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会计准则收入指南

合集下载

《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应用指南2018

《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应用指南2018

《企业会计准则第 14 号——收入》应用指南2018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编著目录一、总体要求 (1)二、关于适用范围 (2)三、关于应设置的相关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 (3)(一)“主营业务收入” (3)(二)“其他业务收入” (4)(三)“主营业务成本” (4)(四)“其他业务成本” (4)(五)“合同履约成本” (5)(六)“合同履约成本减值准备” (5)(七)“合同取得成本” (5)(八)“合同取得成本减值准备” (6)(九)“应收退货成本” (6)(十)“合同资产” (6)(十一)“合同资产减值准备” (7)(十二)“合同负债” (7)四、关于收入的确认 (8)(一)识别与客户订立的合同 (8)(二)识别合同中的单项履约义务 (18)(三)履行每一单项履约义务时确认收入 (24)五、关于收入的计量 (41)(一)确定交易价格 (41)(二)将交易价格分摊至各单项履约义务 (51)六、关于合同成本 (59)(一)合同履约成本 (59)(二)合同取得成本 (60)(三)摊销和减值 (62)七、关于特定交易的会计处理 (64)(一)附有销售退回条款的销售 (64)(二)附有质量保证条款的销售 (67)(三)主要责任人和代理人 (69)(四)附有客户额外购买选择权的销售 (74)(五)授予知识产权许可 (79)(六)售后回购 (84)(七)客户未行使的权利 (86)八、关于列报和披露 (89)(一)列报 (89)(二)披露 (94)附录二 (100)《企业会计准则第 14 号——收入》修订说明 (100)一、本准则的修订背景 (100)二、本准则的修订过程 (100)(一)前期准备阶段 (101)(二)起草阶段 (101)(三)公开征求意见阶段 (101)(四)修改完善阶段 (102)三、本准则修订的主要内容 (102)(一)将现行收入和建造合同两项准则纳入统一的收入确认模型 (102)(二)以控制权转移替代风险报酬转移作为收入确认时点的判断标准103(三)对于包含多重交易安排的合同的会计处理提供更明确的指引 (103)(四)对于某些特定交易(或事项)的收入确认和计量给出了明确规定103四、本准则实施影响的分析 (104)五、本准则修订需要说明的问题 (104)(一)总额还是净额确认收入 (104)(二)余值法的采用 (105)(三)重大融资成分的折现率 (105)(四)与合同成本有关的资产的减值 (105)(五)准则实施范围和时间安排 (106)(六)准则实施的衔接规定 (106)一、总体要求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人。

《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

《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

《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一、前言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的颁布,对企业的财务报表编制和财务会计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对于企业管理者、会计从业人员以及财务分析师而言,了解并正确应用会计准则第14号对于准确反映企业经营业绩、财务状况以及提高财务报表透明度至关重要。

二、收入概念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是指企业在正常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同时能够增加所有者权益的经济利益流入。

其实现取决于相关商品或劳务的交付、客户对商品或劳务的享有权利以及合同中约定收入的条件。

三、收入确认原则1. 在会计准则第14号中,明确规定了收入确认的条件,即企业应当能够确信与客户之间的交易将产生经济利益流入,并能够可靠地计量交易对价。

企业也应当能够可靠地计量所交付的商品或劳务的价值。

2. 对于长期合同而言,企业应当能够可靠地估计合同履行所需的成本,并且能够保证合同履行将最终实现经济利益流入。

3. 在一定条件下,企业可以通过每应收账款与实际收入的比率,来进行收入确认。

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必须能够清楚地估计应收账款的变动情况,并能够可靠地计量实际收入。

四、收入确认时点1.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的确认时点取决于交易的性质。

一般而言,在客户对商品或劳务享有权利以及与客户之间达成交易的时刻,企业即可以确认收入。

2. 对于长期合同而言,由于交易会持续一段时间,因此收入的确认时点将取决于合同履行的进度。

企业应当通过合同履行的进度来进行收入确认,并保证所确认的收入与实际履行的工作量相符合。

五、收入的计量1. 对于确定交易对价的问题,企业应当同时考虑到所交付商品或劳务的单价以及交易数量,以确保能够可靠地计量收入。

2. 在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中,还对于退货和折抠等问题的计量进行了详细规定,企业应当按照实际情况进行计量,并保障计量结果的准确性。

六、其他相关问题1. 在会计准则第14号中还明确规定了一些相关的审慎原则,企业在确认收入时应当充分考虑客户偿付能力、商品或劳务的退货风险以及合同中的不确定性等因素。

企业财务会计准则——收入

企业财务会计准则——收入

《企业会计准则——收入》指南一、基本要求(一)企业应分清收益、收入和利得的界限。

企业在会计期间内增加的除所有者投资以外的经济利益通常称为收益,收益包括收入和利得。

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他人使用本企业资产等日常活动中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包括商品销售收入、劳务收入、利息收入、使用费收入、股利收入等。

日常活动是指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而从事的所有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其他活动。

因此,收入属于企业主要的、经常性的业务收入。

收入和相关成本在会计报表中应分别反映。

利得是指收入以外的其他收益,通常从偶发的经济业务中取得,属于那种不经过经营过程就能取得或不曾期望获得的收益,如企业接受捐赠或政府补助取得的资产、因其他企业违约收取的罚款、处理固定资产净损益、流动资产价值的变动等。

利得属于偶发性的收益,在报表中通常以净额反映。

本准则仅规范收入的确认、计量和披露,不涉及利得的会计核算。

(二)企业应正确确认和计量收入。

确认就是何时记录收入,计量就是确定收入的金额。

现行会计制度中对收入的确认标准规定得比较单一、比较硬性、也比较表面化,例如:商品已经发出,劳务已经提供,已经收取货款或取得收取货款的权利,等等。

企业根据这些标准很容易确定何时确认收入,不需要通过复杂的判断。

但过分单一、表面化的标准不能适应错综复杂、千变万化的交易类型。

本准则对收入的确认标准规定得比较原则、比较注重交易的经济实质,例如,在商品销售的交易中,本准则要求企业在确认收入时要判断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是否转移给买方,而并不注重表面上商品是否已经发出;要求企业判断商品的价款能否收回,而并不注重形式上是否已取得收取价款的权利,等等。

这样就要求企业针对不同交易的特点,分析交易的实质,正确判断每项交易中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实质上是否已转移,是否仍保留与所有权相关的继续管理权,是否仍对售出的商品实施控制,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否流入企业,收入和相关成本能否可靠计量等重要条件,只有这些条件同时满足,才能确认收入,否则即使已经发出商品,或即使已经收到价款,也不能确认收入。

企业会计准则收入应用指南财政部

企业会计准则收入应用指南财政部

企业会计准则收入应用指南财政部
一、总体原则
1.1 收入确认的核心原则
企业应当在履行了合同中的履约义务,即在客户取得相关商品或服务的控制权时,确认收入。

1.2 履约义务
履约义务,是指合同中企业向客户转让可明确区分商品或服务的承诺。

企业应当根据合同的约定将商品或服务转让给客户,以履行该履约义务。

1.3 交易价格
交易价格,是指企业因向客户转让商品或服务而预期有权收取的对价金额。

二、收入确认方法
2.1 在某一时点履行履约义务
对于在某一时点履行的履约义务,企业应当在客户取得相关资产控制权时点确认收入。

2.2 在某一时段内履行履约义务
对于在某一时段内履行的履约义务,企业应当在该段时间内按照履约进度确认收入。

三、收入确认的具体应用
3.1 销售商品收入
3.2 提供服务收入
3.3 利息收入
3.4 股利收入
3.5 特许权使用费收入
四、收入确认的会计处理
4.1 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和计量
4.2 提供服务收入的确认和计量
4.3 利息收入的确认和计量
4.4 股利收入的确认和计量
4.5 特许权使用费收入的确认和计量
五、披露要求
企业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的规定,披露与收入相关的信息。

六、附则
6.1 施行时间
6.2 其他事项的说明
以上是企业会计准则收入应用指南的大致框架和主要内容,旨在为企业收入的确认和计量提供指引。

具体内容和细节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补充和完善。

《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应用指南

《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应用指南

《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应用指南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应用指南)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应用指南的全部内容。

1、下列选项中适用收入准则的是()。

A、租赁合同取得租金收入B、进行股权投资取得的现金股利C、企业以存货换取客户的存货D、进行债权投资收取的利息收入【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企业对外出租资产收取的租金、进行债权投资收取的利息、进行股权投资取得的现金股利等,不适用本准则。

2、下列选项中用来核算企业确认的除主营业务活动以外的其他经营活动实现的收入的会计科目是()。

A、其他业务收入B、主营业务收入C、主营业务成本D、其他业务成本【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其他业务收入科目核算企业确认的除主营业务活动以外的其他经营活动实现的收入,包括出租固定资产、出租无形资产、出租包装物和商品、销售材料、用材料进行非货币性交换(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或债务重组等实现的收入。

企业(保险)经营受托管理业务收取的管理费收入,也通过本科目核算。

3、下列选项中用来核算企业确认销售商品、提供服务等主营业务收入时应结转的成本的会计科目是().A、其他业务收入B、主营业务收入C、主营业务成本D、其他业务成本【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主营业务成本科目核算企业确认销售商品、提供服务等主营业务收入时应结转的成本。

4、下列选项中用来核算企业取得合同发生的、预计能够收回的增量成本的会计科目是()。

A、合同取得成本B、合同履约成本减值准备C、合同履约成本D、合同取得成本减值准备【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合同取得成本科目核算企业取得合同发生的、预计能够收回的增量成本。

《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应用指南

《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应用指南

一、单选题1、下列选项中适用收入准则的是()。

A、租赁合同取得租金收入B、进行股权投资取得的现金股利C、企业以存货换取客户的存货D、进行债权投资收取的利息收入【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企业对外出租资产收取的租金、进行债权投资收取的利息、进行股权投资取得的现金股利等,不适用本准则。

2、下列选项中用来核算企业确认的除主营业务活动以外的其他经营活动实现的收入的会计科目是()。

A、其他业务收入B、主营业务收入C、主营业务成本D、其他业务成本【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其他业务收入科目核算企业确认的除主营业务活动以外的其他经营活动实现的收入,包括出租固定资产、出租无形资产、出租包装物和商品、销售材料、用材料进行非货币性交换(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或债务重组等实现的收入。

企业(保险)经营受托管理业务收取的管理费收入,也通过本科目核算。

3、下列选项中用来核算企业确认销售商品、提供服务等主营业务收入时应结转的成本的会计科目是()。

A、其他业务收入B、主营业务收入C、主营业务成本D、其他业务成本【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主营业务成本科目核算企业确认销售商品、提供服务等主营业务收入时应结转的成本。

4、下列选项中用来核算企业取得合同发生的、预计能够收回的增量成本的会计科目是()。

A、合同取得成本B、合同履约成本减值准备C、合同履约成本D、合同取得成本减值准备【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合同取得成本科目核算企业取得合同发生的、预计能够收回的增量成本。

5、()是指企业根据某商品或类似商品的市场售价,考虑本企业的成本和毛利等进行适当调整后的金额,确定其单独售价的方法。

A、成本加成法B、余值法C、市场调整法D、净值法【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市场调整法,是指企业根据某商品或类似商品的市场售价,考虑本企业的成本和毛利等进行适当调整后的金额,确定其单独售价的方法。

6、()是指企业根据某商品的预计成本加上其合理毛利后的金额,确定其单独售价的方法。

《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应用指南2018

《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应用指南2018

《企业会计准则第 14 号——收入》应用指南2018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编著目录一、总体要求 (1)二、关于适用范围 (2)三、关于应设置的相关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 (3)(一)“主营业务收入” (3)(二)“其他业务收入” (4)(三)“主营业务成本” (4)(四)“其他业务成本” (4)(五)“合同履约成本” (5)(六)“合同履约成本减值准备” (5)(七)“合同取得成本” (5)(八)“合同取得成本减值准备” (6)(九)“应收退货成本” (6)(十)“合同资产” (6)(十一)“合同资产减值准备” (7)(十二)“合同负债” (7)四、关于收入的确认 (8)(一)识别与客户订立的合同 (8)(二)识别合同中的单项履约义务 (18)(三)履行每一单项履约义务时确认收入 (24)五、关于收入的计量 (41)(一)确定交易价格 (41)(二)将交易价格分摊至各单项履约义务 (51)六、关于合同成本 (59)(一)合同履约成本 (59)(二)合同取得成本 (60)(三)摊销和减值 (62)七、关于特定交易的会计处理 (64)(一)附有销售退回条款的销售 (64)(二)附有质量保证条款的销售 (67)(三)主要责任人和代理人 (69)(四)附有客户额外购买选择权的销售 (74)(五)授予知识产权许可 (79)(六)售后回购 (84)(七)客户未行使的权利 (86)八、关于列报和披露 (89)(一)列报 (89)(二)披露 (94)附录二 (100)《企业会计准则第 14 号——收入》修订说明 (100)一、本准则的修订背景 (100)二、本准则的修订过程 (100)(一)前期准备阶段 (101)(二)起草阶段 (101)(三)公开征求意见阶段 (101)(四)修改完善阶段 (102)三、本准则修订的主要内容 (102)(一)将现行收入和建造合同两项准则纳入统一的收入确认模型 (102)(二)以控制权转移替代风险报酬转移作为收入确认时点的判断标准 (103)(三)对于包含多重交易安排的合同的会计处理提供更明确的指引 (103)(四)对于某些特定交易(或事项)的收入确认和计量给出了明确规定 (103)四、本准则实施影响的分析 (104)五、本准则修订需要说明的问题 (104)(一)总额还是净额确认收入 (104)(二)余值法的采用 (105)(三)重大融资成分的折现率 (105)(四)与合同成本有关的资产的减值 (105)(五)准则实施范围和时间安排 (106)(六)准则实施的衔接规定 (106)一、总体要求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人。

《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应用指南

《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应用指南

《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应用指南《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是我国会计准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明确了企业在收入确认方面的规定。

为了更好地帮助企业掌握收入确认的方法和实现良好的财务管理,国家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应用指南。

本文将从应用指南的角度,分步骤阐述。

1.声明:应用指南首先对《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

其中明确指出该准则适用于各种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包括销售商品和提供服务等,对企业实现高质量的财务报告有重要作用。

2.政策解读:应用指南进一步对收入确认的方式和相关政策进行了详细解读。

其中涵盖了收入确认的时间、收入的概念和计量、收入的分类等方面的政策内容。

同时,应用指南还明确了在以下情况下已经实现的收入不能再次确认的具体情况。

3.案例讲解:为了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的相关政策,应用指南提供了一系列案例分析。

例如,如何在销售商品和提供服务环节中正确确认收入、如何计算退货和收回销售商品所对应的收入、如何确认获得的政府拨款等。

这些具体案例提供了丰富的实例和经验,帮助企业掌握更加准确的收入确认方法。

4.特别提示:最后,应用指南中还针对特别注意事项做了特别提示。

例如,在收入确认方面,企业需要及时将相关会计文件进行归档存储,保持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同时,在涉及跨年度收入确认、货币贬值和重大风险等问题时,企业需要多加注意。

综上所述,应用指南是指导企业正确应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的重要参考。

企业应当根据具体业务对照应用指南,逐步建立起良好的收入确认制度。

在未来操作过程中,应当积极参考应用指南中的各项政策规定,合理运用这些政策,确保企业财务报告的准确度和有效性。

《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应用指南(2018)

《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应用指南(2018)

《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应⽤指南(2018)《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应⽤指南(2018)⼀、总体要求收⼊,是指企业在⽇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资本⽆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

其中,⽇常活动,是指企业为完成其经营⽬标所从事的经常性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活动。

例如,⼯业企业制造并销售产品、商品流通企业销售商品、咨询公司提供咨询服务、软件公司为客户开发软件、安装公司提供安装服务、建筑企业提供建造服务等,均属于企业的⽇常活动。

⽇常活动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流⼊应当确认为收⼊《。

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以下简称“本准则”)主要规范了收⼊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要求。

根据本准则,企业确认收⼊的⽅式应当反映其向客户转让商品或提供服务(以下简称“转让商品”)的模式,收⼊的⾦额应当反映企业因转让这些商品或提供这些服务⽽预期有权收取的对价⾦额,以如实反映企业的⽣产经营成果,核算企业实现的损益。

企业应⽤本准则,应当向财务报表使⽤者提供与客户之间的合同产⽣的收⼊及现⾦流量的性质、⾦额、时间分布和不确定性等相关的有⽤信息。

除⾮特别说明,本应⽤指南中所称商品,既包括商品,也包括服务。

本准则规范的是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单个合同的会计处理。

但是,为便于实务操作,当企业能够合理预计,将本准则规定应⽤于具有类似特征的合同(或履约义务)组合或应⽤于该组合中的每⼀个合同(或履约义务),将不会对企业的财务报表产⽣显著不同的影响时,企业可以在合同组合层⾯应⽤本准则,此时,企业应当采⽤能够反映该合同组合规模和构成的估计和假设。

根据本准则,收⼊确认和计量⼤致分为五步:第⼀步,识别与客户订⽴的合同;第⼆步,识别合同中的单项履约义务;第三步,确定交易价格;第四步,将交易价格分摊⾄各单项履约义务;第五步,履⾏各单项履约义务时确认收⼊。

其中,第⼀步、第⼆步和第五步主要与收⼊的确认有关,第三步和第四步主要与收⼊的计量有关。

《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应用指南2018

《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应用指南2018

《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应用指南2018《企业会计准则第14 号——收入》应用指南2018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编著目录一、总体要求 (1)二、关于适用范围 (2)三、关于应设置的相关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 (3)(一)“主营业务收入” (3)(二)“其他业务收入” (4)(三)“主营业务成本” (4)(四)“其他业务成本” (4)(五)“合同履约成本” (5)(六)“合同履约成本减值准备” (5)(七)“合同取得成本” (5)(八)“合同取得成本减值准备” (6)(九)“应收退货成本” (6)(十)“合同资产” (6)(十一)“合同资产减值准备” (7)(十二)“合同负债” (7)四、关于收入的确认 (8)(一)识别与客户订立的合同 (8)(二)识别合同中的单项履约义务 (18)(三)履行每一单项履约义务时确认收入 (24)五、关于收入的计量 (41)(一)确定交易价格 (41)(二)将交易价格分摊至各单项履约义务 (51)六、关于合同成本 (59)(一)合同履约成本 (59)(二)合同取得成本 (60)(三)摊销和减值 (62)七、关于特定交易的会计处理 (64)(一)附有销售退回条款的销售 (64)(二)附有质量保证条款的销售 (67)(三)主要责任人和代理人 (69)(四)附有客户额外购买选择权的销售 (74)(五)授予知识产权许可 (79)(六)售后回购 (84)(七)客户未行使的权利 (86)八、关于列报和披露 (89)(一)列报 (89)(二)披露 (94)附录二 (100)《企业会计准则第14 号——收入》修订说明 (100)一、本准则的修订背景 (100)二、本准则的修订过程 (100)(一)前期准备阶段 (101)(二)起草阶段 (101)(三)公开征求意见阶段 (101)(四)修改完善阶段 (102)三、本准则修订的主要内容 (102)(一)将现行收入和建造合同两项准则纳入统一的收入确认模型 (102)(二)以控制权转移替代风险报酬转移作为收入确认时点的判断标准 (103)(三)对于包含多重交易安排的合同的会计处理提供更明确的指引 (103)(四)对于某些特定交易(或事项)的收入确认和计量给出了明确规定 (103)四、本准则实施影响的分析 (104)五、本准则修订需要说明的问题 (104)(一)总额还是净额确认收入 (104)(二)余值法的采用 (105)(三)重大融资成分的折现率 (105)(四)与合同成本有关的资产的减值 (105)(五)准则实施范围和时间安排 (106)(六)准则实施的衔接规定 (106)一、总体要求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人。

会计准则收入操作指南

会计准则收入操作指南

会计准则收入操作指南
一、收入确认原则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的规定,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收入应在经济利益可能流入企业,且收入的金额能可靠计量时确认。

二、不同收入项目的确认时点
1. 商品销售收入:商品交付或服务提供时点。

2. 建设合同收入:根据完工百分比法确认。

3. 提供劳务收入:按实际劳务投入比例确认。

4. 利息收入:根据时间推移法确认。

5. 股息收入:在股东决定分配时确认。

三、收入核算程序
1. 开立具体收入项目对应的收入账户。

2. 录入收入业务,并对照相关单据核实收入金额。

3. 根据收入确认原则,判断本期应确认的收入金额,记入收入账户。

4. 每月提出收入明细表,对收入金额进行核对。

5. 周期对匹配原始单据进行抽查。

四、其他需要注意的事项
1. 收回以前确认的收入情况如何处理?
2. 收入中是否包含代理业务收取的手续费收入?
3. 收入确认是否符合公司正常业务过程?
以上内容旨在根据您提供的标题概括性制定一份公司收入确认操作流程指南,如有需要请您进一步指出,以便修改完善。

《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应用指南(2024)

《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应用指南(2024)

《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应用指南(2024)《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应用指南(2024)
一、应用范围
二、确定收入的定义
三、计量收入
收入应该以发生现金流入、可以测量、可被受益所有者客观了解的方
式计量。

本准则规定,收入应以其经济实质为基础,采用一定的会计原则
计量并记载,但是,对跨期交易(例如合同)而言,发生时间可能不一致,此时应以之前的经济实质为基础,计量和记载收入。

四、确定收入的类别
收入可以分为三大类:
1、一次性收入:指企业一次性获得的收入,例如收取服务报酬或销
售商品套餐时签订的金额;
2、长期履约收入:指企业先后履行义务,完成收入获得的流程,例
如准时完成建筑工程后,获得相应的报酬;。

《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应用指南2024

《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应用指南2024

《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应用指南2024《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应用指南2024《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以下简称准则14)是我国会计准则制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准则14规定了企业在确认和计量收入时应遵循的原则和方法,以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和可比性。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准则14,以下是一些关键要点的应用指南。

首先,准则14强调了收入的确认时间。

根据准则14的规定,企业只能在满足一定条件下确认收入。

这些条件包括:已经向客户转移了商品或提供了劳务,能够收回与商品或劳务相关的收益,收入的金额能够被可靠地计量。

因此,在确认收入时,需要考虑产品或劳务的交付情况、回款的可能性以及收入计量方法。

其次,准则14对于收入的计量提供了一些指导。

根据准则14的规定,收入的计量应该基于交易价格或合同价格。

当交易价格无法被可靠地确定时,可以使用市场价格或成本方法进行计量。

此外,如果企业存在与收入相关的重大不确定性,应当进行相应的减值测试以保护企业的权益。

第三,准则14还指出了一些特殊收入的处理方法。

例如,对于提供金融服务的企业,准则14要求按照相关法规的规定确认收入,并在期末确认金融服务的相关费用。

对于收到的投资回报、政府补助和赞助收入,准则14提供了明确的处理方法。

企业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认和计量这些特殊收入。

综上所述,准则14的应用需要企业严格遵循相关规定,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判断和处理。

准则14对于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可比性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提升企业财务报告的质量和透明度。

因此,企业应加强对准则14的理解和应用,以促进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应用指南

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应用指南

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应用指南1.收入确认:企业应当确认可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收入,前提是相关的收入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确认收入的条件包括:已经向买方转移了其中一种商品或劳务的控制权,买方对该商品或劳务的控制权的转移给买方带来了经济利益,收入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2.收入计量:收入应当以可靠地计量的金额进行计量。

对于按现金交易的收入,应当以实际收到的现金数额进行计量。

对于按非现金交易的收入,如果该非现金交易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应当以该金额进行计量;如果金额无法可靠地计量,则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衡量,或者采用其他可衡量的金额进行计量。

3.收入分类:4.收入报告:企业应当按照所收到的收入金额来报告收入。

对于按现金交易的收入,应当按实际收到的现金数额来报告。

对于按非现金交易的收入,应当按照已交付的商品、劳务或资产的公允价值来报告。

此外,企业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其他方面的应用指南收入确认的时点:收入确认的时点是指企业确认收入的具体时间,一般是在商品或劳务的控制权发生转移时确认。

但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如存货的退货、劳务的未完成等情况,需要特殊的应用指南予以引导。

非现金交易的公允价值计量:对于按非现金交易的收入,如股票、债券等资产的转让,需要按照公允价值进行计量。

企业需要根据公允价值的相关规定和市场情况,确定合理的公允价值计量方法。

营业外收入的确认和报告:营业外收入是指与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但能够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收入。

企业在确认和报告营业外收入时,需要根据相关规定和业务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应用指南。

总体而言,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应用指南对企业在收入确认、计量、分类、报告等方面提供了具体的规范和应用指南,帮助企业更好地进行财务报告和经营管理。

企业应当根据自身业务情况和准则规定进行具体的操作。

《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应用指南2018

《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应用指南2018

《企业会计准则第 14 号——收入》应用指南2018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编著目录一、总体要求 (1)二、关于适用范围 (2)三、关于应设置的相关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 (3)〔一〕“主营业务收入” (3)〔二〕“其他业务收入” (4)〔三〕“主营业务成本” (4)〔四〕“其他业务成本” (4)〔五〕“合同履约成本” (5)〔六〕“合同履约成本减值准备” (5)〔七〕“合同取得成本” (5)〔八〕“合同取得成本减值准备” (6)〔九〕“应收退货成本” (6)〔十〕“合同资产” (6)〔十一〕“合同资产减值准备” (7)〔十二〕“合同负债” (7)四、关于收入确实认 (8)〔一〕识别与客户订立的合同 (8)〔二〕识别合同中的单项履约义务 (18)〔三〕履行每一单项履约义务时确认收入 (24)五、关于收入的计量 (41)〔一〕确定交易价格 (41)〔二〕将交易价格分摊至各单项履约义务 (51)六、关于合同成本 (59)〔一〕合同履约成本 (59)〔二〕合同取得成本 (60)〔三〕摊销和减值 (62)七、关于特定交易的会计处理 (64)〔一〕附有销售退回条款的销售 (64)〔二〕附有质量保证条款的销售 (67)〔三〕主要责任人和代理人 (69)〔四〕附有客户额外购买选择权的销售 (74)〔五〕授予知识产权许可 (79)〔六〕售后回购 (84)〔七〕客户未行使的权利 (86)八、关于列报和披露 (89)〔一〕列报 (89)〔二〕披露 (94)附录二 (100)《企业会计准则第 14 号——收入》修订说明 (100)一、本准则的修订背景 (100)二、本准则的修订过程 (100)〔一〕前期准备阶段 (101)〔二〕起草阶段 (101)〔三〕公开征求意见阶段 (101)〔四〕修改完善阶段 (102)三、本准则修订的主要内容 (102)〔一〕将现行收入和建造合同两项准则纳入统一的收入确认模型 (102)〔二〕以控制权转移替代风险报酬转移作为收入确认时点的判断标准 (103)〔三〕对于包含多重交易安排的合同的会计处理提供更明确的指引 (103)〔四〕对于某些特定交易〔或事项〕的收入确认和计量给出了明确规定 (103)四、本准则实施影响的分析 (104)五、本准则修订需要说明的问题 (104)〔一〕总额还是净额确认收入 (104)〔二〕余值法的采用 (105)〔三〕重大融资成分的折现率 (105)〔四〕与合同成本有关的资产的减值 (105)〔五〕准则实施范围和时间安排 (106)〔六〕准则实施的衔接规定 (106)一、总体要求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会计准则——收入》指南一、基本要求(一)企业应分清收益、收入和利得的界限。

企业在会计期间内增加的除所有者投资以外的经济利益通常称为收益,收益包括收入和利得。

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他人使用本企业资产等日常活动中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包括商品销售收入、劳务收入、利息收入、使用费收入、股利收入等。

日常活动是指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而从事的所有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其他活动。

因此,收入属于企业主要的、经常性的业务收入。

收入和相关成本在会计报表中应分别反映。

利得是指收入以外的其他收益,通常从偶发的经济业务中取得,属于那种不经过经营过程就能取得或不曾期望获得的收益,如企业接受捐赠或政府补助取得的资产、因其他企业违约收取的罚款、处理固定资产净损益、流动资产价值的变动等。

利得属于偶发性的收益,在报表中通常以净额反映。

本准则仅规范收入的确认、计量和披露,不涉及利得的会计核算。

(二)企业应正确确认和计量收入。

确认就是何时记录收入,计量就是确定收入的金额。

现行会计制度中对收入的确认标准规定得比较单一、比较硬性、也比较表面化,例如:商品已经发出,劳务已经提供,已经收取货款或取得收取货款的权利,等等。

企业根据这些标准很容易确定何时确认收入,不需要通过复杂的判断。

但过分单一、表面化的标准不能适应错综复杂、千变万化的交易类型。

本准则对收入的确认标准规定得比较原则、比较注重交易的经济实质,例如,在商品销售的交易中,本准则要求企业在确认收入时要判断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是否转移给买方,而并不注重表面上商品是否已经发出;要求企业判断商品的价款能否收回,而并不注重形式上是否已取得收取价款的权利,等等。

这样就要求企业针对不同交易的特点,分析交易的实质,正确判断每项交易中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实质上是否已转移,是否仍保留与所有权相关的继续管理权,是否仍对售出的商品实施控制,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否流入企业,收入和相关成本能否可靠计量等重要条件,只有这些条件同时满足,才能确认收入,否则即使已经发出商品,或即使已经收到价款,也不能确认收入。

(三)企业应及时结转与收入相关的成本。

为了正确反映每一会计期间的收入、成本和利润情况,根据收入和费用配比原则,企业应在确认收入的同时或同一会计期间结转相关的成本。

结转成本时应注意两个问题,第一,在收入确认的同一会计期同,相关的成本必须结转;第二,如一项交易的收入尚未确认,即使商品已经发出,相关的成本也不能结转。

商品采用实际成本计价的,结转的商品实际成本应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个别计价法、后进先出法等方法计算确定。

商品采用计划成本或售价核算的,在结转计划成本或售价的同时,还应结转售出商品应负担的成本差异或进销差价,将计划成本或售价调整成实际成本。

(四)企业应正确记录收入和相关成本、税金。

企业的收入种类很多,如商品销售收入、劳务收入、利息收入、使用费收入等,为取得这些收入均需发生相关的成本和税金等。

为了准确反映每一重大类型的收入和相关成本、税金等,企业应按以下原则设置相关的收入、成本、税金科目进行核算。

1、企业应按主营业务和附营业务分别设置收入、成本、税金科目。

主营业务是指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而从事的日常活动中的主要活动,可根据企业营业执照上规定的主要业务范围确定,例如工业、商品流通企业的主营业务是销售商品,银行的主营业务是贷款和为企业办理结算等。

主营业务是企业的重要业务,是企业收入的主要来源,应重点加以核算。

因此,企业应设置“主营业务收入”科目,核算主营业务形成的收入;设置“主营业务成本”科目,核算为取得主营业务收入发生的相关成本;设置“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科目,核算应负担的价内流转税及应上交的有关费用,如消费税、营业税、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等。

上述科目应按商品的品种、劳务或业务的类别等设置明细帐,以详细反映每一重大交易的收入、成本和毛利的信息。

附营业务是指主营业务以外的其他日常活动,如工业企业销售材料、提供非工业性劳务等。

附营业务属于企业日常活动中次要的交易,可统设“其他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支出”科目,分别核算属于企业附营业务形成的收入和发生的相关成本、费用、税金等。

2、企业也可以根据本行业特点设置相应的收入、成本和税金科目。

为了更加清晰、明了地核算主营业务的收入和成本,使科目名称与主营业务的内容更加贴近,企业也可根据本行业的特点设置相应的收入和成本科目,或按每一重大类型的主营业务分别设置收入和成本科目进行核算。

例如:工业企业可设置“产品销售收入”、“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科目核算。

商品流通企业可设置“商品销售收入”、“商品销售成本”、“商品销售税金及附加”科目核算。

金融企业可按主营业务收入的种类分设“利息收入”、“金融企业往来收入”、“手续费收入”等科目核算。

“利息收入”科目核算企业存款或贷款的利息收入,例如银行在中央银行存款、非银行金融企业在银行存款等形成的利息收入,银行向外贷款形成的利息收入等;“金融企业往来收入”科目,核算金融企业与其他金融企业发生往来形成的利息收入,例如存放同业款项、拆放同业款项等形成的利息收入;“手续费收入”科目,核算金融企业为客户提供服务而收取的手续费收入。

同时设置“利息支出”、“金融企业往来支出”、“手续费支出”等科目,分别核算与上述收入相关的成本。

二、本准则涉及的范围本准则只规范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他人使用本企业资产等交易形成的收入的确认和计量,不涉及建造合同、非货币交易、租赁、保险公司的保险合同、期货、投资、债务重组等项交易中形成的收入。

建造合同、投资、债务重组中的收入确认和计量应分别按《企业会计准则——建造合同》、《企业会计准则——投资》、《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的规定处理。

非货币交易、租赁、保险公司的保险合同、期货等交易中形成的收入的确认和计量将作另行规定。

三、本准则的定义(一)收入,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他人使用本企业资产等日常活动中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收入有以下特点:1、收入从企业的日常活动中产生,而不是从偶发的交易或事项中产生,如工商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的收入等。

有些交易或事项也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但不属于企业的日常活动,其流入的经济利益是利得,而不是收入。

例如出售固定资产,因固定资产是为使用而不是为出售而购入的,将固定资产出售并不是企业的经营目标,也不属于企业的日常活动,出售固定资产取得的收益不作为收入核算。

2、收入可能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增加,如增加银行存款、应收帐款等;也可能表现为企业负债的减少,如以商品或劳务抵偿债务;或者二者兼而有之,例如,商品销售的货款中部分抵偿债务,部分收取现金。

这里所指的以商品或劳务抵债不包括债务重组中的以商品抵债。

3、收入能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如上所述,收入能增加资产或减少负债或二者兼而有之。

因此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公式,企业取得收入一定能增加所有者权益。

但收入扣除相关成本费用后的净额,则可能增加所有者权益,也可能减少所有者权益。

这里仅指收入本身导致的所有者权益的增加,而不是指收入扣除相关成本费用后的毛利对所有者权益的影响,因此,本准则将收入定义为“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4、收入只包括本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如增值税、代收利息等。

代收的款项,一方面增加企业的资产,一方面增加企业的负债,因此不增加企业的所有者权益,也不属于本企业的经济利益,不能作为本企业的收入。

(二)现金折扣,指债权人为鼓励债务人在规定的期限内付款,而向债务人提供的债务扣除。

现金折扣通常发生在以赊销方式销售商品及提供劳务的交易中。

企业为了鼓励客户提前偿付货款,通常与债务人达成协议,债务人在不同的期限内付款可享受不同比例的折扣。

现金折扣一般用符号“折扣/付款期限”表示。

例如买方在10天内付款可按售价给买方2%的折扣,用符号“2/10”表示,在20天内付款按售价给予1%的折扣,用符号“1/20”表示,在30天内付款,则不给折扣,用符号“n/30”表示等。

企业在商品交易中还会发生另一种折扣,即商业折扣。

商业折扣是指企业为促进销售而在商品标价上给予的扣除。

例如,企业为鼓励买主购买更多的商品而规定购买10件以上者给10%的折扣,或买主每买10件送1件;再如,企业为尽快出售一些残次、陈旧、冷背的商品而进行降价销售,降低的价格也属于商业折扣。

现金折扣与商业折扣相比,主要有两点区别:第一,目的不同。

现金折扣是为鼓励客户提前付款而给予的债务扣除;商业折扣是为促进销售而给予的价格扣除。

第二,发生折扣的时间不同。

现金折扣在商品销售后发生,企业在确认销售收入时不能确定相关的现金折扣,销售后现金折扣是否发生应视买方的付款情况而定;而商业折扣在销售时即已发生,企业销售实现时,只要按扣除商业折扣后的净额确认销售收入即可,不需作帐务处理。

(三)销售折让,指企业因售出商品的质量不合格等原因而在售价上给予的减让。

企业将商品销售给买方后,如买方发现商品在质量、规格等方面不符合要求,可能要求卖方在价格上给予一定的减让。

销售折让可能发生在企业确认收入之前,也可能发生在企业确认收入之后。

发生在收入确认之前的销售折让,其处理相当于商业折扣。

本准则所指的销售折让是指收入确认之后发生的折让。

(四)完工百分比法,指按照劳务的完成程度确认收入和费用的方法。

本准则中完工百分比法仅适用于提供劳务的交易。

当劳务的开始和完成分属不同的会计年度,为准确反映每一会计年度的收入、费用和利润情况,企业应在资产负债表日按劳务的完成程度确认收入和相关费用。

四、销售商品(一)销售商品的范围本准则所指销售商品仅包括取得货币资产方式的商品销售及正常情况下的以商品抵偿债务的交易,不包括非货币交易、期货、债务重组中的销售商品交易,这些销售商品的交易已在相关准则中规定,或将另行规定。

商品主要包括企业为销售而生产或购进的商品,如工业企业生产的产品、商品流通企业购进的商品等,企业销售的其他存货如原材料、包装物等也视同商品。

企业以商品进行投资、捐赠及自用等,会计上均不作为销售商品处理,应按成本结转。

(二)商品销售收入的确认原则企业销售商品时,如同时符合以下4个条件,即确认收入:1、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买方;风险主要指商品由于贬值、损坏、报废等造成的损失,报酬是指商品中包含的未来经济利益,包括商品因升值等给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

如果一项商品发生的任何损失均不需要本企业承担,带来的经济利益也不归本企业所有,则意味着该商品所有权上的风险和报酬已移出该企业。

判断一项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是否已转移给买方,需要视不同情况而定:(1)大多数情况下,所有权上的风险和报酬的转移伴随着所有权凭证的转移或实物的交付而转移,例如大多数零售交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