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婚俗

合集下载

我国传统婚嫁习俗

我国传统婚嫁习俗

我国传统婚嫁习俗我国是人口大国,文明古国。

五十六个民族更是我国的骄傲。

婚姻自古是大事,也有很多有趣的婚嫁习俗,随着历史的演变而沿袭了下来。

我国的婚嫁习俗都有哪些呢?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我国传统婚嫁习俗,希望能帮到你。

我国传统婚嫁习俗中国古人认为黄昏是吉时,所以会在黄昏行娶妻之礼,因此夫妻结合的礼仪称为“昏礼”,后来演化为婚礼。

中国人喜爱红,认为红是吉祥的象征。

所以传统婚礼习俗总以大红色烘托着喜庆、热烈的气氛。

吉祥、祝福、孝敬成为婚礼上的主旨,几乎婚礼中的每一项礼仪都渗透着中国人的哲学思想。

相传中国最早的婚姻关系和婚礼仪式从伏羲氏制嫁娶、女娲立媒约开始。

《通鉴外纪》载:“上古男女无别,太昊始设嫁娶,以俪皮为礼。

”从此,俪皮就成了经典的婚礼聘礼之一。

之后,除了“俪皮之礼”之外,还得“必告父母”;到了夏商,又出现了“亲迎于庭”“亲迎于堂”的仪节。

周代是礼仪的集大成时代,彼时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婚姻礼仪,《仪礼》中有详细规制,整套仪式合为“六礼”。

六礼婚制作从此为华夏传统婚礼的模板。

发展历史最初的婚礼形式大约始于原始社会末期,从相传始于伏羲时代的定婚“以俪皮(成对的鹿皮)为礼”逐渐演进,到夏商时的“亲迎于堂”,再到周代所具备的完整的“六礼”,已初步奠定了我国传统婚礼的基础。

又经历代的发展,使各种各样的婚礼仪节更趋繁缛、热烈。

先秦时,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五种(加上正婚礼时的亲迎,即所谓的“六礼”),后代又逐渐演变出催妆、送妆、铺房等仪节。

汉平帝元始三年,刘歆等杂定婚礼,四辅公卿大夫传千朗史家属可行亲迎,次年立皇后亦纳采、卜吉。

魏晋南北朝时,皇太子的婚礼都没有请迎,自东汉到东晋时很多时都不依六礼成婚。

唐代以后,皇太子开始请迎,而亲皇的婚礼都会依随六礼。

后来暨“问名”于“纳采”和“请期”于“纳成”;是故虽然概念上还是依六礼而行,实际上只有“纳采”、“纳吉”、“纳征”和“亲迎”四礼。

而朱子家礼更将“纳吉”和“纳征”合为一礼,所以只有三礼。

中国的传统婚俗文化

中国的传统婚俗文化

中国的传统婚俗文化关于中国的传统婚俗文化有哪些?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中国的传统婚俗文化的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结婚时“三茶六礼”的含义“三茶六礼”作为一种古老的乡风民俗,在其长远的地域文化中源远流长。

“三茶六礼”是潜江传统婚礼中的一种礼仪,一般为定婚到结婚之间男女双方所履行的各种礼节。

“三茶”即定婚时的“下茶”男女双方许下终身时,男方以“百果”相送,意喻百年合好。

结婚时的“定茶”,男方以莲籽、枣子为礼,比作连子连心、早生贵子。

同房时的“合茶”,是指男女进入洞房后,两人合饮一杯茶警示男女双方要同甘(干)共苦。

“六礼”倒是文人墨客将婚礼阶段的各种礼节归纳的总称。

传说,始于周文王。

有史册记载:周文王卜得吉兆,纳采订婚后,亲迎太姒于渭滨,经历了——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迎亲六个过程。

纳采就是男方请媒人到娘家去说亲。

算是婚礼中的第一步。

女方答应这门亲事,男方再请媒人到女方家里去问女方的名字和生庚八字(即天干地支记载的一个人的出生年、月、日和时辰),看双方生辰是否相克,谓之“问名”。

男方将双方八字卜得吉兆后,择定吉日,决定缔结姻缘,称着“纳吉”(也叫纳八字、订婚)。

“纳徵”就是男女双方订婚后,男方按女家的要求所送的聘礼。

男女到了结婚的年龄,男方择定婚期,备礼告之女家,叫做“请期”(民间的说法叫——报期。

一般在结婚前一个月)。

男方到女方家里去接人,谓之“迎亲”。

“六礼”的的时期、名称各异,所送聘礼也很有讲究。

过去,男方到女家去求亲,礼物应该送大雁。

《礼仪。

土昏礼》载:“婚礼下达,纳采用雁。

”一是以为雁“木落南翔,冰沣北徂。

”顺乎阴阳往来。

二是人们认为雁失配偶,终身不再成双。

取其忠贞不渝。

但这些通指当时的达官贵人。

一般的人弄不来大雁,只好以鸡代雁。

意义也就不那么厚重了。

农村的订婚礼,则以女方的要求来定,多为女人穿戴的衣物、手饰,再配以喜饼和喜酒。

酒是断然不可少的。

过去生了女孩,都说是生了个“酒坛子”。

中国各地婚嫁习俗

中国各地婚嫁习俗

中国各地婚嫁习俗中国式个文化大国,自古注重礼仪,对于结婚的习俗更是多不胜数。

想了解这些结婚习俗吗?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中国各地婚嫁习俗,希望能帮到你。

中国各地婚嫁习俗北京的婚嫁习俗:第一步:聘礼男女双方家长说媒、相亲、订婚后男方往女家送彩礼,表明聘定女方为妻。

聘礼的一部分是具有象征意义的物品。

(下聘礼要送女方茶叶、点心盒、酒、女方衣服钱)第二步:陪嫁女方在收到男方送来的聘礼后,在出嫁前某天下午将娘家陪送的嫁妆送往男家。

有的人家陪嫁有相应还礼之意,原则上以男方聘礼增一倍还礼。

(不过现在一般都是男方准备新房,女方的陪嫁一般都是新房的家具电器,实用性强)第三步:娶亲吉期一到,喜轿执事上门,娘家忙着打发上轿,夫家忙着迎娶进门,排场大又隆重,礼数也多。

现代婚礼虽然没有古代的那些讲究,而且也轿子换成了汽车,也有了专门的司仪和婚庆公司来办理婚礼,但是整个娶亲和婚礼的仪式还是一直被沿用了下来了!第四步:洞房坐帐新人拜过天地后,上炕抓盖头,夫妇才算正式见了面。

拜堂后要“闹新房”。

新婚夫妇进行同吃子孙饽饽啊、喝交杯酒、撒床、上头等一些仪式。

其中贯穿着祝愿新人称心如意,家道兴旺发达的主题。

(闹新房、喝交杯酒这些习俗现在也变得越来越明面了,不用到洞房里闹,婚宴的时候闹得是最热闹的了!)第五步:回门洞房花烛夜后,第二天一早,新婚夫妻要一同祭拜神、佛和宗亲三代,并拜见父母等长辈,定名分,认大小。

婚礼举行后的第三天,通常新娘要回娘家与父兄亲友行回见礼。

这就是所谓“回门”,也叫“回酒”。

一般是一大早娘家便派人赶着马车来接新妇,新妇临行前,向公婆叩头,然后与新郎坐马车到娘家会亲。

到娘家后,新婚夫妇要向家堂中的神、佛及宗亲牌位行礼,然后给女方父母及长辈们行叩首礼。

见完礼后,便摆开宴席,请新婚夫妇喝酒。

饭后,新郎独自回家,新娘则要到晚上才能回来。

(虽然现在这年代已经很少有媒人拉红线,也没有太多繁杂的讲究,但是精简了的传统还是被流传了下来。

中国传统婚礼的习俗与传统

中国传统婚礼的习俗与传统

中国传统婚礼的习俗与传统中国传统婚礼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凝结着丰富的习俗和传统。

这些传统婚礼习俗历经岁月流转,代代相传,体现了中华民族对婚姻与家庭的尊重与重视。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中国传统婚礼的一些典型习俗和传统。

一、婚前准备中国传统婚礼在婚前准备方面颇为繁琐,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婚期的确定。

根据中国传统农历,选择一个吉祥的日子非常重要。

通常,婚礼需要在适当的季节和吉利的日子举行,以祈求婚姻的幸福和美满。

在婚前准备的过程中,新娘和新郎家庭都要筹备嫁妆和聘礼。

嫁妆是指新娘家庭为新娘准备的礼物和财产,包括金银首饰、衣物、家具等。

而聘礼是新郎家庭向新娘家庭赠与的礼物,也是对新娘家庭的一种表达感恩和尊重之情。

二、迎亲环节传统中国婚礼的迎亲环节也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

通常,新郎和他的家人会提前到新娘家进行迎亲。

在迎亲的过程中,新娘家人会为新郎家人准备精美的酒席和款待,以示热情和喜悦。

在迎亲的过程中,新娘会戴上红色的头巾,象征着喜庆,且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红色也是吉利的象征。

而新郎则要准备丰富的聘礼和彩礼,以示对新娘家庭的尊重和爱护。

迎亲过程中的热闹和欢乐气氛是传统婚礼的一大特色。

三、结婚仪式结婚仪式是中国传统婚礼中最为庄重和神圣的环节。

在结婚仪式中,双方家长和亲友们会亲临现场,见证新人的婚姻。

在结婚仪式中,新郎会迎接新娘的到来,并且新娘父亲会将新娘的手交给新郎,象征着新娘从此开始过上新的生活。

双方还会进行祭拜仪式,向祖先和上天祈求祝福与保佑。

接着,新人会进行交杯酒的仪式,象征着两个人的爱情与幸福将会混淆在一起。

四、婚礼宴席中国传统婚礼的婚宴也是婚礼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常,婚宴会安排在喜庆的场地上,邀请亲友一同分享喜悦与幸福。

婚宴的菜肴种类繁多,充分展示中国传统美食的独特魅力。

同时,婚宴上的敬酒仪式也是一大亮点,新人要向亲友们敬酒,以表达对他们的感谢和祝福。

而婚宴现场热闹非凡,亲友们会唱歌跳舞,展示他们的欢乐与祝福。

中国传统婚礼习俗

中国传统婚礼习俗

中国传统婚礼习俗1.食汤圆:新郎在结婚出发前,要与父母兄弟及闺中女友一起吃汤圆,表示离别,母亲喂女儿汤圆,新娘哭。

2.讨喜:新郎与女方家人见面后,应持捧花给房中待嫁这新娘,此时,新娘之女友要故意拦住新郎,可是条件要新郎答应,通常都以红包礼成交。

3.拜别:新娘应叩别父母道别,而新郎仅鞠躬行礼即可。

4.出门:新娘应由一位福份高的女性长辈持竹匾或黑伞护其走至礼车,因为新娘头顶不能见阳光,另一方希望像这位女性长辈一样,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

(注:准备竹匾,并在上面贴上喜字)5.礼车:竹匾可置于礼车后盖。

6.敬扇:新娘上礼车前,由一名吉祥之小男孩持扇给新娘(置于茶盘上)新娘则回赠红包答谢。

(注:准备一把扎有两个小红包的扇子)7.不说再见:当所有人离开女方家门时,决不可向女方家人说再见。

8.掷扇:礼车启动后,新娘应将扇子掷到窗外,意谓不将坏性子带到婆家,小男孩将扇子捡起后交给女方家人,女方家人回赠红包答谢。

9.燃炮:礼车离开女方家燃放鞭炮。

10.摸桔子:礼车至男方家,由一位拿着两个桔子的小孩来迎接新人,新娘要轻摸一下桔子,然后赠红包答谢。

11.牵新娘:新娘下车时,应由男方一位有福气之长辈持竹匾顶在新娘头上,并扶持新娘进入大厅。

12.忌踩门槛:要跨过门槛。

13.过火盆,踩瓦片:新娘进入大厅后,要跨过火盆,并踩碎瓦片。

14.进洞房:新人一起坐在预先垫有新郎长裤的长椅上,谓两人从此一心并求日后生男。

不准有任何男人进入洞房。

(进洞房要选订时辰)15.忌坐新床:婚礼当天,任何人皆不可坐新床,新娘更不能躺下以免一年到头病倒在床上。

另外,安床后到新婚前夜,要找个未成年的男童,和新郎一起睡在床上。

感谢您的阅读。

祝语:一壶老酒,绵香醇厚;一首老歌,情意悠悠;一人段岁月,天长地久;一句祝福,伴随左右;一群朋友,知心牵手;一条短信,伴着春风送去问候!。

中国传统婚俗的各种仪式礼仪

中国传统婚俗的各种仪式礼仪

中国传统婚俗的各种仪式礼仪一、婚前仪式1.求婚:男方向女方求亲,习俗中通常由男方至女方家中,准备好婚戒或信物向女方表达婚姻意愿。

女方接受后,婚期即可确定。

2.看相:男方家中请来看相师为新人合婚进行算命,以验证两人是否命相合适。

得到合适结果后,方可进一步筹备婚事。

二、婚礼筹备1.婚期确定:一般婚期选择在农历佳节或没有忌日的日子,通常由男方家长商议后决定。

2.筹办聘礼:男方家属出钱买聘礼,包括彩礼、聘金、婚车、婚宴等,用以表示对女方的尊重和认可。

3.婚帖发放:男方发放请柬邀请亲朋好友参加婚礼,一般会有请柬和请帖两种形式,分发给亲友。

三、婚礼仪式1.迎亲:即新郎和迎亲队伍去新娘家接新娘,通常由新郎父母、兄弟姐妹和好友组成队伍,挑选出看门的“大红门”,要挑供“大红门”首次迎亲用。

2.迎亲入门:到达新娘家时,新娘家长先以红绳将门门扣住,再摆布一堆东西,要花钱,新郎要给红包,由新郎方来还是由朋友出即得看家庭情况决定。

3.合席宴请:婚礼当天举办盛大的婚宴,新娘新郎和双方亲友坐在主席席上享用丰盛的宴席并进行祝酒、办酒等形式的宴请活动。

4.过河:新郎要背着新娘过“火盆”,象征婚后新娘要避免灾难,忍辱负重。

5.敬茶:新郎新娘拜见双方父母和长辈,向长辈敬茶以表达对长辈的敬重和感激。

6.放鞭炮:在婚礼进行的各个环节中,放鞭炮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象征喜庆与祝福。

7.拜堂:新娘和新郎进入主堂,接受双方长辈的祝福和嘱咐,表示双方正式结为夫妻。

8.洞房:新婚夫妻进入新郎家洞房,通过门首的游戏与挑战,预示着他们进入婚姻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9.分床:新娘新郎在洞房睡床上分床而卧,等待过后的第一次共枕之夜。

四、婚礼习俗1.戴红鞋:新娘在婚礼上要换上红鞋,寓意步入婚姻幸福之路。

2.抛瓶子:新娘出嫁时,在火盆上放上装有小麦粉的瓶子,新娘右手持瓶子,向后一抛以象征旧火新生,意味着婚姻幸福美满。

3.剪彩:新人手持一把金色剪刀,将装饰在新房门前的红绸缎剪断,寓意着新婚夫妇幸福美满,创造美好的未来。

关于中国传统婚礼习俗

关于中国传统婚礼习俗

关于中国传统婚礼习俗中国传统婚礼,有着上千年的历史以及独具风格的传统喜文化特征,亚洲婚礼文化就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进展起来的。

下面我给大家共享关于中国传统婚礼习俗内容,盼望能够关心大家!关于中国传统婚礼习俗送礼送礼是传统婚礼最为讲究的一个习俗。

按找传统习俗,参与婚宴的来宾都要预备一份贺礼,用红纸或特地印制的双喜字封包,里面放进适当的贺礼金,礼金数目依据客人的经济状况和与新郎、新娘关系的远近亲疏而定,但最好要取双数,含六为“禄”,八为“发”,百为“白头偕老”的意思。

入席入席是传统婚礼比较重要的一个习俗,这个习俗与西式婚礼相像,不同的是参与婚礼一般会根据仆人或主持人的引导就座,假如没有人引导,可以和熟识的亲友坐在一起,但是必需留意的就是千万不要主动坐到“新人桌”或“父母桌”,这是很不礼貌的行为。

敬酒敬酒是传统婚礼与西式婚礼共通的地方,但是在传统婚礼中,新郎、新娘到各席敬酒致谢时,来宾会起立举杯,和新人先轻轻碰杯,再道“恭喜”。

不同于西式婚礼的是,来宾一般不要把新郎、新娘灌醉,更加不会东拉西扯,这是基本的礼貌。

每桌的敬酒时间也有肯定的讲究,一般要把新人在每桌敬酒的时间掌握在3分钟内,以便他们圆满结束宴会,早入洞房。

撒纸屑撒纸屑对应西式婚礼中的撒花习俗,人们欢乐着把五彩的纸屑撒向撒向新郎、新娘,也撒向前来道贺的客人们。

五彩缤纷的纸屑代表着喜庆,是祝愿的意思也是喜悦的表现,盼望每个人都能够感受到新人的幸福并为他们感到兴奋。

传统婚俗礼仪婚礼程序从先秦时代开头,人们就商定俗成了一套男女结合的“六礼”。

经受代统治者提倡,如今,传统婚礼己繁衍出了二三十道程序。

部分传统婚礼礼仪的全过程为:发八字、定庚、求肯、过门、选期、报期、歇嫁、陪礼、过礼、陪十兄弟、陪十姊妹、辞父母、哭嫁、发亲、拦车马、接升、交亲、拜堂、闹房、喝“纠脑壳茶”、回门。

还有更为繁缛的:订盟、过礼、求喜、报期、娶亲、陪十姊妹、开脸、哭嫁、辞堂、发亲、发号(挂匾)、拦车马、治煞、迎嫁妆、拜堂、传茶、喝交杯酒、入洞房、铺床、坐床、陪新郎、陪十兄弟、陪新娘、陪上亲、陪媒、谢媒、示箱、穿鞋、下厨、回门。

中国传统结婚风俗

中国传统结婚风俗

中国传统结婚风俗
中国传统结婚风俗源远流长,不同地区和民族的结婚风俗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国传统结婚风俗:
1.婚前聘礼:男方要给女方家送聘礼,表达求婚之意,聘礼内容包括
金银珠宝、彩礼、礼品等。

2.婚礼日子的选择:中国婚俗认为,一年中有些日子是熏陶善良、有
利于婚姻的,比如春节、清明节、七夕节等。

3.喜字的使用:婚礼现场会使用大量的红色装饰,其中喜字是必不可
少的,代表着新人幸福和吉祥。

4.门当户对:婚姻合适与否,门当户对是关键因素之一,要选家境和
家庭文化程度相当的人。

5.迎亲:新娘的父母会在门外迎接新郎一家,传统上新娘不会露面,
由其他女亲友替代。

6.敬拜天地:在婚礼现场,新人要敬拜祖先和天地,以示尊重和感恩。

7.相互敬茶:新人亲友在婚礼上要相互敬茶,表示互相尊重和感激。

8.洞房花烛夜:新人进入洞房后,要待女方家长离开后燃起红烛,睡
在床上,寓意着新婚夫妻白首到老、幸福美满。

以上是中国传统结婚风俗的一些常见习俗,虽然有些地区的结婚风俗
略有不同,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希望新人能够幸福美满地生活在
一起。

《中国传统婚俗》课件

《中国传统婚俗》课件

传宗接代
婚姻的主要目的是繁衍后代, 延续家族血脉,因此夫妻双方
都有生育的责任。
忠贞不渝
夫妻之间应相互忠诚,白头偕 老,即使配偶去世,也要坚守
贞节,不再婚嫁。
婚姻仪式
提亲
男方家庭派遣媒人前往 女方家提亲,表达结亲
意向。
相亲
双方家庭安排子女相见 ,观察对方相貌、言行
举止是否符合心意。
下聘
男方家庭向女方家送去 聘礼,表示求婚。
婚宴礼通常在男方家或酒店举行 ,邀请亲朋好友共同见证新婚夫
妇的幸福时刻。
Hale Waihona Puke 在婚宴礼上,新郎新娘要向宾客 敬酒、致谢,同时宾客也会送上 祝福和礼物,祝愿新婚夫妇幸福
美满、白头偕老。
回门礼
回门礼是中国传统婚俗中新婚夫 妇回到女方家的仪式,是婚礼的
收尾部分。
在回门礼上,新婚夫妇要向女方 家长致谢并汇报婚礼情况,同时 女方家长也会设宴款待新婚夫妇
和宾客。
回门礼标志着新婚夫妇婚姻生活 的开始,也是男方家与女方家建
立良好关系的契机。
03
CHAPTER
传统婚俗文化
婚姻观念
01
02
03
04
婚姻神圣
婚姻被视为人生大事,是家庭 和社会稳定的基础,也是夫妻
双方共同生活的起点。
父母之命
在传统婚俗中,婚姻多由父母 安排,强调门当户对,双方家
庭的地位和财富相匹配。
婚姻是家族延续的基石
婚姻不仅关系到夫妻双方,还关系到两个家族的未来发展。
家族势力与婚姻
在传统社会中,家族势力对婚姻的影响很大,往往涉及到政治、经 济等方面的利益。
婚姻对家族的影响
婚姻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家族的声誉和利益,因此家族成员都非 常重视婚姻关系的维护。

中国传统婚俗的礼节有哪些_中国传统婚俗的典故

中国传统婚俗的礼节有哪些_中国传统婚俗的典故

中国传统婚俗的礼节有哪些_中国传统婚俗的典故婚礼,是人一生中的“终身大事”,伴随着这一重大的人生仪礼,便出现了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婚俗文化。

下面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传统婚俗的礼节,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中国传统婚俗的礼节一、迎娶出发:由男方携带六或十二件礼品,鸣炮出发前往女家,将至女家时再鸣炮,女家亦鸣炮回应,表示准备妥当。

迎宾::媒人先下车,其余的人接着下车,新郎由女家幼辈请出。

介绍:男方亲友依序入女家,媒人正式介绍双方亲友认识,先介绍男方给女家。

纳征:男方抬礼物进入女家,女方接受后并给予红包;将礼物陈列大厅,媒人将大小聘、金饰、礼单点交女方家长,女方亲友将礼物收好,并在神明桌上陈列供品。

奉甜茶:女方长辈请男方亲属依长幼入座,新郎居末。

准新娘由一好命妇人引导出堂,捧著甜茶向男方来宾敬茶。

压茶杯:片刻后新娘出堂收茶杯,男方亲友需以红包压茶杯。

喜宴戴戒指:在双方家长亲友的注视下,准新娘面向屋外坐在自家正厅中央(若招赘则面向内)的高椅上,低椅翘脚;戴戒指于中指(男左女右)。

准新郎将红包交给准新娘。

改称呼:媒人引导双方改换称呼。

祭祖:舅父点烛燃香,媒人在旁念吉祥语,随之由女方父母祭拜神明祖先,禀告婚事已定,祈求保佑。

回礼:女家对男方所送来的礼物和聘金接受一部份,并给男方回礼六或十二件。

订婚宴:订婚仪式完成后,女方备茶点开宴席来招待男方(座位男右女左),女方备鸡腿并附上红包一份给男方幼辈,男方除备压桌礼外并赠给所有帮忙的人红包答谢。

送客:宴毕,男方宾客起程回家,女方幼辈捧面桶给男方客人洗手,如在外面餐厅则免此礼,送客时不说再见二、回门按照我国婚俗习惯,结婚三天,新娘便要偕同新郎一起回娘家,也称“回门”。

这是一种必不可少的礼节。

新娘家老人心里非常重视三天回门,因此新郎事先天论是从思想上还是在礼品上都要有所准备,争取给岳父岳母留下愉快的好印象。

礼品事先备齐,买新娘家老人喜欢的礼品,礼品一般有四件。

回门一般在上午九、十点钟动身。

中国传统的婚礼习俗有哪些

中国传统的婚礼习俗有哪些

中国传统的婚礼习俗有哪些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多年历史的古老文明国家,婚姻在中国文化中一直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中国传统的婚礼习俗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家庭、亲情和传承。

本文将介绍一些中国传统的婚礼习俗。

一、婚前准备在中国传统婚礼中,婚前准备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在正式的婚礼前,双方家庭会进行详细的商议和筹备工作。

首先是商定婚期,通常由择日先生或专门的婚礼策划人员根据农历和八字算命术来决定。

此外,还需要进行家庭背景的调查,以确保双方家庭的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相当。

最后,双方家庭将准备婚宴的菜单、婚纱礼服等,以及邀请亲友出席婚礼。

二、婚礼仪式中国传统婚礼仪式通常包括迎亲、过门、拜堂、交杯酒和敬茶等环节。

迎亲是新郎一行人去迎接新娘到婚庆场地。

新郎和其家族成员会在新娘家门前等待,并由新娘的闺蜜、表姐或者是姐妹代表来向新郎询问娶妻的目的和诚意,也会向新郎提出各种难题,只有答对了才能得到新娘的认可。

过门环节是指新娘穿过门槛进入新郎家中,寓意着她已经从娘家过渡到了夫家。

拜堂是在家中举行的仪式,新娘和新郎分别向神像敬香,并对双方父母和长辈行拜礼。

交杯酒是新婚夫妇共饮一杯酒,以示彼此承诺。

敬茶环节是新婚夫妇向长辈敬茶以表达孝心和尊敬。

三、婚宴中国传统的婚宴是婚礼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在婚礼当天晚上举行。

婚宴的规模和菜肴种类根据家庭经济条件和地域习惯而有所不同。

不论规模大小,所有婚宴都会有一些固定的菜肴,如“龙凤呈祥”(双龙腾飞)的寿包、鸡蛋汤、红烧肉等,这些菜肴寓意着新婚夫妇的美满和幸福。

四、结婚之后中国传统的婚礼习俗并不仅仅限于婚礼当天,新婚夫妇还需要参加一些后续习俗。

其中,最重要的是新婚夫妇回娘家探亲,并向新娘父母行礼以答谢。

此外,还有过大礼、开门送娘家、买婚车等习俗。

总结起来,中国传统的婚礼习俗非常丰富多样,代表着中国家庭文化的传统和价值观念。

这些习俗承载着对亲情、祖先和传统的敬重,彰显了中国人对婚姻的认真和对家庭的重视。

中国古代结婚有哪些习俗

中国古代结婚有哪些习俗

中国古代结婚有哪些习俗在古代,婚姻习俗都有哪些呢?相信你一定会非常好奇吧,下面店铺分享了中国古代结婚习俗,一起来了解吧。

中国古代结婚有习俗中国的婚礼可分为三个阶段:婚前礼,即“订婚”正婚礼,即“结婚”或“成婚”的礼仪,就是夫妻结合的意思婚后礼,是“成妻”、“成妇”或“成婿”之礼,这表示了男女结婚后的扮演的角色在中国传统的结婚习俗里,婚前礼和正婚礼是主要程序,这些程序都是源自周公的六礼。

婚前礼传统婚俗之看亲篇古代女子往往“生在深闺人未识,是妍是媸无人知晓”。

经媒人说合后,男方往往提出看一看的要求。

这种由男方在媒人的副食下到女家作初次访问的活动,称之为“看亲”。

雅称“相亲”。

相亲的日子是由媒人预先定好并通知男女双方的,因此,双方都要作好准备。

男方要根据妇方父母的爱好,准备一点礼物;妇方要洒扫庭院,准备接待客人。

作为当事人,男女二人都要打扮得尽可能有风度,有光彩一些,以便给对方一个好的“第一印象”。

看亲是婚姻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环节,特别是男方,尤其要慎重要对待。

礼物虽无非烟酒点心之类,并不在乎数量多,价值高,而一定要投其所好,切忌触犯对方父母的禁忌;衣着打扮要大方入时;言行举止要谦虚有礼。

古时看亲时,男子只能由媒人创造机会偷偷看姑娘一眼,现在不同了,男女双方可以直接见面、谈话。

双方都有机会对对方有一个初步了解。

中国是个“礼义之邦”,讲究含蓄。

看亲的结果往往并不直接表白出来,而用各种暗示来表现。

很多地方都是在男方进门之后,女方父母先给小伙子倒上一杯热茶,小伙子看了姑娘觉得中意,就把这杯茶一口饮干;然后姑娘的父母同姑娘一起商量,如同意结亲,就留男方和媒人吃饭,不同意就任由男方告辞回家,有的父母甚至还托媒人将男方带来的见面礼带走。

有些地区除了看亲之外,还有“察人家”的习俗。

“察人家”其实也是看亲,是男方由媒人带领到女方看过姑娘后,妇方父母对婚事暂不表态,再由媒人带领,回方男家。

祁阳一带则称为“看当”。

看当时,男方父母应先奉上香茶一盏,然后和妇方父母交谈。

中式婚礼习俗礼仪

中式婚礼习俗礼仪

中式婚礼习俗礼仪新人结婚是可喜可贺的事情,因此每个环节都应当做好。

接亲是婚礼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了解清晰相关的习俗是很有必要的。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中式婚礼习俗,盼望对您有所关心,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传统礼仪【三书】根据中国传统的礼法,“三书”指的是礼聘过程中来往的文书,分别是:“聘书”——订亲之书,在订婚时交换;“礼书”——礼物清单,当中具体列明礼物种类及数量,过大礼时交换;“迎书”——迎娶新娘之书,结婚当日接新娘过门时用。

【六礼】指由求亲、说媒到迎娶、完婚的手续,分别是:“纳采”——俗称说媒,即男方家请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女方家答应议婚后,男方家备礼前去求婚;“问名”——俗称合八字,托媒人请问女方诞生年月日和姓名,预备合婚的仪式;“纳吉”——即男方家卜得吉兆后,备礼通知女方家,婚事初步议定;“纳征”——又称过大礼,男方选定吉日到女方家进行订婚大礼;“请期”——择吉日完婚,旧时选择吉日一般多为双月双日,不喜选三、六、十一月,三有散音。

不选六是由于不想新人只有半世姻缘,十一月则隐含不尽之意。

“亲迎”——婚礼当天,男方带迎书亲自到女方家迎娶新娘。

结婚接亲留意事项一、接亲时间不是越早越好当过伴娘的人肯定知道,婚礼当天要很早就起来预备,等着新郎率队来接亲。

那么接亲时间是越早越好吗?其实不是的。

1、依据婚礼吉时推算婚礼时间通常都是经过测算的吉时,依据婚礼当天的流程,接亲时间也就可以一步步推算出来了。

比方说,婚礼时间是17:28,接亲单程需要2个半小时,加上堵门、嬉戏、敬茶等时间,始终往前推算就可以知道几点必需动身了。

2、找人算出门进门吉时有些比较讲究的地方,会请人一并把女方出门和进男方家门的时间都算出来,依据算好的吉时来支配一天中的流程。

不管是哪种方法,都要尽量留足时间,避开特别状况。

二、哪些人不能接亲婚礼当天,新郎会带着一大帮人一起去接新娘。

各地风俗习惯不同,所以对接亲人员的讲究也不完全一样,有的要求是婚姻美满的夫妻,但也有地方说要未婚人士。

中国婚礼的风俗

中国婚礼的风俗

中国婚礼的风俗古时对婚嫁风俗十分注重,繁复的六礼仪式,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及迎亲按全部都有特定的流程仪式,一丝不苟。

不过每个地方又会有些特别的传统风俗,下面接亲网小编就来带大家看看全国各地婚嫁习俗汇总。

一、北京婚礼习俗1.男女双方认可这门亲事后,先是“小定”礼,“小定”礼的多少由男方的财力决定。

在婚礼的日子选定之后,就是“大定”,“大定”除“龙凤帖”之外,以前男方还要送上衣料首饰、酒肉、面食和水果等四包礼物。

龙凤贴,就是很多地方所说的“生辰八字”或婚书。

用印有龙凤图案的红纸,写上姓名、门弟和生辰八字等,换贴后,就表示婚姻关系即成立。

2.新娘到达新郎门前后,新郎会手持弓箭,于新娘脚下虚晃三下,借以驱除邪妖,现在会用弓箭的除了中式婚礼,已经很少了。

之后新娘再跨过门前的火盆,才能进门。

3.新郎新娘进门后,向父母敬茶。

新人新房"坐帐",并一起吃"子孙饽饽"(也就是饺子)及长寿面,喝交杯酒等。

4.结婚后第三天,新郎陪伴新媳妇儿回门,叩拜岳父母。

二、上海婚礼习俗1.新娘出门前,都要先在娘家吃一碗以莲子、百合煮成的甜粥或者糖水,代表女家希望女儿出嫁后能过甜蜜无忧生活。

2.在送嫁的过程中,女家一位属全福之人(即父母双全,与丈夫和睦而有子女者)的女性长辈,或女司仪撑起红伞伴着新娘走,按以前的话是:保护新娘不受妖邪入侵。

3.新娘出门前要多带备一双全新的绣花鞋,待新娘登上轿子后,便要立即更换新鞋,表示新娘离家嫁作人妇,便不会带任何属于女家的东西到夫家,寓意将以后的生活交托于丈夫手上。

三、广东婚礼习俗1.定亲也会很隆重,婚礼前,男方就要到女方家送迎亲的聘礼。

广州的风俗是要送鸡(意味着有生气)、椰子(有爷有子,天伦之福)、礼饼(送给女方的亲戚),而且还要送礼金。

2.男方送聘礼叫“过大礼”,女方也需要“回礼”。

其中一些重要的礼品,尽量要亲自找来,比如:龙凤饼一对、唐饼数个(约八个)、龙凤烛一对、对联一幅及生果等。

嫁女儿的十大风俗

嫁女儿的十大风俗

嫁女儿的十大风俗嫁女儿是中国传统的婚姻习俗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这个过程中,有许多独特的风俗习惯,代表着对新娘和新娘家庭的祝福和关爱。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十大嫁女儿的风俗习惯。

第一,嫁妆。

嫁妆是新娘在婚礼上由娘家带给新家的财物,包括金银首饰、衣物、家具等。

嫁妆的数量和价值往往代表了新娘家庭的财富和地位,也体现了家族对新娘的祝福和期望。

第二,迎亲。

在新娘离开娘家前,新郎和新郎家人会到新娘家迎接她入赘。

迎亲的仪式通常包括鞭炮、花轿、锣鼓等喜庆的元素,象征着新娘离开娘家,开始新的人生阶段。

第三,过门。

新娘到达新郎家后,需要在门口进行过门仪式。

这是新娘正式进入新家的象征,也是新娘和新家人之间的沟通和融合的开始。

第四,敬茶。

在婚礼仪式中,新娘需要给新郎和新郎家长敬茶。

这是对新家人的尊重和敬意的表达,也是新娘融入新家庭的一种方式。

第五,拜堂。

在婚礼仪式中,新娘和新郎需要在堂前拜堂。

这是对祖先和天地的尊敬,也代表着新娘和新郎的承诺和祝福。

第六,喜酒。

喜酒是新娘家庭为了庆祝婚礼而举办的宴会。

在喜酒上,新郎和新娘会敬酒给亲友,表达对亲友的感谢和祝福。

第七,过大门。

新娘进入新家后,需要进行过大门仪式。

这是新娘正式成为新家庭的一员,也是对新娘的祝福和欢迎。

第八,披红。

新娘在婚礼上通常会穿红色的嫁衣,这是中国传统婚礼的一大特色。

红色象征着喜庆和吉祥,代表新娘的美丽和好运。

第九,闹洞房。

新娘进入新家后,新郎和新娘会被亲友闹洞房。

闹洞房的过程中,亲友们会开玩笑、恶作剧,旨在增加新娘和新郎之间的情感和亲密度。

第十,送嫁饭。

新娘在婚礼结束后,会由新郎家人送嫁饭给娘家。

这是对娘家的感谢和告别,也是对新娘的祝福和关怀的延续。

以上是十大嫁女儿的风俗习惯,每个风俗都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这些风俗习惯不仅是婚礼的仪式,更是对新娘和新娘家庭的祝福和关爱的表达。

通过这些仪式,新娘和新娘家庭可以感受到来自亲友和社会的温暖和祝福,也为新婚生活增添了浓厚的喜庆氛围。

中国结婚的传统习俗

中国结婚的传统习俗

中国结婚的传统习俗中国结婚的传统习俗(一)提亲在民间,子女到了适婚之龄,做父母的就得着手托媒牵线搭桥,为他们提亲择偶。

婚龄因时代而异。

在中国古代,西周以前和西周时期,以男30岁,女20岁作为合适的结婚年龄,唐朝以后,法定婚龄降低许多,据文献记载,唐贞观年间诏令:男20岁,女15岁;唐开元令:男15岁,女13岁;宋天圣令:男15岁,女13岁;宋嘉定年间诏令:男16岁,女14岁,;明洪武年间诏令:男16岁,女14岁;大清通礼规定:男16岁,女14岁。

福建民间婚龄基本在官府规定范围内,出入不大。

清代,福州一带,男17岁、女15岁以上便可婚配。

福建也有少数地区早婚现象严重,情形特殊。

以惠安最为典型。

在惠安东部一些乡村,孩子于襁褓之中就要订亲,十二三岁即完婚成家。

若女孩子到了3岁仍未“有主”,父母亲便会忧心忡忡,唯恐女儿找不到男人。

此等陋俗,弊窦丛生,为害非浅。

自民国以来,法定婚龄有所提高。

《中华民国民法》规定为男18岁、女16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新婚姻法规定婚龄为男20、女18岁以上;1980年又改为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

与此相适应,民间婚龄也增大一些。

但是,城镇与农村略有差异,一般农村偏低,城镇偏高。

农村习尚早婚,城市则普遍晚婚。

在城市里,男30、女25岁左右结婚比较多见。

农村往往男20、女18岁左右就开始提亲,一到规定年龄,立即结婚;有的还虚报年龄,或未领取结婚证,就提前结婚。

惠东一带早婚劣习仍然存在。

旧时,男女授受不亲,婚姻大事身不由己,“男不亲求,女不亲许”,悉听“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媒人成为缔结婚姻所不可缺少的中介。

据史志记载,在厦门,男婚女嫁“先由媒妁介绍”,(民国《厦门市志》卷20《礼俗志》)在政和,“凡男女缔姻,先听媒妁说合”,(清·道光《政和县志》卷1《风俗》)在崇安,“清以前均凭媒妁之言,互通庚帖”,(民国《崇安县新志》卷6《礼俗》)才算正统和合法。

传统中国婚礼的风俗

传统中国婚礼的风俗

传统中国婚礼的风俗
传统中国婚礼有很多有趣的风俗,其中比较重要的有:
1.纳采:男方家请媒人问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日,以便决定是否
合适结婚。

2.问名:男方家请媒人去女方家询问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日,以
便回去和男方家商量定亲。

3.纳吉:男方家根据问名结果,认为合适后,再请媒人向女方家送
一笔钱或礼物,表示要定亲。

4.纳征:男方家给女方家送去聘礼,是正式的订婚仪式。

5.请期:男方家向女方家提出结婚的日期,女方家同意后,双方共
同商定一个良辰吉日,作为结婚的日期。

6.亲迎:新郎亲自去新娘家迎娶新娘,回到男方家后,再举行一次
拜堂仪式,表示正式成为夫妻。

7.闹洞房:在结婚当天或前数天,要在新房内安好婚床,在婚床上
将被褥,床单铺好,再铺上龙凤被,撒各式喜果,如花生、红枣、桂圆、莲子等,同时要找一对童男童女在床上滚一圈,叫“滚床”,这一切都寓意新人早生贵子。

8.回门:三朝回门指在婚后第三天,新妇由夫婿陪同,带备烧猪及
礼品回娘家祭祖。

以上是传统中国婚礼的一些风俗,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地区差异的影响,可能有所不同。

中国的传统婚礼仪式

中国的传统婚礼仪式

中国的传统婚礼仪式中国的传统婚礼仪式基本流程:亮轿:花轿停在新郎家门口,向四邻昭示。

发轿:新郎来到新娘家,迎娶新娘上轿。

起轿:轿夫起轿,两面开道锣鼓喧天,前往新郎家。

中途颠轿:意在挡煞。

新娘下轿:地铺红毡,新娘鞋不能沾地。

三箭定乾坤:射天,祈求上天的祝福;射地,代表天长地久;射向远方,祝愿未来的生活美满幸福。

过火盆:象征日子红红火火。

跨马鞍:马鞍上放苹果,寓意平平安安。

拜堂: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

掀盖头:用秤杆挑下新娘的盖头。

喝交杯酒:象征一对新人自此合二为一。

敬茶改口:改称对方父母为“爸妈”。

进入洞房:上枣和栗子,寓意“早立子”必备道具中式婚礼之必备道具1、花轿:花轿作为传统婚礼的核心部分是从南宋开始流行的。

它分四人抬、八人抬两种,又有龙轿、凤轿之分。

轿身红幔翠盖,上面插龙凤呈祥,四角挂着丝穗。

有钱人家娶亲为五乘轿,花轿三乘,娶亲去的路上女迎亲者坐一乘,其余二乘由压轿男童坐;迎亲回来时新娘、迎亲、送亲者各坐一乘,另有二乘蓝轿,用蓝呢子围盖,上面插铜顶,由新郎、伴郎各坐一乘。

2、旗锣伞扇:它位于迎亲队伍之中、花矫之前,可令整个迎亲仪式热闹、壮观。

3、鞭炮:迎亲礼车在行进途中,应一路燃放鞭炮表示庆贺。

4、凤冠霞帔:嫁女儿的人家无论贫富对嫁衣都是十分的讲究。

内穿红袄,足登绣履,腰系流苏飘带,下着一条绣花彩裙,头戴用绒球、明珠、玉石丝坠等装饰物连缀编织成的“凤冠”,再往肩上披一条绣有各种吉祥图纹的锦缎—“霞帔”。

5、盖头:古时新娘着凤冠霞帔的同时都用红布盖头,以遮羞避邪,红色取吉祥之意。

6、马鞍:“鞍”与“安”同音,取其“平安”长久之意。

多放于洞房的门槛上,表示新娘跨马鞍,一世保平安。

当新娘前脚迈入门槛,后脚抬起还没有落下的时候,这时由上有父母、下有子女的全人把马鞍抽掉,正好符合了“烈女不嫁二夫,好马不配双鞍”的意思。

7、火盆:它是放置于大门口的一盆火,让新娘迈过去,寓意婚后的日子红红火火。

8、天地桌:多置于院中,桌上放大斗、尺子、剪子、镜子、算盘和秤,称为“六证”。

中国传统婚俗知识

中国传统婚俗知识

中国传统婚俗知识一、传统婚俗仪式1.三书六礼聘书:订亲之书,男女双方正式缔结婚约。

纳吉(过文定)时用。

礼书:过礼之书,即礼物清单,详尽列明礼物种类及数量。

纳征(过大礼)时用。

迎亲书:迎娶新娘之书。

结婚当日(亲迎)接新娘过门时用。

纳采:古时婚礼之首,属意女方时,延请媒人作媒,谓之纳采,今称“提亲”。

问名:男方探问女方之姓名及生日时辰,以卜吉兆,谓之问名,今称“合八字”。

纳吉:问名若属吉兆,遣媒人致赠薄礼,谓之纳吉,今称“过文定”或“小定”。

纳征:奉送礼金、礼饼、礼物及祭品等,即正式送聘礼,谓纳征,今称“过大礼”。

请期:由男家请算命先生择日,谓之请期,又称“乞日”、今称“择日”。

亲迎:新郎乘礼车,赴女家迎接新娘,谓之亲迎。

2、说媒封建社会男女“授受不亲”,强调“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亲”。

男女双方一般都要经人从中说合,才能“结丝罗”,3.换庚谱媒人提亲后,若男女双方八字相合,没有相冲,便互相交换两家的庚谱,作为订亲的最初凭据。

4.过文定为“过大礼”之前奏,通常在婚礼前一个月举行。

男家择定良辰吉日,携备三牲酒礼至女家,正式奉上聘书。

5.过大礼订亲之最隆重仪式,约在婚前十五至二十天进行。

男家择定良辰吉日,携带礼金和多种礼品送到女家。

6.安床择定良辰吉日,在婚礼前数天由好命佬将新床搬至适当位置。

然后,在婚礼之前,再由好命婆负责铺床,将床褥、床单及龙凤被等铺在床上,并撒上各式喜果,如红枣、桂圆、荔枝干、红绿豆。

安床后任何人皆不得进入新房及触碰新床,直至新人于结婚当晚进房为止。

结婚当晚,新人进新房后可让小孩在床上食喜果,称为“压床”,取其百子千孙之意。

新郎的同辈兄弟可以闹新房,古时认为“新人不闹不发,越闹越发”,并能为新人驱邪避凶,婚后如意吉祥。

7.嫁妆收到大礼后,女家的妆套须最迟于结婚前一天送到男家。

这批大箱小箱的嫁妆,为女家身份与财富之象征。

嫁妆除珍贵的珠宝首饰外,主要是一些象征好兆头的东西,如:剪刀(蝴蝶双飞)、痰盂(子孙桶)、尺(良田万顷)、片糖(甜甜蜜蜜)、银包皮带(腰缠万贯)、花瓶(花开富贵)、铜盆及鞋(同偕到老)、龙凤被、床单及枕头一对、两双用红绳捆着的筷子及碗(有衣食)、七十二套衣服,用扁柏、莲子、龙眼(丰衣足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迎娶 佳期在即,男女两家都要杀猪宰鸡,准备喜宴,还要请 好厨师、傧相、伴娘、轿夫、账房、师爷及其他帮吋办事 的勤杂人员。这些人应聘后,应在迎娶的前一天即到主家 开始工作,作好迎亲摆宴的准备工作。一切准备就序后, 男家鸣炮奏乐,发轿迎亲。媒人先导,接着是新郎、伴娘、 花轿、乐队、礼盒队。
女家在花轿到来之前,要准备好喜筵。姑娘要由母亲戒姐 姐梳好头,用丝线绞去脸上的绒毛,化好妆,谓之“开 脸”,然后饰上凤冠霞帔,蒙上红布盖头,等待迎亲的花 轿
三书 三书即聘书、礼书和迎亲书
聘书 聘书是订婚用的书,于“纳吉”(过文定)时男家交给 女家。 礼书 礼书是“纳征”(过大礼)时使用的书,礼书内会详细 列明礼物种类及数量。 迎亲书 顾名思义,迎亲书即迎娶新娘时的书,即在“亲迎”时 使用。
六礼
纳采 问名
表示男方曾审慎考虑之后所做的决定。 是指男家询问女家关于女家女儿的姓名、生辰八字, 女家接纳提亲,就把女儿的姓名和生辰八字等嫁给男家以占卜 吉凶。 纳吉 即过文定;有一点像定婚,这时婚事已初步议定。 纳征 即过大礼;男家需要纳聘礼后才可成婚的意思。完成 纳征的仪式后,婚约便正式定立。 请期 即是“择吉日”成婚的意思。男家会择定一个成婚的 良辰吉日,再准备婚期吉日书和礼品给女家,女家受礼及同意 后,便可确定婚期。 亲迎 亲迎亦称迎亲,就是在结婚之日,新郎会与媒人和亲 友一起前往女家迎娶新娘。
过大礼
• 四、择吉 • 结婚证办好后,男女双方在法律上已经建立了合 法的夫妻关系。然而在中国,这仅仅是结婚活动 的第一步。按照传统的做法,嫁娶的主动者一方, 其父母应选择迎娶的良辰吉日,并由媒人通知对 方,准备迎娶。称为“择吉”和“送日子”。 • 择吉一般请教星象学者或算命选择办理,也可以 自己看《通书》 (雅称“历书”、俗称“家家 历”,传统称之为“皇历”)择日子。文化程度 高的则可以自己推算。一般认为,只要“六合” 相应,就是好日子。如“丙寅日”等。
• 八 洞房
• 中国有闹洞房的风俗。在过去,由于很多 新人们婚前都不太熟悉甚至不相识,新婚 之夜要他们生活在同一空间,心理上可能 会感不自在。闹洞房,无疑可以通过公众 游戏让新人消除隔阂,捅破羞怯的“窗户 纸”。而在今天,闹洞房主要是向新人们 表示祝福之意。
• 九、回门
• 按照我国婚俗习惯,结婚三天,新娘便要偕吋新郎一起回娘家,也称 “回门”。这是一种必丌可少的礼节。 • 古代,“回门”也被称为“反马”、“归宁”、“拜门”、“回红” 等。它虽然是“婚姻六礼”之外的一个仪节,但它也是婚姻过程中一 个必丌可少的程序。回门的礼仪结束后,婚姻礼仪才宣告完成。先秦 时,礼俗觃定,天子、诸侯、大夫等人的女儿出嫁丌坐男家的车马, 而是坐自家的车马。这种礼俗在于女家向男方表示,如果夫家丌满意, 让她骑着马回家,以此来表示自谦;如果满意,归宁时即将马送还, 以表示新婚夫妇感情和谐,故称为“反马”。《诗周南葛覃》中也有 关于“归宁”的说法,也就是说,在先秦时期,“回门”礼即已经存 在了。如鲁文公在婚后偕新夫人齐姜回齐国探望岳丈就是“回门”之 丼。 • 回门的具体时间有丌吋的说法。有在婚礼当日回门的,有在婚后第三 天回门的,叫“三朝回门”,还有婚后第四天回门的叫“回四”,婚 后第九天回门,俗称“回九”。
• 二、说媒 • 封建社会男女“授受丌亲”,强调“天上 无云丌下雨,地上无媒丌成亲”。男女双 方一般都要经人从中说合,才能“结丝 罗”,“谐秦晋”,“结连理”,“通二 姓之好”。这种说合,就叫“说媒”。建 国之后,“说媒”曾改称为“做介绍”, 做这种说合工作的人,被人们雅称为“月 老”,俗称为“媒人”,后来改称为“介 绍人”。
媒人还被称为“红娘”。 唐代的才子元稹写过一篇 《莺莺传》,其中塑造了 一个聪明活泼的婢女红娘 的形象。她一再巧设机谋, 终于撮合成了张生与莺莺 小姐的婚事。元代王实甫 根据这个故事写成了《西 厢记》,其中红娘的形象 更加聪明可爱。人们以 “红娘”代称媒人,显出 了对媒人的重视和友好。
媒人在旧式婚礼中是一个重要 角色。在男女两家对婚事取得 基本一致的意见之后,他要引 导男方去相亲,代双方送换庚 贴,带领男方过礼订婚,选择 成亲吉日,引导男方接亲,协 办拜堂成亲事宜,一直到“新 人进了房”,才把“媒人抛过 墙”。媒说得好,双方都满意, 以后常来常往,成为故旧;媒 说得不好,双方不满意,往往 归咎于媒人,从此视为路人。
传统婚俗 - 流程 • 一、看亲
• 古代女子往往“生在深闺人未识,是妍是 媸无人知晓”。经媒人说合后,男方往往 提出看一看的要求。这种由男方在媒人的 带领下到女家作初次访问的活动,称之为 “看亲”。雅称“相亲”。 • 传统婚俗看亲是婚姻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 环节,特别是男方,尤其要慎重要对待。
• 有些地区除了看亲之外,还有“察人家”的习俗。 “察人家”其实也是看亲,是男方由媒人带领到 女方看过姑娘后,妇方父母对婚事暂丌表态,再 由媒人带领,回方男家。祁阳一带则称为“看 当”。看当时,男方父母应先奉上香茶一盏,然 后和妇方父母交谈。妇方父母通过察看男家并不 男方父母交谈,如果对婚事认可,就将香茶喝尽, 男方父母立即以“亲家”相称,并盛情款待客人。 否则,女方父母应起身告辞,男方丌要勉强留客。
谢谢观赏
哭嫁的由来
• 古时候,新娘在出嫁前几天要"哭嫁",连母亲,亲属都陪着一起哭, 而且哭得越伤心越好。原来背后有一段故事:从前有一个后母,对丈 夫前妻的女儿很刻薄,待亲生女儿却如珠如宝。为了除去眼中钉,她 草草找来一个穷家小伙子把前妻的女儿嫁出去,还在出嫁当天故意哭 哭啼啼,叫女儿即使生活丌顺也丌可回娘家。结果这个女儿不夫家和 睦相处,生了儿子也发了财。 • 相反她为亲生女儿千挑万选了个富家子做女婿,送了嫁妆,喜笑颜开 地说尽吉利话把女儿嫁出。但亲生女儿却终日和婆婆吵嘴,闹得家里 鸡犬丌宁,丈夫便把她赶出家门,她一气之下上吊死了。后来,前妻 的女儿见后母孤苦无依,便接她一起生活,让她安享晚年。邻人都说 后母在她出嫁时故意哭啼是坏心肠,但她却说后母是舍丌得她走才哭, 而且越哭越发。人们看到两种方式得出两个截然丌吋的结果,便照着 在女儿出嫁时也哭闹一下,希望真的可以越哭越发,哭嫁的习俗便是 这样流传下去。
“过礼”是大事,一般嫁娶的 主动者(无论男女)要向另一方 送一笔重礼,礼物至少要包括猪 肘子一个,酒一对,鸡鸭各一, 给对方父母的衣料各一套。鞋袜 各一双,包封一个,给姑娘的东 西若干。包封里封多少钱、给姑 娘一些什订婚礼物,一般都在事 先由媒人同双方分别协商好,不 能由男方(或女方)给多少算多 少。当然,男方或女方父母也应 该尽量替对方着想,力求节俭一 些,少收聘礼。
凤冠霞帔
新郎官帽
花轿一到,女家动乐鸣炮相迎。凶亲队伍进入女家堂屋后, 花轿落好,新郎叩拜岳父岳母,并呈上以其父名义写好的 大红迎亲简贴。接着是女家动乐开筵。席间,媒人和新郎 要小心谨慎一些,因为中国民间有不少不成文的习俗,在 新婚的三天里,亲朋戚友中的平辈和晚辈青少年可以别出 心裁地在媒人和新郎身上编演几出小小的喜剧,称之为 “洗媒”和“挂红”(乡下俗称“贺新客”)。新娘的嫂 子说不定会在盛给新郎的饭碗下层埋伏半碗辣椒面;新娘 的妹妹会在斟酒时特别给姐夫抹一把锅底灰。对这些能增 加欢乐气氛的小闹剧,媒人和新郎应该容让——虽不妨也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小小地报复一下,但却绝 不能生气、发火,甚至同主客吵闹、扭打。
• 七、喜宴 • 拜堂之后,新娘便在新房落座,不再出来。 新郎要走出新房接待贺客。如在宾馆、酒 家宴宾,则夫妻双方都得出去会见宾客并 向宾客敬酒。 • 喜筵要按来客的尊卑长幼排定座位,称之 为“请客”,或者“清客”。排座位的原 则是上尊下卑,右尊左卑,客人按其长幼 和身份、地位从高到低排列座次。
• 主席要摆在堂屋上方正中,请“大亲”坐上首右边席位, 新郎的父亲或舅父坐上首左边席位作陪,其余按尊卑长幼 对号入座。 • 除堂屋的正席外,次尊贵的一席摆在新房中,请新娘的母 亲坐首位,由新郎的母亲或舅母作陪。其他各席的座位一 般也要按尊卑次序排定。 • 座位排定后,傧相宣布动乐鸣炮开宴,新郎要先到首席斟 酒敬酒,说几句表示感谢的话祝酒,然后,厨房开上第一 道菜来,把婚宴推向高潮。 • 各席的酒菜应该一个样,唯“男大亲”和“女大亲”所在 的席次,通例必须有清蒸的猪肘子一个。而且,新郎要时 刻守候在桌边,为“上亲”斟酒、送热毛巾等,以示尊敬。
早宴之后,新郎新 娘在媒人的引导下 向新娘的祖宗牌位 和长辈行过礼之后, 伴娘就可搀着新娘 上花娇了。上轿时, 新娘不妨哭几声, 以示对父母家人的 依恋。俗称“哭嫁”
• 六 拜堂 • 迎娶之日,男家发轿之后,傧相就要在男家堂屋 布置好拜堂的场所。当花轿停在堂屋门前,男方 请的伴娘站到花轿前时,仪式即已开始。香案上, 香烟缭绕,红烛高烧,亲朊戚友、职司人员各就 各位。 • 傧相二人分别以“引赞”和“通赞”的身份出现, 开始赞礼。 • 新郎新娘按引赞和通赞的赞礼开始拜堂。
• 三、过礼 • “看亲”、“看当’、之后,要履行订婚手续, 俗称“过礼”。 • “过礼”的第一步,是由媒人把男方的生辰八字 送到女方,女方的生辰八送到男方,有些迷信的 父母,自认为是对儿女的婚事负责,往往在接到 红帖之后要请算命先生推算一下,看双方的“生 辰八字”是否相合,如果不合;婚事就要重新考 虑。好在现代人多半不相信这一套了,所以即使 交换红帖,往往也只不过是一种形式而已,有的 甚至连换帖的形式都免了。
婚礼的起源
• 《礼记•昏义》中的「昏」,原文作昬,由 於古人娶妻,婚礼的亲迎是在黄昏时迚行, 这时太阳将要下山,月亮将要出来,含有 「阳往阴来」的意思,因而得名为“昏 礼”。 • 古时候,婚礼都比现在的礼俗简单。据通 鉴外记:“上男女无别,太冥始设嫁娶, 以俪皮为礼。”在上古时代,嫁娶是以鹿 皮为礼的。后来发展成为三书六礼。
• 喜筵结束前,媒人早已溜走,谓之“逃席”。倘 若不走,“洗媒”的人会把他的脸抹成锅底。喜 筵结束后,“上亲”先到退堂屋休息一会,吃些 点心,由男方尊长陪着说些客套话,待勤杂人员 把席面撤去,扫了地,大亲就该起身告辞了。临 起时,男家要“打发”衣料、鞋袜之类,讲究的 还有红包。“送大亲”是又一个热闹场面,男家 所有体面的人都要送到门口,还要鸣炮动乐,以 示敬重。新郎及其父母应送客至村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