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穴位

合集下载

80个常用穴位

80个常用穴位

中医技能:80个常用针灸穴位与操作1. 尺泽: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直刺0.8-1.2寸或点刺出血可咳嗽,气喘,咯血,潮热,咽喉肿痛,胸部胀满;急性腹痛吐泻;肘臂挛痛2. 孔最:前臂掌面桡侧,尺泽穴与太渊穴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处直刺0.5~l寸肘臂挛痛,痔疾,咳血、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肺系病证3. 列缺: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向上斜刺0.3-0.5寸可外感头痛,项强,咳嗽,气喘,咽喉痛;口眼歪斜,牙痛4. 鱼际: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直刺0.2~0.5寸,禁灸。

咽干,咽喉肿痛,失音。

咳嗽,咳血,小儿疳积。

5. 少商: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浅刺0.1-0.2寸或点刺出血可咽喉肿痛,发热,咳嗽,失音,鼻衄;昏迷,癫狂;指肿,麻木手阳明大肠经6. 商阳:食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浅刺0.1-0.2寸或点刺出血可咽喉肿痛,齿痛,耳聋;热病,昏迷;手指麻木7. 合谷:在手背,第一二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中点直刺0.5-1.0寸可头痛,齿痛,目赤肿痛,咽喉肿痛,鼻衄,耳聋痄腮,牙关紧闭,口眼歪斜;热病,无汗,多汗;经闭,滞产,腹痛,便秘;上肢疼痛,不遂8. 手三里: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直刺0.8-1.2寸可肩臂麻痛,上肢不遂;腹胀,吐泻;齿痛颊肿9. 曲池: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直刺1.0-1.5寸可热病,咽喉肿痛,齿痛,目赤痛,头痛,眩晕,癫狂;上肢不遂,手臂肿痛,瘰疬;瘾疹;月经不调,腹痛吐泻10. 肩髃: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上臂平举肩部前方的凹陷直刺0.8-1.5寸可肩臂疼痛,上肢不遂,瘰疬;瘾疹11. 迎香:鼻翼外缘中点旁开鼻唇沟中平刺或斜刺0.3-0.5寸不鼻塞,鼻衄,鼻渊,口眼歪斜,面痒;胆道蛔虫症足阳明胃经12. 地仓:目正视瞳孔直下口角水平交界处直刺0.5寸或向颊车方向透刺1.0-2.0寸可眼睑瞤动,口角歪斜,流涎13. 下关:闭口取穴,颧弓下缘凹陷处,下颌骨髁状突前方直刺0.5-1.0寸可耳聋,耳鸣,聤耳;齿痛,口眼歪斜,面痛14. 头维:在头侧部,当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4.5寸向下或向后平刺0.5-0.8寸不可眩晕,头痛;目痛,迎风流泪,眼睑瞤动15. 天枢:脐中旁开2寸直刺1.0-1.5寸可绕脐腹痛,腹胀肠鸣,痢疾,泄泻,便秘;癥瘕,痛经,月经不调16. 梁丘:伸展膝盖用力时,筋肉凸出处的凹洼;直刺1~1.2寸。

人体穴位图解大全及按摩方法

人体穴位图解大全及按摩方法

人体穴位图解大全及按摩方法人体穴位图解大全人体常用穴位按摩保健方法(动画图解)一、穴位:脾经(脾土)位置:拇指桡侧面。

操作:①补脾经:使患儿拇指微屈,操作者以拇指面沿患儿拇指桡侧缘向掌根直推,见中图。

②清脾经:在小儿拇指面上直推,见右图。

约推100~300次。

主治:消化不良,腹泻,呕吐,疳积,四肢无力等。

图解:二、穴位:肺经(肺金)位置:无名指掌面。

操作:①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200~400次。

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图解:三、穴位:肾经(肾水)位置:小指掌面。

操作:①补肾经:在小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肾经:自小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100~200次。

主治:小便赤涩不利,遗尿,尿频等。

图解:四、穴位:肝经(肝木)位置:食指掌面。

操作:①补肝经:在小儿食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100~200次。

②清肝经:由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100~300次。

主治:惊风抽搐、目赤,伤风感冒,脾虚泄泻,肝炎等图解:五、穴位:心经(心火)位置:中指掌面。

操作:①补心经:在小儿中指面作旋推,见中图,约补100~200次。

②清心经: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100~300次。

主治:高热神昏,烦躁,夜啼,口舌生疮,小便短赤等。

图解:五脏相对于五行的,大家没事的时候可以多做按摩,闲着也是闲着,做了总比没做的好。

只是上面说的是患儿,应该对应大人的也可以的,中医穴位是一样的。

健身是全民的,无论是以什么方式。

没事时,坐车时都可以按摩一下试试了!常见病穴位按摩:1.扁桃腺疼痛指压“合谷”对于治疗扁桃腺疼痛非常有效,合谷穴不仅能治扁桃腺疼痛,对于牙痛、高血压、面疱也很有效。

“合谷”是将拇指和食指张成45度角时,位于骨头延长角。

2.治疗便秘的穴位与指压法先卧在床上,放松全身肌肉,在第4、5腰椎中间向左右二指幅处强压到稍有疼痛感。

人体162个常用穴位介绍,附高清图,只发一次,需要的收好了!

人体162个常用穴位介绍,附高清图,只发一次,需要的收好了!

人体162个常用穴位介绍,附高清图,只发一次,需要的收好了!大家好,我是中医老李,今天为大家带来人体162个常用穴位介绍,分三个部分:一:100个《穴位功效大全》,简单介绍!二:22个最常见的穴位汇总,配高清图!三:《40个常见病穴位按摩大全》,详细介绍!整理了很长时间,算是非常全面了,只发一次,有需要的朋友收好了!一:100个《穴位功效大全》,简单介绍!1.发热穴——膻中(大椎、肺俞)2.万能穴——合谷3.长寿穴——足三里4.消气穴——太冲5.强胃穴——足三里6.腰痛穴——飞扬7.疏筋穴——阳陵泉、涌泉8.健脾穴、肚胀穴——公孙9.补肾穴——太溪10.止痛、冠心血管穴——膻中11.补血穴——血海12.止咳穴——极泉、尺泽13.皮肤病穴——曲池14.消炎穴——商丘15.耳鸣穴——少海16.颈椎病穴——天窗17.膝痛穴——内关18.头晕、呕吐、肠炎穴——梁丘19.打嗝不止、呕吐穴——涌泉、内关20.鼻炎穴——丰隆、手三里21.护膝穴——曲泉22.手脚麻木穴——复溜、环跳23.糖尿穴——地机24.牙痛穴——合谷、肩井25.胆结石穴——中渎26.失眠、遗尿遗精穴——然谷、太冲27.恐惧病穴——太溪28.治痘穴——太冲、曲池29.感冒鼻塞、嗓子痛、痔疮穴——孔最30.雀斑穴——丝竹空31.眼袋穴——承泣32.鱼尾纹穴——瞳子髎33.噩梦穴——厉兑34.肚子痛穴——下巨虚35.胃肠炎穴——天枢36.膀胱炎、前列腺炎、肾炎穴——水道37.嗓子失声穴——大钟38.黑眼圈穴、皮肤增白穴——四白39.减肥穴——带脉40.月经不调穴——水泉、带脉41.脑供血不足穴——解溪42.糖尿病穴——腕谷43.扭伤穴——大包44.厌食、脱发穴——太溪45.便秘穴——带脉46.过敏性鼻炎穴——迎香47.脑血管穴——瘛脉48.网球肘穴——少海、肘髎、尺泽49.手麻穴——支正50.坐骨神经穴、脊椎病——后溪51.腰椎盘突出穴——筋缩52.美容穴——天容53.急性咽喉肿痛穴——少商、关冲、涌泉54.慢性咽炎、咳嗽穴——天突、尺泽55.急性扁桃体炎穴——中渚56.咳喘穴——中府57.夜间咳嗽穴——鱼际58.补气穴——经渠、气海59.感冒、白内障穴——肩髃60.明目穴——中渚61.乳腺炎穴——天池62.白发穴——浮白63.胆囊炎穴——日月、肝俞64.晕车穴——关冲65.疲劳穴——液门66.急性胃痛、急性肠炎穴——曲泽67.高血脂穴——环跳68.腰酸穴——风市69.化痰穴——丰隆70.慢性肝炎穴——三阴交71. 抽筋、扭筋穴——阳陵泉72.消化不良穴——率谷穴73.荨麻疹穴——太冲、风池74.鼻出血穴——内庭75.痛经穴——蠡沟、带脉76.口腔溃疡穴——间行77.瘙痒、调节血液穴——血海78.腰背痛穴——委中79.肌肉萎缩穴——大都80.心脏供血不足穴——神道81.痛风穴——复溜、筑宾82.外脚踝关节穴——丘墟、外关、解溪83.性功能穴——会阴、地神84.老花眼穴——光明85.心脏补血穴、抑郁穴——极泉86.冠心病穴——云门87.肾结石穴——筑宾88.落枕、偏头痛穴——外关89.电脑病穴——天窗90.甲亢穴——天柱91.中风穴——百会92.水肿穴——承浆93.口眼歪穴——颊车94.老人痴呆穴——老人穴95.静脉曲张穴——太渊96.黄褐斑穴——天容987.耳炎穴——前谷98.中暑穴——十宣、人中99.心肌梗塞穴——极泉、膻中100.半身不遂穴——风市、足三里二:22个最常见的穴位汇总,为自己、为家人收配高清图1、百会穴---平肝宁神位于人体的头部,头顶正中心,可以通过两耳角直上连线中点,来简易取此穴。

人体常用穴位

人体常用穴位

人体常用穴位头面部穴位1.百会穴Δ位置:头顶正中,两耳尖直上与头正中线交叉点处.主治:升阳固脱,振奋阳气,清热开窍,健脑通络。

适用于健忘失眠、精神不振、头昏脑胀、目眩耳鸣、中气下陷、内脏垂脱、头痛、高血压、中风、等病症,为人体阳气聚会之气。

2.风池穴Δ位置:颈项后枕骨下,与乳突下缘相平,项肌外侧凹陷处。

主治:袪风解表,清头明目,通脑活络。

适用于颈项强痛,头痛眩晕、失眠健忘、高血压、等病症。

对发热恶寒、热病汗不出、目赤痛、鼻塞、耳聋气闭、耳鸣、牙痛、中风昏迷、口眼歪斜等病的疗效也非常显著。

穴位配伍:①配合谷穴、丝竹空穴治偏正头痛;②配脑户穴、玉枕穴、风府穴、上星穴治目痛不能视;③配百会穴、太冲穴、水沟穴、足三里穴、十宣治中风;④配风池穴、血海穴、百虫窝穴治疗荨麻疹.3. 哑门穴Δ位置:位于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第1颈椎下。

主治:缓解治疗头重、头痛、顽固性头痛、失眠、精神烦躁、鼻出血、呕吐不止、癫痫、瘫痪等。

穴位配伍:①泻哑门、听会、外关(或中穴渚)、丘墟治高热或疟疾所致耳聋;②配人中、廉泉治舌强不语、暴喑、咽喉炎;③配百会、人中、丰隆、后溪治癫狂、癫痫。

④配风池、风府治中风失语、不省人事;⑤配劳宫、三阴交、涌泉等九穴为回阳九针,可以开窍醒神治昏厥;⑥配脑户、百会、风池、太溪、昆仑、肾俞治大脑发育不全;⑦针哑门、肾俞、太溪治疗贫血。

4. 风府穴位置:位于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3厘米,枕外隆凸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凹陷处.主治:癫狂痫证,悲恐惊悸,半身不遂,眩晕,颈项强痛,咽喉肿痛,目痛。

穴位配伍:①配昆仑、束骨治狂证多言不休;②配肺俞治狂走欲自杀;③配腰俞治足不仁 ;④配二间、迎香治鼻衄。

⑤配风市,有疏风通络的作用,主治寒伤肌肤经络。

⑥配肺俞、太冲、丰隆,有理气解郁的作用,主治狂躁奔走,烦乱欲死。

5。

太阳穴Δ位置:位于眉梢与外眼角之间,向后移约一横指凹陷处。

主治:醒脑明目,风镇痛,清堵除烦。

常用中医穴位定位教材

常用中医穴位定位教材

常用中医穴位定位1、百会:【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处。

【功效】生养固脱,醒脑安神。

【主治】(1)昏迷,昏厥,休克。

(2)内脏下垂,子宫脱垂,脱肛。

(3)精神分裂症,癔病。

(4)头痛,眩晕,神经衰弱。

【操作】向后横刺0.8~1.2寸,也可向左右横刺。

灸3~5壮,艾炷不宜太大。

2、印堂:【定位】在额部,当两眉头之中间。

【功效】清热止痛。

【主治】(1)鼻炎,鼻衄,感冒发热,眩晕,前额痛。

(2)高血压,低血压,失眠,产后血晕不语,子痫,小儿惊厥,呕吐。

【操作】斜刺或横刺,向下或向左右透刺0.5~1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3、素髎【定位】鼻尖的正中央。

【功效】回阳救逆,开窍泄热。

【主治】(1)昏迷,休克,呼吸衰竭,心动过缓,低血压。

(2)鼻炎,酒渣鼻。

【操作】从鼻尖向上刺0.5~1寸。

4、太阳【定位】在额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

【功效】清热止痛。

【主治】(1)头痛,偏头痛,眩晕,感冒。

(2)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

(3)目疾。

【操作】直刺0.5寸,斜刺或横刺1~2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禁灸。

5、水沟(人中)【定位】在面部,当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交点处。

【功效】醒脑开窍,复苏宁神。

【主治】(1)昏迷,惊厥,新生儿窒息。

(2)急性腰扭伤。

(3)鼻炎,口眼歪斜,面肿。

【操作】向上斜刺0.3~0.5寸。

禁灸。

6、承浆【定位】颏唇沟的正中凹陷处。

【功效】祛风通络【主治】(1)急性腰扭伤。

(2)面瘫的口角歪斜,面痉挛的口角抽搐,三叉神经第3支痛。

(3)口腔溃疡,齿痛,面肿。

【操作】微向上斜刺0.3~0.5寸。

7、廉泉【定位】在颈部,当前正中线上,结喉上方,舌骨上缘凹陷处。

【功效】开窍利舌,清音。

【主治】(1)中风舌强不语,暴哑。

(2)流涎,舌下肿痛。

(3)扁桃体炎,吞咽困难。

【操作】向舌根部斜刺0.5~1寸,或再分别向两旁斜刺0.5~1寸。

8、迎香【定位】在鼻翼外缘中点,当鼻唇沟中。

100个常用穴位

100个常用穴位

1. 太冲穴(足三里)2. 内关穴(合谷)3. 阳陵泉穴(阳陵泉)4. 足三里穴(大椎)5. 丰隆穴(百会)6. 曲池穴(关元)7. 涌泉穴(涌泉)8. 阴陵泉穴(阴陵泉)9. 大敦穴(大敦)10. 血海穴(血海)11. 大横穴(印堂)12. 阴交穴(阴交)13. 中渚穴(中渚)14. 神门穴(神门)15. 海底穴(海底)16. 合谷穴(合谷)17. 风池穴(风池)18. 天突穴(天突)19. 支沟穴(支沟)20. 太阳穴(太阳)21. 耳门穴(耳门)22. 鱼腰穴(鱼腰)23. 太阳穴(太阳)24. 四白穴(四白)25. 曲泉穴(曲泉)26. 阴陵穴(阴陵)27. 侠溪穴(侠溪)28. 天柱穴(天柱)29. 至阳穴(至阳)30. 冲阳穴(冲阳)31. 神庭穴(神庭)32. 气海穴(气海)33. 血窍穴(血窍)34. 陷谷穴(陷谷)35. 中极穴(中极)36. 承浆穴(承浆)37. 阴郄穴(阴郄)38. 渊腋穴(渊腋)39. 肩井穴(肩井)40. 颧髎穴(颧髎)41. 合阳穴(合阳)42. 阳陵穴(阳陵)43. 曲垣穴(曲垣)44. 外关穴(外关)45. 太渊穴(太渊)46. 阳溪穴(阳溪)48. 手三里穴(手三里)49. 阴交穴(阴交)50. 心脉穴(心脉)51. 神门穴(神门)52. 池沼穴(池沼)53. 内关穴(内关)54. 膻中穴(膻中)55. 大横穴(大横)56. 厉兑穴(厉兑)57. 天府穴(天府)58. 涌泉穴(涌泉)59. 维道穴(维道)60. 阴都穴(阴都)61. 肩井穴(肩井)62. 曲泽穴(曲泽)63. 外关穴(外关)64. 合谷穴(合谷)65. 太冲穴(太冲)66. 阳陵泉穴(阳陵泉)67. 阴陵泉穴(阴陵泉)68. 血海穴(血海)69. 丰隆穴(百会)71. 涌泉穴(涌泉)72. 阴交穴(阴交)73. 神门穴(神门)74. 风池穴(风池)75. 支沟穴(支沟)76. 曲池穴(关元)77. 大横穴(印堂)78. 阴都穴(阴都)79. 至阳穴(至阳)80. 冲阳穴(冲阳)81. 四白穴(四白)82. 鱼腰穴(鱼腰)83. 肩贞穴(肩贞)84. 翳风穴(翳风)85. 阳白穴(阳白)86. 十宣穴(十宣)87. 腕骨穴(腕骨)88. 焦躁穴(焦躁)89. 地机穴(地机)90. 天柱穴(天柱)91. 承山穴(承山)92. 丘墟穴(丘墟)94. 渊腋穴(渊腋)95. 养老穴(养老)96. 背俞穴(背俞)97. 至阴穴(至阴)98. 冲心穴(冲心)99. 曲泉穴(曲泉)100. 承浆穴(承浆)。

针灸治疗常见病穴位大全

针灸治疗常见病穴位大全

针灸治疗常见病穴位大全针灸治疗常见病穴位大全1、感冒:合谷、列缺、尺泽,头痛加印堂,咽喉疼痛加少商点刺出血。

2、咳嗽:列缺、尺泽、丰隆。

3、胃痛:中脘、内关、足三里。

4、上腹部胀满、消化不良:内关、足三里。

5、下腹部胀满、消化不良:天枢、足三里。

6、恶心、呕吐:内关、足三里。

7、腹泻、痢疾:天枢、足三里、上巨虚。

8、便秘:天枢、支沟、上巨虚。

9、胁肋疼痛、岔气:外关、支沟、阳陵泉(腓骨小头的前下方处)、阿是穴。

10、头痛:印堂、太阳、合谷、列缺。

、11、牙痛:颊车、下关、合谷、内庭(足第2、3趾缝纹头处)12、肩周炎:肩隅、肩liao、阿是穴。

13、膝关节炎:犊鼻(外膝眼)、内膝眼、阳陵泉、阴陵泉(胫骨内侧髁的下方凹陷处)。

14、心痛、心悸:内关、神门、足三里。

15、神经衰弱、失眠:内关、神门、足三里、三阴交、印堂。

16、眩晕:太溪(内踝与跟腱之间的中点)、太冲、足三里、三阴交、印堂、百会。

17、高血压:曲池、足三里、涌泉、百会。

18、上肢麻木、疼痛、瘫痪:肩隅、肩liao、曲池、外关、神门、内关、合谷。

19、下肢麻木、疼痛、瘫痪:环跳、风市、委中、阳陵泉、足三里、承山、三阴交。

20、月经不调:三阴交、血海(髌骨内上缘上2寸)。

21、痛经:合谷、三阴交、关元。

22、面神经麻痹(口眼歪斜):地仓、颊车、下关、阳白、合谷、列缺、足三里、太冲、医风(耳垂后方凹陷处)、鱼头、鱼尾。

23、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颊车、下关、阳白、四白、头维(额角发际上0、5寸)、太阳、合谷、足三里、太冲。

24、呃逆:内关、足三里、膻中(两乳头连线的中点),25、耳鸣、耳聋:听宫、听会(屏下切迹前、张口凹陷处)、医风、外关、合谷、足三里、太冲。

26、急救:人中、内关、合谷、涌泉、十宣(手十指的尖端)、百会。

27、小儿惊风:人中、四缝、中冲(中指的尖端)、十宣点血。

28、腰痛:肾俞、大肠俞(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委中、阿是穴。

常用穴位图解

常用穴位图解

一、经典原文及注解1、四总穴歌: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2、十要穴保健歌传统中医保健流行一首十要穴保健歌,几千年以来为人类所利用,不花钱,能治病,人人可以动手,无副作用。

“三百六十穴,不外十要穴”,可以增强抗病能力,提高人体免疫功能。

三里内关穴,胸腹中妙诀。

曲池与合谷,头面病可彻。

腰背痛相连,殷门昆仑穴。

头项若有病,后溪并风池。

膝前兼胸胁,环跳与阳陵。

三百六十穴,不外十要穴。

(1)风池穴取穴: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足少阳胆经与阳维脉的会穴。

方法:1、先将右手拇指与食指岔开,分按两侧风池,两指同时用力一捏一松25下;2、换左手捏拿风池25下;3、双手两拇指分按两风池,余四指抱头,两拇指同时用力揉捻旋转各50下。

(2)曲池穴取穴: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

(屈肘成直角时在纹外端凹陷处,掌心向内取穴。

)手阳明大肠经的合穴,马丹阳天星十二穴之一。

方法:1、用右手食指按压在左手曲池上,拇指托住少海穴(在肘窝底曲池对面),拇、食两指同时用力捏捻50下;2、换左手拇指捏拿揉捻右肘曲池50下。

(3)内关穴取穴: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手少阴心包经络穴。

方法:1、用右手拇指按压左手内关,食指托住外关穴(在腕关节背侧,与内关相对)。

两指同时按压,一捏一松50下;换左手捏拿右手内关50下。

2、用右手拇指按压捻揉左手内关50下;换左手拇指捻揉右手内关50下。

(4)合谷穴取穴:在手背,第1、2(拇、食指)掌骨之间,当第2掌骨桡侧中点处。

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四总穴,马丹阳天星十二穴和回阳九针穴之一。

方法:用右手拇、食指岔开,捏拿左手合谷50下;换左手捏拿右手合谷50下。

(5)后溪穴取穴:在手掌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5掌骨指关节)前的掌指横纹头赤白肉际。

手太阳小肠经腧穴,八脉交会穴通督脉。

人体的穴位图及功能主治

人体的穴位图及功能主治

人体的穴位图及功能主治穴位图人体的穴位是中医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它们是人体上特定位置的一些敏感点,通过刺激这些穴位可以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缓解疾病症状。

下面是一张常用的人体穴位图,图中标示了一些常用的穴位和它们对应的功能主治。

头部穴位•百会穴(Bai Hui):位于头顶正中线的后发际正中点,可以提神醒脑、舒缓头痛、眩晕等症状。

•印堂穴(Yin Tang):位于两眉间的凹陷处,可以调节情绪、缓解焦虑、失眠等问题。

面部穴位•迎香穴(Ying Xiang):位于鼻翼两侧的凹陷处,可以缓解鼻塞、鼻窦炎等鼻部问题。

•四白穴(Si Bai):位于面部侧线与头骨上缘的交点,可以缓解面部疼痛、痤疮等问题。

上肢穴位•曲池穴(Qu Chi):位于肘横纹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可以缓解手臂疼痛、肩周炎等问题。

•内关穴(Nei Guan):位于手腕横纹与掌横纹之间的凹陷处,可以调节心脏功能、缓解心悸、胸闷等症状。

躯干穴位•涌泉穴(Yong Quan):位于足底正中线最后一个趾骨之下的凹陷处,可以帮助入眠、缓解焦虑等。

•气海穴(Qi Hai):位于脐中下方1.5寸,可以缓解消化不良、腹泻等问题。

下肢穴位•足三里穴(Zu San Li):位于小腿前外侧突起边缘,可以增强免疫力、改善消化功能等。

•太冲穴(Tai Chong):位于足背第一、二蹠骨之间的凹陷处,可以缓解失眠、焦虑等问题。

穴位的功能主治•百会穴:调节神经系统、改善记忆力、缓解头痛、头晕等。

•印堂穴:平衡心情、改善睡眠质量、缓解头痛、眩晕、失眠等。

•迎香穴:通鼻窦、缓解鼻塞、鼻炎、鼻窦炎等问题。

•四白穴:缓解面部疼痛、口腔溃疡、痤疮等。

•曲池穴:缓解手臂疼痛、肩周炎、关节疼痛等。

•内关穴:调节心脏功能、缓解心悸、胸闷等症状。

•涌泉穴:帮助入睡、缓解焦虑、失眠、健脑。

•气海穴:缓解消化不良、腹泻、胃胀等问题。

•足三里穴:增强免疫力、改善消化功能、缓解疲劳等。

•太冲穴:缓解失眠、焦虑、月经不调等。

人体13个穴位详细介绍及功效(附图)

人体13个穴位详细介绍及功效(附图)

穴位1、太阳穴【定位】在耳廓前面,前额两侧,外眼角延长线的上方。

在两眉梢后凹陷处。

有左为太阳,右为太阴之说。

太阳穴在中医经络学上被称为“经外奇穴”,也是最早被各家武术拳谱列为要害部位的“死穴”之一。

少林拳中记载,太阳穴一经点中“轻则昏厥,重则殒命”。

现代医学证明,打击太阳穴,可使人致死或造成脑震荡使人意识丧失。

太阳穴容易破坏人的平衡机能太阳穴的主治病症为:头痛、偏头痛、眼睛疲劳、牙痛等疾病。

2、风池穴【定位】位于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穴(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枕外隆凸直下凹陷中)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主治头痛,眩晕,颈项强痛,目赤痛,目泪出,鼻渊,鼻出血,耳聋,气闭,中风,口眼歪斜,疟疾,热病,感冒,瘿气,落枕。

3、肩井穴【定位】在大椎穴(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两肩峰连线的中点)与肩峰连线三中点,肩部最高处。

肩井穴的主治疾病为:肩酸痛、头酸痛、头重脚轻、眼睛疲劳、耳鸣、高血压、落枕等4、曲池穴【定位】在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完全屈肘时,当肘横纹外侧端处。

【主治】①手臂痹痛、上肢不遂等上肢病症。

②热病。

③高血压。

④癫狂。

⑤腹痛、吐泻等肠胃病症。

⑥咽喉肿痛、齿痛等五官疼痛。

⑦瘾疹、湿疹、瘰疬等皮、外科病症。

5、内关穴【定位】位于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在挠则屈腕肌腱同掌长肌腱之间取穴。

将右手三个手指头并拢,把三个手指头中的无名指,放在左手腕横纹上,这时右手食指和左手手腕交叉点的中点,就是内关穴。

为说明确切位置,可以攥一下拳头,攥完拳头之后,在内关穴上,有两根筋,实际上,内关穴就在两根筋的位置。

内关穴的主治症状为:孕吐、晕车、手臂疼痛、头痛、眼睛充血、恶心想吐、胸肋痛、上腹痛、心绞痛、月经痛、呃逆、腹泻、精神异常等。

该穴为人体手厥阴心包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是多种疾病按摩治疗时的首选穴。

6、合谷穴【定位】一手的拇指第一个关节横纹正对另一手的虎口边,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处就是合谷穴。

80个针灸常见穴位定位及主治

80个针灸常见穴位定位及主治

80个针灸常见穴位定位及主治-/常用针灸穴位的掌握与操作技能1、手太阴肺经(尺泽、孔最、列缺、鱼际、少商)2、手阳明大肠经(商阳、合谷、手三里、曲池、肩髃、迎香)3、足阳明胃经(地仓、下关、头维、天枢、梁丘、犊鼻、足三里、条口、丰隆、内庭)4、足太阴脾经(公孙、三阴交、地机、阴陵泉、血海)5、手少阴心经(通里、神门)6、手太阳小肠经(后溪、天宗、听宫)7、足太阳膀胱经(攒竹、天柱、肺俞、XXX、胃俞、肾俞、大肠俞、次髎、委中、秩边、承山、昆仑、申脉、至阴)8、足少阴肾经(涌泉、太溪、照海)9、手厥阴心包经(内关、大陵、中冲)10、手少阳三焦经(外关、支沟、翳风)11、足少阳胆经(肩井、风池、环跳、阳陵泉、悬钟)12、足厥阴肝经(行间、太冲、期门)13、督脉(腰阳关、命门、大椎、百会、神庭、水沟)14、任脉(中极、关元、气海、神阙、中脘、膻中)15、经外奇穴(四神聪、太阳、印堂、定喘、夹脊、十宣)附录1:经常使用的取穴体表标记脊柱椎体定位时常用的几个标志:1、XXX:头俯下时,平肩处可摸到的明显崛起。

(对应“大椎”)2、肩胛冈的内侧端:平第3胸椎棘突。

(对应“肺俞”)3、肩胛骨的下角:对第7肋或平第7肋间隙。

(对应“膈俞”)4、髂嵴:位于皮下,其最高点约平第4腰椎棘突。

(对应“大肠俞”、“腰阳关”)5、髂后上棘:在皮下脂肪较多的人身上,为一皮肤凹陷,瘦的人则为一骨性突起,此棘平对第2骶椎棘突。

((对应“次髎”)6、胸骨角:为胸骨柄与体交壤处,略为隆起,其两侧接第2肋软骨,可依次查找其他肋和肋间隙。

胸骨角相当于第4胸椎体下缘水平。

(对应“膻中”)附录2:十四经脉的主治纪律上面的图表是十四经脉主治纪律列表,每条经脉的功用和它的气血阴阳和循行、脏腑等都是亲昵相干联的,这个表能够和详细的穴位功用来对应着比力和影象,如许结果最好。

背面分经脉引见穴位时还会再有所说起。

同时,需求申明的是,这些纪律一样也是笔试的测验内容。

人体穴位图(图解+说明)

人体穴位图(图解+说明)

人体穴位全图附加: 人体12个重要穴位(从上到下)1、合谷穴。

合谷穴的取穴:用另一指手的拇指第一个关节横纹正对虎口边,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处就是合谷穴。

根据经络理论以及实践证明,只要按摩合谷穴,就可以使合谷穴所属的大肠经脉循行之处的组织和器官的疾病减轻或消除,健康可以保证。

由于大肠经从手走头,凡是头面上的病,象头痛、发热、口干、流鼻血、脖子肿、咽喉病以及其他五官疾病都可以得到缓解和治疗。

在按摩时,两手可以交替按摩,用拇指屈曲垂直按在合谷穴上,做一紧一松的按压,频率为每2秒钟一次,即每分钟30次左右。

2、少商穴:位于拇指桡侧指甲根后1分许。

用手指甲点压有痛感处。

属于手太阴肺经。

用于辅助治疗扁桃体炎、咽喉肿痛、效果良好,还常用于治疗咳嗽、感冒发热、肺炎等。

按摩手法:用手指甲切压1-2分钟。

3、神门穴:位于掌小指侧腕横纹尺端稍上方凹陷处,属于手少阴心经。

功能:安心宁神,常用于治疗失眠、多梦、心慌心跳等症。

可用“贴膏法”:一般活血止痛膏均可,剪成一元硬币大小,晚餐后贴于净后神门穴处,次晨取下,可辅助治疗失眠症。

4、内关。

位于腕横纹上两寸,在掌长肌腱和桡侧屈腕肌腱之间,就是从手腕横纹向后量三横指,在两筋之间取穴。

内关穴属心包经,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手心主之别,名曰内关,心系实则心痛”。

所以古典的经络学说早就把心脏病和心包经的内关穴联系起来,千百年来无数的例证证明针刺和按摩心包经的内关可以治疗和预防心脏病的发生。

另外,由于心包经起于胸中,所以针刺和按摩内关穴对呼吸系统的疾病,如:哮喘、肺气肿、肺心病等疑难病都有一定的疗效。

和按摩合谷穴一样,我们建议,按压内关穴的方法是用大拇指垂直在内关穴上,指甲的方向要竖向,和两筋平行,指甲要短,以指尖有节奏地按压并配合一些揉的动作,要有一定的力渡,使按摩内关穴产生一定的得气感觉,最好要使酸、麻、胀的感觉下传到中指,上传到肘部,这样才有较好的效果。

5、后溪穴:位于手掌上横纹(手掌最上面一条横纹)尽头处,即小指弯与手掌成90度时,横纹尽头突出最高处。

人体穴位(含图)

人体穴位(含图)

人体耳穴图左脚掌右脚掌头部1,百会穴: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点处,即後发际正中上七寸。

2,太阳穴:在眉梢与外眼角中间,向後约一寸凹陷处。

3,印堂:在面部,两眉内侧端联线的中间.4,听宫:在耳屏的前方,下颌关节後方的凹陷处。

5,鱼腰:在眉毛正中,眼平视时下对瞳孔处.6,率谷:在耳尖上方,入发际一寸五分处.7,晴明:在内眼角上方0.1寸处.8,耳门:在听宫穴上方,耳屏上切迹的前方,张口时呈凹陷处.9,素口:在鼻尖端正中处.10,颊车:在下颌角前上方一横指,当用力咬牙时,咬肌隆起处.11,人中:在鼻柱下,人中沟的上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二的交界处.12,承泣:眼平视时,在瞳孔的直下方,眼眶下缘上.13,下关:在顴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处。

14,风府:在後发际正中直上一寸枕外隆凸直下凹陷处,即两筋之间陷中。

15,风池:平风府穴,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之间凹陷处,16,脑户:在後发际正中上量二寸五分,当枕骨粗隆之上缘陷中.17,上廉泉:在颌下正中一寸,舌骨与下颌缘之间凹陷处。

18,颈臂:在锁骨上方,胸锁乳突肌的后缘处.19,哑门:在向後发际上五分,第一颈椎与第二颈椎棘突之间处.20,缺盆:在颈外侧处部,锁骨上窝之中点处。

21,天容:在下颌角后下方,胸锁乳突肌前缘。

22,廉泉:在颈前部正中线,喉头结节上方陷处.23,扁桃:在下颌角下缘,颈总动脉搏动处。

24,天牖:在乳突後下方,胸锁乳突肌後缘近发际处.25,天柱:在哑门穴旁开三寸处。

26,人迎:在结喉旁开一寸五分,胸锁乳突肌前缘,颈总动脉搏动处。

27,翳风:在耳垂後,乳突和下颌骨之间的凹陷处。

28,扶突:在胸锁乳突肌後缘与结喉相平处.29,天窗:在颈外侧部,下颌角下,扶突穴後,胸锁乳突肌後缘处.30,天鼎:在胸锁乳突肌後缘,扶突穴下一寸处.躯干部31,天突:在胸骨切迹上缘凹陷处。

32,膻中:在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处。

33,气海:在腹部正中线,脐下一寸五分处.34,大包:在极泉穴与第十一浮肋端之中点处。

常用针灸穴位

常用针灸穴位

常用针灸穴位常用针灸穴位1.尺泽(ch i zd LU 5) 合穴【定位】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主治】①咳嗽、气喘、咯血、咽喉肿痛等肺系实热性病证;②肘臂挛痛;③急性吐泻、中暑、小儿惊风等急症。

【操作】直刺0.8~1.2寸,或点刺出血。

2.孔最(K b ngzu i, LU 6)郄穴【定位】尺泽穴与太渊穴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处。

【主治】①咯血、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肺系病证;②肘臂挛痛。

【操作】直刺0.5~1寸。

3.列缺(L i eq R e, LU 7) 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任脉)【定位】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腱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简便取穴法: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中是穴。

【主治】①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肺系病证;②头痛、齿痛、项强、口眼歪斜等头项部疾患。

【操作】向上斜刺0.5-0.8寸。

4.鱼际(Y印,LU 10) 荥穴【定位】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主治】①咳嗽、咯血、咽干、咽喉肿痛、失音等肺系热性病证;② 小儿疳积。

【操作】直刺0.5~0.8寸。

治小儿疳积可用割治法。

5.少商(Sh d osh d ng, LU 11)井穴【定位】拇指桡侧指甲根角旁0.1寸。

【主治】①咽喉肿痛、鼻衄、高热等肺系实热证;②昏迷、癫狂。

【操作】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6.商阳(sh d ngy&ng, LI 1)井穴【定位】食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旁0.1寸。

【主治】①齿痛、咽喉肿痛等五官疾患;②热病、昏迷。

【操作】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7.合谷(H曲必LI 4) 原穴【定位】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简便取穴法:以一手拇指指间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

【主治】①头痛、目赤肿痛、齿痛、鼻衄、口眼歪斜、耳聋等头面五官诸疾;②发热恶寒等外感病证,热病无汗或多汗;③经闭、滞产等妇产科病证。

常用穴位图解

常用穴位图解

常用穴位图解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

人体的腧穴既是疾病的反应点,又是针灸的施术部位。

腧穴与经络、脏腑、气血密切相关。

《灵枢·九针十二原》载:“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营其逆顺出入之会。

”说明针灸通过经脉、气血、腧穴三者的共同作用,达到治疗的目的。

除了针灸刺激穴位达到治病目的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通过点按达到刺激穴位的目的,从而产生防病治病的疗效。

下面介绍一些日常生活中我们用到的穴位。

1.合谷穴定位: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主治:凡是头部疾病,如牙痛、头晕、感冒、口咀歪斜等均可按摩此穴位;头晕喉咙痛等感冒前症状按此穴可有效预防感冒发生;操作方法:用拇指,按压此穴,有酸胀感,拇指亦可以按压转圈,早晚二次,每次二分钟。

2.内关穴定位:位在手掌横纹上二寸正中,于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有酸胀感;主治:可治疗胸痛、咽喉痛、手臂内侧痛、上腹痛及呕吐等。

特别推荐:打嗝者点按此穴5分钟可止住。

操作方法:用拇指,顶压下去有酸胀感,可一压一松二分钟,早晚各二次。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3.足三里(人体第一保健要穴)定位: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主治:治疗腹痛、腹胀、便秘、腹泻、呕吐、精神分裂、失眠等;对大多数阳虚引起的身体不适均有较好效果。

操作方法:用大拇指按压或转动二分钟,早晚各二次。

此穴常按摩可以补肠胃。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4.三阴交定位:在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主治:具有调节内分泌系统,调理脾胃等功效;对于肠鸣腹胀,泄泻,月经不调,带下,阴挺,不孕,滞产,遗精,阳萎,遗尿,疝气,失眠,下肢痿痹,脚气有较好疗效。

操作方法:用双手大拇指按压双侧三阴交二分钟,早晚二次。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5.委中穴定位:在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主治:腰痛,下肢痿痹,腹痛,吐泻,小便不利,遗尿,丹毒。

50个常用穴位

50个常用穴位

50个常用穴位一、头面部常用穴位百会[位置]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

[主治]头痛、眩晕、高血压、脱肛等。

太阳[位置]在眉梢与外眼角之间,向后约1寸凹陷处。

[主治]头痛、偏头痛、眼疾、面瘫。

阳白[位置]前额,目直视瞳孔正中直上,眉上1寸。

[主治]面瘫、头痛、眼疾。

攒竹[位置]前额眉毛内侧端。

[主治]头痛、眼疾、眉棱骨痛、面瘫。

睛明[位置]闭目,在目内眦角上方0.1寸处。

[主治]眼科各种病症、面瘫。

风池[位置]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凹陷,与乳突平齐。

[主治]感冒、头痛、头晕、项强颈痛、眼疾、高血压病。

风府[位置]后正中发际直上1寸。

[主治]眩晕、项强颈痛、中风不语、癔病、咽喉肿痛等。

迎香[位置]鼻翼旁0.5寸。

[主治]鼻炎、鼻塞、口歪。

印堂[位置]两眉头线之中点。

[主治]头痛、眩晕、鼻疾、皮疾、高血压。

人中[位置]人中沟上1/3与下2/3的交界处。

[主治]昏迷、癫狂、口眼歪斜、腰脊痛。

神庭[位置]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主治]头痛、目眩、眼疾、鼻话、癫狂。

头维[位置]额角发际上0.5寸。

[主治]头痛、目眩、眼疾。

二、胸腹部常用穴位膻中[位置]两乳之间,胸骨正中线上,平第四肋间。

[主治]支气管炎、哮喘、胸痛、肋间神经痛、冠心病。

中脘[位置]腹部,前正中线,脐上4寸处。

[主治]胃痛、胃溃疡、慢性胃炎、呕吐、呃逆等。

天枢[位置]腹部,肚脐旁开2寸。

[主治]急慢性胃炎、肠炎、痢话、便秘等。

气海[位置]腹部,前正中线,脐下1.5寸。

[主治]腹胀、腹痛,气虚体弱。

关元[位置]腹部,前正中线,脐下3寸。

[主治]腹痛、腹疾、尿路感染、月经不调、性功奶障碍。

大横[位置]脐中旁开4寸。

[主治]腹泻、便秘、腹痛。

三、腰前部常用穴位大椎[位置]在背部第七颈椎与第一胸椎棘突之间。

[主治]发热、中暑、疟疾、精神分裂症、呼吸道疾病、颈痛部疼痛。

肩井[位置]肩部,大椎穴与肩峰连线中点处。

[主治]肩背部疼痛、中风等。

风门[位置]痛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中医常见穴位护理课件

中医常见穴位护理课件
在按摩或针灸等护理过程中,要掌握好力 度,不宜过轻或过重。
遵循补泻原则
根据病情和体质差异,采用适当的补泻手 法,以达到最佳护理效果。
配合其他疗法
穴位护理可以与其他中医疗法配合使用, 如拔罐、艾灸等,以提高疗效。
禁忌事 项
孕妇慎用
孕妇在孕期应谨慎进行穴 位护理,尤其是腰骶部和 腹部穴位。
避开破损皮肤
总结词
减轻头痛程度,缓解不适感
常见疾病穴位护理方案 感冒穴位护理方案
详细描述
头痛时,可以按摩太阳、 百会、风府等穴位,以缓 解头痛程度,减轻不适感。
总结词
改善睡眠质量,缓解失眠 症状
详细描述
失眠时,可以按摩神门、 安眠、三阴交等穴位,以 改善睡眠质量,缓解失眠 症状。
常见疾病穴位护理方案 感冒穴位护理方案
总结词
通过拔罐对穴位产生负压吸引,促进局 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酸痛。
VS
详细描述
拔罐是一种利用负压吸引原理的护理方法, 通过在穴位上拔罐,可以对穴位产生刺激, 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酸痛和疲劳。 拔罐时应选择适当的罐具和时间,避免过 度吸拔导致皮肤损伤。
刮痧护理
总结词
用刮痧板或硬币等工具在穴位表面进行刮擦, 以疏通经络、缓解疼痛。
总结词
促进肠道蠕动,缓解便秘症状
详细描述
便秘时,可以按摩天枢、关元、气海等穴位, 以促进肠道蠕动,缓解便秘症状。
谢谢您的聆听
THANKS
艾灸护理
总结词
利用艾叶制成的艾条或艾柱,对穴位进行温热刺激,达到温 通经脉、调和气血的效果。
详细描述
艾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燃烧艾叶制成的艾条或艾 柱,对穴位进行温热刺激,可以温通经脉、调和气血、扶正 祛邪,对于多种慢性疾病有较好的调理作用。艾灸时应选择 适当的穴位和时间,避免烫伤皮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病穴位歌
1、降压歌:太溪、太冲、曲池,杞菊地黄丸。

高血压病不可怕,三个穴位搞定它;
太溪太冲加曲池,每穴不少二百下。

坚持按摩两月余,终生抛弃降压药。

若添杞菊地黄丸,降压明目祛肝火。

2、感冒歌:肺俞、按风池
感冒发烧司空见,吃药打针家常饭;
肺俞拔罐按风池,降服感冒弹指间。

3、耳鸣歌:太冲、行间、听会、太溪、耳门
两耳嗡嗡听力降,肝火肾虚两堵墙;
太冲行间和听会,三穴联扑肝火旺。

若因肾虚耳鸣响,太溪耳门威力强;
坚持按揉六七天,肾气充盈消症状。

4、哮喘歌:合谷、肺俞、关元、足三里、脾俞、太溪、阴陵泉、印堂
哮喘本是外邪侵,好发三夏与冬春;
预防为主抓关键,补气防感防过敏。

哮喘痛苦在复发,治本重在补气血;
刺激合谷和肺俞,补足气血哮喘傻。

冬春哮喘由风寒,注重温阳即了然;
艾灸关元足三里,脾俞拔罐太溪按。

夏季哮喘因暑湿,按揉合谷足三里;
肺俞印堂阴陵泉,按摩一季哮喘离。

5、性福歌:肾俞、关元、阴陵泉、气海、足三里人体自有威而刚,性福何须求药方;
肾俞关元阴陵泉,坚持按摩就壮阳。

阳萎早泄羞难言,气血不足是关键;
关元气海足三里,按摩令尔挺而坚。

6、心绞痛歌:郄门
老年最怕心绞痛,稍有不慎就丧命;
电话呼救很必要,按摩郄门奏神功。

7、排毒歌:殷门、委中
人体排毒膀胱经,殷门委中要畅通。

坚持按摩促宣泄,毒素排出一身轻。

8、舒肝排气歌:太冲、行间
郁闷焦虑莫担心,太冲行间为功深。

每晚按摩五分钟,冲天怒气不伤身。

9、减肥歌:中脘、天枢、摩腹、二陈散
心脑肝胆糖尿病,肥胖开路是先锋;
人身自有减肥药,别听广告瞎折腾。

中脘天枢两穴位,饭后按摩三分钟。

睡后起前勤摩腹,腰身苗条赛明星。

惹上肥胖莫心耽,穴位刺激功效显;
吃点自制二陈散,疗效巩固不反弹。

注:二陈散配方:半夏、橘红各15克,白茯苓9克,甘草5克。

按此比例,磨细混合,或制成胶囊即可。

10、糖尿病歌:鱼际、太溪、胰俞、胰俞、内廷、太溪、云苓
得了糖尿不可怕,云苓泡水当茶喝;
再配四个天敌穴,消渴顽症定能克。

上消燥热伤肺腑,口渴多饮小便多;
按摩鱼际和太溪,胰俞拔罐十分钟。

中消胃燥津液伤,口渴尿多便秘常;
调理中消补胃阴,胰俞内廷太溪强。

祛除热邪内廷功,一天两次按摩通;
上午起就未经旺,迎头痛击效最明。

膈俞穴与肝俞穴之间第八胸椎下旁开1.5寸,为“胰俞穴”,膈关穴与魂门穴之间第八胸椎下旁开3寸陷者中,为“胰岛穴”。

11、颈椎好了歌:风府、手三里
何因导致颈椎痛?骨骼肌肉不平衡;
刺激风府手三里,一朝疼痛无踪影。

12、调制更年期歌:太溪、太冲、六味逍遥
女人最怕更年期,烦躁失眠性欲低;
症状全由阴虚致,六味逍遥能补益。

坚持按摩两穴位,太溪太冲为功奇。

肾阴补足精神爽,一生不知更年期。

13、补肾歌:太溪、复溜、涌泉、茱萸
人体瑰宝属肾经,后天赔补胜遗赠;
太溪复溜涌泉穴,各怀绝技显奇能。

头晕耳鸣腰酸疼,性欲减退牙松动;
只需按摩太溪穴,诸多症状一扫清。

膀胱阴道前列腺,流产后遗诸病变;
都是肾虚惹得祸,按莫复溜奇效现。

脚底奇穴属涌泉,可止鼻血降血压;
头目胀疼也可疗,茱萸贴敷平哮喘。

14、皮肤清洁歌:敲胆经、太冲穴
灰头土脸皮偏黄,任尔清洗也不爽。

实因胆经有淤塞,油脂代谢不正常。

每晚坚持敲胆经,还要保持心舒畅。

配合点揉太冲穴,一朝肤净面目爽。

15、祛痘歌:天枢、内廷、气海、太冲穴脸颊前额痘痘生,色红肚胀口气重。

全因胃火炎上致,时有灼津便不通。

穴位按摩实有效,首选天枢与内廷。

内庭本是胃荥穴,荥主身热泄胃火。

天枢一穴兼两经,能调大肠促便通。

早上起床拇指按,内廷天枢两分钟。

每餐饭后半小时,再按天枢两分钟。

多喝开水促排毒,烦人痘痘无影踪。

额头两边痘痘生,肝气郁结所支撑。

求助气海太冲穴,每晚按摩五分钟。

气海本是性母祖,除肝淤滞协太冲。

太冲疏理调肝气,肝气不郁痘不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