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教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教案
送东阳马生序《送东阳马生序》是宋濂写于晚年的一篇劝学之作。
作者现身说法,以自己青少年时求学的艰辛来告诫年轻人要认真刻苦地学习,文中的谆谆教诲至今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在教授时,可据新课标的要求(学生能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翻译浅易的文言文,具有一定的概括能力。
阅读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安排三课时学习本文。
1、掌握并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培养古文自读能力。
2、体会对比手法的运用。
3、体会并学习古人刻苦学习和虚心求师的精神。
1、学习积累文言实词与虚词。
2、朗读背诵文言课文。
3、理解作者如何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学生勤奋学习的。
诵读法;讨论点拨法;品读法;延伸拓展法。
三课时第一课时总第课时1、了解作家作品,文体特点。
2、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1一、导入新课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孟子也说:“夫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这些都说明了苦难并非全是坏事。
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则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
今天我们来学习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屏幕显示课文标题。
)二、介绍作者和作品1、介绍作者:学生自读课文注释①及文后相关资料,教师补充:宋濂,自幼家境贫寒,但勤奋好学,一生刻苦学习,“自少立志,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
他以继承儒家封建道德为己任,为学主张“宗经”、“师古”,取法唐宋,著作甚丰。
他的著作以传记、小品和记叙性散文为代表。
文采或质朴简洁,或雍容典雅,刘基曾赞许他:“当今文章第一”。
2、介绍本文的体裁特点。
(屏幕显示)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
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
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
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的一种写法。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教案 11 送东阳马生序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教案 11 送东阳马生序一. 教材分析《送东阳马生序》是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作者是明代文学家宋濂。
这篇文章是宋濂为送别他的朋友东阳马生而作的序文,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人生哲理的感悟。
文章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富有感染力,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既能够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也能够启发他们对人生的思考。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对于这篇文章,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理解,体会到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人生的感悟。
但是,对于一些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他们可能还不够熟悉,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讲解,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篇文章。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送东阳马生序》。
2.能够理解并欣赏课文中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人生的感悟。
3.能够掌握并运用一些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送东阳马生序》。
2.难点:理解并欣赏课文中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人生的感悟,以及掌握并运用一些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3.实践法:通过朗读和写作,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文言文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
六. 教学准备1.课文:《送东阳马生序》2.参考资料:关于宋濂和《送东阳马生序》的相关介绍3.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黑板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音乐,营造一种离别的情境,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在你的生活中,有没有曾经离别的朋友,你们之间是否也有深厚的友谊?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投影仪展示课文《送东阳马生序》,并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操练(15分钟)教师针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一些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
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教案++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11.送东阳马生序一、课前说明1.教材分析:《送东阳马生序》是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文言文,这个单元的文章都是传统名篇,内涵丰富而深刻。
阅读这些经典作品,可以让学生汲取思想精华,获得情感激励,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中,学会选择和坚守。
本文是作者写给同乡后学马君则的一篇赠别之序,主要进述了自己年轻时艰苦学习的经历,意在勉励马生刻苦学习,有所成就,作者现身说法,娓娓道来,情真意切,语重心长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学习本课,既能让学生积累文言知识,培养文言语感,训练文言文阅读能力,更能从作者刻苦求学的经历中获得启发,认识到发奋读书的重要性,养成勤奋好学的习惯。
2.学情分析:现在的学生大多家境优越,少有吃苦的经历,缺少勤奋的态度,意志的磨练更是无从谈起。
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发掘其人文内涵,对学生进行刻苦勤奋、好学上进的教育。
作为九年级的学生,他们在两年多的古文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一些文言知识,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能力,本文除个别难懂的字句外,大部分都能理解。
由于生活阅历所限,学生对作者生活经历及其感悟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师必须精心组合学习内容,灵活设计教学过程,组织学生合作研讨,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涵。
3.教法学法:《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
尤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开发创造潜能,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基于以上要求,教学中我选择了诵读法、讲授法、自学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
通过多种方式的诵读,培养学生文言语感,促进阅读理解;通过教师的讲解点拨,引领学生走进作品,深入思考;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以师生互动,合作探究的方式解决疑难,培育素养。
本节课在学法指导和学习习惯培养方面重点落实以下几点:(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部编版初中初三下册语文《送东阳马生序》教案设计
部编版初中初三下册语文《送东阳马生序》教案设计一. 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了解马生序的时代背景及意义•理解文中的词语,如道、晦涩、不易和韵律等•掌握论说文的基本特征、结构和基本写作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阅读说明文并进行文本分析与评价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授课、小组讨论等形式,完成对谈的有效沟通,促进学生成为自主探究者和协作学习者•通过文本阅读和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领悟的能力,提高学生在智力及情感上的认识和理解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送东阳马生序》的深厚文化内涵和表现的人生价值,体会诚信之道、士人情怀和中华文化的传承•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如诚信、感恩、勤奋、责任、自信等,培养学生的良好情感态度及价值观二. 教学重点及难点分析1. 教学重点•理解文中的词语,如道、晦涩、不易和韵律等•掌握论说文的基本特征、结构和基本写作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阅读说明文并进行文本分析与评价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送东阳马生序》的深刻意境和文化内涵三. 教学策略•短讲与讨论结合•课堂小组讨论•视频展示辅助教学四. 教学过程1.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简单介绍《送东阳马生序》的作品背景及意义,让学生对此作品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第二步:单篇阅读(20分钟)–要求学生先默读这个作品,然后在15分钟内自己读懂并理解《送东阳马生序》全文。
•第三步:学生主导讨论(15分钟)–奖学生分组讨论,讲述自己对《送东阳马生序》的理解和体会,教师在旁边进行点评和引导。
•第四步:PPT展示(10分钟)–利用PPT展示《送东阳马生序》的时代背景及写作情况、作者的生平背景等等,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这个作品。
•第五步:策略指导(5分钟)–教师通过几个小例子,比如“北京”一词的词源释义、《论语》中的一些片段等,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篇论说文的写作方法和特点。
部编版初中初三语文下册《送东阳马生序》教案
师:好,我们来看看小明的作品,“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心若止水,方能静观其变。”怎么样?
生:我觉得很好,用了对比,而且句式简洁。
第三课时
二、分析情感表达
1.情感表达方式讲解
师:文章中的情感表达很丰富,比如“呜呼!胜地不常,兴亡异代,令人悲慨。”这里作者直接表达了自己的感慨。大家再找找看,还有哪些地方作者直接表达了自己的情感?
四、教学反思
重难点补充:
第二课时
一、分析写作技巧
1.修辞手法讲解
师:同学们,大家注意到文章中的一些句子特别有力量,比如“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
生:对比。
师:很好,对比的手法可以突出事物之间的对比,让读者有更深刻的感受。大家再找找看,还有哪些地方用了对比?
3.对于写作技巧和情感表达的教学,多给予学生实践机会,让他们在仿写和创作中提高。
4.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写作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单独辅导,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5.在教学过程中,尽量用生动的语言和例子来解释难点,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6.鼓励学生多阅读,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同时也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课文。
三、仿写练习
1.让学生选取一个主题,运用文章中的写作技巧进行仿写。
2.教师选取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并进行点评。
1.让学生谈谈通过学习本文,自己在写作方面的收获。
2.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优秀同学,学会借鉴和学习。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顾文章的写作技巧。
2.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情感表达。
二、分析情感表达
1.讲解文章中的情感表达方式,如直抒胸臆、借景抒情等。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十一课《送东阳马生序》教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十一课《送东阳马生序》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掌握《送东阳马生序》的主要内容和核心意义;(2)对李时中的心理、人物描写和铺陈手法有深刻理解;(3)了解宋代的文化背景,并对宋代文学有初步认识。
2.思想与情感:(1)引导学生树立敬业爱学的精神;(2)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审美能力;(3)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学生能够全面掌握《送东阳马生序》的主要内容和核心意义,读懂文章中的人物描写和铺陈手法。
2. 帮助学生了解宋代的文化背景,并对宋代文学有初步认识。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送东阳马生序》是写给东阳人马生的一篇序言,由宋代文学家李时中所写。
请同学们回忆并谈谈序言和序言的作用。
2.知识讲解(1)语言艺术的魅力所在1. 长句和短句的运用李时中在文中的运用了很多的长句和短句的句式,使句子的呼之欲出,让读者有一种句转诠畅的感受。
2.比喻和夸张的手法2.1比喻李时中在文中使用了很多的比喻来描绘自己的思想,增加了文章的思想艺术的深度。
2.2夸张李时中在文中运用了很多夸张的手法,细节描写的过度和拖沓,让读者能够真正的感受到文章的深度。
(2)人物描写和铺陈手法的运用1.人物描写文章在描写东阳人马生的时候将其形貌、品性、气质等多方面进行了具体细致的描写,使得人物更加形象、鲜活和具体。
2.铺陈手法文章利用了铺陈手法,让整篇文章像一个蜿蜒的山路,慢慢铺陈开来,使读者生动的感受到,整篇文章就像在一场思想的游戏,在文学的世界里舞动。
(3)文化背景分析在宋代文化背景下,《送东阳马生序》所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儒家文化的精神状态。
文章在对东阳、马生之间的小小事情进行深入的分析、解释之后,给了一种敬重和钦佩之情。
这也正是儒家中人伦尊严、互相尊重的精神所在。
3.学生活动阅读文章、分析文章语言艺术、人物描写和铺陈手法的运用、了解文化背景和儒家文化的精神。
4.讲评阅读文章之后,老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比喻、夸张等语言艺术手法,分析文章中的人物形象和铺陈手法,并解释文化背景、人伦尊严、互相尊重等。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
11.《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积累并掌握一些文言字词与文言现象2.默读课文,注意关键句和难理解句的翻译3.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4.培养学生养成勤奋刻苦的意志,并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人生中的挫折困难等重点难点:重点:积累一些文言字词;理解课文内容难点:通过多种方式的读,理解把握文章深刻内涵,挖掘其现实意义课前准备1、学生上网或查阅书籍,从以下几方面作好知识准备:A、了解作者所处朝代及文学贡献;B、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C、了解“序”这种文体的相关知识,以便理解文章内容与主旨。
D、预习课文,结合注解和工具书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翻译全文。
通过自主学习了解课文内容2、教师的教学准备;制作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以本班学生的日记内容导入。
2.引发学生积累勤学苦练的事例。
3.解题,注意“生”和“序”,师生齐读课题。
二、重读课文,注意文言现象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检测学习成果;(1)用投影显示一些重点词句,让学生以竞答的方式解释:①通假字:四支僵劲不能动;同舍生皆被绮绣;与之论辨②古今异义词:走送之媵人持汤沃灌尝趋百里卒获有所闻以是人多以书假余③积累掌握重点字的意思: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礼愈至俟其欣悦负箧曵屣腰白玉之环烨然若神人缀公卿之后④翻译句子,并划分节奏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2)学生齐读重点句子,读出停顿,读出节奏。
2、了解文意请同学用简单的话说说这篇文章写了什么?明确:宋濂学习上遇到的艰难和自己勤学的经历。
三、研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1、默读课文,圈点勾画出你觉得“余”生活艰苦的语句,试着从求书之苦、求师之苦,求学之苦三方面任选一方说说。
①学生默读课文,圈点勾画。
②方法指导:A先勾画 B再翻译 C设身处地地想象当时的境况再讲出来③品析体会重点句子: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 第三单元《11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 教案
《送东阳马生序》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借助课下注释、工具书,疏通第1、2自然段句意。
2.创意译文,领会第1、2自然段文意。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古今中外,家境贫寒但勤奋好学、终成大器的人屡见不鲜,能举出相关的例子吗?战国:苏秦读书欲睡用锥刺股。
东汉:孙敬昼夜苦读,以绳系头发悬屋梁。
西汉:匡衡勤学无烛凿壁偷光读书。
晋朝:孙康家贫,映雪读书;车胤(yìn)囊萤读书。
今天我们再来结识这样一个人,看看作为明初诗文大家的他是怎样克服重重困苦、自强好学,并以此勉励后生。
二、初读,疏通词句1.齐读课文,注意以下字音。
嗜(shì)砚(yàn)逾(yú)硕(shuò) 俟(sì) 衾(qīn) 烨(yè) 缊(yùn) 媵(y ìng) 裘葛(qiúgé) 叱咄(chìduō) 皲(jūn)裂容臭(xiu) 冻馁(něi) 负箧(qiè)曳(yè)屣(xǐ) 撰(zhuàn) 贽(zhì)2.小组合作,借助课下注释、工具书,疏通第1、2自然段句意,并将不理解的字词标注出来,班级交流。
预设:嗜:喜欢,爱好。
每:常常。
既:已经。
卒:最终。
再:两次略无:毫无。
以:因为。
中:内心。
日:每天。
3.小组合作将第1、2自然段翻译成现代汉语。
提示注意一些特殊句式:(1)倒装句:每假借于藏书之家(状语后置)弗之怠(宾语前置句。
即“弗怠之”)今诸生学于太学(状语后置)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状语后置)(2)省略句: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立侍左右行深山巨谷中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4.重点词语归纳。
通假字:四支僵劲(“支”同“肢”);同舍生皆被绮绣(“被”同“披”,穿)词类活用:腰白玉之环(腰,名词作动词,在腰间佩戴)古今异义:持汤沃灌(汤:古义,热水;今义,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右备容臭(臭:古义,香气;今义,气味难闻)三、译读,领会文义读第1、2自然段,假如你就是文中的“藏书者”“先达”“同舍生”,试以“我所交往的宋濂”为话题说一段话(用第一人称来叙述)-有创意地翻译课文,感知文意。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教案
初中语文人教统编版九年级下册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
2、了解作者及文体特征。
3、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明确作者通过现身说法,以自己年轻时代的求学经历启发马生,以达到劝学的目的。
4、理解本文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其独特的表达效果。
5、学习作者克服困难、一心求学的精神和意志,树立正确的苦乐观,珍惜现有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早日成才。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翻译课文,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
2、理解本文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其独特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克服困难、一心求学的精神和意志,树立正确的苦乐观。
课前准备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2、制作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幻灯片展示有关古人勤奋读书的成语:囊萤映雪(晋车胤和孙康的学习故事)悬梁刺股(战国苏秦的学习故事,也叫“头悬梁,锥刺股”)凿壁偷光(西汉匡衡的学习故事)韦编三绝(孔子晚年读《易》的故事)画荻教子(欧阳修的学习故事)程门立雪(宋代杨时在下雪天拜谒著名学者程颐的故事)二、作者作品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谥文宪。
元末明初著名文学家,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与刘基、高启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
刘基赞许他为“当今文章第一”。
平生著作很多,有《宋学士文集》等。
三、写作背景本文写于洪武十一年(1378年),辞官归里的宋濂应诏从家乡浦江到应天去朝见朱元璋时,他的同乡晚辈马君则前来拜访。
宋濂写了这篇序,介绍自己的学习经历和学习态度,勉励他人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四、文题解读“东阳”为地名,今属浙江;“生”是对晚辈读书人的称呼,“马生”指“马君则”,他是作者的同乡;“序”是种文体。
标题清楚地交代了本文的写作内容,即写东阳的晚辈马君则的一篇赠序。
五、知识链接——序和赠序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
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予必要的引导。
部编版初中初三语文下册《送东阳马生序》教案
部编版初中初三语文下册《送东阳马生序》教案教案:《送东阳马生序》一、教学目标:1. 了解《送东阳马生序》的背景和作者马致远的生平。
2. 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核心观点,并能正确把握文章的写作目的。
3. 领会马致远抨击时弊、忧国忧民的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4.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正确理解文言文的意思和含义。
二、教学重点:1. 文章的主旨和核心观点。
2. 马致远的写作意图和文中的抨击时弊。
三、教学难点:1. 通过文本分析和理解,推测文章隐含的信息和意思。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送东阳马生序》2. 多媒体设备五、教学步骤:Step 1 导入 (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马致远的简介,介绍他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2. 引导学生了解《送东阳马生序》的背景和作者。
Step 2 理解文章 (15分钟)1. 分组讨论: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初步了解《送东阳马生序》的内容和主题。
2. 提问:谁能简单概括一下《送东阳马生序》的主旨是什么?3. 班级讨论:从文中选取几段重要的语句,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马致远的观点和写作意图。
Step 3 分析文章 (20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文本分析部分,帮助学生了解文中的主要观点和写作技巧。
2. 分组讨论:请学生们分组讨论,分析文中的主要观点和马致远的写作意图。
3. 班级讨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分析结果,并与班级共同讨论。
Step 4 拓展思考 (10分钟)1. 提问:文中的抨击时弊和忧国忧民的情怀与现实有何联系?2. 分组讨论:请学生们分组讨论,探讨如何用现代的语言和方式对时弊进行抨击和表达忧国之情。
3. 展示讨论结果:让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讲解和展示。
Step 5 总结 (5分钟)1. 提问:通过学习《送东阳马生序》,你有何感悟?2. 总结讲解: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并加以指导和评价。
3. 课外作业:请学生们撰写一篇关于时弊和社会问题的文章,体现马致远的抨击时弊和忧国之情。
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教案)九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重点实词的用法,积累相应的文言知识;2.学习文章用对比手法表现主题的方法;3.体会作者如何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学生勤奋学习的。
【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课前预习1.解决字词障碍①把课下注释的拼音标注在原文中②把“读读写写”勾画在原文中,并注音③识记,自检,明天听写检测学生按照预习任务完成二、导入问:你知道古往今来有哪些勤奋苦读的人物与故事明确:苏秦以铁锥刺股,发愤不已;路温舒取水中蒲叶,抄录《尚书》;朱买臣、李密负薪挂角,且行且读;车胤、孙康囊萤映雪,苦学不辍。
师总结:古语云: “自古雄才多磨难。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这些仁人志士以勤奋为基石铺就成功之路,千百年来,这些光辉形象一直在用他们自身的行为劝勉我们要努力学习。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宋濂的读书求学之路。
学生倾听、思考、回答三、文体知识、作者简介师:文章的标题是《送东阳马生序》,什么叫做序呢?序:序是一种文体,有书序和赠序之分。
书序,即序言,相当于前言(序)、后记(跋)。
赠序,即临别赠言。
内容多为安慰、勉励、祝愿、惜别的话。
马生指的是宋濂的同乡马君则,生是古时候对晚辈读书人的称呼。
这篇文章就是宋濂送给东阳县青年马君则的文章。
师:那宋濂是谁,他为什么要写这一篇赠序呢?作者简介:生跳读、细读,思考、交流、讨论宋濂(1310─1381) ,字景濂,号潜溪,谥号文宪。
明初著名文学家。
他很受朱元璋器重,命为江南儒学提举,替太子讲经。
朱元璋称他为“开国文臣之首”,刘基赞许他“当今文章第一”,四方学者称他为“太史公”。
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
背景:明洪武十一年(1378),宋濂告老还乡的第二年,他应诏从家乡浦江(今属浙江)到应天(今江苏南京)去朝见明太祖朱元璋。
其时,正在太学读书的同乡晚辈马君则前来拜访。
宋濂了解他是个“善学者”,便写了这篇序,介绍自己的学习经历和学习态度,勉励他珍惜现有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
初中九年级语文下册《送东阳马生序》教案(精选12篇)
初中九年级语文下册《送东阳马生序》教案(精选12篇)初中九年级语文下册《送东阳马生序》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
2.了解作者及本文文体特征,理解本文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其独特的表达效果。
3.理解本文作者执着的求学之志和殷殷劝勉之情。
过程与方法1.以朗读贯穿全文,带动学生通过朗读理解文意。
2.引导学生在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掌握重点字词和句子,然后,由字词理解到内容理解,把握文章的中心观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古人专心求学、刻苦自励的精神。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
教学难点理解本文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其独特的表达效果。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课常常听到同学们抱怨“学习好累啊”“作业好多啊”“度日如年啊”大家之所以有这样的感觉,是因为你心里觉得学习是一件很苦的事情,我们的学习真的很苦吗?我们看看古人是在什么情况下学习的?以怎样的态度学习的?今天我们来学习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二、自主预习1.作者介绍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现在浙江义乌)人。
明初家。
明太祖朱元璋称他为“开国文臣之首”,明朝开国元勋刘基赞许他“当今文章第一”,当世四方学者称他为“太史公”。
著有《宋学士文集》。
2.知识链接“序”分为“书序”和“赠序”两种。
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
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
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
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它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
3.检查预习(1)重难字嗜学(shì)砚冰(yàn)弗(fú) 怠(dài)逾约(yú) 硕师(shuò)叩问(kòu) 叱咄(chì du)俟(sì) 卒(zú)负箧(qiè) 曳屣(x)皲裂(jn) 媵人(yìn)衾(qn) 绮绣(q)容臭(xiù) 烨然(yè)缊袍(yùn) 耄老(mào)谬称(miù) 廪稍(ln)冻馁(ni) 谒(yè)贽(zhì) 诋(d)(2)通假字四支(zh)僵劲不能动(“支”同“肢”,肢体)同舍生皆被(p)绮绣(“被”同“披”,穿)(3)古今异义词假。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送东阳马生序》教案(精选1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送东阳马生序》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篇1【学习目标】1.联系自身,学习古人克服困难、专心求学、刻苦自励的精神和意志,树立正确的苦乐观。
2.掌握文章中主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体会对比手法的作用。
【学习重、难点】1.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
2.体会对比手法的作用。
【学法指导】朗读课文,了解内容;借助书下注释、工具书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用法;抓住文章中对比的写作手法,深入学习古人刻苦学习的精神和意志。
【学时安排】两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导学1.给加点字注音,并补充你认为重要的读音。
嗜学()加冠()叩()问叱咄()容臭()负箧()曳屣()皲()裂媵()人馁()衾()烨()然缊()袍廪稍()俟()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无从致书以观()②以是人多以书假余()③尝趋百里外()④未尝稍降辞色()()⑤援疑质理()⑥腰白玉之环()⑦右备容臭()⑧非天质之卑()共7页,⑨俟其欣悦()⑩生以乡人之子谒余()3.了解作者、写作背景,以及“序”这种文体的特点。
4.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家长评价:您的孩子读了遍课文。
您觉得您的孩子读的怎么样?(可从读音准确、是否流畅等方面评价)二、课堂助学1.导入2.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疏通大意。
(2)复述课文,理清行文思路3.释疑解难4.小结三、课堂巩固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和—久而乃和()言和而色夷()至—色愈恭,礼愈至()至舍,四支僵经不能动()患—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无冻馁之患()以—无从致书以观()计日以还()以中有足乐者()以衾拥覆()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之—弗之怠()走送之()益慕圣贤之道()当余之从师也()2.指出下列词的古今不同的词义。
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九年级语文下册
11《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积累重要文言词语;疏通文意,把握文章“劝学”的主题。
2.反复诵读,注意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体会寓理于事的写作方法和对比的表现手法。
3.学习作者勤勉治学、不怕吃苦的精神,培养正确的苦乐观,珍惜当下,努力学习。
【重难点】1.积累重要文言词语;疏通文意,把握文章“劝学”的主题。
2.反复诵读,注意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体会寓理于事的写作方法和对比的表现手法。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有人爱好唱歌、跳舞、下棋、旅行等等,心中有爱好,也便有了信念和坚守。
有这样一个人,他叫宋濂,明代开国文臣之首,他爱好读书。
穿过时光隧道,我们不妨与宋濂对话,感受其求学之路,探求古仁人之心!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篇文言文——《送东阳马生序》。
(教师在导入前可与学生对话,激发学生兴趣,引起阅读期待。
)二、学习目标课件出示——1.了解作者;积累重要文言词语;疏通文意,把握文章“劝学”的主题。
2.反复诵读,注意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体会寓理于事的写作方法和对比的表现手法。
3.学习作者勤勉治学、不怕吃苦的精神,培养正确的苦乐观,珍惜当下,努力学习。
第一课时三、预学展示1.作者简介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今属浙江)人,元末明初文学家,与刘基、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其著作以传记小品和记叙性散文为代表,散文或质朴简洁,或雍容典雅,各有特色。
朱元璋称他为“开国文臣之首”,刘基赞许他”当今文章第一“,四方学者称他为”太史公“。
著有《宋学士文集》。
2.知识链接:序序是一种文体,有书序和赠序之分。
书序比较早,多为叙述著作者的意趣、写作缘起等,如《太史公自序》。
赠序,即临别赠言,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它始于唐代,一般是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的某种思想感情。
序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的一种文体,内容多为勉励、称许、推重之辞,本文即属于此类。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11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
11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目标】1.了解相关文学常识及文体特点,积累文言文重点字词。
2.梳理文章的层次结构,了解文中多种表达方式和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本文“劝学”的主旨。
3.学习作者刻苦求学、努力克服困难的精神和意志,树立正确的苦乐观,珍惜现有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早日成才。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在诵读课文的过程中积累文言实词、虚词,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行文思路。
2.教学难点:学习运用对比手法表现中心的写法,理解作者是如何用自己的切身体会来勉励马生勤奋学习的。
【教学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有关作者宋濂及本文写作背景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把握赠序的文体特点。
2.反复诵读,积累文言字词,理解文意。
3.初步感知本文“劝学”的主旨。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教师:(出示课件1)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苦难并非全是坏事,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那么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教师板书课题: 11 送东阳马生序(出示课件2)二、自主学习,知识备查(一)文本知识1.作者介绍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主修《元史》,官至学士承旨知制诰的宋濂吗?预设:(出示课件4)宋濂(1310—1381),元末明初文学家。
浦江(今属浙江)人,字景濂,号潜溪。
主修《元史》,官至学士承旨知制诰。
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宋学士先生文集》等。
宋濂的书法作品:(出示课件5)2.文本知识教师: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赠序吧。
预设:(出示课件6)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
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
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予必要的引导。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优质教案
11送东阳马生序宋濂◇教材分析◇《送东阳马生序》是宋濂给同乡马君则写的临别赠言。
作者叙述了自己在求学生涯中的艰难经历和学习态度,旨在勉励马君则专心学习、刻苦攻读,以期学有所成。
教学时引导学生历史地辩证地认识课文思想内容,让学生对照课文联系自己的实际,体会古今教育制度的改革,从而树立正确的苦乐观,努力学习。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
2.理清本文的思想内容,明确作者的写作目的。
3.理解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其独特的表达效果。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课下注释和工具书,掌握重点字词,理解文章大意。
2.通过反复诵读,增强文言文语感,理清行文思路。
3.通过合作式、研究式学习,探究写作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刻苦求学,努力克服困难的精神和意志;树立正确的苦乐观、人生观,珍惜现有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早日成才。
◇教学重难点◇1.重点:(1)翻译、背诵课文,掌握重点字词。
(2)学习文章的对比手法。
2.难点:理解作者如何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后生勤奋学习的。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这些都说明了经历苦难并非坏事。
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苦难就会成为走向成功的垫脚石。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送东阳马生序》,也说明了这个道理。
二、预习检测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
俟.(sì)砚.(yàn)嗜.(shì)学逾.(yú)约叱咄..(chìduō) 负箧.(qiè)曳屣..(yèxǐ) 皲.(jūn)裂媵.(yìng)人烨.(yè)然持汤沃.(wò)灌以衾.(qīn)拥覆绮.(qǐ)绣缊.(yùn)袍敝衣容臭.(xiù)既加冠.(guān) 僵劲.(jìng) 冻馁.(něi)2.了解作者。
[++初中语文]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掌握文中重要词语和特殊句式,疏通文意。
2.诵读课文,明确作者求学中遇到的困难。
3.学习对比手法,把握赠序的文体特点,体会“劝学”主旨。
4.学习作者勤奋刻苦的求学精神,培养正确的苦乐观,珍惜当下,努力学习。
【教学重点】1.熟读课文,掌握文中重要词语和特殊句式,疏通文意。
2.诵读课文,明确作者求学中遇到的困难。
3.学习作者勤奋刻苦的求学精神,培养正确的苦乐观,珍惜当下,努力学习。
【教学难点】学习对比手法,把握赠序的文体特点,体会“劝学”主旨。
【教学资源】PPT、多媒体【教学方法】情境创设法;演读法;合作讨论法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布置任务同学们,今天距离中考只剩下X天了,很多同学在学习上产生了困惑和迷茫。
今天老师为大家请来了一位优秀的学霸——宋濂,召开一场“学习经验分享会”,讲述寒门学子的逆袭之路,希望同学们能认真做好笔记,总结经验,为学弟学妹传经送宝。
“学习经验分享会”流程:1.忆求学经历2.比今昔条件3.传青云之志二、预习检测课前已经让同学们完成文言文知识卡片,现在检测大家的掌握程度。
1.字音卡嗜(shì)怠(dài)冠(ɡuān)侍(shì)叱咄(chìduō)俟(sì)箧(qiè)曳(yè)屣(xǐ)皲(jūn)媵(yìnɡ)衾(qīn)食(sì)被(pī)绮(qǐ)臭(xiù)烨(yè)缊(yùn)耄(mào)缀(zhuì)谬(miù)廪(lǐn)裘葛(qiúɡě)遗(wèi)馁(něi)厦(shà)朝(cháo)谒(yè)撰(zhuàn)贽(zhì)2.通假字卡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肢体。
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送东阳马生序
1.了解有关文学常识及文体特征。
2.反复朗读文章,把握文章内容,理清行文思路。
3.感知作者求学的艰辛和勤奋,学习作者的求学精神。
一、导入新课
古语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翻开历史画卷,不少仁人志士以勤奋为基石铺就成功之路:苏秦以铁锥刺股,发愤不已;路温舒取水中蒲叶,抄录《尚书》;朱买臣、李密负薪挂角,且行且读;车胤、孙康囊萤映雪,苦学不辍;祖逖呕心沥血,夜半闻鸡起舞;周恩来披肝沥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千百年来,众多的光辉形象一直在用他们自身的行为劝勉我们要努力学习。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宋濂的读书求学之路。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把握写作背景
作者简介: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元末明初文学家,他一生刻苦学习,“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
明太祖朱元璋推其为“开国文臣之首”,著有《宋学士全集》。
背景资料:洪武十一年(1378年),即宋濂告老还乡的第二年,应诏入朝晋见明太祖朱元璋,正在太学读书的同乡晚辈马君则前来拜访。
宋濂了解到马生是个“善学者”,便写下这篇序文,勉励他珍惜太学的条件,刻苦学习。
作品资料: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
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
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
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始于唐朝,用于临别赠言,多为劝勉鼓励之辞。
目标导学二:反复朗读,培养文言语感
1.反复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准节奏,尤其注意以下句子的朗读节奏。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2.结合注释,反复朗读,尝试在朗读的过程中感知文意。
3.小组内同学合作,借助工具书,同桌之间合作,老师指导,疏通文章大意。
目标导学三:分析文章,把握文章内容
1.宋濂求学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
明确:(1)家贫,少年得书之难:常借书于人,手自笔录,天大寒而弗之怠,走送之。
(2)成年从师叩问的艰难:趋百里外,从师叩问。
(3)求学生活条件的艰难:在艰苦的学习生活中,作者怡然自乐,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艳羡,精神上的富足,战胜了物质上的贫困。
2.作者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羡慕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作者已经从读书中得到了精神上的快乐,所以并不在意生活的贫困。
3.“今诸生学于太学”与作者儿时求学有何不同?作者写“今诸生学于太学”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诸生无冻馁之患、无奔走之劳、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不必手录书籍,这都是与作者儿时读书所不同的。
其目的是为了劝勉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应该好好珍惜,用心学问,不可荒怠岁月。
4.这篇文章的题目叫《送东阳马生序》,然而文章一开篇就大肆叙说作者自己的求学之苦,有人说作者写作该赠序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夸耀自己,你是如何看待这个观点的?
明确:作者在开篇便现身说法,从自己艰苦的求学经历切入,又兼及有关对比,用种种具体实在的事实说话,深寓对年轻人的殷切期望,告之以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激励年轻人努力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
这自然不是对自己的夸耀,正如文中结尾所说:“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
目标导学四:赏析文本写作特征
1.阅读第二段,说说哪些语句描写了天气的寒冷,这些描写有何作用。
明确:“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作用:写天气寒冷侧面烘托出自己学习的刻苦勤奋,其目的是为了鼓励马生刻苦努力学习。
2.本文多处运用了对比的写法,请任举一例赏析其作用。
示例:“同舍生皆被绮绣……缊袍敝衣处其间”,将自己的求学生活条件与同舍生进行对比,用同舍生的华丽富有反衬自己求学生活之艰苦,同时也突出自己求学信念之坚定。
目标导学五:发表观点,个性表达
1.你觉得“先达”对弟子“未尝稍降辞色”的态度可取吗?为什么?
示例:(1)不可取。
师生关系应该是平等的,老师应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与学生平等交流、相互信任、共同成长。
这样才能有利于我们的学习和成长。
(2)可取。
我认为“先达”的“未尝稍降辞色”并非不尊重学生,而是一种更负责的尊重。
因为只有“严师”,才能出“高徒”。
同时,尊重师长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说说学了本文后,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示例:梅花香自苦寒来。
勤奋与艰苦是相互联系的,有了主观的勤奋,持之以恒,一切艰难困苦都可以克服。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仍然需要勤奋求学,这样才能业有所精,德有所成,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做贡献。
三、板书设计
得书之难——借书抄书、录毕送之
从师之难——立侍左右、俯身倾耳
求学之苦——负箧曳屣、四支僵劲
生活之艰——食无滋味、缊袍敝衣勤且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