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缝间的生命》教学设计
《石缝间的生命》教案
确定主题
围绕“生命力”这一主题,可以 探讨生命的坚韧、顽强、希望等
方面。
寻找灵感
从生活中的点滴细节中寻找灵感 ,如自然界中的植物生长、动物
求生、人类面对困境等。
自由创作
在明确主题和找到灵感后,进行 自由创作。可以运用各种写作手 法和技巧,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感
悟。
06
CHAPTER
课堂总结与回顾
关键知识点回顾
关键语句解读及情感表达
“它们的躯干就是这样顽强地从石缝间生长出来,扭曲地、旋转地,每一寸树衣上都结着伤 疤。”:这句话通过形象的描绘,展现了生命在恶劣环境下的顽强抗争,表达了作者对生命 的敬畏和赞美。
“它们耸立在悬崖断壁上,耸立在高山峻岭的峰巅,只有那盘结在石崖上的树根在无声地向 你述说,它们的生长是一次多么艰苦的拼搏。”:这句话通过对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强调 了生命的坚韧和不易,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敬畏之情。
作者简介
本文作者林希,是一位当代作家,其 作品以描写自然和生命为主题,风格 独特,语言生动。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与技能ຫໍສະໝຸ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应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课 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 并运用描绘生命力的写作方法。
引导学生体会生命力的顽强与伟大, 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情感 态度。
学生自我评价报告
知识掌握程度
01
学生能够准确回顾并理解课堂所学的关键知识点,如生命的坚
韧与顽强、自然环境对生命的影响等。
文学鉴赏能力提升
02
通过分析文本中的文学修辞手法,学生认为自己的文学鉴赏能
力得到了提升。
思考与表达能力进步
03
通过课堂讨论和回答问题,学生认为自己的思考和表达能力得
石缝间的生命(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石缝间的生命(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本课程的主题和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引导学生思考石缝间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1.2 教学方法:通过展示石缝间生命的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对石缝间生命的认识和感受。
1.3 教学内容:介绍石缝间生命的概念和特点。
探讨石缝间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1.4 教学活动:展示石缝间生命的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学生分享他们对石缝间生命的认识和感受。
第二章:石缝间的生物世界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石缝间的生物世界,包括植物和动物。
培养学生对石缝间生物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2.2 教学方法: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石缝间的生物。
利用小组合作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2.3 教学内容:介绍石缝间的植物和动物,包括它们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石缝间的生物。
2.4 教学活动:展示石缝间的生物图片和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共同观察和描述石缝间的生物。
第三章:石缝间的生命力量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石缝间生命的强大生命力和适应能力。
培养学生对石缝间生命的敬佩和欣赏之情。
3.2 教学方法:通过故事和实例,引导学生了解石缝间生命的力量。
利用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石缝间生命的感受和思考。
3.3 教学内容:介绍石缝间生命的强大生命力和适应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石缝间生命的力量对自己和他人的启示。
3.4 教学活动:讲述石缝间生命的故事和实例,引导学生了解生命的力量。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石缝间生命的感受和思考。
第四章:石缝间的生命价值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石缝间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培养学生对石缝间生命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4.2 教学方法:通过讨论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思考石缝间生命的价值。
利用小组合作,让学生参与保护石缝间生命的实践活动。
4.3 教学内容:介绍石缝间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2023年关于石缝间的生命教案3篇
2023年关于石缝间的生命教案3篇石缝间的生命教案篇1一、思路综述:__是一篇激情勃发的托物言志的散文,涌动着对高昴的生命力的赞颂。
阅读这篇__,应重点让学生体会作者对石缝间的生命那顽强的生命力、坚韧的生存意识、勇敢的拼搏精神的热烈赞扬,从而磨练自己的意志,培养自己善于在困境中成长在困难中奋斗的可贵品质。
二、教学简说:(一)导入新课大自然并非对每个生命都施以恩惠。
有时,有些生命所面对的生存环境是异常艰难窘迫的,而能在这种种困境中顽强生存的生命,自有其震憾人心的力量。
石缝间的生命,就是这样震憾了作者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石缝间的生命》一文,希望你能从中受到教益。
(二)目标展示:1、理清思路,把握课文的主旨。
2、反复诵读,揣摩语言的表现力。
3、联系生活实际感悟人生,领会__对高昴的生命力的礼赞。
(三)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情况。
结合课文后面“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词,,边读边写。
2、范读课文,学生在听读课文的过程中,思考下列问题。
__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_第一句话“石缝间倔强的生命,常使我感动的潸然泪下”,作者为什么会“感动的潸然泪下”?该句在__中有什么作用?文中哪一语段对题目作出了概括性诠释与理解?试划分__层次,并概括各层的大意。
3、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以上问题。
4、学生交流以上问题,可相互补充。
教师可以适当点拔、指导。
(四)合作探究:1、揣摩语言:画出自己认为写得最好、最精彩、最能表达作者感情的语句,并体会其作用。
你最喜欢文中哪些语句?请把你喜欢的理由告诉大家。
2、自主、合作、探究:进一步研读课文,找出文中的疑难问猓?ハ嗵致邸?br>教师提出以下思考题:i.联系上下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认为“生命有权自认为辉煌壮丽”?这句话应当怎样理解?因为“生命的本能是多么尊贵”所以“生命有权自认为辉煌壮丽”。
这句话的含义是:任何生命都应该坚信自己有无穷的力量,它是任何恶劣的环境都无法从根本上阻挡的。
石缝间的生命教案
【 - 写作指导】【篇一】石缝间的生命教案石缝间的生命石缝间的生命林希一、思路综述:本文是一一个人身处逆境,不要怨天尤人,过于悲伤、沉沦,而应该顽强拼搏,奋力前进,这样的人生才是充实的,本文文质兼美,有很强的感染力,适合学生阅读,也利于对学生进行顽强拼搏教育。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认识石缝间生命所体现的崇高精神,培养学生在逆境中顽强拼搏的精神。
难点:揣摩语言,要求在总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对关键词语、句子加以揣摩,领会其内涵和表达作用,加深对语言运用的理解,不断增强语感。
三、作者简介林希,原名侯红鹅,1935年生于天津。
1955年受“胡风反革命集团”冤案株连,被定为“胡风分子”,时年19岁。
1957年又被错划成右派分子,从此被送到农场、工厂、农村参加体力劳动。
直到1980年平反,才重新回到文学工作岗位。
代表作有诗集《无名河》、中在不可能存活的地方存活了,在几乎不可能的情况下奇迹般延续着物种的繁衍。
苦苦的蒲公英:改变自己的形象,发展着生命的根,长成柔韧而强固的筋条。
参天的松柏:向上扭曲、旋转、伤痕累累,盘根错节,终于在不属于自己的生存空间里为自己占有了一片天地。
(这样的设计,让学生紧扣书本,领略三种石缝间的生命的生长特点)○2本文状物描写中情不自禁地为石缝间的生命现象而感动,许多抒情文句已超越了对这三种生命的感叹,试找出来读读。
“生命有权自认为辉煌壮丽,生机竟是这样的不可扼制”。
这句话的含义是:任何生命都应该坚信自己有无穷的力量,它是任何恶劣的环境都无法从根本上阻挡的。
“生命就是这样地被环境规定着,又被环境改变着,适者生存的规律尽管无情,但一切的适者都是战胜环境的强者,生命现象告诉你,生命就是拼搏。
”“它们才终于在不属于自己的生存空间里为自己占有了一片天地。
”(这一环节,归纳石缝间生命生长的共同点,探索它们身上的精神,让学生们从课文中得到感悟。
合作探究也是新课程理念的重要内容)○3齐读文章最后三段,你认为文章是否仅仅赞美野草、蒲公英和松柏?为什么?这几段是作者的集中议论,抒发自己的情感和认识。
石缝间的生命(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石缝间的生命(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石缝间的生命是什么意思。
引发学生对石缝间生命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石缝间的生命是指在石缝中生长的植物和动物。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石缝间的生命,让学生感受到它们的独特性和生命力。
1.3 教学活动让学生观察石缝中的植物和动物,并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石缝间的生命能够生长和存活。
第二章:石缝间的植物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石缝间植物的特点和适应能力。
培养学生对石缝间植物的欣赏和保护意识。
2.2 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石缝间植物的特点,如耐旱、适应性强等。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石缝间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生态环境。
2.3 教学活动让学生观察石缝中的植物,并记录它们的特点和生长情况。
引导学生思考石缝间植物如何适应恶劣环境并存活下来。
第三章:石缝间的动物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石缝间动物的生活习性和适应能力。
培养学生对石缝间动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3.2 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石缝间动物的生活习性和适应能力,如攀爬、挖掘等。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石缝间动物的行为和生态环境。
3.3 教学活动让学生观察石缝中的动物,并记录它们的行为和生活习性。
引导学生思考石缝间动物如何适应石缝环境并生存下来。
第四章:石缝间的生态平衡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石缝间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的关心和保护意识。
4.2 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石缝间生态平衡的概念和作用。
通过案例和图片展示石缝间生态平衡被破坏的情况和后果。
4.3 教学活动让学生讨论石缝间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并分享自己的看法。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石缝间的生态环境,提出保护措施和建议。
第五章:石缝间的生命教育5.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生命的可贵和珍惜生命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5.2 教学内容向学生讲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通过观察石缝间的生命,让学生体会到生命的顽强和美丽。
石缝间的生命教案一等奖
石缝间的生命教案一等奖石缝间的生命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石缝中的生物群落及其生态功能。
2.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生态观念。
3. 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教学内容】1. 石缝中的生物群落及其特征。
2. 石缝中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3. 石缝中的生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教学方法】1. 教师讲解和学生听讲相结合。
2. 实验及实践活动。
3. 小组合作和全班讨论。
【教学过程】一、石缝中的生物群落及其特征1. 教师向学生介绍石缝中的生物群落,让学生通过观察石缝中的植物和动物,了解其特征和生存条件。
2. 学生们分组到校园内寻找不同类型的石缝,观察石缝中的生物,记录下他们的名称、形态和特征。
3. 学生们通过比较不同石缝的生物组成和环境条件,探究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物群落的差异。
二、石缝中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 教师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不同生物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性。
2. 学生们分组进行实验,将同一种植物或动物放置在不同的生态条件下,观察它们的生长状况,并探究它们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适应性和生存竞争力。
三、石缝中的生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 教师让学生探究石缝中的生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了解生物在运转过程中对生态环境所产生的影响。
2. 学生们分组进行实验,探究石缝中生物的代谢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如将一些植物放置在有害气体污染严重的石缝中,观察、记录和分析它们的反应。
【教学评价】1. 学生通过本课研究生物群落及其特征,了解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物群落的差异。
2. 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了解生物的生存策略和环境的影响。
3. 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石缝中生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加强环保意识,培养环保责任感。
【教学拓展】1. 学生可以继续探究石缝中的微生物,了解它们在生物群落中的作用和功能。
2. 学生可以探究石缝中的植物和动物如何适应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3. 学生可以将课程实践推广到社区或城市绿化生态环境的调查和监测工作中。
六年级语文《石缝间的生命》教案
六年级语文《石缝间的生命》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生字词,增强词汇量。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主题。
(2)学会从文章中提炼中心思想,培养写作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生命的热爱和尊重,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掌握生字词,增强词汇量。
3.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深刻哲理。
2. 学会从文章中提炼中心思想,培养写作技巧。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背景。
(2)板书课文,引导学生关注。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勾画出生字词,教师讲解并板书。
3. 合作探讨:(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心得体会。
4. 课文解析:(1)教师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学生跟随教师学习,体会课文的美妙之处。
5. 提炼中心思想:(1)教师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提炼中心思想。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培养写作技巧。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7. 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读后感。
六、教学评估1. 课堂互动: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评估他们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
3. 读后感写作:阅读学生的读后感,评估他们对课文主题的思考深度和表达能力。
石缝间的生命教学设计
石缝间的生命教学设计石缝间的生命教学设计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石缝间的生命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石缝间的生命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了解石缝间生命的主要特点。
2、指导学生反复阅读文章,通过对重点词、关键句的学习,领会文章的思想。
3、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的精神。
教学重点认识石缝间生命所体现的精神,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的精神。
教学难点理解本文展现的是对生命的礼赞。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还记得我们做过的阅读《生命生命》吗?给老师印象最深的便是那粒掉落在墙角砖缝中的香瓜子。
它的那一股足以擎天憾地的生命力,另作者肃然起敬!我们读者也同样被那香瓜子顽强拼搏的精神深深地打动。
今天我们再学习几种生长在石缝中的植物,去感受一下它们的生命力。
(曾经在一篇现代文阅读训练做过《生命生命》,文章中就出现过一粒在砖缝中的香瓜子,经过拼搏终于发芽、生长,让学生从一种植物走进另一种植物比较容易进入状态,有利于对文本的理解。
)二、整体感知自由朗读课文,思考文中提到了哪些生长在石缝间的“生命”?这是怎样的石缝,这是又怎样的生命?明确:小草、蒲公英、松柏。
“不毛的石缝”,“倔强的生命“。
三、研读文本1 、文章中所提到的这些生命和我们日常在公园见到的有什么不同?明确:它们都生长在石缝中,所处的生存环境十分恶劣,。
2、讨论:石缝间的生命有什么特点,小组合作,完成学习单。
异同物种无名的野草小小的山花(蒲公英)参天的松柏自身的特点所处的`环境作者的评论给你的启示重点圈划重点词语,环境和评论的划出重点的句子。
3、这篇文章赞美了石缝间的生命,他们不畏处境的险恶,顽强拼搏,终于羸得了属于自己的生命尊严,张扬了生命的活力。
那么作者的本意仅在于此吗?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段谈谈自己的看法。
《石缝间的生命》教案
《石缝间的生命》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观和生物特征。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合作能力,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学会通过查阅资料、图片等,增加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学会欣赏自然之美,提高观察力和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
(3)培养学生学会珍惜生命、感恩身边的每一个生命。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观和生物特征。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对课文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观和生物特征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石缝间的生命》。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资料等。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大自然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2)引导学生谈谈对大自然的感受。
(3)简介课文《石缝间的生命》的作者及背景。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观和生物特征。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练习(1)学生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2)学生进行生字词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石缝间生命的短文。
3. 调查身边的生态环境,思考如何保护大自然。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展示自然景观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石缝间,增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2.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培养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石缝间的生命 教案教学设计
石缝间的生命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教材中“石缝间的生命”一文的背景和内容。
分析并掌握文中描绘的自然环境和生物特征。
提高学生对自然生态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运用观察、思考、分析等方法,学会从不同角度解读文本。
运用写作技巧,学会如何描绘自然环境和生物特征。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困难、自强不息的精神。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互相帮助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教材内容简介:本文通过讲述石缝间的生命,描绘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自然世界,展现了生命的顽强和生命的美好。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石缝间生物的特征及其适应环境的能力。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感受到生命的顽强和美好,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
2.2 学情分析:学生已有知识:学生对自然环境和生物有一定的认识,但可能对石缝间的生命了解不多。
学生已有能力: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但需要进一步提高。
学生学习需求:学生渴望了解更多的自然知识,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策略3.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石缝间生物的特征及其适应环境的能力。
采用分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石缝间的生物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提供相关阅读材料,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利用板书,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
四、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石缝间的生物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提问:“你们对石缝间的生命有什么了解?”引导学生思考。
4.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完成课后的自我检测题,巩固所学知识。
4.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石缝间生物的特征及其适应环境的能力。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和交流。
《石缝间的生命》教学设计实用5篇
《石缝间的生命》教学设计实用5篇《石缝间的生命》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1.运用圈画、品读的方法体味文字内涵,感悟生命的顽强,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2. 提升自己对生命意义与价值的认识,积极面对生活。
教学重点:运用圈画、品读的方法体味文字内涵,感悟生命的顽强,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学*难点:理解作者对石缝间生命的情感。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导入课文1.校本作业题目导入2.明确文中生命总特点1.聆听、回忆2.倔强引导学生重视预*。
品味揣摩,感悟生命的顽强,理解作者情感。
1.要求学生读课文,圈画、品读文中词句,感受生命的“倔强”。
2. 请学生思考:既然三种生命有相同点,那么只写一种就行了,为什么还要写三种呢?1.(1)圈化“在瘦叶下自己生长出根须”“自去寻找那不易觉察的石缝”“生机不可遏制”等,读出这是生命在面对困境时选择生存的倔强。
(2)圈划“山风的凶狂”“山石的贫瘠”“根竟似那柔韧而又强固的筋条,柔中有刚的藤蔓”“生命就是拼搏”等,这是生命面对困境努力拼搏的'倔强。
(3)圈划“悬崖断壁”“高山峻岭的峰巅”“扭曲,旋转,伤疤”“向上,向上,向上”“伸展开了繁茂的树干,团簇着永不凋落的针叶”“扎”“钻”“根须爬满半壁山崖”“在不属于自己的生存空间为自己占有一片土地”,这是生命面对困境打出属于自己的天地的倔强。
2.同中有异,层层递进,体现出作者越来越强烈的情感。
通过品读的方式,细细揣摩词语内涵,把握文中重要信息,理解作者的情感。
在揣摩理解作者情感的基础上,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把握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及作者的写作意图1.石缝间的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何在?2.请学生齐读最后一段。
3.请学生谈谈此时对生命的感悟和认识。
1.对环境、对自己。
2. 齐读最后一段3.谈谈对生命的感悟和认识。
使学生认识到生命的价值及作者的写作意图。
回顾梳理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一看我们是如何阅读这篇抒情散文的。
石缝间的生命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石缝间的生命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教材:《语文》八年级上册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2)启发学生勇敢面对困境,树立自信心。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生字词。
难点: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从中体会石缝间生命的坚韧与顽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查找资料了解课文作者。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结构,概括文章主题。
4.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生字词,解析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体会石缝间生命的坚韧与顽强。
5. 情感体验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困境,讨论如何勇敢面对困境,树立自信心。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石缝间生命的可贵。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写一篇关于石缝间生命的作文。
3. 调查身边的朋友,了解他们遇到的困境及如何克服。
六、教学过程7.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与石缝间生命相关的案例,如沙漠中的植物、高山上的动物等,引导学生分析这些生命是如何在恶劣环境中生存下来的。
8.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结合课文内容和个人体验,探讨石缝间生命对人类生活的启示。
9. 课堂展示每个小组选派代表进行展示,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心得体会。
10. 评价与反馈教师对学生的展示进行点评,肯定学生的努力和成果,并对学生的思考进行引导和拓展。
七、情感共鸣11. 故事分享教师分享一个关于石缝间生命的感人故事,如“小草的力量”、“荒漠中的生命奇迹”等,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石缝间的生命教案
石缝间的生命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石缝间生命”的兴趣。
2. 帮助学生理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
教学重点:引入石缝间生命的概念。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对石缝间生命的探知欲望。
教学准备:PPT展示石缝间生命的图片。
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观察PPT中的石缝间生命图片,并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这些生物生长在哪里?”2.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石缝间生命的了解和观察。
3. 宣布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4. 强调石缝间生命的重要性和独特性。
教学反思:检查学生对石缝间生命的理解和兴趣。
调整教学方法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参与。
第二章:石缝间生命的特点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石缝间生命的特点。
2. 帮助学生理解石缝间生命适应环境的能力。
教学重点:石缝间生命的特点。
教学难点:学生理解石缝间生命适应环境的能力。
教学准备:PPT展示石缝间生命的特点。
教学过程:1. 回顾上一节课的导入内容,并提问学生对石缝间生命的了解。
2. 通过PPT展示石缝间生命的特点,如坚韧、适应性强等。
3. 解释石缝间生命如何适应恶劣环境,例如耐旱、耐寒等。
4.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石缝间生命特点的思考和疑问。
教学反思:检查学生对石缝间生命特点的理解。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提供解答。
第三章:石缝间生命的生存策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石缝间生命的生存策略。
2. 帮助学生理解石缝间生命如何应对环境挑战。
教学重点:石缝间生命的生存策略。
学生理解石缝间生命应对环境挑战的能力。
教学准备:PPT展示石缝间生命的生存策略。
教学过程:1.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并提问学生对石缝间生命特点的理解。
2. 通过PPT展示石缝间生命的生存策略,如共生、竞争等。
3. 解释石缝间生命如何利用这些策略来应对环境挑战。
4.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石缝间生命生存策略的思考和疑问。
教学反思:检查学生对石缝间生命生存策略的理解。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提供解答。
第四章:石缝间生命的重要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石缝间生命的重要性。
《石缝间的生命》教学设计1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石缝间的生命》教学设计1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石缝间的生命》教学设计1 教案教学设计1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是每一个老师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其中,教学设计是一个关键的环节。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小说《石缝间的生命》的教学设计。
首先,我想先介绍一下教学目标。
希望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掌握小说中的一些重要人物形象,并且理解小说中的一些主题。
同时,我也希望学生能够通过本次教学,培养自己对文学作品的阅读能力,增强对生命和人性的深刻理解。
在教学方法方面,我选择采取“导读-阅读-解析”三步走的方法。
具体来说,我会根据小说的情节和题材,设计三个环节,分别是导读环节、阅读环节和解析环节。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每一个环节的具体实施方法。
第一步:导读在这个环节中,我会讲解小说的一些背景信息、作者写作的背景以及书名的寓意等。
同时,我也会让学生自己思考一下书名“石缝间的生命”究竟意味着什么。
通过这个环节,我希望学生对小说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同时也能够引发学生对小说背后的主题进行深入的思考。
第二步:阅读在这个环节中,我会让学生根据小说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进行精读。
具体来说,我会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注意和理解小说中的一些细节和情节线索,并且通过阅读来了解小说中的主角——胡云龙的成长以及他和学姐的感情故事。
不仅如此,我希望学生在阅读中也能够对小说的主题有所感悟。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这个环节,我会给他们提供一些阅读提示,比如注意细节描写、注意情境推理等。
第三步:解析在这个环节中,我会让学生对小说中的一些关键词汇、人物形象和情节进行解析和阐述。
我会让学生自己找出一些重要的语句和描述,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分析和解读。
比如,在解析人物形象时,我会让学生思考一下,胡云龙这个角色经历了什么,他的成长过程有哪些突出的特点,这些特点表现了什么。
在解析情节时,我会让学生思考一下,作者为什么设置了这样的情节,它是为了表达什么。
六年级语文《石缝间的生命》教案
六年级语文《石缝间的生命》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生字词,增强语感。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写作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进行写作训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增强环保意识。
(2)培养学生面对困难,勇于挑战的精神。
(3)学会珍惜生命,拥抱生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掌握生字词,增强语感。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写作技巧。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
(2)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手法进行实际写作。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关注石缝间的生命。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石缝间生命的看法和体验。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自主查阅生字词,学习课文。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分析石缝间生命的顽强。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修辞手法等。
(2)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掌握写作技巧。
5. 实践练习:(1)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运用所学写作技巧。
(2)学生互相评改,教师指导。
四、作业布置1. 抄写生字词。
2.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石缝间生命的作文。
五、教学反思1. 学生对课文的掌握程度如何?2.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3. 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探讨等方面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兴趣。
2.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生字词抄写和作文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写作技巧的掌握情况。
3. 学生自评与互评: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石缝间的生命教案
石缝间的生命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感。
(2)引导学生从中感悟到生命的坚韧和拼搏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描述的石缝间的生命现象。
(2)掌握作者的表达手法和文章结构。
2. 教学难点:(1)分析作者如何通过描绘石缝间的生命,表达出生命的坚韧和拼搏精神。
(2)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汲取生活中的正能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图片展示:石缝中的植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石缝间的生命。
(2)教师简要介绍石缝间的生命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文章,了解石缝间的生命现象。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石缝间生命的生长环境和生存策略。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作者是如何描绘石缝间的生命的?(2)全班交流:作者通过描绘石缝间的生命,想要传达什么样的价值观?4. 总结提升:(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文章的主旨,强调生命的坚韧和拼搏精神。
(2)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汲取正能量,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四、作业布置:(1)根据文章内容,绘制一幅石缝间生命的图片。
(2)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身边的石缝间生命现象,并表达出对生命的感悟。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关注石缝间的生命,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坚韧和拼搏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适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全面发展。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展示等,评估学生的积极性。
3. 知识掌握:通过课堂提问和作业反馈,评估学生对石缝间生命现象和相关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石缝间的生命 教案教学设计
石缝间的生命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描述石缝间的生态环境;(2)能够列举出石缝间常见的生物种类;(3)学会观察和记录石缝间的生物生活习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学会用工具收集和整理石缝间的生物信息;(2)运用观察、比较的方法,分析石缝间生物的生活习性;(3)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石缝间生命的尊重和关爱;(2)培养学生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石缝间的生态环境:介绍石缝间的地形、气候等特点,为学生提供石缝间生物生存的基础知识。
2. 石缝间的生物种类:介绍石缝间常见的植物、昆虫、鸟类等生物种类,让学生了解石缝间的生物多样性。
3. 石缝间生物的生活习性:通过观察和记录,分析石缝间生物的生活习性,如适应环境、竞争、共生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石缝间的生态环境、生物种类及生活习性。
难点:观察和记录石缝间生物的生活习性,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石缝间的生物资料,制作课件;2. 学生准备:携带观察记录本,准备好观察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石缝间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石缝间的生命,激发学生兴趣。
2. 探究石缝间的生态环境: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探讨石缝间的地形、气候等对生物生存的影响。
3. 认识石缝间的生物种类:教师展示石缝间的生物图片,引导学生了解石缝间的生物多样性。
4. 观察石缝间生物的生活习性:教师组织学生走出教室,实地观察石缝间的生物,让学生记录观察到的生物和生活习性。
6.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六、教学延伸:1. 开展“石缝间生命”摄影比赛,鼓励学生用镜头记录石缝间的生物;2. 组织学生进行石缝间生物实地考察,深入了解石缝间生物的生活环境;3. 邀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石缝间生物的生存现状及保护措施。
石缝间的生命 教案教学设计
石缝间的生命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课程引入1.1 主题:探索石缝间的生命1.2 目标:引导学生对石缝间的生命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1.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向学生展示一些生长在石缝间的植物,如苔藓、岩石植物等,引导学生关注这些特殊的生物。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这些植物能够在石缝间生长,它们适应这种环境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和表达。
第二章:石缝间的生态环境2.1 主题:了解石缝间的生态环境2.2 目标:帮助学生了解石缝间的生态环境,理解生物适应环境的特点。
2.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图片、视频或实地考察等方式,向学生介绍石缝间的生态环境,包括土壤、水分、光照等因素。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石缝间的生态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如生存空间、资源竞争等。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石缝间生物适应环境的具体特点,如耐旱性、攀爬能力等。
第三章:石缝间的生物适应3.1 主题:探讨石缝间生物的适应策略3.2 目标:帮助学生理解石缝间生物的适应策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图片、视频或实物展示等方式,向学生介绍石缝间生物的适应特点,如苔藓的耐旱性、岩石植物的攀爬能力等。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适应特点如何帮助生物在石缝间生存和繁衍。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石缝间生物适应环境的具体策略,如形态结构、生理特性等。
第四章:石缝间的生命价值4.1 主题:探讨石缝间生命的价值4.2 目标:引导学生认识到石缝间生命的独特性和价值,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
4.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石缝间生命的独特性和价值,如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生态旅游观赏价值等。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石缝间生命的认识和看法,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和表达。
教师总结并强调石缝间生命的独特性和价值,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和保护意识。
第五章:课程总结与拓展5.1 主题:总结与拓展5.2 目标: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激发学生对石缝间生命的进一步兴趣。
石缝间间的生命教案
石缝间间的生命教案教案标题:石缝间的生命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石缝间的生命的概念和意义;2. 探索石缝间的生命的特点和适应能力;3. 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保护意识;4.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探索能力。
教学内容:1. 石缝间的生命的概念介绍;2. 石缝间的生命的特点和适应能力的探索;3. 生命的尊重和保护意识的培养;4. 观察和探索石缝间的生命。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准备一段关于石缝间的生命的视频或图片,激发学生对该主题的兴趣。
探究活动:2. 学生观看视频或图片,介绍石缝间的生命的概念和意义。
3. 学生小组讨论并分享对石缝间的生命的认识和观点。
4. 教师引导学生探索石缝间的生命的特点和适应能力,例如:如何在极端环境下生存等。
5. 学生进行实地观察石缝间的生命,记录观察到的生物种类和特点。
知识拓展:6. 教师介绍一些石缝间的生命的案例,例如:苔藓植物、地衣等,并讲解它们的适应能力和生存策略。
价值观培养:7.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生命的尊重和保护意识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护石缝间的生命。
8. 学生小组展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共同制定保护石缝间生命的行动计划。
巩固活动:9.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设计并实施保护石缝间生命的行动计划。
10. 学生展示他们的行动计划和成果。
评估活动:11. 教师根据学生的观察记录、小组讨论和行动计划等,评估学生对石缝间生命的理解和保护意识的培养情况。
拓展活动:12. 学生可以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生物,深入研究其在石缝间的生存适应能力,并撰写一篇小论文。
教学资源:1. 视频或图片资料;2. 实地观察工具(放大镜、相机等);3. 相关案例资料;4. 小组讨论和展示的材料。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到石缝间的生命的概念和意义,探索其特点和适应能力,并培养了对生命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通过实地观察和小组讨论,学生的观察和探索能力得到了锻炼。
在巩固活动中,学生通过设计和实施行动计划,进一步加深了对石缝间生命的保护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缝间的生命》教学设计
《石缝间的生命》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教学本文,意在通过阅读石缝间的生命现象使学生感悟它们的生命意义,体会由此生发的精神魅力。
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启发他们在阅读中产生新的联想,从而进行理智的判断,使学生感受到生命的意义。
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既得到方法技巧,更得到人生况味。
二、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反复阅读文章,培养语感。
通过对重点词语、关键句、意境等的学习,探究提高预感的方法和途径。
2、引导学生体会本文极具哲理性的语言特点,感受生命的顽强,培养学生的拼搏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石缝间生命所体现的崇高精神,培养学生在逆境中顽强拼搏的精神。
难点:揣摩语言,要求在总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对关键词语、句子加以揣摩,领会其内涵和表达作用,加深对语言运用的理解,不断增强语感。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播放多媒体投影)
唐代诗人白居易有一首《赋得古远草送别》古诗,以此引出两个问题:诗中那一句写出小草顽强的生命力?作者歌咏古老平原上的野草是为了抒发怎样的一种情感?(学生讨论)
教师小结:白居易一诗通过描述古老平原上顽强生长的野草景象以衬托依依惜别之情,使得诗意中充满情意,意境也由此开阔起来。
大凡文人作者撰文,常常要通过描述自然界景观来表述心中至深的情理。
今天我们要学的《石缝间的生命》也属于这一类作品。
看看本文又是通过描述什么景观来揭示出怎样的人生哲理。
2、学生速度全文,初步体念文章
(投影显示)
倔强juéjiàng采撷xié吮吸shǔn扼制è茁壮zhuó狭隘ài贫瘠jí潸然泪下shān佐餐zuǒ;逊色xùn犀利xī期期艾艾àiài (这一过程通过让学生注音、朗读,掌握以上词语,重在积累)
3、整体把握文意,师生共同讨论以下问题(投影显示)
○1作者为了向世人告知一个人生哲理,为我们描绘了几幅精彩的画面,你最喜欢哪一幅,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这样的设计,让学生紧扣书本,领略三种石缝间的生命的生长特点)
○2本文状物描写中情不自禁地为石缝间的生命现象而感动,许多抒情文句已超越了对这三种生命的感叹,试找出来读读,并找出它们之间有没有共同的可贵的品质?
(这一环节,归纳石缝间生命生长的共同点,探索它们身上的精
神,让学生们从课文中得到感悟。
合作探究也是新课程理念的重要内容)
○3齐读文章最后三段,你认为文章是否仅仅赞美野草、蒲公英和松柏?为什么?
○4如果环境注定你不能成为参天大树,那么你怎样面对你的生命?
(探究本文的写作方法,深化中心,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培养他们身处逆境时的拼搏精神)
4、揣摩语言
(一)教师提问
我这里有几个句子想请大家来帮助我分析分析。
○1文章第一句话“石缝间倔强的生命,常使我感动得潸然泪下”,根据全文,其作用何在?原因何在?
○2齐读课文第4自然段,然后提出“生命有权自认为辉煌壮丽,生机竟是这样的不可扼制”。
然后问:联系上下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认为“生命有权自认为辉煌壮丽”?全句话应该怎样理解?
○3第九节“石缝间顽强的生命,它既是生物学的,又是哲学的,是生物学和哲学的统一”你们说这句话怎样理解它呢?
○4在“生命正是要在最困厄的境遇中发现自己,认识自己,从而锻炼自己,使自己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中,“发现”、“认识”、“锻炼”和“升华”四个词语有何关系?说明了什么?
(二)学生自主提问(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提出问题)
5、小结○
1理顺文章结构
一(1):总写——点题和写作缘起。
○1交待石缝间生命的由来二(2--7):分写、说明原因。
○2从三种具体的植物形态来写生命的顽强
○3解释石缝间生命的意义
三(8--10):总写——诠释和理解“石缝间的生命”
结束语:本文通过对“撒落到天涯海角”的石缝间的生命的描述,赞美了石缝间的生命的那种倔强和崇高的.品格,抒发了作者极度感动的情绪,表达了美好的愿望。
五、设计反思
《石缝间的生命》是一篇富有人生哲理的散文,对顽强的生命力发出了由衷地赞美了,情真意切。
因而在教学中,采取师生讨论的方式,教师决不代替学生的思考,更不把自己的思考强加给学生,师生之间共同面对文章展开积极的现实的互为主体的对话。
这种对话把师生的思维认识与文本的哲理意义融为一个整体,形成了师生与文本的对话意境,形成了一种阅读期待。
通过“阅读-交流-畅谈”三个环节,立足文本,联系生活。
这样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并能一步步认识到作者所要告诉人们的面对困厄境遇态度和方法。