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城区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试卷
2011—2012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题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往今来,每个艺术家都渴望自己的作品成为精品,具有不朽的魅力。
“文章千古事”正是这种观念的表达。
而在大众传媒时代和市场竞争中用什么样的标准来认定精品呢?这是个值得追问的问题。
艺术作品只有受到受众的喜爱,具有接受上的优势和强劲的市场号召力,才能成为精品,这是不言而喻的道理,然而把精品与市场反应完全对应起来,肯定是有问题的。
市场有“一时”和“长久”之区别。
我认为,精品是要经得起时间的检验的,要有穿越时空而愈增其审美价值从而也具有了市场价值的潜质。
既然是文艺精品,就不能只是拥有当下的市场,而一定是也要拥有未来的市场。
只有当下的市场而没有未来的市场,是不可能成为文艺精品的。
到今天成为脍炙人口的文艺精品的,如《红楼梦》、《哈姆雷特》等,都拥有当时的市场,且拥有此后许多年代的市场。
精品必定是具有能穿越时空并不断增值的艺术魅力的。
什么样的作品可以具有穿越时空而又不断增值的艺术魅力呢?我看至少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文艺精品无论是何种艺术门类或艺术体裁,通过一定的符号载体来表现人们的真善美的普世价值观则是共同的。
真善美作为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人们的价值追求是共同的。
诗词、小说、戏曲、绘画、音乐、雕塑以至于电影电视中的精品,能够真正受到最广泛的喜爱的,无不具有真善美的普世价值。
如屈原《离骚》、绘画《最后的晚餐》、音乐《梁山伯与祝英台》等,不胜枚举。
文艺精品,无论是叙事的还是抒情的,也无论是文学的还是其他门类的,都要显现出与人们的情感密切相关的人物性格或人格魅力。
对于作品情节的投入,首先是基于对人物性格的认同。
叙事性文艺精品中主要人物都是能够引起人们的深切同情的,并且有着丰富的内涵的,如《红与黑》中的于连就是如此。
山西省部分地区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
山西省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1题。
材料一:庄宗既好俳优,又别为优名以自目,曰李天下。
自其为王,至于为天子,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
其战于胡柳也,嬖伶周匝为梁人所得。
其后灭梁入汴,周匝谒于马前,庄宗得之喜甚,赐以金帛,劳.其良苦。
周匝对曰:“身陷仇人,而得不死以生者,教坊使陈俊、内园栽接使储德源之力也。
愿乞二州以报此两人。
”庄宗皆许以为刺史。
郭崇韬谏曰:“陛下所与共取天下者,皆英豪忠勇之士。
今大功始就封赏未及于一人而先以伶人为刺史恐失天下心。
不可!”因格.其命。
逾年,而伶人屡以为言,庄宗谓崇韬曰:“吾已许周匝矣,使吾惭见此三人。
公言虽正,然当为我屈意行之。
”卒以俊为景州刺史、德源为宪州刺史。
庄宗好畋猎,猎于中牟,践民田。
中牟县令当马切谏,为民请,庄宗怒,叱县令去,将杀之。
伶人敬新磨知其不可,乃率诸伶走追县令,擒至马前责之曰:“汝为县令,独不知吾天子好猎邪?奈何纵民稼穑以供税赋!何不饥汝县民而空此地,以备吾天子之驰骋?汝罪当死!”因前请亟行刑,诸伶共唱和之。
庄宗大笑,县令乃得免去。
(节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材料二:善不可谓小而无益,不善不可谓小而无伤。
非以小善为一足以利天下,小不善为一足以乱国家也。
当夫轻始而傲微,则其流必至于大乱也,是故子民者谨焉。
彼人也,登高则望,临深则窥,人之性非窥且望也,势使然也。
夫事有逐奸,势有召祸。
老子曰:“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管仲曰:“备患于未形,上也。
语曰:‘焰焰弗灭,炎炎奈何,萌芽不伐.,且折斧柯。
’智禁于微,次也。
”事之适乱,如地形之惑人也,机渐而往,俄而东西易面,人不自知也。
故墨子..见衢路而哭之,悲一跬而缪千里也。
昔者卫候朝于周,周行人问其名,曰:“卫侯辟疆。
”周行人还之曰:“启疆、辟疆,天子之号也,诸侯弗得用。
2021-2022学年山西省太原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山西省太原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对宇宙生成演化问题的认识上,中国古人有着多种多样的讲解,这些见解可以分为三类:不变说、循环论、演化说。
主张宇宙不变的,以《庄子·知北游》记载的孔子师徒的对话为代表。
“冉求问于仲尼曰:‘未有天地,可知邪?’仲尼曰:‘可,古犹今也。
’”孔子的观点是“无古无今,无始无终”。
即是说,古时与现今一样,宇宙并不存在生成演化问题。
用循环论观点解释宇宙生成演化,这在《庄子》书中已有萌芽,佛教的传入,加重了这种倾向,最终形成了一套精致的宇宙循环论学说。
但是,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占主导地位的则是宇宙逐渐生成演化的观点。
这一观点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比较普及。
神话传说盘古开天地反映出上古先民对宇宙起源的认识,即已透露出宇宙早期是混沌的,经过演化逐渐形成后世所见形状的思想萌芽。
诗人屈原脍炙人口的诗篇《天问》,开篇伊始就提出了与天地起源有关的问题,也反映了这种认识。
哲学家老子则直截了当地提出:“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
”承认宇宙是逐渐生成的,必然要回答一个问题:宇宙由何而生?老子《道德经》回答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可是,绝对的无怎么能产生出有呢?对此,即使睿哲如老子也只能模糊其词地解答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这当然难以令后人满意。
为了避免“有生于无”的困境,古人对这一命题做了修正,认为无不是无有,而是无形。
这里“形”指固定的形体,无形指没有固定形体的生成宇宙万物的原初物质,即所谓混沌不分的气。
这一推进,直接导致了中国古代宇宙演化理论学说的繁荣,且在《淮南子》书中,作者为我们绘制出具有典型性的宇宙演化图景:宇宙初始是一团混沌不分的气,由这团气中产生了时间和空间,这导致阴阳二气的分离。
阳气体性轻清,飞扬上升而为天;阴气体性重浊,凝结聚滞而成地。
阴阳二气的集聚,导致日月星辰的产生;阴阳二气的推移运动,造成四季往复,万物衍生。
部编版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2019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本试卷共31道小题。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本题10分,依据平时作业完成情况(6分)以及卷面情况(4分)赋分。
二、本大题共两道大题,6道小题,共17分。
(一)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和字形都没有问题的一项是()A. 市侩.( kuài) 烟销云散己所不欲,勿失于人B. 应.届( yìng) 毋庸置疑口慧而实不至C. 粗犷.(guǎng) 融会贯通防民之口甚于防川D. 旌.旗(shēng) 叱诧风云文武之道,一张一驰【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和字形都没有问题的一项”,这是考查汉字的读音和字形。
考生应结合字义和字形辨析。
A项,烟销云散——烟消云散;勿失于人——勿施于人。
B项,应(yīng)届;口慧而实不至——口惠而实不至。
D项,旌(jīng)旗;叱诧风云——叱咤风云;一张一驰——一张一弛。
2.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 这里有良好的水土条件,又有一个团结向上的领导班子,因而人民的生活安居乐业....。
B. 细菌的活动范围极广,无所不至....。
C. 新的高中语文教材经过改头换面....,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很受学生欢迎。
D. 在这些有口皆碑....的铁的事实面前,犯罪嫌疑人沮丧地低下头。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
A项,“安居乐业”,指生活安定,对所从事的工作感到满意。
与句中“生活”重复。
使用错误。
B项,“无所不至”,意思是说,如果害怕失去已经得到的地位,那就没有什么事做不出来。
后用以指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
也指没有达不到的地方。
本句用的是最后一个意思。
使用正确。
C项,“改头换面”,指表面上改变一下,实质上跟原来的一样。
山西省太谷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
山西省太谷中学09-1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1.下面加点字注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A.复辟./鞭辟.入里广数.自请行/望匈奴有数.前骑科扛.活/力能扛.鼎B.屈平属.草稿未定/骑能属.者百余人耳角.色/群雄角.逐愠.怒/蕴.藉C.渔父./父.老 ] 网裨.益/裨.将千员宿舍./太子丹受而舍.之D.连累./危若累.卵骁.骑/不肖.遗.物/欲厚遗.之2.下面没有..错别字的一项()(3分)A.道路已目破釜沉舟豪杰蜂起中西合壁B.形容枯槁攻城略地天降祉福韦编三绝C.面面相觑肉袒付荆各行其事怀瑾握瑜D.对薄公堂唇枪舌箭博闻强识纲绝维驰3.下面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3分)A.我的态度很鲜明,对台独分子的言论不赞一词....,对他们的行为从来都是深恶痛绝。
B.代表危地马拉国家队出战100场的拉米雷斯虽然一度在前腰位置上显示出不俗的盘带和传球功底,但很快便出现体能问题,下半场只能作壁上观....。
C.那一天,我们登上了泰山极顶。
鸟瞰脚下那绵延的群山,很有一番高山景行....、“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D.多年来,科考队员一次次来到那冰雪覆盖、险象四伏的南极大陆,忍受着“三月不知肉味......”的煎熬,获得了一项项重大科研成果。
4.下面没有语病....的一项()(3分)A.《刺客列传》写荆轲遭鲁勾践怒叱而不计较,这和《史记》中叙述韩信受胯下之辱的故事一样,意在表现他们的励志精神是其目的。
B.《夏本纪》肯定了大禹建立夏王朝使中国从此形成九州为中心、天子为天下共主的大一统格局的历史功勋。
C.《史记》的阅读有助于我们领悟人生,认识社会,了解国史,《史记》的阅读也需要能动地思索研讨。
D.通过阅读《史记》,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位中国古代良史楷模的一颗博大的心跳动的节律。
5. 下面这副湖南长沙屈贾祠对联的下联结构已被打乱,请调整划线处四处短语的顺序,使之与上联对仗工整。
山西省阳城县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山西省阳城县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44分)1. (6分) (2017高一下·太原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在我国,“法治”一词最早出现在《礼记·乐记》中,“然则先王之为乐也,以法治也。
”在我国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无论是儒家还是法家,都将法律视为实现特定目标的手段和工具,而没有将其视为社会治理的目标。
近代以来,尤其是自“五四”运动以来,“民主”和“科学”作为社会理想和目标,已具有广泛的共识。
但“五四”时期并没有深刻认识到法治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因为救亡图存、自立自强是那个时代的主旋律,民主指向自立,科学指向自强,“民主”和“科学”自然就被作为最重要的价值,而法治更多被看作是国家独立和强大之后,才应该思考和追求的目标。
“五四”没有把法治作为口号,主要是因为人们并没有认识到法治的独立价值,而是将其作为实现民主、自由、平等、富强等目标的手段和工具。
新中国的法制建设虽然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无论是成文法的颁布,还是法律的执行以及法律的适用等方方面面,但整个过程却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特别是在“文革”时期,法治基础遭到了极大的破坏。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全党工作的重心,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以此为中心,深刻检讨了“文化大革命”的惨痛教训,提出了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法制建设的“十六字方针”作为当时及后来很长时期内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方针。
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并正式采用“法治”的表述,这也标志着我们党在执政理念、领导方式上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
1999 年,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就将依法治国确立为一项宪法的的基本原则,通过国家根本大法对依法治国予以保障。
山西省阳高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试卷第1页,共13页绝密★启用前山西省阳高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试卷副标题考试范围:xxx ;考试时间:33分钟;命题人:xxx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题型注释)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7月11日凌晨,第15届欧洲杯决赛开赛,葡萄牙队在主力C 罗伤腿的情况下,经过加时,以1:0力克东道主法国队,捧起欧洲杯冠军。
B .与被评为20世纪十大工程之首的美国阿雷西博望远镜相比,我国FAST 望远镜灵敏度高其约2.5倍,将在未来30年保持领先的地位。
C .2016年上半年,中国内地电影总票房已突破246亿,同比增长21%,国产电影市场火爆,《美人鱼》以33亿元创造了中国电影票房。
D .面对荧屏上的“真人秀热”,河南卫视另辟蹊径,将“文学”这个抽象名词首次与电视娱乐结合在一起.推出一档真人秀节目《文学英雄》。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经济危机爆发之后,美国经济遭遇了一系列就业情况的恶化,对此,大约90万就业人员都有切肤之痛。
试卷第2页,共13页②这十年间的悲欢离合,白云苍狗,令人在冷静沉默中回想起来不禁感慨万千,前尘往事久久萦绕于心,郁积于怀。
③这所有名的中学将原来的冲锋号起床铃改为温柔的小步舞曲,学生们说新的音乐像晨钟暮鼓,死气沉沉,让人提不起精神。
④游国恩先生不问家事,自己躲进书房,钻入文学研究的世界,长吟短叹,目不窥园,不断地有新作发表,业内人士读了,赞叹不已。
⑤他博观约取,师心自用,在原有对汉隶、明清行草等书法精深研习的基础上,形成了一种符合个人气质的艺术形态。
⑥统计数据显示,现在国内在册翻译公司近3000家,但大多规模很小,翻译人员多是兼职,翻译水平参差不齐,有的译作更是言不及义。
山西省范亭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山西省范亭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本试题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I卷阅读题(69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孔林,地面上的家谱孔林就像地面上的孔氏家族谱系,后人安葬前辈,昭穆不乱,井然有序。
林内分布着历代“衍圣公”和可入孔氏宗谱的后裔子孙墓葬群。
因年代久远,孔门第四十二代以前,除孔子祖孙三代墓世代祭祀不绝,仍保持着完整的墓碑、祠坛和神道石以外,只有第四代的墓有确切位置,其余已不可考。
不过,从战国到宋代,墓群都按时代分布着。
而从第五十五代始,墓葬归属则座座明确,尤其元、明、清三代,保存基本完好。
大圣人孔子深刻认识社会人生,也对天命、鬼神有自己的理解。
他主张通过祭祀教育人们追念先祖功德,使“民德归厚”。
孔子推崇周礼,强调“慎终追远”,重视丧葬与祭祀,其着眼点应该在于现世人间的秩序。
社会风气取决于孝道施行,孔子说“立爱自亲始”。
人只有做到“亲亲”才能“爱人”,只有在“亲亲”的基础上加强修养,推己及人,才能“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进而才能做到“泛爱众”“四海之内皆兄弟”。
“孝”是爱心形成的基础,是整个伦理乃至人文大厦的根基。
孔子认为,只要是“人”,就应当具有仁德,而“孝敬父母”就会有仁德;人之所以为人,“孝”是一个基本标志。
孔子说孝的人“三年无改于父之道”,父亲去世后能自我约束,几年内不改其志,十分难得。
一个人是否做到了“孝”,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考量,而“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也是孝的重要表现,用孔子的话说这叫“无违”,也就是不违背礼制。
孔子所说的“父之道”的传承,爱心的递相授受,人文的薪火相传,不都是这样一代一代进行的吗?孔子是春秋末年的鲁国人,其以“孝”为中心的儒学是鲁文化结出的丰硕“精神文明”的成果。
西周初年,鲁国的第一代国君伯禽来到鲁国,积极推行周礼,采取了“尊尊而亲亲”的“治国方针”,形成了鲁国独具特色的文化品格。
山西省太原市第二十一中学2018-2019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太原市二十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语文考试题命题人:王丹时间:2019.4(120分钟满分100)一、选择题(本题有9小题,每小题2分,共18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都不得分)一、现代文阅读(共6分每小题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词之所以微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词在初起的时候,本来就是那些个诗人文士写给美丽的歌女去唱歌的歌词,没有想把我的思想怀抱理想志意都写到词里边去。
他最初本来没有这种用心,没有这种想法。
写美丽女子的爱情,就是写美丽女子的爱情。
可是,奇妙的事情就是在这里发生的。
每一个人都是带着自己的思想文化教养性格的种种不同的背景的,不管你是欣赏诗歌,还是创作诗歌,都无法避免,你就是你,你无论是解说,无论是创作,都带着自己的背景在其中了。
微妙的事情发生在哪里呢?就是在这些个诗人文士,当他用游戏笔墨为了娱宾遣兴给歌女写歌词的时候,无法避免地把自己的性格思想,在不知不觉之中,隐意识的,自己完全都不知道的,流露表现在爱情的歌词中去了。
这是很微妙的一件事情。
而且,我们有一句俗话说,观人于揖让,不若观人于游戏。
我们要观察一个人,看他揖让进退,他在一个公开的场合,表现得彬彬有礼——当然,因为那是要给大家看的。
可是,当他游戏的时候,因为不用端着架子,不用装腔作态了,所以,不知不觉反而把他更真的自我表现出来了。
词就是有这样一种微妙的作用。
就是说他本来没有要写自己理想志意的用心,只是给美丽的歌女,写一些漂亮的爱情的歌词。
可是他不知不觉地就把他最深隐的本质,这不是拿腔作调说出来的什么伦理道德,而是他自己真正的感情人格的最基本的本质,无意之中,不注意之间就流露表现出来了。
词既有这样一种微妙的作用,因此,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里,就为词的性质下了这样几句定义,他说:“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
诗之境阔,词之言长。
”他说词这种文学体式是“要眇宜修”。
山西省昔阳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山西省昔阳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知识积累:(27分,每小题3分)1. 下面加点词的读音与注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将.(qiāng)进酒:请玉箸.(zhù)筷子塞草腓.(féi)病,枯萎B. 殷.(yīn)岩泉:震响酩酊..(mǐngtǐng):喝醉酒槲.(hú)叶:树名C. 菡萏..(hàndàn)荷花欢谑.(nuè):玩笑省.(xǐng)识:认识D. 征铎.(duó):大铃危.(weī)阑倚:危险雨横.(héng)风狂:放纵凶暴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几乎所有造假者都是这样,随便找几间房子拉上几个人就开始生产于是大量垃圾食品厂就雨后春笋....般地冒出了。
B、面对光怪陆离....的现代观念,他们能从现实生活的感受出发,汲取西方艺术的精华,积极探索新的艺术语言。
C、她扮演的众多角色尽管各不相同,但都有一种共同的东西,那就是目中无人....的傲气和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豪气。
D、加入世贸组织(WTO)后汽车价格变化备受关注,但作为市场主力的几家汽车大厂,三四个月以却一直偃旗息鼓....,没有太大动作。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参加这次探险活动前他已写下遗嘱,万一若在探险中遇到不测,四个子女都能从他的巨额遗产中按月领取固定数额的生活费。
B.当时全校不止有一个文学社团,我们的“春蕾社”是最大的,参加的学生纵跨三个年级,并出版了最漂亮的文学刊物《拾贝》。
C.针对国际原油价格步步攀升,美国、印度等国家纷纷建立或增加了石油储备,我国也必须尽快建立国家的石油战略储备体系。
D.这一歌唱组合独立创作的高品质词曲以及演唱中表现出的音乐天分和文化素养,很难让人相信这是平均年龄仅20岁的作品。
4. 根据语境下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古往今的画家,可谓恒河沙数,不可胜计,可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画社会认为最好的画;第二类,;第三类,。
2018-2019学年山西省吕梁高级实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解析)
山西省吕梁高级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41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古代的流遇[注]民歌李雄飞文字出现之时,远古民歌早就在不断产生又不断消失。
流传至今的上古民歌及四方之音,是先民持续流寓的结果。
各地人类最初发出的声音清浊粗细有别,各地民歌的差异从产生的时候就开始存在了。
古代民众的大规模流寓往往是非持续性地骤然流动开来,其原因有天灾或部族迁徙等,但战争等人祸尤巨。
不同时代、地域、民族之不同阶层、身份、职业、性别、年龄的不同人群以不同方式经历不同路途、遭际、命运之流遇,由此而引起的自然、社会与人文氛围之变化,使得流寓者创作出风格、种类、形态、旨趣迥然有异的民歌。
他们以歌完成着物质与精神的双重诉求,在现实世界与艺术氛围里寻找心理平衡。
一些民间歌手随编随唱,形成个人演唱风格,使得许多民歌相互影响,也由之诞生了许多经典民歌及民歌类别。
社会流寓改变着民歌土壤,造就了一部分民间的歌者与歌曲。
但战乱频仍使得许多地方人死歌绝,成了民歌空白带或隔离带。
民歌对于社会流遇的记录与反映是多层次、多维度的,有被动与主动、外出与家居、群体与个人等。
民歌具有动态性与传播性。
古人将民歌谓之为“风”就道出了民歌的流动性,民歌总是以鲜活的面貌存在,歌唱的过程就是传承过程与传播过程。
一般情况下,百姓在一定地域内相互流动,自然形成品种与文本大同小异的民歌文化区。
陆地、大河等隔不断歌来歌往,出现了毗邻民歌文化区,区域之间形成大致相似的民歌文化带,直至遇到不同的民族文化区域而渐趋中断。
民众短距离流动一般在同一文化带,他们把当地民歌带出去,把外地民歌带进来。
起初,两地民歌的传播交流也许并不理想;可旷日持久,相邻或间隔的民歌文化区的多种民歌长期融汇,往往重构而成一种新民歌。
而民众长途流寓,一般会在不同民歌文化带里进行。
流遇的间断性与复杂性使得一种民歌从此地传到彼地,沿途形成许多民歌文化过渡区。
2016-2017学年山西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山西大学附中2016—2017学年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总第二次)语文试题(考查时间:120分钟考查内容:《古代诗歌散文作品选》第二、五单元内容为主)一、现代文阅读(16分)(一)论述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6分,每小题2分)漫议中国“鼎”鼎在中国由来已久。
它最初是古代的烹饪之器,相当于现在的锅,用以炖煮和盛放食品。
许慎在《说文解字》里记述:“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
”鼎有三足圆鼎,也有四足方鼎。
最早的鼎是粘土烧制的陶鼎,后来又发展为用青铜铸造的铜鼎。
传说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于荆山之下,以象征九州。
自从有了禹铸九鼎的传说,鼎就从一般的炊器演变为传国的重器了。
国灭则鼎迁,夏朝灭,商朝兴,九鼎迁于商都亳京;商朝灭,周朝兴,九鼎又迁于周都镐京。
从商至周,都把定都或建立王朝称为“定鼎”。
鼎自从被视为传国重器、国家和权力的象征后,“鼎”字也被赋予了显赫、尊贵、盛大等政治引申意义。
譬如一言九鼎、大名鼎鼎、鼎盛时期、鼎力相助、三足鼎立等等。
鼎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
它既是文明的见证,又是文化的载体。
根据禹铸九鼎的传说,可以推想,我国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了青铜冶炼和铸造技术。
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司母戊”大方鼎就是商代晚期的青铜鼎,它呈长方形、四足,高133厘米,重875公斤,是我国现存古代最大的青铜器。
鼎腹内有“司母戊”三字,是商王为祭祀其母戊而铸造的。
清代出土的大盂鼎、大克鼎、毛公鼎和颂鼎等都是西周时期的著名青铜器。
鼎和其它青铜器上的铭文,记载了商、周时代的典章制度和册封、祭祀、征伐等史实,而且还把西周时期的大篆文字传给了后世,形成了具有很高审美价值的金文书法艺术。
美学家李泽厚认为,中国青铜器以其特有的三足器——鼎为主要代表,器制沉雄厚实,纹饰狞厉神秘,刻镂深重凸出,是我国青铜冶炼和铸造技术最具审美价值的工艺品。
现代汉字中的“鼎”字,虽然经过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等多次变化,但仍然保留着“鼎”这一事物的风范和形体特点,其物其字几乎融为一体,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山西省太谷县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山西省太谷县高二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36分)1. (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最想把中国的什么带回祖国?”“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网购!”日前,某研究机构对“一带一路”沿线20多个国家的青年做了一番街采,得到了这份“歪果仁”心中的中国“新四大发明”。
这些我们习以为常的身边事物,却成为最受老外关注的“西洋景”,让很多国人感到不小的意外。
细究这些“新发明”,一大特点便是依托先进技术,创新应用模式,便捷人们生活。
比如,先进的支付系统,买卖东西只需“扫一扫”;畅达的电商平台,足不出户便可“购全球”;发达的高铁网络,让城市之间不再遥远;方便的共享单车,随骑随停自由畅快。
前几天,一篇名为《中国的非现金社会飞速发展已超乎想象》的帖子在日本某网络论坛上疯传,有日本网友担心:中国人会偷偷嘲笑我们落后吗?不夸张地说,新经济之门在创新之轴的带动下,迅速向我们开启,“中国制造”正带给世界越来越多意想不到的改变和奇迹。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已经起势,在这场以网络信息技术为推力的变革大潮中,中国无疑已经走在前列。
在“互联网+”的引领下,中国科技创新正迎来前所未有的窗口期。
以“新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中国互联网应用技术的创新充分说明,我们已超越学习模仿的粗放时期,开始向外输出自己的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大大缩短。
一千年前,古老中国的四大发明问世,拉近了世界技术和文化的距离,奠定了中国在世界文明发展中的地位。
如今,这个古老国度正乘着信息化快车,在“互联网+”的热潮中全面发力,顺势而上、弯道超车尤为可期。
在人类现代化历程中,科技创新是一个决定性的变量,多少“老大帝国”在因循守旧中被远远甩在后面,又有多少新兴国家抓住了“创新窗口”实现了追赶超越。
对今日中国来说,站在民族复兴的关键节点,必须紧紧抓住这一变量来塑造自己的命运。
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试题
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本卷共150分,试卷共8页,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30分)一、选择题(12 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澄(chãng)莹蛮横(hâng)发怔(zhâng)缱绻(qiǎn quǎn)谷囤(tún)打烊(yáng)不啻(chì)赍(jī)发笑靥(yâ)央浼(mãi)玄(xuán)色掎(jǐ)角之势蹩(biě)进拗(ǎo)断纨绔(kuà)插科打诨(hùn)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这个展览会规模宏大,其展品可以说是包罗万象,美不胜收。
B.他把相敬如宾当作与朋友交往的一条起码原则,但在生活中他却常常得不到别人的尊敬,他为之很苦恼。
C.王军和李刚是男篮的主力队员,他们既是同乡又是同学,两小无猜,在场上配合得非常好。
D.他们俩人在拜把兄弟时曾经海誓山盟,永不背叛,可到了商战的关键时刻,竟成了仇敌。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廉租住房制度建设是住房保障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如何解决当前存在的房源不足,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B、许多高中毕业生填报志愿时,是优先考虑专业还是优先考虑学校,很大程度上是受市场需求、社会导向、父母意愿、个人喜好等因素的影响造成的。
C、中俄两国元首在致辞中一致表示,要以举办“国家年”为契机,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深化两国领域的交流合作。
D、学习方法可能因人而异,但勤奋、努力等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合理的时间安排却是每个想取得成功的学生所必须具有的。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中国结”的全称是“中国传统装饰结”,___。
___,____,____。
____。
____,因此绳结也是中国古典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山西省运城市三晋卓越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2023~2024学年高二期中质量检测卷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草稿纸上作答无效.............,在试题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晋商家族及其商号是独特的共存二元结构关系,晋商通过家法族规构建双重规制体系,统筹家族控制权、股东流动性以及商业资本,明确家族成员和商号成员的权利义务关系,以及内与外的权利义务关系,维护了分治不分离的独特体系。
晋商将家法族规融入或具体化为商规号规,通过将选聘的掌柜、伙计纳入家族文化的评判体系内等方式,实现对商号的实质控制权。
任何侵害家族利益或违背本族家法族规的人,都会受到惩戒。
在礼法合一的环境内,这种特殊规范形式被赋予了强制性,成为类“法”的存在,在配套保障晋商先进经营模式的同时,确保了家族商号内外同向而行。
晋商的家族形态需要家法族规调整或调和亲缘关系,以使家族的管理结构更符合亲缘的感性需求。
为此,晋商家族以血缘关系为内核制定家法族规,构建体系完善的血缘组织,向家族成员承担信义义务,维系亲族的信任关系。
时间时,晋商家族形态的维系,需依托家法族规作为规范保障。
明清时期,对于晋商商帮而言,其发展与当时的社会统治之间有明显的矛盾和价值冲突。
而晋商为有效避免公权力的过度浸入,必须在维护自治领域稳定性的同时确保公权力的价值取向,并促进社会的发展。
晋商家法族规在符合整个国家教化体系的外衣下,淡化了晋商末端的社会地位,并打开了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因此,晋商家法族规是以封建宗法制为基础,儒家思想为核心,保障商业有序发展和扩张为目的的自律规则。
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讲个故事吧!”——为什么情节的魅力如此强烈,古今不衰?叙事学认为,情节展示了时间秩序之中因果关系的必然演变,洞悉真相是多数人的内心渴求。
“后来呢?”与“结果呢?”两种悬疑鞭策读者奔赴情节的终局。
然而,如果没有纳入文学情节的躯壳,谈论某种社会制度的设计、某个历史时期外贸对于国计民生的意义等不可能让人如痴如醉。
我试图追问的是,文学情节多出了什么?②“欲望”至少是一个可以视为候选的选项。
一个特定的主题可以拥有无数交集的人物、片断和细节,这些因素的收集、挑选和设定不仅涉及因果关系,同时涉及欲望的投射。
③情节的发展很大程度地隐含了欲望的逻辑。
人们普遍期待的情节是曲折离奇、大开大阖,主人公历经艰险,最后功德圆满,平安着陆,“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对于大多数社会成员来说,这种令人神往的经历即是欲望。
情节内部若干常见的修辞策略往往被欲望征用,例如“巧合”。
巧合负载的欲望通常在“大团圆”的结局赢得彻底的释放。
“大团圆”是情节的另一个修辞策略:终成眷属、家道中兴或者获取功名、事业有成。
这些交代与其说展现了社会历史的必然,不如说满足了读者的内心期待。
相对地说,借助巧合叠加厄运——“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的状况远为稀少。
考察情节的时候,因果关系与欲望的想象性满足成为一个特殊的话题。
④多数时候,情节内部的因果关系具有强大的社会历史基础。
没有免费的午餐,没有人可以不劳而获,巨额的财富不可企及,森严的现实等级无法跨越……恰恰由于无法实现,这些渴求可能酝酿、发酵为格外强烈的欲望,进而祈求文学虚构特殊的情节给予虚拟的满足。
很大程度上,这即是情节的语言叙述对于欲望受挫形成的空缺给予的补偿。
⑤然而,作家与读者均置身于某种社会历史,他们的叙事与阅读必定与周边的文化环境息息相关。
山西省太原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山西省太原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在“唐宋视野”里,诗歌发展的顶点是“盛唐”。
严格来说,这“盛唐”很难成为真正的史学概念,它本来就是一个诗歌批评的术语,移用于史学,大抵指唐玄宗领导的开元、天宝时期。
此时“科举-文官”体制尚未完善,朝廷成为宗室、外戚、宦官活跃的舞台。
他们意图堵塞士人正常升进的通道,使大部分士人不能循正常途径满足自己的人生期待,“盛唐”也因此成为传奇性登峰造极的时代。
“盛唐”的代表性诗人李白,正可看成传奇性的标志,他一身都是故事,一生都是传奇,他在一辈子怀才不遇中幻想着风云际会的奇遇,无与伦比的想象力是李白诗最显著的特色。
李白的情况可能比较极端,但唐代的科举之路确实过于狭窄,能走通这条路的士人不多,所以传奇性经历被这个时代所崇尚。
到了北宋以后,科举的录取人数年均超过了百人,大部分诗文作者都有了通过科举出仕的文官身份,他们的人生道路,随着“学校-科举-文官”制度的成熟而显得常规化。
这情形看来也有利有弊:一方面我们感到宋代是最优待文人的一个朝代,另一方面宋代文人自己就慨叹“诗穷而后工”,日子太好过了,就写不出好诗。
常规化生活状态下写作的诗歌,所谓“日常化”倾向,几乎是迎面而来的。
“日常化”也就意味着“传奇性”的消失,那对于宋代诗人来说,在越来越常规化的人生道路上,在不得不倾向“日常化”的诗歌吟咏中,如何能够超越平庸?这个问题对现代人也有效,可以说,宋代诗人已经开始跟现代人一样面对这个问题。
有时候,他们写常见的意思,也要追求新颖的表达效果,如惠洪《冷斋夜话》举例说:造语之工,至于荆公、东坡、山谷,尽古今之变。
荆公曰:“江月转空为白昼,岭云分暝与黄昏。
”东坡《海棠》诗曰:“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山谷曰:“此皆谓之句中眼。
”王安石和苏轼的这些诗句,确实都有很精彩的构思:不说月光皎洁、岭云浓重,而说月光把夜空变成了白昼,岭云把暝色分给了黄昏;夜里赏花需要燃烛,却说燃烛是因为怕花睡去。
2023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答案)
2023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答案)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古诗词诵读,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二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自《红楼梦》“程高本”出版以来,争议未曾断过,主要是对后四十回的质疑批评。
争论分两方面,一是质疑后四十回的作者。
长期以来,几个世代的红学专家都认定后四十回乃高鹗所续,并非曹雪芹的原稿。
因此也就引起一连串的争论:后四十回的一些情节不符合曹雪芹的原意,后四十回的文采风格远不如前八十回,等等。
我对后四十回一向不是这样的看法。
我还是完全以小说创作、小说艺术的观点来评论后四十回。
我一直认为后四十回不太可能是另一位作者的续作。
《红楼梦》人物情节发展千头万绪,后四十回如果换一个作者,怎么可能把这些无数根长长短短的线索一一理清接榫,前后成为一体?《红楼梦》是曹雪芹带有自传性的小说,是他的“追忆似水年华”,全书充满了对过去繁华的追念,尤其后半部写贾府的衰落,可以感受到作者的哀悯之情跃然纸上,不能自已。
高鹗与曹雪芹的家世大不相同,个人遭遇亦迥异,似乎很难由他写出如此真挚个人的情感来。
近年来红学界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学者相信高鹗不是后四十回的续书者,后四十回本来就是曹雪芹的原稿,只是经过高鹗与程伟元整理罢了。
至于不少人认为后四十回文字功夫、艺术成就远不如前八十回,这点我绝不敢苟同。
后四十回的文字风采、艺术价值绝对不输前八十回,有几处可能还有过之。
《红楼梦》前大半部是写贾府之盛,文字当然应该华丽,后四十回是写贾府之衰,文字自然比较萧疏,这是应情节的需要,而非功力不逮。
其实后四十回写得精彩异常的场景真还不少。
试举一两个例子:宝玉出家、黛玉之死。
这两场是全书的关键,可以说是《红楼梦》的两根柱子,把像一座大厦的整本书牢牢撑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省城区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31分)1. (9分)(2016·杭州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罗丹说:“果然!照片说谎,而艺术真实。
”这话含意深厚,道理何在呢?我们知道“自然”是无时无处不在“动”中的,物即是动,动即是物,不能分离。
这种“动象”,积微成著,瞬息万变,不可捉摸。
能捉摸者,已是非动;非是动者,即非自然。
照片于物象转变之中,摄取一角,强动象以为静象,已非物之真象了。
况且动者是生命之表示,精神的作用;描写动者,即是表现生命、描写精神。
自然万象无不在活动中,即是无不在“精神”中,无不在“生命”中。
但是艺术是否能表现“动”呢?艺术怎样能表现“动”呢?我们拿一张照片《行步的人》和罗丹雕刻的《行步的人》一比较,就觉得照片中人提起了一只脚,而凝住不动,好象麻木了一样;而罗丹的石刻确是在那里走动,仿佛要姗姗而去了。
罗丹说:“你们问我的雕刻怎样会能表现这种‘动象’?其实这个秘密很简单。
我们要先确定‘动’是从一个现状转变到第二个现状。
画家与雕刻家之表现‘动象’就在能表现出这个现状中间的过程。
他要能在雕刻或图画中,使我们观者能同时看见第一现状过去的痕迹和第二现状初生的影子,然后‘动象’就俨然在我们的眼前了。
”这是罗丹创造动象的秘密。
罗丹认定“动”是宇宙的真相,惟有“动象”可以表示生命,表示精神,表示那自然背后所深藏的不可思议的东西。
这是罗丹的世界观,这是罗丹的艺术观。
罗丹自己深入于自然的中心,直感着自然的生命呼吸、理想情绪,晓得自然中的万种形象,千变百化,无不是一个深沉浓挚的大精神。
这个自然的精神凭借着物质,表现出花,表现出光,表现出云树山水,以至于鸢飞鱼跃、美人英雄。
所谓自然的内容,就是一种生命精神的物质表现而已。
“自然”本是个大艺术家,艺术也是个“小自然”。
自然创造的过程,是精神的物质化;艺术创造的过程,是物质的精神化。
罗丹深明此理,他的雕刻是从形象里面发展,表现出精神生命,不讲求外表形式的光滑美满。
但他的雕刻中确没有一条曲线、一块平面而不有所表示生意跃动,神致活泼,如同自然之真。
罗丹的雕刻最喜欢表现人类的各种情感动作,因为情感动作是人性最真切的表示。
罗丹和古希腊雕刻的区别也就在此。
希腊雕刻注重形式的美,讲求表面的美,讲求表面的完满工整,这是理性的表现。
罗丹的雕刻注重内容的表示,讲求精神的活泼跃动。
所以希腊的雕刻可称为“自然的几何学”,罗丹的雕刻可称为“自然的心理学”。
自然无往而不美。
普通人所谓丑的如老妪病骸,在艺术家眼中无不是美,因为也是自然的一种表现。
果然!这种奇丑怪状只要一从艺术家手腕下经过,立刻就变成了极可爱的美术品了。
艺术家是无往而非“美”的创造者,只要他能真把自然表现了。
(选自宗白华《看了罗丹雕刻以后》,有删改)(1)下列对罗丹艺术特点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 . 捕捉自然动态变化的每个细节,用物象表现自然的真相。
B . 注重表现自然内在的精神生命,不讲究作品外在的艺术形式。
C . 深入自然中心,感受其气息,通晓其变化,刻画其心理。
D . 关注人类的各种情感动作,善于表现人类精神的活泼跃动。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判断,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A . 在艺术家眼中,自然无往而不美,是因为艺术家可以凭借自己的艺术创造去修补自然本身的缺陷。
B . 罗丹不仅能从自然物质的“动象”中体悟到自然的真相,而且能用创作表现自然背后深藏的生命精神。
C . 古希腊雕刻艺术讲究形式,求完整,偏理性;而罗丹雕刻讲内容,求品质,偏感性,表现风格完全相反。
D . 艺术家是“美”的创造者,无论怎样奇丑怪状的物体,只是一经艺术家的手,立刻就变成了极可爱的艺术品。
(3)联系全文,谈谈对“照片说谎,而艺术真实”这句话的理解。
2. (12分) (2019高二下·德州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东坡居士林语堂在元丰三年(一O八O年)正月初一,苏东坡已和长子迈离开京都,启程前往幽居之地黄州。
在等待家眷之时,苏东坡暂时住在定惠院,这个小寺院坐落在林木茂密的山坡上,离江边还有一段路。
他和僧人一同吃饭,午饭与晚饭后,总是在一棵山楂树下散步,关于这种情形,他写了些极其可爱的诗。
在雨天,东坡睡到很迟才起床,快近黄昏时,散步很久,在起伏不平的东山麓漫游,在庙宇、私人庭园、树荫掩蔽的溪流等处,探胜寻幽。
苏东坡幸而死里逃生,至少是个惊心动魄的经验,他开始深思人生的意义。
在六月他写的别弟诗里,他说他的生命犹如爬在旋转中的磨盘上的蝼蚁,又如旋风中的羽毛。
他开始沉思自己的个性,而考虑如何才能得到心情的真正安宁。
他转向了宗教。
在他写的《安国寺记》里他说:二月至黄舍……得城南精舍,曰安国寺,有茂林修竹、陂池亭榭。
间一二日辄往焚香默坐,深自省察,则物我相忘,身心皆空,求罪始所生而不可得。
一念清净,染污自落;表里倚然,无所附丽。
私窃乐之……与他宗教思想相反的一股力量,就是深藏他内心的儒家思想。
他的儒家思想,似乎又把他拖往了另一个方向。
诚然,人可以在宗教之中寻取到安静,但是,倘若佛教思想正确,而人生只是一种幻觉,人应当完全把社会弃置不顾,这样人类就非灭绝不可,那一切都空空如也才好呢!所以,在佛教要达到精神的空虚和无我的精神存在,就要完全摆脱个人的牵挂,而儒家是抱现实的思想,要对人类尽其职责义务,于是两种思想之间便有冲突。
所谓解脱一事,只不过是在获得了精神上的和谐之后,使基层的人性附属于高层的人性,听其支配而已。
一个人若能凭理性上的克己功夫获得此种精神上的和谐,他就不需完全离开社会才能获得解脱了。
在苏东坡写给朋友的两封信里,他吐露了肺腑之言。
一封是给至交李常的。
李常曾写诗去安慰他,但是李常的诗太感伤,苏东坡不以为然,写信回答他。
信上说:“何乃耶?仆本以铁石心肠待公。
吾侪虽老且穷,而道理贯心肝,忠义填骨髓,直须谈笑生死之际,若见仆困穷使相怜,则与不学道者,大不相远矣……虽怀坎懔于时,遇事有可尊主泽民者,便忘躯为之,一切付与造物。
非兄仆岂发此?看讫便火之。
不知者以为诟病也。
”家眷到达之后,苏东坡的生活似乎安定下来,不过等他的钱用完之后,日子要如何过,他还没想到。
他的两个小儿子迨和过,一个十二岁,一个十岁。
由于太守的礼遇,他们还能住在临皋亭,此地后来因苏东坡而得名。
此处本是驿亭,官员走水路时,经此可以在此小住。
苏东坡给一个朋友写道:“寓居去江无十步,风涛烟雨,晓夕百变。
江南诸山在几席,此幸未始有也。
”此地是够美,但是其风景之美,主要还是来自诗人的想象。
他对那栋夏天对着大太阳的简陋小房子,情有独钟,别的旅客一旦真看见,就会废然失望的。
后来,又在那栋房子一边加了一间书斋给他用,他便吹嘘说,他午睡初醒,忘其置身何处,窗帘拉起,于坐榻之上,可望见水上风帆上下,远望则水空相接,一片苍茫。
临皋亭并不见得是可夸耀的,风光之美一半在其地方,另一半则在观赏风景之人。
苏东坡是诗人,能见到、感到别人即便在天堂也见不到感不到的美。
他在札记里写道:“东坡居士酒醉饭饱,倚于几上,白云左绕,青江右回,重门洞开,林峦岔入。
当是时,若有思而无所思,以受万物之备。
惭愧,惭愧。
”由临皋苏东坡可以望长江对岸武昌的山色之美。
他有时芒鞋竹杖而出,雇一小舟,与渔樵为伍,消磨一日的时光。
在元丰四年(-O八一年),苏东坡真正务农了。
他开始在东坡一片田地里工作,自称“东坡居士”。
他过去原想弃官为农,没料到在这种情形之下被迫而成了农夫。
在他那《东坡八首》前面的小序中说:“余至黄二年,日以困匮,故人马正卿哀予乏食,于郡中请故营地数十亩,使得躬耕其中。
地既久荒,为茨棘瓦砾之场,而岁又大旱,垦辟之劳,筋力殆尽。
释耒而叹,乃作是诗,自愍其勤。
庶几来岁之入,以忘其劳焉。
”苏东坡现在衣食足堪自给,心满意足。
他今日之使我们感到亲切自然之处,是那一片仁爱心。
当年在他所住地区溺死初生婴儿的野蛮风俗,最使他痛心。
他给武昌太守写过一封信,太有价值,并不是因为文辞好,而是内容好。
英国十八世纪作家斯威夫特曾向贵族推荐婴儿肉为美味,并说此举为大举杀害婴儿的有力计策,即便是当讽刺话来说,我常常纳闷儿他何以竟说得出口?斯威夫特是当笑话说的,但是这种恶劣玩笑,是苏东坡所不能领略的。
苏东坡从本地一个读书人口中刚一听到这杀婴恶俗,他立刻提笔给本地太守写了一封信,请朋友带信亲身去见太守。
苏东坡自己成立了一个救儿会,请心肠慈悲为人正直的邻居读书人古某担任会长。
救儿会向富人捐钱,请每年捐助十缗,多捐随意,用此钱买米,买布,买棉被。
古某掌管此钱,安国寺一个和尚当会计,主管账目。
这些人到各乡村调查贫苦的孕妇,她们若应允养育婴儿,则赠予金钱、食物、衣裳。
苏东坡说,如果一年能救一百个婴儿,该是心头一大喜事。
他自行每年捐出十缗钱。
他行的才是最上乘的佛教教义。
(摘编白张振玉译《苏东坡传》)(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 苏轼的别弟诗中关于磨盘上的蝼蚁与旋风中的羽毛的比喻,表现了苏轼受宗教影响之后随天安命、顺其自然的人生状态。
B . 劫后余生的苏轼,一方面追求心灵的真正安宁,一方面又放不下身上肩负的道义责任,陷入矛盾思想之中的他不断寻求精神的解脱之道。
C . 苏轼在给李常的信中表示,他虽遭遇困厄但绝不摒弃道理与忠义,但凡有尊主利民之事,依然会将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奋力为之。
D . 蛰居在临皋的苏轼一边沉浸于美丽风景,一边亲自参加劳动,开启了农夫生涯,他在《东坡八首》的小序中表示,他深切地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
(2)从文中看,苏轼具有怎样的人格魅力?结合文本加以概括。
(3)本文多处引用苏轼本人的文字,这种写法有哪些好处?3. (10分) (2017高一上·汕头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黄汲清与中国石油大发现20世纪20年代美孚公司在中国没有找到石油,再加上“海相生油”而“陆相贫油”在30年代被一些人奉为石油地质的法则,中国由此戴上了“贫油”的帽子。
但是,黄汲清和另外一些地质学家并没有被这一“法则”所束缚。
黄汲清担任中央地质调查所所长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祖国急需各类战略物资,为祖国寻找石油便成了他和同仁们魂牵梦萦的理想。
他既是运筹帷幄的少帅,又是脚踏实地冲锋在前的战士。
1937年,中央地质调查所与顾维钧的“中国煤油勘探公司”合作组成西北石油考察队,黄汲清选派了孙健初与两位美国专家,结果发现了玉门油田——中国第一个工业油田。
1938年,黄汲清带领所里的青年地质学家陈秉范调查四川隆昌圣灯山的地质构造,他亲自布置钻孔,发现了我国的第一个工业气田——圣灯山天然气田。
就在同一年,他又率队在大渡河边铜街子的茅口灰岩中发现了天然气苗,纠正了德国学者认为四川天然气来自上二叠统煤系、经济价值很小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