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英国工业革命的原因。

(2)分析英国工业革命的过程,引导学生关注重要发明和人物。

3. 课堂讲解(1)详细讲解英国工业革命的原因、过程及影响。

(2)分析英国工业革命对人类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4. 课堂互动(1)提问:英国工业革命为什么发生在英国?(2)学生分享其他国家工业革命的情况,比较各国工业革命的异同。

5. 总结本节课内容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2)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其他国家工业革命。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其他国家工业革命的情况。

(2)分析各国工业革命的异同,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3. 课堂讲解(1)讲解其他国家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2)引导学生认识工业革命对人类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

4课工业化的起步教案

4课工业化的起步教案

4课工业化的起步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工业革命的概念,知道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和发明人。

(2)掌握工业化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工业革命的原因和影响。

(2)运用比较法,分析工业化在不同国家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技创新的重视,认识到科技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2)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关注工业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1. 工业革命的原因和影响。

2.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和发明人。

三、教学难点:1. 工业化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2. 工业化在不同国家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工业革命的概念,引导学生关注工业化的发展历程。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第一次工业革命都带来了哪些重要的发明吗?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和发明人。

(2)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工业化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工业化在不同国家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4.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工业化时期的典型案例,如英国的雾都伦敦。

(2)学生分析案例中工业化带来的问题,并思考如何解决。

5. 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2. 研究性学习:调查我国工业化发展的历程和现状,分析我国工业化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工业革命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工业化影响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七、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工业化的问题和影响。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工业化带来的具体问题。

3. 采用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对工业化的看法和理解。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或工业企业,直观感受工业化的实际运作。

2. 邀请企业家或专家讲座,分享工业化发展的经验和挑战。

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教学设计

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教学设计

第4 课《工业化的起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和掌握“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和取得的主要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等基础知识。

2.解读图表《中国与印度、美国钢和电产量比较表》,体验与感悟“一五”计划实行的背景;观看《鞍山大型轧钢厂》《毛泽东为第一汽车制造厂题词奠基石》《长春一汽》《一五计划工业和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图》等图片,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3.知道“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民主政治体制基本形成。

二、教学重点了解一五计划基本任务和成就,知道1954 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教学难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

三、教学用具多媒体。

四、教法与学法启发式教学、体悟教学;角色体验学习、自主学习、小组讨论。

五、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建国初期,我国工业十分落后。

毛泽东感慨地说了一段话。

请听一一毛泽东(学生模仿,用浓重的湖南口音):“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怎样改变这种现状呢?实现工业化是唯一的出路。

为了实现工业化,1953 年中国开始实施第个五年计划。

好,让我们来学习第4 课“工业化的起步”。

(二)自主学习教师出示自学提纲,学生对照提纲自主学习,快速阅读课本,并在课本上初步做笔记。

(三)合作探究1 •小组对照提纲,互相质疑释疑。

2 •师生合作解决疑难:(1)读《中国与印度、美国钢和电产量比较表》回答:由表中数字比 较,你得出什么结论?中国<1952年产量)印度(1950年产量)美国<1950年产量》 (人均)2.阴千克 4千克 5妙古千克 发电臺(人均)2, 76千克10. 9于瓦3寸29归干瓦P 寸学生先自己观察分析后,小组讨论,得到: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工业落后,工业水平低,工业 基础薄弱,门类不全。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自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自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自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八年级下册历史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本课主要内容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经济建设和政治建设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我国工业化起步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取得的成就,以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过程和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对于我国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建设和政治建设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工业化起步的具体过程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过程和意义还需要进一步学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工业化起步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取得的成就,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过程和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增强学生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工业化起步的过程和取得的成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过程和意义。

2.难点:对工业化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的深入理解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2.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案例分析:教师通过展示相关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提前准备好相关的历史资料和案例,制作好PPT等教学辅助材料。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提前预习教材,了解本课的基本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照片,引导学生回顾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2.呈现(1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向学生介绍我国工业化起步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取得的成就,以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过程和意义。

教学设计2: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

教学设计2: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

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识目标(1)掌握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经济结构和实行工业化的必要性。

(2)掌握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及取得的成就。

(3)掌握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诞生过程及其内容和意义。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的能力。

(2)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综合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指导学生分组收集资料,整理相关信息,编排多种呈现方式,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2)通过引导学生观赏小组展示、对比图表、查阅相关资料等,多方面培养学生获得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3)运用小组探究式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观念。

(4)通过联系家乡汽车工业──“一汽”的发展,帮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开始,更好地了解建国后中国经济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

(5)通过问题设置,逐层引导,培养学生在思索中获得提高。

3.情感、态度、价值观(1)使学生了解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的工业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2)通过对家乡──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发展历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家乡,激发学生为建设家乡努力拼搏、奋发向上的积极风貌。

(3)使学生认识第一部宪法的颁布,真正地体现了人民的意志,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显著成就。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难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由新中国第一批国产汽车和中国人自己制造的第一批喷气式飞机图导入二、第一个五年计划1、背景:结合教材中《中国与印度、美国钢和电产量的比较》图表,分析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制定的背景。

(1)新中国建立以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2)中国是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同时也落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即使与印度相比,差距也不小。

2、“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编制“一五”计划编制的目的是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国民经济,它是由我国政府组织编制的,起止时间是1953年至1957年。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4课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教学设计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4课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教学设计

【探究历史】
教学内容
史料研读、感悟体验
1.探讨一五计划优先发 展重工业的原因
①我国重工业基础 薄弱。
②国防建设的需 要。
③向苏联学习。
策略方法、问题及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教学策略:精读史料——找寻关键词、关键语句, 史料的研
理解材料的出处和可靠性,理解材料所要表达的观点。 读通常采
研究精读史料之间的关系。
用问题引
探究一::“一五计划”制定的背景
导的方式,
材料解析:
达成研读
材料 1.《中国与印度、美国钢和电产量的比较》比 目标。
较内容
1.激发兴
材料 2.毛泽东: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 趣,提高学
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 生的参与
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 意识;
大起来了。可是, 我们还不能制造一架飞机、一辆坦 取得的主
克、一门高级的炮。在运输上, 我们自己还不能制造 要成就。
一辆汽车…….…….既然我们还不能
3.培养史
制造一辆坦克、一架飞机、一门高级大炮和一辆 料实证的
汽车, 那我们的国防力量怎么能算强大呢?我们要自 历史核心
己生产这些东西, 就要搞重工业! ——周恩来
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2.图文并
问题:1.两则材料反映了建国初我国经济发展的 茂,突出重
什么状况?
点,加深记
2.为扭转这一局面,我国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忆,帮助学
总结:一五计划编制前夕,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 生更扎实
探究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地掌握第
材料解析:
一个五年
材料 1:“经过抗美援朝战争, 我们的国防力量强 计划期间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教案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教案
教学重点:
“一五计划”的主要成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教学难点: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主要教学活动
设置意图
导入
结合所学知识并提问:“进京赶考”的任务完成了吗?
学生建立与已学习知识的联系,并引发思考
第一个
五年计划
出示材料:解放前及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国的经济状况
提问:面对这样的情况,中国共产党应如何应对?
教 案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学科
历史
学段:初中
年级
八年级
教材
书名:《中国历史》
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能够了解“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和成就,理解“一五计划”实施的意义;知道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基本史实,知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学生通过利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总结我国在“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成就,学会从历史地图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增强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认识,体会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性,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展示地图及材料:介绍“一五计划”成就及意义
学生理解历史背景
学生理解“一五计划”的影响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介绍: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会
出示材料:选举人大代表的过程
出示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介绍“两会”的由来
学生理解《五四宪法》的内涵
学生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性质
小结
回顾本课知识,进行总结
复习本课知识

《工业化的起步》教案范文

《工业化的起步》教案范文

《工业化的起步》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工业化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掌握工业化起步的原因和条件。

3. 了解我国工业化的历程和取得的成就。

4.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1. 工业化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 工业化起步的原因和条件3. 我国工业化的历程和成就4. 工业化对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影响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工业化起步的原因和条件,我国工业化的历程和成就。

2. 教学难点:工业化对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我国工业化的具体实例。

3. 引导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

4. 进行课堂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工业化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工业化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工业化概念及其重要性:简要介绍工业化的定义,阐述工业化对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影响。

3. 分析工业化起步的原因和条件:讲解工业化起步的内部和外部原因,阐述工业化起步所需的经济、技术和人才条件。

4. 讲解我国工业化的历程和成就:回顾我国工业化的发展历程,介绍取得的重大成就。

5. 案例分析:选取我国工业化进程中的具体实例,分析工业化对相关行业和地区的影响。

6.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就工业化对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影响展开讨论,分享彼此的观点和体会。

7.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工业化起步的原因、我国工业化历程和成就的理解,以及对工业化影响的认识。

10. 课后反思: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2. 评价内容:a. 学生对工业化概念及其重要性的理解。

b. 学生对工业化起步的原因和条件的掌握。

c. 学生对我国工业化历程和成就的认知。

4课工业化的起步教案

4课工业化的起步教案

4课工业化的起步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和发明人,认识工业革命对社会生产力的巨大推动作用。

2. 学会通过图片、资料等收集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工业革命的原因、过程及其影响。

2. 学会运用历史观点,评价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贡献。

情感态度价值观:1. 认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学会珍惜今天的生活,关注人类可持续发展问题。

二、教学重点1. 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和发明人。

2. 工业革命对社会生产力的推动作用。

三、教学难点1. 工业革命的原因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 如何评价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贡献。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工业革命时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工业化进程中的社会变革。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和发明人。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工业革命的原因、过程及其影响,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

4. 课堂讲解:结合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的结果,讲解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和发明人,分析工业革命对社会生产力的推动作用。

5. 案例分析:以英国和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为例,让学生了解工业化在不同国家的特点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工业革命的历史意义。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思考题,让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贡献。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和发明人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对工业革命对社会生产力的推动作用的理解。

3. 评价学生在案例分析中对工业化进程的把握和分析能力。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关注工业化进程中的社会问题,如环境污染、劳动力权益等。

《工业化的起步》教案新部编本06

《工业化的起步》教案新部编本06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课题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使用人编号 05 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主备人日期2、15




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中找出
“一五”期间,我国在重工业和交通运输业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培养学生使用历史地
图学习历史的习惯,教会学生运用历史地图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
结合教师提供的影像资料、史料和图片,训练学生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历史史
实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
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
的颁布,标志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的基本形成。

重点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
难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

学法阅读、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讲述等
教法图片、视频展示;导读导议;讲解。





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1、必要性
2、目的:为加快社会主义建设
3、基本任务:发展重工业
4、一五计划的完成及成就 1957年底超额完成
鞍钢、长春一汽、武汉长江大桥等
5、作用:
二、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1、时间: 1954、9。

《工业化的起步》教案新部编本04

《工业化的起步》教案新部编本04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工业化的起步学情分析:A、初二学生具备了初步的感知和认知能力,但理性分析和认识能力还比较低,只存留在知识的表面层次;B、学生对本课的知识了解仅存留在教材中所阐述的深度和层面上,对一五计划的背景、1954年宪法的性质缺乏进一步深层次的理解。

C、利用材料和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等加强学生对本课的理解掌握。

教材分析:本课为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的第4课。

本单元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而工业化的起步则是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而采取的经济方面的措施。

本课主题为工业化的起步,重点是“一五”计划的主要任务和1954年宪法的颁布。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和掌握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及其经济建设成就、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2.能力目标:通过指导学生利用课本及插图,说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工业和交通运输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引导学生思考“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性质”,从而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爱党情感:“一五”计划的提前超额完成,使我国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证明了中共在经济建设方面“进京赶考”的成绩斐然。

教学重点:“一五”计划的主要任务和1954年宪法的颁布。

处理办法: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尤其运用丰富的图片与影视等多媒体资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难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

处理办法:运用图片和史料等,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宪法的性质。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通过看图片、视频,读史料等,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巩固和理解;自主学习:让学生自己搜集相关史料,得出自己的结论;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入:1949年3月,毛泽东及周恩来等离开西柏坡前往京城赶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和掌握“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和取得的主要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等基础知识。

2.解读图表《中国与印度、美国钢和电产量比较表》,体验与感悟“一五”计划实行的背景;观看《鞍山大型轧钢厂》《毛泽东为第一汽车制造厂题词奠基石》《长春一汽》《一五计划工业和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图》等图片,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3.知道“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民主政治体制基本形成。

二、教学重点
了解一五计划基本任务和成就,知道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教学难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

四、教法与学法
启发式教学、体悟教学;角色体验学习、自主学习、小组讨论。

五、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建国初期,我国工业十分落后。

毛泽东感慨地说了一段话。

请听──毛泽东(学生模仿,用浓重的湖南口音):“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怎样改变这种现状呢?实现工业化是唯一的出路。

为了实现工业化,1953年中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好,让我们来学习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

(二)自主学习
教师出示自学提纲,学生对照提纲自主学习,快速阅读课本,并在课本上初步做笔记。

(三)合作探究
1.小组对照提纲,互相质疑释疑。

2.师生合作解决疑难:(1)读《中国与印度、美国钢和电产量比较表》回答:由表中数字比较,你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先自己观察分析后,小组讨论,得到: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工业落后,工业水平低,工业基础薄弱,门类不全。

(2)PPT出示:“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发展重工业,为什么?根据自学情况和下列材料讨论:首先是当时中国的国情是工业基础薄弱,其次是受苏联的影响。

斯大林说:“在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通常从轻工业开始……共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路,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做迟了,就要失败。

”让学生从材料中找出两个原因:首先是当时中国的国情是工业基础薄弱,其次是受苏联的影响。

PPT出示:为什么还相应地发展轻工业、农业、商业,培养建设人才?老师点拨:“相应地发展轻工业、农业、商业,培养建设人才”,这是社会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否则,光生产汽车、飞机,老百姓无法过日子;没有人才无法进行工业建设。

(3)PPT出示图片《鞍山大型轧钢厂》《毛泽东为第一汽车制造厂题词的奠基石》《长春一汽生产和第一辆解放牌汽车》《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图》。

由以上图片,你可以看出“一五”计划有哪些成就?学生回答。

然后PPT动态出示《“一五”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与学生一起梳理工业成就。

①工业成就:鞍山钢铁公司投产、长春一汽、中国一飞、沈阳一床
②交通成就:武汉长江大桥、川藏、青藏、新藏三铁路建成
③工业基地:鞍钢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建成,沿海老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华北、西北形成新工业基地。

(4)“一五”计划的作用
在梳理“一五”计划成就后,老师问:“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后,有什么作用?请观看“一五计划”视频片断后思考回答: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迈进。

(5)民主建设成就:共和国第一部宪法颁布
出示课本21页上右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内容片断》,并让学生阅读本页小字,小组讨论后回答:该宪法的内容与性质是什么?
内容: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性质: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老师补充说明:这部宪法的颁布,结束了《共同纲领》代替《宪法》的过渡状态,也标志着政治体制基本形成。

(四)整合知识
学生先自主复习构建,然后展示,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构建,如下:
(五)检测巩固
1.我国现在正处于“十二五”计划期间,“一五”计划的重要任务应该是()A.在新解放区完成土地改革 B.实现国家工业化,完成三大改造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2.下图是1954年邮政总局发行的特种邮票。

它的发行是为了庆祝()
A.《共同纲领》的通过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诞生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 D.《双十协定》的签订
3.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任务是()
A.和平解放西藏 B.完成土地改革 C.完成三大改造 D.发展重工业
4.旧版1分纸币的正面主景图案,是国产第一辆解放牌汽车。

这辆汽车最早产生的时期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B.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C.改革开放初期 D.21世纪初
5.下列哪项内容出自下图法律文件?()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B.“自由独立的合众国解除对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
C.“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D.“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6.1954年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这部宪法的特点是()
①坚持人民民主专政②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③坚持社会主义道路④坚持科学发展观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7.宣传标语往往反映出时代特色。

“学习苏联先进生产经验,为我们的工业化而奋斗!”这句标语最早出现在()
A.“—五”计划时期 B.“大跃进”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8.从专制到民主、人治到法治是人类历史的重大进步,经历了漫长的奋斗历程。

请回答:
(1)20世纪50年代,为改变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建立起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党和政府制定的发展国民经济的措施是什么?在此过程中,建成沟通我国西南、西北的第一条铁路干线是哪条铁路?
(2)读“一五”时期我国各部门投资比例表
上表材料表明“一五”期间我国国民经济投资的重点是什么?“一五”计划的完成有什么历史作用?
(3)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它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根本大法,该宪法是在哪次会议上通过的?怎样理解其社会主义性质?
参考答案:
1.C 2.C 3.D 4.B 5.A 6.B 7.A
8.(1)制定和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宝成铁路。

(2)优先发展重工业和交通运输业。

(回答重工业投资比例最高,交通运输业次之也可)作用: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回答为我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基础也可)
(3)会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理解:真正反映了人民的意志,代表了各族人民的利益,是建设社会主义强国的纲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