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自查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县江口小学教学常规管理自查报告
基本情况
1、教师总人数46人,其中30岁以下6人,30——40岁13人,40——50岁20人,50岁以上7人。
2、学生总人数354人,其中外地农民工子女141人(占学生总数的40%)。
3、班级总数13个。
教学常规是教学工作正常开展的保证,它可以优化教学秩序,创建统一、和谐、奋进的教学环境,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一、制度管理,构建良好的制度保障
1、结合校实际,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统一部署、协调分工,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每学期初,制定出学期工作计划、各项工作行事历表,对一学期的学校工作做出具体、详细的部署和科学合理的分工,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激情,保证学校各项工作的稳步开展。
2、加强学习,科学编制学期教学计划。为了使教学工作有目标、有重点、有计划,克服盲目性和随意性,开学之前,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相关学科的教学标准,明确课程理念、目标、性质和实施建议;要求教师通读全册教材,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以及在学段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明确重点、难点,结合学生实际确定新学期实现教学目标所达到的基本要求。并结合校历拟定教学计划,做到有综合实践活动安排,有学科评价方案,有教学改革实验,有学生情况分析,有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有教学进度安排。
3、建立健全教学常规管理制度。为全面落实学校各项教学常规工作,让教学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每学期初适时修订和完善教学常规、教学研究、家校联系的一系列管理制度。
二、全程管理,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
1、功在课前,面向全体做好课前准备。“功在课前,利在课堂”这是我校教学管理工作中重要的准则之一。一年来我校对教师的课前准备工作进行了5
次的定期检查和6次以上的不定期抽查。从检查结果看,全体教师都能在课前做
好充分准备,做到“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坚持单元集体备课制度,做到“三定”即定时、定课题、定主备主讲中心发言人。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认真编写课时教案。
2、加强监督,规范教师教学行为。在要求教师自觉规范教育教学行为基础上,建立了学校领导巡课查课制度,除每天定期巡视查一次外,还不定期的每周重点抽查一次,并将检查结果及时向教师反馈,纳入教师工作考评。
3、讲求实效,规范作业布置与批改。适时适量布置与批改作业。在教学中,全体教师严格按照作业布置的要求和作业批改的标准,精心设计、认真批改学生作业,提高作业的实效性。
4、辅优补差,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加强学生辅导,制定《江口小学学生学习辅导要求》,组织各年级各科任教师认真摸清学生底子,拟定学困生名单,制订学习辅导补差计划,精心编写辅导教案,设计辅导作业,在适时课内辅导的同时有针对性做好课外辅导。每天利用放晚学后45分钟时间对“学困生”免费补习,并进行阶段性的评比和总结。力求“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全面提高学生成绩。
5、建立“家长学校”。加强家校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建立“家长学校”,成立“家长学校校务会”,制定家长学校工作计划、家长会制度和家访制度,每学期分年级开展2次家长学校活动,组织学习家庭教育知识,进行家庭教育安案例分析,交流家庭教育经验。各教师利用电话、上门家访等形式进行日常沟通,按学期普遍上门家访一次,及时了解学生的动态,听取家长意见,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特色与创新:校本研修—关注课堂,致力实践
一、关注长程设计
(一)明确目标,精心规划
明确目标,围绕校长三年工作目标——“扎扎实实求发展,全面推进创特色,各项管理抓长效”的办学目标,认真审视我校教学管理中存在问题,定位急需解决的教学中的普遍问题“教学行为的规范性”,围绕打造“主动·有效”课堂的这一永恒不变的主题,精心规划,分阶段、有重点、系列性推进校本研修:课前预设——课堂实践——课后观摩。
(二)围绕主题,系列设计
为了提高主题研修的针对性、实效性,校级层面认真梳理、规划每学期的主题研修方案和推进计划,多管齐下,提升教师整体教学素养:理论推荐(自主学习)、专题讲座(集体学习)、课堂实践、主题研讨、课后重建(撰写案例)。
(三)细化要求,有序推进
以“校本研修”为抓手,落实校本研修的系列要求,完成“五个一”:学习一点理论,分享一点经验,实践一堂课,参与一次研讨,撰写一份案例。
二、关注理念先行
我校从加强教师内涵入手,围绕研修主题,进行学习提升。我们做到三个“共享”,即共享理论知识,共享同伴经验,共享专家智慧。
(一)共享理论知识:期初,由教导处提供“主题研修”的有关资料(有必读资料,也有选读资料),每位教师按时完成“读书笔记”,并撰写相关的读书心得;
(二)共享同伴经验:无论是大问题还是小话题,只要是教学上需要的,都是我们共享的内容。“日常式商讨”是大家喜闻乐见的,老师们结合自己当前课
堂的问题或困惑,即时商讨、即时改进;而“主题式研讨”更是无数智慧火花的碰撞,老师们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畅所欲言,既谈经验,又谈困惑,进一步调整教学思路,提升教学素养;
(三)共享专家智慧:“校本传经”,由分管校长负责,每学期围绕研修主题进行相关理论的传输,有理论支撑,有经验传授,有效指导教师的教学行为;“专家送宝”,为了提升教师们教育教学的基本理念和课堂驾驭能力,学校特邀校外的有关专家来校做专题指导,专家们的讲座深入浅出,对我们无疑是春风送雨。
三、关注行为改进
(一)立足课堂,致力实践。
根据学校实际,认真制定校本研修计划,围绕主题开展校本研修系列活动。一年来围绕“小班化教育”,开展课堂实践活动,或自选内容、各展风采,或同课异构,真正体现了人人是实践者、研究者这一教学理念。
(二)反思研讨,达成共识
本学年,围绕“小班化教育小组合作有效性”和“依托观课议课,实现专业引领”两个主题,分层开展了主题研讨活动(学科组、校级),达成了相关共识:
1、“小班化教育小组合作有效性”—合理把握“合作”时机:尝试性学习环节、互查互究学习环节、探究性学习环节、巩固性学习环节、拓展创新环节;科学指导“合作”习惯:培养四种意识(参与意识、问题意识、交流意识、合作意识),养成四个习惯(独立思考的习惯、认真倾听的习惯、有序表达的习惯、取长补短的习惯)有机渗透了学习习惯养成训练。
2、“依托观课议课,实现专业引领”:组织一次有效教研
A 提前沟通,做好准备;
B 理论学习,提高认识;
C 聚焦维度,用心思考;
D 有效议课,互帮互助;
E 用心反思,行为跟进;
(三)分层总结,和谐提升
1、教师完成实践总结
每学期每位教师完成教学实践课的课例;
2、教研组完成教研活动总结
每学期完成小班化教育推进总结
3、校级层面完成学期研修活动总结。
完成校本研修总结、教学质量反思
四、关注团队建设
(一)团队教研,构建学习型共同体
教研组是提升教师实践智慧的重要阵地。好教师是从课堂中成长起来的,好教师的背后,是一个好的教研组团队。
1、让学习成为教师发展的不竭源泉
教研组做的事情很多,我们首抓一点是学习。教研组应该成为学习型组织。学习专业理论:每学期围绕校本研修主题,采用推荐学习和自主学习两种方式,让老师学习一点相关理论,丰富一点教学内涵;学习实践经验:每学期采用同课异构或集体备课的方式实践于课堂,相互切磋学习,提升驾驭课堂的技巧;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