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试题及答案分析.doc
(完整)高考语文专题小说阅读试题(带答案)

高考语文专题小说阅读试题(带答案)专题十四小说阅读[学法――把握人事,洞察百态] [考题位置――第11题](2015•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 马兰花李德霞大清早,马兰花从蔬菜批发市场接了满满一车菜回来。
车子还没扎稳,邻摊卖水果的三孬就凑过来说:“兰花姐,卖咸菜的麻婶出事了。
” 马兰花一惊:“出啥事啦?” 三孬说:“前天晚上,麻婶收摊回家后,突发脑溢血,幸亏被邻居发现,送到医院里,听说现在还在抢救呢。
” 马兰花想起来了,难怪昨天就没看见麻婶摆摊卖咸菜。
三孬又说:“前天上午麻婶接咸菜钱不够,不是借了你六百块钱吗?听说麻婶的女儿从上海赶过来了,你最好还是抽空跟她说说去。
” 整整一个上午,马兰花都提不起精神来,不时地瞅着菜摊旁边的那块空地发呆。
以前,麻婶就在那里摆摊卖咸菜,不忙的时候,就和马兰花说说话,聊聊天。
有时买菜的人多,马兰花忙不过来,不用招呼,麻婶就会主动过来帮个忙…… 中午,跑出租车的男人进了菜摊。
马兰花就把麻婶的事跟她男人说了。
男人说:“我开车陪你去趟医院吧。
一来看看麻婶,二来把麻婶借钱的事跟她女儿说说,免得日后有麻烦。
” 马兰花就从三孬的水果摊上买了一大兜水果,坐着男人的车去了医院。
麻婶已转入重症监护室,还没有脱离生命危险。
门口的长椅上,麻婶的女儿哭得眼泪一把,鼻涕一把。
马兰花安慰了一番,放下水果就出了医院。
男人撵上来,不满地对马兰花说:“我碰你好几次,你咋不提麻婶借钱的事?” 马兰花说:“你也不看看,那是提钱的时候吗?” 男人急了:“你现在不提,万一麻婶救不过来,你找谁要去?” 马兰花火了:“你咋尽往坏处想啊?你就肯定麻婶救不过来?你就肯定人家会赖咱那六百块钱?啥人啊!” 男人铁青了脸,怒气冲冲地上了车。
一路上,男人把车开得飞快。
第三天,有消息传来,麻婶没能救过来,昨天她女儿火化了麻婶,带着骨灰连夜飞回了上海。
男人知道后,特意赶过来,冲着马兰花吼:“钱呢?麻婶的女儿还你了吗?老子就没见过你这么傻的女人!” 男人离开时,一脚踢翻一只菜篓子,红艳艳的西红柿滚了一地。
全国甲卷2023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完整)

全国甲卷2023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完整)全国甲卷2023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1. 论述类文本阅读节选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徐良高的《以考古学构建中国上古史》,论证中国考古学取得的巨大成就,“延伸了历史轴线,增强了历史信度,丰富了历史内涵,活化了历史场景”,*展现了中国上古史构建的广阔学术前景。
文中列举的诸多考古发现,有助于考生增强文化自信,更好地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鼓励他们继续探索未知、揭示本源。
2. 实用类文本阅读材料摘编自德国科普作家彼得?渥雷本《树的秘密生命》第6题要求学生回答,人工栽培的植物要经常喷洒农药带给人们什么思考,引导学生在充分掌握和理解材料信息的基础上,对从材料引申出来的问题作深入思考。
3. 文学类文本阅读选用巴金的散文《机械的诗——旅途随笔之一》,*赞美机械具有“创造的喜悦”和“散布生命”的诗性,以独特的视角塑造工人形象,礼赞劳动,引导考生思考“机械的诗”背后是工人的辛勤创造。
二、古代诗文阅读1. 文言文阅读(单文本)材料选自《隆平集?儒学行义》,文中周尧卿是一位出色的学者,事母至孝、周济亲族、为官爱民。
第11题B选项将文中“何怨”与教材中李白《行路难》“今安在”的结构进行比较。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宾语前置是文言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知识点,试题不要求考生具备系统的文言文语法知识,只需要熟悉课文中同类句子即可。
2. 古代诗歌阅读材料选用宋代晁补之的《临江仙》,是一首典型的“言情”之作,面对未来与友人的离别,词人愈加珍视与朋友的相聚时光,词作以细腻的笔触表达了两人间深厚的情谊。
词中有被后人赞为“绝妙”的两句“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
第15题要求学生分析这两句的“妙处”,引导考生借助联想和想象丰富自己对文学作品的体验和感受,品味诗词的语言之美。
3. 名篇名句默写(1)《行路难》(2)《邹忌讽齐王纳谏》(3)以花喻雪或以雪喻花三、语言文字运用材料摘编自张志公的《说工具》一文,通过介绍三位教师对成语“破釜沉舟”的不同教学方法,引入对语言作为思维和交流工具的思考。
2024年新课标Ⅱ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Ⅱ卷)语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土星5号火箭升空了!它一点一点上升,庞大的身躯稳健有力。
阿姆斯特朗、柯林斯和奥尔德林被巨大的推力紧紧摁在座位上。
火箭在他们身下持续上升,各级火箭按照预定程序点火,第一级火箭、逃逸塔、第二级火箭一一分离。
绕地球轨道飞行一周后,宇航员检查了火箭和飞船状况。
第三级火箭再次点火,把飞船推向更远的高空。
当地球被甩到身后,就是船箭分离的时候:第三级火箭前端打开,哥伦比亚号从顶端弹出。
鹰号(登月舱)在火箭顶端继续待命,这艘小飞船外形奇特,像一只蜷缩着的蜘蛛。
哥伦比亚号的驾驶员柯林斯,让飞船慢慢转身。
“哥伦比亚”与“鹰”对接成功。
宇航员告别土星5号的最后一级火箭,乘坐合成一体的两艘小飞船继续飞行。
终于抵达月球上空。
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驾驶鹰号离开,向着月球越飞越近。
柯林斯驾驶着哥伦比亚号孤独地环绕月球飞行。
此时此刻,那些远在地球上的人,不管是朋友还是陌生人,都时刻关注着、期待着……预定着陆区在哪儿?宇航员们全力搜寻。
但是意外忽然发生:当他们发现着陆区,鹰号已经飞过了头!数英里一闪而过,舷窗外的月球变得崎岖不平。
家园远在万里之外,更无法奢望什么援手。
此时此刻,他们能做的,只有保持镇定,平稳驾驶,继续飞行。
看到了,就在不远处,那里平整而干净!鹰号慢慢减速、缓缓下降。
登月舱越来越低、越来越低……直到平稳落地!此时此刻,在遥远的地球,人们鸦雀无声、屏息聆听。
袋鼠阅读答案.doc

袋鼠阅读答案篇一:三年级语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1、《袋鼠(dai shu)与金子》三年级阅读和答案一只老袋鼠带着它的孩子出远门,当它走累了,放下孩子休息(xiu xi)时,发现身边有一堆(dul)金子。
老袋鼠看了金灿(cdn)灿的金子,仍然(Mngrdn)把自己的孩子放在袋里。
路边的小草对袋鼠说:"你不会用你的鼠袋装(zhuang)上满(mdn)满一袋金子?”“不,”袋鼠说,“我还是要我的孩子。
在母亲的心中,失去了亲人,金子也一钱(qidn)不值(zhi)o1.用短文中的话写一写,为什么袋鼠不爱黄金只爱孩子呢?2.你能举出母亲爱你的一两件事例(11)吗?2、《保护动物》三年级阅读和答案野生动物与我们共同生活在地球上,是人类的好朋友。
我国的野生动物资源极为丰富。
据统计,兽类约有450多种、鸟类有1186 种、爬行类320种、两栖类210种左右、鱼类2000多种。
种类之多,数量之大,在世界上是数一数二的。
但是,近些年,野生动物的生存和繁衍受到了极大的威胁,其数量越来越少。
其中的原因,有气候变化或自然灾害引起动物生活不适,有人类乱砍滥伐, 破坏了动物的生存环境,还有人类乱捕乱杀野生动物。
如果再不加以保护,这些珍贵动物就有在球上灭绝的危险。
1.读了这样的新闻,你有什么想法?你觉得怎么才能保护这些野生动物?2.读下面的两则保护动物的公益广告,然后自己也写一写。
(1)保护动物就是保护我们的同类。
(2)地球上没有动物,那是一个没有活力的世界。
3、一道特殊的试题》三年级阅读和答案某护士学校开学的第二个月,教授给学生来了个突然的小测验, 试卷的最后一道题是这样的:每天清扫学校的女士叫什么名字?学生们都感到奇怪,教授怎么会出这样的题目?清扫学校的女士尽管大家都见过,可她叫什么名字谁也没有问过。
下课前,一个学生问:“最后一道题是否记分?”“绝对会记分的。
”教授肯定地说,“在你们的生活中,会遇到许许多多的人,每一个其实都是重要的。
2017年全国卷1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完整版).doc

2017年全国卷1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完整版) ★启用前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新课标1)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正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
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
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
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遏制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上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
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
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
《左传-晋灵公不君》阅读答案翻译译文高考语文试题解析理解 - 文言文阅读及答案.doc

《左传|晋灵公不君》阅读答案翻译译文高考语文试题解析理解- 文言文阅读及答案-晋灵公不君。
厚敛以雕墙。
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
宰夫腼熊蹯不孰,杀之,置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
赵盾①、士季②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
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
”三进,及溜③,而后视之,曰:“吾知所过矣,将改之。
”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君能补过,袞不废矣。
”犹不改。
宣子骤谏。
公患之,使鉏麑贼之。
晨往,寝门辟矣。
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
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
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
有一于此,不如死也。
”触槐而死。
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曰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遂扶以下。
公嗾夫獒焉。
明搏而杀之。
盾曰:“弃人用犬,虽猛何为!”斗且出,提弥明死之。
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
见灵辄饿,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
”食之,舍其半。
问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
今近焉,请以遗之。
”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置诸橐以与之。
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
问何故,对曰:“翳桑之饿人也。
”问其名居,不告而退。
遂自亡也。
乙丑,赵穿攻灵公于桃园。
宣子未出山而复。
大史书曰:“赵盾弑其君。
”以示于朝。
宣子曰:“不然。
”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宣子曰:“乌呼!《诗》曰:‘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
赵盾,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
惜乎,越竟乃免。
”宣子使赵穿逆公子黑臀于周而立之。
(节选自《左传》)【注】①赵盾:晋国正卿(首席大臣)。
谥宣子。
②士季:晋大夫,名会。
③溜:屋檐下滴水的地方。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宣子骤谏急切B.贼民之主,不忠刺杀C.宣子田于首山打猎D.宣子使赵穿逆公子黑臀于周而立之迎接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问其故而患之其我之谓矣B.公嗾夫獒焉今近焉C.弃人用犬,虽猛何为问何故D.请以遗之置诸橐以与之7.下列分别从正面和侧面表现赵盾“良大夫”形象的一项是(3分)A.①三进,及溜。
阅读试题高一语文及答案

阅读试题高一语文及答案一、阅读理解(共40分)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20分)(1)文章中提到的“他”在故事中扮演了什么角色?(5分)答案:在故事中,“他”扮演了一位智者的角色,通过他的智慧和经验,引导主人公解决问题。
(2)请简述文章中“她”的情感变化过程。
(5分)答案:文章中的“她”最初感到迷茫和无助,随着故事的发展,她逐渐变得坚强和自信,最终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3)文章中“他们”是如何克服困难的?(10分)答案:文章中的“他们”通过团结合作、坚持不懈以及互相鼓励,最终克服了困难,实现了目标。
2.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20分)(1)诗歌中“春风”象征着什么?(5分)答案:诗歌中的“春风”象征着新生和希望,它预示着万物复苏和生命的开始。
(2)诗人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5分)答案: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请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10分)答案:诗歌中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通过这些手法,诗人赋予了自然景物以生命和情感,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和艺术表现力。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15分)(1)文章的主旨是什么?(5分)答案:文章的主旨是探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
(2)作者通过哪些事例来支持自己的观点?(5分)答案:作者通过描述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事例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3)文章中提到的“绿色发展”是什么意思?(5分)答案:文章中提到的“绿色发展”指的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实现可持续发展。
2. 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完成下列各题。
(15分)(1)文章的论点是什么?(5分)答案:文章的论点是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作者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5分)答案:作者使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和因果论证等方法。
(3)文章中提到的“终身学习”对个人发展有什么意义?(5分)答案:文章中提到的“终身学习”意味着个人应该持续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对个人的职业发展和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高考语文试题-粮食阅读答案.doc

高考语文试题-粮食阅读答案高考语文阅读理解是很多考生头疼的题型,要想解答好高考语文阅读理解必须在课下多做练习,做完阅读练习之后一定要认真核对答案,下面为大家带来高考语文试题-粮食阅读答案,希望能够提高大家的高考语文阅读水平。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
粮食学群人和人见面,会问上一句:吃饭了吗?后来人们认为这样的问法很土,多半不这样问了,可是在乡下,那些种粮食的人,依旧这样问着,种粮食的人知道,他们问的是天底下最重要的一桩事,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事情。
阳光在泥地上扎根生长,那便是生命,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植物动物,用不同的方式获取阳光,最后又把它们身上的阳光传递给我们。
它们就是我们的粮食。
人类的一切,无不根植于粮食之中,无处不在的粮食,恰恰又是最容易被忽略被蔑视被糟蹋甚至被篡改的东西。
农业时代,就是将一些植物和动物生长直到走向餐桌的过程完整地置于人的面前,让人参与其中,一粒稻谷,从发芽到分蘖抽穗,到最后长成谷粒,那是天和地还有人一同来到一株稻秧上的结果。
为了这,你需要一块合适的土地,需要将人与畜的劳作连同肥料一起加入泥土,还需要一份阳光一份雨水,稻子长成了,鸟会飞过来啄走一些,还有一些,会从人的收获中悄悄溜走,逃进泥土的怀抱。
这样一粒经历了艰辛曲折甚至是传奇一生的稻子,当它来到餐桌上时,人怎么会随随便便对待呢?农夫和他们的妻儿都相信,糟蹋粮食会遭电打雷劈。
养一头猪是一个家庭屋顶下的大事件。
一个家字早就说出了一头猪在家庭中的地位。
一家人就像对待命根子一样对待它,喂它养它,为它搔痒,为它梳理毛发,清除上头的虱子。
当年,我的爷爷奶奶就这样在家里养猪。
猪养大养肥了,整个村子都知道。
一头猪大了,就得送往肉食站,就像男儿大了就得出门,女儿大了就得出嫁一样。
送猪的头天晚上,奶奶特意往猪潲里多放了些红薯皮和糠,爷爷奶奶一齐过去,看着它吃,看它吃得那样开心,两位老人都有些于心不忍:它不知道这是它的最后晚餐。
送猪用的独轮车已经备好,奶奶特意在上头垫了一只麻袋,这是她能够为她的猪做的最后一件事情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阅读试题及答案分析
魂
前天中午十二点整,我乘坐的火车呼啸着开出了石家庄市。
车厢里人挨人,人挤人,满满登登。
刚上车的一个小伙子,看到一个座位上放着本又脏又破的书,捡起来,扔到茶几上,旁若无人地坐下。
邻座一位干部模样的人说:对号入座,这儿有人。
那小伙子眼一瞪,鼻子一抽,脸上的肌肉一抖,怪怕人地望着对面座位上一位穿红上衣的十来岁的小姑娘,问:是吗?
小姑娘点一点头说:是。
那也是一位大哥哥,他好像去打开水了。
话音刚落,那打水的粗壮的小伙子已经回来了,他凶煞地吼道:滚起来!
坐着的小伙子连头也不抬,一只手在裤兜里摆弄着,那分明是一把匕首。
一会儿,他眼睛往上一翻,说:少犯傻!老子有票,我就要坐,坐定了!
火车的轰鸣声夹杂着不堪入耳的争吵和谩骂,像冰水一样灌入耳中,让人肌寒血凝,连心都凉了。
我暗自想,假如人有魂的话,那有些人大概只有一个躯壳吧。
两个小伙子怒目相视,一场厮打迫在眉睫。
没有人劝,也没有人去拉。
忽然,那个穿红色上衣的小姑娘让起来,眨眨有着双眼皮的又
黑又亮的大眼睛,声音像银铃似的说:别打架了,我要下车了。
你们过来一个人坐这儿吧!已经揪在一起的四只手松开了。
一个小伙子坐到小姑娘让出的座位上。
所有的人都松了一口气,这才把目光集中到那小姑娘身上,她那胖乎乎的白净净的好看的脸霎那间红了,红得跟苹果似的。
她抿抿嘴,甩了一下脑后油黑油黑的头发,提一个不大的旅行袋向车门走去。
火车在保定站停了。
我想,她肯定在这一站下车了。
这趟车的终点站是北京。
到站了,我下了车,在人流中穿行。
出了站口,我快步走向公共汽车站。
天啊!我忽然看到了那个小姑娘:大眼睛,双眼皮儿,好看的脸,油黑的头发,红上衣
她不是两个多小时前在保定站下车了吗?
难道我看到了魂儿?我不信。
难道是看花了眼?决不会!那么她是躲到别的车厢,一直站到北京?
我想追上她,真诚地对她说一声:你真好,我不如你。
可终于没有追上,她提着那个不大的旅行袋挤上了公共汽车。
门关上,车开走了。
我久久伫立着,目送着远去的汽车,心中又忽然想起,老人说,人是有魂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