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性健康教育对精神 症影响分析-健康教育论文-教育论文
医学毕业论文--健康教育对精神病人出院后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健康教育对精神病人出院后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摘要】目的了解精神障碍病人出院后服药情况,探讨实施健康教育对提高精神障碍病人出院后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方法对124例精神障碍病人在住院期间进行精神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采用电话回访出院后服药情况。
结果首次与4次及以上住院者出院后服药依从性最低。
结论加强健康教育对提高精神障碍病人出院后依从性有促进作用,维持治疗中应重视家属的监护作用,以便有利于进行科学的家庭管理,保持维持治疗的有效性。
【关键词】健康教育;服药依从性;电话回访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生活节奏加快,人们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与各种挑战,社会心理因素与生活方式相关疾病明显增多,精神疾病已不仅是公共卫生问题,而且也是社会问题。
许多精神疾病由于病因未明,没有特效治疗方法,只能依靠长期服药控制病情。
因病程迁延,易复发、致残率高,病人及家属往往对治疗失去信心,在出院后形成停药、复发、再治疗又停药的恶性循环,给个人、家庭、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
因而加强健康教育,提高精神障碍病人出院后服药的依从性,维持治疗是预防复发、防止残疾、促进康复的有效方法。
本文对2008年10月-2009年10月对上海市金山区精神卫生中心出院病人服药情况进行电话回访,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选择2008年10月-2009年10月出院的本市户籍病人124例,男59例,女65例;年龄14~86岁,平均(37.28±14.36)岁。
根据CCMD-3诊断标准,精神分裂症89 例,心境障碍9例,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5例,其他精神障碍21 例。
经治疗后临床出院治愈18例,显效59 例,进步41 例,无变化6例。
文化程度:大学5 例,高中及大专14例,初中48 例,小学及以下39例,文盲28 例。
住院次数:首次14例,2次38 例,3次34例,4次及以上38例。
1.2 方法在住院期间对病人进行精神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包括抗精神疾病药物名称、作用、不良反应及其处理,维持治疗的目的、方法等内容,采用口头宣教、黑板报、健康园地等形式,出院时对家属进行服药重要性与必要性强化宣教。
对精神病患者健康教育的分析与对策
对精神病患者健康教育的分析与对策【摘要】健康教育是促进精神疾病康复重要措施,而精神病患者由于病情的特殊性,对其进行健康教育极为复杂;良好的健康教育对提高疗效、缩短治疗周期,降低疾病复发率,提高服药的依从性有着重要意义[1-2]。
精神科开展健康教育工作,需要考虑到患者的特殊性,积极研究具有精神病专科特色的健康教育方式,是精神科医务人员的职责所在[3]。
我科自开展对精神病患者的健康教育以来,患者家属的满意度明显上升。
现将结果作如下报告。
【关键词】精神病患者;健康教育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637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636-02精神病患者病情具有特殊性,对精神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其临床治疗依从性,提高其生活质量。
笔者研究了对62例精神病患的健康教育,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12年8月——2012年12月间,我科共收治62例精神病患者,男性39例,女性23例;年龄34岁-65岁;情感障碍12例,精神分裂症29例,应激相关障碍21例。
所有患者符合相关精神疾病的诊断标准,并排除躯体和脑部器质性病变。
1.2 精神病患者健康教育的方法精神疾病复杂多样,不同的患者理解、执行能力相距甚远,实施个性化健康教育要将临床诊断-康复情况-文化程度等内容有机结合起来,针对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模式与教育内容;或者将文化程度、综合能力相差不多的患者归为一组,分组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开展健康教育前,要评估患者学习能力,制定完善的教育计划及实施方案,严格按照要求开展,最后对效果进行评价。
具体内容有:①入院教育:患者入院后,工作人员要及时为其介绍科室情况、病房生活设施、作息制度、主管医师和护士,使其充分了解住院环境和接受的服务情况,内心充满安全感。
②临床治疗指导:对于治疗所用的药品,患者往往缺乏判断力和执行能力,医护人员要按时提示患者服用,同时要将药物应有的效果、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做到知情同意。
健康教育对精神障碍患者的作用
健康教育对精神障碍患者的作用[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酒精致精神障碍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复发的作用。
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7月于我院治疗的酒精致精神障碍患者70例,根据抽签的方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
对照组患者仅采用常规医疗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其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
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治疗依从性、复发情况以及生活满意度。
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生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酒精致精神障碍患者采用健康教育干预,可改善其心理状态,提高其治疗依从性,降低复发率,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健康教育;酒精致精神障碍;治疗依从性;复发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饮酒人数呈逐年增加趋势[1]。
酒精属于一种日常生活中极为常见的精神活性物质,一次性大量饮用可产生急性神经精神症状,因此不宜长时间饮用。
目前,伴随着生活上、工作中以及情感上的压力增加,酗酒的现象日益普遍,导致酒精中毒出现精神障碍的患者越来越多[2]。
长期饮用酒精易出现依赖性,引发戒断综合征以及精神病性症状,甚至可能对神经系统产生不可逆转的损害[3]。
当前,酒精致精神障碍的发病率日益增长,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均具有严重危害[4]。
本次研究中,为改善酒精致精神障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在常规医疗干预的基础上,对部分患者加用了健康教育进行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7月~2015年7月于我院治疗的酒精致精神障碍患者70例,均为男性,通过抽签的方法将所有患者简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
本次研究已经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对精神病人及家属实施健康教育意义论文
对精神病人及家属实施健康教育的意义【摘要】实施健康教育在现代医院及治疗疾病过程中的重要性,一方面既可以减少纠纷,另一方面又密切了医院与病家之间的感情交流。
本文就对实施健康教育的过程及意义进行综述。
【关键词】精神病人及家属;健康教育;意义【中图分类号】r 7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7484(2012)05- 0479- 01健康教育是一种以传授知识为基础的干预模式,需要患者和家属的主动参与,强调与家属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体会家属在照料患者过程中所遇到的痛苦、负担和挫折,将患者和家庭的期望结合到教育计划中[1]。
形式主要有讲座、培训班、研讨会、小组活动、技巧训练、角色扮演、提问讨论、个人咨询,有的辅以书面材料或视听资料,比如小册子,书籍,录像材料,多媒体资料等,可以加深和巩固口头传播的内容。
可以通过护理人员对患者的饮食、药物、运动等进行有效的指导,以达到帮助其增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减少痛苦和复发,是现代医院为满足病人健康需求而赋予护士的重要职能。
社会的进步,生活节奏步伐的加快,各种疾病不断地肆虐着人类,使得各种疾病日趋年轻化。
对于每日都在经历着生与死的轮回的护理工作者,在捍卫健康的同时,已潜意识地认识到健康教育在疾病发生、发展、治疗、转归过程中的必要性。
笔者浅谈自己的见解以供同道磋商。
住院阶段:入院初期,特别是急性期,做好病人及家属的健康教育,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是避免医疗纠纷的有效手段。
随着医疗模式的转变,人们对健康含义认识的不断深入,医院不仅是单纯的治疗护理,而是以人为本的全方位服务。
加之病人的维权和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对医院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
病人在花钱看病的同时,认为医院不仅是为了治疗疾病,同时需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尊重、以及对疾病的认知。
近年来,从医疗部门接受的投诉内容来分析,大量纠纷所涉及的案件,其实并不构成医疗事故、医疗差错,或根本不存在医疗责任,而是缺乏医患沟通造成的[2]。
探析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不同病程的效果分析
探析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不同病程的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对不同病程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
方法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2015.7~12收治的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119例,均采用健康教育方法,依据患者病程分为3组,分别为住院初期(n=42)、症状控制期(n=41)、疾病恢复期(n=36),采用针对性健康教育,比较不同病程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情况。
结果住院初期知晓率为9.5%,症状控制期为51.2%,疾病恢复期为80.6%,3组健康知识知晓率疾病恢复期>症状控制期>住院初期,对比差异明显(P<0.05)。
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开展健康宣教时应将重点放在疾病恢复期,才能保证教育效果。
【关键词】健康教育;精神分裂症;不同病程【中图分类号】R7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8-043-01近年来医学模式逐渐向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人们健康观念愈发深入,健康需求逐渐增多,在医疗服务各个领域中健康教育均有所渗透。
精神分裂症为临床常见疾病,因反复发作,患者需长时间接受住院治疗,社会功能出现程度不一的下降现象,且接受知识难度较大,无法在健康教育工作中积极配合。
尤其是发病初期患者,自知力被明显损伤,患者通常不承认自己患病,否认自身疾病,对住院治疗十分抗拒。
为确保健康教育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应用的效果,对不同病程患者需开展针对性健康教育,现将患者119例纳入本研究,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2015.7~12收治的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119例,均与《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中诊断标准相符,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哺乳或妊娠妇女、严重躯体疾病、滥用药物史、脑器质性疾病、药物过敏者。
3组患者均采用健康教育方法,依据患者病程分为3组,分别为住院初期(n=42)、症状控制期(n=41)、疾病恢复期(n=36)。
住院初期年龄为22~66岁,平均(41.6±6.7)岁;文化水平:1例文盲,17例小学,20例初中,2例高中,1例中专,1例大学。
健康教育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与分析
健康教育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与分析发布时间:2022-06-06T09:03:03.337Z 来源:《护理前沿》2022年8期作者:王青青[导读] 精神疾病具有病因了解复杂或不明、临床表现和变化丰富多样、行为言语活动发展规律紊乱复杂王青青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 710100摘要:精神疾病具有病因了解复杂或不明、临床表现和变化丰富多样、行为言语活动发展规律紊乱复杂、干扰严重疾病或可能影响其病人家属心态生活行为等特点,而健康教育则希望通过引导教育,以逐渐减轻或消除各种疾病隐患,提高各种疾病患者个体对临床医生及护理过程行为的客观有效和依从性,促进精神健康疾病群体自身的良性快速治疗康复,科学且系统计划为患者及亲属及时解决困难患者更多的具体实际的健康问题。
关键词:健康教育;精神科护理;健康指导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医学正在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新技术挑战,传统医学的生物治疗模式也已慢慢开始向生物模式—心理—社会模式转变,治疗医学也朝着预防医学转变。
医学的根本目标不仅仅是治疗疾病,而更主要是预防疾病,使机体保持健康,在这种环境下,健康教育的地位日益突出。
在现代精神科医疗护理工作模式中,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
因此,应进一步推动精神科医学整体护理工作的改革实验试点与研究推广,树立以病人健康发展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战略和主动为病人服务的观念,把疾病和患者视为一个朝着健康目标发展着的、心身互相统一的整体,促进精神科护理工作向纵深发展。
二、相关概念间的联系1、健康教育在护理中的作用健康教育培训是一项提高当前全民健康水平的得力工作措施,指导并教育人们正确树立新的社会健康观,帮助人们尽早达到自身健康良好状态水平。
首先,健康教育能切实疏导、解决患者心理方面中的各种问题;其次,健康教育可作为一种辅助性治疗干预手段,对日常不良的行为状态和生活方式进行有效预防和及时的自我矫正,显著提高广大患者家属和患病人群患者的心理自控治疗能力,降低该类疾病群体的整体患病率水平和潜在死亡率;最后,健康教育疗法是病人消除不良躯体心理排斥反应、解除患者朋友及亲友家属种种心理疑虑情绪的有效康复手段,也是最健康理想安全的医疗保健干预措施。
女性健康教育论文:健康教育对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女性健康教育论文:健康教育对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恢复期精神症状的改善、自知力恢复、康复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方法对12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通过收集患者的病史,在病区与患者交流的方式,从4个方面评估患者治疗服药的依从性:①对自身疾病的认知程度;②对精神科保健知识的掌握;③服药的主动性;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能否安心住院。
并在健康教育前后对患者进行上述4个方面评估性的调查。
结果:研究组分值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服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对自身疾病有一定的认知者上升;对精神科保健知识的掌握上升;焦虑抑郁减轻能安心住院的上升;能主动服药者上升。
结论健康教育可明显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尤其适合以阴性症状为主的反复住院的患者,亦对巩固疗效、防止复发十分重要;健康教育可提高精神分裂症疗的服药治疗依从性,提高生活质量。
从而使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情得到稳定,提高社交能力、就业竞争能力,对预防病情复发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此应重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健康教育。
【关键词】健康教育女性精神分裂症康复治疗依从性影响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患病率、复发率、致残率均较高的疾病,该病的患病率占总人口的2%~5%,50%~80%的患者因复发而再次入院。
精神分裂症目前还不能完全治愈,是引起生活质量降低的使人虚弱的疾病之一。
控制症状降低复发率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抗精神病药物的应用。
由于精神分裂症患者有意识清楚、自知力缺乏、病情反复发作、反复住院、社会和职业功能受损明显、自杀倾向、治疗时间长等特点,因此,精神分裂症治疗的依从性非常差。
精神分裂症病人中药物治疗依从性不良者75%复发,在服药病人中也有20%复发[2],如能提高病人的治疗依从性,复发率可大为降低。
为了探讨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康复治疗依从性的影响,笔者在2008年1月—2010年1月,针对我院女病区住院的120例康复期女病人,对其进行了系统的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对改善精神症状、恢复自知力、改善持久的认知和心理社会功能缺陷,增加服药依从性以及降低复发率,提高生活质量,以期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心理健康教育对精神病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心理健康教育对精神病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心理健康教育对精神病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通过提升家属的认知水平、调节情绪状态、增强社会支持、预防心理疾病以及改善与患者关系,心理健康教育对家属起到重要作用。
研究发现,心理健康教育能有效帮助家属更好地应对精神病患者的需求,促进家庭和谐,降低家属的心理压力和抑郁风险。
未来的研究应该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策略和效果评估,为精神病患者家属提供更加有效的支持。
心理健康教育对提升精神病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具有积极作用,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精神病患者家属、认知水平、情绪状态、社会支持、心理疾病预防、关系改善、作用、未来研究、总结。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精神疾病是一种严重影响社会公共卫生的疾病,而精神病患者的康复不仅依赖于自身的治疗,更需要家庭成员的支持和帮助。
精神疾病患者的家属往往面临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和困扰。
他们可能会感到孤独、无助、焦虑和沮丧,甚至出现抑郁和其他心理健康问题。
对精神病患者家属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精神病患者家属提高对精神疾病的认识和理解,使他们更加客观地看待患者的行为和情绪反应,减少误解和偏见,从而有利于建立更加健康和和谐的家庭氛围。
心理健康教育还可以帮助家属学会有效的情绪调节技巧,增强他们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心理抗压能力,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本研究旨在探讨心理健康教育对精神病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希望通过深入研究,为精神病患者家属提供更加完善和有效的支持和帮助,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和家庭和睦。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心理健康教育对精神病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了解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如何提升精神病患者家属的认知水平,调节其情绪状态,增强其社会支持,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并改善与患者的关系。
我们也希望通过研究可以为未来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更准确、有效的指导,促进精神病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
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
[ 2 ] 李珑, 李敏香, 陈艳 . 疏通乳腺管按摩 法治疗产后乳房胀痛 2 1 5 例 疗效观察 [ J ] . 山东医药, 2 0 1 1 , 5 1 ( 9 ) : 6 5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 - 3心 理检 测 工具 采 用 S C L 一 9 0 量 表对 患者 的心 理
状 态 进行 检测 , 其 包含 9 个量 表 , 分别 检测 患者 的阳
性数、 躯体化、 强迫 、 人 际 敏感 、 抑郁 、 焦虑、 敌 对性 、
例 。年龄 1 8  ̄ 4 5 岁, 平均3 1 . 2 1  ̄ 5 . 6 9 岁, 病程4 月~ 8 0 月, 平均 2 3 . 1 9  ̄1 8 . 5 4 月; 婚姻 状 况 : 已婚 4 9 例, 未婚
价值 。
[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 健康教 育; 心理状况; 影响 [ 中图分类号]R 7 4 9 . 3 ; R 4 9 4 [ 文献标 识码 ]B [ 文章编号]1 0 0 8 — 1 8 7 9( 2 0 1 3 ) 0 7 — 0 2 0 4 — 0 2
精神 分 裂 症是 以思维 、 情感、 行 为 的分 裂 , 基 本 个性 改 变 , 精 神 活动 与环 境 不 协调 为 主要 特 征 的一 类常见精 神疾病 , 是 精 神 疾 病 中 患 病 率 最 高 的 一
3 1 例; 平均 教育 年 限为 1 3 . 2 6  ̄ 3 . 6 9 年。
恐怖 、 偏执 等 因子 , 分 值越 高表 示程度 越重 。
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存性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存性及生存质量的影响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存性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方法将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
两组患者均行对症用药和常规护理,观察组再此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
两组患者在治疗6个月后,采用自拟问卷调查患者治疗的依存性,采用GQOLI-74量表评估患者生存质量情况。
结果观察组治疗的依存性日常生活、服药行为、遵医嘱行为评分及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心理领域、躯体功能、物质生活和社会领域的生存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结论健康教育对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存性,病情稳定性和生活质量具有有效性。
标签:精神分裂症;健康教育;治疗依存性;生存质量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科常见的复发率、致残率较高的慢性迁延性疾病。
主要表现为思维、意志、情感和行为等精神活动的全面衰退,其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卫生、自理能力等方面存在严重缺陷。
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能有效控制其精神症状,减少复发率,由于精神分裂症病程长,患者需长期或终身服药,服药依存性直接影响患者疾病的康复。
但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存性不良患者75%复发,在服药患者中也有25%复发[1]。
本研究對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健康教育以提高患者治疗的依存性和生存质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4月在我科住院的患者,所有患者的诊断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诊断为精神分裂症。
其中男62例,女58例。
年龄32~68岁。
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
两组在年龄、性别、病情、文化程度等方面无显著差异性(P>0.05)。
1.2方法1.2.1干预方法对观察组采取健康教育方法,从患者入院开始以小组健康宣教为主,个别健康宣教为辅。
小组健康教育由专科知识及临床经验丰富的主管护师负责,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及治疗方案制定每周教育计划,至少2次/w,40 min/次。
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将2011年7月至2011年10月在信阳市中心医院精神科住院的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6个月后对两组患者家属的精神卫生知识掌握情况和对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比较。
结果:健康教育明显地提高了患者家属的精神卫生知识掌握情况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结论:在家属中开展系统的健康教育有利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的提高。
标签:健康教育;精神分裂症;生活质量【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9-0531-01前言精神病是指严重的心理障碍,患者的认知、情感、意志、动作行为等心理活动均可出现持久明显的异常,不能正常地学习、工作、生活;动作行为难以被一般人理解,在病态心理的支配下,有自杀或攻击、伤害他人的动作行为。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竞争压力的不断加大,精神障碍导致的精神疾病逐年上升,目前我国精神疾病患者约有4000万人,精神疾病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
而精神分裂症又是精神病常见的一种,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病因未完全阐述的精神疾病。
多起病于青壮年,常有知觉、思维、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障碍,一般无意识及智能障碍。
该病病程多迁延,约占我国住院精神病人的50%左右,约一半左右患者最终会出现精神残疾,给社会以及患者和家庭带来严重的负担[1]。
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精神分裂症的终身患病率大概为3.8‰~8.4‰。
美国的研究结果显示,精神分裂症终身患病率高达13‰,每年新发病例,即年发病率为0.22‰左右。
尽管2/3的患者需住院治疗,但仅有一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获得治疗。
1982年国内开展的12地区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其中精神分裂症的终身患病率为5.69‰(1985年发表),1994年进行的12年随访,上升为6.55‰(1998年发表),而且,15岁以上人口中,城市的精神分裂症患病率显著高于农村,前者为7.11‰,后者为4.26‰[2]。
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后续影响及机制
入 组 5个月后 、入组 1 O个月者生活质量
的影 响机制。结果
人组 1 0个月后 ,A组主观支持 ( 1 3 . 2 9±1 . 9 0 ) 、客观 支持 ( 1 0 . 9 7±1 . 0 4 ) 、生活质量心理健
C hi n e s e J o u ma l o f He a h h E d u c a t i o n, No v e mb e r 2 01 7, Vo 1 . 3 3, No . 1 1
健康 教 育 对精 神 分 裂症 患 者康 复 的后续 影 响及 机 制
赵巍 峰 ,彭敏 ,李新 力 ,赖 平妹 ,鲍 广林
【 A b s t r a c t 】 O b j e c t i v e T o e x p l o r e t h e e f f e c t s o f d i f f e r e n t h e l a t h e d u c a t i o n m o d e l o n c l i n i c a l s y m p t o m s a n d q u a l i t y
0 . o 1 ) 。结论
联合教育 干预效果 优于常规教育 ,健康 教育 可 以持续 减轻 临床症状 并提 高患者生 活质量 ,主观支
持 和临床症 状是 影响患者 MC S的重要 因素 。
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促进精神疾病的认识和理解
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促进精神疾病的认识和理解近年来,精神疾病的发病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给社会及个人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为了提高社会对精神疾病的认识和理解,以及更好地促进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被视为至关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探讨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它对促进精神疾病的认识和理解的影响。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义和目标心理健康教育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和课程,为个人提供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技能和支持,以提高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
其目标是培养个人的心理健康意识、调适能力以及积极的心理态度,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1. 提高心理健康意识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个体认识到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同等重要,使人们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更加关注和照顾自己的心理健康。
2. 培养心理健康的积极态度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个体能够学习到积极的心理态度,以应对人生中的挫折和困难。
积极的心理态度能够减少焦虑和抑郁情绪,提升个人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3. 增强心理问题的识别能力心理健康教育使个体具备了辨识心理问题的能力,能够更早地发现心理疾病的迹象,及时寻求帮助和干预,从而减轻症状的严重程度,缩短治疗的时间。
4. 促进社会的心理健康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人的心理需求,提升人们的理解、同情和支持能力,为社会营造一个更加理解、宽容和包容的心理环境。
三、心理健康教育对精神疾病的认识和理解的影响1. 消除对精神疾病的歧视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提高人们对精神疾病的理解和接纳程度,消除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歧视和偏见,让他们得到更好的关怀和支持。
2. 促使早期干预和治疗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提升个体对精神疾病的认识和了解,当早期症状出现时,能够及时干预和治疗,避免疾病的进一步发展。
3. 提升疾病管理能力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患者和家属可以学习到如何更好地管理精神疾病,了解治疗的方法和药物的正确使用,提高疾病的自我管理能力。
4. 增加社会对精神疾病的资源投入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引起社会对精神疾病的关注,增加对精神卫生资源的投入,提高医疗设施和专业人员的数量和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条件。
阶段性健康教育对康复期精神疾病患者回归社会的作用分析
阶段性健康教育对康复期精神疾病患者回归社会的作用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阶段性健康教育对康复期精神疾病患者在临床康复以及回归社会等方面的作用和影响。
方法:随机选择康复期精神疾病患者78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分别实施常规治疗和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阶段性健康教育干预。
结果:经过1年随访观察,在PANSS评分方面,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在生活质量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康复期精神疾病患者实施阶段性健康教育干预,能够有效的强化病情康复情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患者早日回归社会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精神疾病;康复期;阶段性健康教育;临床影响【中图分类号】R7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24-0214-01精神疾病,是目前临床上较为多见的一种大众性疾病。
它的发病原因复杂多样,病情发展缓慢,且临床症状不一,不容易根治[1]。
由于精神疾病在治疗后的康复期常常出现病情反复、恶化等问题,因此,必须要加强对精神疾病患者在康复期持续性的护理干预[2]。
本文选择我院2010年11月—2015年11月精神科收治的精神疾病康复期患者78例,随机对他们进行平均分组,并给予其常规护理治疗和阶段性健康教育干预,比较、统计和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情况。
现将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选择我院精神科2010年11月—2015年11月进行治疗的78例精神疾病康复期患者。
年龄大约19岁~60岁范围,平均年龄为38.7±5.2岁;女性31例,男性47例;学历方面:大专以上10例,高中25例,初中32例,小学11例;婚姻方面,未婚42例,已婚36例。
将78例患者按照出院时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
经过临床验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学历、婚姻等方面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阶段性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阶段性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摘要】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尚未完全阐明的精神疾病,临床尚无确切的根治方法,主要是通过治疗和教育来改善症状,降低发病率,但是在治疗过程中,由于精神患者意识能力的降低,导致服药依从性差,治疗效果不尽人意,我科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加强了对其的健康教育,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疗效结果【中图分类号】R3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5)-04-427-01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 年5 月至2011 年5 月在我科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20 例,均符合CCMD-3 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能合作完成健康教育者120例均为男性,年龄19-56 岁,将选择的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 例,2 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疾病分型、药物治疗种类和剂量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观察组用阶段性目标健康教育,护士按设计的目标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各个不同的疾病阶段的知识教育内容进行,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随机性健康教育,即在进行治疗、护理过程中给予健康指导,或在患者遇到困难时护士给予指导。
1.3 阶段性目标健康教育内容。
住院第一周:入院宣教,包括患者入院须知,治疗作息时间,用药宣教;第二周:讲解精神分裂症的诱因,典型症状(如幻觉、妄想)、治疗原则,注意事项,运用积极的语言肯定鼓励患者第3 周,讲解精神分裂症好转的一般规律提供信息支持,根据患者的心理需求,接受能力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
恢复期:帮助患者分析幻觉、妄想的非现实性,指导患者怎样培养愉快和积极的情绪,以及参加工娱活动的意义,使其对外界认识有一个正确态度,出院时,向患者详细介绍坚持治疗,服药注意事项,强调定期复诊的重要性。
1.4 评价指标及判定标准。
根据患者配合治疗和护理的主动性进行,治疗依从性评价,分为完全依从(能主动配合治疗)、部分依从(督促下配合治疗)、不依从(不配合治疗)。
阶段性健康教育对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分析
阶段性健康教育对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分析摘要】目的:分析阶段性健康教育对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方法:选择于2017年5月—2018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6例,依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30例)和实验组(3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和常规健康教育,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根据精神分裂症发病期进行阶段性健康教育,持续治疗8~10周,对比两组患者在服药依从性上的差异。
结果:治疗结束后,对照组患者依从率76.7%(23/30),实验组患者依从率94.4%(34/36),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阶段性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从而加快患者康复,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阶段性健康教育;精神分裂症;服药依从性【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20)12-0196-01精神分裂症是常见的慢性精神疾病,复发率和致残率均较高,患者社会功能严重受损,不仅在生活上多有不便,其治疗费用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与复发预防需要长期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因此,患者在服药时的依从性对病症的预后、康复有重要的影响。
有关调查显示,在服药时不依从或部分依从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可占总数的80%。
自从我院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阶段性健康教育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于2017年5月—2018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6例,其中男35例,女31例,年龄16473.74 41岁,平均24.3±6.5岁。
所有患者均符合第三版《中国精神病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无人格障碍和严重躯体疾病。
依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30例)和实验组(36例),两组患者均临床资料完整,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1.2.1对照组。
进行常规健康教育。
包括解答患者及家属对药物、疾病的疑问,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诱发的原因和治疗知识,向患者及家属说明长期、系统的治疗是防止精神分裂症复发的关键,并告知患者服药注意事项、服药时间、服药方法、服药后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要求患者家属监督患者用药,并给予患者更多的关怀和照顾。
健康教育对精神病人康复的影响
健康教育对精神病人康复的影响发表时间:2012-10-24T16:51:17.107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18期供稿作者:张志琼向美玲[导读] 由于本研究样本较少,病种较少,难免存在偏见,希望能对今后的精神疾病的防治起到一定指导作用。
张志琼向美玲(福州市神经精神病防治院福建福州 350008)【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精神疾病病人康复的影响作用。
方法将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住院的235例精神疾病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两组均按常规接受同样抗精神药物治疗及护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以健康教育,治疗前后评价效果。
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病人NOSI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N-BP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出院1年后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健康教育有助于改善精神疾病患者的精神症状,促进康复,减少复发。
【关键词】精神疾病康复健康教育【中图分类号】R49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8-0283-02 精神疾病患者的无法自控的行为及社会功能的缺陷给他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危害。
健康教育是通过对精神病人进行相关知识的宣教及心理健康的指导来帮助患者恢复健康的行为及认知,从而改善精神病患者的精神症状,是整体护理的重要内容。
为探讨健康教育对精神疾病患者康复的影响,本研究选取235例精神疾病病人随机分组对照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住院的235例精神疾病病人,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CCMD-3 [1]中各类精神疾病诊断标准。
随机分为治疗组138例和对照组97例。
治疗组:男68例,女70例,平均年龄42.6±6.4岁,平均病程5.2±2.5年,平均教育程度6.8±5.2年,精神分裂症35例,抑郁发作28例,心境障碍26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18例,躁狂发作22例,其它精神障碍9例;对照组:男58例,女39例,平均年龄44.6±5.4岁,平均病程5.6±3.5年,平均教育程度6.2±5.8年,精神分裂症28例,抑郁发作18例,心境障碍16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18例,躁狂发作12例,其它精神障碍7例;两组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
阶段性康复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康复情况、自尊感与社会功能的影响
阶段性康复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康复情况、自尊感与社会功能的影响周树群【摘要】目的探讨阶段性康复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尊感及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阶段性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预后康复情况、自尊程度及社会功能.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分、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尊量表(SES)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阶段性康复训练,可有效缓解患者精神病性症状,显著降低其功能缺陷程度,明显提高其自尊水平.【期刊名称】《护理实践与研究》【年(卷),期】2019(016)005【总页数】3页(P138-140)【关键词】健康教育;精神康复训练;精神分裂症;自尊感;社会支持【作者】周树群【作者单位】525200 茂名市茂名市第三人民医院康复中心【正文语种】中文精神分裂症患者常伴有妄想、行为分裂以及思维、情感、认知方面的障碍,具有治疗困难、复发率高、预后差等特点,随着病程迁延,患者社会功能明显受损,进而影响生活质量,严重者可致残[1]。
受疾病因素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易陷入极端的精神痛苦中,导致自尊水平下降,从而影响疾病的转归。
抗精神病药物虽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病性症状,但对其社会功能、自尊水平的改善作用并不理想[2]。
有研究提出[3],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分阶段康复训练,可最大程度帮助其恢复社会功能,使其回归家庭,并更好地融入社会。
本研究将阶段性康复训练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阶段性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阶段性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李艺珍;张传福;杜宝国【期刊名称】《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年(卷),期】2016(000)002【摘要】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of staged health education on patients with first-onset schizophrenia and their family members.Methods Eigity-two patients with first-onset schizophreni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n=41)and observation group (n=41),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conventional health education mod-el,and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staged health education.The intervention effects were assessed by Nursing Observation Scale for Inpatient Evaluation (NOISIE),Brief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 (BPRS),Insight Treatment Attitude Questionnaire (ITAQ)and drug therapy compliance questionnai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It was foundt hat the scores of BPRS after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the two groups didn′t show significant difference(P >0.05).The scores of NOISIE and ITAQ and drug therapy compliance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obviously bett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P <0.05).Conclusion The staged health education in patients with first-onset schizophrenia can improve drug therapy compliance,which is beneficial to recovery.%目的:探讨阶段性健康教育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家属的护理干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阶段性健康教育对精神症影响分析-健康教育论文-教育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目的:探讨阶段性健康教育对精神症患者的影响。
方法:将2018年3月1日~2019年9月1日收治的76例精神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阶段性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入院时、出院后3个月社会功能[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改良版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PT-GI)]、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GQOLI-74)]及出院后3个月服药依从性[采用Morisky用药依从性问卷(MMAS-8)]、精神状态[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Morningside康复状态量表(MRSS)]。
结果:出院后3个月,两组SDSS、PAN-SS、MRSS评分均低于入院时(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后3个月,两组PTGI、GQOLI-74评分均高于入院时(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出院后3个月,观察组服药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阶段性健康教育不仅可改善精神症患者的社会功能,还有利于生活质量与服药依从性的提高,从而促进精神状态的康复。
【关键词】精神症;服药依从性;社会功能;生活质量;阶段性健康教育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压力的增大,精神类疾病发生率逐年上升[1]。
精神症属于其中之一,是一种由多因素造成的复杂性重性精神疾病,主要表现感知觉障碍、情感淡漠、意志减退等,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75%的精神患者存在社会功能障碍,需引起重视[2]。
临床针对治疗以药物配合护理为主,考虑到该病病程较长,极易复发,长期服用依从性的提高显得尤为重要[3]。
常规护理目的性较差,干预效果不够理想,患者出院后复发率较高,而阶段性健康教育是根据患者病情发展,将整体护理流程分为不同阶段,并制定针对性健康教育计划,提供患者更为全面的健康教育,从而有利于其长期服药依从性的提高[4-5]。
但该护理模式联合干预精神症患者的报道较少。
2018年3月1日~2019年9月1日,我们对38例精神症患者实施阶段性健康教育,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同期收治的76例精神症患者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①符合《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3版(DSM-3)》[6]中关于精神症的诊断标准者;②首次住院者;③对本研究知情并由看护人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者;④年龄18~50岁。
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器质性病变者;②无自我表达能力,无法完成量表填写者;③有自杀倾向或高度者;④合并其他精神类疾病者。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
观察组男22例(57.89%)、女16例(42.11%),年龄(28.52±3.11)岁;受教育程度:大学14例(36.84%)、高中15例(39.47%)、初中及以下9例(23.69%);病程(5.88±1.34)年;有族史:有31例(81.58%)、无7例(18.42%)。
对照组男24例(63.16%)、女14例(36.84%),年龄(29.84±4.72)岁;受教育程度:大学10例(26.32%)、高中17例(44.74%)、初中及以下11例(28.94%);病程(5.91±1.36)年;有族史:有28例(73.68%)、无10例(26.32%)。
两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本研究已获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1.2.1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待入院后给予门诊部一次性健康教育,并通过发放健康教育知识手册进行健康教育,住院期间针对病情发展给予常规抗精神病药物(利培酮或喹硫平)治疗,保持清淡饮食,待病情稳定后即可出院。
出院后通过电话随访或复诊的方式及时反馈康复情况,每个月进行1次电话随访。
1.2.2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阶段性健康教育,具体内容如下。
①住院期间:a.急性期。
在入院15d内考虑患者病情严重、认知及自控能力较差,需严格监护用药、训练情况,并注意是否存在自杀、、自虐等倾向,保证生命安全。
此阶段重点在于药物控制,并不断掌握患者个体化心理特点,在晨晚间时通过一对一形式,向患者介绍医院环境、主治医生、责任护士等,帮助尽快适应住院生活,并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疾病及用药等方面的相关知识,使患者对自身疾病发展与病因等具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并及时给予安慰与鼓励。
b.缓解期。
在入院15d~2个月内,患者病情逐步趋于稳定,该阶段给予行为集体知识健康教育,由护理人员分小组(每组8~12人)进行,3次/周,每次15~30min,小组内成员经过病例筛选,根据其自身性格、受教育程度、治疗依从性等信息进行区分,通过视频、PPT等途径进行,完毕后要求患者之间沟通,将知识点记录在笔记本上并互相分享,结合自身具体情况发表个人看法,护理人员进行陪同,仔细倾听患者交流间存在的认知偏差,并及时给予纠正及补充。
每周安排1次娱乐活动如手工制作、书法绘画、音乐疗法等,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进行指导,评估其生活自理能力,帮助患者树立回归正常生活的信心。
c.巩固期。
在入院2~3个月内,该阶段患者生活能力基本恢复,重点提高社会功能,1次/周,每次60min,播放相关沟通交流技巧的影片进行学习。
由护理人员询问患者回归社会的意向及遇到的阻碍,一方面判断患者是否自愿主动回归社会,另一方面了解现阶段亲朋好友对患者回归社会的态度。
根据调查情况给予针对性健康教育,对存在意愿回归社会的患者强调出院后长期服药的重要性,并告知可能面对的困难与应对方式等,向家属普及精神症相关知识,鼓励其主动配合患者的回归计划。
对回归具有畏惧心理的患者,则需进行心理疏导,告知患者所谓的回归社会仅仅是从边缘状态回归至主流状态,与住院期间的交流与生活无显著跨度,出院后存在一个接纳过程,无须产生太大压力,短期内无法恢复正常生活是正常现象,若出院后有任何困难可及时联系护理人员,以便在迷茫时给予引导,帮助患者逐渐适应出院后的生活。
②出院后:由责任护士发放健康教育手册,通过折页或小册子等形式送入患者手中,前1个月每周进行1次电话随访督促用药情况,后期每个月2次,督促做好康复日记,完整记录服药情况、随访日期、量表评估等。
1.3评估标准1.3.1社会功能分别于入院时、出院后3个月,通过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7]及改良版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PTGI)[8]测定两组社会功能,其中SDSS包括职业、婚姻、父母、社会性退缩、家庭职能等10项,采用3级评分,0分为无异常或轻微缺陷但不影响日常生活,2分为存在严重功能缺陷。
PTGI包括人际关系、新可能性、个人能力、精神改变、享受生活5个维度,共21条目,按照0~5分进行评分,满分0~105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社会问题解决能力越好。
1.3.2生活质量分别于入院时、出院后3个月,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GQOLI-74)[9]评估两组生活质量,该量表包含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状态4个维度,共74个条目,每条目评分均按照1~5分,存在正向评分及负向评分,得分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好。
1.3.3服药依从性采用Morisky用药依从性问卷(MMAS-8)[10]评估两组用药情况,共8题,总分0~8分,<6分为依从性差,6~7分为中等,8分为高度依从。
总依从率(%)=(高度依从例数+中等依从例数)/总例数×100%。
1.3.4精神状态分别于入院时、出院后3个月,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11]、Morningside康复状态量表(MRSS)[12]评估两组精神状态,其中PANSS从阳性症状评分(7项)、阴性症状评分(7项)及一般精神病理量表评分(16项)3个维度评估患者精神严重程度,按照1~7分评分,总分30~210分,得分越高则表明患者病情越严重。
MRSS包括依赖、活动能力、社交、目前症状及异常行为4个分量表,共28条目,按照0~7分进行评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精神症状越严重。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轶和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两组不同时间SDSS、PTGI评分比较见表1。
2.2两组不同时间GQOLI-74评分比较见表2。
2.3两组服药依从性比较见表3。
3讨论精神症作为精神科疾病较常见的一种,具有病程长、病因复杂、易反复等特点,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行为及认知障碍,临床表现为情感障碍、精神活动不协调、逻辑思维能力差等症状,无法正常融入社会[13]。
相关研究显示,考虑精神症患者病程较长,需长期服用药物控制,其精神症状的改善程度与用药依从性密不可分,而目前临床有关疾病健康知识的重视度较低,患者无法得到系统性健康教育,导致其遵医行为及服药依从性的降低,不利于长期服药依从性的保证[14]。
以往针对该病的康复护理主要以药物控制及功能训练为主,旨在改善其临床症状的同时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但研究表明,常规护理过程固定、操作死板,且未考虑个体化因素存在的影响,其整体护理效果不佳。
随着医疗行业护理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护理方案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得到认可,其中阶段性健康教育在精神症患者护理的研究报道较为鲜少,因此,本研究通过前瞻性研究,旨在分析该护理模式在精神症患者康复护理中的作用,以便为后期临床护理工作打下坚固基础。
有关精神症健康教育的应用可追溯到1980年,考虑当时背景下的护理措施重点为纠正家庭功能紊乱,但随后发现大多数患者家庭功能无法得到明显改善,究其根本为精神症患者缺乏对自身疾病的产生、发展、康复等方面的了解,且家属在照护过程中感觉困难,因此,Anderson提出健康教育的观念,以传授知识为基础,强调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理解,有利于精神症状的改善。
本研究结果显示,出院后3个月,两组SDSS评分低于入院时(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PTGI、GQOLI-74评分均高于入院时(P <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
分析原因,可能是因为考虑精神症的特殊性,即使给予足够量的药物干预,仍存在3/4的患者社会功能缺陷,而阶段性健康教育根据患者入院后的病情发展,将其分为急性期、康复期及巩固期,并给予针对性健康教育,较常规护理模式更具有计划性和目的性,使患者可逐渐接受自身病情,认识到药物治疗对病情控制的重要性,有效消除因错误的医学观念造成的恐惧、焦虑等负性情绪,并结合娱乐活动、沟通训练等,提高其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