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公有制和私有制
公有制与私有制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
• 资本主义: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总起来讲是资本 剥削雇佣劳动.具体说来,这里有三个要点. 第一,资本家阶级垄断了对生产资料的占有. 第二,广大劳动者对生产资料“一无所有”而成为靠出卖 劳动力为生的雇佣劳动者. 第三,资本家无偿地占有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对剩余 价值的追求成为社会生产的决定性动机 • 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指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总 和,它以公有制为基础,劳动者成为生产要素的主人,实 行按劳分配,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 裕。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它 的产生不是以一种私有制形式代替另一种私有制形式,而 是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否定,是一场消灭资本主义剥削制 度的深刻革命。
公有制
• 公有制,一种相对于私有制的经济制度。在这种 制度下生产资料所有制消失,生产资料不进行排 他性占有。目前中国社会的公有制的表现形式一 般被认为可区分为“国家所有”及“集体所有” 两种。
私有制
• 私有制,也叫所有制,相对于公有制的经济制度。 在这种制度下生产资料进行个人或集体的排他性 占有。私有制是剥削社会(以奴隶社会、封建社 会、资本主义、特权主义和专制社会为代表)基 本标志之一。
谢谢观赏
• 适合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 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 展,有利于增加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个人意见
• 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它对于发挥社会 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和消除两极分化、 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作用。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 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公 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这是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对于满足人民物质和文化 生活的多样化需要,扩大就业、内需和促进整个国民经济 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经济之 间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协调发展的 关系。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 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
公有制和私有制
公有制和私有制也谈公有制和私有制⾃从⼈类有史以来已经存在过三种⽣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劳动者个体所有制,私有制和公有制。
当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在不同的社会,⼀般说来都不是其中的某个单⼀的所有制形式,⽽是以某个所有制形式为主。
在原始社会,奴⾪社会和封建社会,⼀般都是以劳动者个体所有制为主;在资本主义社会⼀般都是以⽣产资料私有制为主;在社会主义社会⼀般都是以⽣产资料公有制为主。
⽽其中任何⼀个社会形态都夹杂着其他的所有制形式。
封建社会,地主占有⼤量的⽣产资料,远远超过其⾃⾝劳动的需要,于是就把⽣产资料出租,以租⾦为⽣。
这样的所有制形式既具有个体所有制的性质,⼜不同于⼀般的个体所有制。
⼀般的个体所有制为完全的劳动者个体所有制,劳动者⾃⼰使⽤⾃⼰全部的⽣产资料进⾏⽣产,既不出租⽣产资料,也不雇佣劳动⼒进⾏⽣产,于是不存在剥削和压迫。
封建社会⼀般是以⼀般的个体所有制为主,以剥削压迫的地主个体所有制为辅,其中夹杂着私有制形式。
资本主义社会以私有制为主,以个体所有制为辅,夹杂着公有制形式。
社会主义社会以公有制为主,个体所有制为辅,夹杂着私有制形式。
⼀旦在社会主义消灭了个体所有制和私有制形式,则社会主义就已经过渡到共产主义。
个体所有制与私有制的区别在于,个体所有制不存在剥削剩余价值,⽽私有制则以剥削剩余价值为⽬的。
⼀个⼈种⾃⼰的⼀亩三分地,这是个体所有制;⼀个⼈经营⾃⼰的⼀个⼩店⾯,开夫妻店;或⼀个⼈买⼀辆⼩汽车当做出租车使⽤,⾃⼰开车,这也是个体所有制。
这样的个体所有制既不剥削剩余价值,也不存在其他的剥削形式。
这样的个体所有制是没有剥削的个体所有制,是劳动者个体所有制。
⼀个⼈拥有过多⽣产资料⽽⽤来出租,收取租⾦,这样的所有制形式既不同于劳动者个体所有制,⼜不同于私有制。
它剥削租⾦,是剥削性的个体所有制,⽽劳动者个体所有制不存在剥削,有显著的不同。
⼀个⼈占有⼤量⽣产资料,不⽤来出租,⽽是雇佣劳动⼒进⾏⽣产,以剥削剩余价值为⽣,这是私有制。
【doc】私有制一定高效率、公有制一定低效率吗?
私有制一定高效率、公有制一定低效率吗?私有制一定高效率公有制一定低效率吗李长征新自由主义者把科斯定理奉为金科玉律,但科斯本人对这个定理并没有明确的说法.关于科斯定理,一种比较流行的说法是:只要财产权是明确的和可以转让的,其交易成本为零或很小,则无论将产权赋予谁,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这个定理假定所有资产的财产权都能明确归属,都能转让并使交易成本为零或很小,都能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因而都能实现最优经济效率.但是.实际情况并非总是如此,甚至大多数情况绝非如此.由于自然界的原因,经济内部的原因以及外部影响,这些假设的理想条件是不存在的,至少不会同时具备.西方不少经济学家早就指出,科斯定理是建立在不能证明的,假设的前提基础之上的,如斯蒂格里茨等人就认为它是”科斯谬误”,新自由主义的产权理论是“产权神话”.理论和实践都证明,经济效率的高低不仅不取决于交易成本这一种因素,也不仅仅取决于私有制还是公有制这一种因素,而是取决于多种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及其综合作用.科斯定理并没有科学地揭示经济效率的客观规律,而是仅仅把交易成本这个一般因素的作用夸大到荒谬的程度.有人把科斯的”产权神话”奉若神明,认为私有制最符合人的自私本性,产权最清晰,最适宜市场经济, 效率最高;公有制不符合人的自私本性,产权虚置,同市场经济不兼容,效率低下.其实,这些观点同科斯定理一样,也是建立在假设的前提基础之上的,经不起理论和实践的检验.首先.人的同私有观念紧密联系的自私性.有其产生,发展,消亡的过程.不是永恒的天性.自私观念是随着剩余劳动,私有财产和阶级的出一12一现而产生.并在长期的私有制社会中发展起来的.然而,即使是在私有制社会中,也不乏助人为乐,先人后己,甚至公而忘私,舍生取义的思想行为和仁人志士;特别是当仁人志士们为群体,民族,国家的正义进步事业而奋斗时.”为公”的精神更会得到充分表现.中外历史上都是如此.从所有制的角度上看,”为公”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被剥削阶级要求财产公有的思想.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共产主义思想,工人阶级大公无私的品质.就是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孕育出来的.在我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过程中,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人和全国人民,把这种精神升华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成为我们国家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的强大精神武器.事实说明,人性自私的观点十分片面,根本不符合实际;依据人性自私的观点推导出来的”私有制高效”,“公有制低效”的观点,其哲学和逻辑起点在根本上就是错误的.人性自私的观点本质上是资产阶级历史观的一种表现.其次.私有者关心私有财产的保值增值.不是获得高效率的全部条件和必然保障:国有资产并非产权虚置.无人负责.也不是必然低效率.社会化大生产的经济效率.取决于多种生产要素优化组合及其综合效应,私有者的自私并不能满足所有的必要条件.因此,私有制必然高效也是一个”产权神话”.如果不是”神话”,世界上就没有千千万万破产的私有企业和资本家,因为他们的本性无不格外关心自己的私有财产.我国国有资产的所有权是清楚的,并非虚置.尽管我国国有企业在机制上,在管理上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国有企业的高效率,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是红旗文稿任何没有偏见的人都不会否认的:在1952—1980年的28年间.我国工农业生产总值以年均8.2%的速度增长,其中工业年均增长l1.1%,纱的产量增长了3.5倍, 布增长了2.5倍,原煤增长了8-4倍,发电量增长了40 倍.原油增长了240倍.钢增长了26.5倍.这些虽然是在解放前落后的经济基础上的增长,当时的粗放型经济对效率也有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但国有企业的这种贡献,毕竟使我国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主要产品的产量和生产能力大大增加.对中国这样的大国来说,如果没有社会主义和国有经济,要取得这样的高效率是不可能的.当时国有企业利润全部上缴,创造提供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但自身资金短缺,无力进行设备更新,技术改造和产品换代,限制了进一步发展提高.-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国有企业的社会效益(责任)未减反增,担负着巨额的改革成本和沉重税赋, 也未享受私营企业,外资企业减免税收等政策的优惠; 再加上一段时间内国有企业没有找到一套适应市场经济的体制,机制和办法,因而按市场经济的利润最大化的效率观来衡量,它自身的经济效率(利润)一度下跌.但这些都不是公有制本身的问题,都不能证明公有制必然低效率.通过整个经济体制和国有企业自身的改革,这些问题完全能够解决.后来国有企业取得的改革成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自1999年国有企业经济效益止跌回升后,到2003年已经连续四年创历史最好水平:1998—20o3年间国有企业实现利润年均递增44.2%,国有资产总量年均递增8%.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从1998年的213.7亿元提高到2003年的4951.2亿元,增长了22-2倍,占全国企业总数7% 的国有企业,给国家缴纳了2/3的税收.净资产从5.21 万亿元增加到8.36万亿元.(参看《李荣融:过渡期央企还得多管.随意退出会出麻烦),2oo5年1月21日《上海证券报》)这些数据都证明了公有制”必然低效率”确实是”产权神话”的谬说.通过社会主义改革,满足决定经济效率的必备条件,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政治优势,国有经济是能够获得高效率的.国有经济产权改革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政企分离,所有权同经营权分离,产权分化组合等问题,目的是提高效率,而不是大量改变所有权和所有制,更不是把国家所有权改为私有权.变社会主义公有制为资本主义私有制.2005年第l4期再次.公有制同市场经济”不相兼容”,是推行私有化的另一个”神话”.这样的’.神话”同样也是经不起检验的. 一是从人类经济活动来看,这个观点不符合古今实际.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都有市场交易(尽管各有不同历史特点),并且都有所谓的公有(即剥削阶级国家所有)财产同私有财产的市场交易.在现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国家和国有企业同国内外公私企业之间更是存在发达的市场交易.’二是从产权分化是现代产权运动的基本趋势来看,公有制可以实现与市场经济兼容是有理论根据的. 一位学者在一篇论文中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详细论证.要点是:产权分化趋势是生产社会化与私人占有这一基本矛盾发展的产物,股份公司和股份资本这种向资本社会化方向发展和产权分化的趋势.首先使资本所有权转化为股权.股东脱离生产过程:股份公司让渡股权筹集的私人资本以公司法人财产的形式.转化为联合成一体的社会资本;在生产的实际运作过程中,由于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以及生产技术的复杂化,执行资本经营的职能逐渐由有专业知识和经营才能的职业经理承担,又造成法人财产所有权和法人财产经营权的分离.这样,现代企业就成为以法人财产权为核心的委托代理型企业.法人财产权是产权分化后以法人形态形成的新的财产组合.它存在于一定的初始产权(狭义所有权)基础之上,但它并不要求初始产权必须是私人所有权,还是公有所有权.这为公有所有权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产权分化组合的实现创造了条件.公有制可以实现与市场经济的兼容的客观条件和依据就在于此.(参看毛立言着《”经理革命”与”管理层收购”》,栽何秉孟主编《产权理论与国企改革——兼评科斯产权理论》第227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三是社会主义国有经济经过体制改革完全可以同市场经济兼容.国有企业同市场经济不相兼容的不是公有制,而是统得过死的计划经济体制,运作机制和管理办法.经过改革,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大批国有企业也初步建立了比较适应市场经济的体制,机制和管理办法,生机勃勃地竞争于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今后若能排除新自由主义的严重干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国有企业更好地改革发展,必将使”公有制同市场经济不相兼容的”神话”彻底破产(作者:人民出版社原社长) 一l3一。
(完整word版)中国为什么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中国为什么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围绕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进行了不懈探索,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这一基本经济制度,揭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是对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对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关键字:基本国情公有制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1、为什么把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作为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原则我国是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把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是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防止两极分化,维护社会公平正义,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为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巩固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促进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那么如何理解公有制为主题的含义?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表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有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公有资产占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
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关键是要有好的公有制实现形式,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以及在一定条件下的租赁、承包等都可以作为公有制的实现形式.2、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地位和作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为什么还要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呢?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过分强调单一公有制结构,排斥、限制非公有制经济,不符合我国国情实际,严重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认真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重新认识和明确了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地位和作用,把它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种转变,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反映了生产关系必须同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法则.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绝不是权宜之计,必须长期坚持,毫不动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的公有制与私有制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的公有制与私有制理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
它所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就是所有权问题,即公有制与私有制的关系。
公有制与私有制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资料归属和所有权制度的两个基本概念。
下面我们将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公有制与私有制的理论进行复习。
一、公有制的本质及其特点公有制,顾名思义,就是生产资料归全体社会成员共同所有,占有和使用。
它是马克思主义的一项重要原则,主张生产资料的社会化,消除剥削和压迫。
公有制的本质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整个社会利益的需要。
它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1. 集体所有制:公有制的特点之一就是生产资料归全体社会成员所有,而不是个人或特定的阶级或群体所有。
这样可以确保生产资料不私人占有,促进财富的公平分配。
2. 生产资料的社会化:公有制强调生产资料的社会化,即将生产过程和决策过程纳入全社会范围,通过社会合作来进行生产和管理。
这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3. 无剥削:公有制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消除剥削和压迫。
在公有制下,生产资料为全体社会成员共同所有,不会出现私人占有生产资料而通过剥削他人获取利益的现象。
4. 公平分配:公有制强调财富的公平分配,通过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基本需求,减少贫富差距。
二、私有制的本质及其问题私有制是生产资料归个人或特定群体所有的制度。
它的本质是个人占有和使用生产资料,通过私人占有获取经济利益。
私有制存在一些问题:1. 剥削与压迫:在私有制下,占有生产资料的人可以通过剥削他人获取利益,导致社会阶级的分化,加剧贫富差距。
2. 不公平分配:私有制带来财富的不公平分配问题,富人可以通过占有生产资料获取更多的财富,而穷人则难以获得应有的生活保障。
3. 社会矛盾激化:私有制使得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由于资源不公平分配和贫富差距扩大,社会的不稳定性增加。
三、公有制与私有制的关系公有制与私有制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所有权制度的两个基本概念,它们有着密切而又辩证的关系。
公有制经济与私有制经济的比较分析
公有制经济与私有制经济的比较分析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公有制经济与私有制经济一直是经济学家和政治学家们争论的焦点。
公有制经济是指国家或政府控制和拥有生产资料,而私有制经济则是指生产资料归个人或私人集体所有。
本文将对这两种经济制度进行比较分析,并探讨它们各自的优势和劣势。
首先,公有制经济在资源分配上具有一定的优势。
由于国家控制生产资料,可以更好地调控资源的分配,避免私营企业因为追逐利润而造成资源的浪费和不合理的分配。
例如,公有制经济可以根据国家发展的需要,合理分配资源,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这种资源调控的优势在解决社会问题、消除贫富差距等方面也有体现。
然而,公有制经济也存在一些缺点。
首先,由于国家或政府控制一切,缺乏市场机制的调节,导致公有制经济的效率较低。
官僚主义、腐败等问题也容易在公有制经济中出现。
此外,公有制经济往往缺乏创新和竞争的动力,对于市场需求的适应能力相对较差。
相比之下,私有制经济在经济运行中更加灵活和高效。
私有制经济通过市场机制的调节,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和变化,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同时,私有制经济的竞争机制能够激发个体的创新和创业精神,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这种高效率和创新力在推动经济增长和繁荣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私有制经济也存在问题。
首先,私有制经济的发展容易引发贫富差距扩大和收入分配不公问题。
私人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极端,可能会忽略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造成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破坏。
此外,私有制经济的竞争激烈,可能会导致市场垄断和不公平竞争等问题。
在实践中,公有制经济和私有制经济并非是非此即彼的选择。
事实上,大部分国家都采取了混合经济制度,即既有公有制企业,又有私有制企业。
这种混合经济制度能够兼顾两种经济制度的优点,弥补各自的不足。
事实上,中国就是一个混合经济制度的例子。
总的来说,公有制经济和私有制经济都有其优势和劣势。
公有制经济在资源分配上有一定的优势,但效率相对较低。
私有制还是公有制
私有制还是公有制马克思及后续的马克思主义者认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病根源来自于私有制,若试图增进社会福利提高经济效率并促进分配公平,必须进行彻底的所有制改革,即把私有制变革为公有制,所有人共同掌握生产资料,而不是一部分人占有;但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前苏联,东欧以及中国在过去几十年的实践中否定了公有制计划经济。
那么,从个人角度而不是宏观角度来看,人们进行利益最大化时,到底愿意选择私有制还是放弃私有产权呢?假设在一个经济体中,每个人拥有一定的初始资本,他可以选择使用自己的资本去赚钱,也可以将自己的资本租借给其他劳动者,当然也可以选择被其他资本所有者雇佣。
进行利益最大化的选择。
这里我们建立模型,去解决如下问题:在只考虑金钱回报的情况下,人们究竟选择做被雇佣者还是选择做老板?一、静态模型每个人的总劳动时间是固定的,为l0,为自己的资本劳动的时间为l1,相应的,被其他人雇佣的劳动时间即为l0-l1,效率工资为外生给定的w,技术水平为a,个人为其他资本所有者雇佣后所挣的工资为aw(l0-l1)。
并在此假设个人所拥有的原始资本为k0,同时当为自己所拥有的资本工作时收益率为r,由于我们将劳动的报酬计算入资本回报内,而不是计入工资,故这里r不是一般意义的资本回报率,而是劳动与资本共同的函数,在此假设个人为自己的资本工作时收益率为劳动的增函数,为资本总量的减函数,是即单位资本所能获得的劳动匹配的函数,故r是的增函数,假设r的二阶导为负。
在这个模型中我们只考虑一期,个人的总收益为满足l1≤l0。
问题的求解我们分三种情况讨论(1)如果个人只是调整工作的分配时间,而不能买卖资本,对l1的一阶条件:-aw+ar’=0;其解为w=r’(x),其中x=。
(2)如果工作时间固定,但可以买卖资本,对k0的一阶条件:r-r’=0;在这里,我们令r(0)=0,理解为如果个人不在经营私人资本时付出任何劳动,那么将获得0收益,因为无论是寻找租借人以及签订合同收取佣金,还是选购股票投资基金都是费时费力的事情,所以我们发现,故函数r(x)-r’(x)x在正半轴上恒大于0,零点为x=0,且此函数是x的增函数,故收入方程的第二项是随着的增加而递增的,同时总收益也是的增函数,即私人资本是越多越好的,但由于al1是有限的,故当个人所拥有的资本量过多时,x趋于零,为私人资本工作的收益率是趋于r(0)=0的,但由于基数很大,所以总回报还是逐渐递增的。
公有制经济与私有制经济的比较分析
公有制经济与私有制经济的比较分析在经济领域,公有制和私有制被认为是两种不同的经济制度。
公有制经济是指生产资料归国家或集体所有,而私有制经济则是指生产资料归个体或私人所有。
这两种经济制度在自由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的特点和优缺点。
本文将对公有制经济和私有制经济进行比较分析,以探讨它们的异同之处。
首先,公有制经济具有社会公平性和稳定性的优势。
在公有制经济中,国家或集体拥有和管理生产资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平衡资源分配,避免贫富差距过大。
此外,公有制经济还可以通过国家的干预来调整经济发展的方向,以满足国家经济和社会的需求。
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防止经济过度波动,保持经济的稳定性。
而私有制经济则注重个体创造和利益最大化。
在私有制经济中,个体拥有和控制生产资料,有权自主决定生产经营的方向和资源的配置。
这种自由度为个体提供了更多的创造空间和激励机制,能够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和经济活力。
私有制经济的竞争机制也可以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然而,尽管私有制经济具有创造力和活力,但它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私有制经济往往会导致贫富差距加大。
个体之间的经济实力差异会使一部分人积累更多财富,而另一部分人则可能陷入贫困。
这种不平等对社会的稳定性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冲击。
其次,私有制经济常常偏重于追求经济效益和个人利益,缺乏对整个社会的考虑,这可能导致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
相比之下,公有制经济能够更好地解决资源分配的问题和社会公平的需求。
在公有制经济中,国家可以通过计划和管理来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确保每个人都能够享有基本的生活保障。
公有制经济的国家干预和调控也可以对环境进行更好的保护和管理,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然而,公有制经济在管理和效率上也存在一些挑战。
由于生产资料集中归国家或集体所有,决策和资源调配往往需要经过复杂的程序和冗长的时间。
这种体制上的局限性可能导致效率低下和创新能力的减弱。
综上所述,公有制经济和私有制经济都具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公有制经济与私有制经济的区别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公有制经济与私有制经济的区别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石,它系统阐述了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和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其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是公有制经济和私有制经济,它们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两种不同形式。
本文将从经济组织所有权、生产手段归属和社会利益调配等方面,探讨公有制经济与私有制经济的区别。
一、经济组织所有权的区别公有制经济是指生产资料和劳动者的社会化组织,归全体人民所有,而私有制经济则是生产资料归个人所有。
在公有制经济中,生产资料的所有权由国家或集体拥有,并由国家或集体对其进行管理和调控;而在私有制经济中,生产资料由个人或私人企业所有,个人有自由支配的权利。
二、生产手段归属的区别公有制经济侧重于社会集体创造和共同财富的生产,生产手段归全体人民所有;而私有制经济则将生产手段归个人所有,个人拥有对生产工具的垄断支配权。
公有制经济通过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实现了生产资料的社会化、高度集中的配资,从而保证了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财富的共同增长;而私有制经济则强调个人的私有财产,个人通过自由交换、竞争来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三、社会利益调配的区别公有制经济以社会整体利益为导向,追求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它通过计划经济和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社会财富的公平分配,最大程度地满足人民的共同需求。
而私有制经济则以个人利益为核心,追求自由竞争和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
私有制经济通过市场调节,实现了个人自由发展和利益追逐的空间,但也会导致资源的不合理配置和贫富差距的加大。
公有制经济与私有制经济在组织所有权、生产手段归属和社会利益调配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别。
公有制经济更强调集体主义和社会公益,通过国家的计划和组织来实现生产资料的社会化和资源的合理配置;而私有制经济则更加注重个人权利和自由发展,通过市场机制和竞争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的高效运作。
在实践中,各国根据自身国情和发展阶段的不同,会采取不同的经济体制形式,以适应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两种私有制与公有制
两种私有制与公有制作者:东东来源日期:2012-3-12月28日,世界银行行长在京召开记者招待会。
会上,一名自称“独立学者”的男子起立抗议:美国是要用私有化的毒药毁掉中国经济。
抗议者高呼口号,并向与会者散发他的传单:《世界银行,带上你的毒药滚回美国去》。
此前,世界银行发布的报告,建议中国加大私有化的改革力度,完成向市场经济的转型。
在多年的话语体系里,“私有”是个丑恶的概念。
“私有”即意味着个人所有,是剥削、压迫、损人利己的代名词。
而“公有”的字面印象就好的多,几乎是公正、无私、崇高与奉献的化身。
概念是最容易欺骗人的。
今天的世界上,存在着两种“私有制”。
一种叫做财产私有制,一种叫做权力私有制。
同时也存在着两种公有制,一种叫做权力公有制,一种叫做财产公有制。
吊诡的是,这四种所有制形式的组合往往是:(权力私有制+财产公有制)以及,(权力公有制+财产私有制),而前者习惯性的被称做“公有制”,后者被叫做“私有制”。
其实,到这里已经不难看出,当作为国家公器的政治权力私有的时候,全部的国民财产公有(严格说应该叫做:国有)。
这就等于是说:国家是私有的——财产是国家的——财产是权力私有的。
所以,今天世界上的某些国家所谓的“公有制”,其实是最大的、最可怕的私有制。
对于国民来说,事实上一无所有,但是在名义上,却拥有整个国家。
私有制的恶名,还来源于中国的一场所谓的改革。
上世纪90年代,一部分国企陷入经营困境。
以此为契机,许多国营企业进行了““私有化改革””的尝试。
请注意,这个私有化改革,是加了双重引号的。
这场改革的主旨,是把企业的所有权有偿转让给私人。
而改革是由谁主持的呢?是由掌握权力的官员主持的。
于是,大量国有资产在改革的名义下,沦落为官僚集团的囊中私物。
大批的国企工人下岗失业,成为弱势群体。
这当然不是什么改革。
打个比喻就是:此前,国有资产是堆放在官僚的院子里,国民在栅栏外有观赏权,官员可以随意侵占这些资产,也可以糟践这些资产,但需要不时的向观众说:看,这些都是你们的财富。
公有制与私有制的完美结合
公有制与私有制的完美结合【摘要】公有制与私有制作为两种不同的经济所有制形式,各有其优势和劣势。
本文将探讨它们在经济中的角色,并分析公有制与私有制的融合模式。
将通过中国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案例分析来展示公有制与私有制的协调机制,探讨它们的优劣势。
评价公有制与私有制的完美结合,并强调其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展望其未来的发展前景。
在还将提出相应的建议,以促进公有制与私有制的更好结合,推动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公有制与私有制如何实现完美结合,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指导和借鉴。
【关键词】关键词:公有制、私有制、经济、融合模式、混合所有制经济、协调机制、完美结合、发展前景、建议。
1. 引言1.1 了解公有制与私有制的定义公有制是指生产资料归整个社会共同所有,由国家集中管理和控制的所有制形式。
在公有制下,生产资料属于全体人民所有,国家以法律手段对其实行管理和控制。
公有制可以有效避免私有制下的剥削和垄断现象,实现资源的公平分配和社会的公正发展。
私有制是指生产资料由个人或私人企业所有和控制的所有制形式。
在私有制下,个人和企业可以通过私人经营获取利益和积累财富。
私有制的优势在于激发了个人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力,为经济发展带来了活力。
公有制与私有制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公有制强调公平和社会利益,但缺乏竞争力和效率;私有制注重效益和创新,但容易产生贫富分化和不公平现象。
将公有制与私有制进行完美结合,发挥二者的优势,弥补各自的不足,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将是一种更加理想的经济形态。
1.2 探讨公有制与私有制的优劣势公有制与私有制是两种不同的所有制形式,各有其优劣势。
公有制主要体现在国家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上,其优势包括有利于社会公平公正、发挥国家在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保障民生和社会安全等。
私有制则主要指个人私有财产所有制和私营企业所有制,其优势在于激发了私人所有者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了市场竞争、增加了就业机会等。
为什么公有制不如私有制
为什么公有制会不如私有制母亲的单位——一家县城的水务局最近破产了。
我问母亲破产的原因,母亲说是因为争不过私人企业。
我问为何争不过私人企业,母亲说私人企业可以通过贿赂、给回扣等形式获得工程订单,通过偷税漏税方式增加企业利润。
而她们公有企业因为要账目分明,在这些方面没有优势。
所以难以获得工程订单、难以实现私企那样的高额利润。
最终落败。
我问她们的服务质量是否比不上私企,母亲说其实她们的服务质量比私企还好,所有的工程都用真材实料,质量过硬、耐用时间长。
而私企在工程经常偷工减料,质量差、耐用时间短。
但是官员们都不看重质量,而看重回扣,所以宁愿把工程给私企做也不给公企。
在中国如此腐败的环境下,公企确实难与私企竞争,因为——这根本不是公平的竞争。
我哥哥的单位——一家建筑公司也在几年前破产遣散了。
我问其原因,答案是上级命令遣散的——为了把设备卖掉好支付退休工人的养老保险。
但是在遣散之前他们公司仍然有效益的,不知为何不让他们把公司做大做强来支付退休工人的退休金,而要把整个公司遣散卖掉,为某个私人建筑公司发展壮大扫清道路。
我所工作的小镇以前有一家“东风”藤厂,曾是一家全国出名的大企业,在70年代曾接待过一些外国政要的参观访问。
但在十多年前,来了一位新经理,把整个厂的利润贪污殆尽,资不抵债,最终倒闭。
这位经理便跑到外地用贪污的钱开自己企业,至今逍遥法外。
一说到公有制企业,好多人立刻就想到管理僵化、经营不善、服务质量差、效率低下……这些弊端几乎成了公企的代名词。
好多人认为公有制不如私有制,巴不得把公企转变成为私企。
帝国主义和其豢养的国内走资派无不这样教导人们。
确实有一些公企管理僵化、经营不善,但是这些状况单单是公企才有的吗?每年有多少私企因为经营不善而倒闭?公企服务质量差?我看多数私企的服务质量更差,私企在生产中不规范、偷工减料的事是很常见的。
如某地以前有一家国营豆腐厂,做的豆腐真材实料,私人作坊制作的豆腐则水多豆少,大家争着买国营豆腐厂的豆腐,但是后来这家国营豆腐厂转制成为私人所有,人们就再也吃不到货真味美的豆腐了。
马克思主义对公有制和私有制的对比分析和制度设计
马克思主义对公有制和私有制的对比分析和制度设计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公有制和私有制是两种不同的经济制度形式,它们对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公有制和私有制进行对比分析,并探讨它们在制度设计中的应用。
1. 历史背景下的公有制和私有制公有制和私有制作为两种经济制度形式,都在不同历史时期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早期的人类社会中,公有制是普遍存在的一种经济制度形式。
这种制度下的土地、生产资料和产品都是共有的,由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占有和使用。
公有制的代表性形式是原始共产主义制度,这种制度下人们一般通过部落或氏族的形式共同生活和工作。
随着私人财产的出现,私有制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制度形式慢慢被广泛采用。
公有制逐渐减弱,私有制逐渐成为社会经济制度的主要形式。
资本主义制度就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经济制度。
但人类社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也曾多次尝试过公有制经济。
例如苏联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计划经济和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公有制经济都把公有制的优势和潜力发挥到了最大程度。
2. 公有制和私有制的区别公有制和私有制在产权、利益分配、经济调控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具体来说,公有制和私有制有以下几点不同:1)产权形式:公有制下土地、生产资料和产品的产权归属于国家或集体,而私有制下这些产权归属于个人或企业。
2)利益分配方式:公有制下的利益分配以社会福利为导向,追求公平和效益的统一,而私有制下的利益分配以市场化分配为导向,以效益为主要目标,追求效率和产出的最大化。
3)经济调控方式:公有制下的企业和产业都受到国家的宏观调控,生产和经济发展都在国家的计划和控制下进行,而私有制下的生产和经济发展主要受市场需求和竞争的影响,经济调控由市场机制自主实现。
3. 公有制和私有制的优缺点公有制和私有制各有优点和缺点。
首先来看公有制的优点。
公有制可以实现国有资产和社会财产的统一管理,节约社会开支,提高整个国家经济的效益和生产力水平。
同时,公有制能够控制商品生产和销售,避免了不合理的投机活动,有利于国家稳定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私有制与公有制的协调关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私有制与公有制的协调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私有制和公有制是经济组织形式的两个重要方面,它们之间的协调关系对于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私有制和公有制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两者相辅相成。
私有制是市场经济的基础,通过市场机制调动经济主体的积极性,提高生产效率。
私有制激发了民间资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与此同时,公有制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导,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础。
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宏观调控、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国家安全保障等重要作用。
私有制和公有制的结合使得经济体能够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同时保证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推动经济的平稳发展。
其次,私有制和公有制需要统筹协调,实现互补发展。
私有制和公有制在经济组织上存在着差异,但是它们并不是彼此对立的关系,而是互为补充的关系。
私有制是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的主体,而公有制则是为私有制提供必要的保障和引导。
私有制的发展需要有一个公正的市场环境和法律法规的保护,而公有制则能够提供相应的保障和引导,推动私有制的健康发展。
在具体实践中,我们需要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保障私有制经济的合法权益,同时加强对公有制经济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公有制经济能够更好地为社会市场经济服务。
再次,加强公共服务建设,实现私有制与公有制的良性互动。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公共服务是公有制的重要职能之一,通过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实现社会资源的公平配置和社会和谐发展。
公共服务的完善不仅为市场经济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也直接影响着私有制经济的发展。
私有制经济发展需要依赖公共服务体系的健全与完善,例如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的公共服务,都是为私有制的稳定发展提供保障和支持。
同时,私有制经济也可以通过提供优质的商品和服务,为公有制提供财政收入和就业机会,实现私有制与公有制的互利共赢。
社会主义vs资本主义,公有制vs私有制,计划经济vs市场经济
关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一些思考王宇航13120476(2014年3月25日)1社会主义VS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是决定现代人类命运的两大思想理念、社会运动和社会制度。
我们要讨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的优越性更大,谁的生命里更强以及究竟谁会走到最后等问题之前,需要先总体介绍与说明一下这两个社会制度。
1.1何为社会主义?马克思是用社会生产关系来定义各种社会制度的。
比如说,如果一个社会基本生产关系是奴隶主与奴隶的关系,则该社会是奴隶社会;是领主与农奴的关系,则是封建社会;是资本家与自由雇工的关系,则是资本主义社会;是劳动者与劳动者的关系则是共产主义社会。
根据马克思从社会生产关系的定义,我国学者一般都把在社会化大生产中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主的实行市场经济的制度称为资本主义;把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和计划经济的制度称为共产主义;把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的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称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其实,这只是一种经济制度的划分,不是定义。
那么究竟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个问题其实不好回答,就连邓小平都说:“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我们并不清楚。
”然而,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理解、认识,关系国家的前途、社会的命运以及我们每个人的利益。
社会主义一词是翻译过来的,我们必须看一下原始词语Socialism,从字面理解是“社会至上的学说或思想”。
那么我们一般认为,社会主义就是实现人类社会自由、平等、博爱和民主的思想理念、社会运动和国家制度。
社会主义者为了区别于“科学社会主义”及共产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便在“社会主义”前面冠上“民主”两字,称为“民主社会主义”。
民主社会主义是原旨社会主义运动和思想的继续,是原旨社会主义的继承者,民主社会主义就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
自由是指每个人的行为有不受他人强制的自我决定权。
自由意味着每个人都是唯一性的和独特性的自我,而不必与他人一致。
博爱是人类理性的体现,是人类脱离野蛮,进入文明的标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有制和私有制之利弊社会制度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形态上,可以分为“公有制”和“私有制”两种社会形态,原始社会因为生产力低下,劳动成果只能满足人最基本的生存需要,产品没有剩余,被迫实行公有制的社会形态;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及资本主义社会都属于私有制形态。
上个世纪,根据马克思主义学说,世界上曾经出现过一个以前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上个世纪末,苏联解体,社会主义阵营也随之消失,现在包括中国在内仍然宣称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只有少数几个国家,其政策也都像中国一样,发生了许多变化,虽然用“特色”来区别传统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实际上和毛泽东时代所坚持的社会主义已有本质上的区别。
公有制和私有制的划分是由生产资料的属性和分配制度决定的。
生产资料所有制和社会财富的分配形式是与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应的,从本质上说,社会财富是由人创造的,每个人占有财富的多寡是与社会分配制度相联系,资本主义分配制度,资本家占有财富是通过资本实现的。
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生产资料归全体人民所共有,实行按劳分配,从制度上保证了社会财富分配的相对合理,人民在政治上地位平等,经济上财富分配比较均匀,相差不大,从根本上解决了贫富差距,保证了社会的稳定和谐。
但公有制在实践中也暴露出一些弊端,由于实行公有制,形成产权不明晰,生产资料名义上是全体公民所共有,实际上对每一个人来说都不属于自己,在这一点上公与私的矛盾是很难处理的,大锅里的“饭”谁都想吃,而对于“做饭”的工作,及食物的来源谁都不愿意去想、去做,消极怠工、瘦公肥私现象难以避免,影响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活力。
资本主义社会和我国改革开放后的实践证明,私有制、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使公有制的一些弊端得到有效控制,但分配不公,形成贫富差距拉大,阶级的产生,必然引发阶级矛盾,他的直接后果,即使不引发革命,也会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怠工等也会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消极的阻碍作用;资本的集中形成垄断使经济危机不可避免,对社会生产力会造成极大的破坏,连美国通用这样全球性的百年企业都要面临破产倒闭,它对生产力的破坏可见一斑。
两种所有制形式在实践中应该各有利弊,如何兴利除弊,这是摆在中国人民和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完全回到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制度模式,显然已不可能,改革开放已经使中国私有经济快速发展,已经产生有产阶级,如果不进行革命,私有资本是不可能消失的,两种所有制形式并存恐怕会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存在。
虽然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在实践中的弊端也显而易见。
如果全面抛弃社会主义制度,全盘西化,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显然也存在着更大的风险。
如何处理好这个矛盾,这是执政者不能回避的难题,也是改革进行到现阶段必须解决的问题。
改革开放不应该走回头路,不能走资本主义道路,真正的共产党不答应,全国人民不答应。
即便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在应对经济危机中也在尝试带有社会主义公有制性质的国有化,比方美国财政部长就曾发表讲话说,“不排除将陷入困境的银行收归国有的可能性”。
国有不就是全民所有吗?美国财长能够这样说,可能他也认识到公有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消除经济危机的积极作用。
既然作为资本主义代表的美国为应对经济危机都考虑银行实行国有化,作为社会主义的中国有必要全面私有化吗?各种私有制形式的并存可能是解决公有制和私有制矛盾的有效手段,但必须保证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如果国有经济处于从属地位,就左右不了整个经济的发展趋势,经济危机的影响就是不可避免的,必然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衡量一个社会制度的优劣绝不会只有经济一项指标,人民在社会生活中当家作主的主人翁地位、分配制度的公平,人民在政治上享有的权利,还有民主和自由,社会生存环境和和谐稳定等都应该是重要指标。
结论是明显的,只有社会主义才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主人翁地位,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实行生产资料共有制,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实行按劳分配制度,才能从根本上消灭阶级差别,保证人民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社会真的是人类一种理想的社会。
1.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化,其终极阶段就是帝国主义(社会经济高速发展,逐渐产生霸权倾向)。
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化,其终极阶段就是共产主义(社会经济极度繁荣,要什么就有什么)。
2.计划经济:东西太少了,国家供应,按期发票,凭票购买物资。
市场经济:经济发展由市场决定,企业自由竞争,在我国就是公有制为主体,各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于资本主义吗?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涵义,不是说这种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
市场经济是指在市场机制调节下运行的经济,或叫市场导向型经济,它本身既不姓“资”,也不姓“社”,而是可以既和资本主义制度结合,又可以与社会主义制度结合,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挥调节经济运行的作用。
所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指它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基本内涵是:①计划与市场都是调节经济的手段;②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市场经济可以与公有制相结合,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③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④计划与市场可以有机结合。
⑤市场经济能有力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想是①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发展;②为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指明了方向;③开辟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新道路;④实现计划与市场的有机结合;⑤克服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⑥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
如何理解“计划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生产资料是否私有,通常来说就是是否是土地私有化。
在社会主义的最初定义之时,社会主义者把计划经济设定为社会主义的特征之一。
而现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人类思想意识发展水平使计划经济无法满足社会发展需要,所以作为社会主义发展初期的国家就对这易特征进行一定的调整,也就是引入自由竞争体制,也就是市场经济。
同时,资本主义发展到现阶段也凸显出完全市场经济的弊端,所以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干预,但这并没有改变其资本主义本质。
一、关于基本经济制度的问题关于基本经济制度问题,如果不能讲清楚公有制和私有制的动力和效率问题,不从理论上真正解决问题,要说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在理论上的说服力还不够充分。
从实践上来说,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大规模发展了非公有制经济,这些数据大家都很清楚,非公有制经济的比重在不断提高,范围在不断扩大,要从理论上回答这个问题。
如果从当前生产力发展、从经济效率的角度来说,似乎是公有制的动力和效率不如私有制。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我们坚持基本经济制度的说服力就不够充分。
因为按照生产力标准,既然公有制的效率不如私有制高,那么,就不应该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对这个问题,必须从理论上进行研究,把这个问题解决好。
公有制和私有制是今天社会现实当中存在的两种基本所有制。
研究所有制,在理论上要回答两个问题,第一是所有制和生产力发展的关系,这实际上是效率问题。
第二是所有制和人们经济利益的关系,这是公平问题,不同的所有制当然有不同的经济关系。
在发展生产力的效率方面,要从理论上解决的问题是公有制效率是否不如私有制。
按照生产力标准,按照“三个有利于”标准,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好,那为什么还要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在这一条上就站不住。
对所有制的分析,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经济学,有不同的分析思路。
我们先看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分析思路。
马克思分析所有制问题,一是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这个角度来进行分析。
以是否符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作为标准,分析论证一种所有制是不是具有高效率。
第二个思路是从所有制与人们经济利益关系来分析所有制的效率,一种所有制如果能够很好地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能够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就是高效率的所有制,反之,则相反。
沿着这两个思路就可以得出的马克思主义结论:对生产力发展具有高效率的、能够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经济利益关系的所有制就是高效率的所有制。
西方经济学分析所有制的思路也涉及两个方面,但它的思路和马克思的分析思路是不一样的,得出结论也不一样。
西方经济学首先是从市场竞争关系来分析所有制效率,一是以是否能够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为标准,来分析论证一种所有制是否具有高效率,如果这种所有制能够使企业成为一个独立的市场主体,具有很强的竞争力,那就是高效率的。
二是从产权关系是否清晰作为标准来分析所有制效率。
在产权清晰的条件下,决策者就能够更好地承担决策风险,对自己的决策后果能够充分地承担责任,这样的所有制是高效率的所有制,否则,就是低效率的所有制。
也就是说,一种所有制如果能够很好地承担决策后果、决策风险,利益关系非常直接,这样的所有制就是高效率的,而要做到这一点,前提是产权清晰,而私有制的产权是最清晰的,公有制做不到产权清晰。
按照马克思的分析思路,根据不同生产力发展要求,历史上出现过的不同所有制都曾经是高效率的所有制,这是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得出的结论。
由此推论出,历史上出现过的不同所有制都会随着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变化,由高效率的所有制变成低效率的所有制,从而被另外一种更高效率的所有制所取代,这就是人类社会经济形态或者所有制变化的规律。
我们分析所有制的时候必须具体化,不能抽象,具体化就是要针对不同的生产力水平,一种所有制的高效率总是在一定生产力水平的条件下才能够成立。
按照这一分析思路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从生产力发展的效率来看,马克思分析的结论是,按照高度社会化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单个资本已经不能适应其发展要求,资本社会化才能适应现代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资本的变化趋势就是以社会资本取代单个资本,这成为今天资本的主流形式。
股份资本成为企业资本的主要组织形式,即现代企业制度或公司制,这一点在全世界都表现出同样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所以,在今天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资本社会化是大家公认的事实,公司制、股份制毫无疑问是企业的主流形式。
这一变化说明资本社会化的性质正在不断地强化,而资本社会化程度的提高,社会性质的强化,我认为其中包含的“公有”成分也在不断增加。
所以,说资本主义的现代私有制还具有高效率,原因在于它的“公有”成分在增加,如果私有制还是停留于传统私有制,就不可能表现出今天具有的高效率。
说私有制具有更高的效率,也就是说现代资本主义发展,现代资本组织形式的变化,强化了它的社会性质。
资本社会性质的强化,股份制的出现,本身就是对资本主义个人私有的扬弃,而更多地包含了“公有”的成分。
这里讲的“公有”和公有制不完全是一个概念,这个“公有”是体现了更多的社会性,它是对个人私有的扬弃,也可以说是对单个私人私有的一种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